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8 19:15: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市场需求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软件市场需求 分析 开发对策
优秀的产品设计是软件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其好的产品设计可能使企业走向产品系列化、内部管理规范化的良性发展之路。笔者将结合当前软件市场需求,针对目前现状进行如下软件开发对策讨论。
一、软件市场发展现状
在专业服务的细分产品市场中,IT教育与培训在市场强大需求的拉动下,同比增长达到23.0%,国外软件厂商和服务商加快脚步进入中国IT教育与培训市场,Novell、EMC与东软签订合作协议,惠普则成立了软件工程学院直接参与市场竞争;IT咨询服务市场快速发展,服务内容不断向高端发展,同比增长达到21.0%;IT运营管理服务在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带动下,同比增长20.8%。国内最大的贸易集团上海联华超市/世纪联华签约IBM,树立了内资零售企业IT运营管理服务的典型,而主要行业用户,尤其是中小企业用户,对于外包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明显提高,对外包服务的需求范围、需求力度不断加大,“惠普集成运维服务”等新型服务方式应运而生;相比之下,系统集成市场略显沉闷,仅实现同比增长15.3%。
在充满变数的中国网络服务市场中,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服务商们希望凭借特色应用实现突围,综合类和专业类的网络服务商在竞争中不断演绎着变化。搜狐和淘宝网宣布成为战略联盟,共同开拓中国网上购物和网上拍卖市场;MSN了在中国的门户网站;新浪推出“爱问”互动搜索等战略举措,使网络服务市场面临新的竞争格局。
二、软件市场需求
1、在建基础建设对软件产业的需求
我国当前正处于大规模公共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这些建设包括电力行业、金融行业、电信行业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社保、医保等信息系统的建设,这些对软件都有着极大的需求,据IDC预计,未来5年,我国软件市场将以48.3%的速度高速增长。
2、政府部门对信息技术及软件的需求
从当前世界信息发展来看,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同时,联合国经济会事务部把推进发展国家政府信息化作为今年的重点,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并将提升政府效率及便民服务作为重点,以更有效率的行政流程,为人民提供更广泛的、更便捷的信息及服务。
政府运用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打破了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并成功建构了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以书面审核的传统作业方式,从而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加强与人们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七五"期间,政府投资200多亿元,先后建成12个国家级政府信息系统;有40多个部委成立信息机构,开发各类数据库800多个。自1993年,我国陆续启动了以"金"字命名的一系列国家级电子信息应用的重大工程,到了1997年,先行启动实现金桥、金卡、金关、金税工程的初期目标,并将其投入应用建设中。
3、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大规模的需求
当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在竞争中生存并取胜,就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系统,而现代企业的管理系统企必须有信息系统来支持。所以,基于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则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在中国拥有近15000个大中型企业和大约1000万个中小型企业,而根据IDC的统计,截止到去年年底,在中国只有2051个企业安装了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M)系统。与世界500强企业中60%都装有ERM系统相对照,在中国的前500强企业中只有2%安装了ERM系统,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中国的企业将会是多种软件产品的最大购买者。
4、教育软件和家用对软件的需求
我国有1000多所大专院校、几十万所中小学、二亿多在校学生,教育系统信息化和教育软件的需求十分庞大。此外包括娱乐在内的家用软件市场需求目前更是难以简单用数字来表达需求的规模。
所以,综上所示,当前我国市场对软件的需求还是相当庞大的。
三、软件开发原则
1、软件开发的目标
软件的开发目标即是生产具有正确性、可用性以及开销合宜的产品。正确性指软件产品达到预期功能的程度。可用性指软件基本结构、实现及文档为用户可用的程度。开销合宜是指软件开发、运行的整个开销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这些目标的实现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它们形成了对过程、过程模型及工程方法选取的约束。
2、软件开发的原则及对策
软件开发必须围绕软件设计、软件支持以及软件管理这三方面开发,笔者根据此提出了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1)选取适宜的开发模型
该原则与系统设计有关。在系统设计中,软件需求、硬件需求以及其它因素间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经常需要权衡。因此,必需认识需求定义的易变性,采用适当的开发模型,保证软件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
(2)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
在软件设计中,通常需要考虑软件的模块化、抽象与信息隐蔽、局部化、一致性以及适应性等特征。合适的设计方法有助于这些特征的实现,以达到软件的目标。
(3)提供高质量的软件工程支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软件工程中,软件工具与环境对软件过程的支持颇为重要。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开销直接取决于对软件工程所提供的支撑质量和效用。
(4)重视软件工程的管理
软件工程的管理直接影响可用资源的有效利用,生产满足目标的软件产品以及提高软件组织的生产能力等问题。因此,仅当软件过程予以有效管理时,才能实现有效的软件工程。
如下图一所示为是某公司软件产品一个版本的开发流程,整个开发大概持续一年左右。从图中可以看出,流程中的大多数活动都是串行进行。这样的一种类似瀑布的开发流程,前提是需求在产品的初始阶段就完整的被捕获并正确的分析,这样才能保证最后交付的产品是客户所需要的产品,但通常这样的理想状况很难实现,所以,一般情况下,图二的开发流程更适合软件产品的开发,其优势有如下几点:
1、市场和需求驱动,拥抱变化
在开发的过程中,产品的业务人员和售前可时刻保持与产品开发团队的沟通和工作,保证开发出来的产品是符合业务需求。
2、充分利用资源和时间
这种方式可迭代开发、强调沟通、缩减文档,在每个迭代初期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开发、测试人员的时间,达到效率最大化。
3、每日交付
产品开发过程中,可自动化Build,并生成可以交付的产品。业务人员、客户都可以试用并提供反馈和新需求。
所以,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团队开发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总体来说,在开发软件时一定要先确定软件工程的可行性,估算完成该工程所需资源和成本,制定合理的工程进度表,以及时顺利完成整个软件工程开发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生;家教市场;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引言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除了日常的上课之外,在周末的时间还要参加各个科目的补习与辅导。虽然,在心理上有着很大的不情愿,但是,碍于父母的要求以及考试的压力,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参加课外的辅导班。在补习治愈,我对这种所谓的课外辅导,也就是我们大家口中的家教现象产生了兴趣。在翻阅一些文章之后,我决定研究一下高中生的家教市场。
一、高中生家教市场的主要特点
结合自己接受家教补习的经验,我发现高中生的家教市场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家教收费比较高。同其它类型的家教价格进行比较,高中生的家教收费是比较高的。尤其是高三年级的家教补习收费是最高的。据我打听,一般的高三家教费用集中在1.5小时200-1000元不等。其次,家教师资水平比较高。我在调查中发现,高中的家教师资,一般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有的是当地重点中学的老师。名气大一些的收费也比较高。最后,家教形式多样。当前,在高中家教市场中,其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一对一的辅导,有的是一对二,一对多的辅导。当然,家教对象的不同,其在收费上也会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另外,在高中家教市场中,除了文化科目的补习之外还会有艺术课程的补习。例如,我身边就有同学是艺术考生,所以,他除了要补习文化科目之外,还要补习美术的一些科目。例如,要练习素描、色彩等等。总之,现在高中的家教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价格的不同,其所提供的家教服务也不太一样。例如,有的刚刚成立的家教辅导机构会采取签约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来进行报名,会在合约中约定在多长的时间内,让选择这家家教辅导机构的学生成绩有多大的提高,一般都是以学期为单位,当然,这样的辅导机构的收费也是比较高的,只有中上以上收入的家庭,或者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成绩提高的家长,能够狠下心来,进行投资。据身边参加过的同学说,这样的辅导机构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甚至比在学校都要严,让参加者觉得“压力山大”。
二、高中生选择家教补习的主要原因
一个高中生选择家教的原因是很多的,拿我身边的同学为例子,他们请家教进行辅导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成绩的压力。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是很好,在高中上课的时候,存在着听不懂,跟不上的现象,导致每次考试的成绩都是特别的差。家长比较着急,老师也老是批评,在这外在的压力下,只好通过花钱请家教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在每次考试结束之后,虽然现在不进行成绩的公开及排名,但家长还会拿着孩子的成绩四处比较、打听。最终的结果是发现自己的孩子还是比邻居或者是身边朋友或着亲戚的孩子差,顿时感觉颜面上过不去,最后,会通过软硬兼施的方法让孩子去报名参加家教辅导班来提高成绩。
除了成绩的压力之外,心理的跟风也是一个原因。例如,我报名参加辅导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身边的同学和朋在周末的时间大部分都报了班。为了不显得自己那么另类,我也只好报了一个辅导班以便和他们一起学习。在这种学习心理下,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朋友们都说我参加家教辅导班纯属于打酱油,甚至他们和我一起打酱油。
当然,在选择家教的过程中,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家教老师要求的比较宽松,在上课的时候,气氛也比较轻松愉快,学习的压力也没有那么的大。不同的同学选择家教的原因不一样,但是,有一个比较相同的原因是因为,上了高中之后,要面临非常严峻的高考。家长和老师一再的叮嘱我们,一定要考上大学,而且必须是好大学,不然的话,以后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买不上房子,娶不起老婆,养不起娃等等。所以,辛苦高中三年,享受美好一生的标语一直挂在我们的黑板上方。
三、关于高中家教市场发展的建议
在自己的一些研究中,我发现当前的高中家教市场越来越大,每天都会发现有新的辅导班出现。经过研究与分析,我认为今后的高中生家教市场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方向来进行发展。
首先,牌子要响亮。高中生比较喜欢名牌,无论是买服装、运动鞋还是手机都要买名牌,所以,他们选择家教辅导机构的时候,也会选择名牌。一方面,在名牌的辅导机构教学质量会得到一定的保证。另外,自己在名牌辅导机构进行补习,当向身边同学说起的时候会感觉特别有面子。所以,一个要想做大的家教辅导机构,要在名称的命名方面,地理位置的选择方面以及广告宣传方面,都应该多花点时间和精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口碑,到时候,会有更多的高中生来报名学习。
另外,环境要好。现在的高中生由于家庭环境基本上都不错,再加上,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会比较溺爱。所以,家教补习机构的环境应该上档次。各种必要的教学设施以及休闲娱乐的设施都应该比较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我们的高中生去补习。所以,要有无线WIFI,这是最基本的,便于学生在课间时间进行休闲与放松。当然,要明确相关的制度与规则,避免学生迷于手机而上课不认真听课。
最后,要能提分。无论是出于哪一种原因,高中生选择了家教来进行补习,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成绩、分数的提高。因为,如果在家教机构学了一段时间,成绩没有明显的提高,家长也不会愿意让孩子呆在这个机构学习,会给他换一家。因此,要在师资的选配上多花点力气,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会带出高水平的教师,这是一个客观真理。
四、结语
所以,高中家教市场很大,很赚钱,同时,整个的压力也会比较大。只有从品牌、环境、教学质量等方面不断的提高,家教机构以及家教的从业者,才会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参考文献:
[1]张羽,黄振中,李曼丽.北京“坑班”式择校及其对基础教育生态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4(2).
