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关党建工作要点

机关党建工作要点

时间:2022-11-24 11:53: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关党建工作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关党建工作要点

第1篇

一、整合六支党建工作队伍,汇集党建工作力量。

第一支队伍是党委书记。党委书记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五个一”,即指导每村发展一名党员、联系建成一个“五好村”党支部”、总结一项党建工作经验、组织一次现场观摩活动、联系实际精讲一堂党课。

第二支队伍是党委委员。通过与每个党委委员签订责任状,落实了乡党委委员联系支部抓党建示范点制度。具体做到了:联系支部抓党建、联系党员抓党建、联系分管工作抓党建。充分调动了班子成员抓党建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党委委员抓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三支队伍是支部书记。支部书记是基层党支部的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把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牢固树立“不抓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观念。

第四支队伍是各驻村干部。夯实驻村干部党建工作责任,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

第五支队伍是党建工作组。明确党建工作组的具体职责,将任务细化到人、到月、到天。

第六支队伍是全乡党员队伍。

通过党委书记亲自上手抓,党委委员落实党建示范点,支部书记落实具体责任,驻村干部协助支部抓,党建工作组具体指导,全乡党员共同抓,聚集了党建工作合力,为全乡党建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突出“五好杯”争先创优,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今年,我乡始终把“五好杯”创建作为党建工作的重头戏,坚持创建责任明、措施硬、出实招、重实效,着力于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杯”乡党委、村支部,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惧进,开拓创新,全力构建“民主开放、科学合理、充满活力、文明富裕”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1.农村党员“双联双定双带”工作水平明显提高。结合各支部实际广泛开展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分类定责、联系群众包户定责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双联双定双带”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农村经济与党建协调发展,较好的发挥了示范带着作用。全乡共培养“双联双定双带”典型示范户70户。全乡132名党员参与“双联双定双带”,其中联系村务的党员69名,联系9类村务,联系困难群众包户定责的党员93名,联系122名困难群众。2008年确定的“双联双定”示范村是兴隆村支部,示范效果明显。

2.推进“双培双带”,抓好队伍建设促进“五好杯”争先创优。各村支部要进一步加大“双培”工作力度,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具体可行的培养措施,真正把年轻有为、文化程度较高、能热心为群众服务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有固定致富项目、市场经济意识强的党员培养成农村的致富能手和科技带头人。同时,要积极把那些致富带富能力强、懂科技、会管理、群众口碑好的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带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村支部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推行村干部制度,党员电化教育经常化。全乡6个进行了规范化建设,硬件建设有显著变化,在县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新建桃园村活动室已乔迁新居,各种硬件设施正逐步完善。各支部落实了“双联双定”工作责任落实一览表、“五好杯”创优公示牌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作一面墙。制定了以“”、村民议事、财务管理制度等为主的制度专栏。建立了10个记录薄,3项考勤记录,健全了月督促,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工作机制。随时收集、更新、整理、保存好党建工作的资料。有效的推进了村级规范化建设。统一制作了村支部值班牌,落实了村干部值班日志,通过村干部轮流坐班和定期联合办公,提高了村办事效率,及时、有效的解决了群众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树立了村支部整体形象。

4.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把“入口关”,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有重点地培养和发展优秀分子及预备党员,壮大了党员队伍。“七一”前夕,全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4名,纳新党员3名,近期转正2名。

5.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在流动党员管理中,严格坚持《**乡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对流动党员管理实行“四到位”即:发放活动证到位、经济性联系教育到位、流动党员思想工作汇报到位、人性化管理到位。

三、创新载体活动,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

半年以来,我乡按照“三级联创”的要求,结合“五好杯”争先创优活动,在全乡广泛开展“三帮四定五联”主题特色活动,在创新载体上狠下功夫,以激发党员干部队伍活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帮四定五联”。“三帮”:乡村党员干部每人每年帮助输出十名剩余劳动力,帮助1户计划生育困难户,帮助培养10户农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四定”:党委委员抓党建确定联系一个支部、确定联系一项产业、确定联系一名困难党员、确定联系发展一名党员。“五联”:一是支部书记每人每年联系上一次党课。二是乡村党员干部每人每年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三是支部委员每人每年联系发展一名党员。四是乡村党员干部每人联系一名致富党员。五是乡村党员干部每人联系一名流动党员。

通过“三帮四定五联”载体活动,制定了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目标任务,让乡村党员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有压力,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以定量考核判断干部是否尽到责任,衡量党员是否合格。用党员作用发挥的程度,判断村支部领导水平;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全乡党建工作成效。一种抢工作、要工作、干工作、干好工作的良好风气初步形成。

四、推进“五送一建”工程,建立党内关怀长效机制。

1.在政府机关党员中广泛开展“一带一”的帮扶活动。具体做到“五个一”:即机关党员100%参与帮扶;每一名贫困党员都有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每季度上门联系、走访一次;每年为贫困党员送温暖一次;每年为每个帮扶对象在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办一件实事。

2.筹措资金,解决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乡党委设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领导小组,采取向上级争取、政府自筹、社会募捐等办法,在政府机关党员中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一日工资,奉献一片爱心”等活动,多方面筹措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因病、因残、因灾、因祸或年老体弱等特殊情况困难的党员,通过关爱帮扶,使他们在被关爱和帮扶过程中体会到做为党员的荣誉感,积极创业实现自身价值中,不断强化自信心,最终从困难群众中的优秀份子发展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模范,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开展机关“十星级”党员评选活动,建立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为目的,乡机关开展了“十星级”党员评选活动。在全乡党员的生活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确定由乡机关21党员率先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实现了帮扶工作覆盖面达100%。对有致富项目和致富能力的贫困党员,采取“小额信贷”模式,实行贴息借贷,从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同时,还建立了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生产帮扶,保建帮扶、定期走访慰问等制度,为全乡20户贫困党员建立台账,对帮扶过程详细记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至目前,为17多名贫困党员送去慰问金1100元,解决实际问题7件。通过机关“十星级”党员评选活动,健全了让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逐步构建机关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六、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互动双赢。

乡党委在抓党建工作中,不仅仅就党建抓党建,而是与产业建设做到了紧密结合,真正体现了“抓好党建促经济,抓好经济促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党建示范点作用,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使党建促经济效果明显,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互动双赢。

1.药畜产业蓬勃发展。一是突破发展药材产业。抓好以玄参为主的地道短生药材规范化种植,全乡药材面积达到6621亩。其中魔芋1580亩,玄参3600亩。10亩以上魔芋种植大户107户,大户魔芋种植面积达到1100亩;新发展20亩以上以玄参为主的短生地道药材大户126户,大户面积达到3050亩。全乡药材产业科学种植规模和水平大为改观。二是狠抓畜牧产业发展。畜牧产业以生猪养殖为重点,以培育壮大生猪养殖大户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专业协会作用,畜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截至6月底,全乡生猪饲养量达到1.8万头,出栏达到0.9万头,养家禽出栏1.5万只,养牛300头,山羊出栏2000只。春季动物防疫密度达到95%以上。

2.示范点亮点纷呈。全乡建80亩以上集中连片药材示范点9个,其中100亩以上玄参示范点5个;新建镇坪模式圈舍89户,其中新建128平方米以上的标准镇坪模式圈舍16户,1个镇坪模式仔猪繁育场。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98户。年饲养基础母猪5头以上的养殖户80户,母猪存栏达到1100头,为自繁自育体系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存在的问题:

1.党建基础性工作不够规范。个别支部对党建工作的规范要求不甚明确,党建工作记录不全,支部活动、村干部值班记录不规范,党员电化教育开展还不够深入,多停留在表面上。

2.典型培养推介力度不大,不善于发现培养典型,典型宣传不积极。对各类先进典型都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不善于去发现典型,不去大力宣传,致使一些好的典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示范引导作用。

下半年工作要点:

1.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任务。“认真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进一步强化落实的意识,以“三级联创”统揽基层党建工作全局,以“五好杯”争先创优为载体,细化到每项具体工作,量化到各个任务指标,考核到具体责任人,促进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

2.进一步加强指导,力促规范。按照县委“五好杯”争先创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修定完善本支部的“五好杯”争先创优实施方案。

第2篇

1、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和《嘉兴市教育局年度教育工作要点》。

2、原则:科学性—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客观公正的评价学校;导向性—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可行性—力求简明,突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突出重点工作的落实,重在自评,便于检查;发展性—强调学校自主发展,办出学校特色。

二、考核内容

1、学校常规工作情况;

2、学校党建工作;

3、学校重点工作及创新工作情况;

4、学校对上年度存在主要问题的整改情况;

5、自查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三、考核对象

市直属普通高(完)中、职业学校,实验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

四、考核办法

考核采用学校自评、考核组评估与教育局领导及局机关处室负责人打分相结合的办法。

(一)学校自评。学校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重点对学校常规工作、年度重点工作、工作的改进和创新进行自评。目的在于自我总结和反思,主动改进工作,同时为上级考核打好基础。主要工作有:

(1)建立机构,学习动员;(2)明确分工,分层自评;(3)民主审议,总结讲评;(4)上交自评报告,建立自评档案。

(二)考核组评估。市教育局成立由局机关干部、下属单位(学校)负责人参加的考核评估工作小组,按考核方案进行考核。主要工作有:

(1)下达考核通知;(2)统一考核标准,明确分工;(3)搜集和处理信息,综合分析;(4)进行反馈,搞好指导。

(三)综合打分。由教育局领导及局各处室负责人综合打分。

(四)在各组考核评估、综合打分的基础上,局务会议审核确定学校年度工作考核等级。

五、考核结果运用

1、总结经验。认真总结学校在端正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教育改革,实行科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办学特色等方面的成绩和经验。

2、分析评价。对学校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并帮助分析和指导。

第3篇

一、持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推进万里社区15-2养老院建设;三源路福利院、沪嘉北养老院投入运营;推进上海城投养老院建设施工。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完成2020年度新建助餐场所建设,预申报15个;探索引进和培育中央厨房参与老年助餐工作;计划新建10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5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0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10个社区睦邻点,50个养老顾问点。强化养老服务政策支撑。推进长护险试点工作,落实“两项”补贴政策,研究制定本区长护险服务机构准入准出门槛。有序推进养老服务补贴与长护险的平稳衔接,完善养老服务补贴监督管理机制。健全养老服务保障。开展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精准化培训,坚持100%持证上岗率。完善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试点工作。加强养老机构运营监管。进一步做好养老机构运营考核相关工作,促进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落实养老服务项目化配送。持续开展2020年度“老吾老”计划、“适老房”改造、“老伙伴”计划、老年教育、老年维权等综合老年帮困项目。推进康复辅具进社区试点工作。

二、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持续提升救济救助水平。继续开展基层社会救助规范化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本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坚持例会制度,采用案例演讲、交流、分析等以会代训的形式,切实增强基层干部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理解和掌握,夯实基层队伍建设,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好2020年春节慈善帮困工作。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有序推进。做好新增核对项目应对工作。建立街道、镇核对员互查机制,完善业务检查机制。慈善事业稳步发展。依托慈善超市平台持续开展“慈善四送”活动(慈善

进机关、慈善进学校、慈善进楼宇、慈善进社区)。完成慈善超市标准化建设工作。逐步加重物资帮困在慈善帮困工作中的比重。继续提升儿童福利工作。推进残疾人福利保障工作。落实2019年度社保补贴工作。开展新形态扶残帮困活动。

三、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四百”竞赛活动。做好2021年居委会换届属地化人选的分析、排摸和储备工作。持续开展社区工作者“远航计划”,提升工作能力。推进居委会标准化建设。落实10家试点居委会的osm现场管理项目。指导相关居委会开展自治家园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区治理云平台建设,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做好受理中心人员在线培训和业务指导。持续发挥区运管中心效能,保障受理中心“一网通办”服务顺利开展。

四、强化社会组织服务监管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挥社联会党委统领引导作用,着力建设社会组织党建服务基地,提升社会组织党建质量。有序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工作,严格登记审查,强化社会组织发起人责任;加强部门协同,落实对社会组织负责人、资金、活动的管理。贯彻落实《慈善法》,依法开展慈善组织认定和监督管理。完善社会组织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建设,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结构;支持社会组织能力和品牌建设,提升社会组织数量和质量。举办上海市公益伙伴日相关活动,整合社会资源,促进跨界合作,传播公益慈善理念。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扶持政策,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联合会建设,实现区、街道镇联动,深化社会组织枢纽式服务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创新发展。推动社区基金会规范运作发展,与公募基金会对接,提升资金筹集和项目运作能力,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跨界融合,实现社区自治共

治。推进社区基金会品牌影响力建设,扩大社区基金会影响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自律自治,促进社区基金会规范运作。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业务培训,加强社会组织人才培养,强化社会组织服务人员能力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园区及街镇孵化园地的集聚品牌效应,注重培育一批品牌社会组织和优秀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增强我区社会组织影响力。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组织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规范化建设等级评估参与积极性和覆盖率。加大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力度。加大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力度,加强社会组织预警网络建设,完善社会组织监督反应机制。

第4篇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思想理论水平

一年来,校办通过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专题辅导报告、专题座谈会、自学等方式,组织全体同志认真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全国和省人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注重实效,注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紧紧围绕“着力提升内涵、强化办学特色、推动科学发展”活动主题,校办认真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了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文件,领会精神,统一思想,并结合支部和部门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和措施,努力通过开展“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立足岗位比奉献”等活动,使校支部成为“五个好”的表率,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办公室同志都能做到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严于律己,乐于奉献。

二、恪尽职守,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公文办理优质高效。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公文处理制度,牢固树立公文精品意识,严把公文质量关,确保了学校文件立意高、质量好,既具有政策性,又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不断规范公文处理程序,严格执行审签制度。一年来,校办共制发学校行政文件375份,校办文件19份;共接收内部请示407份,批复办结367份;共接收、处理上级来文341份。安排校长办公会23次,形成纪要23份,参与条线会议22次,形成纪要22份。同时,校办还积极参与《大学规章制度汇编》的编印工作。

(二)文字材料高质高量。办公室文字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一年来,校办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遵循领导工作思路与工作要求,集思广益,精雕细琢,着力在文稿的思想性、指导性上下功夫,积极为改革出思想、为发展出思路、为推动工作出材料。全年牵头起草各类报告、汇报材料、领导讲话等文字材料30余份,15余万字。主要有: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校二届四次教代会工作报告,第二次学生工作会议工作报告,首次国际化工作推进会报告,年下半年全校干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汽车与装备行业校友会成立大会有关领导讲话等。同时,积极参与《中国教育报》、《科学中国人》、《科学时报》等重大媒体宣传学校工作,参与了学校“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牵头起草的《以学生党建工作为龙头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入编第19次全国党建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三)重要活动组织有力。对每项重大活动,校办都坚持“超前谋划、周密部署、综合运作、强化协调”,抓好方案制定、人员安排、责任落实、材料组织、场地布置、车辆调度、氛围营造等各个关键环节。全年牵头或参与组织协调了10多场重大活动,如首次国际化工作推进会、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汽车与装备行业校友会成立大会、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学科中青年科学家学术研讨会、国家工程技术中心考核评估等。

