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2-02-17 19:02: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第1篇

语文,不仅仅可以让人学识丰富,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涤荡人的灵魂,塑造人的修养,所以语文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其他科目所无法比拟的。语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的,尤其是那些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生活的思索.正因为此,语文成了各个阶段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迅速形成的时期,求知欲强,对外界的环境也非常渴望,而语文中很多寓意深刻的篇章都可以对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很人的满足,而且语文有的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多方而的原因使得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学生都是被迫走进课堂,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可言,因此,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思路迫在眉睫。

一、创新课堂组织与设计方式,提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场所,是目前阶段教与学最为集中呈现的地方,因此课堂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教学,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而且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是处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

一般来讲,学生是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完全服从教师。而伴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学生的思路也在改变,他们渴望自主,以及丰富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其实,课堂组织形式怎样才算有效?没有一个固定答案,是不是只有课堂安安静静,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课才算有效?未必、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迅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组织形式,就是有效的。

例如:把班内的学生按照智力程度、学习爱好、性格差异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按照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语法兴趣小组、占文兴趣小组、诗歌兴趣小组等。让同学们定期自己组织课堂,每小组组织一次,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初中学生又处于一个非常渴望被关注的年龄段,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一下子都会被发掘出来,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创新教案设计方式与思路,推动学生参与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主要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不管什么类型的教案,针对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学生,因此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很乐意学习,这是教案设计的难点所在。以往我们的教案都是按照人纲设计的,基木上是固定的模式,而且是自己设计,有的教师还不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教案。

其实,教案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教和学的过程更加有效地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案的设计,让学生提出他们公认的最喜欢的案例,或者最喜欢的学习方式,然后整理和加精。这就好比教师提供毛坯房,学生们选择房子里而贴什么颜色的壁纸,当然什么颜色的壁纸都不影响居住功能,但是而对人家都喜欢的颜色必然会心情愉悦。因为与学生年龄差距比较人,教师难以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所以由学生民主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习非常有效的。

三、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与方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对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一方面要潜心研究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使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实际状况,尤其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和理解分析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分层目标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以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应性。

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具有立体性,有没有体现能力、知识、与情感三位一体的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应性与全面性的反思, 有助于教师在卜一步的教学中确定更科学、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

四、教师要反思教学评价内容是否全面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都是以测试的方式进行。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采用试卷分数这一单一的标准,然后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是不全面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反思教学评价的内容是否存在单一性的问题,不仅要从卷面分数这一量化标准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语文能力方面,侧重朗读能力、普通话发音、汉字书写等语文基木功,对这些基木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取等级制的方式。

另外,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如何、投入程度如何,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兼顾的内容。通过全方位、科学的评价,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进一步优化评价模式。

五、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组织得是否科学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上的过程是核心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回过头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还要坚持教师灌输的单向模式,是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

另外,教师还要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存在形而上学的教改倾向,如合作学习小组作用发挥不够深入、存在形式主义、思考提纲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难度过低等,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有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手段运用得是否恰当、有效等方面展开分析,以便寻找到教学组织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中讲行弥补和优化。

第2篇

一、语文教学设计要广泛搜集网络精华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鼠标轻轻一点各种信息喷薄而出,个人教学网站积聚了诸多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经验方面非常丰富。互联网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互联网的优势,让“互联网”成为教学设计的有力帮手。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从网络中搜集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如何有效设计教学方案,以及科学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内容,从他人介绍的经验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寻找能够与自身教学相结合的内容,从而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教学设计。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网站,一些重点学校、知名学校的网站以及优秀教师的博客,都是可以汲取教学经验的平台。每一次的浏览都要有所收获,建立专门文件夹将其中的精华积累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够积淀大量的教学设计经验,自己进行教学设计时随手拈来,丝毫不费工夫。

