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9 07:05: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业工程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工业工程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对策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专业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毕业论文成果的质量,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也反映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再加上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从90年代初才开始创办,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教学条件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毕业论文指导的经验以及在师生中的相关调查,对提高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一、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科特点导致毕业论文选题较难。
工业工程具有鲜明的工程属性,国外一般把工业工程划入工程学范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学科,它不仅要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而且要应用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知识,具有交叉性、拓展性、目的性、人本性、综合优化性等特点。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选题时绝大多数都选择撰写毕业论文,因为毕业论文主要使用理论性的文章作文献,相对容易取得,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需要进行深入调研,花费的精力多,得到的资料少,导致论文选题难。
2. 水平较低,创新不足。
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很多人对它不了解,导致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没有对它太多地关注,只是因为填了“服从”才学习这一专业的,所以相对来说生源的质量差一些,他们一般对指导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另外,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知识面较广但深度不够,往往没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对遇到的问题缺乏自己新的想法和思路,创新能力不强,容易造成论文选题缺乏新意、论文内容雷同等现象,往往是总结或重复别人的工作。在做理论性较强的题目时,论述空泛,基本概念含混笼统,甚至结论与论述脱离或与现实矛盾。做实践性较强的题目时,论述停留在表面现象或经验层面,不能深入进去,提出有价值的对策与措施。
二、影响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分析
影响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自己不努力,就很难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从学生这个方面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有:
(1)主观上努力不够
有的学生比较重视理论学习,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存在着“做好做坏都能毕业”的错误思想和突击完成毕业论文的侥幸心理[1];另外,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面临毕业,寻找就业机会需要花费时间,找到就业单位还可能会被要求在单位实习也要占用时间;还有的学生为了复习考研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都造成了毕业论文实际有效时间的缩短,最终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2)客观上能力不足
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论文写作能力,分不清主次,缺乏逻辑推理与分析能力,还有的学生文献查找能力不强,外语水平较差,计算机应用不够熟练,造成了论文质量的低下。
2. 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是教学双边工作中的另一主体,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除了靠其自身努力以外,还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正确指导。从教师这个方面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有:
(1)主观上重视不够
由于地方高校规模扩大,造成教师资源相对紧缺,出现了教师指导毕业论文人数过多的现象,如果再碰到一些责任心不强又不愿花太多精力的教师,学生的论文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工业工程专业是个新办专业,教师很多是半路出家的,所以对这个学科改革前沿的理论和知识,教师本身也许并不太熟悉,因此很难指导出高质量的论文。
(2)客观上评价不准
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的量化指标与每位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质量很难关联,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中所体现的敬业精神、学术道德与水平、诚信标准等也是知易行难的问题,很难体现在教师评价体系中,这也影响了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3. 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各种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对论文质量最后把关的监管者。监管不力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现实中,每所高校基本上都制定了毕业论文的检查、考核制度,但往往执行时落实不够,要求不高,特别是近年来受就业率的影响,在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上会网开一面,这无形中助长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不重视,也加大了指导教师的管理难度。
三、提高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业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有:
1. 强化质量意识,提高责任意识。
做任何事最求“认真”二字,有了认真的态度,再加上较强的责任心,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便水到渠成。高等学校要真正牢固树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意识,不断提高责任意识。如果把毕业论文不合格(即没有达到合格毕业生要求)的毕业生送向社会,将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学校的声誉。高等学校要做好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动员工作,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教育功能以及毕业论文的各项检查、考核制度;使学生充分认识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性[2],强化教师和学生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去。
2.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监控体系。
一项好的制度可以起到约束和示范的作用,所以高等学校要结合对毕业论文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选题工作、对指导教师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时间安排、监督与检查、答辩工作、评分与评优、存档等内容制定相关的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教师和学生。当然,制度的制定只是完成了一小步,关键还要能严格遵照执行制度,学校要为执行制度提供便利条件,才能形成监控体系,促进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3. 注重全过程管理,把好论文质量关。
要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必须加强全过程管理,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毕业实习要“沉下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绝大多数是从实习企业带回的。而且,工业工程的学科特点就是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沉下去”。同时,还要切实做好实习单位的信息反馈工作,对那些能满足实习要求、提供资料翔实并且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实习效果较好的单位,学校要与他们保持长期联系,请他们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条件,让学生通过认真的实习形成感性认识,为撰写毕业论好准备。
(2)毕业课题要“选得准”
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准”,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设计或研究内容应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应该分三步走:第一,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就由每位指导教师先确定选题的范围,教师在选题时难度要适中、工作量要饱满;第二,专业系的教师坐下来对题目初审、互相交流和沟通,认真审查选题工作量和深度是否符合学校规定,并保证连续三年时间内的选题不重复;第三,在学生实习之前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选题。这样做的好处是,选题后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熟悉课题,并且带着问题去实习,有利于资料的收集。
(3)论文撰写要“钻进去”
经过科学的选题、认真的实习、教师任务书的发放,学生头脑中对论文可能就有了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一定要“钻进去”,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了解专业研究现状,工业工程专业的论文尤其要结合实习企业运用所学理论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填写开题报告。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要注意思路清晰、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及时向指导教师请教、交流,保证学生能按计划有步骤地撰写毕业论文。
(4)论文评价要“严且准”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成绩的客观公正,让学生认识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严格而且准确地评价毕业论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论文成绩按毕业论文工作流程可分解成四部分,即平时考核、教师指导、教师评审、论文答辩。要保证论文成绩的客观性、公平性,杜绝人情分,同时,要细化评分项目,设置科学的评分标准,这样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保证论文的质量。
4. 做好抽样评估,注意信息反馈。
为加大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高等学校应该建立毕业论文抽样评估制度。抽样评估分二级学院自评和学校评估两阶段进行。各二级学院在毕业答辩结束后要聘请专家在答辩结束后一周内对本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估,抽样比例为本学院毕业生人数的15-20%。学校评估抽取比例为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学校层面的评估最好是匿名的,可以在校内组织专家评估,也可以送校外同行专家评审,从而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评估结束后,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各二级学院和指导教师,及时奖优罚劣,以巩固这项工作,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总之,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提高市场适应能力的主要市场实践渠道。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对提高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增强该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肖伯纳说过:“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擎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透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他一直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让学生们在知识和精神之光的沐浴中走向每一个辉煌的里程。他就是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学院戴庆辉教授。