[2]朱洵.教育全球化中的影子教育与文化资本理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9.5%,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居民消费概念、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交通、娱乐消费比重增加,汽车进入家庭将成为必然,汽车私人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据悉,2003年,全国共生产汽车444万辆,销售4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6%和34.5%。其中,生产轿车201万辆,销售轿车19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4.4%和80.7%。汽车行业继续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火车头”。《金融时报》称,未来6年中国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年增15%-20%,约有1亿人具有购车能力。按照保守估计,到2010年,中国家用轿车保有总量将达到1466万辆,其中,城镇居民家用轿车保有量约1400万辆。到2020年,中国家用轿车保有量将达到7200万辆。家用轿车将成为轿车乃至整个汽车工业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量。
2000年我国人均gdp 800美元,由于地区差距较大,我国东部地区人均gdp值已达到1400美元。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人均gdp已进人“世界发展报告”所称的中上收人水平。2004年上海人均突破6600美元,私人购车比例越来越高,“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然是个“车来车往”的社会,因而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机遇。
为使上海汽车市场得以平稳发展,就有必要及时掌握上海汽车市场相关信息,通过调研及时收集市场相关数据、整理历史数据,对上海汽车市场当前形势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及时调控积极引导。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上海市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为参考依据,对上海汽车市场未来消费进行需求分析,为将来汽车投资、生产、销售提供基础。
二、影响上海汽车市场消费的因素
影响汽车消费的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产业政策
根据国民经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结合机械工业当前水平和行业特点,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我国确定汽车行业为机械工业“十五”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利用多种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国家引导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与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资金优势的地区相结合,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发展汽车工业重点产品。
(二)
人口
人口是消费行为的主题,所以人口对汽车消费量的影响是必然的。人口的增减表明行为主体数量的改变,从而导致需求的变动。
1.总人口数:人口是一个城市组成部分中的基本条件,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这个近几十年飞速发展起来的城市,不仅给自己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了经济效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员。人口的基数对于汽车消费量有很大影响。
(三)
人民生活水平
2.职工平均工资:它是每年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人员所取得劳动报酬或营业收入总和的平均值。职工平均工资反映了在职职工劳动收入状况,在不同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变动,职工工资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人们的欲望也会随之改变,对汽车消费的需求也会增加。
3.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就业情况,通过从业人员的数量变化,可以大致了解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从而获悉这个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水平。
4.人均储蓄:它是每年银行存款总额的平均值。人均储蓄反映了人们剩余金融财产的多少,它会随着收入等的改变而改变,当人们在满足了自身的各项需求之后,人能有较多的剩余资产,则表明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较好,因此,欲望的增长会使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有所增长。
(四)城市建设
5.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道路建设,其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畅通状况。在上海堵车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间,其改善状况对居民购买汽车也会造成影响。
6.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现在城市为了舒缓市中心交通压力,积极在市中心发展公共交通,另外,在城市郊区近几年新建了许多居民小区,开辟了不少新的公交线路,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人们对购车的需求。
(五)价格水平
7.汽车平均成交价格:汽车的价格是影响普通百姓购车的最大因素,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车市的不断升温,汽车厂商之间的价格战也愈演愈烈,相同的价格,消费者也能买到更理想的车。
(六)其他因素
诸如银行贷款利率、道路建设情况、汽车牌照价格走势、停车地点的增加及停车费用的变化、燃油价格变化等也是影响汽车消费的因素,有的较密切,影响较大,但由于统计年鉴上相关统计数据缺少或年份过少,而在本次研究中未加以考虑。
三、 逐步回归方法与模型
(一)研究方法与原理
研究预测上海市汽车消费的方法有多种,先采用多元现行逐步回归方法。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是根据一组数据,运用统计方法来寻找数据所代表的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最佳线型数学表达式,即用统计相关关系表达随机性因素变量之间的规律。
运用时把研究对象设定为因变量,挑选对因变量影响影响显著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一个回归方程,按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程度从大到小逐个引入回归方程,同时检验方程中各个自变量的显著性,若合格则保留、不显著则剔除,反复进行直到再没有显著性影响的变量可以引入,最终形成最优的回归方程。
该方法的运用条件是有大量观测统计数据,适用研究没有确定关系形式的因素对象,运用工具可以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二)建模及求解
设
y=a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其中:y 上海市汽车零售量:
x
上海市总人口数 x
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
x
上海市从业人员 x
上海市人均储蓄
x
上海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
x
上海市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
x
上海市汽车平均成交价格
收集(1994年—2003年)10年间各经济变量的数据作为样本对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参数估计,样本数据如下:
年份
汽车零售量
(万辆)
总人口数
(万人)
职工平均工资
(元)
从业人员
(万人)
人均储蓄(万元)
基础设施投资额(亿元)
每万人拥有
公共车辆 (辆)
汽车平均
成交价格
(万元)
1994
3.45
1298.81
7401
672.86
0.7516
238.16
11.10
13.7
1995
4.62
1301.37
9279
688.25
1.0728
273.78
11.78
14.5
1996
3.84
1304.43
10663
695.22.