二、语文教学设计要充分汲取专刊精髓

只有博采众长才能提高自身语文教学设计水平,初中语文教师要养成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主动订阅各种教学研究刊物和重点针对本学科教学研究的专业杂志。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广泛研究专业性较强的语文教学刊物,既要研究语文教学改革的动态,也要研究一线优秀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以及其中的教学实录,增强对教育改革方向的掌握能力,善于从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中提炼出有助于教学设计的精髓。笔者坚持定期阅读教学刊物,对其中的精彩内容进行摘录,进一步的学习消化和吸收,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设计水平,特别是在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营造教学氛围、如何科学高效运用多媒体手段等方面进行吸收借鉴,改变以往教学设计中的不合理环节,显著提高了教学设计的科学程度,为高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语文教学设计要体现集体备课成果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发挥集体的力量才会有更多创新,教学研究工作更是如此。各学校都将集体备课当成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载体,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融入到集体备课活动之中,事前做好精心准备,针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深入分析,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要认真聆听他人的表达内容,特别是对于一些很有新意并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意见,要进行认真的消化吸收。每一次的集体备课之后,语文教师要认真消化吸收集体备课的成果,将集体研究的一些内容有机穿插到自身的教学设计之中。集体备课会针对某一方面的细节以及难点进行深入分析,集中全体语文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集体备课的成果是丰硕的,值得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借鉴。

四、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听课评课意见

开展语文课教学设计,应当是一个前后连贯、环环紧扣的过程,自身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程度如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了更好地检验自身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经常邀请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听课,并在教学结束之后交流反馈意见,对这一节课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程度进行评价,着重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学任务落实的实效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和分析。执教者应当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针对评课提出的改进方向和优化内容,进行有效的整改,在下一节课及下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设计中拾遗补缺。初中语文教师要保持谦虚的心态,主动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在教学设计中进行改进,才能够推动语文教学设计不断提升。

五、语文教学设计要善于总结积累提炼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教学设计

纵观我国教育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呈现出这样的两种大体趋势:一种是继承和完善中国传统教育,“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设计理论确实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已经充分地发挥了它的优点: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方便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方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适用于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弊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另一种是美化和宣扬美国式教育,效颦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并要求较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认知探究工具的支持,因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培养了大量的创造型人才,这是其突出的优点。但是,由于这种教学设计模式只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不利于各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另外,由于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笔者认同这种“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模式,它能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教学系统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即注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注意了学生素质的培养。

《桃花源记》的设计课时是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适当指导,主要学习字词、难句翻译及诵读。对字词的学习,进行了适当的整理,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以求得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重点在第二课时。通过对目标、学生特点的分析及第一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一、导入

由《饮酒》导入,并问: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由于这首诗是八年级学过的,通过对旧知识的温习,较自然地引入作者及背景,导入过程较为自然,新旧知识也有了关联。

二、初读感知

1.配乐朗读,请两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课件配乐。

2.师生对两位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正音正字。

3.解决文言词语。课件展示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提问。

4.翻译重点语句。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上节课的复习,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整体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也为下一环节的开展蓄势。

三、创造性阅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陷入对课文的逐句翻译中,使得课堂教学呆板、缺乏生气,笔者的这一设计就是要打破常规,使之成为一堂课的,这就是创设情境,创造性地再读课文,变枯燥的翻译为有趣的再阅读。具体设计如下:

师:我们刚才的学习,大家的劲头都很足,很好。桃花源最后没有人找到,这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憧憬。可是,当时,谁也不知道,有一位教师先生和他的学生在渔人离去的一个月后,又一次来到了桃花源。

大家的表情很惊讶,课堂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师:假如老师就是晋太元年间的那位教书先生,你们就是我的学生(我指了指靠边的一组学生),我们的教室就是桃花源,在座的各位是桃花源的百姓,我们来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好不好?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师:渔人发现了一处叫做桃花源的好去处,吸引了无数的人前去,可是这个地方却如海市蜃楼一般,不见了踪影,真是令人神往啊。听说周围风景绝佳。也罢,今日就带着弟子们去见识一下(大家笑)。

我示意了一下让大家安静。

师:泛舟溪上。百闻不如一见,果然绝佳(课件展示美景图),观之使人流连忘返啊!

问一生:我们走了多远了?

生1:不知道(生笑)。

师:忘路之远近,是不知道啊。咦,前面风景怎么大不同?你来说一下(指另一生)。

生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生笑)。

师:看来你就是陶渊明啊(善意的笑)!

……

师:真是太高兴了,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别人想破了头,找断了路都没来到桃花源,我们师徒却于无意之间进来了。哈哈哈!

