时间:2022-11-15 19:38: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供应链物流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以期能更好的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 关系
所谓物流管理,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和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和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供应链管理是指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有效的物资运输和储存,以及高质量的服务和有效的相关信息所做的计划、操作和控制,它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的职能。显然,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一、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联系
人们普遍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随着物流管理的发展而提出和逐步获得完善的,但是发展至今,物流管理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从管理内容看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物流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决定了物流管理必然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部分。物流运作的最终目标是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客户价值,即在规定的时间将特定的产品以准确的方式安全地送交指定的顾客。要实现上述目标,有赖于供应链思想的指导;而供应链的实施有赖于物流平台的支持,链上任何一种商品运动,都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实现过程,而其中的物流是任何虚拟化手段都难以实现的,链条的顺畅,必须有物流的支持。因此只有加强物流管理,才能保证供应链的顺利运转。
(二)从系统角度看
物流系统是供应链系统的子系统。物流系统是供应链系统顺利运行的基础,没有物流,供应链中生产的产品的使用价值就无法得以实现,供应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时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供应链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出现并得到发展的。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将跨企业管理的范围扩展到营销、财务、制造等各项职能的一体化发展。供应链管理将物流管理提升到了战略层次,不仅仅关注内部竞争优势,更将外部竞争优势纳入扩展性企业范围,它使原来流通渠道与企业物流的对立走向企业物流的共生,在这种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下,相关联企业加强合作,有效控制供应链上物流、资金流、价值流、信息流等,提升各相关联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区别
传统的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传统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需求和存货之间的关系,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实现全程的自动化、系统化管理。供应链管理强调依赖战略管理,最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系统中各节点企业的简单连接。供应链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新的管理模式,并随之出现了集成供应链概念,通过与其他的供应链成员之间进行物流的协调,寻找商业机会。一般而言,供应链管理涉及制造问题和物流问题两个方面;物流管理涉及的是企业的非制造领域问题。具体来看,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从管理对象及导向目标看
物流管理的对象是物流活动和与物流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活动,其内容是不可以随意无原则扩大的。而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要更广,既包括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的管理,也包括物流管理,其没有明显的研究界线。物流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子集,两者并非同义词。而供应链管理将许多物流以外的功能穿越企业之间的界限整合起来,其功能超越了企业物流的范围。在导向目标上,物流管理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产出最优质的物流服务,这个目标是在企业总体战略下的物流管理目标。而对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其目标是以供应链为指导,实现企业内部物流和接口物流的同步优化。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则是以供应链为导向,提升客户价值和客户满意度,获取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
(二)从管理模式及层次看
首先,物流管理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考虑供应、存储和分销,没有深层次理解其他企业内操作,企业之间只是简单的业务合作关系。而供应链管理的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求对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的活动进行紧密的协作控制,结成了一个动态联盟,能实现利益上的“双赢(Win—Win)”。其次,物流管理强调一个企业的局部性能优先,独立的分析和研究企业的相关的问题,不考虑与其他企业功能的关系。而供应链管理将每个企业当作供应网络中的节点,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采用综合的方法研究相关的问题。最后,物流管理经常是面向操作层次的,而供应链管理更关心战略性的问题,侧重于全局模型、信息集成、组织结构和战略联盟等方面的问题。
三、结语
总之,供应链管理是在物流管理由内部一体化向外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管理思想,与物流管理之间存在不可割裂的联系,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价值增值的过程,有效管理好物流过程,对于提高供应链的价值增值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虽源于物流管理,却高于物流管理,与传统的企业内部的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参考文献: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
供应链的管理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供应链更强调链的作用,供应链的打包集成性和整合后的各个单元的协调性。各个节点要根据各个渠道,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流通渠道对信息和其他交流信息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协调,对供给和服务反馈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1.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供应链上的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模式,是将各个独立的业务流程重新整合的过程,打破了各个部门组织之间的信息局限,优化组织结构。管理的理念也发生革新,这是由于核心节点组织和企业在供应链上采用信息互相分享的策略,集成了整个链条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也在扩散和移植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使得企业的计划和规划得以在链条综合下实施。最后,联通这些手段的媒介和渠道就是整合了所有企业的信息,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优势。贯穿于供应链全过程的就是以流程为载体,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贯穿到整个配置过程,有机结合,交流顺畅,达到供求平衡的目的。2.强调全过程的战略管理链条上的各个企业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交织的网络,宏观上讲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更大的组织。因此这个组织是否是一个有机整体会对整体发展产生根本的影响。如果链条出现某个节点的信息局限,没有形成网络传输,就会造成整体性的错误发展,所以必须在整个过程中建立高度统一的安排,整体协调信息和资源配置,达到链条管理的新发展。3.全新的库存观如果整个链条企业达到了优势互补和信息流畅,相关节点企业或组织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各个节点的库存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库存形成了新的平衡,这就是供应链管理的平衡。4.注重核心竞争力实体经济或链条上的节点组织如果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在链条上与其他节点企业或者组织形成网络,构成合力,抱团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优势互补的体现,是合理分工的又一次整合。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管理
1.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的关系
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在供应链中贯穿着整个物流流通,物流流通将链条上的各个企业串联在一起,是企业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枢纽。从历史角度看,供应链管理的出现是晚于物流管理产生的,物流管理显示出来的一体的趋势。在横向上,同一行业中链条上的企业在物流上合作共赢,整体发展能够获得产业规模经济的发展和增强物流的效率。在纵向上,某个企业应将自己的上下游产业的服务都纳入企业的整体发展中,并作为物流管理的核心功能。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生产环节和物流形成多纽带、多互通的协同作用,可实现在横向纵向上一体化。从某个角度看,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一体化的延伸,但是供应链涉及的面更加宽,因为它包含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这种供应链可将各种链条通过协调组合成有机整体,有机整体包含了各种供求关系,如产品的供求、服务的供求、资金的供求或信息的供求,这样整体面对市场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供应链管理不仅仅是物流,还包括原料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生产商的产品供需评测,产品设计与优化,销售商的产品销售平台建立,销售咨询的共享,企业间的资金流的管理,生产过程的控制调整,用户群体的管理咨询,与其他供应链的信息交叉融合等。供应链的管理主要是集中于各个企业之间的融合与发展,有效建立统一的协作关系共同应对风险,承担风险。而物流管理仅仅侧重于物品的流通,包括原材料的选择与供需保障,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二手物品的回报等所有与物品发生的关联。这就是物流活动的高度统一,从而保障较快的协调物品的流通,增加物流运作效率。而在供应链上则包括企业的高度优化、业务的高度集成、从原材料到销售的整体快速协调机制,从而使得客户和供应链下游的协同发展,效率最高。总之,供应链管理内容更为宽泛复杂、范围更为广、层次更为深刻。
2.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
(1)由于信息流进入了网络化,物流管理信息增大和加快了很多,通过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组织和企业都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供需运行情况,每个节点上的物流变化信息都能够很容易查到,不会造成信息滞后和转述失真的情况。(2)在供应链健全的情况下,库存相关节点企业或者组织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各个节点的库存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库存形成了新的平衡,库存减小就会减小企业风险,保证安全储量,有助于各个节点组织和企业进行集成化的管理。(3)物流管理在网络健全以后,各个节点的反应速度明显增加,各个企业通过网路获得有效信息之后,很积极做出相关措施,加速物流业务的流通,长期以往,成员企业就能够对这种产品需求加速反应,减小误判,保证安全交易。(4)供应链能够保证安全协同运作,这需要物流管理和物流运营都必须能够对接紧密,不能在各个环节上出现懈怠,比如下游需要产品,在信息流上体现很急切,但是在运输上或者原材料供应上出现了问题,这都是节点内部问题,需要在内部就化解,保证整个物流体系能够顺利运转下去,否则无从谈起合作协作。(5)在供应链完备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对于下游的用户体验,用户需求等一系列用户的反馈及时追溯到生产环节,在生产和设计上下苦工,及时满足用户体验中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把企业生产建立在互联互通的商品交易上来,物流运营效率高,会对用户需求满足的更加快,更加务实。
