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路景观设计

公路景观设计

时间:2022-02-02 04:4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路景观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路景观设计

第1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网中部分国道公路通行能力不足、路况水平偏低、路域环境较差等问题逐渐凸显。本文以工程实例,对公路景观设计进行探讨。设计通过挖掘公路所在区域特色,结合沿线周边环境,借景造景结合,通过三个层次对沿线景观进行全线控制。既考虑了征地线内力所能及的景观处理,也兼顾了征地线外目力所及的景观控制,同时还在全线设计中融入了不同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道路绿化 地域特色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 S731.8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某国道天津段工程横跨宁河、北辰、静海三个区域,对路域环境及绿化方面的指标要求是可绿化路段的绿化率达到100%,使公路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同时提出加强公路绿化美化,坚持人工造景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全线的景观控制及景观处理对路段而言主要为中央隔离带、边坡二台绿化、边沟绿化、路侧绿化;对节点而言主要为交通导流岛、景观节点等。设计要求:

结合沿线周边环境,借景造景结合,控制全线景观。对公路途径区域进行主题挖掘,使得各段特色明显,识别性强,反映地域特色及公路文化。

二、现状分析

结合沿线周边环境,借景造景结合,控制全线景观:

(1)宁河段26.8公里,界内绿化空间小,路肩宽度小,只能集中在边坡边沟。

(2)北辰段16.325公里,周边环境有鱼塘,沟渠,村庄,农田等。鱼塘农田可借景。

(3)静海段28.398公里,界外环境鱼塘农田面积广大,借景效果好。界内绿化用地为路侧5~10米,绿化潜力较大。

针对公路途经区域进行主题挖掘,使得各段特色明显,识别性强,反映地域特色及公路文化。

(1)宁河地貌属海积、冲积平原区。县内自然资源丰富。其中七里海极具开发和旅游价值,从而确定以大绿为主色调,表现清新和谐的自然生态。(2)北辰的农民画较有特色,具有浓厚乡土气息。该段以大红为主色调,表现生机盎然的农家生活及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

(3)静海,古为浅海,地势低洼,现状农田面积广大。以多彩为该段色调,表现舒朗野趣的田园景观。

三、实施策略

1、设计定位

为达到 “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的设计要求,绿化改造工程以“因势利导、自然和谐”为总体思路,力图打造生态的,自然的,郊野的且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公路景观,着力打造一条亮丽大道。具体手法有: “融”、“顺”、“借”、“遮”、“引”、“造”。

2、设计原则

1、保障视觉畅通,保障行车安全原则

绿化工程的设置不应对司机构成视觉上和交通上的阻碍。应注重中央隔离带的防眩功能。

2、生态优先、 物种丰富原则 基于本土物种丰富多样的地域特点,大量使用本地植物,少量引用已经驯化的外来品种,优化植物配置。3、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原则 沿线针对道路途径不同区域特点,展现当地地域文化生物特色。

4、自然郊野、景观协调原则 国道绿化景观力图自然郊野,同时针对道路周边不同性质用地的环境特点,选用不同植物品种、配植方式,力求与周围景观协调。

3、设计思路

结合沿线周边环境,借景造景结合,通过三个层次,即分地区、分路段、多节点进行全线控制。

(1)按地理空间位置,地域特色进行设计,分三地区,分别体现宁河,北辰,静海地域特色。(2)根据段落长度,车速,及道路红线外环境,合理分段,主要为穿村段、农田段、鱼塘段、片林段等。穿村段主要将紧靠建筑的基础绿带与防护绿带合并,可作墙面绿化。农田段、鱼塘段主要满足防护功能,且外借农田景观。沟渠段重点是处理生态边坡边沟。片林段则外借片林为公路景观的背景。(3)全线绿化设置多节点,根据节点位置及现状条件,分为位置关键点,交口导流岛,绿化关键点。其中,位置关键点是路段起终点及特殊位置需强调的点,通过景观处理起提示作用;交口导流岛是道路红线内面积较大的交通导流岛,需确保安全功能兼顾景观;绿化关键点是绿线内点状分布较大绿化面积的点,在设计中必须强调。

四、方案设计

1、路侧绿化设计

宁河段、北辰段路侧绿化空间较小,大部分为边沟边坡绿化,静海段路侧除边坡边沟之外,部分路段有5-10m的路侧绿带。

宁河根据外界环境分路段: 河道段(54%)、农田段(9%)、穿村段(30%)、片林段。在满足一定防护功能的前提下,外借现状景观到公路景观中。边坡种植五叶地锦等护坡植物,兼用马蔺,鸢尾,珍珠梅等,水边选用芦苇等体现地域特色。

北辰根据外界环境分路段为湿地段(30%)、农田段(17%)、穿村段(35%)、片林段 (7%)。在满足一定防护功能的前提下,采用借景的手法。边坡种植火炬等护坡植物,兼用蜀葵,多花蔷薇等,营造热烈的氛围。

静海根据外界环境分路段:农田段(50%)、穿村段(8%)、片林段(14%)。外借现状景观到公路景观。边坡种植金叶莸,兼用千屈菜,萱草等,从边坡体现多彩。界内绿化用地为路侧5~10米, 路肩宽度0.75~1.5米,在此区域内可造景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选用猬实,狼尾草,碱蓬,珍珠梅、绣线菊等植物,采用流畅的大色块花境式种植,体现多彩的自然野趣。

2、中央隔离带设计

该项目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车速为80km/h--100km/h。中央隔离带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功能原则。

(1)中央隔离带绿化首先满足防眩功能。采用桧柏,侧柏,龙柏等常绿植物,10m间隔种植,使之在隔离带形成植物防眩骨架。在骨架基础上做其他变化。

(2)设计应该在统一中求变化,沿途景观的节奏,多变能使司乘人员心情愉悦,消除疲劳,达到行车安全的目的。

(3)在车速较快的情况下,司机注视点远,视野狭小,考虑司乘人员动态视觉的需要,设计采用较大尺度,并力求设计内部比例协调。

在常绿树种形成的防眩骨架上进行设计。根据需求采用高配、低配两种方案。低配方案可采用常绿防眩骨架加花灌木的种植形式,该方案养管费用较低,同时成活率更高。高配方案则采用常绿防眩骨架加花灌木配合底层绿篱的种植形式,使得色彩层次丰富,造型多样,但需多修剪。

3、节点设计

节点设计需体现地域特色,加强识别性。道路交口的导流岛景观设计以地被灌木为主,也可视情况种植大树,在不影响行车视线的前提下,起一定提示作用。

五、理念创新

回顾整体景观设计,亮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从设计思路上看,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公路绿化,而是结合外环境对公路沿线进行景观把控。公路穿越宁河,北辰,静海三个不同区域,通过对周围环境元素的统筹考虑,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路景观。

(2)从服务对象上看,不再局限于司乘感受,而是结合沿线居民活动需求,更加人性化。穿村段设计充分考虑周围居民的活动需求,通过植物组团的设置起到防尘减噪的作用。

(3)从设计范围上看,不再局限于征地界限,而是将外界环境纳入其中,整体考虑。按周边环境分为不同的段落,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

(4)从设计手法上看,不再局限于绿化防护,以挡为主,而是借景造景手法结合,佳景则借,俗则避之。

(5)从设计主题上看,不再局限于单一主题,而是全线融入地域特色及公路文化。通过挖掘体现各区不同的地域特色,赋予不同的设计主题。

【参考文献】

1.汤振兴.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6

2.胡安兵.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设计理念探索.公路.2005(3):6-8

第2篇

关键词:旅游公路;公路景观;设计

收稿日期:2011-04-27

作者简介:胡晓红(1979―),女,四川荣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景观设计及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5-0102-04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以世界发达国家经验,社会将进入“休闲时代”,旅游休闲将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特别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方便旅客的出行。受此激发,旅游区公路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作为游客感受景区的纽带,旅游区公路的品质也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景区管理者、项目业主和游客的关注,每修建一条旅游公路,都对沿途的景观十分重视,将其视为展示该景区特质的平台,由此可见,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尤为重要。

纵观我国公路行业多年来的发展,在设计技术、施工水平及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旅游区公路设计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仍然显得缺乏。我国各地旅游区公路的大部分均不能满足旅游资源开发的要求,特别是旅游区公路景观难以得到游人的认可。旅游区公路景观应该怎样做,内容包括什么,范围该如何确定等问题,各管理部门、业主、设计各方认识都不统一,争论不休。大量照搬市政景观的现象普遍,建成后景观风格与当地环境不协调现象明显,旅游公路给游人留下生硬、呆板、粗糙的不良印象,影响了景区的服务水平和档次。

张家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首选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民俗文化,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未来,张家界武陵源将向“打造世界旅游精品”的目标发展,按国际旅游发达地区经验,任何旅游地要吸引大量的国际旅游者,成为世界级精品旅游目的地。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快速、安全、舒适、美观的行车环境是推动旅游发展的决定因素。其公路设计项目位于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是进入景区的主要旅游通道,该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武陵源景区的旅游交通状况、构建一个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高景区旅游交通的服务能力、提升景区形象、进一步开发区域旅游资源、将张家界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精品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景区旅游公路,其沿线环境景观的优劣影响着整个景区给游人的直观印象和整体评价,所以该项目的道路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系统的景观设计,营造轻松、舒适、安全的公路环境,为游客提供一条能感受武陵源景区特色的旅游画廊,让旅途轻松成为该项目景观设计的目的。

2 张家界景区公路项目分析

2.1 项目概况

张家界景区公路等级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核心景区,连接武陵源核心景区的国家森林公园、吴家峪、天子山、杨家界、梓木岗5个门票站形成环形道路,是武陵源景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游客进入核心景区的重要通道。该路由南段和北段组成,南段含1条主线和3条支线。南段主线长37.38km,支线长4.46km,连接杨家界门票站、森林公园门票站和梓木岗门票站。作为环武陵源景区的环道,公路与景区联系十分紧密,道路沿线生态环境秀丽而脆弱,环境保护及景观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2.2 国内外旅游公路的调查与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对道路景观的认识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道路景观美学的研究,尤其对位于风景区和具有人文特色区域的道路,更强调道路的景观性。其经验主要是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路使用者和公路沿线居民的视觉美感度、注重景区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文化价值的体现和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注重环境以及区域生态敏感动物的保护、为用路者创造欣赏自然风景和娱乐休憩的条件。概括来讲,就是“注重公路与自然和谐”,让公路与自然协调共生。美国黄石公园景区道路就是成功典范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与自然和谐共存(图1)。黄石公园在长期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始终遵循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的原则,提倡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实施中最小限度地破坏,且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环境。全过程贯彻落实环境友好的建设理念,真正实现了对自然资源最大程度的保护。同时,注重路内景观的整理和营造,强调线形的流畅、标线的清晰、构筑物的隐蔽和自然等,努力为游客提供了最优质的公路环境景观。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交通部关于公路建设“安全、舒适、美观、和谐、耐久”新理念的推出,公路设计开始更多地关注大自然和生态环境,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努力打造富有特色、品质上乘的公路景观艺术作品。以四川川主寺至九寨沟旅游公路示范工程为代表的新一代旅游区公路,被视为中国公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开端。川九路打破了教条式的公路规范指标限制,增加了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发挥空间,做到灵活设计。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为与环境协调而降低指标,并尽量利用周边环境造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旅游公路景观理念的了解和分析,“与环境友好”是当今旅游区公路发展的主题,“在设计中尊重自然,在施工中最大限度保护自然”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公路建设应体现“将公路轻轻放入自然”的构想。