随意走到一位学生跟前,叫起他。

师:老人家,你老高寿啊(生笑)。

生3(有点扭捏):100岁了(众笑)。

师:那可是老寿星了。你老看上去精神蛮不错的。

生3:别看我岁数大,可是头不晕,眼不花,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再活50年(众大笑)。

师:呵呵,老人家,就您这精神头儿,再活100岁也有可能啊。祝您长命百岁(有生笑)。呵呵,说错了,应该是祝您长命两百岁(生大笑)。

……

从这里的情境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在此处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得恰到好处,而作为主体的学生因为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感染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再学习,使“学”和“教”相得益彰,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体验得到知识的快乐。

四、探究考证

经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笔者借此又适时地抛出这样两个问题:

1.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

2.渔人在本文中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的?

引导大家分组讨论。大家在讨论中,都能够查找资料(虽然不多),依据课文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对于第2个问题,以往教学中容易忽视,笔者也借机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揣测或许在陶渊明的笔下,“渔人”就是“愚人”吧。

最后,对于主题,笔者做了如下的总结: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同时表现了对不守信用、虚伪奸诈、趋炎附势的市井媚俗之徒的强烈讽刺和批判。

总体上看,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真意切的课堂氛围,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来,这样便能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结合。但以上仅仅是一两节课的一个实践片断。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把信息技术的手段运用到课堂上,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是初中生学习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上,在对学生阅读能力、语言能力、语法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变化,减少了直观性较强的内容,增加了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性方面的内容。教学策略是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对达成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教师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为语文教学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过于落后,在学科定位、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1、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将自身的思想过多地融入到教学体系当中,认为自己的思路能够代表学生的思想,只要把自己的教学思想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就算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事实上,当学生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不相符合时,就会出现学习上的断点,而教师又总是以自己为教学的中心,使得学生盲目跟从,学习索然无趣,学习效果不理想。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只是单纯地讲授传播,缺少对教学方法的探索,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使得学生面对语文的教学内容难以全面理解,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及其类型

1、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含义。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是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确定或选择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任务之一;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制订以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为依据;第三,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既有观念驱动功能,更有实践操作功能,是将语文教学思想或模式转化为语文教学行为的桥梁。

2、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类型。教学是一个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因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提出的教学策略就有很多种。首先,根据主导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其次,根据构成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某一重要因素,可将教学策略分为方法型策略、内容型策略、方式型策略和任务型策略;再次,根据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指向的不同,可以将教学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我们依据初中语文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可以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三大类。其中,教学准备策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钻研教材,组织教法,分析自我和学生,制定教学计划的策略,主要包括确定教学目标的策略、设计教学内容的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的策略、安排教学环境的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策略,包括先行组织者策略、概念原理教学策略、促进认知情意发展的策略等。教学评价策略是指教师为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全过程实行主动的计划、反馈、控制、评价和调节等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学监控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

三、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或选择的基本依据主要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师以及在什么教学情境下使用等方面进行考虑。

1、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是教学策略制定或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同,即使是同一学科的教学也如此。例如,在初一语文教学之初,教学的起始目标是要提高学习者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信心,然后才是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具体知识与技能和发展学生智能的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对于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可选择对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对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等方面都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达到提高或保持学习者的积极性;对于发展学生智能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知识与技能内在的逻辑联系、知识与技能掌握对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促进作用、知识与技能迁移的规律、学习者的主观状态等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制订或选择相应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学目标的分析是制订或选择有效教学策略的关键。

2、初中语文学习者的初始状态是教学策略制订或选择的基础。对初中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重视,是现代初中语文教学观的基本特征之一。学生的初始状态,主要指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风格、心理发展水平等。实践表明,如果仅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无视学生的初始状态,那么所制订或选择的教学策略就会因缺乏针对性而失效。在具体分析学生初始状态之后,可以采取两种策略:一是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风格、认知风格、心理发展水平等的长处或学生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教学策略,称之为“匹配”策略;二是针对学生初始状态中的短处或劣势有意识地采取补救性措施,并在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找到“教学最佳期”,鼓励学生“跳一跳”,引导他们向着潜在的、最高的水平发展,称之为“失配”策略。这两种策略的使用都是以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前提的,因而可以说,对学生初始状态的分析是制订有效教学策略的基础。

3、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特征是教学策略制订或选择的重要条件。如果说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是影响教学策略制订的客观条件,那么影响教学策略制订有效性的主观因素则主要取决于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特征,如教师的教学思想、知识经验、教学风格、职业心理素质水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是制订和实施教学策略的主体,他们一般都倾向于选择与其教学思想、知识经验、教学风格、心理特征相一致的教学策略。因此,在制订或选择教学策略时,不仅应重视教学目标和学生初始状态的分析,还应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特征中的积极因素的作用,并有意识地克服自身特征中的消极因素对制订或选择教学策略的不利影响。