3.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措施
(1)现代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利用。供应链中各种流的运行主要依靠网络,如果没有网络就无从谈起链的组成。供应链下需要大量的信息互通、数据互通、信息更新、数据更新。只有利用新型技术,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效率,更好的为客户体验服务,及时满足用户体验中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把企业生产建立在互联互通的商品交易上,加强企业运行情况的汇总和客户需求的汇总,提高物流运营效率。(2)供应链上的网络就是渠道,渠道必须建立二级节点,加大物流运输的运载能力,这样物流才会更加便捷。在重点需求地区加大仓库的建设力度,加大配送站的配送能力,在产品途径万水千山之后,尽快到达客户的手里,这就是高效的商务性。(3)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建设物流体系,就需要重新增加二级节点,这些二级节点就是第三方物流。利用第三方物流专业的理念和实力,加速企业的供应链架构的建设,把核心业务建设好,提高核心竞争力。
作者:鲁祥 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功玉,阳明明.论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76-82.
[2]朱昌磊.考虑风险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马根萍.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有关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一、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使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达到整个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作,从而为相关企业节省成本,带来丰厚利润。供应链管理要为从最初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所有客户提供增值的产品、信息和服务的重要业务流程的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关心物流成本费用和客户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平衡。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是不同于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它不仅仅关注一个企业的运作,而是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的生态环境,运用系统化、信息化、集成化等先进理念来协调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决策。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有:第一,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供应链管理系统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使链上各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其他环节的信息,对于信息的及时处理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并且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第二,实现了物流系统各环节的无缝对接。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不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的,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供应链上的各节点协同运作,将用户需求信息完整、真实的传递到下一环节,各环节无缝对接,整个供应链高效运作。第三,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对于市场的反映必须快人一步。对于市场的反映则是以现有的和潜在的顾客需求为导向,顾客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利用产业链的优势,实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最优化,以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主要有:1.库存管理。通过实行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缩短产品的周转时间,避免缺货,同时也能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2.订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供应商、订单、订购合同的高效管理,减少了供应链中订购环节的失误。3.配销管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针对实物库存、运输车队、配销需求等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保证其准确性和高效性。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是一项传统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接收货物环节的货物编码、验收、储存等活动和货物分拣、配送、发货等活动。
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目前,物流行业仍然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熟悉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人才,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其次,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的革新,必须彻底打破各企业之间存在的隔阂,从整体的目标出发,对各个子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将组织的物流职能部门和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无缝连接,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供应商和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2.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传统物流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运输管理混乱、运输成本高昂、客户满意度不高、市场灵活性差等问题,这样的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的收益微少。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取消多余的层次,实现整个架构的简洁明晰,从而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3.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环境下,对于企业的数据采集、分析、传输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样一个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上,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能及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消费者也能及时查询业务的相关信息,方便企业与客户沟通,利用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供应链的运作流程,使客户满意最终的产品或服务。
五、总结
本文围绕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及功能,并讨论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通过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保证供应链的高效合理运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费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作者:易琦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物流管理 供应链 整合的意义与战略
引言:企业为了能够具有更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物流供应链的整合管理不仅需要对物流源进行合理的运用,而且必须使物流资源所形成的物流能力成为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关键。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物流行业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
1.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的概念
1.1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1.2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2. 我国企业应用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的意义
供应链管理正在不断发展,而供应链管理包含了物流,物流必须迎合其发展,才能使供应链更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2.1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成为供应链的重要部分。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加强烈的今天,不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消费领域,不论是物资物流系统还是信息物流系统,其供应链状的传输模式越来越明显。这种供应链的模式,对各个领域和各个系统从资源到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已经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从而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各个领域和系统的综合成本,也极大地提高了物资产品转化、生产消费转化以及信息物流转化的传输效率,因此,为缩短交货期降低成本等就要求高效物流,那么做好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的必然要求。
2.2明确物流只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去主动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是为满足顾客需求,对来源点到使用点的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与控制的供应链的一部分。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业务流、价值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它是在社会化生产分工越来越细、产品生产日趋全球化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当前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探索阶段。它的目标是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的速度、效益及附加值,为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贸易伙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只有明确物流只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才能从整体看问题,去发展现代物流,适应供应链管理的新发展。
