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

时间:2022-05-10 17:19:05

现代汉语语法

第1篇

【论文主题词】现代汉语语法;比较;解读

【论文摘要】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轻松、快速和准确地解读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清晰地透视文言文语法现象,快速准确地解读文言文,而且对初次大量接触文言文的初一、高一学生来说,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轻松有效地学懂文言文,从而很好地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一、运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进行古今句式比较,正确理解句意

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标准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之处。从而识别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装句”为例来谈谈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的倒装句,也叫“变式句”,就是句子的表达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句子。

1、“大哉,尧之为君也!”此句中“尧之为君也”是个主谓短语,意思为“尧作为君主”。“尧作为君主”怎样呢?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需要进一步陈述,说明,形容。而“大”是形容词,意为“伟大”,是要陈述,说明,形容某个对象的。这样“尧之为君”与“大”构成主谓关系,但句子形式是先谓语后主语,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通常的表达习惯,明显属于主谓倒装。说话人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前置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理解翻译时只需把主谓关系理顺即可。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让学生划分此句的句子成分可以发现:蚓(主语)+无(谓语)+爪牙(宾语)。主谓宾完整,“利”似乎多出来了。但依据词类知识,“利”是形容词,意思为“锋利”,在句中应作定语或谓语,“什么锋利呢?”,在句中该词语修饰的对象只能是“蚓”或“爪牙”,而“锋利的蚓(蚯蚓)”是讲不通的,只能修饰“爪牙”。因此,“利”是“爪牙”的定语,应该在“爪牙”的前面。该句是把定语后置了,这是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学生只需把定语提放到中心语前面即可。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形似酒撙,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上三句中“于蓝”、“于余”、“以山龟鸟兽之形”都是“于(以)+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均置于谓语动词的后面。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分析,它们处于谓语后面,既不能作宾语(介宾短语不能作宾语),也不能作补语,而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实际上,三个介宾短语都修饰句中谓语作状语,分别表示比较、对象、方式,属状语后置。翻译时,学生只要把介宾短语提前,放置于谓语动词前即可。

4、①“沛公安在”;②“一言以蔽之”;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何陋之有”。以上所列四类句式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四种形式。不管哪一种形式的宾语前置,都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加以辨析。如“沛公安在”一句中“沛公”为名词,是句子的陈述对象。“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在”为介词,表示处所。该句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沛公在哪里?”。在让学生认识这一语言现象时,我们可以举出一个相类的现代汉语常式句,如“你在哪里?”与“沛公安在”进行比较:“在哪里”与“安在”的意思一样,但前者是“介词+宾语(疑问代词)”,后者是“宾语(疑问代词)+介词”,显然后者把“宾语”前置了。同样“古之人不余欺也”一句中,构成该句的每个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学生容易理解。但学生对“古代的人不我欺骗”这种说话的方式却大为疑惑,古人为什么要这样说话呢?教者可举一相类句式进行句法分析,如“他不欺骗我”,“他”是主语,“欺骗”是谓语,“我”是宾语。两相比较,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不我欺骗”是把宾语“我”放在了谓语动词前面,是宾语前置。这是古人语言表达的习惯之一,是为了强调宾语。可见,利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认识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从而正确理解句意,快速翻译句子,是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

二、把现代汉语的词法与句法知识相结合,快速解读句子,全面理解文意

以苏轼《石钟山记》一文第一段为例。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第2篇

关键词:现代汉语 教学方法 互动教学 实践运用

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目标通常被概括为“三基”和“三能”,“三基”指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能”指理解、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学者提出现代汉语的课程目标可分为语言研究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两部分。[1]

上述对现代汉语课程目标的看法虽不同,但都可归结为知识和能力两大要求。现代汉语在高校文科课程中较为特殊,学生在接受课程教学前已经基本掌握了运用能力,因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上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大、“一教就懂,一做就错”[2]等。有诸多学者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看法,但对于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理念,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论文却为数不多。目标、理念的探讨固然重要,但若不付诸实践,未免隔靴搔痒,不得要领。

本文以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以下简称《增订四版》)为例,从教学实践出发,以课堂教学实例为据,总结出“兴趣?互动?实践”三步走的教学方法,以实现高校现代汉语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一.兴趣激发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能激发起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程的兴趣,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被众多的概念名称等困难吓倒,更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教学实践中,以下三条途径可以分别从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现实认同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情感认同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现代汉语第一节课对学生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绪论的内容介绍课程,那么学生听到的将是枯燥无味的“现代汉语”的定义,效果可想而知。教师不妨从一个小故事入手引入汉语现今的地位、作用及现今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掀起“汉语热”等事实,同时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汉字的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令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汉语独一无二的魅力,由此树立强烈的情感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2.价值认同

学习现代汉语不仅十分重要而且相当有用,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不是某些学生所认为的“学汉语无用论”或“已掌握汉语,不用再学”。学汉语至少有三方面的益处:学好现代汉语,有利于提高汉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有利于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对今后就业有益;有利于传承和传播汉语文化、中国文化。学汉语不单单是学习、掌握一门技巧,更是一种知识、一种能力、一种文化。

3.现实认同

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是打开学生内心的钥匙,但要让学生始终充满兴趣地学习现代汉语,还要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可在以下两方面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合理组织教学思路,安排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接受。如语法教学中,可先介绍句法成分及层次分析法,因为句法成分是整个语法体系的基石之一,层次分析法是对句法成分的应用,两者属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可作为一个整体讲。

第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解释概念,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鲜活。如解释“句法成分”时,可直接告诉学生其内容就是“五组八种”。对于合成词附和式中ABB式的词,可以联系现实社会中出现的“范跑跑”、“楼倒倒”、“桥脆脆”等词,让学生加深对此类词的结构类型的印象。

从情感、价值、现实三方面形成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认同感,能有效激发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研究兴趣,为下一步课堂互动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互动教学成关键

根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针,高校课堂教学应讲究教学中的互动。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1.师生互动

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定义、特点、规律等,要避免“满堂灌”的情况,教师只有改变惯常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动词的语法特征时,可先给例句,并把这些例句尽量简化,甚至可以串成一个故事,方便学生记忆。通过记例句,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概括出动词的语法特征。师生一起总结规律、探讨定义,能形成课堂教学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2.生生互动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相比师生互动更为活跃和轻松。如:副词辨析一直以来是词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需要辨析的几组词,随后将学生分组讨论各组词的用法、例句。之后,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讲解各个词的基本用法及异同,最后教师点评。采取生生互动的形式,学生讨论积极性高,利于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发挥自身创造性,并能锻炼学生公开演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课堂与课外互动

每周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夯实现代汉语的专业知识,还应调动学生课外时间。可充分利用教材,如《增订四版》第三章开篇对“文字”的定义是:“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交际工具。”[3]这一定义现今已略显滞后,近年来已有多位学者对文字的本质提出了新的看法,如张朋朋[4]等,而现实中也存在很多言文不一致的状况。教师可就这些问题启发式地提问学生,让学生在课外查找相关资料,深入探索语言和文字的关系问题。

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与课外互动三方面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能让学生在每一次课中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全方位锻炼学生各项能力,利于学生更稳固、更有效、更快乐地学习、掌握和研究现代汉语。

三.实践运用达目标

学习现代汉语有比较强的实用性,学习现代汉语不光是今后深入研究的需要,还是实践运用的需要。现代汉语的实践运用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努力:

1.课堂反复操练

课堂是运用现代汉语的首要实践阵地。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及方法,让学生反复操练而不感到厌倦。如,第五章第六节内容是单句句型、句式及句类,内容重要且繁多,学生记忆的难度本就已经很大,要实践运用的难度就更大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教师讲解完整个单句的句型及句式、句类系统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学生经过讨论、研究后,出10个句子给下一组的学生判断,再由出题组评定是否正确,最后由教师查漏补缺。这种组织方式可以让学生反复操练高达60-80个句子,学生不但不会感到力不从心,反而会饶有兴趣地分析各个句子,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2.开展多种活动

学校为运用现代汉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校园内通常都会定期举办演讲、诗文朗诵、辩论赛等活动,这些活动每次都能吸引众多学生的参与,也是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实践良机。可就普通话推广的契机,组织汉语运用水平大赛等活动,还可组织与汉语相关的其他活动,如汉服风采展示、汉韵文化体验周等。活动场所也可拓展至校外,如组织学生观察公共场所的用语状况,参加校外广告语设计比赛等,打开学生运用汉语的实践视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汉语理论、掌握汉语运用技巧、感受汉语作用、继承汉语文化。

3.深入社会调查

社会为运用现代汉语设置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可以从中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提高汉语运用水平。现代社会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由此涌现出一大批新词汇、新表达,这些新词汇虽稍纵即逝,却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最新动向。在谈及“新词的产生”时,教师可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请学生们课后调查每一年的流行语。如火星文、蜗居、雷(人)、被就业、给力、亲、Hold(不)住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新词形成的背景及原因,形成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分享调查结果。学生们不仅扩充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汉语的热情,而且还运用了之前学过的汉语知识,在实践中真正掌握了现代汉语的理论知识。

“兴趣?互动?实践”三步走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当前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笔者也愿意在教学实践的探索道路上继续努力,文中所提教学方法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笔者期望能与广大高校同仁一起切磋、探讨现代汉语的教学方法,并殷切期待对这一思路的批评意见。

参考文献:

[1]刘大为 巢宗祺.两种能力的课程分化——关于“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第2期.

[2]何伟渔.要研究大学“现代汉语”的教学方法[J].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第2期.

[3]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4版, 134页.

第3篇

关键词 缩略语 结构 语法

一、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界定

缩略语其实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有生活化的广义缩略语和学术上的狭义缩略语之分。广义的缩略语要求较低,只要是从长音节缩短为短音节的,都可以属于广义上的缩略语。而狭义的缩略语要求较为严格,要求由长音节缩略后,必须形成一个能够被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固定词,并且这个词不会随意改动,有一定的特指性。

在发展早期出现过少数的缩略词用语,但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我国著名汉语学家林汉达首先对缩略语做了定义,林汉达老师认为缩略语并不能算正式的词汇,只是为了交流方便而形成的词汇表达方式。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关于缩略语的争议也在不断增加,直到1982年,郭良夫先生将缩略语细分为“缩略语”和“缩略词”两种,缩略词属于词汇的范畴,而缩略语属于短语的范畴。缩略语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网络化时代的影响,人们在网络上的语言越来越通俗和简短,为了更快、更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缩略语在当今社会的应用更加广泛,并且与时代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相适应。

二、现代汉语缩略语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社会信息量不断增加

缩略语在语言早期就已经存在,比如我们用“炎黄”来代替传说中的“炎帝”和“皇帝”,但是应用并不多见。随着社会步伐的加快,人们每天需要传递的信息也在不断增加,新概念和新事物层出不穷。在词汇和事物最新兴起之时,人们往往先用较长的语言词汇来对其进行描述,以便于表达清晰并且与其他事物进行区分。但是随着人们对新事物的逐渐熟悉,为了更高效地表达,人们很自然的选择缩略语来提高沟通的效率。比如空气调节器缩略为“空调”,非典型性肺炎缩略为“非典”,这些都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缩略语。

(二)双音节词的表达优势

在汉语的表达应用中,双音节词是非常占优势的,据资料统计,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能够占到75%,但是随着表达信息量的增加,词汇的音节量也在加大,人们更习惯用双音节进行表达,只能对多音节的词汇进行压缩,被压缩的为双音节的词汇居多。因此,按照现代汉语双音节化的基本规律,缩略语的表达应用成为现实,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再加上现代年轻人,追求创意和新奇,很多时候对缩略语的应用并不完全是为了便捷,而是一种时尚,对语言的更新和创造。年轻人对缩略语的应用带动了新的语言风潮。

三、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语法构成

(一)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结构

现代汉语的缩略结构可以是联合式,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字缩略语并列联合构成的,比如三纲五常是有两项进行并联,三纲指的是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而五讲四美三热爱内容就更丰富了,是由三项内容进行的联合。还可以是主谓式或者动宾式,分别由主语和谓语,动词和宾语构成缩略。比如整顿三风,就是动宾式,宾语三风是学风、党风、文风的简称。