4、教学环境与情境对教学策略的有效制订或选择具有制约作用。教学环境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因素,它由学校内部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心理环境两部分构成。前者如校舍、教学设施、教学场所以及教室的光线、温度、空气等;后者如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校风、班风、群体规范、社会信息、教师期望、课堂教学气氛、班级规模和座位编排方式等。从表面上看,教学环境只处于教学活动的周围,是相对静止的,但实质上它却以自己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影响着教学与学习过程及活动的效果。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环境正变得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因而对教学策略的制订与选择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教学情境是被个体所意识到并直接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各种因素的组合体,是在教学环境背景下产生的个体当时所意识到的特定的、具体的情境。一般而言,说教学环境更多地制约着教师对有效教学策略的制订,而教学情境则更多地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调整。(作者单位:彭州市天彭镇利安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郭成.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85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信息载体”,“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既是源于生活、基于生活的一门课程,又是面向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一门课程。同时,将生活化教学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促进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即是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联系起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社会生活,在生活现象、经验中促进语文学习,使之教学与生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和增强生活技能、拓展知识。在初中语文中实行生活化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效果,以便更好地学习、理解语文课文,同时又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生活,寻找到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依托“生活”这个大的平台和背景来学习语文,以便语文教学更好地释放语文的魅力,使得学生较好地发现和品味语文、生活。所以,在我国初中语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其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之所以要运用生活化教学,其必要性在于:首先是社会和时代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正是由于当今社会对于人的要求的变化,初中语文教学要顺应和响应其发展、变化和要求,此外新课改的实施,事实上生活化教学也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次,由于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在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越来越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导致学生学习语文学习面临诸多问题,加之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我国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因此生活化教学的提出就是针对初中语文传统教学的批判和创新,所以在我国初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能够较好地改变并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它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促进语文教学模式的更新和创新,促使初中语文课堂氛围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进而促进教学活动高效高质。其最大特点在于,有效地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与结合,实现教学活动既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又能够引导学生于生活中主动探索和发现,提高其语文技能和素养。由此可见,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与我国语文教育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三、推动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从生活出发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和拓展语文教学容量

语文源于生活,而又面向于现实生活。就初中语文课文内容来看,所选的所有文章实际上都是作者于生活经验中体验总结而来的,所有课文都在一定的具体的社会背景中,作者是社会人,所以作者所写的文章必然会受到某一社会思想、时代背景的影响,因而打下其鲜明的烙印。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地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教学情境,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因子。让学生能够真实而有效地领会到语文的魅力,学生能够有机地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教师创设好的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丰富和拓展语文教学容量,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为语文课堂营造新鲜、活跃的氛围。生活就是“大语文”,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紧密地联系“大语文”,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才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继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语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初中语文的课文内容实质上都是作者实际生活经验的真实写照,因此,只有把课文内容置于一定的生活环境中,才能完整体会到语文课文的魅力。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必须要创造一定的生活情境,营造恰当的生活氛围,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二)突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生活三者结合的特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化教学有效地落实到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教师在教授初中语文课程的时候,应该努力关照学生的生活方面,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教师所预设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现状,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出发,充分挖掘课文内在的东西,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贯穿“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在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时就考虑和联系生活,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结合生活进行创设,使学生可以有效地达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多方面从生活中去寻找较好地素材、实例,以此来构建初中语文课。

(三)注重学生差异性,引导学生与生活中自主学习与提升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在于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特点和情况,那么即便是开展生活化教学同样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生活出发,引导其自己学习,自己收获。当然,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结合学生的情况和特点提供相应地指导和帮助。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改革创新 提高教学成效

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讲求的是效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与空间,提高教学成效,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受到教育。面对这样的要求,以往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常用的题海战术、时间战术显然是不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这一点上面应当达成共识,注重教学改革创新,以创新与优化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促进手段,有效提升教学成效。