(四)接待工作规范有序。接待工作事关学校形象。校办坚持从规范接待规程入手,严格标准,强化细节,始终做到既要热情大方、又要勤俭节约。一年来,我们接待各类来访、视察、调研等40批次、500余人次,圆满完成了教育部领导来校调研、高效毕业生就业工作专家检查组、吴江市政府代表团、昆山市政府代表团、姜堰市政府代表团、句容市政府代表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接待任务。小车队强化管理,安全第一,全年行车51万多公里,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五)工作热情细致。热情耐心地接待群众来访,做好群众来电、来信记录,并积极批转相关部门处理,并将处理、答复意见及时反馈给来访、来信人。开通网上工作,对校办信箱、校长信箱的邮件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并认真细致地做好回复工作。全年处理来信31封(次)。校领导接待日制度规范有序,坚持每两周一次。全年共安排接待日15次,接待来访师生120余人次,确保了师生员工诉求渠道的畅通,有效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学校稳定。

(六)督办工作切实加强。按照“时效强、效率高、效果好”的要求,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校领导批办、交办事项,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对校长办公会议决的事项,积极协助各分管校领导进行督办,切实提高有关决议的执行力,确保了领导的决策“不变形、不缩水”,政令畅通。作为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的牵头部门,细致认真地开展教代会代表提案办理工作。会同提案委员会的成员,对二届四次教代会66份代表提案进行了梳理分类,逐一提出拟办意见,并通过提案交办会议的形式,将整理后的提案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办理。在办理过程中,强化跟踪、督办和服务。目前二届四次教代会代表提案已全部办毕,即将通过提案答复会议的形式向提案代表答复。

(七)电子政务稳步推进。认真做好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以及发文管理、收文管理、校内请示、发文传阅、简报通讯、交办协办等模块的流转工作,切实加强系统账户与安全管理,确保办公自动化系统运转顺畅,便捷高效。大力加强网站建设,对校办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及时更新学校文件、通知公告、校长讲话等栏目内容,在上半年学校二级网站考核中,校办网站获校机关网站第一名,被评为“年度十佳二级网站”。认真执行校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对于应公开的行政文件、校主要领导讲话,及时在校办网站、信息公告网、学校网站首页公布,全年共上传信息近400条。

(八)校志编纂进展顺利。学校党政工作要点把编纂《江苏大学志》作为年学校的重大文化工程加以部署。学校专门成立了有老同志组成的校志编纂工作组,由校办牵头开展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校办多次牵头召开工作会议,研究确定了《江苏大学志》的编写体例和编写大纲,建立了由全校各单位、各部门参与的《校志》编纂工作网络。目前上、下两册,120余万字的《江苏大学志》正按时序倒逼,加紧编纂,确保2011年6月正式出版,向江苏大学组建周年献礼。

(九)中央专项申报工作圆满完成。校办作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的牵头单位,在相关部门、学院的配合下,完成了近10万字的《-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经过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评审,我校成功申报了5大类16个建设项目,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1.6亿元。

三、强化效能,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年,校办机关作风建设重点聚焦在提高工作水平、效能和服务质量上,着力在四个方面进行了强化:

一是强化规范高效。第一,用制度管事。校办在对自身制度进行梳理修订的同时,还承担了全校近300个修、增定制度文件的审核、修改以及制发格式把关的任务。校办能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把这项工作切实做细做好。第二,在推进制度建设过程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重点是把贴在墙上的制度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第三,规范印章管理,严格使用程序,全年用印达34万次,办理各类证件4万余个,没有发生任何失误。第四,进一步规范综合统计,各环节均作到信息来源有据,准确可靠,及时高效地完成了教育部《/2011学年初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的填报工作。认真开展统计分析研究,为学校长远发展和校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还牵头完成了镇江市统计局对我校进行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

二是强化细致严谨。校办作为学校行政的综合办事机构,是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其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决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领导和学校的形象。在工作中,校办非常注重细节,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在细节上下功夫,要有细致的精神与严谨的作风。同时,还要严谨。其一做事要严谨。任何一个安排,任何一个计划都要经得起推敲与端详。其二接人待物、办事风格、仪态仪表要庄重得体,因为校办也是学校窗口单位之一。

第5篇

工作情况汇报

精神文明建设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2021年以来,XXX街道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带头垂范,严格按照“深化、完善、巩固、提高”的,坚持高标准,全方位,重质量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形成了党工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真抓实干,常抓不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工作机制

街道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将此项工作列为年度工作要点和村级绩效考核办法,注重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成立了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全体班子成员按照职责领域“一岗双责”、分工负责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目标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并坚持与全单位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全方位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是抓实抓牢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一方面结合街道实际制定出台了《XXX街道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意识形态工作学习资料汇编》等文件,牢固树立“抓工作就要抓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上半年以来,街道共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4次,在党工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上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8次,切实构建起职责明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并作为年终绩效考核、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进一步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及上级各项安排部署落地落实。制定下发了《XXX街道理论中心组2021年度学习计划》,规范完善每周例会、考勤签到、研讨发言、督学反馈等制度,确保理论中心组学习取得实效。同时叫响“理论武装先行”的口号,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上半年,街道班子成员带头,采取个人自学、集体学习、支部研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等形式,开展学习培训6次;开展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个人自学8次,党工委书记讲专题党课2次;辖区各党支部则结合“”、主题党日等,每月至少固定1天交流学习体会;在街村两级、企业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11次。

二是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充分运用展板、道旗、围挡、景观小品、公交站亭、LED户外显示屏、宣传式分类垃圾桶等载体,集中宣传展示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文明出行等主题公益广告。先后建成思诚廉政文化广场、十一中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等公共平台,在完善其承载功能的同时,注重丰富精神文化内涵,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创城氛围熏陶,增强共建共享意识。上半年以来,在街道驻地先后设置公益广告展板XXX余平方米、大型展板XXX处、永久性景观小品XXX个,宣传式分类垃圾桶XXX个,在驻地周边村庄及背街小巷设置各类宣传展板XXX余个。采取“街村两级联建”的方式,高标准建设街道综合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践站。其中,街道文化站和分中心依托驻地核心资源,建成展示、志愿服务、党员教育、宣传文化等功能区,配套完善图书室、书画室、“孝老敬老爱老养老”主题宣传展室等场馆,并专人管理、全面开放,为辖区群众提供文化生活“加油站”。各村按照“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原则,在确保“村村有、全覆盖”的基础上,连片打造文化服务示范中心XXX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XXX个,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农村意识形态制高点,逐步实现文明和谐乡风、村风、家风、民风的同步养成。以街道驻地和纳入创城实地测评范围的村庄、农村社区为重点,先后投入XXX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完成了XXX大道路域环境提升、XXX大修、老旧村庄(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等重点工程,合理施划停车位XXX余处,在各农村社区新增公共晾晒区XXX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档升级。坚持日常管理和突击整治“双管齐下”,引入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创城范围划分为XXX个工作网格和XXX个创建片区,班子成员逐一包保,机关干部一线值守,管区及各村协同配合,实现“精准管理”。先后7次实施集中清理整治行动,对纳入测评范围、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村(社区),以“攻坚拔寨”的力度进行“地毯式”整顿,彻底清除卫生死角。