2.3应用现代物流技术,融合信息流,使供应链管理更加科学。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每天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着数以百万计的商业交易,每一笔商业交易的背后都伴随着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上的贸易伙伴都需要这些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发送、跟踪、分拣、接收、存贮、提货以及包装等。在世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配合体现得越来越重要。
3.物流管理到供应链整合战略
供应链管理理念是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由于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管理模式、物流支持体系、物流服务职能都有创新。了解和学习这些创新,有助于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3.1 要建立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模型。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是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把供应链上各个组成部分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供应链实施管理的关键是规范运作、制约有效。在管理中要在供与需构成的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按照市场要求运行,引进市场机制。供应链环节运作办法、业务部门、机制、效能监察等共同构成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模型。
3.2 要建立制度管理体系和模型,强化基础管理。供应链有序运作,进而实现高效益,要靠电网式的系统化制度模型予以保证。管理制度体系的内容包括采购方式、合同、库存、台账、资金结算、奖惩等。
3.3合理运用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一般指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可以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包装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物流技术还包括物流规划、物流评价、物流设计、物流策略等;应用这些技术使物流与信息流结合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能使供应链更加科学。
当前的供应链系统正面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供应链中的联系。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可以运用一元化管理企业活动所有数据的ERP系统,企业间信息流动的EDI/Internet技术,收集零售消费信息的条形码与POS系统,共享数据库等多种电子商务应用技术,来改善对供应、生产、库存、销售的监控,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建立更,陕捷、更方便、更精确的电子化联络方式,实现信息共享管理决策支持。
可见,要构建一个通畅(迅速、准确)、运营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有三种基本技术系统的支撑。
3.4通过第三方物流实现协同化
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物流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来承担。它提供了一种集成物流作业模式,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补给变得更经济,而且还能创造出比供方和需方采用自我物流服务系统运作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服务水准,且成本相当或更低廉的物流服务。
3.5要建立“人本”管理模式,制度的长期规范运作和严格执行,靠被管理者遵守的行为准则,靠管理者全面监控。提高素质、创造发展环境,把个体目标和链条总目标和链条价值实现融为一体。这实际上突出人本的管理格局。为此,要在变他律为自律,主动工作等方面通过途径把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阶段,最终实现自主管理、自我主动创新和增强质效的人本管理。
4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管理思维的创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正成为公司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以前的竞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后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现代物流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需要运用以上提到到各种措施以及本论文没有涉及到的其他方面更好地将物流管理做好来迎合供应链的发展,为企业和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一、供应链含义与特点分析
(一)供应链含义分析
供应链其实是一种供需网络,各种产品在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间供需网络,这个网络涉及到了生产商、批发商以及消费者等等,这样来看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网络式的物流体系。各个企业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节点,而节点之间又是相互需求与供应的关系,供应链不仅实现了连接供应商与用户的纽带作用,也使得商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增值[1]。
(二)供应链特征分析
多个企业采用节点方式组成节,因此也就出现了模式与类型多样的企业,供应链结构也就比较复杂,这是供应链的复杂性。第二个特点是系统性,供应链实际上就是一个网状供需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互相联系彼此相依。系统有共同的任务与目标,各个要素以竞争或者是合作形式完成这个目标,改变了传统的采购、制造等活动分离的模式。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也是其他供应链的构成部分,企业在运行时是动态变化与相互交叉的,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改变自己的运行机制,更好地迎接挑战与解决问题。
二、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物流管理不足之处
(一)企业物流管理观念陈旧
虽然我国物流管理取得较大发展,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首先来分析其观念问题。我国多数企业采用的仍旧是传统产品供应销售方式,只是单纯地在企业内部实施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的职能也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不利于企业进行系统合理分工,供应链下的企业物流管理也就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与作用。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物流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因此应该积极改变陈旧落后的管理思想与理念,提升企业物流服务效果。
(二)企业物流设施设备落后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物流设备都是比较落后的,没有将信息化技术充分地运用到其中,物流管理的服务效率也不能提高,物流设备较为落后陈旧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物流发展的需要。与物流设备陈旧落后相对应的就是物流管理规范缺少,企业在物品储运过程中不能实现整体管理与运转,物流管理自动化水平偏低[2]。
(三)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缺少
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我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交流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深入与广泛,现在物流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具有很强素质的人才,更加需要具备很强外语能力的人才。但是我国现在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是比较落后的,无法培养出真正满足企业物流管理体系要求的人才,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三、改进供应链系统中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改变陈旧落后的物流管理理念
企业物流管理要想真正地实现大发展大进步,就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然后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特点,计划制定出合适的供应链系统物流管理方案。改进改善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水平,还要在思想观念上改变,现代性的企业应该逐渐地改变企业经营方式,树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思想理念,重点关注物流服务内容创新、拓展服务类型等的服务理念。物流服务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实物服务方面,还应该给客户提供特色信息服务,积极主动地与客户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形成自己一套专业与特色的服务方式与理念,取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二)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开展企业物流管理
现在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信息网络技术也可以应用到企业中去,实现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物流工作效率,企业在开展信息流服务工作时,应该以实物物流为基础,从而做到物流服务体系的完善,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还要与客户结成战略联盟伙伴关系,拓宽物流服务渠道。电子商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日益成熟并且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上充当着重要角色,这种电子贸易方式充分地将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结合在一起,以顾客需求作为导向,紧密地将供应链系统中的节点联系起来,有效地提升了供应链系统的运行效率,又吸引了新客户加入,拓展了物流服务新项目[3]。除此之外,我国还要借助使用西方先进国家的先进信息技术力量,更换物流服务设施设备,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三)培养企业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物流企业要想实现创新管理等最终依靠的还是专业物流管理人士,这些人才成为了物流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多种物流管理人才,一些高职院校必须制定一整套完善的符合企业物流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积极履行优胜略汰人才选拔原则,给表现优秀人才提供好的工作机会。人才培养的另一种方式就是鼓励其积极进行进修,努力学习外国先进的物流管理方面知识与技术经验,根据我国物流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一些有管理才能与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四、结语
一、设计单位开展物流管理的必要性
(一)争议作为典型的知识服务型企业,设计单位等服务型企业存在物流活动吗?即设计单位等服务型企业有必要开展物流设计,从事供应链物流管理(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 ment)吗?对此,人们颇多疑虑。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2001/8/1),物流 (logistics)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效结合。”美国物流协会认为,“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需要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种定义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首先,在物流对象的界定上,美国定义比中国定义更为广泛。后者认为物流对象包括实体、服务及有关信息,而不仅仅是实体。其次,美国定义认为物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包括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流动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而中国定义只强调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即单向流动。最后,美国定义强调顾客导向,符合当今社会的经营服务理念。我们认为,设计单位等服务型企业同样存在物流行动,因而同样需要物流管理。