一、强化课前准备工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备课是教学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节课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不仅和教师的当堂灵活发挥有关,而且与课前精心的教学设计具有直接联系。教学设计不够科学,教师再怎么发挥,也难以上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充分注重教学设计环节的各项工作,以扎实全面的备课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我在备课工作中坚持做到“三备”,首先,注重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因为教材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双边活动的纽带,蕴含着知识点与能力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注重对教材开展有效的分析研究活动,对教材的每一个部分,每一章节、语段、词句,都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做到熟练掌握,并结合自身的理解角度和高度,全面分析教材、解剖教材,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和理解感悟的通俗内容,进一步提高教材内容的可接受程度。其次,对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在心理发展方面的变化需要引起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如何,学生的性格如何,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是哪些,这些都应当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方面,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方面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长处,规避不足之处。最后,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应当考虑的重点方面。我在选取教学方法的时候,注重针对学生探究欲望强烈、自主思维水平有所提高等方面情况,进行统筹考虑,充分借鉴其他成功经验,立足教学实际,综合运用,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强化学生提前介入,有效提高课前预习成效

语文学习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三个环节。许多教师重视后两个环节的教学工作,对第一个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准备不充分,影响教学成效。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兼顾课前预习环节,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我在开展课前预习指导方面,注重从两个方面入手,提高预习活动成效。首先,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差别,科学确定不同类型学生预习的难度,尽量兼顾到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例如在质疑预习方法的运用上面,我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了两种难度的预习提纲,第一种主要侧重于开放性内容,要求中等以上能力的学生运用,第二种侧重于基础性知识点的掌握,要求中等以下能力层次的学生选用,这样的方式兼顾学生能力差异,让学生在预习活动中各尽其才。其次,精心选取各种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向学生进行传授,将各种教学媒体介绍的先进预习方法进行本土化处理,将其精髓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与能力有机结合,发挥“取长补短”的作用,全面提升预习成效,如近年来我先后向学生推荐了质疑预习法、“五步预习法”等,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强化方法模式创新,充分绽放互动教学魅力

课堂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一定要抓好这个环节,强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提高教学效率。我在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作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教学成效。首先,注重科学设计探究题。在选题方面,应当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水平和教学目标要求,适当提高一些难度,让学生处于探究状态,鼓励学生运用拓展思维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水平和创造能力。其次,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在传统教学工作中,知识点记忆成为了主要任务,在这样的目标体系下,机械记忆成为了主要的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不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活动演变成为教师一手包办的知识灌输过程。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以探究活动作为载体,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开动脑筋,相互之间强化合作交流,以集体的能力与智慧突破学习重难点。另外,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载体,学习小组不能够按照座位的顺序简单编排,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按照各个方面与能力的学生都充分兼顾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小组里面的互补性。

四、强化理论结合生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第7篇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县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凸现的问题是:1.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思维方法单一;真情难抒,真意难表。2.初中语文教材编排缺乏写作教学的系统性、训练的序列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导致教师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盲目性、随机性较大。3.学校对作文教学的评价很少关注,更缺乏基于问题的有主题的写作教学教研活动,对促进教师的写作教学水平起不到引领、激励和督促作用。4.作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依然被忽略在语文教学的边缘,或者说只停留在应考作文的高度,更没有把它与学生生命的提升相结合。于是功利性影响了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真正使命。学生的作文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也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基于以上思考,我县初中语文课题组申报了省级课题“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并于2014年3月立项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文试图就“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的整体设计思路及目标指向做一阐述,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积极探索。

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课标”指2011年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于课标”是指本课题研究以课程标准为基本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的理论支点、行动准则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都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要求去设计实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是指课程标准规定的第四学段的写作教学(7-9年级)。“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是想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和实验,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

整体设计思路为:一是课标与写作教学模块纲要的对接;二是写作教学模块纲要与单元写作教学设计的对接;三是写作教学设计和导学案的对接。

具体操作步骤和目标指向如下:

1.从研读课标、分析教材入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块纲要,实现了由随意性、无序性教学向目的性、有序性教学的转变。以往我县作文教学呈现出无序而低效的状态,大多数老师学期之初并无完善的写作教学计划,作文的布置随意性很大,常常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篇目而随意布置几篇作文,课前缺乏系统的指导,大多是选几篇优秀的范文读一读就代替了课前的指导;课后评价时也只是单一地选几篇写得较好的学生作文作为范文读一读了事。这样的教学方式古板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本课题的研究,根据崔永t博士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相关理论知识及《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求”,认真研读和梳理初中语文每册各单元写作教学部分,从课程目标、学习主题、实施对策、有效评价四个方面编写了《初中语文七-九年级写作教学模块纲要》,使广大语文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写作教学的目标及整体教学脉络,能有计划地设计写作教学内容,力求体现整个学段写作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各年级的层递性,并以此设计每学期写作教学的训练目标,增强了作文教学的目的性和有序性。

