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职机械

中职机械

时间:2023-02-13 05:5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职机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职机械

第1篇

一、当前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对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实践调研可知,当前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专业课程教材建设跟不上专业技术发展步伐。随着专业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换代,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教材开发不能很好地与时俱进地适应专业技术发展节奏,主要原因在于受到有限物力和财力投入的约束影响,教材发展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跟不上新工艺、新技术的要求,以至于教材内容出现过时的问题。第二,课程内容和门类设置过于宽泛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少中职学校不能很好地结合教学任务能否有效落实的实际,一相情愿甚至盲目地引入过多的专业课程,如动辄开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计算机图形原理等专业课程,看似对学生职业前途负责,但由于学习任务难以有效及时完成,往往造成消化不良现象发生。第三,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生产所需的市场需求脱节问题突出。不少中职学校对机制制造专业课程设置仍然保持“传统经典原样”,多少年来几乎没有进行过调整,有的虽然进行过改革创新,但调整的力度并不大或调整的频度不高,从而导致许多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甚至存在与市场严重脱节的问题。

二、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设置的改进

(一)切实结合社会市场需求突出“实际应用性”

从当前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设置问题可以看出,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灌输,不够紧贴学生毕业以后上岗工作实际。因此,要牢牢把握中职课程体系搭建的重点,将课程设置的目标定位于培育和提升学生实用操作技能,加强社会市场人才需求调研,经常进入机械制造企业了解企业所需人才情况,然后依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对课程体系加以完善。此外,学校教务部门在搭建课程体系实践过程中,必须对相关理论基础课、专业技术原理课、专业实践训练课等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科学地衔接起来,将理论基础课、专业技术原理课、专业实践训练课的课时比例依次按照30%、20%、50%的比例进行划分,由此强调中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促使他们毕业以后更加快速地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二)紧贴企业用人实际合理整合课程与教学内容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社会就业特点要求中职学校必须积极紧贴社会生产实际,明确自身专业理念和实训教学的具体要求,在专业课程安排上以专业理论课为基础,以培育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毕业后的就业工作为重点目标,以提升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为精湛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线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有时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有必要对某些课程进行适度整合,促使普通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更加有机地连贯起来、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合成体系的关系。例如,可在根据实际情况将机械制图类的教学内容和CAD教学相融合于一起来进行教学,促使学生既很好地熟悉CAD的实践应用,又促进学生对制图基本功的锻炼,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有效地回顾,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促进学生专业应用技能的提升。

(三)积极构建校企双赢的理论和实训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职业技术学校与社会企业建立的一种既促进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发展又提升企业生产效益的合作模式。这种职业技术人才培育方式,已经被许多西方发达机械制造业国家所认同,并积极加以所推崇。在当前职业教育和企业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要大力提升自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谋求自身特色发展,在课程设置中就应积极采取与社会企业合作方式,紧贴企业用人所需,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将获得许多人力资源的支撑,从而促使企业的有力发展。积极构建校企双赢的理论和实训合作机制过程中,要求学校和企业切实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本着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一起制订较为科学、合理与完善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育计划与方案,搞好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与实际应用,一道着眼未来发展所需开展专业人才预测,加强企业职工技术再培训再学习方案。比如,中职机械制造专业可以和企业一起联手构建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合一的开放式的教学与实训基地,构建“校中厂、厂中校”的融合式教学训练基地,由此中职学校可以将自身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的设置和企业生产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有助于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与此同时,企业也可借助学校理论教学的优质,积极争取学校为企业职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提升企业员工专业技术理论素养,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总之,积极推进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以发展的眼光积极适应社会生产发展潮流的内在要求。广大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开阔视野,本着对学生终身职业发展负责的态度,本着促进学校与企业双赢的发展目标,切实加强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设置的调研与思考,大胆推开改革举措,促使更具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的人才涌现出来。

作者:唐登杰 单位:桂林市机电工程学校

第2篇

[P键词]校企合作;中职教育;机械制造;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17-01

引言:机械制造专业是中职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机械制作专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人才培养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学资金经费不足,专业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等,而为解决这些问题,中职学校从市场需求出发,建立与企业合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明确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这种创新模式的发展,无论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还是对学校以及企业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企合作视角下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首先,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加强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能力是保证教学发展的关键,在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教师在业务能力方面的欠缺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与职业教学的脱离,即许多教师以传统教学理念为指导,希望学生在理论教学中深化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机械制造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在校企合作中,通过学生入岗实习,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可以完善教师结构,进而提升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其次,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中职机械制造专业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培养一线人才,而在教学中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训中来,不仅可以理解机械制作的实际流程,还能够通过企业标准完成对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评价中发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以提高职业素养和竞争能力;最后,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实现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具备从事机械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能够熟练操作机械制造相关工具的实践技能,如机械的加工、工艺设计、机械CAD制图、模具加工、焊接、数控等,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为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的实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场所和更加真实的场景,在实训基地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现实的制造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并在亲身参与中体验机械制造,进而了解机械制造的工作性质,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二、校企合作视角下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创新的策略