(二)设计单位物流现状及开展物流管理的必要性长期以来,因为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加之物流在我国正蹒跚起步,设计单位等服务型企业的物流活动一向为人们所忽视。根据笔者在设计单位多年的工作经验,在设计单位内部,普遍缺乏物流观念。上自领导,下至一般技术人员,头脑里毫无“物流”概念,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开展“物流管理”了。物流观念的缺乏与陈旧,直接导致设计单位等服务型企业由于由于内部物流不畅而影响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持续发展。在设计单位的采购、生产及销售活动中,从原始资料的收集 (供应物流)、设计(生产物流)直至交付报告 (销售物流)、报告修改(回收、废弃物流)的整个过程中,企业物流对象,即原始资料、中间成果、设计报告的运输、保管、搬运、传送、递送等过程显得极为紊乱,极大地妨碍了企业及时、高质量地完成设计任务,增大了工作成本,损害了企业信誉和自身的发展,也给业主造成极大的困扰与不满。既然设计单位等服务型企业存在物流活动,且由于这种无组织的物流活动所造成的低效率已经阻碍了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和自身的发展,因此,设计单位等服务型企业开展物流管理就有其必然性,也是非常必要的。 1.改善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提高效率及客户服务质量的需要。 2.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3.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适应企业改制的需要。 4.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需要。 5.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开展物流管理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型的建立
(一)设计单位工作流程分析由于设计单位等服务型企业在性质、作用、生产流程等方面与传统的生产企业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其物流活动也就有其自身的物点。设计单位物流活动过程是典型的需求拉动,其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上游供应商 (资料提供部门)到生产企业(设计单位)、生产企业到下游顾客(业主),以及生产企业内部各专业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任何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导致供应链延迟甚至中断,整个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也会延迟甚至中断。设计单位过去的物流活动紊乱、无序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各环节各自为政,互不协调,彼此脱节, 形成单一的孤岛,导致低效率甚至无效率。因此,设计单位等服务型企业在开展物流管理时,应将企业物流活动看作一个有机的系统,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物流管理。
(二)基本思路有鉴于此,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型应是设计单位等服务型企业开展企业物流管理的最佳解决方案。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的控制,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成中间产品和成品,再将产品销售到用户,并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体的功能网络。它涉及生产与支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切环节,而有仅仅局限于生产企业的内部过程。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的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对采购、生产、库存、向顾客输送产品与服务等的协调、计划及其控制过程。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客户需求的即时响应,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随时调整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以适应市场需要。设计单位建立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正是以设计单位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通过将生产企业(设计单位)与上游供应商(资料提供部门)、下游顾客(业主)整合在一条供应链上,对供应链实行整体协调、计划和控制,实现供应链各部门、各环节的JIT采购、生产、销售与无缝对接(No-slot joint),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三)模型的建立基于对设计单位生产流程和物流活动的动态、系统的分析,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上述基本思路为指导,可建立设计单位的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型。模型的整个流程如下: 首先,业主向设计单位下达订单(合同), 驱动整个供应链物流活动正式开始。设计单位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根据合同要求, 向相关资料提供机构发出采购要求,并进行采购管理———供应物流。同时,设计单位内部的生产设计活动也正式展开———生产物流。生产活动的产品(设计报告)完成后,交付业主,业主将报告送上级主管部门及咨询机构审查。若审查合格,即上报———销售物流。若审查不合格,则业主将报告送回设计部门,并提出补充修改意见———废弃、回收物流。设计单位将报告修改完成后再送业主、上级,直至最后合格。至此,整个供应链物流过程结束。同时,在设计单位的生产活动过程中,还存在一个范围更小的供应链物流过程,即资料、图纸,中间成果在水文地质、水利、水工、施工、概算、经济分析、总工、报告编制等各专业间的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及废弃物流。这个小范围的供应链物流过程,本身是一个更大范围的供应链物流过程的生产物流。
(四)建议在设计单位的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型中, 应注意: 1.供应物流中,为保证资料提供部门(上游供应商)及时提供满足质量要求的原始资料,设计单位(生产部门)应增强与供应商的信息联系和相互合作,彼此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或战略联盟,并适当地参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控制过程,共同制定有关产品质量标准,通过资料预处理,使之提供标准化数据,实现生产部门与上游供应商的同步化运营,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 (或称供应管理)转变。对设计单位而言,不仅保证了资料质量,还节约了成本;对上游供应商而言,则实现了产品的新的价值增值。 2.由于设计单位内部生产流程各专业之间具有自上而下的流水线模式,因此,在生产物流中,可通过看板(Kanban)方式在上下游各专业间,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及时传递信息,加强沟通,以保证生产活动畅通无阻,实现生产物流活动中JIT生产和各环节的无缝对接,避免无效的重复劳动。 3.由于设计工作自身的特殊性,设计任务随时可能因主客观原因发生变化。因此, 设计单位在销售物流中,应以客户为导向,注意随时与下游客户(业主)保持沟通,以随时接收客户的反馈信息与个性化要求,及时调整生产物流活动,避免低效甚至无效劳动,尽量防止废弃物流出现。当然,这也要求设计单位等服务型企业具有柔性生产(Flexible produce)能力。 4.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基于比较优势原则,企业应在权衡内部组织管理成本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关注供应链中那些具有更高的价值增值能力的环节,而将一些相对例常性及附加值低或企业技术能力相对较弱的环节,如原始资料的处理、地质勘测、测量、某些水文前期工作,以及打字、校核、报告装订等环节外包 (Outsourcing)。同时,为使外包工作不致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设计单位也需建立与外包企业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或战略联盟,必要时参与其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过程。 5.供应链物流系统的高效、无摩擦的运行有赖于Internet Intranet及EDI等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效利用。设计单位等服务型企业应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与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以及企业内部各专业之间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的计划与控制,如网上订单管理、资源管理、电子看板传递,真正实现供应链一体化,满足客户需要,保证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平稳运行。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设计单位等服务型企业同样存在物流活动,且这种无组织、低效率的物流活动已经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设计单位等服务型企业不仅有必要, 而且应尽快开展供应链物流管理,构造先行者优势( First-mover advantage),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3.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型是设计单位等服务型企业开展物流管理的最佳解决方案。 4.企业开展供应链物流管理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具体的策略与方式。参考文献 1.李苏剑,游战清,胡波.企业物流管理 ———理论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郝梅瑞.现代物流:第三利润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1) 3.[美]罗纳德·H·巴罗.企业物流管理 ———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钟昌标,李秉强.供应链管理与客户效用化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2(6)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责编:小青) (上接第145页)主要领导直接领导,各实体经营管理部为预算编制的组织机构,各职能部门为分子项预算编制单位。预算的目标及审定,由所属实体主要领导、经营管理部、财务部及各职能部门共同确定。 2.全面预算的编制。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的模式与单纯进行费用预算编制有很大的区别。全面预算是所有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的有关企业未来一段期间全部经营活动各项目标的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和管理工具。全面预算涉及公司所有主要经营和财务活动。战略目标往往由集团公司管理高层确定,是制定预算的基本的前提条件。根据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所确定经营方针、预算依据、重大举措等构成预算纲要。预算纲要是制定预算的直接依据。具体步骤有:(1)预算编制时,首先须拟订“预算编订进度表”,此进度表一方面用作时间进度的跟踪控制,另一方面明确编制单位及编制表格。(2)“预算编订进度表”须呈报公司主管财务经理审核,并经公司有关会议通过后予以公布。(3)编制预算前,应拟订“预算编制共同基准” 作为各单位编制预算的遵循依据。(4)经营计划说明书、销售计划说明书与生产计划说明书是预算编制中最重要的文字说明资料,负责编制的部门主管应亲自起草,并经主管财务经理核阅后公布,才能延伸后续的预算编制。(5)预算编制时间应从7月份开始,以便能有充裕的时间编订,不可草率行事。(6)确定预算编制的组织单位为公司发展规划部,以便预算执行过程中平衡协调。。(7)如遇重大经济变动或季节性影响,需修订预算,必须依程序办理。 3.预算管理配套制度。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全面预算有效实施。全面预算是企业经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推行预算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1)预算审计制度。