三是扎实开展文明达标村建设工作。坚持“软硬件”齐头并进,一方面高标准建设街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配齐党员教育、宣传文化、蒲公英夜堂等活动室,用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充分开放的阵地,抢占农村意识形态高地;同时紧扣文明达标村建设标准,逐步补齐基础设施、规章制度弱项,实现全面达标。另一方面动员村干部、村内老党员、老教师等群体,组建专管员、志愿者和文体骨干“三支队伍”,负责场所管理及活动组织工作,切实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服务队”。

三、总结经验,规范提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需要常抓不懈,需要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持续发力。XXX街道以新风貌、新姿态,积极作为、奋力攻坚,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局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持续深化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重点打击非法宗教聚会点、封建迷信经营场所。加大网络舆情监控力度,提升村级应急处置能力。

第6篇

一、深入推进“法律七进”

“法律七进”工作由宣教股负责统筹,每一进落实责任部门,相关股、室、处、所、中心负责配合。

(一)法律进乡村(社区)(责任部门:人民调解中心、社区矫正股)

1.协调县民政局牵头制定2015年全县“法律进乡村(社区)”工作实施方案,检查方案执行情况。(完成时限:2015年4月)

2.联合县级相关部门在车站、广场等地集中组织开展外出务工人员法治宣传专项活动。(完成时限:2015年3月)

3.督促指导各司法所组织法律顾问进村(社区)开展法治讲座和法律咨询服务,建立“学法中心户”,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4.督促指导各司法所开展以“法治宣传、现场法律咨询”为主要形式的“法律赶场”活动。(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二)法律进学校(责任部门:宣教股、办公室)

1.协调县教育科技体育局牵头制定2015年全县“法律进学校”工作实施方案,检查方案执行情况。(完成时限:2015年4月)

2.协调县教育科技体育局进一步规范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职责,全面落实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分年级为学生讲授法治课。(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3.协助教育部门在学校开展“三带三进”等法治活动。(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三)法律进机关(单位)(责任部门:人教股、监察室)

1.协调县直工委、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制定2015年全县“法律进机关、进单位”工作实施方案,检查方案执行情况。(完成时限:2015年4月)

2.协调县级相关部门在门户网站开设法治宣传专栏。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结合部门职能,通过编印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等方式,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相关行业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3.协调政务服务、等部门加强政务服务大厅、接待中心等窗口工作人员法治培训教育,提高依法服务能力。(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4.协助县委组织部、县直工委、县人社局建立完善同级党政机关和单位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制度。(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5.组织协调县级相关部门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四)法律进企业(责任部门:法律服务管理股、公证处)

1.协调县经信局、县工商局牵头制定2015年全市“法律进企业”工作实施方案,检查方案执行情况。(完成时限:2015年4月)

2.协助县经信局、县工商局牵头指导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完善经营管理人员定期学法制度。(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3.协调县经信局、县工商局指导企业在厂区公众场所醒目位置设立固定法治宣传栏,悬挂“12348”法律维权服务热线提示牌。(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五)法律进寺观庙堂(责任股室:基层股)

1.协调县民宗办牵头制定2015年“法律进寺庙”工作实施方案。(完成时限:2015年4月)

2.协助民宗办积极开展“送法进寺观庙堂”活动,开展法制讲座和集中法制宣传。(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二、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

(一)协助县级新闻媒体办好“以案说法”类栏目,协调“法律七进”责任单位在其门户网站创办“以案说法”专栏。(责任部门:宣教股、办公室;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二)协调县级有关部门根据本系统和本行业实际,编印普法读物。(责任部门:宣教股;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三)协助县级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以案说法、现身说法、讲堂说法”活动。(责任部门:宣教股、办公室;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三、开展“一优十佳”示范创建

按照全市依法治理示范创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全面开展“一优十佳”示范创建活动。(责任部门:宣教股,完成时限:2014年5月)

四、加强党内法规建设

建立党内法规实施效果评估制度,强化对党内法规实施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党组重大决策法律咨询、法律支持、合法性审核、决策评估、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纠错机制和党组法律顾问制度。(责任部门:监察室、法律服务管理股;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五、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一)建立机关内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健全决策执行效果评估和决策调整、停止执行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机制。(责任部门:法律服务管理股、监察室;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二)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整合司法行政系统法律服务资源,为全县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提供人才保障,为党委、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提供法律咨询,为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提供法律服务。(责任部门:法律服务管理股;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六、积极推进政务公开

健全政务公开查询系统,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和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在法治网站上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部门职能,法律依据、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规范性文件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规范管理和限期答复制度。(责任部门:法律服务管理股、法律援助中心、监察室;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七、完善社区矫正机制

督促指导各司法所深入推进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建设,积极改进社区矫正和刑释人员的管理服务方式,加大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力度,促进特殊人群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责任部门:社区矫正股;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八、强化司法为民

完善便民法律援助措施,确保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责任部门:法律援助中心;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九、推进律师行业管理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和《律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引导律师依法、规范、诚信执业。加强律师队伍教育管理和服务,加大对律师执业行为的监督力度,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责任部门:法律服务管理股;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十、构建特殊人群管理体制

督促指导各司法所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积极构建特殊人群监测、预警、救治、帮扶、服务、管理制度。(责任部门:社区矫正股;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十一、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责任部门:法律服务管理股、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

(一)督促指导各司法所完善“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网络,推进城乡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和村居联络点建设,在籍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普遍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看守所建立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站。(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二)指导、构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依托县级法律援助中心,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乡镇司法所建立乡村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村(居)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村(居)法律服务联络点,初步形成县、乡、村、户四级联动服务网络。(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三)加强法律服务市场监督管理,建立法律服务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开展法律服务市场专项检查活动。(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十二、健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一)指导各司法所构建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机制,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责任部门:人民调解中心;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二)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推进诉调对接和检调对接,加强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责任部门:人民调解中心;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十三、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一)对律师事务所和执业律师实行星级管理,并将评星情况在法治网站上公开。引导律师事务所、律师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责任部门:法律服务管理股;完成时限:2015年12月)

第7篇

一、去年工作回顾

去年的亮点工作。1.全市高考成绩继续位居全省前列,本二以上达线人数超万人,34人录取清华北大,创历史最好水平;2.*大学筹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省政府正式致函国家教育部商请筹建*大学,顺利接受教育部高校设置专家组对*大学筹建工作的现场评审考察;3.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首战告捷,*市、*区顺利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省级现场考察评估,被省政府授予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4.教育信息化稳步推进,出台*市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开通教育城域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平台,实施教育城域网专网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启动了“千师百校”结对帮扶工程和特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6.教育规划工作成效明显,基本完成市区中小学和幼儿园中长期布局规划,市政府办公室已经印发医药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周山河街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意见;7.教育对外开放取得突破,启动高中阶段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省*中学、省靖江中学成为首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5所职教中心校与**大学开展师生互访交流活动,留学生数量上升。8.语言文字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市、*市顺利通过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省级评估,全市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达标,成功承办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得到中央文明委、国家教育部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9.“教育为民热线”的品牌效应初现,受理群众咨询1201人次、接受求助11人次,办理投诉397人次,按时办结率、回复率均为100%;10.教育宣传工作成效明显,全面改版*教育门户网站,与*各新闻媒体建立全面深度合作机制,教育网络舆情的预见性和正面引导能力不断增强,教育信息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中国教育报》推出“看*教育幸福表情”的整版宣传,*教育报*记者站用稿量远远高于其他12个大市;等等。

