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投资融资论文

投资融资论文

时间:2022-12-09 05:13: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投资融资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投资融资论文

第1篇

一、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及融资难问题

随着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至今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2013中国中小企业管理健康度蓝皮书》中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贡献GDP的58.5%,贡献外贸出口额的68.3%,解决了超过80%的就业。中小企业群体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市场经济,其生存状况如何,影响深远。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造就业机会。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数以万计,且多数产品生产流程较为简单,这就为多数劳动者提供了门槛较低的就业机会。通过中小企业的纽带作用,一方面吸纳了广大的就业群体;另一方面为市场提供了大型企业无暇顾及的产品及服务。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小企业盘活了市场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二是推动技术创新。翻开现代诸多大企业的成长史,无不印证着一个重要的道理:多数大企业都是由小企业发展演变而来的。中小企业由于经营思路灵活、高效,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相对较短。许多技术创新均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特别是在高科技、信息知识时代,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有力推动者。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资金、人力投入较大,创新产品也较多,特别是申请专利的数量在逐年增长,这是中小企业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例证。三是活跃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进程中,中小企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改革开放的历程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跃与否与中小企业关系密切,哪个地区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则该地区的市场经济较为活跃,反之该地区经济缺乏活力。然而,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信用级别低、管理水平低等自身缺陷,加之中小企业还频频遭遇正规金融机构的歧视,这些内外部因素综合交织在一起,造成大量中小企业无法从商业银行融资,使得它们不得不面临融资难问题,这是制约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发展壮大的一大障碍。融资难的表现有:首先,融资能力较弱。中小企业没有经历市场的考验,在创业初期主要依靠创业者的自有资金,伴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内源融资有限,必须依靠外源融资才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与大企业相比,其没有与商业银行建立紧密的银企关系,且市场波动承受力弱、经营不稳定,这些因素使得其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能力较弱。其次,融资规模小。中小企业具有诸多缺陷,使得其无法与大型企业一样,从正统的金融机构获得发展所需资金,其融资资金来源大多来自于自身积累、亲朋好友借贷、职工集资以及非正规的民间借贷等途径,但是这些融资规模均较小,有时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就大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因其经营不稳定,容易受市场环境影响,且其信用水平较低,资产较少,这就使得多数担保机构不愿为其提供融资担保,形成了担保体系不够完善的局面,使得其获取资金的能力大打折扣。第四,融资成本较高。现代商业银行贷款实行责任制,且需要担保,为了获得贷款,中小企业往往要花费较多的费用。一些研究也证实了中小企业所支付的贷款利率要比大型企业高出50%以上。第五,直接融资市场门槛高。尽管我国于2010年推出了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直接融资铺平了道路,然而由于较为严格的上市条件使得多数中小企业望而却步,无法借助这一平台融资。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健康成长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这就需要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融资难问题。而立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创业投资是解决融资困境的一次有益探索,其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形成了一些较为重要的机制。

二、创业投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机制

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新兴的权益资本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探索建立的对接机制、运行机制、退出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一)对接机制创业投资与中小企业建立了一个关系融洽的投融资平台对接机制。在对接机制中,中小企业与创业投资地位是平等的,是双向选择的,这又涉及到两个子机制,第一个机制是引入机制,即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入机制。中小企业在破解融资困境时,除了利用内源融资外,其也可借助创业投资来融资,然而中小企业与创业投资之间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两者对接效率较低,这就迫切需要中小企业建立一个引入机制。这个引入机制的重点在于为中小企业吸收创业投资并寻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发展成熟时创业投资通过股权转让全身而退做出铺垫。中小企业在引入创业投资时,应遵循如下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实际控制人不变更,二是管理层不发生重大变化;此外,还应把握引入时机,一般而言,存在两个重要时期应考虑是否引入创业投资:首先是企业改制前。此时中小企业尚属于有限责任制,由于创业投资对中小企业具有上市的预期,期待通过股权转让获得高额回报,中小企业是否能够上市还是一个未知数,企业的经营、会计、管理相对不够规范,因此,此时引入创业投资较为困难。其次是企业改制后。通过股份制改造后,中小企业具备了上市条件,此时引入创业投资则较为成熟,创业投资也愿意投资这一类的企业,现实中多数创业投资均发生在企业改制后。第二个机制是投资决策机制。这是针对创业投资机构而言的,创业投资的最根本目的在于获取高额利润。在筛选投资对象时,创业投资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企业投资收益率,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企业投资收益率的高低是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重要表现,一个盈利能力相对较高的企业能够确保创业投资收回投资并取得回报;其次是创业者素质,创业者素质高低对企业未来成长影响深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对创业投资产生重大影响;第三是企业发展前景,企业所在行业是否属于朝阳行业,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认可程度如何,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生产技术等,这些因素也应是考察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一个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可以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创业投资应该重点关注这一类企业。因此,创业投资在确立其投资决策机制时,应从上述几个核心指标对投资对象进行筛选与评估,研究投资前的考查、投资对象的选择等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以促进创业投资与中小企业的对接,比如2007年财政部、科技部出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就如何引导二者对接给予了指导性政策建议。据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获得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量达到188家,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累计出资260亿元,引导带动的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多家中小企业获得创业投资的支持。

(二)运行机制在创业投资与企业成功对接之后,创业投资首要考虑的是如何获得预期收益,而中小企业则关注怎样保证所融资金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以使双方获得长足发展。首先,对于创业投资基金而言,为了确保其投入资金保值增值,获得预期收益,需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辅助创业者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核心。创业投资基金通过委派专家进入公司的董事会,通过财务监管等措施,协助创业者管理风险,为增资、出售、上市等关键问题给出指导,不断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二是资金追加。首笔创业投资资金对于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言,相差较大,伴随着企业发展成熟,创业投资应适时追加投资,使得其具有更高的激励来关注公司的发展状况,提高创业投资的收益。三是动态监控。在对中小企业注资后,创业投资通过实施动态监控企业的投资活动来提醒创业者不断强化风险意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此外,还通过提供及时的决策信息、管理咨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其次,中小企业为了将创业投资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用,需要对资金优化配置做出全盘考虑。除了要提升技术水平外,还应做好市场调研,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够不断获利,这是吸引创业投资进行投资的根本保障。总之,在创业投资运行机制中,创业投资与中小企业应相向而行,互相协作,围绕着企业增值这一目标共同前进。否则,创业投资可能面临着资金收不回的风险,中小企业也将面临融资较难的局面。

(三)退出机制创业投资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步入成熟期后,创业投资应通过IPO、股权转让、转售、并购、回购等不同方式退出,以实现创业资本的再投资。创业投资以资产增值为目的,适时退出是创业投资的本质属性,这将为其寻求新的投资奠定坚实基础。创业投资退出对于创业投资自身发展十分重要,自借助对接机制筛选种子投资目标以来,经过对投资目标进行辅导,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伴随着企业成功上市,创业投资的盈利水平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此时通过股权转让方式退出当为最优选择。退出一方面实现了创业投资资本的增值,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轮投资提供了重要保障,从而实现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退出机制是否健全对于中小企业未来发展而言也十分重要。经过创业投资辅导后,中小企业熟悉了现代公司的投资策略、增资、经营管理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创业投资退出公司管理层后,留给创业者较大的自主决策空间,这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倘若创业投资不退出,或者退出渠道不畅,这对于创业者将成为一种约束,不利于其自主发展。在实践中,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以IPO、兼并、股权转让为主的资本退出渠道,其中IPO退出逐渐成为主流模式。据《中国创业投资年度统计报告(2012)》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共有246笔创业投资退出,其中IPO是最主要的退出方式,占比58.5%;其次是股权转让退出,占比17.9%;此外,并购退出和管理层收购退出,占比分别为12.6%和7.3%。