2.3 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2.3.1 公路路域原生态的保护与恢复

公路沿线植被条件较好(特别是新建路段),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将破坏沿线原生地境,如何有效地保护公路周边生态环境,并对遭到破坏的生态进行最大限度地修复是景观设计需要解决的重点。

2.3.2 公路结构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由于工程的需要,公路沿线不可避免地将出现一些构筑物(如支挡结构物等),它们的出现对周边环境景观影响较大,加重公路的人工痕迹,并关系到公路美观、舒适、安全等诛多问题。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它们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景观设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3.3 沿线自然风光和地方文化的展现

该线途经自然风光优美的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和地方文化浓郁的土家族民族聚居区,将自然风光引入公路,让用路者在旅途中亲近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秀丽景色,丰富旅途的乐趣,同时在公路适当的路段和节点融入当地独特的地方文化,提高旅游公路的文化内涵,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生态路是景观设计面临的重要问题。

2.3.4 旅游服务功能的完善

作为张家界环武陵源景区的旅游通道,该路承当着交通运输和介绍景区的双重功能,为游人提供便捷交通的同时,通过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让游人轻松了解各景区的位置和特点,增强景区的服务功能是景观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景观设计理念和原则

3.1 设计理念

该项目提出“印象武陵源,两型生态路,路景交融”的设计理念。设计从尊重当地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出发,以反映沿线自然风貌为基础,尽量保护公路周边原生态自然景观,以“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为原则,模拟当地原生地景,尽量修复被破坏的公路环境,通过对边坡、挡墙、观景台、路侧绿化和护栏的合理设计,营造舒适、和谐、自然的公路路域环境,将公路有机地融入到周边自然中,体现公路与自然友好共存、和谐发展的对话关系,让用路者以公路为载体亲近自然,感受沿途美丽独特的自然风光。同时,在设计中发掘和提取沿线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将其融入到工程结构中,以少量的修饰,展现独特的地方文化,打造富有自然和人文双特色的旅游生态路。注重旅游特色的打造,构建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为游客提供方便,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提升张家界景区的形象。

3.2 设计原则

3.2.1 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原则

该路位于生态环境较好的武陵源景区,公路的建设必须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依据交通部提出的“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原则合理地设计,尽可能保护现有的植被树木,尽量不去扰动现有的植被,同时充分利用场地特有的自然资源,有效地组织场地内部的景观布局,达到利用环境造景的目的。

3.2.2 环境景观的协调与融合原则

该路大部分路段位于山岭沟谷区,加之武陵源特有的山水景观,公路景观设计应强化结合利用现状地形,使公路路域内的构筑物尽量隐蔽,与山区原生自然环境不冲突,并充分利用场地现有条件,从造型、材质等方面作手,使公路构筑物与山地背景相融合,形成和谐的对话关系,体现“路景交融”的含义。

3.2.3 提高旅游服务功能原则

从用路者需求出发,构建完善的旅游服务系统,方便旅游者的出行,处处体现对游客的关怀和照顾,营造安全、轻松、便捷的交通环境,提升道路的旅游服务功能。

3.2.4 地方文化的发掘与营造原则

发掘和提取该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体现区域的历史文化风貌,同时引申发展,塑造武陵源地方文化景观特有的形象,建立富含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公路。

3.2.5 兼顾效益原则

景观设计应对先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综合考虑,尽量减少工程后期的管养和维护,充分发挥环境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 景观营造手法

4.1 结构物景观

4.1.1 路基景观

路基不仅是保证公路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其外观也直接影响公路的景观效果。在边坡设计上,要求边坡整体灵活自然、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与周边自然坡面顺势协调。特别是植被茂密的路段,边坡开挖尽量遵循少扰动的原则,尽量不破坏山体和植被,对被破坏的,尽量绿化修复。对于高度大于5m以上的边坡,宜下陡上缓,使其更好地融入周围的自然,避免“一刀切”的生硬边坡出现;对于高度小于5m的边坡,将边坡放缓,形成有效路侧净空区和缓冲带,提高行车安全的同时也为生态植被修复创造条件。边坡坡形避免采用规则的几何折线形边坡,而顺势采用曲线形边坡;坡角、坡顶不设折角,而采用贴切自然的圆弧过度,尽量与自然地形、路线所经地带的地貌相适应;针对边坡起止段部分进行三维倒弧设计,使边坡圆滑自然。

路基排水设计在满足排水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隐蔽边水沟和边沟。对原有矩形边沟加铺盖板,尽量减小路基碎落台宽度,减少对边坡的开挖量,不仅保证了行车安全,又美化了路容,路基与边坡融为一体(图2)。在沿线地势平坦的低填方、低挖方地段,当处于地表径流不丰富的地区时,采用浅碟式、三角形式草沟完全能满足排水要求,且施工简便,通过植草达到路基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目的。

路基支挡结构物对行车视线有较强的冲击力,尤其是改建段上大量路堑挡墙。因此在设计中,通过挡墙形式的变化以及挡墙饰面,提高挡墙结构物自身景观效果,采用台阶式、高低错落式挡墙,丰富结构物景观;其次,对挡墙端部做专门设计,使其渐变隐入边坡中,达到与环境的融合。挡墙表面装饰材料则采用张家界当地特有的沙岩,使挡墙更加美观和自然的同时,也体现一定的地方特色。

4.1.2 桥梁景观

该段路桥梁以拱桥和梁桥为主,简洁朴素的桥梁造型和装饰更能与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和谐统一。桥梁景观在满足桥梁安全及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当地粗糙砂岩对桥梁翼缘和栏杆进行装饰。桥台尽可能的轻型化、小型化,使其与地形更好地结合,并且在桥台周围进行植栽,使桥台隐蔽在树丛中,有效减少桥梁建设的人工痕迹(图3)。

4.1.3 隧道景观

根据每座隧道洞口位置和环境,合理设计洞门造型,结合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适当进行洞门修饰,打造具有张家界特色的公路隧道景观。提倡“早进洞、晚出洞”的理念,尽量减少隧道开挖对周边环境的破坏,营造生态自然的行车环境。如高茶园隧道洞口自然环境较好,采用前置式洞门不仅造型简洁,且对自然环境破坏最小,景观设计则重在对隧道洞口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弱化其人工痕迹。贵周园隧道洞口位于山岭地段,尽量缩小洞门端墙体量,结合自然环境即山体走势,对端墙进行塑石造型,使原来生硬呆板的圬工砌体面目一新,形成“仿自然、胜自然”的洞口环境景观(图4)。

4.2 绿化景观

环武陵源景区公路南段周边植被资源丰富,绿化基础较好,绿化设计以利用和修复为主。设计注重公路与环境的关系,模拟周边环境绿化,尽量使公路植被与环境和谐。设计过程中结合“露、透、封、诱”的手法进行逐段针对性绿化设计。

4.2.1 透景

在路外景观呈现出大面积良好的路段,如沿河分布的路段,取消乔木种植,削弱路侧绿化在视觉上的切割感,使视线通透开敞,将周边景观元素引进公路,使公路成为欣赏沿途优美风景的走廊(图5)。

4.2.2 屏蔽

对沿途的不雅景观或容易造成心理恐惧的高填方路段,路侧以植物造景屏蔽,让用路者忽略路侧的不良景观,减少烦躁和恐慌感。

4.2.3 引导

在急弯道外侧线性种植成排乔木,强化公路曲线线型,对行车施以向心方向的诱导,从心理上给司机向心力,保障行车安全。

4.2.4 急弯

该项目为山区公路,急弯较多,弯道内侧景观处理十分重要,首先应当满足景观的功能性,绿化设计体量和位置都应结合行车视线斟酌设计,不宜遮挡行车视线,造成安全隐患,同时,进一步考虑植物的林冠线美感,诱导行车。

4.3 观景台及停车区景观

4.3.1 观景台

观景台的选址应依山就势,不人为平整场地,减少人工痕迹。根据本项目公路线形、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共选择了3处风景较好、视线开阔地段作观景台,分别位于沿溪段、山岭段、傍山段,通过人性化打造,更好地展现该条路自然环境特色和人文内涵。

4.3.2 停车区

考虑到旅游车游览的特点,沿线增设了较多的停车区,以满足游客停留、小憩的需要。停车区以加宽车道的形式出现,无过多修饰,其路面和栏杆完全与公路顺接,对停车区段的绿化景观处理以透景为主。

4.4 附属设施景观

4.4.1 护栏景观

该路护栏景观以融入环境为原则,外观力求简洁,并充分考虑其通透性,在满足防撞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对护栏表面色彩、造型的适当处理来展现地域文化特征。该路护栏以波形着色护栏为主,缆索护栏为辅。公路过林区路段,为了更好地将其融入环境,采用仿木的棕色处理护栏,使其呈现木质般朴实的色彩,与周边树木色彩一致,达到将护栏融入环境的目的。沿溪和傍山路段,则采用通透性较好的缆索护栏,不遮挡游人向外望的视线。设计还重视路基护栏与桥梁护栏的顺接处理,对桥头路基护栏进行仿石装饰,使两种护栏自然过渡,同时也体现了武陵源地区朴实、原始的石文化特征。

4.4.2 公路旅游信息系统

作为旅游区公路,方便人们出行的最大帮助就是丰富周到的旅游信息。本次设计在各门票站支线入口、观景台、村镇和沿途设置预告标志和指示标志,以便引导游客准确到达目的地。在各支线加强对旅游停车信息的提示和指示设置,在距停车场位置50~80m处设置停车指示标志,并加以辅助标志指引行驶路径。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详细的旅游信息,在观景台、停车区、交差路口和村镇等适当位置设置信息服务标志,作为公路指路标志体系的补充。相对于规范的指路标志而言,信息服务系统标志可提供尽可能详尽的旅游服务信息,内容可涵盖区域路网图、环景区公路布置图、景点介绍、景区地图标志牌等。

根据张家界景区的特点,旅游标识牌表面材质采用石质、木质等,与景观整体风格统一、协调;旅游标识牌的版面设计融入反映张家界特点的元素,采用具有象征性的、美观、直观的图形、图片或插画等。

5 结语

旅游公路环境景观的营造,除了有好的理念和设计方案之外,与工程实际的结合也非常重要。张家界环武陵源景区公路在建设初期就着手开始景观设计,以便形成一套完善的景观建设指导思路,有效地指导公路土建及景观设计和施工,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修复沿线生态环境,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安全、便捷、舒适的旅游通道,提升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形象。

参考文献:

[1] 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第3篇

在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乡村公路建设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建设最美新农村,公路建设除了要具备交通运输功能外,还要注重对周围环境的改善与优化。所以,做好乡村公路景观设计工作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当前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公路景观设计原则对其设计模式进行探讨,以此来为日后公路景观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乡村建设;公路;景观设计

在当前农村建设与发展中,公路景观设计占据着重要地位,直接关系着农村的整体风貌,所以,如何做好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成为了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但由于我国当前与公路景观设计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多集中在城市公路景观设计上,从而导致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未能达到乡村建设的根本需求。所以,对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现有问题有效解决至关重要,需要相关部门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1当前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尽管乡村公路景观设计工作被各级政府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结合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对设计模式进行了优化与完善,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从而使得实际设计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可观性。

乡村公路景观设计与城市不同,不能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设计。一直以来,国内与公路景观设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都集中在城市公路景观设计上,很少有针对乡村公路建设的理论基础。正因为缺少理论和实践基础,从而导致当前乡村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绿化模式单一、绿化面积小、艺术效果差等问题,不能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影响了乡村整体风貌。

(2)缺乏特色性。

据调查,我国当前农村公路景观设计模式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在公路入口摆放景观置石,公路路面均以混凝土地面为主,道路两侧所选用的绿化树种也有相同之处,地域特色表现并不明显,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

