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产业化

体育产业化

时间:2022-02-18 14:10: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产业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产业化

第1篇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通过对东西部地区乃至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发现,中国西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相当落后。本文的研究对象以西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本文通过大量搜集、鉴别、整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体育产业的大量文献资料,同时结合社会学、经济学、新闻学等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和比较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尤指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2.2.2逻辑推理法:通过获得的大量二手文献资料,经过对比,推理,得出相关、合理的结论,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西部地区发展体育产业的劣势

3.1.1西部地区体育事业发展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挖掘,尤其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体育项目多以西方体育项目为主。我们非但没有发展好自己的体育文化,而且很多民族体育项目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

3.1.2体育产业及消费等观念滞后,体育是具有产业性的社会公益事业,观念滞后.思想上依赖政府,对体育项目的经营沿袭计划经济行政管理的办法,因循守旧,欠缺整体观念和改革创新意识,机构人员不健全.缺乏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

3.1.3经济落后的客观现实强力制约了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众所周知,西部地区,尤其以贵州,云南的经济更为落后,这种现实条件大大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3.2西部地区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势

3.2.1发展特色的民族体育产业项目。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是体育产业化的创新方向和特色所在,也是西部地区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撑。民族体育项目近几年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发展相对上了一个台阶。在西部地区的很多高校,民族体育项目的影子随处可见。

3.2.2天然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发展西部地区体育产业无可比拟的资源。西部地区的经济落后是现实,然而,它的自然风情却是独具一格,别具匠心。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证明:体育产业不仅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实际效益,而且会拉动相关产业快速增长,这种双重功能将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明显并充满生机和活力[2]。发展体育产业,培体育好市场是关键.对体育市场的管理也要注重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拓展体育产业新领域,不要只是停留在依靠现有条件的小范围上,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质量.打造品牌,提高效益,增强财力”为市场导向,注重产品的研究和市场的开发.巩固和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旅游业的发展是西部地区的一大经济支柱。

3.2.3西部大开发之风,促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自从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的变化日新月异,衣食住行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是前提,我们在此前提下,才有可能更好地发展体育产业。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项持续性的大项目,是长期的战略发展计划。西部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可借助西部大开发之风,大踏步向前迈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落后,与发达地区差距悬殊。从我国大范围来讲,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都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态势。通过大量的数据表明:我国体育产业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4.1.2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产业化的体制依托于市场化。市场化的本质特征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和手段。由于市场方式具有天然的集聚特性,同时倾向于将要素导向资本收益率高的领域。

4.1.3体育产业化意识淡薄,在发展体育事业时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地位。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科学的消费方式,一切以发展体育产业为目标的经营活动都必须以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最高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然而,这种产业化的意识似乎在西部地区没有太多的体现或体现不够深刻。

4.2建议

4.2.1大力发展和推广民族体育项目,创建具有西部特色的传统民族体育产业项目。民族传统体育是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与各个民族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等民族习俗紧密相关。民族体育项目对体育设施要求较低,换句话说,体育产业化成本较低,同时,民族体育项目的观赏性很强,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又因产业化成本低而适合西部地区开发的特点。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是西部地区发展体育产业化的最佳选择。

第2篇

一、体育产业环境的涵义

对于环境的概念的一致理解是“某一事物周围的境况”,而体育产业环境,是指体育产业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状况。体育产业环境主要包括三个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它们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共同对体育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

从体育产业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任何一个阶段的体育产业都是以其所处的环境作为背景而展开的。每一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各不相同,是因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按照它的社会发展状况和具体的经济环境制定适合自已的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都恰当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教育等一些特定的环境。毫不夸张地说:体育产业环境差异是造成各国或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环境在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同样,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和产业化发展都离不开体育产业环境的研究。如果抛开体育产业环境去孤立地探讨体育产业理论,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与体育产业环境不相适应的体育产业理论,不但不可能有效地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反而会给体育产业化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把握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机遇期,及早地建立适合西部体育产业环境的体育产业发展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并使之逐步实现产业化是每一位关心西部发展的体育工作者应该首先思考、研究的课题。

二、西部体育产业环境分析

我国西部体育产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体育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体育产业质量有所改善,体育产业效益明显增强。与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西部体育产业虽然是后来者,但正因为这样西部体育产业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后发优势。它可以促使其汲取前者的经验、教训,以更优化的方式去配置资源,避免犯与前者同样的错误,并加快增长速度。后来者只要对时机判断得当,把握住机会,科学调研,科学管理,是能够后来居上的。

(一)经济环境

在所有的体育产业环境因素中,经济因素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最为重要。它不但直接对体育产业产生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对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来间接地对体育产业产生影响。

西部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民族多种多样、经济底子薄、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不一,但不见得都是劣势,仔细分析从中我们反而能看到别的地区所不具有的经济环境优势。

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因素中,与体育产业最为密切的是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的投融资体育体制等。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核心是利用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自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正因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已经出台的有利于西部发展经济产业政策就是最好的体现。国家或地区的投融资体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首先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如果政府能在资金上加以引导和倾斜,加大体育事业的投入,就可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其次,政府通过制定鼓励政策,积极吸引多种投资主体进入体育产业,能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更多的启动资金;再有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由政府建立一定规模的产业组织是必要的。只有当市场初步拓开,并取得一定投资效益后,其它投资主体才会进入该产业;最后,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鼓励企业以上市的方式、贷款的方式来筹集大量的社会资金。这需要国家和政府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为西部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2、体育产业增长的重要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各种要素的投入,二是技术进步。实证研究发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特别是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全球化的最初阶段,世界各国逐渐开始了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各种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等无形资产也开始了交易的历程,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不断被引入到后发国家或地区。这样,在后发国家或地区,技术进步阶段被无形的分为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两个阶段。由于技术自主创新的成本大大高于技术模仿的成本,并且自主创新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一些后发的体育产业国家或地区在大规模积累之后,通过引进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就有可能迅速地追赶上来。但后发国家或地区能否超过先进的国家或地区,关键在于后发国家或地区追赶上来之后和先进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比拼。而占据人才、吸引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日本的体育产业赶上美国,并在棒球和高尔夫球产业方面超越美国就是佐证。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科学和技术等因素的总和。进入新世纪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政通人和,内外环境俱佳,法制社会渐入人心,人们有了更多的参政议政的权利,搞好西部体育产业要充分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集思广益,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想象力、创造力大力发展、挖掘西部特有的民族体育、民俗文化,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传媒,从体育产业宣传的力度、广度、方式、内容上下功夫,加大人们对体育观念和健康理念的再认识,促进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振兴。美国NBA的经久不衰;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自然环境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拥有12个省(区、市),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该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绚丽的多彩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如西北的黄河风光、雪域高原、大漠戈壁,西南的民族风情,深山峡谷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神往。由此也造就了西部特有的丰富的体育产业文化底韵。无论在漂流、攀岩、冰雪、探险等体育自然资源,还是划龙舟、射箭、赛马、摔跤、舞龙舞狮、上刀山下火海、民族舞蹈等体育产业方面都具有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条件。然而,自然环境并不等于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在全世界体育产业升温的同时,必须深刻到西部地区在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殊性,客观分析其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分析体育产业项目市场开发的社会效益、人文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从而实现西部体育产业的理性、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三、结合西部体育产业环境特征,发展西部体育产业