(四)风险防范机制风险防范意识应该贯穿于整个创业投资活动的始终,这不仅是资本市场运行的基本要求,也是资金增值的内在属性。对于创业资本来讲,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投资活动,包括甄别投资对象过程中的风险、隐藏在投资对象经营活动中的风险。为了防范风险,创业投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应尽可能地搜集相关信息。具体地,创业投资机构应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综合分析,宏观分析主要关注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国家产业政策;中观分析主要考察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及所处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的税收情况;微观分析侧重调查企业创业者素质、企业的技术水平、组织管理及产品等,在此基础上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此外,创业投资还应采取委派人员进入董事会、定期不定期与创业者谈话、查阅企业财务数据等方式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对企业管理层施加一定的压力。通过上述措施,创业投资才能够不断地动态监控风险、防范风险。综上所述,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时,创业投资通过上述四个机制发挥作用,相互铺垫,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对接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双赢的平台;运行机制具备市场化特征,能够确保创业投资和中小企业的良性互动;退出机制趋于完善,在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创业投资获得高额回报,为下一轮投资做出重要铺垫;风险防范机制是保证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资金顺畅进入、运行、退出并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保障,这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引领中国创业投资健康发展。事实上,通过考察我国过去数十年间创业投资的发展实践不难看出,创业投资在增加就业、提高企业研发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均做出了显著贡献。据《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报告(2013)》公开的数据显示,2012年,创投企业所投资企业的年末就业人数为236.72万人,所投资企业的研发投入达602.81亿元,所投资企业的销售额达18481.34亿元,所投资企业的工业与服务业增加值为4344.64亿元,这些指标与往年相比,增速均十分明显。

三、创业投资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在看到创业投资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优势的同时,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需给予重点关注:一是我国创业投资发展水平和质量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主要表现在创业投资基金资本总量较小,创业投资机构较少,成功支持中小企业的案例较少,对接机制、运行机制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二是创业投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创业投资服务中小企业的意识还不够强烈,主动对接中小企业的意识还有待提高,为中小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观念有待强化,资本募集、资本运作流程还不够规范。三是创业资本退出机制不够健全。IPO是创业投资退出的首选渠道,尽管我国于2010年推出了创业板市场,然而现有IPO审查制度较为严格,许多中小企业由于不符合条件而被拒之门外,从而导致了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不顺畅。为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创业投资的平稳发展,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要完善创业投资的财税扶持政策,拓宽创业投资的资本募集和资本退出渠道,激励和引导创业投资资本投资成长中的中小企业,这既保证了创业投资的收益,也使得多数中小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其次,加强创业投资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帮助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进程中,创业投资的辅助作用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加强对创业投资高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创业投资与中小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实现企业增值而努力。第三,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根据我国创业投资的实际情况,应不断完善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在发挥好IPO、并购、股权转让等多种退出途径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其他退出渠道,形成多元化的退出格局。第四,完善创业投资市场的法律法规,不断规范其健康发展。我国的创业投资市场尚不够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机制还有待完善,这就需要政府继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创业投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个健全的制度环境。

作者:谷秀娟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河南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教授

第2篇

我国创业投资起步晚,尚未完全形成体系,存在着包括资金来源不足、投资基金的规模不大、有关的法律政策尚未建立等问题。没有发达的创业投资制度,就不能在投资资本与创业企业之间搭建出通道。

2创业投资特点分析

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创业投资有如下特点:

2.1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创业投资的投资周期长,过程复杂,需要应对企业团队和市场各类不确定性;但一旦成功,其获利十分丰厚。

2.2投资人参与管理。创业投资机构往往会先对创业企业的团队、技术等进行尽职考察,以鉴别出真正有前景的项目。而在投资后则为企业提供丰富的“服务包”,如金融、会计、营销、财务、战略规划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增值。

2.3创业投资机构能为企业提供信誉,有利于吸引新的资金。经过创业投资家的筛选、观察和增值,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企业的信誉,有利于其进一步融资。

2.4对投资者而言,创业投资背景意味着某种“信号”。研究表明,有高信誉的创业投资背景的企业往往有更好的IPO原始收益和后期绩效。原因是创业资本介入已经说明创业企业潜力得到承认,经过投资管理团队的督促与引导后又实现了增值。此外,信誉高的管理团队在监管企业时,通常更注重投资研发,更注意培育市场开拓,因此企业往往有着较强的增长潜力。

2.5创业投资能够满足创业企业长期的资金需求,是一种价值投资,而非控股该企业,企业不用担心经营权丧失。表1是2011-2012年样本创业投资机构投资项目的持股比例统计,前三位依次是5%-15%,5%以下以及15%-25%,充分说明创业投资并不追求控股。同时,创业者在获得较大的股权比例后,也会更加努力工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6创业投资最终目的是成功退出,我国现存的主要退出方式包括IPO,收购和回购等。表2说明了收购和回购方式是我国创业投资机构的主要选择。而选择IPO退出只占16.7%,这可能是基于难度、成本等原因。

3相关建议

第3篇

关键词:中国企业家,资本市场

在充分了解中国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调查了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战略选择,包括未来三年的融资战略、企业家实施资本市场战略的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企业家规避资本市场风险的战略选择。

(一)未来三年的融资战略

1、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意识明显增强

关于企业未来三年计划实施的重大融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看科技小论文毕业论文范文,与过去三年相比,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上市”(23.2%)、“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23%)、“发行短期融资券”(9%)、“已上市公司增发股票”(4.5%)、“银团贷款”(20.8%)、“发行可转债”(4.4%)等几种融资方式被选的比例都有较大幅度地增加;尤其是“上市”,作为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最主要的方式,其增长比例达到8倍左右,表明资本市场战略在未来三年中受到更多的重视(见表29)。

2、企业家对民间借贷的依赖程度呈下降趋势

调查发现,与过去三年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相比,“长期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仍然是大多数企业未来三年计划利用最多的两种融资方式,选择比例分别为72.2%和41.2%。但是,和过去三年相比科技小论文毕业论文范文,选择“长期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比重都在下降,“银行信贷”下降的幅度较小,仅为1.3%,而“民间借贷”下降的幅度较大,为14.1%(见表29)。这表明,未来三年,银行信贷仍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方式,但是作为“非正式融资”的民间借贷却在企业未来三年的融资计划中呈下降趋势。结合企业融资时遇到的困扰来看,可能是因为企业强烈地感受到民间借贷成本高、规范程度低(3.92),因此更多的企业正准备摆脱对民间资本市场的依赖性。

表29企业未来三年计划实施的融资方式(%)

 

 

 