1.4340
378.78
12.32
13.9
1997
5.11
1305.46
__25
706.49
1.6157
412.85
12.86
15.14
1998
5.11
1306.58
12059
725.31
1.8161
531.38
13.24
15.1
1999
4.96
1313.12
14147
731.58
1.9778
501.39
13.98
14.9
2000
4.81
1321.63
15420
745.24
1.9098
449.90
14.30
14.8
2001
5.10
1327.14
17764
752.26
2.2619
510.78
14.65
15.2
2002
6.40
1334.23
19473
792.04
3.6842
583.49
14.96
15.4
2003
7.84
1341.77
22160
813.05
4.5124
604.62
13.88
15.7
注:以上数据来自上海统计局官方网站及《2004上海统计年鉴》
将相关数据通过spss软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stepwise)求解得相关指标变量的回归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水平,数据如表:
变量因素
系数
t值
p值
r2
f值
p值
dw值
人均储蓄
0.784
11.098
0.000
0.991
227.872
0.000
2.343
汽车平均成交价格
1.1
7.454
0.000
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
-0.321
-5.259
0.002
截距
-8.567
-4.78
0.003
即回归模型为:
y=-8.567+0.784 x
+1.1 x
-0.321 x
汽车零售量=-8.567+0.784*人均储蓄+1.1*汽车平均成交价格-0.321*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
由上述线性回归模型可以知道,上海市汽车零售量与上海市人均储蓄、上海市汽车平均成交价格、上海市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这三个因素有显著意义的相关关系,而与上海市总人口数、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上海市从业人员、上海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无明显相关关系(注:以上所牵涉到的所有数据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计算的检验指标均在附表中)。
四、结论及评价
(一)模型评价
由于spss软件通过特定程序对上海市所有相关观测数据进行整体统计运算,是对客观数据的线性逐步回归计算,并不参入人的主观因素,所以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其分析结果客观、公正、可靠。
经由spss运算后得出结论,上海市汽车零售量与上海市人均储蓄、上海市汽车平均成交价格这两个因素正相关,即上海市汽车零售量会随着这两个因素的增长而增长,而上海市汽车零售量与上海市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负相关,即随着这个因素的增长,上海市汽车零售量反而会减少。
上海市人均储蓄反映了上海市居民的人均储蓄情况。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收入不断增加,在满足自身需求之后的剩余金融资产也随之增长。所以人均储蓄可以反映人们的闲散资产情况。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档品的需求也自然增长。毕竟汽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属于高档消费,需要一定的储蓄支持,因此上海市人均储蓄对上海市汽车零售量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上海市汽车平均成交价格反映了每年销售车辆的实际平均价格。虽然中国车市近些年来的价格逐年下降,但同时汽车的品牌和种类也迅速增加,人们的购买力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长,所以人们愿意花稍多的钱购买更好的车。它与上海市汽车零售量成正相关。
上海市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反映了上海市公共交通情况,上海城区的扩建,如住宅的郊区化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成了首要的问题。公共交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市民购买汽车的需求,因为他们可以把公共交通作为更便宜的代步工具。所以它与上海市汽车零售量有负相关关系。
而上海市总人口数以及上海市从业人员的增加对上海市汽车零售量没有显著性关系,因为汽车毕竟是高档品,并不是人人可以消费得起的,所以人口和从业人员的增加不会引起汽车销售的大幅变化;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反映的只是部分在职人员的收入情况,不包括离退休又被反聘的人员等,因此也缺乏全面性;上海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投入,对道路建设的部分不大,况且及时道路质量和数量的增加对消费者购买汽车的影响还是比较微弱。由于以上各个原因,上述四个因素在运行中被系统剔除。
(二)结论
综上所述,上海市人民生活水平、上海市城市建设和上海市价格水平影响上海市汽车零售量。上海市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为消费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上海市城市建设在改善交通方面不遗余力,努力为人们出行提供快速便捷的方式;上海市价格水平也是影响人们购车的很大因素。各因素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对上海市汽车销售产生一定影响。而上海市汽车销售的变动,进而关系到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企业投资规模、城市交通规划等。通过对上海市汽车销售的研究分析,了解某一时期上海市居民对汽车的有效需求,依
次为基础可以较准确地对未来人们对汽车的有效需求趋势进行预测,从而能够制定出相应的合理的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投资计划。同时利用汽车牌照每月限额发放政策,确保上海市汽车市场的供求平衡,使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发挥经济增长点的作用。因此,研究上海市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建设和价格水平,探索分析它们与上海市汽车消费量的关系问题,是协调上海市汽车供求关系平衡,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使汽车产业担当起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的任务,促进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作。 随着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事实,未来10-15年必将使中国汽车产业获得较快发展的时期,无论是汽车市场销量,还是汽车产量,每年都会有较大增长,其在世界上的排名也会逐渐攀升,汽车工业也肯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统计局编.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统计资料(1949-200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编.50年上海投资建设统计年鉴(1950-2000).上海:上海现代科技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00
1.1户外运动的定义
2003年,时任国家登山管理中心户外运动部主任的李舒平在“登山户外运动在户外运动中的研究与对策”一文中提出:“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的体育运动项目群。”可见,户外运动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户外体育休闲,一是户外体育竞技探险。
1.2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关系
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的结构进一步的认识其关联。由于户外运动具有探险性,我们将这一因素考虑进来作为基本结构要素之一。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体育与休闲的结合成为我们常说的体育休闲,它也还包括户外休闲和休闲旅游。这是以休闲学为主体,从休闲学的角度来探讨体育休闲,这是休闲的细分,是以娱乐身心、体验为主。而户外运动是从体育学的视角进行细分的运动方式,它包括体育探险、户外体育竞技和探险旅游,是以挑战身心极限为主。体育休闲条件舒适,轻松自在,通常被称之为“腐败型”户外运动;体育竞技探险条件艰苦、紧张刺激,身心都会承受极限挑战,又被称之为“自虐型”户外运动。
2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资源优势
2.1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自然资源优势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全省总面积48.5万平方公里。西有青藏高原相扼,东有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山秦岭屏障,南有云贵高原拱卫,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四川盆地。整个四川盆地又可以从西到东又可以分为川西高原地区、成都平原和川东丘陵地区。四川的山地资源丰富,境内河流众多。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冷暖适合,湿度适中。
2.2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人文资源优势
民族风情浓郁。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4个,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第二大藏族聚居地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各兄弟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休闲方式和体育竞赛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优势。四川是全国的人口大省之一,庞大的人口基数增加了群众参与户外运动的可能性。人们对户外运动的了解和认识度比较高,加上开发商的大量进入以及俱乐部相应的建立,使得群众参与户外运动的可能变成现实,很多群众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体育休闲和户外运动。技术力量雄厚。四川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和四川山地救援队有技术娴熟、体能充沛的专业人才;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烹专等院校设置了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专业,开设了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专业课程;所有这些都为推动四川省体育休闲户外运动顺利开展培养了大批的骨干力量。
3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节假日走向户外,走进自然,并自觉地与运动健身相结合起来,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热潮。四川省就成为了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一片热土。就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市场需求我们在四川省内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获得样板632份,讨论以下的相关问题:
3.1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兴趣
如图2所示,参与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频率每月1次的占总数的12.7%,每月2次的占15.1%,每月3次及以上占17.2%,不固定的占50.9%,1次都没有的占4.1%。从这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调查对象都参与过户外运动,而且多次参与户外运动的比重也非常之高。同时,在本次调查中,大多数调查对象对户外运动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而且都有参与户外运动的愿望。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得出,人们对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浓厚的兴趣,对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3.2对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项目的需求调查
如表1所示,人们参与的户外运动项目主要集中于登山、野营野炊和徒步旅游,之所以这3种户外项目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总结主要原因是这些项目出行简单,对场地、装备都要求不高,难度、危险度都不是很大,比较舒适和休闲,适于大部分人的需求。
3.3户外运动用品市场需求分析
3.3.1户外用品的价格定位
本次调查还对体育休闲与户外用品价格的满意度进行了考查,用以体现本文对户外运动市场的全面了解(见图3)。结果表明,被调查者的大多数人认为户外用品的价格定位偏高,满意度只有7.9%,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之和占总数的46%。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户外运动装备是针对特殊要求而生产制造的,都具有一定的功能,而要达到这种功能的良好效果对生产技术的要求就非常高了,同样户外装备使用的也是高科技材料,所以制造成本就比一般服装、用品高出许多。再者就是相关部门对户外产品的价格定位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很多定价都是虚标的很高,也就是说其中的利益巨大。
3.3.2购买体育休闲与户外用品的人群分类
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数量。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属于文化奢侈需要,消费具有弹性程度较高,比较难于达到饱和度的特点,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产品需求”是消费者的心理变数,“购买力”是消费者的行为变数,按“产品需求”和“购买力”,将四川省购买体育休闲与户外用品的消费者进行分类。(1)低需求、低消费力者。对体育休闲与户外活动缺乏基本认识和经济能力,认同、接受力低。中低收入者是这个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调查中显示有70.1%调查对象的生活费余额在500元以下,他们的生活依然维持在不宽裕的状态,没有多余的能力去进行这个领域的消费。(2)高需求、低消费力者。对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感兴趣,对户外休闲产品认识较专业、品质需求较高,但消费力或对产品的消费价值观较低。这一部分人是目前四川省内以及国内户外运动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他们主要是大城市内的年轻人、学生以及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善于了解和接受前沿的咨询,关注户外运动及其产品并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在消费力上属于中低水平。(3)低需求、高消费力者。对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兴趣一般,对户外休闲产品认识不够充分、产品要求不高,但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这类人是专属户外品牌商家的目标群体,是实现商业目标的基础,但这个群体也是其他所有非生活必须消费市场要抢夺的目标群体,所以如何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如何培养市场,将会是一个长期投入的工作。(4)高需求、高消费力者。对体育休闲与户外活动非常关注,对其产品要求很高,并且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这一群体是户外休闲产品、户外休闲消费概念的核心受众,对相关产品及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他们容易接受商家设定的消费观念及功能宣传,有能力消费高端产品,是商家借以影响其他群体的媒介,但这个群体是4个群体中规模最小。
4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安全救援
4.1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安全状况
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不断快速发展,在活动过程中的伤害事故也频频发生。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后,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对开展体育休闲和户外运动有很大隐患。2009年1月29日,四川省简阳市9名大学生趁春节放假之际,相约前往都江堰市赵公山登山,因不熟悉山区冬季自然气候变化,不知山上积雪后地形难以分辨,冒险从赵公山顶穿越泰安镇。在途中因前路中断,大雪覆盖迷路。同年5月,美国爱德嘉峰登山队攀登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海拔6618m的爱德嘉峰,但在原定的下撤期内,3人未按时返回大本营,由于山区没有通信讯号,大本营队员无法与攀登队员取得联络。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失踪。2011年国庆期间,2“驴友”在雪宝顶遭遇雪崩1死1伤,10“驴友”和一名向导、3名背夫穿越四姑娘山失去联系2周。一系列事件为户外运动敲响了警钟,如不重视安全问题将严重影响四川省内的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发展。
4.2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救援的现状
户外运动救援机构应该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领导下,由各地方、各景区具体实施救援的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救援体系。1979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登山协会正式成立(后改名为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负责四川省内山难与户外运动事故的处理。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山地救援工作委员会,是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2009年在四姑娘山国家级风景区又成立了四姑娘山应急分队,在泸州成立的山地救援队救援犬基地,现有救援犬6只。四川省山地救援队的主要职责是,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省体育局的领导下开展救援工作,主要负责四川省境内的山地救援工作及其他各种地质灾害救援防灾减灾培训等各种救援工作。协会成立至今,共处置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失踪及遇难救援20余起,得到了外交部、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四川省人民政府、社会各界及失踪遇难者家属的肯定及表彰。