1、扬长避短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体育产业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十分明显。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自不必说,就是西部各城市之间也明显存在差距。我国西部地区目前人口3.67亿,占全国的28.6%,但GDP为20080.9亿元,仅占全国的19.2%,人均GDP为5514.6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尚未实现温饱的2800万贫困人口绝大部分也分布在这一地区。因此,努力发展外向型体育产业带动内向型体育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自身产业经济,将有限的资金、技术、资源比较集中的投入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以支持和带动各地区总体水平的快速、持续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开发和利用体育无形资产,充分发挥和挖掘其潜能。

2、国家和西部地区政府要为西部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

西部体育产业要实现真正的后发优势,仅有开放型的经济环境是不够的,激励相容的有效制度配套同样必不可少,否则,后发优势也可能转化成后发劣势。

长期以来,西部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沿袭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致使西部体育产业的政策与我国开放的经济环境有太多的不协调之处,走了一条与区情、区力不相符的发展道路,政府单一的供给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另外,西部体育产业政策、法规存在着不足:一是没有从理论上对体育产业的相关概念进行较为准确的界定。这个问题不解决,有关政策的制定、产值的统计就无法进行;二是有关的优惠制度与政策划分不清,新的税制规定,体育经营部门的税收应为3~5%,而实际上,很多体育经营场所的收费是按照文化娱乐行业标准15~20%收税的,这无疑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负面的影响;三是有关法律不健全、职责不清,政府过多地干预体育产业的市场行为。wWw.gWyoO

第3篇

关键词:体育市场产业化后奥运时代资源配置

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成为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我国体育产业目前还处于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市场化机制,体育产业只有走社会化、市场化道路,才能实现产业化。

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必要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中国体育事业推向历史的高度。体育的发展和教育的扩张必然导致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和内部结构的重组及地位变化。中国体育格局将逐渐调整到产业化和体教结合的发展轨道上来,但是从整体来看,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长期计划的影响,体育市场各构成部分发展不均衡导致发展滞后,大批体育设施、人才、技术等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这导致体育市场的供需失衡,造成资源的浪费。

(一)北京奥运会对体育用品市场的影响

更多的国外体育用品企业及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国内中高档体育用品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更多的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换。2008年奥运会给国内的体育用品企业提供难得的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品牌和产品知名度机遇,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育、参与体育,人们的运动健身意识的空前高涨,出现体育投资热和体育消费热的历史高峰。

(二)北京奥运会对健身娱乐市场的影响

一方面,奥运会刺激和活跃了大众健身娱乐消费需求,直接带动了健身娱乐市场经营主体增加投资,并会吸引一部分外行业的投资人进入该领域。另一方面,一些相关行业增加对健身娱乐市场的投资,如旅游业、酒店业、房地产业等,在自己的主营范围内配套投资建设一些体育健身娱乐设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健身娱乐市场的投资需求。从整体上看,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制约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北京奥运会对竞赛表演市场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竞赛表演市场的影响是供给与需求的双重拉动。一来围绕奥运会举办的各项赛事是高水平、高质量的,这些有效供给对于刺激大众的体育消费有促进作用。二来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也是宣传普及体育运动的过程,它会提高大众对体育价值的认知,转变大众的体育消费观念,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

后奥运时代高校体育产业化思路

(一)提高体育市场中政府的运行效率

在政府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市场的力量来改进政府的工作效率。比如,可以将大型体育场馆以及社区体育设施等公共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委托给私人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明确界定和划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各部门机构的职能范围不应互相交叉,防止推诿责任现象的产生。深化体育行政部门的机构改革,按照统一、精简、效率的原则优化体育行政组织机构,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

(二)建立高等教育全民健身市场化生产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高等教育体育素质教育优化组合资源,发挥全民健身体育知识、技术、科技、教育、管理、场馆设备等先进体育生产资源优势,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全民健身服务中心,争取做到面向大学生,面向社区,积极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服务,形成全民健身产业化的健身娱乐体育市场、群众性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中介市场、体育旅游休闲市场、体育用品等市场,营造浓厚的高校内部和市场化体育健身氛围,使高等教育真正成为社区、社会和学生全民健身体育素质教育活动中心。

(三)加强宏观调控并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就目前我国整体体育市场运作情况看,存在着体育市场不成熟、管理不规范、高素质经营人才匮乏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化、市场化有效配置,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进行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投入的资源配置力度,调整政府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分割管理体育的不合理体制,实现真正的体教完美结合。

总之,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后奥运时代的体育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科学的思路促进其产业化进程,优化体育资源的配置。

参考文献:

1.霍宁.谈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方向.产业经济,2008

第4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化发展现状对策

体育,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解放后,我国对体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体育健儿为国家赢得了巨大荣誉。国家对体育不计成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体育在人们的观念中也被认为是纯消费部门,是为国争光的。它投入的是物质,产出的是精神。没有人认为体育也可成为一个产业部门,加之计划体制下的体育发展政策,体育的社会经济功能没有得到开发。

其实,体育活动也有市场,通过培育和开发,完全可以使体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从近几年来国内火爆的球市和越来越多的商业体育比赛中可略见一斑。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

一、何为体育产业化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从大体育观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涵盖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信息的传送等),以及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体育旅游等)。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体育被正式列入第三产业,从而使其产业性质得到了确认。我们从体育产业的内容可 以看出体育产业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建筑业、制造业 、交通通讯、食品卫生、信息服务、服装和旅游等。体育产业的潜在需求非常大,而且该产业是纯粹“经营人体”的行业,是“生命产业”。可以预计,它将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早就成为一个产业部门,尤其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的经济功能被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产业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有些甚至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大,产值高。在美国,体育产业20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比石油化工(533亿)、汽车(531亿)还多,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其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末达到24万亿里拉(182.5 亿美元,人均320美元),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现在约为500亿美元。英国20世纪80年代末的体 育产值为68.5亿英镑,政府从体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有24亿英镑,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投资的5倍。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 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体育产业都有相当庞大的规模。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国民体育总产值”的概念。

2.从业人员多,影响大。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 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运动,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万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 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3.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现代体育是一项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社会活动,它吸引了众多行业部门的参与。世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飞利浦公司都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型的综合运动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讯、电视广告、场馆建设等许多环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成为其经济起飞的标志。

