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业调研报告

专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3-01-04 10:26:43

专业调研报告

第1篇

关键词:毕业生;服装专业问卷调研;报告

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是从知识的使用者即毕业生的角度,测量和评价服装各专业毕业生现存的就业状态、就业质量,职业对基本工作能力和知识的要求水平及教学条件的满足程度。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是反馈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关注毕业生的个人发展,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跟踪调研是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运用,能有效解决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可以使基础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专业方向教育以及人才素质培养完全符合企业用人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满意率以及专业就业对口率,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调研的组织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就业质量,本次调研在调研对象选取过程中,分专业和年级进行,选择了2010届到2013届毕业生,并且分专业调研,分别调研了服装设计专业、服装工程专业、服装企划营销专业及服装视觉营销专业共120名学生。调研的形式主要以问卷调研为主,访问调研为辅。问卷的发放由班主任和专业教师与毕业生联系,充分利用了信息手段,采用QQ群和邮箱的方式传递问卷。每个专业选取几个学生采用访问调研。

二、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毕业生个人信息调研,包括毕业生姓名、专业、毕业年限、现在工作单位;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就业岗位情况;专业技能应用情况;学校专业教育的优势、劣势;对学校的建议;对学弟学妹的建议。问卷主要由单选题、多选题和两道开放式问题组成。

三、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共回收120份问卷,其中服装设计专业回收32份问卷,服装工程专业回收32份问卷,服装企划营销和服装视觉营销一共回收48份问卷。2013届毕业生为44人,2012届19人,2011届23人,2010届24人,其他为10人。调研对象以近几届毕业生为主,一方面,毕业时间短,与教师联系紧密;另一方面,调研数据与学校教学情况更加贴近,数据分析具有可参考性。

1.就业单位的性质

调研结果表明,71%的学生在私企里面工作,8%的在国企工作,7%的人在外企工作,8%的人在合资企业工作,另外有6%的人选择自主创业。

2.专业对口情况、工作岗位性质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有78%的学生从事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分专业的数据整理中,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专业对口率更高,服装企划营销专业的学生从事服装营销和从事与营销相关工作的比例各占一半。三个专业中从事专业技术岗位的学生能达到48%。

3.专业教学情况统计

(1)在学校所学技能在工作中的应用。69%的学生反映在学校所学技能能够适应和基本适应工作,31%的学生觉得所学技能与实际需求差别较大。说明服装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能够基本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在对学生进行的开放式问题调研中,关于对学校的建议,大部分学生都提出了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普遍建议加强课外实践、实习机会,专业课程教学以实践为主,能够缓解刚参加工作时的不适应现象。

(2)专业优势。调研结果分析显示(可多选),120个学生中有98名学生认为服装系的师资力量较强是我们专业的最大优势,有66名学生认为专业教学有特色是优势,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学院师资力量和专业建设是认可的。

4.职场应具备的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沟通能力、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职业能力更为重要。这说明在真正的职场生活中,更需要团队合作,这一点在开放式问题中得到验证,毕业生大多希望学校加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展现自我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

第2篇

口腔医学技术素质培养专业建设口腔医学技术是专门培养口腔工艺技师的特色专业,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江苏省财政重点建设专业,是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承担着为长三角地区各级医疗结构、口腔技工室、义齿加工企业培养技师人才的重任。我们根据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分别对同行单位和口腔医疗行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获取详实的第一手专业建设参考资料,并对调研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形成专业调研总结报告。

一、调研目的

随着口腔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社会对口腔医学相关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获取口腔医疗市场需求分析、义齿加工企业岗位需求及职业素质要求分析、同类职业院校办学现状和促进专业建设经验交流,我们针对以上问题,拟定具体调研问题。调研过程中以上述问题为调研的基本诉求点,通过发放问卷、座谈会、走访等方式,结合调研对象直接或间接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推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

1.调研对象

本次针对口腔医疗市场需求选取苏州市中老年居民共发放713份问卷,有效回收621份,有效回收率87.10%;针对义齿加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调查采用走访、座谈的形式,共进行16次调查,调查单位19家,其中上海8家、南京7家、苏州2家、无锡1家、常州1家;兄弟院校调查选取了华东地区拥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高职院校,发放问卷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

2.调研的内容和方法

苏州市中老年人口腔修复状况的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苏州市区3个区,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相关表格,设计针对性调查表,进入社区进行老年人义齿修复需求的调研。检查并记录了每位受检者的牙齿缺失和修复情况,不记录第三磨牙。同时记录调查人群的义齿修复情况,以及义齿修复的类型等情况。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行业企业的调查,走访了上海精瓷义齿制作有限公司、南京时代义齿制作有限公司等19家单位调研,了解行业单位人才构成,人才需求、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等相关信息。

调研结束后,对调研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此对口腔医疗市场的需求、行业前景、就业单位人才需求、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专业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依据。

三、调研信息整理与分析

1.口腔医疗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在621例受检者中,牙列完整且无需修复例数58(9.34%)例,有口腔修复需求的患者高达90.66%(563人)。牙列缺损率78.58%。其中有327例进行了义齿修复,义齿修复率仅为58.08%。已修复、部分修复和未修复的例数分别188例、139例和24.69例,其比率分别为33.39%、24.69%和41.92%。

本调查显示,苏州市中老年人牙列完整率21.41%,且不同性别及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程睿波刘振兴等的报道。有口腔修复需求的患者高达90.66%,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在中老年人群中需要佩戴义齿比例(89.4%)。可能与地方饮食偏甜,龋病的发病率较高有关。苏州市中老年人的义齿修复率58.08%,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65~74岁42.6%的修复率,也高于与程睿波等的报道。可能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较高及居民较好的口腔保健意识有关。但仍存在很大一部分中老年人未能进行及时的义齿修复治疗。

2.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从调研的义齿加工企业获悉,企业从业人员主要分布于20-35年龄层中,现有从业人员具有中高级以上技术资格的占17.9%,未经过正规职业教育培训及中专学历以下的从业人员约占53%左右。同时从业人员又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人员流动相对较大,都在10%以上,有的甚至可达50%,主要是目前国家尚没有相关的准入门槛。据专业人士分析,口腔修复医师与口腔技师比例应达1:2才能保证修复体质量。目前行业由劳动密集型正向高层次技术型转变,经过正规的职业教育培训,掌握熟练专业技能的口腔工艺技术人员还处于严重缺乏的状态,需求量大,收入水平也较高。加之人员流动性较高,相关企业其每年都需补充大量的口腔医学技术人才。

3.行业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调研发现,企业普遍认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员不但要有牢固的口腔医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材料性能、设备使用等基础知识,还要有熟练掌握义齿的制作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和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好义齿制作的每个环节,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口腔技师。

对于目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3家单位认为良好;13家认为基本达标加以强化训练尚可满足企业需求;2家认为一般,毕业后动手能力尚无法很快满足岗位需求;1家认为较差。说明在用人企业看来,当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较为薄弱,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仍需推进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水平。

调查显示,目前用人单位招录人才学习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企业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责任心、道德诚信的要求。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技术人员除了专业素质要求外,还需要有责任心、团队精神、道德诚信、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其中10家单位最为看重的是责任心,占53%;4家认为是道德诚信,占21%,其次是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学习能力等。4.同类院校专业教育分析

通过调研反映出各大院校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首先就是专业技能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有差距,教学与生产实际有一定脱节,其主要原因是院校单一主体办学,行业信息了解不及时,师资队伍与行业一线的脱节,导致实训教学落后与行业发展。各院校针对该问题做出了相应的举措,例如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信息优势提升专业教育的水平。10家兄弟院校都与优质的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其中3家引企入校开办了“校中厂”,8家引入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教学,2家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9家与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员互聘、专业建设以及教科研工作合作。其次是专业技能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能力相对薄弱。兄弟院校普遍认为现代企业用人越来越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而这块短板也是目前学校教育较薄弱的部分,某种素质的培养很难通过一门课程来进行培养。各学校都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做了一定的探索,8家已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3家加强了医学人文课程建设,10家都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四、结论与建议

1.口腔医学技术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根据调研得知,苏州市中老年人有口腔修复需求的患者高达90.66%,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在中老年人群中需要佩戴义齿比例也有89.4%。然而实际的义齿修复率仅有60%不到,仍存在很大一部分中老年人未能进行及时的义齿修复治疗。加之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口腔修复医疗市场的需求越来约大,催生了大量义齿生产企业以及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随着口腔工艺技术方法的不断完善,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新设备的出现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研究面临一体化,使得行业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以及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的人员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性技能人才是深受企业欢迎,人才需求很大。