(二)缩略语的类型特点

通过缩略而形成缩略语是最常见的缩略语类型,即把两个词语合成的词汇进行缩略表达。元词语之间既可以是并列关系,比如文艺指的是文学艺术,抽检指的是抽样检查;也可以是修饰关系,比如彩色电视机缩略为彩电,硕士生导师缩略为硕导等;还存在词语之间是支配关系,也可以说是动宾关系,比如说节能指的是节约能源,应试指的是应对考试。

两个组合的词汇,可以取前词的第一个语素,后词的第二个语素组成缩略语,比如泰斗是泰山和北斗的缩略,取了泰山的第一个语素,北斗的第二个语素。也可以取前一个词的语素来代替整个词组,比如清华大学的缩略为清华,只取了第一个词汇的语素。还有一种形式是数字压缩而成的缩略语,比如七七事变指的是日本侵华发生的卢沟桥事变,发生的7月7日,而压缩成七七事变。或者中国学子熟悉的211工程,指的是21世纪重点建设的一百所大学的计划,也是取的重点数字缩略而成。

四、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语法特点

(一)常用缩略语已经词汇化

缩略语在当今社会是非常常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很多常用的、使用频率较高的缩略语已经慢慢词汇化,也就是说使用这种缩略语反而成为了一种书面化和通用的表达,而原本的词语已基本不再使用,比如说初中的全称应该是初级中学,地铁的全称为地下铁路,想一想生活中实际情况,是不是我们已经习惯用缩略语来进行表达,用他们的全称反而会不习惯?说明很多常用的缩略语的使用已经不受限制,成为非常正式的词汇表达。

(二)利用现代汉语的仿词造词功能

很多缩略语的形成利用了现代汉语的仿词功能,在形成一个缩略语之后会衍生出一系列的缩略语,形成一些固定的词语系列。比如在治疗的疗前面加上一个名词或动词词素,可以表达不同的治疗方式,有食疗、放疗、化疗、理疗、电疗等,形成了一系列的缩略语表达。再比如还有在天空的空后面加入一个特定的语素,可以构成空姐、空警、空乘、空少、空嫂等,都是表示更航空有关的人物名称。这些都是利用现代汉语的仿词功能形成的。

(三)汉语缩略语存在着含义的不稳定

很多缩略语在表达上受到时间、空间和不同语境的限制,在不同的语境的表达下,很可能指向不同的含义。比如熟悉的“三包”,普遍指的是商家对商品的售后服务,对商品实行“包修、包换、包退”,但是在物业管理领域,三包指的却是“包绿化、包清洁和包秩序”。由此可见,缩略语的词汇含义并不稳定,在不同的语境和表达下,很可能指向不同的含义。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缩略语也可能出现形式的变化,比如“邮政编码”最开始有邮编和邮码两种缩略形式,但是现在社会邮码的使用率明显下降,逐渐抛弃了邮码这种缩略表达,而只使用邮编一种缩略形式。

总之,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缩略语越来越频繁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缩略语的出现和变迁也是社发展变化的一种侧面反映。但同时缩略语的大量应用也给语言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更多的学者对缩略语进行语文认知和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管理。

(作者单位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鹏.现代汉语数字缩略语语法构成教学启示[J].科教文汇,2009(36).

[2] 孙崴崴.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5(23).

[3] 刘晓静,赵雪,张晓磊.现代汉语缩略语结构及语法特点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

第4篇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机器词典、自然语言处理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Grammatical

Knowledge Base and its Applications

ZHU Xuefeng     YU Shiwen     WANG Hui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P.R.C

Phone :2501892

                                                          

 Abstract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Grammatical Knowledge Base is a machine dictionary,which is  developed for automatic analysis and generation of Chinese sentences. There are about 50,000 Chinese words and idioms in the knowledge base represented by database files. The knowledge  base not only gives part of speech for each word or idiom, but also describes their various  grammatical attribute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outline of the  knowledge base and shows its application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systems with examples.

 

Keywods: contemporary Chinese, grammatical knowledge base,  machine dictionary,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1. 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开发历程

    十年前,中文输入技术的主流还是汉字编码,以词为单位进行输入也只是汉字输入的陪衬。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在1986年提出了一个语法规则制导的以语句为 单位的中文输入方案,并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实现了。参考文献[1]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这个方案的原理与实现技术。这个方法中就包含了一部电子词典,除了词条及 每个词的检索特征(拼音、起笔、末笔等)外,还包括词类及细分的子类。这部词典成为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基础。

    作为中国七五攻关项目“自然语言理解与人机接口”中的一个子专题,俞士汶于1987年提出了开发“现代汉语词语语法信息库”的计划[2] ,把研究重点放在词语语法属性的描述上。恰逢此时,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承担了全国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达的“现代汉语词类研究”的攻关项目。从 此,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与中文系的研究者们在朱德熙先生的率领下开始了联合攻关,并结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1990年,“现代汉语词语语法信息库”取得 了阶段性成果,通过技术鉴定。

    在讨论八五攻关项目时,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陈力为教授为代表的中国一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专家敏锐地觉察到,为了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 发展,特别是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建立通用的应用开发平台[3][4]。这个大型语言工程将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以下有时简称为“语法词 典”)列为它的一个子专题。从1991年起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承担了这个子专题的研制任务。本项研究继承了“现代汉语词语语法信息库”的成果,又经过5 年的努力,现在本项研究已完成如下任务:(1)制订了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规格说明书与开发方略[5];(2)建立了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 系并完成了关于这个分类体系的研究报告[6];(3)明确了词语的收录范围与选词原则[7];(4)探讨了某些词类的子类划分[8];(5)语法词典本身 的开发,这当然是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到目前为止,语法词典收录的词语总数为5万多条,并且将这5万多词都归了类,按照规格说明书填入了语法属性信息, 其中百分之七十经过了仔细的、多遍的、不同角度的校对。 

    按照应用开发平台工程总体组的布署,北大已将语法词典的部分内容提交给其他子专题开发组使用。最近,负责句法规则的研究者告知,语法词典对句法分析提供的 语法知识是有价值的,也是相当充分的。对于开发者来说,这当然是莫大的安慰与鼓励。另外,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联合开发“汉英机器翻译 模型系统”,与北京通字公司联合开发“面向通用图像码的自然语言生成系统”,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配合,开发汉语语料库多级标注系统[9],这些应用系统利 用了语法词典的信息。语法词典为这些应用系统取得阶段性成果也作出了贡献。

    总之,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开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且在若干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系统开发中得到了利用。

 

2. 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内容概要

2.1 词语的分类

词语的分类既是任何一个自然语言处理系统的基础也是语法信息词典开发的基础。因为语法词典既要描述每类词都有的共同的语法属性,又要分别描述各类词 特有的语法属性,只有这样,语法信息才会充分、完备,而又不致过于冗余。语法词典的词类体系是在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理论指导下,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建立的,现 代汉语词语可划分为以下18个基本词类:

名  词(n)  如:书、水、教授、国家、心胸、北京

时间词(t)   如:明天、元旦、唐朝、现在、春天

处所词(s)  如:空中、低处、郊外、隔壁

方位词(f)   如:上、下、前、后、东、西、南、北、里面、外头、中间

数词(m)    如:一、第一、千、零、许多、分之

量  词(q)  如:个、群、公斤、杯、片、种、些

区别词(b)  如:男、女、公共、微型、初级

代  词(r)  如:你、我们、这、那么、哪儿、谁 

动  词(v)  如:走、休息、同意、能够、出去、是、调查

形容词(a)  如:好、红、大、温柔、美丽、突然

状态词(z)  如:雪白、金黄、泪汪汪、满满当当、灰不溜秋

副词(d)    如:不、很、都、刚刚、难道、忽然

介 词(p)   如:把、被、对于、关于、以、按照

连  词(c)  如:和、与、或、虽然、但是、否则

助   词(u) 如:了、着、过、的、所、似的

语气词(y)  如:吗、呢、吧、嘛、啦、呗

拟声词(o)  如:呜、啪、叮呤当啷、哗啦

叹   词(e) 如:唉、喔、哎哟、嗯、啊

括号中的英文字母是各个词类的代码。这18个基本词类是被多数语言学家认可的。其中名词、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数词、量词可以归并为体词(其主 要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宾语),动词、形容词、状态词可以归并为谓词(其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代词有一部分属于体词(如:你、我、这儿、哪里等),又有 一部分属于谓词(如:这样、那么、怎么样等)。体词、谓词、区别词、副词又合称为实词,而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合称为虚词。

在实际文本中出现的词语,除了属于以上18个基本词类的以外,还存在比基本词类要大的单位,如:

成 语(i)        如:空中楼阁、画龙点睛、字字珠玑、一衣带水

习用语(l)       如:总而言之、自古以来、跑龙套、摆花架子

简称略语(j)     如:北大、数理化、总参、三好、农牧业

也存在比基本词类更小的单位,如:

前接成分(h)    如:阿(~妹)、老(~张)、伪(~指令)

后接成分(k)    如:子(桌~)、儿(花~)、头(石~)、式、员

语  素  字(g)  如:碧、棉、宾、洁、农、怒

非语素字(x)    如:鸳、鸯、葡、萄、咖、啡

中文的标点符号(w)  如:。,《》  、!“”

为了分析实际文本的需要,现代汉语词语功能分类体系共包括了26个不同的词语类别。

现在已完成了语法词典收录的5万词语的归类工作。

2.2 语法词典的结构与形态

语法词典采用成熟的关系数据库技术,结合使用分类与属性描述两种方法,对5万词语建立了分级的语法属性库。每一个库文件都刻划了词语及其属性的二维 关系。长期以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都是应用规则系统描述语言的语法规律。这种规则系统抽象程度高,适合于描述词类与词类之间的组合关系。但是自然语言极其 复杂,每个词语都有自己的特性,规则系统是难以应付大范围的实际语料的复杂性的。面向实际语料中词与词的同现关系的统计学研究是一个有前途的新方向,但统 计的数据量非常大,需要强大的计算机系统甚至超并行计算机系统的支持。语法词典介于上述两种办法之间,是在应用需求与客观条件之间进行权衡与折衷的实际可 行的策略。

词典中共有32个数据库文件。总库1个。各类词库24个(叹词、象声词、非语素字现未另建库)。代词库下又设两个库,即人称代词、指示 / 疑问代词分库,动词库下又设体宾动词、谓宾动词、双宾动词、动结式、动趋式、离合词等6个分库。

所有词的共同属性容纳在总库中,总库中的属性包括读音、词类、切分标记、姓氏标记等,共计约20项。各类词的特有属性填在各类词的库中。以动词为例,动词库中列出了46项属性,表1是动词属性库中部分属性的样例。

表1. 动词属性库中部分属性的样例

 

词语

同形

义项

助动

外内

体谓准

双宾

着了过

重叠

VVO

离合

单作谓语

单作补语

兼类

交给

 

 

 

 

 

 

 

 

 

 

理发

 

 

 

 

 

了过

 

VVO

 

 

A

见面

 

 

 

着了过

VV

 

 

 

 

n

B1

理解

 

 

 

 

 

 

 

 

B2

可能

 

 

 

 

 

 

 

 

C

付帐

 

 

 

 

 

 

 

 

 

加强

 

 

 

 

体准

 

 

 

 

 

 

 

进行

 

 

 

 

 

 

 

 

 

 

 

能够

 

 

 

 

 

 

 

 

 

 

保管

1

保存

 

 

 

着了过

ABAB

 

 

 

 

保管

2

担保

 

 

 

 

 

 

 

 

 

 

 

帮助

 

 

着了过

VV

 

 

 

q

冒险

 

 

 

 

 

 

VVO

 

 

a

上去

 

 

 

 

 

了过

 

 

 

 

对动词的某些属性(如体词宾语、谓词宾语的类型)还要进一步刻划,则分别建立有关的分库。这样,整个信息库形成了层次构造的体系。

总库与各类词库,代词与下属的2个分库,动词与下属的6个分库都可以进行连结(JOIN),连接条件可以用词语、词类、同形这些字段来表达。这样, 这32个库文件构成有上下位继承关系的“树”,子结点继承父结点的全部信息,或者说,将父结点与子结点连结起来就可以得到词语的更全面的信息。