4.国际化趋势。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形成了许多像阿迪达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国公司。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体育部门是一个以特殊的生产方式为其特征的经济部门。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国家财政对体育投入的多少,既影响了体育事业发展和增长的速度与结构,又间接地决定了体育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而财政对体育投入的比例与结构,除了意识形态、观念和国家的体育政策外,经济总量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体育产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并与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规模与水平依赖于一个国家的体 制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客观而论,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尚未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市场就应该从影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来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育资源,提高体育事业为社会服务的整体效能 。现阶段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众的闲暇时间增多,对于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把一些群众基础好、易于形成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推向市场,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体育不应该只是消耗国家资源的部门,集刻苦、拼搏、艺术健身与振奋民族精神于一体的体育产业, 应该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我国体育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体育行业部门还仅仅处于场地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体育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其规模、结构和层次都没有达到一个完善成熟的产业部门的水平,体育的经济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可喜的是,中央和许多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在逐步改善这种局面。如南京市2000年体育产业的创收达1亿元人民币,南京市的许多体育部门,通过产业化经营,已完全具备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2005年,以举办十运会为契机,南京市对全市的体育事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力争本世纪初使其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我国其他一些省市也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 但总的说来,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水平与国情不相协调。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认为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1.国家今后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对体育部门有所倾斜,给予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体育生产经营部门的发展。

2.在投资体制方面,应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体育部门自身创收、社会集资并举,同时注意引进外资,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3.推行运动项目的行业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共办体育的格局。

4.要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体育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

5.要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

6.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这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其重要特征,一是组织者必须是企业法人,如俱乐部等;二是运动员是商品,即运动员可以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自由流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体育部门的经营效益。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太高,不可能对所有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最好的办法是寻找一个突破口,由点及面,通过培育若干个有影响体育项目的市场,刺激对体育的需求,进而扩大到其他项目,形成体育 的产业化格局。

四、结束语

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门类。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从事体育运动,关心体育事业,体育一定会成为21世纪我国重要的产业部门。

参考文献:

[1]吴尚: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03)

[2]曾为民: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及其对策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6,(17)

[3]马陵:论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集团经济研究,2006,(24)

[4]刘春来:开发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对策研究.科技广场,2006,(10)

第5篇

[关键词] 奥运经济 体育产业 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国的一件大事,是世界瞩目的重大商机,奥运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大舞台。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北京奥运会将在今后7年内拉动我国经济每年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体育产业。而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幼稚时期,体育产业规范化、市场化还不完善,体制结构还欠合理,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因而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加大我国体育产业国际化步伐,使我国体育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体育产业包括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彩票、体育信息的传送等),以及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体育旅游等)。北京奥运会直接带动体育产业的收入约在30亿美元,而间接收入约在54亿美元左右。每年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拉动是:就业因素0.00012个百分点,住宅0.06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0.183个百分点,旅游0.85个百分点,共1.094个百分点。促进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5个百分点。据权威部门统计,北京奥运会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设备用品,就为我国体育产业提供价值约为2亿多元的商机。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存在规模小、结构和体制不完善、体育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缺少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市场体系不健全,体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体上仍然是行政集权,高度封闭的部门管理模式,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没有形成。针对上述问题,我国要加快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进程,大力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整合体育资源,实现体育企业的资产重组;加快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拓宽体育产业的融资渠道等。借奥运经济之风,加快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把我国体育产业培养成为全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奥运经济给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市场运作技巧,有助于提高中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商业化运作水平和市场规范化程度,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

三、奥运经济加速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给我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全国每年GDP额外增长0.3%~0.5%;新增180万就业机会;社会消费品总量超15000亿元。这将全面推动我国经济和体育产业化的高速发展。现在我国体育产业化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显示出其经济方面的优势,并在引导社会消费、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显露出巨大的潜力。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较小,发展不太平衡,但应该看到其发展的潜力。奥运经济的建设拉动了市场需求持久的增长。体育消费正在逐步膨胀,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的潜在需求非常大,在奥运经济的促进下,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体育服务业专业市场,国内从事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技术培训业的体育企业、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2万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人民币。体育产业的产值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四、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

发展体育市场,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奥运经济的带动下,人们对体育意识,即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了充分的认识。因此,要努力开发体育市场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借助奥运经济发展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国际比较价值规律,进行体育产业的结构的调整和改造,促成优势体育产业创新,带动相关产业,促进高效率的体育产业与地区经济综合体的良性互动,使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五、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体育产业国际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整合,从整体上提升体育产业的竞争力。要优先发展体育信息技术和体育高新技术。发展体育制造业是体育产业化的基础、没有体育制造业的发展,就无法为体育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奠定产业基础。而发展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又能带动体育产业化,形成信息化与体育产业化互动、促进体育产业化的更大的发展。因此,以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为依托,以体育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体育产业化结构,将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完善

奥运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配套发展。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还存在产权关系不明、资产管理不顺、市场发育不全、管理不善的诸多问题。我国体育的产业化水平还很落后,与我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我们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政府财政投入政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投资政策、社会集资政策、税收政策、体育彩票和体育基金等方面完整、系统的体育产业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更加完善,更加规范化、更加国际化,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较好的物质基础。

七、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法制化建设

加强体育产业的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用法律保障体育产业经济的健康稳定,使我国体育产业能适应奥运经济的发展要求。根据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现状,当务之急是要加快高层次的立法。因此,依法设立行业服务标准,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营秩序,使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的市场环境中展开竞争。健全相关的配套法规,形成体育市场运行的游戏规则,使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有法可依。实现体育市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法制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 要 本文在界定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概念的基础上,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了自己对体育产业是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补充机制的理解。

关键词 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 关系 推动

一、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概念

(一)体育事业的概念

体育事业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事业概念指的就是体育已成为“人们从事的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的活动”。广义的体育事业概念不涉及这些体育单位及其活动的经济性质,不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体育事业单位,或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体育企业单位,都属于广义的体育事业的范畴。

狭义的体育事业就是指由国家财政支出的不进行经济核算的体育事业单位,这是狭义的体育事业概念。狭义的体育事业主要包括:由财政经费支出的国家及地方的专业运动队伍(运动技术学院、体工队等高水平运动队伍及后备队伍的培训机构);由国家财政支出的综合性及单项体育运动设施(包括各类公共体育场馆;也包括供专业运动队伍训练使用的体育运动设施。)以及其他体育事业单位。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体育事业。

(二)体育产业的概念

体育产业的概念也分为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产业就是指从事体育服务“生产、经营的事业”。体育事业是社会的一项文化事业,但从国民经济结构的角度看,它又是从事体育服务生产和经营的一个经济部门,是大文化产业中的一项产业。广义的体育产业既包括自主经营的体育企业单位,也包括由国家经费支出的事业单位。

狭义的体育产业就是指从事体育服务生产和经营的体育企业的集合。其特征就是企业经营性。狭义的体育产业只是广义的体育产业中具有企业经营性的那一部分,并不包括由国家财政支出的各类公益性、事业性的体育事业机构。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体育产业。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狭义的体育产业概念(体育企业的集合)与狭义的体育事业(体育事业单位的集合)两个概念是互相排斥的、对立的:前者是营利性、企业性单位,后者是非营利性单位;后者是公益性、事业性单位,前者是非公益性、事业性单位,