总体

长期银行贷款

72.2

民间借贷

41.2

上市

23.2

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

23.0

银团贷款

20.8

发行短期融资券

9.0

已上市公司增发股票

4.5

第4篇

关键词: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困扰与风险

企业家精神及其带来的企业价值增值是资本市场财富增值的根本源泉,但是,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的难度较大,面临着多重困扰。一方面,间接融资的困扰常常表现为银行贷款难以获得且贷款成本较高,而民间借贷虽然获取更为容易毕业论文论文范文,但规范性差且成本非常高;另一方面,直接融资的困扰表现为,上市费用很高,且上市后需要按照严格的上市公司监管规则行事,对企业存在多方面的影响,而引入风险投资或战略投资者也存在较大困难。本次调查了解了企业家融资时面临的主要困扰、企业产融结合的阻力、以及企业家对上市风险的认知。

 

(一)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面临的困扰

调查发现,企业家参与资本市场面临多重困扰。

根据相关研究和中国的实际情况,调查中我们将企业融资时面临的困扰分为13个方面[1]。按照企业家对这些困扰的认同程度排序,主要包括:“民间借贷的成本很高、规范程度很低”(3.92,括号内数值为得分均值,下同),“上市费用很高”(3.6)毕业论文论文范文,“上市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3.52),“引入风险投资或私募产权时资产评估的难度很大”(3.24)。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认同程度较为一致,而在不同行业之间略有差异(见表25、26)。

调查结果表明,影响企业家与资本市场进一步结合的干扰因素主要还是宏观制度层面的,如首次公开募股(IPO)发行股票时的筹资费用过高、引入风险或私募时的估值难度过高、民间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等。因此,有必要优化相关制度设计和管理方法,在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受侵害的同时,需要考虑如何降低资本市场的运作成本和操作难度,从而为企业家与资本市场的深度结合创造更好的条件。

表25企业融资时面临的困扰(认同程度,5分制)

 

 

  控制权被稀释

很难与股权合作伙伴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

很难与银行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

引入风险投资或私募产权时资产评估的难度很大

银行监督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债务契约条款会限制企业的经营决策

上市

费用

很高

上市

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

上市后透明度的增加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

民间借贷的成本很高、规范程度很低

总体

2.63

2.66

2.68

3.24

3.02

3.05

3.60

3.52

2.97

3.92

东部地区企业

2.59

2.63

2.63

3.21

2.95

2.97

3.59

3.55

2.98

3.90

中部地区企业

2.67

2.67

2.69

3.24

3.07

3.08

3.60

3.48

2.96

3.88

西部地区企业

2.72

2.73

2.72

3.35

3.13

3.20

3.69

3.52

2.99

4.05

东北地区企业

2.67

2.76

2.96

3.20

3.14

3.19

3.57

3.40

2.97

3.96

大型企业

2.68

2.62

2.30

2.97

2.75

2.78

3.38

3.50

2.89

3.74

中型企业

2.60

2.62

2.57

3.20

2.99

3.02

3.65

3.58

3.03

3.91

小型企业

2.64

2.71

2.85

3.32

3.10

3.13

3.61

3.47

2.94

3.97

国有独资企业

2.80

2.81

2.55

3.19

3.01

3.00

3.41

3.55

2.92

3.85

vs 非国有独资企业

2.62

2.65

2.69

3.24

3.02

3.05

3.62

3.52

2.97

3.93

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

2.76

2.69

2.53

3.21

2.96

3.05

3.40

3.49

2.93

3.86

vs 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

2.59

2.66

2.70

3.27

3.05

3.06

3.65

3.52

2.98

3.95

农林牧渔业

2.72

2.69

2.77

2.98

2.96

2.94

3.43

3.38

2.92

3.83

采矿业

2.61

2.62

2.81

2.79

2.83

2.89

3.32

3.36

2.60

3.50

制造业

2.67

2.67

2.67

3.27

3.05

3.07

3.64

3.54

2.99

3.9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69

2.69

2.93

3.24

2.71

2.84

3.59

3.70

2.80

3.86

建筑业

2.55

2.51

2.57

3.03

2.98

3.00

3.25

3.32

2.87

3.5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58

2.72

2.73

3.18

3.06

3.00

3.57

3.29

3.05

3.9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62

2.64

2.77

3.31

2.96

3.17

3.59

3.39

3.02

3.71

批发和零售业

2.52

2.68

2.62

3.28

2.93

2.97

3.61

3.52

3.00

3.98

住宿和餐饮业

2.52

2.58

3.04

3.04

2.96

3.17

3.14

3.00

2.95

3.88

房地产业

2.54

2.61

2.65

3.12

2.87

2.90

3.55

3.56

2.95

3.8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50

2.63

2.69

2.88

3.18

2.92

3.39

3.29

第5篇

参考文献是帮助作者提升论文写作质量和学术价值的重要依据,同时是帮助读者把论文作者的观点和引用的学术观点更好的区分开来,关注学术参考网,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采编的谈判技巧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谈判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1]黄晓林.推销技巧与礼仪课程的教学策略[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B12):71-73.

[2]崔平.推销技术与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0,12:16-16.

[3]雷海艳.浅谈“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的案例教学法[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19(8):51-52.

[4]唐莉莉.情景教学在《推销技巧》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3:113-113.

[5]崔玉华.推销技巧课“互动式”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1):51-53.

[6]易明霞.推销技巧实践性教学浅析[J].当代经济,2007,06x:131-132.

谈判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丹.模糊性法律语言的语用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约翰·吉本斯.法律语言学导论[M].程朝阳,毛凤凡,秦明,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91.

[3]X·M·弗拉斯科纳,H·李·赫瑟林顿.法律职业就是谈判[M].高如华,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4]尹桂凤.投资审计现状及面临困难的探讨[J].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2).

[5]吕毅,李文化.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问题的法律思考[J].湖南省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首次理事论坛论文集,2008,(08).

谈判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1]高媛媛.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研究[D].浙江大学,2013.

[2]王雅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战略定位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构想[J].南方金融,2012,(11):4-9.

[3]周军.大型商业银行小企业融资业务的拓展与管理[D].浙江大学,2014.

[4]韩凤荣、刘克敬、陈宝启.对外经济贸易谈判[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4

[5]刘向丽主编.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何光明.商务英语电子邮件的写作[J].英语自学,2006(5)

第6篇

一、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资金总需求与金融机构资金总供给矛盾突出,涉农金融机构较少且高度集中,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格局仍占主导。

据保守测算,黑龙江省2亿亩耕地,每亩生产投入500元,按60%贷款需要600亿元;发展5000万头生猪和1000万吨奶,按50%贷款需要450亿元;农村1800万人、600万农户,按20%的农户每户建房贷款10万元,需要120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0亿元;全省1200亿斤商品粮,加上包装贷款可达1500亿元以上。上述四方面信贷总需求就达4000亿元。截至2012年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3821.9亿元,满足不了上述四方面测算的需求。

目前,金融支持农业发展面临四大突出矛盾,即农业弱质性与信贷资金趋利性的矛盾,农业金融服务需求结构多样性与金融功能单一性的矛盾,农业资金需求量大与资金吸纳能力差的矛盾,农业地区闲置资金“充裕”与金融机构使用效率低的矛盾。