2.应尽快建设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训结合成一体,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融合的课程设置方式,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创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学生通过对生产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受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有利于对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和有效应用。

3.校企合作办学,职业技能教育紧跟行业发展

更加注重校企合作办学,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4.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第3篇

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广告策划、产品包装等装潢设计,设计人才是一个行业的智囊和喉舌。装潢设计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广告公司、印刷制版公司、设计室、报社、图书出版行业、影楼、喷绘制图公司、电子出版社等相关领域的工作,也可从事it行业中美术设计、页面开发制作、界面设计、电子商务等当今流行行业的工作。由于我国在该领域的起步较晚,所以对该专业的专门人才需求量大,前景十分广阔。为了对该专业的市场状况及人才需求有进一步了解,我们主要从室内装潢与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网页与杂志等媒体的美术设计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市场调查与分析。

一、室内装潢设计

1.市场概况

在我国大中型城市,随着地产的热炒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房子的居住要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于事内装潢设计人员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情。当然前提是你能为顾客创造出充满创意而又适宜的生活空间。现在,相当多的室内装潢设计人员,也是“soho”一族,在家办公,不论上班时间,只要把作品按时交给客户即可。

2.从业人员薪金水平

室内装潢设计人员的工资水平一般有两种:一种只有固定工资,资深人员月工资一般在5000—7000元左右,年薪一般在8万—12万之间。一般人员工资在2500—3500元之间。另一种是固定工资+提成,起总体工资水平,与前一种相差不大。

3.专业人才要求

对于室内装潢设计人员而言,创意是最关键的。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特别是这个专业的,先找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室内装潢设计公司,做一名普通小职员,哪怕是实习也行。先感受一下氛围,要注意学习优秀设计师的创意。其次,经验是最宝贵的,但对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来说,经验几乎为零,所以在实习或正式参加工作的时候要注意积累经验,各方面都要积极参与一些。。再次,你应该学会当今最常用的设计软件,比如photoshop、autocad、coreldraw、3dmax等,最好能再考取一些相关证书。另外,因为装饰行业都是一单业务一个项目,而每个公司都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展多个项目,而每个项目都必须有专人——项目经理来负责,因此,在校期间如果能取得建筑项目经理资质和熟悉一些质量控制的流程、知识,对学生将来的求职和未来发展都大有好处。

二、广告公司平面设计

1.市场概况

据XX年年底的统计,我国广告从业人员共有70.9万人,其中管理人员16.2万人,占22.98%,业务人员34.8万人,占49.09%,其他人员是19.8万人,占27.93%。按照地区来看,广告从业人员82%集中在中、东部,中部地区27.29%,沿海地区含北京占到54.70%,而西部地区十省市从业人员仅占全国的18.01%。按企业性质来说,个体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相对集中,占42.77%,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占11.72%,国有事业单位占11.26%,集体企业占11.23%,集体事业占1.27%,个体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1.21%,联营企业占1.21%,其他单位占19.33%。

2.职业状况

在广告公司,大多数都是从事于平面设计工作,很少涉及到立体空间设计。但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现在的广告公司,很多都涉及到地产策划及品牌推广,而平面设计又是产品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在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中,使自己所做的平面广告在几秒之间抓住读者的眼球,对平面设计人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我国广告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低,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漠,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急需与之配套的专业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

3.薪酬水平

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的待遇还是十分可观的,前提是你必须能源源不断地提供足以打动人心的创意。一般设计人员的工资在2500—3500元之间;高级设计师工资在4000—6000元之间,美术指导的工资在6000—8000元之间。

3.专业要求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一场广告论坛会上,广告界的资深专家、学者和著名策划人就广告人才的有关理论、广告人才的培养、使用及广告人才的需求、走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广告业是一个人才密集的行业,是一个靠智力打天下的产业,没有一批有敏锐洞察力和市场驾驶能力的创新人才,就不可能有广告产业的大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广告业急需五类人才:一是需要了解国际市场、通晓国际广告运作经验和较强沟通能力的人才;二是需要有敏锐洞察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高层管理人才;三是需要具有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的复合型人才;四是需要能够自己创作、设计的人才;五是需要高层次的各类广告制作,特别是擅长影视广告制作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本专业学生应利用在校时间掌握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学习美学基础、各种广告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广告创意、设计和制作;学习现代广告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手段,掌握先进的广告设计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培养自己实际工作能力,强化广告人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培养自己的图形图象分析能力、技术延展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文案写作和讲演能力、过程控制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通过这些以为毕业之后走向社会、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装潢设计专业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不断增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产品的包装装潢和产品的广告宣传,这都需要装潢艺术设计方面的专门人才。因此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以装潢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从事网页的设计工作,以及其他一些媒体的艺术设计、美术编辑方面的工作。

设计人中要适应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目前的发展状况;要重新学习这个行业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个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强。所以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放宽视野,不要把眼光局限于本专业之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多学习一些本专业之外而自己又感兴趣的知识,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第4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调研报告

本文系2012年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高职学生评价模式创新:职业达标制――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4日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应是我们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基于此,我们就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所具有的职业能力以及企业对财务人员职业能力的需求状况,对潍坊、青岛等地12家企业的财务部门以及包括我院的600余名毕业生进行了调研和问卷调查,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企业对财务人员素质能力的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并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信息的质量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利益分配的格局。为了确保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需要会计人员诚信的品质。诚信是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诚信要求会计人员要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诚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反映经济事实,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二)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会计是一项具有极强专门技能的职业,只有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相当业务水平和能力的人才能胜任这项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做到:承担与自己的专业水平相适应的工作,从事超出自己专业能力的工作是不道德的。通晓并遵守国家、行业及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及时熟悉掌握最新的财经法规、制度,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及时更新知识,以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等。

(三)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职能时应保持客观公正,应摒弃个人私利,避免各种可能影响其履行职能的利益冲突;以中立的态度客观、真实、充分地反映经济活动中的会计信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相关利益主体各方,不能为满足特定的个人、集团需要或因偏见的影响而扭曲会计信息。

(四)自觉保守企业秘密。会计人员处于单位资金运动的中心,掌握着大量的商业信息资料,一旦泄漏将给单位造成损失或引起混乱,因此要求会计人员不得任意泄漏工作中所了解的秘密资料,不得使用工作中掌握的秘密资料为个人或他人谋取利益,也不得以不道德的手段去获取他人的秘密资料。

(五)保持职业谨慎和具备职业判断能力。会计活动中存在许许多多不确定因素,存在各种各样的职业风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勤勉作风,对会计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进行恰当的职业判断,以确保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企业认为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存在的能力缺陷

调研过程中,企业对现行毕业生的能力缺陷提出了意见,主要包括:

(一)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主要表现为:工作中包括求职过程中过分强调待遇、休班等问题;忽略承担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工作质量等问题;工作缺乏主动性,没有形成不知就问的习惯;不愿加班加点,渴求工作与待遇的绝对对等。

(二)工作态度不够严谨。主要表现为:工作出错率较高,如对证账表中的填写、编制过程中要素不全、数字错误现象时有发生;原始凭证的取得、传递程序、处理不够规范;文字编辑能力较差,日常行文不够规范,甚至出现错别字等。

(三)基本操作技能欠缺。毕业生普遍上手能力欠缺,开票等处理银行业务不熟练;证账表的处理能力不足,建账、记账不熟练,有些甚至操作错误;电算化能力差,常用财务软件不会操作;报税等企业重要业务难以胜任。

(四)持续的学习能力不足。学校知识滞后于实践,随着会计新知识、新法规、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更新,学生知识显得陈旧,学生的知识构成难以胜任工作需要;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持续学习能力较差;对政府、社会举办的业务培训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政府、行业举办的会计职称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参与意识不强,通过率较低。

(五)职业判断能力较弱。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应变能力不强,知识应用迁移能力较差;对需要进行职业判断的业务,显得判断能力不足,对常规业务以外的业务应对能力较差。

三、用人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希望学校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努力进取、勤奋好学,摆正自己的位置,放平心态,更好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继续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结果之一,就是毕业生剧增,就业压力会愈来愈大。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学校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毕业生理论实践。希望学校加强毕业生所学理论在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的能力,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事实证明,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检验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心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以及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适应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该大力加强。要建立加强学院和社会、企业的联系,为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增加学生实习的时间,并保证实习质量。

(三)加强其他能力教育。希望学校在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毕业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外语水平的教育。

(四)保持良好心态。希望学生持一颗平常心,在工作中慢慢积累经验和社会阅历,然后再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