2.3 词语的属性描写

分类法刻划事物虽然简洁、清晰、信息密度大,但属于同一类的事物仍可能各具特点,例如“鱼”和“牛”同属个体名词,因为“鱼”有专用个体量词 “尾”,“牛”有专用个体量词“头”。但是,“鱼”通常还可以与度量词“斤,克”搭配,“牛”就不行。因此语法词典更依靠属性描述来刻划每一个词语的语法 信息。如对于名词,就详细描述每个名词可以搭配的各类量词。

语法词典对每一类词的语法属性进行了相当充分的发掘。例如,对于作为研究重点的动词共确定了46项属性。这些属性大致可归纳为7类。第一类是关于动 词本身特性的,如该动词是不是系词、助动词、趋向动词。第二类是关于动词变化形态的,如有没有VV、ABAB、AABB、V一V、V了V等形态。第三类描 述该动词有无名词特性,如能否直接修饰名词,能否直接受名词修饰、能否作动词“有”的宾语等。第四类反映该动词同一些虚词的关系,如它前面能不能受“不, 没,很”修饰,后面能不能带“着,了,过”。第五类描述动词在句中的功能,即该动词在句法结构中能否单独作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和补语,其中能否单独作 谓语是一项很重要的属性。第六类刻划动词与后继成分的关系,即该动词能否后接表示结果的补语,能否后接趋向动词,能否后接时量成分,能否后接动量成分,能 否带宾语。如果能带宾语,则进一步细分能带什么样的宾语:体词,谓词,双宾等。第七类包含其它零散的属性,如该动词的主语是否必须是“复数”。

 

3. 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设计思想

3.1 通用与专用相结合,以通用为主

在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通常都有一部包括词法、句法、语义信息的机器词典,但由于这类词典是服务于特定目的与特定系统的,为了把它从一个系统移植到 另一个系统时需要花费很大力气,人们往往宁愿另起炉灶。本语法词典作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开发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独立于特定的处理系统的,甚至也不 依赖于某个具体的计算语言学理论与算法,它反映的是现代汉语词语的语法功能的基本事实。各个具体的应用系统可能不需要语法词典所包含的全部知识,但都可以 对它进行裁剪或从中提取出所需要的知识。语法词典的收词原则、各个词的义项的选取原则以及语法属性的确定都是面向通用的现代汉语的。但是,当将语法词典应 用于具体系统时,也可以通过词语的选取、属性的增删向各个具体系统倾斜,专用的色彩就会变浓。

 

3.2 专家知识与语料库相结合,以专家知识为主

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的确立、若干词类的子类的划分、各类词的共同语法属性(总库)与特殊属性(分库)的设置以及属性值的确定主要依赖专家的知识。 指导、主持与参与语法词典开发的专家或者是造诣颇深的著名语言学家,或者是在开发具体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积累了丰富感性知识的计算机专家,或者是基础扎 实文理结合的青年计算语言学工作者。语法词典就是将这些专家的知识以形式化、规格化的方式存储到计算机系统中。而且语法词典的开发也为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 的结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途径。计算机系统可以较快地吸收语言学家的知识,语言学家也能比较容易地利用语法词典开展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研究。

在依赖专家知识的同时,我们也重视语料库的建设。对总体组提供的3批语料,我们参与了切分与词性标注。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还建立了面向语法研究的 语料库,并对其中一部分(约70万字)进行了切分与标注。利用这些语料,可对词典内容进行比较与校对,从而大大提高了词典内容的可信度。

 

3.3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基础研究为主

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在八五期间始终将语法词典的开发列为工作的重点,尤其是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更是全身心地投入了这项开发工作,以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重,坚持做底层的基础的工作。

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也在另外一些项目中使用语法词典的成果。这些项目包括独立开发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多级标注系统CCMP[9],也包括与其它单位 合作开发的如1.中所述的应用系统。从应用中得到的反馈意见既使课题组得到鼓舞,也使课题组清醒地认识到,要使这项成果早日问世,发挥作用,尚有很多艰苦 的工作要做。

 

4. 现代汉语语法词典应用例解

 

语法词典是语言信息处理的基础,它不仅可以在语言信息处理的各个项目(如:机器翻译,自然语言接口,文献检索,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文字识别,中文 键盘输入,文本校对,语料库加工等)中得到应用,而且也可以在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特别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得到应用。下面以实例解释如何运用这部语法词典。

 

4.1 句法分析

按照当前的主流技术,句法分析是机器翻译与自然语言理解等系统的处理流程中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句法分析指的是依据某种句法分析理论提供的规则分析自 然语言的句子,得到这个句子的句法树(如上下文无关语法CFG)或以复杂特征集表示的功能结构(如词汇功能语法LFG)。要进行这种句法分析,必须要知道 每个词的词性(即该词所属的词类, part of speech)。但仅仅依靠词性,会产生大量的歧义结构。如: 

         我们  选举  他  当  主席。      (1)

         我们  认为  他  是  主席。      (2)

(1)与(2)的相似是明显的,从词性来看,它们都有如(3)所示的同样的词类序列。

         r     v    r  v   n        (3)

根据上下文无关的语法规则,这样的词类序列可以产生多种句法树。从语法词典中查“选举”,这个动词可以后接兼语结构,(1)的结构可以优选为图1中 的左边的树。从语法词典中查“认为”,这个动词只能带谓词性宾语,且这个谓词性宾语是一个子句,(2)的结构只可能是图1中的右边的树。

 

          S                                        S

 

NP                 VP                    NP               VP

     

 r         v       NP     VP              r            v         SC

 

 

                    r   v       n                            NP       VP

 

我们      选举     他  当     主席                           r     v        n

                                                

                                          我们        认为   他   是      主席

 

图1  句子(1)与(2)的句法树

 

    在机器翻译系统中,只有得到了源语言句子的正确的句法结构,才有可能产生可信度与可读性皆好的目标语言的句子。

 

4.2 句子生成

一般地说,在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汉语的句子生成相对说来要简单些,这是因为汉语的词没有复杂的形态变化,词序又比较灵活。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容易从 词语、语素排列串中猜出它们要表达的意思。正因为如此,现在对汉语的句子生成投入的力量是不够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生成的汉语句子往往带有“机器味儿”, 不像地道的汉语。例如,机器翻译系统给出以下两句汉语是寻常的。

     她是一个美丽姑娘。                  (4)              

     当时敌机轰炸着这个城市。             (5)           

“美丽”是形容词,“美丽”修饰“姑娘”在语义上也是适配的,但读起来总觉得有些别扭。这是因为汉语中的形容词,只有一部分可以直接修饰名词,相当 多的一部分需要加助词“的”才能修饰名词。从语法词典的形容词库中,可以查到,“美丽”需加“的”,而它的同义词“漂亮”则不需要加“的”。只要利用这些 平凡的知识,则能生成更自然的句子“她是一个美丽的姑娘”或“她是一个漂亮姑娘”。对于(5),之所以觉得它不地道,是因为“轰炸”这个动词后面不能接动 态助词“着”,为了表示进行时态,可以改为“当时敌机正在轰炸这个城市”。在语法词典中确实包含了动词“轰炸”不能带“着”、可以受“正在”修饰的信息。

 

4.3 语音识别与拼音汉字转换

语音识别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无编码的语音信号转换为机内的汉语拼音序列,这是模式识别的任务。第二阶段是分化同音字或同音词,表现在书 面上则是将拼音序列转换为汉字序列。这是语言信息处理的任务。采用拼音方式从键盘上输入中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拼音序列到汉字序列的转换。假定,给定拼音 序列

          Zhuo1zi5  shang4  you3  yi1 jin1  pi2pa5。    (6)

这里,全拼音节后的数字1,2,3,4,5分别代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由于“pi2pa5”对应两个同音词“琵琶”和“枇杷”,某些系统转换出

          桌子上有一斤琵琶 。                       (7)                                   

是不足为怪的。但如果利用语法词典,则可以查到每一个具体的名词可能与哪些子类的量词以及哪些具体的量词相适配。与“琵琶”相适配的只有个体量词 “把”,而“枇杷”却是可以与度量词“斤”相适配的。根据语法词典提供的这些信息,系统就可以修正(7),从而得到“桌子上有一斤枇杷”。

又假定系统已确认对应“jiayi”的词是“加以”,接着输入“yanjiu”。没有更多的信息,系统很难判定对应“yanjiu”的是“烟酒”还 是“研究”。如果利用语法词典,则知道“加以”是形式动词,只能带准谓词性宾语,不会带体词性宾语,因此在“加以”的制约下,对应“yanjiu”的只能 是“研究”而不会是“烟酒”。

 

4.4 汉字识别的后校正

现在脱机(off-line)汉字识别技术对“师”这个模式通常给出“师、怖、帅”等若干个候选字。如果没有上下文,孤立地决定选取哪一个字是困难 的。但如果在上下文“三个师的士兵”中,“师”的前后都是笔划较少、较易辨认的字,并且已经唯一地确定下来了,则只有“师”这个名词可以与个体量词“个” 相适配。在现代汉语中,“帅”与“怖”只是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一般不会与“个”相适配。因此,系统就会很有信心地从3个候选字中选择“师”。

 

4.5 语料库标注

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开发汉语语料库多级加工系统CCMP的经验表明,进行语料库标注,采取基于规则的方法与基于统计的方法相结合的策略是恰当的, 并且切分与标注同步进行是合理的[9]。在进行这种标注时,语法词典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词典中的数以万计的词都已经划好了类,对标注的正确性与一致性可 以起到基本的保证作用。标注程序只需集中力量解决兼类词的歧义消解及未登录词的确认与词性判定。

利用纯粹的统计方法进行词类标注,也需要有人先对一部分语料进行手工标注(即对系统进行训练)。由于存在不同的语法体系,由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 识,即使同一个人的认识也会发展变化,所以由人直接标注语料难免出现不一致性。例如,对于主宾语位置上的谓词(动词、形容词等)有可能被标为谓词,也有可 能被标为名词。这样就会影响自动标注的正确率。依靠这部语法词典,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而且,标注了词性的语料库与语法信息词典相结合,可以构成立体的知 识库,即从语料中的词/词性入口,可以迅速检索到该词的诸多语法特性,从而为进一步的分析或标注提供丰富的知识。

 

5. 后记

本项研究虽然已取得了可观的阶段性成果,但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本课题组决心持之以恒,继续推进这项研究。本项研究自始至终是在陈力为院士的关心与支 持下进行的。总体组的多位专家(如袁琦、董振东、黄昌宁等)及各合作单位都给过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多种形式的支持与鼓励。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谢意。

陆俭明与郭锐两位先生起了重要的顾问作用。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张芸芸、郭涛、周强、陶晓鹏、詹卫东、周莉娜等人或者是在词典本身的开发中或者是在词典的应用中都为本项研究贡献了力量。

 

参考文献

[1] 俞士汶,中文输入中语法分析技术的应用,《中文信息学报》,1988年,第二卷,第三期,PP20-26 

[2] 俞士汶,现代汉语词语信息库开发工作介绍提纲,《计算机开发与应用》,1989年,第五卷第二期, PP16-18

[3] 陈力为,建立应用开发平台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当务之急,《计算机世界》,1992年1月8日,第2期第5版

[4] Zhengdong  Dong , 中国中文信息处理平台工程项目与汉语研究,Communications  of    COLIPS, Volume   3, Number 2, 79~88,1993.