(3)缺乏乡土性。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对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很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公路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将城市公路建设模式照搬过来,使得乡村公路景观设计城市化特征日益明显。比如说,在开展绿化设计的时候,没有将大自然的元素充分利用,盲目模仿城市建设模式,使得淳朴的乡土气息离我们越来越远。

(4)缺乏协调性。

由于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从而导致乡村公路的建设环境要更加复杂。所以,为了将公路景观设计目标顺利实现,设计师除了要确保公路建设满通需求之外,还要使其具备相应的服务功能和景观功能,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景观设计进行规划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乡村公路系统中各个方面的因素,如照明、标识、绿化、安全等,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因素进行有效协调,实现景观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就目前此方面的工作来看,却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大多设计师将设计重点放在景观设计上,却忽略了公路主体功能的体现。

(5)缺乏科学管理。

公路管理工作是否能够有效开展对公路景观的好坏具有决定作用,由于大多数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在公路周边我们经常能看到车辆随意停放、电线电缆纵横林立等现象,不仅影响了公路美观,而且还给公路的正常使用带来了困难。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科学管理导致的。

2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2.1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公路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乡村公路景观设计而言,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植被色彩的选择、搭配和小品的设置上,这些内容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会对司机的视觉及视线产生直接影响。

2.2经济性原则

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佳的景观环境是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所以,在景观设计规划中,设计师应具备成本控制意识,对设计元素进行选择的时候,应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景观设计的经济性并不单单体现在建设成本上,而且还可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维护上。设计师应该实现污染、破坏最小化。尊重自然、高于自然,达到乡村地区的自然美化。只有在做好成本控制的同时,不断提升生态效益,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才算的上科学、有效。

2.3区域文化性原则

目前,城市公路景观设计需要符合城市建设的根本需求,要与城市发展风格相统一。与城市公路建设一样,乡村公路景观设计也要将乡土特色凸显出来,实现对乡土文化的传承。比如说,海南的街道以热带特有的椰子为行道树,河北、山东则以高大的响叶杨为行道树,人们可以通过公路景观设计风格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不仅会给人独特的视觉效果,而且对区域文化的弘扬也具有推动意义。

3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模式

3.1路—水景观模式

水是当前乡村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因素,水是大自然的代表,将水元素合理应用到公路景观设计中,可以大幅度提高景观的观赏性。路—水景观模式的吸引力在于蜿蜒曲折的溪流、清澈见底的溪水以及水和桥的有机结合。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在环保意识上有所欠缺,从而导致原本山清水秀的乡村面貌大改。路—水景观模式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实现对农村水资源的重新规划和整治,而且还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公路美景。

3.2路—田景观模式

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将公路景观与田园风光的有效结合。在农村,农田随处可见,但人们对农田的认识却并不充分,从而导致农田整体规划杂乱无章,失去了原有的观赏性。路—田景观模式的生命力主要通过乡村公路景观空间的营建来构造。设计师在对公路景观进行规划的时候,需要结合当地农田资源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将路、田进行有效融合,科学利用光照作用,为农作物生长营造最佳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过往车辆提供最佳的观赏视角,创造和谐自然的乡村公路景观。

3.3路—居景观模式

路—居景观模式也是当前公路景观设计常采用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吸引力在于将公路景观与乡村建筑风格有效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公路景观。比如说,内蒙古的蒙古包、西南的吊脚楼以及云南的傣族竹楼等,将公路景观与上述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可以提升公路整体景观的观赏性,有利于促进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4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景观设计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美丽乡村”的一个主要途径。然而从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景观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前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公路景观设计模式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以此来将现有问题有效解决,为美丽新农村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文韬 单位:湖南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文杰,徐文辉.美丽乡村建设下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模式初探[J].广东园林,2015(02).

第4篇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要与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相协调,展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在进行景观与文化、生态、视觉资源整合的同时应以不影响交通安全为前提,充分发挥景观设计在改善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和丰富沿线视觉景观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高速公路沿线、线性、动态、地域性

Along the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research

--to chongqing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along as an example

HuangYun Jing chongqing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401147 in chongqing

Abstract:

Along the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be and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historical culture mutually, show the local culture connotation. In landscape and culture, ecology, visu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should not affect the traffic safety, give full play to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improving highwa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ich visual landscape along the role of.

Key words:

Along the highway, linear, dynamic, regional

1引言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指由建筑、周边自然环境及人的活动等因素所构成的一个总的空间概念,它表示环境作为人的视觉所感知的一种景观特征。同时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是一个动态三维空间景观,具有韵律感和美感。高速公路把不同的景点结成了连续的景观序列,使人产生一种累积的强化效果,同时道路本身又成为景观的视线走廊。也就是说,高速公路景观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功能性和观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公路与周围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综合体系。

2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空间特性

2.1线性景观空间

高速公路是空间中一种抽象的线性构图,它有机地连接了沿线各种不同的景观单元。当车辆行驶于其上时,随着路面倾斜、弯曲、上坡、下坡等多种动势的变化,人们可以感受到沿线丰富的景观资源,而这些原本各异的景观资源也会因为公路的修筑而被连贯成一个整合的线性空间,即包含其路域范围内多种景观元素的线性景观空间。

2.2动态景观空间

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由于人本身具有一定的速度,使得沿线景观的每一个画面的展示可能只是瞬间,但却是连续的;同时,随着速度的变化,驾驶者的视域、视距也会发生改变,导致了他在公路上看到的、注意到和感受到的事物及其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因此,高速公路沿线景观不同我们通常看到的静止的三维景观空间,它是公路使用者在路上以一定速度运动时的视野中出现的四维景观空间。

3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类型

3.1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是以村落为景观主体,将绿化与村落结合所形成的乡村风景。乡村景观包括成片的乡村聚落景观、散落的民居建筑及与其周围农田构成的景观和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民居建筑群落景观。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时,通过自然的地形地貌、植物及土壤等元素来弱化公路的存在。在离高速公路近的村落前通过点缀少量的乔木,而离高速公路远的村落则结合片林设置,使村落与片林相互交替、穿插,与高速公路之间的视觉关系不要过于显露。以便使村落在树林中产生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营造出良好外部环境,勾画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

3.2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是指高速公路穿过城市时,把公路系统成功地融入城市结构并创造一个统一和谐的视觉环境。高速公路在重要的位置可以成为城市重要的景观节点,在过渡边沿应与周围社区的环境协调。公路绿地景观的规划根据绿化区域的面积大小、所经城市的建筑风格、城市原有绿化风格等因素综合考虑,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边界区域的处理,比如可利用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使其得到“软化”效果并自然地过渡。

3.3山地景观

在山区及丘陵地区的高速公路沿线,由于所经过的地貌变化很大,故在与山地相接处,要考虑将自然的景观展示给乘客。高速公路绕行于山地之间,在与自然景观相接处要仔细设计,处理要十分精细。边坡景观是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的过渡,在设计时要注意与其协调,减少边坡的工程痕迹,一般主体山形为大面积的绿化,到山坡、山脚处则整理出一条很清晰的乔木林缘线。林缘线以上是茂密的森林,林缘线以下是大片的草地。草地往山脚下延伸,与地坪相接并顺着起伏的土丘向农田过渡。以便形成具有丰富层次的景观。运用大树适当地点缀大片的土丘草地使山形的起伏得以充分地展示,为司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视野。

4重庆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重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起步较晚,在认识上和设计方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缺乏理论研究及相关规范的指导

由于现代风景园林学科对公路沿线景观,尤其是高速公路来说,这一新领域、新问题的研究、探讨还处在较为滞后的阶段,所以对于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的认识、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景观建设目标等方面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几乎没有可资借鉴的案例和方法进行指导。

4.2缺乏动态性、序列性景观设计意识

景观序列是由空间序列与景观设计理论相结合而派生的,是风景景物、空间环境与序列的合成,按照自然或人文景观在时间、空间以及景观意趣按一定次序的有序排列,使景物空间层层深入地展开。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是人们从道路上看到的一切物体,包括自然构造物和人工构造物,道路线形将这些构造物有机的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景观序列。景观序列是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4.3高速公路沿线绿化的无序性和城市化倾向

由于对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经常盲目的套用城市道路沿线景观设计的一些方法和原则。这使得许多高速公路沿线景观呈现出明显得城市化特征,并将本不适合环境要求的市政园林绿化、广场雕塑和室内装饰等美化手法应用于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营造中,未能充分体现出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5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原则

整个沿线景观设计要与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相协调,展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在进行景观与文化、生态、视觉资源整合的同时应以不影响交通安全为前提,充分发挥景观设计在改善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和丰富沿线视觉景观方面所起的作用。

5.1整体性原则

高速公路沿线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部分较多,每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构造物,应是一个完整的实体,在景观设计时既要注意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使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沿途景点、附属设施以及绿化植物要有统一感和连续性,避免互相独立,缺乏整体协调性。

5.2美观性原则

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需充分考虑景观的美学功能。宏观上,这种特性由周边环境的地形、植被、土地使用状况等客观因素决定的,它们从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等外部信息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5.3地域性原则

高速公路路线较长,跨地区、跨地域特点十分明显,因此,设计时应尊重自然,就地、就近取材,要充分地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创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沿线景观,对高速公路沿线有价值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应尽量保留修缮。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受自然环境的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区域特征的文化现象。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及社会环境等,因此,不同的地域有其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特色的文化,具有个性特征和识别性在进行高速公路公路景观设计时,充分利用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富含地域文化的景观环境,为驾乘人员提供了解历史和审美的体验的、具有导向意义的文化信息。

从空间上说,公路作为连续的线形空间,距离上短则十几公里,长则上百千公里,沿线跨越了不同的区域,是展示和宣扬各种地域文化的良好载体。高速公路考虑其自身连通作用的同时,景观设计应结合区域文化、时空差异,表达某种特定的文化含义,如历史文化感、积极向上的精神,民俗文化的表现等。

5.4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的基础与前提。在进行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视觉空间大小、线型变化、色彩及尺度、以及视觉导向、视觉连续性等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以便消除司乘人员在行车时所产生的心理压抑感、威胁感及视觉上的遮挡。

5.5生态性原则

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的原则来进行高速公路沿线的景观设计,使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地貌的处理,创造自然和谐的新景观。科学而艺术的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公路生态景观。

6重庆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总体指引

特征层面:分线分段自然风貌、建筑风貌高度融合的重要线型乡村景观展示空间。

绕城高速――绿廊粉黛饰绕城

成渝高速――香樟青庭耀成渝

渝遂高速――银杏碧瓦炫渝遂

渝邻高速――秋枫褐檐绘渝邻

渝合高速――松映黄赭展渝合

渝鄂高速――枫中灰褐掩渝鄂

渝湘高速――黄桷褐枋呈渝湘

渝利高速――杉栾柱骑出渝利

渝黔高速――榕掩版栗显渝黔

渝泸高速――枫松栗枋衬渝泸

规划层面:高速公路沿线自然景观的改善;两侧沿山、沿江及周边风景区、古镇古村落等的景观环境协调;以重点示范村整治带动沿线风貌的改善与环境品质提升。

7具体内容与设计手法

由于重庆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大农村的特性。重庆高速公路沿线以乡村景观为主,大地景观与乡土建筑作为主要的景观构成元素。

7.1绕城高速

绕城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七区,分别为:北碚、沙坪坝、九龙坡、巴南、南岸、江北、渝北以及紧邻主城的江津区。