2.从打磨写作教学设计入手,形成了融“目标、实施、评价”为一体的学案导学写作教学模式,实现了由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主体的整体优化模式的转变。根据《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块纲要》,设计研磨了初中语文每册六个单元的写作教学导学案,从写作教学总目标、阶段目标出发,把这些大目标落实到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中,设计出了切实可行的导学案。在课堂实践中,形成了“预习导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归纳写法――分享师文、内化写法――运用写法、妙笔成文”的写作教学导学模式,把目标、实施(行为)、评价、反馈调节等几个环节有机交融在一起,改变了学生只能服从教师的被动关系,建立了师生、生生互动的民主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的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案导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生成过程、写作方法的掌握,课前只需要完成预习导学部分,不需要其他太多的准备,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方法,基本的写作思路,当堂完成,学生在课外不再感到写作文是种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观察和阅读,拓展思维,提高素质。

3.遵循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的教学原则,实现了由单一写作教学向多方位写作教学的转变。在写作教学设计时,遵循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综合性学习和写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课本及课外资源,既不脱离文本,又超越文本,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课本中的范文是学生学习作文的最好典范,教师恰当利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综合性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活动及社会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通过讨论、交谈,提炼出既具表现力又能引发真情实感的题目来,促使学生养成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4.贯彻以评促行、评价先于教学设计的理念,形成了写作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课堂观察、学生评价等一系列评价量规,实现了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转变。以评促行、评价先于教学设计、评价贯穿始终的理念,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关注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用评价规范和引领教师的写作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获得和情感体验,给学生尽量多的表现机会和交流平台,使学生在写作中获得过程性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5.从教师和学校发展入手,形成了集观课、议课为一体的写作教学教研模式,实现了由传统的听评课向有主题的观课议课教研活动的转变。从教师发展入手,以研究课、观摩课为载体,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教研沙龙(观课议课)等系列活动,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教学行为,形成了基于问题的有主题的写作教学教研模式,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实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实验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了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王文莲,语文教师,现居青海大通。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三维化”

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学目标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在引领者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肩负着学生能力培养的重任。此外,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初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以教育规律为依据,深入实现教学目标的“三维化”[1]。在此,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三维化”的实现,做如下论述。

一、对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三维化”的认知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三维化”,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其中知识与能力指的是语文教育作为最基本的交际工具,知识积累源于识字写字,只有正确掌握、逐渐积累,才能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能力,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空间,使他们更多地接触语文并掌握语文的规律;过程与方法指的是语文教育是体验的过程,学生需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困惑和痛苦,在体验中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语文教学应将落后的教课文模式转变为课文教模式,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指的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利用课文自身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通过讲解课文的人文内涵,使学生精神领域受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三维化的教学目标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只有充分认知这一点,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主动探究,使教学目标得以真正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1.教学目标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因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其核心在于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只有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将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3]。在整个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三维目标不需要全部写出来,而只要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自身与能力目标即可。在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上。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起到目标引导作用。

2.教学主旨

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基于语文课程的灵活性及普及性,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知识运用及能力培养上,教师在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作为日常教学中的辅助手段,不仅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能对学生的性格、思维、品德进行相应的培养,使其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语价值观。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置应紧紧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本质,教师的教学重点也应放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避免因三维目标的设置而扰乱语文教学的正常秩序。

3.教学范围

语文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同时还涉及学生的课外学习中,而在制定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也应结合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然而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是,整个课外活动中的三维目标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制定。例如:教师在讲解《鸟》这一节课时,为了从根本上突出保护鸟类这个情感主题,应把情感和态度目标作为整个教学目标中的主要目标,即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三、三维目标的另类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在使用的过程中,以知识与能力为主要目标,而情感方法及过程态度等作为能力目标的辅助目标,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三维目标在使用的过程中,过程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教学目标的主要目标。例如: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多数学生会对作文感觉到头疼。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着作文题目,有针对性地对作文题目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端正自己的认识,确定正确的写作心态。与此同时,三维目标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状况,以及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应用。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此外,在三维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中,美国教育家卢姆指出,学习目标的准确制定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便在于明确教学的目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三维化”的实现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总之,教师应坚持新课标理念,只有结合教学实际去体现和表述,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生贵.听名师“谈情说爱”――如何回归“三维目标”下的本真教学――真语文之“情”与“言”[J].今日教育,2011,(10):40-42.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25-01