四、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

第5篇

一、我市农技协的发展现状

__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辖七县一市三区,总人口有610多万,农业人口比例大。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各级科协组织将农村科普工作的重心下移,着力抓好农技协建设,把促进农技协发展作为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农技协这个科普载体,建立起广大群众参与科普的活力机制,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服务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技协这种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正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和欢迎,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一支主要力量。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已拥有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农技协)2个,省级示范农技协4个,省级优秀农技协1个,市级示范农技协15个。

我市农技协发展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巩固、提高、再发展几个阶段。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强,在各级科协组织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各类农技协478个,拥有会员12万多人,遍布全市七县一市三区,涉及种植业(瓜、果、农、林、茶、桑、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养殖业(鸡、鸭、猪、鳝、蟹、鱼等)、服务业(主要是中介经营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方面的二十多个门类。其中县级农技协169个,乡镇级155个,村级154个,跨省的8个,跨市的10个。我市89.1%的农技协都经过了各级有关部门的审批,其中科协审批的139个,农林部门审批的__个,其他部门审批的173个。在这些农技协中经民政部门登记的有273个,工商部门登记的有93个;农民牵头创办的有180个,龙头企业牵头创办的94个,科协、涉农部门牵头创办的170个;股份制的有49个,合作制的86个,公司+协会的115个,支部+协会、科研单位+协会的共有103个,专业户领办的98个;开展技术服务的有193个,信息服务的141个,产加销一体的275个,技术经济实体的74个;聘请专家1406人,农民技术员4531人。据统计,20__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22120万元,农技协生产总值607693.2万元,农技协生产总值占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例达31.6%。20__年全市农技协会员人均纯收入7109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一倍。有相当部分农技协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开始由最初仅以提供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的低层次合作形式,发展到现在围绕某一农业主导产品的开发,创办一体化经营的高层次复合型实体;由会员最初仅是本村、本乡农民发展到打破区域界线,会员辐射到周边乡镇和跨省、市、县农村的大型农技协。有80多个农技协生产规模超过千万元,19个农技协生产规模超亿元,其中桐城市大关蛋鸭协会年销售收入已达到3亿多元。这些农技协都已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和综合性的发展轨道,成为了一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二、农技协在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技协工作是农村科普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技协以农民为主体,以有致富能力的专业户、龙头企业、乡土能人为核心,以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以产业为依托,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和带动农民科技致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几年来各级科协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坚持科学发展观,找准科协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和发展农技协组织,充分发挥农技协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农技协已成为我市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农技协利用与农民的亲缘、地缘关系,以及技术传播直接、信息渠道通畅的特点,将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直接有效地传授给农民,加快了农业技术的普及速度与新成果的推广步伐。到20__年底全市农技协共推广农业新品种1100多个、推广新技术600多项、新材料200多项,其中自主研发的就有150多项(个),创建示范基地近900个。我市望江县网箱养鳝协会以养殖基地为示范,通过常年举办培训班和开通技术服务热线电话为载体,以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深入养殖现场指导和帮助销售为手段,大力推广普及网箱养殖技术。目前该协会已有会员1136户,分布全县的10个乡镇和邻近县市,全县网箱养鳝规模达到13万只网箱,成鳝产量达到400多万公斤,产值可达1.5亿元左右,已成为我市特种水产养殖的第一大品牌和安徽省网箱养鳝的第一大县,20__年被中国科协、

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宿松县河蟹协会积极壮大协会队伍。会员由成立之初的82个发展到2168个,其中单位会员22个。聘请专家举办河蟹养殖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会员1000多人次。同时组织会员赴外地学习精养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河蟹养殖水平。努力做到河蟹苗种生产、供应、品牌、销售、生产技术标准和生产资料供应的“五统一”。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目前该协会“皖江”大闸蟹已销往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常州等大中城市,并打入国际市场。

2、农技协已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重要途径。引导和帮助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是农技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科协十分注重在农村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科技能人中培育和发展农技协,通过他们因地制宜地推广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帮助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依靠科技脱贫上取得一定成效。全市农技协共带动农户27万多户,培育科技示范户2.3万户,开展技术培训近4000次,培训人数46万多人次,为带动本地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潜山县是个贫困县,蚕桑生产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潜山县蚕桑技术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贫困山区蚕农服务,通过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对贫困农户家庭实行一对一帮扶,为蚕农提供种子种苗及蚕需物资供应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开展蚕业产业化经营,本着“技术为依托,以质量为基础,以服务为重点”的经营原则,力求达到“会员带动,蚕桑发展,蚕农增收”的目的。目前,在全县已建立了40个蚕桑示范基地,培育了650多户示范户,带动全县4800户蚕农,为振兴潜山县蚕桑事业,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农技协已成为农村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桐城市大关蛋鸭协会作为08年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表彰的“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在带动一方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该农技协在为蛋鸭产业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的同时,着力推进养殖基地的建设,提高单位养殖效益,降低成本。为进一步把协会做大做强,他们与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市畜牧兽医局联合,走“市场+企业+农户+科研院校+农技服务组织”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和邻近舒城、庐江、枞阳等县的几十个乡镇,形成了我省较大范围的农村特色区域经济。产品除内销外,部分还进入东南亚国家,07年实现销售年收入3.7亿元,利税20__万元,并建立了“大关禽蛋市场”,拥有自己的办公楼、销售市场、培训学校和网站,已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强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其规模化程度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当前我市农技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技协虽然遍布我市七县一市三区,涉及行业较多,但各地发展还不平衡,覆盖面还十分有限,农技协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农技协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新形势下农技协的重要作用还未被充分认识,有些地方对农技协的性质、地位和潜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国家和省、市有关扶持农技协发展的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没有把农技协建设放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看待,缺乏研究,在宏观上缺少政策法规及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指导。

2、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示范带动面不广。

由于农技协多数是以各类“土专家”为核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和各种专业学会建立合作关系基础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导致一些新技术、新成果无法迅速传播和推广。

3、缺少资金支持,发展后劲不足。

缺少活动经费,是各级农技协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协会因缺少经费无法开展活动,发展新产业和扩大规模等许多业务无法有效开展。大多数农技协的主要产品约80%集中在种植、养殖业上,获利和发展空间小,尚难能建立强有力的经济实体,可持续发展空间狭小。

4、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市部分农技协内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组织机构和自律机制不健全。协会与会员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性循环机制,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能力较弱。即使有实体的协会,组织仍较松散,凝聚力不强。有的产业还没有建立协会,少数乡镇农技协还处于空白,整体运作和产业发展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一些协会没有进行社团登记,不具备法人地位,社会信誉度、影响力较低,一旦遇到经济纠纷,往往束手无策,造成服务质量不高。

四、我市农技协今后发展的工作思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视和肯定,同时也为农技协的发展迎来一个新的机遇。__市农技协要有新的更大的发展,我们认为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农技协工作的认识,市委市政府要组织召开全市农技协工作有关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农技协建设纳入地方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范畴,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措施和内容。各级领导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农技协在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农技协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将农技协的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出有利于农技协建设与发展的各种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技协自主自愿、因地制宜、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2、要高度重视农技协的组织建设与发展,充分认识到农技协组织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农技协会员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把农技协的组织建设和发展作为深入开展农村科普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市、区)科协和有关部门要把农技协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给予农技协和其技术经济服务实体最大限度的优惠,确保农技协权益不受损害。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广一批有特色、规范、带动作用大的典型农技协,扩大农技协的影响力。让农技协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宽松,内部运行机制更加完善,活动动空间更加广阔,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3、搭建平台,促进现有的农技协联合起来做强做大。要加快我市农技协联合会的建设,成立市级和各县(市、区)农技协联合会,使目前以单个专业技术协会形式存在的农技协有一个更加完善的组织体系,以改变农技协由于受到自身条件、地域和规模的限制,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提供服务以及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受到一定局限性的状况。今年市科协将筹备成立__市农技协联合会。在目前农技协联合会组织不健全的情况下,各级科协和相关部门要搭建平台,加强各类农技协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加强对农技协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加大对农技协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技协做强做大。 4、加强农技协的自身建设,实现民主办会,规范发展。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技协自办或联办经济实体,建立利益联接机制,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对会员的凝聚力、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使农技协的发展不断趋于完善。各级科协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农技协的管理、服务和指导,引导农技协在组织体系、利益分配、内部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加以规范,建立科学的组织体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和监督制约

第6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7-0010-03

[作者简介]杨莉荪(1975―),女,上海人,广西商业学校助教。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的内容与方法

1.调研内容。商贸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的人才结构及人才需求;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对应岗位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知识及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学生的就业去向和职业生涯发展等。

