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多媒体技术运用

多媒体技术运用

时间:2022-05-05 14:31: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多媒体技术运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多媒体技术运用

第1篇

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动,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开始出现,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发展,在高职院校中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逐渐渗透到高职院校的中的体育教育中,并且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体育教育中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智力和综合能力进行进一步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接下来,本文就将围绕多媒体技术在高职体育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取得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高职院校;体育课;运用

随着全新的课程改革发展和深入,新课标的教学标准也开始逐步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并向着全面实施的方向前进了。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体育课中的应用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不仅使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新颖,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对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和综合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将围绕高职体育课进行研究,详细分析其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有哪些教学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在体育理论课上的应用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育大纲和现代教育课程标准上,都明确的指出,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的过程中,要保证每学期上一定比例的体育理论课,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中,应该包含体育知识、生理知识和心理知识等,这些课程相对来讲理论性比较强,因此也适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方便学生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体育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收获大量的体育知识和信息,同时还有效的达到了提升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1]。

二、多媒体技术和技能课程相结合,提升技能课的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技能的讲解或教授过程中,应该相应的空出一定的时间,利用先进的网络和相关的媒体课件,向学生进一步讲解和展示相关的动作原理和生理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讲,而学生跟着做,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取得的成绩并不明显。因此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对动作的认识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将教师讲述的知识和多媒体设备中的动作进行有效的结合,还能更好的理解动作的细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对学生学体育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教师在讲到篮球的相关动作知识时,如果教师单纯的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对篮球的传切、联防等战术配合进行理解,学生很难接受,并且感觉篮球太枯燥了,没有兴趣进行学习。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适当的向学生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篮球赛事,比如NBA、CBA联赛等,在对视频进行观看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当动作讲解员,向学生讲述,每个动作怎样做。学生通过技术的具象化,在头脑中才能对其有明确的认识和分析,最终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会产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的想法和冲动,这样教师就基本达到了教学的目的[2]。

三、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

很多教师都会想,体育作为一门运动的学科,和审美有什么联系呢?实际上体育和其他学科一样,都对学生的审美情操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一门人体运动的形态美和精神美的特殊展现方式,体育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审美意识物化的一项重要成果,具备独特的美感和价值。比如,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数都是对动作进行机械性的重复或是模仿,因此很难体会到其中的美。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设备,选择一些相对来讲比较轻快、简单的曲子,搭配上优美的健美操动作,增强其课堂的整体气氛,为学生创设一个更优美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学习动作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轻松、自在。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有效帮助学生体质得到强化,同时学生的四肢协调性也将得到更好地发展,达到了体育教育的目的[3]。

四、结束语

有效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和影响,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提升其体育素质,增强体育能力。

作者:刘滔 刘宁 王斌 单位: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云鹰.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1(16):240.

第2篇

一、相关概念辨析

(一)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

(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信息进行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方面的处理,将抽象呆板的概念、公式、定理等以生动的图像,具体的文字和形象的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

二、高中物理教学对多媒体技术的引入

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曲线运动、原子核、核外电子运动等。虽说教材上有详细说明,但教师也很难用语言给学生们讲解清楚。针对这种情况,多媒体技术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更直观地讲解复杂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复杂的知识点。另外,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手段单一,非常浪费时间,学生们也觉得乏味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物理知识的讲授和接受效率都大打折扣。引入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教师的备课时间和备课效果,而且也有助于增强物理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毋庸讳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有着不少优势的,这些优势主要有:

(一)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物理课实验多,教师在讲课时较难说明,即使花费很多时间来讲解,也不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比如说引用星球运行课件来向学生们讲解万有引力。针对有些内容因为缺乏实验设备而无法进行实验,如光电效应实验、布朗运动等,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演示,直观地展示实验过程,做到声图并茂,将抽象的物理概念或定理等形象化,改善学生的认知条件,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根据高中物理教材的实际情况和物理教师的实际需要,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不同类型的课件,制作出包括不同形式信息的课件。物理教师可以很方便自如地利用这些不同类型的课件模拟出不同的物理情景,能够有效地节省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和画图时间,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劣势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确实有着不少优势,但是,如果不按照实际教学需要,滥用多媒体技术,那么就会导致物理教学质量的下降。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有着不少的劣势,主要有:

(一)赶时髦

现在课堂教学引入多媒体技术已成风气,有些物理教师抱着赶时髦的心理,不顾教学实际需要,刻意地将多媒体技术拖进课堂。比如说,受力分析这个知识点,不适合用多媒体技术来讲解,因为这个知识点需要教师慢慢地引导,慢慢地讲解,进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盲目引入

现在市场上和联网上的物理课件有很多,有些物理教师不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不认真制作符合自己需要的课件,随手拿来即用,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好的。我们知道,一个好的课件是制作者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安排等因素而制作成的,它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以及对教材的理解等。因此,课件具有一定特殊性或者说专属性,不能随意拿来使用。物理教师们应该按照自己的教学需要,认真负责地制作自己的课件。

(三)本末倒置

多媒体技术只是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只应起辅助作用,而不是起主导作用,并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可是,有些物理教师却将整个课堂教学都托付给了电脑,自己只负责点击鼠标,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懒于板书。事实上,对于物理这种理科性的学科,没有渐进性的板书工作,教师们是不可能教会学生什么东西的。可以说,这种行为是对学生们极大的不负责任。

