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6 09:48: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信息化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化,能简化会计核算程序,提高计算机会计工作时效;对会计核算软件研制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对管理型软件的开发应用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在会计信息可比性实现上做出了努力,使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助于加强国际会计协调,促进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还能提升我国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水平,缩小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三、规范化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表现(一)规范化的存货计价计价是存货会计的重点所在,大致的计价方法可分为两种,以是否以实际成本为基础来进行区分。采用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多应用在存货规格低、品种少的小型企业中。另一种以非实际成本进行计价的方法应用在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当中,这些企业的存活规格高、品种较多,对会计处理工作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同时还对采购部门业绩的考核上有所帮助。但是,就目前看来计划成本法不容乐观。具体原因大致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传统或实际成本的计价原则在计划成本法中仍有较多的体现。会计处理手续过程的简便和企业内部管理的进一步加强是会计人员对其进行运用的目的。但会计领域内伴随计算机应用的广为普及,以往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已渐渐的落后,自动化和高度集中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在使数据处理能力加强的同时,也使得数据处理的准确程度有了很好的保障,切实对会计核算的质量做出保证。(2)价格体制的改革。存货的价格在计划经济时期多由国家操作,没有很多的价格波动,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中,实际成本同计划成本之间的问题不是非常的明显。企业应在存货的计算方法上,适当根据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的状况做出调整,以在成本的计算上有更多的把握,为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提供优质的服务。(二)规范化的成本分配在辅助生产当中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在实际处理中由于不同的产品成本程序而有所变化。分配方法上有按计划成本、按前后顺序、交互的形式、代数的形式和直接分配的形式。传统手工会计核算中,出于简化计算手续的目的,通常在分配方法上选用直接分配的方式,但是它存在着很多假定因素,表现在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被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生产车间占用,不然的话就不适合这样的分配方法;计算简便是按照前后顺序作为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它要求辅助生产费各做一次性计算,可顺序在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对之后的车间费用负责,使得分配结果产生相关的影响;按照计划成本的分配形式进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时,对计划单位成本要有很高的准确性,若在实际中的存在较大的差额脱离于计划之内,对企业的经济核算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影响到合理的会计核算资料的统计。使用代数形式的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在结果的输出上正确率最高,但对于一些较多辅助生产车间的企业而言,由于要进行繁琐的核算过程,不为企业广泛使用。总而言之,没有最好的会计核算方法存在与手工会计核算之内。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打破了这一不完善的僵局,即便有再多的车间,再多的未知数,都可轻松的运用代数形式的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代数分配法在会计软件中的简便程度优于其它任意的一种,并且得到的结果也是最可信的。所以,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问题上,必须要注重代数分配法这一规范化的方法。(三)规范化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根据行业的不同有着很多的变化,这种定式同样存在于相同行业的不同企业。所以说,要同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和特征进行有机的结合,规范好现行会记成本核算的制定,设计出结合计算机自身处理的特征、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设计思路上打破以往的惯性,把数据流转的减少作为设计的初衷,考虑的相关对象上不再把数据处理的具体时间做研究。传统手工会记核算上,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来对管理要求和企业生产的特点做出充分的适应。其最重要的差别在于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使用任一种方法,都要在成品、半成品的最终成本上做出相关计算。所以按照品种计算成本的方法做成本核算,是成本计算工作最本质、最基本的要求。(四)规范化的分类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做何种类型的选择,取决与企业的规模和单位的业务类型。对于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收款、转账和付款凭证是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记账的主要凭证方式,而通用记账凭证则作为小型企业的凭证方式。对会计记账凭证种类选择的科学性,对凭证的记账和汇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使会计工作效率大幅度的提升,会计核算质量得到切实保障。信息化的环境下,以往这种分类的记账凭证没有了实际的意义,恰恰不同,过多种类的凭证类型,使计算机更多的对内容进行自动的判断,看上去对记账凭证的准确性、自动化做出了提高,但实际上不但多余,反而会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效率的降低。虽然现在的会计软件在设计上都有记账凭证类型模块的出现,这也只是较多的在以往习惯于传统工作方式的会计工作人员上做出适应。所以说,当前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尽量用规范化的通用记账凭证作为记账凭证的主要类型。(五)规范化的账务处理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记账凭证账、多栏式日记账的账务处理程序,是传统的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中常见的几种类型。进行实际的组织会记核算时,有管理的具体需要和会计业务的繁杂程度在其中灵活的做出选择。处理中必须要对工作量的多少做出思考,就使其夹带了过多手工处理的局限性。循环和重复是其存在的主要缺陷,延迟的信息提供、较多误差的数据和工作量的巨大使会计工作人员不能承受。会计信息环境下,重要的是在会计处理目标上做出考虑,即从各种会计信息上获得到管理所需要的。所以,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已经没有存在的实际意义,要改变成日记账务或记账凭证的账务处理核算形式,对计算机会计处理程序做更好的适应。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化
(一)加快计算机会计工作的效率计算机替代手工方式进行会计核算,使之前的很多步骤显得复杂落后,经过上述规范化的操作之后,彻底改变了以往手工处理环境下形成的固定格式,会计人员能都在会计核算方法上有一个快速全面的了解,并熟悉了使用步骤。另外,还使得会计核算方法更好的同计算机处理相融合,数据流程更清晰明了,效率更上一层楼,在会计核算的步骤上做出更多优化,计算机会计工作的效率得以充分提升。(二)会计核算软件的规范化的提高不可否认,现今外国的会计软件比我国自行设计的要领先很多,在广度、深度上都存在着不少的偏差,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的软件发展的步伐较慢与技能掌握普遍欠缺的用户所导致;另一方面是国内复杂繁琐的会计核算方法,导致对软件做研发时,一些功能难以进行开发,比如就成本核算子系统而言,在操作中无法进行实际的应用,开发出来没有任何的意义,此类问题不进行有效解决必然会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势必要寻找出有共性的东西,在会计核算中进行提取,从而为管理型会计软件的普及带来更多有利的条件。(三)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按照相关规定提高会计核算资料做相互之间的可比性,是可比性原则的主要内容。实际的工作当中,因为各种客观因素的产生,使得会计制度的形成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出现多样化。试想让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一致,并相互间进行竞争的两家上市公司作比较,会计处理方法在两个)明细总分类账户是对总账账户的补充及完善。该类账户能够更好的使企业的经济业务更好的进行分类与归纳,是对企业某一经纪业务进行明细核算的账户。该类账户是根据明细科目设置的,因而也叫明细账。通过本文的对比与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之间互有异同。其中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是否有明确的结构,反映资金形态的方式是动态还是静态以及设置是哦福有相关的统一规定等几个方面。而期相同支出主要在于账户是依科目而生的,因而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相同,名称一致,记录记录形式相似。
本文作者:彭赠工作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运用,信息化得以普及,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应运而生。在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审计信息化也得以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审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审计源于会计,但是审计和会计又是相互独立的,有各自独立的体系;其次研究了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出现会计必定会出现审计,审计与会计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审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数据库
会计主要是运用专门的理论方法对经济体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关系工作。在结合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化是将传统的会计知识与信息化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归档、处理、储存以及运用。而对于审计信息化而言,审计信息化指的是对被审计的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对报表进行审核的精确工作,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审查、核对以及验证工作。另外,信息化建设需要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并且有步骤有计划地对信息化人员进行培训工作,这要求信息化审计人员不仅要适应信息化的情况,还应该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1审计和会计之间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会计的发展,审计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协同发展,因此,就必须要求我们对审计和会计的职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正确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审计在整个国民经济监督体系中占据较高的位置,其位置具有很高的严密性,其地位也比较高。而会计有着具体的工作和具体的业务,主要针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审计是宪法赋予的一种监督的权力,而会计是在企业中对自我核算的一种监督,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从审计和会计在经济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审计是对会计监督的重新监督,会计是审计对象的一部分,而审计监督包括会计监督。因此,两者相互独立,相互联系。
(1)审计来源于会计。审计和会计本是一家,水融,但又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去运用,会计是审计对象的一部分,审计是对会计中的数据进行重新的确认以及校准,因此,审计源于会计。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一种经济管理的工具,主要以货币为主,有自己的独立体系的专业方法,会对企业和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系统的、规范的以及连续的纪录,并加以考核和指导的一种惯例活动,能有效地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并且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对于审计,审计是有专业的独立机构和一些专业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根据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依法对被审计的单位中的一些会计数据,相关的经济活动以及一些财务收支和有关的经济督导活动,通过合法的法律手段,来监督企业的经济情况,并改进经营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收益,保障国家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虽然“审计”和“会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从其发展以及定义来看,其中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同样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说审计源于会计。