2.调研对象与方法。为保证调研的客观真实性,本次从行业、企业及毕业生三个方面开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行业调研:包括政府的相关政策及行业相关发展规划、调研报告等。通过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方式进行。企业调研:以两广地区及江浙部分城市中小企业为主,主要是近三年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企业。通过企业走访、问卷调查、集体座谈等方式进行。毕业生调研:我校自2007届至2009届市场营销专业部分毕业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

二、调研分析

(一)行业调研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大力支持,我国商贸零售行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据统计。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3919.9亿元,比2010年增长17.1%。其中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为71824.9亿元,同比增长24.88%。

我国当前零售业态基本细分为百货店、专业店、超级市场等。其中,专业店的发展最为迅速,在零售业中的份额逐年递增,已由2002年的22.7%上升至2006年的54.9%。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柳州市作为“桂中商埠”也提出,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在1000亿元以上。背靠内地、面向东南沿海和东盟各国,广西基本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商业格局,商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人才。根据广西人才网联2012年一季度人才供求分析报告提供的职位需求前十位条形图,2012年第一季度,销售类的人才需求达25800人,占比达18.58%,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65人。求职人才数前十位的条形图则显示,一季度的销售类人才求职数为18638人,比销售岗位少7000多个。

(二)企业调研情况

企业调研方面,调研了21家企业,重点集中在柳州、广东、深圳及江苏,发放了150份调研问卷,组织了20多次个人面谈及集体座谈,主要调研数据分析及结果如下:

1.本次调研的大部分企业招聘人员的途径以劳动市场和学校毕业生招聘为主,学校应届毕业生一般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2.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看重的是工作经验和人品素质,最不看重的是职业资格证书。特别看重毕业生的实战经验和专业技能,有门店销售经验的学生很受企业的欢迎。

3.调查的企业中,中专学生一般集中在销售岗位。就业单位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整体评价满意度为96.4%。企业普遍认为中职生的优势在于操作能力强,能吃苦耐劳;劣势在于创新能力差,不善于沟通交流,个人修养方面有欠缺。

4.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市场营销专业人员主要工作岗位分布为:业务员14%,营业员(含导购员、销售顾问等)28%,文员15%,企业管理15%,服务人员16%,店长12%。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众多中小企业需要一些既有商务知识又有销售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以满足终端销售工作的要求。

5.在调查问卷中,95%的企业最看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其次是社会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产品销售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再次是办公软件的使用、会计知识的掌握等,最不重要的是外语能力。

6.60%以上的受调查企业近年内对市场营销人才有需求,对终端销售人员特别是一线销售岗位如营业员、导购员、销售顾问等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因此,我校可加强学生这方面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训练。

7.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表现出很大兴趣,他们希望校企业共同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上岗后能够快速地胜任工作。被调查企业约90%有与我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意向,愿意采用的合作方式有接受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接受学生前往参观实践等。

(三)学生调研情况

学生调研方面,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辅以一定的学生座谈形式,此次调查问卷共发140份,回收128份。

1.目前我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集中在销售和生产一线,约占95%,管理岗位约5%。毕业生选择就业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就业单位的行业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行业、住宿餐饮行业以及汽车行业。

2.我校毕业生一般1~3个月左右能独立胜任工作。从普通销售人员到销售主管,毕业生需通过1~2年的时间完成。

3.调查中,学生感觉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他们比较缺乏的,较多学生觉得协调沟通能力、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对他们的工作帮助比较大,其他知识能力帮助比例不高。

4.毕业生普遍认为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目前开设的课程比较合理,能够基本满足现在的岗位需要。建议增加实习课时,尤其是在校期间的实操性实习,聘请行家里手,针对社会需要,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建议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增加人际沟通、心态调整方面的课程。

5.部分毕业生感觉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较少,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适应能力的锻炼。希望学校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锻炼工作能力,通过实践积累更多工作经验。

6.个别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太相符。毕业生反映,某些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程度不大,希望学校能够在保证基础理论课、核心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工作实际进行授课。

三、调研结论

1.人才培养方向定位。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生三个方面的详细调研,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主要面向批发零售行业、首饰制造批发行业以及汽车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商科职业素养,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商品销售技巧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市场营销人才,主要就业岗位为品牌专卖店导购员、店长以及汽车4S店销售顾问等。

2.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从调研中得知,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是一线的销售工作。因此,结合行业、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应该为培养在中小企业一线从事销售、销售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初中级专门人才。

四、专业改革建议

1.充分发挥市场营销专业理事分会的指导作用,重新设定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我校已经成立了市场营销专业理事分会,我们应以行业为依托,拓展市场营销专业理事分会的功能,理事分会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变化情况和实际工作需求,通过调查、论证、分析和研讨等活动,确立与人才的目标岗位(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帮助我校制订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方案,在教学的监控和评估中给出建议,并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指导。

2.针对学生的目标岗位(群),突出能力本位与个性发展,召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会,确定岗位职业能力。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传统销售岗位群(营业员、专卖店导购员、汽车销售顾问、门店店长),因此,需要邀请用人单位专业人员、教育、行业专家一道召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会,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梳理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要求,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质(能力)本位”转变,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应变创新能力,体现本专业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在“必需、够用、实用”原则基础上,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

坚持从企业岗位的需求出发,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确定课程结构,围绕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加强教学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实战性。教材开发方面,我校应根据企业具体工作要求开发校本教材,丰富教材形态,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教材编写模式,开发和推广与企业实际工作相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式教材。在开发过程中,既可以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也可以将原本的科目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重新整合,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项目,使其具备实践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4.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教育。本专业的各课程应针对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注意结合社会的价值观念取向,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

5.建设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实战型专业教师队伍。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一定要走专兼职相结合的道路。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我们可以一方面派送教师参与各种企业内训,增加实战体验,另一方面派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使教学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

6.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针对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推行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在教学手段上应更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力推广网络教育技术,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7.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中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应建立以课堂实训为基础,结合阶段实训、见习,强调毕业综合实习等为主要内容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接轨,让毕业生能尽快符合企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晓莉.淄博市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9).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一所职业学校。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40.2亩,校舍面积35100㎡,教职工163人,在校学生数1339人。目前,学校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学前教育、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平面设计、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中餐烹饪、农业机械应用与维护等专业。县职业教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近几年来,县政府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注重基础能力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向上争取资金、社会捐资等形式,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学校竞争力。一是大力改造校舍。2008年以来,投资近千万兴建了科技楼、图书馆及学生公寓,其中,2009年争取资金440多万元新建了一栋建筑面积4800多平方米的实训楼;二是完善专业设施。年,投入15万元用于各专业设备的添置、维修。年投入100万元并争取省级专业建设项目资金170多万元购置了一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设备,使我县职校在该专业的硬件设备条件上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三是修建教辅设施。目前学校修建了400米跑道的运动场,兴建了8个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地等基础设施。年,政府又投入资金80余万元,新建校门及围墙;四是美化校园环境。政府多年的大力投入促成了职校校园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文化创建工作的全面进步。

(二)师资建设明显加强

多年来,学校注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外引、送培、内培”三项措施。“外引”是从企业引进“技师”、“师傅”到学校担任专任教师;“送培”是在现任的教师中选派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教师参加国家、省级专业、转岗培训,成为“双师型”教师;“内培”是通过联合企业培养的形式,利用双休日、假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学习提高。仅今年,共计开展省级转岗培训2人次,省级专业教师培训5人次,市级培训教师35人次,县(校)培训教师162人次。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也已增加到了30人,占专业教师比例明显提高。年,政府考虑到县职校数控专业的师资紧缺,为把学校的数控专业办好办出特色,根据“应事设岗、以岗择人、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招聘了数控专业教师3人。

其次,学校能够注重教师的师德建设。认真开展以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树立“进德修业,严谨治学”的良好风尚,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

(三)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县职校“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强化了专业建设。其中中餐烹饪、电子电器是全市的示范性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与学前教育专业为学校的拳头专业。2009年下半年,学校根据市场需求新开设了农业机械应用与维护专业。在省市举办的各项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在2009年省中等职业学校第六届技能竞赛中,罗穆鹏同学荣获普通车工技能一等奖;在年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七届技能竞赛中,获团体奖2个、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1人次、指导教师奖4人次;在年省第八届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中,有1人次获一等奖、3人次获二等奖、5人次获三等奖。

(四)办学活力明显增强

一是创新学校办学模式,扩大办学市场。为了提高学校的市场知名度,做到培训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学校大力研究和探索“联合办学,巧借外力增强学校的发展活力”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有效扩大办学市场。到目前为止,分别与县林丰宾馆、盛达电子有限公司、万隆制衣厂、超弦光电有限公司、圣炬电子厂及韶关市天辰齿轮机械厂进行校企合作。