5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存在的问题
5.1管理关系未理顺权限责任不清楚
政府管理层次过多,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以及很多不该管、管不了的事务性工作,继而削弱了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社会社团管理型由于各自特定的利益关系,在管理中的利益分配、沟通与协同等方面也不易能够协调,甚至会发生争执和相互抵制等问题。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是一项集体育、旅游、教育、科学探险为一体的新生项目群,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单单靠政府来进行管理和监督,是很难得以实现的。
5.2参与者价值观念和安全意识的偏离
一些“驴友”热衷于“穷游”,认为参加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花钱越少就是表现自己水平越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淡漠,必须得装备器材、后勤支撑缺失,拿生命当儿戏,“AA制”结伴出行而无责任主体,进入景区不如实报告行动方案、活动内容和行进路线,由人为失误导致的山难屡在此类人群中发生。
5.3户外俱乐部管理不规范户外专业人员匮乏
在调查中发现,现今市场的户外俱乐部、拓展培训公司参差不齐、良莠难辨,市场门槛过低,准入较为自由随便,缺乏管理监督,有些根本就不具备组织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资质和条件;收费无物价部门审定,从暴利到价格竞争无所不有,形成恶性竞争;领队和教练缺乏系统知识的培训,水平难以提高,缺乏资质的“滥竽充数”也不在少数;市场供需双方尚没有意识到活动的质量构成。
5.4户外用品缺少制定标准,产品品种价位过高
户外体育休闲产品呈现为趋同化,产品品种少、质量差问题普遍存在,缺乏创新和对产品的深度开发。户外休闲产品价位不够大众化,相关部门也没有对价格问题制定标准,致使户外用品价格一直趋高不下,使消费者望而却步。尤其是围绕着登山、野营和漂流穿越等项目,对消费该服务的文化内涵和技术知识的挖掘还在摸索阶段,从而抑制了该产业的继续发展。
5.5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救援存在的问题
目前,四川省救援的联动机制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救援的基础配套设施缺乏,以及救援资金无法到位,各部门之间的衔接造成了断流等,是当前在救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联动社会上的救援组织、医疗、公交消防部门的资源,设立政府统筹联动管理机制,以畅顺解决应急救助、资金垫付、善后处理等系列复杂问题,整合成一套一体化的救援体系,对四川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救援具有重要意义。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四川有优秀的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四川省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以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为旅游这个支柱产业带来更多的客源和资金不失为一种创新手段。但是,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中有很多项目属于高危险性项目,5.12汶川大地震”后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安全问题就更为重要。政府要加紧制定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政策法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安全管理,才能促使四川省的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科学、安全、健康、有序的发展。
6.2建议
6.2.1以防为主
大力开展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安全知识教育通过教育手段增加参与者和从业者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强化登山户外运动组织机构的安全文化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从而规范登山户外运动管理,减少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登山户外运动的认识,唤起社会公众对登山户外运动安全问题的关注。
6.2.2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为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政策法规能够从政策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的角度来规范和指导登山户外运动从业人员的行为,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为登山户外运动安全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定、实施登山户外运动救援法,从救援主体、责任、义务和救援保险等方面予以规范,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6.2.3建立完善的安全预警系统
登山户外运动安全预警是指围绕登山户外运动安全收集相关信息并采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未来的登山户外运动安全做出判断、发出警告的方法。通过登山户外运动安全预警分析,可以探明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利于登山户外运动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也给登山户外运动安全教育培训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登山户外运动安全预警对政府制定未来登山户外运动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登山户外运动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6.2.4研发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安全网络监控系统
相关的科研单位研发了一批与应急平台相关的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如美国的NEMIS国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FEMIS联邦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和CAMEO计算机辅助应急执行管理系统等,包括遥感影像的生成和3D-GIS地图,而有大量真实遥感数据的支持,能够产生高真实感的三维地形地貌,还可利用3G多媒体传输音像数据远程移动传输,可以在现场施救、监控和可视化指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救援队伍找出事故发生地提供了便利途径,大大加强了遇险者获救的机会。
6.2.5强化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预警系统
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安全预警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系统的行政组织机构应是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系统。应该融合体育局、气象局、公安局、卫生局和信息机构等职能体系。整合信息通讯指挥系统,加强应急指挥信息网络建设。在安全信息上,要充分利用当前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的普及,提前天气预报、疾病灾害、地质情况等的信息,以便户外运动者掌握及时信息,快速调整运行路线和方案,减少因为信息不了解而产生的伤亡事故的发生。
6.2.6建立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救援联动
救援联动机制是为了实施户外救援而建立,涉及到与户外安全各相关层面的组织机构的分工与协作。可以在应急委员会下设置分支机构,并将相关部门的一些机构吸收为常设单位,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分析遇到的灾难险情,随时修订完善各类计划,使之更加切合实际、更能发挥每个部门的作用。事件发生时,动员各方力量,组织应急反应,进行应急指挥。提供应急经费保障,组织反应迅速的安全救援系统。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社会需要相一致的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专门基金,用于进行预防、处置、补偿、设施恢复等项目。除此之外,还要动员社会各机构、各阶层的力量,如民政部门、保险公司、慈善机构等,定期进行资金募捐,以平时备急需,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救援经费,为政府承担一定的经费开支。组织反应敏捷、行动迅速的安全救援系统,协调各相关层面的组织机构和包括登山户外运动救援的分工、协作的工作体系。
6.2.7推出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保险制度
为了解大学生旅游现状与市场需求,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的调查方法,在全国随机调查了740名大学生,男生占48.38%,女生51.62%。调查数据采用Excel工作表进行卡方检验,对大学生旅游现状与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旅游现状;市场需求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逆势上扬,对国内经济贡献率超过10%,足见旅游产业的重要性。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出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的要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大学生2468.1万人,位居世界第一[1]。有调查结果显示,50.8%的大学生有外出旅游的经历[2],但大学生旅游市场尚未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存在大学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和旅游供给市场重视不够的矛盾[3],旅游行业必须充分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大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本次调查我国大学生旅游现状及市场需求,并进行广东与其他省份之间的比较分析,目的是为政府和旅游行业提供大学生旅游现状及市场需求的调查报告,为设计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提供参考,旨在促进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
1、调查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全国25个省(直辖市)共62个城市74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占48.38%,女生51.62%。采用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的调查方法,问卷分2个项目,共23个题目。设计完成后发放网络问卷54份进行预调查并最终确定了问卷调查的2个项目,共24个题目。正式调查总共发放并回收740份问卷,有效问卷740份,其中网络问卷675份,纸质问卷65份。网络问卷占91.22%。调查数据的统计学检验方法:采用Excel工作表进行卡方检验。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旅游现状调查分析
2.1.1大学生旅游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80.54%大学生热爱旅游,41.35%选择与朋友出游,62.97%出游时间是暑假,52.16%大学生偏好省外游,84.46%平均每次出行天数6天以内。在旅游消费方面,59.22%旅游前购物消费是100-500元,35.14%旅游整体消费在1001-2500元/次。在出游方式方面,94.32%大学生旅游方式是自助式;40.54%住宿偏好是连锁快捷酒店。以上调查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热爱旅游,旅游出行在6天以内,这结果与文献报道[4]基本一致。在旅游消费方面,有35.14%旅游消费在1001-2500元/次,这与2010年的文献报道[5]相比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出省旅游比例上升,参团出游比例与2014年的文献报道[6]相比大幅下降,这说明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1.2广东省与其他省份大学生旅游情况的比较分析
广东省大学生年平均旅游次数为大于3次的比例(6.20%)低于其他省份(15.00%),而家庭资助比例(60.4%)则比其他省份(55.41%)高。家庭资助是大学生旅游的最主要资金来源,这与文献报道一致[7]。在旅游态度、旅游天数、旅游方式、旅游时间、旅游动机、旅游范围、住宿偏好、人均支出、出行伙伴、旅游制约因素、旅游前消费和购物偏好方面,广东大学生与其他省份大学生基本一致。这说明广东大学生与其他省份相比,大部分的旅游情况基本一致,家庭资助是大学生旅游的最主要资金来源。
2.2大学生旅游市场需求调查分析
2.2.1大学生旅游兴趣调查分析
旅游的兴趣与动机关系密切。调查发现,73.92%大学生旅游动机是文化的动机,因此,文化是吸引大学生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表1可知,广东大学生以休闲度假的方式旅游比其他省份明显要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02,P<0.0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从总体上看,大学生选择自然风景游的比例较高(40.50%),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5]。结果提示,风景名胜的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可制定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优惠政策,加大对自然风光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当地旅游,培育大学生旅游市场。
2.2.2大学生旅游交通工具调查分析
旅游交通是影响大学生出游的重要因素,经济便利的交通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当地旅游。从表2可知,广东大学生选择飞机出游的比例明显比其他省份要高,而其他省份大学生选择火车出游的比例却比广东大学生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37,P<0.05)。从总体上看,火车(31.35%),高铁(26.49%),飞机(24.05%)都是大学生主要选择的旅游交通工具。其中选择飞机的比例占24.05%与龙茂兴的研究报告[8]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果提示,随着经济的改善,选择飞机出游的大学生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因此,航空公司可针对大学生制定相应的优惠时段和优惠价格,以吸引更多大学生选择飞机作为旅游交通工具。
2.2.3大学生旅游饮食偏好的调查分析
旅客饮食是旅游市场的重要部分,当地饮食文化也是吸引大学生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表3可知,广东大学生选择当地知名饭店的比例明显比其他省份的高,而选择当地街边知名小吃的比例却比其他省份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32,P<0.05)。以上数据提示,广东大学生饮食习惯可能与省外的大学生有所不同,因此,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可针对广东大学生适当加强当地饮食文化和知名饭店的宣传,以吸引大学生,促进大学生饮食的旅游消费。
2.2.4大学生旅游前购物的调查分析
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对旅游至关重要。不同的人旅游前的准备工作不同,消费也不一样。从表4可知,广东大学生选择购买日用品的比例明显比其他省份的高,而选择购买食品的比例却比其他省份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7,P<0.05)。这说明广东大学生旅游前更注重日用品的购置和准备,食品则更多的是到当地去解决。
2.3大学生旅游资讯的调查分析
2.3.1大学生旅游资讯来源的调查分析
旅游资讯的宣传是促进大学生旅游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资讯其效果不同,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一样。从表5可知,广东大学生通过广告获得信息的比例明显比其他省份的高,而通过电子媒体获得信息的比例却比其他省份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44,P<0.05)。从总体上看,大学生旅游信息有49.46%是来源于电子媒体,这与文献报道[8]的研究相一致。因此,旅游企业应加大电子媒体和广告的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量身定制旅游推介信息,并利用电子媒体和广告进行旅游宣传。
2.3.2企业对大学生旅游关注程度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是特殊的群体,随着大学生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大学生的旅游日益受到企业的关注。从表6可知,广东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旅游受到企业重视的比例比其他省份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14,P<0.05)。结果显示,广东的企业相对而言,比较重视大学生旅游。但从总体上看,多数大学生(71.35%)认为企业对大学生旅游的关注程度是一般。数据表明,大多数企业不那么重视大学生旅游市场,缺乏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分析,忽视了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能力,对大学生旅游市场需求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因此,可能普遍低估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消费能力[9]。旅游行业必须充分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重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大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结论
3.1大学生旅游消费和出省旅游的比例上升,有35.14%的旅游消费在1001-2500元/次,家庭资助是大学生旅游的最主要资金来源。火车、高铁、飞机都是大学生主要选择的旅游交通工具。
3.2大多数大学生旅游动机是文化的动机,选择自然风景游的比例相对较高。
3.3广东大学生与其他省份相比,大部分的旅游情况基本一致,但在旅游次数、旅游偏好、旅游信息来源、资金来源、交通方式、饮食偏好、旅游前购买物品、企业关注度上有显著性差异。
3.4大学生旅游信息主要来源于电子媒体。多数大学生认为,企业对大学生旅游的关注程度是一般,不够重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李伟丽,薛宝琪.在宛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调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5(3):48-52.