(2)审计与会计相互独立。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两者的基本概念不同,会计和审计是相互独立的。在工作中,国家的审计部门以及审计人员,会依法对各个部门行使监督权力,国家的审计部门有权对各个单位的会计部门进行审查监督,对其内部经济体制和经济状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并且在此过程中不受任何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干涉。在这一过程中,对审计的要求将赋予最高层次的监督,这样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可以在会计监督之后再次进行经济状况的监督,可以降低风险;第二是对于一些相关的会计部门进行监督,可以起到良好的督导作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审计工作的职能和会计工作的职能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可以发现,审计与会计两者是相互独立的。
2会计信息化与审计信息化的关系研究
(1)联系。首先,传统的会计逐步从会计电算化走向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应用计算机处理技术来处理一些会计业务,是一种基于传统的会计凭证和报表的核算工作,只是将原有的工作转为信息化处理,将传统的会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到一起,从而具备更强大的核算能力以及更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功能。审计作为对会计质量的一种监督手段,审计信息化如果无法跟上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就很难起到监督的作用。换句话说,无论是审计信息化还是会计信息化,都是在基于传统的会计与审计的理论知识下,形成的新型的审计和会计。因此,我们认为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次,信息化会计的主要职能任务是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信息化审计则是帮助审计人员快速高效地完成审计工作,两者的服务对象显然不同,但是在这其中两者的服务功能是有一定联系的,并且互相影响。比如,两者都有自己的数据库信息,如入账数据库、出账数据库以及对明细账数据库等一系列信息化数据,并且无论是在审计还是在会计的过程中,都需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两者数据库的信息质量都会对对方工作的开展产生作用和反馈。
(2)区别。尽管审计信息化来源于会计信息化,但是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亦有不同,审计信息化是根据传统的审计知识,在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从而形成有自己独立体系特点的一种审计方式。在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并且使得审计工作变得更加快速,工作范围更为广泛,工作效率也优于传统的审计方法,所以,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是相互独立的。两者的不同在于,审计信息化是在会计信息化的结果上进行的,因为审计的对象是会计,审计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在处理会计信息时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时,都会在瞬间得以完成,与此同时,会计报表同时完成,可实现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会计信息的多元化服务。而对于审计信息化,主要是审计人员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电子技术进行一些相应的审计工作,这能帮助一些工作人员完成一些在原有人工审计的条件下很难完成的审计工作,特别是一些大量数据的筛选工作,信息化为此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在引入会计数据时,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引入相关联的一些会计数据,把两者结合,从而更好地对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上存在的一些弊端和漏洞进行完善。因此说,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也是相互独立的,这样也有益于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高速发展,不受约束。
3结论
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能根据国家的法律制度,在降低审计风险的情况下,充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会计和审计工作推向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对于审计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而言,都是通过现有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已有的传统的会计和审计方法相结合后产生的一种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的新型审计和会计技术,这其中有实现过程,且两者的关系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会计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果只发展一个,另一个就无法进行相关的服务,因此两者之间的发展应齐头并进,但在这一过程中又不可以混为一谈,应该在两者相互促进发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系统需求的条件,进行融合,并且独立于自己的系统相互发展。
作者:徐志新 李蔚 单位:国网浙江常山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袁秀梅.会计信息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5,50(19):44-45.
一、会计信息化下最为常见的安全和风险类型
(一)信息系统存在风险。
在企业中,会计信息化的程度会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科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提高,他们会使用高度集成化及网络化的分布式的系统结构,这样就更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化采集的效率以及提高了整理数据、传输反馈和做出一些决策的速度,整体提高了办事效率,从而使企业运转变得更为流畅。然而在某一程度上计算机系统还是比较容易受到影响的,如果计算机的硬件或者是软件甚至是网络本身发生故障时,数据就会丢失,更严重还会导致系统瘫痪,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由于信息系统的分布式、对外开放性以及可以远程处理的特点,系统的统一性和可以控制的程度就会大大降低,一旦出现本文由收集整理某种问题,就会有更大的范围受到影响,而且想要恢复系统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二)数据存取以及业务处理方面存在风险
当前,一般使用一些具有磁性介质的工具来实现数据的存取,例如:u盘、硬盘、磁带机等等,这些存取数据的磁性介质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证据追溯性,假如篡改或一不小心修改了存储的数据,那么原始的数据就会被更改,而且很难找回原始数据。在日常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会计人员无意中修改数据就会变成很常见的问题,而且很难被发现,这就会增加会计的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如果一旦接收了一些不完整的数据信息后,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之后所有的衍生数据都会变得不完整,一旦进入审计流程,这些问题都会会计业务发展的重大阻力,造成不必要的财务处理风险。除此之外,这些磁性介质很容易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磁场变化、震动等。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数据紊乱就会成为常见的问题,这将导致整个会计业务的混乱,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存在道德风险
这个风险主要是指某些人非法侵入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目的是窃取该企业的重要数据和一些知识产权,更有甚者,他们会侵入系统内部扰乱系统的正常运作,给该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财务上的一些数据是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信息,其中包含了该企业不能公开的一些机密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是一些与其竞争的企业和某些咨询公司想要得到的情报。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大量的信息会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如果制造出一系列的监听设备或者是黑客软件,再加之一些企业内部人员做内应,那么就会出现大量的机密数据泄密事件,经大量数据表明,大多数的企业机密泄露事件跟其内部人员有关。
(四)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再是通过某些磁性介质,而是逐渐上升到网络传播的层次。而且计算机病毒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型的特点:1、扩散范围变广。计算机病毒在传染时,不仅仅能快速地扩展到某个财务系统,而且还可以通过该系统的远程实时操作的过程中,传染到其他的财务系统,涉及到的面积大大增加。2、传播速度极快。网络病毒大多数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一旦接触到他就会通过网络无限蔓延。3、传播方式各式各样,破坏力极大。4、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一定的可激发性。随着技术不断地发展,计算机病毒具有了和单片机病毒一样的特性,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如果受到外界的刺激,计算机病毒就能够很快的活跃起来,而且想要清除这些病毒更是困难,如果有一台计算机没有被清除干净,那么就还会产生连锁反应,是整个网络系统全部被感染,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二、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控制安全与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
在会计信息化的趋势下,会计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来适应复杂多变的信息系统环境,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会计技能,还要掌握丰富的计算机技术知识以便于可以处理和管理大量的数据信息。正是在这一要求下,企业在实行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种集会计、计算机数据处理与管理于一身的新型复合型人才,这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具体来说,对企业里现有的会计人员常进行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这将会对会计人员对认识会计信息系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会使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对职员进行安全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的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他们的安全意识,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二)重视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硬件及软件的建设和管理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保障,所以计算机这一核心的质量需要得到充分的保证,不能因为一些资金方面的问题就要降低一些设备硬件的质量。对于那些关键的设备,必须采用双系统的方式进行强有力的巩固。除此之外,放置计算机的房间内的用于提供动力和照明的供电设备应尽可能地与计算机的供电设备区分开,还要配置不间断的电源、防辐射以及防磁干扰的设备等。在一些硬件的管理上,应该聘请专业的计算机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其他的人员一律不得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如果要用到该设备,一定要向上级提交申请,并确认不会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经授权后方可使用。还要明文规定,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要专门应用于会计处理企业的账务、填写账务报表以及其他的会计所需处理的事务,任何人不能未经允许将此系统用于对外开放的服务,更不能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上进行一些具有安全威胁的操作。
(三)建立防病毒的措施
在解决计算机病毒的问题上,我国研发出很多反病毒的软件,这些软件一般都会有效地检测出多数病毒,并且能及时的进行杀毒处理,并且具备一系列在网络环境下的实时监控的先进功能。除此之外,企业还要要求会计人员及时备份数据库,并且在不确定是否会感染病毒的情况下一定要是某些重要的软盘处于写保护状态。而且切记不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上打开来历不明的一些电子邮件,并且经常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测试和杀毒处理。
(四)健全以及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内控制度
1、监控和操作的职责分离,进一步强化系统内部的相互之间的牵制
职责分离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系统内部的相互牵制,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会计信息化系统内设立两个职位,分别是操作和监控,然后对每一笔业务都进行多份备份,当会计人员利用该系统处理企业账务时,他们操作的数据及相关信息会同步到监控人员的计算机上,监控人员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备份,并且定时检测,以防出现意外的事故。一旦审计部门怀疑某些数据时,可以通过调用监控人员的备份数据进行检验,这样就强化了系统内部的相互之间的牵制。做到职责分离,使其工作范围都有很明显的界限,没有交叉和兼容,使各职位之间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
2、明确数据的操作及管理的权限
