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1 06:20: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字:爱国主义;展示内涵;完善配套;开展活动
规划展览馆是展览行业中的新生代事物,它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接待中外来宾的客厅、宣传教育交流的平台、旅游休闲观光的胜地。以其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以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为例,针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谈谈如何打造高标准的爱国主义基地。
一、突出展示内涵,提炼爱国思想
由于规划馆陈展内容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群体又多数为中小学生,受众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工作中,除了进行传统的红色教育,还需要做好科普知识的讲解,突出展示内涵,提炼爱国思想,就变得尤为重要。以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为例,一层主展区分为六个展区。内容繁多,专业性强,应采取化繁为简的讲解方式从贵州贵阳的地质地貌、历史文化、规划常识这三个方面进行宣教。
1、贵州、贵阳地质地貌
展馆序厅墙体设计由浮雕墙和文字组成,应突出浮雕墙上的贵州民族特色、贵阳老八景及标志性现代建筑物这三种实景元素的介绍,让学生能够从视觉上被吸引。在“春风化语”展区中展示的是省市概况及发展战略,为避免学生感觉深奥,则重点介绍省市的地理区位、管辖分区等容易理解的常识。结合“神奇的土地”展区画卷式的展览方式,重点讲解贵州的森林资源、喀斯特地貌、湿地湖泊、温泉资源等内容。这种带入式的宣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知识点。
2、贵州、贵阳的历史文化
贵州是典型的移民省份,历史上几次大迁徙也为贵阳历史注入了多元的色彩,传承下来的有阳明文化、屯堡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在“神秘文化”展区中就需要重点介绍儒学与心学的关系,阳明文化与贵阳的不解之缘,少数民族有趣的生活风俗。不仅帮助学生理清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还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常识。多数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神圣的使命”展区,就可以结合课本知识,介绍贵州在革命时期的战役和事件,让学生即使放下课本,也能够丰富历史知识。
3、贵阳市城市规划常识
规划馆的展示核心内容是城市规划发展的情况。但是规划的专业性,常常拉远了规划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创新讲解内容。在“规划未来”展区将规划层级体系比喻为一棵“规划树”,共分为四个部分——“树干”、“树根”、“树冠”、“果实”。可以将“树干”的内容理解为指导城市发展的大纲;“树根”的交通、市政服务设施等规划给“规划树”成长提供支撑保障作用;“树冠”表现了生活、生产、生态三个方面的规划;规划树长大后,长出了“果实”,即更详细的专项规划。通过这样的层次分析,可以有效地化繁为简,通俗易懂。不仅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贵阳市规划的层级关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完善硬件、软件,打造高标准爱国主义基地
1、完善展馆硬件设施配套
仅仅是展板宣教还不够,还需要增加学生的体验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展示内容。首先,设置生动的配套模型。比如在“阳明文化”展区就设有王阳明的雕像、阳明洞、阳明祠、龙岗书院的模型,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其次,充分利用空闲场地,设置多种互动展项,其中展馆的“我是规划师”互动展项最受欢迎,当学生给城市进行规划后,系统会自动给出评分及评语,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思考能力。整合展馆配套设施资源,利用展馆多媒体会议室设置规划科普知识讲堂,为爱国主义教育讲座提供教学讲堂。通过对硬件设施的完善和利用,有效提高规划馆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质量。
2、提升管理能力和人员讲解水平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正常运营,需要科学的管理进行指导。多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为例,除了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以外,还设立爱国主义宣传小组,制定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方案及任务分工,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总结,及时发现并解决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从全国来看,规划馆是新生代展馆,在展示行业中成长时间短,讲解人员趋于年轻化,相比传统展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经验相对欠缺。因此在工作中,首先通过外部和内部培训提高讲解员的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掌握爱国主义教育的讲解艺术,落实工作责任,发扬团队精神。例如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讲解员在宣传活动日制作相应的宣传册、撰写具有针对性的讲解词,并结合多媒体影片资料,激励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决心。
3、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动
现如今倡导多样化教育形式,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才能更全面的发挥规划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目前,全国许多规划馆结合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等纪念日,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例如专题讲座、文艺活动等。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联合贵阳市教育局、贵州大学创新驱动战略研究院举行“乐童艺术”绘画大赛。学生可通过规划馆参观学习后,以家乡贵阳为主题展开创作,描绘出他们眼中的贵阳。展馆还单独设立“乐童艺术”画展区,对参赛作品进行展览。通过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将城市规划的宣传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最大限度扩大爱国主义教育辐射面。
三、结语
博物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国人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新时期,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挖掘内涵、创新载体、拓宽渠道,使教育基地在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真正发挥作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也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
二、博物馆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源远流长,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具有爱国情怀,且千百年来从未改变。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所以宣扬爱国主义有一定深远的意义。而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的载体,历史的载体,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公众的民族自豪感
博物馆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首个重要意义就是能够帮助公众提高民族自豪感。博物馆对社会免费开放,是非营利性社会机构,具备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特性,容易被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可。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研究收存的能体现历史发展的文物时,博物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体验学习和欣赏历史的良好机会,也帮助人们激发容易被忽视掉的民族自豪心和自信心。博物馆内的历史文物不但有助于宣传国家意识形态的作用,还有助于促进城市的文明与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断增强。
(二)有利于加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博物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面对历史变化发展的要求,博物馆要进一步地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帮助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科学观,不断改革与创新教育的发展方式,积极利用自身阵地优势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三)和教育机构合作,从而实现共赢的效果
博物馆通过与教育机构合作能够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与教育机构不断地加强沟通和协作,通过开展馆校合作活动来促进青少年的教育发展。利用博物馆自身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高素质专业人才管理队伍,配合学校开展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爱国意识。在合作过程中,要充分做到符合历史发展、注重形式变化,努力实现社会教育机构的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目标。
三、博物馆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必要性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历史阶段,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广大博物馆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作为永久非营利性机构,可以说是人们学习历史和国家文化的基础设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博物馆就是为了使得国民学习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性设施。与此同时,博物馆有设十分重要的文物和标本的收集作用,在收集的同时不但要做好这些文物的保存和管理。适当是时候要发挥出其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作用,从而凸显出博物馆的教育基地作用。博物馆的教育所用不单单体现在所陈列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但能给人以历史的感官,更能使人深思。如果利用得当加以适当注释,更能使得人们从中学到很多关于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这种以实物为基础,以注释为途径的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人们回顾到文物所在的历史,从而到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四、新形势下博物馆如何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一直以来,很多博物馆错误地认为其职责只是做好展览工作,而忽视参观人员情况和展览效果。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使大多数博物馆没有收到很高的社会效应,也无法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步入了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信息化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增强,人们消费水平提升,思想观念也发生深刻变化,同时社会关系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革,这些都博物馆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
(一)了解博物馆的使命