二是改革招生、就业、培训工作机制。首先,县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广泛宣传,全员参与的形式,采取招生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目标责任制”等措施,将招生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至学校和个人,有效促进了县职校招生工作的开展。连续三年县职校招生数均达到500人左右,且维持了较高的保有率。其次,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近三年来,县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三是能够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诸类社会培训中,学校采取“走出围墙办职教”的方式,“送教下乡、送教入企)”,为农村新增和剩余劳动力、企业下岗(转岗)职工及外地返乡农民工上岗、就业和创业培训,为农民转移就业、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三年来,共计培训学员7929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从民众的层面看,重普轻职的思想依然严重,相当数量的家长认为上职业学校低人一等,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考大学,职业学校的生源状况仍不够理想。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层面看,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与支持力度需要加大,社会与媒体对精英教育宣传过多,而对职业学校的宣传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给中职教育的招生与管理造成新的困难。

(二)师资结构失调,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一是专业教师匮乏,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偏低,而文化课教师所占比重过大。二是“双师型”教师稀缺,仅占专业课教师的18.4%,与省重点职校35%的要求还存在不小距离。而不少“双师型”教师也仅是经过短期培训获得证书,实际上并不具备相应的教学与操作能力。同时,“双师型”教师缺乏校际间的教学交流。三是专业教师“流入”渠道不通畅,高技能教师缺乏。职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企业生产的实践与经历。尤其是参加全国范围技能大赛的高水平技能指导教师非常缺乏。由于县财政按实际公办教职工人数拨付人员经费,学校没有财力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向企业、社会、高等院校等招聘兼职专业教师。

(三)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近几年来,我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但与兄弟县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我县于年争取到省财政170余万元用于购置数控专业设备已到位,但其它专业如学前教育、烹饪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由于职业学校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其教师绩效工资需要学校自行解决的部分,每年达到34.03万元,占学校可用经费的48.7%;而学校开设的专业课中,数控技术应用和计算机专业每年需要耗电耗材21.3万元,其中耗电15.3万元,耗材6万元。现在计算机专业,电脑已面临老化。因为经费和师资原因,学校拟开办的几个专业如汽车驾驶与维修不得不搁置,加之设备运作时的电费及耗材费用,更是令学校在经费上捉襟见肘,致使大部分数控设备不能正常开机,无法发挥教学作用。这些都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与壮大。职业教育是需要大投入的教育类型,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当地经济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需要大量的实训器材与耗材,只有保证实训条件才能保证学生的技能培养。

(四)培训资源分散,教育资源有待整合。

作为一个人口小县,我县职业教育规模原本就不大,而目前我县从事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单位还有很多部门,加上社会各类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可以说是单位众多,机构林立。这种现象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职教资源分散,办学质量不高,降低了公民对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热情,进而影响到县域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

(五)企业参与不够,校企合作有待加强。

职业教育要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之一是抓好校企合作。企业对职业学校的支持,不仅要接受学生和教师实习,还应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或者提供一定的实习设备等。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目前,我县职业学校有积极性,但企业没积极性。主要原因是,企业与学校责、权、利不明确,企业只有义务和责任而没有利益。企业接受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工作的质、量可能会受影响,有些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而且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也不够完善。另外,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把沿海地区作为择业的首选地,不愿留在本县企业务工也是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与引导,大力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社会氛围。注重宣传职校毕业生就业有路、升学有望、致富有方、创业有成的典型事迹,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特别是在每年中考前,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全面介绍职业教育,使其升学选择更加准确务实。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并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投入,落实政策,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一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议县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每年明确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和相关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教育费附加要按不低于30%的比例安排职业教育经费,有计划地支持职业学校建设实训基地,更新实习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尤其要加大对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投入,确保数控设备正常运行,努力把该专业建设成全省品牌专业。

二是争取项目和资金。要尽快启动争创“国家重点职业学校”申报迎审的各项准备工作。对照“国家重点职业学校”评审的各项明细要求,争资金完善各项软硬件设施建设,通过争创“国家重点职业学校”来促进学校发展。另外,同时要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投入、实训场地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

(三)优化队伍,加强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继续在每年教师招聘中拿出一定比例招聘县职校专业教师。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老师。二是加强现有师资培训,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建议县教育、人事和财政部门按“定编不定人、按编拔款、柔性管理”原则,加大兼职“双师型”人才引进力度。三是建议县财政统筹全额发放职校教师绩效工资。四是全力打造品牌专业。目前,中餐烹饪、电子电器、数控技术应用与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县职校的优势专业,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力争打造几个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这不仅可扩大学校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生源,也能为企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同时,职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我县及周边的优势或新兴产业,加强专业建设,为企业输送必需的合格人才。

(四)强化管理,依法办学,规范职校和培训单位的办学行为。

一要加强招生管理。要按照省有关规定,落实职校招生政策,提高普通高中招生分数线,合理安排职校和普高的招生比例。实行职校招生“零门槛”制度,确保普职比协调发展。落实好对职校生的就读资助政策,确保职校有充足生源。

二要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努力提高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促进企业依法有序用工。

三要整合部门职业技术培训资源。充分利用职校师资、设备、场地、管理等优势,政府要对其他部门开展的短期、长期的专业技术培训加以统筹安排,尽量利用职校的资源,节省培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职校的办学效益。

四要强化职校规范化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职校督导评估,促进职校全面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第8篇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教高〔2006〕16号文件

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职业岗位定向的高等教育,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是为信息技术产业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九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是我国最为活跃、最有活力的产业。而作为一个既活跃又有活力的产业,对岗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老的职业岗位不断变更,新的职业岗位不断诞生,对适应岗位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来说,信息技术是最国际化的技术,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有相对的普适性。

为了使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目录能够及时反映信息技术发展对不同应用类型人才的需求,保持毕业生的供给数量、质量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我们需要做大量的供需调研工作,在对供需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专业目录调整建议,为教育部做专业目录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为此,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专业调研项目组,充分发挥委员来自行业、企业和院校的有利条件,从产业发展现状、院校招生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入手,在全国范围内对人才需求做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目录调整分析,为高等院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目录调整提供依据。

1基础数据调研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主要是面向经济产业和行业服务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其中,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直接反映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学生当前的学习范围和今后的工作领域。因此,为了达到人才供需之间的动态平衡,就要从市场需求形成的源头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调查入手,再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征,从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基础数据调研,以此作为专业目录调整的分析依据。

1.1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的基础数据调研

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的基础数据来源主要采集自以下几个方面:

1.1.1数据来源之一:中国软件产业年鉴――《2007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8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由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共同编制的《2007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8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不仅综述了2006、2007年度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概貌,还对国内软件市场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述,对于软件人才培养与培训、IT从业人员技能标准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数据翔实,是院校人才培养要参考的重要资料。

1.1.2数据来源之二: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的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5年软件产业发展规划

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印发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法》总则第二条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是指国家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集中,软件产业已具备相当基础和规模的地区,重点建设以发展软件产业(含集成电路设计业)为目标,以从事软件开发、生产、服务和出口为主要任务的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应重点培养和扶持大型骨干软件企业,大力支持和创办具有明显技术特色的中小型软件企业,为开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所急需的软件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认定条件为:该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软件人才资源丰富,有相当的软件产业基础和规模。

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建设是国家发改委、信产部、商务部为贯彻落实《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若干政策》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进一步促进软件出口,推动我国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项措施。基地的作用是:创造良好的政策、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和出口条件,充分发挥基地效应和规模优势,尽快形成以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的龙头,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全国软件出口的产业格局,为振兴我国软件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服务外包基地是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的服务外包试点,在试点城市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加快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国务院要求把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均标志着我国软件产业要上规模、上水平、国际化,其对人才的需求将决定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能力。

1.1.3数据来源之三:地方产业主管部门相关数据

这里的地方产业主管部门主要是指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止到2008年5月底,天津高新区软件园管理中心组织对高新区内数十家软件企业进行了人才培养需求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基本情况、人才培养情况、实训情况,调查涉及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建议等相关内容。

参加“软件人才培养需求调研”的天津软件行业企业中既有服务外包型企业,也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企业;既有发展成熟期企业,也有起步期企业,范围涵盖面广泛,有较典型的代表性。例如大宇宙、南开创元、NTTDATA天津分公司、英业达、长虹立川、津科电子、大连华信、天地伟业、希望创世、精业科技等。

解剖一个典型的中国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基地城市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状况,是形成与企业人才需求有效对接的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条件。