农村金融发展受到四大突出矛盾的影响。截至2011年末,黑龙江省拥有省级银行类金融机构65户,其中发放涉农贷款年末平均余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8家。“三农”所需贷款主要依赖农村信用社等县域银行类金融机构。2009至2011年,省农信社累计投放农业贷款2472亿元,农业贷款增量份额占全省金融机构的85%以上,支农主力军作用凸显。

(二)大农机、大合作和城镇化的推进,悄然催生信贷主体和资金需求量发生质的变化,银行类金融机构涉农产品创新及信贷投放能力,尚不能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实需要。

据统计,截至2011年末,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1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774个。农民社员发展到20.6万人,带动农户近100万户,约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4。合作社服务内容由初期的以生产技术服务为主,逐步向销售、运输、贮藏、加工等环节延伸,许多合作社经营活动已扩展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经营全过程。农村经济组织以及经营结构的变化,使得信贷主体和资金需求量均产生了质变。仅以黑龙江省558个千万元规模的大型农机合作社为例,每个合作社承包流转1万亩土地需支付300万元左右承包费,加上购买种子、化肥、柴油和农药等生产资料需300多万元,每年筹集正常生产资金600多万元,558个合作社每年需要33.5亿元。但因合作社缺少有效抵押物等原因,省内银行类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较少,造成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近三年来,省内银行类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仅为84.26亿元,与千万元规模大型农机合作社每年生产资金需求相差近一半。

(三)农村信用社现有体制已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与肩负的支农责任、主力军作用不相匹配,急需逐步分类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实行省、市、县三级法人体制,全省设立了7个市地级联社(法人管理机构)、6个办事处(省联社派出机构,非法人管理机构)、81家县级机构(法人经营机构)。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股东小、股权分散,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形成,原有高度分散、小额多户式的传统信贷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需要。

(四)国有银行占有存款资源数量巨大,综合存贷比率较低,支农贡献度极低。存款资源大部分上存,较大程度上造成县域存款资源严重外流。

据统计,截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至2012年9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6大国有银行省内分支机构存款余额合计为10197.3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总数的66.8%;贷款余额合计为4084.7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总数的40.49%,存贷差6112.6亿元。其中,涉农贷款投放746.7亿元,占其贷款余额的18.28%,占其存款余额的7.3%。存款资金的大量外流,使本来十分短缺的农村资金更显捉襟见肘。同时,还带来“挤出”效应,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可贷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信贷资金需求,于是采取高息拆借资金方法,间接加重农业信贷成本。

目前,金融机构正在逐步转变“三农”弱质产业观念,一系列针对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链条的金融创新模式应运而生,集约化、批发式“大农金”的概念正在形成。但省内金融机构多限于本系统内实施推广,银行间相互借鉴较少,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财政促进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财政金融政策一端连着财政,一端连着金融,是引导金融资源合理流动的有效杠杆。要充分运用财政金融政策,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方向。

(一)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扶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发挥地方金融机构了解省情、贴近“三农”的优势。

1.在贯彻实施国家对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助政策的基础上,省政府注入村镇银行资本金。建议通过有资质的省属企业,每年有重点地选择10户拟组建的村镇银行注入资本金,每户不超过500万元,省财政股权5年内不参与分红。按照黑龙江省目前村镇银行每户资本金平均3200万元测算,每年大体需要省级财政资金3200-5000万元。

2.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给予村镇银行民营资本初始投入额5%的财政奖励政策。按照每年15户村镇银行每户有3户非银行类民营企业(每户占总股本5%以上的大股东)参与占总股本30%测算,每年大体需要财政奖励资金720-2250万元。

3.在深入贯彻实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基础上,扩大政策实施范围,给予小额贷款公司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对小额贷款公司年末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给予2%奖励,促进小额贷 款公司加大支农力度,实现持续发展。按照2012年全省381家小额贷款公司涉农贷款年末余额超过15%部分约25亿元测算,需要财政奖励资金约5000万元。

(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财政扶持政策为支撑,依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解决农村“信用不足”问题,发挥政府“增信”和“调控”功能,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贷款主体发展。

1.重点选择和支持部分县(市)建立县域融资性农业担保机构。借鉴美国等国家为农场贷款担保成功经验,选择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有意愿的县(市),建立县域融资性农业担保机构,主要为区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贷款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贷款有效抵(质)押不足造成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研究制定农民、合作组织等农业贷款主体既有的直补资金、农业保险受益权等预期财政补助资金作为银行贷款担保的措施,引导和撬动信贷资金投向农村。例如:银行根据农民未来应得到的财政直补资金情况,为农民设计直补资金担保信贷产品,解决农民资金需求,同时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提高涉农金融机构发放农户贷款积极性。

3.试行县级财政资金存放与银行类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发展贡献度挂钩,发挥财政“调控”作用,有效引导和激励商业银行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有效遏制县域存款资源严重外流问题,实现不花钱也能办成事。县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域金融机构处于“金融支农”的最前沿,县(市)财政部门可结合县域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以银行类金融机构涉农贷款贡献度为主要考核指标,按照“统筹安排,奖贷挂钩;存量(暂时)不变,增量调剂;动态管理,考评兑现”的原则,研究制定“县级财政资金存放银行类金融机构考核激励办法”,加快实现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目的,有效解决存贷比过高的县域银行类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短缺问题,促进和拉动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长。

4.发挥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促进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将经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视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范围,以缓解合作社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

5.研究探索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规模和险种,开展银行与保险合作,充分利用农业保险“增信”作用,促进参保农户容易获得贷款。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分为种植业(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和养殖业(奶牛、能繁母猪)两大类、6个险种。建议结合实际,开办森林、甜菜、马铃薯等方面的农业保险,在稳步扩大原有保险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办新险种,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6.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风险分担和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有效降低和分散银行、担保机构涉农业务风险。借鉴国内部分省市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制定银行类金融机构新增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办法,对其年度新增涉农贷款,按照一定比例(5‰)给予风险补偿。研究制定担保机构涉农贷款担保代偿风险财政补助办法,对担保机构为涉农贷款担保新发生的代偿,按照日均担保责任额的一定比例(10‰)给予风险补偿。

7.积极支持农村物权改革,促进农村产权市场发展,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财政部门应积极配合和支持有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关部门推进农村物权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深化林权及流转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和房屋流转管理制度改革,激活农村静态资产,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使农村房屋、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土地经营权、土地收益权等均能够作为银行贷款担保和抵押物。促进农村产权市场发展,加快农村各类可流转资产权益的确权、颁证进度,完善市场化流转的制度安排,培育交易流转平台和机构,建立有农村特点的物权、产权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村资产和权益合法、有序地转化为可交易金融资产。

(三)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市场化、金融化运作模式,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专业优势、市场优势,形成政府资源与市场资源有机结合,支持农业重要领域的发展。

1.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重点农业项目,推动形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投融资体系。借鉴财政部“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建议从目前省财政支农资金中拿出5亿元资金,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包括地方财政资金)参与,设立10亿元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省财政厅负责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并实施监督管理。投资基金委托省属有资质的企业负责运营管理。投资基金受托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财政资金投入到政府重点支持的农业生产领域和产业项目,实现政府资金市场化运作。