创新精神可赞可叹。比如:1.全市中小学实行“条块结合,双重管理”党建工作模式,省委在我市召开现场推进会,经验在全省推广;2.首次实行全市中考网上阅卷,7门学科42万份试卷无一差错;3.首次设立硕士研究生报名考试点,结束我市考生长期以来赴周边城市报名、考试的历史;4.*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既满足了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又提升了相关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还提高了职校学生的就业率,更探索出了一条机关部门服务大企业大项目的成功路径;5.幼儿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经验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全省幼儿教育教科研工作现场会在我市举行,本土文化课程走进幼儿园的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宣传推介;6.“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全省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作专题介绍;7.首次在全市范围内选派27名优秀学校干部赴*挂职锻炼;8.深入开展“践行新规范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和师德演讲比赛;9.建立14个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和14个普通高中学科基地;等等。

各项荣誉可喜可贺。比如:1.市教育局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和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门户网站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教育门户网站二等奖,列全省省辖市第四名;3.市教育局获全市“三下乡”工作先进集体;4.市教育局获教育部授予的“祖国万岁”歌咏活动优秀组织奖;5.市教育局获得*市内部审计工作先进单位、*市市级部门决算编制先进单位;6.市教育局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单位;7.书记信箱办理工作收到市委办发来的贺信,市长信箱办理工作被评为20*-20*年度先进办信单位,市教育局被表彰为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工作先进集体;8.非学历教育考试完成省下达任务的210%,被省教育考试院评为4个特别奖之一,市考办被省教育考试院评为06-*年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优秀承办机构;等等。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开拓创新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感到,市教育局机关呈现出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想做事、干成事的氛围正在形成;二是和谐、合作成为机关工作关系的主旋律,处室配合的意识和能动性不断提高;三是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提升,网上阅卷、招聘教师等工作已成为“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四是中层干部宏观思维、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作思路比较清晰;五是工作目标意识和敬业精神大大增强。不少处室、不少同志满负荷运转,默默无闻,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不叫苦叫累,令人感动;等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有:学习氛围比过去浓,但学习的针对性不强,部分人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学习的实效性不强;工作的创新意识比过去强,但整体创新能力偏弱,出彩的招数不多,一些岗位业绩平平;大局观念比过去强,但主动性发挥不够,一些环节协调不到位,部分人责任心欠缺,影响机关工作整体合力的形成;制度建设逐步规范,但执行不到位,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也发生了一些影响机关形象的事;办事效率有明显提高,但立说立行不够,在有些时候、有些工作上仍然存在敷衍、拖拉、推诿的现象。来源于:

二、关于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阶段性特征

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为总揽,突出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积极筹建*大学四大重点,努力实现“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统筹管理得到新加强,教育为民展现新形象”五大奋斗目标,为全面开启“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2010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准确把握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的阶段性特征,对于我们理解全年工作总体要求,进而高扬发展主题,突出工作重点,实现既定目标,至关重要。

首先,准确把握冲刺之年的阶段性特征,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强烈意识。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基本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同时还是市委提出的“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的冲刺之年。全面实现“十一五”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全市教育现代化,展示“大变化”,关键看今年,成效在今年。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加强统筹协调,坚定不移地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其次,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感,努力构筑*教育发展的新优势。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方向性和制度性要求。今年,我们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发扬“攻坚克难、务求必成”的精神,按照国家提出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四独立”改制学校清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行为和探索县域内、城乡间校长、教师的交流机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迈出坚实步伐。

第三,准确把握教育转型提升的重要契机,在改革创新上寻求新突破。2010年,基础教育发展方式将面临新变化,即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从扩大规模转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粗放转向规范。全省“五严”规定已经实施半年,倒逼机制开始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有待探索,我们必须果断地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毫不动摇地把提高教学效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转型的主要着力点,更加聚焦课堂,更加关注教学,更加追求有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切实推进教育质量增长方式的转变,真正走出一条轻负高效的新路来。

第四,准确把握教育发展新阶段的历史任务,高起点谋划“十二五”发展。“十二五”时期,*将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教育将由基本现代化走向全面现代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认真总结“十一五”教育发展的成绩与经验,认真学习即将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认真研究分析“十二五”*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背景与环境,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科学制定“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凝聚和激励全市教育工作者奋勇前行,推进*教育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今年机关建设的任务

(一)进一步提升学习力。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综合。对于我们机关干部而言,学习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造力和最本质的竞争力。不学习的人,思想缺乏灵气,讲话缺乏底气,行动缺乏朝气,工作缺乏锐气。近几年来,我们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效率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的目标,学习型首当其冲。当前,我们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学习的自觉性有所提高,但忙于事务,勤学不够;急用先学,浅尝辄止,深学不够;学用脱节,善学不够。提升机关的学习力已成为机关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如何提升同志们的学习力?我认为:一是要解决学习动力问题。当前机关工作人员最大的危机是本领的危机,最大的恐慌是知识本领恐慌,最大的挑战是能力的挑战。无论是从适应形势、履行职责的角度看,还是从增强素质、提升能力的角度看,学习对于我们每一位机关工作人员,都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每个同志都要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风度,把学习作为一种使命、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融入人生和事业之中,做到生活学习化、工作学习化。去年,到我们这儿作报告的南通教科所的冯卫东所长曾说:读书还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忙碌的身心得以调节,可以使我们浮躁的灵魂得以静养,可以使我们空虚的日子得以充实。二是要解决学习能力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博与专的关系。博,就是广泛涉猎;专,就是深入钻研。同志认为,“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生活节奏快的特点,更决定了处理好博与专关系的重要性。如果知识面过窄,就很难适应实际需要;但如果摊子铺得过大,就很难学有所成。二是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著名人口学家提出,学习要解决两个“不良”,其中之一就是“消化不良”,即对于书本知识,不能全信,不能人云亦云,而要深入钻研、独立思考。三是学与用的关系。强调这一点,不仅是因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而且是因为只有自觉地去运用,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学习的知识、巩固学习的效果。所谓“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就是这个意思。比如,中央要求领导干部要读史,就是因为领导干部读史有修习立身处世之道、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工作方法等多方面作用。三是要解决学习毅力问题。学习,必须做到勤和恒,勤,就是勤奋刻苦;恒,就是持之以恒。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习还必须注重积累,厚积而薄发。四是要建立学习的促进机制。机关要邀请专家举办素质教育、依法行政、人文素养等专题学术报告,通过活动促进学;要定期组织知识竞赛、政策法律知识检测和学习报告会、研讨会、交流会,通过考试考查促进学;要形成鼓励学习的氛围,把学习成果作为年度先进个人和先进处室评选的重要内容,通过奖励促进学。总之,“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机关干部,学习应当成为一项基本功,成为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充实更新知识的重要方式。希望大家力戒浮躁,减少应酬,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学而不厌,学而乐思,学以修身,学以资政。