二、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关系

(一)我国体育产业的产生

关于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概念的界定和关系问题存在着争议,主要的不同观点如表1所示。

表1 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关系的争论

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关系 含义表述 主要代表学者

体育产业=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鲍明晓(1999)等

的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属于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中可盈利部分 赵炳璞(1997)等

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不相容 体育产业是传统体育事业的产业化部 张岩(2001)、丛湖平(2002)等

分,没有产业化的部分为体育事业

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之间关系的争论可以说是历史的产物。由于我国传统的体育事业和教育、卫生、文化一样是社会服务事业的一部分,政府发展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全民健身,增强全民身体素质,摆脱“东亚病夫”的时代,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体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进行发展,由政府提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政府对体育事业的财政支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日益多元化的需要;其次是发达国家寻求社会服务事业市场化改革潮流的影响;最后是曾经被认为是公共产品的体育服务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事业内部有些部分已经不再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逐渐具有了准公共产品或私有产品性质。这些变化使得体育事业具有了生产经营的特性,具有了产业的特点。体育产业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可以说,体育产业的概念是体育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新的条件下对“体育事业”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因为传统的“体育事业”不具有生产经营特性,而“体育产业”则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体现了生产经营的特点。

(二)体育产业化和体育事业化

体育产业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体育应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按行政方式运作向市场经济体制下按产业经营方式运作的转变。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育产业化实际上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一种运营模式,是指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来运营和发展体育产业。产业化离不开市场,但不是一切的体育产业都可以通过市场,完全以市场为取向。体育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主要有两种运营机制,一种是产业化运营机制,一种是事业化运营机制。产业化运营方式主要是针对非公共产品的体育领域,如竞赛表演市场,产业化运营主要是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以企业化、商品化和盈利性为日标。事业化运营主要是针对公共产品领域,如公共设施、学校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等,事业化运营主要是发挥体育的社会性、公益性职能,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体育产业的产业化是有条件、有范围的,不是指全部体育产业都要采用产业化运营方式,而是指体育产业当中适于在市场机制下运作的领域。

根据以上分析,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联系我们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关系

三、体育产业化是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体育作为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完全由国家拨款承办。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逐步面向社会,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更加普及,一些消费层次较高的体育项目也开始进入生活领域。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投资,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体育场馆在进行体育训练和竞赛的前提下,积极对外开放,提供有偿服务,体育科研部门、院校等事业单位在开展体育咨询、康复培训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团体或地区运用体育的魅力和影响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一些单位和个人开始涉足体育市场,兴办各种经营性体育俱乐部、健康城,举办商业性竞赛表演,体育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化的程度还不高,体育市场仅处于培育阶段,体育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出来,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体育产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纵观体育产业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甚至是支柱产业。美国体育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超过石油化学工业(533亿)、汽车工业(531亿),占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到9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意大利无烟工业的经济支柱足球产业产值2O世纪8O年代末达到24万亿里拉(182.5亿美元,人均320美元),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现在已达到约有500亿美元。1990年,日本体育产业的收人4.2万亿日元,其产值在十大产业中居第六位。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的体育产业也都有相当大的规模。鉴于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国民体育总产值”的概念。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有4000多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全世界每年因足球而产生的营业额就超过2000亿美元。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称,世界201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少于八亿人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排球活动,每年排球的营业额达65亿美元。

体育产业能提供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汉城奥运会给韩国创造33.4万个就业岗位,从申办成功到赛事正式开始共增加76万个就业机会。悉尼奥运会在开幕之前就已给当地提供了15万个就业机会。美国有各种职业运动员近百万,相关从业人员达数百万。国际足联一份调研报告说,估计足球运动直接和间接雇佣的人数高达4.5亿人。体育产业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契机的例子也不少,特别是通过组织大型比赛,可以带动城市建设、旅游、就业等多方面的发展并带来许多潜在的商业机会。从国际经验看,举办一次奥运会或者世界杯足球赛之类的大型赛会,可使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提高20年一50年。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分别为当时的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良机,成为经济起飞的标志,而2000年悉尼奥运会吸引的上百万游客也给澳大利来带来了至少37亿美元的财富。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体育产业化起步晚,力量薄弱,体制不健全。1994年以足球为突破口开始进行职业化尝试是我国体育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后步伐不断加快,路越走越宽。目前,中国体育用品的消费增长是最快的,1999年,我国消费总额达1400亿元。其中城市消费总额为1040亿元。据一份权威体育杂志报道,我国著名体育用品公司――李宁公司1998年的销售总额达到七亿元。过去五年,我国共发行体育彩票22亿元,筹集资金6.6亿元。有人预测,不久后中国体育产业将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们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次良机。

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就使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重要,这也会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向更高的台阶迈进。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补充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岩.论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内涵继二者关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2).

[2] 张宝胜.体育事业产业化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3).

第7篇

关键词:青岛经济;体育产业;经济发展

1.引言

体育产业应该以体育活动和体育产品为主要内容,通过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培训和体育技术信息咨询等方式,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的产业。体育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发展愈发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当体育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时,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结合,有助于经济转型,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推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体育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促进了娱乐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创造了价值,促进了体育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身心健康的精神与物质生活需要,提高了全民身体素质,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青岛作为山东省经济与体育龙头,有其独特的城市本土特色和地理位置优势——“山、海、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城市,青岛更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沿海优势,做足海上运动文章,建设亚洲一流、国际先进的海上运动基地,成功地打造出中国的“帆船之都”。

青岛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经过了一个较长的孕育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已进入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体育竞赛表演业快速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规模不断壮大;体育中介培训逐步展开;体育用品制造、体育用品销售市场逐步扩大;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体育旅游、体育出版、体育建筑、体育信息等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以英派斯、双星等一批体育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形成一个多业并举、门类齐全的产业链。这时就需要体育作为一种产业,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引导消费市场。只有引导消费,改变消费结构,才能带动市场、拉动市场需求。

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产业发展,青岛市体育局更是决定对青岛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思路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和系统梳理,历经一年的筹备编撰工作,《发展中的青岛体育产业》正式完成。

然后,青岛市体育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知名企业偏少,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竞争能力也不强。面对这些后天不足,体育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之策与民众支持。

2.充分利用沿海优势,发展特色体育展业,提高竞技体育发展水平

2.1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建立“帆船之都”新形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增强广大市民的体育健康意识,宣传和普及帆船比赛知识,不断拓展帆船运动规模,运用品牌效应,以奥帆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使广大市民“知帆船”、“懂帆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配套建设升级帆船基地,开展各层次的帆船普及活动;积极承接、举办各类帆船比赛,营造浓厚的帆船运动氛围,树立青岛市“帆船之都”新形象。