戴庆辉1958年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82年以所学专业课全优的成绩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留校任教。1990年任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1999年受聘大学教授和研究生导师。2000年至今任现代工业工程研究所主任。他是长年辛勤工作在我国高等教育第一线的教师。
恪守职责行胜于言
戴庆辉已从事高校教学工作30年,恪守职责是他在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信条。执教以来,他主讲过研究生课程5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技术战略与创新》、《现代工业工程》、《数值分析》和《创新设计》。主讲过本科生课程12门,现主讲《机械系统设计》、《电力机械》和《工业工程概论》等。
课堂教学追求卓越。2000年他负责并主研的“机械系统设计现代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荣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2年他独立完成的“专业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荣获“河北省高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同年他主讲的专业主干课《机械系统设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课程”,2003年转为首批“省级精品课程”。这是全校最早获此荣誉的专业课。2007年该课程在河北省第二轮精品课程建设评估中再次斩获“省级精品课程”殊荣。
实践教学力争一流。截至目前,他已指导过27届毕业设计和23届校外生产实习,还指导了大量的课程设计和上机实习。他非常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1990年他指导的毕业设计“火电厂大型泵与风机节能调速装置”,被原能源部评为一等奖,并在全国电力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中名列第一。近年来,他领导教学团队创建了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成了适于专业教学的现代化“微型工厂”,使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100%;还全力配合校工程训练中心,成功获得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他潜心指导创新实践,于2012年带领学生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多能源联合发电装置”;“一种车流碾压发电装置”。
爱岗敬业业精于勤
戴庆辉早在1991年就荣获全校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996年荣获“河北省‘三育人’标兵”;1997年荣获“河北省优秀教师”;2008年荣获大学“教学优秀特等奖”,2009年荣获“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扎实的教学功底源于孜孜不倦的科研探索。戴庆辉教授的研究课题涉及工业工程在电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广泛应用。他研究创新,实践创新,其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5项,获省部级鉴定4项。他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他治学严谨,达意禅精竭虑,行文字斟句酌。他指导的研究生曾于2004年和2006年两度荣获大学优秀论文奖和2008年度河北省优秀论文奖。他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曾于2009年和2010年“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两度荣获全国“十佳优秀论文”嘉奖。
一流的精品打造凸显独具匠心的低调积淀。2000年筹办工业工程新专业,戴庆辉带领教学团队,已形成完备的专业教学体系。30多年来,戴庆辉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一切课外时间,集腋成裘,先后主编出版了《先进制造系统》和《先进设计系统》。这两部教材2006年都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先进制造系统》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刷新了该校教材建设的新纪录。据统计,入选国家级精品教材的数目仅占国家级规划教材总数的2%。在机械工业出版社主办的工业工程专业的全国规划的系列教材中,该书是唯一入选者。
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工程,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为导向,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等工作,使之成为更有效、更合理的综合优化系统。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学院郭位教授认为,工业工程只有贴近当地社会,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服务于社会,解决工业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1]。作为交叉学科,工业工程是一门在原有基础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中所产生的新学科[2]。因而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宽广,与相关学科也没有一个明晰的界限。
在美国,工业工程与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工程、航空工程并称为七大工程[3],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引入工业工程。在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面,2004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工业工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规范[4],对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规定了明确的要求。2006年7月,由天津大学齐二石和西安大学汪应洛为主任和名誉主任的“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开发出版了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按2004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基本要求》,编审委员会编制了《工业工程实验与实习教程》,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实验项目和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工业工程专业实验与实习教程》中,列出的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包括:基础工业工程实验、人因工程实验、制造计划与控制实验、质量管理实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综合实验和信息技术基础实验。如何保障培养质量,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工业工程专业来讲,实验教学系统是关键环节,因此,为了能够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构建符合我国高校现状的科学的现代工业工程教学实验体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直到1992年才在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设立工业工程专业,迄今已发展了十余年。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工业工程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重视,一些企业应用工业工程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这就加剧了工业工程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研究。然而,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国内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各教学环节设置仍不完善,特别是其实践教学体系更是落后于课堂理论教学。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多数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教师非常注重工业工程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研究,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足够认识;2)各实践教学环节独立,多为具体的课程服务,缺少衔接纽带,没有形成体系;3)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有效性,主要是因为设备条件有限或实验设备陈旧,很多实践教学内容脱离科技发展和企业的需要;4)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5)对实践环节处于一种失控状态,特别是某些实践环节缺乏具体的目标与任务,致使实践过程成了“随便看看”、“随便做做”的完全失控状态。目前有关工业工程实践教学环体系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仅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他们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研究成果不深入具体,仅仅泛泛而谈,并不能形成有效的指导;(2)对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研究,各个高校开设工业工程专业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如何结合特色进行相关实践教学的创新,应该予以研究;(3)研究成果几乎没有借鉴与参考作用,难以推广。
2面向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由于工业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相交叉的新兴学科,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因此,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必须能够适应多学科的特点。实践环节的构建既要达到工学实践(实验)数据要求的准确性,又要满足管理学要求的柔性,而且还要能够适应不断推出的多学科交叉性、复杂性以及服务性;因此工业工程专业实践体系可以考虑从以下创新思维进行构建:1)构建从“点—线—面”逐步强化的全面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工业工程循序渐进的思维。2)完善对接地方企业生产实际的实践教学,强化工业工程的应用性思维。3)开发若干极具能力的综合实践教学项目,培养工业工程创造性思维。
(1)课程实验模块。该模块有机械类课程实验与专业方向类课程实验组成,机电类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工程力学以及电子电工技术等实验。专业方向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工业工程、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设施与规划、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因工程以及现代质量工程等实验。机电类课程主要突出的是专业的应用背景。
(2)课程设计模块。该模块主要由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及物流设施与规划等课程设计组成。本模块突出了设计类课程的作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设计的技术与方法。
(3)常规实践模块。本模块主要由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组成。金工实习模块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机械制造的各种加工方法;认识实习安排在专业课学习之前进行,让学生对专业问题有一个初步认识,对后续专业学习起到一个奠基的作用;生产实习安排在专业课程学习期间或之后,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毕业实习安排在毕业论文之前进行,主要是结合毕业论文来进行专题研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新实践模块。本模块主要由汽车拆装实践、综合实验、商务实习及专业技能实训等项目组成。汽车拆装实践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汽车制造与装配的工艺过程,为专业应用的行业背景提供了帮助,因为本学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汽车行业;综合实验主要是通过设计一个典型的制造工艺过程,将本专业的大部分重要课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整个专业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加强了本专业各类重点课程知识的掌握;商务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了解产品的市场运作过程以及培养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的能力;专项技能实训主要包括生产线产能平衡实训、生产系统建模与分析、工艺流程的设计以及现场设施规划布局等专题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实际能力。