对上机操作的人员使用会计软件要制定明确的规定,其工作内容和权限都要设定,对该软件的操作密码严格保管,避免内部人员之间相互交换操作口令,最好的建议是使用硬件密码系统。严禁一切未授权的人员操作会计信息化系统,保证已经该输进计算机的会计凭证都是经过审核才登记入账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是数据安全,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措施,还必须要提高高层领导对信息系统存在数据安全风险的认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各种规定,减少差错,以及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觉保护软件系统的安全,并能及时发现系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给予解决,这对降低系统的安全隐患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财务会计 信息化 研究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信息数字化、编码化,为信息的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检索、运用提供了强大手段,电脑网络的高度发展把整个地球连接成一个网络型的信息结构,信息的生产速度极大提高而成本却急速下降。
一、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内容
会计信息化理论是由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相互结合所形成的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其中,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是构成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方法理论等;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是将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应用于会计信息化实践、指导会计信息化实践的理论,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会计信息化管理体制理论等;而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则是对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和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条件的理论,包括信息、技术和组织等环境的影响。作为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部分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立足于其会计反映与监控的基本职能,对其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环境理论深入研究,不仅是会计信息化的当务之急,而且对会计理论创新研究有着重大意义。研究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首先必须根据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分阶段加以进行。信息系统与组织内外部环境之间共生与互动的关系,决定了财务会计系统必须是一个活跃开放的系统。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演化程度,直接反映出财务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根据会计的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集成的程度,可将财务会计系统的发展阶段分为手工会计模式、计算机会计模式和网络会计模式三个阶段。而我国信息化财务会计系统至今经历了手工会计仿真模式与计算机会计模式两个阶段。
二、财务会计基本程序的改进
1、会计记录的信息化。在我国财务会计系统四个基本程序信息化过程中,以会计记录的信息化最为成功。根据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设置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数据结构,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模块正确地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信息的输出,逐步实现了会计记录的电子化与无纸化。同时,会计处理过程的程序化与规范化,又使会计集中核算、记账,以及企业租用服务供应商信息系统成为可能。信息理论所包含的数据压缩定理和信道编码定理两个基本定理同样也适用于会计记录。在对数据的压缩过程中,当前财务会计系统在获取会计账户和报表的压缩信息中一方面保证信息的不受损失,同时,通过凭证模板和非法对应科目控制减少了信息失真。而在保证一个有噪音的信道中传递最大数量会计信息的设计之中,当前系统则多将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合二而一地归集于一个数据文件之中,以便账簿和报表提供更为详尽数据与信息,并注重会计处理过程中对有效编码方案使用冗余技术。
2、会计确认的信息化。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信息化,是财务会计信息化的难点。如何将人脑对会计的确认与计量逐步转化为财务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首要问题是要进行“初始记录的确认”(即初始确认),APBS tatement No认为“初始记录”包括对进入会计程序的数据、作出分录的时点和通常要予以记录的金额等三项原则,其中前两项属会计确认问题,而第三项属于会计计量问题。在财务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将会计确认交由计算机系统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想象,那种缺乏完整的原始凭证数据仍可准许进入财务会计系统的做法。将给系统带来多大的危害。因此,制定“准入”数据的确认条件必须完整充分。
3、会计计量的信息化。选择计量属性是会计要素计量的主要问题,在当前财务会计系统提供以货币量度为主的信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能使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属性克服相关性不强的缺陷,而且可以使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尽可能同步地得以反映。因此,通过建立基于以上五种计量属性相应的数据库文件,并根据各计量模式的要求分别生成不同计量属性的财务报表信息,对满足不同信息用户的需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1、加强数据标准建设,建立、应用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完整统一的标准。新的财务会计流程应能将原始数据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2、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消除不增值环节,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应用流程再造,消除编制记账凭证等非增值环节,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财务和业务部门的信息实时传递和共享,减少数据的重复处理。
3、打破顺序化业务流程,实施“事件驱动”。“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
一、物联网的内涵以及发展概述
随着世界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普及,同时传感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物联网技术随之快速地被开发且应用到实际。简单来说,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与传统的电信网络为基础进行的相关概念的延伸和扩展。其发展主旨是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和应用创新,发展精神则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进行创新与改进。在物联网条件下,大部分关于经济体系的构建及发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物联网可以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同时也可以实现自动反馈与智能控制,使经济交易及业务操作更加简洁与准确。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合理运用互联网,实现相关的应用创新,将会给企业带来诸多方便与快捷。会计信息化是在做一种具有预期性的数据研究,是会计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物联网技术条件下会产生新的火花,可以发掘出更多的开发点,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快速成熟可以推动会计信息化进一步的发展。
二、物联网对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物联网条件下,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了解事物的信息,可以随时取用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很大程度地促进了会计信息的交流,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利用价值,扩大了会计信息的范围,降低会计核算的成本。因此,利用物联网的新特征将给会计信息化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为会计信息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实现会计信息标准化。传统模式的会计核算方法效率比较低,而且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不足,在数据的转换过程中还存在着计算错误的风险,影响分析的效率。物联网环境有利于加强过程和成本的控制,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用特定的感应设备采集,记录到数据仓库的信息也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可以清晰地计算生产成本,核算结果将会更为科学与严谨。经过特定算法分析处理的数据将会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在保证效率的同时,也改善了信息的相关性,增加了财务数据的对比性,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风险,为分析者与使用者的决策与流程优化带来数据依据。
2.保证数据及时、完整、准确。传统方式下数据一般是在业务发生或者已经完成之后才进行处理,而物联网条件下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在业务发生时就获取以及更新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因此当会计信息时就可以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作为参考,使企业可以在最短时间之内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而且,在物联网环境下,可以将存有物品信息的电子标签带到产品入库、销售出库等环节之中,如此设备就可以自动识别,将与其相关的信息同时提供到数据仓库,大大增加了数据的关联性,增加分析价值。传统模式下,很多环节需要会计人员人工完成,在物联网条件下,数据读取不再需要会计人员介入,不但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也可以充分保证数据的完整与准确。
3.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传统模式下信息采集比较混乱,不但增加了分析难度,而且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通过物联网技术就可以加深企业与供应商、金融机构以及会计事务所之间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多利用价值。另一方面,信息化的企业中一般会有几个系统化的控制管理体系比如会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以方便企业对不同种类信息的采集,数据导入导出的过程中容易引起混乱与错误。然而在物联网条件下,高度集成的运行模式就可以实现低成本运营、高效管理与简捷维护,而且可以快速整理分析数据,及时得出数据分析的结果,使得内部会计工作更加简洁,也方便和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能够很好地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统一性。
4.辅助监管与决策。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的会计监管系统作为会计信息化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完善会计信息体系。会计信息系统对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监控之后,就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发展情况,方便做出最正确的管理决策。因此,在物联网条件下可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利用技术工具有效监管,更好地控制数据流,实现全面的内部控制与监督,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三、物联网下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与路径
1.拓展会计视野,提高企业认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综合型人才,如此才可以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跟得上物联网的发展。不同企业之间对于会计信息都会进行一些分享,信息的共享有利于会计行业的发展,在物联网条件下,会计信息化可以拓展会计视野,提高企业的认识,以会计管理的角度对会计政策会计信息进行开发,促进会计信息化发展。
2.提供会计信息化优化方案。物联网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以及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流程、成本核算都需要数据的采集、系统的整合。进一步开发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优化方案,明确管理系统,这些因素都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制定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方案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物联网条件下,数据传输得及时、准确、完整,这些都为优化会计信息系统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便利。
3.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标准体系,这是影响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因素,缺失标准化会严重影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导致市场混乱以及不规范。现有的会计信息化规范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体,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对物联网下会计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标准体系的制定是物联网下会计信息化继续发展的关键。
