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理课件

物理课件

时间:2023-01-12 08:58: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理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理课件

第1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多媒体课件 制作原则

多媒体课件集各种媒体功能于一身,集各类信息为一体,利用整合性的优势,通过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述、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等一系列方法,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角度刺激,向学生展示生动有趣的物理知识。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实现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事物宏观化,使学生多方位的了解、理解、和记忆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界定不够明确,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二是一些容易做到的物理实验被视频或动画取而代之,导致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严重违背了物理学科的思想和精神。

要使课件能真正的满足物理教学需要,服务物理课堂教学,关键是如何有效、合理地设计组织多媒体信息,这就要求在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优化方面,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必要性原则

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以课堂教学需要为依据,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考虑是否有必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际上,并不是每一章、每节课都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要因课而宜,因题而宜。使用多媒体课件重在解决重难点问题,对于那些由教师一讲学生就能清楚的问题,或者其他教学手段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则不一定强求使用。例如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如果能够很直观地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操作步骤及操作结果,这样边演示边讲解,效果就很好。实验探究、分组实验课时更是无此必要。而那些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者难以讲清,较为抽象的内容,则适宜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热机”时,通常是结合模型和挂图进行讲解,学生本来对热机的概念就比较生疏,感性认识少,再用这种方式教学,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若采用flas,就可以更生动、更形象地把热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展示出来。在学习分子知识时,构成物质的分子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原子核是怎样裂变和聚变的?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把它们做成多媒体动画模拟在屏幕上,学生就有一种仿佛进入微观世界而窥其奥秘的感觉,这些都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2 教辅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它使教师能够把教学中的难点分散开或变得形象和直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但它不能是一节课的全部,也不可能代替教师全部的授课活动。因此,我们不必把课件做得面面俱到,不应将主要精力放在五彩缤纷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更不能把应该由学生思考的问题的答案轻易地展示出来,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课件的展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变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就物理学科而言,必须从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出发来考虑。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必定是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服务的,切不可为多媒体教学而教学。

3 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中幻灯片切换不宜过快,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千万不要让多媒体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老师认为多媒体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经常在一些物理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忙得不停地出示幻灯片,学生跟着幻灯片紧张地思考回答,一堂课下来多的有三四十张幻灯片,教师也为这节课容量大而沾沾自喜,岂不知下课后学生一脸茫然,根本记不清楚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研究表明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超量信息,会使大脑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出现“迷航”现象,结果是变传统的“人灌”为“机灌”,这样不但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反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4 交互性原则

第2篇

Authorware 是Macromedia 公司推出的一种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它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以图标为程序的基本组件,用流程线连接各个图标构成程序。非专业程序员的普通教师利用它可以高效率的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我用Authorware 制作了一个减谐振动的物理课件,下面谈谈一些体会。

一、 设计原则

 

这个课件是为了用计算机辅助减谐振动这一课的教学而设计的。本着教学设计的原则,我认为不能孤立地为课件而设计课件,而应该站在系统的高度去设计它。比如:作为整个减谐振动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哪些内容放在课件中设计表现?哪些用传统的媒体手段进行表现?它们之间如何融合?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那种将教学内容整个电子化的课件设计方法是不可取的,整个教学过程全是“人机交流”而缺少必要的“人机交流”的课件设计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要实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真正的“意义构建”,情景的构建是很重要的,用多媒体课件去实现传统媒体手段不容易实现的情景的构建,是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

根据这些思考,我在减谐振动这一课件中设计了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典型减谐振动——弹簧振子运动规律的动态分析;另一个是弹簧振子运动规律的数据图表分析。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应是交互的、可控制的,而交互性和进程可控制性是多媒体技术的重要特征。在用Authorware 设计课件时要充分考虑这两个特性,使教师能灵活地控制整个教学的进程。直线型、缺乏交互的课件内容不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二、 设计的实现

下面介绍一下“弹簧振子运动规律的动态分析”(以下简称“动态分析”)这一课件内容的实现。

1、课件素材的准备

课件素材是课件的基础,是整体课件的组成元素,这些元素实际上就是外部现实世界事物以不同媒体形式的一种表现,文本、图片、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是这些媒体形式在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中的具体表现。

我在“动态分析”课件中设计了三种主要素材:弹簧振子运动的静态图像、弹簧振子运动的动态视频、弹簧振子运动规律的分析动画。前两个素材我是利用HyperCam(超级摄像机)和Hypersnap-DX(超级图像捕捉器)这两个软件工具在其它电子媒体中捕获的,文件名分别为thzhz01.bmp和 thzhz02.avi,如图一是弹簧振子运动的一个片段(详细制作过程略)。HyperCam和Hypersnap-DX是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两个很有用的素材制作工具软件,它们能扑获计算机屏幕上任何区域中的静态和动态面。第三种素材是一组动画媒体,它主要包括两个动画,一个是描述弹簧振子运动过程中力F和位移X的大小的变化规律,一个是描述弹簧振子运动过程中力F和位移X的方向的变化规律。如图二是这组动画的一个片段。

Authorware的动画图标可以配合显示图标和影片图标以产生动画或移动的效果,它提供5种不同的动画生成方式,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动画,课件中这组动画主要是利用Authorware的动画图标实现的。其中描述力F和位移X的大小变化规律的动态变化条(如图二中的标注①)这个动画比较复杂,有形状的变化,用Authorware的动画图标不容易实现,我就用Flsah4.0制作了这个动画,文件名为fxbh.swf。Flash和Authorware是同一个公司的产品,兼容性非常好,Flash是功能强大且容易操作、生成的目标文件小、技术发展很有前景的一种网络动画制作工具,利用它我们可以方便地设计课件的动画素材。

2、Authorware 对课件素材的整和设计

(1)交互性操作的实现

多媒体课件不仅仅是一种不同媒体的演示程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实现人机对话,让用户参与进来,用户可以通过按钮、按键、输入文本、单击物件等,来控制程序的走向。Authorware有很强的交互功能,它提供的交互图标有11种交互方式。我设计的“动态分析”课件主要使用了热区交互方式和按钮交互方式。在课件的主画面设定几个文字热区,可以交互的控制课件各个模块的进程。在各个分支模块画面设定两个按钮,一个控制返回住画面,一个控制分支模块的演示。如图二中的标注②。在交互控制实现时用到了系统函数goto( IconID@"图标名")。部分程序如图三。

(2)AVI电影的导入

Authorware提供了直接导入AVI电影的电影图标,利用它能很方便的控制AVI电影的播放。如图四中标注①,具体程序略。当然,我们利用Authorware 的扩展函数导入AVI电影,能更灵活地控制电影放。 

(3)Flash动画的导入

单击流程线,出现指示小手。单击 插入 Control Activex菜单命令,调出Select ActiveX Control对话框,从中选中 Shockwave Flash Object 选项,导入Flash动画文件fxbh.swf,设置动画的属性(略)。如图四中的标注②。

(4)力F和位移X变化规律的动画实现

实现力F和位移X变化规律的动画比较简单,只有一些直线运动。设计中只需注意在不同的位置F和X的方向是不一样的。部分程序如图四中的标注③。

三、一些体会

1、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媒体有四个主要特性:形声性、再现性、先进性(交互性、进程可控制性、网络性等)、高效性。我们在设计课件时,要围绕这些特性进行设计,要使我们的课件充分体现这些特性。比如:动画的设计、交互式电影的设计、合理应用音频素材、是否便于网络交流等。

第3篇

真空中的静电场

一、基本要求

1.掌握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和电势的叠加原理。掌握电势与电场强度的积分关系。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理解静电场的规律: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理解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3.了解电偶极矩的概念。能计算电偶极子在均匀电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

二、基本内容

1.点电荷

当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时,可以把带电体看作点电荷。

对点电荷模型应注意:

(1)点电荷概念和大小具有相对意义,即它本身不一定是很小的带电体。只要两个带电体的线度与它们之间距离相比可忽略,就可把它们简化为点电荷,另外,当场点到带电体的距离比带电体的线度大得多时也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