将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相结合,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基期年度的企业资产状况及盈利情况,确保下一年度预算编制依据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委托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对基期资产状况、盈利情况进行审计,并在第二年对上一年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审查,分析差异原因,促使企业提高经营效果。(2)预算评审制度。审核分、子公司预算, 必须有严格的评审制度与一整套可操作的标准。(3)健全项目预算内部审计制度。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建立两级审计网络。总审计师有权参与公司上层工作,及时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经营预算决策,便于审计监控。两级审计队伍职责清楚,规范开展内审工作。同时,完善财务结算制度,建立财务结算中心。为了更好地控制预算费用,公司预算委员会可下设预算管理处(常设在财务金融部),全面负责监控预算执行情况。采取计算机内部联网,随时掌握各子公司、分公司的资金流转和预算执行情况,对项目投资、管理费用等预算费用均进入计算机设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加强了对子、分公司的财务预算监控,使资金运行更安全,有效地避免了财务管理的漏洞。(4)健全分配和激励机制。为体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宗旨,可建立严格的预算考核奖惩制度。全面预算指标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相结合,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稳定员工队伍,保证企业长远的利益。(5)建立例外报告审批程序制度。对预算中未规定的事项和超过预算限额的事项,以及执行预算差异较大的事项,及时向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上报,以便及时调整或修订。
参考文献
1.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乔彦军.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3.蔡菊珍.从战略管理到战略管理会计[J].四川会计,1998(2)
【关键词】煤炭销售供应链物流管理
煤炭行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集约化程度相对较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工艺、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吨煤能耗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原材料的涨价进一步加大,降低煤炭企业的物流成本,建立煤炭销售供应链管理是解决煤炭销售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煤炭企业销售额的增长的重要措施。
一、煤炭销售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经营管理模式。煤炭销售的供应链管理是整合运作过程,使煤炭的生产、运输、销售、服务、信息交流成为一个整体,最大程度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优化。煤炭供应链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链条,它比一般的供应链的关系更为复杂,该行业产品包括原煤、煤制品和化工产品,因此,整个链条包括设备、备件及原材料的供应、勘探与开采、运输、煤制油、煤化工、分销和客户等环节。煤炭行业需要包括煤矿、铁路、公路、电力、化工等多家生产企业的配合,煤炭销售企业既是电力、钢铁、化工等企业需求信息的接收部门,也是煤矿、加工企业、运输部门的煤炭物流集散中心。实际运作中,中国煤炭供应链从煤源到消费之间存在着较长的价值链跨度,市场巨大、复杂且较为活跃。?
二、煤炭销售供应链主要环节
(一)关注市场信息,合理引导煤炭开采生产?
煤炭开采环节属于煤炭销售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开采出来的原煤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洗精煤的质量、价格及市场份额,质量稳定、符合品质标准的优质的洗精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合理的配采,以及井下生产环节中采取的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要提前掌握各生产矿井的煤炭生产衔接安排,认真分析研究生产衔接各阶段煤层、工作面变化对煤炭指标可能产生的影响,对煤炭产品质量、产量的情况作出中长期预测,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向开采矿井提出生产衔接安排建议,督促生产单位在生产组织中加强质量管理,坚持把煤质作为采掘衔接管理重点。
(二)加强洗煤质量监控,保证煤质
针对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销售公司的质量管理部门会同生产单位共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对生产流程、工艺的改进意见及要求,并监督其实施。根据用户的质量要求,销售部门及时向相关洗煤厂提出产品指标要求,并根据用户反馈的产品使用效果,向洗煤厂提出增加或减少配洗比例的建议。应要求生产单位灵活采取分时、分段、分采、分运搭配或单独入洗,生产出合格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监督生产单位将同配洗比例的产品单独堆放,单独销售。
(三)发挥运输优势,拓展物流业务
为了保证煤炭运输环节的顺畅,销售部门要全方位调度各方信息,加强与铁路业务部门沟通,严格按照销售计划、作业流程做好铁路月请车、日请车、集港运输、车站调度业务流程的分解工作,完善铁路装车车号识别系统,提高铁路装车外运效率。提高与公路运输部门、港口、船务、用户及调度部门的信息交换效率,合理利用好煤矿、港口、储煤场的场地资源,抓好煤炭运输、集港、下线、倒运以及煤炭装船过程中穿插作业衔接安排管理,防止出现因运输衔接、信息交换不畅延长货物发运时间。加强对外雇汽车运输煤炭车队的协调管理和跟踪,防止因对运输车队监管漏洞造成调换货物、亏吨等事故,将运输环节对销售工作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三、优化煤炭销售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策略
(一)整体优化,实现行业物流一体化
整体优化是指从整个供应链管理角度,对涉及行业物流供应链运行的相关制度、政策等进行优化,保障物流供应链以最低成本、最优流程运转,有效避免或降低相关制度对物流供应链的影响。因此,现代煤炭企业对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提出了符合实际操作的更高的要求:第一,需要建立全方位的,内容最为丰富的信息平台。其中应包括:商流信息板块、物流服务板块(资源信息、产业信息、仓储信息、产品资源市场)和产品营销体系。第二,基于电子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实现从电子信息收集、配比、交易、物流配送到资金结算全过程电子化管理。第三,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建立物流分拨中心,进一步完善煤炭物流分拨系统。通过系统解决物流分拨、配送、信息反馈功能,真正发挥综合协调、货物监管、质量保障、信息互动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整合煤炭仓储、配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第四,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工程应充分考虑物流系统的特点,满足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为物流系统搭建一个技术平台。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理想状态的物流是“零库存”,这就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所以物流设施的投入应该以运输设施和信息化为主。
(二)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物资供应网络
一方面,煤炭企业可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集与物流过程同时发生的技术优势,实时监控企业的物资使用情况。通过统一物料编码标准化管理,将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物资“进、存、供、销、耗、结”的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现代物流实际上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流通领域的有效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企业在运输、仓储、卸、加工、整理、配送、调度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并将各制造商、供应商、用户与其生产过程联结起来,实现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煤炭企业应该通过在企业建立物资配送实时信息平台,实时掌控物资供应信息,从而保证和实现企业物资管理零等待、零库存管理目标。
四、结束语:
供应链物流管理在煤炭销售整个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涉及的业务范围十分复杂,必须整合各个环节,建立信息化供应网络,实现物流一体化,形成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物流系统,使物流真正成为煤炭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促进煤炭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摘要:煤炭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在整个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怎样节约物流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 供应链 物流管理
物流是通过资讯科技,对物料由最始原料一直到配送成品至最终消费者整体过程中所牵涉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流通与储存,以最有效益的计划、执行与控制,来满足并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物流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传统上的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企业以及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使得经济中的物流规模日趋庞大和复杂,传统的、分散进行的物流活动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物流活动的低效率和高额成本,已经成为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制约因素,并被视为"经济的黑暗大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在美国、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内一个独立部门和职能领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不再仅仅局限在企业层面上,而是转移到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上,形成了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和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
做为一个煤炭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在整个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全球统筹的管理理念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晰。做为煤炭这种大宗的原材料产品,其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惊人的,怎样节约物流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问题。煤炭的运输一直以来就是个瓶颈问题,无论市场情况是畅销还是滞销,能不能保持合理、畅通的运输渠道都至关重要。汽车运输费用高且运输量较小,铁路运输较迅捷、经济,但受大环境影响较大,单个企业没有较强的主动性,不易掌控。我公司的下游企业主要是电厂、钢厂等,产品主要用于炼钢和发电供暖等,我们就建立自己的坑口电厂,自己消化掉,直接向外输送电能、热能,省去了中间的运输环节,大大节约了物流成本,并且实现了增值;还有就是建立洗煤厂把原煤洗成精煤,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产品价值,同样的运输费用但运送的产品价值却不一样,变相地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物流成本。我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这应该是一种销售上的延迟,通过这种经营策略给企业注入了活力,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地位。与上游材料供应商之间建立互惠协作关系,实行物资代储,供应商把其产品按通常消耗量放到我们公司仓库,免费保管保养发放,使用后结帐并按时向供应商反馈缺货资讯,及时补货。