[2]刘川.大学生旅游调查与市场开发策略分析——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J].当代旅游.2011(6):16-17.
[3]佟静,洪帅.浅谈大学生旅游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矛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3):50-51.
[4]王维佳.大学生旅游偏好研究—以绍兴高校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133-134.
[5]杜继淑,郑惠.“90后”大学生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37-141.
[6]郭正炉.大学生旅游需求调查分析及旅游企业的营销策略—以中央财经大学生学生为例[J].产业经济,2014,(11):91-101.
[7]刘锦莲,廖锌超.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J].旅游管理研究,2013,(8):11-12.
[8]龙茂兴,李艳萍.大学生旅游偏好调查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17(3):50-54.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对居住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一切催生了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老年住宅。文章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城市老年住宅市场需求的影响,探讨了老年住宅开发困难的原因,并对我国城市老年住宅建设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老龄化;老年住宅;需求;房地产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 年广州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州市老年住宅市场供给模式研究”(13G61)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马天芳,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我国早在2000年底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老年人已超过1.78亿,以每年3.3%的速度递增。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课题组中位方案预测数据显示,到204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23 亿。我国是在“未富先老” 情形下加快老龄化进程的,它不仅绝对数量大,而且来势迅猛,尤其在城市更为明显。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城市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与子女分开、独立居住的老年人在不断增加,城市老年住宅问题已成为社会保障事业和房地产开发产业中的新问题。
所谓老年住宅是指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和心态特征的专用住宅,是一种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不仅需要在楼层、交通、医院、服务设施等方面符合老人的身体特点,更要在娱乐、学习、生活、交往、情感等方面照顾老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住宅不同于社会福利院或敬老院,它不属于国家或集体兴办的社会福利设施,而是由社会投资兴办并按市场化经营管理的老年专用住宅,其实质也是房地产市场中的一种住宅产品,其主体是由消费者、开发商与政府共同构成,三者的行为相互作用并共同影响老年住宅市场。老年住宅需具备三个特点:第一,地理位置要远离市中心,紧靠山水,绿地面积大,空气污染指数低。第二,要采用无障碍设计,在房屋和小区内要有大量扶手,走廊要宽,楼梯踏步比普通住宅要低,楼梯和室内地板砖要防滑,窗户和阳台要扩大,电灯要足够亮,居室和浴室要有报警或呼救装置等。第三,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老年住宅小区要有预防老年人常见病的中西医门诊,要有供老年人打牌、下棋、看书、闲聊、健身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图书馆、老年俱乐部等活动场所。
一、人口老龄化对城市老年住宅市场需求的影响分析
(一)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赡养功能外移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推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城市老年人口相对中青年人口数量呈快速增长状态。进入21世纪后,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使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已经进入老龄化,并且老年人口绝对数量较大。如广州1992年开始进入老龄化城市。2010 年底,广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16.3 万,约占人口总数的14.48%,预计到2015年,广州老年人口将达到140万。由于城市老年人口的膨胀,家庭养老资源逐渐变得匮乏,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很多城市长期以来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一对夫妇结合后面临赡养四位老人这样过重的养老任务。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加上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不可避免地导致老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如广州市空巢老人总数已超52万,接近老年人口的一半。老人生病、心理孤寂、日常生活无人照料等这些都是子女担忧的地方。所以人口老龄化发展迫切需求专门为老人建筑的老年住宅产品来发挥服务老人、照顾老人的功能,可以预见房地产行业中老年住宅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 子女愿意为父母提供购买老年住宅的资金支持
现代化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时间资源的稀缺性。有些子女有很强的孝心,也有经济上的赡养能力,但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人必然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个人事业, 很少有时间与父母共处,更难抽出时间周全地照顾老人。因此,很多年轻人也迫切希望有专门为老人设计的住宅小区, 软硬件服务都能满足老年人的行为与心理需求,能够妥善安置老人生活。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他们愿意为父母提供购买老年住宅产品的资金支持。这样一来,一方面他们不会因为照顾父母而影响到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养老负担, 实现孝心,使父母的晚年生活得安稳、舒心,以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因此子女因为忙碌工作而导致的家庭养老的缺位成为老年住宅市场需求的客观因素,为老年住宅养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 老年人购买能力增强,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群体经济水平普遍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中有42.8%拥有存款,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 年就增加到8383 亿元,到2020年,为28145亿元,2030年为73219亿元。此外,在城市60~65 岁老年人口中,约有45%会选择继续就业。除有退休金以外,还有额外的收入。按此预测,到2050年,将有73200亿元消费储蓄金。因此老年消费群体购买力不可小觑。在居住环境上,老年人对住宅“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他们迫切希望早日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根据零点调查分析显示,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存在着一个占当地老年人口总数近6%以上的中高收入群体,认为现在的养老环境,无论从居住环境,还是养老服务水平,都不能满足他们日益提高的养老需求。这部分中高收入的老年群体,对改善目前居住环境与条件的要求十分迫切。这些都预示着我国老年住宅市场需求很大,其发展将成为整个“夕阳产业”的重要一环。
二、城市老年住宅开发困难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老年住宅市场的开发才刚刚起步,包括北京在内的各大城市住宅开发主要以中青年群体为消费主体,以老年消费者为主体的却少之又少。虽然市场上有一些楼盘中隐隐约约有老年住宅的影子,但从住宅设计的本质上来讲,能够称得上是老年建筑的可谓凤毛麟角,而从规模上讲,纯粹作为老年住宅的楼盘有两个:一个是广州的颐年园,中国第一个最大的长者社区;一个是北京的东方太阳城,目前国内最大的退休社区。不言而喻,一方面老年住宅市场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市场却供应紧缺。为何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老年住宅开发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一) 传统养老观念难以改变
我国传统家庭讲求“养儿防老、儿孙绕膝”的伦理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实际生活中有诸多的不方便,老年人依然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有的老人退休后会觉得失落和沮丧,这个敏感时期非常需要子女的关心和孝顺,觉得这样可以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有的老人认为自己独立居住,别人会觉得子女不孝顺,在亲戚朋友面前会有遗弃感。有的老人担心如果子女不在身边,一旦自己有头疼脑热或突发急病等事情,感觉没有依靠,缺乏安全感。作为子女,对老人入住老年住宅也同样抱有偏见。他们觉得让父母单独住在老年住宅是不够孝顺、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不应该让老年人在老年住宅孤独老去。同时,社会对于老年住宅的舆论宣传也不够,许多父母和子女不了解老年住宅产品的特点,很多人将老年住宅等同于社会福利院或敬老院,在认识上有很大误区,从而在观念上不接受老人在老年住宅养老。
(二) 老年住宅的潜在需求难以转变为有效需求
我国房地产市场中老年住宅的需求仅仅是一种潜在需求,潜在需求只有被激发成有效需求后,才能激活相关市场的供给。老年住宅的开发不同于一般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成本相对较高,它不仅包括开发住宅本身, 更重要的是社区内服务配套项目的完备。其造价成本自然高于普通商品房, 有数据显示老年住宅的总体造价要比普通房地产项目高五成至一倍,其售价必然偏高,会超出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力。我国现阶段的中老年人都是从艰苦岁月中走过来的,节俭被大多数人视为传统美德, 在金额巨大的老年住宅产品面前, 他们对商品的购买心理远不同于当代的年轻人, 不会出现冲动性购买。尤其是当手中储蓄有限,不能独资购房,银行又不放贷时,他们的购买动机就越发理性了。从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上提供的普通住宅产品来看,多数往往在面积、设计、质量、环境和服务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而相对各方面要求更高的老年住宅来说,一旦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和可靠的物业服务保障,那么对老年消费者来说,即使有巨大的潜在需求,也必定是望而却步了。
(三) 开发老年住宅运营成本高、回收期长、风险大
房地产开发商的目的便是谋取最大利益市场。所以一直以来,他们把目标人群锁定在事业有成、消费能力最强的中青年群体身上,这就造成了对这个消费群的市场争夺尤为激烈,而具有巨大潜在需求的老年住宅市场却无人问津。其主要原因是老年住宅产品开发成本要比普通住宅项目的配套费用高出许多,老年住宅要求密度低、舒适性高,还必须具有优美的环境和健全的医疗服务等小区综合配套设施,投资风险高于一般的商品房项目。除此以外,一般住宅通过销售即可实现房地产产品开发的最终目的,而消费者在购买老年住宅的过程中,可能更多地关注后期物业管理中的一些配套服务,这即意味着开发商在销售老年住宅时,必须通过一定时期内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营,达到具有示范效应的建设规模后,销售才有可能全面展开,才能实现投资的回报。因此老年住宅开发所需的资金回收期比一般商品房要长,所以开发商面临的投资风险更大。
(四) 政府的法律政策滞后和资金援助不够
在我国,政府缺乏对老年住宅开发的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虽然现有法律法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老年建筑设计规范》等对老年人的权益方面都有所涉及,但是老年住宅作为新生事物还不能在法律法规上找到依据。老年住宅是赢利性养老设施,而福利性养老设施的相关法律显然不合适。但它又是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也不适用于一般住宅开发经营的法律法规。同时对于老年住宅的数量、分布点、收费标准、服务质量等也没有相应的规定和监督。再者,在老年住宅的建设及其资金方面缺少适当的鼓励政策,未给予老年住宅建设专项拨款、资金援助和土地税收优惠等。再加上一些金融机构观念比较老化,他们认为老年住宅及其大量的配套服务设施的运营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资金回笼又较普通商品房长,投资风险较大,所以很多金融机构不轻易贷款给那些想建设银色住宅的私营和外资房地产开发商。因此,上述种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自然抑制了开发商投资兴建老年住宅的兴趣,即使有想法也会选择规避风险而不去实施。
三、解决城市老年住宅市场需求的对策
(一) 必须改变传统家庭养老观念