1.发挥学校优势,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作为理论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的主战场,其在校企合作中应该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上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实训场所,以保证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机会。中职学校在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优化校内实训条件。机械制造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一般的中职学校都会配备相应的实训场所或者专业实验室,但是这些实训基地的条件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欠缺,却成了制约机械制造专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该注重资金的倾斜,并在校企合作中争取企业资金的支持,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实训条件中真正地开展机械制造专业学习;其次,学校要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还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应该灵活采取多种教育手段,以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在实训中,学校应适当调整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以推动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优化考核体系,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与收获都能够得到积极、客观的评价,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

2.加强与企业沟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中,中职学校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并通过协商、讨论建立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学校应借助企业的力量,实现对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创新:第一,通过人才沟通,实现教师结构的调整。企业中有许多优秀的、具备实践能力的机械制造人才,因此,学校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将校内教师送入企业中,进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从企业中吸引人才,加入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来,利用“双师型”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全面发展;第二,在校企合作中实现机械制造专业课程的调整。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课程也必须要顺势而为,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应该积极征求企业意见,并根据企业发展中机械制造工艺的市场适应程度进行课程调整,以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发展挂钩;第三,实现校企“共赢”,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各取所需,即学校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标,企业能够实现吸收最优秀人才的目的,而这样的“共赢”模式,也是校企长期合作的契机与动力。

三、结语

总之,随着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断完善,利用合作实现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创新与发展,是提高职业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中职教学中,虽然校企合作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中职机械制造专业应该从问题出发,以实践为基础,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校企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并为其他的职业学校改革提供经验,为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心浩.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5,22:275+277.

第3篇

关键词:中职机械;师资力量;教学目标

中职机械专业承担着为我国培养基础机械技工人才的重任,而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这就要求中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1.师资力量普遍较弱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也呈现出市场化的特征,即中职学校不再像以前一样包分配,每个学生的就业都得靠自己,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趋势下,中职学生要想守住自己的饭碗就必须学会掌握高新技术的能力。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其次,很多教师从高校毕业,在理论知识方面掌握较好,但动手能力普遍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中职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2.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适应中职教学目标

当今许多中职学校在设置机械专业课程上,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较少,更加缺乏能适应时展和科技进步的课程安排;有的学校虽然专业课程安排较多,如:机械基础、金属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钳工工艺、切削加工工艺。数控编程等等,但关于动手能力培训的课程却很少。其次,中职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很少安排有选修课,即课程均是由学校安排,没有适应学生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选修课作为辅助。

3.缺乏对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平台

中职机械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既包含机械、通信、电子、计算机、仪表等学科,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多的是机电一体化,即机械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这就要求中职机械教师相互之间应该经常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知识互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关知识也利于教师进行横向扩散,因

此,在学校应该组织机械专业教师交流平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交流互动。

4.校企合作教学机制不够成熟

在校企合作上比较欠缺,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

二、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

1.结合模型来展开教学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由于机械方面的理论知识一般较为复杂与深奥,因此,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模型来展开教学,我国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模型作为辅助教学已经有多年的经历,但机械专业由于模型难以携带且不方便保管,因此,求中职教师在通过模型教学中要能够利用旧物,通过陈旧的模型来实行再利用,例如,模型的拆解、组装等均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在拆解或者组装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针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模型教学正好可以规避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缺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作为教学辅助设备的工具已经基本普及,尤其是在高等院校,基本以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方便教师更好地实行教学,更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因为中职学生是败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只有多媒体化的教学课堂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些较为复杂的系统或设备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分解,这样一来更加经济实惠地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3.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

通过安排课题安排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下进行教学资料整理,课堂中举行集体讨论,既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可以充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中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喜欢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课堂模式。

4.进行校企合作

中职类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培养能较为熟练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应该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感受企业氛围,熟悉相关企业的人才需要方向,并让学生在学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平时所学的知识与职场相结合。另外,也可以将学生推荐给企业来检验,如果企业看中某位学生,在双方均有意向的情况下,也可以提前签订就业意向。