(二)进一步提升执行力。新年上班第一天,市委书记张雷同志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提出:以执行力的大提升推动发展的大变化。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大力倡导一抓到底的执着精神和敢于碰硬的认真态度,在执行力上比精神,在执行力上见高低,在执行力上看水平。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市直学校工作会议已经召开,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和各处室工作要点也都已印发。现在关键就是要狠抓落实。要通过我们的行动,将目标化为措施,将措施变为成绩。今年有许多处室都换了处长、主任、工作人员,大家应该在学习工作要点、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抓好这些目标任务的落实。过去有人讲我们跟先进地区的差距是:我们想到的,人家做到了;我们做到了,人家做到位了;我们做到位了,人家做出特色了;我们做出特色了,人家做得更有文化、更富魅力、更具影响了。差距产生的原因,有我们创新力不强的问题,更有坚守精神和执行力不够的问题。抓落实有三种境界:“做”、“做了”和“做好”。抓落实首先是“做”,但不能满足于“做”,要“做了”,也就是要完成任务,更要追求“做好”,“做好”就是要做到位,体现在及时和高质量完成任务。“做”是一个过程,是“做了”的基础,是“做好”的前提。“做好”是“做了”的升华,是做事追求的目标。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敷衍了事,不讲求质量,事是“做”了,但与做事的初衷、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有的事情,在“做了”的同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出现了失误;有的事情,“做”是“做了”,但是在“做了”的同时,引发新的矛盾,引起了投诉。如此“做了”等于不了。如何达到“做好”的境界关键决定“三心”,即:要真心,就是要对所承担的工作高度负责;要用心,就是要思考如何提高“做”的质量,思考与做好这件事有关的关联问题;要尽心,就是要投入,竭尽全力。做事要有“做”就要“做了”,“做了”就要“做好”,做不好不算“做了”。总之,提升执行力就是要做到立说立行、有效执行、创新执行。就机关整体而言,一是要在强化制度建设中提升执行力。重点抓好办事公开化、责任明晰化、监督常态化、追究过程化。二是要在领导带头示范中提升执行力。领导要带头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带头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带头敢抓敢管,直面各种矛盾。三是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中提升执行力。要重点解决好“慢作为”、“中梗阻”、“踢皮球”、“二传手”问题,要在实际工作、项目推进、解决难事、应对复杂问题中锻炼干部、考察干部。来源于:

(三)进一步提升创新力。在教育部2010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做了阐述:一是随着知识、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二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三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在新形势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必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而要实现这样的“回应”,关键是要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力重点是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本领、营造创新氛围,最根本的是要靠解放思想。*教育一直在改革中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过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充分说明,思想解放的深度、改革开放的力度、开拓创新的程度,往往决定着发展的实际进度。建设教育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必须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以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以开拓创新促进科学发展。机关干部既是建设教育强市的组织者,更是建设教育强市的实践者,务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结合教育强市建设的重点难点,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机关的目标,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规范,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如何解放思想?一是要在学习中解放思想。要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政策文件精神的学习,在促进教育发展的新课题、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命题、维护学校稳定的新难题、人民群众关心的新问题等宏观思考方面有新思路。二是要在调研中解放思想。全体机关干部要紧紧围绕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切实抓住新时期影响和制约教育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实际,在“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的过程中激发创新的灵感,生成具有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思路与措施。三是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要善于在实践中把思路化为行动,善于在总结反思中,把行动提升为创新的经验。

第8篇

一、组织与机制并重,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覆盖

1.着力推进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重点推进300人以下中小型企业调解组织建设,年内实现90%以上全覆盖。贯彻落实《关于建立法企共建工作机制的意见》,指导各行业商会规范建立调解工作室。300人以上企业人民调解组织年内实现全部规范化建设。市规范化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力争年内规范化率达到90%以上,镇(街道、区)调处中心省级规范化达到90%以上。探索在教育系统建立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健全专家咨询员队伍,形成“专业性调解组织+专职调解员+专业化方法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格局。落实市《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公调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化和规范公调对接工作。

2.不断加强专职调解队伍建设。按照区、镇(街道、区)、村(社区)5:2:1及专业人民调解组织2-4名的要求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力争全区专职调解员配备达到调解员总数的20%以上。探索“两代表一委员”参与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员实行层级分类教育培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发挥人民调解员协会的作用,争取把协会打造成“人民调解员之家”。加强对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的调研,继续实施人民调解个案补贴办法,调动调解员工作积极性。

3.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发挥全区社会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预警工作网络的作用,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预防。建立健全群体、复杂、突发矛盾纠纷的预警机制,落实重大矛盾纠纷报告制度。配合做好人民调解信息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将信息平台延伸到基层调解组织,实现调解信息化全覆盖。深入开展“三无村居(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无缝对接、整体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各类法律服务人员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各级调解组织积极为党委政府的重大社会决策、重大工程项目提供矛盾纠纷风险评估和防范意见建议,将社会稳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二、政府与社会并重,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

4.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抓好实体和网络两个平台,着力打造网上网下、立体覆盖的法律服务网络。按照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大力推进区、镇和涉农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推广建设村(社区)便民法律服务站,完善“一站式”法律服务机制,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配合做好12348公共服务平台升级建设,将现有的12348法律援助专线升级为综合电话、网络、新媒体的数字化司法行政服务系统,实现“一个平台,多级应用”。

5.丰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编制公共法律服务业务指引,组建刑事法律援助律师团和法律援助咨询解答团。加强政府和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顾问”机制,探索政府各部门、镇(街道、区)法律顾问建设。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四万工程”专项活动和“阳光法务”活动,组织引导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业等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和群众延伸。进一步加强公证机构规范化建设,探索构建公证业务网上咨询受理系统,不断提升公证惠民、便民服务能力。

6.建立法律服务保障机制。逐步将公共法律服务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完善购买机制。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标准化试点工作,构建由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和服务提供标准3大子体系组成的法律援助服务标准体系,健全完善办案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加大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力度,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贯彻落实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依托市政法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涉及的公、检、法、司各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高效衔接,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办案效率。

三、监管与帮扶并重,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覆盖

7.加强社工队伍建设。以专职化为目标,指导和督促镇(街道)按照1:10和1:50配备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社会工作者。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执法、专职工作者及安置帮教社工队伍建设,重新登记并调整优化社会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激发队伍活力。组织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安置帮教工作者以及志愿者培训,鼓励和支持其参加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切实提高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

8.完善信息技术应用。建立完善全区社区服刑人员信息库、人才专家库、个案矫正案例库。建设矫正信息化指挥中心,推广运用执法记录仪等信息技术设备,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成效。大力推动省厅社区矫正工作新信息平台以及市政法信息平台的运用,强化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在特殊人群信息交互上的无缝对接,探索电子腕带、矫务通等新型技防设备的应用,努力构建一体化技防体系,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在管在控。

9.健全重点预警机制。加强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核实工作,基本信息核实率达到99%以上,核实成功率达到98%以上。定期开展危险性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抓好排查分析工作,防止脱漏管、“人机分离”或“人户分离”情况出现。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低保、救助等政策,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就业扶助,保障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及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分类管理和帮教机制,建立重点人员安全管控责任制,建立与公安、综治部门信息通报、联防联控机制,努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10.强化社会帮扶教育。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协会和安置帮教协会,努力发挥村(社区)基层组织、公益性、慈善性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作用,促进社区服刑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社区矫正宣讲师数据库,探索开展菜单式集中教育矫正模式。发挥心理矫治志愿者队伍作用,深化心理矫正工作成效。探索感悟性教育手段,搭建情感性教育载体,设定情境性教育典型。鼓励和指导“两类人员”参与街道、社区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社区、回归社会。落实财政资金补贴企业机制,不断拓展企业吸纳“两类人员”就业。