我国物流发展的机遇与前景
国民经济发展呼唤物流的进一步发展。经过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面对新世纪新经济的浪潮,我国国民经济在寻求高效、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以下几方面对现代物流提出要求:(1)降低流通成本在GDP中的比重:美国的流通成本占GDP的9.5%,其它发达国家一般在10%左右,而我国约占20%。这反映了我国物流系统落后,流通成本太高,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不高。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来促进物流合理化,降低流通成本在GDP中的比重,无疑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减少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我国工业企业和流通企业由于物流基础设施、技术和管理的落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积压严重,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周转速度很慢,物流成本过高。据统计,1999年,国有独资、控股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达31000亿元,周转速度仅1.2次/年,与发达国家相比非常落后。如果工业企业把物流职能分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其先进、科学的专业化服务,就可以减少流动资金占用,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3)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基础:电子商务是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它把商品买卖虚拟成一个大市场,使客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购买商品。但是,电子商务需要将网上订的货及时送到可能在任何地方的客户手里,这就给物流系统带来很大的挑战。实际上,物流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需要建立具有响应性、灵活性和可视化的现代物流系统,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4)城市的现代化必须改造城市的物流系统:随着城市的商业繁荣,大量商品需要送到商店和消费者手中,加重了城市的交通压力。为此,需要对城市物流系统重新规划和改造,在郊区交通发达的地方兴建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提高商品运输效率,减少物流对城市的影响。到2000年底,我国已有连锁企业2100多家,32000个门点,实现销售额22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这种新型商业形式的迅猛发展,有力促进了城市物流配送的发展。
【关键字】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系统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由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整合转向跨越企业边界的不同企业间协作,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的概念应运而生。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1、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这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也常常被人们认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围、管理角度、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2、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从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到零售商,甚至是供应商的供应商及客户的客户,其目的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供应链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将错失销售机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操作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改善现金流量,将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1、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
物流系统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很多:不同消费区域的客户情况和环境条件,配送环节,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等等。供应链管理应用于物流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和集成化优势。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使得作业流程快速重组能力极大提高,促进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部分为供应链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和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合作性与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特点。在这一环境中的物流系统也需要无缝连接,它的整体协调性应得到强化,例如运输的货物要准时到达,顾客的需要才能及时得到满足。采购的物资不能在途中受阻才会增强供应链的合作性,因此供应链物流系统获得高度的协调化是保证供应链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2、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整体性。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间逐级进行的,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难免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另外,一般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整体规划的观念,链上的每个组织只关心自己的资源(如库存),相互之间很少有沟通和合作。这经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市场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因而企业库存成本很高,企业间因为物流系统不善而错失市场机遇。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环节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实现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除此以外,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还有以下特点。
(1)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以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程序和时间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成本,为实现其敏捷性、精细性运作提供基础性保障。
(2)增进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无缝连接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顾客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物资采购中途受阻等等而造成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增加会使供应链的价值大打折扣。
(3)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这样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商品或服务供应给顾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4)物流服务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方式日益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为了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出现了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国际物流、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进行联合库存管理的分销中心等等。
3、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1)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加速库存周转,减少及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
(2)订购管理。订购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
(3)配销管理。对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其管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劳动管理等。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
4、如何协调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的关系
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合作的纽带。在制定供应链物流战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对客户进行细分,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确定相应的客户服务水平,如订货周期、运输方式库存水平等;要根据销售情况对产品进行分组,针对每一类别的产品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定单录入、定单执行及交货作业处理占物流活动很大比例,因而需要通过技术和管理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流程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成员企业间的接口部位,通过集成能剔除多余工作流,提高物流效益。各个成员企业应通过改善合作关系、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准确预测、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供应链与物流有着密切联系,在现阶段如何协调物流与供应链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有协调好物流和供应链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配置、调控,应用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三、总结
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如沃尔玛公司的销售配送系统计划、台湾雀巢与家乐福的VMI计划等,这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更加具有实效性和成效性。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来建立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物流的缺陷,更适应企业发展,更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
【参考文献】
[1]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5]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6]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电子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视角;物流管理流程
引言
与物流链相关的流程与在其他领域实现的流程相比,有相当大的差异。一方面,这些过程是灵活的,特别是由于在运输过程中的任何时刻都可能发生意外事件,例如意外事故或不利事件,天气状况。另一方面,物流过程往往是复杂的,因为不同的运输方式和/或不同的各方被移交,以及大量的信息在不同的各方之间进行交换。
1.供应链视角下信息化对物流领域业务流程生命周期