第4篇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建设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长期以来,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始终没有摆脱学科体系的影响,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方向不明确,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并没有练就一项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必须进行改革。为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有必要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1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特别是在中职教育中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出现了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的手段,但整个教学过程并没有出现大的改变,这可能是各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当地经济、学生情况的不同,导致教学质量没有更好地提高。

中职生初进校门就开始学习机械制图,从制图基础知识、相关的标准开始,到投影原理和基本体的表达与识读,再到绘制图样和识读工作图,需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但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是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时期,这些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或者不够重视学习,导致在以后的知识学习上理解能力就慢了许多;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约束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学生不主动学习,只依靠在短短的课堂上学习,难以消化老师所教授的知识点,同时由于制图课程本身的专业性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就相对较大。

2中等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于现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对课程教学的改革,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最好办法,是加快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然需求。教学改革要能跟上现代化学校发展的步伐,深化中职教学改革,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首先是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要,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必须要求改革;其次是实践应用的需求,当前继续沿用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传统的教育方法模式,许多教师仍是课堂上的统治者,学生仍在被动学习,没有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改革已经成为燃眉之急。最后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要求中职学校能培养出具有高质量、高效益、高技能的优秀人才。

3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中职的“机械制图”教学,涉及机械制图的知识,与各种图样打交道。学生对制图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熟练程度,反映了学生整个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从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入手来研究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

31中职机械制图课程要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

专业课程的知识基础是重要的,是以后更高更快学习的基础。在中职机械制图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基础为重,设计开发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制图课程的基础教学阶段,基本概念必须要掌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抽象的概念加以图形和总结提炼,使其简单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多加以练习,促进学生对基础图形,定义的掌握,鼓励学生对空间图形多想、多思,实现看、画、想的结合,强化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提高。采用的方法有:语言表达,模型直观展现。语言表达讲解,在制图教学中,学生通过听老师语言的讲解和认识,对教师所表达的知识形成表象和想象的直观作用。模型直观展现,多采用挂图、幻灯片和投影等,能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的图形和轮廓。

32中职机械制图课程要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专业课程要加强实践性和职业性,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机械制图要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统一,以把学生培养成工程师的目标进行产学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设置时,必须坚持以能力为重点,从课程结构上设计知识点,围绕看图、画图的目标,将机械制图和CAD 融合编排,组成新的课程体系,运用CAD软件作为绘图平台,多练多学,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构思能力和绘图能力。在课程教学上,实现精讲多练,直接用计算机绘图操作,突出实践,突出专业性;另外,强化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做到“知行合一”。中职学校要统一安排学生实行实习的过程,通过模拟实训,完成相关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也是对实践操作的学习,为学生就业时能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和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33中职机械制图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5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机械加工教学;理论知识;技能;教学内容;一体化评价

科学技术、工业水平等一系列因素推动着整个机械加工业的发展,推动着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中职院校机械加工专业,是推进机械加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基石,是培养优秀机械技术人才的摇篮。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新时期,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要紧跟社会行业发展的整体要求,要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深化改变,要警惕现存教学中的弊端,要调整教学内容,要以各种卓有成效的策略推进机械加工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与技术相脱离

在现存的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机械加工教学的主要方向就是培养学生的机械加工技能,而严重忽视机械加工理论知识在技术培养方面的指导,导致学生只知道盲目的操作却不知原理何在。

2.实训条件不规范

在现存的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教学的内容与范围在逐渐扩大,教学的数量在逐年增多,然而教学的硬件设备及软件设施等并未以此为依据进行扩增添置,导致技术设备供应不足,导致学生的实际技术训练有虚无实,导致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受到压制与禁锢,从而导致教学目标难以按时按需完成。

3.教学评价相对单一

在现存的中职机械加工教学中,教学评价的内容仅限于学生在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上,忽略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操作,教学评价的形式上过于单一,仅以一种评价形式概括整体,导致教学的脚步停滞不前。

二、中职机械加工教学革新的主要对策

1.精选素材优化教学内容

对于机械加工专业的课程,学校方面在课时、课节等方面都有着具体且固定的安排,这种安排虽然彻底但是不够灵活。所以作为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要认真剖析教学大纲,要合理安排课程及课堂时间,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素材,要合理分配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课堂教学时间和范围,处理好理论知识与机械操作之间的衔接过程,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性讲述,以此简化机械加工的教学任务,以此实现机械加工教学课堂的高效化。

