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教育

初中教育

时间:2022-04-08 04:02: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教育

第1篇

摘 要 本文结合素质教育重要理念的分析,从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策略。

关键词 初中体育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主动、充分自由的发展以及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体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体系尚未成熟,可塑性较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锻炼学生的体质和体能,同时促进学生心理、智力、个性、兴趣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实现体育教育价值。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种训练和强化,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发展是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石,从而将主动锻炼、积极锻炼当做一种兴趣和爱好,将体育活动当做一种精神陶醉和快乐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产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呢?

首先,丰富体育活动项目。素质教育理念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确定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开设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体育活动项目,包括田径、健康教育、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瑜珈、毽球等等,拓宽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余地,扩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空间。

其次,开展趣味教学方式。教师应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有机联系起来,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小组评价、竞赛法和游戏法等方法来开展趣味教学,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最后,增添开放性的体育课外活动。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学生爱好特长的培养。课外体育活动是整个体育教学的核心。教师应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体制等进行统筹安排,定期开展一些开放性的体育活动项目。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发展和培养体育特长。

二、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学生,他们满足于成功的喜悦,却惧怕于失败的苦楚,即使是小小的挫折,些许的不顺都会令他们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这样的心理素质是中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素质教学理念下,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有强壮的身体、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进而构建起全面的素质。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是合理设置体育活动项目难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合理设置体育活动项目的难度,为学生构建一种安全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完成动作,增强自信。同时,通过开展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活动,向学生讲解成功与失败的辨证关系,培养其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精神境界,提高他们与困难做斗争的决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是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教师可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让学生在在集体活动中通过角色学习、角色扮演和角色冲突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了解自己,认识他人。适应各自的职责,履行不同的权利、义务,从而加强自制能力,完善个性心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是计划组织体育竞赛活动项目,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竞赛法是在比赛的过程中采取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竞争条件下进行学习。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体育竞赛活动项目,让学生自身的本体感觉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调节情绪和行为,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

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素质教育观念下,思想道德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是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体育老师应利用课堂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一方面,多向学生介绍祖国传统的体育养生知识及中国各民族体育项目,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体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带领学生感受奥运精神,普及奥运文化,充分感受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让中学生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调节思想价值观念,并达到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各体育活动项目中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收益匪浅,使每位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肩负起建设美好强盛祖国的重担。

参考文献:

[1] 何鑫.浅谈初中体育素质教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8).

第2篇

一、初中美术的重要性美术

课本身就是一种没有条条框框约束,让同学们自由发展的课程,所以在课堂中,学生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他们心目中美丽的事物。很多学生,在接受美术课程之后,在课下都会多多少少地去画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物,这样既缓解了他们学习的压力,还转移了他们因为学习而产生的疲劳感。我们深有体会的就是在美术课之后,一些课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提高了很多,而且学生们的精神也是非常饱满的。转移学生学习疲劳,让学生更轻松地去接受其他文化知识。美术课程已经成为了其他学科的辅助工具,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和综合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重视美术教学现状

我们知道中学生是压力最大的,而且在这个阶段学校给学生的压力也是最大的。有些学校盲目地为了提高升学率,尽量压榨学生的课余时间。所以美术课堂就成为了学校压缩时间的对象,很多学校的美术课堂是形同虚设。即便是安排了美术课,而美术的硬件设施也是非常匮乏的。因为学校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提高学生文化课程成绩方面,而忽视了我们学生的全面的发展。例如一些学校的素描课程,基本没有任何的硬件可以使用,唯一可以使用的工具,就是一张黑板,所以学生的美术课也就显得非常枯燥了。而在教师资源方面,很多中学也都存在短板,因为美术教师的任课比较少,而且他们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没有很明显的作用。加之,一些学生认为学习美术是浪费他们学习其他文化科目的时间,所以美术就逐渐成为了冷门中的冷门。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教育资源是丰富的,所以他们也开始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培养,所以在音体美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多的。很多大城市的学生,他们走入大学后,可以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艺。而较之于此,很多小城镇或者是农村的教育条件有限,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体美课程,所以他们步入大学后会发现自己一无是处。在将来的学业和职业中,美术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具有广泛爱好的人,就不容易发生抑郁症。而对于那些爱好偏少的人,他们往往会患上抑郁症。我们知道每年大学生都会出现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学校和社会所头疼的。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同时还积极向上的人,已经成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通过非官方的一些调查,我们发现有着丰富爱好的人,他们的精神状态会普遍较好,而且他们的工作效率也非常高。而那些沉默寡言、没有兴趣爱好的人,往往在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不稳定因素。我们的社会需要进步,需要和谐,所以身心健全的人才能够成为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学生患有轻度抑郁。教师对他们是非常重视的,因为他们是特殊的群体。在通过给他们传输一些课余爱好,尤其是画画可以很好地调节他们的心态,让他们把心态摆正。后来经过这些学生反馈,我们发现美术可以让他们爱上生活,爱上学习。甚至有些学生因此而选择了美术专业。其实我们看很多艺术家,他们的性格可能都非常个性,这就是一个人最后的状态了。如果这些艺术家没有爱上艺术,他们很有可能会疯掉。当他们做出了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们也就逐渐融入了和谐的社会,并为我们的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很多学生都是非常喜欢的。但是针对我国现在的教育情况,我们必须要适当给美术留些空间。美术并不是美术专业学生所独特拥有的,而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去学习和深入探索的。