建筑景观要素:以传统民居为主,融入现代元素,屋顶平坡相参。绕城高速距离城市较近,考虑其区域的特殊性,为能使民居更好的与现代城市建筑相融合,屋顶采用坡屋顶与平屋顶相结合的方式,深灰色塑钢窗,增加青石墙面的比例,以突出其时代感。深灰色瓦,褐色檐口,木色装饰穿枋柱,青砖勒脚窗台以下。

植被配置:林秀芳香、绿带花廊,五片不同主题不同植被特征:

宜居重庆(西北):香樟、天竺桂、桢楠;

开放重庆(北、东北):黄桷树、小叶榕、山茶;

森林重庆(东部):秋枫、竹类;

红色足迹(南部):雪松、紫叶李、三角枫;

智慧重庆(西部):黄葛兰、桂花、含笑。

7.2渝邻高速

渝邻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渝北区。

建筑景观要素:对已改造建筑进行修整,对未改造的按照本规划进行改造。渝北地区绝大部分建筑已经整改,但少数效果不是很理想,为营造坡屋顶,许多新搭建的第三层均未安装门窗,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外立面的完整性;原檐口采用大红色,非常突兀。此次建筑修整主要针对门窗安装,檐口色调的调整(调整为深褐色)。

植被配置:深山含笑、秋枫、桂花、黄桷兰。

7.3渝合高速

渝合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北碚区以及周边区县中的合川区。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川东民居,以浅黄色墙面、赭色穿枋为主。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瓦,白色檐口,褐色装饰性穿枋柱,勒脚齐窗下口,以土黄色墙面为主,穿插白墙面,局部底层墙面采用灰色,白水泥勾缝,形成青砖贴面效果,赭色门窗。

植被配置:雪松、秋枫、桂花、黄桷兰。

7.4渝遂高速

渝遂高速途经主城九区中的沙坪坝区以及周边区县中的璧山县、铜梁县、潼南县。

建筑景观要素:以深蓝色坡屋面、灰色穿枋式传统民居。屋顶采用坡屋顶,深蓝灰色瓦,白色檐口,灰色装饰性穿枋柱,灰色勒脚窗台以下,白水泥勾缝,赭色门窗,门窗周边刷灰色装饰性线条。

植被配置:银杏、红枫、天竺桂、秋枫、桂花、黄桷兰。

7.5成渝高速

成渝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璧山县、永川区、荣昌县。

建筑景观要素:灰色调川东民居,青砖贴面。成渝高速作为最早的交通要道,其沿线建筑建设的相对较好较完整,考虑到原建筑情况,此次改造中将融入少量现代元素,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呼应关系。仍然采用传统建筑的元素――全坡屋顶,但门窗色调改为体现时代气息的深灰色,在围墙等部位运用挖条形孔洞等现代处理手法,提高青砖墙面的比例,局部可作一层高。改造要点:坡屋顶、深灰色瓦、褐色檐口、赭色穿枋柱、青砖勒角、深灰色塑钢窗。

植被配置:香樟、乐昌含笑、秋枫、桂花、黄桷兰。

7.6渝黔高速

渝黔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綦江县。

建筑景观要素:灰色屋面、板栗穿枋,融入版画元素。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机制瓦,白色檐口,浅灰色或褐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刷灰色涂料勾白缝,板栗色门窗。一层可采用灰色面砖贴面,结合地域特色文化部分建筑采取版画上墙措施。

7.7渝湘高速

渝湘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南川区、武隆县、彭水县、黔江县。

建筑景观要素:渝东南传统民居,褐色穿枋、灰色坡面为主。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或灰色瓦,褐色檐口,褐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刷褐色涂料,褐色门窗。

植被配置:黄桷兰、香樟、秋枫、桂花。

7.8渝利高速

渝利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忠县、石柱县。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民居,褐色调为主,木材贴面。屋顶采用坡屋顶,屋顶下可做木质装饰构架。深灰色或灰色瓦,褐色檐口,褐色装饰线条或木条贴面,勒脚窗台以下,刷褐色涂料或木板贴面,赭色门窗。

植被配置:栾树、水杉、秋枫、桂花、黄桷兰。

7.9渝鄂高速

渝鄂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长寿区、垫江县、梁平县、万州区、开县、云阳县。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民居,灰色调为主,局部青砖贴面,部分可采用风火山墙。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或灰色瓦,山墙可采取风火山墙,褐色或灰色檐口,灰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部分砖砌建筑可一层高,刷灰色涂料或灰色涂料勾白缝,赭色门窗。

植被配置:秋枫、广玉兰、桂花、黄桷兰。

7.10渝泸高速

渝泸高速途经周边区县中的江津区。

建筑景观要素:传统民居,板栗穿枋。屋顶采用坡屋顶,深灰色瓦,板栗色檐口,板栗色装饰线条,勒脚窗台以下,刷灰色涂料勾白缝,板栗色门窗。

植被配置:三角枫、雪松、秋枫、桂花、黄桷兰。

8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对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其通过研究高速公路所经区域具有的独特特征,包括乡土材料、乡土建筑技术、民风民俗,在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以继承和发展的态度融入景观设计当中,达到尊重地域环境,展现本土特色和地方风貌,体现地域特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志洲.公路景观与传统文化研究[J].中国公路,2004,(18)

[2]汤振兴.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3]金澜,黄锡刚.高速公路绿地景观设计初探[J].浙江建筑,2006,(2)

[4]吕大伟.浅析广东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J].公路交通技术,2005(4)

[5]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乡村风貌总体规划2010

[6]杨满宏.高等级公路的景观设计[J].国外公路,1998,(1)

第5篇

关键词:生态化;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高速公路设计的内容比较多,同时需要考虑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在选择设计方案中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景观设计。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对高速公路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1、生态化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概述

高速公路的建设势必会污染周边的环境,同时也会破坏生态规律,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公路景观的视觉影响。对于一些发达地区,在公路和环境设计方面已经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进行高速公路设计的时候,都会有景观配套设计及施工方案,这样做主要的目的是能够充分的利用其功能,同时能够有一个好的行驶的环境,从而大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就目前的情况,我国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的时候严禁充分的意识到高速公路建设会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视觉的效果。所以,进行高速公路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专门的对景观环境进行保护,为其树立规范的评价体系,这也是公路建设者和设计者的共同目标。

2、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原则

2.1、可持续原则。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从沿线景观与自然资源出发,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综合考虑,设计规划中注重长远发展,维持景观的稳定性,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稳定。这样使人的生活和生存空间有了很大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公路建设,既有利于当代人又造福于后代人。

2.2、动态原则。高速公路景观环境既有保护与继承,又有不断的更新和演绎。这就要求我们在公路景观环境的设计和保护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创造出高速公路景观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2.3、地区原则。认真做好前期调查准备土作,研究沿线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根据该地区的环境条件适地适熟,尽可能地采用当地物种植被,既减少成本又可大大减轻当地生态物种的更替错乱。按照自然界乔灌草伴生的规律,设计相应的景观绿化带,从而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达到庇荫、滤尘、减噪效果。从当地生态与文化的角度出发,注重各景观元素的尺度与比例相协调,并着重对待与周遭环境的融合和统一。

2.4、整体原则。高速公路自身建设应结合周边环境和自身发展来考虑。由于高速公路本身是线性空间,其本身道路的宽度及平曲线要素、道路的选线走向、构造物、沿线道路交通设施与地形、地貌及其他自然因素有着多种变化,在规划设计中应将这些因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统一规划设计,使这一人工系统与周边生态系统想协调,并创造出更完善的景观特色。

2.5、经济原则。经济问题一直是在建设中老生常谈的问题,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亦如此,除考虑必要的因素之外,大可不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塑造景观上,造成铺张浪费现象。而要把大量精力放在恢复和保护在建设中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满通运输需求的同时,保护沿线生态环境。

3、基于环保理念的生态公路设计

3.1、总体设计

就目前的情况,《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主要强调了总体的设计,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很重视,没有将其考虑在总体方案中,对其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只是简单的提出环保总体设计。对于这种形式,属于被动式协调,是分割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建设,所以很难运用于实际工程中。生态公路的总体设计,需要设计人员根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等方面进行设计,综合的考虑路线的整体方案和路线,同时能够对这些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对道路的承受能力以及保护、恢复的措施,如不良地质地段、生态保护系统、重要自然景观等因素。

3.2、公路景观设计

3.2.1公路自身景观设计

人们是可以经常接触到公路的自身景观,行走于道路,公路周边的护栏、排水沟、隧道、桥梁等,以及周边的服务区加油站、观景台、收费站、标志牌等一系列辅助设施和公路上的绿化带等都是可以看到的。人工修建公路完成以后,公路的自身景观也就属于公路路权的一部分,在整个公路景观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另外,公路的自身景观,包括服务区等,都是通过设计从而能够起到一个观赏的效果,因此它也是由人工进行操作的。

3.2.2沿线自然景观设计

公路自然景观主要指的是修建公路经过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整个公路景观中时属于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作用为人们路途中提供一个观赏的效果。自然景观的组成主要是平原、丘陵、大海、森林、植物、动物、河流湖泊、气象变化等一系列自然现象,其的操控者是大自然,不受人为的控制,所以每个地区的设计也是不同的。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突出一个主题,同时结合当地的特点,使用当地的独特材质,从而能够凸显出自然景观,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为行车人员减缓压力。

3.2.3沿线人文景观设计

公路的人为景观主要指的是所路过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因为公路行进的过程中会受到区域和视野的限制,所以驾驶人员不可能完全的欣赏到风景,因为不同的排序,不同阶段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人文景观主要是村落、城镇、民寨等人类聚集空间,因为受到了城市化的程度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所以也会有一些是散布在不同地区。一些地方的人文景观的地方特色特别鲜明,例如具有传统特色的寺庙等,它们互相融合形成了景观的宏观特色,从而能够为人们带来不同的愉悦感。对此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的与当地政府进行协调沟通,整体改造周边环境,从而使得整体景观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3.3、边坡设计

进行边坡设计的时候,最好是不要使用硬质工程边坡的防护方式,一般情况下是采取方格网骨架、拱形骨架、自然放坡等;设计路堑边坡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排水选择出不同的生态截水沟,如U型、浅碟形,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污秽物,从而也能够起到保护植被的作用。

3.4、路堤设计

设计路堤边坡的时候,重点是放在保护植被,部分通过拱形骨架的方式,目的是能够满足边坡的安全要求,局部少量位置用直立挡墙的做法,这样整体上为植被绿化创造了条件。

3.5、桥梁景观的设计

设计桥梁的时候主要是考虑实用性和艺术性。桥梁的景观设计一般情况下会受到使用功能、经济等影响,一些好的桥梁设计方案和高速公路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进行景观的设计需要协调好和桥梁的关系。

3.6、立体交叉的设计

在实际的生产中立体交叉的设计应用的非常广泛,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也是公路景观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主要是应用在一些城市的高速公路建设中。立体交叉的设计原则是需要将公路建设和景观设计联系在一起,同时要配合好匝道线等形式以及协调和周围的环境和交通运输的要求,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紧密结合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周围的环境的要求。

结束语

生态化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高速公路的生态景观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齐菲.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第6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高速公路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行车道较多,设有中央分隔带,采用立体交叉,控制出入,同时具有较为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所以做好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结合自然、经济条件及公路与通过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公路景观设计应力争使自然景观与公路工程结构物达到有限的协调,建立起新的完整的公路景观系统。所以,公路景观设计应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研究公路的功能、美观及经济的一致性,同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通视

要求路线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配合协调,使司乘人员感到线形流畅、清晰、行驶舒适安全。

1.2导向

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视觉系统,使司机在视觉所及的范围内,能预见到公路方向和路况的变化,并能及时采取安全的行驶措施。