论文摘要:旨在探索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分析工业工程学科体系和一般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特点,提出了南京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及教学实践等所体现的专业特色,为工业工程专业发展和成熟提供理论指导。
根据最近的统计资料(2006年4月),目前全国已有161所高等院校开设工业工程(IE)专业。有迹象表明,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院校还在不断增加。南京大学是在2003年向教育部申请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在全国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院校中,属于新办院校。当年即在南京大学其它专业选拔了愿意转入工业工程专业的23名学生作为第一届学生。2004年正式在全国招生。2007年将有第一届毕业生,接受社会和市场的检验,目前就业情况良好。从着手开办工业工程专业开始,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IE专业?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因为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后面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将无法设计、安排和落实。
1工业工程的学科体系
在回答上述两个问题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工业工程的学科体系和特点,即回答什么是工业工程以及如何区别工业工程与其它学科的界限问题。说到什么是工业工程,业内人士自然会想到AI-IE(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关于工业工程的那一大段定义,把定义念完之后,非工业工程专业人士还是未能理解什么是工业工程。简单地说,工业工程就是“用技术的方法系统、经济、有效地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这一简单定义首先将IE专业与其它专业区别开来。IE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而其它管理专业(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则不能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1];IE与其它工程学科的不同在于:①IE可以解决管理问题,其它工程学科则只能解决技术问题;②IE用系统方法解决复杂系统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其它工程学科做不到。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这一简单定义背后所隐含的IE学科体系和特点。①交叉性。IE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交叉工程学科[2],这意味着IE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技术类课程,而且要学习管理类课程,更重要的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需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具体贯彻落实;同时也决定了IE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3]。②系统性。IE用系统方法解决复杂系统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这意味着IE专业学生对系统有着更高、更抽象的见解,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对系统问题进行规划、设计、管理、改进和创新[4];这同时意味着IE专业学生能够领导跨学科团队进行工作,能够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③创新性。从IE发展历史看,一百多年来,这一古老的学科,仍然具有生命力,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创新性,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5]。这也印证了IE专业的一句行话,“改善无止境”(Itisalwaysabetterway)。④工程实践性。IE专业的目标是用技术的方法来经济、有效地解决社会系统的现实问题,这意味着IE培养的学生具有解决社会系统现实问题的能力。IE重在应用、重在实践,离开了实际系统的应用,离开了实践,IE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充分分析IE特点的基础上,再来描述IE学科体系如图1所示[6-12]。
第一层:公共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学、文学和外语。
第二层:专业公共基础,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系统科学。
第三层:专业基础,包括运筹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控制论。
第四层:专业课程与应用方向,包括设计改善、分析评价与决策、过程控制和综合应用。
2培养目标
在对IE学科体系及特点充分讨论,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IE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沟通技能;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宽广的经济管理知识、实用的工程信息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运作和管理,成为适合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上述培养目标勾画出了南京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特色:①强调文理基础。在南京大学办工科,应充分利用南京大学文理见长的优势,这也是大学科交叉的基础,将文、理、工融合起来,要比将技术与管理融合起来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和影响。②明确工业工程技术体系。在前面的IE定义中,我们只强调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并没有规定用什么样的技术,这就给各个学校的IE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校在开办IE专业时,将根据各自学校的优势和师资的优势,选择恰当的技术作支撑。全世界各个学校的IE专业几乎都各不相同,其最大不同,就在于所采用的技术不同。文献[13]认为,工业工程的技术体系包括三大类,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和系统科学是其理论基础,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是其支撑技术。我院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长期的研究积累和成果,不少教师具有计算机或信息科学专业背景,大部分教师具有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实施经验,未来的社会将是信息社会,因此,将信息技术作为IE的关键技术之一写入培养目标,是恰当的[9],也是符合我院实际的。③明确具体的应用对象。前面谈到,IE特点之一是工程实践性,培养的IE学生在什么行业发挥作用呢,我们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包括各类离散制造型企业和流程型企业,主要应用工程信息技术来解决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如管理控制一体化问题、企业内部物流问题等。服务业主要是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以及金融工程,这是我院的强项,可以将许多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工作中。④强调从系统级解决问题。作为南京大学培养的IE专业学生,要求能从系统角度解决生产与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3课程设置
明确了IE专业学科体系和培养目标之后,课程设置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何教好每一门课和界定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差别是关键。
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IE学科体系及其相互关系,但不能保证所有任课教师都是IE出身,都能理解IE,这就是困难之所在。我们的学生经常会问,为什么要学习这一门课,它和IE有什么关系?不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都能清楚地回答这样的问题,也不是每个任课教师的回答都正确。这需要IE专业的教师来回答。
我们可以把IE专业课程体系分成6个模块,如图2所示。每个模块包含若干课程。如分析计算模块,课程包括运筹学、高级运筹学、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计算机信息技术模块,包括计算机技术基础、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等;工程技术模块,包括工程图学和计算机图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制造系统等;经济模块,包括管理经济学、财务会计、工程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计量学等;管理模块,包括管理学、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IE核心模块,课程包括工业工程基础、生产管理、人因工程、物流工程等;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有实验和设计项目,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之间也有实验或设计项目,在模块之间也有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后还有产业/方向模块,其目的是给学生在某些产业方面更多更强的知识和训练。在实施这一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强调,1)要界定清楚每一个模块内的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规定课程的学时数、课程大纲和教学要求,规定哪些内容在哪门课程中介绍,介绍到何种程度,后面的课程在内容上如何覆盖和加深等。2)模块之间的衔接和关联,这是体现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的关键。
4教学实践
由于IE的工程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强调IE专业的实践环节。这可能包括两个方面,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再加上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IE实验教学体系已基本形成,各门课程所要求的实验内容已基本确定,但问题在于如何开展实验课,保障实验课的质量,改善实验效果。由于受实验场地、设备资源和时间的约束,实验已成为一个验证过程。我们的理念是提供一个实验平台和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改进方案,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学生印象深刻。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超级秘书网
鉴于现在的学生极少经历过社会实践的事实,在教学环节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金工实习、工厂参观、短期企业调查、专业实习等,使学生对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这虽然加大了教学投入,但对于改善教学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5结论
实践已经证明,IE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对IE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大大超过供给。而且,社会对IE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各个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如能注意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必将充分发挥IE专业潜能。良好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设计是成功的基础,但真正的成功还有待于社会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郭重庆.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8(2):1-3.
[2]陈友玲,张浩,王成明.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41-142.
[3]韩可琦.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复合型人才[J].煤炭高等教育,2002(1):66-67.
[4]郭位,BryanDeuermeyer.工业工程课程的最新沿革[J].谭芙蓉译.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2):1-5.