随着教育领域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也正在向着创新方向发展,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具有创新性,初中语文教师也要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本文主要对这一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扩大,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知识上的改变也是巨大的,尤其是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信息也是日渐丰富,在新知识的引导下,创新成为了重要的发展动力,社会各行各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是十分迫切。在此背景下,教育要明确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初中教学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阶段,而语文又是一个基础课程,语文教学必须围绕创新能力这一目标进行改革,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中的创新性明显不足,大多数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主,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都是以考试、升学为核心在开展教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估都严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都得不到关注,长期下来,很多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是失去学习的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对于新课改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理解也不够透彻,在教学中体现不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改革流于形式;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还体现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主,语文教学中体现不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从教学效果来看,由于教学方式单一保守,很多初中生学习兴趣都不高,教学目标实现效果不佳。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进行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上的探索,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做出积极的努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树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来讲,必须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加强教学能力的修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思想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一种摧残,一味的关注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关注不够,自然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更强调素质教育,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思想,在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下,相应的就要求教师树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并以此为先导,开创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能力的学生。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是多样的,笔者在此简要介绍几种教学方式,这几种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应用:

第一,营造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习效果。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教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不单要注重教学,还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程度,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的探索、相互之间的合作和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承担的是引导的作用,要有创造性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主动的学习,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教学目标的不同,进行不同情境的创设,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通过初中生感性却的趣味问题创设情境、设置悬念问题情境等多种方法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融入情境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开展小组学习,改变过去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在小组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并通过分工承担起一定的职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断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还能够锻炼开发创新思维,并且通过合作,还能够让学生从其他学生身上学到知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建立自信心,也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不足,更好的完善自我。

第三,有效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在教学改革的进行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了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关于现代多媒体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如何应用却一直缺乏研究。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在教学设计中的研究,科学的选择教学设备,有效的利用,真正起到为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

第四,运用有利于学生创新的课堂语言,语文本就是语言的教学,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肢体语言和文字语言两大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媒介,作为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鼓励、肯定、赞扬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的活跃性。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要全面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学习上的兴趣点,并以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内容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互动学习本身就是创新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更多的交流互动的机会,来启发、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可以采用知识问答和竞答的方式活跃课堂,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学中的互动交流除了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学习中的交流互动学习。

第10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一、自主学习理论的概述

自主学习主要强调学习是学生独立的行为和技能。学生只要拥有了自主学习的理念,这种理念就会作为一种内驱动力推动学生去主动学习,此外还可以进行自我的控制和调节。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应该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

二、自主学习理论视阈下怎样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1.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分析

学生的学习现状会和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其目前的成绩和应该达到的成绩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采取课前预习的方式,摸清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疑惑。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后,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讲授《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老舍先生为什么不写春天,而是选择了冬天。这样,学生就会形成疑惑,在课堂上就会听老师介绍济南的冬天。

2.启动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的内容

学习策略是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教师可以从春天的美景入手,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意蕴,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教育,激励学生要爱惜光阴,抓住美好的春光去努力学习。

3.设计教学的过程

让学生自身去获得知识,这样得到的知识才会更加稳固。例如,在进行《范进中举》这一课的讲授时,可以进行分角色扮演文中的任务。比如,选取学生分别扮演范进、胡屠夫、老丈人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以及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4.制订出整体的教学方案

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会给学生自主学习留有余地。要将教学目标确立,明确教学设计的理念,安排好教学过程。比如,在讲述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时可以这样安排教学方案:①教学目标是教导学生在为人处事时一定要遵守自己的诺言。②教学理念是教导学生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总之,整个教学要围绕“守诺”这个主题。

初中语文教学在使用自主学习理论时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分析,启动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的内容。此外,还要设计教学的过程,制订出整体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学质量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a)-0084-01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性学习逐渐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综合性学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了启发,更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学习,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1 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1 综合性

综合性是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综合性也就是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的各个方面的综合性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综合。综合性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学习,还是实践活动的培养,同时,综合性学习还以培养多元化的价值为目标,使学习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兴趣、价值观等的各种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与发展。

