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

时间:2022-03-26 06:43: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反思性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反思性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师资发展,英语教学改革,反思,反思性教学,情感

一、引言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在中学、大学(非专业)的教育中,一直被视为第一外语和必修课之一用于教学实践,从初中开始到大学(现在某些地方从小学就开始学),一学就是十多年,按说英语的知识及水平已经很高了,但实际情况大家都非常清楚,生活中真正能用英语交流的少之又少。

美国教育学家芬诺切罗在1986年出版的专著《作为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的英语:从理论到实践》中指出:“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教与学过程中,教师是最关键的唯一的因素”。美国另一位教育学家斯瓦比先生进一步指出,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具备采取成功进任保教学方法以适应所教授学生的需要的能力”。

把英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的方法,国内外的专家都提出了许许多多的理论,并对许多理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找到适合我国外语教学的方法或规律,就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科学实验。There exists a gap between researchers in the towers and teachers at the chalk face (Hawes,1997),毕竟象牙塔里的研究者与一线教师存在着差距,因此广大一线教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进行反思,进行自我发展,这对于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师资发展了,教学效果才能得以提高,英语教学改革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二、反思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了反思智慧。反思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辩论思维的一种体现。那么,应用于教学实践,可追溯到20世纪早期,John Dewey就发现大部分人们和大部分老师不知道利用反思来改变他们的课堂(教学)、他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社会。因此,他花了一生的时间研究什么是反思,并建立了教师教育项目以训练教师不仅能详细的回顾课堂上发生的内容,而且能分析为什么某些事情会发生,及下一步需要采取什么措施。John Dewey于1933年,在How We Think《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对“反思”作出了界定:“对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此后,Donald Sch?n (1983.1987.1991)等学者也对反思进行了研究。Claine Stanley 把他们就如何进行反思提出的建议作了归纳:

——think back (回忆)

——try to remember as much detail of the events as possible (尽可能多的记住事情的细节)

——investigate reasons for the events (分析原因)

——re-frame events in light of several theoretical frameworks (根据不同理论框架重新设想事情过程)

——generate multiple understanding (从不同角度思考)

——decide on what needs to be done next in relation to the analysis of what has already happened (根据分析结果决定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

三、反思性教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reflection)一词在世界各国教育中已受到广泛的关注, 1983年,美国学者斯冈(D、A、Sch?n)在The Reflecting Practitioner《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者》中把“反思教学”描述为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认为“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失败标签的超越。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的概念可追朔到1933年John Dewey (杜威)对反思的定义,后来Cruick shank对Dewey 的书《我们怎样思维》作了注释:肯定教师需要思考。他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发生在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进行思考,然后思考有别无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可确定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全面地、解析地、客观地思考教学事件的机会”(Cruikshank and Applegate,1981)。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产生良好的思考习惯。Zeichner(1981) 和Richards(1994)对反思性教学也分别作了研究。我国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把反思性教学界定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并解决自身和教学目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将教师学会教学与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关于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的定义说法不一,但其中的逻辑意义还是一样的,反思涉及学习个体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及每个教师和他或她在团体中与成员之间的关系。

因此,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在教学中,教师收集教学数据,检查他们的教学态度,信念,假设和教学实践,然后以获取的信息作为基础,对教学作评论性的反思。

四、在实践操作中,如何学习进行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从普遍意义上讲,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应在学习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结合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一) 理论方面

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离不开系统的理论学习。我国的英语教师理论水平的现状大多不高,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这里指系统教学理论)的一般都很少。现在我国教育界已有多套英语教师培训丛书,学校组织支持或教师自学都可解决一些问题。教师需增强学习力,(即学习的动力、毅力和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坚持可能是枯燥甚至是艰难的理论学习。

我们知道一种新观念的确立,表明已把教育教学外在价值标准内化。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需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这样才能探寻到问题根源,这样才能提升和拓展主体的合理性水平。新观念的内化需有一个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五个过程,实践超越性很大程度上依赖理论对现实的反思精神,理论的指导性消失后,那些表面上看来是联系实际的做法;本质上很可能已背离了实践的地要求,那么,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就会偏离,甚至会有悖于目标达成。教育理论为反思提供新视角,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践方面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要让教师的工作学习化,那么教师在工作中自我更新就变得非常作用,正如以上所说的学会反思才能改进教学效果。 在教学领域中,有许多个性化和实践情境性的知识,很难格式化,只能依赖于教师在实践中的理解和领悟。

1、 可通过系或教研室的集体活动来共同学习提高的。

(1)可共同学习成功的典型(也可包括骨干教师或模范教师的案例等),这些卓越的教育实践家,在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模式、策略和方法中,蕴涵了标示的理论,他们成长过程表现了自我反思的价值和意义。专家型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出审慎的态度、品格和习惯,习惯于以开放的姿态,善于把他人的成力因素嫁接到自我经验的相应部位。那么,剖析学习这些典型,会为教师提供一个教育教学思想的范例。

(2)可通过教研活动来学习

可以教师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为中心,以案例形式来展现,把现代教学理态和理论(如摸式、策略、方法)通过课堂案例来展示、印证、促进教学理不断转化为教学行为。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具有很大适用性的,能不断促进教师学习的方法。

也可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典型教学问题,然后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在学习和依托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师研究和创造新的知识和见解,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

2、个体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把先进的理念内化为自觉行动,才能真正把握其实质,充分发挥反思性教学的优势。那么教师在实践中要做到:

(1)记好教学日志

详实地记录教学日志,为日后的反思工作提供当时的确凿的依据。把教学课堂的一切记录下来,包括体会及发现的问题,如教学行为明确性,教学方法的适宜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性,活动取向性等等。

(2)通过学生的反应,反思自己的教学

要善于与学生沟通。沟通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沟通后,才能把握住问题出现的症结所在,学生的课堂言行神态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还可通过学生的思维状态,学习成绩的变化等来反思教学,进而发现问题,以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