三、结语

我们不会强迫大部分学生去爱上美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美术教学感化和感动更多的学生,让他们的内心充满阳光,充满活力。教育应该面向社会,面向世界。所以,我们的美术教育必须要和国际教育接轨,适当提高学校的美术硬件设备,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也应该做够功夫。美术是一个人内心美的体现,我们教授学生美术知识,就是要他们把美的东西描述出来,让他们爱生活。

作者:郑子文 单位:河北省阜平县史家寨中学

第3篇

摘要:人们的审美观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发生改变,然而在审美的启蒙期,初中的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美化孩子心灵方面,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对于初中美术的审美教育教学的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如何培养及加强孩子审美教育的问题上,就初中美术教育这一平台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 审美教育

美术教育教授的不仅是一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美的精神。初中美术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审美素养。在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基础上,不断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教授关于美术方面的只是技能。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的美术欣赏知识,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审美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一、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

所谓审美教育,即在对美的欣赏、感受以及创新等方面,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不仅可以正确地认识身边以及社会中各种分繁多杂的人和事,也能美化心灵,提高自身的修养,对于社会来说,对于营造融洽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以及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总的来说,初中的审美教育是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完整的个性,提高审美素养和意识,拥有健康健全的审美观。所以说,在初中审美教育这一方面,教育方式和教育导师起着重要作用,本着加强学生的审美培养这一原则,教师应该掌握适当的方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出色地完成初中审美教育的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可以利用一些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一定的震撼,深刻的印象也会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心理氛围,生动形象的情景带动学生的情绪,教学效果远远比传统式的教书授课形式好。这一过程中牢牢抓住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心理特征,以别致的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共鸣,方能达到一种好的教学结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孩子们束缚在井底一般的一成不变的空间里,四周雪白的墙壁扼杀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想象空间,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的培养无疑是不利的,所以说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意识上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2.注重培养学生美感

美术总是以一种具体的形式来展示艺术的美和造诣,但是审美却是一种较为抽象的东西,它在于学生自身的领悟和感受,所以,在从具体走向抽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美术的展现形式是具体的轮廓、色彩、位置、形态等,诸如奔腾的骏马、落日的余晖,给予孩子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冲击,然而重点是学生对于美感的认识和感受,所以教室应该加强引导,注重对学生美感和欣赏美的能力的培养。

3.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形式

良好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拥有较好的学习状态,以更充沛的精力来感受和学习初中的美术课程。轻松融洽的气氛配上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到所了解的事物。注重孩子们审美能力的培养,以艺术教育的方式可以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空间,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诸如课堂讨论,使得一种教育教学变成了一种智力和能力提高的活动,效果无疑是显著的,所以说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也是关键。

4.作品欣赏

对于美有独特的感受和领悟之后,便是审美观的形成,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正是关键性教学目标。欣赏不仅是通过眼睛去观看,更是要唤起感情的呼应,在情感的带领下去欣赏美。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每一笔都表达了深刻的含义,学生要多接触这些作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去参观一些博物馆和重要的美术展览等。当然,这一过程中,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关键环节,因为情感的培养和升华离不开具体的活动,对于艺术的领悟又离不开情感的培养,所以说尽可能地欣赏美术作品是很有必要的。