(四)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创设情境 释难解疑 调动感官 及时巩固 提高效率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信息的技术。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再现生活中的情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能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难懂的内容。但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是我从自己的教学以及帮助其它学科老师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总结出的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实例及分析。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由热闹的课间十分钟走进课堂,头脑还处在兴奋之中,教师要把握时机,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他们马上进入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生《初识计算机程序》时,老师不是按照课本安排介绍什么是程序,也没有首先展示一段用VB编写的程序代码让学生尝试理解,而是带着神秘色彩告诉学生:“虽然现在是大白天,但我可以给你再现夜晚一弯月亮挂在天上并慢慢移动的情形,而且月亮的移动速度可以由老师掌控”,教室里传来了一片不相信的声音,在这样的疑惑中老师运行了由VB编写的程序,学生看到了在黑黑的夜空,一弯月亮从东方缓缓升起……学生开始由不相信到啧啧赞叹,然后急切地问老师是如何做出来的,老师望着学生迫切的目光,引出了本节的内容。

又如:在教学《小雨点》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下雨时的动态画面,并配上《小雨沙沙》这首儿歌,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逼真地再现下雨时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氛围,让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再如:在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利用动画来设计问题情境。猴子妈妈给三只小猴子分饼吃,共有三个大小一样的饼。它先把第一张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第一只小猴子一块,第二个小猴子见了说:“太少了,我要两块。”于是猴子妈妈就把第二张饼平均切成了八块,分给第二只小猴子两块,小猴子高兴得手舞足蹈,第三只猴子不愿意了,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无奈猴子妈妈只好把第三张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第三只小猴子。之后,教师说:“同学们,它们所分的饼一样多吗?猴子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满足了小猴子的要求,又将饼分得公平合理呢?”同学们看了小猴子的憨态感到十分好笑,教师提出问题后更是议论纷纷、兴趣盎然,但因知识的限制,怎么也讲不出所以然来。这时,老师用略带神秘的表情说道:“如果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肯定能回答这些问题。”

这样创设情境,造成强烈的悬念,即可以触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迫切需要,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过程的动机。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释难解疑提高效率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再加上抽象思维发展的限制,所以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食物。在教学中,往往遇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多媒体技术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式过程清楚地显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质的东西,揭示其内在规律。

如在讲授《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归纳出两圆的圆心距离与两圆半径的关系时,如果单独讲授常见的“外离”关系时学生可能很快都能明白,但当把五种关系揉和在一起,尤其是内含和内切关系时学生就比较难以想象了,而这时老师借助几何画板软件来动态地展示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亲眼看到当两圆位置变化时,代表两圆心距离的数字也在做着相应的不停地变化。这样学生就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就能轻松掌握,而老师也不必再费口舌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如:在讲授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对于其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个化圆为方的道理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技术演示,把一个园2等分,用红蓝色分别表示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分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方法或利用电视投影教学最大的缺点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主动参与性差,反馈慢,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由于中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但让其主动参与操作,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因此,要适当穿插一些能活跃学生思维的交互操作。

如:在识记英语单词时,学生很难快速、准确的记住单词由哪些字母组成,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单词中难以记住的字母利用填空、选择题的方法,让学生来讲台前简单用鼠标选择操作或利用键盘的输入操作,当答案正确时电脑画面能立刻出现带有声效的笑脸图片,当答案错误时则出现声效的哭脸图片,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加深了对单词的印象。

又如:梯形面积的教学,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了如下设计:

1.动手操作,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选择同样的梯形拼摆成各种图形,再要求拼成一个学过的简单图形。在电脑上操作拼摆图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任意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操作验证,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积累了生动的表象,使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求有了基础。

2.展示过程,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演示功能,让学生再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尝试,出示梯形图形,让学生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

4.互相交流,计算机展示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各种不同思考方法的展示交流中,相互得到启发。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第4篇

把多媒体技术有机地引入高中美术教学中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下面,谈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美术教学的体会。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课教学中有着不平凡的优势

(1)直观性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直观性是它典型的特征之一,对高中生来说,兴趣是激发他们学好美术的精神动力。而多媒体技术以它全新的视、听觉综合的立体感受,让学生的感情随着生动有趣的画面和节奏优美的旋律跌宕起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了他们藏在内心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精神愉悦的气氛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2)知识面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媒体设备(包括各类软盘)里储蓄着大量的动画、声音、字符、图形等,是一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海洋。把多媒体技术里的各种住处恰当地运用到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在五彩缤纷的信息中穿梭、采撷,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感受到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知识和信息,能使这节课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传递迅速,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更有效、更迅速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学生会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课堂作业,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弥补课堂结构不完整的缺憾。