2.精讲理论深化实训课程

在机械加工专业的课程内容中,理论知识涵盖了一系列的概念、定义、原理、制图等等,这些理论知识在单纯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理解和分析上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和疑点,这些疑点和难点将会拖延学生学习进度,将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将理论难点、疑点、杂点等融入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以生动的情境转变理论知识的复杂性为形象性,以此帮助学生主体的理解与消化。在整个机械加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实际训练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机械加工教学的根本。在具体的实际项目训练与操作中,教师要注重机械加工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内涵结合,注重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之间的递进关系,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化技能操作,要在技能操作中巩固理论知识,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适时适当的理解与掌握,以此达成学生对于机械加工知识的整体性认知。

3.全力夯实实训辅助工作

实际训练是机械加工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创新机械加工教学就必须要全力夯实实训基础,做好实训操作的各项辅助工作。首先,作为学校,要加大机械加工实训上的资金投入,建设好相关的实训基地,配备好相应的机械设备,保养和维护好设备配件,确保仪器设备的精准。其次,学校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训,要洽谈好相关机械加工企业,处理好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对口关系。再次,作为教师,要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及实训的主要角色,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操作、主动探究。

4.落实项目一体化评价方式

对于机械加工教学的整体评价,要始终坚持一体化的评价方式,要将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训练等融合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评价。以一体化评价方式对教师的职业水平、教学行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进行全面性的评价,从中剖析出不同阶段、不同个体的差异性,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以此实现全面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总之,创新中职机械加工教学模式就必须要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辩证关系,必须以完善的实训条件予以支撑,必须以一体化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测评,以此推进中职院校机械加工专业教学成果的卓越与高效,以此为企业培养出具备高技能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舒宏伟.摭谈《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方法改进[J].科技风,2012年09期

第6篇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创新思维;培养对策

机械专业是中职院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同时也是我国制造业的基础,从电工、钳工、设备编程到数控机床、设备维修、电气、机械等,涵盖了整个的工业制造业。中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基地,要对机械专业教学加以重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

1.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学生正处在由学校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一时期,思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还能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对中职机械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1]。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个平台山,学生的自我能力得到提升,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信心也得到了有效的增强,并且发现很多新奇的领域,认识到很多新鲜的事物,对机械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2]。

3.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想常人不敢想的事情,也敢于做常人不敢做的事情。学习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快速的增长,从而全面、系统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工作或者实践活动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思维和解决方法去解决,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中职机械专业创新思维的培养对策

1.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传统的满堂灌机械教学课堂,大部分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底下被动的接受,老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处于一个“零交流”的状态。老师一味的给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不仅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产生怀疑[3]。机械老师要意识到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一般来说,老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是全班一起讨论,也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也要积极参与进去,在从旁进行指导,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种民主化的讨论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创新思维和也得到有效的培养。

2.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在机械教学课程的安排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帮助学生一步步打好基础。同时,机械专业的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职业意向等,尤其是职业意向,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职业爱好,给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机械是一门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学科,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同时也是理论知识的实现过程。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猜想结果能够得到验证,并且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验证自己的设计思路是否具有可行性。在不断的观察和验证过程中去调整机械的参数或者尺寸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验结果去进行猜想,改变实验条件去观察实验结果是否具有不同,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还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既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机械专业的老师要意识到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民主化的教学氛围、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吕晓冬.改善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9):12-16.

第7篇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姿态,同时,企业对机械加工模具的专业人才有更大的需求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扎实的基本理论上,还对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今中职机械加工模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出发,结合多年的企业经验和教学实践,对中职机械加工模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加工模具专业;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伴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投入比例的不断增长,中职教育事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中职院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导致出现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毕业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中职机械加工模具专业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实践能力达不到标准、专业技能掌握不熟练等。