11.探索创新特色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先进单位”创建和“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协同检察部门开展全区社区矫正执法和安全稳定专项执法检查活动。选择1-2个镇(街道)试点,探索循证矫正工作,进一步拓展社区矫正方法。落实必接必送和应急救助制度,确保重点帮教对象接回率100%,一般帮教对象接回率达到80%以上,切实发挥应急救助机制的作用。全面发挥区级过渡性安置基地“履正驿站”的作用,确保一镇(街道)一就业基地,重点镇(街道)有2个以上就业基地。

四、活动与载体并重,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

12.普法工作突出重点。加大普法骨干培训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队伍的积极作用,积极组织联络员、讲师团、志愿者和大学生“村官”法制宣传员等“六五”普法队伍开展业务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积极组织“法律六进”活动,加强对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着重宣传与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宣传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增进民生幸福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13.法治文化突出品牌。深入贯彻省委办、省政府办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巩固年”活动。积极开展法治文化建设“一镇(街道)一品”活动,推动加快建设法治文化阵地,确保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的目标,形成全区法治文化建设的规模效应。组织开展第四批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申报工作,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示范点。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节庆纪念日和主题宣传日(周)期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探索利用网络、微博、微信、彩信、移动TV、户外显示屏、气象屏等新媒体、新载体开展法制宣传,拓展覆盖面、增强吸引力。结合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面向游客的法制宣传平台。

14.创建活动突出基层。组织开展第十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第八批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申报工作,力争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达到30%,区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率达到100%。探索建立社会法治需求征询机制,推出真正适合公众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建立健全工作情况报送和通报制度,畅通工作交流和反馈渠道。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开展工作总结,发掘和培育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六五”普法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创新举措,不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推进力度。

五、基层与群众并重,推进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全覆盖

15.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司法所政法专项编制和人员管理的实施方案》要求,建立司法所政法专项编制人员“实名制”信息库。组织开展司法所长培训,提高司法所长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按照省厅“四个全覆盖”工作要求,修订实施司法所工作考核标准。组织司法所开展“一所一品牌”活动,积极争创省、市级优秀司法所。深入开展“庭所(队)共建”活动,实现司法所与法庭、公安派出所、交巡警中队间的优势互补。

16.深化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在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围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下基层学习实践活动,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到基层单位实践学习,体验基层工作,增进与基层、与群众的感情。加大司法所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继续在符合条件的司法所推动建立独立党支部。不断深化执法监督和执法考评工作,全面落实执法质量考评实施细则,强化监管机制,促进执法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高。

第9篇

竹山地处鄂西北边陲,西与陕西旬阳接壤,南与重庆巫溪毗邻。版图面积3586平方公里。数山区农业县,八山一水一分田。

竹山县动物卫生监督局(竹山县动物检疫站)成立于1960年;2005年撤销竹山县动物检疫站,成立竹山县动物防疫检疫总站,级别为副科级;2008年撤销竹山县动物防疫检疫总站,成立竹山县动物卫生监督局(加挂竹山县动物检疫站牌子),机构规格仍为副科级;2014年5月,县委、县政府将原县商务局内设的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连人带编划归为动物卫生监督局业务范围,增加生猪屠宰和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现将我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现状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简述如下:

1 监管工作现状

1.1 基础保障工作到位

1.1.1 防检监督体系健全。竹山县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于2008年底到位,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竹机编[2008]34号)核准:

1.1.1.1 成立了“竹山县畜牧兽医局”(加挂“竹山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牌子),内设5个股室,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7名。

1.1.1.2 成立了三个副科级单位:一是“竹山县动物卫生监督局”(加挂“竹山县动物检疫站”牌子),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8名。二是“竹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加挂“竹山县动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牌子),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2名。三是“竹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加挂“竹山县饲料管理办公室”牌子),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0名。

1.1.1.3 全县17个乡镇分别设立了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站和动物卫生监督分局,有独立的办公用房。统一悬挂了中国动物卫生监督标志图案,加挂了“竹山县畜牧兽医局XX乡(镇)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站”和“竹山县动物卫生监督局XX分局”标牌。公示了检疫申报管理制度、公示牌、检疫工作流程等。并配置了消毒喷雾器、红外线测温仪、检疫采样专用箱、冷藏包、应急灯和防护服等设施设备。共设立检疫申报点34个。

1.1.2 财政经费保障有力。自2007年起,我县一是将疫病预防、控制、扑灭、动物卫生监督、监测、物化、紧急免疫、扑杀补偿等经费纳入了本级财政预算。每年本级预算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动物卫生监督、监测、物化、紧急免疫、扑杀补偿等不低于100万元专项经费。2015年县级预算批复项目经费95万元,其中计划免疫特种疫苗购置5万元、动物防疫物资器械采购及工作经费20万元、动物防疫疫苗冷链体系建设及维护10万元、动物实验室疫病监测经费10万元、动物实验室设备采购5万元、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经费20万元、动物产品检疫检验收入10万元,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监测经费5万元、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储备10万元,专项经费有力的保障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2016年,在取消检疫收费后,又将动物产品检疫检验、动物产品安全监测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20万元。二是全县17个“乡镇防疫检疫工作站”,核定全额拨款编制34名,为畜牧兽医局派驻的股级事业单位,待遇纳入财政足额预算。三是村级动物防检协助员按人平8000元年落实了劳务报酬。

1.1.3 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据不完全统计,2011至2014年,竹山县畜牧兽医局共获得:湖北省农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先进单位;获十堰市市政府动物防疫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市综合目标考核优胜单位、信息宣传先进单位、全市畜牧兽医工作先进单位;获县委、县政府:党风廉政建设优胜单位、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

1.2 检疫监管工作现状

1.2.1 产地检疫申报受理和屠宰检疫工作情况。一是产地检疫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管理规范的通知》精神,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强化产地检疫,全面提高产地检疫率。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强化措施,不断完善了各项检疫制度和动物产地检疫责任管理制度。产地检疫监管上做到“六有”(有办公地点、有各项规章制度、有规范档案记录、有联系方式、有消毒设施、有公示牌)。全县设立了34个动物检疫申报点,聘请了125名动物检疫协检员,实行执法人员分片包干监管工作责任制,县、乡、村“三级”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体系基本完善。二是屠宰检疫。检疫办公室“十有”建设完善,“四有”登记齐全,做到了检疫“五个到位”。屠宰检疫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1.2.2 跨市、州引进乳用、种用动物监管情况。为进一步做好疫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发生和扩散,切实保障畜牧生产发展和动物产品有效供给,严格按照农业部和《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规定,切实加强检疫监管,防疫知识宣传,督促履行调运义务。严格执行调入前申报备案、调入后落地报告等制度。