在博物馆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脉搏情况下。我们要把握时代,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各个历史角度,各个文化角度,各个地方了解博物馆中存有的收藏,明白博物馆在不同时期所肩负的使命。作为中国人民,我们需要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传承我国的文化精。而博物馆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以及我国自然文化遗产的展示以及教育的一个公共场所,有利于我国人民对我国的形成、民族的形成,我国的发展经历、民族的发展经历进行重要宣传。由此可知博物馆肩负着展示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的使命。
(二)做好博物馆的本质工作
在生活中,我们无论去大型超市、美容院,还是酒店;我们都会选择具有优美舒适环境的地方。在博物馆中,我们要要提供良好的环境給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便利。对比较老的,破旧的博物馆提供维修和维护;在炎热的夏天可以装置空调。在博物馆中不应该藏私藏品;在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活动时,博物馆要热情地接待,提供优质的讲解服务。除此之外,博物馆应该允许学生对博物馆的藏品进行接触、拍照,在博物馆进行以博物馆中的藏品为题材的一系列比赛。
(三)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目前,我国博物馆开展的活动主要在博物馆内部,由于空间限制,活动形式往往简单单,对群众的吸引力不够,取得的效果也不够明显。随着教育的改革,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发展,博物馆的馆外活动变得十分重要。博物馆方面在重视组织以外,还需要丰富馆外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全面培养和提高广大青少年的创新发展能力。
(四)加强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建设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要适应时代的要求,首先必须加强对讲解员思想道德的培训,使他们牢固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讲解员队伍是链接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建立一支思想觉悟高、素质过硬的的讲解队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中心工作。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馆讲解人员的政治素质。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牢固樹立热爱祖国、热爱博物馆事业、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思想理念,只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切实发挥爱国主义教育效应。
2.加强讲解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定期进行讲解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以“走出去”的方法,与同行馆间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其他博物馆的先进宣讲理念和科学方法。博物馆是重要的窗口单位,讲解员作为一线的工作人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和便民服务,主动组织观众讲解,耐心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帮助解决观众的实际问题,拉近与观众的感情距离。
五、总结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集体基础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联合开发博物馆资源,扩大爱国主义的影响,形成博物馆分层教育体系。博物馆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博物馆承载的文化与时俱进,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中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邬宏.浅谈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J].大众文艺,2015(16):52.
[2]周曼.浅谈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如何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J].黑龙江史志,2014(23).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界定德育心理环境的涵义,分析了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建设及发展现状,论述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的构成与影响因素,揭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的作用,提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建设的几项措施。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了解祖国灿烂文明、激发人们爱国情感、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平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随着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只有努力增强积极因素的作用,才能促进基地场馆营造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最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效益,实现其德育功能和存在价值。
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建设及发展现状
德育心理环境就是指对学生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生活环境。它包括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事、物。[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可以通过组织设计,充分利用社会外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控制各种消极因素,建成某种局部的氛围,建设良好的、富有特色的教育气氛。而建设爱国主义德育心理环境的意义也在于此。
通过建国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应该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德育心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共建、志愿者队伍建设、青少年社会实践考核等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较好成效;另一方面,除了国家相关制度的制约外,教育基地在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建设方面自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很多纪念馆还未认识到志愿者的作用或者未付诸行动,有的甚至忽视了对外宣传工作,这使得学生对教育基地的了解甚少,导致在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学生之间无形设置了一个屏障,德育心理环境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目前,很多文博场馆先后免费开放,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贡献率,并且借此机会推动了博物馆的自身改革。这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建设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心理环境主要构成及其作用
德育心理环境的要素及其影响因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开展青少年教育的校外场所,其环境状况对教育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心理环境主要构成
德育心理环境的结构是极其复杂的,影响学生心理的各种环境要素包括学校校园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家庭环境、社区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区域性风俗习惯等。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心理环境的构成来看,以下三方面特别重要:
1.社会的政治、经济运行方式是影响教育基地德育心理环境的关键因素。社会制度的运行方式体现在政治、经济的运行方式中,而政治、经济的运行方式又必然决定教育基地的运行方式。可见,社会的政治、经济运行方式对教育基地心理环境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具有重大调节、支配作用。
2.民族文化传统、地域性的风俗习惯是教育基地德育的隐形心理环境。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模式。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学生很容易受到这种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各教育基地管理者对此必须给予认同和重视。
3.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是教育基地德育的显性心理环境。人际环境对人的心理状态有巨大的影响和决定作用。与参观的学生关系不融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样,同学之间关系不协调,也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参观学习情绪。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健全人的性格,而且也能充实和改善人们心理环境的结构。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很可能使人们意志消沉、生活腐化堕落、道德水准下降。
这些德育心理环境构成因素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成长有着很多影响,有的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心理环境的作用
对于青少年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心理环境有以下几个主要作用:
1.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受教育者对现实德育心理环境所作出的反映与其原来的思想和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如何调解、解决此矛盾则是受教育者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
2.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可以增强青少年学生学习的活力。环境的好坏,密切关系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不好的环境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情绪。人的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产生行动,行动指向目标,而目标实现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青少年学生只有在适宜的德育心理环境中,内在需要才会产生并转化为实际的动力。
3.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还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如果教育基地展陈等氛围文化品位格调高尚,青少年学生就会有比较多的时间投入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去,并通过这些活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学生在其中耳濡目染,他们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思想品德不知不觉地在提高。
三、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建设的措施