(2)点电荷是由具体带电体(其形状没有限制)抽象出来的理想化模型,所以不能把点电荷当作带电小球。

(3)点电荷不同于微小带电体。因带电体再小也有一定的形状和电荷分布,还可以绕通过自身的任意轴转动,点电荷则不同。

(4)一个带电体在一些问题中可简化为点电荷,在另一些问题中则不可以。如讨论带电体表面附近的电性质时就不能把带电体简化为点电荷。

2.库仑定律

其中,由施力电荷指向受力电荷的单位矢量。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对观察者静止的电荷)的相互作用。

当空间有两个以上的点电荷同时存在时,作用在某一点电荷上的总静电力等于其它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对该电荷所施静电力的矢量和——电场力的叠加原理。

3.电场强度矢量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单位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为正时,和电场力同方向,为负时,的方向和方向相反。

(1)反映电场的客观性质,与试验电荷的大小,电荷正负无关,也与的存在与否无关。

(2)是一个矢量,一般地说,电场空间不同点处的场强不同,即。如点电荷的场的场强分布函数为

(3)因为静电场可叠加,所以矢量服从叠加原理。空间任一点处场强

(4)电荷在静电场中受电场力作用,,为所在处的总场强,即除以外所有其它电荷在所在处产生的合场强。

(5)电场强度的计算

由叠加原理和点电荷场强公式原则上可以求出任意带电系统产生的电场的场强分布。

对点电荷系

任意一点的场强

对电荷连续分布的带电体,任一点的场强

当电荷为线分布,,为线电荷密度,积分应遍及整个带电导线。

当电荷为面分布,,为面电荷密度,积分应遍及整个带电曲面。

当电荷为体分布,,为体电荷密度,积分应遍及整个带电体。

由叠加原理求场强的一般步骤为(对电荷连续分布的带电体):第一步,把带电体看作由无数个电荷元组成,利用点电荷场强公式,写出任意电荷元在场点产生的场强:

第二步,选取适当的坐标系,把投影在坐标轴上,分别得其分量、、。

第三步,应用叠加原理分别求出场强在各个方向的分量如:

。总场强

也可由和、、分别求出的大小和方向。

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形状的带电体,当其电场分布具有一定对称性时,如球对称,面对称,轴对称,可用高斯定理,通过选择适当的高斯面求出场强分布。

4.电场的高斯定理

式中,表示通过场中任意闭合曲面的电通量。表示闭合曲面内电荷代数和,这些电荷可以是自由电荷,也可以是束缚电荷。

对于高斯定理应注意:

(1)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只与高斯面内电荷代数和有关,与高斯面内电荷具体分布无关,与高斯面的形状,大小无关,与高斯面外电荷无关。,,有电力线从内穿出;,,表示有电力线穿入面内。说明静电场为有源场,正电荷是静电场的源头,负电荷是静电场的尾闾。

(2)中表示高斯面上,面元处的场强。因为空间任意点的场是由空间各点处的电荷共同激发的,所以面上任意点处的不仅与面内的电荷以及电荷分布有关,也与面外各点处的电荷以及电荷分布有关。

(3)对于具有一定对称性分布的电场,只要选取适当的高斯面,可使在高斯面上或高斯面上某一部分电场强度为恒量。所以有

可以应用高斯定理求场强。

(4)高斯定理应用

分析场分布的对称性,常见的有球对称、轴对称、面对称。

选取适当的高斯面(此处高斯面不能任取),原则为:过场点,使高斯面上各点的大小相等,方向与高斯面上各面元垂直,或有恒定的夹角;或者高斯面上一部分满足上述条件,其余部分或与各面元平行。

求出高斯面内所包围的净电荷。根据高斯定理求的大小。

根据场分布的对称性确定场强方向。

5.静电场的环流定律

与静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结论是等价的,说明静电场是保守场,静电力是保守力,可以引入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6.电势能

电场力为保守力,可以引进相关势能,若以和分别表示试探电荷在场中点和点的电势能,则

注意:①电势能是与场源电荷所激发的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属和电场系统。

②电势能为一相对量。选定电势能零点后,才能确定电荷在场中任一点的电势能的大小。例如,对带电体电荷分布为有限时,取无限远处为电势能零点,则所在处点的电势能为

电势能差与零点选择无关。

由,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

7.电势

电势中某点电势定义为

即静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放在该点处时的电势能,也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经过任意路径到无限远处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电势为标量,相对于电势的零点,场中任一点的电势可正、可负。

对电势概念:

(1)反映电场本身的性质,与的大小以及存在与否无关,只要产生场的电荷分布一定,电场分布就确定,电势也就有确定的分布。

(2)电势为一相对量,只有选定了电势零点,场中任一点电势才有确定大小。所以中处即电势零点。

电势零点的选择应注意,在理论上合理,实用上方便(原则上可任选)。如对场源电荷分布在有限区域内时,通常选距场源电荷为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对于无限带电体(如无限大带电平面,无限长带电直线)则选场中有限远处某点为电势零点。在一些实际问题中通常选地球(接地)或仪器外壳为电势零点。

场中任意两点间电势差与电势零点选择无关,即总是恒定的。

(3)电势服从叠加原理,。

(4)电势与电势能的区别。

(5)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为

当电势分布已知,则在电场中移动电荷,电场力所做的功可由上式方便求得,从而避免了积分。

(6)电势的计算

计算电势的方法有两种:

①利用叠加原理求电势。根据点电荷的计算公式和叠加原理可求任意带电体产生电场的电势。

点电荷场中电势分布

点电荷系场中电势分布

连续带电体产生场中任一点电势

由电势的定义直接求电势。此方法中应先求得场强分布,再由电势的定义求出的分布。

8.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微分关系

也可利用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微分关系求电场

9.电偶极矩

电偶极子:等量异号的两个点电荷(),当它们之间的距离比场点到二者的距离小得多时,这一带电系统称为电偶极子。

电偶极矩简称电矩,用表示,则

为连接和的直线称为电偶极子的轴线,的方向为从负电荷指向正电荷的方向,此方向也是矢量的方向。

电偶极矩是表征电偶极子的电性质的物理量。在研究电介质的极化,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及中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时用到电偶极子模型。

10.电偶极子在均匀外电场中所受的作用

为与的夹角

在作用下将转向外电场的方向。当与方向一致(),,电偶极子处于稳定平衡,当与反向(),,电偶极子处于不稳定平衡。当与垂直时,(),电偶极子受最大力矩作用。

在非均匀电场中电偶极子除受作用外,还受到一合力作用,促使电偶极子向电场较强的方向移动。

一般情况下,因电偶极子所在处范围很小,可近似地认为电偶极子所在处电场为均匀,所以电偶极子受电场作用。

三、习题选解

6-1

三个电量为的点电荷各放在边

长为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电荷放在三角形的重心上。为使每个负电荷受力为零,之值应为多大?

解:以三角形上顶点所置的电荷()为例,其余两个负电荷对其作用力的合力为,方向如图所示,其大小为

-q

-q

-q

Q

题6-1图

中心处对上顶点电荷的作用力为,方向与相反,如图所示,其大小为

由,得

6-2

在某一时刻,从的放射性衰变中跑出来的粒子的中心离残核的中心为。试问:(1)作用在粒子上的力为多大?(2)粒子的加速度为多大?