1.1.4数据来源之四:发放并回收的部分企业调查表

除天津地区外,教指委委员下发并回收了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大连和汉阳等6个城市的48家企业调查表,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使用的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数据库情况,了解企业员工培养情况、校企合作情况,调查了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这些数据成为专业目录调整及人才培养建议方案的个案数据来源。

1.1.5数据来源之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IT职业划分

近几年,在众多新兴职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社会影响力最大、对社会各领域渗透力最强的当数IT产业了。对这样一个涉及面广、从业人员多、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巨大的产业,2004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以及IT专业人员等成立了IT职业分类课题组,根据新职业申报情况,结合IT业发展现状,对信息技术类职业进行了专题研究,于2006年形成了《IT职业分类方案》。该方案编制的工作目标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规范、先进合理并与国际职业分类相衔接的IT职业分类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现阶段我国社会IT职业结构状况与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与国家的职业岗位划分紧密相关。

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职业岗位定向的高等教育。但是,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一个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定向到职业群、职业(工种),还是岗位或工位,需要指导和规范。

2.3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招生现状分析

2.3.1各专业招生院校数量统计

2008年,上报到教育部的高职高专院校2009年计算机类专业招生情况统计如表5所示。2009年上报08年已发文计算机类目录外专业如表6所示。

从表5、表6可以看出,目录内、目录外专业都在招生,但是有的专业明显招生院校数少,需要适当调整;有的专业面向职业群覆盖面宽,但目前招生院校还有很多,不宜马上调整。

2.3.2天津市2005-2007年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实际招生情况统计

2005-2007年,天津22所高职院校招生专业均在目录内。三年招生院校、计划数、实录数的变化分析如下:

(1)92%的专业招生情况是实录数不能达到计划数,只有图形图像制作在2006年一开始的招生就突破了9人的计划数,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在2007年一开始的招生就突破了20人的计划数。但是,图像图像制作专业实录超出计划数的情况只维持了一年,这与市场对设计类、娱乐类的IT人才需求有密切关系。

(2)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四个专业招生院校较多、招生规模较大,尤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招生院校最多、规模最大,软件技术专业招生院校数呈上升趋势。

(3)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系统管理一直招生情况不佳,实录数远小于计划数。

(4) 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硬件与外设招生院校一直不多,招生情况也不理想。

从以上分析情况看,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四个专业可以保持不动,其他几个专业都有调整的空间。

2.3.3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招生情况统计

成立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为了满足国家软件产业发展对高素质软件职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培养模式的改革。

35所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在2007年招生的专业覆盖了教育部目录内、目录外21个专业中的15个。目录内专业集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六个专业;目录外专业集中在游戏软件、软件测试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三维动画设计、计算机音乐制作各有一所学校在招生。

2.3.4全国106所高职院校2007年在河北省计算机类专业实际招生情况统计

从表9可以看出,2007年,106所高职校在河北省招生的计算机类专业也同样集中在目录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目录外的游戏软件、软件测试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专业和三维动画设计专业各有一所院校招生。

2.3.556所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2008年实际招生情况统计

从表10可以看出,56所高职校的招生也同样集中在目录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目录外的游戏软件、软件测试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专业和三维动画设计专业各有一所院校招生。

3专业目录设置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产业人才供需出现偏差一直是困扰校企的难题,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培养的IT人才数量基本符合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是学生就业难、企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这之间存在的供需错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专业设置名称多,核心能力可以互相替代

不同专业的划分,在于各专业培养的人才的职业能力可以互相延展,但不可以互相替代。比如,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主要是编码,可以胜任程序员职业岗位,也可以延展到软件测试岗位;软件测试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是测试,主要胜任助理测试工程师职业岗位,也可以延展到程序员的岗位。但是,软件技术专业和软件测试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的核心能力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现有目录内、目录外共计23个专业,有些专业的核心能力不能严格区分。

3.2专业设置源于教育,与产业发展不对接

专业设置主体是教育界人士,他们根据技术发展及人才需求调研设置专业,缺乏对产业整体发展的了解以及产业对人才需求的预测。一种产业在发展的初期,对人才的要求相对盲目。但在发展过程中,产业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明确,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岗位划分越来越细,对人才的类型、层次、规格等就有了愈加明确的要求。教育与产业交相呼应,不断提升,以此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与职业划分对接。

3.3教学内容稍微陈旧,校企之间缺少深度融合

一方面是企业对底层“实战型”的IT人才有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难、招生难。这里有教育本身的问题,比如,教师不了解企业,自身没有实战经验,难以教出实战的学生。同样也有企业的问题,企业过多地对高职院校提毕业生要“上岗就能干活”的要求,却不愿意在在校生如何“上岗就能干活”上多付出,更多地是学校单方面苦苦挣扎,要培养出一毕业就能上岗干活的学生,校企之间缺少深度融合。

4专业目录调整策略

教育部高等院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目录是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的一项基础指导性文件,是指导高等学校设置、调整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制定培养方案,组织教育教学,安排招生,组织毕业生就业以及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社会用人部门选用高等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专业目录调整关系到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职高专教育毕业生的适应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高等院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目录调整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4.1适应IT技术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IT技术快速发展伴随着我国IT主体职业、IT应用职业、IT相关职业的诞生。无论是从事IT主体职业的“白领”中的“蓝领”,还是从事IT应用职业的“蓝领”中的“白领”,都是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的人才。专业设置要与IT职业划分对接。

4.2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IT人才的需求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IT产业发展程度不一、IT应用领域各有特色。发达地区职业岗位相对明确,专业设置偏向IT职业划分中的职业(工种)。欠发达地区IT主体职业规模小,要求学生一专多能,专业设置偏向于IT职业划分中的职业群;IT应用职业相对程度比较浅,教学内容要结合当地的主流应用技术。

4.3国家示范校计算机类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情况

在高职高专示范校建设中,国家对各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投入大量资金,各学校也在示范校软硬件建设中进行了积极的工学结合探索,这些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宝贵财富。2006、2007、2008年,10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中,有53所重点建设专业含有计算机类,几乎占示范校总数的50%。重点建设专业设置情况如表11所示。

5结束语

第9篇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X日,我与党委委员XXX、XX赴某地进行调研,相关部门人员陪同。X分公司长期面临地区竞争激烈、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但近年来经营稳步提升,干部员工干事创业面貌良好。调研组与分公司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基层员工开展座谈、访谈,了解分公司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X日,我与党委委员XX赴X分公司进行调研,综合线条相关人员陪同。近年来,X分公司一直处在竞争形势较为严峻的环境中,但在分公司一把手的带领下,全员共同努力,以党建促生产,以生产强党建,业绩持续增长,形成了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X调研期间,我们考察了XX,与一线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实地了解新零售发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并下沉X营销中心,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与分公司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深入交流,并访谈了基层员工代表,收集一线的问题意见。

二、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本次调研共收集29条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发现了党建工作、员工发展和生产经营三个方面,具体而言:

(一)党建工作方面:一是党建规范化水平不足。通过总公司每年组织的党务工作认证培训,稳步提升了党建的规范化水平,但还有部分兼职党务工作者没有覆盖,造成各单位之间党务工作能力不均衡。二是党建人才储备不足。目前部分单位党务工作者多为兼职,专业性不足,总部对党建线条晋升通道规划不够清晰,导致部门员工不愿干党建,后备力量不足。三是党员发展名额不足。X公司党委始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标准进行党员发展,但受发展名额限制,部分符合发展标准的积极分子难以及时入党,不利于党建工作延伸。

(二)员工发展方面:一是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完善。职级调整办法还需进一步明确,员工晋升机制还需优化,对优秀员工的激励还不够,对一线员工的专业培训仍需加强。与各省分公司的人才交流不足,人才互通机制仍需探索。二是薪酬福利制度需要优化。在薪酬总盘相对固定的现状下,“保日常、促优秀”的激励原则需要更加突出,薪酬待遇不符预期带来的骨干员工流失现象有加剧趋势;如何做好“招得到人才,留得住人才”,已成为重要课题。

(三)生产经营工作方面:一是制度体系有待完善。还存在制度与基层生产现状不匹配,更新效率不高,示范引领作用不强,鼓励创新空间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在:部分考核指标调整不及时、指标说明不到位;对于新政策、新模式,总公司指导作用不足;制度政策制定方面,调查研究不够深入,针对性不够强,导致在制度出台后出现了各种“不适应症状”。二是各线条业务流程有待优化。各业务流程仍存在着环节不清晰、信息传达壁垒的现象。例如XX的流程还需优化;部分关系到员工发展或利益的管理办法,传递不到位,导致基层员工不了解;XXX等领域的过程管控灵活性不足,对基层突发情况、特殊情况的响应效率还需提升,等等。