第7篇

论文关键词: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公司特征

 

一、引言

IPO的成功发行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公司筹集大量资金投资新项目,扩大经营规模,实现公司战略目标,且有助于改善公司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上市公司募股功能的发挥,对促进上市公司快速发展金融论文,提升上市公司的社会贡献水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其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病有待解决,IPO上市公司变更募股资金投向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时的《招股说明书》,实际上都是对投资者的一种承诺,投资者据此做出投资与否的判断。如果投资者决定投资,就等于与上市公司签订以招股说明书为内容的投资合同,约定投资人出资,公司方面负责经营管理。所以IPO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的使用方式实际是一种违约行为,这不仅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而近年来,中国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越来越频繁,其用途变更已引起了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因此,本文拟在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通过采用公司特征作为主要研究变量,对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从中找出某些规律,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外理论界对于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和深入,但是由于国外的股票市场比较健全,监管得当金融论文,几乎没有随意变更IPO募集资金使用用途的现象,所以国外文献对此的研究也很少,未发现西方关于募资投向变更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国外的大量研究都集中在融资的资本结构、成本、融资顺序等方面。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也始于1997年后,市场上出现大量变更募集资金使用用途的现象之后。

关于国内对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客观因素和非客观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2、研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变更前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以此分析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是“善意”还是“恶意”以及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对公司业绩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3、分析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引起的市场反应,检验公众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的反应以及影响这种反应的因素有哪些,并对不同种类募集资金变更的显著影响因素是否不同进行对比分析。

4、从战略与绩效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的多元化与变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募集资金投向的多元化程度与变更程度相关关系。

5、对上市公司面对的制度约束分析的较多,缺乏对这些制度约束的形成机制及其历史演变进行分析。

三、研究假设

张为国、翟春燕(2005)得出了因主观因素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比例大于因客观因素变更的比例。并进一步说明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和现实因素所造成的。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需要改变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向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保荐机构、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行使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手中的股票价值与小股东一样伴随着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大小股东的利益基础一致,这必然促使大股东关心公司二级市场的表现。段特奇(2003)认为上市公司发出的募集资金变更投向公告会在证券市场上产生传导效应金融论文,引起该公司股价下跌。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正相关。

如何防止内部人控制及大股东操纵、完善董事会的职能与结构,从而重树投资者的信心,成为全球范围内企业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意识到引入独立董事会制度以强化董事会的职能,确保董事会运作的公正、透明的必要性。从股东投资者层面来看,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制衡控股股东,监督经营者。独立董事有助于保持董事会独立性,维护所有股东利益,增加股东价值。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能为董事会提供知识、客观性、判断和平衡,从全体股东利益出发监督和监控公司管理层。因此,独立董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的发生,我们提出下面假设:

假设二: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独立董事比例呈负相关。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现象非常普遍。但在所有发生变更的行业中,以传统制造业所占比例最大,这是由于传统制造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和微利状态,该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较低,如果把募集的资金用于主业金融论文,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会很小,受高额利润的驱使,这就使得这些上市公司纷纷放弃原来拟投资项目,而改投其他收益率更高的项目或转向非实业投资领域以期获得高利润。而对于新兴行业来说本身主营业务具有很好的前景,公司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没有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的动机。因此,可以得出以下假设:

假设三: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行业具有相关性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募集资金变更实际上是对IPO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可行性项目的否定,这是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失误,从实质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没有建立起细致有效的投资决策程序和规范。但这种规范化的决策程序的建立与公司规模是具有相关性的,我们知道公司规模越大,其公司治理结构越完善,也会有科学的规范投资决策机制为其提供支持,对可行性项目的论证相应的较充分。另外,公司规模越大,其受到各项监管也越多,所以不会轻易改变募集资金投向。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四: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公司规模呈负相关。

如果上市公司负债较多金融论文,很可能会盲目的拼凑一些项目,来解决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募集资金到手后,又找各种理由来说明原来的项目效益差,另外的项目好等来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同时,债较多、财务状况较恶劣的公司在遇到其他投资项目或是应对公司发展的其他需要时,没有其他渠道获得资金,只好使用募集来的资金。也就是说为了“圈钱”欺骗广大投资者。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五: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与公司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

从以上假设定义本文的变量,如下表:

变量定义

 

变量

代码

变量说明

预计符号

因变量

1

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

 

  0

没有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

FS

变更年末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

DS

变更年末独立董事比例

INS

传统行业为1,新兴行业为0

  LnTA

变更年末资产总额对数

DA

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专业化证券融资的组织结构和风险管理机制特点,并分析了这种模式的市场效应;最后,文章结合我国现实,提出了相关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证券公司;专业融资模式;借鉴

1专业化融资模式特点

专业化证券融资模式,是日本、台湾等地区早期社会信用薄弱、分业经营等背景下形成的。这种模式主要特点在于证券金融公司存在,证券金融公司是一种为有价证券发行、流通和信用交易结算提供资金和证券借贷的专业机构,主要目的是疏通分业经营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资金流动,同时通过垄断融资融券业务控制信用交易规模,防止金融风险。

1.1专业化融资机构特点

证券金融公司一般采用股份制形式,股东大多是商业银行、交易所等各类金融机构,还包括部分上市公司和企业;除自有注册资本外,债务资金来源主要从货币市场融取,包括发行商业票据,吸收特定存款,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向银行贷款等。公司主要业务是开展信用交易转融资融券。在机制设计上,日本实行单轨制,即投资者通过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融券,然后证券公司向证券金融公司转融资融券,投资者不能直接从证券金融公司融资;证券商可以部分参与货币市场融资,但不能直接从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融券;这些金融机构如需借出证券,需要先转借给证券金融公司。单轨制特点是融资融券活动传递链单一化,机制上比较容易理顺,但垄断性较高。台湾采用对证券公司和一般投资者同时融资融券的“双轨制”,在“双轨制”结构中,部分获得许可的证券公司可以直接对客户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然后通过证券抵押的方式从证券金融公司转融资,也可以将不动产作抵押向银行和其他非银行机构融资。而没有许可的证券公司,只能接受客户的委托,代客户向证券金融公司申请融资融券。这样证券金融公司实际上既为证券公司办理资券转融通,又直接为一般投资者提供融资服务。这种模式有利于业务朝多元化发展,但机制较烦琐。除信用交易业务外,证券金融公司还为证券公司证券承销、新股发行等业务提供短期周转资金,及为证券公司并购、项目融资等业务提供过桥贷款等。

1.2风险管理模式

在风险管理上,专业化模式主要通过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进行管理。日本大藏省负责批准和审核证券金融公司成立条件和资格,并制定初始保证金等具体规则;证券交易所主要制定相关规章,对融资融券保证金比率进行动态监控。此外,监管机构对市场参与主体进行严格规定,如证券商不得在保证金规定比率之下对客户融资,不得将投资人保证金挪为己用;证券金融公司根据市场和公司财务信用状况对各证券公司分配不同信用业务额度等。相比之下,台湾证券公司更注重市场运作与风险控制,如日本证券金融公司资本金充足率为2.5%左右;而台湾要求最低资本金充足率达到8%,并规定证券金融公司对投资者融资融券总额与其资本净值最高倍率为250%,规定公司从银行的融资不得超过其资本净值6倍,对任何一家证券公司的融资额度不能超过其净值的l5%等。