[5]胡宗武.工业工程学科形成与发展综述[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8,3(4):56-58.
[6]代颖,武振业,马祖军.工业工程学科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2):62-66.
[7]张玉麟.21世纪实施工业工程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现代管理,2003(1):59-62.
[8]王仁康.工业工程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机械管理开发,1999,5(2):4-6.
[9]魏一鸣,范英,徐宣.工业工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南开管理评论,2000(2):19-22.
[10]贾国柱.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国内外比较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3):130-134.
[11]罗宜美,齐二石,毛照昉.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工业工程,2005,7(4):106-109.
1工业工程专业“211”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1“211”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原则与依据具体说来,本方案的课程体系结构有四部分组成:(1)通识教育领域课程。该领域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使之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这些课程包括军事理论与技术技能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概论、大学体育、大学英语以及计算机课程等。(2)学科基础教育领域课程。该专业领域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理论与基础知识;学生分析、解决生产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生产系统组织与管理问题的能力。这些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A、概率论和数理统计A、大学物理、工程实训A、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等。(3)专业核心领域课程。该领域课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使之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该课程包括计算机绘图、管理学原理、基础工业工程、运筹学、运筹学课程设计、质量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设施与规划、物流设施与规划课程设计、系统工程、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生产系统综合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4)专业选修及实践实习领域课程。该课程包括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机械产品三维造型与创新设计、机械CAD/CAM技术、数控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管理信息系统、java语言程序设计、经济学原理、工程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现代物流学和专业社会实践等,这些课程旨在培养既具备坚实的机械工程技术基础、又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跨学科应用型人才。
1.2“211”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素质与专业、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方案规定学生毕业前除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外,学生还必须修读非本院、本学科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完成8学分,其中必须选修体育专项课程等,学生必须修满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5学分,思政类课程的实践学分5学分纳入自主修习课程考核。其次,“211”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共性的提高与个性的发展。创新是以思想的自由为前提的,个性是学生独立精神和自由思考能力的表征;如果说通识领域课程和学科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是为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专业核心领域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
2校企合作背景下的“211”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要求
为落实“211”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工业工程专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工业工程专业积极联系校外企业,与之对接合作,采取课程实训和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措施。
2.1明确实训大纲,规范实践教学过程为了使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取得效果,“211”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所有的实训课程都有实训教材或指导书,这些实训教材或指导书由本专业的老师集体编写和修订,并贯彻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2)实训课前,教师和实训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备课,检查实训设备、设施的性能和实训材料的有效性,以保证实训的正常运行。(3)实训教师需严格管理学生,向学生讲明实训规章、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认真批改实训报告。对那些违反实训章程,操作不规范的学生,应该明令其停止实训;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实训报告,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重做。(4)实训结束后,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撰写实训报告,并认真批阅报告,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评定成绩,将其记入实训成绩档案。
2.2构建实习管理体系,促进实习效果的提高实践实习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促进工业工程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而且对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实践实习取得良好效果,湖北文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按照本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制定了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的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编制了与实习各环节管理相对应的《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申请表》、《变更实习单位申请表》、《实践实习进度表》,以及一系列能够反馈实习效果的《实践教学工作评价调查表》、《实习单位意见调查表》和《实习生对实习单位的意见表》等,这些实践实习跟踪管理文件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与监督作用。
作者:贾利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1工业工程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IE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服务于相应的课程或课程群,但在对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形式、要求、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设计上,较少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总体来看,目前本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各实践教学环节独立,没有形成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有效性,主要是因为实验、实习条件限制,很多实践教学内容脱离科技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要[1];
(3)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
(4)实验多以演示性、验证性为主,缺少系列化的综合性、创新型、设计性、开放式的专业课程实验,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另外,根据对制造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和需求分析发现,目前该专业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仍停留在制造业产业链的末端,基本上都是从事基础工业工程、品质管理、库存管理和生产计划等方面的工作,培养出的学生就业后还不能较快地适应岗位,与企业用人要求的期望值,存在相当差距。
因此,本文力求结合大连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开办7年来的办学经验,探索一种既能结合IE专业特点,又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IE人才,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可就业性的工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2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原则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机械工程素质教育背景。大连海洋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设在机械工程学院,该专业的IE工程定位,主要依托机械工程背景,并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机械CAD/CAM、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等多门相关课程,进一步强调了该专业的工程特性。
目前,该专业实施实践性教学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
其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模拟现代制造的全过程,体现机械工程背景和IE的特点,并准备进一步完善相关实验的平台建设,使之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现代工业工程方法和实验平台,强化学生应用现代工业工程方法和工具的能力,并通过制造工程实验,增强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机械工程背景。通过各种综合实验,来提高学生从事制造系统规划、设计、优化、运作、评价、创新的能力和素养;
其二,是加强技能培养和实践环节,制定不同阶段的实验题目、课程设计和实习内容,保证实践课的教学时数,形成一个目的明确、层次分明且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教学环节[2~3]。