随着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面对德育心理环境构成的复杂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何准确把握影响青少年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呢?就目前青少年德育心理环境的要素及影响因子来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想要建设好一个较为完善的德育心理环境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基地的硬件与软件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氛围。一方面,围绕核心业务及时改善升级硬件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加强管理,提高教育基地自身软实力。只有把自身“硬件”与“软件”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才能确保基地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心理环境氛围的营造才有所保证。
2.联合相关教育机构,在教育基地开展部分德育课程的教学。教育机构相关行政措施的出台,有助于促进德育工作以丰富的形式开展起来,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参与度,为德育心理环境的建设营造活跃而健康的氛围,为德育工作的创新提供政策保障。目前,有的城市已将德育课和历史课的一部分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上,有的地方的教育部门正制定德育教育纲要,使学校与教育基地共同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3.丰富教育的形式,为青少年德育心理环境建设不断注入活力。一方面,应丰富文博场所社会教育形式。积极拓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方式方法,主动“走出去”,举办具有针对性强、题材广泛的临时展览。另一方面,展览的内容应增强互动性,打破过去“为教育而教育”的传统教育方法,让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参与其中,变单一说教为寓教于乐。
4.加强宣传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有效实现社会效益的新方法。文博场馆免费并不等于脱离市场,至少目前许多非高级别的文博场馆离不开市场。免费开放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对于规模较小、馆陈较落后、地理位置较偏的教育基地,人气不旺甚至冷清的问题较难解决,再好的环境对于青少年德育工作来说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办馆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加大宣传、努力促成社会团体尤其是学生团体的参观,对于实现社会效益和办馆宗旨意义重大。否则,青少年德育心理环境的建设无从谈起。
5.建立完善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制度。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学校参观过教育基地后,垃圾遍地。在参观的过程中,大声喧哗、嬉闹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育基地与校方应该共同建立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制度,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态度定势。所谓定势是由于先前的影响而造成的比较固定而往往不易意识到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行为反应。[2]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从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及接受的质量。以考核的方式制约不良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有助于消除消极的态度定势,建立积极的态度定势。
6.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志愿者是每个公民感受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有效渠道之一,也是营造良好德育心理环境的重要途径。作为志愿者队伍的主要组织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积极配合各团市委志愿者协会建立志愿者组织并具体负责志愿者招募及管理工作。
21世纪,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多是生活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他们头脑灵活、思想活跃,理想化的教育要求与社会现实强烈反差使得传统的忆苦思甜说教已没有实效。新形势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进行德育思想工作时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积极营造健康德育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青少年德育教育,才能实现教育基地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馆藏文物
[中图分类号]G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6-0096-02
甘肃省博物馆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之一。20世纪50年代,甘肃省博物馆是当时兰州的十大建筑之一,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中外游客了解甘肃历史、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
一、发挥陈列展览的教育功能,促进爱国主义基地的发展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丰富、特色鲜明,有文物、标本等共35万多件,馆藏文物尤以新石器时代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珍宝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如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武威汉简,唐代金、银、铜、石舍利棺椁,北宋淳化二年“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明肃王府淳化阁帖刻石等文物,都是著名的文化瑰宝。在自然标本中,有罕见的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和贵重的矿产样品,还有大量珍贵的古生物化石等,其中黄河古象、马门溪龙闻名于世、影响巨大。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馆藏,使得甘肃省博物馆很早就成为甘肃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从1994年12月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先后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兰州市政府确定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举办大、小展览约300余次。这些展览归纳起来主要分为:运用馆藏文物精品和标本举办的展览,如“丝绸之路•甘肃文物精华展”、“甘肃自然富源展”、“黄河古象展”等;以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如“甘肃改革开放经济技术新成就展”、“光辉的历程甘肃党史展”等;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举办的展览,如“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大型展览”、“纪念中国工农胜利七十周年甘肃巡展”等。甘肃省博物馆免费开放前,在每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宣传日”、6月9日的“世界文化遗产日”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展”和“展览免费参观月”。同时,邀请兰州一些高等院校共同开办了《认识甘肃文物、弘扬民族精神》专题讲座,组织偏远山区少儿免费参观活动,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
通过举办大型历史文物展和近代革命文物史料图片展,使公众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直观、形象、生动的展品对社会公众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化与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提升硬件设施,强化教育服务功能
为了更好地为全社会服务,扩大甘肃省博物馆的影响,1999年,国家和甘肃省投资1.5亿元对展览大楼进行了改扩建。甘肃省委、省政府将甘肃省博物馆建设工程列为“全省十五期间重点工程”。新建成的展览大楼共有大厅大小19个,学术报告厅1个。展厅总面积13731.5平方米,展线总长1498平方米。其中中路7个展厅4286平方米,为全封闭式、人工采光、中央空调空气调节系统,基本满足了精品文物陈列展览需求;东、西两翼9445.5平方米为一般展览和陈列展厅,采用半封闭、自然和人工采光相结合的展览方式;西两翼三层展厅分别为化石展的固定展厅,上部屋顶采用保温天棚。普通展厅既作为集中式的观众服务设施使用,也可以集教育、传播为一体,体现出高层次的文化内涵。除了展厅以外,内设自动消防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电教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语音广播系统、自动售票系统、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藏品多媒体数据库系统、讲解导览系统等。大厅内设置的多个触摸屏能提供大量彩色图文信息和详细的文物、旅游录相资料,观众可任意选择欣赏。此外,博物必争之地还准备设立互联网国际网站,使馆藏文物储藏、研究、展示等信息与国内外文博单位联网,实现网上资源共享。为了便于观众直观地了解展览,接受历史文化教育,中央大厅内最新配置了彩色大屏幕滚动播放三大陈列的基本内容。
甘肃省博物馆新馆开放以来,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实施精品战略,对外开放的三大基本陈列在全国2300多家博物馆1.8万多个展览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第七届(2005~200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 精品奖。2008年3月28日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社会功能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据统计,从免费开放截止2009年,共接待观众70 万多人(次),为开放之前十几年参观人数的总和。
2009年5月,甘肃省博物馆被命名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传甘肃历史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甘肃、热爱甘肃,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全社会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甘肃省博物馆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了64名条件优异的志愿者。他们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具备渊博的文史知识。新鲜血液的注入,将会对宣传甘肃悠久历史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采取多形式多样化的活动,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
文物是博物馆特有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具有生动、直观、形象、可信的优点。因此,甘肃省博物馆从实际出发,选择最有代表性的陈列内容,组成28块“精品文物图片展”,积极开展让文物走出去活动,有计划地向大中专院校和小学、部队及企业社区等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通过文物图片走进学校、部队,宣传了甘肃优秀的历史文化。一些单位和学校除了主动联系参观博物馆外,还把博物馆作为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固定场所,如举办团员入团仪式,重温入党宣誓词,老党员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等。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也让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与支持甘肃省博物馆。