2.2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拓宽第三产业市场,优势互补。体育产业的发展既关系到人民身心健康,又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引导群众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合理运用青岛市体育旅游优势,健全体育产业链,不断向市场化、社会化迈进。利用品牌赛事拉动旅游效益,并促进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如在2012亚洲羽毛球锦标赛,提高城市品牌,提高民众羽毛球运动热情,吸引国内外旅游观光客,以此为契机,完善羽毛球运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体育健康消费,互补于医疗卫生消费,降低社会负担。

2.3加大力度,调节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缺陷,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机制。借大型体育赛事,健全青岛市体育经济体制,推进本地体育运动品牌与各种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流动与竞争,促进本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健全规范的体育产业市场。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减少政治性干预,并向国际化看齐,减少体育产业税收,加大体育公益活动政府补偿力度,且在青岛市优势体育项目,如足球、羽毛球、水上运动的基础上,推进体育赛事创新、体育船业创新,使青岛体育产业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2.4启动奥运在即计划,在即将开启的奥运赛事上再创辉煌。科学规范地制订青岛市体育健儿培养计划,不断拓展优势项目,形成合理的项目布局;建立起一条科学、有效的人爱培养渠道,强化对现有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训练,积极扩大和增进体育健儿向省队乃至国家队输送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和教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青岛籍运动员借助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交流策略提高竞技水平,在奥运赛场上绽放光彩,取得优秀的成绩,再创历史。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实现体育产业社会化,民众化,培养全民健康意识

3.1政府应加大体育产业的宏观控制力度,制定鼓励中小体育企业发展政策,建立多渠道体育产业融资机制,实现体育产业经济增长多元化。青岛市政府应当扶持一些大型体育企业,在信贷、政策上给予支持。在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更应实现体育产业与其他服务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建立规范的制度实现产业间1+1>2的整合力量,从而实现带动青岛经济发展。

3.2青岛市政府应结合全民健康运动理念,培养民众的运动兴趣,加强民众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民众良好的体育锻炼方法,开展适合民众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消费观,同时加强小区体育文化建设,适当开展易于举行的体育竞赛项目。特别在学生群体中,更应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引领学生体育健康潮流,从而未来的青岛市体育建设做好铺垫作用。如凭借青岛市沿海优势,建立起以教学、训练、比赛为目的的沙滩排球基地,或利用其优良的沙滩资源,举办大型沙滩排球比赛等,从而使青岛由“帆船之都”转型为“海上运动之城”。

4.实现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4.1为了使体育产业成为青岛市的朝阳产业,必须建立合理的战略与规划,制定相关的法律与规范加以引导,完善市场化体育产业法律体系与监督管理体系,组建一批本土体育产业生力军,对体育产业优势加大开拓力度。

4.2扶持体育中介企业,实现不同层次、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教师、各体育基层工作者得到充分的信息,使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政府应建立起一套适应体育市场竞争机制,维护从事体育产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4.3利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层次的目标,不同项目,发展和扩大体育人口,开拓更加丰富的体育资源,充分发挥体育团体、组织的优势和积极作用,拓宽体育竞赛项目。如在节假日举行固定的体育竞赛项目,同时组织举办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群众竞赛、体育表演等。

4.4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制定详尽的政策法规,给予社会组织权利,支持鼓励其举办体育赛事,推进运动项目的体企联姻,对体育无形资产加大开发力度,形成青岛市的体育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徽记使用权、名称经营权、运动会冠名权和广告权,等等。同时建立完善的产、供、销经营网络;对体育产业领域的市场空白进行扫盲;建立完全职业化的俱乐部;多建立以经营型为目的的体育场馆,等等。

4.5加强人才培养。成功举办奥运会需要一大批既懂体育专业、法律,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体育产业必须大力发展这方面的人才,我国的体育市场还很不成熟,这方面人才相当缺乏,要想使体育产业走向世界,加大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5.结语

总之,体育产业是体育发展中遇到的新名词、新问题,体育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缺陷,其产业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优惠扶持政策,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政府要给予优惠政策,给予大力宣传,开发几个有巨大潜力的体育市场。体育主管部门要尽快脱离依靠政府投入办体育的模式,走自我发展的道路。加快产业化发展不是一句空话,要尽快落实到实际当中,走产业化道路,是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另外,还要提高市场意识,搞好奥运营销。中国体育产业一定要借助奥运会这一契机,加大体育营销力度,以寻求更多赞助商加盟,增加体育产业的产值。我们已提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概念,应通过奥运会的举办,系统总结我国体育营销方面的经验,继往开来,使奥运经济与体育产业化相得益彰,互为推动,互为促进,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就应把两种战略放在一起考虑,共同开发,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张楠.我国体育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03).

[2]汪全胜,陈光,戚俊娣.论营利性体育组织在《体育法》中的确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05).

[3]匡勇进,曾丽君,伍方荣,黄代华.体育产业发展的理性探析[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01).

第8篇

[关键词] 体育产业优势问题对策高校

一、体育产业的内涵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物质和非物质形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以前,体育被认为是能满足人们对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康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体育开始走向产业化,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它给社会带来的经济产出,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在观念上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体育事业是具有产业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它既有发展体育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竞技水平的功能,又有可以创造产业经济价值的功能。

二、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有利条件

(1)高校拥有高素质的体育人才。高校汇集了各类体育专门人才,又有众多的大学生群体,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人才优势。我国高校在教学、训练、科研、健身、裁判等方面拥有体育界高学历、高职称的知识密集型的专业的体育教师和科研人员,有研究生导师、健身运动处方研究的专家和对体育产业研究的学者等,他们处于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是体育事业的实践者和开拓者,掌握先进的理论方法、专项运动新技术、新战术,能研发出先进的运动训练竞赛设施、装备。他们在面对市场时,有着知识结构广而深,思维能力强而快的优点,能有效的将体育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体育产业上发挥龙头的作用,为我国方兴未艾的体育产业做出较大的贡献。

(2)高校拥有相对完善的体育设备。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给予高等学校的建设相当大的财政支持,包括对高校体育设施建设的支持。当前,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器械设备较为完善,而社会上的体育健身器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高校在非教学时间有组织地、合理地对外开放高校的体育场馆,吸引社会人员到高校来进行体育消费,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体育消费的需求,而且会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高校体育产业拥有固定的消费群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体育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体育消费人口呈上升趋势,高校体育消费市场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高校有一批喜欢体育运动、收入相对稳定、有余暇时间的教师,而大多数教师都有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是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群体。而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消费的主体,他们有较强的体育意识,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花钱买健康”、“自我投资、自我受益、早投资、早受益”的超前体育消费意识。