1.3协调

使公路线形及沿线设施与沿途空间景观环境相协调。

1.4绿化

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

公路景观包括路线和行车道,各种桥梁和沿线建筑,路侧和中央分隔带绿化,装饰和其它设施等,公路景观应形成统一的建筑群体,在保证全路统一建筑风格的同时,不同路段上的景观还应具有各自的特色。

2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三项主要因素:一是沿线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作用减至最低,同时通过绿化种植,布设人造景观及其他人工构筑物,使得高速公路本身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二是相关建造物的美学特征,形态具有线性特性,沿线的桥梁隧道边坡等都具有巨大的体量,因此,景观设计应从大尺度入手,着眼于整体设计。从景观设计的主要因素引申出几条设计原则:(1)应与当地自然景相协调,经理减少工程带来的负作用。(2)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3)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人性化设计。(4)在统一的主题下,在统一中变化,在变化中统一。(5)保证交通安全前提下,提高舒适性。(6)既要注意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使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又要注意与地形,环境的外部想协调,与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相协调,展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与韵味。(7)在满足司机和乘客在行驶中视觉需要的同时,注意视觉比例的协调,对沿途景观必须采用“大尺度”,每个组成部分之间也应有恰当的内部比例。(8)保护各种动植物和名胜古迹,符合时展的需要,体现时代主旋律,具有时代感、速度感。

3公路景观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选线应全面考虑环境要素

公路选线、定线时,应注意路线及其结构物的所有设计要素,要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的开采量要尽量做到最少,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如风景旅游点、温泉疗养区、文物保护区等。对生态景观空间(河流、小溪、森林、沼泽地)和视觉观空间(村落、集镇等建筑群体),要避免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果无法避免,也应在设计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如果公路里程较长,不能作为一个景观单元设计时,应将它划分成几个独立的路段,即建筑小区,使各小区既与公路整体风格互相呼应,又各自具有明显的特色。

在景观设计时对公路沿线主体建筑风格、路线要素的尺寸、主要转弯点的位置以及景观的装饰和绿化栽植的充实,都应在野外测量工作之前拟定,并将其计入测量工作任务单上。同时,要根据地形图,航测照片,技术、经济评估资料及实地踏勘资料,定出建筑小区的理想界限和所要设计的内容。

在进行勘测工作时,应明确每个建筑小区和路线各要素的风格。每个建筑小区应有总的背景(可利用绿化方法建立)和主导建筑。

初步设计阶段应全面考虑路线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占地面积(其中包括农业、林业和疗养区的使用面);路线线形和横断面造型,同时应考虑施工中包括侧向取土坑、垃圾和废料堆场以及水工结构物等景观造型措施要相互协调,并注意保护沿线的自然风貌,花草种植和其它协调措施的创造出应符合通视、导向、协调和绿化四项景观基本要求。

3.2结构物景观造型问题

造型的主要对象为挡土墙、防噪声设施、桥梁等,在设计时应仔细考虑其造型要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比如一座设计较好的桥梁,不仅要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外形和比例,而且要有新颖、优美的格式,简洁明了、朴素大方的线条,强度牢固、基础稳定的结构并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风土气息。同时在保证桥梁实用和自身美的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与路线及其他结构物的造型充分协调。

3.3服务性设施造型

沿线服务性设施,大多是商业性的建筑物,如餐馆、旅店、购物场所、加油站、汽车修理店、收费站和交通控制中心等。这些建筑物的造型设计不仅在结构尺寸、形状、色彩上要考虑对称均衡、协调和和谐,而且与路线结构物之间,彼此都要前后呼应,整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路旁交通标志牌,如果布置不当最容易引起视觉污染。因此,它们的形状、大小、高矮以及色彩等,既要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又要和谐不刺眼。

路旁建筑物的景观设计,对于高速公路要求较高,对其他道路的环境美化和景观设计主要靠路旁绿化,路肩、边坡整修等植被措施来实现。

3.4高速公路观景台设计研究

高速公路观景台既是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休憩的场所,又能使他们获得美的视觉享受,是道路使用者与周围环境交流的平台。对于道路使用者来说,观景台不仅起到提供休憩、观景的作用,还能与周围景观相融合、延伸,产生丰富的意境。此外,观景台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休憩方式,改变了以往休息一定要进入服务区的传统观念。

根据高等级公路性质及其观景台的功能特点,其选址总体原则是:合理、安全、经济、美观、环保。相关研究。认为:高速公路观景台设计可参照服务区的相应规范。然而,不同之处在于:服务区建设与高速公路建设同步,而观景台大部分是在公路建完成后修建的。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观景台选址研究时,还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原则:

3.4.1合理原则。观景台应尽可能设置在具有优美的自然风景或者浓厚的历史、人文背景的地方,以便在途公众下车休息的同时观景、领略历史文化,增添旅途乐趣,体现道路的人文关怀。

3.4.2将其设置在道路的长下坡、小半径曲线、视距不良等危险位置。同时,要对设置地点的地形、地貌进行认真调查分析,避免将观景台设置在易发生落石、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地段。

3.4.3经济原则。设计、建造观景台时,应考虑到周围地形特点。若道路沿线地形限制较多,则应力求简洁,而且位置、材料的选取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

3.4.4环保原则。观景台多设置在自然风景优美、人文气息厚重的地区,而这些地区的环境往往是脆弱的、不可恢复的,因此在设置观景台时还应注意对原有环境的保护。

4结语

高速公路景观在总体风格的形成方面,不仅要使高速公路具有优美的流线型,新颖的构造物,而且还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使司乘人员感到安全、舒适、快速、畅通,而且还能使其有置身于舒适、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的感觉,进而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为此,公路建设在注意道路的安全性、可驶性、便利性和耐久性的同时,要引入环保、美化、人文的概念。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绿化[J] .森林工程.2003,(1)

[2]《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第7篇

关键词:绿化景观;设计优化;高速公路建设

中图分类号:S16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高速公路的绿化建设现在变得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好,空气越来越清新,这都归功于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比较好。高速公路绿化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学科,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学科。在实践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高速公路绿化这门学科与生态学、环境学、生物学、美学、自然地理学和路桥工程以及历史、文学、艺术等都会有这紧密的联系。这些学科能够促进绿化高速公路的建设,能够促进高速公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好,变得会更加的合理科学。

1 关于绿化景观及其高速公路建设环节的分析

高速公路的建设本来就没有什么景观建设,是比较单一的,看的时间久了就会感到疲倦。但是,有了各种花花草草,能够美化整个环境,使环境看起来不再单调。其还具有环境保护的功能,交通工具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能够散播出来很多的污染物,绿色植物对于净化空气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对环境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对绿化景观在高速公路中的作用,越来越变得重要,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的原则以及要点,对景观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员工更加的了解高速公路的建设,从而揭示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必要性,能够让高速公路得到不断的发展,不断地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绿化景观在高速公路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高速公路绿化的作用在交通安全、路基防护、生态和环境保护以及在景观等方面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绿化带在交通安全方面的作用非常的大,它能够作为一个指向标来指引方向。晚上,灯光照射下的绿化带也是非常的显眼,能够减少车祸的发生。中央分隔带的绿化还具有防眩的作用,绿色的颜色,对眼睛既没有伤害,还会具有保护眼睛的作用,不会造成因为绿化带而形成的车祸的发生。路滑带还能够有效的稳定路基,植物能够把土壤很有利的结合在一起,能够防止山体的滑坡,还能够阻挡大雪对于道路的压迫与损害,对公路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路滑带同时也能够促进环境的改善,能够让周边的环境变得更好,空气更加的清新,尤其是对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绿色植物能够减少有害气体的形成,对于周边的城镇没有空气的污染,同时,在噪声污染方面,也能够起到减少噪声的作用,对于水土流失也起到了减少或防治的作用。绿色的景观设计,对于公路的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景观方面,绿色能够让人们感觉到安静宁和,这些绿化带能够带给人们的不再是简单单一的风格,能够让人们降低道路上面的压抑感,较少人工做成的枯燥。

2 绿化景观的必要性

为了促进高速公路综合运行效益的提升,要进行其绿化景观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相关高速公路绿化系统的健全,确保其实际工作环节的稳定推动,确保其环境保护的实现,确保其景观的美化的实行,确保其交通运作环节的稳定发展。为此要进行相关环节的优化,确保其防止事故功能及其引导功能的实现,确保其相关绿化景观环节的应用,满足沿线的绿化环节的发展需要,以保证其驾驶员的心理舒适感的实现,确保其相关植物环节的优化,确保其栽植环节的深化,确保其驾驶员的日常驾驶疲劳行为的减缓,促进其栏式栽植环节的优化,确保该环节的综合运行系统的健全,确保其工程措施的深化,确保其生物措施的不断推动,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在此过程中,要进行相关交通运行环节的优化,比如对一些不利于驾驶员的自身操作行为实现的不协调构造物的避免,这就需要进行遮蔽栽植环节的优化,通过对该栽植模式的深化,确保其遮蔽系统的健全,实现对一系列的对象的有效遮蔽,比如其广告、边坡、垃圾焚烧厂等。在此过程中,也要进行垂直绿化环节及其平面绿化环节的优化,确保其植物的观赏性的提升。比如其相关景观的有效建设,确保其自然景观的稳定建设,满足人体的舒适度的需要。也可以进行相关技巧的应用,确保其风景的有效应用,保证驾驶员实际驾驶工作的稳定运行。

3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建设

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要进行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环节的更新,确保其公路绿化景观系统的健全,确保其相关人员的有效应用,以确保其公路绿化环节的稳定发展,确保其环境的稳定发展,确保其环境系统的健全,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为此要进行相关设计环节的优化,确保其设计系统的健全,确保对其景观环节的有效优化,确保其公路绿化系统的动态化发展,要针对实际公路建设的发展需要,进行相关措施的优化,确保对其相关公路路段的工程建设的发展。在一系列的重要公路设施建设过程中,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特殊树种的有效种植,确保其联结绿化法的有效应用,确保其景观区域的运作系统的健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实现对其视线诱导原则及其相关原则的应用,保证实际工作的稳定发展。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系统的健全,离不开对其诱导视线种植环节的优化,比如其导向性种植环节、障碍性种植环节及其延时性种植环节的优化,确保其树木导向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相关公路区域的有效应用其,确保其掩饰性种植环节的优化,确保其相关公路构造物的有效遮蔽,以保证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其驾驶员的自身驾驶工作的深化发展,促进其公路用地范围的栽植环节的优化,确保其高速公路绿化建设环节的优化,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主要是从点、线、面,3个点来进行考虑。公路上的点是互通立交、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及管理楼、隧道洞口等高速公路上的重要节点。它的绿化主要是能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以及适宜的休闲环境。线是指公路主线, 包括填方边坡、挖方边坡、中央分隔带和隔离栅等部位。 线的绿化主要起到生物防护、恢复生态景观, 满足行车安全和景观舒适的要求。面指的是公路系统, 包括公路和周围的环境, 在绿化设计时,将整条高速公路的景观和绿化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变得越来越重视环境的建设。这些也就促进了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高速公路的环境发展也不断的被提上日程,高速公路建设同时也要考虑它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4 结语

合理的进行绿化景观的设计,使高速公路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都变得更加的和谐美好,让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在行驶中也变得更加的安全,减少高速公路中出现的各种意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对于高速公路周边的环境也有着改善的作用,能够让人们在行驶的途中减少与压力感,能够更加安全的到达目的地。对于生态环境,也能够改善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对高速公路的年限使用又有一个提高。

参考文献

[1] 路宏起.高速公路景观和绿化设计的要点[J].交通标准化,2006(4):43-44.

