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9 12:33: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人助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Parallels 近日了 Parallels Desktop 11 for Mac 。新版本包括适用于开发人员、设计人员和高级用户的新版软件 Parallels Desktop for Mac 专业版,以及Parallels Desktop for Mac 商业版(以前称为 企业版)。
Parallels Desktop for Mac 的新版本包含以下优势:速度提高50%、“旅行模式”可将电池的续航能力提高25%、支持 Windows 10 以及预备支持 OS X El Capitan,并且支持供 Windows 和 Mac 用户使用的大量其他功能。
Parallels 总裁 Jack Zubarev 说:“Parallels Desktop for Mac拥有数百万的客户,其中最大的受众群之一是开发人员、设计人员和高级用户。我们专门为其创建了 Parallels Desktop for Mac 专业版,并且会快速进行更新以帮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保持更高的生产力。自从 Parallels Desktop 问世以来,无缝体验一直都是 Parallels Desktop 的标志。今天,我们进一步承诺对 Parallels Desktop 11 的创新,集成Windows 10 和 El Capitan ,使微软Cortana (小娜)可在 Mac 上使用。我们也让客户可以在 Mac上前所未有地轻松运行 Windows。”
在使用 Windows 和 OS X 时,Parallels Desktop 11 允许 Mac 用户运行 Windows 10 并利用微软智能个人助理 Cortana。这是 Parallels Desktop 首次使 Windows 功能应用于 OS X 应用程序。Parallels Desktop 11 还提供针对OS X El Capitan 之前的试用,并在其之后提供全面支持,以便向用户交付使用最新操作系统的无缝体验。
“随着 Windows 10 和 OS X El Capitan 进入市场,使用虚拟化软件轻松地运行两个操作系统对于需要提高生产力的企业、开发人员和消费者至关重要,以便他们可以在任意平台上高效地工作。”研究和咨询部门策略分析主管 Laura DiDio 表示:“Parallels Desktop 11 for Mac 三个版本都提供最棒的工具来应对相应的客户受众和部署方案,用户可以在任意平台上无缝地使用需要的应用程序。”
新Parallels Desktop 11 易于使用的优点包括性能提升以及通过“旅行模式”提高电池续航能力。当用户处于移动状态并且无法连接到电源时,Parallels Desktop 旅行模式可以通过暂时关闭耗电的应用自动将电池的续航延长 25%。
Parallels亚太区跨平台解决方案业务总经理Eugenio Ferrante总结说:“我们完美融合了两个世界,第一个世界我们完全支持Windows10,第二个世界我们已经为Mac OSXE1Capitan 做好了准备,换句话说只要苹果一开始出货我们就可以支持。其实Parallels Desktop 11 for mac它增加了一系列的功能,一个就是它支持微软Cortana小娜功能。另外还有快速查看的功能,你可以不用打开一个Windows文档就可以快速的查看。”
Parallels项目经理Fattakhov Roman表示,“如果需要同时使用Mac和Windows应用,我们也是支持的,我们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式,叫做融合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Windows桌面是不会显示,你现在看到的无边界面,它的应用非常像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在应用一样。而在Mac下面这一行Doc当中,这个Mac文件我也可以非常简单的用Mac模式打开,来进行操作。”
顶层设计指明未来方向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在演讲中表示,为实现“数字中国”建设的美好途径,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工程相结合的统筹协调的管理体系。
他认为“数字中国”的建设应有五大着力点。首先,要鼓励创新。要支持大数据资源的挖掘利用和信息共享服务的技术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提高数据增值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信息共建共享,成为信息产业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主力引擎。其次,要坚持协调。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应用服务要向全局延伸,以数字经济引领县域发展,完善布局。开展网络提速降乡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加强农村数字技能的培训,以数字技术推动三农现代化进程。再次,要瞄准绿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环境监测,尤其对于污染源重点污染物进行动态的监测监管,提升生态监管能力,加强信息化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利用,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第四,要坚持可持续开放,与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深化合作,共同创建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第五,要促进共享,以推进数据共享应用,数据有效供给服务为目标,加强信息共享法规和数据标准的建设。