[5] 俞士汶,朱学锋,郭锐,现代汉语语法电子词典的概要与设计,第三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ICCIP’92),PP186-191

[6] 俞士汶,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介绍,计算语言学教学参考资料(北大计算语言所1993年7月编),PP35-57 ,其摘要“关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法功能分类”刊载于《中国计算机报》,1994年5月31日第73版至第75版

[7] 王惠,朱学锋,《现代汉语语法电子词典》的收词原则,《中国计算机报》,1994年5月31日第79版至第83版

[8] 朱学锋,王惠,张芸芸,现代汉语语法电子词典中量词与名词的子类划分,《中国计算机报》,1994年5月31日第79版

[9] 周强,俞士汶,一个人机共生的汉语语料库多级加工处理系统CCMP,《计算语言学进展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PP50~55

 

 

本文刊登在新加坡《中文与东方语言信息处理学会通讯》,1995年第2期,PP81~86

 

第5篇

在高三语文总复习中,我班有一位语文成绩不错的学生曾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师,你在讲解有关题目时运用语法知识来分析确实让我们掌握了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可是你所讲的一些语法知识我基本不懂,我只能根据英语语法来理解。她的一番话让我汗颜,也让我产生一个疑问:要不要在语文教学中讲授现代汉语语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实施建议部分也具体要求:“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由此可见,语法知识的教学必不可少,要通过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来提高学生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能力。

可见,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法教学的新理念并不背道而驰,具体如下:

第一,从语法的性质来看。语法就是词的变化规律和组词造句的规律,而语法学就是研究这些规律的一门科学。很多人认为孩子不学语法,也逐渐学会了说汉语,达到了与人交流的目的。但是,如果他们学习了语法,他们的语言表达就能更准确,更符合汉语的习惯。语法,产生于人们的语言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使人们的语言实践更符合规律、更科学。“忽略语法”实际上就是忽视语法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二,从语法教学的目的来看。汉语教学要“教给学生有关汉语的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语法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各类词的意义和基本语法特点、各类句子的基本的结构规律,培养他们正确地分析词句和运用词句的能力”。我在高三一学年的复习中,对现代汉语语法的这一功用感受颇深,下面就结合考卷中常见题型来谈:

第一种题型:辨别病句。

如: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此题我们可以找出句子的主干来判断句子是否有毛病:主语是“知识经济革命”;谓语是“改善”和“加速”;“改善”的宾语是“生产生活方式”,“加速”的宾语我们在句中根本找不到。最终我们就可以判断此句犯了“结构不完整”的毛病。

第二种题型:语言运用。

1.将长句变换成语意连贯的短句。

如: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关于四国联合提出的严禁以色列在占领区内建立新的居民点的报告的决议。

初看此题可能会感觉到无从下手,可我们用语法知识稍作分析就简单了:先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一个短句;接着抽出定状补另成句,这样答案就非常明了。

答案:海湾四国提出一项报告。报告要求严禁以色列在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点。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关于这项报告的决议。

2.重组句子。

如:近年来试行的春季高考,一方面增加了高校选拔人才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考生选择高校的机会,因而受到高校和考生的普遍欢迎。

以“考生和高校”开头,重组句子。

此题如果能够利用复句之间的关系,解答起来就容易多了。经过分析,原句为因果关系的复句,其实就是把原句的表结果的分句调到开头,把原句表原因的分句调到后面。

答案:考生和高校普遍欢迎近年来试行的春季高考,因为它一方面增加了考生选择高校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高校选拔人才的机会。

第三种题型: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辨别。

比如:学生若懂得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句子的基本语法知识,知道它们在句中(现代汉语)的固定位置,那么他们在学习文言文的特殊句式(特别是倒装句)时就容易了。记得刚讲文言中的宾语前置这一特殊句式时学生总不太理解,我就举了个例子:“我吃饭。”谓语是“吃”宾语是“饭”,文言文通常说成“我饭吃”,宾语“饭”到了谓语“吃”的前面就叫宾语前置;另外,如果懂得词性及他们在句中的特定功能,那么在学习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时也会轻松得多。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口语练习;贯彻语音理论;发音检测;效果最大化

目前我国高校文科教学中,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这个科目使用的教材大都是黄伯荣、廖序东版的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另外,在大多高校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语言学学科的专业课入学考试中,现代汉语预备书目的要求也大都是该教材。作为语言类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其权威性、科学性有目共睹。2007年,该教材借着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东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增订,出版了《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四版比起之前的增订二版、三版有质的飞跃,已成为一本近乎完美的教学蓝本。

对于四版教材,近年来学界许多语言学者都对其做出了研究和讨论,但是大多数学者都围绕基础知识、教材结构、理论更新、观点陈述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指瑕,从而进行理论和知识性的修正和补充。

本文针对教材的语音段学习,试从如何在课堂充分使用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的光碟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从而与推广普通话,与普通话等级考试相结合;如何使用课堂即时口语发音检测,使学生体会辅音、元音的发音特点;如何把课堂口语检测与舌面元音舌位唇形图的理论变化相结合;如何使用课堂口语发音贯彻音变、音位等一系列的语音理论等方面展开论述,力图达到使用一切立体的、师生互动的、口语练习成为主线索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四版教材语音段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使教材在使用过程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而,在上述问题上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一、在课堂充分使用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的光碟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

针对目前面向1990-1992年份出生的学生现状,大学阶段的语言课中,具体到四版教材中语音段的知识,与该年龄段学生在语音启蒙阶段,具体到初次学习汉语拼音的教授情况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但事实情况证明,学生们都对拼音的认识仍停留启蒙阶段的知识层面上,因而需要针对性提高。

启蒙阶段教学目的:认识声母、韵母、复韵母,会写、会念这些字母,认识声调和轻声等常见音变现象,会读调、标调,最终会利用拼音解决阅读障碍。

现阶段教学目的:把声母和辅音发音原理联系起来,了解汉语声母和辅音发音的原理,理解清、浊、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的概念;理解舌位、唇形、开口度的概念;理解呼读音和真实音的发音差别,最终理解语音的形成,事实上就是一连串的辅音、元音交替发出的过程;理解初步的记音方法等。掌握声母韵母的写法,并会用国际音标记音;掌握语音的性质决定的辅音元音发音方法原理,会用理论解释声调的变化、各种语流音变现象成因。

为了达到提高的目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在课堂充分使用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的光碟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发音理论和成音理论,让学生明白发音器官如何配合、怎样配合是最终发出各种音的原因。

例如,f的发音,讲明发音部位是唇齿(上齿与下唇留缝接触),声带不振动,气流从唇齿间的窄缝挤出,摩擦成声;并体会豆腐的腐的发声;同时与多媒体发音相映照,在发声的同时贯彻发音理论,体会fu、fei、fa等整体音节中f的位置和发音过程。

二、与推广普通话及普通话等级考试相结合

在四版教材第110页中,附录了现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这一点比起前三版来说,语言的应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性体现得更加明显,与本文目的完全统一。

学生通过对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评分标准的相互对比,结合发音理论的理解,能够充分体会到测试的手法和测试目的,从而得到理论指导,达到更高的等级要求。

例如,二级甲等中“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的描述,只有在理解并掌握了语音段理论知识后,才能够明了该测试等级是如何设置,重点考察什么,从而应如何针对性提高的。如边鼻音在汉语中主要体现在l音上。首先教学生了解l、n的发音理论差别,再进行如la、na;le、ne;li、ni等成对的发音操练,从而把理论联系实际,达到高级测试要求。

三、如何把课堂口语检测与舌面元音舌位唇形图的理论变化相结合

要学好汉语拼音,单元音、复元音的标准读音原理必须掌握。而掌握复元音读法的前提,是必须对舌面元音舌位唇形图烂熟于心。前、央、后的概念对应舌位在口腔的横向位置;高、半高、半低、低的概念对应舌位在口腔的纵向位置;左、右的概念对应唇形的圆展。从而,舌面元音舌位唇形图给我们展示了一张非常标准的发音坐标图。要发在教材中展示的舌位唇形图,具体指出了汉语的7个单元音,而另外3个单元音,以及剩余的复元音,都可以藉由这张图中显示的位置变化得来。可以说,对这张图的掌握程度,标志着元音部分的学习水平。

为了达到贯彻以上理论的目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课堂口语检测。通过学生单元音、复元音的发音检测,同时辅助以舌面元音舌位唇形图动态展示,能够更好使学生对元音的合成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要发出a音,熟记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的标准形态,就能准确实施以下步骤:首先,找到央位,即舌位在口腔不前不后的居中位置;其次,找到低位,即开口度最大、舌位在口腔中最低的位置;这样,就确定了舌位的横、纵坐标,即找到了发音点;最后,张大嘴巴,唇形不圆,震动声带发声,得到的就是标准的a音。

启蒙阶段的语音发音要求,只是在口耳授受的方法下,发音时听起来较相似的音。另外,种种与标准普通话相似、但听觉上有差异的方言普通话,就是由于对标准发音点的概念模糊。理论上讲,舌位在口腔中只要有一点点移动,发出的就会是不同的音。反过来,通过舌面元音舌位唇形图了解了标准发音点的概念,对于普通话不标准的学生,就具有可操作的指导意义。他可以通过反复练习使舌位与标准发音点重合,从而发出标准音来。这种方法,避免了单纯的口耳授受的盲目性、模糊性。

四、如何使用课堂口语发音练习贯彻音变、音位等一系列的语音理论

音变、音位理论,在教材中处于语音段的后部,即在学生了解了语音性质、发音器官是如何发出各种音的原理、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的发音原理后,使得标准化的音动态化的一些理论。在音变之前的各个小节中,事实上都是详解标准音的发音;到了音变,最重要的就是给学生讲解在动态的语流中,各个音前后相互影响等原因造成的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和种种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并且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这就引出了音位的概念。

第7篇

【摘 要 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 键 词】现代汉语/重动句/语法等级

【正 文】

重动句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语法分布的等级差异,主要表现在重动句各成分之间结构关系的不同形成的语法等级、重动成分在语法位置上的不同分布形成的语法等级和重动句各语法单位之间性质的差异形成的语法等级等问题。

一、重动句各成分之间结构关系的不同形成的语法等级

重动句的典型特征是具有两个相同的动词性成分,即原动成分和重动成分。如:

(1)他喝酒喝多了。

(2)他鞠躬鞠了三次。

从线性序列上来看,前一个动词性成分我们称之为原动成分,后一个动词性成分称之为重动成分。重动成分是对原动成分的重复。由于动词和动词性语素都可以构成重动句,所以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动词性成分。

(一)连续重动句和间隔重动句

根据原动成分和重动成分之间距离的远近可以把重动句分为连续重动句和间隔重动句两类。

重动成分紧挨着原动成分,中间没有其他语法成分间隔,只有极短的语音停顿,这种重动句称为连续重动句。如:

(3)爷爷生病病了一个月。

(4)他旅游游遍了半个中国。

间隔重动句是指在原动成分和重动成分之间有一定的语法成分把它们阻隔开来,从而使得原动成分和重动成分各自构成一个动核结构。造成阻隔作用的成分就是原动成分之后的宾语。间隔重动句是重动句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根据间隔重动句中原动词之后宾语性质的不同,可以把重动句分为语素间隔重动句、词间隔重动句和短语间隔重动句三个小类。

由一个语素阻隔在原动成分与重动成分之间,形成间隔的重动句叫语素间隔重动句。如:

(5)他咳嗽咳了两三天。

(6)小李学习学得入了迷。

这类重动句的原动成分与其后的宾语成分的语法关系十分密切,构成了动宾关系的合成词。

由一个词阻隔在原动成分与重动成分之间,形成间隔的重动句叫词间隔重动句。如:

(7)他们讨论问题讨论到深夜。

(8)老王喝啤酒喝得太多。

由一个短语阻隔在原动成分与重动成分之间,形成间隔的重动句叫短语间隔重动句。如:

(9)妈妈看这部电影看得很认真。

(10)那些女孩子听F4的歌听得入了迷。

从原动成分和重动成分之间的所间隔的语义距离来看,语素间隔重动句最短,词间隔重动句较长,短语间隔重动句最长。由于语素和词、词和短语之间常常有界限不清的情况,所以,语素和词、词和短语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从而语素间隔重动句、词间隔重动句和短语间隔重动句之间语义距离的远近也是相对而言的。

词重动句、语素重动句和短语重动句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其中,词重动句和短语重动句的分布是基本持平的。由于词和短语的界限是相对的,一般的词经过扩展就可以构成短语,而动宾关系的语素能构成重动句的相对较少,因此词重动句和短语重动句的分布则明显多于语素重动句。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语法等级:

等级序列1:词间隔重动句/短语间隔重动句>语素间隔重动句

间隔重动句和连续重动句的语法等级是不平衡的。间隔重动句在重动句中的分布多于连续重动句。“多”是指间隔重动句的数量远远大于连续重动句。在目前所收集到的语料中,间隔重动句占总数的96%以上,而连续重动句还不足4%。与连续重动句比较而言,间隔重动句在语言事实中的数量占着绝对的优势,因此,在语言运用中,间隔重动句也具有优势表达的作用。间隔重动句与连续重动句之间的存在一个分布等级序列:

等级序列2:间隔重动句>连续重动句

(二)述补重动句与述宾重动句

根据重动词与其后成分的结构关系,可以把重动句分为述补重动句和述宾重动句两类。重动词与其后成分为述补关系的重动句称作述补重动句。如:

(11)你搞贿赂搞混了头啦?