4.应用会计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我国物联网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在物联网条件下,会计信息化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使得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思想有更多的创新。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更好地防范企业会计风险,增强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度,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资料和标准来进行有效的监管,以合理的运作方式及时地解决出现的信息披露、信息篡改等信息安全问题,给予相应的处理意见与解决措施。因此,促进物联网在会计信息化中的实际应用,既可以根据有效的会计信息化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会计信息化随著经济发展不断进步。
5.促进集成一体化装置。物联网条件下,通过网络技术的整合,数据不但具有时效性,而且更为充分与完整,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处理,而且也能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装置,实现资源共享,达成集成目标,解决了会计信息的孤岛问题。清楚物联网条件下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更是可以提升管理水平,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信息水平有着重大的影响。
6.加强监管,促进可持续发展。从国家角度考虑,物联网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提升。从企业角度考虑,在物联网条件下,为了保证企业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减少利益损失,更是需要在物联网下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加强国家和社会的监督。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宏观调控以及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力度。首先,采取合适的宏观调控手段或者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文件,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推动会计信息化的改革;其次,加强对各企业会计信息的检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会计信息规范化并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再次,国家审计机关应当不定期进行抽检,对于徇私舞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进行严惩。加强监管并且给与一定程度的引导,才能保证我国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并且促进会计信息化进行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以及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实时共享,同时也可以实现自动反馈与智能控制,使经济交易以及业务操作极为便利与高效,扩大了会计核算信息的范围,有效促进企业的会计发展。研究物联网条件下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与路径,使物联网技术能在会计领域得到应用,提高核算效率,提升数据准确性,在不断的探寻中,将物联网的特点更好地应用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彦琦,邵华清.物联网条件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15,(6).
[2] 郭楠.物联网条件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2).
[3] 陈秀芬.物联网技术下会计信息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4] 杨敏.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路径[J].商业会计,2016,(11).
[5] 毛华扬,佟彤.物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构建探析[J].财会通讯,2013,(10).
[6] 王洪伟.物联网视域下会计信息化发展展望[J].统计与管理,2014,(4).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改进:会计信息系统
一、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会计信息化建立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是未来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会计信息化弥补了会计电算化信息无法交换处理的缺陷,从孤立的会计信息系统变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从两个方面对会计信息进行了延展一方面是开发会计信息资源,从各种渠道搜集和生成会计信息另一方面是应用会计信息,用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因而,会计信息化具有了诸多新的特征:①集成性;②开放性;③智能性;④渐进性;⑤实时性;⑥交互性;⑦全面性;⑧多元性。
新技术经济的时代的来临将信息化技术注入到传统会计账务工作体内,影响到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工具、处理程序和处理的内容三个方面。会计信息化在自身特征的基础上,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多元性促使单一报表体系向多元报表体系转变;(2)交互性促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重;(3)开放性促使主体与关联方信息并重;(4)集成性促使有形资源与技术资源并重;(5)集成性促使有形资源与技术资源并重;(6)实时性促使事后与事前信息揭示并重;(7)全面性促使年度与日常信息揭示并重。
二、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财务控制面临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的管理产生了很大影响,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组织结构、作业管理流程及人力资源政策,在带给企业高效、便捷的同时,也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了不少问题。在数据处理方式变化带来挑战来看,在信息化会计中,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数据源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只会将错就错地进行各种计算工作,将会引发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错误,造成输出信息的失真。这就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的一条重要规律“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必将是垃圾”。所以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再者,责任高度集中于信息化软件系统,企业面临巨大的系统风险。一旦系统数据被非法修改、拷贝或是系统程序控制失效,就会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系统的崩溃,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三,会计信息易于伪造。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全部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因此极易被篡改甚至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所以会计信息也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第四,程序性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生,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另外还有控制舞弊的难度加大、会计核算范围扩大等问题。
三、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及措施
(一)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
针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面临的上述种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入手,防范问题的发生:
1 优化控制环境
2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3 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4 提升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预防
5 加强软硬件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
6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二)具体措施
1 组建运行良好的计算机网络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网络的组建应该至少需要三级网络的建设及相应的信息资源整合第一级是企业内联网,是连通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网络,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按照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要求,实现基础管理、研究与开发的信息化。第二级是企业外联网,是连接企业及相关协作厂商之间的网络,促进企业之间的电子数据信息交换、电子转账、信息交流等,以提高沟通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第三级是网际互联,它是连接企业与外界的网络,实现企业对供应商与客户的信息沟通,进而由信息流向资金流、向物流整合的桥梁。只有建立这三级运行良好的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化技术才有了硬件载体的支持,有了实现良好沟通的可能性,从而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2 配备智能化的数据库系统
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用户决策驱动的会计数据库存储结构,面向整个企业业务流程,它通过定义与经济事项所涉及的会计事件以及事件联系的多维经济特征属性来达到全面系统地记录企业经济行为。会计数据资源内嵌在一系列的数据库之中。高度智能化的数据库系统,可以大大提升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性能,使会计信息化系统有了数据收集、筛选和及时传输方面的优势。但是,智能化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放松对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必须配备思想、素质过硬的人员负责数据库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3 强化会计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的控制
会计工作流程是开发会计系统的主要依据,揭示了会计信息的流转过程,因而,在开发前期必须结合本单位经营业务的具体内容,详细的绘制出会计工作流程图,为系统开发服务。会计系统开发控制的作用是保证每个系统在正式投入运行之前,每个程序包都经过合法的申请、测试、审批手续,防止非法系统投入运行或非法程序进入系统。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系统开发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资本预算、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分折、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企业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
参考文献:
[1]毛长珍,基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互联网+”给传统行业穿上了翅膀,不仅提升了传统行业的效率,更改变了原有的固化思维,通过共享、分享理念,促进经济效率升级。在企业推进转型,加快升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会计已经向管理会计发展,管理会计正在向信息化发展。根据财政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鼓励单位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化规划,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一方面,对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延伸提出了具体要求,落脚点就是参与到经营管理决策之中;另一方面,对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要求,要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升信息化水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技术基础来源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其通过集中开展会计核算,缩减了在不同国家、地区设立会计部门的成本,大大提高了会计报表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可以强化这些报告的利用价值。对于管理会计而言,利用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非常重要。本文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角度,分析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注重哪些因素,以及具体的发展路径。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因素
第一,人员性因素。这来源于企业的管理层以及执行者。就管理层而言,其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影响着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管理层在研究制定决策机制的时候,不同的决策流程会产生不同的决策机制,管理会计发挥的作用也不同。与此类似,实际执行者的执行流程如果存在差异,也会导致管理会计信息化在系统运行方面的差异。特别是企业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信息化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信息化推进和应用。