三、搜集审美素材,做好审美服务

1.培养形式美感

前文也有所涉及,美术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来传达艺术的魅力,初中的美术教学首先接触到的肯定是具体的表现形式,诸如线条、图案以及色彩等。所以说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是结合这些具体的表达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这些具体的形式主要分为线条、色彩以及图案三种。首先提到的要数线条,因为世间万物都以一定的形式状态存在,都可以通过一定的轮廓表现出来,线条囊括了了种种形状,不同的粗细、疏密以及干湿程度的搭配组合构成了纷繁复杂的世界,也抽象出了事物最本质的特征,所以教师教授学生通过掌握线条这一形式来感受美,是一种独特的方式。其次是颜色。当然,色彩冲击着人们的视野,色彩的搭配表现出事物不同的特点和内容,学会如何通过色彩来表现艺术,通过色彩来感受艺术,是一门必修的功课。最后是图案,每一个图案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规律和组织搭配,良好的组织形式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反衬对比的手法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总之,熟练感悟和掌握这些法则,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重大作用。

2.把握情感之美

美术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活动形式,客观地存在于我们所接触到的空间里,但是对于美术的认识和感受却是一种独立的精神活动,好的艺术作品给人带来精神上的震撼和共鸣,激发人们的情感,可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情感是教育是一种深刻的教育方式,可以借助很多方式来传达,诸如参观展览、临摹写生等,不同的视角和主题也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学会把握情感的微妙变化和在欣赏作品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

初中是一个身体和心理共同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孩子的审美教育至关重要,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健全其审美观,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其审美素质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所以要牢牢把握初中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这一关,为祖国的未来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第4篇

初中物理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物理课程向来都是偏向于理论和实践的,在素质教育方面看似没有多大的联系,其实不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穿插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当然这是在处理得当的情况下,不然就会两败俱伤,什么都没有得到,所以要采取措施将这两者进行妥善管理。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重要性。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以来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更要重视,教育要从小抓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会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日后的为人处世埋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最为活跃,且尚未定型,可以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是进行教育的最佳时间。所以进行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或许关系到中小学生的一生。

2.必要性。初中物理是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刚起步的阶段,或许是因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中学生必定对物理课很感兴趣,上课积极性提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融入课堂学习中去,这为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因此,将物理教学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将物理教学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措施

1.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涵盖了许多方面,比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措施。

2.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及时了解当下时展的潮流。创新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同时也要全面把握物理教学的目标,以物理教学为主,以素质教育为辅,相互结合,创造最大的课堂价值。

3.重视实际应用教学,物理教学除理论知识外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实际应用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中劳动素质的重要体现。所以具备扎实的动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也可以依据自己扎实的功底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进行指导。总而言之,在现如今的教育新形势条件下,我们应该做好一切准备将素质教育的开展工作做好。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够两面开花结果。

作者:马玉萍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民族中学

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兴趣;历史智能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历史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反复重申了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开宗明义地强调指出:“历史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更应上好历史课,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力争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让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主题性教育,新的增长方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强调人的作用,一切为了人,以人为中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旨在弘扬人的主题精神。作为主体性的素质教育包含了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与参与性等方面的内涵,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时代精神。

而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在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从而实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学有特长,是众多从事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正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1.确定好历史课教学目的

确定好历史课教学目的,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功能。历史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实践过程和人际交往过程,具有心理培养的功能。因此,在确定历史课堂教学目的时,要全面地辨证地理解历史教学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三项任务之间的关系。这项任务,从总体上说应是同步的,要寓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基础知识传授之中,应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素质,注重能力培养(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进行思想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历史教学也要教会学生掌握终生受益的科学思想、方法、观念、精神等。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爱国、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惜时守信等优良品质,教会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变化,会生存、会做人、会学习、会创造的基本常识和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功能。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能够把人的生命力调动起来,是人们活动的强有利的动机之一,要想很好的完成一项工作就必须先有兴趣,兴趣是高质量完成一项工作的先决条件。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呢?解决这个问题,概括起来说就是:千方百计,随时随地,各种途径。

2.1 设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2 用历史故事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本身就是“故事”,但是如果机械的忠于教材,照本宣科就显得枯噪乏味,学生没有兴趣,不爱学。因此上课时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既忠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就是把某一段历史生发一下,让其增一点情趣,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

2.3 用影视戏剧激趣。许多影视戏剧本身描述的就是一段历史,在课堂上用影视戏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一种较好的办法。

2.4 以诗词歌谣激趣。诗词歌谣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许多诗词歌谣反映的就是当时的社会情况,像杜甫的“三吏”、“三别”,反映的就是唐朝走向衰落时期的社会情况。另一方面对诗词的学习更利于对历史人物的掌握和理解。为什么坡的词豪放,而李清照的词哀婉,这与他们生活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用诗词歌谣既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2.5 用历史革命歌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长时间从事某一活动后,他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甚至会产生厌倦的情绪。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很难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地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而音乐具有改变人的心境和情感作用。课堂中穿插与教材有关的歌曲会重新唤起学生的愉悦之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路随着美丽歌声重新回到课堂中来。