2专业融资模式市场效应和借鉴

专业化融资模式产生,使证券公司与银行在资金借贷上分隔开,贯彻了银行与证券分业管理原则;同时证券金融公司可从货币市场吸取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使资金得到更高层次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流动性和效率,促进证券市场交易价格合理形成;同时政府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协调和控制信用交易乘数效应,如在市场偏软时,可以增加资券供给,以活跃市场;当市场泡沫过多时,可以减少资券供给,以稳定市场。

公司大量临时资金需求,支持证券公司新投资银行业务拓展。当然垄断交易也会损害效率,随着市场逐步成熟,证券融资模式职能也逐渐转变。目前日本证券金融公司主要在转融券业务中占主导地位;台湾证券金融公司更多转向直接为个人投资者提供资券融通,逐步变成了市场化融资公司。

第9篇

关键词:创业板;股票价格;融资难题;意义

2009年10月30日,28家创业板公司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众人期盼、备受关注的创业板终于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回首创业板的筹备与建立过程,可谓十年磨一剑。早在1998年时成思危就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提案》,提倡建立创业板。2000年10月,深市停发新股,筹建创业版。但之后几年创业板计划被搁浅。2004年,作为创业板过渡的中小板正式建立。此后创业板继续酝酿。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截至2010年3月31日,已有65家企业在创业板先后上市。

创业板市场是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产生出来的新兴股票市场,又称二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创业板市场是专门为那些具有高新技术和高成长性的新兴、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融资服务的证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传统主板市场在上市资源、上市条件、交易方式、监管手段等方面通常有显著差别。我国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也多为科技型或新兴行业公司,在这里,本文将首先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股票价格进行分析,运用股票定价的增长机会模型(NPVGO Model)解读出股票价格中的无增长股票价值成分和增长机会价值成分,来得出增长机会价值在这些股票价格中所占的比重,从而来验证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成长性。

根据常见的一种股票定价方法――股利贴现模型,股票价值应该等于未来各期现金流的现值总和。对于成长型的公司,股票价值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假设公司不再增长,在未来将维持稳定的收益,而且收益全部用来进行现金股利的分配时的股票价值,即无增长股票价值。另一部分则是公司将收益部分或全部用来再投资而产生的净现值,即增长机会价值。于是,增长型股票的价值=无增长股票价值+增长机会价值。根据股利贴现模型,无增长股票价值= ,我们把增长型股票价值计为P,增长机会价值计为NPVGO,则可以得出NPVGO的计算公式:NPVGO=P- 。

在这里笔者选取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28支股票为例,来估算这28家公司股票的价格中NPVGO所占的比重。具体的参数选取标准如下。

1.股票价值P

选取28家创业板公司股票的发行价来作为P值。

2.EPS1

选取这28家公2008年的EPS作为假设公司不再增长时在未来能够维持稳定的 。

3.权益报酬率r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估算折现率,即权益报酬率r,计算公式为。其中参数的选取与赋值按照以下方法。(1)市场组合收益率 rm。本文选取沪深300指数的年收益率来代表市场组合收益率,沪深300指数是由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中选取的300只A股作为样本编制而成的,样本覆盖了沪深市场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在这里,选取截止2009年8月31日的沪深300指数年平均收益率15.32%作为市场组合收益率。(2)无风险收益率rf。本文借鉴西方具有发达资本市场国家的经验,以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在这里选取2009年9月3日开始发行的期限1年的记账式附息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于是rf=1.46%。(3)公司β值。这28家公司分别属于以下几个不同的细分行业:机械设备仪表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医疗器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印刷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社会服务业,生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仓储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通信服务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零售业,广播电影电视业。对于每一个细分行业,在清华金融研究数据库中查询该行业的其他所有公司在2008年12月31日到2009年11月30日之间的平均β值,再计算这些平均β值的算术平均值,来作为该细分行业的行业β值。于是我们得到这些细分行业的行业β值分

别为0.93,0.90,0.93,1.07,0.95,0.87,0.99,0.96,1.05,1.01,0.91,1.00,

1.05,0.99,0.93,1.06。

根据以上所选取的参数,可以计算出这28家公司的NPVGO,从而可以计算出各家公司的NPVGO在股票价格中所占的比例,具体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一家公司股票的增长机会价值都在其股票价格中占有很高的比重,都达到了70%以上,可见这些公司都具有很高的成长潜力,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中充分体现了投资者对其未来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期待与肯定。中国的创业板确实为中国众多的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也必将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中小企业的数量在我国全部企业数量中一直占据非常高的比例,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已达到了约16万家(截至2008年底),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限制。一般来说,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资本的需求不相同,也呈现出不同的融资方式。按照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成长过程也可以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关于企业成长模型的描述有很多种,但总体说来没有根本上的区别,笔者认为可以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萌芽期,创建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发展到成熟期后,其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都已经比较成熟,通过自营业务能够获得较持续的现金流,经营风险逐渐降低,这时的企业有能力借助多种不同的融资渠道来融资,既可以凭借公司自身的信用能力获得银行贷款或发行公司债券,又可以通过在主板市场上市来进行股权融资。而对于处于创建期和成长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来说,其自有资金已经基本使用殆尽,同时又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入、科技研发和市场开拓等过程中,市场上的融资渠道虽然有很多,这时却都难以利用。如果选择向银行贷款,由于在公司创建初期,企业规模较小,资产总量不足,而在资产总量中,人力资本、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比重又比较大,因此很难进行抵押贷款或者即使抵押贷款能筹集到资金也不足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同时,对这类成长型中小企业贷款,银行自身面临的风险和收益很难匹配。银行承担了企业的高风险,如果创业失败,银行要承担损失,如果创业成功,银行业无法获得与风险水平相对应的收益,而只能获得相对固定的贷款利息收入。因此银行贷款往往很难获得。如果希望通过发行债券或商业票据等债务融资方式来融资,由于创新型企业风险较大,又没有过去良好业绩的支撑,没有信誉的累积,也很难通过这种方式来筹集资金。至于希望通过在一级市场上进行股权融资,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处于初创成长阶段的企业,在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等方面都很难达到主板市场的要求。

中小企业板的建立虽然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新途径,但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板从属于主板市场,是主板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板的上市标准同主板市场相同,在中小企业版上市的企业也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只是在企业规模上不如主板市场的企业规模。因此,对于那些不能进入主板市场的中小企业来说,中小企业板一样望尘莫及。

从上文对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的股票价值分析中可以看出,创业板的建立的确为这些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重要途径,因为创业板的上市条件跟主板相比较为宽松。下表中列示了创业板与主板上市条件的几点主要区别。

创业板的建立对于中小企业和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意义重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创业板市场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同时为风险投资者提供投资对象。正如生命周期理论所说,成长型企业处于创建和成长期时,兼具高风险性和高成长性两大特性,企业规模一般较小,这时最可行也是最合适的融资办法就是股权融资。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制定了更为宽松的发行上市标准,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和发展空间才是其融资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企业可以获得发展所需的大量的、稳定的、持久的资金支持。而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殊性质也恰好满足了那些对风险更为偏好,渴望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的需求,如果投资正确,将获得超额回报。