(3)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技术来反思

通常可通过邀请同事进行课堂观摩,通过教学实况录音或录像进行教学技术分析与诊断。

一般可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来收集信息,然后再仔细思考,寻找问题。

发现问题后,以新的理论为切入点,尝试改进,然后潜心研究,再调整再反思,观察亲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在教学中实际效果。首行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得到较好地解决,如果没有,则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或措施,如果已解决,则要继续强化已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有问题出现,则要谨慎追寻其实质,针对新问题再度方法或其他改进措施,再去尝试,再反思,就这样循环不止,不断上升,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反思性教学的两个注意点

Claine Stanley 对反思的研究告诉我们在反思的过程中要认识到

(一)方法的各样性及情感的作用

反思是很复杂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其形成和发展需要时间和大量实践。在实践中,教师反思的方法和技艺往往不同,并不与专家所建议的方法那样一模一样。而且情感在反思中起重要作用——要么阻碍反思过程的正常进行,要么促进反思。

在反思过程中,情感能起抑制剂的作用,也能起催化剂的作用。有的教师虽然很希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但他们都不能坐下来写教学日记,也不愿意听他们的课堂录音或观看课堂录像。这主要是自我批评,自我否定的情感占主导地位,并由此产生自我责备、内疚、甚至愤怒等消极情感。在这些情感的支配下,教师不能以平常的心态去研究不成功背后的原因,也不能积极思考如何改进,因而不能进行客观有效的反思。

(二)要想正确处理反思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增减反思能力,教师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所有教师在教与学的环境中都可能出现情感反应(emotional reactions)。教师善于发现情况反应,分析情感反应的性质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第二,教师是反思的主体。教师应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第三,教师应在反思中建立与自己、与学生以及与同事的良好关系。所谓与自己的关系,就是建立内在对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这也是把认识和情感结合起来的重要表现。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把教与学联系起来考虑。与同事的关系,就是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共同分享快乐。

目前,在一线的英语教师中,大部分的老师可能仅局限于看到问题,但未作探讨,或未能正确地反思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这可能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正如刘润清在为“剑桥英语师资培训系列丛书”所作的总序中说的,师资培训一词已变化三次,从teacher training到teacher education(师资教育)再到最近的teacher development (师资发展),从过去仅仅培训教书技巧(教书匠)到现在更加强调在“教育”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开展“教学行为中的科研”(action research),也就是说教师要学会如何在教学实践中验证别人的发现,形成自己的信念,反思自我,使每一次决定都有根有据,每一个判断都有理论支撑。

只有既有语言教学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善于思考的教师和研究者,才能推动我国英语教学改革,也只有我国一线教师普遍地学会反思及反思性教学,师资发展了,才能推动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才能改变我国整个外语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Hawes, G“the classroom teacher’s role in research: the missing link” in Modern English Teacher. Vol. 6, No, 4.1997.

[2]、Dewey, J. How We Think. Chicago: Henry Regnery and Co.1993.

[3]、Cruickshank, D. R. and J. H. Applegate,“Reflective teaching as a strategy for teacher growth”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No.38.1981.

[4]、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第2篇

较早研究反思的有英国的洛克(J.Loke)和荷兰的斯宾诺莎(B.Spinoza)。洛克认为反思是对思维的思维,而斯宾诺莎则把自己的认识论方法称作“反思的知识”。此后,对反思作了较系统论述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J.Dewey)。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How We Think)一书中,把反思界定为“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在论述反思的同时。杜威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的理念,并总结了反思性思维的五个形态:在情境中发现疑难;在疑难中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决做出假设;对假设进行判断推理;通过行为检验和修正假设。杜威的思想作为反思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理解反思性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一位有代表性的学者是美国的肖恩(Donald Schon)。他在1983年发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中,把反思性教学描述为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并提出了“行动中的反思”和“对行动的反思”两个概念。在同一部著作中。肖恩对反思性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认为,反思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既是从业者,又是研究者,教学与研究融合于一体。第二,反思性教学探究的问题往往是教师本人觉得最有趣、最有意义’或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即一切研究活动源于教师自身的需要。第三,反思性教学中的研究有别于专家型的理论研究,各种新思想、新方法的形成主要通过教师的反思产生。第四,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过程,伴随着教师本人大量系统性的观察、艰苦的思索和理性选择。第五,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不仅包含理智因素,也包含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影响到他对自己的实践及其后果的看法。

此后,反思性教学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我国,有关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国学者熊川武在1999年发表的著作《反思性教学》中,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二、反思性教学与教师自我发展

1 反思与教学能力提高

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发现并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积累实践性知识;有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有助于教师有效地使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它作为教师自我评估的基础,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反思与教育模式转变

反思性教学对传统教师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它要求把教学经验的获得与反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这意味着应从新的角度思考教师获得专业知识技能的方式,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培养模式,给在职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与反思机会,使他们能从直接经验中获得有效的个人知识,充分发挥教师本人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3 反思与科研意识成长

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下意识判断起关键作用,现有学习理论不能对所有问题作出有效解释,因而采用新的方式思考和研究这些活动,有可能给教学专业化带来突破性进展。在实践中对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然促进教师科研意识的成长和发展,使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科研“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最终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教后感:反思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这里提到的实际上就是教师要及时记下自己的教后感。教后感是教师教学重要的思想积累、材料积累、经验积累,它能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材料,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反思、分析和评价,以提高认识、改进教学行为。要写好教后感,关键是不要记流水账,要有真切感受,要记录有意义的过程、情境、观点和启示。以下是笔者记教后感的一些体会。