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看来,“数字中国”不是数据中国,更不仅仅是指“大数据之国”,而是指中国的国家信息化,包括“宽带中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内容。
他指出,要时刻注意网络经济、分享经济带来的新机遇。他分析说:“Airbnb没有一家酒店、没有一个床位,却每天为百万人提供住宿。中国实施‘互联网+’行动就是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庄荣文还说:“‘数字中国’建设要瞄准全民获利,让老百姓衣食住行等都能通过信息化轻松搞定,让每个人都能通过网络去认识世界、提升自我、寻找机会、享受幸福。”他进一步解释说,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光靠建学校、建医院很难有效解决,关键是让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均衡。下一步,应该要调动各界力量积极推动网络扶贫,把网络基础设施建到农民家中,把知识、技能送到农民手上,以信息化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企业大咖探索发展之路
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希望以小米模式来推动“新国货”运动。在过去的两年中,小米共投资了56家创业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拥有自己的产品,但尚未推广的,经过小米的加盟,参与推广、设计、销售或者提供服务机制后,推出市场的产品绝大多数都受到非常强烈的欢迎,雷军介绍说,“我希望小米能推动整个中国新国货的运动,而且使优质的产品在各行各业里大量出现。同时,我还希望把优质的产品通过互联网效率的模式,做到足够便宜,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我们会随着这个思路的,帮助更多的创业公司按小米模式去做新国货。”
富士康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郭台铭表示,富士康将发展工业互联网以提高品质及效率。“富士康集团在全球有数百万员工,人与机器间、机器与机器之间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其实我们本身已经是一个工业制造平台,现在用物联网把所有的信息串联起来,提供了一个海量的数据的累积。”郭台铭说道,所以,富士康的工业互联网所追求的是云端化、云网化、智能化、移动化的智能环保工厂,来实现绿色制造,从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设计验证到量产出货等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上,全价值产业链的各种环节上,为不同类型的客户带来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则更关注智能终端的发展。他认为,未来的智能终端将从今天非常有限种类的智能设备扩展到无数设备,且具备计算、存储和网络连接的模块,即智能功能。智能模块辅以温度、湿度、红外、距离、颜色、空气、质量等各类传感器,将使设备变得更加智能、更加主动地工作。郭台铭预测说:“更高级别、具有云大脑的智能终端也将会出现。这种智能终端将能够通过后台大数据的分析,充分、主动、及时地调用并管理好万物,它能够‘听’、‘看’,并且能够以更加自然的方式来与人交流。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打造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终端设备,让它成为人们离不开的个人助理,成为个人能力的延伸,成为连接外部世界,成为管理个人生活的遥控器。”
比起前几位志向高远的大咖,京东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的想法似乎更接地气。通过大量的沟通交流,京东发现长期以来农村和城市存在价值不对等现象:越贫穷、越落后的地方,工业品价格越贵;而农民生产的“土货”则存在成本高、售价低,净利润极低的现象。基于此,京东制定了“互联网+农村”战略,打造了“一村一品”模式。他说:“接下来,我希望在2016年年底能够建立京东的冷链、仓储、配送一体化网络,希望通过品质加上品牌的方式,能够把农村比较好的东西打造成一个品牌,靠品牌实现农民的溢价,同时也解决城里人食品安全的问题。”
产业转型之“加”、“转”、“跨”
除了嘉宾的主旨演讲外,此次论坛还设置了高峰对话环节。嘉宾们围绕产业转型应该“怎么加、怎么转、怎么跨”三大问题进行了交锋碰撞。