2009年6月1日,甘肃省博物馆举办“少儿美术展”,通过孩子们的画笔来展示建国60周年来祖国的巨大变化,参观人数达到上万人。博物馆联合《中国小主人报》兰州记者站组织中小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并在馆内组织演讲比赛,举办以 “祖国在我心,重温丝绸路的辉煌”为主题的小学生作文比赛,并在这些小学生里挑选出热爱历史文化的学生作为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用孩子的话语让更多的孩子来了解甘肃历史、热爱甘肃,增强了未成年人的互动性。
四、树立广泛的资源整合和全新服务理念,促使爱国主义教育登上新台阶
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最生动、最直观的教育场所。也能很好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单位,甘肃省博物馆和一些部队和学校结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单位,使之逐步成为公众终生接受教育的课堂,从而带动更多的社会教育资源融入到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当中。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爱国教育 激发爱国情感 引导爱国行为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是否爱国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人道德是否高尚的最根本的标准。爱国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一种最崇高的道德情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美德。
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要面向祖国、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对学生做好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用爱国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就能以赤诚之心热爱祖国,为祖国做出贡献。因此,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如何在德育教学中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加强爱国教育、激发爱国情感、引导爱国行为这三个方面来
完成。
一、加强爱国教育
热爱祖国,就是要对祖国具有最真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以及维护祖国尊严和国家利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技校教学活动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外,还应该挖掘出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使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存于教学活动之中。近几年来,笔者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德育课教学之中,发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同时利用读书、视频、歌曲、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的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过去,热爱今天,去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奋斗。笔者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爱国小故事、爱国人物、爱国事迹演讲比赛以及红歌演唱比赛等,来激发学生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发奋学习,积极进取。
二、激发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民族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尤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更需要有为国效劳、为国献身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技校学生爱国情感的主要表现就是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用人才。因此,在德育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活动与祖国的建设大业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同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挂起钩来,树立为祖国的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目标。在德育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爱国主义素材,其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渗透”。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唤、心与心的感应,德育教师应饱含真情,创设情境,制造氛围,把这种情感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渗透到与学生的交流之中,“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学生的情绪。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所具有的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的作用,还要善于运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无数光辉事例、英雄人物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真正激发出爱国情感。
三、引导爱国行为
热爱祖国,就应当自觉实践报国之行,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主要的特点为行动、实践和奉献。因此,爱国行为的引导就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首先,要系统组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全面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力求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第三,要抓好重大的纪念日教育,如利用传统节日、英雄名人的诞辰纪念日进行爱国教育;第四,要形成制度,重视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班队墙报的评比等,这是最贴近学生的爱国教育,必须予以重视,常抓不懈,并形成制度;第五,要抓住教育的一切机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参观爱国主义示范基地接受教育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国内,对现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无疑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实效性,发扬民族精神,让广大大学生加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
1.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1.1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当今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的长期目标,而大学生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就需要具备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社会不仅要讲究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还需要人们在相处过程中友爱待人,讲诚信,建立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矛盾也相继出现,爱国主义能够缓解社会中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因为爱国主义能够将群众团结起来,划清人民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矛盾,避免过度内耗[2]。同时,爱国主义也是情感支持和行为动力,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发展。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只有具备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1.2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任何教育都应该服务于社会主义[3]。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要保持一颗热爱祖国的心。只有让培养出的人才对国家具备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促进他们为了国家建设而努力。因此,要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就需要培养他们爱国的情感,让他们利用所学到的科学技术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所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要求。
2.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探讨
1.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实现,但是在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主要是近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而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就相对欠缺。事实上,我国传统文化中就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每个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及各种经典著作都给现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在理论课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开设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开展讲座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历史、国情等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责,树立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通过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渠道,能够让大学生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加认同感。
2.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生会受到熏陶,因此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怀。比如在学校的校园景观或者纪念馆中增加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各种宣传方式,如通过广播、校刊、横幅、展板等载体传播爱国主义精神,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作品展等,让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融入到校园生活,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3.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和公德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要求大学生具备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同时也要求大学生做个有素质的爱国公民。爱国主义是一种理智的、积极的爱国情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行动中[4]。我们看到一些譬如游行示威、景区刻字、在国外旅游时插队等等这些行为都是由于没有形成基本的法律和公德意识,这些行为不仅体现了公民的个人素质,同时对国家的形象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加强法律和公德等这些常识教育,要让学生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提高广大大学生的素质,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形象。