1 反思成功之处

及时记下每节课的“闪光点”。“闪光点”可以是一节课中精彩的开场白。有利于在课一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兴奋状态。俗话说,“Well began,halfdone(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科研成果表明,好的lead-in(导人)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向学生“输送”知识这一环节上。因为青少年在这一生理阶段上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而“闪光点”也可以是某个精彩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对所讨论问题的兴趣和共鸣,从而吸引学生去积极参与思考。“闪光点”亦可是教学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哪怕只是一个细节。比如笔者在一节课上翻译I wonder whether he will come tonight一句时,一改往常的措词:“我想知道他今晚是否将来”,而突然想到更地道的翻译“我心中盘算着他今晚是否会来”。这里把wonder翻译成“盘算、纳闷”更口语化,使人感到亲切。能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wonder之意;另外把will翻译成“会”,能更准确地体现其语言功能“表可能性”。虽然这只是在语言表达上稍作变通,却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笔者从此事中得到的启示就是: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粗糙的翻译有时会掩盖作者的原意。

2 反思失败之处

人们常说:“No man is wise at all times,”汉语里也有同义说法:“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一堂课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些不足之处,如重、难点处理不当,教学安排不妥,时间安排过紧或过松等。及时将授课中的这些遗憾记录下来,有助于以后吸取教训、改进教学。如《新目标》英语设置的环节多,旨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综合发展学生。但是如果授课时间安排不合理,便可能造成不能完成教学计划,甚至影响教学效果。笔者在讲授九年级第二单元(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第一节课时,由于对used to的用法讲得过多过细,并将其与be used to作了详细的对比讲解,结果占用时间过多,造成教学内容无法按照计划讲完。这样,一方面使教学进度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使学生对重难点used to的用法产生了畏惧感。在教后感中,笔者经过反思,认为下面安排更为适宜:首先对本课作整体处理,即把本课中的各板块如Language goal,Listening,Pair work,Grammar Focus等在规定时间内按大纲要求按部就班讲授完毕,使学生对本课的任务有个清晰的认识;而对于本课中的重难点used to以及其与be used to的比较,可以再另外安排个时间进行系统的讲练。这样会更利于学生掌握其用法。

第3篇

1.1什么是反思

Dewey在1933年第一次提出“反思”的概念,他认为,反思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特殊形式,也是一个动态的、仔细的高级认知处理过程。Schon(1983)首次提出了“行动中反思”Reflection-in-action)与“行动后反思”(Reflection-on-action)两个概念,“行动后反思”在教育领域运用较广泛,主要是集体或小组行为,指教师在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在Dewey和Schon反思定义的基础上,Fendler(2003)认为反思具有笛卡尔基“Cartesianbasis”的特征,即自我认知是知识生成的有效途径。目前,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反思途径都是间接采用了笛卡儿的反思理论,当教师写反思日志或者叙事时,是将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作为解决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的知识来源[5-7]。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不难发现,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全面、深刻的反思和总结,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和分析,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过程,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是外语教师教育的发展理念与趋势。

1.2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在我国,反思性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在上世纪90年代,受西方“反思性教学”的思潮的影响,中国的教育专家和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们,开始积极推进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熊川武(2002)在《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通过结合“学会教”和“学会学”的方法,不断地找到解决自身、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问题的途径,并进行理性的教学,最终成为学者型教师[8]。反思性教学是对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研究,要求教师提高自我意识,更新教育理念,将反思贯穿到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反思性教学通常由团队领导者主导,由一线教师参与,共同分析教学中的亮点,课堂教学的独特方法以及教学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最后互相交流的研究活动。

2对青年大学英语教师的建议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要求和大学英语教师目前的职后教育现状,青年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变得非常紧迫。许多研究表明,反思性教学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反思性教学可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提高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意识,也可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因此,青年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积极反思。

2.1丰富反思内容,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提高自我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青年英语教师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性思考。一方面,反思所授课程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和个人特质。另一方面,反思与教学有关的外部因素,包括教师的定位角色,专业发展规划和职业满足感等。此外,教师应该意识到培养反思的自我意识。

2.2采用多样化的反思性教学方法

青年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知识水平采用不同的反思方法。许多国内外专家和学者都提出过不少有效的反思方法和策略。RichardsandLockhart(1996)在《反思性教学在第二语言课堂》一书中介绍了一系列有助于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教学日志、课堂报告,调查问卷、音频或视频、课堂观察和行动研究[9]。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特定的情境和目的将这些方法结合。

2.2.1教学日记教学日记是教师对教学事件的记录或描述,写教学日记有两个目的:

(1)对教学事件和想法进行记录,为事后的反思做准备。

(2)写作本身的过程有助于触发教师的教学心得。记录每节课的不同事件后,教师可以很容易从教学经验找到大量不同的主题。3.2.2课堂报告课堂报告是回顾和描述课堂教学点的结构化的清单或列表。撰写课堂报告的目的是为教师定期监测教学事件提供快速和简单程序,比如课堂的不同环节分别花了多少时间,课堂的有效率如何等等。

2.2.3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教师在短时间内收集关于教学信息的便利手段,如学生的态度、信仰、偏好和动机等。

2.2.4音频或视频记录音频或视频记录可以反映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全过程,能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最生动、最直接、最有用的信息。音频或视频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重播,可以反复检查,让我们捕获到很多课堂上通过其他方式不容易观察到的细节。

2.2.5课堂观摩课堂观摩是教师通过参与课堂或者听课的方式,观察和分析同行的教学活动。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后,可以和授课教师交换关于教学过程的问题和行为的观点,课堂观摩是一个反思、分析、综合和实践的循环过程。

2.2.6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最后改进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师通过收集和分析教学材料和信息,采用自我反省的方式来做出决策并改进教学实践的过程。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通常作为研究者和参与者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2.3注意反思和实践相结合