2.6 用历史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组织历史课外活动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1、聘请组内老师搞专题历史讲座,讲授中注意其知识性和趣味性。2、吸收本学科的课代表和学习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组织他们创办历史墙报、历史上的今天、历史知识咨询等。有些材料由老师提供,有些材料由他们自己到图书馆和其他地方查找。3、参观游览名胜古迹活动是十分有益的活动,既能大大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统观教材确定课堂教学重点

统观教材确定课堂教学重点,恰到好处的突出教材重点,是在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所谓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主要内容,在知识结构中其纽带作用的知识,它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有一重要军事思想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他提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重要论断。这一思想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任何一本教材可讲可学的东西都相当丰富,可以说是字字宝贵,处处精华,似乎都忽视不得。但是由于教材特点不同,教学时间所限制,我们不能,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教材的方方面面巨细不分,面面俱到的讲完讲透。这就有必要对教材删减取舍,以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4.改革历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开发学生的历史智能

改革历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开发学生的历史智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4.1 改革注入式的授课方式。为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针对学生好探索、好奇心、好胜心强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因材设问。将知识点设计成深浅程度不同的应答式或发散式提问,由层次不同的学生回答,应答式提问只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知识。

4.2 开发学生历史智能,在课堂教学中开辟“五分钟节目”。所谓“五分钟节目”就是利用课堂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介绍自己新近课外学习或收集历史方面的信息、故事等。

4.3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恰当的用谈谈论论的方式来完成课堂教学,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常言说,谈古论今。学习历史重在历史的教育功能,谈谈论论恰好能较好的发挥这种作用。这里所说的谈谈论论,一是就古论古,既在讲历史大事、历史人物时,要注意对历史大事和历史人物本身作出科学的历史的评价。不能只讲不论,而是要发表议论,找出得失,使人明智。二是以古鉴今。讲历史要联系现实,使历史为现实服务,讲足论透一些史事和人物对现实的影响和联系,不能古今割裂。学古不论今,历史就是遥远的,也就无从发挥其教育功能了。所以谈谈论论应是发挥历史学科作用的比较好的方式。同时,就课堂教学而言,能形成学习历史的愉悦氛围。

谈谈论论比较灵活,古今中外,纵横交错,颇能引人入胜,容易引起师生共鸣。谈谈论论不只是教师的单项活动,教师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对古今发表议论,在师生畅谈之中,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被驱动,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4.4 组织开卷考试,提高历史智能。每一学期搞一两次开卷考试,并把开卷考试的成绩以百分比的形式纳入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来说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历史智能。开卷考试的试题必须精心设计,由潜入深,答题时学生可以适当翻阅课本、笔记本、填充图、地图册,这样可避免死记硬背,又促使学生记好笔记,训练读书读图能力,同学们反映这样的考试既减轻了学习负担,又能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历史智能,于是就由过去的害怕考试,变为欢迎考试了。

第6篇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化学书即学生的知识读本,可让学生揭开一些神秘的化学现象和了解很多化学知识,又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爱国主义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活教材。因而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结合有关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感情和人格,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有机结合,这样的教学才算成功。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①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氧气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②为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娃桑制取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③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论”。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像这样的范例真是不胜枚举,化学家们辉煌的事业、卓越的贡献,无不凝聚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和艰苦创业的献身精神,这一切无不是他们优良品质和伟大人格的高度体现。

2.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中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八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把永利碱厂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碱厂。“七·七”,天津沦陷,日本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川厂。他经过多次的摸索和实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返回祖国的决心,他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战争结束后,玻尔回到祖国再从王水溶液中提取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Po),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Poland)。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材料,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又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只有工业发达、国家富强才能使自己的祖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兴旺发达息息相关。

3.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

放眼世界,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而当前,全球性环境与生态状况继续恶化,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实,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密切关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中学生又是21世纪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因此,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很有必要,意义重大,既可通过这些事实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足够重视,又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未来生存的危机感,从而使学生深深意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情感体验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感体验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兴趣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吸引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在化学教学中增添一系列趣味性的实验,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增加“魔棒点灯”,在讲二氧化碳时增加“自制饮料”等。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如家里建房,向石灰加水为什么会发热,甚至可以煮熟鸡蛋?住进新屋前墙壁为什么会“出汗”?烧开水的壶壁上附着的水垢为什么清水洗不掉而要用酸呢?这样,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而且乐意去学,并想学。使学生感到现有的知识不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化学的决心。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以最佳的心境、极大的热情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情感