一、中职机械加工模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往往更加偏向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仅导致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还让学生养成了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思维。学生和教师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根本原因。(二)学生动手能力弱,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一些学校的实践教学硬件设施得不到更新和完善。很多中职院校受实践教学经费的限制,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跟不上,让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硬件操作。其次,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大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没有兴趣等,都是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在机械加工模具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实践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中职机械加工模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念,科学安排实践课程。中职机械加工模具专业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性的特点,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延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重视理论教学,应改变传统观念,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学生作为专业的初学者,在专业课程开始的时候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向学生介绍专业前景等来让学生产生专业认同感,最后让学生产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欲望。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时候,更应该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充满自信。例如,在塑料成型工艺和模具结构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会在课程开始的时候规划好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通过合理的规划来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然后在课程刚刚开始的时候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然后逐步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树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信心,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实践贯穿理论,理论结合实际,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在机械加工模具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应同时重视理论和实践,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锻炼,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锻炼了学生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实践更能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逐步地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更能进一步完善学生自身专业技能的掌握。例如,在机械加工实习过程中,笔者会注重学生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结合,逐步讲解,带领学生去复习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同时逐步操作,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初步锻炼学生。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通过校企结合让学生不断去企业进行实习,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学生接触到了企业实际应用的技术设备。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去实践,去一些企业了解其硬件设施的操作等。工学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学校教学单一、知识落后的缺点,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方式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升实践能力。(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机械加工模具专业特殊的教学模式,要求职业学校拥有丰富、完善的教学实践硬件环境,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改革校内实训教学,探索建设教学、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总之,在中职机械加工模具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抓住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更大的热情去探究学习。以技能培养为主,以社会需求为主,以落实就业为主,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

作者:钟志维 单位: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房.对中职机械加工模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模具工程,2009(9).

第8篇

关键词:教学;掌握;中职;理解;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81-01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工程机械行业的基础,中职生对其掌握的如何,直接影响专业课的学习,而它对中职生来说,又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课程,其原因有三:一是他们初中毕业,缺乏对机械的感性认识;二是他们未曾学过应有的识图知识;三是这门课程内容多而杂。上述情况使学生对此课程要么死学,要么放弃。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纵观全局--找主脉

《机械基础》内容虽然多而杂,但它具有层次性,内容越繁杂,学生越容易学乱,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首先要纵观全书,理清主脉,使学生学习时把握大局;其次再纵观各章节,寻找章节的主线,依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安排课时量,做到主次分明,脉络清晰,便于学生接受。

《机械基础》全书内容纵观:

为便于学生系统学习,我采用的顺序是: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传动、连接和零部件,这样可以避免内容脱节。

以"联轴器的结构类型"纵观章节实例:

2.对比分析--抓细节

对比分析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较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对照分析,比较异同的一种方法。《机械基础》中有很多相似知识点可进行对比分析,如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任意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对比;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对比;杆件拉压变形与剪切、挤压变形、扭转变形、弯曲变形的受力、变形特点、强度校核相比较;机械传动常见的五种类型对比等。

下面以平面四杆机构常见的三种类型运动特性对比分析为例来说明:

通过比较,找异同(均为平面四杆机构,运动特性不同),抓细节(主动杆特征),避免知识点的混淆,实乃事半功倍,也便于学生掌握。

3.理解互融--攻难点

教学过程中,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无疑效果很好,但往往因为学生感性认识不到位(实验实习条件限制),加上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多,所以要想做到理感互融有难度。不妨让学生自做模型或引入教学实习片,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效果也不错。如在对《常用机构》教学时,平面四杆机构实际上是四根杆相连,让学生动手做机构模型,用四根小木棍原材料,学生兴致很高,在课堂上通过对不同模型进行演示,就能得到几种类型和运动特性。如曲柄存在的条件符合时,曲柄机构有何运动特性,再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各有所学,取长补短,避免学生丧失信心,也解决许多难点问题。如上面例子中机构的急回运动、死点、运动连续性等。这样理性与感性相统一,使学生理解掌握难点。

4.强化训练--重运用

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关键看是否会正确灵活运用,举一反三。适当方式的训练是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的常用方法,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去设置一些练习,对学生来说毫无意义,所以,有意识通过选择题、判断题去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通过一题多解考察学生多向思维能力,通过应用题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以上方法通过找主脉,抓细节,攻难点,重运用,课堂上不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之大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轻松学知识,灵活用知识。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项贤明主编.《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赵祥主编.《机械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第9篇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教学创新 中职院校 汽修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Aftermarket Professional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Innovation

JIANG Xiaofeng

(Fun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Yancheng, Jiangsu 224400)

Abstract In aftermarket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were "mechanical drawing" is a very important subject, but also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ppears to have some lag. So how do vocational colleges aftermarket professional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innov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paper will be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ing "Mechanical Drawing"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o explore vocational colleges "Mechanical Drawing" aftermarket professional teaching how to innovate.