教学反思贯穿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个教学实践过程,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理论素养,特别是要掌握教学反思理论,掌握教学反思的内涵、特征、形式及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等知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掌握扎实的教学理论是教学实践的前提,教学实践是检验教学理论的唯一标准。教学反思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学反思是否科学、有效,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进行检验。要成为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经过理论加工后,再将这些经验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因此,青年大学英语教师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把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力工具。

3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实施条件;实施策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国家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世界各国都在改革传统的教师学习与成长模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反思性教学开始兴起和发展,并以其独特优势而受到教育界的推崇。

一、反思性教学的定义及意义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即反思性教学,指教师凭其有实际教学经验的优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地思考观察,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对教师成长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及教学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不断优化,使教学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其次,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再次,有利于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

二、对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一)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反思性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源于对学生发展的责任感。同时,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较强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和专业理论修养,并具有开放的心态和执着的精神。

(二)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反思性教学有许多可行的形式和手段,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列举如下:

1.写作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是教师个人的记录文件。它主要记录教师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个人的困惑、认识以及对问题的解释和看法等。通过记日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使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为行动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观摩

教学观摩是通过相互旁听的形式来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教研室为单位,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彼此切磋,集思广益,互相借鉴。根据课堂观摩情况,教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设计改进方案,并再次回到课堂。课堂观摩能够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自我剖析

教师通过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回顾,发现自身的认知特性、知识结构、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以“发现问题 分析优劣 调查研究 试验矫正”为流程,通过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而后又开始一个新的反思过程,形成一串反思链。

三、结论

反思性教学既是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又是促进自我变化的一种有效工具,它不仅对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会改变教师职业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要满足这一发展要求,就要结合教学实践,建构一种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学模式,将教师的反思纳入这一动态的模式中,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必要的。

当然,反思性教学也是正在发展中的教学理论,其理论基础还需丰富,教学策略仍要锻造,评价体系尚未完成,反思性教学任重道远。

总之,反思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教师获得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反思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无疑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易森林.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径的探索[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4).

第5篇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这也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一、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成为各国大力发展的共识。时代向教育的挑战不是数量的扩展,原有教育的修补和完善,而是要求教育的重建,要求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从国际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看,单纯、模式化的脱产进修将被代之以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训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正如考文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因此,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或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已的教学行为。而提倡反思教学,使教师自觉地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道德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反思性教学强调学会教学,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要学会教学,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又使自己学会教学,获得发展成为学者型教师。因此,反思型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已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进行深思,问个“为什么”。这种追问“为什么”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相比之下,如果教师的目的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而没有学会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很难保证有创新发展。

四、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

在具体操作中,实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已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提高自已。实施反思性教学,并不是要面面俱到,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可以在某次具体操作中更侧重某个环节的训练。比如在一次反思性备课中,可以把专门训练引入这个环节,课前设计几种不同的引入方式,根据学生反应和教学效果加以鉴定,哪种引入更适合哪种类型的课程。这种方式使教师水平的提高落实到某个具体的点上,既有实效性,又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

五、反思性教学可以促使教师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

在不断实施“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反思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有了自觉的意识,形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控制的方法和技能也相应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的情况。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已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地、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已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反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6篇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界取代行为主义心理学而占据了主导地位 [1],这为反思性教学和元认知教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学基础。随着认知心理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得反思与元认知的研究不断倾向于教育,出现了反思性教学与元认知教学的研究热潮。

1.反思性教学概念

反思性教学是欧美教育界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养理论。我国学者熊川武在对西方反思性教学研究中,深入分析并揭示了西方反思性教学的不足,重点分析了西方教学实践合理性上的不足,并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2] 马颖、刘电芝学者通过对卢真金、熊川武、Sparks Langer等一些学者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进行分析综合,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定义: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主体通过一定的反思性实践对一定对象进行反思以达到促进教学实践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它具有目的性、实践性、批判创造性、全面性、全程性及合作互动性等特点。[3] 反思性教学实质就是通过教学主体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合理的反思来达到一定目的的实践与过程,包括影响教学的各种环境。

2.元认知教学概念分析

元认知最先由弗拉维尔在心理学中提出。“元认知”包含了哲学“元”和心理学“认知”两个概念,这为元认知的提出奠定了哲学和心理学依据。随着心理学家对元认知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来,教育学家则把“元认知”引入到了教育中来,提出了“元认知教学”“元学习”等。关于元认知教学,我国学者姜英杰提出,元认知教学是以学生的自我调节的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教学中建立元认知环境,进行元认知示范及训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目标、学习进程、学习效果,以达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目的。[4] 元认知教学其实更多地关注了教学中教学主体对学习主体的关注与培养,为了使主体与主体间性能够统一,来达到学习主体实践合理的发展。

二、反思性教学与元认知教学的关系

1.反思性教学与元认知教学研究范畴的关系

虽然现今对反思性教学和元认知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但是现阶段对两者的研究都有各自的范畴。第一,对于反思性教学概念的研究范畴主要表现在教师主体对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分析,包括主体态度与方法;从教学主体的技术有效性和社会背景道德伦理性对反思性教学进行分析;从课堂情景、课堂实践基础、道德伦理三个方面的反思进行分析;对教学实践合理性进行反思、分析。其实质是从教学中反思教学主体、反思教学对象、反思教学过程等不同侧面来研究分析反思性教学。第二,对于反思性教学实践合理性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社会发展性、教师专业发展,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理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并且能够为反思性教学实践提出合理性的反馈。[5]

我国关于元认知教学的研究基本停留在这个概念的理解之上,即元认知教学体现在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发展一种使自己能够跟上时代变迁的技能而进行的教学反思,可以培养学生成功处理新情景、新问题的能力。元认知跟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研究的范畴不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进一步来说它可以兼顾社会行为的养成;元认知教学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如何去思维。