关于“怎么加”,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坚持两头并进,泰康人寿同步推进“互联网+保险”、“保险+互联网”,构建从摇篮到天堂的商业模式;华人文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黎瑞刚认为“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博弈处于演进中,文化和传媒的内容也是入口,也创造流量;郭台铭将互联网总结为12个字“信息处理、云端储存、网络传输”,他认为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加的都是内容;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认为不必纠结于“互联网+”和“+互联网”,可统称为“+互联网+”;美团大众点评首席执行官王兴表示,如果行业规模够大、专业性够强,就能够反向做互联网,如果行业与互联网合作,就没必要区分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关于“怎么转”,郭台铭表示正推动富士康转型为“六流”公司,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利用大数据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品质;中国电子总经理刘烈宏指出,中国电子的转型更重视用户体验,积极拥抱互联网,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向产业链的中高端转变;薛澜建议产业转型要重视创新、绿色、包容,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关于“怎么跨”,富士康在跨界做智能电动汽车,郭台铭认为电动车就是下一代互联网汽车,可把它想象成具有四个轮子的iPhone来取代人的驾驶;刘烈宏认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产业链的概念,需跨界做更多的事情,打造生态链;黎瑞刚认为不能过分夸大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作用,大数据、云计算无法取代对终极价值观的关怀。
关键词:工体验设计;设计哲学;发展方式; 技术结合;设计价值
设计发展到今天,工业设计、信息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媒体与传播设计等等这些设计专业细分实际上都是对设计师“入门阶段”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层面的技术种类的细分,而从更高的设计思维与设计研究领域,各个专业方向都有基于本专业的实践方式对服务管理、体验方式、信息传达这些更高层次的设计思维观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研究和分析的主要范畴是基于交互设计、服务设计和信息艺术设计领域的讨论。
1作为设计过程的服务设计和作为剖析需求的体验设计
服务设计中有一个核心概念“生活方式”,而体验设计的重点当然在“用户体验”,进一步说是满足用户对身心体验的需求。这前后二者的提出都是基于社会经济水平长足发展、社会生产制造业和物资分配方式能够给人们生活提供相对足够物质资源的前提,因此这些设计理念都强调对“非物质”因素的设计,特别关注对人与物(机器)的关系、人与技术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环境关系、人与人的自我认知的重新认识和价值判断。
服务设计为消费者创造了他们理想或意想不到的适宜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通过优化系统内的过程和接触点使得系统内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获得更大价值的设计观念。从设计哲学上看,服务设计是对过程的设计,更多的是将消费者(也就是人)作为系统内的一个重要组成核心,通过将其周围“外部因素”(物质与非物质的相互关系)不断优化来促成对这一核心提供价值。
而体验设计是对“内部因素”的设计,是对“体验”本身进行设计,从设计哲学上来说就放大和直接剖析设计对象这一“宾语”,将“人”这一核心概念逐层剥离开,对其可能的感知感受、本能的行为反应、可能的思维方式和上升的情感反思进行分析和预判,为其需要被满足或还未被发掘的“自我认知需求”提供可能机遇。
从更加生动感性的角度诠释,“体验十分重要,因为它把设计中心从设计生活方式变成了设计生活的意义。”
2体验设计可以创造生活意义
在理解“体验设计可以创造生活意义”这个话题之前,先回忆一个大家熟知的“鸡汤故事”帮助话题更好展开:一日富翁与渔夫的对话,问他为什么不继续去捕鱼,捕鱼可以赚更多的钱可以雇更多帮手,可以自己当老板,最后可以舒舒服服地在此地晒太阳。渔夫笑着反诘到:那我此刻不正在晒太阳吗? 对于这个心灵鸡汤故事,过去最流行的解读就是不要过多的为了追求物质而迷失方向,要有澄澈的心境,因为最终我们需要拥有的只是一刻的轻松和阳光,那这些“财富”我们早就已经拥有了。这个故事在今天明显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解读方式。当今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对“财富”也可以说个人所拥有“价值”的定义绝不仅仅是“一片阳光和惬意”这么简单。对于富人来说,他享有经济财务自,享有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享有他人的尊重,享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即便不着意于“名和利”,他仍然享有享有对信息和资讯更广泛的涉猎方式和更高效的接触手段,拥有丰富精彩的人生经历和身临其境的体验,而渔夫只有“阳光”。