第8篇

公路植被是指公路沿线覆盖的活的植物,包括路测与中央的隔离绿化带、同时也包括防护坡的绿化带。公路植被景观就是要把这些绿化带的植物总体规划设计好,使整体的布局让人有优美、舒畅之感。因此在规划设计公路的绿色植被时我们要遵照四个原则:

1.1安全优先原则

公路是车辆运行的主要通道,它的根本要求是保障车辆安全快速行驶,因此在公路上的植被景观规划必须要以安全为首要原则,总体规划一定要符合国家关于道路绿化的安全标准。这个安全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绿化要能防止水土流失,稳定路基,保证公路基础设施的安全,因为植物景观和公路基础设施是相互依托的,他们都是公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绿化一定要空间合理,决不能阻碍司机的视线,也不能掩盖所及视域内的路况的变化,绿化设计一定要遵守驾驶员视线通常原则,不能栽种较浓密的的乔灌木,同时可以在出入口栽种孤植树种,作为特殊标志。③基本照明的路灯设施要准备完善,保障夜间行车的安全,根据视线高低、区位的不同来决定景观的照明设计。

1.2整体性原则

每一条公路的绿色植被规划都是结合当地的环境和自身的特点来设计的,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把整条公路的植被相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绿色综合体。公路作为一个城市文明度的窗口之一,它的绿化就显的尤为重要,其生态功能也是非常显著的。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公路植被景观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就一定要秉承整体性的原则,使公路景观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符合城市的长远规划。同时,公路植被景观作为公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该与公路的沿途其他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相协调,使它们之间形成和谐一致的景观风格。

1.3生态性原则

依托地形而建设、结合自然而设计是现代生态公路设计的根本要求,在生活空间整体呈现下滑趋势的情况下,公路的生态保护要求就显的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在公路植被的选择上,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选择与周边生物相适应的植物,不要去破坏原有的生物链,打造稳定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同时,由于公路汽车流量大,污染也随之很大,因此在设计方案时,我们应该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并且以成活的植被物种,降低后期管理的价值,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1.4景观个性原则

形式单一、景观简单是我们现在公路建设中存在的弊端之一,作为现代公路的设计我们必须要打破这种形式简单划一的公路模式,建造个性特色的城市公路。因为公路是城市的整体形象的展示。它的受众范围不仅包括本地的大多数居民,而且还包括外来的城市游客,受体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因此要想给人们在短时间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就必须因地制宜,建造独具特色的植被景观,打造个性区域景观。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我们就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和特色景观构造视觉景观,给人们塑造美好的景观印象,抓住人们的视觉,让人们在短短的时刻内就能享受到美的感觉。

2绿色植被在公路景观中的作用

绿色植被是现代生态公路设计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不仅仅只是表现在视觉美上,而且还表现为生态美上。绿色植被景观不同于其它的固定的、无生命的人文景观,它是由有生命的生物植物所组成的,因此,它的作用在公路景观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2.1保持生态的功能

绿色植物有净化空气、降低污染的功效,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因素。在公路上建造植被景观,有利于防止防护坡的水土流失,恢复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破坏情况,保护周边的整体生物空间,给现有物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在公路上合理的布局绿地系统,以绿地来改善公路的环境质量,开发它的生态功能,为改善区域气候发挥它的有效价值。

2.2保障交通的功能

在公路上设立绿化带除了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的功效外,还能有一定的交通功能。如在出口或是入口处设立单独不同的植被,作为一种特殊的象征标志,能够引起驾驶员的注视,从而引导驾驶员正确行车,提高人们的重视度,这样就能够大大地增加交通的行驶安全系数,保障公路上行车的通畅性和安全性。

2.3构造景观功能

良好的画面总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绿色植被运用独特的方式和手段,利用不同的高度,栽种不同的植被来表现空间布局,强调或消除周边环境的特点,从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们呈现一种全新、唯美的视觉盛宴。植被景观是公路景观的组成部分,公路景观的整体效果离不开每一个部分的作用,植被景观作为一部分,它的效果的好与坏也会影响到整体公路景观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到合理的布局公路植被景观,使其在公路景观的总体布局中达到整体效果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2.4宣传形象功能

公路上的植被景观作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景观群中的一种,他自身就具有宣传功能,绿地不是单单只为了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作为一种个性的设计,它同时也包含了每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体现着地域文化的独特之处。因此公路植被景观能够更好的传达城市的信息,宣传城市的文化,塑造城市形象。作为城市宣传的前沿阵地,我们就要发挥它的社会经济价值,让外来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让更多的人都能够认识这个城市,认同这个城市。

3结束语

第9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设计;文化景观

前言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人们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代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坍塌局限在原先的仅仅是解决行车快捷和舒适、安全的问题,而且更加强调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观念的展现。文化景观的建设就是这种生态观念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但目前高速公路文体景观的设计还停留在传统的“绿化”的层面,不能凸现调整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的“文化性”和“地方性”结合广东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大省的总体发展思路,本文就梅河高速公路沿线的客家文化特色展开探讨

1梅河高速沿线客家文化景观设计的原则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不同于公园、住宅小区、广场的园林景观设计的静态性特点,它是集园林艺术、建筑艺术与路政建设三位一体的环境工程艺术。高速公路文化景观的设计首先要满足高速公路的行车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司机、乘客的行车感受,使司机和乘客在乘车和落车的动静结合中充分享受文化景观 带来的视觉和心理 上的愉悦感。有鉴于此,梅河调整沿线客家文化景观设计的总体原则是整体规划,分段设计。在规划设计中具体要体现以下三个原则:

1.1性相结合原则。

即沿线客家文化景观 的设计 要人客家 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丰富内涵出发通过沿线客家 文化景观 的展示,使人们对粤东客家文化的有一个较完整的把握,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文化破碎感;同时在不同地段,要凸现当地的“特色”客家文化现象,避免客家文化景观类型的重复设计和流于平淡。

1.2传统性与现休性相结合原则。

即沿线客家文化景观 的设计 既要突出客家历史文化坐标追求。这就需要在景观的设计上,对客家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吸收精华,不盲目地进行文化移植或再现。

1.3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在注重不同路段客家 文化景观特色塑造的基础上,在一些重要的交接点或互动立交处,突出标志性客家文化景观的设计建造。

2梅河高速沿线客家文化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2.1隧道文化景观设计

梅河高速沿线主要有葵岗隧道、三断岭隧道。黄牛坳隧道、东山岗隧道四个隧道。隧道的客家文化景观 设计主要体现在隧道洞口和隧道 内部两个方面。隧道洞口的景观 设计要考虑与隧道洞口的开关及与周边的植被、山形相融合、协调。并且与进出口路基自然过渡,避免复杂,以免分散司机的注意力,从而妨碍行车安全。

2.1.1洞口设计

隧道的吸引人处是其出入口,造型别致大方的洞门会引人入胜。

2.1.2隧道内部设计

基于隧道 内的封闭性特点,在隧道内部的文化景观 设计 上主要通过照明 灯光的设计来达到景观效果。传统隧道 内部根本 无景观 可言,隧道 只是一个单调枯燥,令人标的的行车通道。车辆在驶出隧道 时,司机乘客都会产生一种“重见天日”的感受。因此在梅河高速的隧道文化景观 设计可考虑运用“灯”这种民间艺术形式,通过“花灯”形广告牌或隧道内用“花灯”形路灯来展现当地的独特管家文化内涵。

2.2房建工程文化景观设计

房建工程是高速公路的附属工程,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梅河高速公路房建工程主要有服务区、收费站、停车场及公路养护区等服务设施。他们在景观分类上属于景点景观。因此在进行文化景观设计时要注意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在单个建筑元素上应体现 地域文化的特点,在整个建筑群体上要相和谐,并且还要与周边的社区聚落或自然环境相融合。

2.3互通立交文化景观设计

立交区是高速公路整体结构中的节点,也是与其他道路交叉行驶时的出口,是景观构成的重要区域,直接影响道路景观的总体印象。它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场地最、立地条件最好、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最道路的标志性景观。梅河高速公路共设置了9处互通式立交,在整个景观设计中应以绿色为主基调布局上采用规则式和自然相结合的手法,强调整体效果。

2.4边坡的文化景观设计

梅河调整由于所经地区为山岭重丘区,高填方,深挖路堑,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路段数量众多。全线高填方大于20米的有46处,大于30米的有12处,高坡路堑105处,这种线路特点使得沿线出现大量的边坡,对边坡的处理成为梅河高速文化景观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的部分。以往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对于边坡的处理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对于挖方边坡一般在的边坡上铺设三维植被网植草,在坡面上凿设凹槽,培土种上爬山虎,地棉,迎春等攀藤或者悬垂植物,在每层路堑平台上种植不同高度的灌木,竹林等方式,形成多层次的绿化,营造一种层次的绿化韵律。对于填方边坡,主要是采取将高填方路段的坡率降缓,在坡顶种草,坡脚种植根系发达,生命力强的灌木,花草,或者是当地种树,使其与周围环境协调,消除高速公路带来的灰色视觉污染,上述边坡设计只是注重从绿化,生态环境的角度消除挖方,填方带来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视觉污染,而忽视了边坡景观设计中文化理念的介入。

实际上,无论将边坡设计得如何美观,始终给人一种人工斧凿的痕迹,高速公路边坡的景观设计应该以恢复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为主,使人们感受到边坡是自然地形的一部分,而不是人为的整齐“贴面”。近年来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者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如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宫花收费站附近的上边坡大面积的砌石边坡对沿途景观造成很大的破坏,设计师采用少许混凝土在大面积的边坡石壁上绘出突起的图案:“逍遥之旅”和“幸福的黄手帕”,人为破坏的景观经过加工,成为高速公路的点缀,景观得到很大的改善。然而这种景观设计理念还是割裂了设计创意与地方文化的联系,达布到很好的效果。

在梅河高速边坡的文化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两种设计手法来凸显客家文化的地方特色。一种是在边坡绿化的基础上,运用不同颜色的花卉,植被制作客家地区实物景观图。如围龙屋,圆形土楼等,文化与生态达到和谐统一。另外一种便是将高边坡改造层层而上的梯田形式,再辅之以植被,既能防止山体塌方,又可以凸显客家农耕文化特色。

第10篇

关键词:滨海高等级公路 景观设计 设计模式 生态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059-02

滨海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以道路为载体,将道路沿线的滨海滩涂、湿地、水网、农田、乡村风貌及地域文化有机结合,旨在创建一条集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大道。

江苏临海高等级公路南起南通、北到连云港,经过江苏省15个沿海市县,串联衔接多个沿海港口、港城和产业园区,规划全长521 km,全线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设计时速为100 km。

1 临海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

1.1 项目基地调研

江苏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积淀,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全国最重要的国际港口之一;盐城拥有全国最为丰富的海滩滩涂资源,建设有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通在历史上就有北上海之称,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具有江海共生的独特自然和人文风貌。此外,江苏沿海地区还具有与山区、平原、丘陵等地区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这为临海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的模式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景观基底。

1.2 景观设计的目标

(1)解决临海高等级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关键技术问题,筛选滨海盐碱地适生树种。

(2)建立全省乃至全国示范性滨海旅游目的地。

(3)保护和加强地区自然环境建设,提升路域环境品质。

1.3 景观设计模式分析——根据路基和周边环境分类设计

由于本次设计的滨海路线较长,沿线的地理地质条件和环境特征都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应采取差异性的分类设计思路。结合路基形式、地域环境特征,全线土地环境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普通段,全线高填方或周边环境为农田、平原等景观类型比较简单的区域。二是低填及换土段,是指全线低填方及进行换土段落。三是指湿地水域段,是指沿线有大片的湿地、水塘、河道、取土坑的段落。四是房屋段,是指沿线密集分布村落的路段。五是临城区段,这是指沿线靠近城区的段落和车流量较大的平交口等段落。