二、高中美术多媒体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俗话说:“人无目标则会迷失方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例外,必须目标明确、有选择地恰当利用,否则,将事倍功半,徒劳无功。据调查,有不少美术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往往出现一种两极分化的现象:一则对多媒体的操作束手无策,只单纯地把它当作只放图像供学生观看的录像机;一则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操作技能,不加思索地“即兴表演”,结果,种类繁多的图像、声音、字符等信息却丝毫不能滞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如何才能做到有目标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并起到积极作用呢?我们不妨以奇妙有趣的脸谱为例进行欣赏 。导入新课时,可设计包丞和曹操两位正反人物的京剧片段供学生欣赏,提示学生认真观察两人的脸谱,并从颜色和图案两方面找出两人的异同。这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很快进入了学习的状态。此为多媒体运用之“适量”。讲授新课时,以静音动画加插教师配音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京剧后台观察人物化妆的情境,教师以戏剧人物的身份录入解说词,分析忠臣与奸臣的脸谱在色彩和图案上的明显区别。学生很快便能从各种脸谱中分辨出人物的身份和忠奸。学生练习时,利用多媒体扫描、剪切、粘贴等手段设计各种身份和性格的脸谱,逐一采用单击鼠标的方法出现在大屏幕上,供学生分辨练习,并有针对性地在学生的回答后设计与人物性格相对应的“豪笑”“奸笑”以及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的言语。如此一来,学生显得兴趣盎然,渐渐进入了“我要学”的状态。练习的过后,屏幕上显示出几种其他类型的脸谱,如藏戏脸谱、剪纸脸谱、皮影脸谱等,单击鼠标配上优雅的古筝音乐,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第5篇

应素质教育核心思想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信息化处理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重点,就研究现状看,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已被公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衍生产物。加之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收效成果尚可,人们开始关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细分类目。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

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经验看,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巨大。据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恰当应用不仅可以迎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方向需要,同时也可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变化的速度。自我国实施课改以来,国家对于中学阶段的教学资源投入量很大,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教育改革的顺利落实。在此环境下,人们对于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优缺点的对比论调比较突出。

对于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基本理论的融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多媒体技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规避多媒体技术的缺陷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等等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教学领域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具有相当大的实践意义和应用意义。多媒体技术包含的项目包括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网络资源等信息,可以起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呆板的作用。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中学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新鲜的环境和新颖的工具,从学生好奇心提升的角度入手增加了课堂的活跃度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集中度。

此外,对于中学语文学科的特点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探究这一研究议题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气息浓郁、历史氛围强烈的学科,在学习内容方面较容易给学生以枯燥无味的学习体验,特别对于古诗词的教学部分,更是较难依托于传统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良好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这里采用文献法与实证法相结合的方式,从大量议题相关文献资料与以往成功案例的阅读、整理、分析、归纳入手,兼顾理论与实际,对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应用过程中的明显特征予以分析。

(一)让教学声情并茂,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上,常见反复诵读的静态模式的教学过程,这种过程存在明显弊端:较难吸引学生关注、无法做到丰富教学内容。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对这一现象起到改善效用。以图片与文字结合的方式,配合声音与画面的感知认同,可以形成学生出于兴趣与好奇而产生的自发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此外,在多媒体教学中,多运用在学生感官上具有冲击力的图片、声音,极易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可以保证中学语文课堂的活跃度。图文结合、声情并茂作为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明显特征,其成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

(二)使信息含量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学生正确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基本学习能力的锻炼,也就是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依靠老师灌输的方式,令学生丧失了自主性与创新型。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缓解了这一问题。依靠资源丰富的教学手段及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以比过去丰富的课堂内容含量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发展,将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给学生,学生快速予以回应。这一过程中可以兼顾学生对于中学语文学习内容的情感、意志、兴趣等多方面非智力因素的提升。

(三)促使课堂“活起来”,加快教学的进程与速度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初期,主要考虑其可以明显改善已有中学语文课堂的枯燥氛围,以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形式为试金石,人们看到了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数量巨大的信息供给能力、多种多样的知识传递方式、活跃积极的学生课堂反应。同时,多媒体技术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当前较为普遍的教学应用方式,其可以将语文老师们无法或较难用语言清晰表述的教学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并很快获得反馈。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加快了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进程与速度,并提高了中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是一举两得的方式。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趋势

上述对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语文应用中的典型特征予以分析,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中,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将更加频繁,其效果的好坏需要依托现代化教育观念的依托。

第一,设计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兴趣。情境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方式很早就出现在教学课堂上,但其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范围并不多,原因在于语文区别于其余学科的古典特色。但是,教师们适当转换传统观念,设计情境,利用课堂时间,令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将会有很大帮助。

第二,丰富课内外延伸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可以为师生处理与课文有关的感情材料提供便利,对于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系统十分有益。值得注意的是,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中,学生们与生动的描绘语言之间的流动性并不强烈,但这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予以有效改善与填补。

第三,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课堂活跃度。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可以兼顾多元化教学方式,比如当前流行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同时,可以起到增强课堂活跃度的效果。此外,合作学习也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

第6篇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对学生主体性的愈发重视。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带来高效化的革新。本文针对多媒体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做几点浅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中职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1

现阶段,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人类正享受着科技所带来的福祉。以教育行业为例,新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传统教学手段的改革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新颖有效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体会乐趣。语文作为一门极富人文色彩的基础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基础。因此,语文教学的能否有效进行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与未来终身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对学生主体性的愈发重视。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带来高效化的革新。然而,如何处理好教学手段变革与教学理念的创新,使二者有机结合真正为学生服务。有鉴于此,笔者将本着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教研结合的教学理念,就中职的语文教学,谈一下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该学科教学的优化。