4.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性
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说在口头上的,它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了解到中国的国情,磨练意识。高校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脱离空洞的爱国主义理论认识,深入了解社会和民情,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可以利用军事训练以及各种社会调研等形式进行教育,充分利用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历史,体会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增强民族荣誉感。
关键词: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程
中图分类号:D069 文献标识码:A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如果说思想教育是历史教育的生命的话,那么爱国主义教育就是生命力量的来源。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继续得到体现并被赋予新的历史内涵,即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下培育爱国主义情感。新课程改革后,弘扬民族精神被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而爱国主义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和加强。
(一)把握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
进入21世纪,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爱国主义也需要与时俱进。当代的爱国主义是建立在人文精神、科学态度、国际意识、可持续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体现时代精神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理解和体验历史上的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崇尚科学精神,逐步树立求真、求实与创新的科学态度;理解民主法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意识,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牢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好新时代民族精神引领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气息,使学生能够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二)合理利用新课程改革为爱国主义教育创造新成果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中学历史课程也呈现了新的变化:历史课程是由历史教科书、教学辅助资源、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历史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而且是体验课程;历史课程不再是历史知识的唯一载体和来源,而是师生共同探索和共同构建的过程;历史教科书不再是“圣经”,而是师生学习的材料;传统的评价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新的评价体系正在构建和形成的过程中,等等。这些新的变化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些新的变化既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观念,同时也需要教师抓住时机,开拓进取,为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开辟新的道路。
(三)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源头――从中学生的需要到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首先是一种情感。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而需要则是指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映。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只有所有的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能出现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所有的需要相继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得到启示:爱国主义情感起源于需要,即爱国主义教育遵循“需要-情感-思想-行为”的发展模式和轨迹。我们不能片面的割裂了人与人的整体情感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人的需要,人的情感。
因此,在中学历史新课程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应该引导、帮助中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的、对人生起消极作用的需要,哪些是可选择的、保留的、提升和发展的精华需要,并且把这些需要建立在可实现的基础上,使中学生在充满自信中体验需要的不断实现,形成丰富的情感。在情感的形成过程中,要运用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多样性、稳定性等特征,帮助中学生了解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爱国主义教育是由“爱父母,爱家乡,爱社会和爱国家”不断升华的过程
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为:(1)爱父母、爱亲人、爱家乡;(2)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3)爱中华民族(各个民族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应追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有新的界定。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心中都有一种源于自恋土恋乡和自爱自尊之情的感性的爱国主义种子。如果不以理性的方式加以引导和培育,朴素自发的爱国情感就很难上升到爱国主义思想,更别说爱国主义行动了。因此,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条件,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即使引导学生把生活之“爱”升华到爱祖国。此外,还要继续引导和提升爱国主义情感,使之养成理性、开放和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爱国主义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力量的结合
【关键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92-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都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将这“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上呢?现以一堂语文实践课为例,谈谈本人的体会。
1 确定本堂课教学目标的依据
1.1 本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以新课标为总依据
新课程标准要求就从三个方面来完成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总依据。
1.2 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以教材提供的活动内容为主要依据
活动课,活动、探究是关键。本堂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是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也是本堂课教学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1.3 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学生知识、经验、 能力为必要依据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能自主组织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写出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1.4 挖掘教学资源,充实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另外,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再次,可充分利用报刊、广告、网络、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2 制定本堂课活动的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搜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感情和爱国志士忠心报国的一些事迹材料;
(2)组织一次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从古到今的爱国主义材料的搜集,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活动的全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资料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学的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
(3)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品尝学习成功的快乐。
3 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施
3.1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施
知识与技能是相辅相成的。扎实的知识是形成技能的基础,而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对新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获取。避免将活动课理解为“自由玩”课。精心设计了“活动流程”,即“明确目的――制定计划――成立小组――调查访问――资料汇总――整理感受――举办汇报会”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1)明确目的
根据课本提供的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组织一次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2)制订计划
由于本次活动主题,要求和目的,制订“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计划”。充分调动学生慎密的思维,教师能提出学习和活动中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出活动课题。
(3)成立小组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做好分工,准备好访问的必备工具,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4) 调查访问
要求学生规范地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类型,分别访问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文化名人教育基地,青少年成长教育基地等。培养学生获取学习成果的能力,让学生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
(5)资料汇总
对有关背景资料,历史时间和人物情况、地域风貌、实物图片、文字以及传说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从积累的大量资料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高于一切。
(6)整理感受、举办汇报会