显然,从反思性教学研究范畴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学的研究是从不同侧面进行的,包括教学主体、教学对象、反思的过程、社会发展甚至伦理道德等。而元认知教学研究的范畴更倾向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目标上,它更注重的是方法思维训练。但是笔者认为,元认知教学研究范畴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因为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达到让主体与主体间性的统一;在学习中,教师首先要有提升自己元学习能力学习的意识,即学习活动前、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教师如果能够意识到元认知教学与元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不仅能够在潜意识里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而且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学生在现阶段是作为学习的主体,但是在未来的生活中也是个人生活中的主体,元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样对将来社会行为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

2.反思性教学与元认知教学的实践合理性研究

教学实践合理性被定义为教学实践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6] 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反思性教学所追求的,但其实质也是元认知教学所追求的。反思性教学追求的是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合理性和相互作用,并且教学主体能够根据教学目的的引导,合理地进行教学来达到教学目的;当然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学习内容的规律来进行,目的和规律彼此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元认知教学追求的教学实践合理性更多追求的是元认知训练的合理性,目的仅限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及社会行为养成,而规律同样来自教学环境、社会环境、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更多的侧重了训练实践。

笔者认为,虽然目前关于反思性教学与元认知教学没有明确的划分,但是更多的认为元认知教学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分支,比如熊川武学者认为元认知理论是建构反思性教学模型的极有效的工具,则元认知教学是实践反思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关于反思性教学,有的学者认为就是对教学的反思、对知识的反思、对教师自身的反思、对学生的反思、对教学策略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对课后的反思等,可以看出这些都是狭隘的反思性教学,真正的反思性教学应该包容其他的一切,元认知教学属于反思性教学的一个下位概念,侧重于学习能力培养,侧重于实践训练。但是元认知教学也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包容了学生对自身的反思,更多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行为的养成。可见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反思性教学所追求的,作为特殊性的元认知教学当然也涵盖了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3.反思性教学与元认知教学研究对师生的影响

(1)两者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教育行动研究的深入发展,更多关注了一线教师与教育研究专家的合作,更进一步来说是为了让教师参与到教育研究中,包括研究学生心理、教学策略等。而反思性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就在这些方面,元认知教学更加具体化了这些东西,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能力、元认知策略,目的在于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渗透和示范。

(2)对教学环境指标提出了新的标准。反思性教学与元认知教学对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大的社会反思环境,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能够合力进行反思。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涵泳了一种感情性,包含人的感情、意志等。这一感情性是在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融合中而产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样的教学可以增强教师、学生的动机性,使得反思性教学与元认知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对反思性教学和元认知教学有更清楚的了解与更热衷的情感,那么会自然而然地对教学有着更炽热的探索情怀,并且能够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反思环境,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整个教学的发展。

(3)教师、学生评价出现新内容。反思性教学和元认知教学的出现,两者都是在“两个学会”的背景下产生的,反思性教学更多追求的是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而元认知教学更多追求的是学生学会学习,以及将来的社会行为养成,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综合两者来看,他们都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不仅要教学而且在教学中要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思,包括元认知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反思。所以对教师教学评价增添了更多内容,最重要的一项包括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学生学习的评价增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于反思性教学和元认知教学的研究,对我国教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两者是何种关系虽然暂时没有特别明确的界定,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两者确实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而且在对两者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可以不断提升发展中的教学理论,可以通过一定的实践来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

参考文献:

[1]常波.西方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背景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0(2).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5]马颖,刘电芝.“反思性教学”研究述评[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6).

第7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反思;教学观念

一、教师反思的含义

人类一直注重反思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反思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内,第一个对教师反思予以探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熊川武教授,他认为反思性教学,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二、生物教师反思的特征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其学科特点对教师反思的要求不同。

1.生物教师反思要具有研究性

在面对纷杂的高中生物知识时,教师不仅仅要做到熟悉教材,还要“吃透”教材。例如:在高中生物“激素调节”一节,虽然教材中明确地呈现了内容,学生自己也能通过自学获得相关知识,但是,由于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并建立在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所以,会出现两种可能,设计不好学生不感兴趣,设计好就可能会上出新意,上出精彩。然而,人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激素的分泌,激素反过来也会调节人的生理,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教学,这种设计可以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知识印象,学生会轻松愉快地突破本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最终实现“快乐教学”和“快乐学习”。但是,如果仅凭空想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教师需要通过切身的实践和深刻的研究才能获得具有独创性的教学风格。

2.生物教师反思要具有自我性

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反思者本人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

3.生物教师反思要具有实践性

在教学中,“对实践的反思”发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计划上,发生在课后对课堂发生的一切的思考中。而实践中反思发生在实践过程中,即:实践者试图提出和解决当时的问题。在教学时,教师经常会碰到出乎意料的反应和直觉,所以,教师总是要考虑这些反应以调整教学策略。

三、生物教师反思的方法

新课改后,生物教师一定要认清课改的真面目。很多人认为课改就是变换教材教书,这是不正确的。高中生物新课改不仅要改教材,还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进。如果新一代的高中生物教师不能摸透新课改的新思路,不能做到及时和切实的进行教学反思,那么,素质教育便得不到推行。

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途径有多种,既可以采取教师个体独自反思,也可以形成反思实践共同体,还可以将教师个体反思与群体反思这两种方式配合使用。下面简述几种教师反思的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1.写作反思日记

目前,教师反思运用最普遍的方式是写作反思日记。很多研究表明,独自的个体反思方法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反思日记是指教师认真思考、分析和总结自己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同时做出记录,发表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进行反思对话

反思对话是一般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进行的,反思对话可以分析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享好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是一种教师集体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多交流、多对话,有利于及时地反思、及时地解决问题。但是,现在很多老教师保守自己的经典教育方法,新教师无法从其中吸收养分而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年轻教师与老教师之间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对话情境,以支持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实施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通常是指运用技术手段将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录制下来,然后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摩自己的教学片断,在其他教师或教育专家的帮助下,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4.建立档案袋