Key words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innov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ftermarket professional

1 中职汽修专业机械制图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1)教材无法与现代机械工程技术接轨。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的制造技术已经从19世纪的传统手工作坊模式演变到了现在的对于计算机十分依赖的计算机集成模式,因此,对与机电专业的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机械制图的教学当中,大多数中职院校还是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对内容的灌输上,不能做到科学地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缺乏灵活性等等。除此之外,现代的机械制图技术与传统教学有着极大的反差,如手工的绘图与目前使用计算机绘图等等,都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对教学大纲的认识偏差。虽然教育部对于机械制图这门学科的教学大纲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但由于各地的中职院校对于大纲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导致了一些中职院校在教学大纲方面偏离了教育部的要求,导致在课堂中教授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在实际中应用,造成与现实脱节的情况发生。

(3)机械制图教育的发展滞后性。目前,在很多中职院校中,教师对于机械制图的教学仍然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模型、挂图以及教学版图等等,用粉笔在黑板上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感受到的只是静态的事物,不能很好地了解事物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关的内在联系,这样就不能对教学内容很好地进行理解,从而影响下一步的学习。

(4)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目前在中职院校的汽修专业中,学生对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能够完全掌握的只占很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都是会一点不会一点,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完全听不懂。主要原因是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比较新,跟初中学科的联系并不大,而老师教学的方式又属于比较传统的类型,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对这门课程进行理解,甚至出现了怕考试、考试作弊等现象。同时,随着近年来中职院校的不断增多,生源成为了一个问题,对于院校的招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如何做好中职汽修专业机械制图的教学创新

2.1 教学内容的创新

2.1.1 突出使用的知识点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性和技术性人才,可以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对那些将来学生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这样就可以提高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容易掌握。

2.1.2 优化教学内容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按章节的顺序来进行教学,而学生对于如此多的概念和理论,显然是难以消化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淡化章节的概念,强调知识的整体性,便于学生理解。

2.2 教学方法的创新

2.2.1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中的教学,而不是教师一个人枯燥地教授知识点。教师对于每节课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断面图和剖视图的教学中,用类比分析法进行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2.2 多元智能与课堂教学

智能的核心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实际问题。而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思考,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问题解决”教学就是让学生对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思考,而不是背一般的理论和概念。例如,在“三视图”的学习当中,首先让学生用橡皮泥或类似的东西自制模型,来做一个几何体或者组合体。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三个不(下转第178页)(上接第108页)同的角度来对自制的模型进行投影,用于描述模型的形状。这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你选择的角度是最能反映物体特点的角度吗?是最佳位置吗?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的讨论和交流。经过了一段时间,大部分同学经过小组讨论都可以得到三视图的三个正确投影位置。这是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三视图的规律是什么?然后再次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模型进行观察等等。到了课堂的最后,几乎所有学生都找到了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也就是三等规则。

这种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对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思考当中,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运用都有很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智力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是各个能力的协调性占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学业评价方面,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的学业情况的评价也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学生的努力程度等等进行客观的评价,在评价时候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自信以及自尊等因素。

2.2.3 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有意识地进行加强,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拆卸和安装一些机器的零件,让学生对于机械的理解加深,便于和学到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专业水平。

2.2.4 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分层教学

近年来,中职院校的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而如果这个时候还采用传统的方法,把他们都编在一个教室里上同样内容的课,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来进行不同难度内容的教学。让基础差的学生学习难度较低的内容;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学习基本达到大纲要求的内容;让基础好的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等等,最后再对一些知识点进行集体的归纳和讲解,而如果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步较快的话,也可以学习更高难度的内容,保持教学的灵活性。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水平上得到最好的教育。

2.3 教学手段的创新

对于一些需要在课堂中出现的图形,可以用计算机先进行编辑和处理,然后储存,在课堂当中需要用的时候可以随时把这些图形调用。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图形的分析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画图和读图的技巧,如剖面提的剖切方法以及组合体的补图等等,可以使用CAD来完成,可以使剖面、平面和立面互相对照,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得意于计算机的绘图,节省了不少时间。

2.3.3 三维动画功能的使用

很多图形都可以建立对应的三维立体图形,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观看一个图形,培养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得益于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节省以往需要的大量板书时间和画图时间,让课堂的教学更加具有效率,也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3 结语

虽然机械制图这门学科显得有些枯燥,但是却有着极强的实用性,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而中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机械制图的教学创新,如何使得这门相对传统的学科能够与当今的形势统一,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如何提高中职《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效果[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7).

[2] 梁明.浅论机械制图教学方法[J].成功(教育),2009(5).