人口老龄化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赡养负担成倍增长。作为老年人要冲破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束缚,要从依赖型养老转变成自我型养老,理解子女在工作和社会竞争中的压力,了解到老年住宅产品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和服务,还可以提供交流和活动的平台,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品质得以提高。年轻人也应积极转变观念,面对老年住宅如此完善的设施、高品质的服务和人性化的社区环境,认识到为老人购置老年住宅并不是不孝顺的行为,积极出资出力,及时地为老人购置适合他们居住的住宅和社区,才能让老人真正安享晚年。总之,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其子女,都要树立自我养老意识,提高自我养老的能力,年轻时积累自我养老的资源,年老时经济负担就不会成为影响购买老年住宅的因素。
(二) 必须保证老年住宅设计、开发规模的合理性
国家鼓励社会各界兴建新型老年住宅,并已对兴办老年住宅实行减免税政策,这些无疑会为老年住宅的发展提供极好的政策和发展空间,开发商应该具备足够的信心和市场敏感度去尝试新的市场开发。老年住宅的开发注重的是持续深入长久的服务和社区文化环境的创造,注重更高标准的产品品质、安全性、便捷性、舒适度及价格的经济性,其选址、规划、设计等都需要有更细致的考虑,一些具体的规范设计在老年住宅及社区里应该全面落实。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拓展老年住宅产品市场,吸引消费群体前去购买。作为功利性角色的开发商本身要摆正位置,对老年住宅的利润率不应该有过高的追求,它毕竟不是暴利产品,利润空间有限。此外开发商对老年住宅的开发数量和规模也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一哄而上,盲目建构,过度开发。老年住宅从目前来说确实有一定量的市场需求,并且会逐渐增加,但是这种增加是非常缓慢的发展进程,所以其数量和规模一定要控制,要有计划地进行建设和开发。
(三) 政府要为老年住宅开发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政府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控和引导房地产市场中老年住宅的开发和消费,政府的干预对房地产市场中供需矛盾的解决起到主导的作用。政府应根据老龄化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及时制订有关的产业政策,在法规政策上保障老年住宅的开发实施,使老年住宅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老年住宅开发成本高,对居室和社区环境要求高,住宅设计要切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仅需要一个人性化和安全性的居住活动空间, 还需要有公共性的服务网络和较齐备的医疗康复措施,包括建立社区基础设施、医疗保健设施、社区文化设施等。而且由于资金回收周期较长,政府应为老年住宅项目开发提供相关政策支持,比如土地出让金的优惠,税费的减免,低息贷款开发,项目立项审批手续的简化等等。针对老年住宅项目的监管工作也需要跟进,以防止某些房地产企业利用开发老年房地产的优惠条件获得政策优惠。在舆论上也给予宣传和引导,让消费群体走出对老年住宅的认识误区。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老龄化加速发展的现状与房地产市场的建设发展都对城市老年住宅发展提出迫切的要求,老年住宅市场的开发需要政府和开发商的通力合作,一方面政府要运用适宜的政策来鼓励和指导老年住宅的开发与建设,另一方面开发商要注重现代城市老年人的心理行为需求,以老人为本地发展和建设老年住宅,惟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激发老年房地产市场的活力以及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参考文献
[1]查昕.城市老年住宅需求分析及对策[J].工程与建设,2007,(02).
[2]谷俊青.关注老龄化社会的居住问题(下)[J].中国建设信息,2010,(17).
【关键词】高职教育 转型升级 专业结构设置 产业结构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技能人才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是推动高职院校建设的动力源泉。广东省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因此,对广东省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广东省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设置和珠三角劳动力市场供需的现状分析,力图找出广东高职专业结构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对接的方向,以促进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顺利完成。
一、广东省高职专业结构设置现状分析
今年5月,教育部公布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在粤高校中,具备招生资格的学校一共137所,包括本科院校41所、高职院校79所、独立学院17所。高职招生占高校总数的57%,高职院校占领了广东高考招生的半壁江山。在现有的这些高职院校中,位于广州市的高职院校有45所,占到了57%。
广东省2013年高职院校招生人数超过26万人,占今年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一半以上,高职教育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担任着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基层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是占领着无本科院校无法比拟的地位。因此,加大力度发展高职教育是广东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也是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备要素,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2013年,在广东省79所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中,财经、电子信息、制造、文化教育四种大类专业规模最大。在三大产业中,与第二产业相关的开设专业差不多占36%,招生人数占到总招生数的27%;第三产业达到62%,招生人数占到72%,基本符合广东省“三二一模式”的产业结构。
上述数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广东高职教育在专业结构设置上与广东省产业结构的发展基本相符,但由于最近几年来广东省经济快速发展,并进入转型升级期,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设置也呈现了突出的问题。
(一)增速过快问题
由于缺乏全省性的统一布局与合理规划,高职院校在开设新专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些年来各大高校争相扩招,使得新增专业不断增加以及各专业在招生数量上快速扩张。根据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广东省高职招生人数增加了近34%,在校生人数增加了近39%。由于过度扩张,学校人均办学资源相对减少,使得教学质量水平有下降趋势,最终导致毕业生在就业上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等问题。
(二)特色专业不明显问题
近些年来,学校间为了争夺生源,新增专业缺乏专业论证的比比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以“人有我有”作为指导思想,缺乏长期利益的考虑,过度追求数量规模,最后导致学校间专业过度重复,并且缺乏特色。办学标准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间缺乏统一性,在办学硬件上差异较大,导致同一专业在不同地区的学校培养的学生在质量上差异较大,这不仅使得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也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造成有限的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归咎原因:第一,对发展观的误解,扩大办学规模成为学校发展的唯一标准,校舍、专业、招生的规模扩张带有盲目性;第二,对教学质量的误解,由于对高职教育的评价监控机制的不完善,学校为了赢得认可,只在规模上扩大,以吸引公众的眼球。
(三)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不合理问题
广东省多数高职院校都设置都以文科占比例居高,而文科专业的投入成本相对人均较少。与之对比,工科类投入成本相对较高的专业,只有少数几个重点高职院校开设,招生人数也较少,比例偏低。现实的劳动力市场上相对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往往都是工科类专业,这种局面的形成与高投入专业本身的特点和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定位有关。高投入专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昂贵的设备、较系统的实训基地的开发运营与维护,其人才培养往往也需要较长的周期,这就使得很多高职院校望而却步;而低投入专业则与此相反,具有灵活、容易控制、周期较短、易见效益等特点,相对容易赢得高职院校的青睐。
二、珠三角区域劳动力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由于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企业劳动力需求改变,而教育改革却跟不上步伐,加上各种制度限制劳动力的流动,目前广东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失衡,其突出地表现为技术岗位缺口大与部分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这种失衡导致企业生产水平下降甚至停产,更有可能导致劳资关系不和谐的社会后果,最终导致产业转型升级缺乏适合的劳动力支持,无法顺利转型。广东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产业转型升级使得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改变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首要窗口,以出口型制造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成为全部经济大省。民营制造业的发展对劳动力地需求规模巨大。大规模的劳动力需求市场吸引了无数的外省劳动力进入广东,而这些劳动力绝大部分的水平都相对较。广东省到了转型升级期,面临着产业结构重新调整,材料、技术更新换代以及消费需求的改变,新的产品不断涌现,许多产业日益衰退。改革开放初期所发展起来的传统产业的衰退导致某些行业整体性失业。而这些失业者短期内很难被其他产业所吸收,而劳动者本身的技术比较单一,再加上新产业的进入壁垒,如果没有良好的新岗位技术培训,这批早期为广东经济发展付出巨大贡献的劳动者可能就会一直失业。而另一方面,广东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为方向,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此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新技术和装备的应用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支持,但目前的人才供应情况显然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
(二)高职教育不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
产业转型带来的大量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近年来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暴露出高校教育的专业设置问题,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劳动力市场不能对接。广东省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一方面,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缺乏统一规划,在发展速度、发展层次、特色办学等方面缺乏长期规划,成人高等教育泛滥严重,重学位轻岗位培训。另一方面,专业设置缺乏统一规划,其比例和经济结构比例不协调,人才培养结构失调,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等。其结果是,大学生毕业后不能顺利就业。
(三)中西部崛起使得广东省高技能型人才流失
随着我国中西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中西部落户,这些企业一方面能够提供优越的待遇水平,另一方面能够提供新时代的发展平台。广东的高技能型人才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中西部地区,他们企盼回到家乡发展,渴望以自己的知识能力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因此,中西部的崛起必然导致广东省高技能型人才的流失,使得原来较缺乏技能人才供应情况更加严峻。
三、结论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与高职专业设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高职专业设置应以产业结构调整所催生出来的人才需求作为出发点,高职专业设置的方向和思路应以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来决定;另一方面,合理设置高职专业,是高职院校成功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产业结构发展目标能够实现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广东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背景下,广东省高职教育的重任是研究如何实现产业结构与高职专业设置的高度融合,以培养出能够适应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实现广东省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建会,2008:《广东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探究》.《当代经济》第9期.