档案袋是包含着许多专题形式的档案。档案袋可以记录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专题下,教师组织、总结自己的记录、经验等,并进行深刻地反思。

反思理论的兴起,是当代教学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反思理论在教师教育领域无论是作为一种思潮,还是一种运动,我们都要充分认识反思的重要意义,加强教师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进一步推动教师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进行。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自主探究;互动;反馈

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要充分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甚至是高效,是广大教师一直都在探寻的问题。教师或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或对备课更兢兢业业,或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力求形式多样,或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实现新旧教材的无缝对接,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了教师在进入新课程后,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能适应课改的需要,实现教学的有效化。

要实现教学的有效化,除了之前提到的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设计教学过程、上好每一堂课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对教学的反思。

二、要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误区

虽然当前科学课不如语文课数学课那样受社会重视,但教师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师不能进入以下误区:

1.过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显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需要整合不同的学习方法,需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

2.过分追求由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识

新课程强调知识的形成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形成的。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去探究,这根本不现实,因为有些知识受学生阅历、器材、条件、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探究。

三、要认真地进行科学教学反思

但是,从目前来看,虽然很多学校都把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认为教学反思是可有可无的,因而使得教学反思的现状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1.教材重难点把握是否到位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教学难点在哪。课后反思时,就应该反思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否妥当,对知识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断是否正确;教学难点有没有在教学预设中顺利地突破。

2.活动的设计是否严密、科学

科学课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并建构科学概念。因此活动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必须是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的一个重点。

第9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 反思内容 形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95-0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自觉地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客观分析和总结的过程。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实事求是地考察自我主体行为的表现和行为的依据,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合理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效能。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教师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

乔姆斯基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科学地“扬弃”。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自我反思是教师必备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那么,在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下,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体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会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以往,教师的教学反思偏重于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方面来反思,偏重于反思教师本人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情况下,教学反思包含传统内容之外,需要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反思并记录自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敢于提问、乐于交流、勤于动手等方面的得失,以便参考、改进、不断提高。

2.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定位于三个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会了吗; 能力目标——会学了吗;情感目标——学得有情趣吗。教师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成功与失败之处,反思学习的难点是否突破,关键性的内容是否掌握,情感目标是否达成,一一记录下来,或在行动中补救,或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3.反思学生的创新之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是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4.反思理论联系现代生活实际的情况

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革新快。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捕捉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的目的就是把知识运用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宗旨。我们要及时更新知识,注意生活中的科学,达到学以致用。反思理论联系实际的成功之处。

5.反思自己角色的把握情况

在新的教学评价中,教师转换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于长期以来,教师都是监督者、传授者、指令者,要完成这个转变时很难的,所以需要教师经常反思,不断改进。

当我们进行教学反思时,我们一般用以下几种形式完成:

1.教学后记

它是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反思的一种较简捷的方式。主要是结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即为教学后记。可以记课堂教学成功之处、失败之处,也可记教学灵感、对学生活动的思索等。

2.课后备课

课后备课,即再教设计,指教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总结上述反思内容,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3.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主要针对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在一课时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要求新教师写下教学的心得体会,列出当日教学中所遇到的或所看到的成功及不成功的教学事件,并分析其造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与指导教师讨论。这样做层次清楚,针对性较强,便于操作。反思日记通常表现为随笔的形式,书写格式随意。

4.案例研究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通过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5.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堂;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授;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总之,教学反思都应该有一个“问题——反思——新问题——调整和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并且把这一行为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养成一种思维的品质,要让反思成为习惯。当然,教学中的反思不是纸上谈兵,需要将反思得到的体会和对策转化成后续教学的具体举措,深化对教学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实践能力,这是教师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的表现,它既有利于学生发展,又有利于教师成长,是整个教学链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教师更应做教学中的有心人,一有所得,及时记录,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在改革实践道路上不断成长,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奠基石。

参考资料:

[1]万伟 《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认知过程;探究能力

自古以来,“反思”在人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就扮演着不平凡的角色。从古代的“五日三省吾身”到现在的“改革开放”,无不散发着反思的无限光芒。然而,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法在数学中同样有广泛应用,这一先进理念每时每刻都在引导着广大教师寻求更大的进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实际上,教师不能光是“教书匠”,更要做一个有头脑的“教育研究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

所谓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思考和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回顾,在中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检验自己,在教学时注重追求整个教学过程的合理性,积极关注自身的教学目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开放的心态、执着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反思性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天赋、能力和心智,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也要把握求新、求活、求实的原则,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一、反思性教学应充分关注认知过程

很多构建主义学者认为,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单纯地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也是学生自己来构建知识的一个过程,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中学数学教学必须要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意义的认识,并进行主动地知识建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过程,不断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善于去发现教学问题,并能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曲线和方程这一章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曲线与方程概念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也只能硬性接受,其最终结果往往是有一部分学生掌握和接受了知识,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够真正地掌握知识,最终导致教学效果欠缺。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中学数学教师逐渐开始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对教学案例的把握,并且开始积极运用现代的教学设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认知过程。

二、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从书本上完整地搬运知识的一个过程,探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设计出生动活泼的、连续的、能够使学生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充分结合起来的一个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潜在能力和学习基础,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组织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只有教师具备了科学探究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现中学数学教学的真正意义,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在进行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一些操作性较强、难度较低、内容比较具体的课题,保证课堂教学操作的可行性。其次,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以及定理等,很多教师都是通过利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经验,运用实际的教学模型进行的一些操作和观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多数学校也开始利用多媒体等一些先进的教学技术来引导学生对抽象教学知识进行概括,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减少学生在理性和感性的认识水平之间的差异,提中学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基本素质。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科学地利用好教材,不断实现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真正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努力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知识探究,促进学生逐步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反思性教学必须重视新型的师生关系

人的心灵本身具备很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会分别以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建构,而教学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学生和教师进行合作性知识建构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并不是对知识进行客观传递的过程,在新课程教学的指导下,中学数学的反思性教学必须要首先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关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怎样去学习,自己也要掌握教学的正确方法,从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来,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不断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一味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必须要首先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由原先的被动学习转向更先进、更科学、更高层次的探究性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

四、结论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思想,必须贯穿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它强调了教师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存在的选择性以及教学方法中的情感性,中学数学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就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将自身的反思性教学与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不断更新自身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教学行为能力,使自己的教学观念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充分实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巴拴存.反思性教学与教学反思[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7,2(2).