如果按照故事原意的解读,放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渔夫所拥有的“价值提供物”――体验,较之于富人来说是可能是相对“匮乏”的。当然,体验这一精神状态或过程从宏观上本身无法量化和做定性比较,若渔夫能够充分的体验和感受“这一刻”的状态并且从精神上得到足够的满足,那么他所有的“价值”也绝不比富人少。这就是在体验经济时代下对“富人和渔夫”的故事双重解读。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需求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阶段。“事物有了价值,还需要被体验,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消费和情感满足。”当某人购买一种体验时,他是在花时间享受某一企业所提供的一系列值得记忆的事件――就像在戏剧演出中那样――使他身临其境。人们的需求层次越来越向高的需求层次靠近,对社会地位、友情、自尊、他尊的追求,都是需要或希望被满足的“体验”。因此,高品质服务创造的“体验”成了满足人们需要的主要经济提供物。体验经济中,设计师不再是简单操作层面的“创造者”,而是让消费者在精心制作的舞台上开始自己独一无二、值得回忆表演的“促成者”。这些都是体验设计可以创造生活意义的证明。
3体验设计如何创造生活意义、价值
2001年,美国信息交互设计专家谢佐夫在《体验设计》一书中,首次给出了体验设计定义:“体验设计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椤暗谰摺薄⒒肪匙魑“布景”,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体验特征应从感官、行为、精神三个层面上综合表现。”由此可以看出,体验设计的目的从客观上说就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提供更多的体验感受而设计;从设计行为上来说是可能包括对认知科学因素的探索和转化、对服务行为和系统架构的优化、对服务的有形物质资料和无形的行为方式的规范和管理;从设计可能涉及到的学科方向看包括:认知科学(心智哲学、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对这些学科的关注和相关研究方法的引入,标志着体验设计开始真正走向了关注内在精神需求和自我认知满足的研究领域。
(1)体验设计将用户参与引入到设计的环节,使得用户或消费者意识到自身是设计服务的主体,这本身就扩展了用户对自身创造价值方式的理解范畴,同时也强化了用户对自我可创造价值能力的满足感。
(2)体验设计为用户提供多种时空方式、感官通道、交互行为、服务模式、情景内容的体验,丰富了用户的生活经历,扩展了用户的认知同时强化了用户对自我认知的判断和体察。具体说来,体验设计提供的多种时空方式包括历时性的过程的体验和瞬时性的结果的体验;为用户提供的多种感官通道外界信息包括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温觉的,以及多通道综合联络式的信号刺激;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交互行为的体验方式包括人与物的接触、接触型人机界面、非接触型透明交互、具身交互方式、沉浸式增强现实环境体验、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行为和语言交互等;为用户提供的不同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的体验接触包括商业性质的线下产品服务推广体验、在线电子商务业务的营销和广告、科学普及和知识传播为目的的线上数字化展览和线下实体科技馆体验、艺术与文化研究推广位目的的艺术展览和博览会等;为用户提供的不同情境内容的体验方式包括对自然科学知识普及的情境、对艺术文学文化价值的再现和感悟的情境、对未来智能生活和物联网家具生活展示的情境、对优越生活服务和信息化社会智能管理方式的展示的情境、科幻超前极限环境体验的情境、对数字娱乐及互动游戏的体验的情境、对科学技术前端科技可视化可理解的展示的情境等等。
(3)体验设计通过强化用户对自我认知的判断和体察,触发、激发、诱发更多的体验需求和实现个人满足的手段。
(4)体验设计通过更高的设计满足目标和创新的设计行为方式,将更好的优化和整合各个设计部门和设计实践方式。这种优化包括化基于产品的物理性设计、基于生活方式的系统服务设计、基于用户体验的的交互性设计、基于信息传递和获取的信息艺术设计、以及基于人――物――社会――环境的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的综合性设计。
(5)体验设计在提供给用户更多无可复制、独一无二、充满回忆的“体验”的同时,可以做到真正刺激体验经济模式下社会的生产力,挖掘和促生更多创新交叉式的经济产业,丰富和提升社会文化内容和人们的精神文明世界,诱发更多新兴前沿科技的研究并促进其向社会生活的快速转化,最终通过提升人类对自我认知和价值需求判断的哲学、伦理学、人类学高度来更好地促进人类与物质、社会、环境友好关系的缔结和平衡稳定的发展。
以上就是笔者对体验设计如何创造价值、以及可能创造何种价值的思考和预测。
4能够创造更多“体验”的最新科学技术手段
技术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以人为中心,它将提高人、企业和事物之间的透明度。随着技术演变更加适应工作场所和家庭环境,并且与企业和其他人的互动加强,这种关系将变得更加交织。设计师应该更加应该“谨慎、周密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新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念下,创造新的产品或新的价值意义,同时设计也应该对其功能和后果进行全面的社会评价和控制。[4]”。因此,对于最新前言技术特别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学习、可穿戴智能设备技术的即时了解和掌握,将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对未来体验设计发展趋势、可能性进行判断和预设。