(12)这男人同她过日子过得好。

重动词与其后成分为述宾关系的重动句称作述宾重动句。如:

(13)买黄鱼买了三斤。

(14)他跑步跑得一身热汗。

述宾重动句中较常见的形式则是由介词“到”构成的形式。如:

(15)他看书看到了光明。

(16)人们学文化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上例中的重动成分与介词“到”构成了关系密切的动介组合,其句法功能相当于动词。

述补重动句和述宾重动句的语法分布也是不平衡的。述补重动句的分布多于述宾重动句,它们形成的语法等级是:

等级序列3:述补重动句>述宾重动句

(三)松重动句、中重动句与紧重动句之间的语法等级

此三类的性质和特点参看刘雪芹(2000)。三者在分布数量上都是不均衡的,呈现出一系列的语法等级。

从分布、数量和自由性上看,松重动句的分布范围最大,数量最多,自由性最强,其次是中重动句,紧重动句的分布范围最小,数量最少,自由性最弱。三者之间呈现出一个分布范围渐小、数量渐少、自由性渐弱的等级序列。即:

等级序列4:松重动句>中重动句>紧重动句

二、重动成分在不同的语法位置形成的语法等级

重动句中重动成分在语法位置上具有鲜明的特点。根据重动词和原动词的重复的语法位置,可以把重动句分为三类:

(一)全位重动句

重动词与原动词完全重合的叫做全位重动句。根据动词的音节数量可以分为两类。

1. 动词为双音节的全位重动句

(17)孙小梅主持节目主持得好。

(18)介绍小王如何取得进步介绍得不多。

该类有三个特点:1、重动词和原动词都是双音节,且两个动词的音节完全重合;2、动词的构成多为联合式合成词,其结构关系具有粘着性,大都不能拆开独立运用;3、动词后的宾语一般是双音节或多音节,动宾的语义关系比较松散。

2. 动词为单音节的全位重动句。如:

(19)那人迷麻将迷得厉害。

(20)他等觉民回家等得不耐烦了。

此类特点是,重动词和原动词均为单音节,动词由自由语素构成。动宾的语义关系较为松散。

(二)前位重动句

重动句中重动词只与原动词前部的一个动词性构词语素重复的叫做前位重动句。有两类:

1. 离合式。如:

(21)他们告状告到了京城。

(22)你帮忙就帮到底吧。

该类的原动成分是一个动宾关系的离合词。这类词的特点是可分可合。相对于一般的动宾短语而言,凝固性更强,已基本固定为合成词。重动词所重复的不是动词的全部,而是处于动宾关系离合词前部的动词性语素,称之为前位重动句。

2. 凝合式。如:

(23)这个季度比上季度增产增了两成。

(24)这次保值保不住了。

该类原动成分中动宾结合得比离合式更紧,已经完全凝合成动宾式合成词,不再能插入数量成分使之分离为动宾短语。

(三)后位重动句

重动词只与原动词后部的构词成分重复的叫做后位重动句。根据原动词的结构类型,可以把后位重动句分为三类:

1. 动宾后位。如:

(25)那个小孩发烧烧了一嘴泡。

(26)明明做梦梦见了奶奶。

全位重动句和前位重动句都是重复的动词性成分,而后位重动句则是重复的名词性成分,重复后作后一个谓核结构的谓词性成分。但是这些名词性成分事实上都是属于动名兼类词。

2. 联合后位。如:

(27)那个烟花厂爆炸炸死了二十多人。

(28)他旅游游遍了北京城。

这类重动句的原动成分是联合关系的词,并且后一个语素是自由的,如“爆炸炸死了二十多人”。如果一个联合动词的两个语素都是粘着的,就不能构成任何类型的重动句。如:

(29)a. 他复习——*他复习复得很认真

b. 他复习——*他复习习得很认真

3. 主谓后位。如:

(30)地震震得墙倒屋塌。

(31)头疼疼得不是时候。

主谓式合成词之所以能够出现在重动句中,这与重动句的本质特征相关。重动句的本质特征在于重复动词,而不是重复名词。而主谓关系动词中动词性语素居于后位,而名词性语素居于前位,所以这类重动句只能是后位重动句。

重动句在语法位置上的分布等级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全位重动句的分布最为常见,其次是前位重动句,最为少见的是后位重动句。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等级序列:

等级序列5:全位重动句>前位重动句>后位重动句

全位重动句、前位重动句和后位重动句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分类可以归纳为下表:

表1 等级 重动名称 分类 举例

一线 全位重 动词为双音节 商量工作商量到深夜

动句 动词为单音节 迷麻将迷得利害

二级 前位重 离合式 结婚结了三次

动句 凝合式 增产增了两成

后位重 动宾后位 做梦梦见了奶奶

三级 动句 并列后位 旅游游遍了北京城

主谓后位 地震震得墙倒屋塌

三、重动句各语法单位之间性质的差异形成的语法等级

重动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立的结构类型,它的内部的分布是不同的,作为重动句的基本的语法单位之间也存在着不同。重动句的语法单位包括词重动句、语素重动句和义素重动句三个等级。

(一)词重动句

重动词与原动词完全重合的重动句叫做词重动句。如:

(32)今晚他抽烟抽得太多了。

(33)他坑你坑的还不够!

词重动句在重动句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有两个特点:

1. 从语法位置上看,是一种全位重动句。

2. 典型的词重动句要求前一个动核结构必须由述宾短语充当。

(二)语素重动句

重动词只与原动词的一个语素重复的重动句叫做语素重动句。如:

(34)睡觉睡得太晚了。

(35)考试考得怎么样?

语素重动句与词重动句之间既有对立也有联系。语素重动句的特点如下:

1. 语法动位置看为非全位重动句,包括前位语素重动句和后位语素重动句两种。

2. 典型的语素重动句要求原动成分必须由动宾式合成词或主谓式合成词充当。

3. 非典型的语素重动句与词重动句范畴边界模糊。二者之间的语法关系如下表:

表2 单位 等级 结构方式 举例 扩展度 原动属性

2 离散式 想你想 松动宾

词 得心碎 短语

重 1 离聚式 干活干 干一天活 紧动宾

动 得起劲 /干了活 短语

0 离合式 鼓掌鼓 鼓三次掌 动宾可

得热烈 /鼓了掌 离可合

语 -1 凝合式 立秋立了 *立三天秋 动宾合

素 三天了 /立了秋 成词

重 -2 联合式 学习学得 *学三天习 联合式

动 认真 /*学了习 合成词

上表表示在词重动句和语素重动句之间形成的语法等级序列,即以离合式重动句为基准把重动句分为五个等级:离合式是词重动句与语素重动句的范畴边界,故把它定为“0”级,也可以称为基本级,“离”则成为词重动句,“合”则成为语素重动句。其上的离聚式和离散式分别为“1”级和“2”级;其下凝合式和联合式分别为“-1”级和“-2”级。其中,离散式动宾结构结合得最松,是典型的词重动句。而典型的语素重动形式是“-2”级联合式,结合得最紧,关系最稳固,不能任意扩展。

(三)义素重动句

义素重动句是一种特殊的重动句。它不像词重动句和语素重动句那样,是两个有形动词的显性的重复,而是一种无形的、隐性的重复,是一种感知性大于动作性的重复。义素重动句的原动成分不是以词或语素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义素的形式出现的。严格地说,义素重动句只是重动句的一种相关句式。请看下例:

(36)葡萄酸得倒了牙。

(37)辣椒辣得舌头疼。

其特点如下:

1. 从结构形式和语义特点上看,只出现一个动词,没有原动词和重动词的对应关系,并且,这个动词往往缺乏行动义,而只富有感知义。

2. 从动词重复的方式上看,重动词所重复的既不是动词,也不是动词性语素,而是名词中的动词性义素。如例(36)中的“酸”是对“葡萄”的义素:[+酸]的重复。

3. 从结构性质上看,典型的重动句有两个动词,而此类句式只有一个动词。因此,我们认为义素重动句是一种隐性重动句,是一种与词重动句和语素重动句相关的一种非严格意义上的重动句。与词重动句和语素重动句相比较而言,它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词重动句、语素重动句和义素重动句之间的语法性质和语法特点都是不均衡的,它们之间也形成了一个语法等级,即:

等级序列6:词重动句>语素重动句>义素重动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重动句内部包括了三个系列的六个语法等级,各语法等级之间的关系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的,等级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关系。这六个语法等级序列是:

等级序列1:词间隔重动句/短语间隔重动句>语素间隔重动句

等级序列2:间隔重动句>连续重动句

等级序列3:述补重动句>述宾重动句

等级序列4:松重动句>中重动句>紧重动句

等级序列5:全位重动句>前位重动句>后位重动句

语法等级6:词重动句>语素重动句>义素重动句

参考文献

[1]范晓. 复动“V得”句[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4).

[2]黄月圆. 把/被句与动词重复结构的互补分布现象[J]. 中国语文,1996,(2).

[3]刘雪芹. 重动句研究综述[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4]刘雪芹. 重动句的类别[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5).

[5]刘雪芹. 重动句的句法语义问题研究[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6]唐翠菊. 现代汉语重动句的分类[J]. 世界汉语教学,2001,(1).

[7]项开喜. 汉语重动句式的功能研究[J]. 中国语文,1997,(4).

[8]杨玉玲. 重动句和“把”字句的使用考察[J]. 世界汉语教学,1999,(2).