2.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思想保守,认识滞后,不能与市场接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体育事业被单纯地作为公共福利性质对待,否定了其产业性和商品性,至今其发展在思想认识上仍然受传统思想的约束和影响太大,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使其不能充分与市场接轨。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使得高校体育资源的功能单一化,学校体育设施闲置,未得以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学校领导缺乏产业意识,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认识不够,对高校体育产业的潜力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高校拥有众多优势资源,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将校内体育场馆对外进行有偿开放,获取有限的资金回报,但经营项目单一,规模较小,其发展和开放程度还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完善的管理机制。高校中虽然聚集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高职称的一流体育科研人才,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这些经营管理者不仅要熟悉高校体育产业的特点,而且要具备开拓和经营管理体育产业的能力。我国高校现有的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使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紧缺,此类人才数量少而且素质偏低,他们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决策的灵活性和应变性较差,导致经营管理水平低,资源严重浪费,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使得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能顺应市场经济规律。高校体育产业在还没有引起充分重视的条件下,管理体制还很不健全,这些都是制约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缺乏产业化运作环境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近年来有了飞速发展,但由于受过去长期计划经济和全国体制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体育产业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未能真正以产业化的形式立足于市场。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运作资金的投入,有赖于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仅仅处于国家投资建成的体育场馆设施的出租和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涉及的对象也只是在校师生和少数市民,如此单一的资金投入和服务对象对于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极为不利。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没有得到政府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整个社会也没有形成规模性的体育消费群体,很多居民缺乏积极的体育消费的观念,这种大的环境阻碍了高校体育产业走向产业化的进程。

4.居民体育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薄弱,致使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狭小

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巨大的体育需求,依赖于居民积极的体育消费行为,没有稳定体育消费群体就谈不上体育产业的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在校师生及周围居民体育消费的观念和体育消费能力息息相关。然而,现在许多高校对体育产业没有引起充分重视,在校师生虽有比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但没有积极的体育消费观念。一些在校师生及学校周围居民认为体育锻炼没必要到健身场馆去,觉得把钱投到那里很冤枉,宁愿到家门口的空地或附近的公园去跑步或晨练;一部分在校学生和周围居民虽有体育消费的意识,但对体育消费的资金投入可能会受其经济条件的制约。

三、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途径

1.强化市场意识,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产业的优势,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

我国高校具有综合学科优势,各类人才云集荟萃,不仅拥有先进的现代化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器械设备较为完善,一些体育院校或体育系,拥有一支数量多、水平高的教师、科研人员、教练、管理人员,他们可以培养和提供优秀竞技人才及优质体育服务。再者,各高校师生则是一支固定的体育消费群体,这些高校体育产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在体育市场竞争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解放思想,要建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看到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看到它的市场价值,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体育产业。如能充分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并开发这些优势,则对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完善管理机制,培养专业体育产业管理人才

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融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围绕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高校在发展自身体育产业的时候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发展政策,避免体育经营活动的无序竞争,保证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高校体育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此外,高校还应该大力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加强高校体育经营管理者的培养与素质提高,用体育管理和体育经济的科学理论来武装体育产业管理干部,使他们懂得体育职能、体育发展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能适时地抓住机遇,增强体育市场的创新和竞争意识,从复杂的体育市场现象中洞察市场消费者潜在消费意识,积极开拓市场,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3.高校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创造良好的体育产业化运作环境

随着社会对高校体育产业的进一步认识,高校体育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我国召开,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近年来,国家政策积极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人们对体育消费的热情也随着奥运的到来不断升温,市场上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将得以全面开发,体育人才的培养与交流、健身娱乐市场、竞技表演、体育传媒、体育服务、体育用品的产销等,将会带动高校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高校必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体育商机。高校应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充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解决学校体育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难题,直接面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挑战,接受消费者对自己的挑选,在走向产业化道路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使高校体育产业化逐步走向正轨。

4.宣传体育文化,增强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积极开拓体育产业市场

高校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的同时要拓展高校体育文化含量,利用图片、板报、校报、广播台、校电视台、校园网站及社会媒体作好高校的体育文化宣传,大力开展“健康第一”、“健康体育”的教育和宣传活动,开发健身娱乐和体育竞赛市场,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方便舒适、价格便宜的健身娱乐场所,并辐射到校园周边地区和社会,使高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从在在校师生向广大社会居民扩展。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使大量的优秀体育教师能够参与到指导全民科学健身的行列中来,倡导和扶持社区体育活动,面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有偿服务,为大众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指导,使人们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同时纠正人们狭隘的体育消费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不仅有利于促进群众健身运动科学、规范发展,让参与型体育消费成为带动整个体育消费快速增长的主流,使高校体育产业在实现经营者与消费者双赢的目标下不断发展壮大。

四、结束语

高校体育的产业化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将成为一种广泛存在、广泛利用的社会体育资源。高校体育产业应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其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形成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陈惜娜:浅谈高校体育产业[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

[2]张桂林: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企业经济.2005(7)

[3]曾明郭层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开发[J].湖北体育科技.2004(1)

第9篇

实现高校体育产业化就是转换现行体育教育机制,使体育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包括对体育教育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优化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大幅度提高私人和社会投资的强度和力度,提高体育教育产出的质量和投入效益,促使教育市场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变化。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受传统思想束缚,不能与市场接轨,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

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的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速度。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校体育产业大多是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给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繁荣。但从长远目标来看,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注入更新的教育理念。而相当一部分办学的领导和管理者,对教育基本理论知之甚少,不熟悉教育规律,对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储备明显不足,在办学思想上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在办学上存在着一定的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

2.产权关系不明晰,体育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学校是体育设施的拥有者,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是体育场馆的经营者,但二者往往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不明晰,部分资产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责、权、利分配不合理,激励作用减弱,致使经营管理效率差,造成资产闲置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制约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群众体育参与率逐年提高,而在城市中可供居民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设施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发展,远不能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体育锻炼的需要。从另一方面看,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逐年加大,高校体育设备功能也都较为齐全,在满足学生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同时,还能为全民健身提供好的服务设施。高等院校在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都聚集了本专业的一流人才,也能解决社区体育缺乏体育指导员的问题。但是,现阶段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脱节,造成了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闲置和群众体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如何有效的利用高校的体育场馆,如何协调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成为了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作意识和手段

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滞后,思想保守,缺乏产业意识,对高校体育产业潜力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经营管理形式单一,没能充分利用机遇,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目前市场经营管理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对体育市场分析研究不够,缺少对市场的深入调查;第二,由于市场经营管理者素质偏低,经营决策的灵活性和应变性较差,市场分析能力差;第三,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组织内耗大,资源严重浪费,效益不好;第四,缺乏先进的理念,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这都严重影响高校体育产业的深化。

4.推动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才缺乏

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体育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是一所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必要基础。一般来说,体育产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需要具备市场经营和体育运动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中的人才现状是,具备体育知识的人不具备经济知识和市场经验,而具备经济知识和市场经验的人又缺乏体育知识。从一定意义上讲,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体育产业的人才问题。就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而言,当前我国缺三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教育产业、体育教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高校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高校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

5.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

体育赞助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高校体育没有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来运作。获得的企业赞助也只是一小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企业知名度的一个窗口,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来发展。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不仅要懂得体育知识,还要有企业、市场、科学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想办法广泛吸取社会资金,弥补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加快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三、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措施和对策