第二,创业板市场为早期投入企业的风险资本提供有效的退出机制。风险资本投资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具有创新性和高成长性的企业,同时面临着高风险和高收益,早在公司的创建期甚至萌芽期,风险资本就进入了企业,风险资本的目的并不在对企业的长期控制与拥有,因而风险资本存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就是一个有效的退出机制。一般来说,风险资本的进入是以在企业迅速成长阶段获得高回报为目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风险资本就会在适当的时机撤出,来实现真正的资本增值,接着流向下一个新的具有高收益率的投资活动。虽然风险资本的退出可以采取并购、管理层回购、股权转让、清算等多种方式,但通过在创业板这个专门服务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市场上发行上市进而通过二级交易实现套现却是最为迅速和便捷的方式。

第三,创业板的建立有助于成长型中小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在建立发展的初期,常常容易采用家族或合伙方式来经营,但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逐步建立起具有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等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创业板市场对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严格监督与管理将推进中小企业在财会制度,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完善与发展,也将使企业的经营更加透明化,从而促使企业更加高质量的运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率。

最后,创业板市场促进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应该能够满足不同的投融资主体的要求,能够提供具有不同特点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在企业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市场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对于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也应该有不同类型的市场为其提供投资对象。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我国现阶段的资本市场仍然存在结构单一,层次缺乏的问题。对于一个具备完善组织结构与功能的资本市场来说,创业板市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创业板的建立将有效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进程。

无论从我国创业板上市股票的价格分析中,还是从创业板的相关理论中,我们都能看到创业板对于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重大意义。创业板的建立将为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片新的沃土和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也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创业板的一些可改进之处,比如虽然在已经上市的65家公司中,医药技术、信息技术、社会服务等高科技、新兴行业占主要部分,但仍然有相当比例的像制造业这样传统行业的公司。创业板市场应该在今后朝着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为更多的高科技、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提供上市机会和融资服务,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蔡文明.我国创业板市场IPO若干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厦门大学,2008

[2]顾丽萍.创业板在创新型企业成长中的作用:[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8

[3]田静.构建我国创业板市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4]张娇.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5]魏晓燕.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背景和主题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第10篇

1、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小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3、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市场实力、产品差异化与公司盈余管理

5、市场实力、产品差异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6、文化差异、财务背景与公司盈余管理

7、会计人员终身学习能力研究

8、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识别和披露问题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9、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研究

10、我国增值税会计问题研究

1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2、碳排放权及其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13、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建立我国绿色会计体系的研究

14、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谨慎性影响的研究

15、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会计问题研究

16、智力资本会计的研究与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17、××行业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比较分析

18、XXX(存货、应收账款等)审计程序研究

19、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0、关于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探讨

21、环境会计的XXXX问题研究

22、基于新修订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23、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解读与准则经济后果分析

24、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25、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建议

26、内部控制审计——基于XX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27、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28、新三板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9、浅析新三板的现状及发展

30、关于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思考

31、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研究

32、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5题

33、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4、北京市高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5、企业首次执行《会计准则》的调整事项以及工作流程研究;

36、新闻出版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工作流程研究;

37、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状况调查分析;

38、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构成以及应用分析研究;

39、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所得税调整事项以及筹划对策研究;

40、北京市进出口行业外资企业税收构成以及筹划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41、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

4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探讨

43、企业内部审计的增值性的探讨

44、不同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探讨

45、财务共享服务的探讨

46、创业板上市前后盈利能力差异探讨

47、上市公司**行业盈余管理的分析

48、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探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4题

49、工业企业资金收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0、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51、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2、工业企业作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3、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54、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5、我国券商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56、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7、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58、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

59、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问题研究

60、关于或有事项相关问题的研究

6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问题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6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63、小微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64、企业现金流与利润协调增长的方式探析

65、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66、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

67、我国乳业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

68、浅谈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法中的思想方法

69、企业产品的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70、企业并购重组的财务分析

71、新版COSO报告的解析与启示

72、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研究

73、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

74、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75、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

76、上市公司年报评比与评级的思考与建议

77、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与启示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78、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79、 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80、中小企业财务杠杆应用状况分析

81、 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82、EVA最大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83、民间非营利企业的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资本成本

我国目前正在加快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步伐,但是与国外相比,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动性不高且披露水平较低。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否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影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企业资本成本的变动?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一、文献综述

Richardson et al(1999)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理论分析了社会责任信息对资本成本可能产生的影响,论证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以降低资本成本。Richardson和welker(2001) 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理论假设的预期相悖,可能是由于样本期间刚好处于加拿大经济衰退期。Dhaliwal等(2011)发现上一年度在社会责任方面有较好表现和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企业将会降低本年度的权益资本成本。

孟晓俊(2010)等从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的结论。李春水(2011)首次选取了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中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股权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代金云(2012)以沪深41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发现,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能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可知,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是负相关关系,但也有少部分研究与之相悖,结论并不一致。在国内而言,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研究甚少,其中实证研究更是罕见。

二、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分析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扮演着与财务信息披露类似的角色,是非财务信息的一种。随着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日益凸显、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和识别不断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企业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这种自愿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以为上市公司塑造对社会公众负责任的形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从而形成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其次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节约交易成本,增加公司股票流动性,降低投资风险,从而降低资本成本。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条途径:一是提高股票流动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以让投资者更详细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收益、财务风险、企业负债等情况,企业控制环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一种长远的战略投资,投资者能从中获得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未来发展战略等信息,减少了投资者的担忧,提高了股票交易量,增强了股票的市场流动性,并降低了因流动性风险而增加的交易成本,进而降低了权益资本成本。二是降低投资者的预测风险。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和企业的信息是不对称的,通过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向投资者传递一种积极的信号,既可借此表明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又能提高信息透明度,避免被市场认定为风险过高,相应地降低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测风险,投资者的要求报酬率也会随之下降。从而降低了权益资本成本。

但要注意的是,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应真实可靠,不可过度披露或是虚假披露,否则会被投资者认为是一种过度的印象管理行为,是企业在“做秀”, 反而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真实信息的判断和解读,加剧了信息不对称,这样反而提高了资本成本,得不偿失。

三、结论

本文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性,通过降低投资者的预测风险和提高股票的流动性来降低企业的权益融资成本。可以说,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双赢”。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识淡薄,所披露的信息质量不高,而且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它们并没有意识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就是一个解决融资问题的良好途径,其真正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相关部门应引导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实现社会和企业双赢的局面,创造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Richardson, Welker, Hutchinson. Managing capital market reactions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1999 (1):17-43.

[2]Dhaliwal,D.,Li,0.Z.,Tsang,A.,Yang,Y.G. .Voluntary Non-Financial Diselosure and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The Cas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ing[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l):59-100.