整理参观访问记录,写出各自真实感受,再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一次“祖国在我心中”专题汇告会,汇报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取得收获。通过小组调查访问到举办汇报会,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学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再回头阅读本单元几篇爱国主义体裁的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自学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目的。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1)创设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学习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初步认识上好活动课的科学性,体验语文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感受。
(2)能提出实践活动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得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加合作探究写出研究性活动报告。
(3)创设学生积极参与和动手、动口、动脑实践的学习情景。首先是让学生多动脑,展开想象。如何顺利地开展本次活动,让每个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次是对学生活动过程和获得的成果进行总结。找出少数同学失败的原因。三是多次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交流启发,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
(1) 创设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活动范畴。在活动中:一是鼓励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二是少数同学调查访问积积性不高,教师应及时鼓励表扬,坚定他们参加实践活动的信心。三是让学生体验活动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高职教育;公共英语;英语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一、高职英语教师要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自身重要职责,把“育人”做为教学中心
1.高职英语教育现状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挑战在现实情况下,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会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应该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师的责任,与英语课程没有关联。体现在行动上就是,英语课堂上单纯是听说读写的相应训练及语法知识的精益求精;而在如何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上考虑得不多,用心不够,更谈不上把爱国主义教育的红线,有机地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这些老师的行为没有错误,只是思想认识不够深刻。这些教师的狭隘认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大挑战。[2]2.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从文化角度看,语言既是交流工具,又是文化载体。而说英语的国家大多在欧美,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对西方文化进行吸收和接纳。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对我们几千年来沉淀的文化与文明同样认知不深,因此这种文化和价值的碰撞是随时都在发生,看不到英语教学的思想性是有潜在危险的。同时,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先进知识,了解国际形势,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争取主动,而不是舍本逐末,忘记了英语学习的目的和初衷,把英语当作一门单纯的知识来看待。3.“以育人为中心”应成为高职英语教师的共识高职教育所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充满活力和各种不确定性的青少年,迫切需要教师要始终把“人的培育”而不是把“知识的传递”看做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一点,《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很明确:英语课程的任务是“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突出重点,把英语课堂变成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阵地
在日常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构建,更要注重利用思想交流、情感交流、创设交流情境、抓住各种契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1.以情施教,唤起学生的爱国责任心理学实验及其成果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期待,对讲授课程的热爱,都将在师生互动中得到体现。因此,英语教师要用自身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爱,将教材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情”地结合起来,使之浑然一体。[3]例如:给新生上课,以教师亲身经历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在英国去银行开办信用卡,工作人员看过护照后说:中国留学生不给办理信用卡,只能办理借记卡。因为有大批中国学生借钱不还,直接回国了。在学生中要加强一种教育:教育学生要有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以旅游英语文本翻译教学为例,在讲授完相关知识点之后,创造性地让学生选取家乡海棠山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做演示。海棠山是阜新市的骄傲和名片,素有“辽西小华山”之美誉和小布达拉宫之称。大多数学生都去参观游览过,解说得很精彩:HaitangMountainscenicspot,whichissituatedinDabanTown,FumengCountyLiaoningProvince,isoneofthefiftywonderfulsceneriesinLiaoning.这样,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情感在真实的情境中,慢慢地去感受爱国的深层涵义。2.创设交流情境,营造爱国氛围设置情景,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产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动机和学习兴趣。这种动机和兴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部心理引导,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内驱力。[4]如在学习新航标职业英语Unit2:TheWorldExpo(世博会)一课时,告诉同学们,中国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上海世博会已有12项纪录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特别是上海世博会的参展规模,共有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参展是了不起的成就。[5]当问同学们“AreyouinterestedinTheWorldExpoin2010?”同学们异口同声答:“Yes”。这时便让学生模拟为外国游客介绍上海世博会,解说为什么喜欢世博会。在这样的情境中,同学们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在交流中同学们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再集中,几乎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同学说:“BecauseitwasthefirsttimethatChinaheldtheworldexpo,andIamproudofit”;有的同学说:“Becauseothercountriessawourstrength,ourbeauty,Iwanttomakeitstrongerandmorebeautiful.Imuststudyhardnow.”交流和讨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3.利用时事政治,激发爱国热情时事政治是学生们关注的热点,也是英语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让学生在祖国发展和对外交流之中,去认识祖国的伟大和进步,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觉悟。在讲到第三单元:VacationinSpace(太空度假)这一课时,正是2016年11月18日,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着陆的日子。讲课时教师按捺不住的喜悦与自豪,能够深深地感染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先向学生们介绍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情况,再和学生们一起听取BBC的专题报道。同学们看到飞船上五星红旗的时候,听到景海鹏报道:“I'mveryproudtobeheretogreetourcountry;Iknowmyconfidenceissharedwiththerestofourentirespaceprogram.”(我很骄傲能在这里问候我们的祖国,我知道我们整个航天工程的其他人也充满着信心。)此时此刻,班级里自发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同学的眼圈红红的,难以压抑内心的激动。这样的课堂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6]
三、将英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向课外延伸,全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英语的课外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高职英语教师要巧妙利用口语交流的机会加深爱国主义教育。而让学生能感兴趣,最重要的是选好题目和契机,让其在各种气氛和多种情景下接受教育与熏陶。譬如我校2016届综职部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崔艺露,某日上学途中遇到老人摔倒,主动上前扶起,第一时间联系老人家属,在寒风中将老人搂在怀里,直到家人赶来将老人送到医院。这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鲜活例子,生动地诠释了“该不该扶”的道德问题。老人家属给学校写来感谢信,搜狐网专门设奖金给崔艺露同学以鼓励这种正能量的传播。这是学生们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师生们深受感动。教学时紧紧抓住这一话题,专门开设了一堂口语表达课“当我遇到此情此景”,举办一次英语演讲比赛,同学们在发言中表示,要以崔艺露同学为榜样,自己遇到这样事情也会出手相助,勿以善小而不为,弘扬社会主旋律,是当代大学生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爱国不是抽象的概念,爱国就是从自己身边的这些小事做起,从关爱自己的亲人、同学做起。总之,让学生成为有爱心的人,让爱国主义教育充满课堂的每个角落,让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的德才兼备之士,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我们应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改革教法,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理念,不断为中国的强大,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更多爱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宪.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2]柴玉洁.英语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因素刍议[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1):111-113.
[3]梁良良.创新思维训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0-12.
[4]孔庆炎.英语5(非英语专业本科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2-26.
