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18:40: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混凝土浇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由于各阶段的不同控制措施,所以在施工中必须把握好关键环节,进而能保证浇筑技术的不断提高。
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不断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的不断推广。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很多建筑施工中被广泛运用。下面就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施工中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浇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设计配合比优化施工配合比,如采用商品混凝土,应要求搅拌站进行严格的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砼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配确定。在试配的基础上优选混凝土配合比,针对根据现场技术要求及实际情况提出的最优试验室配合比,在实际生产中进行生产配合比的试拌,以满足施工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要合理安排材料供应、运输道路及脚手架、机械振捣设备及电源、混凝土浇筑振捣生产工人等,并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雨、防风雪、冰雹等不可预见自然因素。其次,要按施工要求检查模板和基槽,如有积水、木屑、垃圾等应先清除干净。在浇注前,模板应封闭漏洞及孔隙,浇水湿润,防止漏浆。浇水量视模板材料、干燥程度及气候条件而定。最后,应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看是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检保护层厚度、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位置是否正确。钢筋焊接位置及钢筋表面必须清理干净。总之要做好浇筑前的充分准备工作。
二、施工过程的保证措施。
(一)技术保证措施
1、砼出灰口下落,上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浇筑高度如超过2米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留管等。
2、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2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100mm,以使两层砼结合牢固。振捣时,不得触及钢筋的模板。
3、浇筑砼应连续进行,如中间休息应尽量缩短时间,并在砼初凝前,将首次砼浇捣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h,或超过2h应按施缝处理。
4、浇筑砼时应观察模板,特别是集水坑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有问题及时向现场施工员汇报及时处理,并在初凝前修好。
5、混凝土塌落度大或者表面砼会产生裂缝时,为防止产生裂缝在混凝土预凝后,采取二次抹平压实。
6、基础浇筑砼时现场必须按要求做好抗压和抗渗砼试块数量。
7、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专人负责现场观看,一但有发现小裂缝马上再次压实抹面,复盖薄膜。
(二)质量保证措施
1、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必须满足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
2、 原材料的要求
由于是大体积混凝土需要降低水化热,且要满足混凝土后期强度,防止产生裂缝,水泥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商品混凝土碱的含量必须满足国家标准,且含量不超过5kg/m3。
3、搅拌站选择
考察搅拌站,选择适用于本工程搅拌站供应砼。
4、 混凝土运输
(1)场内混凝土运输采用塔吊、地泵共同来完成;浇筑竖向结构的墙、柱混凝土时,采用移动式布料机,使其保证浇筑的灵活性。
(2)运输时间: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连续时间(min)
温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
时间(min) 时间(min)
≤25℃ 12090
>25℃ 9090
(3)季节施工: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受温度影响或者长时间停留等原因可能混凝土会出现离析或者分层,此时要进行二次搅拌并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使其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定。
(三)安全保证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使用个人劳护用品,同时身体必须健壮。
2、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电线必须架空在2.5m高以上
3、所有电器设备的修理拆换工作由专业电工操作,严禁操作工自行拆动。
4、使用浇筑砼机具应检查电源电压,输电必须安装漏电开关,保护电源线路是否良好,电源线不得有接头,机具移动时,不能硬拉电线,更不能碰到钢筋和其它锐利物拖拉,防止电线割破而造成触电事故。
5、覆盖砼时,别把孔洞盖住(或做标志)以防操作人踏空跌落或受伤。
6、严禁酒后和身体不健康人作业。
三、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
(一)分层和振捣方式
大体积混凝土一定混凝土要分层振捣且按1:5的斜向坡度推进,推进层厚度0.4~0.5m,目的是防止底板混凝土因浇筑量大、面大而导致冷缝出现,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10cm,使其上下层间不形成混凝土缝,紧密结合一体。
需要注意泵管需架设在支设的钢管架上,不能直接放置在钢筋骨架上。架设泵管的钢管要在混凝土初凝前拔出,防止底板混凝土出现纰漏。
(二)泌水处理
在浇筑过程中会有混凝土的泌水,会导致砼强度不均并产生收缩裂缝,因此要及时处理,为此要预先在筏板的模板四周预先留设泄水孔,做到有泌水立刻清理。
混凝土温度控制
混凝土要严格控制各项温度指标,使其在允许范围内,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
控制指标:
1、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
2、降温的速度要控制在不大于1.5~2℃/d。
3、控制混凝土出罐和入模温度。
加外加剂:掺入粉煤灰,目的来替换一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掺减水剂,目的减小水灰比,防止水泥干缩产生裂缝。
四、施工后混凝土养生及注意问题
.混凝土二次抹平压实后、即可先在混凝土表面先盖一层薄膜,然后并及时洒水养护防止产生裂缝。
(一)砼浇捣12小时后必须派专人负责浇水养护,并保持湿润,因基础是抗渗砼,再少砼保养时间不得少于14天。
蜂窝:砼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砂浆流失、钢筋较密而砼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模板有缝隙,以致砼中的浆水从缝隙中涌出。
(二)露筋: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或砼浇捣不密实也会出现露筋。
(三)孔洞:钢筋较密的部位砼被卡,未经振捣就浇上上层砼,漏振及接搓不到位等出现孔洞。
关键词:桥梁 混凝土浇筑 养护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概述
主梁采用C50高性能混凝土,本工程砼均为在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输送,砼运至浇注地点,如混凝土出现离析和分层现象,应对砼进行二次搅拌。
每车砼运至泵车旁时,应由试验人员先检测其塌落度。所测塌落度值必须满足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值为±20毫米。满足要求后,方可用于浇注。
砼试样在浇注地点随机抽取,每浇注≤100立方米砼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试模采用边长为15厘米的立方休试模,采用边长为15cm的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作为评判浇注砼强度的依据。