第10篇

关键词 中职 机械制图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专业中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学生是否学好机械制图就关系着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议中职机械制图教学。

1 具体事例要充分具体

中职学生入学时学生知识的底子就比较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较于传统的工科较强的高校显得较为薄弱。所以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方法应以应用型学习方法为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于具体的应用。对各种分层和分类的方法也以应用型为主,比如关于尺寸,按功能分有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和总体尺寸。我们不做具体的展开讨论,只举具体的例子帮助同学们分析和理解这几个基本的概念的区别和作用,比如常见的冰箱外壳,我们会先向同学们提问,谁知道冰箱外壳是怎么制造出来的?简单介绍生产工艺和过程的同时引出尺寸标注的基本概念。冰箱外壳的外形是由带倒角的矩形体组成,表示矩形应该用长、宽和高,有的电源开关的按钮是圆形,用直径或者半径和高来表示,这些用来确定基本体和简单体大小的尺寸称为定形尺寸。这样拿生活中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东西作为例子既可以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又可以为同学们今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 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是中学时期成绩相对较后的学生,入学时学生基础知识的底子就比较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中职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就高,对于内容较枯燥的学习效率就不高。因此在组织教学中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更要增强课堂的互动。

3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力求讲授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讲课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做出结论的过程。提出问题应尽量做到自然明确,联系实际和富有启发性;分析问题要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做出结论要简明准确、便于记忆。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围绕本课时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讲授顺序。如在进行重点内容“组合体视图的读法”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根据“使学生掌握读图方法”这一教学目的,抓住“读图方法”这一主线,按“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读图方法及读图方法的具体运用”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讲清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指出难点(分析图框)、点明关键(不同组合型式的视图特点),再举例讲解读图方法的具体运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地讲授教学内容,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施教能力,同时也是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加深理解的首要条件。

4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教学和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就在于:立体感强、直观、形象。应用电脑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可以制作大量的教学模型,这样就打破了没有足够的立体模型,无法帮助学生验证想象结果的限制,也使得原来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转化为形象的空间物体,把空间物体与投影图的关系对应起来。省去绝大部分黑板上画图的时问,同时使学生对各种机构和零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各种机械中的实际应用有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教师课堂精讲多练的技巧

每一位机械制图教师都知道:制图这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精讲多练。但对职教生来说,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课后主动“练”的可能性很小,这种情况更凸显制图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精”讲呢?事实上,如果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个人一味枯燥无味地“尽”讲,学生很快就会变得兴趣索然,思维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完全听不进课,这种现象在职业教育中较为普遍。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察言观色”, 适时改变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课堂表现,因此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职业教育中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有些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扮演好类似于“演员”的角色,在把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的同时,更需要像“导演”一样,引导甚至诱导学生进入角色,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把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变为师生互动的“二维”课堂。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灵活变换教学方法进行精讲,以充分调动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就是引导,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标志,即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机械 实训 教学 生产

一、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的特点

笔者所在学校机械类专业第一年开始开展钳工实训,主要训练学生掌握钳工常用工具和量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机械加工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特性,包括力学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选用原则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金属材料;能够对简单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学生通过实训树立安全意识、团队意识和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的优秀品质等。

第二学期开设的实习项目是普通车床加工,主要要求学员掌握普通车床的工作原理、运行特点,能够进行简单工件的加工和设计图样的识读,掌握车刀的选择方法和磨刀等必备技能;能够对车床进行简单的保养和维护,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对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故障的排除和设备的维护。

接下来是开展焊工实训,要求学生掌握1~2种常用焊接方法,能熟练使用两种以上的焊机,能在操作的过程中对人身进行防护等,并能够进行焊接效果的检验和测试。

在校期间,学生还要定期下厂实习、顶岗锻炼,参加与企业生产一致的实习训练,为就业打下基础。

二、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校的校内实训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和管理方案,但是在学生的实训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

首先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会失去新鲜感,产生厌烦情绪。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容易产生损坏实训设备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的现象。在车工实训时,就可能发生因学员操作不当造成车床损坏或割伤手指的事故。虽然教师反复强调安全问题和巡回指导,但是当学员自身的注意力不集中时,这类情况就会出现。

其次是学生实习的产品合格率太低。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除了因为学生操作技能不熟练或设备本身的问题外,就是学生实习态度的问题。当一个工件成为废品时,学生就失去了成就感,接下来就会失去信心,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废品率大大提高,最后甚至失去实习兴趣。

另外是耗材问题。每到开学初期学校都要采购大量实训材料并进行设备更新,而一个学期结束后,实训车间会产生大量的实习作品,这些作品的归宿就是废品收购站,因此如何将学生的作品变成企业需要的产品,将更新后的设备重新利用,就成为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管理工作需要探讨的课题。