解:(1)由反应,可知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即

离子带90个单位正电荷,即

它们距离为

由库仑定律可得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2)粒子的质量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6-3

如图所示,有四个电量均为的点电荷,分别放置在如图所示的

1,2,3,4点上,点1与点4距离等于点1与点2的距离,长,第3个电荷位于2、4两电荷连线中点。求作用在第3个点电荷上的力。

解:由图可知,第3个电荷与其它各电荷等距,均为。各电荷之间均为斥力,且第2、4两电荷对第三电荷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力平衡。由库仑定律,作用于电荷3的力为

题6-3

题6-3

力的方向沿第1电荷指向第3电荷,与轴成角。

6-4

在直角三角形的点放置点电荷,点放置点电荷,已知,试求直角顶点处的场强。

解:点电荷在点产生的场强为,方向向下

点电荷在点产生的场强为,方向向右

题6-4图

根据场强叠加原理,点场强

设与夹角为,

6-5

如图所示的电荷分布为电四极子,它由两个相同的电偶极子组成。证明在

电四极子轴线的延长线上,离中心为()的点处的电场强度为,式中

,称为这种电荷分布的电四极矩。

题6-5图

解:由于各电荷在点产生的电场方向都在轴上,根据场强叠加原理

由于,式中可略去

又电四极矩

题6-5图

6-6

如图所示,一根很长的绝缘棒,均匀

带电,单位长度上的电荷量为,试求距棒的一端垂直距离为的点处的电场强度。

解:建立如图所示坐标,在棒上任取一线

元在点产生的场强为

题6-6图

场强可分解成沿轴、轴的分量

题6-6图

点场强

方向与轴夹角为

6-7

一根带电细棒长为,沿轴放置,其一端在原点,电荷线密度(为正的常数)。求轴上,处的电场强度。

解:在坐标为处取线元,带电量为,该线元在点的场强为,方向沿轴正方向

整个带电细棒在点产生的电场为

题6-7图

场强方向沿轴正方向

6-8

如图所示,一根绝缘细胶棒弯成半径

为的半圆形。其上一半均匀带电荷,另一

半均匀带电荷。求圆心处的场强。

解:以圆心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坐标,

题6-8图

在胶棒带正电部分任取一线元,与夹角为,线元带电荷量,在点产生电场强度

把场强分解成沿轴和轴的分量

题6-8图

同理,胶棒带负电部分在点的场强沿轴方向的分量与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沿轴方向的分量与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抵消,故点场强为

方向沿轴正向。

6-9

一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电荷面密度为,在平面上开一个半径为的圆洞,求在这个圆洞轴线上距洞心处一点的场强。

解:开了一个圆洞的无限大均匀带电

平面,相当于一个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又

加了一块带异号电荷,面密度相同的圆

盘。距洞心处点的场强

式中为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在点产生的场强

题6-9图

方向垂直于平面向外

为半径为的均匀带负电圆盘在其轴线上距中心为处的产生的场强。在圆盘上取半径为,宽为的细圆环,在点产生场强

方向垂直圆盘向里

方向垂直平面向外

6-10

如图所示,一条长为的均匀带电

直线,所带电量为,求带电直线延长线上任一点的场强。

解:在坐标为处取线元,带电量

该线元在带电直线延长线上距原点为的点产生的场强为

题6-10图

题6-10图

整个带电直线在点的场强

6-11

用场强叠加原理,求证无限大均匀带平面外任一点的场强大小为(提示:把无限大平面分成一个个圆环或一条条细长线,然后进行积分)。

解:(1)建如图坐标,以板上任一点为圆心,取半径为,宽度为的环形面积元,带电量为:。

由圆环电荷在其轴线上任一点的场强公式

方向沿轴正方向。

点总场强

题6-11图

(,的方向沿轴正方向)

(2)建如图所示的三维坐标,在与轴相距为处取一细长线元,沿轴方向单位长度带电荷为,由长直带电直线场强公式,线元在轴距原点为的点的场强

题6-11图

由于对称性,的轴分量总和为零

所以

因为,所以的方向沿轴正方向。

6-12

如图所示,半径为的带电细圆环,线电荷密度,为常数,为半径与轴夹角,求圆环中心处的电场强度。

解:在带电圆环上任取一线元,带电量为,线元与原点的连线与轴夹角为,在点的场强大小为

题6-12图

沿轴和轴的分量

整个带电圆环在点的场强沿轴和轴的分量

的方向沿轴负方向。

6-13

如图所示,两条平行的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相距为,线电荷密度分别为和,求:

(1)两线构成的平面的中垂面上的场强分布;

(2)两直线单位长度的相互作用力。

解:(1)在两线构成平面的中垂直面上任取一点距两线构成平面为,到两线距离为。两带电直线在点的场强为

题6-13图

由于对称性,两线在点的场强沿轴方向的分量,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相互抵消

题6-13图

方向沿轴正方向

(2)两直线相距为,带正电直线在带负电直线处的场强为。由,带负电直线单位长度的电荷受电场力,方向指向带正电直线。

同理,带正电直线单位长度受电场力,方向指向带负电直线。

故有,两带电直线相互吸引。

6-14

如图所示,长为、线电荷密度为的两根相同的均匀带电细塑料棒,沿同一直线放置,两棒近端相距为,求两棒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

题6-14图

解:(1)建立如图所示坐标,在左棒中坐标为处取线元,带电量,线元在坐标处的场强

左棒在坐标处点的场强

题6-14图

(2)在右棒中坐标为处取线元,带电量,该线元受电场力

右棒受总电场力为

的方向沿轴正方向。两棒间的静电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为斥力。

6-15

用细的不导电的塑料棒弯成半径为的圆弧,棒两端点间的空隙为,棒上均匀分布着的正电荷,求圆心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

解:有微小间隙的带正电圆弧棒,

等效于一个相同半径的带正电圆环加个弧长等于间隙的带负电小圆弧棒。由场强叠加原理,圆心场强

对于均匀带正电的圆环,由于对称性在圆心的电场强度为零,。

上一带负电小圆弧棒相对于圆心可近似

题6-15图

看成一个点电荷,电量为:

圆心处场强,方向指向空隙。

6-16

如图所示,一点电荷处于边长为的正方形平面中垂线上,与平面中心点相距,求通过正方形平面的电场强度通量。

解:以点电荷所在处为中心,以图中正方形为一面作一边长为的正方体,由高斯定理知:通过正方体表面的电通量为

o.

.q

题6-16图

则通过该正方形平面的电通量为。

6-17

设匀强电场的场强为,与半径为的半球面的轴线平行。试计算通过此半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

解:方法一:在半球面上取宽为的环状面积元,

通过面元的电场强度通量

通过整个半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

题6-17图

方法二:通过半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与垂直通过大圆面的电场强度通量相等。通过面的电场强度通量:

故通过半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亦为。

6-18

在量子模型中,中性氢原子具有如下的电荷分布:一个大小为的电荷被密度为的负电荷所包围,是“玻尔半径”,,是为了使电荷总量等于所需要的常量。试问在半径为的球内净电荷是多少?距核远处的电场强度多大?

解:由,可得

原式成为

所以

要求半径为的球内的静电荷。应先求半径的球内的负电荷

球内净电荷为

由高斯定律

6-19

在半径分别为,的两个同心球面上,分别均匀带电为和,求空间的场强分布,并作出关系曲线。

解:电荷在球面上对称分布,两球面电荷产生的电场也是球对称分布,场强方向沿径向向外。

(1)以球心为圆心,为半径()作一同心球面,由高斯定理,球面包围电荷量为零,即

因而

(2)以为圆心,半径为()作一同心球面,由高斯定理

题6-19图

(3)以为圆心,半径为()作一同心的球面,由高斯定理

所以

曲线如图6-19所示。

6-20

设均匀带电球壳内、外半径分别为和,带电量为。分别利用高斯定理与用均匀带电球面的电场叠加求场强分布,并画出图。

解:由于电荷分布具有球对称性,空间电场分布也具有球对称性。

(1)在的区域,电量为零。

由高斯定理,因而各点场强为零。

(2)在区域,以为半径作同心球面。

由高斯定理

因此

(3)在区域,以为半径作同心球面,

由高斯定理

曲线如图6-20所示。

题6-20图

6-21

无限长共轴圆柱面,半径分别为和(),均匀带电,单位长度上的电量分别为和。求距轴为处的场强(1);(2);(3)。

解:(1)在半径为的圆柱面内作半径为,高为的同轴圆柱面,作为高斯面。通过此高斯面的通量

各点垂直于轴线,上下底面电通量为零

因而

(

(2)在半径为、的两圆柱面间作半径为,高为的同轴圆柱面作为高斯面,由高斯定理

可见

(3)同理在的区域

6-22

一半径为的无限长带电圆柱,

其体电荷密度为(),为常数。

求场强分布。

解:(1)在圆柱体内处(),取一

点,过以底面半径为,高为作闭合同

轴圆柱面。圆柱面包围的电荷量

题6-22图

通过圆柱侧面的电通量为,通过两底面的电通量为零,由高斯定理

可得

的方向沿矢径的方向

(2)在圆柱体外处()取一点,过点以底面半径为,高为作闭合同轴圆柱面。圆柱面包围电荷量

由高斯定理

的方向沿矢径的方向

6-23

如图所示,一电量为的电荷从坐标原点运动到点。设电场强度为。

(1)试计算经下述路径时,电场力做的功

(2)点相对坐标原点的电势差。

解:(1)电荷在电场中运动时,电场力做功

(a)路径为

(b)路径为

题6-23图

(c)路径为

(2)点相对于坐标原点的电势,即它们之间的电势差,等于单位正电荷从点移到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6-24