1.2.3 重点部位落实了监管责任人

1.2.3.1 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管责任明确。一是规范动物防疫条件。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从严把关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工作,对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一律下达限限期整改通知书,不予受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批。二是落实监管责任人。对全县所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和动物防疫条件监管档案,实行一场一档,进行全面指导监管。明确各辖区动物卫生监督分局局长作为第一监管责任人,每月进行4次指导检查,实行常年常态化监管,具体履行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和养殖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督促、指导和帮助养殖场(户)依法建立规范的畜禽养殖档案,科学免疫,科学用药,提高养殖户的报检意识。并根据《湖北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要点》和省市畜牧兽医局的工作安排,从完善规模养殖场(小区)防疫条件审核入手,采取政企共建的办法,监督养殖场(小区)的规范化生产行为,落实防疫措施,落实了养殖场监管责任人。三是实行专家进场服务责任制。公示服务电话,定期对辖区内养殖场跟踪检查及服务。四是完善管理制度,签订承诺书。每个场都建立了防疫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等制度,签订了监管责任状、强制免疫通知书、兽药安全使用责任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承诺书。通过严格监管,提高动物饲养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源头上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1.2.3.2 屠宰场所防疫监管工作到位。与生猪定点屠宰场签订《动物屠宰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加大对辖区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巡查力度和频次,加强对定点屠宰证、章、牌的使用管理,严格审查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动物防疫条件。2015年8月份购进“瘦肉精”智能检测金标仪,每天对屠宰场屠宰的牲猪进行尿样检测。屠宰检疫监管上严把“六关”(入场查验关、检疫申报关、违禁药物监督关、检疫出证关、无害化处理监督关、防疫巡查关),做好监管记录,实现了动物产品检疫到位率100%,上市动物产品合格率100%,不合格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屠宰企业“瘦肉精”自检率达100%。

1.2.3.3 活畜禽交易市场防疫监管有力。对每个活畜禽交易市场都明确了监管责任人,悬挂监管公示牌,对活畜禽实行市场准入和定期休市制度。建立购销记录。对动物经纪人建立并录入了信息专档禁。

1.2.3.4 动物投入品监管到位。对辖区内的兽药经营企业开展兽药GSP达标验证工作,严格规范管理,每批次产品必须实行登记备案。经常性开展清查农业部通报假劣兽药、兽药产品标签和说明书规范行动、认真组织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经营违禁药物、假劣兽药、人药及超范围经营的违法行为。不定期开展GSP企业兽药质量监督抽查。

1.2.4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情况。一是落实工作责任。细化措施,扎实做好生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工作专班,制定了具体操作程序,落实专人负责,将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相关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强化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县生猪定点屠宰场及副中心乡镇建成了日处理动物及其产品1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其他各镇建立有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点。处理中心、收集点管理制度、流程图、处理标准完善。

1.3 应急处置工作现状

1.3.1 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根据我县实际:制定“竹山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竹山县防治牲畜口蹄疫应急预案”、“竹山县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机制。开展了对各乡镇防检站长、部分防疫员和养殖业主进行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演练知识培训。

1.3.2 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1.3.2.1 冻库建设:县疫控中心建设疫苗冻库两个容量80立方米,常年储存有各类疫苗20万头份左右,可保障辖区内应急需求。

1.3.2.2 应急物资管理:一是建立了应急物资管理、强制免疫疫苗使用管理等制度。二是应急物资实行专人管理,进出库记录规范,坚持每天两次温控监测,并定期对冷(冻)库进行保养维护工作。

1.3.2.3 疫苗管理:建立了动物疫苗使用管理追溯体系。健全了动物疫苗管理档案,积极做好失效报损和空瓶回收工作,保证疫苗的使用有据可查。

1.3.3 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情况。设立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了动物防疫举报电话,各乡镇防检站分别在醒目位置公示了负责人及举报电话。坚持应急值守。制定了24限时值守和领导带班值班及遵守核查制度,要求相关负责人在值班期间确保通讯畅通,值班人员做好各项登记工作。

1.3.4 动物疫情报告体系情况。自2012年起,我县通过建立和完善村、乡(镇)、县三级疫情报告和核查体系,制定疫情报告和核查制度及时核查疫情。及时核查处理群众反映动物疫情,确保我县动物达到了“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的防控目标。

1.3.5 动物疫情处置规范情况。有效控制疫情是发展养殖业的必由之路,我县在疫情管理上高度重视,从不懈怠:一是建立了疫情监测网络,明确村级疫情测报员队伍;二是建立了疫情管理、疫情报告监督和核查制度,县乡村分别有专人负责报告;三是建立了疫情处置程序,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快速反应,按规定上报疫情,按相关防治技术规范及时处置,未发生疫情扩散和蔓延;四是建立了扑杀补偿储备金机制,动物扑杀实行了先行按标准垫付扑杀补偿资金的制度,未发生因疫情处置不规范导致上访事件。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机构设置不到位。突出表现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设置不到位。对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有核定编制,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实际承担工作强度的需要;部分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还不是独立的法人,存在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的问题;目前乡镇一级在履行日常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职责同时还需组织、实施数万牲畜、数万只禽类、多个病种的强制免疫、疫情调查、疫病抽样监测、临床诊断等工作,还包括承担生鲜乳监管、兽医医政、药政及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一岗多责导致人力分配与实际工作强度间矛盾突出。

2.2 条件保障不到位。基层财政保障不到位:政府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导致执法条件差,装备缺乏或落后,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无执法车辆,工作靠租车,检疫手段设备落后,检疫依然靠原始落后的经验、感官、镜检等分析手段。尤其是实行动物卫生监督与“瘦肉精”监管一岗双责、检疫检测同步实施以来,检测经费支出增加,乡镇一级无专项资金保障,导致经费缺口加大,难以保障执法工作有效开展。同时,随着全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也暴露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技术力量薄弱的缺陷:缺乏快速、简易的检测定性手段,快速检测仪器等相关设备不能配置到位,不能为执法工作提供科学切实的技术保障和依据。缺失了执法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

2.3 执法人员素质不到位。目前,基层执法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人员从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法律知识缺乏、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少数执法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甚至存在违法执法的问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水平的瓶颈。

2.4 动物卫生监督检测手段技术有待更新,设备设施有待增加完善。现有的疫病诊断、检验设备设施、防控技术远不能满足我县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县、乡(镇)防疫技术员队伍有待充实、稳定,防控技术有待培训、提高,防控设备有待于补充、完善。

2.5 规模养殖迅速发展,养殖环节监管面,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大面源污染日渐突出。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畜禽规模养殖场数量不断增加,集中、量大的畜禽粪污给养殖企业的处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部分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与养殖规模不配套,处理能力有限,造成一定污染,影响了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2.6 移动监管难度加大。现在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外来活畜随便出入给当地养殖业带来疫病传播风险。我们监督执法既不能上路执法,又不能拦车执法,对有些过境运畜禽车辆,随意流窜,随意流通,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方法。

3 主要建议

3.1 继续深化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体系改革,健全监督机构,强化队伍建设。建立符合法定要求的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由国家层面统一要求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独立法人资格的参公事业单位,乡镇设立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每个分所配备2名官方兽医。依法规范和加强官方兽医队伍,切实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配备,现有的各类协检员,逐步转为政府雇员,依法履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监管职能。

3.2 重点协调解决部分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编制和经费保障等关键问题,规范和理顺执法主体资格。做到机构名称(包括派出机构)统一、执法主体资格合法(独立的法人、独立的财务、独立的办公场所、独立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职能配置规范、职责任务明确、保障措施到位、工作运转有序、监督执法有力。同时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分设管理,形成统一、稳定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撑机构。

3.3 完善监管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和落实动物卫生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县乡政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层层落实动物卫生监督责任制,逐级签定动物卫生监督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实施协检员包场包户和官方兽医分片包干的方式,对监管对象包干监管。建立完善动物卫生监督巡查制度、检验检测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