第二,技术性因素。管理会计信息化必须通过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将管理会计对经营决策的影响作用置入其中,进而对整个决策过程产生影响,在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成本。技术的兼容性较难是目前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在推进管理会计之前,企业所使用的ERP系统、OA系统来源于不同的软件供应商,存在明显的兼容问题。这将大大削弱管理会计的信息在其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降低管理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经营决策效率提升的作用。
第三,成本性因素。从实际经济效益角度来看,企业需要投人较大资金购买或请专业人员设计管理信息 系统,构建、引进费用及后期管理、维护费用通常较?{,从创建 至投资回收期间较长,对部分企业而言会造成较大负担。信息 系统的选择、整合程度与有效运作对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应用造成极大挑战。
第四,组织性因素。组织的正规化程度,即企业对制度等的执行度。正常情况下,组织的正规化程度越高,对制度等的执行度越高,企业越能够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企业的资源状况,从而制定 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规划与战略决策 ,为实施新技术、采纳新系统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与财务共享的关系
管理会计信息化和财务共享服务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时代性产物,前者是传统会计转型升级,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的必然发展;后者是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企业成本最低化等因素作用下的必然之举,二者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管理会计信息化是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为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能,转型升级是必然之举。创新驱动发展,在内部效力提升方面努力是最佳选择。传统会计简单记账的功能不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推动管理会计,发挥会计信息在企业经济决策中的参考作用非常关键。而管理会计的强大功能,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予以实施。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上,对于大型企业、跨国企业而言,逐步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实现企业经营成本最小的合理选择。这不仅可以提升集团管控力度,还可以持续优化流程、规范管理,强化会计信息的利用率。
第二,财务共享服务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延伸。财务共享服务并不是一般企业或者是中小企业能够推广应用的,是企业集团化发展、跨国发展阶段才需要建立的。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延伸,既包括对管理会计技术的延伸,实现了统一记账、统一核算的;还包括对管理会计理念的延伸,即办事处、分公司等机构,其经营行为完全置入整个集团的考虑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成立了财务公司、资本运营公司等平台,将各级子公司的资源集中利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提升整体经营效益。
四、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议
结合管理会计信息化影响因素及其与财务共享服务之间的辩证关系,建议从以下方面予以改进,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第一,充分认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最需要认识管理会计信息化重要意义的是企业的管理层。如果管理层重视不够,不仅不利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引用,不利于提升经营决策效率,还会延迟甚至阻碍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不利于企业全面转型升级。所以,管理层对管理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合理认识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除了管理层以外,会计人员以及其他执行人员也要认识管理会计对于提升企业效益的重要作用,减少抵触情绪,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所需填列的数据信息准确填列,确保分析决策可行、有效。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块化实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26-02
1 研究的意义
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大量普及,作为会计电算化技术发展的新阶段――“会计信息化”,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充分发挥会计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的职能,在财务处理与业务核算方面突破原有资源和地域限制,实现资源集中利用、合理调配,体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她的兴起将对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产生着巨大的变革和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增效创收的一大助力。高职院校作为会计技能人才培养的前哨基地,学生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好坏已是衡量合格毕业生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如何建立新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应当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2 研究的现状
近几年,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涌现许多值得借鉴与思考的观点和措施,如吕宏、冯华所著《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模式的研究》、华耀军所著《试论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等文章所提到的观点都很有实践价值。同时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与改革上实施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如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在第一学期开设了一门《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将从前多门单一的教学课程进行整合,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于专业技能。我们会发现所有研究的目的均针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能力,以适应企业会计信息化业务核算要求?”这一问题而展开的。
3 存在的问题
随着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高职院校相继以会计专业教学为依托,独立建设了一系列实验室,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增加技能的训练,以满足学生会计信息化实践技能的训练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院系的独立教学。然而很多学校的实验课主要以分散的专业训练为主,实训内容彼此衔接不够紧密,教学资源利用率较低,形式单一,教学实施过于分散,学生的培养与职业岗位的要求脱节,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具体分析,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目前各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训主要针对单一的职业能力,通过财务软件或者在手工模式下进行,实训资料、环境和方式都已明确,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内容很少。
(2)课程实训内容固定,缺乏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实训内容都先设定好,教师演示步骤并讲解,学生按部就班完成练习,实训过程无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结果将导致培养的只是熟练的操作工,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和团体协作能力的培养。
(3)课程教学设计不合理,不符合职业岗位素质要求。专业技能的培养应以满足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目标,与岗位、角色任务紧密联系。如现金业务对应出纳、成本核算对应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对应业务经理等岗位,任务目标明确。而很大部分院校会计专业技能实训均采用标准化的实训资料,未能将岗位、角色、任务等企业信息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学生普遍缺乏具体岗位工作任务的认知和执行能力。
4 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了解财务会计之基本理论、财务信息资源的处理流程及相关的会计准则基础上,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运用专业会计技能手段加工、处理企业财务资源信息的能力,着重培养高潜质、有全局观,懂业务、会管理的实务型岗位人员,提高学生工作胜任能力与就业水平,培养企业合格人才。
合格的岗位管理人员的职责培养理念:通过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融合现场环境、实物教具、训练软件、实训平台、教学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多种教学工具以及团队训练、场景教学、自主学习、网上开放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整合下,建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三位一体崭新教学模式。
能力目标:对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应用能力,运用会计信息化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能力一般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环节对学生进行培养,为其奠定一定的基础。
素质目标:创造、创新能力,对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这类能力具有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为了提高和培养学生这两类能力,特别是后一种能力,在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至关重要。
5 构建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信息化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开设几门课程来完成,如Excel财务应用、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课程教学内容陈旧,知识结构零乱,专业能力的培养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笔者已形成一套较成熟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即基于企业会计信息化账务处理流程,通过模拟会计职业岗位实际任务进行角色扮演,分模块、分层次展开实践教学,从而促使学生信息化能力训练实现分阶段递进式提升。
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阶段示意图如图2。
图2 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阶段示意图基础技能训练阶段:旨在通过开设出纳实务、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核算等基础理论课程,辅以相关财务核算软件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从而掌握企业财务业务处理的单项应用技能,养成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一般在第二学期开始实施。
专业技能训练阶段:旨在通过建设企业模拟仿真实训环境,运用如网中网财务实训教学平台、用友ERP-U8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实践教学平台,模拟企业实际业务分角色、分岗位展开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在不断巩固岗位技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沟通及团体协作的能力。一般在第三学期开始实施。
综合技能训练阶段:旨在通过创设虚拟的企业经营环境,模拟真实的市场条件、商业资源、公共服务机构等现实环境,设定工作业务、管理流程、单据及业务规则,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多人协作模拟经营进行对抗,体验不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着重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培养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一般在第四学期开始实施。
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已成为各类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论在实践环境和还是师资培养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投入。然而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上述之观点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充实。
参考文献
[1]熊细根,李峻峰.会计电算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10-15.
[2]李梁.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7:156-175.