化学实验的开设,不仅是为了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某些神秘而复杂的现象,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共同创造的精神。我们知道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仅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甚至无法完成,需要一定的助手和协作者。因而在做有关实验时,首先老师要指定小组长,让他把本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实验中的某些发现和收获,来源于各个协作者的共同努力,归功于小组集体,而不应是个人。这些结论和收获要靠大家相互积极的配合,共同分析、讨论才能获得。它凝聚着每个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只有意识到这点才能感受到这份劳动成果的快乐。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献身的情感

第7篇

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进行,“情感教育”这一新型教育理念逐渐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普及开来,它能帮助政治老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以情感教育概念为基础,分析了情感教育在初中政治课中运用的意义和现状,结合人教版初中政治教育实例,阐述了在初中政治课中运用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情感教育;初中政治;课堂运用;师生关系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政治课中运用的意义

“情感教育”是新课标和素质教育推行以来的产物,它相对于传统认知教育而言,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感类教学情境,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旨在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情感教育具有兴趣性、审美性、成功性、创造性四个基本特征。情感教育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初中政治课堂效率。从学生角度来说,情感教育的运用,能帮助学生将高深的政治理论转变为处世之道,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好的政治老师能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总之,在课堂中运用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师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悉心关心学生,让老师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成为学生的好朋友,陪伴学生健康成长。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政治课中运用的现状

传统初中教育模式中,语文、数学、英语仍旧占据最重要地位,学校的课程安排都围绕这几门主科进行,从而忽略了政治课程,较少的政治课时,致使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也受到了影响,甚至还有的学校出现了政治课被语文等主科替代的现象。而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由于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他们在课后会布置大量的练习或作业,这使得学生对枯燥的政治知识失去了兴趣。同时因为缺少师生交流和政治实践活动,导致老师不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学生也不愿意跟老师坦诚,师生关系处于较紧张阶段,这些都不利于政治知识的学习。比如在“诚信做人到永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会直接要求学生背诵“诚信”的基本内容,没有用“情感教育”这种方式诠释“诚信”真正目的,让学生对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三、初中政治课中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

在初中政治课中运用情感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多方面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政治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在初中政治课中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设情感教育情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实际需要,创设贴合生活实际的情感教育情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中政治教学的目标就是根据学生个体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多层次道德型人才。在这个情感教育情境中,要学生体会到政治来源于生活,尊重他人这些良好的习惯都属于政治学习的范围,消除学生畏难心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形成生活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实施:第一方面,教师要多向学生普及最新国家政策和时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判定事情的正误[3],如果学生的思考方向是正确的,教师可以大力表扬称赞,如果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教师应该耐心地帮助学生,指导学生正确思考方向;第二方面,多提供情感教育类的社会实践,比如组织学生去福利院看望老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正确的思想道德情感,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认知能力。

3.因材施教,提供多层次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对政治观念的理解角度也会不同,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差异,因材施教,提供多层次阶梯性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课程时,教师要根据班级构成情况来教学,了解班级少数民族学生人数,针对性地开展政治情感教育,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差异,帮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这一新型教育理念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情感类教育情境,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程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和道德情操。同时,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育中贯彻情感教育方式,不断探索政治教育新理念,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对政治学习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提升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新时期全能型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者:陈业静 单位:南宁市良庆区那马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教育;思维能力

一、初中语文思维教育的形式

1.分析型思维教育

仔细分析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从文章里面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深入了解文章在创作时候的背景以及思路,摸清作者的语言技巧以及思想感情,这就叫做分析型思维。目前的教育课程最主要的就是这种分析型思维,因为这种思维模式能够让学者更深层次地了解到文章的主旨,并且提出问题,然后用合理的说辞去辩证自己的观点。

2.创造型思维教育

学生要学好一门学科,最主要的就是要热爱他,只有对这门学科有足够的兴趣才会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并学习它,语文这门学科也不例外,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作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叫做创造型思维,语文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型思维。

3.实用型思维教育

语文教育的实用性非常广泛,首先,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提升,并且在其他学科学习方面语文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数学公式、政治、历史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很好的理解能力。这种学习模式叫做实用型思维。这一学习模式包含了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等等多个方面,实用性非常强。

二、初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1.建立轻松愉悦的情境,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学习气氛必须要够活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够让教师以及学生全部放松下来,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要让学生完完全全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只要学生有了足够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主动性,那么接踵而至的就是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有了这些,教育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2.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初中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提高思维教育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活动可以大大提升教育质量,学习中融入小小的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举办一些阅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水平。