如图所示,半径为的均匀带电球面,带电量为,沿半径方向有一均

匀带电细线,线电荷密度为,长度为,细线近端离球心的距离为。设球和细线上的电荷分布固定。求细线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题6-24图

解:以带电球面圆心为原点,通过带电直线作坐标如图。带电球面在轴线处场强为

方向沿轴正方向

该点的电势为

在带电细线上处取线元,带电量为,线元的电势能为

细线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6-25

如图所示,试计算线性电四极子

在很远处()的电势。

解:在距电四极子很远处取一点,

距为,夹角为,由点电荷电场的

电势

题6-25图

由于

题6-25图

6-26

如图所示,点电荷,与它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分别距

为,若选为电势零点,求两点的电势。

题6-26图

解:以点电荷为原点,沿的连线建坐标,在坐标轴上,各点场强方向都沿轴正方向。

题6-26图

对于、两点,电势差

由,

对于、两点,电势差为:

由,

6-27

真空中一均匀带电细圆环,线电荷密度为,求其圆心处电势。

解:在细圆环上取长为的线元,带电量为

在圆心处产生的电势

整个带电圆环在圆心的电势

题6-27图

6-28

半径为的球形水滴具有电势。求:(1)水滴上所带的电荷量。(2)如果两个相同的上述水滴结合成一个较大的水滴,其电势值为多少(假定结合时电荷没有漏失)?

解:(1)设水滴所带电荷均匀分布在水滴表面。水滴内任一点场强为零,电势与水滴表面电势相等。对于水滴外任一点,电场强度

水滴的电势

题6-28图

(2)两水滴合成一较大水滴,电量,半径,水滴外任一点()的电场强度

大水滴的电势

6-29

两个同心的均匀带电球面,半径分别为,,已知内球面的电势为,外球面的电势。(1)求内、外球面上所带电量;(2)在两个球面之间何处的电势为零?

解:(1)设内球面带电量为,外球面带电量为,由电势叠加原理

由①-②

得:

将的数值代入①式可得:

(2)在两球面之间,电势表达式为

令,

6-30

如图所示,已知长为,均匀带电,电量为的细棒,求轴上一点的电势及场强的轴分量(要求用来求场强)。

解:在细棒某点取线元,带电量

线元在点的电势

细棒在点的电势

题6-30图

由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轴上任一点()的电势为

在点,

6-31

两无限长带异号电荷的同轴圆柱面,单位长度上的电量为,内半径为,外半径为,一电子在两圆柱面间沿半径为的圆周路径匀速转动。问此电子的动能为多少?

解:设圆柱面单位长度的电量为,两同轴圆柱间的场强

电子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电场力提供

题6-31图

所以电子的动能

6-32

一电偶极子放在均匀电场中,其电偶极矩与场强成角,场强的大小为,作用在电偶极子上的力偶矩为,试计算其电偶极矩和电势能。

解:电矩与电场夹角为电偶极子受力偶矩

的方向由负电荷指向正电荷,与成角。

设电偶极子所在点的电势为。在两点的电势能,,电偶极子的电势能

题6-32图

6-33

一带电粒子经过加速电压加速后其速度增大,已知电子的质量为,电荷量绝对值为。

(1)假设电子质量与速度无关,把静止电子加速到光速需要多高的电压?

(2)若考虑电子质量随速度而变化,那么静止电子经过上述电压加速后,其速度是多少?它是光速的百分之几?

解:(1)依题意,设电子质量与速度无关

(2)若考虑电子质量随速度而变化,电子运动质量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课程;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5-0023-04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信息技术在与课程整合时所表现出的集成性、交互性、开放性、情景性和智能性等特点给物理课程和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变化。[1]其主要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媒体集成实现有声、可视、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来调整教学节奏和进程;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增强物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放大、把宏观场景进行微观缩小、将瞬态过程转为定格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教育信息进行最优化处理等。[2]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3]

信息技术改变了物理课程,物理课程在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展现出全新的面貌,表现出更强的活力,呈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综观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整合点不当、整合度不高、整合方式单一。这些问题导致物理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物理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不仅未能呈现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反而表现出不当的一面。为了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物理教育的促进作用,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必须在整合时采取相应的策略,以解决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问题,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点选取不当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通常会有一个或者多个整合点。整合点的正确选取是决定整合是否恰当、有效的先决条件。物理教学中过多依赖多媒体,生搬硬套使用多媒体从而导致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不当都是整合点选取不当所致。[4]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点选取不当比较突出的一个表现是以课件代替教师实验。物理课程须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课件不能代替实验,这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力图把所有的实验都纳入到虚拟实验系统中是错误的。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内容的教学中,有些物理教师会选择利用“毛钱管”实验动画来代替演示实验,通过动画向学生分别展示当毛钱管中充满空气、抽出一部分空气、抽出所有空气三种情况下,毛钱管内的羽毛和石子下落快慢的差距较大、减小、完全无差距三种情况,从而得出物体下落的快慢和物体的质量无关,而取决于空气阻力,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重物和轻物下落得一样快的结论。物理教师选取这个整合点的原因在于:课堂实验演示的时候“毛钱管”中的羽毛和石子下落得比较快,Flas演示的时候羽毛和石子下落得较慢,可以实现教学中将瞬态过程变为定格分析,增加实验的可观测性,突破的教学难点。但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模拟实验可以用于真实实验的辅助分析,但是无法取代真实实验。学生在教师以Flas代替“毛钱管”实验进行演示后,往往并不相信动画中呈现的理想现象,没有起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作用。再如以微小形变的实验课件代替课堂实验,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学生不相信对玻璃瓶施压后会产生形变,不如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现象。 “动画中做实验”虽然比“在黑板上做实验”略好,但是远不如实验的真实可信,起不到设疑、激趣、让人信服的作用,也无法起到培养学生严格仔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乐于动手,讲究科学方法等良好习惯。

除此以外,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点选取不当还表现为滥定整合点,过度使用信息技术。有些物理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时,会过多考虑信息技术所表现出来形式的美观性,而忽略物理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忘记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而本末倒置,给人牵强的感觉,起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

2.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度不高

不同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具有程度上的差异,整合度的正确把握是决定整合是否有效、高效的关键条件。物理教学课件以PPT课堂教学课件为主就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度不高的典型体现。

物理教学PPT课件往往集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它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可以很好地辅助物理教学,深受物理教师和学习者的喜爱。在各种多媒体制作大赛,CAI课件设计大赛中,收集到的作品中多数通常是PPT课件。PPT课件虽然使用广泛,深受好评,但是PPT课件不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全部体现,其体现的整合程度也有很大的拓展空间。PPT课件存在整合范围较窄,整合针对对象不全,整合传播方向单一等问题。

(1)PPT课件显示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范围主要为课堂,及课后的学生回顾和巩固,课前的整合缺乏,课中的整合不够,课后的整合不足。通常PPT课件是课堂上辅助教师教学的利器,教师在进行传统讲解和板书的同时,播放PPT课件,呈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内容,和传统媒体有效补充,相得益彰,提升课堂效率、效益和效果。这种用途的PPT课件往往不包括完整的内容结构,通常根据教学的需要而选取某些片段进行整合。也有一小部分教师会将PPT课件用于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巩固复习,这种类型的PPT课件通常内容结构完整、描述细致。但是一般而言,PPT课件中缺乏课前的整合内容,如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预习的整合内容往往极少在PPT课件中呈现。即使是课堂教学中,单纯的PPT课件的整合度仍旧有拓展空间,学习者还需要几何画板、虚拟物理实验室、游戏、物理学科工具等多种课件形式来补充和完善。课后的整合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除了回顾和巩固PPT课件以外,还可以进行课外研讨、课外制作、课外创新等。