云计算主要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进行生产增加、使用以及交付的模式,其能够把众多的数据信息以及资源展开统计处理,并提供相应的动态扩展以及虚拟化的资源,也就表明其所具备的计算能力可以当作商品在互联网上流通。关于传统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融合的产品,与网络有关的比较动态化,可以延伸的虚拟化的资源,属于其中一种。可以说,云计算属于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以及网络计算的高层次表现,其存在的基础就是互联网。
2云计算背景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2.1中小企业用户认知不足
最开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必须要明确使用云计算想要达成的目的,从而保证自己决策的正确性。并且,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想要让他们抛弃以往的会计软件而使用在线会计软件是非常困难的。之后,中小企业所具备的财务数据非常少,并且管理者对于企业财务数据的控制力也比较强,在潜意识上是不认可云计算模式中所包含的在线共享平台的,特别是最近几年“诚信危机”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并不想把自己的财务数据等企业核心信息存储在他人的网络服务器上的,而这却恰恰违背了云服务发展的初衷。
2.2云计算供应商的技术问题
云计算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可扩展性非常强,所以云计算供应商能够凭借规模经济效应来有效的降低其服务成本,并通过大量用户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只是对于云服务的供应商而言,想要构建出一个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必定需要对用户的实际需求展开全面的探析,加以掌握。云计算模式下供应商所提供的需要由定制模式逐渐向着可以达成多种行业、多种用户实际需求的具备非常强灵活性以及实用性的系统化服务产品。
2.3云计算模式下的信息安全性问题
互联网平台属于云计算模式得以发展运行的基础,只是云数据泄漏、丢失等问题也始终存在。依照互联数据中心所作出的报告能够得出,当前大部分用户对企业应用云服务持怀疑态度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就是安全性。整体而言,能够把云安全的问题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就是处于云计算模式下,核心数据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完全显现在用户面前,这就使得其不得不面临病毒以及非法程序攻击所带的风险;第二就是处于云计算模式下,云服务的提供商属于第三方,其公信力以及态度能够对中小企产业把其核心数据信息上传到云服务器上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云计算的模式是否可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关键就是能否处理好云计算模式所面临的安全风险。
3云计算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云计算服务模式主要就是云服务商帮助企业构建网络基础、软硬件,并负责实现以及维护的整个过程。对企业而言不需要硬件、软件和维护,只需要选择所需要的服务即可,也就是所谓的买服务。处于云计算模式下,软件、平台等都使用服务的形式来向用户提供。具体能够把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基础设施、平台以及软件服务。云计算包括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在运用时,用户可以在云服务器上,把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
3.1按云计算不同的服务模式划分
3.1.1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云计算服务商的凭借云基础设施来进行具体的操作,以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的实现、管理与维护等相关服务。处于此种模式,企业仅仅需要依照自身的实际需求,向云计算提供商要求所需要的服务,主要就是通过购买软件,依照所购买服务的类型、时间等,支付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所需要的费用。3.1.2平台即服务(PaaS)模式PaaS属于云计算服务商把企业用户进行软件开发必须的平台当作服务的一种模式,因而PaaS可以看作是SaaS的延伸,也可以看作是SaaS的模式的另类应用,其能够使用SaaS的模式向客户提交。处于此种模式,企业凭借云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相关开发工具、数据等,独立的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并在云基础框架上。3.1.3架构即服务(IaaS)模式IaaS属于云计算服务商把处理、存储、网络等相关基础计算资源当作服务向企业客户提供的模式。基于此种模式,企业能够结合其本身的市场需求选择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以及资源,其中包含了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云服务供应商具备这部分设备的所有权,相关设施的升级以及维护也由云服务提供商来具体负责,并且一般情况下企业用户需要依照实际量来向云服务提供商支付所需要的费用。
3.2按云计算应用范围划分
3.2.1公共云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放在Internet上,用户支付一定的费用即享有使用权。云计算不但能够在类型不同的设备上共享数据,而且其也具备无限制的扩展性。3.2.2私有云把重要的数据放置在私有云上,无论是安全性还是保密程度都极高,没有经过授权的人是无法对私有云上的资源进行访问的,而通过的验证并得到授权的用户才能够充分应用虚拟资源。3.2.3混合云在系统架构中结合前两种模式的策略,二者同时协同工作。是一种更为灵活的云计算架构,将核心数据存储在私有云中,向用户提供公共云服务,合理分配和整合现有IT资源。
4云计算会计信息化构建优势分析
企业在推动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引入云计算服务,把其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外包给云计算提供商,使得企业的运行成本显著减少,并且还能够使得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4.1云计算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成本
以往会计信息系统的成本主要包含了咨询规划的成本、硬件网络设置的成本、软件升级的成本等,其中除了具备一次性购置或者定制的软件所花费的成本外,还具备后期的维护、升级等相关费用的成本。而处于云计算模式下,服务提供商为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和软件,中小企业设立会计信息所需的硬件实现,后期的操作所需要的平台,企业仅仅需要一次支付前期项目的建设费用以及软件的租赁费用就能够在通过互联网来应用系统,并不需要单独的软件硬件、建设机房等,因而云计算模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成本。
4.2云计算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效率
互联网是基于云计算构建出的会计系统运行的平台,用户仅仅需要接入到网络就能够获取到起所需要的会计服务。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者而言,其能够凭借互联网来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核算、报销等;管理者也能够凭借网络平台来获取到企业的最新数据信息;凭借平台所具备的交互系统,管理者能够进行管理指令的、审核签字等相关操作。若是中小企业具备跨地区甚至跨国业务时,处在不同地点的会计工作者就能够通过互联网展开协同操作,提升工作效率,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步与发展。
4.3云计算可以达成中小企业更加灵活的业务需求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就制造业而言,大概能够分为三十种类型,每种又能够分为多种类型,而不同类型的业务其需求也存在相对较大的差异。并且,收到激烈市场竞争的影响,中小企业具体的业务发展方向也可能会发生改变。所以,构建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平台,关键就是怎样如何达成中小企业不同的业务发展需要。而云计算平台能够凭借灵活性的特征更为便利的提供给中小企业所需要的服务,并且企业还能够依照其具体的发展情况定制所需要的软件,使得需求能够被更针对性的满足。
4.4云计算有助于改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经营现状
云计算提供商能够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展开科学的分析,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若是具备了先进的技术必然显著的增强市场竞争力,并使得其信息化建设步入到一个新的层次。互联网所具备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开放性,众多的用户可以对云服务供应商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以使得其能够更好的达成用户的需求。以此为基础,云服务提供上也需要及时的对软件展开维护与升级操作,以使得中小企业能够达成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4.5云计算可以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全面融合
云计算以其非常快的响应速度能够确保中小企业围绕云计算所展开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极为方便的进行动态调整操作,以达成未来企业发展对会计信息化应用的需求。相比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虽然比较小,但是和税务、银行以及客户等相关机构的联络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中小企业是否可以在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中达成基于互联网外部协同的目标属于其能否发展下去的关键。处于云计算模式,电子商务、银行对账以及线上报税等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功能要求都可以达成。
5加强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措施
5.1做好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企业需求分析及可行性分析
想要凭借云计算来推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明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并对需求展开具体的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处理措施。通常情况下,企业本身所具备的会计信息化体系主要能划分为这几个层次的需求,分别是战略层次的需求、运作层次的需求以及技术层次的需求。就战略层次的需求而言,重点就是推动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给企业将来会计工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运作层次的需求而言,使用云计算来维护与升级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使得其能够始终跟上时展的步伐,并完善会计业务的运作模式;而就技术层次的需求而言,重点就是高效的使用基于云计算的先进的会计信息技术,获取更大的效益。
5.2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架构方案选择
对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架构方案而言,目前可供选择的主要有三种类型:软件、基础设施还有平台服务这三种模式。这之中,软件服务模式主要就是对互联网技术进行合理利用,具体为企业在云计算平台中利用租用形式来获取其所需要的财务信息系统软件,凭借其来完成会计核算管理、财务报表的生成、固定资产的管理等相关操作。在应用于最广泛的平台服务这个模式中,由云计算平台运营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公司专门提供组织和财务的相关专业的人员,根据企业的现有状况以及业务方面上的需求,加强在信息方面的发展建设,以用于企业在财务信息系统的更大化要求。这种模式相对于软件服务模式则有更深一步的开拓与发展。最后的基础设施服务是在现代云科技平台利用虚拟科技的技术下,结合运营商所提供的功能存储、各种资源的基础,从而能够在软件的选择和财务信息的选择上能够更加准确和自主。当然,在选择某一具体的模式时候,企业应该结合本身的项目还有生产规模从而进行合理的选择。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协议签订、个性化的要求以及服务商选择等一系列的基础要求。
5.3强化基于云计算环境的企业会计信息化体系安全管理
保证企业和云计算服务商精准的对接,是以云计算来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推力之一,因此,更要重视财务会计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具体能够通过监控访问、设置防火墙等来确保云计算平台以及财务软件系统的安全性。与银行做法相同,利用分级控制、流程管理等方式,云计算运营商也可以来管理与控制企业数据信息。除此之外,企业能够选择和云服务提供商签订保密协议的办法来要求其对自己的数据信息保密,并且确定违约责任等,防止在云计算环境下企业的商业机密以及经营数据被泄漏。
5.4借助云计算下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水平
基于云计算会计信息化模式,企业本身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十分关键,特别是各种类型的在线服务模块,以及把和企业和外部连通的网络等,整合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使其都能被纳入到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展开统一管理与控制。就实际操作而言,目前急需处理的关键问题就是促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严格保存与管理各种原始凭证、登记账簿等,并且还需要提升企业预算计划编制的科学性以及执行分析的能力,以此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向着更为规范的方向发展。
6结语
云计算属于互联网的发展而衍生出的新型产物,就目前信息化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实际情况而言,中小企业必须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合理的应用云计算,从而有效的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确保企业可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把云计算与企业会计工作充分结合,才能够为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在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下长远发展下去。
作者:王嘉应 李露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林莉莉.严绍业.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云计算应用模式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5).