(2)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研相结合;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注意个性发展的原则,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一方面要求本专业高年级学生主动参与到专业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中,在加强技能培养和实践环节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式。
3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设计
构建“面—点—面”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在该体系中,综合考虑各个实践环节,体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本原则,以课程实验知识点为基本要素,以课程设计、学生科研等集成和衔接基本要素来构成专门技能,以生产实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综合多种技能,实现专业知识的全面综合”的实践思想。由于IE专业必须要始终保持与社会企业需求相一致,因此,图1中所示的各项目标,是一个开放的闭环系统[4]。在这一系统中,如果培养目标或其子目标发生改变,或者教学与目标出现一定偏差,则应及时对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等予以修正和调整[5]。
3.1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环节间的联系
在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中,强调将实践融入到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认识到实习的涉及面广(学校IE专业目前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并且能够为后续的专业课及实践课奠定基础,因而在该模式中起到“面(综合)”的作用;由于金工实习、课程设计及实验教学等,服务于相应的课程或课程群,因而起到“点(分散)”的作用;而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基本上涵盖了相应的课程或课程群,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所有知识(包括金工实习及实验教学),因而也起到“面”的作用。如图2所示。当然,该“面—点—面”实践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离不开其各组成环节的优化。
3.2开发综合网络平台,整合多维资源
开发涵盖图3所示主要功能模块的综合实践教学信息平台。该平台整合工业工程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实践素材,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学习,方便地与教师交流、互动,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其中,实践素材部分的内容,是对接地方企业生产实践和学校所签订的实习基地(企业),采集典型企业生产素材,作为理论课程案例、实验、课程设计的实践素材。通过摄像机拍摄,采集典型行业代表企业的生产实践,用Premier编辑、制作成视频素材库,并根据素材内容细分为理论教学素材库以及实验教学素材库两类。理论教学素材用于课堂案例教学,理论讲解之后,播放视频案例材料,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实践环节的具体开展
4.1实验环节
根据IE学科的发展过程,进行总体规划。我们将IE实验划分为两大块,即基础IE实验和综合系统仿真IE实验。其中基础IE实验,包括基础工业工程的全部实验(如动作分析、时间测定、方法研究)、生产管理的生产线平衡实验、人类工效学等实验。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主要为完成“基础工业工程”和“人因工程学”核心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实践基础。
综合系统仿真IE实验项目,主要包括物流综合实验、可编程自动仓库实验、Flexsim、ERP和生产计划与控制仿真实验。综合系统仿真IE实验主要是采集、分析并优化销一体化企业中人、财、物、设备、方法、信息等资源的运行状况,进行整体分解并实现优化组合,并对整个系统进行模拟。综合系统仿真IE实验室,主要包括ERP系统、Flexsim物流模拟仿真系统以及与大连华铁海兴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实践教学软件系统等。
另外,规划设计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系统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知识及相关技能,巩固课程知识。要求学生对一个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测定企业生产能力,预测产品的需求状况,并对企业现有的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实验内容包括生产过程的规划与设计、生产计划改进、编制物料需求计划(MRP)与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优化生产作业计划、生产成本核算等。
4.2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掌握了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知识完成设计要求,目的是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IE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目前,学校IE专业课程设计,通常采用集中的方式,由指导教师指定一组课题,内容主要有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品质工程课程设计、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等,分别针对工业工程4门主干专业课和毕业设计前的一次综合实训活动。
另外,学校该专业从大二年级开始,就在各个学期开设了一些课程设计,以此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使学生从二年级就能开始认识工厂及其运作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先深入现场去观察和了解,要求学生能初步发现一些问题,然后请一些企业中的工业工程、生产管理、工艺、品质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的专家讲课。讲课结束后,还安排学生与专家就所发现和想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然后再到现场实习,要求学生发现一些比较有实质性的问题,并提出符合工程实际和工艺原则又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
在课程设计的安排方面,开设“数据库原理”、“电工电子”、“机械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计划与控制”和“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等课程,使学生在机、电、IE专业得到全面训练,其中的生产流程设计,是将工艺和工业工程结合起来做。同时,还力求组织一些专业课程的专题项目训练,如在各门专业课程中后期,开设专题项目(Project)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集体协作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3实习环节
实习教学资源,是为完成实习教学任务所需要的关键要素,包括金工实习中心、专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场所等。IE专业实习教学基础资源的建设,应与学科建设、理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还要充分考虑工业工程和现代企业的一些实际应用情况,如应涵盖工作研究、作业测定、现场管理、技术管理、品质管理、生产线分析、装配作业仿真、库存管理、设备管理、零缺陷控制、设备监控等方面内容。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高度融合,实习教学资源的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学校金工实习安排,在校内实习工厂,要求学生对车、铣、刨、磨、铸造、钳工等工种进行实训,熟练掌握众多机器设备的操作,完成若干指定零部件的加工,最终以实习产品的形式,作为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考察。
校外生产实习,要求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和深入了解制造企业实际情况,应用所学的IE理论与方法,对企业的生产运作系统中的规划、设计、评价及创新等问题进行了解、分析并力所能及地提出一些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主要实习内容包括:
(1)方案评价及优化;
(2)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3)质量管理;
(4)生产现场管理;
(5)制造瓶颈分析;
(6)生产线平衡设计。
毕业实习是高校本科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接触生产实际、开阔视野以适应未来工作的一次极好机会。工业工程既具有工程属性,又具有管理特征,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工业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不能完全照搬机械类或管理类专业的实习模式,应该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利用有限的实习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
为了提高毕业实习效果和品质,IE所属的机械工程学院,通过向学生做思想动员工作,使学生意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明确实习的目的、目标和要求。实习时不仅要了解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方法、工厂(车间)布局、生产计划的编制,以及其他经营管理情况,关键要运用IE知识和技术,从IE的角度去考察、分析和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运用IE知识和技术去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参观实习和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实习中尽可能介入厂方实际操作的实习内容进行参观实习,通过参观、听报告或走访的形式,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加工方法和管理方法,然后进行分析、讨论。
4.4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既是本科教学历时最长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性最强的一个环节。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毕业论文品质。工业工程专业的选题上,应注重管理科学原理、方法的应用实践:
(1)课题方向与社会需求一致。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工业工程专业技术以基础IE的应用最普遍,其次是品质管理、生产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设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也有一定需求比例。因此,学校该专业在设置毕业设计选题方向时,力求与此社会需求一致。
(2)避免理论探讨类的课题。由于本科生对本学科的理论掌握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而且完全缺乏实践经验,从理论上提出创新可能性极小,这类题目的最后结果,往往难以操作和控制。
(3)注重管理方法应用型的课题。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人才,这类题目方向明确,内容具体,题目大小、深度容易控制。并且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对理论应用过程的反思,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应选择企业生产运营存在的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应用工业工程的知识领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实问题。因此,实用性或应用性,是选题的第一要求。