1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不是教师单向的个人活动,也不是新奇教学手段的无效充斥。它必须时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教学游离于学生之外。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就目前来讲一直处于偏弱的地步,表现为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缺乏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基于此点考虑,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重视学生的短板基础上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上,侧重于对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以便使语文教学这一重在学生人性素养提升、感情得以抒发的学科,在集动画、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的呈现中,通过将课堂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变得富有生活气息。原本处于活力四射而且热爱生活的中职学生自然报之以极大的兴趣与热情。例如,在讲授《蜀道难》这篇李白的诗文时,首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四川巴蜀独特的自然景观。高山逶迤不断,河川奔涌不止。山路崎岖,雾气弥漫。怪石嶙峋,奇花异草。乍现乍隐的飞禽走兽,此起彼伏的虫鸣鸟叫。在已经倦怠了枯燥的黑板呈现、口头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后,学生对这些极具吸引力的音像情境所吸引。他们会对视频里传达的每个讯息,进行推敲解释,在这种未知好奇的欲望不断满足的过程里,学生的精力与专注力集中在课堂内容所需特定情境中。如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收获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2 直观呈现化繁为简,实现学生能力突破

反观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传播的方式较为单一,它对学生的能力与自制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有着参差不齐的学习能力,使得他们常常疲于应付。因此,一些能力偏弱的学生很容易被边缘化,始终游离于教师的教学之外,这对学生基础的夯实构成很大困难。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基础,仔细分析新课程的重难点,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做到险难之处用奇兵,常规教学之中收奇效。化繁难为简易,使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的保驾护航中克服教学难点,实现语文学科的全面吸收,并内化为身心的由外到内的熏陶与浸染。例如,在《祭十二郎文》的教学中,该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并未接触过祭文的文体,加之以该文内容又为文言文,学生自然望而生畏,心里底气不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巧妙借力于多媒体技术的辅助。首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祭文文体的源流与内容形式,使学生对其产生初步的了解。由陌生到熟悉,打消学生因未知而产生的望难生畏。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趁热打铁,结合多媒体对诗文中重点典故的解释,配之以教师的适时到位的点拨,使学生在对以往能力基础的超越上,完成本篇文言文的学习。

3 宏观呈现突出重点,着力于最终教学目标

当下,一些语文教师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在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的作祟下,片面地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化,导致过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出现了诸如“课堂信息量过大,学生疲于应付”,“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学生学得稀里糊涂”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保持一颗清晰的头脑,不能为外化、物化的东西迷失了教学的真正目的。因而,教师应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宏观呈现时,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以便引导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奇幻之旅中,不致于迷失于路边的小花,迷失了目的地的方向。例如,在讲授课文《藏羚羊跪拜》时,由于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很多,使得一些教师在课堂的设计时,将大量有关藏羚羊习性、生活的内容引入课堂中,而本课主旨是给人以动物与人类信任、感恩的启示,重在对人与动物的和谐。因此,选材的随意性与缺乏针对性很容易使教学偏离主题。而若结合以纪录片《藏羚羊之殇》则能做到紧扣主题,服务文宗,实现着力于最终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教学引入中职教学,为其传统的教学课堂吹入丝丝新鲜空气,为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力支持。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趋利避害,将这一新型教学手段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化,则有赖于中职的语文教师,在尊重学生客观基础,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灵活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中职语文教学课堂,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实现教育教学事业的循序渐进、良性发展。

第7篇

摘要:在指导历史师范生实习中,发现实习生片面认为多媒体技术课堂具有多、快、好、省四大优势。借“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错误来探讨“多、快、好、省”,寓以史为鉴,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必要性。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学;实习生

1问题的缘由

每年金秋十月,学校都会迎来一批不同学科的实习生。作为历史实习生指导教师,笔者被他们的活力所感染,他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各种各样的历史图片、音频、视频,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弥补传统课堂的缺陷;但对他们的不足略带一点儿遗憾: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并将多媒体技术课堂归结为“多、快、好、省”四个特点。“多、快、好、省”这四个字不禁让笔者想到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多、快、好、省”分别指的是“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实践证明,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多和快,而忽略了好和省,忽视了客观规律,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损失和挫折。作为历史教育者应明白“以史为鉴”,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多媒体技术课堂真的有如实习生所认为的具有“多、快、好、省”四个优势吗?