1.转变观念、更新体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产业思想体系

多年以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福利性的教育事业支出不得不让位于生产性支出。体育教育的组织者也仅把体育教育看作是社会的一种浪费,并不追求经济效益,体育教育的规模、数量,以及对体育的需求都受到财政拨款或福利基金的限制。显而易见把体育教育限定于事业型之中,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在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的过程中,让学校体育产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规律,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

2.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

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通过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培育有自身特点的体育产业来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并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服务为突破口,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形成一批社会分工明确、服务配套规范、经济运作独立的体育服务机构,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横向联合,形成一批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产业服务机构。

3.建立结构合理的高校体育市场体系

按照国家制定的《体育产业的发展纲要》精神与对我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后给高校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积极引导发展体育消费,实现高校体育消费稳步增长,积极扩大高校体育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以体育教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健身娱乐市场和体育用品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体育市场体系。紧紧围绕高校第三产业的总体目标,加强高校体育的产业经营,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使高校体育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合理化。

4.注重培养国际化高校体育产业人才,提高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竞争力

国际体育产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体育产业的人才竞争。为缓解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人才流失,关键在于要提供一个有利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发展环境,要解决利益机制、创新环境和工作条件等问题,因此要建立人才评判评估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形成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具有相关经济和法律知识的专门性人才队伍。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在世界服务贸易商海中得以不断成长壮大的基本条件,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品牌和产品的竞争力。

5.采用校企联合,共扩校企知名度

多数高校都拥有自己的运动队,由于运动队在参加比赛时所需经费都是学校自己来负担,使各高校在经费支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进而运动队外出参加比赛、交流的机会减少,有时不得不放弃参加一些比赛,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应主动将运动队推向市场,开展与企业联合办队,由企业出资解决比赛、训练的费用,运动队冠名企业的名称参加比赛,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可不断提高运动队的技术水平,从而达到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同样,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可以积极争取企业出资赞助。争取费用的也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工会活动,指导企业体育文化活动和运动队的训练,这样就丰富了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形式。

第10篇

关键词:龙狮运动;产业化;发展思路

龙狮产业是指以龙狮运动为支撑,向社会提供龙狮运动相关产品的一切经济活动以及相应经济部门的总称。发展龙狮产业,必须对其产业体系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统筹全局,进而确定龙狮产业发展的侧重点。根据国外体育产业所遵循的“消费决定论”,即体育消费决定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体育产业。将龙狮产业体系划分为核心产业、中介产业、产业三部分。

龙狮核心产业是整个龙狮产业的基础,包括龙狮竞赛表演市场、龙狮健身娱乐市场、龙狮技能培训市场等。其典型代表是龙狮技术。任何一项体育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大力提高该项目的技术水平。因此,龙狮技术产业在龙狮核心产业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坚持以龙狮核心产业发展为龙头,必将带动龙狮中介产业和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中介产业和产业的发展又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核心产业。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是龙狮产业和谐发展的根基。

目前,较成熟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场主导型,一类是政府参与型。分析一国发展体育产业采用哪一种模式,关键看政府在发展本国体育产业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如果某国政府对体育产业的发展采用自由放任的态度,该国走的就是市场主导型模式,以美国、英国最为典型;反之如果某国政府对本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设定目标,并且利用多种手段引导、调控和规范体育市场主体的组建和运作,那么该国走的就是政府参与型的路,以日本韩国最为典型。从目前的情况看,后发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采用政府参与型的模式。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可知:我国作为后发的市场经济国家,龙狮运动产业化发展模式采用政府参与型较合理。因为,一是龙狮运动市场体系及其消费的规范化运作水平等方面尚不完善,采用自由放任的态度将其推向市场,易导致龙狮运动产业化的夭折;二是政府参与有利于确定发展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龙狮运动产业化稳步发展,有利于协调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当然,龙狮运动产业化发展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实的体育产业模式是动态的、具体的和复杂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龙狮运动产业化的逐渐发展,龙狮运动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也将进行适当改革和调整。

1.成立龙狮职业联盟,实行管办分离。将各个弱小的、分散的、孤立的龙狮运动队和相关企业作为联盟的对象,形成统一的联盟制集团,优化组合。使各联盟对象在系统、规范、科学的管理下,进行统一运作,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全面向社会提供龙狮运动服务,满足社会对龙狮运动的文化和相关产品的需求。在集团化经营的基础上,组建龙狮俱乐部,对运动员进行注册、签约,实行有偿比赛和表演;对龙狮运动比赛表演进行商业运作,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龙狮运动的竞技水平。要把政府过于集中的权力分散开来,纵向放权以实现层次化管理,横向分权以实现社会化管理。政府设立龙狮运动行政机构,承担龙狮运动宏观管理、龙狮运动总目标和政策的制定、政策调控、经费支持等职能。职业联盟承担微观管理职能。

2.强化市场观念与意识。龙狮运动实现产业化,市场观念与意识是很重要的。首先,龙狮运动产业化是在体育市场中进行的,必须以市场的需要为基础配置龙狮运动资源;其次,应该认真研究,根据不同的地区发展龙狮运动产业化的相应产品;第三,要明确树立龙狮运动赞助商、观众和服务对象等购买龙狮运动商品的机构和个人就是上帝的思想观念。因为正是他们托起了龙狮运动商业的大厦,所以要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只有这样,龙狮运动商业才可能得到发展;第四,积极探索龙狮运动商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总之,龙狮运动商业开发必须要具有专业策划、专业设计、专业运作、专业推销、专业服务的基木观念,这样才能使龙狮运动商业开发上一个台阶。

3.加强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增强企业的文化氛围,提高知名度,弘扬龙狮的精神。对于一个大型的企业而言,建立一种文化氛围是相当重要的。龙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极具幻想的灵物,它是最高贵神圣权威的象征,是神的化身,它可以为人间普洒甘露,消灾降招,带来社会安宁和富贵繁荣,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龙狮运动具有很强的娱乐健身价值,龙狮运动体现的是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需要队员之间的配合,水平的高与低是一个队伍整体实力的表现。所以说,龙狮运动有利于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可以丰富企业人员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积极上进的集体。

4.加快龙狮运动产业化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兴起,出现了龙狮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这严重制约着龙狮运动商业的发展。因此,注重培养既具备现代体育经营管理能力,又掌握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当务之急。应当在全国范围内把龙狮纳入学校教育中,建立龙狮教学科研人才中心,为国内外龙狮运动组织、机构和龙狮俱乐部选拔培养专业人员。

5.完善竞赛体系,提高技术水平。龙狮运动竞赛市场是竞赛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提高竞赛水平来推动竞赛市场的开发,充分利用市场规律来促进龙狮竞赛形式的多样化和资金来源的社会化。只有面向市场,依托社会力量,运动竞赛才会拥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6.加强与媒体合作。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是现阶段龙狮运动市场扩大影响的最有效途径。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对龙狮运动队的一些活动和赛事加大宣传,使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样,走向产业化的脚步就会大大加快。经营者可以获得主要来自两方面的收益,一是电视转播权的销售,二是其广泛传播扩大影响的作用。信息系统能在龙狮运动商业经营话动中不断提供各种信息、情报和资料,通过对其进一步的接收、传递和处理,反馈和沟通各方面服务及龙狮运动商业的经营活动。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网[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218-219.