(4)与课题相结合的科研型课题。对于那些参加导师科研课题的部分同学,根据指导教师承担的在研课题、横向科技开发、技术改造等科研项目,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紧密结合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向,体现专业特点的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
目前,大连海洋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与大连华铁海兴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操作系统》,编写了实验指导用书、习题、随堂考试及说明,并提供了系统演示的Demo版。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同学积极参与了该系统的测试和试运行工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与企业人员的沟通,也使学生学到了许多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系统的操作技能。这一尝试,还将在学校工业工程专业其他实践环节中,得到延续和扩展。
关键词:工业工程 课程设计 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TB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93-01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等多学科相交叉的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我国目前已有22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开设在机械学院,从2002年开始招生到现在已为社会培养了600名毕业生,整个培养体系在修改中完善,目前执行2013版培养计划,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其中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作为学生的专业课设计,对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内容的构成及存在问题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刚开始共包含了四门课:设施规划与物流、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学和工程经济学等,后来经过带课老师的讨论,设施规划与物流通过改变教学过程,把设计部分放在了教学及实验过程中进行,其余三门课每届学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学完理论知识,四年级第一学期开学进行为期三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带课老师要给学生布置不同的设计内容,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包括了两个题目,一个是物料需求计划的制订,让学生理解不同批量规则下MRP制订的方法,另一个题目是生产过程规划,需要学生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来分析不同情况下计划与能力的均衡;质量管理学要求学生根据目前我校整个教学过程的某个环节,运用质量工程学的知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工程经济学要求学生分组,老师给出指定的几个项目,每组以一个机械工程实例为对象,从经济效果的角度对其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政策进行分析、评价、论证和择优。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整个实践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对待这个环节,收到较好的效果,个人作业及观点鲜明,但也有些学生会抄袭别人的作业,在作业中不积极参与甚至不参与,最后在作业中只挂上自己的名字,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工业工程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一)从心理学方面寻找学生被动学习的主因
学生产生被动学习现象的原因有客观也有主观,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发现,中间的一个原因是目前高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学生的学习倦怠。要让此环节真正收到预期效果,就要找到真正能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完成实践环节;另外在课程设计的内容上下功夫,结合近几年的科研及毕业生反馈的工作现场状况,设置更为合理的课程设计题目,激发他们对于专业的热爱,提高学习动力。
(二)设置合理的课程设计内容
目前三门课程设计的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更侧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也有部分题目直接来自老师的科研项目。工程经济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和企业实际结合的题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题目,老师审核通过即可,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出现。质量管理学将学生分成每六人一组,选题全部来自学生周围的生活或老师的科研项目,具体题目由老师和学生讨论确定,可以选择解决学习或生活过程中的任何与质量或标准有关的题目,让学生参与到选题过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本身涵盖面较广,要求学生下载并阅读不少于10篇有关自己所选方向的论文,联系一家生产企业或服务型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与实习,并完成下列任务之一:(1)对企业实际生产计划体系进行了解,优化其计划体系;(2)调研企业生产计划的控制过程,对其计划的控制过程进行改善;(3)调研企业的运作流程,应用BPR理论对其运作流程进行改进;(4)调研企业某产品的作业流程,对其进行分析与改善,比如可以进行生产能力的均衡、生产线的平衡等方面的分析与改善;(5)调研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对其进行优化改善;(6)其他与生产计划与控制过程相关的题目。
这个题目会在前一学期上课过程中布置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检查学生查阅资料的情况,训练学生查阅和阅读文献的能力,同时和他们一起讨论选题方向,放假前要求完成设计题目的选择,利用假期搜集资料并整理讨论,开学来主要完成报告的撰写和答辩。
(三)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
目前整个课程设计环节的考核要求学生分组答辩,组内每个学生都要回答至少一个有关项目的问题,且每个同学回答的结果都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浑水摸鱼的问题,同时用这种方式,还可以促进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加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也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工业工程;工厂自动化;途径
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技术与管理。而单纯依靠工厂自动化技术来发展,效果不佳,因此应该将其与现代工业工程技术结合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改善效果。
一、现代工业工程与工厂自动化的概述
(一)工业工程的定义
工业工程在20世纪初产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融合了工程、自然、管理、社会科学等。由于其随着市场变化发展,对自身的不断丰富完善,一直没有完整的定义[1]。在1955年时,将其统一定义为:工业工程是针对人、物资、设备、能源及信息的系统整合设计,借助数学、物理、社会科学等知识,进行了工程设计的分析探讨,最终构建成综合性评估的学科。
(二)现代工业工程的技术体系
我国对于工业工程应用,大多是从技术角度来促进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因此必须要拥有自身的技术体系来作为支持。而在我国制造业中,应用工业工程的技术支持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因此,工业工程所包含的技术体系表现为:1.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除了一般的技术要求外,还会对其整体管理提出要求。同时,设计是整个制造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2、在生产企业的管理上,实行整体的分析与决策,尤其是面临工程经济,工程的系统质量问题,以及生产市场预测和人力资源管理上,都能够通过工程工业来进行整体管理,提高整体效益。3、在对制造企业进行设计管理过程中,重点强调其控制技术。尤其是对于生产成本的绝对控制,是实现效率、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2]。
(三)工厂自动化的概念及技术支持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工厂自动化概念也打破了传统的车间大型机器自动化生产过程,逐步扩展到制造企业的管理层面。它们在不断改进完善过程中,构成了新的工程自动化体系构成,如图1所示:
工厂自动化技术以制造执行系统技术(MES)、网络化控制技术以及专用装备技术三部分为主要的技术支持[3]。MES是进行制造业革新发展的主要技术,它基本上承载了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设计、管理、决策与控制,将车间的所有信息传递给企业上层管理处,用各种有用的数据信息来实现对制造业改善的技术支持。
而网络化控制技术与专业装备技术都是其相关的技术体系,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环境下所进行的具体实践操作。从根源上带来新的技术支持,无论是理论还是具体实践都是最有利的技术保障。同时由于三大技术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工厂自动化技术支持体系,如图2所示:
二、现代工业工程与工厂自动化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节奏下,工厂自动化技术也不能全方面的适应社会的竞争压力,出现了各方面的困难障碍,尤其是制造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难题。因此,单纯依靠工厂自动化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不行的,还要从管理技术上着手。只有将二者技术不断磨合,才能从技术、管理上实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结合我国制造企业来讲,管理水平是阻碍发展的重要问题,造成了缺乏创新能力,成本过高,质量水平低,资金短缺等现状。因此,应用现代工业工程技术来改善管理水平,再结合工厂自动化技术从底层技术进行改革,应经成为迫在眉睫局势。它们共同构成的制造业发展途径包括以下几方面:(一)重点强调工业工程的优势作用,从最基础的企业环节开始进行改善管理,无论是设计、决策、管理还是控制都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这样才能逐步的将制造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进而促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二)在进行工业工程技术管理水平改善过程中,还要利用相关条件,促进工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革新,一手抓技术,一手抓管理,二者共同实现制造业发展技术革新;(三)在进行制造业的发展推进过程中,还要采用各种技术与手段,最大程度的降低其风险系数,确保改善的绝对成功。
三、结语
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将工业工程与工厂自动化技术完美结合,从管理上进行创新才是正确之道。因此,加强对工业工程与工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言.工业工程及其应用[J].北京:制造技术与机床,2001(8):13-14.
[2]段芬,孙传家,潘广德.浅谈我国现代工业工程的应用情况与发展前景[J].北京:电子制作,2012(11):91-93.
[3]齐二石,霍艳芳,李钢.现代工业工程与工厂自动化[J].北京:机械工人(冷加工),2003(2):4-5.