具体而言,对于普通段路线,可以采用灌木、小乔木、大乔木三层式绿色廊道式种植方式,形成具有层次感的绿化布局,引起视觉上的递进效果。低填及换土段,在景观处理上可结合边坡放缓、边沟外移来营造缓坡草地景观,这种舒缓的地形处理有利于缓解司乘人员的视觉疲劳感。对于湿地水域段,主要考虑营造开敞的湿地景观为主,这有利于体现滨海地区的自然风貌,形成地域性的公路景观特色。房屋段路线采用密林式种植手法,不仅起到遮挡建筑物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实现隔尘降噪的功能。在临城区段,可结合沿线用地性质,体现城市现代化气息,景观设计以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植物群落和多变的季相色彩营造道路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

1.4 景观设计与土壤治理相结合

临海高等级公路沿线的景观设计,除了达到美化沿线环境的效果外,还可以起到改善滨海盐碱土土质的作用。为此,在本次设计中,结合土方处理和地形改造等方法,对临海高等级公路的盐碱土土壤进行有效的改良。

(1)轻、中盐土区。

轻、中盐土区土壤盐分偏低,绿化实施难度相对较小。绿化过程中,严格按照乔灌木栽培技术实施,可提高植物存活率;采取适当盐碱土种植技术,既能提高植物存活率,还可以扩大绿化植物选择范围,丰富绿色通道植物素材。

①排盐沟。

结合绿地排水沟施工,采取横向深挖排盐沟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土壤水分渗透效果,达到快速排盐的目的。排水沟须与周围水体连接,且控制沟底标高大于水体水位,避免绿地范围内排水沟积水内涝,影响植物生长及排盐效果。

②地面覆盖。

土壤盐分因土壤毛细作用随水运动到地表,影响植物生长,因此地面蒸发对土壤控盐影响较大。适当的地面覆盖可降低土壤蒸发作用。在绿地范围内,绿化实施后即覆盖秸秆、稻草、地膜等材料可有效抑制地面蒸发,减少地下盐分反盐,提高植物成活。盐分低的土壤可只覆盖一层秸秆,盐分重的可分层覆盖。

③地形处理。

结合公路土方回填,在低填、浅挖路段进行微地形塑造,地形起伏高差以不低于0.5 m为宜。地形坡度不宜过大,宜缓坡(

④滤层。

乔木种植受土壤盐分影响较重。地下水位的升降、反盐等现象都会导致植物根部土壤盐分含量升高。乔木种植时可在树坑中设置过滤层,打破土壤毛细作用,降低反盐。滤层大小与树坑底部面积相等,材料可选粗砂、炉灰渣、锯屑、陶粒,为提高过滤效果,可增加薄膜滤层,即以塑料薄膜覆盖于坑底(须同时设置通气管),可有效阻隔盐分。

(2)重盐土区。

重盐土区绿化除了运用上述种植技术,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局部换土、全部换土或生物改良。

1)局部换土。

根据实地土壤盐分观测结果及绿化苗木耐盐指标分析,一旦土壤盐分大于植物耐盐指标,须考虑局部换土。根据乔木土球大小确定换土体积,以土球直径增加0.3~0.5 m为直径开挖树坑,坑深为土球高度加0.3~0.5 m,坑底设置过滤层,以壤土回填。

2)全部换土。

土壤盐分6‰以上,种植须考虑全部换土。乔木按种植深度不低于0.8 m要求换土,灌木按0.5 m要求换土,并且底层应做整体滤层,滤层上部铺设土工布,提高阻盐效果。

3)生物改良。

土壤盐分6%。以上,短期内绿色通道建设要求低,可考虑生物改良。一方面实现基础绿化;另一方面从长远角度改良土壤,为今后绿化提升打基础。具体实施可采用田菁撒播,自然繁衍1~2年。此种方法具有较多优点:①管理粗放。②三季常绿,花期长。③生物固氮,改良土壤效果好。④自然形成地面覆盖,降盐效果佳。

1.5 盐碱地景观绿化苗木品种筛选

(1)轻盐土区(含盐量低于3‰),主要适生品种为中山杉、高杆女贞、合欢、垂柳、海棠、红叶石楠、迎春等。

(2)中度盐土区(含盐量在3‰~6‰之间),主要适生品种为中山杉、墨西哥落羽杉、白蜡、湿地松、海滨木槿、夹竹桃、芦苇等。

(3)重度盐土区(含盐量在6‰以上),主要适生品种为刺槐、海滨木槿、香花槐、海桐、香根草、狗牙根等。

2 结语

滨海高等级公路的景观设计有着多种可参照模式,结合本次江苏临海高等级公路的景观设计实践来看,滨海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模式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安全性原则,也即景观设计不能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行和司乘人员的驾驶行为。二是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景观设计的同时应考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绿化和地形改造应有利于滨海公路沿线的土壤改良。三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原则,应考虑将滨海地区的海滨风光、湿地景观、渔港文化等纳入道路景观设计中来。四是可实施性原则,也即所选路段及设计方案具备近期绿化实施条件。总之而言,滨海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应在遵循景观设计共性要求的同时,创造性地设计反映滨海特点的个性景观,提炼出道路景观设计的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志泰,林永明,杨赞华,等.凯雷公路景观地域性特色设计[J].公路,2010(7):189-193.

[2] 林万明.高速公路的空间环境与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3(3):65-6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S].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S].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99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S].公园设计规范,1993.

第11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多功能生态绿化体系;景观设计

收稿日期:2011-03-23

作者简介:黄海珠(1982―),女,浙江乐清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景观建筑设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5-0108-04

1 引言

漳州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地处福建东南,东邻厦门、东北与厦门市同安县、泉州市安溪县接壤,北与龙岩地区漳平、龙岩永定等县毗邻,西与广东省大埔、饶平县交界,东南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漳州是福建南部的“鱼米花果之乡”,青山碧水,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也是闽西南的商贸重镇和富有亚热带风光的滨海城市。漳州南联络线南靖至龙海高速公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漳州绕城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泉厦漳城市联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概述

2.1 设计范围与内容

本项目路线起于南靖靖城镇新楼,设靖城枢纽互通与福州至广州高速公路相连,终点漳州港互通,顺接规划的招银疏港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与沈海高速公路衔接。沿线设南凌、九湖、东泗等3个落地互通,路线全长46.60km。本次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有高速公路内的中央隔离带绿化、沿线路侧绿化、护坡覆绿、隧道洞口景观、互通立交景观、桥梁景观、收费站景观以及服务区景观等。

2.2 设计意义

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沿线地区物资、信息交流,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速公路的建设,除了进行功能、环保设计外,还应进行景观设计。所谓景观是指人类(景观主体)所感受到的给人带来视觉享受和情感上认同的物质形态及空间氛围的综合构成体。而高速公路为了达到“高速”目的,建设中往往“逢山劈山、遇水架桥、过村拆房”,导致岩石,水系紊乱,森林减少。高速公路的兴建不仅要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而且应该带来精神文明,使其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和精神风貌的长廊。因此,高速公路必须结合原始的大地景观进行景观设计,营造良好的视觉形象,使乘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情感,带来一种审美愉悦,使其成为匍匐在大地上的一条绿色长龙。

2.3 设计目标

在对本段高速公路的环境现状综合分析、评价和解析的基础上,根据高速公路的性质、功能以及绿化立地条件,结合高速公路的建设布局,通过对各种绿化设计模式综合平衡与汇总,根据绿化环境、防护功能及景观观赏等综合效益和谐统一的需要。

2.3.1 建立多功能生态绿化体系

在高速公路两侧、互通立交区及服务区全面实现绿化,建设多功能景观观赏性防护林。建成以道路出入口、立交桥和服务区各具特色的园林绿化景点;道路普遍绿化的重点为多功能、多层次、多观赏效果的生态绿化体系。

2.3.2 建立多物种防护绿化体系

在绿化工程中丰富生物多样性,做到乔、灌、草合理配置,增强绿化植物种类。注重绿化层次、季相变化和动观效果,讲究“节奏”与“韵律”,突破一条路两行树的呆板模式。通过种植高大乔木与周边毗邻的农田防护林、居民区绿化等有机结合形成的防护林带降低风速,有效地减少风沙危害,提高公路的能见度,保持路面清洁。发挥植物净化空气的功能,减少车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有害气体向周边扩散。

通过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设计,使沿线的生态状况得以保护和改善,产业布局得以优化,村庄面貌得以提升,沿线居民的生活品质得以提高,努力把该高速公路打造成为山青水秀的景观大道、环境优美的生态走廊、村强民富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带。

3 景观设计分析

本段高速公路沿线自然植被生长良好,主要以阔叶林为主,夹杂有针叶林;公路沿线山峦起伏,自然风光极其优美。路线选线坚持地质选线、环境选线的原则,尽量绕避不良地质灾害区,减少高填深挖路段,降低对原生植被的破坏,对于沿线的环境敏感点争取避让原则,桥隧的设置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对于高填深挖路段,条件许可时尽量设置桥梁与隧道,减少对原生植被的破坏及对原状土的扰动,维持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起点段沿线地形起伏大,地形陡峭,山势雄伟,可充分领略大自然之雄浑,景观设计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结合现有水体,加强自然景观因素的运用,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景观区。

3.1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实际上是围绕整个洞口一定范围内的景观设计,考虑的不仅仅是洞口单一的个体,还包含洞口旁的边坡及周遍环境;是一个整体的景观设计(图1)。其考虑的重点是人工构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对工程损伤引起的环境破坏的修复和在恢复中体现当地的人文景观特点。

隧道的景观设计是出于顺应生态保护的需要,尽可能减少对原生态的破坏。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避免或尽量减少硬质挡墙式的隧道口与周围环境的不和谐,设计遵循隧道自身的设计特点,以生态恢复为主,减少人工的痕迹。同时,隧道口三角绿化带也将纳入整个设计范畴,以融于自然为前提,注重视野上的开阔,植物色彩的搭配,季相的变化,展现时代气息,提升道路的景观档次。

3.2 互通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的总体设计思路确定以后,互通式立交位置的选取就显得比较重要,需要了解立交区域内许多自然条件,包括立交区域内的地形情况、岩石和水土的分布和气候条件,以及区域内植被情况,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以解决与周围景观的协调问题,确定立交景观设计的总体设计思路(图2)。立交如何与周围景观融合在一起,并对景观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与其它建筑物一样,互通式立交的造型也是以空间为主体的,但是由于互通式立交具有空间开敞、规模宏大等特点,人们当处于其中的某一点时往往很难一览全貌,这时只有当视点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才能领略到其整体的外部形象,因此互通式立交的整体形象主要是通过各种平面线型的平、纵面组合得以全面表达的,匝道作为立交的最基本单元,立交的平纵面设计思路均是通过其具体反映出来的。在匝道的平面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避免错误地割断生态景观空间或视觉景观空间的做法。《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匝道的平面设计在这方面也提出了要求“互通式立交的景观应与匝道线形布设相配合,并与环境相协调”。在匝道的纵面设计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功能的特殊性,经常会遇到一段很短的距离需要克服几米的高差,这势必会破坏立交范围内原有的地形、地貌,这时就需要通过对匝道上不同区段的构造物采用不同的立面造型,以达到丰富立交景观的作用。从而使立交在整体造型上具有美观、大方的特点,并对周围景观起到优化的作用。