1.2 合作性

综合性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中的同学之间的竞争关系,在综合性学习的大背景下,学生们之间更多的是展示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们可以共同参加集体活动,共同探究各种学习活动,这也是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1.3 自主性

综合性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之前的教学方式多是由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来确定教学的目标与步骤,而综合性学习中,学生自己承担着教学方案的选择与设计,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突出了自主性的特点。

1.4 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实践性,以学生的各种实践性活动为重要的支撑,比如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搜集、整理各种资料,分析问题并且进行问题的研究,在这种实践性的要求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2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将就如何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进行具体的分析。

2.1 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也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不断地进行变革,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要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改变过去的以教为主的观念,不断地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2.2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可以分为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两大类,课内资源主要指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开来还包括图书馆、各种远程教育资料等教学资源,课外资源指的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充分重视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语文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各种经验的积累。

2.3 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并且去积极地解决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在设计题型时,给学生留下更大的空间,但是这也不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放任不管,而是要对教学设计进行组织、引导与积极地总结和评价。比如七年级的“感受自然”这一章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们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去感受大自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

2.4 采取有效地评价方式

综合性学习一个很关键是方面就是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为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指导框架,也为综合性学习建立了起点与方向。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包括教学内容、各类教学成果的展示以及学生档案的建立等等,首先,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作出积极地评价,使学生们可以得到一种愉悦感,从而可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有效英语课堂活动中。其次,评价还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为日后的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与设计,不断地优化课堂活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效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综合性学习的实施,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将综合性方法引入语文课堂中,不断地提高语文教学方法。我们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综合性方法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也将会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卿.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及实施策略[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5)

[2] 王焱桃.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J].价值工程,2010(36)

[3] 郭未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初探[J].课外阅读:中下,2012(11)

第12篇

一、语文有效教学和过程优化的教学准备阶段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态度,树立现代课程观,大胆探索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需要树立全新的师生主体观,将自身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积极适应这种身份角色的转变。在教学准备阶段,要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特征和教学目标、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树立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理念。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教师还应该将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作为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

其次,在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实施之前,语文教师需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需要制定有意义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够符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长远目标,又能够与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差异性和个体针对性。教学设计中要采用科学的开课和导课方式,比如温故导入、激疑释疑导入、故事导入、悬念导入、激感导课、展现意境导入等。此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注重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还应注重教学活动设计、课后作业设计、练习设计及复习设计等。

再次,为了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确定课堂有效教学中学生的准备状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不仅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应该注重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态,需要对学生学习准备状况进行确定和分析,进而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高。通常来说,教师的备课可分为非教学性备课和教学性备课两个过程,非教学性备课是指教师单纯的对课文进行阅读和赏析,并圈点批注查阅文献。而教学性备课则是指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课堂教学中“教什么”,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二、语文有效教学和过程优化的教学实施阶段

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这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的第一步。教师要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特征和教学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可结合各种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等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清晰阐述初中语文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和欲望;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组织竞赛,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常用方法有巧设悬疑、引起认知冲突、给予成功满足、情感交流等。

其次,语文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调控与管理。一是教师要通过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来调控课堂教学的进程;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隔膜;三是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运用焦虑来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实践运用中教师要合理的控制焦虑程度,使其能够成为促进教学的工具;四是在课堂教学上制定良好的纪律约束,提高学生的自律水平,使其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自由的学习空间。

再次,教师在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实施中需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教学定位,明确“学什么,不学什么”,引导学生“怎么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要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一般是能够体现全篇的关键性字词、句段、细节等。文学不同于绘画和音乐,其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语言带领学生走进教材。

三、语文有效教学和过程优化的教学评价

一方面,学校应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构建多元并重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从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来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兼具“教与学”的评价,这样才能体现出素质要求的特征。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常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是否创设了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是否注意到思维训练的梯度,三是在课堂上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四是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个体发展,这些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多元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可创设“自评――互评――点评――反思”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且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后继形成影响。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应提倡“自评――互评――点评――反思”的评价模式,其中教师反思是整个评价体系的核心。教师自评即对自身教学过程的回顾和总结,组内互评是课后教师之间对上课过程的相互评价,相互吸纳借鉴反思,共同提升;专家点评则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学校组织邀请专家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并从中发现问题获得指导,进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教师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在自评、互评、点评的基础上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品味和反思,获得得失体会,进而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知识。有效教学理论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最大效度的收获,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缪秋亚.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