2016年7月,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高德纳咨询公司了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Gartner指出,2016年是数字的一年,数字业务创新是“新常态”,有三个趋势非常突出:一是感知智能机器时代来临;二是透明的身临其境的体验更加优化;三是平台革命正在酝酿[5]。
(1)感知智能机器技术为体验的获得和判断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大数据来源,以及提供“体验生活”(包括工作、学习、娱乐、交流)这一“舞台剧”的叙事方式和文本情境――Contexts。智能感知技术将是未来10年里最具认知突破力的一类技术,包含智能微尘、机器学习、虚拟个人助理、认知专家顾问、语音翻译、智能数据挖掘、智能工作空间、会话用户界面、智能机器人、商业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自然语言问答等技术,这些技术将极大的提高对可收集到的所有认知体验数据的收集宽度、分析精度、利用效率。
(2)透明化身临其境的体验技术将为用户体验过程、特别是用户对自身本质属性和能力的探索感悟过程提供无限的表演道具和戏剧冲突――Elements。这个趋势中的关键技术包括4D打印、脑机接口、人类机能增加、自我实现的高级分析(Advanced Analytics With Self-Service Delivery)、立体显示技术、情感运算、互联家庭、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手势控制设备、可穿戴设备等。
(3)平台实现将为实现更全面、更人性化、更安全、更智能的体验生活搭建时空背景和舞台结构――Stage。新兴技术正在改变“平台”的定义和使用平台的方式。从技术基础设施到生态系y平台,平台或系统有了较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形成人类生活和技术之间的桥梁。这些关键平台实现技术包括:物联网平台、智慧型信息服务系统、混合云空间,以及“神经形态硬件、量子计算、软件定义安全和软件定义一切(SDx)”等技术。
物联网:物联网是借助互联技术和各类平台,在物(包括产品、服务与地点等)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关系,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联结物理应用与数字应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物联网技术中传感器以及其他可将物理世界中的物品与虚拟网络相接通的各种方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不管是制造业、基础设施行业还是医疗卫生,所有行业概莫能外。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丰富体验设计中人与物的相关关系、物与物的相关关系以及人与环境的相关关系的概念。
智能机器:机器具有类似人类在学习、推理、适应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就被称为“智能”。智能机器人按照其适用案例的范围可以分为:具有广泛使用案例的“强人工智能”和仅限于特定(窄)案例的“弱人工智能”(专用机器智能)。以目前的人工智能为例,苹果手机Siri语音控制系统通过预设答案及网络搜索手段实现了初步智能应用。但参加达沃斯年会的科技界人士预测,未来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实现理解语言、读懂文件、自我学习甚至情感理解。当然,具有能够控制自身思维、维护系统生态并且具有再生产方式的机器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今天人工智能系统,都不能通过等同于人类的智力通用测试(当然也没有完全可接受对人类的智慧的测量方式去测试机器)。这并不是说,永远不可能创造一种接近于人类认知能力的机器,但我们可能距离完成必要研究和工程实验还有好几十年。可以想象,在进行智能机器技术研发和创意设计的Google公司、MIT麻省理工艺术媒体实验室,他们的工作具有意义非凡的体验感,研究和工作于这些领域的设计师、科学家每一个细节的工作开展都是对人类自身智慧、认知体察和伦理观念的思考与体验。