2“多、快、好、省”误区分析“多”的分析

“多”即多媒体技术课堂幻灯片“数量多”,课堂容量大。听了实习生的课,发现幻灯片数量多,文字量惊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讲述面面俱到,区分不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只是埋头苦干,不断机械地抄写笔记,完全没有个人思考的空间。这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不能培养学生进行历史分析、比较、概括能力,甚至使得历史教学的内容泛,没有侧重点,没有层次感,致使历史教学效果无法实现。课后,笔者特意找学生了解,学生反映刚开始时觉得很有兴趣,上课专注度高,但是坚持了半节课后,便无法再坚持。心理学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专注度仅为30分钟,“数量多”致使讲授时间过长,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应该在于“精简”而不在于“多”。任何一节历史课,在课程设计中都有自己的三维目标、重点与难点,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些目标、重点、难点选择有效手段,有的放矢,才能使得历史知识点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形成“课魂”;在有效的时间内高度吸引学生的专注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轻易将课本复杂、繁多的知识点串成一条条具有一定逻辑性的线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情感的升华,领悟历史人文精神。为此,历史课堂教学的简洁、层次分明很重要,不能面面俱到,而应把握好学生的专注度,做到一张一弛。“快”的分析“快”即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课堂训练的“速度快”。练习节选了不同类型的选择题、主观题,满足当前高考“新材料、新情境”的需要,正因为这一优点,让实习生错误地认为,量多才能使课堂充实,于是投影过多练习,不自觉地将放映幻灯片的速度加快。如此,中下层学生目不暇接,来不及思考,就下一张幻灯片了;教师的解析也是蜻蜓点水,分析不到位,甚至材料解析题都是简单地带过去。一节课下来,中下层学生只知道练习多、速度快是本节课的特点,突破了哪些难点、重点,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巩固教学效果的训练意图大大减弱,违背了个体差异性的规律。对于巩固练习应该精练精讲,练要有代表性、典型性,解析要透彻、简洁,不要拖泥带水;不能刻意追求练习的“数量”,而是把握好“质量”,这样才能给予学生相应的思考时间。讲解要从学生易出错的点着手,承认个体的差异性,才能真正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提升理解能力。否则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打着“先进技术手段”复古,又回到传统的题海战术,不能发挥多媒体技术这一有力武器的作用。“好”的分析“好”即多媒体课堂师生互动性“质量好”,课堂气氛好。多媒体技术课堂利用图文、视频与音频等辅助物,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更利于师生互动。实习生通过新颖的图片、视频,创设一些情境模式,这种做法互动性好,一问一答,首尾呼应;但问题的设计属于低认知水平,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后,部分学生反映该课的确很新颖,问题的回答很流畅,但一做作业就发现很多问题没有完全理解。可见,气氛好,并不完全意味着有效地调动学生思考、深入历史现象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课堂中要重视师生的互动性,要重视课堂气氛。在引导方面要合理精选各种资源,问题设计要由浅到深,难度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追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不断完善历史思维能力,实现“授之以渔”。不能为了“表面”活跃的气氛而舍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否则是打着“先进技术手段”的招牌进行各种“作秀”。“省”的分析“省”即多媒体技术课堂“成本省”,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省去传统课堂的复杂板书。部分实习生粉笔字缺少训练,书写较差,于是主观认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他扬长避短,认为不黑板板书无伤大雅,实际上刚好相反,这使得他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板书,不但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也是其教学水平高低的一种具体反映[1]。黑板板书内容是本节课的“灵魂”,为此必要的黑板书不能省,要突出简洁性、系统性、层次性。黑板板书有着自己的优势,保留时间长,在授课过程中随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必要补充、标识。而多媒体板书设计这点就比不上传统黑板板书,黑板板书设计是多媒体技术无法取代的内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是起辅助作用,不能简单认为课件包含了板书,就可以省去黑板板书。实习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工作态度固然好,但不能蛮干,不能脱离实际地苦干,要讲究技巧,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的学情、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不能简单地将多媒体技术课堂归结为“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在视频、音频、图片的选择上要坚持最优化原则,少而精、精而准;课堂中讲究“质”而不在于“量”;明“理”速度在于适合学生,而不在于“快”,戒华而不实;要明确多媒体技术运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2],其服务于历史教学,而不能让多媒体技术牵制历史教学的发挥;在教学中应综合多种教学手段,取其所长,才能上“好”一节完美的课。3问题的思考在短短的六周内,实习生存在这种误区可以理解,教学基本功的成熟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师范生在校期间要注意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1)加强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不要单纯学习理论,要偏重于实践,适当地进行各种实地调查活动,在实践中领悟学生个体的差异性;2)加强教育学理论的学习,明确各种教学理论的利与弊,多参与师范院校的各种微课、说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粉笔字比赛,在这些活动中验证教学理论,为今后从事教育行业打下扎实的基础;3)强化专业的学习,拓展个人视野;4)戒骄戒躁,不断进取。另外,师范院校应发挥其地区资源优势,多提供各种教学理论的实践活动。如在地区性的中小学教研活动中,让师范生实地参与听课、评课等活动,甚至是延长实习期,使得他们的基本功更为扎实点,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

参考文献

[1]谢燕.板书:教师必备的基本功[J].现代技能开发,2001(3):25-26.

[2]谷立超.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打造高效历史课堂[J].学周刊,2016(27):227-228.

作者:潘学华 单位: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

第8篇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是,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对地理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长期以来,地理都被放在了副科的位置之上,学生们认为学习地理的意义不大,在地理学习上也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经历。地理学习只需要突击学习即可,因此,一直以来地理课堂的气氛都比较沉闷,学生们地理学习的兴趣也不高。事实上,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好地理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高中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些抽象的地理教学内容,学生们不易理解,从而影响了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提高。要想做好高中地理教学工作,首先需要广大的师生对高中地理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还需要教师采取形象的教学手段直观进行地理知识的展示,从而激活地理课堂,增强地理学习的趣味性,使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明显的提升。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其中,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当今时代的一种先进教学技术,自从其被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之后,就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进步。下面,笔者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1以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手段,让学生在起始阶段就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第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心,促使学生能够紧跟教师深入进行接下来知识的探究。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只有恰当的导入方法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同样课堂成为课堂导入的方法之一,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地状态,急于进行接下来知识的探究。

例如,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先对天气形成一定的认识,也调动学生对天气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几段和天气有关的小视频。在视频中,学生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天气情况:在视频一中,学生们看到狂风大作,乌云呼啸,巨浪冲向陆地,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被刮到,半空中飘舞中各种物品;在视频二中,学生们看到南方连降大雪,道路断交,电线被压断,人们处于寒冷和饥饿中……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受到了震撼。在观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视频中,同学们都看到了怎样的天气现象?