3.教师应该深入探究文学优美的初中语文素材,提高思维教育质量

语文学科上面的唐诗、宋词以及元曲等都是非常有名的著作,这些文章都具备非常浓厚的思想感情,其写作书法也脍炙人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格外注意。

初中是一个影响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阶段,所以,教师必须全面发掘学生的各项优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薛勇.浅析初中语文学生的思维能力训[J].新课程学习:上,2011(2).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可以说是与人的情感最为接近的一门课程,也最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理想的语文课堂理应是与情感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考试和分数的高压之下,本应充满活力和温情的语文课堂变成了干巴巴的知识的传授,俨然成了情感的“荒漠”。而造成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这种“荒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情感的渗透,对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这个层面来讲,当前的语文课堂亟需情感教育的回归。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简单来讲,就是指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实现教学目标、加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种“情感教学”也可以被称为“乐学”或者“愉快教学”,强调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思维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因素的渗透,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以真正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整体而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主要具备这样几个特点:情感性、兴趣性、审美性。情感性是指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传达出积极、真挚的情感,以达到一种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境界;兴趣性则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保持高涨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成长,与“乐学”的基本精神一脉相承。作为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审美性说明情感教育过程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和获得的过程,而成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心灵交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因其自身固有的特点,与情感教育的诉求更为契合。语文学科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是其他学科无法与之相比的,教学内容浓缩了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涉及到文学、科学、历史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这些文章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感彩,教师若能善加利用,定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1.教学内容的情感渗透

(1)在教学目标中渗透情感因素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将情感目标列入教学目标之中,可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态度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因素来设立情感目标。例如,对于记叙类文章,可以将情感目标设置为具体的道德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以达到品味真情、感悟人生的目的;而对于说明类文章则应该把握住描述对象的特征,将对象的功能、用途及成因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建筑美、创造美作为教学情感目标。

(2)深入挖掘教材情感内涵

要进行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并将其加工提炼出来,然后在教学中加以渗透,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同时,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受到情感熏陶的过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蕴含丰富的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与审美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材的这种价值,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心灵受到感染和震撼,从而在无形中得到情感的教育和熏陶。

2.教学过程的情感化

(1)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感氛围

人的情绪和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产生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需要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进行。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以情感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内心的激情,引起学生心灵上的认同和震撼。教学中,可以运用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出一种情感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让学生的心里对所学内容产生期待。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能传达情义,使课堂教学获得艺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展开情感教育,教师还需要设置能够充分体现情感因素的教学情境,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形,设置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制造气氛,调动学生情绪,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反应,从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情感教育的有效进行。

①借助音乐,烘托情感

音乐对人的情绪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可以让人不知不觉地进入旋律所营造的氛围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这种特性,使学生的感情随着音乐起伏变化,从而感受美,体会美,发现美,理解美。

②角色扮演,体验情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也为了使教学情境更加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让学生尝试去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体验。例如,在讲授《孔乙己》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孔乙己、“我”、掌柜等角色,再现课文的一些情境,在扮演的过程中揣摩和体会人物的情感。这样一来,原本与学生有些距离的人物内心世界被打开了,文章所揭示的人与人之间冷漠的金钱关系也得以展现。

【参考文献】

[1]刘国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浅谈.新课程学习[J],2011,(12).

第10篇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谋求我县教育发展之路。鄱阳二中是一所集初、高中为一体的完全中学,是上饶市重点中学、省重点建设中学,省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现有教师217人,学生4100人,其中初中部学生2200人,回顾我校10年的发展历程,初中办学硕果累累:中考录取重点高中人数连续9年居全县第一,今年中考我校又以第一批推荐考试63人,中招统考录取75人,绝对优势名列全县前列。此外,初二素质测评、学科竞赛、文艺表演、演讲、体育竞赛等在全县首居一指,是什么原因让鄱阳二中在短短的几年里实现如此巨大的跨越?我们具体做法是: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我校发展的精髓和核心

我校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宗旨,积极实践人本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开放、创新、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思想;明确了办学目标;力求把二中建设成为“管理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成绩一流”的省重点建设中学,新理念、新观念、新思想、新目标为学校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校初中教育的主攻方向

近年来,特别是我校领导班子组建后,针对我校所处的现状,果断提出“办精办好初中、做大做强高中”的办学思路。因而在初中办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学会做人、自主探究、学会学习、自主实践、学会创新、自主评价、学会完善”,培养了一大批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人才。