[2]王伟华,2013:《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调查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23期.
[3]叶萍,2012:《广东省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动态适应性研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报》第9期.
[4]王一群.2011:《基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的思考》.《高职论丛》第2期.
1各项工作的定义
在移动通信工程建设中包括较多的工作环节,以下是网络计划技术对各环节工作的定义。第一,市场需求分析。市场需求分析主要是市场部针对市场的未来发展规划所提出网络容量的需求以及所覆盖的需求,同时还有运行维护部针对各种需求的维护所提出的网络指标。除此之外,还有客服部门针对用户的不同投诉所提出的网络覆盖盲点。第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主要是针对实际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并使用合理的网络规划与优化的软件对网络进行设计。其中分析的主要内容就是话务的分布均匀与否,利用网络优化解决还是增加基站解决。与此同时,还应对其实际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分析。第三,初步设计。初步设计主要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分析以及可行性的研究上,需要由专业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进行科学正确的施工指导。第四,系统初验。在完成系统的割接以后,需要由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进行组织,并采取公司验收小组的方式对系统工程的实体与档案的归档工作进行验收。第五,系统试运行。完成系统初验以后,运行维护部门可以在已经割接入网的设备进行一定的维护,并且及时的记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与处理。第六,系统终验。在系统完成试运行以后,与工程建设移动通信相关部门进行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七,财务结算。财务结算就是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针对相关的工程结算要求,工程的建设部门与运行维护的部门将设备移交,并由工程的建设部门完成到货的证明以及相关文件。财务部将整体工程建设的总额进行结算,并上报给上级的主管部门[4]。第八,竣工验收。对所完成建设的工程进行实体的验收,并对竣工的文档以及财务的结算进行综合性的验收。
2合理编写制定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的工作表
在完成对移动通信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工作定义后,能够根据相应的逻辑关系编制各环节工作的关系表,并确定各环节工作的正确顺序。完成工作定义以后,需要编制工作的清单,其中内容需要包括项目全部的工作内容,并进行各项工作的详细文字说明,这样才能保证项目内容的完整与准确,并能够合理的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解。
3科学绘制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的网络图
3.1工程建设整体的网络图针对移动通信工程的逻辑关系表可以准确的绘制出整体的网络图,如图一。
3.2工程建设的子网络图针对以上工程建设整体的网络图可以将其分为四个模块,主要是初步设计、设备采购、基站单项工程与传输单项工程。除基站单项工程外,将其他三个模块分别进行子网络图的绘制[5]。绘制图表如图二、三、四。
4依据工程建设整体路线计算工程完成日期
根据以上整体网络图以及子网络图进行分析,可以判定工程建设需要进行330天[6]。在经过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后,可以启动初步设计与基站单项工程以及传输线路工程三部分。因此,对移动通信工程建设工期的优化,最重要的就是突破网络图的关系,进而使各环节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衔接。
5结束语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开发;需求分析
找准经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与高职人才培养之间的结合点,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要义。专业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和广大受众的切入点,是沟通经济社会和受众的桥梁,也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前提。课程体系改革的成败极大地影响着专业建设的成效,专业设置是课程开发中课程分析和课程结构设计的首要任务。
课程开发是规划育人方案的教育活动。对于专门教育来说,首先要有明确的育人大方向——专业和专门化方向,这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社会和个体的特殊功能的体现,也是办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所以,专业设置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成果之
一,课程开发也必定成为高职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核心。
课程开发要经过“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编制”和“课程评价”4个阶段。专业设置主要是前两个开发阶段的产物,它又制约着后两个阶段的开发。高职院校必须以课程开发为核心,通过专业设置和改造,逐步构建具有生命力和特色的专业体系。
课程开发的课程分析阶段是高职院校选择和确定专业的关键,它是为开发专业和课程而汇集各种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从而规划专业设置并获得课程设计和编制根据的工作过程。高职教育的课程分析可划分为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分析、教学分析3个阶段。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在顾及社会需要的前提下,要着重作好课程分析阶段的“行业与企业需求分析”、“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人才规格需求分析”、“教育受众(学习者)需求分析”和“教学需求分析”,以取得课程开发的客观基础。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来说,通过这些分析,若能获取真实而有效的翔实材料,就成功了一半。本文主要从课程开发的课程分析角度,来探讨课程开发与高职专业建设、改革的关系。
一、行业与企业需求分析
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毕业生“出入口”畅通的根本保证,因而也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专业设置首先必须充分体现本地区和周边区域产业、企业的特点,把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培养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技术应用性和现场管理型人才作为办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必须分析宏观到微观的社会经济形势,本地区和临近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成分的变化,产业、行业和职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就业结构等的发展势态。
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又决定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因此专业设置应以支柱产业为核心,同时兼顾其他产业,并在保持专业设置的相对稳定性、体系性的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更新课程内容,使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保持发展性。
对社会经济发展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对大量典型行业和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是进行行业和企业需求分析的主要手段。同时,要成立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邀请用人单位的专家参与育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
二、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可使高职院校了解和把握自己可以占有的“市场份额”,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专业设置的有效需求,使各高职院校能正确定位,办出既有特色又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
高职教育是通过培养技术性应用性专门人才而直接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又是通过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类型、规格和质量体现出来的。所以,社会职业的发展为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提供了指向,社会人才市场所反映的高职人才需求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重要前提。
例如,按照国家人事部的人才预测,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和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将是今后几年社会急需的人才。当了解了全国的这一人才需求总趋势后,各高职院校要根据当时、当地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调整和设置相关专业。
此外,还需进行教育市场的分析——要详细了解同类型和层次的办学机构专业设置的状况,并通过分析自己相对的优势和劣势而决定专业的取舍。
三、人才规格需求分析
人才规格需求分析是行业与企业分析和教育与人才市场分析的自然延伸,为进一步选定专业和确立相关的教育目标、编制教法与教材提供依据,是详细分析社会某一职业的实际情况,系统地列出从事该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过程。
分析具体专业范围内的技术活动项目是高职课程开发的基础。其分析方法与CBE的“职业分析”思路—致,但分析的对象以及方法应有所区别。尤其是高等技术型人员的专业设置,主要面向高技术产业,对于技术领域的活动项目往往是最新的,加上高技术变化快的特性,使传统CBE的分析方法(仅针对岗位要求)难以适应,需由高职院校的课程专家、教师赴现场实地考察,直接与行业专家、企业管理者、技术工作人员共同分析各项活动的性质与类别。
四、教育受众需求分析
“教育受众”即接受高职教育服务的人或单位。高职教育的专业发展,是以满足需求为出发点的,既要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也必须满足广大受众的要求,而且社会需求只有转化为个人需求,才能成为对高职教育的有效需求。
由于职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现代社会职业结构的急剧变化以及人们对自身发展需要的意识的增强,使一次性就业现象和观念发生巨变,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确定专业时要充分顾及受众职业变化的需要,面向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必须“以人为本”,一切为“客户”着想,要了解他们对工作的性质、条件、环境、待遇、社会地位、发展可能等的期望值,尽量设法满足他们的多种合理需求。同时,在充分了解学习者或培训对象的年龄、基础、经历、动机、兴趣、特长、理想、品德等个性特征和情况之后,也利于教育与教学工作中按需施教和因材施教。
企业迫切需要某些专业,可没有人报,这样的专业难以维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不同情况做好对“受众”的服务工作,协调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关系。如果是对专业不了解,就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该专业的意义和发展前景;有的要根据该专业现代技术含量的变化,改变专业名称,以符合教育受众当前的心理需要;社会必需而又属于艰苦行业的专业,除了进行社会奉献精神的宣传外,在收费、待遇、后续发展等措施设计上要适当倾斜。
五、教学需求分析