第8篇

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 语法 词类 句子

论文摘 要:本文选取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两套教材,试从语法体系、词类、短语(词组、结构)、句子以及其它语法层次方面入手,进行语法方面比较研究,以期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现代汉语是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而关于这方面的教材也种类繁多,且各有优劣。本文就选取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以下简称胡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以下简称黄廖本)这两套现代汉语教材,从语法部分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异同,试从语法体系、词类、短语(词组、结构)、句子以及其它语法层次方面入手,评述两套教材的理论指导和编写特点,以期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一、两部教材版本介绍

(一)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

本书第一版最早成书于1962年,由教育部组织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教育学院和复旦大学六所院校协作编写。1978年修改再版,增加安徽大学为协作单位。《现代汉语(重订本)》吸收了语言学界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并根据使用单位和读者的意见,对原书做了必要的增删和改动。

(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

本书是编者原“兰州本”《现代汉语》的增订三版。1991年出版的增订版对原来的兰州版做了大幅调整,增补了如句群、语体风格等大量内容。1997年的增订二版,有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在语法章增加了语义、语用和变换分析等内容。而增订三版在增订二版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章节,使教材编排显得更加合理科学。

这两本教材,胡本编写的特点是简赅扼要,通俗易懂,突出重点,方便初学者了解现代汉语这门课程概况。本书出版早,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是学习入门的好教材。而黄廖本是目前发行量最大的一种教材,影响也较为广泛。本书与胡本比较,可以看出其编写详细,几乎囊括所有现代汉语研究的内容,而且构建的现代汉语系统也很严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帮助。而且本书的修订一直不断,作者能够适当地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对书中的内容做出删改,特别是在句法分析上,基本能够为句子分析提供合理的解释,跟上时展的潮流。

二、语法体系比较

在胡本中,是这样定义语法体系的:“所谓体系,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它不是单一的东西,是许多较小的单位组成的;第二,这些单位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联系,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语法体系这个术语,也可以用于另外一个意义上,那就是指‘语法学家对于语法现象的观点,及其根据这些观点作出的一切阐述。’”

黄廖本认为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一是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分析术语等的系统性。”

从两本对于语法体系的定义不难看出,二者对于语法体系在概念上看法大同小异,都认为语法是一个系统结构,由其下位结构单位组成,这些单位相互联系,具有规律性。其次,我们所说的语法体系,实际上是语法学家用来分析客观存在的语法现象所采用的一套理论体系。

三、词类比较

胡本认为语法上的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语法上区分词类的目的是为了指明词的外部机构关系,说明语言的组织规律,因此分类的基本根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并认为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能够单独充当语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

据此把词分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等七类;虚词分为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象声词等六类。

黄廖本认为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根据的也是词的语法功能。认为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是虚词。

实词下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等十类;虚词下位有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四类。

从二者对于词类划分的标准来看,黄廖本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同时以词的形态和词汇意义为辅助标准。而胡本在划分上一般是词的语法功能即以能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为依据。黄廖本认为“语法功能”指词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词与词或者短语的组合能力。胡本也基本是这样表达。二者都采用两分法,把词类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但是,由于对词的语法功能内涵的把握和采用其它辅助标准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两家对实词和虚词所包含的范围有不同的看法。具体表现为

(一)都把句子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根据谓语,大致都把主谓句分为名词性主谓句、动词性主谓句、形容词性主谓句和主谓谓语句。黄廖本划分更详细,还对非主谓句进行下位分析。

(二)在句法成分上,胡本只有传统的六种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六大成分,而黄廖本增加了动语和中心语两个成分,这样显得更加严密,因为谓语是与主语相对的,动语是跟宾语相对的,中心语是与定语、状语相对的。

(三)对于主语和宾语的分析,二者都注意从语义和语用平面入手,形成句法、语用和语义三个平面的语法分析。黄廖本进一步分析了主语和宾语在句子语义上是施受关系,指出主语、宾语与施事、受事不是同一个层面的内容,把它们分为施事主语(宾语)、受事主语(宾语)、当事主语(宾语)三个意义类型。

(四)两本教材都把“把”字句和“被”字句作为动词谓语句的特殊形式做了深入的讲解,但在黄廖本中还有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现句,在胡本中把连谓和兼语这两个放到动词性谓语中讲,比黄廖本显得简略一些。

(五)胡本所说的特殊成分跟黄廖本的独立语相当,其中的全句的修饰语,一般是作为状语分析,属于黄廖本中的插入语,其他两项相当于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六)在句子分析上,二者采用差不多的分析法,即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成分分析法综合起来的直接层次分析方法,与短语分析相对应。

在复句章节中,胡本认为一个复句包含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有一定联系,而这种联系是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语序和关联词语——来表示的。按照分句之间的关系,把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型。认为联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分不出主次。而偏正复句是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正句是全句的正意所在,偏句从种种关系上去说明、限制正句。按照分句间的关系把联合复句分成并列、连贯、递进、选择关系四种复句,把偏正复句分为因果、转折、条件、让步关系四种复句。

黄廖本认为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句子即分句组成。分句是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可把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内各分句间意义上平等,无主次从之分。偏正复句内各分句间意义有主有从,也就是有正句有偏句。联合复句又分为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五小类。偏正复句又分为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五小类。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二者对复句的大体认识相同,但在分句间的关系上存在着一些差异,胡本认为有八种复句,而黄廖本认为有十种。胡本的连贯复句相当于黄廖本的顺承复句,胡本的让步复句归入黄廖本的转折复句中,而假设复句又从胡本中的条件分出来。此外,黄廖本还另外分出解说和目的两种复句。

胡本把分句间的停顿取消了,或者有一些词语省去的复句叫做复句的紧缩形式。而黄廖本直接用“紧缩句”来表示这种形式,不过胡本只提到偏正复句的紧缩形式,而黄廖本包含联合和偏正复句这两大类。

黄廖本里还有句群这一说法。它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根据句际关系,可以把句群分成并列、顺承、解说、递进、选择、转折、因果、目的、假设、条件等等。这与复句关系有对应关系。本书把句群编入语法部分,是从学习复句和连词的用法角度来考虑,掌握句群知识有助于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胡本不在语法篇章中考虑这些问题。

六、结语

上述两部教材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繁简与通俗的协调上,各有千秋。由于教学对象、教学目的的不同,这两部教材的编写在体系框架、语法点的选择与分析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在上述比较中我们可以做出下面一些小结:

二者在大的语法框架上,基本一致,都能吸收新的语法研究成果,对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其次,它们又有不同的特点,相对黄廖本,胡本较为简约。特别在句子成分的介绍上,黄廖本用了大量的篇章来构建这个系统,建立起相对严密的系统,并在逻辑推理和划分标准上尽量做到一致,使其能够量化,可操作性更强。再次,胡本采了用许多传统术语,并进行了一些创新,现在大多数为大家所采用,而黄廖本在术语的规范性上更加科学合理。胡本提出的句法、语义、语用三平面的尝试,现在也为大家所采用,这在黄廖本中更进一步做出论述。在实用角度,胡本体系清晰,而黄廖本有大量的例释,并配有详细的图解,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孙建强.论黄、廖《现代汉语》(增订本)的语法体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许光烈.黄廖本《现代汉语》求疵[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

徐晓琳.四本高校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之比较[J].东南传播,2007,(10).

肖 钢.几部通行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的比较分析[D].吉林:延边大学,2003.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9篇

 

【摘 要 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 键 词】现代汉语/重动句/语法等级

【正 文】

重动句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语法分布的等级差异,主要表现在重动句各成分之间结构关系的不同形成的语法等级、重动成分在语法位置上的不同分布形成的语法等级和重动句各语法单位之间性质的差异形成的语法等级等问题。

一、重动句各成分之间结构关系的不同形成的语法等级

重动句的典型特征是具有两个相同的动词性成分,即原动成分和重动成分。如:

(1)他喝酒喝多了。

(2)他鞠躬鞠了三次。

从线性序列上来看,前一个动词性成分我们称之为原动成分,后一个动词性成分称之为重动成分。重动成分是对原动成分的重复。由于动词和动词性语素都可以构成重动句,所以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动词性成分。

(一)连续重动句和间隔重动句

根据原动成分和重动成分之间距离的远近可以把重动句分为连续重动句和间隔重动句两类。

重动成分紧挨着原动成分,中间没有其他语法成分间隔,只有极短的语音停顿,这种重动句称为连续重动句。如:

(3)爷爷生病病了一个月。

(4)他旅游游遍了半个中国。

间隔重动句是指在原动成分和重动成分之间有一定的语法成分把它们阻隔开来,从而使得原动成分和重动成分各自构成一个动核结构。造成阻隔作用的成分就是原动成分之后的宾语。间隔重动句是重动句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根据间隔重动句中原动词之后宾语性质的不同,可以把重动句分为语素间隔重动句、词间隔重动句和短语间隔重动句三个小类。

由一个语素阻隔在原动成分与重动成分之间,形成间隔的重动句叫语素间隔重动句。如:

(5)他咳嗽咳了两三天。

(6)小李学习学得入了迷。

这类重动句的原动成分与其后的宾语成分的语法关系十分密切,构成了动宾关系的合成词。

由一个词阻隔在原动成分与重动成分之间,形成间隔的重动句叫词间隔重动句。如:

(7)他们讨论问题讨论到深夜。

(8)老王喝啤酒喝得太多。

由一个短语阻隔在原动成分与重动成分之间,形成间隔的重动句叫短语间隔重动句。如:

(9)妈妈看这部电影看得很认真。

(10)那些女孩子听F4的歌听得入了迷。

从原动成分和重动成分之间的所间隔的语义距离来看,语素间隔重动句最短,词间隔重动句较长,短语间隔重动句最长。由于语素和词、词和短语之间常常有界限不清的情况,所以,语素和词、词和短语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从而语素间隔重动句、词间隔重动句和短语间隔重动句之间语义距离的远近也是相对而言的。

词重动句、语素重动句和短语重动句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其中,词重动句和短语重动句的分布是基本持平的。由于词和短语的界限是相对的,一般的词经过扩展就可以构成短语,而动宾关系的语素能构成重动句的相对较少,因此词重动句和短语重动句的分布则明显多于语素重动句。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语法等级:

等级序列1:词间隔重动句/短语间隔重动句>语素间隔重动句

间隔重动句和连续重动句的语法等级是不平衡的。间隔重动句在重动句中的分布多于连续重动句。“多”是指间隔重动句的数量远远大于连续重动句。在目前所收集到的语料中,间隔重动句占总数的96%以上,而连续重动句还不足4%。与连续重动句比较而言,间隔重动句在语言事实中的数量占着绝对的优势,因此,在语言运用中,间隔重动句也具有优势表达的作用。间隔重动句与连续重动句之间的存在一个分布等级序列:

等级序列2:间隔重动句>连续重动句

(二)述补重动句与述宾重动句

根据重动词与其后成分的结构关系,可以把重动句分为述补重动句和述宾重动句两类。重动词与其后成分为述补关系的重动句称作述补重动句。如:

(11)你搞贿赂搞混了头啦?

(12)这男人同她过日子过得好。

重动词与其后成分为述宾关系的重动句称作述宾重动句。如:

(13)买黄鱼买了三斤。

(14)他跑步跑得一身热汗。

述宾重动句中较常见的形式则是由介词“到”构成的形式。如:

(15)他看书看到了光明。

(16)人们学文化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上例中的重动成分与介词“到”构成了关系密切的动介组合,其句法功能相当于动词。

述补重动句和述宾重动句的语法分布也是不平衡的。述补重动句的分布多于述宾重动句,它们形成的语法等级是:

等级序列3:述补重动句>述宾重动句

(三)松重动句、中重动句与紧重动句之间的语法等级

此三类的性质和特点参看刘雪芹(2000)。三者在分布数量上都是不均衡的,呈现出一系列的语法等级。

从分布、数量和自由性上看,松重动句的分布范围最大,数量最多,自由性最强,其次是中重动句,紧重动句的分布范围最小,数量最少,自由性最弱。三者之间呈现出一个分布范围渐小、数量渐少、自由性渐弱的等级序列。即:

等级序列4:松重动句>中重动句>紧重动句

二、重动成分在不同的语法位置形成的语法等级

重动句中重动成分在语法位置上具有鲜明的特点。根据重动词和原动词的重复的语法位置,可以把重动句分为三类:

(一)全位重动句

重动词与原动词完全重合的叫做全位重动句。根据动词的音节数量可以分为两类。

1. 动词为双音节的全位重动句

(17)孙小梅主持节目主持得好。

(18)介绍小王如何取得进步介绍得不多。

该类有三个特点:1、重动词和原动词都是双音节,且两个动词的音节完全重合;2、动词的构成多为联合式合成词,其结构关系具有粘着性,大都不能拆开独立运用;3、动词后的宾语一般是双音节或多音节,动宾的语义关系比较松散。

2. 动词为单音节的全位重动句。如:

(19)那人迷麻将迷得厉害。

(20)他等觉民回家等得不耐烦了。

此类特点是,重动词和原动词均为单音节,动词由自由语素构成。动宾的语义关系较为松散。

(二)前位重动句

重动句中重动词只与原动词前部的一个动词性构词语素重复的叫做前位重动句。有两类:

1. 离合式。如:

(21)他们告状告到了京城。

(22)你帮忙就帮到底吧。

该类的原动成分是一个动宾关系的离合词。这类词的特点是可分可合。相对于一般的动宾短语而言,凝固性更强,已基本固定为合成词。重动词所重复的不是动词的全部,而是处于动宾关系离合词前部的动词性语素,称之为前位重动句。

2. 凝合式。如:

(23)这个季度比上季度增产增了两成。

(24)这次保值保不住了。

该类原动成分中动宾结合得比离合式更紧,已经完全凝合成动宾式合成词,不再能插入数量成分使之分离为动宾短语。

(三)后位重动句

重动词只与原动词后部的构词成分重复的叫做后位重动句。根据原动词的结构类型,可以把后位重动句分为三类:

1. 动宾后位。如:

(25)那个小孩发烧烧了一嘴泡。

(26)明明做梦梦见了奶奶。

全位重动句和前位重动句都是重复的动词性成分,而后位重动句则是重复的名词性成分,重复后作后一个谓核结构的谓词性成分。但是这些名词性成分事实上都是属于动名兼类词。

2. 联合后位。如:

(27)那个烟花厂爆炸炸死了二十多人。

(28)他旅游游遍了北京城。

这类重动句的原动成分是联合关系的词,并且后一个语素是自由的,如“爆炸炸死了二十多人”。如果一个联合动词的两个语素都是粘着的,就不能构成任何类型的重动句。如:

(29)a. 他复习——*他复习复得很认真

b. 他复习——*他复习习得很认真

3. 主谓后位。如:

(30)地震震得墙倒屋塌。

(31)头疼疼得不是时候。

主谓式合成词之所以能够出现在重动句中,这与重动句的本质特征相关。重动句的本质特征在于重复动词,而不是重复名词。而主谓关系动词中动词性语素居于后位,而名词性语素居于前位,所以这类重动句只能是后位重动句。

重动句在语法位置上的分布等级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全位重动句的分布最为常见,其次是前位重动句,最为少见的是后位重动句。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等级序列:

等级序列5:全位重动句>前位重动句>后位重动句

全位重动句、前位重动句和后位重动句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分类可以归纳为下表:

表1 等级 重动名称 分类 举例

一线 全位重 动词为双音节 商量工作商量到深夜

动句 动词为单音节 迷麻将迷得利害

二级 前位重 离合式 结婚结了三次

动句 凝合式 增产增了两成

后位重 动宾后位 做梦梦见了奶奶

三级 动句 并列后位 旅游游遍了北京城

主谓后位 地震震得墙倒屋塌

三、重动句各语法单位之间性质的差异形成的语法等级

重动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立的结构类型,它的内部的分布是不同的,作为重动句的基本的语法单位之间也存在着不同。重动句的语法单位包括词重动句、语素重动句和义素重动句三个等级。

(一)词重动句

重动词与原动词完全重合的重动句叫做词重动句。如:

(32)今晚他抽烟抽得太多了。

(33)他坑你坑的还不够!

词重动句在重动句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有两个特点:

1. 从语法位置上看,是一种全位重动句。

2. 典型的词重动句要求前一个动核结构必须由述宾短语充当。

(二)语素重动句

重动词只与原动词的一个语素重复的重动句叫做语素重动句。如:

(34)睡觉睡得太晚了。

(35)考试考得怎么样?

语素重动句与词重动句之间既有对立也有联系。语素重动句的特点如下:

1. 语法动位置看为非全位重动句,包括前位语素重动句和后位语素重动句两种。

2. 典型的语素重动句要求原动成分必须由动宾式合成词或主谓式合成词充当。

3. 非典型的语素重动句与词重动句范畴边界模糊。二者之间的语法关系如下表:

表2 单位 等级 结构方式 举例 扩展度 原动属性

2 离散式 想你想 松动宾

词 得心碎 短语

重 1 离聚式 干活干 干一天活 紧动宾

动 得起劲 /干了活 短语

0 离合式 鼓掌鼓 鼓三次掌 动宾可

得热烈 /鼓了掌 离可合

语 -1 凝合式 立秋立了 *立三天秋 动宾合

素 三天了 /立了秋 成词

重 -2 联合式 学习学得 *学三天习 联合式

动 认真 /*学了习 合成词

上表表示在词重动句和语素重动句之间形成的语法等级序列,即以离合式重动句为基准把重动句分为五个等级:离合式是词重动句与语素重动句的范畴边界,故把它定为“0”级,也可以称为基本级,“离”则成为词重动句,“合”则成为语素重动句。其上的离聚式和离散式分别为“1”级和“2”级;其下凝合式和联合式分别为“-1”级和“-2”级。其中,离散式动宾结构结合得最松,是典型的词重动句。而典型的语素重动形式是“-2”级联合式,结合得最紧,关系最稳固,不能任意扩展。

(三)义素重动句

义素重动句是一种特殊的重动句。它不像词重动句和语素重动句那样,是两个有形动词的显性的重复,而是一种无形的、隐性的重复,是一种感知性大于动作性的重复。义素重动句的原动成分不是以词或语素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义素的形式出现的。严格地说,义素重动句只是重动句的一种相关句式。请看下例:

(36)葡萄酸得倒了牙。

(37)辣椒辣得舌头疼。

其特点如下:

1. 从结构形式和语义特点上看,只出现一个动词,没有原动词和重动词的对应关系,并且,这个动词往往缺乏行动义,而只富有感知义。

2. 从动词重复的方式上看,重动词所重复的既不是动词,也不是动词性语素,而是名词中的动词性义素。如例(36)中的“酸”是对“葡萄”的义素:[+酸]的重复。

3. 从结构性质上看,典型的重动句有两个动词,而此类句式只有一个动词。因此,我们认为义素重动句是一种隐性重动句,是一种与词重动句和语素重动句相关的一种非严格意义上的重动句。与词重动句和语素重动句相比较而言,它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词重动句、语素重动句和义素重动句之间的语法性质和语法特点都是不均衡的,它们之间也形成了一个语法等级,即:

等级序列6:词重动句>语素重动句>义素重动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重动句内部包括了三个系列的六个语法等级,各语法等级之间的关系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的,等级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关系。这六个语法等级序列是:

等级序列1:词间隔重动句/短语间隔重动句>语素间隔重动句

等级序列2:间隔重动句>连续重动句

等级序列3:述补重动句>述宾重动句

等级序列4:松重动句>中重动句>紧重动句

等级序列5:全位重动句>前位重动句>后位重动句

第10篇

摘要:文人类的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利用层次分析法,我们可依据句中的结构关系来划分句子或短语的层次,分析出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从而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句子含意,正确的分析歧义句。

关键词:分层装置 结构关系 直接组成成分 层次性 歧义句

[中图分类号]:H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6-0140-01

人类的语言是一种经济有效而又富于弹性和灵活性的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在语言层级装置中,高一层的单位都是由低一层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各个层次的结构关系主要有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和联合结构五大类,比较特殊的还有兼语结构和连谓结构。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构成主谓结构,反映出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如:“北京∥欢迎您”、“地上∥漏水”是处所名词做主语;“饭∥做好了”是受事主语;“厨师∥切牛肉”是施事主语;“汤里∥搁点盐”是当事主语;“后天∥星期一”是名词性词语做谓语;“北方∥干燥”是形容词性词语做谓语。“孩子∥性格暴躁”是主谓结构做谓语。

述语在前,宾语在后构成述宾结构,反映动作和受动作支配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如“虐待|儿童”是受事宾语“住|人”是施事宾语“施|肥料”的宾语表示凭借的工具;“探索|奥妙”的宾语表示动作产生的结果;“登|珠穆朗玛峰”是表处所的宾语。

述语在前,补语在后构成述补结构,可分为七大类。

1、结果朴语:表述语的结果。结果补语与述语结合得紧密,其间加别的成分后变成状态补语。如“洗”是动词加形容词组成述补结{勾;“磨”、“打”是动词加动词组成述补结构。

2、趋向朴语:由趋向动词“来”、“上来”、“下去”等充当补语叫做趋向补语,表事物运动的方向,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加“得”,如:“坚持”、“缩”。有时趋向动词不表动作的真正趋向,“心情平静”、“变得坚强”等是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

3、可能补语:可能补语表示“能怎么样”或者“不能怎么样”,如,“解决”、“解决”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出现或不可能出现。如果“得”或“不得”直接用在述语之后作补语,也可表示结果可能实现或不能实现,例如“说”、“说”。

4、数量补语:数量补语可由表动量的数量短语来充当,表示述语动作行为的数量。如,“来过”。表时间的数量短语充当数量补语,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如“忧郁了”。

5、状态补语: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或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如“激动得”。状态补语在一定的语境里可省略,表无须形容的意味,或让对话者自己体会的意味,如“看你把他气得”等。

6、程度朴语:程度补语表示述语所达到的程度或状态,没有否定形式,述语通常是形容词或心理动词。如,“复杂得”、“困得”,“得”不能省略;又如,“烦了”、“乐了”等不能加“得”。

7、时间、处所补语:主要由介词短语来充当。如“发生”、“发表”、“等”等。

偏正结构,由修饰语和中心语构成,定语和状语都是修饰语,分为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两类。如:“(世外)桃源”、“(喝水的)杯子”是定中结构,“[同情地]看着”、“[没完没了]地说”等是状中结构。

联合结构的成分为两项或两项以上,在语法上是平等的,如“讨论并通过这个决议”,“讨论”和“通过”共同做“决议”的述语,是联合结构。

兼语结构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旬,或是由兼语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作谓语的兼语短语是由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比如“请”、“使”、“命令”、“禁止”、“号召”等。

分析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是哪些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的关系。可先找出两个最大的直接组成的部分,确定这两部分的关系,再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下一层次,直到全部都是单个的词为止。如“那本书我看完了”,“那本书”和“我看完了”是第一层的两个直接组成成分,是主谓关系;“那本”和“书”、“我”和“看完了”是第二层的直接组成成分,分别是偏正关系和主谓关系,其余依次类推,这样我们就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揭示出语法结构的层次性。

层次分析法可有效分析句子构造的层次性。句子里的组合本来是有层次的,我们分析语法的过程中应该把它充分反映出来,只有分清了层次,整个句子的结构才会一目了然。

层次分析法可有效地分析歧义句。如“不适当地灌水施肥,就会造成徒长。”是说让人不要无节制的灌水施肥,而“不适当地灌水施肥,就会造成营养不良。”则是鼓励适当的灌水施肥,都有“不适当地灌水施肥”,但其意思却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两句话内在的奥妙。

有的歧义现象是因为分段而产生,利用层次分析法可帮助我们正确的分析歧义句,如,“出租汽车”可以理解为“出租一辆汽车”(动宾结构)或者“出租的汽车”(偏正结构)两种类型。

层次分析法可揭示新的语法规律。

如:

当然,层次分析法也有局限性,它能够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语法关系,却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比如“我在有空的时候约的他”这句话中,不能看出是“我有空”还是“他有空”,又如“我在山脚下喊的他”不能看出“他”在山脚下,还是不在山脚下。所以在使用这种方法分析语素、词、短语或句子时,分析结构层次的同时要避免把层次相同结构不同的语言单位分成―类。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二版

2、胡明扬《语言学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11篇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

汉语言文学在我国高校所设定的专业是属于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项。在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汉语言文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传播主体主要是教师,而接受知识的一方则主要是学生的教学方式,将关注点转移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汉语言文学的历史文化特征的独特性,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帮助学生了解以及掌握汉语言文学的意义。因此要基于后现代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的特征的同时将学习潜能激发出来,促使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对其所表述的意义予以深度思考。

一、关于后现代教育思想的简要概述

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教授与被教授的模式,其主要提倡平等的观念,打破了以往教师将教学完全把握住,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控制学习行为方法。即以“去中心”作为教学理论,其教学模式以“对话”为要点,在教师的问题与学生的回答中交流互动,建立平等对话的教学。[1]平等交流“对话”教学模式的建立对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具有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理解以及尊重的和谐教学氛围被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同时,后现代教育思想下同样对于教学方法也十分重视。该思想提倡将在教学中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且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其引入,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该专业,主动探究其深意。与此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这不仅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想象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后现代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对其进行评价,而不是以传统的应试考试分数的高低对学生进行统一定义的评价。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且独特的,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及不同的评价尺度对学生的特点予以总结,通过针对性的评价,让其感受平等性的关注。在这样的指导下,最大限度让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从全方位提高学生了解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明显、强烈。