看到这样的天气同学们都想到了什么?”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并请同学发言。之后,教师导入今天的新课学习,“天气情况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气系统,学习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系统,了解天气的相关知识。”在观看视频和讨论之后,学生们一直处于兴奋地状态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调动,在这节课中,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过程当中,课堂教学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学生的不断思考和讨论中,课堂教学取得了最佳的效果。

2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由于地理知识中会涉及到一些抽象的内容,依靠学生们的思维很难做到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更不用说深入理解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教学的难点问题,不厌其烦对教学难点进行方法讲解,以期学生能够学有所得。但是实际效果并不乐观。虽然教师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少,但是,教学效果甚微,在经过教师的反复讲解之后,学生们对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仍然没有太多的感触,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情绪,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减弱,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他们获取直观、形象知识的能力较高,在看到形象事物后会很快形成深刻的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技术高中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技术声色兼备、动静结合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多个感官可以参与课堂教学,使教学难点变得浅显易懂,取得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为了突破“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动画,对地球绕日公转时的情况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进行知识的探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当前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还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存在着一些弊端。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方法,从而做到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合理运用,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新课改的发展。

作者:富双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五中

第9篇

【关键词】多媒体;视觉; 听觉 ;语言环境 ;全面性 ;主体作用 ;优化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Li Lianxiong

【Abstract】Multimedia teaching i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full, reasonable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will promot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students, and truly embody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thought. The use of computer multimedia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 will be because of its flexibility, teaching content richness, novel, and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make the teaching result with half effort.

【Key words】Multimedia; vision; auditory; language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the main role; optimization

著名心理学家约翰 卡洛尔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是一个函数,它取决于五个变量:即教师的教学质量,教材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愿意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等。其中,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是左右其他四个因素的重要环节。因此,若能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呈现模式,即:单词---词汇 ---课文 ---语法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化。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必将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如果把它运用到英语的教与学中,它会因其教学灵活性、内容丰富性、形式新颖性等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而传统教学方法所带来的教与学效率低,模式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激情,交流少,训练受限制。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能不能得到综合训练,等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英语课是一门语言性很强的课,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呢?我就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的具体整合作一些探讨。

一、 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视觉,听觉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得到相关的信息。多媒体教学的直观与生动,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形象具体的教育素材,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它能使学生看得见,听得见,还可以用手操作,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来获取的。比传统教育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多得多。只有获取了大量的信息才能掌握大量的知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慢慢引入课文,使学生对这节英语课感兴趣。同时运用多媒体来展示图片。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的了解所上课的内容,提高课堂气氛。传统的英语教学,学生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听内容的70%,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对知识的保持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效果。

二、 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缺少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而语言与文化又是密不可分割的,只有很好的了解了一个国家的文化,风土人情、禁忌习俗,才能更好的进行语言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就可以把异国风情生动地传输到教室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理解语言材料和异国文化,使学生能全方位的接触英语语言和文化,就能给课堂带来良好的氛围感染,达到学生学习语言并能主动运用的目的。这种效果是其它教学手段难以做到的。

三、 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课堂内容的容量,保证了知识的全面性。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把要点以及教学过程写在教案中,上课时再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学生做笔记,有时候内容太多,就需要反复的擦黑板,这就浪费了很多的教学时间。而多媒体教学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上课所用的知识投影在大屏幕上。节约了板书所需要的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练习,加大训练力度,增加课堂内容的容量,增加教学密度。从而解决英语教学任务重的大问题,但这需要教师花很多时间去准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布置练习,让学生上机输入答案。计算机可以立即做出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否正确。这种得到及时反馈,可以使学生迅速查缺补漏。与传统的教师批改作业相比,优势相当明显。另外,教师也可以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练习完成后再发送一批练习让他们做。而对个别后进生,适当发些基础知识练习,真正体现了个别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

第10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估算;教学

估算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之一,是估算思想感悟与意识培养的统一体。但是,数学课堂中估算教学的现状非常不尽如人意,估算很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崭露头角”。究其原因,是因为估算是通过推理、猜测得出答案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偏向于定性判断而疏远于定量计算的方法,区别于准确的数学计算,它是模糊的数学定量计算,教学中不易把握和实施。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估算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促进估算思想的感悟。那么,教师该如何理解估算的意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呢?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转变估算行为,增强估算意识

1.寻找生活实例,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

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他们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

2.利用多媒体技术挖掘教材资源,体验估算的方法性和能力性

翻开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估算已在数学教材的许多领域留下深深的足迹,只要我们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估

算便无处不在。

3.培养数学思维,体验估算的数学价值

估算教学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对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容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上去。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估算方法的掌握,培养估算能力