[2]郑上典.关于中学数学导数部分内容的认识及其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3]宋扣兰.新课改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3).

第11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把关注学习和行为变化的思想和行动整合起来的方式,因其具有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的实践合理性而迅速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一种强劲的教学思潮。幼儿教师如果在教育活动中能坚持自觉反思,那么其发展就不是一种短期的或阶段性的,而是一种可终身持续的发展过程,然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幼儿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不容乐观,能达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觉学习不断反思成为研究型的幼儿教师是很少的。基于此,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从教师的真实感受出发,探讨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为提高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一、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较早研究反思的是英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洛克。洛克认为反思是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省自照。是人们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起源于主体在活动情境过程中产生的怀疑或困惑,是引发有目的探究行为和解决情境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1983年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的影响。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目前,对反思性教学的主要观点有:第一,把反思性教学看作教师主体借助理智的思考、批判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批判分析的过程;第二,把反思性教学看作不仅要从技术上考虑、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要理解教学的广泛的社会和道德的基础;第三,把反思性教学看作包括课堂情景反思、课堂实践基础反思、道德伦理反思三个层次;第四,把反思性教学看作对实践反思、实践中反思、为实践反思的过程。以上观点分别从反思主体、反思对象、反思过程等不同侧面揭示了反思性教学的涵义,如果将它们加以综合考虑,似乎能更全面地勾画出反思性教学的完整图景。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就是指教师主体通过一定的反思实践对一定对象进行反思,力求探索教学改进,以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活动。它是一种要求自我发展的教学态度和意识,它既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目的。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就是指幼儿教师通过一定的反思实践对一定对象进行反思,力求探索教学改进、以实现幼儿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活动。

二、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

1.幼儿教师的主体反思意识。反思是指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进步也是一次次的反思的结果。反思性教学又是由教师操作完成,而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的影响,所以,反思性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体是否具有反思意识。笔者认为主体反思意识主要包括心理认同感、职业道德意识、自觉反思意识与反思效能感这四个方面。

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反思性教学活动持一种积极的态度,能够意识到开展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且希望通过组织反思性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反思意识不断提高。

在职业道德意识方面,教师态度不一。一些受访的教师表示,如有可能自己将离开幼儿园另谋职业。另一些表示,愿意从事幼教工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重要方面就是责任感,而责任感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它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关于主体的自觉反思意识方面,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自觉反思的重要性,基本上形成自觉的反思习惯。

在反思效能感方面,一般地,反思效能感较高,主体意识越强,越容易进入反思状态;主体职业道德水平越高,越有执着性与责任心,越会自觉反思;如果缺乏情感,就缺乏反思内驱力;如果缺乏反思意识,一切行为将都是纸上谈兵。

2.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指在反思性教学活动初始阶段,幼儿教师对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教育活动内容、活动准备的选择以及教育活动等环节的设想过程。

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以《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目标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第二,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本班幼儿发展水平要相适应,同时又能促进幼儿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而且又有助于拓展和提升幼儿的经验,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并为幼儿终身发展打基础,能为幼儿提供与活动目标相一致的经验。第三,教育教学活动的准备围绕活动目标和教育内容来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投放的活动材料需安全、卫生,便于幼儿操作、观察、尝试、探索,要为幼儿做好与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准备等等。第四,教育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要注意教学过程每一步骤的有效性,每一环节所起的教育作用。

3.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幼儿教师设计教育活动和幼儿学习教育活动。

反思性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可重点反思四个方面:第一,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选用要适宜,要因材料灵活地运用。第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要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意各领域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第三,教师的指导要注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和自由交往的机会;要重视幼儿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灵活地处理偶发事件,具有应变能力;能在观察和评估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时调整计划等等。第四,教师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并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能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灵活地转换角色,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等。

4.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评价。关于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幼儿学习后的发展状况;幼儿发展状况与活动目标的符合程度;活动产生了哪些非预期的结果。其次是教师通过这一活动的实施获得哪些提高等等。

三、提高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的途径

1.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培养反思意识,就要使“反思行为”成为幼儿教师自身的一种生活行为和存在方式。在思想认识方面,幼儿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反思的行为和习惯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地位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则需要幼儿教师针对要反思的具体内容,运用多种不同的反思策略持续地进行反思和实践。久而久之,作为行为主体的幼儿教师,就会逐渐养成一种自觉反思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在心理上形成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这种意识会随时提醒幼儿教师对整个的教学过程保持一种应有的警觉,一旦有什么可疑点或是遇到一些特定的困难、问题便自然进入反思状态。

第12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体育教学 研究

前言

教师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推广,这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已得到充分的佐证。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界极其关注的话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何优化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一直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长期以来,教师们大多通过向老教师学习和自身经验的积累或是通过培训等形式来完成业务素质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却较少从理性的高度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理性精神和反思态度的缺失是制约广大体育教师迅速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障碍。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师范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反思性教学理论。90年代引入我国,许多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人们深受启发,也值得我们去借鉴。笔者试图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高校体育教师的实际,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做一探索。