第12篇

合理的金融结构对于促进资源配置、完善资金结构、平衡社会供求和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20年,金融市场在规模上得到了显著发展,但结构上的许多弊端制约了金融功能的发挥和金融效率的提升,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结构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对金融效率做出评判,最后对金融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金融结构;金融效率

1 金融结构的定义

金融结构的概念首先是由戈德史密斯(1969)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提出。他指出一个社会的金融体系是由许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组成,而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结合就形成了不同的金融结构。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列文指出,从宏观上讲,金融结构是指社会金融体系及金融政策的结构性方面;从微观上探讨金融结构则主要涉及金融契约、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总体关系。王广谦(2002)认为:“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或总量)各个组成部分的规模、运作、组成与配合的状态,是金融发展过程中由内在机制决定的、自然的、客观的结果或金融发展状况的现实体现,在金融总量或总体发展的同时,金融结构也随之变动。”

本文将沿袭以上分析,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资产三个角度入手对中国金融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别对上述三个分支的效率进行探讨,进而总结出中国金融结构的运行效率。最后,本文将对未来中国金融结构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和展望。

2 中国金融结构特征

2.1 金融机构特征

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内部市场份额架构。分析金融机构的特征,主要是研究其存在形式及各类金融机构所占的比重。从改革以来,我国由银行业主导型变成了多行业共同主导,由单一银行制逐渐发展成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公司等多元化金融组织并存的发展格局。下图显示了近五年主要金融机构资产总量变化以及各自在主要金融机构中的占比。

通过图1可以看到,银行业在我国金融结构中仍然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资产占比总量达到90%以上。而作为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证券行业,其发展并没有真正跟上中国金融市场飞速发展的步伐,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地位相差甚远。保险业机构在金融机构中的份额仅次于银行业。2011年保险业从业人数达到390万,甚至超过了银行业的308万人次,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迅猛,前途不可估量。最近几年才逐渐热火起来的信托业发展良好,这与我国相关政策放松和金融从业人员思维理念的成熟有很大关系。

2.2 金融市场特征

我国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其中货币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商业票据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等短期市场。资本市场主要包括交易期在一年以上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规模、结构的变迁带有显著的发展中国家特色。发展中国家在建国初期都会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吸引外资以启动经济,充分培育本国资本市场,扩大资本市场规模。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开始全力培育货币市场的发展,1999年后,我国货币市场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迅猛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0%。货币市场的这种跳跃式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货币市场发展滞后的局面。

2001-2011年以来,货币市场交易额飞速增长,在2007年到达极大值,然而金融危机挫败了它的强劲发展势头;资本市场发展则缓慢,2005年末,货币市场规模是资本市场规模的8.01倍。庞大完整的货币市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资金供给的必要条件,美国、日本等资本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货币市场规模都远远大于资本市场。因此我国货币市场规模超过资本市场表明了一定程度的结构优化。

2.3 金融资产特征

金融资产是金融业务中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和债务凭证,也是金融市场中进行流通、交易和具有法律效力的金融契约。全社会的金融总资产大致可分为三类:货币类金融资产、证券类金融资产和保险类金融资产。货币类金融资产主要指现金、本外币银行存款;证券类金融资产主要由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构成;而保险类金融资产则包括商业性保险资产和政策性保险资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资产总量大幅增长,由1978年的1512.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16万亿元。改革开放前,我国金融资产只有现金和银行存款等几种,金融资产结构简单。随着金融改革的演进,资产多样化趋势明显。银行体系开发的信用卡、国债回购、短期融资券、外汇理财、利率互换等多元化金融资产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收益权证、资产证券化、QDII等资产的避险增值功能更加突出。并且,金融资产的构成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总体趋势是:货币类金融资产比重在下降,证券类和保险类金融资产比重稳步上升。目前货币类金融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重占全部金融资产的46.6%,构成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主体。非货币类金融资产增长迅速,特别是证券类金融资产,占比50.19%。从1980年中国恢复商业保险以来,虽然保险业规模不断增长,但保险类金融资产仅占4%左右。

3 金融效率分析

金融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乎金融效率的发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分析金融结构的运行效率:

3.1 对融资需求的满足能力和便利性

资金短缺和盈余双方的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能否被有效满足,并且渠道是否便利,将直接说明金融体系的效率高低。目前来看,我国依然存在着大量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情况。中小企业得到的新增贷款只占年新增贷款总额的8.5% 左右,而中小企业所创造的GDP占全部GDP的一半以上,70%以上的新增就业机会由中小企业创造。温州私人借贷和鄂尔多斯地下钱庄的出现表明我国金融体系的低效率性。

3.2 金融资产价格对信息的反映灵敏程度

在高效的、健全的金融系统中,任何一个经济或者政治信号的都会在金融资产的价格上得到迅速的反映,这种灵敏的反映是金融体系高效率的表现。我国资产价格长期偏离经济基本面定价,内部人操纵资产价格现象时有发生。金融资产之间的联动机制不完善,导致资产价格在我国金融市场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市场波动和信息传导情况。

3.3 金融体系中金融资产效率及创新能力

我国金融资产中的避险型工具几乎没有,根据西方金融学理论而得出的多样化投资组合在我国也不能有效实现。我国金融创新仍显不足,诸如卖空、期权等对冲型金融产品都未能实现,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管制过多,无法为投资者提供适宜的金融服务,导致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基础银行业业务进行过度竞争,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体系运行的效率。

3.4 金融系统传递宏观经济政策的时滞

一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一般都通过金融机构信贷反应、金融市场利率波动、金融资产价格调整等渠道来发挥作用。按照相关学者的实证分析可知,货币政策的发挥一般在滞后第二期发挥,财政政策则滞后五期才起明显作用。这也说明了金融结构所运行的效率不高。

3.5 金融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指金融交易活动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价值量。1991年我国印花税曾高达6‰,而2008年降至1‰的水平。众多券商实行的低费揽客规则也导致金融业的交易成本越来越低,报表中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也呈直线下降趋势。2010年沪深市场股票交易1200余亿元的经纪业务收入相比较,2011年全行业经纪业务收入仅为798亿元。然而银行业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等相关费用却持续上涨,相比2010年同期,2011年多数银行佣金净收入的上升幅度超过30%。

4 金融结构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参考发达国家金融结构演变的过程,我国金融结构的长期走势如下:

(1)金融机构发展趋势:各分支金融机构的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高;个性化、专业化的中小金融机构地位日益突出,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租赁业的发展步伐将加速,我国特有的市场结构和政治导向使得银行在长期内仍将占据金融机构主导地位,非国有银行市场份额提升,金融机构各行业均衡发展,提升金融功能。

(2)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心仍在货币市场以及货币市场中银行间同业市场,这由我国正在转型阶段的特殊国情以及银行业的特殊地位决定。债券市场将得到规范和发展,国债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发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得到加强。短期内,货币市场制度基础得到进一步完善;长期中,健全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规范股票市场的运行发挥资产价格渠道的传导作用,顺应经济发展证券化的趋势。

(3)货币类金融资产和证券类金融资产为主体的金融资产结构是中国金融业渐进式改革的结果,这一结构将长期维持。我国将坚持金融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以总量增长带动结构优化,积极开发创新能满足包括流动性、安全性、增值性等需要在内的多元化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王广谦.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分析[J],金融研究,2002(5)

[2]易纲,宋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J], 经济研究,2008(8)

[3]易纲,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1996(12)

[4]王计乐,基于金融效率的中国金融结构分析,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谢清河,金融结构:路径、效率与改革,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6],中国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张杨,我国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量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实证分析,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