在调研发现问题的同时,基层员工也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代表了基层的呼声,公司党委对广大关心公司发展,认真履职尽责的员工表示感谢。希望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多倾听民意,不断提高对员工意见建议的重视程度。

三、对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习教育是根本、调查研究是途径、检视问题是关键、整改落实是目的。X公司体量大、覆盖广、各省分公司发展情况差异明显,实地调研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从调研中掌握实情、发现问题、找到对策,更要通过调研来验证问题解决的成效,这正是公司调研工作的初心。

本次调研发现的问题涉及各方各面,既有共性问题,又有个性问题,我认为可以用三个“意识不足”来概括。

一是担当意识不足。部分领导干部攻坚克难的意识不强,尤其是在当前较为严峻的经营形势下,局部还存在畏难、懈怠的情况,“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在部分区域还不能彻底扭转,尚存在依赖既有资源、等待上级支持的现象,工作主动性仍需加强。面向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显短板,“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不够,有的干部“遇到问题绕着走”,怕失误、怕担责的情况还局部存在。

二是群众意识不足。对一线员工的心声,重视程度还需提升,基层向上反馈信息的通道还不够完善,解决问题的督办闭环机制还需优化。部分领导干部还存在“长官意识”,“调门高、指导少”的现象仍有发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整治力度还需进一步提升。扎根一线的作风建设还需加强,下基层调研广度、深度还不足,在制定政策、办法的过程中偶尔有“拍脑袋、一刀切”的问题,考虑一线实际不够。

三是创新意识不足。面对转型改革过程中重点领域、难点问题,“敢涉深水区”的勇气不够,开拓新业务的力度还需加强,对新模式带来的管理变革需求,部分领导干部仍旧循规蹈矩、不愿大胆尝试和探索,甚至局部存在“多干多错,不如不干”的不作为思想。少数领域、部分区域仍停留在依赖要素竞争的发展局面,对能力培育不够重视,面向融合发展的转型思维仍需培育。鼓励创新的氛围不够强烈,广大基层干部员工的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挖掘,保护创业、容忍失误的机制亟待健全。

四、 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要坚持问题导向,真刀真枪解决问题、真抓实干破解难题。X公司正处在转型改革的关键时期,困难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有机会能更加真切的直面问题,有勇气、更有信心能解决问题。作为公司党委书记,我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落实。

第一,用高质量党建促领企业发展。要严格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坚持以始为终,将初心和使命转化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转化为勇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完善人才队伍管理体系,构建灵活的激励机制,更多的挖掘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部员工,把担当作为,转化为经营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持续抓好“两个责任”落实,夯实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打造一支能打硬仗、清风正气的干部员工队伍。

第10篇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B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94-01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精神,探索适应黑龙江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我院机电工程系成立调研小组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中职学校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

1、汽车行业背景分析

2013年国产汽车产销首次突破两千万辆大关,创全球历史新高,并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一。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培训已被纳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近几年我校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早早被企业预订一空,也反映出汽车维修人才的紧缺程度。

2、汽车人才质量需求分析

当前哈尔滨汽车维修业的技术水平已有整体提高,近年来,更出现了汽车远程诊断技术。因此行业对高技能人才也产生了大量需求,提高了对汽车修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大量现代化电子检测设备的运用,决定了汽车维修人员在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尽快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从维修操作程序来说,现代化的汽车维修分为接车、记录、检测诊断、修理等程序,每个工序的分工也不同,对技术人才要求也就不同。调查显示,目前黑龙江呈现中职规模与高职规模之比减少趋势,说明中高职规模之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规律性。因此加强中高职衔接,培养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

3、黑龙江省中职院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根据2013年中考录取情况,目前黑龙江省共有99所学校开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报考此专业的学生4102人。而每年报考三校高职类的考生占中职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仅占5%左右。中职学生有较大部分学生有升学意愿,但报考的比例却很小,反应出学生需求与中职生升学顾虑与预期存在巨大差异的现状。黑龙江如果开展中高职衔接,中职学生升学率会提高到60%,在基础上扩大近10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的升级,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大,社会、个人(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可行性

(一)我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优势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我院最具活力的专业之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当时黑龙江省教育厅鉴于适应汽车行业对汽车制造和汽车售后服务的迫切需要,于2004年3月批准成立。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成立之初即与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德国先进的“双元制”教育教学模式,目前是全国十所示范院校之一,也是东北三省唯一一所。汽车专业共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三个专业组成特色专业群。

(二)我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特色

我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这也是我们的特色。通过找准“双元制”的精髓,广泛深入地实施国际化战略,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汽车专业实施“双元制”教学,国际认证,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对深层教学内容的整合、调整、辅修和拓宽,优化实际工作过程中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行动导向学习方式,创建具有我院特色的“双元制”教育教学模式。其专业特色如下:

特色一: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构建“一主双轨”的教学模式

“一主”是以学生为主体

“双轨”是以学校为主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和以企业为主的职业能力训练。

特色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以企业的“行动领域”构建了“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实现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零距离。

特色三:融合“教、学、做”为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采用了“教、学、做”为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

特色四:体现“工学交替和岗位零距离”的顶岗实习

与30家汽车4S店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协作关系。企业实习与校内教学交替进行。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是学生,又是学徒工

特色五:“一体化”综合考核方法

考试形式分为理论考核、实际操作考试和专业会谈考试。

(三)目前已合作的中职学校

为了作好中高职衔接,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已同全省45家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工作。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衔接项目合作思路及做法

2011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要做好包括培养目标在内的十大衔接,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提取其中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四个方面内容进行阐述。

1、培养目标衔接

培养目标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前提,也是课程衔接的基础。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既要掌握“汽车护士”所具备的汽车维护、修理和基本检测的能力,还要掌握“汽车医生”所具备的熟练掌握汽车综合故障检测、诊断、分析和修复的核心能力。并具备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2、课程体系衔接

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筛选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避免重复,循序渐进。应由中、高职共同构 建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明确哪些教学内容有中职院校完成,哪些内容由高职院校完成。高职阶段需要做到在中职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的学习,结合考证要求,选取一些课程进行模块组合,克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提高衔接质量。同时,更需要注重知识层次的提升和高端技能的培养,体现对高职学生实践及管理水平的培养上。

3、教学方法的衔接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动手能力较强,思维活跃等学习特点,所以中职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入更多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就教学方法而言,比较适合采用讲授法、分组工作讨论法、角色扮演、项目化教学等。高职学生就年龄和心理上更加成熟,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有所提高,所以在高职的教学过程中,比较适合采用项目化教学、情景化教学、 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由于不同教学方法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目的一致性,所以不能完全的割裂开来,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综合分析选用适合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教学方法。

4、教学管理衔接

以高职学院为主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方案。介入中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高职院校应定期督查中职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总结经验、交流体会、分享成果;确保一体化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及技能训练方案、课程、职业技能证书和教材的选定与开发;落实弹性学习和选课制度,完善课程模块的建设工作;加强教师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改革,督促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

四、中高职衔接的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的领导管理机制,据黑龙江省教厅文件精神,以高职学院为主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方案。

2、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将企业的专家和能工巧匠引到课堂上,对我们的教学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4、解决中职到高职的“入口”问题, 2010年,教育部放宽了对示范性高职院校主招生的限制,如何解决高职对口招生问题,必须拓展深造渠道。

第11篇

【关键词】制盐业;国家财力;国家专营体制;市场化与竞争机制 

一、中国制盐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现状和成果 

1.我国盐业专营制度(调研石家庄市鹿泉区盐业专营公司) 

我国食盐专营政策出台的背景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历朝历代都实行专卖制度。食盐专营,是为了加强对食盐的管理,保障食盐加碘工作的有效实施,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1994年,国务院决定实行食盐专营政策。1996年5月27日,李鹏总理签署国务院第197号令,发布了《食盐专营办法》,确立了食盐专营的法律地位。 

历史上《盐铁论》及其专卖制度,是因为税收原因而为国家垄断,目的是增强封建王朝的经济实力。而我国今天的盐业管理体制的目的是全民食用合格碘盐,彻底消除碘缺乏病,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仍对食盐实行专营,从根本上说,同市场经济是相矛盾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食盐专营,决不是计划管理商品的简单重复,专营作为政府干预贸易的一种特殊经营方式,只能是转轨时期的一种过渡现象,需要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专营也不排除市场手段,也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引入竞争机制。当前推行的促进食盐流通现代化改革,就是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发挥食盐专营优势,有效解决食盐专营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专营体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食盐专营机制的重大举措,更好地维护食盐专营。 