以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物理学科工具为例,该工具的优点之一是通过修改物理元件的属性,从而演示对应的物理现象。如通过调整弹簧的倔强系数,从而展示在同样的受力情况下弹簧不同的伸长量,有利于辅助胡克定律的教学;修改凸透镜的焦距,显示不同的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共同点和不同点,突出凸透镜成像内容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物理学科工具和PPT有效结合,将提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度,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形式从偏重整合教师的“教”转变为整合学生的“学”。我们除了开发以教为主的课件以外,还应该多进行以学为主课件的设计与开发,除了让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演示工具以外,还应更多让信息技术作为师生交流工具、个别辅导工具,进而让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资源环境、信息加工工具、协作工具和研发工具,全方位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学习方式从讲授式单向传播转变为探究式、协作式多向传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整合度。

总之,信息技术整合到物理课程实施的课前、课中和课外三个阶段,整合到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所有教学过程,整合到除了讲授式教学以外的多种学习方式中,能提高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度,有助于技术与设计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表现与效果优化,设计多元化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方式

利用多种技术表现手段,如游戏、电子投票表决系统、电子双板系统、数据处理软件、传感器、密集型真实数据平台、网络等,采取多元化整合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效果的最优化,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游戏:合理借鉴数字化游戏的趣味参与性、形象交互性、科学有效性、及时反馈性等特征,为传统物理教学提供动力。例如通过国外设计的“不可思议的机器”游戏学习单摆的周期、自由落体运动、能量守恒等知识,通过“三维弹球”游戏学习弹性碰撞、能量守恒灯知识,通过“电力维修工”游戏学习电路的知识,通过“奇妙的反射镜”游戏学习光的反射知识。[9]

(2)电子投票表决系统:借鉴电子投票表决系统,利用接收器和学生手持的发射器,通过PPT、Word等软件平台,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并通过分析和处理,进行交互式物理教学。还可以利用电子投票表决系统进行同伴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3)电子双板系统:利用电子双板平台,进行物理教学设计。例如几乎每年的高考题中都有关于电路连线的题,利用电子双板,左板呈现电路图,右板呈现电路实物元件,让学生根据利用双板的手写功能进行电路图进行连线训练,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利用双板的擦除功能进行修正、评价反馈,突破教学难点。还可以左板呈现实验的点电荷的电场线实验图,右板呈现抽象出来的点电荷的电场线绘制图,通过比较明确显示在物理教学中,抽象出模型的方法及其重要性等。

(4)数据处理软件:将利用Excel软件处理出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内容时的实验数据,并作出图像,让学生看到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深入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0]通过黑体辐射的数据,利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曲线的拟合,和普朗克一起感受量子世界的微妙与精彩等。

(5)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展示作用力与反作用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利用传感器辅助“超重与失重”内容的学习,测定模拟电梯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超重和失重现象等。

(6)密集型真实数据平台:利用全世界的数据“云”,借助于互联网进行基于真实数据的学习。例如利用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高能数据,让高中生和大学生计算顶夸克的质量,让他们和科学家一起面对真实的数据世界,在其中学习、研究、创作。

(7)网络:利用网络进行数据的查找,学习小组的建构,交流协作的展开平台,还可以作为同伴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前或者课后环节的学习辅助,以及通过网络上的专题网站进行学习,进行Webquest,Jitt等物理教学,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总之,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点,把握良好的整合度,选择多元化的整合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真实性、合作性物理环境,才能让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从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逐步过渡到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最终走向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11][12]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深度融合,充分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3-35.

[2]朱f雄.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02:170-171.

[3]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

[4]陈贤钊.高中物理教学中滥用多媒体的问题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121.

[5]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8).

[6]史慧敏,刘炳升.关键在于创意――对物理多媒体助教课件设计的看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0(10):26-29.

[7]王蕊,李燕临.动画在中学物理多媒体课件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6):45-47.

[8]马秀峰.大学物理多媒体CAI课件开发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1998(6):169-172.

[9]张莉娟.电脑游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5):43-51.

[10]史献计.基于信息技术的物理探究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2(11):46.

第5篇

关键词:物理课程 信息技术 整合

数字化、信息化己成为时代的潮流,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己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化环境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也是学生未来踏上社会工作的环境,让信息技术进入中学物理课程,成为物理课程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信息化环境,加强物理课程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一)利用网络资源整合物理课程。

国际互联网凝聚了全世界人类的智慧和奉献,其内容丰富程度和搜索的便捷程度是以前的人们难以想象的。网络资源对于中学物理教育来说,其价值不仅仅是指存在于各服务器内部的及其丰富的内容,还在于网络是一种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平等、灵活、开放的特点,这对于教师和学习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有的教师和学生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专门收集和物理教学资源,这个过程不仅促进了自己对物理教学和学习的自觉性与质量,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创造了――为互联网增添了新资源,也就是为其他人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便利与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整合物理课程。

由于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最新的电脑科技及多媒体技术,很多地方和学校加强了对教师的应用技能培训及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创造了大量动态、直观的优秀课件,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载体和工具,提供了学生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另外,由于多媒体教学的高效性,在课堂上学生将拥有更多的讨论、提问的时间等等。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在客观上能够使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促成教师、学生、教材、课件和媒体间的良好互动,更快实现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三)利用仿真实验整合物理课程。

仿真实验是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物理过程,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课件。之所以称其为实验,是因为它包含了一般实验的特点和主要过程,仿真实验甚至可以做真实实验无法做到的实验。由于可以调节观察的时间和空间,仿真实验可以使学生看清楚快速运动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可以让学生看到很长时间的变化,或者看到很大范围或很微小的运动情况。虽然仿真实验不能替代真实的实验,但仿真实验是整个现代物理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它对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是很有价值的。

二、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与反思

(一)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中学物理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仿真实验、机器人和数字化实验系统的日臻成熟,当今的教育正发生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变化。但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物理教育尚未真正普及与推广。由于受条件限制,农村学校不能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部分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仅限于某些研究课、观摩课或展示课,在日常教学课或习题课、复习课上使用得少之又少。排除资金、硬件等客观条件的因素影响,也有教师自身的主观原因。对此,必须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切实做好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教师能够有效地选择资源、方便地使用资源、高效地开发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要合理把握信息技术的使用度。

在平时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分课型、内容,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课堂上信息过大、过滥,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全部教学环节由技术手段再现,忽视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

对此,在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贯彻适时、适量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原则,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的关系。如:传统板书能留给学生的一定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现代教学技术己成为常用教学手段的今天,传统板书的使用仍需保证。

(三)要全面提升信息技术的有效性。

第6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高中物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154-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全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课堂的结合水到渠成。在全国众多高中物理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屡见不鲜。所谓的使用多媒体开展高中物理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不仅仅是以教师的口头传授和板书书写展现,更多是借助于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相较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多益处,但是在实际多媒体技术使用操作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致力于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使用进行分析,希望对当前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大有裨益。本文首先对当前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简单阐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对师生和课堂教学造成何种影响,最后分析使用多媒体教学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正确实施。

1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滥用造成教学方式的不切合实际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多媒体技术悄然成为各个学科课堂的宠儿,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甚至超越了教师。对于高中物理来说,该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复杂性。在初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物理还是从直观的实验现象入手去探寻物理的概念和理论,到了高中阶段,物理知识的电学、力学分析十分抽象,这就对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正确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反之则会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困难。对于这门枯燥繁琐却又复杂抽象的学科,单纯依靠高科技手段不能够将物理知识完整而详细地传授给学生,必需依靠教师的板书。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师从网上下载物理课件的现象逐渐增加 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知识的主要链接就是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进行物理教学。因此对于多媒体技术迈入高中物理课堂之后,教师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制作高中物理课件。制作课件应当是在教师仔细研读课本和教参之后,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有很多相关课件,于是有一部分教师就从网上下载物理课件进行修改,将其变成自己上课的工具。更有甚者,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使用,根本不对课本进行仔细研读,长期下去,教师的惰性会越来越严重,对教学业务会越来越应付,最终不利于学生的高中物理知识学习,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的业务成长。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使用使得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越来越差 高中物理不同于历史、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它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由于物理实验当中有一部分实验的结果是转瞬即逝,没有延展性的,因此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很多教师就选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物理实验,对于需要重点讲解的地方循环往复地回放、暂停等。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实验过程、结果的充分认识,但是长期忽视学生的物理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会使得学生眼高手低,在物理实验方面的学习存在缺陷。