1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我国的熊川武教授对西方有关反思性教学的理论进行了解读,采撷众说之长,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的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它的基本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教师不机械地按照教材和课程标准按部就班地行事,而是在领会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第二,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反思性教学中教师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想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要对效果及相关原因进行思考,总是要问“为什么”,无止境地追求教学的更高层次的合理性。第三,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学会教学”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向自己的经历学习,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学会教学是反思性教学的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第四,反思性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在浓郁的反思氛围中,反思性教学帮助教师从缺乏分析,以冲动式、凭知觉、简单重复的反应性例行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理性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改进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成为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学者型教师。

科顿和斯巴克斯―兰格(A.B.Colton & G.M.Sparks-Langer,1993)提出的教师反思框架描述,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应为:(1)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加以关注,从可能的领域,包括课程方面、学生方面等,收集有关这一问题的资料。(2)教师分析收集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以理解这一问题。他们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理解。提出问题后,教师会在已有的知识中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如果搜寻不到,教师就去请教其他教师和阅读有关书籍来获取这些信息,这种调查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3)一旦对问题情境形成了明确的表征,教师就会开始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还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4)考虑过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行动计划。当这种行动再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循环。

2 体育教学中应用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2.1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

作为体育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教学是无止境的,无论自己的课教得何等有效,不断提高总是必要的、可能的,教师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至于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首先,要深刻认识反思的价值。充分认识到反思教学对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作用,明了反思能帮助自我在体育教学中识错纠偏,同时优化已有的认识,提高自身水平。其次,增强体育教学的责任感。教师要经常思考自身的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教学对象,是否符合教学对象特点要求,是否促进教学对象思维的发展。第三,形成习惯化的反思行为。教师要养成对教学进行反思的习惯,有了反思的习惯,势必会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一有疑点即进入反思状态。

2.2反思性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操作步骤。

在借鉴国内外反思性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方便体育教师操作的要求来考虑,笔者认为:从当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出发,可以把反思性教学的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目标。教师在审视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基础上,就应当设计下一步奋斗目标。具体的内容,可以是解决某一个问题,也可以是向某一发展水准迈进。比如:在排球专项课解决教学难度较大的扣球技术的同时,提高了体育教师指导教学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体育教师实施探究教学的能力。(2)设计方案。即行动方案。问题确定以后就要设计具体的行动方案。其中包括教学中要采取的主要措施、行动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结果及其表现形式(总结、论文、报告、教学观摩、学生成绩等)。解决问题的周期,可以是一个学段,也可以是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学年。(3)方案的实施。反思性教学行动方案进入实施阶段以后,要把各项措施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从每个课时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不断观察反思实施的效果,并随时对计划进行修改,以保证自己的教学行为向预定的目标前进。(4)总结性评价。反思性教学方案实施一个周期或一个阶段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体会进行总结,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其主要内容有:反思性教学目标所达到的程度如何?其成效大小的原因何在?自己从中能取得哪些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在教学理念的转变上有哪些收获体会?今后我准备进行哪些新的尝试?显然反思性教学的总结与评价是前一个阶段的终结,也是新一轮反思性教学的前奏。

现举一例,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校学生的体育能力、生理状况、运动素质不整齐,差距较大。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分析,认为其背景原因,是各省市地区的体育教学质量不同,城市与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不均衡,有些农村高中基本不上体育课,高考的“指挥棒”影响等。进了高校按班授课,导致统一性和学生个体需要之间的矛盾,形成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去思索,查阅相关文献,吸取先进的方法和教学理念。设计出新的教学方案,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班级学生按能力分组,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分层次异步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试评价合理划分层次)等多种教学改革,能较好地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思想,解决课堂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转变了后进生的面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实施反思性教学的教程中,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要求教师去大胆实践,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断循环,教师也就不断地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以提升体育教学的合理性。

2.3培养体育教师的反思能力。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可通过以下的途径来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1) 自我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个相互区别但却相互联系的视角来进行自我评价。①自传反思所提供的视角。包括回忆自己当学生时对教师教学的体会,自己当教师以来教学工作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②自己的学生所提供的视角。从学生眼中发现他们对教学的感受,发现他们给予肯定或感到压抑的那些教学行为是什么。③同事所提供的视角。请同事对自己的教学提出中肯的意见。④教育文献所提供的视角。阅读有关教育文献,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明确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一个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以说他已经步入反思性教学的殿堂。

(2) 编写日志,从中反思自我。

传统体育教学使教师习惯于任务式教学和模式化教学,使复杂化的劳动简单化,提倡教师编写教学日志,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喜悦、困惑、问题记录下来。日志无疑会给人们一个很好的反思空间,它有助于教师通过联系自己的教学经验内化新的信息,形成个人的实践知识。通常的日志一般有两种:记流水账和一般性经验总结,而笔者提出的日志应是a)解决问题;b)受到启发;c)对实践经验的理化性。

(3) 观摩与分析。

我国现行教学过程中均要求教师在每学期对同事的教学进行听课活动或教学观摩活动,而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摩只是作为教学评估的一种手段,因此造成了许多教师不情愿参加听课,也不喜欢他人来听课。而笔者所提到的观摩与分析应是收集教学的有关信息的途径。主要是观察教学的计划性、课堂组织、时间安排、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等。交流中寻找各自教学思想的亮点,取其精华,充实和改进教学,在反思他人的教学中,促进自身教学的发展。

(4) 展开研究。

组成研究小组(一般由教师、教学理论专家和教育管理者等组成),研究小组要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个别教师拥有的或普遍存在的),由执教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召开座谈会,进行思考与讨论,产生思维碰撞,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结束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科学地借鉴反思性教学的合理因素,树立科学教学观,引导教师进行深入细致,审慎持久的反思,使广大体育教师从习惯性常规的教学活动中解脱出来,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是极有必要的,然而,反思性教学在体育教育领域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笔者也只是通过学习,对之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以上的介绍一定有不当之处,愿与大家共同研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2).

[3]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