教学需求分析是在上述各项分析的基础上,将社会和个体的需求转化为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条件的要求。这项分析是框定专业的内涵和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前提,它包括课程内容分析和教学条件分析。课程内容分析,即把人才规格需求的分析所提供的职业需求资料转化为专业范围内课程设置纲要;教学条件分析,是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审议,又为课程实施提供现实的策略依据,主要包括课程人员、学员水平和教学条件三方面的分析。课程人员包括决策、设计、实施三类人员,对于他们个体的现状、经历、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长处和不足、总体的结构成分、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特点以及他们需要进行业务培训的要求等方面,均要作出翔实的分析。其中,课程实施者——教师的专业能力状况是分析的重点和关键。
学员的入学水平是确定专业学制和课程设计的必要条件,应分析其文化教育、专业技能、品行以及特定的职业经历等先决条件。
对于教学条件,除开设专业所需的课程大纲、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外,实验实习场所、必需的工具设备等教学硬件,教学组织机构、管理系统等软件,都属于教学条件。这些条件要满足专业教学的客观需要,要对照现状提出建造和添置设备与设施的预算计划,明确各类软硬件的规格或客观要求,以及准备和使用的时间要求。
经过课程分析,高职院校就可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充分考虑学校现有办学基础、办学特色、办学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增设新专业,调整和改造就业不畅、生源严重不足的专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体系。这个专业体系,通过捕捉社会的“兴奋点”,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的专业设置理念,构建一个共同的专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柔性设置各种专业方向,从而大大增加了宽口径的专业设置,极大地增强了专业应变能力。还可依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分另U有计划地建设新专业、学院重点专业和国家、省级重点专业。保证专业体系的持续发展。一个具有特色的专业体系,常常会成为一个高职学院显示其特殊“品牌”的重要亮点,从而可在市场运作中实现良性循环。
课程分析阶段只是形成了专业设置规划的思路和决策,而进一步的专业调整和改造工作,如以“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学习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智能结构定位,调整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拓宽基础、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减少科目和课时等重组课程体系的改革,就要依靠课程开发的第二阶段——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根据课程分析获得的资料,遵循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和课程观,确定课程的目标、内涵、结构等总体构想的过程。它可划分成观念设计 (比较各种课程理论和流派,汲取其合理因素,建立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设计观念,即确定恰当的课程设计原则)、原理设计(广义上讲涉及整个课程理论体系,从狭义上看则表现为课程设计的概括思路,又称为课程设计的理论模型)和方案设计(遵循课程原则和原理,把课程分析积累的资料转化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工作过程)3个层面。最终设计出包括专业建设与改革设想和方案在内的完整的育人方案。
育人方案要坚持德、智、体、美等均衡发展的方针,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之间的关系;注重素质教育,将培养职业素质体现到人才培养计划中,并贯穿于培养过程的始终;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既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原则必须在专业建设与改革中加以贯彻。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黄克孝.论职教课程开发的客观基础[J].职教论坛,2002,(14).
[3]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薛喜民.特别要积极发展高职教育[N].文汇报, 2000-2-9(4).
[5]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研究分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总论作为可行性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第二部分 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
第三部分 建设项目市场需求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建设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第四部分 建设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 建设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第六部分 建设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第七部分 建设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第八部分 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建设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建设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第九部分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第十部分 建设项目财务效益
2012年1月17号晚,我回到旷别已久的家,家是我永远的港湾,无论怎样,它都可以让我停靠。
休息了几天,见了一些朋友和以前的同学,大家还是那么好玩,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胡侃,仿佛我们又回到了中学时代,那时有数不尽的毫无理由的欢乐。
终于和朋友同学们告别,一个人在家静静地思考,我只带了一本书回去,所以平常还是比较多时间的,于是想起了寒假实践。以前的假期实践我做过家教、家私店送货员、大型商场服务员,感觉这些都有好有坏,主要看自己的兴趣,不过我的这些实践经历对我的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做家教让我明白老师的不容易,做送货员使我明白家私的很多知识,包括性价比、出处、组装等,而在商场时我懂得作为一个员工就必须按单位的制度办事,很多事情并不是按自己习惯来做的,而是自己去适应制度。
但是,我总在思考,我能不能不做这些受别人管理的实践,我想自己的实践自己做主。想了几天都没想出一个好的办法,而这时我以前的做过商场又打电话问我今年寒假还去不去实践,但我已经去那里做过一个暑假和一个寒假了,觉得再去做自己得到的东西肯定没有以前那么多了,我心里想换个环境实践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委婉拒绝了商场的好意。
刚好这天晚上,我二哥三哥说年底想摆滩卖桔子,我马上举手赞成,因为我可以和他们一起做,这样我的寒假实践就有着落了。于是我和二哥、三哥一拍即合,马上计划起来。
首先,我们三兄弟进行了总体计划:
1.货源调查。包括进货价、距离、质量等;
2.市场需求分析。包括需求量、供应量、需求供应关系、消费者偏好等;
3.可行性分析。包括竞争对手分析、摆滩地点选择、时间等。
二、课程定位
(一)、市场需求分析
根据中国服装人才网服装职场指数风向标数据资料显示,企业需求最热的职位,分别为:2014年,从全年整体看,女装设计师、设计师助理、外贸人员、技术人员,各别月份出现了童装设计师、CAD;2015年,从全年整体看,设计师助理、CAD/制板/样板师、QC质检,各别月份出现了女装设计师;2016年,1月份-5月份,均为设计师助理、CAD/制板/样板师、QC质检。
企业需求最热职位所在的城市分别为:2014年,从全年整体看,广州、北京、杭州,各别月份出现了东莞、苏州、上海;2015年,从全年整体看,杭州、上海、广州,各别月份出现了北京;2016年,1月份-5月份,杭州、上海、广州,各别月份出现了东莞、北京、苏州、宁波。
从近二年半看,尽管企业对热门职位需求以及热门职位所需城市是有波动、有变化的,但是从总体趋势上来说,企业对热门职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设计师、CAD/制板/样板师、QC质检,企业对热门职位需求所在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比如广州、杭州、上海,服装行业发达、发展迅猛的南方城市,比如东莞、苏州。
(二)、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中国服装人才网数据资料显示,人才选择最热的职位分别为:2014年,从全年整体看,设计师助理、制板/样板师、女装设计师;2015年,从全年整体看,设计师助理、CAD/制板/样板师、女装设计师,各别月份出现了生产厂长;2016年,1月份-5月份,设计师助理、CAD/制板/样板师、女装设计师,各别月份出现了生产厂长。
人才选择最热职位所在的城市分别为:2014年,从全年整体看,广州、杭州、深圳,各别月份出现了上海;2015年,从全年整体看,杭州、上海、广州,各别月份出现了北京、深圳;2016年,1月份-5月份,杭州、北京,各别月份出现了上海、广州。
从近二年半看,尽管人才所选热门职位以及所选热门职位所在城市是有波动和变化的,但是从总体趋势上来说,人才所选择的热门职位主要集中在设计师、CAD/制板/样板师、女装设计师,人才所选择热门职位所在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比如广州、杭州,服装行业发达、发展迅猛的南方城市,比如深圳、上海。
(三)、岗位分析
1、专业岗位分析
2、课程面向岗位分析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市场需求、岗位要求为基础,以人才需求为引导,以仿真竞赛式项目为教学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变书本知识为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竞技兴趣,培养学生竞赛实战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四、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总体目标,是为了指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有机的给合起来,从理性与感性两方面去领会服装工艺基本规律,达到识图做衣能力。缩小与同类大专院校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竞技水平的差距,并最终为踏入社会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人体结构、人体工学原理、结构设计、美学、造型学、材料学、力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增强学生结构设计(打板)能力;提高缝制各种服装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学生强健体魄;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要关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终身学习等职业态度的养成和快乐工作的职业情感培育[1]。
五、教学内容设计
六、课程教学进度表
七、职业能力训练项目
八、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启发式互动法、项目导向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法、分组讨论法、模拟仿真法、实物演示法、讲授法等。
九、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配合运用PPT、图片、视频、网络资源、案例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掌握服装工艺制作过程的操作方法、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十、课程考核方案
(一)定性考核
1、学生基本学习素养: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占考核成绩30%。
2、能力训练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综合项目的完成情况。占考核成绩40%。
(二)定量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立裁、制板、成衣,占考核成绩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