2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和高中物理的结合可谓是水到渠成,是两者相互吸引的结果。随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的使用,高中物理课堂的枯燥复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吸引着学生的喜爱。下面就来谈一谈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何意义。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作为一名物理教师,笔者经常听到学生抱怨:物理知识怎么这么难?您上课讲的我都懂,可是做题时感觉自己都不会,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呀?等等。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渐降低,甚至还有学生说:一想到上物理课就头疼。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情况,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如教师在讲解两球碰撞先压缩后恢复的过程时,教师通过Flash技术编好动画课件:设置两个小球,一个为A球,一个是B球,这两个球分别放在画面的两端,之后两球向一起滚动。在这个展示过程中,教师配上适当的语言讲解,这样就可以在视觉上呈现给学生一个直观的画面,在听觉上给予学生另一个冲击,两种不同的画面冲击学生的视觉神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降低的工作量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上“五个一”模式是其教学的主要模式,即课本、教参、黑板、粉笔和教师的语言。教师通过对课本教参的研究之后,组织上课的语言和设计上课的板书。但是高中物理知识比较复杂难懂,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原理、公式之外,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讲解这些知识主要依靠自己的语言和在黑板上书写板书,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尽管每节课上教师都尽量将所讲知识在黑板上书写出来,但是所举的例子、补充的知识并不能全部写下来。鉴于语言的即时性,有些学生并不能抓住全部的知识,这样就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对课堂的知识吸收存在困难。

使用多媒体教学,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就将自己在课堂上所要讲解的知识打到课件上,对于所要举发例子、补充的知识、旧知识的链接等也可以打在课件上,在讲解知识时只需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展现给学生,节省了板书书写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注意把握好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度

鉴于多媒体技术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益处,要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多媒体技术走入高中物理课堂这一事件。教师要把握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使用的“度”,注意使用的适度。太过频繁的使用会让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使用得较少则不利于高效物理课堂的打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不能人云亦云,盲目随大流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应当结合本课实际,教师才是课堂的重要指导者,多媒体是辅助教师开展教学的工具。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要重视自身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不能单纯依靠网络资源,要以自身的知识学习为主。

参考文献

[1]周德学.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王兢.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问题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李继淑.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第7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明确整合方向,对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反思,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互联网的应用、教学课件的制作等。只有我们真正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会带来巨大实效,并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操作技能,才会想用和会用,让多媒体技术给物理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扬长避短、克服弊端是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的重要保证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其优越性显而易见,但我们仍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多媒体,它有利,同时有弊。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科学看待多媒体,扬长避短,注意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1.教师要转变课堂师生角色,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我们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源,积极获取新知的过程,而不是消极接受的过程。所以,在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我们要转变课堂师生角色,改变自己是课堂主体这一角色,把自己定位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创新,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2.教师要把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教学平台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但并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越频繁越好。实际上,任何教学媒介使用总要有个度,要做到恰到好处。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面向所有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教学导入时的动画展示,还是课中的图像设置、知识拓展,都要立足学情而设,充分且高效。课件尽量做得别太花哨,不能搞一刀切,大屏幕不能代替板书,在使用多媒体时,美观、规范的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3.教育教学中,教师之间要紧密合作、资源共享,制作高效的教育教学课件。我们在上课前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整理好,最好做成教学课件。在制作课件之前,对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课件类型做到有的放矢,选择合适的软件,制作适合教学要求的课件,制作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课件。同时注重互联网的使用,注重课件的科学性、准确性、使用性和趣味性,注重网络导航、知识拓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论坛建设中。4.备课时,教师既要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料,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网络给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提供了便捷,文本、音像、视频、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等资源丰富多彩,现在网络远程教育也为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挖掘网络资源,有效运用网络资源,进一步提高重组、修改课件的能力,用少量的时间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进行二次备课,对他人的课件进行二次重组,使之成为适合我们自己教学的教案和课件,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5.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千万不要忘记物理的根本。加强对初中生物理运用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物理素养,培养他们掌握新时期的物理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初中物理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使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物理课的特性,要与传统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注意对双基的理解与掌握,强化训练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强调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同时,不能忘记传统学习方法和综合训练。

总之,在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今天,促进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的整合,能够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转变,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初中生的学习和进步提供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和有力的辅助工具。因此,广大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探究多媒体教育教学平台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进而努力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白婕单位:阜平县城厢中学

第8篇

[关键词]数字化 课堂教学模式 数字化教学模式 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146-02

近几年来,笔者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性改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逐步提升数字化教学模式的使用频率,加大对数字化教学的思考和研究。由于学科特点,物理概念、物理过程的高度抽象性和物理实验原理与操作的复杂性需要在较短时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而虚拟模拟技术可以演变抽象、复杂为直观、形象,容易被学生接受。这对物理课堂教学来说是如虎添冀,可以排解学生学习的压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投入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制作了视频虚拟课件,虽说辛苦,但为了学生能更好理解自然现象和掌握自然规律,自认为也是值得!也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效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技术,制作模拟展示物理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实现教学过程的现代化、数字化,推行以数字化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即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学科理论和科学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

1 数字化教学模式现状研究

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呢?带着这个疑问,课后对参与听课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78.4%的教师认为教学效果很好,有助于课堂中突破重点、难点,用形象的表现形式传达抽象的内涵;13.5%的教师认为课堂容量过大,师生互动受到约束,学生没有时间进行知识的及时内化;8.1%的教师认为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课堂教学以课件为主要导引,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72.7%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效果好,课堂上理解复杂物理过程;17.7%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一般,主要感受到课堂节奏过快,有点跟不上;9.6%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不太好,主要是对课件内容不理解。

2 探究数字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作用

面对数字化教学现状和面临的尴尬局面,感触之余,仔细思索,很是不解。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原因何在?

难道数字化教学不能很好地促进物理教学?答案是否定的,大部分学生和教师坦言:数字化教学有力促进物理教学,尤其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的形象化描述,对复杂过程的动态的分析等,效果是明显的,有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学习了对物理过程进行动态分析的方法,了解了分析技巧,明确了物理状态分析的重要性。总体来说,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是明显。

但一节数字化教学,就能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吗?显然不能。没有持之以恒的教育熏陶与教学积累,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无法得以体现与巩固。物理教学中偶尔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来说,益处不大,有人评价这样数字化课堂教学:这是一种教育界的作秀!

要想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持续的多媒体教学,坚持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但如何进行持续的数字化多媒体教学?就目前的数字化教学课件制作来说,单凭教师个人的努力,是不现实的。

深夜静思,细细琢磨,回忆教学往事,往事如梭,历历在目……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然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有益,对教学效益提高有益,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有益,对开拓学生视野有益,那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是大势所趋,学生的需求,教育的需求,也是时代的需求!这是不容质疑的。这也是每一个物理教师的职责所在,再辛苦。也是值得的!这里没有讨论的空间,也没有探究的必要!

坚持进行数字化多媒体教学模式,对学生有益,对教育教学有益,作为教师年应该长期奉行,不断积累经验,全面提升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益和质量!

3 数字化教学模式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机遇并存

但如此繁重的数字化课件制作的任务,无论体力还是脑力,教师个人是无法承受的!这是数字化教学课件发展面临的困难。

如何解决这种教学需求与教师的个人劳作之间的矛盾呢?

有人提出:依靠集体的力量,发挥集体的智慧,利用集体的力量,分工合作,制作系统化的物理多媒体课件,使得多媒体教学日常化、持续化,逐步实现物理教学的数字化。

所谓的数字化教学,就是以提高学生实际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为目的,以计算机的网络技术、数字处理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数据测量、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实验结果的虚拟数字化展示。

这种集团化制作课件可行吗?