信息化对物流领域业务流程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的完成都有影响。(I)表示建模符号支持异常处理功能;(I)结果过程可能很大,难以读取。因此,为了对物流过程的实施进行集成和监控,所使用的过程引擎和监控系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性主要涉及监测资源之间的协作和处理来自不同资源的复杂事件和预期事件,因此需要将复杂事件处理(CEP)引擎的功能集成到BusinessProcess管理系统(BPM)中。本文以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物流管理流程作为过程执行的机制,研究了复杂物流链的监控问题,假设已经解决了复杂物流链的全生命周期问题。此外,能够捕获和处理在运输链中发生的事件,以监视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换。基于FP7GET服务项目中发现的实际流程,描述了复杂物流过程监控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特别是,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监测,即对进程状况的监测、基于事件的活动监测以及对物流运输中货物运输的监测。针对每一个挑战,提供了问题的定义和概念描述,以及相关的工作描述了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建议的解决类似的问题。[1]
2.供应链视角下的信息交换
涉及许多缔约方的复杂物流供应链要求不同参与方之间进行大量信息交换,并要求每一运输段准时交货。其目标是实现所谓的完整和按时完成(COTD),即将全部货物从原产地运输到目的地,满足客户和计划者在SLO中商定的条件。为此目的,许多系统MST在需要时可以使用,例如先进计划系统(APSS)、运输管理系统(TMS)和智能运输系统(ITSS)。在目前的情况下,RIS就是其中之一,GPS、应答器和类似的设备也是必要的。因此,实现可靠的信息交流取决于当事方和有关系统之间的联系和联系。因此,在物流系统中产生的事件(例如··定位信息)必须被处理,并在参与者之间得到适当的分配。此外,当检测到干扰时,必须建立起适当的反应机制,以应对预期中断。总之,可靠的通信和对物流链中断的反应取决于事件的识别和分布,以及事件与相应物流流程中的活动的关联和聚合。物流链的业务流程已在BusinessProcess和表示法(BPMN)2.0中建模,产生代表的参与者之间的协作,总共有30多个活动和大量信息交换。[2]
3.供应链视角下物流过程监控
传统的BPM允许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执行和分析。每个系统都需要一个明确的业务流程,例如,通过BPMN建模,以强制由正确的人执行任务。时间使用所有必要的非人力资源。物流链需要在多个当事方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因为交流是跨企业边界执行的,而这又涉及到需要有几个不同的系统直接连接到BPMS以控制和监视整个物流链。BPM强大地协调和跟踪业务流程的离散状态变化。然而,一些逻辑活动是以一种连续的方式展开的,例如涉及到不断变化的位置的运输。包括组织间物流链的管理、控制和监控。来自不同系统的事件的检测和处理可以由所谓的CEP引擎来处理。当BPMS基于业务流程运行时,CEP基于事件模式来启动过程事件。事件模式描述通过事件处理语言(EPL)形式化的事件的结构、因果关系、时间、数据参数。CEPenginecan消耗、处理.然后来自不同系统的事件,并将事件发送到不同的系统,而不需要控制或监视完整的逻辑schain的执行。对于物流,BPMS必须扩展CEP功能,允许执行物流步骤,通过集成来自不同系统的信息来管理不同方之间的协作。[3]
4.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笔者建议,供应链视角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该要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和物流管理企业专家共同按照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供应链视角下物流市场为切入点,在物流管理教学中融入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的理念,以供应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为突破口,构建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可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阶段、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学习阶段。将其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实习阶段,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奠定未来职业发展拓展学习基础。[4]
关键词:物流管理;供应链;网络信息化建设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有着密切联系,供应链管理源自物流管理又超越物流管理,现代物流是现代信息化的商流,物流,资金流,而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协调好物流管理,组合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一、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一)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的国际定义是指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与调控。现代物流是现代化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物流管理就是对物流的商流,物流,资金流进行组织与调控,达到客户满意的要求。
矿业公司的物流管理方式多样,运输环节复杂,物流节点多。如何统一管理方式,减少运输环节,压低物流成本,是矿业公司物流管理的症结所在。矿业物流管理分为生产物流管理、供应物流管理和分销物流管理。生产物流主要是指原材料,设备的运输。供应物流管理是指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调控。分销物流管理主要指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运输,销往各地。因此,物流管理涉及到矿业公司的方方面面,加强矿业公司物流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压缩成本,提高效率。物流管理对矿业公司的发展必不可少。同时,矿业公司实行物流管理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竞争的条件。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 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职能, 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 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 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矿业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和方法,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之间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密切合作的关系,通过共同努力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目前,矿业公司普遍存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任机制问题,缺乏信任将导致诚信问题,这将会给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企业物流供应链的核心是要向内外顾客提供准确的产品递送,客户服务质量是发展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的关键因素。提高客户服务质量要求相关企业加强合作,有效控制供应链上物流、价值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提升以价值链为核心的相关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网络信息化建设
经济全球化和虚拟化的大背景使物流管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于网络的信息化建设,物流信息作为终端可以被查询,ERP系统模式被运用到物流供应链管理上来,并在竞争中体现巨大的优势,利用信息网络进行送货,配货已经成为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模式。在现代信息化网络时代,全球化和虚拟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企业要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经营,打造自己的信息竞争力,将弱势业务外包出去,在这些领域进行虚拟化经营,进一步优化市场配置,这样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成为大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物流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化和网络化,强化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促进大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
(一)信息链建设
网络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为企业建立一个信息链,这样才能保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信息链的建立能够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缩短销售周期,降低销售成本,增加销售收入,保证物流采购和物流系统的运作。提高采购和分销的速度,并且降低库存占用。因此,在全球虚拟化的背景下,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一个高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和网络化是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唯一途径。
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具有巨大优势。主要表现在:1)通过信息化建设,整合上下游资源,建立成本优势;2)依靠网络化系统,积极拓展经销渠道,把产品分销到全国,扩大市场,减少了上下游企业合作的内耗;3)通过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把企业的采购、销售、物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能够降低采购,经销,配送成本,提高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企业间的交流,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升业绩和管理水平。
(二)信息和网络背景下的供应链建设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下打造供应链管理,要随时监测市场变化,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反应机制,要通过共享信息平台将库存降到最低,同时要建立灵活的供应链系统,强化管理的过程。第二,要强化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建立自己的产品竞争优势,培养客户群,寻找分销商,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来提高竞争优势,直到产品使用户满意。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背景下建立动态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要使目标成本最低,客户满意度最高,流程化运作最佳。要通过各个节点的要严格控制,来实现供应链的最优化管理。当然,我们不能盲目借鉴别人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依靠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市场背景,制定切合实际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三、矿业公司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
矿业公司物流供应链管理存在认识不足,管理体制分散,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忽视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物流管理供应链系统等诸多问题。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应对措施。
(一)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