一、双语课程群设计思路
我们通过广泛调研、资料查询、借鉴、比较、研讨等方式对双语教学课程群的设置进行了研究。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双语教学模式,注重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和先进教育理念的运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外语水平提高和专业学习能力发展。注重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多渠道强化英语专业术语;注重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鼓励自主学习;注重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和直接使用外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注重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国际上工业工程专业能力要求,借鉴发达国家该专业完善的课程体系,结合我们工业工程专业的特色,我们选择国外已经成熟的某些方法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建立系统化的双语教学课程群,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充分体现与国际化接轨的思想。双语课程群覆盖了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各个层次,包括:《应用统计学》、《管理运筹学》、《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系统与设施规划》、《系统建模与仿真》、《产品设计与开发》这6门课,实现学生大学4年英语不断线的目标。通过英文教学课件及案例库的建设,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等等,系统研究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双语教学,重点研究课程之间的衔接,使课程之间相互促进,知识相互关联,使学生能够站在较高的角度,对本专业有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学生利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在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专业知识为教学根本,英语只是语言工具,在某种程度上更严谨地阐述科学原理。
二、双语课程群教学实践
1.双语课程之间的衔接。双语教学既要有利于专业知识的传递,又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这就要求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的衔接问题。在开设《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双语课程之前除了基础英语课程外,已经开设了《应用统计学》及《管理运筹学》两门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此时对该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掌握了解决工业工程专业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能够通过预习和复习较好地领会用英语讲授的专业知识,为这两门双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后续还有两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物流系统与设施规划》及《产品设计与开发》。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难易程度,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组织或调整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避免出现重复或断层现象,较好地起到英语教学的过渡和衔接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学生完成从英语学习阶段到英语使用阶段的过渡,使他们真正学会把英语当成一个有效获取各种知识的工具,这才是英语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
2.教师的作用。教师在双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起着规划、实施、引导调节双语教学一系列过程的作用。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精通本门课程、外语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我们开设这6门双语课程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海外留学或交流访问的经历,以及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外语水平高,完全能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为了实现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双语课的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自主学习的潜力,从而帮助学生尽快形成英语思维。教师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之能主动感知、思考和想象,积极地讨论和回答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强化与提高,最终实现专业研究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和有机统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教授英文教材上的理论内容的同时,逐步增加中国案例的讲述,加强将教材中英文理论知识用于中国实际问题的分析,突出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提高授课的针对性。
3.双语课程的考核。双语教学课程的考核制度比较灵活,综合考查学生的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课表现、团队合作能力、期末考试五部分。对英语不好的学生实行鼓励政策,提倡“不怕错”,营造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的课程还有期中考试,目的是让学生把前边的内容都消化吸收。这种考核方式重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而不是为分数所累,目的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4.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每门双语课程结束后,都要求学生在网上填写一份关于该课程教学环节的相关建议及意见的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对双语课程的适应性、双语教学中英文的比例、作业量多少、内容掌握程度、效果等都做了详细的设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基本上对本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群这种模式还是肯定的,不管从教材还是课堂,还是老师的英文水平等,学生都给出了满意的答案。说明这种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具体如下:(1)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双语学习掌握了用英语进行准确系统的专业表达的方式,同时提高了他们的专业英文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2)初步把握了西方教材对工业工程相关概念的表述模式和相关的理论体系,有助于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前沿知识以及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增强对知识的判别吸收能力。(3)通过课堂提问、书面作业、课堂展示等形式的教学方法,初步培养了学生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用英文撰写小论文,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及写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对一个专业的多门双语课程系统、全面地进行研究,重点研究课程之间的关联,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及规律进行形式多样的双语教学实践,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双语课程群。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形成教、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达到国内外教学研究先进水平。工业工程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群体系建设完善,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的国际前沿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先进性。(本文作者:朱晓敏、何中祥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随着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我国的工业工程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8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与快速成长的工业工程教育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创新与改革明显滞后,工业工程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尤其是实践教学。如何创新实践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现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都已普遍开展,大多数高校虽然对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视,但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1-2]:(1)传统的实验教学侧重于验证性实验。实践教学中的设计性实验很少,有些学校的设计性实验比例不到10%,各门课程实验自成体系,学生难以从实验教学中学到探求未知、开拓创新的能力。(2)实验教学模式单一。统一的实验课和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能力和个性化方面的差异,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方案,按步骤进行,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3)课程设计与实际联系不够。大部分课程设计都在校内进行,没有结合企业生产现场,学生在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明显欠缺,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制造业飞速发展的要求。(4)生产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效果不好。近年来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实习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实习一般采取集中模式,企业参与程度低,学生主动性差,实习缺乏深度,实习流于形式。(5)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校内实训限于环境和条件的制约,缺乏完善的管理约束机制,实验数据杜撰,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难以禁止;校外实习受生产单位的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大都不愿让学生动手操作,更不愿意让学生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缺乏稳定的指导和有效的监控,实践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应用型人才培养既有别于“学术型”、“研究型”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又不同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面向社会,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针对工业工程专业强调应用型的特点,结合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共性问题,贯彻“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长应用”的十二字方针,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3],如图1所示。该教学体系增设了大量的实验和课程设计,五门主干专业课都开设了专门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并加大了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该体系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工程性、应用性和研究性及专业素质的培养上,通过形象化教学实验课教学现场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实践五个阶段,使学生对专业基本知识反复进行运用和训练,按螺旋上升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加大设计性综合实验
工业工程专业课开设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没有挑战性,学生对做实验的积极性不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6年建成了生产系统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一个比较先进的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的装配流水线,加工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产品,通过实验产品的加工组装,可以把基础工业工程的动作研究、时间研究和作业分析等实验,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生产线平衡实验,人因工程的噪音、照明和疲劳测定等实验综合在一起。这种综合性实验不仅可以将人因工程、基础工业工程和生产计划与控制几个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理解生产的系统性和各门专业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开设团队式的课程设计
工业工程五门主干课(生产计划与控制、基础工业工程、物流工程学、质量工程学、人因工程学)都安排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掌握了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知识完成设计要求。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工业工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课程设计通常采用集中的方式,由指导教师指定一组课题,以4人~6人为小组进行操作,课程设计包括设计过程、设计报告书写和答辩三个阶段。总成绩为三个环节的最终加权成绩,每个小组有一个总成绩,根据每个组的成绩,组长针对每个同学对小组的贡献率进行打分,整个团队相互协作,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精神。
3.开展任务驱动型的生产实习