二、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分析

(一)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并予以综合性考虑

从以往的教学模式来看,其教学法多半以教学计划为依据进行教学。此方法虽然明确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汉语言文学学习难度大,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加大,且理解不够透彻。此外,其教学法灵活性存在较大程度的缺乏,且实用性也不高。[2]因为以教学计划为依据进行教学是老师对课堂节奏、内容等予以掌控,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下的被动学习,研究发现,这种形式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效果较差。众所周知,汉语言文学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多,而且内容也比较复杂、艺术性强,学生难以识记,从而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在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并予以综合性考虑,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在结合教学计划的同时,从汉语言文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辅助应用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在较好地增强学生吸收知识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以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中小说、诗词、散文以及曲赋等占多数,这类文学内容的专业性强,就传统的以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讲解无法对其内容予以深刻的解析。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将开放与互动作为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有效措施,其通过以“对话”为要点,在教师的问题与学生的回答中交流互动,建立平等对话的教学。因问答的形式,增加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发其说出对该类问题的看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以及教师总结补充,对问题进行深化。这样一问一答的开放性与互动性教学模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

三、结语

后现代教育思想是教改后新形成的教育思想,该教育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教育,以学生的人性化以及个性化作为中心思想,同时以对话式教育方式与提问式教育方式作为提倡点,主旨是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以便学习质量的提高。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以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指导,突破传统型教学方式所带来的限制性,进而可以更好地把我国优秀的文学知识传递给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义素 义素分析 现代汉语 语义场

义素分析是语义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本文主要运用分析综合法归纳义素分析法在现代汉语各领域中的应用状况,在分析过程中适当举例说明,使文章论点论据完整,形成强而有力的证明。同时,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将来进行的微观研究奠定基础,研究方法也可以给学者们以启迪。

一、义素分析与词汇

义素分析就是通过对同一语义场或邻近语义场中词语的意义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它们包含的义素。因此,在现代汉语各领域中,与义素分析联系最为密切的当属词汇。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讨论义素分析与词汇之间的密切关系,以便更好学习和掌握有关义素分析理论的知识。

(一)义素分析与单音词的引申义

在语言系统中,最不稳定的当属词汇系统,词汇几乎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当中,而词义引申是词汇发展最有效的方式。通过词义的对比,用一组义素来分析描写某个词或义位的意义更能清楚词汇的发展变化过程。词的中心义素和限定义素的发展变化导致词义的发展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词义扩大。指在词义的发展过程中,中心义素不变,限定义素减少,在语义场中由先前下一级语义场中的词语转为上一级语义场的词语,词义指称范围扩大。如:

雇:古义{雇}=[购买、劳动力]

今义{雇}=[购买]

“雇”在古书文献中的词义记载为“购买劳动力”,后来引申为“购买”。也就是说“雇”的中心义素[购买]没有发生变化,而指称范围由原来的只指购买“劳动力”扩大为后来的购买全部“商品”,限定义素由此缩小,属概念变化成为种概念,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词义在发展过程中,中心义素不变,限定义素增加,义位的指称范围缩小,在语义场中由上一级语义场中的词语转变为下一级语义场的词语,这就是词义缩小。如:

末:古义 {末}=[树木、末梢、微小]

引申义{末}=[事物、微小]

今义 {末}=[粉状、微小、颗粒]

“末”本义指树梢,后来词义扩大,用来形容事物微小,指称由原来的专指转变为泛指。随着词义的进一步发展,由[微小]义引申出[粉末]义,中心义素[微小]没有发生改变,而限定义素增加至[粉状、颗粒],词义的指称范围也随之缩小了。

(3)词义转移。词义的转移是指义位的中心义素发生了改变,限定义素有所保留,但是因为词义的变化,义位从一个语义场转移到另一个语义场。与词义扩大和词义缩小所不同的是词义的转移是在两个不同的语义场中进行的。如:

目:古义 {目}=[用来看、物体的、器官]

引申义{目}=[用眼睛、看]

今义 {目}=[用眼睛、看之后、评论]

“目”本义是眼睛,后引申为用眼睛看,词义转移,前者的义素包含在后者之中,后来又引申为“品评”,中心义素由原来的名词[器官]转移到动词[评论],这说明已经是两个不同的语义场了。

从对以上三种词义变化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词语的新旧义之间是通过义素联系在一起的。表面上看起来毫无联系的义位,在义素分析理论下,通过对义素的细微对比,可以发现义素之间的此消彼长,从而充分地展现出义位的发展变化,更好地解释词语的本义以及引申义之间的关系。

(二)义素分析与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辨析不论是在语言研究还是在语言运用方面都有特殊的意义。而将义素分析法运用到同义词辨析当中来,不仅可以避免传统的同义词辨析方法的局限性,而且还可以使义素分析理论在词汇领域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传统的同义词辨析方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词义的性质和范围,包括感彩、语意轻重、范围大小、具体与概括、适应对等的不同;②词的用法,包括词的配合关系、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③语体风格,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普通用语和特殊用语的不同。这些传统的同义词辨析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不仅词的完整性和辨析的缜密性存在着矛盾,而且传统的辨析方法也缺乏系统性。因此,需要一种更有效方便的方法来对同义词进行辨析,而义素分析理论在同一词辨析中的运用不仅可以避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解决传统的同义词辨析方法的局限性。

用义素分析法对同义词进行辨析,首先就要选定一个同义义场,确定分析的范围。然后运用义素分析法找出该同义义场内义位之间的区别特征,从而确定并提出义位的结构式,找出义位在意义上的差别。用义素分析法辨析同义词较传统同义词辨析方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简洁明了。一般同义词包含的意义比较复杂,然而通过观察可以看出,有些同义词的区别特征是对称出现的,这就可以通过义素分析法将比较的结果列成表格,得出义素的结构式,使同义词之间的区别特征更加显而易见、简洁明了。如:

表2.1 对“关于人的智力、体力来源的看法”的同义义场的比较分析

从这一图表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义素分析的结构式:

{禀赋}=[人的智力体力的来源、人天生具有的素质或条件、人的智力才能或体魄]

{天赋}=[人的智力体力的来源、人天生具有的素质或条件、人的智力才能或体魄]

{本性}=[人的智力体力的来源、人天生具有的素质或条件、人的个性性格]

{天性}=[人的智力体力的来源、人天生具有的素质或条件、人的个性性格]

(2)精细缜密。运用义素分析法辨析同义词,就要将同义词的基本义和附加义与同义词的区别特征进行比较,同义词之间的异同也就体现在基本义和附加义之间的异同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基本义相同,附加义不同。如:对同义词“父亲”和“爸爸”的辨析就可以通过义素分析法来进行分辨。

表2.2 对同义词“父亲”和“爸爸”的辨析

从表格中显然可以看出“父亲”和“爸爸”的语义不同处就在于一个是书面语一个是口语。它们之间不同的只是附加义。

②基本义有同有异,附加义相同,如:对于“流言”和“谰言”的辨析如下。

表2.3 对于“流言”和“谰言”的辨析

这两个处在同义语义场中的词语包含的基本义位有同有异,附加义都是贬义。

③基本义有同有异,附加义不同,如:对“自信”和“自负”的辨析如下。

表2.4 对“自信”和“自负”的辨析

这两个词语的基本义也是有同有异,附加义也不相同,“自信”属褒义词,而“自负”属贬义词。

对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义词之间的意义差别很复杂,不同义位之间的区别特征往往不是直观的,需要借助义素分析法将这些非直观的义素显现出来,才能更好地作为同义词辨析的依据。因此,将义素分析法运用到同义词辨析中来,可以避免传统的同义词辨析方法的局限性,使同义词辨析更加精细缜密。

二、义素分析与语法

随着国内外的语言学者对义素分析法研究的深入,义素分析不仅在词汇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语法方面也有一些成就,下面主要从兼类词的判别以及句法组合关系两方面来剖析义素分析法在语法领域取得的成就。

(一)义素分析与兼类词判别

判定同形异类词是否为同一个词的关键在其核心义素上。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词义经常会经过人的想像联想创造引申出一个新的意义,如果旧义和引申义处在同一历史时期,并且它们的核心义素相同,那么,这个同形异类词就是同一个词。下面就举几组例子来具体说明义素分析法在兼类词判别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1)形同而分属名动两类的兼类词。如:

锁:{锁1}(名词)=[关或藏、事物]

{锁2}(动词)=[关或藏、动作]

“锁1”和“锁2”在理性意义和联想意义上是相互关联的,二者的核心义素相同,都是[关或藏],所不同的是它们的语法义素,“锁1”是名词,其语法义素是[事物],“锁2”是动词,其语法义素是[动作],所以“锁1”和“锁2”是形同而分属名动两类的兼类词。

(2)形同而分属形动两类的兼类词。如:

慌:{慌1}(形)=[慌乱、状态]

{慌2}(动)=[慌乱、动作]

“慌1”和“慌2”词义直接联系,互为因果。二者的核心义素[慌乱]相同,所不同的是语法义素,“慌1”是形容词,语法义素是[状态],“慌2”是动词,语法义素是[动作],因此它们是同一个词分属不同的词类。

(3)形同而分属形名两类的兼类词。如:

傲慢:{傲慢1}(形)=[骄傲、无礼、状态]

{傲慢2}(名)=[骄傲、无礼、态度]

“傲慢1”和“傲慢2”词义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状态]和[态度]是代表形容词和名词的语法义素,它们的核心义素都是[傲慢、无礼],因而“傲慢1”和“傲慢2”是分属形容词和名词两个词类的兼类词。

(二)义素分析与句法组合关系

语言的意义包括语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这三种意义相互联系,构成了整个语言的语义体系。在具体的句法结构中,这三种语言意义要同时考虑,不能只重其一而忽略其他。下面就用义素分析法来分析句法结构内的语言符号的合理性。

(1)义素能否组合。语言符号的组合就是义素与义素的组合,义素之间的组合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不能随意组合搭配。语言符号具有概括性与客观性,也就是说语义是对客观世界的概括性的反映,所以那些同客观现实不相符的义素组合就显得毫无意义,没有价值。如:[+男性、-生命]的义素组合就不能成立,因为非生命物质不分男女。

(2)组合后是否产生歧义。一个特定的句子在静态的平面上是否会产生歧义,就取决于这个句子中实词之间的语义选择与限制。另外,汉语中存在的大量的多义词也是产生歧义的重要原因,一个多义词具有多个义位,隐含多种语义特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多义词到底应该选用哪种义位,这就取决于其前后词语及语言环境的意义,这也是词语之间相互选择相互限制的一个生动体现。

三、义素分析与汉字

义素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词义不是最小的语义单位。正如音位可以进行原子主义的分析一样,词义同样也可以进行原子主义的分析汉字字形结构分析是我国传统语言学――小学常用的一种推求词义的方法,即通过对汉字的形体结构加以分析研究,来探求字的本义,然后再进一步通过本义来推求描写出词的引申义。汉字字形结构分析理论与义素分析法理论存在惊人的一致性:二者都认为词义不是最小的语义单位,都是可以进行原子主义的分析的,同字符相对等的就是义素或义素束。如:

例①“牧”的词义是“放牧牲畜”,这个字义来源于它的字义“手拿棍、鞭击打牛”,而这个字义则是由它的字符“牛、攵”的意义组合而成的。这里的字符“攵”相对应的就是一组义素束:“手拿棍、鞭”、“击打”。

例②“浅、钱、残、贱”的分析。

表2.5 “浅、钱、残、贱”的义素分析

根据汉字结构对词义构成所作的分解明显带有义素分析法的痕迹,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上述四个字的意符表示的是范围义素,音符表示的是特征义素,而“浅、钱、残、贱”显然构成了以“小”为共同义素的语义场。

四、结语

本文首先对义素分析作了一个简要的说明,然后从两个具体的角度对义素分析法在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领域的应用情况作了详细解说,从微观角度分析义素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情况,通过整体把握,对义素分析理论有了进一步的理性认识。这样我们就可以辩证地认识义素分析理论,为义素分析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葆嘉,彭泽润.语言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张万有.义素分析略说[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

[4]江傲霜.从义素分析看单音词的引申义关系[J].时代文学(上半月),2008(1).

[5]王寅.简明语义学词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