关键词:供电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
近些年会计与财务会计都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企业会计分支。我国的部分供电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仅仅具备核算等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加剧,以及企业高层、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深加工”的需求性愈发强烈,如何充分发挥会计信息预测及管理功能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会计信息化是近年来新发展的管理理念,它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将所需的所有有用的信息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对其进行删选、加工、处理,以便于为企业在战略制定、市场分析、内部控制等经济活动中提供全面的信息。建设好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手段,对企业所有的财务会计活动提供的数据资料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以及信息分析,同时根据设定的指标,得出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整让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信息满足现代化企业决策、发展的要求,以便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筹划。
二、供电公司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是实施管理会计的有力保障。如今供电公司实施了管理会计的方法,如全面预算管理、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等都进入了应用阶段,但财务人员并无将诸多方法理解并实践,导致管理会计实施的效果不佳。建设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就可能将各种方法融汇到软件中,真正方便了财务人员实践盈利能力分析、投资分析等,助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会计信息化有效防止财务风险。采用高效集成化的管理信息化技术能预先判断风险,并对风险进行预警,以有效防止财务风险。当前企业财务数据日益庞大,财务人员需借助信息化方法,并在系统里设置一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通过对数据的加工,从中发现出对财务风险,以达到对财务风险的管控的目的。
三、当前供电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引体系尚未健全,供电企业是一种资金密集型的企业类型,尽管已具备了会计软件、硬件的条件,但就目前从供电企业的情况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供电企业在建设管理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没有根据自身情况而广泛参考其他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模式,使用的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和维护成本高,且难以满足企业的财务状况需要,致使无法满足管理会计信息的决策需要,导致实务处理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同时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程度与企业管理水平成正比,当企业制定决策时目光相对短浅,即忽视了利用管理会计规划、决策与评价能力来站在战略层面上关注长期目标,难以得到其应有的效果。
(二)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有待及时更新。当前企业已转变经济活动的事后记录和反映转变为事前的预算及风险控制,但当前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系统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其是企业内部未建立计信息化高效的传递及共享模块,致使形成“信息孤岛”。例如,各个部门未能把相会计信息及时传递给会计部门,会计部门披露的信息不完整,信息的及时性较差,延迟了信息在内部的传递速率,特别是管理层次较多的企业更加不利。
(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防范风险工作需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需要技术与网络的支持,因此保障网络安全性是实施信息化系统的前提。个别供电企业忽略了会计信息的系统的维护,未能及时更新软件系统且未对操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的行为加以监控,一系列的基础工作准备不到位,致使在系统风险上的漏洞未能填补,这将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外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存在潜在的威胁。
四、供电企业提升会计信息化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供电企业尽管与时俱进得推广管理会计信息化,但进展相对缓慢。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高层及财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大多人仍认为管理会计就是根据财务指标分析企业的成本费用及预算计划等内容,没有全面认识其功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规划日趋尤其远见,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否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会计的实施。当前的经济社会是一个“信息云”的社会,信息是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进行竞争的重要因素,所以企业以一定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基层财务人员应该及时改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才能保证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内部的顺利执行、推广。
(二)构建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的内部环境。企业应当从各个方面来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以保证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顺利实施,例如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人才培养、保证资金薪酬、强化内部文化等几方面改善企业的内部环境。第一,企业高层应确定一种争先学习知识的企业文化,通过邀请专家开展学习、交流讲座等方式使高层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能够清醒认识到信息化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促使企业员工积极接受管理会计信息化; 第二,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体系和薪酬福利,使员工切实感受到学习带来的益处,便于为企业的管理会计储备人才,保证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长久发展。
(三)建立健全供电企业内部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的会计主要是从美国引入的管理方法,其基本的思路和管理模式都源自于美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较晚,跟美国显然存在着显著地差异,所以现有的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企业,我们不应该全盘接受。我国供电企业在学习和建立管理会计体系时应该在借鉴美国管理会计体系的同时,充分的考虑我国的宏观环境以及我国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在建立管理会计体系时应该充分考虑体系建设的有用性,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会计考评指标体系,从而在制度上存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落实。
(四)提升供电企业对管理会计建设的资金投入量。供电企业先前的管理会计体系的资料比较少,并且管理会计的分析工具也非常落后,使得管理会计的诸多职能难以在企业充分实施,管理会计中的会计核算数据被大量闲置。因此,企业应提升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资金量,通过购买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及软件,引进最新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硬件上保证管理会计的实施应用。然后将企业的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的电算化相贯通,借此提高企业管理会计的现代化水平和加强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从而使管理会计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所有职能。
(五)加强供电企业对管理会计软件的持续创新力。在供电企业的管理会计日常实际工作中,通过采用管理会计电算化,能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会计的失误数量,保证企业财会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也节省了繁杂的工作量。但企业应加强对企业要加强对管理会计的软件创新,与软件供应商制定一软件定期更新的协议,将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软件供应商反映,督促软件供应商积极更新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企业财务相关的工作软件,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五、结论
供电企业的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对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管理者应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相结合,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方法加强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保证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单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参考文献:
[1]韩向东.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成功实践[J].会计之友,2014(32).
[2]张继德,刘向芸.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21).