由于以往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没有给学生明确具体的实习任务,而且生产实习指导书中给出了实习任务比较笼统而且范围比较大,实习内容比较空泛。实习任务不明确,学生实习带有盲目性。这样,实习往往只是认识、了解生产现场,使实习失去意义,缺乏挑战性,学生易产生懈怠和应付心理。任务驱动型实习方法为:老师首先和拟实习企业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了解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产问题,然后学生通过自愿的方式组建团队,每个团队分配一个具体的任务。团队内的成员相互合作,合理分配任务,共同完成这项工作,共同递交一份实习报告。任务驱动型实习,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刺激学生追求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提高生产实习的教学效果[4~5]。
4.增设创新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增设创新学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各类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科技论文竞赛等活动,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获得相应学分。鼓励学生参与每年举办的“希望杯”、“挑战杯”、“沙盘大赛”等竞赛,开展“竞赛教育”。“竞赛教育”在促使参赛学生围绕竞赛范围梳理、整合所学知识从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理论能力、创新能力。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用友杯”全国“ERP”沙盘大赛团体二等奖和河南赛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学生设计的“多功能车座购物装置”和“一种多功能安全提示装置”产品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些成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和创新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措施
要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仅仅有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不够的,还必须狠抓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建设。很多院校实践教学实施了很多年,但是效果一直不是很明显,原因主要是保障环节出了问题。
1.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条件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保证实验教学效果,必须不断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学校先后扩建了实验室,购置了先进的实验设备,目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已拥有生产系统实验室、生产中心虚拟现实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质量工程实验室和综合物流实验室,其中有的实验室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由于该专业人数较多,实验教学工作量很大,我们设立了开放实验室,研制开发了实验室预约系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实验,这样,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是确保工业工程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们已与航空制造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包括沈飞、西飞、西航、成飞、株洲331厂等,学生去航空实习基地主要进行生产实习。航空制造企业都是外地企业,为了满足学生的认知实习等实践,必须开发本地实习基地。借助于教研室成员的社会资源和合作关系,通过对郑州宇通公司、郑州日产公司、郑州娅丽达裤业公司、郑州油公司、郑州思念公司、郑州海马公司等十几家制造型企业的甄选,本着多行业、本地化的原则,课程组选择了汽车、服装、食品、能源四类行业中的五家制造型企业,主要作为认知实习和实践基地。实习基地的扩展,为学生实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3.改革实践考核方式
评价考核的改变是实践改革的驱动力,一个好的评价体系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公正评价。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主导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和实习企业等共同参与评价。考核的内容也不能是单一的实验报告或实习报告,还包括实际操作和答辩等内容,这样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比如生产实习的成绩评价方式是以企业考评、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考核的内容有实习报告和答辩,每个团队的总成绩是各个环节的加权成绩,个人成绩按贡献大小决定。这样每个成员的工作绩效都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让每个同学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改变了以往学生随便抄袭实习报告,应付实习的现象,极大调动了每个同学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实践效果良好。
4.完善实践教学反馈与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反馈与监控体系,是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建立了校、院二级教学督导机制,分为校级教学督导组和院级教学督导组。院级教学督导成员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学习实践课的情况,听取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见;他们会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评估,对青年教师或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进行听课“会诊”,提出改进意见。校级教学督导组对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实时监控,他们会随机听课,抽查老师的实验准备情况,抽查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在期中和期末,召开实践教学工作座谈会,听取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情况,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的意见。教学督导组以“督”入手,重点在“导”,目的是不断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6]。学院将进一步完善监控体系,为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5.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者,更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者,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密切相关。通过引进和培养等方式,形成一批具有超前的实践教学理念、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学院主要通过培养的方式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每个专业教师必须带实验课,必须参与课程设计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学院有计划地安排从事实践课教学的教师到企业的生产一线锻炼或参加企业的课题研究工作,鼓励老师利用带生产实习的机会多与企业接触,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来自企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能改善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7]
摘 要:本文阐述了我校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分析了工程教育认证对课程考核的新要求,探讨了基于达成学生专业毕业要求的考核模
>>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反向设计 基于专业课程的多元考核模式探讨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采矿工程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实践 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研究 基于技能考核的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考核模式的探讨 基于执业资格考试模式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探讨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的改革探讨 基于过程考核的《金工实习》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基于BTEC及TAFE教学模式的高校物流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职专业课程过程性考核设计 基于“两多一全”的专业课程考核模式探索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探究 地方高校新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考核模式探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探讨 基于网络考核的信息化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1”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考核模式的改进设想 基于OBE培养模式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设计 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认识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李莉,詹肇麟.《铸造工艺课程设计》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论坛[J]. 2017(2): 177-178.
[4]何兵. 职业教育也有“高考”――德国职业教育学生考核评价启示及本土化借鉴.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3.
[5]鄂甜.德国职业教育考试新模式研究.天津大学职教学院学位论文:15-17.
[6] 李征,李芳,黎明安.学分制下电工学课程试题库的建设.教育教学论坛. 2016,4(16):201-202
陈志霞。女,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MSW中心主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系访问研究员,美国德拉维尔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湖北心理学会理事,湖北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心理健康学会理事,武汉市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人力资源实践分会场主席。《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inPsychology》、《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专家。
研究领域。具有心理学和管理科学工程的双重学术背景,长期从事应用社会心理与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有社会态度与群体心理、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性别偏见与女性职业发展、人力资源测评、心理咨询辅导等。
主持项目。曾获得过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科协重大调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两项)、教育部专项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项目、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合作项目、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等研究项目二十余项。
学术交流。2006年11月于美国费城参加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年会;2008年获“中国心理学会荆其诚基金”奖励和资助,赴德国柏林参加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担任人力资源实践分会场主席并宣读论文;2008年7月赴法国巴黎参加中法青年心理学家国际交流活动。
社会服务。先后为湖北省妇联、武汉团市委、深圳城管局、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建筑设计院、凯迪集团、红桃K集团、武汉科技学院、三峡商报社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从事过员工测评、培训、讲座及管理咨询。
学术成果。独著《知识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及其影响》、《个案社会工作》、《大学心理学》等著作和教材80余万字。先后在《The Joumal of Social Psychology》、《Intem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sex Role:A Research Joumal》、《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健康心理学杂志》、《数理统计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自然辩证法研究》、《人类工效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代表性论文。( 1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Extra-role Performance: Which Leads to Whic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9,148 (1).(2)Ambivalent Sexism, Marriage, and Power-R.elated Gender-tkole Ideology. Sex Roles: A Journal of Research, 2009,60 (11). (3)The
Mediate Effect of Multidimensional Perceived Orgamzational Support in the relationship of Supportive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Chinese employees' Job Perfom~ance. 2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sychology (ICP-2008Ber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8, 43 (3/4).(4) Ambivalent Sexism in Close Relationships: (Hostile) Power and (Benevolent) Romance Shape Relationship Ideals. Sex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