3.3 服务区景观

服务区的整体规划设计要体现“生态”“绿色”“快捷”的思想,在自然环境日益被破坏的严峻条件下,其设计更要体现“生态、绿色”的思想,而目前国内服务区的常见的大面积的水泥砼覆盖地面的方式,绿化少、隔音效果差、景观观赏性差,利用植物栽植或利用遮荫棚遮蔽炎热阳光的照射;服务区地面采取绿地与彩色地砖结合的方式铺设,景观效果极佳,利用植物造景采用乔灌结合、常绿落叶结合配置原则,森林式栽植,服务区沿主线一侧考虑到驾驶员的视线要求和乘客的观景要求,其绿化以种植观赏性较强的常绿灌木为主,其余三面用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间植,从整体上营造一种绿色大环境,形成浓郁的绿化气氛(图3)。以庭院绿化形式为主,形式开敞,以现代形式结合局部自然式栽植。可采用线条流畅、舒缓的剪形绿篱突出时代气息,局部的自然式植物配置便于服务区的人们近观品味。在服务区的绿地上宜种植高档常绿草坪,其上少量自然点缀树型优美、观赏价值高的乔灌花卉,并通过园林小品和灯光的有机结合,表出简洁明快的现代气息,且具有缓和分隔作用,更能衬托出建设物的建筑美和艺术效果。

4 绿化设计分析

4.1 绿化设计原则

4.1.1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根据景观林带的要求结合快速路的特点进行树种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创造出道路内侧与建筑结合的丰富的植物空间围合形态。

4.1.2 保留现有乔木的原则

尽可能保留现有生长良好的乔木。

4.1.3 乔木为主、乔灌地被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结合,强调近期与远期兼顾的道路绿化效果及特色景观空间的形成;植物配置采用复合式的群落结构,以乔木为主,并按不同区段按“乔木+地被”、“乔木+灌木+地被”的多种模式,充分体现物种的多样性。

4.1.4 景观风貌多样性原则

在总体风貌协调的前提下,通过景观林带的空间组合、物种和色彩的协调对比,来进行景观风貌的多样性、空间的丰富性塑造。

4.1.5 雅则显之,俗则蔽之的原则

对于沿线500m范围的景观、建筑等,将效果好的,能提升道路景观品质的通过空间的处理,引入到道路景观中来,对破旧的、又不能拆除的采用高大乔木进行遮挡。

4.2 高速公路绿化的功能要求

高速公路绿化功能要充分反映交通线路的特点,不仅美化道路景观,使旅客舒适,又能起到防尘、防污染、防止风沙和水土流失对公路的侵蚀,稳定路基边坡,起到加固路堤和路堑的作用,改善道路沿线环境。

(1)净化空气功能。通过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杀菌抑尘,创造一个比较洁净的行车环境。

(2)降低噪声功能。茂密的叶片形成松软而富有弹性的表层,可象海绵似的吸收声能,减少噪声危害。

(3)美化路容功能。通过色彩多样的植物及形态各异的乔灌木景观,可以改善枯燥的行车环境、消除精神疲倦,提高安全保障。

(4)水土保持功能。边坡、护坡的绿化植被可截流阻挡雨水对坡面的直接冲击,减少地表径流,防止路基变形及坡面坍塌。

4.3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

4.3.1 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的主要目的是按不同的行驶方向分隔车道,防止车灯眩光干扰,减轻对开车辆接近时司机心理上的危险感,或因行车而引起的精神疲劳;另外,还有引导视线和改善景观的作用。中央分隔带以常绿灌木的规则式整形设计为主,配合落叶花灌木的自由式设计,地表用矮草覆盖。在增强交通功能并能够持久稳定方面,主要通过常绿灌木实现,选择时应重点考虑耐尾气污染、生长健壮、慢生、耐修剪的灌木。

4.3.2 边坡种植设计

除应达到景观美化效果外,还应与工程防护相结合,起到固坡、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对于较矮的土质边坡,可结合路基栽植低矮的花灌木、种植草坪或栽植匍匐类植物。较高的土质边坡可 用三维网种植草坪。对于石质边坡,可用地锦类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挖方边坡一般在坡角和第一级平台砌种植池,栽植攀缘植物、花灌木及垂挂植物。

4.3.3 高速公路两侧绿化

在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栽植花灌木,在树木光影不影响行车的情况下,可采用乔灌结合,形成垂直方向上郁闭的植物景观,空间围合较好,绿量大,改善生态环境效果好,这种形式应为主要设计方式。根据沿线的环境特点进行设计,如路两侧有自然的山林景观、田园景观、湿地景观、水体景观等,可在适当的路段栽植低矮的灌木,视线相对通透,使司乘人员能够领略上述自然风光,使公路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4.3.4 服务区的绿化

以庭院绿化形式为主,形式开敞,以现代形式结合局部自然式栽植。可采用线条流畅、舒缓的剪形绿篱突出时代气息,局部的自然式植物配置便于服务区的人们近观品味。

4.3.5 互通区绿化

在互通区大环的中心地段,在不影响视距的范围内,设计稳定的树群,可常绿与落叶树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搭配,既增加绿量,又形成良好的自然群落景观,自然而壮阔,还可减少人工抚育管理。

第12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环境特征;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U238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发展至今,几乎每条高速公路都提出了“生态、环保”的设计原则,以及与周边环境“共生、共融”的设计目标,但是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却很少。景观设计往往被局限于高速公路自身这条线性走廊中,路侧多采用规则式布置,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景观设计却仍然采用相同的模式,景观与环境脱节,景观效果不但缺乏地方特色,而且容易使驾乘人员产生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

我们认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应该紧密结合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应的景观环保对策。通过对江苏高速公路环境总结发现,高速公路周边环境主要可以分为民房、学校、工厂、农田、丛林、水塘六大类型。

2 环境特征比较及景观环保对策

2.1 民房

2.1.1 特征比较

高速公路沿线为民房的情况较多,也比较复杂。根据民房离高速公路的远近分为较远的民房,较近的民房;根据民房的规模又分为成片民房、零星的民房;根据民房的新旧又分为较新民房、破旧民房。

2.1.2 景观设计对策

景观设计充分结合民房离高速公路的远近、民房的规模和民房的新旧程度进行分别处理。

当民房离高速公路较远时,若民房成片且能体现当地特色则以“透景”为主,以体现地方特色;若民房较为破旧,没有地方特色,影响视觉效果,则以“封景”为主,采用遮挡的方法,在边坡进行造景,将不良的外部环境加以屏蔽。

当民房离高速公路较近时,景观设计首先满足环保的要求,与环保专业相结合,在环保设计中充分结合景观需求,融合景观设计思想。

声屏障的设计――高速公路周边为成片的民居,环保设计需要设置声屏障的,景观设计可以根据本条高速公路的重要性,对声屏障类型提出景观要求。

降噪林的设计――对于高速公路周边有少量的民居,达不到设置声屏障标准的,只需设置降噪林的,可以将环保降噪林与绿化设计相结合,既满足环保的要求,又保证景观的整体性。

2.2 学校

2.2.1 特征比较

学校在高速公路沿线是重要的敏感点。因为学校相对更加需要安静清洁的环境,高速公路的噪声、废气等对学校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高速公路选线时,对学校应该尽量避让,确实无法避让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景观环保对策。

2.2.2景观环保对策

当高速公路沿线经过学校时,根据学校的性质和规模不同进行分别处理。

当学校是大规模的大学城,能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氛围时,则可以将大学城的环境引入高速公路景观,通过沿线的少量透景处理,让过往驾乘人员感受到大学城的文化氛围。

当学校是小规模小学或者中学时,坚持保护的原则,尽量减少高速公路对其环境的干扰,将高速公路的噪声污染降到最低。

2.3 工厂

2.3.1 特征比较

高速公路沿线有时会经过一些没有拆迁的工厂,工厂是一个地方现代工业文明的突出表现,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

当高速公路沿线经过工厂时,需要根据工厂的性质、规模和整体形象进行分别处理。

当工厂属于污染有害型企业时,不论其规模和整体形象如何,尽量采取措施进行遮挡。

当工厂不属于污染有害型企业时,如果其规模较小,整体形象较差,景观处理以遮挡为主。如果工厂规模较大,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整体形象较好,能体现地方特色,景观处理则可以适当采用透景,将其引入高速公路沿线景观。

2.3 农田

2.3.1 特征比较

高速公路一般从乡村经过,因此沿线为农田的情况较多。农田是人造景观的代表,大面积的农田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2.3.2 景观环保对策

当高速公路经过农田区域时,可以采用“透景”和“造景”的手法,将周边的农田景观引入高速公路沿线,使得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驾乘人员的视野开阔,心情愉悦,感受到沿线的田园风光。

但是,由于农田景观的季节性较强,且如果段落太长,在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到季节的互补性,进行适当的造景,避免单调性。在高速公路沿线增加一些农田收割后景观不好季节景观效果较好的植物,既丰富季相的变化,同时也是对不利季节采用补救措施。

2.4林地

2.4.1 特征比较

高速公路有时不可避免地从原有林地中穿过,这些路段生态环境较好,视觉效果也较好。林地有多种,主要有人工苗圃地、自然的针叶林、自然的阔叶林、以及混交林等。

2.4.2 景观环保对策

当高速公路经过林地路段时,要尽可能避免设置深挖路堑式断面,并尽量保留高速公路两侧原有林木,做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在此基础上,采用“引”的设计手法,将原有的林地自然地引放到高速公路路边,从而使得驾乘人员经过此路段时犹如在林中穿行一般。

通过道路边坡的放缓,以及在路侧按照相同的肌理种植相同或者相近的树种,从而达到与原有林地融合的景观效果。根据林地的类型不同,景观设计可以分别处理:如果是苗圃地,则可以采用规则式种植相同或相近的树种;如果是山林地,则可以顺势自然种植相同的树种,将山林景观延续到高速公路路侧。

2.5 山体

2.5.1 特征比较

高速公路有时必须要从山体中穿过或从山边绕过,山体的情况复杂多样,有的是远山,有的是近山,有的山体植被较好,有的山体植被偏少,有的基本为采石场,没有植被,等等。总的来说,山体路段相对一般路段生态较好、是生态敏感区域。

2.5.2 景观环保对策

当高速公路路线通过山体时,要尽可能避免大填大挖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如果挖方深度较大、可能引起灾害的段落,最好采用隧道方案。

当高速公路路线通过山间谷地、路基高度较大时,要综合考虑填筑路基对谷地通风、日照等原有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必要时可进行高路堤方案与高架桥方案的比选论证。

景观设计主要考虑原有山体离主线的远近以及山体植被的优劣两个因素。当山体离高速公路较远时,景观处理时以不遮挡观远山的视线为主,将远山的效果引入主线。当山体离高速公路较近时,则主要是采用恢复性设计,将山体自然顺接到主线,来强化沿线的视觉效果。

2.6水体

2.6.1 特征比较

由于江苏大部分处于平原水网地区,水在江苏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在高速公路沿线会有湖泊、河流、渔塘、取土坑、排水沟渠等多种形态的水体。

2.6.2 景观环保对策

采用“引”的设计手法,将水景引入高速公路主线,使得高速公路设计范围内外的水体相沟通,形成活水。在高速公路沿线打造生态湿地景观,迎合大部分人亲水的情结,丰富景观效果,增加景观情趣。

水景营造首先要保护好原有水体的生态问题,根据水体的重要性不同,分别对其进行不同层次的环保设计,在满足环保的前提下,进行景观设计。对原有的水体加以利用、改造等,形成较好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