人类机能增进:人类机能增强过程沿着自发且可探测、可量化监控的轨迹和范围发展。现在通过技术来增强人能力的方式主要集中在行为轨迹和行为范围的某个特定的点上,技术提供特定的且可量化检测的帮助,例如监控睡眠质量的智能手环和监控呼吸心跳并调节微电流环境的保健磁疗颈环。不过,事实上,研究提供更多的自发和不可检测的增强人类机能的技术确实遇到了一些极端情况和综合症,力图例如提高精神集中度的隐形眼镜显示器或脑刺激技术,再例如外科植入物或直接的遗传基因编码操控技术。增强或改善人类机能,势必会给人类的体验提供更广泛的接触途径、更敏感的交感神经和更简单可行的交互方式,不过面对选择用技术增强身体和头脑机能的“社会人”,人际关系、组织、社会、环境势必也会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Emotiv Epoc是一种智能头戴式设备,由美国加州旧金山的神经科技公司Emotiv Systems花费了五年时间研发人脑-电脑接口的最新成果,是目前市场上通用度和流通性最高的这一款脑机接口设备之一。 Emotiv Epoc运用一种被称为非侵入性的脑电波仪(EEG)技术,感测并学习每个使用者大脑神经元电讯号模式,读取使用者大脑对特定动作产生的神经元电信号脉冲频段,配合以先进软件进行脑电波信号频率的模式分析和解读,将其转化成电脑或游戏机能理解的讯息,再以无线信号传输到电脑,最终在荧幕上复制出同样的“动作”或人的“意念。相较以前仅能探测基本、常见的精神状态,如“精力集中”的技术,Emotive还能同时区分具体的想法如:“推”和“举”,以及情感如“兴奋”或“平静”。 使用者戴上之后,只需起心动念便可以操控眼前的电脑,透过意志和情感控这给与了科学家和设计师有关研究人类大脑是如何运转以及如何扩展人类对自身认知的有价值的设计洞见。
5对未来体验设计作用和职责之思考
现在消费者通过佩戴智能脑机接口设备已经可以通过EG(大脑电信号动态画面)直观的看到即时的大脑动态变化以及脑内信息交换互动方式,脑机接口可以使人用大脑的意见来移动事物,虽然只是将电脑里的花朵“催开”。可以试想,在不久的将来,如果人类“设计”的范畴已经到了可以控制人类本身在微观概念上的生物遗传属性和神经元信号传递方式,那么是否人类的任何“体验感”都可以由一段信号编码的电磁脉冲来提供呢?这种身临其境可能是“心临其境”或者“脑临其境”,与真实环境中人的情境体验可以做到“电信号脉冲级别”的接近甚至完全一致,那么这种深入到生理学、心理学境界的“完全一致”是否会成为对人类生活方式、价值认识和行为原则的一种挑战呢?
即使现在作为设计师无法用文艺创作的方式对未来科技和生活方式进行预判和想象,我们身为设计师还是有很多可以创造价值的作用和需要践行的职责。
(1)不断研究和判断体验设计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价值判断和审美范式,用更系统有效的设计原则和价值判断帮助推进由体验设计所串联起的产品-商品-服务-系统产业链的规划和发展,以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社会人文价值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2)体验设计包含感官体验设计、情感体验设计、思考体验设计、行为体验设计、关联体验设计和混合式体验设计。充分学习有关这些设计的学科专业知识(包括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等),充分掌握或创造能够有效展开以上设计研究的研究方法(例如影子预示法、访谈调研法、观察法、图表归纳法、需求转述法、情绪版和情境角色扮演法)和研究模型,充分在设计实践中结合反思和总结来不断充实对体验设计的经验和方法。
(3)好的体验设计通过扩展人类对自我的认知,帮助重新认识自我,应该成就人们更善意的态度、更宽广的胸襟和更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最终促进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体验设计应该谨慎周密的拿捏提供体验的方式和情境,通过合适的引导和具有感染力的“自我实现”的机会,促进更多的人履行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而不是对个人浅显欲望的盲目追求。
(4)体验设计应该为解决诸多现实问题而设计,例如人类种族、群落、地区、文明的发展程度的差距逐渐增大,再例如信息鸿沟、信息不对等、物质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跨越、个人性和社会性的冲突、隐私伦理道德和人类价值取向的扩展等问题。因此体验设计需要以消除信息的不均等以及有效利用、均衡信息为设计目的,尽力做到在关注人本质问题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的更优化分配。
6结语
在笔者看来,体验设计应该是一种回归的设计。数千年前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就有“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一种人性的返璞归真和充分的自我实现,这种“回归”通过在有限物质环境下不断理解和调和人与物、社会、环境等因素在自身精神世界中所映射出的相互关系来达到实现。在“人造的自然”中,设计的目的当然不会是再让人回到“天为盖、地位席”的生活方式中。但通过智慧的、有效的、周全的设计,能够让人克服人性的弱点,引领人性的回归,创造和组织更多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树立人类文化价值与自然价值并重的价值观念,这是笔者可以想象的未来设计、体验设计的发展趋势和目标。
参考文献:
[1]辛向阳,构建值得记忆的经历.Interaction Design Committee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6.
[2]鲁晓波,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7).价值、体验与设计创新.
[3]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 ,(美)约瑟夫派恩(二世),詹姆斯H吉尔摩,夏业良,鲁炜,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4] 鲁晓波,观察家 ,2003.关于设计伦理问题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