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密切合作,互相信任,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矿业公司应该将供应链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效率最大化。观念的转变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前提。加强企业供应链管理培训,克服短期效率行为,培养与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供应链之间企业的合作效率和信任关系,在管理机制上要进行创新。第一,要建立供应链之间企业的信任机制,诚信经营;第二,要建立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力。
(二)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
矿业公司应该引进一批供应链管理人才,强化物流知识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供应链管理队伍。关于引进人才我们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从高校接收物流管理人才,他们在教育中接受最前端的科技研究,获得最前沿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知识。这样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阻力。二是直接从公司挑选人才进行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培训,一方面能够减少财力成本,另一方面直接从公司挑选人也加强了忠诚程度,减少人员的流失。
(三)建立供应链物流管理评价体系
现有的评价体系基于传统的组织部门,忽视整体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这样的管理不能适应供应链管理跨职能跨边界的特点,因此,应该从新建立评价体系。
供应链管理评价体系从两方面进行评价。一方面是横向评价,即将本企业的物流绩效和同行业或其他行业的先进企业进行比较,找出本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定出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是纵向评价,即以本企业物流总成本与物流管理绩效为目标,对实施供应链物流管理前后的物流绩效进行评价。提高本企业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四、结语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的现状,要求企业尽快建立供应链管理体制,提高认识,完善管理,加强网络信息建设,引进人才,尽快使企业与国际接轨。面对广阔的市场,竞争化的环境,信息化的时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要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抓住信息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流通渠道的便捷能力,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师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 赵海明.加强煤炭企业供应链管理,提升物流管理水平[J].科技致富向导, 2009(1):83.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使得我国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日渐激烈。近年来,商业之间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逐渐代替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商业活动是否能成功。就目前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情况来看,由于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其供应链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交换错误、信息失真等现象,直接影响了企业以及我国经济的收入与增长。在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下,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智能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为企业高效、智能的物流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大大提升了企业供应链的管理质量与效率,促进了企业健康、长效的发展。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
0 引言
物流管理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根据物品运动规律,应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有计划的组织、指挥、协调与管理,从而促进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配合,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水平,使企业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通过技术商品的运输、生产、存储等活动和信息技术手段,形成从生产、管理、销售、经营为一体的系统管理。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物流网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现代企业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中,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曙光。因此,通过物流网技术,对企业供应链协调的物流管理进行分析,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1 物联网技术对物流供应链的影响
所谓物联网,是指一个物与物之间的智能网络连接,也叫Internet of things,主要解决的是利用互联网将世间万物进行连接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流网技术应运而生,给智能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得物流产业更大更强,不仅实现了同资源集约化和横向整合,通过专业化类别进行物流流程信息采集,进一步纵向整合和优化了加工流程。智能化供应链管理是将供应链上的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零售商等所产生的产品、资金以及信息资源流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提高企业对供应链信息的及时、快速管理。
1.1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使企业供应链管理方式和内容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1物联网技术可以对供应链中流动的物品进行跟踪,向所有参与者实时传送数据,大大降低了信息失真率。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体现着企业能及时预测需求变化,对物资库存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实现了信息同步化和信息共享的供应链管理目标。
1.1.2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企业供应链管理“物―物模式”逐渐代替了“物―人―物模式”,通过物与物之间连接与沟通,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因人员操作导致的失误。
1.1.3物联网技术为企业供应链中每一个物都贴上了具有代表性的标签,标签里包含了物品所有互用性信息,有利于工作人员通过信息系统查看物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具体活动。
1.1.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向个性化、多样化趋势发展。为满足这种需求,企业必须提高生产与加工的敏捷性和柔性,可能会造成管理混乱、成本上升。物联网智能化物流供应链的应用,增强了企业对资金流和物流的控制力,有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采购路线,有效的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协调物流管理的途径分析
2.1 运用物联网协调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信息传递
企业内部所以部门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由于职能、责任以及岗位需求不同,使其存在较大的差别。在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各个功能部门的资源共享,实现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整个供应链系统通过控制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物流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企业产品生产、运输、销售以及管理过程,其中采购原材料、生产半成品、产品产出和销售等环节都需要物流管理协调完成的。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各个环节信息的共享与交换,使各部门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和资源,通过实体资料和市场信息等因素的分析,帮助企业做出最精确的预算,从而有效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避免应信息传递不及时和不精确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运用物联网技术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
在企业传统的管理中,物流管理是独立于其他部门的一个系统,企业没有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各个部门和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与连接,这样的物流管理模式可能会导致信息与资源传递不及时,十分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入物联网技术,使物流管理系统与企业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以及管理部门进行有机的联系,实现企业整体最大化。
2.3 运用物联网技术降低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人工成本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传感器、网络以及二维码等环节,对实体材料和产品运输信息进行统计与记录,大大的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工作量,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支出,同时提高了企业信息统计的效率与质量,减少了人工出错的现象。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中资金、信息等控制部门来讲,能更加及时、方便、准确的获得物流运输部门各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促进整个供应链管理水平和效率和提高。
2.4 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供应链与物流运输的矛盾
在企业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受到季节、消费人群、市场经济的影响,其生产与销售的数量存在较大的变动,直接影响企业物流运输的效率与规模。比如遇到中秋节,月饼销售迎来旺季,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数量大大增加,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包括运输工具运输商品数量的压力、物流搬运人工以及信息统计等问题,这就使得企业供应链和物流部门存在一定的矛盾,可能会出现供应不足或者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3 总结
总而言之,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工作中,企业必须重视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一个智能化物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各部门的联系,强化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少企业人工管理成本,切实解决物流与供应链存在的矛盾,从而实现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贺超,庄玉良,王建军.基于物联网的煤矿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0)
[2]贺超,庄玉良.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6)
[3]李晓利.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汽车供应链物流集成平台研究[D].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