1.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挖掘教材,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及估算方法

①凑整的方法。如凑成一个整十、整百的数。

②取一个中间数。如32、37、30和39这四个数求和,这些数都很接近35,有的比35大一点,有的比35小一点,就取一个中间数35,直接用35×4,就大约地计算出了这几个数相加的结果。

③用特殊的数据特点进行估数。如126×8,就可以想到125×8,125的8倍,就得到1000。

④寻找区间。也就是说寻找它的范围,也叫做去尾进一,去尾就是只看首位,那么只看首位的时候,估得的结果就是它的至少是多少;进一就是首位加一,假如说278,就看成了300,首位加一,这样就是它最多可能是多少,这样得到一个范围,就是寻找它的区间范围。

⑤大小协调。两个数,一个数往大了估,一个数往小了估,或者一个数估一个数不估。

⑥先估后调。

⑦利用乘法口诀凑数。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除法的估算,一般用除数乘一个整十数、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如果乘积最接近被除数,则这个数就是除法估算的商。如358÷6,用除数6乘整十数60,其积360最接近被除数358,那么整十数60即是所求的商。

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的,估算过程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便于学生归纳估算的一般策略:第一,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计算变得较为容易;第二,对所得的结果进行调整。在具体的估算过程中,包括凑整估算、根据口诀估算、根据位数估算、根据尾数估算、根据经验估算、根据规律估算等几种估算方式。

2.重视小组合作探究,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小组合作探究便于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让大家取长补短,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和策略。

3.关注结果,采取合理的评价策略

学生估算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估算给予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重视估算,而且有利于学生估算技能的不断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估算训练,养成估算习惯

1.培养兴趣,愿意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估算。这样不但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重要价值,还会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既提高了估算兴趣,又运用了估算的方法。

2.结合计算经常用

估算是检验问题解决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的重要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思想品德课;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师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增大了课堂知识量,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静态方式动态化,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充满活力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与能力,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优化了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课堂效率有了显著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理性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某种现象,要让他们理解、判断它的好与不好,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手段结合的方式,使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让它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保持环境卫生”这一节内容,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大屏幕,欣赏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小河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河里的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小河发生了变化,河水变成黑色的,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高兴不起来了,小河哭了。屏幕上出现几个字:救救小河。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他们的启发很大,学生深深感到保持环境卫生人人有责,想到了一些保持环境卫生的办法。这比教师用多少优美语言去解释的效果都好。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思想品德课更加条理化

1.问题引入

在导入新课中运用现代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求欲望。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是通过谈话、讲故事或插入单调的图画来启发学生,引入新课。这样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求知欲,结果只能是启而不发,激而不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出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或是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引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去积极思考,探求新知。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最近发生的国内、国外的一些大事,扩大了学生的眼界,拉近与社会的距离,增加社会责任感。学生对此进行热烈的讨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2.启发导趣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兴趣,他就会关心和注意这件事,兴趣越大就越关心和注意。对学习产生兴趣也是如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和激动的情趣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用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解答问题,应用知识的快乐,创造一个‘乐学’的氛围。”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

3.激发联想

电教媒体的运用,集音画于一体,灵活、形象,情境逼真,它能揭示教材的内涵,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的画面演示,达到形象化、具体化的目的,使学生头脑中显现清晰、完整、具体的事物现象,从而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面,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这样,不仅能叩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也打开了他们的心灵之窗,使他们边欣赏,边观察,边思考,从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轻松愉快地主动获得新知。

如运用动画演示“高雅与庸俗情趣”。在动态演示过程中加上音响效果,既烘托了画面,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把知识形象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增强了感性认识,便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促进明理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明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想品德教材的特色,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把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具体情境得到教育启发,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明白事理,提高道德认识。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中“人生需自立”这一内容时,我播放了两组幻灯片:第一组幻灯片内容为父母外出,14岁的玲玲自己在家得了感冒;第二组幻灯片内容为有关的名言。通过播放这些内容以及对这两组幻灯片的分析,学生不仅懂得了依赖的危害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了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入情入境,又突破重、难点,为激发学生的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会产生极大的作用。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蒋飞云.《略论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应用》.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04期.

2.王立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效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4期.

3.蔡昌林.《浅谈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4期.

4.吴昌明.《思想品德课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初探成功(教育版)》.2007年.第09期.

第12篇

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器乐教学中, 能够较好地解决器乐教与学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传统器乐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利于突破传统教学难点。例如:学生对“音色”的概念没有客观、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学生在课后缺乏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效果缺乏客观评价等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l%来自味觉。以上说明信息量主要是依靠视觉和听觉来获取的。器乐教学中主要还是沿用口传心授的方法,主要依靠教师个体经验感觉和思维研究方式。由于教师个体感觉和语言交流存在的差异,这种研究方式使人们提出了大量的争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使器乐教学中抽象的物质直观化,动态的过程形象化,繁杂的知识明了化,看不见的声音可视化,为器乐教学的形象化、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下面具体从器乐教学中对音色的形成、乐队伴奏、音乐表现、风格流派四个方面的功能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器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 多媒体对器乐音色形成的功能

音色是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音色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最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