试想,一个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就是一个人教育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组织与控制,也是一个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发挥,体现了个人个性化教学风格。这样一种充满个性化的教学课件,能适应所有的教师吗?能适应所有的学生吗?答案是否定的。

也许,有人说,我们制作的课件,是经过集体研究的,是集体的智慧的结晶,体现集体的风格。但教师的教学是个性化教学,只有符合其个性化的课件才能发挥最大效益。集体创作的课件,能涵盖所有教师的个性化风格吗?能在课堂发挥最大效益吗?显然不能。如果能的话,可以组建专业化的课件制作公司,实现商业化运作。但就目前存在的商业化课件在课堂中的表现来看,除了成本较高外,效果也不是很好,给人的感觉是制作者不懂教育,但查看制作名单时发现,课件设计者竟然是知名的教育家,优秀教学工作者。

显然,成品的课件无法满足不同风格的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课件要想发挥最大教学效益,还要教师个人劳作。只有教师个人制作的课件,才是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有力配合教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力提高教学效益。借用或照搬别人的课件,会发生教师不能主导课堂教学,更不敢进行课堂的即兴发挥,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显然是无法发挥最大教学效益的,有时可能相反,会抑制教学效益的提高。

因此,解决教学需求和教师劳作之间的矛盾,不在于物理教学是否需要物理课件,也不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而在于如何提高教师的个人制作水平,提高制作效率,能及时制作出个人需要的个性化的教学课件!

根据对教师制作课件过程的调查研究,发现了教师制作课件耗费巨大精力的根源。

研究发现,教师制作物理课件,主要是模仿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体现物理运动规律。物理现象要模仿的逼真,是一件很不容易

的事,也是很辛苦的事,不仅模仿的现象要很细腻,不能出现科学错误,而且物理过程的模仿,更需要逐一模仿每一个关键环节,很是耗费心思。然而这种模仿却是粗浅的现象模仿,不是规律的模拟,不具备变通能力,往往同一规律支配的同类物理过程,需要重新进行细致的模仿制作,重复劳动和纯制作劳动,制作效率显然十分低下,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4 数字化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那我们能否变现象模仿为规律模拟呢?

高效的数字化教学课件制作,首推编程制作,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进行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模拟;而且通过对变量的应用,实现不同过程的变通,使得课件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规律模拟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节约大量的制作劳动。

通过编程,可以实现规律的模拟。同一类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可以利用同一个编程来实现。通过初始变量的调整和改变,可以创设出适应不同的物理情景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为实际物理教学创设完美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索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还可以改变物理课件的应用方向,由展示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变为验证学生探究性猜想。实现单一课件的多角度应用,最大发挥课件的教学价值。

这种规律性模拟的编程课件制作,需要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学科教学设计技巧,需要精心的课堂教学策划,建立合适的数理模型。依据建立的数理模型,编写脚本程序,设计与展示物理过程,表现客观物理规律,支配物体运动形态,真正模拟物体运动过程,体现不同运动形态。

规律性模拟的编程制作,是物理课件制作发展的必然,制作平台也相应转变为Flash或3D等动画制作软件,最终过渡到虚拟现实技术。

如果采用Flash进行课件制作,符合现代化网络教学的教育潮流趋势,利于单个规律的编程制作的积累,容易形成教学资源库,优点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

(1)Flash编程可以建立通用的物理元件、操作脚本,形成制作课件的通用元件库和操作脚本程序库,为高效制作物理课件奠定坚实基础。

高中物理涉及的物理元件有限几个,主要是小球、滑块、弹簧、轻绳、斜面、带电小球、磁铁、线圈、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键、电源等,如分别制作出各个物理元件的数理模型以及以及常见的操作脚本程序,逐次积累和变换,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物理课件资源库,为建立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室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为物理课堂的实验教学提供高度灵活的实验方案,为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猜想、实验探究进行先期的仿真模拟,挖掘实验条件,节约探究实验的设计成本,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可行性方案的研究能力。

(2)Flash编程能够模拟高中物理涉及的所有运动形态,交互性强。

Flash编程不仅能够模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简单的运动形态,也可以模拟机械振动、机械波及其叠加、电磁场、电磁波及其衍射等复杂的运行形态和物质形态,利用编程脚本和Flash强大动画制作能力,仿真模拟物理场景,为学生学习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创造良好的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物理现象和积极思索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利用物理规律推测和控制物理过程的创新能力。

当然采用Flash进行课件制作缺点也很明显,主要体现在:

(1)编程的专业性较强,一般教师进行编程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培训学习。

编程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对Flash编程语言不太了解,无法利用其实现复杂的物理场景,需要编程者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充分体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高中学生接受的教育应该是终生教育,我们应该在高中阶段培养其自学的意识和进行终生学习所需的能力。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多媒体技术;实验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1-095-1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了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教材)由于其承载信息的种类和能力都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在中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结合物理学科的自身实验性强,抽象性强,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和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笔者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实践谈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二、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多媒体技术就是指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象、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能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的一种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将其与将其与物理教学有机整合,为物理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将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广阔而又精彩的物理世界,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多媒体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常见方式

1.投影片的使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要依赖对物理实验现象的感知。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大多数的物理现象都是由教师口头描述以及学生的想象、推理建立起来的,虽然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占相对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帮助。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上适时地使用切合学习实际的图片资料十分必要。

2.视频动画在物理课堂中的使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许多物理概念和定律不能通过观察就能得出结论。利用各种软件(FLASH、AUTHWARE、3DMAX等)制作成动画课件,并进行可控的播放,具体的模拟物理现象,能够使物理规律表现得更加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理解原本枯涩的物理概念把握抽象的物理规律。如在研究“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这个问题时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对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电流会变化有了感性认识后,可通过动画将这个实验显示出来,再配以电流流向的情景展现在大屏幕上,可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只有电流流过的电阻线才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配以滑片移动时,电流移动方向及其大小的模拟动画,不但使学生很快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而且使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初步理解了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

3.利用计算机编程进行物理仿真实验。在初三电学教学的初始阶段,对电路的分析,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与设计是整个电学的基础,但由于实验室器材不可能人手一份和课堂时间的制约导致学生的动手次数较少,对一些电路的连接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编写的程序(VB6.0 FALSH MX)模拟物理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电路的连接,而且在连接过程中还有纠错功能。如从电源正极出来的导线就不能够与电流表的负极相接。利用物理仿真实验可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又省去了教师在黑板上画实物图的麻烦,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多媒体运用于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物理课堂教学不能单一依赖多媒体。多媒体进入课堂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但也有缺陷,例如投影片一闪而过,给学生留下的影响不是太深刻,况且一节课如果全部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堂容量极大,势必会使本节课的重点得不到突出,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2.对网上的多媒体课件要进行“二次复备”。现在网上上传了不少“精品物理课件”,教师不能拿来就用,我们要用鉴别的眼光去挑,要根据我们自己教学风格和所教学生的自身情况,来确定选择的内容。有些网上上传的课件太过花哨,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课件本身,而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所以选择课件切忌“信手拈来”、“全盘照抄”。

3.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限制,对计算机技术的缺乏,制作出来的课件大都较简单,有的纯粹是PPT文档,失去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许多优势。教师需要进行计算机制作课件技术方面专业的培训。

4.不能利用多媒体动画实验来代替实际物理实验。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虽然形象、生动,但毕竟不是真实的物理实验。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往往将要表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加以了放大,将影响要表现的因素加以缩小而实际的物理实验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与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有较大的不同,要注重将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与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两者相互补充。

综上所述,我们要善于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不断进行探索,寻找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结合点。当然,理论指导需要不断实践,随着多媒体课件的不断开发及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会日趋熟。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初中物理;应用实践

多媒体教学技术因其具有的多种教学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物理课程具有高度的概念性和复杂性,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阶段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以下笔者将结合物理教学在实践中的现状,浅谈几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初中物理教学发展现状

1.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不够重视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观念中依然存在传统

“板书+口述”的教学思想,认为多媒体教学可有可无,其只是教学的附属品,用与不用完全取决于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不够重视。