2.我国盐业开采和加工领域的科技和技术创新成果(参观沧州临港晶山有限公司) 

在参观沧州市临港晶山有限公司的过程中,我们真切感受到现代中国先进的制盐技术和制盐设备,以及工厂先进的技术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具体的表现有: 

(1)海盐生产技术:黄骅中捷农场盐场的海盐生产技术达到国家同行业最高水平。经过传统工艺改造、制盐技术提高,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运作。许多制作技术和制作工具都是自己独立研发、改造成功的,并且使用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中捷农场盐场拥有先进的天气预报系统,能够准确预报即将到来的雨水。 

(2)农场盐场的综合生产与经营:黄骅中捷农场盐场实现了养殖、制盐、提溴的顺序生产过程,该生产顺序的每一生产过程所实现的经济效益都很高。养殖,就是使用制盐前的海水进行养虾;制盐,就是使用养虾后的海水生产工业用盐;提溴,就是从制盐后的海水中提取化学物质溴。黄骅中捷盐场的综合生产与经营,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了盐场的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了农业、工业、加工业的一体化经营的科学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总之,这一系列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一体化的实践投入,体现了我国在制盐业的一系列经济投入上的显著成果,体现了我国对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人才战略储备等方面的重视。 

二、中国制盐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受国家专营体制限制,计划经济色彩浓厚,企业在市场缺少竞争机制的引导,同中国的烟草行业一样,制盐业和盐加工业的生产和销售长期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生存,基本上都是封闭行业内生产与经营,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理念滞后,机制僵化,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尽管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人们对食盐的需求弹性较小,但是我们也可以以这些产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战略,因为良好的市场竞争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市场效率,同时使得消费者获得更大的利益。 

2.企业内部管理有待加强。一些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目光短浅,个别企业的管理者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仅仅是规模的增长;也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由于战略目标的不切实际,很容易变成一纸空文,或者造成企业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例如红塔集团就曾一度陷入多头出击,盲目扩张,顾此失彼,造成了企业主业不精,多元化发展缓慢的境地。企业要反思自己的战略目标,力争克服头脑发热或目光短浅的问题,逐步延长制盐业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单纯追求规模和只顾眼前利益,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好自己的企业。 

3.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现象需要加快解决。一方面,国家的生产部门同时也承担着稽查职能,食盐运输部门同时也肩负着打假的工作范围,这样混乱的全责划分怎能不导致市场的低效率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低效率呢?国家对于假盐的查处和打击的立法和行政工作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国家的加盐打击惩处程序比较繁琐,相关部门的执行效率也不高,因此市场上还是时常有一些假盐出现。这种政企不分的情况,需要国家进一步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并且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规范下来,同时要简化执法程序,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4.制盐业的宣传工作还有待加强。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国家市场上对于假冒伪劣的食盐是有明确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来打击和取缔的。但是,绝大部分消费者并不知道如何区分正品和假冒产品。这说明,国家和企业在产品的宣传力度上还有待加强。要让消费者了解到辨别真伪产品的方法,国家、企业和相关部门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方面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三、解决现阶段中国制盐业问题的对策探究 

1.完善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组织结构,以立法形式明确全责,从而提高行政执法效率。通过国家立法形式,着重解决产权制度不尽合理,政企不分、产品结构严重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技术含量不高、产品档次低、缺少科学的经营战略等结构性问题。削减冗杂的管理层次,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明确每个部门的权利和职责范围,提高信息传递速度、提高领导决策效率,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从而更好地做好盐业产品规范工作,维护好消费者的利益。 

2.建立和完善我国制盐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盐企业应该在包括技术、管理、战略设计、组织结构、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以及形成能够创造独特客户价值的专门技能和技术领域,以企业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系统控制、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的相互整合,促进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制盐业企业必须冷静分析自身所处的产业状态,善于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制盐业企业在制定了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之后,企业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其次就是要加强管理,实行管理创新,因为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要坚持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形成有效的科研开发激励机制,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培养掌握核心技术资源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人与企业的整合中,最大限度的将个人知识沉淀于企业管理进程中,形成属于企业特有的知识体系,保持盐业企业在加工和生产上拥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 

3.制盐业企业要加强宣传工作。一是通过平面媒体和新兴媒体对制盐企业的产品相关知识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介绍,让消费者了解到有关假盐的分辨和预防方法,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有利于国家开展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假工作。二是自己的生存战略上,企业对内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正确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企业理念,以及良好的道德风尚,使得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导向,使得企业更具有组织性和凝聚力。对外制盐行业的企业要大力向社会宣传本企业产品,通过广告等宣传方式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从而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并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扩大自己企业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提高企业的能力。积极开拓现有市场和发展潜在市场,发现市场潜力,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4.制盐行业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突破国家专营体制限制,放开企业活力。虽然食盐是需求弹性很低的商品,但不同品牌的食盐还是要面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食盐制造和加工业企业要积极掌握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积极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采用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和不断学习先进的生产、营销、管理理念,学习和借鉴市场化的竞争战略。同时,国家也要探索市场化自由竞争的大背景下的制盐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的新思路、新途径,在战略和方针政策、体制建设、流程模式等方面主动适应新环境和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经营效率。 

5.国家要完善对制盐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企业,国家要从融资投资渠道建立和完善、科技投入特别是财政支持、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经营、信息渠道公开化、不同行业的纵向深化合作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规范性指导和资金支持,对资金投入和使用也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落实方法,切实做好后期的检查和保障工作。对市场和消费者,国家也要完善相关性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消费者权益保障工作,促进制盐行业落实科学发展的道路。 

6.重视工人的收入问题,以促进收入公平。国家应该针对制盐行业这类国有企业制定更加透明和完善的工资系统体制,确立和完善公开公正的工资制度和工人绩效奖励制度,在保证工人享有公正公平的工资待遇的基础上,利用工资奖励机制,奖励创造良好业绩的员工和部门,从而提高生产和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运营效率,促进制盐行业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讲,工资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要考虑民生问题,制盐业以及所有国有企业的工人工资标准都应该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使得国有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虽然制盐行业企业是国家计划性的经营管理的企业,但也要注重市场效率,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可以完善工资奖励机制来激励工人创造更大的价值。总之,企业有一套完整完备的工资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模式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187-02

本报告通过对重庆市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分析我市汽修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与趋势,为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该专业的建设。

一 重庆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情况及分析

1.重庆市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市汽车工业高速增长,从业人员随之呈快速增长趋势。

2.重庆市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我们调研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生产企业和流通领域从业人员的技术等级,其中初、中级有79人,占62%,而高级以上技师仅有25人,占19%。这说明我市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技术含量、自主研发能力急需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人才培养任务艰巨。

调研发现,目前汽车从业人员中,10年以下工作经验有95人,占73%;10~20年以上有28人,为22%;20年以上有6人,占5%。这说明目前该行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急需大量新人,同时说明我市各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重庆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重庆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职生对应的就业岗位有:(1)汽车生产岗位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其面向的业务岗位包括:车间工人、技术人员等。(2)汽车销售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其面向的业务岗位包括:汽车销售人员、市场开拓人员。(3)汽车修理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其面向的业务岗位包括:钣金工、喷漆工、汽车各系统的维修等工种。(4)汽车服务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其面向的业务岗位包括:汽车美容、洗车、整车养护等工种。该结果对我们的专业设置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专业建设中应根据这些需求设置钣金、喷漆、汽车美容、销售等专业,并制定相应的课程,以培养出适应这些岗位的专业人才。

4.重庆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分析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企业比较认可资格证、技能等级证,特别是权威机构颁发的证书(包括技能大赛获奖证书)更能引起企业负责人的重视。因此,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考证过程中,学校需要重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通过进一步整合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的知识与技能点,加强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融合。

二 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如何适应行业需求

1.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中职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课程体系改革与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

在很多学校的建设计划中,都确定了三门以上的核心课程,常见的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汽车保养与维护》《汽车美容》;也打算开发汽车机电一体化、汽车美容模块、汽车整车养护、汽车钣喷工艺等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制定汽车整车维护保养、汽车机电一体化工艺、汽车美容工艺、汽车钣喷工艺等操作流程工艺标准。调研结果还表明,学生的人文素质、专业协作能力、职业道德、沟通能力也是企业非常重视的素质。

3.教学及考试方法与培养目标相适应

各校应开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让学生有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要培养具有较强实作能力的学生,学校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并辅之以教师指导,这样便于快速提高他们的实作能力。

要创设工作情境,加大实践实操的学时量,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职业学校应改革考试方式,减少背诵性的试题,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逐步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