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如:民族乐器中的琵琶、古筝、二胡、扬琴、笛子等乐器,这些具有不同性能乐器所发出的音响音色,在音乐作品中起着重要的表现作用。在演奏中,例如小提琴,琴弓靠近琴码拉奏,音色比较明亮、尖锐;琴弓靠近指板拉奏,音色则比较暗淡、柔和。弹奏琵琶时,触弦点靠近琴的复手,音色比较结实、明亮,触弦点向上,远离复手,音色则比较空洞、暗淡。用同样乐器演奏相同乐句,如果运用不同的演奏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音色。要获得纯美的音色,音乐听觉就要作为先觉引导。由于听觉感知音乐中的音色却很难用语言给予表述,因此,在传统器乐教学中, 教师对于音色的要求,通常一方面是做示范,另一方面是试图借用其他感觉领域的特征语言给予说明。由于人对音乐感知能力的差异所致,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音乐作品的音色可能产生不太相同的感觉。尽管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有时仍然是不知其所以然。演奏中音色的好坏主要靠教师来指出,上课时有限的几次训练是较难形成正确音色概念的。这就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反复解决这个问题。

运用多媒体的录音功能和声谱波形分析技术到器乐教学中,可以凭借多媒体的声谱分析软件等仪器进行分析,将声音以图形表示,绘出不同频率的振幅,得到的图形可表示各个频率分量对总体音响的相对贡献。我们可以通过声谱看到声音的音色变化,将看不见的声音可视化,使器乐教学从传统客观感觉为主的模式转变为直观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听到自己演奏的声音,还可以看到自己声音的波形。了解自己音色的变化,掌握有关肌肉的运动。通过听觉和视觉反馈的信息来调节自己演奏的状态,从而进行正确的强化训练。通过分析声音效果及波形,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演奏动作及正确的音色概念,使学生感知到如何才能获得正确的音色,对于正确的音色就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多媒体通过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减少了教学难度,使学生对音色基本上有一个直观具像化的科学共性标准。

二、多媒体在器乐教学中的伴奏功能

1.多媒体的伴奏功能可以锻炼学生的合奏及伴奏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技术所限,学生基本上要到大三以后才有机会参加演出等活动。还有的学生合奏课训练也较少,不能及时适应乐队演奏。另外,民乐乐队在演奏大型的协奏曲时,通常是把总谱缩成钢琴谱来请伴奏的学生。乐队受到乐器种类、排练时间、地点、指挥、人力、物力等众多因素条件所限,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同真正的大乐队合作,(除非是个别优秀的毕业生有一定的时间和能力)基本上学生是没有和大乐队合作的机会和可能。

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就可以克服以上不便的因素。将伴奏的曲目音响资料制作成课件,随时播放,随时可以合伴奏。就像有一个乐队随时在同学生合作。学生真正有机会同乐队合作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合作经验,不至于慌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媒体的伴奏功能可以对学生基本的节拍、节奏及音准方面起到监督作用。在传统的器乐教学中,都是借助教师来训练这些基本技术。这些技术是表达作品内涵的基本保证,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弹奏技能运用不够熟练的学生,常会因为指法,技术等原因造成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问题。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学生自己难以感觉到。利用多媒体MIDI技术配以乐队的效果练习,学生在准确音准和正确节奏的音源伴奏下,能够更多地体会到伴奏同主奏之间的合作感觉,调整节奏和音准等问题,如同一个乐队随时陪练。教师也可以从合伴奏的过程中解放出来,更全面地注意和指导学生的演奏状态和音乐的表达。

三、多媒体在音乐表现方面的功能

多媒体的录像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奏状态和舞台表演状态。学生的演奏处在学习阶段,自身水平有限,演出和实践的机会不多,缺乏表演经验,音乐表现力较差。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通常是做示范。有时一个音、一个音地教,包括气息、动作、强弱等。由于学生的技术及音乐领悟力有限,老师要反复地做示范,有时收效甚微。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器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伴奏功能和录像功能,将学生的弹奏过程适时地录下播放,学生亲眼目睹自己的演奏实况后,对自己的不足看得较清楚,改正起来针对性较强。这样多次录、多次看后,学生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演奏状态。多媒体技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提供了好的途径。

四、多媒体对音乐表演的风格流派形成方面的功能

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乐曲的时代背景、流派、风格技术等特点。运用多媒体丰富的信息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各种风格流派的把握,提高学生处理作品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演奏技术,还需要向学生介绍与作品相关的中外音乐史以及各种风格流派的不同演绎,还需要对作曲家和作品产生的时代、社会、人文等一系列复杂的背景加以讲解,才能使学生能够较为完整地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是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解、电视或录音录像里零散出现的片段来进行介绍。教师每次上课要带上大量的资料,很不便捷。而对学生来说也只能获得一个朦胧、模糊、非系统的印象。

而现在,凭借计算机有着巨大的信息储存处理功能、查阅资料方便的特点,可为音乐教学提供前所未有的信息量。我们可以将世界各地从古到今各种音乐的声音、图片、文字资料及中外著名音乐家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和各种音乐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保存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供课堂教学使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格与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学生在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很多相关的音乐知识,逐步达到鉴赏与深入地理解作品,灵活地借鉴这些优秀的作品来加强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的演奏激情和正确表达各种情感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处理作品的技巧和各种音乐的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