[5]杜海坤.美国公民教育课程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关键词 红色文化课程资源;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76-02
近几年来,各地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得以充分挖掘并进入公众视野,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但缺少有关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报导。笔者作为一名遵义籍教育工作者,希望遵义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为此,结合当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利用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优势基础上,提出强化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对策,使之成为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
1 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多元文化影响的背景下,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出现良莠不齐的态势。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腐蚀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信息乘虚而入,严重地侵害着青少年的灵魂。因此,社会生活中屡现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个别青少年缺乏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住委屈和打击,有的行为失范,出现暴力倾向,欺侮同学等。此类现象触目惊心,家长担心,教育工作者痛心,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加强青少年教育刻不容缓,利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重要的路径之一。
2 利用遵义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1)让红色文化资源占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首先,要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意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其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与开发红色文化课程资源,构建以红色道路、红色革命文化、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遗迹、事件和人物等内容体系;第三,科学整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效应;第四,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如利用精神、精神教育学生,使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刻认识。
2)汇编遵义革命传统教材,形成红色地方课程资源读本。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遵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通过查阅党史资料,访谈革命前辈,汇集资料图片,组织编写地方教材“遵义红色文化教育读本”,内容以扬宏精神和精神等作为主线,以革命先烈、革命前辈的事迹作为主要内容,以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励青少年为建设家乡而勤奋学习为目的,培养青少年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优秀品德,继承先烈优良革命传统。
3)在青少年社会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营造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氛围。校园文化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学生,可以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为此,可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让红色资源教育从课堂教学延伸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展览,开展红色旅游,体验生活,重温红色历史,还可开设“红色网站”,出红色文化专栏,开展红色音乐进校园、红色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等,营造“红色书香校园”,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以充实精神生活,升华思想道德境界。
4)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遵义以红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基地比较多,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丰富便利条件,现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省级教育基地10余个。可利用纪念日,在中小学生入队、入团和入党时,组织青少年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开展夏令营活动,使遵义的红色资源在青少年中产生深远影响,留下深刻烙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教育作用。考虑到青少年安全和经济性原则,各地的中小学就近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要在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上下工夫,各校要成立专职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讲解员、辅导员队伍,为青少年提供优质思想道德教育服务。
5)用遵义红色资源充实课堂教学,打造红色文化课程资源教育窗口。首先,创新性地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体现红色文化的时代特色,展示红色文化精神的自足能力。如在语文、政治、历史课程中增加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语文课程开设对诗词《忆秦娥·娄山关》赏析,感受老一辈革命家、思想家和诗人高瞻远瞩的远见卓识;政治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利用精神、精神教育素材,对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和责任感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课教学利用红色经典故事,如遵义的“菩萨传奇”、习水的“女故事”等,拓展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广阔渠道。其次,通过深度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到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教育和其他相关课程体系中。如把“红色主题教育”作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使文史类课程具有丰富的革命历史背景和充足的“红色论据”。第三,构建红色文化校园,用红色课程资源丰富青少年学生校园生活。大力提倡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地走进校园生活,校园景观要蕴含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借助于红色文化传播载体,打造红色校园。
缄默知识,简而言之即为无法用明确外在形式来进行系统性表达、形容和传播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对。其具有难以言传性、难以描绘性、难以书面化等特点。英国思想家波兰尼在1958年出版的《人的研究》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的概念,即显性知识是人类通常采用书面的文字、符号、表格、图案和公式等外在形式来加以表述的知识。缄默知识是人类无法系统对外表述的知识,主要有行为知识、思想知识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世界上任何知识都是表面的显性知识和深层的缄默知识共同构成的,没有任何一种知识没有缄默的成分,没有任何一种知识没有显性的成分。
波兰尼的两种知识理论给高等学生的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极大的革命性变革,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尤其是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领域。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对于每个国民都是极为重要的。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担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更应当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而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主要又以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榜样的旗帜和标杆作用为主。爱国主义榜样作为现阶段由主流社会所创造出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迹或品格被国民所接受,通过培育、深化、宣传等途径向外进行传播的,用于培养国民爱国主义的精神楷模,有助于引导国民见贤思齐,用爱国之心引导爱国之行。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榜样教育现状
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榜样教育存在着受众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不佳、认同感不佳等亟待解决和改善的现象。
1.消极负面思想侵蚀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想、功利主义等消极思想不可避免地传入到国内,而较多接触外来事物,且处于懵懂期的大学生则深受其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民族传统和民族英雄消极漠视,对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淡化默然,爱国主义榜样被抛之脑后,而各类影视明星、外籍明星成为了大学生的偶像,使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榜样的认同感不佳,从而致使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不佳。
2.爱国主义榜样去权威化
榜样和去权威化是相互冲突的,榜样作为标杆,就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即为权威,而去权威化则成为了现阶段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榜样的一种主要态度。现阶段大学生多为“90”和“00后”,其具有独立思考意识,追求真实和真我,不迷信权威,不盲目崇拜,对于爱国主义榜样也常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往往在内心深处不能完全认同榜样,致使爱国主义榜样的引导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3.对爱国主义榜样的不善表达