[2]梁晓龙.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1):38-41.

[3]丛湖平.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8-129.

[4]范纯.中国龙狮运动市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7):89-90.

第11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our country college sports industry has also ushered in the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due to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sports industr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ociety, the potential and advantages of college sports industry have not yet been fully play. This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industry, such as the attention is not high, lacks the marketization operation, path does not clear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s not organic fusion and so 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universities, and ensur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关键词: 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策略;高校

Key words: sports industry;innov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8—0266—03

0 引言

体育产业是体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比较落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的总体水平。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使本已困难重重的高校体育四面楚歌。而体育产业化和全民健身运动的的兴起,为高校体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全民体育的开展使得社会体育中的种种弊端逐渐显现,场馆设施和指导人员都不能满足人们空前高涨的健身消费需求,此时,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发展优势。文章结合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和现状,探索适合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1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滞后,受关注度不高 在当代经济社会,高校教育具有公益性,更重要的是具有产业和投资行为的特征。但由于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人们重点关注社会体育产业的探索和发展,未能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社会对高校体育事业的关注和了解尚且不足。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势必在政策、管理、资金上处于劣势。推进高校体育产业化将是促进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1.2 管理混乱,缺少市场化运作的环境和手段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高校体育运动开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体育产业不仅成为了高校的重要经济来源,同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目前,我国高校拥有充足的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等良好的物质基础,拥有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的高校领导层仍未对高校体育产业有充分的认识,致使高校的体育设施和人才等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高校在进行体育产业化过程中,经营管理模式比较简单,没有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宣传和扩大经营,未能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获取更大的利润。高校体育产业管理混乱、产权和经营权不明确、无相应的经营策略和激励机制,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体育产业 发展策略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物质和非物质状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它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步地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之一。而高校是体育人口密集的地方,具有消费群体稳定、场地设施齐全、项目分配合理、知识与人才、物质、信息丰富灵敏等优势,为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物质、信息等重要基础。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高校体育产业必将得到巨大的扩展和充分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产业的含义

市场经济的建立已迫使体育面向市场。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其适应市场经济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其本身的产业化,这也是适应体育本身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学校体育产业化概念的确立就是符合现代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开发其本身的经济功能,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与经济紧密结合,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形成学校体育本身的内循环机制,实现其自身运作发展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

当前的高校体育产业是由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体办产业构成。体育本体产业是指体育部门发挥体育自身价值和功能,以提供体育服务为主体的生产业经营活动,如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体育科技、体育有形与无形资产;体育相关产业则是指与体育相关的其他产业经营活动,如场地、器材、体育用品、服装、媒介等产业;而另外的体办产业则是由体育行政部门、事业部门创办的其他经营活动。

二、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分析

1.思想意识落后,不能与市场接轨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另一方面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体育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市场取向动机不强,忽视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在教学之余,体育设施资源过分闲置,不能使其得以充分利用,增加了维修、管理经费的投入。

2.发展模式封闭,缺乏规模效应

师资技术力量雄厚、专项内容丰富多样、场地设施器材完备等特点,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经营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体育主体是场所需求的产品,高校体育产业几乎都可提供。因此,在体育产业经营项目布局上可谓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然而,反观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则不难发现,大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组织行为,至今仍囿于校园之内,组织形式分散、项目开展单纯化现象普遍存在。消费对象则主要以本校师生为主,缺乏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缺乏优势互补联合发展的意识,各种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发展的功能和优势远未得到挖掘和发挥,根本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基本处于小而散和自我封闭发展的状态。

3.管理措施乏力,发展目标单一

高校体育场馆多,设备功能完善,环境优越,价低质高的有偿服务,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但从当前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模式较为单一,开发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如:有偿服务项目主要是开办各类培训班,场地器材租赁,提供裁判咨询与服务;各类体育项目在经营与开发管理上则多属松散型,缺乏相应的经营责任制度,随意性大,因此,在项目管理、收费标准、培训质量、时间安排、场馆器材使用等方面,造成了组织管理工作的混乱。

4.优秀人才突出,而市场开拓型人才匮乏

高校体育群体中高学历、高职称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专业群体,在体育产业市场发展与开发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然而,由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等教育历来注重教学、训练与科研工作,在高等体育学历教育中不进行市场开发与经营管理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也由于高校教育体制和目标任务的约束,在高等院校体育师资队伍中,懂经营善管理的市场开拓型人才严重缺乏,造成高校体育的各方面优势难以充分开发,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不同程度地闲置和浪费。

三、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策略

1.转化经营观念,引进市场机制

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者,要建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推进高校体育资源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缓解社会体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体育产业,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服务项目和市场,扩大经营创收,实现综合效益的提高。

2.大力培养体育经营人才

体育市场的开发,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中善于运用各种体育资源的经营管理人才。他们既要熟悉体育运动,又要懂得市场经营之道,特别要深谙体育市场的经营和管理。高校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人才。一是通过专业的人才培训来提高经营水平,二是引进那些热爱体育并愿为发展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专业经济人才,为体育市场的发展献计献策。

3.合理的选择开发项目

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关键在于选择的项目是否能够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居民实际消费水平选择合理的开发项目,不能脱离现实,尽量与当地的经济基础相一致。一般来讲学校的地理位置不同,高校自身及周边居民的消费水平、需求偏好也不一样。因此,加强市场调研是选准项目的前提。

(1)以健美、形体、减肥训练为主的健美、健身市场

在高校体育产业经营收入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健美、形体减肥等收入。高校可利用各种体育设施,如网球场地、游泳场馆和各种健身俱乐部,由专业体育人员为学生或健身健美消费者提供有关健身健美、形体减肥等知识及运动技术指导,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增进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可以收取相应的酬金,以增加学校的收入。

(2)以青少年为主的体育技能培训服务市场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的势头在不断增长。高校可以利用专业体育人才和各种体育设施,举办各类体育专项培训班,如健美班、网球班、足球班、武术班、体育舞蹈班等,以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的需求。

(3)以体育场馆、运动器材出租的租赁市场

高校体育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全国近千所高校有室内体育馆的占60%以上,而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则达90%以上,部分高校甚至一校多馆,田径场拥有率高达95%以上,游泳馆、羽毛球馆、网球场地的拥有率都在50%以上。高校场地和器材除正常教学培训、体育俱乐部活动、举办比赛等使用外,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体育资源,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高校体育器材租赁市场的形成将加快高校体育社会化的进程。

(4)以体育媒体服务为主的中介市场

体育中介市场是体育产业的催化剂。目前,中国的体育中介市场刚开始起步,随着比赛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体育中介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成为制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高校可以利用体育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体育中介服务,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孙铁民:高校体育产业化理论内涵及发展趋势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