三、将消耗性实训转变成生产性实训

为了使机械类专业毕业生更好地适应企业人才需求和企业岗位的技能特点,机械类专业的实习要将消耗性实训转变为生产性实训。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实习要贴合企业实际,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来开展,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在开展必要的理论学习时,要避免抽象和枯燥的说教,做到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潜质发挥出来,树立起学习专业技能的信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讲解示范,学生只是被动听讲,学习效果不能满足现代机械类专业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大胆改革和创新课堂模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存在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把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传授出去,让学生乐学和爱学,润物无声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和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避免学生出现厌学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例如,在进行轴类零件加工时,工艺卡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的作用只是点评和指导。学生自己选择刀具和量具,自己决定切削量。学生的工艺卡由小组审核,教师只做必要的点评和指导。

在作业过程中,由学生来验证工艺的合理和科学性,不断完善工艺步骤的过程,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意识。教师要整合课程内容,将教材中多余和非必备内容进行整合和删减,注重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制定合理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项目,让学生钻研和探讨,做到学以致用。

教师要兼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差异化考核,遵循教学的规律,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实习要考虑成本控制,例如在车工实习时,可以承接本地企业工厂的加工订单,让学生在实习的同时进行工业产品的初加工,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技能,又可以使学生建立对加工产品合格率的概念,同时还可以为学校开源节流,降低实习成本,提高学生和学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当然这种实习模式的开展需要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的参与和合作,在开始起步阶段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这种实习模式一旦确立下来,就会多方受益,这样学校就可以将单纯消耗性实训变成生产性实训。

四、实现学生在学校实习的技能与企业生产技能衔接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入职以后,在学校学到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生产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将在校学习的技能转化为工厂生产岗位的技能。专业不对口是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但学校的实习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差别、管理制度的差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顶岗实习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角色转变为工人,通过企业锻炼,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地适应企业环境。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引导,学生的心理可以向产业工人转变,做好毕业即是就业的心理准备。同时,企业的师傅与学校教师开展交流,能够带动学校专业课教师技能水平的提升,为学校培养一批技能扎实的专业课教师,促进学校专业的发展。

五、小结

第12篇

以下,根据中职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就《机械制图》课程的各教学环节,做一初步讨论。

一、理论教学

中职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差,空间想象能力比较缺乏,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特别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机械教学课堂却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无论是在点、线、面、组合投影的学习,还是空间感的建立都比较困难,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还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传统的机械制图理论教学存在直观性和空间感差的问题,虽然也利用了CAI辅助教学方式,但是,课程教学内容仍需要教师从头至尾进行讲解,教师同时要完成讲解、挂件以及模型等工作,此类灌输式教学导致课堂效益偏低。

针对以上状况,在现代机械制图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发挥计算机教学的直观性特点,让学生通过立体感官来体会制图中的各种表达方式。例如,剖视图的形成,螺栓、螺母的绘制就可以利用直观的剖切过程和装配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但在实际应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又不能过分依赖计算机教学,否则,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将受到挑战。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方式逐渐向信息化技术发展,各学科均建立了完善的电子素材库。现代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越来越青睐电子版的立体素材,这是机械制图课的发展与进步。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却走进了电子版立体素材教学彻底取代实物模型教学的误区,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应该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基础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实物模型,让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的初期,在头脑中形成明确的实物概念。

机械制图教学时间比较紧迫,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选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还不利于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出现严重的沟通问题。

现代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换成了学生,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强化机械制图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学习兴趣很难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利用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上第一节制图课时,不应该急于讲解课本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实物,或者以常见的简单机械为例,讲解其制图过程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课堂上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结合实物和零件启发学生的思维;最后,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通过立体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二、手工绘图教学

虽然现在许多绘图工具已被计算机所取代,但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图板、丁字尺等传统绘图工具绘制图样的教学过程却不能被取代。

不管计算机多么先进,软件升级多么快;不管时代是怎样地飞速发展,“手工制图”是计算机制图的基础,它是所有设计人员须留住的“根”,也是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必要环节。

虽然机械图样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是一种趋势,但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切实的用绘图工具绘制过图样,才能真正理解制图课程中各个章节的问题。随着对制图的理解和手工制图熟练程度的提高,他们对运用不同制图方式的工具认识越来越清楚,到那时他们就如虎添翼,再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图工具来表达自己的设计语言,运用各种指令绘制各种图纸,难度再大的绘图也都“游刃有余”了。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手工训练之后,后续的计算机绘图应用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否则软件操作无论多么熟练也画不出符合工程技术要求的图纸,手工绘图训练的潜在功能以及对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是计算机所无法替代的。

三、计算机绘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