2.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的技能不完善

教师的技能不足在实践中也并不鲜见,常常会出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卡壳”的现象,在电脑软件和硬件的应用上不太熟练,如此何谈高效教学。

3.课堂的互动性不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部分教师在观念上依然保留着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思想;其二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实践策略

1.强化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重视度

强化物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重视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教师在思想上、观念上对多媒体教W引起足够的重视,才会主观地想去利用它,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超强的信息整合能力为初中物理课服务,将物理课中一些概念性强的知识点如摩擦力、势能、动能、机械能等物理名词,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完美地展现在初中生的面前,增强了课堂学习的客观真实性,进而更好地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2.针对部分教师展开技能培训

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操作技能不熟练的现象,这一弊端在课堂教学中是相当致命的,有的教师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卡顿”现象会匆忙求助于其他教师,还有的教师是直接在网络上搜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无论是哪种办法,在笔者看来现学现教肯定是不可取的,为了解决此教学弊端,学校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可以开设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专业课,让一些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稍差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接受学校的专业培训,不仅要在硬件应用上进行培训,在软件的应用上也应当下功夫,一些常用的教学软件如:Word,Excel,PPT等,运用技巧都要教给教师,唯有如此,方能切实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能,保证物理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精心设计教学课件,突出教学重点

在教学课件的设计方面应当突出物理课程教学的重点,脱离了教材的教学课件的设计是无法再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紧紧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并围绕重点开展整节课程的讲解。另外,在设计时还要注意将有关物理知识的文字、图片、声频、视频等信息完美地融合在课件中,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4.创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堂师生互动

问题的创设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的思考,有时教师创设的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极大地勾起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而这种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得到的知识便是学生自己的知识,相比于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而言,自主探究获得的知识更具有记忆的深刻性,从另一方面来说,既然教师提出了问题,那么学生经过探讨后就会有答案,如此,在物理课堂上一问一答,便会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有利于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

时,可以在本章的第一节课向学生设置一个悬念以勾起学生学习本章的欲望,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本章第一课设疑:“思考雨后常见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并且可以在本课件中插入一张彩虹的图片,会制作Flas的教师还可以配上“细雨绵绵、微风吹动云彩”的动画效果,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明白其中暗含的物理知识,进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时,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雨后常见,名为

彩虹”。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强化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重视

度,提高教师的讲课技能,精心设计教学课件以及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中学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多媒体教学在物理课堂上的重要作用

多数课件中配有一定的声音、图片、文字和动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很自然地随着幻灯片放映,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在充满激情的乐学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凸显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落后,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物理课堂中占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形象化,不足的问题完美化,不仅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从多角度增强学习兴趣、学习掌握知识,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习探索的热情,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二、物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

1?郾目的性原则

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使用,课件制作是多媒体使用的重要环节,优化课件制作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一种强化教育教学效果的高科技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绝不能把传统单纯的知识灌输模式变成一种新式大量的电子灌输模式,简单地把黑板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一成不变地搬到屏幕上,否则,时间久了,学生同样会对多媒体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应精心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形象生动地阐明物理过程、归纳物理概念和规律,让学生陶醉在物理学科的科学之美中,多让音乐、动画、影像在课件中发挥作用,让他们在多彩多姿的情景氛围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2?郾实用性原则

课件的实用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操作方便,练习丰富,资料全面。在教学中,全体学生和老师是课堂的主体,课件的操作使用必须具有简单、方便和灵活的特点,例如:只需轻轻单击、双击、拖动鼠标或者简单输入文字、数字、符号等即可。练习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熟练应用程度的一种方式,大量的练习能使学生熟练理解、掌握知识,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中储存着大量的资料信息,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可以把题目难易程度分简单、复杂、较难三个等级,题型设计分别为填空、选择、计算、实验、问答、作图、判断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

3?郾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互相联系、互相反馈。因此,多媒体教学软件应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物理课件时注意恰当加强教学课件的交互性。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还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在老师的掌握监控之中,学生的信息及时反馈到老师那里,如学生做作业状况和作业结果等,真正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要与动手实验有机结合

物理实验贯穿于整个中学物理教材中,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理教学更加形象化、生动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因地制宜地模拟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不易直接观察的、复杂的实验,例如电流、磁场的模拟演示;还有一些不能在实验室直接进行操作的物理现象,如雷电、日食、月食、海市蜃楼、核裂变、核聚变、超声波、次声波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并在计算机上直观而形象地演示出来。

多媒体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语言、文字和实验器材的局限性,具有强大的模拟实验的功能,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动手探究实验相结合,不仅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而且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绝对不能以电脑模拟实验代替学生的亲手操作,否则就会本末倒置。这就要求教师将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把物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高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教育被全社会关注,已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时代需要创新教育,素质教育需要创新教育,正如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全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

第12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由于多媒体教学它能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于一体,具有灵活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感染力,大大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若不考虑适当、适度,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笔者认为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使用适当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感觉到部分教师对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并不十分了解,在教学中选择、使用媒体不适当,有时课件没有起到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足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例如视频展示台可将实物放大投影在屏幕上,在学习“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时可展示电流表、电压表指针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轻松学会了读数,传统教学中的难点此刻被轻易攻破了。但平面的纸张投影和立体的实物投影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教师在讲到这个知识点时,因操作不熟练,使用过程中不流畅,屏幕一会儿太亮,一会儿太暗,学生反而看不清指针的读数,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课堂上的操作熟练与否,会直接影响多媒体使用的效果。

还有一些教师,从网上下载了精美的课件,不作修改直接拿来用。一位教师在讲“密度的测量”时,回顾天平的使用方法,结果展示的步骤不是他想要的,在那大费周折找了半天,冲淡了课堂气氛,打断了教学思路,课堂效果当然受到了影响。因此选择使用的课件,应作合理的修改,只有和自己设计的教案充分整合在一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作为传播教学信息的教学媒体,对教学的表现力不同,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即使媒体相同、传播的信息相同,由于传播的方法不同,会得到差异很大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电磁感应现象时,两位教师分别使用同一个教学光盘上的课件,一位教师是把光盘纳入整体的教学设计,先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什么有关?”然后进行演示实验,再播放光盘的内容,在组织学生讨论后,再次播放光盘加深印象。而另外一位教师则只是在课堂讲授之后让学生们自己观看录像,笔者发现两者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因为媒体效能的发挥与媒体的使用方法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按照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将课件有机的组合并显示在屏幕上,使学生获得多重信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还有,不是任何教学环节都能用多媒体来实现的。例如,一些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来代替传统的学生物理实验。如“电路的连接”,有的教师在屏幕上展示电路的连接过程,但没有让学生进实验室亲自动手连接,试想,学生看屏幕上的电路连接和学生亲自到实验室去进行电路连接,产生的感性认识会一样吗?这样做,完全扼杀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和物理课程标准背道而驰。物理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生只有亲自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才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制订实验方案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能力等等,这是多媒体永远代替不了的。用多媒体模拟物理实验过程,只有在有些内容抽象而又无法用实验来演示的情况下使用才比较合理,它只能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学生实验。

二、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使用适度

做任何事,都要掌握一个“度”。“过度”就会让事物走向反面。有些教师,逢课必用多媒体,甚至以多媒体课件全程代替课堂教学。例如一堂课,本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完全可以讲清楚的,非得用多媒体教学来点缀,一会儿播放音乐,一会儿练习投影,一会儿录像解说,忙得不亦乐乎,搞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眼花缭乱,顾此失彼,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教学目标没有达到,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只有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能避免产生这种华而不实的现象。如初中物理一开始的绪论课,教师一般要涉及课程的大量资料和实例,但并不对它们展开深入完整分析,因此这时采用在线放电影、录像或VCD光盘等媒体就可以使绪论课收到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的效果。

再如,每章新课结束后的复习课,课容量特别大,既要复习基础知识,又要构建知识框架;既有习题练习,又有物理实验规律重现;此时用多媒体课件,能达到精炼信息和高密度集合信息的目的,真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传播学的奠基人施拉姆说:“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只有最恰当的媒体,而没有最好的媒体。”,也就是说,再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合理使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