我校的自主教育首先体现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上。从*年开始,由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对各班的团支部书记和校学生会干部均实行竞选制,不再由班主任和校团委直接委任,而是经过自荐报名,竞职演说,现场答辩,民主测评等规范程序产生,大大激励了广大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构建全校文明网络,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校内环境卫生,教室内外保洁,公物维护每天都有学生轮流值日,黑板报、宣传栏每周都有学生负责,这些做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理、自律能力。

再次,在教学方面,我校初中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师不再主宰一切,机械灌输,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法指导,激励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学会自己建构知识建构与能力体系。许多“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自已质疑,又通过相互合作,共同研讨得以解决。

再者,我校还改革对初中学生的评价机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各班利用每周班会,由值周学生干部登台总结本周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激励同学们不断进步,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三)加强德艺双馨的初中精英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强力后劲

多年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教育教学为突破口,在用人机制上,实行讲学历更讲能力,讲教学更讲教法,讲职称更讲成绩,能者上、庸者下,二中没有论资排辈,没有夸夸其谈,“人人讲教学、个个比奉献”是我校初中部教师中的新气象。

学校近几年来,还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开展说课、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课件制作等多种形势的教科研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先进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及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等多种方式来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强,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在初中部表现得更为明显,拥有县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名,在其各自领域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些,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很多教师在论文评选、课件制作、电视录相课等比赛方面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也是我校初中办学业质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分层次办班是学校发展初中的特色之路

当前,不仅高中办学竞争异常激烈,初中也是如此,如何在沦海横流中独树一帜,闯出一片新天地,是我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为此,我们在班级设置和管理上采取了以下几个举措。①突出主体,兼顾全面,分层教学、分层发展,让在校初中学生人人受重视、人人被关爱、人人向往成功,对长期以来成班率太高的痼疾进行“诊疗”,每班人数控制在65人左右,既减轻了科任老师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在社会上展示了二中新形象;②学校本着“赏识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原则,努力为全体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天地和优质的教育服务,通过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次教学等手段,使班级设置和管理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效果。

教有特点、学有特长、校有特色,是我校一直追求的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优良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设施、高效益的管理,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合理发展,可以这样说:多年来,我校输送出去的初中毕业生大都是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在最近闭幕的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乒乓球比赛中,我校代表队战果辉煌,一举拿下本次比赛初中女子团体冠军,包揽了女子组前三名,这不仅在我校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全县也是独一无二的。

第11篇

关键词:内化理念;转变观念;师资队伍建设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一轮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但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初中音乐教育的教师,亲临一线音乐课堂,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音乐教育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审美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涵养品格。但事实不容乐观,在制度的约束下,初中学校虽然表面上不再呈现“片追”,但在大张旗鼓进行素质教育的表象下,升学教育仍暗流涌动,受分数、升学率的影响,音乐教育仍被冷落,影响了音乐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近几年,虽然教育的上层设计把音乐教育纳入学生素质评价考核之中,但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评价的乏力,乏力的评价刺激不了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初中三年,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也只是唱几首歌、识几首谱而已,对音乐教师的绩效考核也与数理化等科的教师绩效考核有别,导致了音乐教师执教力的疲软。这就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对自己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的真实透视,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内化理念,让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理念是行动的

指南

不求人人都成为艺术天才,但每个学生都应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受到美的感染。所以,作为一名音乐学科教师要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的理念,我们虽然不能左右大的评价制度的方向,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矛盾面。但我们作为一名音乐学科教师,不应被一时的不重视,甚至在考核绩效等受到冷落就放弃对美育的追求,我们要坚信我们所执教学科的艺术魅力,从改变音乐课堂教学开始,让我们的音乐教育在课堂上绽放异彩,让学生爱上音乐课,感受到音乐课上能产生世间最美好的天籁之音,通过音乐感染学生的灵魂,感动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热爱音乐课,捍卫自己的审美权利。音乐教师要不辱新课改学科教育使命,固守音乐课堂这方独具魅力而又贫瘠的土地。音乐教师要内化理念,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自己是一位播种美的音乐教师而感到自豪,倾力打造音乐新课堂。

二、转变观念,促进音乐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例如,有位音乐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受到全体学生的欢迎,但这只是一节公开课的昙花一现,因为不受学校欢迎,怕学生受流行音乐“污染”,影响中考成绩。这说明学校教育大环境、学校观念的转变是影响素质教育实现、新课程改革推进的重要因素,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时,我们的教育止步不前,原地踏步,甚至山穷水尽,是因为我们观念陈旧,观念固守,教师难以打破陈旧观念的故垒。观念是在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新形势下,我们一些原来的观念也许会沦为发展的阻力,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不能墨守成规,努力践行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例如,受升学教育、应试教育的影响至深,挪挤音乐教学课时,有时到初三备考,音乐课时被分给应试学科,音乐教师也心甘情愿让出课时。平时对音乐教师的考核有失偏颇,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教育教研积极性,挫伤了音乐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执行和深入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对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和外出学习重视不够,音乐教研氛围不浓郁,导致音乐教师教学素质的滑坡。主管部门对音乐教师考核评价的失衡,对学生音乐素养评价的淡化,导致了初中音乐教学的不理想,这一切要想改变,就需要我们从上到下转变观念。