虽然现阶段大学生爱国主义榜样教育存在效果不佳等情况,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在大学生内心深处,其对祖国是具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特别是当国家遭受外来威胁和发生重大灾难时表现尤为突出,这便需要我们深层次挖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心理,将大学生内心中的爱国主义转化为日常的实际行动。
三、发挥缄默知识在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榜样效能的途径
当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榜样教育还是以显性知识的灌输教育为主,因此,重视缄默知识,充分发挥缄默知识作用,加强隐性教育,便成为了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榜样效能的一条较为现实可行的途径。
1.利用新科技,充分发挥缄默知识作用
传统的爱国主义榜样教育,主要还是采取“师讲生听”的单向模式进行传授的,以显性知识为主,缺陷是容易受到学生抵触。随着新网络技术等新科技的迅速发展,也给缄默知识在爱国主义榜样教育中提供了有利抓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一改往日被动接受显性知识的模式,主动适应大学生手机、网络等使用时间长的现实情况,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端、客户端等渠道积极宣传爱国主义榜样的事迹,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隐性引导。央视节目《开讲啦》便是将缄默知识运用到爱国主义榜样教育的积极尝试,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综艺节目有机结合,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成为了泛娱乐化、泛通俗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榜样教育的一眼清泉。
2.转变方式,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缄默知识实践教育
现阶段大学生重认知,轻实践,因此需要在榜样教育上调整思路,重视实践教育的作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利用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好人馆、博物馆等机会给大学生提供近距离亲身感知爱国主义的机会,同时要注重活动的效果,将之前的活动型、参观型转化为长期性、感悟性,收到“走心”的活动效果。另外,可以通过举办爱国主义大讲堂、知识竞赛等活动,利用食堂、教学楼等地的宣传栏、显示屏等宣传,使其耳濡目染。
3.立足身边,树立“贴地气”的爱国主义榜样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向广度和深度延伸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我们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旋律。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常规性活动抓到实现。学校制定了射阳县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计划》,坚持以爱为中心,进行来列性的爱的教育活动,从点滴做起,从低起来上来突破。
同时,我们在广度上拓展,特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时时、事事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是注重向各种教育活动拓展。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现代新道德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中,在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在美育和艺术教育活动中,在卫生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校园科技文化节等活动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二是注重向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展。
通过对优秀学生的表彰奖励,颁发北京校友会奖学金、鹤林奖学金和英才助学金,进一步激发学生为国读书的信心,树立为国学习的志向。三是注重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培养爱国主义的感情。利用高、初一新生军训和开学初的一个月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使他们确立立志报效祖国的学习奋斗目标,在学习、生活诸方面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符合规范。
我们还向深度推进,将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情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意志和行为。
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点:
一是在“实”上用功夫。千方百计改变德育工作务虚多、来实少的弱点,切实加强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科研建设,把德育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并列入科研攻关项目。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落实德育工作一条线的写人员责制,建立校、在级、班级三级组织。主要课题有专人承担,组织相关人员合力攻坚,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定期拿出研究成果,写出实验报告。同时还在时间、场所、经费上给予保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二是在“优”上做文章。首先,优化队伍。培养骨干队伍,提高基本队伍,力求建立一支功能互补、专兼结合、又红又专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通过提高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的津贴,结合评优、职称晋升等为德育工作成绩突出者提供优先权,并帮助有条件者破格普级;明确宣布,谁的德育工作实绩大,谁的贡献就大,谁就应该评为“德育十佳工作者”既注意教育内容的切近性,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考虑教育内容的高品位。取身边之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射阳县是革命老区,和年代留下了许多悲壮的故事,出现了许多志士仁人。
我们自编了《爱国主义教育教材》,收到了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效果。同时结合热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各种教育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再次,优化方法。一改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简单说、理论灌输的方法,提倡生动活泼,形式各样
;抓住良机,适时教育;动情晓理,讲究艺术。通过教育实践逐步形成了“四个结合”的工作方法,即专题教育和教学渗透结合,外力影响和自我内化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谈心结合,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三是在“细”上动脑筋。比如,我们把每周一的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作为一个重要的“爱”的教育契机,把国旗下的讲话分成若干个系列,每一系列下又有许多个短章组成,每一个年级组负责一个系列,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要求去撰写国旗下讲话的材料,然后组织评比,把写得最好、讲得最好的同学推选为国旗下的讲话人。升旗手要选,要看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表现,尤其要选在“爱”的品德和行为方面确实是榜样的学生,从而把争当升旗手变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活动,使每一次升旗都能成为对形成学生爱国品质的一次推动。
二、以“双成教育”为主渠道,向红专结合方向延伸
我们结合新时期中学生的特点,在充分调查了解和分析论证的前提下,决定以“双成教育”为主渠道,开展成人、成才系列教育活动。
在成人教育上,我们主要做了四件事:
一是激发成人意识,举行16岁成人宣誓仪式。
二是开展挫折教育,举办徒步夏令营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如去年暑期,我们居淮安的“希望之路徒步夏令营”。
三是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中心的“五自”教育活动。首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的内驱力;其次,帮助学生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调节自我行为;再次,帮助学生成立自管组织,明确管理目标,进行自我管理的异体实践;最后,还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大事管理,真正使学生成为“自护、自律、自立、自治、自强”的主人。
四是强化成人的社会责任感,开展向社会献爱心的活动。在成才教育中,我们把着力点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打好基础与发展特长相结合;二是坚持“学会”与“会学”相结合;三是面向全体和全面提高相结合。
三、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
首先,牢固树立主阵地意识,不轻易把教育中的难题推向家庭和社会。尤其是对那些思想品德比较差的学生,不准动辄找家长,更不能转嫁危机,转到其他学校。而是立足学校教育,力求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使得每一个进过射阳中学的学生将来无论是考上高一级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能成为受欢迎的人。
其次,大力加强主阵地建设,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我们在学校这块阵地上,分别建立了校园文化阵地、图书阅览阵地、广播宣传阵地、班队活动阵地和课堂教育阵地这五个分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新装修了办公大楼的门厅,建了奠师公园、陶然享、荷花池、共青园。重新修建升旗台,校门两边新建了校风、学风牌,建有校史陈列室和学校荣誉室,并在学生正常学习和活动的教室、科技活切室等地方悬挂国旗、爱国名人时字画等,让每一块墙壁、每一棵花草都成为育人的工具。学校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新特点,对原有图书进行了分类整理,生均占书达30多册。阅览窒延长开放时间,扩大借阅,并要求各班建立图书角,充分发挥了报纸的教育功能。同时,开展读书、看报知识竞赛和经验交流会。广播宣传,每天坚持播放一首革命歌曲,介绍一位英雄人物,表扬一件新人新事。班队、团队活动,力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课堂教学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各学科教学计划要反映德育工作,教学过程要实施德育计划,教学实绩要体现德育效果,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