1.企业缺乏创新理念引导
在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就是管理会计,这也是一种企业管理行为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企业管理价值观。有效地管理会计实施,有利于社会以一种科学的方式检测企业管理。因此,就企业管理者来讲,必须重视并不断发展管理会计。但是就现阶段的企业发展来看,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明显缺乏必要的创新理念引导。存在的问题就是:企业领导者仍然以陈旧的经济管理办法来进行会计管理,企业价值观沿袭传统的现象十分严重。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在传统观念的作用下,企业发展中缺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动力,无法发挥管理会计的应有作用,这也就不能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2.管理者及员工素质不足
在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于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想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管理者不光要具备一定的常规管理经验,还需要能够与时俱进,对会计和财务管理有所涉猎。但是,从现阶段的企业管理者来看,只有为数不多的管理者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由于管理者缺乏会计能力,管理会计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很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方案都得不到有效地实施。但是,从我国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来看,整体会计能力水平偏低,低学历者仍在多数,专业会计教育缺乏,更没有科学的知识结构,由此就阻碍了管理会计的更大发展。
3.管理会计实施效果暗淡
一般来说,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制定都是以相关的企业决策信息作为参考的。但是,在现阶段的企业发展中,管理会计并不能对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参考意义的决策信息,这就使得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缺乏全面的考虑。在企业责任会计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就是内部价格转移以及相应的考评体系问题,但都得不到真正的处理,这就限制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效果。
二、具体实施建议
1.建立企业价值链
现代化的企业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价值链的竞争,是基于战略发展的视角进行的。在信息获取上,管理会计具有非常强的能力,加上现代化网络的作用,企业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链是可行的。通过价值链,一是实现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是否增值的问题上,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分析这一作业成本,明确前因后果,不断对非增值作业进行一系列的选择或者消除,以此促进增值作业发展,减少成本,提高效益。二是能够实现利润空间的有效扩宽。在企业价值链中,不仅有企业本身,还有与企业有关的客户,处于价值链的一个企业发生变化都会对其他企业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发展必须对价值链加以不断分析,注重对企业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和有效利用,通过对企业内外部可利用资源的全面整合,在客户关系上进一步挖掘利润空间,实现企业利润增值。
2.建立财务共享体系
时代的进步加快了企业的发展,会计数据也正在急速的增长,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信息处理,使用传统的手工记账办法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在信息化的时展背景下,尤其是对于那些拥有子公司的企业必须建立一个财务共享体系,及时的获取企业内外部的财务信息。在这一体系中,首先要实现的是自动化企业基础业务操作,将还未调整的会计报表以及相关的会计原始凭证集中处理,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而且,在财务信息方面,还要实现云端化共享。即:业务原点的财务数据要能够在云端分享,这样就能够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对成本控制从内部管理开始,实行智能化管理和监控,对每一项成本的形成都要有比较成熟完善的管理软件或考核办法来控制成本,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更加科学,战略决策更加合理。财务共享体系的构建,更能够使财务人员走出基础的业务屏障,更多参与采购业务活动中,对采购价格、供应商资质、信用等级有更深了解和掌握,并且通过数据信息实时监控企业现金流、库存、应收、应付等全方位经济业务的掌控,通过分析深入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建立管理会计内部报告
通过建立企业价值链以及财务共享体系,管理会计工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深入,而为了更好的让企业管理者与客户明确企业战略发展能够创造的价值,就必须建立管理会计内部报告,不像报表般不易理解,而是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展现企业信息,实现战略决策的可读性转化。在这一工作中,一是要能够以企业的战略发展作为关键,根据平衡计分卡来全面确立编报内容。这样,就能够实现对企业战略业绩的综合性科学评价,更能够清楚的让人看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财务工作、客户关系以及企业成长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二是在这一工作中,要以作业作为基本点,实现业务流程的科学分化。在实践中建立与作业层级互相对应的责任机制,实施科学化层级指标考核,如此就更能够加强责任的有效落实,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三、结语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中小企业
在本文中,笔者选取中小企业作为研究主体,探讨它们在信息化之路上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存问题。原因如下: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至2012年,我国共有中小企业4千多万家,超过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超过GDP的60%,也为就业率贡献了很多。可以说,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功臣。但是,其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在信息化建设上,都落后于大型企业,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是商业发展,科技发展的时代的必经阶段,目前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已经走向信息化。但是,通过对一些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情况分析,发现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只停留在表面,即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未将信息化推广到更高层次的决策分析,辅助管理等。还有一部分企业购买的设备和软件只是一种摆设,并未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企业要想充分实现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软件购买,还需要一定的实施条件:企业要有实施信息化的内在需求,并做出相应的总体规划;在技术上,企业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具备适应信息化的创新能力;在管理上,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信息部门,并且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加以扶持等。即,信息化虽然是带动中小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但并非一蹴而就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信息化技术的供给方:软件开发的途径很多,可自行发开,也可以购买,甚至协作完成等。但是,目前的中小企业实力有限,大部分信息化的软件依赖于信息技术的供应商,即向专门的软件开发商购买。然而,不像大中型企业,有IBM,Microsoft等实力雄厚的信息技术服务商给予供给,中小企业受资金,规模等限制,很少有专门的IT服务商提供符合自身发展的软件。并且,国内信息化软件供应商整体呈现出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水平落后的特征,许多软件必须依赖于国外昂贵的进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中小企业彻底实现信息化变得更加艰难。
(2)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方:21世纪已经是信息时代,虽然中小企业悉知信息化趋势无法逆转,也相继实施信息化,但是其主动性不足,观念也不正确。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并且无形的技术,但是许多企业被所谓的“技术高手”所影响,只重视硬件的使用,而忽略了软件服务,将无形的电子技术看成没有价值的东西。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许多企业购置软件产品却没有应用,是一种极其可惜的浪费。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这方面人才的缺失,且创新意识不足,就缺乏信息化的主动性,对信息化的资金的投入力度远远不够。信息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化也应不断更新。但许多企业由于积极性不足,资金不足等,只在前期投入,无法后续更进,势必造成信息化的失败。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加强企业信息化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供应商——软件开发商和需求方——中小企业。
(1)软件开发商: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他们是大部分中小企业顺利实现信息化的“衣食父母”。各大软件开发商应该关注到中小企业这个强有力的市场,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设置符合其生产经营的软件服务,积极与各个中小企业进行协作。而不能只把目光集中在给大型企业提供适应于大企业的个性化产品服务。同时,各大软件供应商也应该积极向国外引入先进技术,拓展自身产品的实力,以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赢得国内中小企业的信赖。
(2)中小企业:首先,中小企业要强化企业信息化的观念,自上而下,形成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管理层是企业的行动指南,只有管理层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在企业内部推广,进行宣传,员工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信息化的觉悟。其次,中小企业要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投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资金,一个是人才。在资金上,信息化的金额挺大的,但是只要用对了信息化技术,回报永远比付出要多,关键是要有所舍,才能有所得。当然,这不是要中小企业盲目投入,而是合理规划,积极寻找优秀可靠的合作伙伴,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在人才上,中小企业要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的信息化意识,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使员工能够适应信息化的工作,成为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的更好发展贡献力量。最后,中小企业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争取掌握软件开发技术,设计属于自己的网站,拥有独立设计产品的能力。毕竟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品还是要依靠自己研发。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各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度已经今非昔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还仅仅停留在初级层面,甚至有些企业尚未开展会计信息化。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上不如大型企业,企业整体信息化的程度也较大型企业低,其会计信息化的实施难度大于大型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在推进会计信息化时主要存在的问题:
(1)对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基础条件评估不足。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发展还不成熟,组织管理还未完善,对自身评估的系统不够全面。然而,会计信息化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可观条件,并非适用于所有企业。许多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时候,对自身的基础和管理条件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也缺乏对外界环境的了解,对如何开展信息化,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并没有一个规划。这样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实现会计信息化就是使用财务软件处理财务问题。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时候,将计算机人才和财会人才混为使用,造成公司管理的混乱。
(2)会计信息化设备更新缓慢。产品更新换代快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随着商业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业务事项不断丰富,财务软件也随着经济的进步在更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早些年前购买的软硬件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业务的需要。然而,由于企业本身就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业务拓展等压力,在资金上比较欠缺。而信息系统的重新购置或者更新投入较大,而回收期比较长,中小企业对此往往顾虑较多。再加上高级的专业人才参与的积极性较低,也影响了企业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进程,限制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实现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任。笔者针对中小企业在推进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两点浅薄的建议。
(1)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一个必须条件。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企业的账务处理一般在计算机上完成,原先必须由会计人员完成的工作可能由其他人完成;原先必须由几个部门共同完成的工作可能现在仅需一个人就能够完成。因此,工作的浓缩需要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的监督。如果内部控制出现漏洞,那么职权混乱的现象在计算机操作下就会被扩大,严重危机中小企业的发展。
(2)提高管理层的重视度和财务人员的素质。优秀的财会人员是会计信息化成功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应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使其知识与能力与时俱进。同时,会计信息化并不只是会计人员的工作,而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改革。它需要管理层的高度重视。管理层应积极开展,制定适宜的工作计划和指导方针,推进企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 姜岳新.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
[2] 胡磊.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思考与探索[J].企业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