三、注重师资建设

目前,初中音乐师资力量的确薄弱,每年学校补充的师资新生力量,都侧重数理化语文英语等闭卷考试学科的优秀教师的准入,引进的优秀教师多为“主科”教师,学校也着力把这些“主科”教师打造成所谓的中考攻坚战的主力教师、王牌教师。升学率直接与绩效奖金、评模评优、晋职挂钩,所以,即使优秀的音乐专业毕业的师范生也不受欢迎,更别说用武之地。导致学校音乐学科组师资老化、教研教改乏力,新课程理念的音乐课堂难以打造,主抓教学的学校领导对音乐课堂教学指导乏力,检查放松,有的只是期末听一节音乐课,便对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一锤定音,不理性不科学,导致音乐教师的教学懈怠。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音乐教师,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要想改变现状,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内化理念、转变观念、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努力打造音乐教育新课堂,开辟音乐素质教育新天地。

第12篇

一、不要溺爱,要关爱

古人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的最好注解,这一现象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尤为突出。过分溺爱的孩子或怕苦,怯懦,经不起挫折;或依赖性强,缺乏独立发展意识;或骄横、霸气;或胸无大志,不思进取。总之,溺爱百害而无一利。不要过分地保护孩子,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犯了错误,一定要及时批评纠正,决不能姑息、纵容和庇护。

二、不要只重智育,要更重能力

近几年,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初中生参加辅导班蔚然成风,特别是城区家长,一到假期或周末,就给孩子报一两个甚至几个辅导班,孩子疲于奔命。家长对发展孩子智力投入的物力和心血可谓是竭尽全力,而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大大忽视,以致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乃至道德水准都出现了下降趋势,以家庭教师代替家庭教育,这是家庭教育的错位。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而孩子的能力培养及德育更不能忽视,对此我认为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很重要:(1)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创新能力。(2)注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竞争与协作意识。(3)注意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和感恩社会。

三、不要放任,要关注

放任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偏远的农村家庭中,他们的父母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落后,对孩子的教育仅仅停留在保证穿衣吃饭,其余都是让孩子自生自长,致使孩子不能安全度过青春危险期。作为家长,对于处在青春危险期的孩子,要特别关注。发现异常,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沟通时注意倾听孩子的解释,不主观臆断,不简单粗暴,不乱加干涉;要经常与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状态、个性品格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协助学校帮助孩子矫正;要正视孩子生理发育现实,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不简单、随意地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发现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密切时要耐心说服教育,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幼稚、不成熟,心服口服地纠正自己的过失;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认真纠正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听音乐、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让孩子知道好的学习习惯是通往成功的金钥匙。

四、不要管制,要情制

一些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但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经常采用打骂、训斥、吓唬等简单粗暴的手段来管制,或者把孩子禁锢在家里,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致使孩子胆小怕事、性情孤僻、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的还会性格粗野暴躁,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情制就是提倡父母用慈爱去感化,用心去教育。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指出危害,或拿出指导性意见;当孩子和父母发生争执时,要肯于放下“尊严”,孩子对就服从,孩子不对要耐心说服,要和孩子建立平等、互助的朋友式关系,和孩子一起成长。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不恶语中伤,不用自暴自弃的心态疏远、冷落孩子,而是亲近他、安抚他、鼓励支持他克服学习中的障碍。同时要正视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升学与就业问题上不逼孩子挤独木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另外,要支持孩子与同学交往,一旦孩子跟孩子交了朋友,不要简单地横加干涉,而要耐心指点,让孩子学会共处,这也是生存能力之一。

五、不要托管,要亲管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突出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身在远方的父母不要将孩子托管后就万事大吉,要和学校、监护人、孩子经常保持联系。其实,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因此父母不应该用一个“忙”字推脱,要经常来信、来电询问情况,询问时不能一味地训斥或威胁,而应注意沟通方式,进行内心的询问、了解,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父母对孩子最了解,因此父母与监护人及学校之间应加强联系,了解各种信息,交流施教方法,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