2 混凝土浇注前准备工作
混凝土浇注前,首先对模板内的杂物安排专人进行清理,然后用压机对模板内的灰尘吹风及高压水泵用水冲洗模板内表面(灰尘及其他杂物从排水孔吹走),同时再对模板内进行润湿。砼浇注前留意天气情况,必要时备足防雨布。在砼浇注过程中,派专人全过程检查模板的支撑、加固情况,逐个卡扣敲击检查,松、脱处及时处理。箱梁砼宜分两次浇注,第一次浇注底板,第二次浇顶板、腹板、翼缘板砼。砼浇注宜先底板、后腹板(分层厚30~40cm)从一端向另一端层层推进、顺序进行。砼浇注分层长度不宜太长,以免形成施工冷缝。顶板砼的顶面标高要于两侧翼缘板上拉线控制,确保砼的浇注厚度满足要求、不超高。顶、底板面至少进行两次找平收面,以防止表面收缩裂纹的产生。底板面收成毛面即可,顶板面前两次找平收成毛面,并于初凝后立即用钢刷拉毛,达到“大面平整、细部粗糙”要求。顶板砼浇注完毕后及时清理通气孔,让其发挥作用,以避免箱室内外产生较大的温差。对于预应力砼箱梁,在砼浇注过程中至最后浇注的砼初凝前每间隔30分钟,由两头挂设的倒链来回抽动钢绞线数次,以防止波纹管漏浆堵塞死管道。
砼浇筑前报请监理工程师按照设计图纸核对钢筋布置及支座安设等预埋件,检查模板断面尺寸误差是否符合规定,桥梁中线误差情况,模板接缝情况衣表面平整光洁度。对以上情况逐项检查、验收,各项检查合格达优后方可进行砼浇筑。
3 砼浇注及振捣要求
底板浇注时,从腹板下料振捣,如腹板下料不能满足底板砼量,可从每箱的顶板内模预留孔下料。施工时,派专人注意观察底板混凝土的稳定,防止腹板混凝土下坠引起翻浆,造成病害。混凝土的振捣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时间要适当掌握不要漏振也不要过振。振捣棒不得撞击波纹管、各种预埋件,避免其跑位。钢筋较密处可以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小直径振捣棒功率低、作用半径小,注意适当延长振捣时间、加强振捣。振捣顶、底板及翼缘板砼时要在棒头上作好振捣深度标记,严格控制好振捣深度,避免振捣棒触及模板。振捣延续时间以混凝土获得良好的密实度表面泛浆气泡消失为准。
浇注混凝土过程中,每一工作班交接时,双方施工班长及施工负责人做好交接班手续,防止出现质量问题。
4 混凝土浇注注意事项
① 施工时要设专人对横隔板、横隔梁等钢筋、预应力密集处等关键部位进行振捣和检查,并备以钢筋人工捣固。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波纹管上浮。
② 浇筑腹板混凝土时,为避免松散混凝土留在顶上,待浇筑顶板混凝土时,这些混凝土已初凝,易使顶板出现蜂窝,故在浇筑腹板混凝土时,进料口周边应用卸料钢板盖住。
③腹板振捣以插入式振捣器为主。在腹板与底板倒角处,应注意振捣密实,浇筑腹板混凝土后,不得再振捣底板混凝土,以防止腹板梗角处混凝土外鼓,上部悬空,出现空洞。
④ 顶板或底板上、下层钢筋之间,应有足够的联系筋,以免钢筋网变形。
⑤浇筑混凝土时,要防止锚垫板位移和倾斜,防止管道踩扁和移动。
⑥节段浇筑混凝土时,要确保两节段对称浇筑,最大浇筑偏差量不大于2m3,若浇筑时发现偏载现象,立即停止浇筑多的一侧施工,待浇筑少的一侧与多的一侧持平后继续对称浇筑。
5 混凝土养护的目的
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混凝土尚未具备足够的强度时,水分过早的蒸发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纹,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所以混凝土浇筑后初期阶段的养护非常重要,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干硬性混凝土应于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
6 养护要点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用塑料布覆盖,并在混凝土终凝后立即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天。
养护由专人专班及时进行,当气温低于5℃时,采取冬季施工保温措施,使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混凝土表面,不得向混凝土表面上洒水。
参考文献
[1] 邓寿昌、李晓目.土木工程施工.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
关键字: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作为当前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材料和施工难题,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自身的施工工艺,更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实现和其他各种材料配合使用。混凝土拌合物施工是当前混凝土浇筑的重要组成成分,更是混凝土施工的前提基础。在施工的过程中除了做好一般准备工作外,还要做到各种相关施工质量和施工措施的保证。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各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过程记录。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和粗骨料、细骨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经过均匀拌合、浇筑密实,并且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之下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有时候为了增加混凝土某些特性方面的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通常会加入各种外加剂。浇筑作为当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重点,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 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流程和不同部位的浇筑方法
㈠ 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流程
1. 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浇筑工艺: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柱、梁、板、墙、楼梯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
2. 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工艺:
作业准备商品混凝土运输到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查卸料泵送至浇筑部位柱、梁、板、墙、楼梯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
㈡ 不同建筑部位的浇筑方法
1. 柱混凝土浇筑
柱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柱高3 米以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米时应采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米,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洞模板封闭严密,并用箍筋箍牢。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
2. 梁板混凝土浇筑
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楼板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连续向前浇筑。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3.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前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能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二、 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和工艺
㈠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
1. 混凝土申请:浇筑混凝土前,预先向搅拌站办理商品混凝土委托及申请,委托单的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方量、坍落度、初凝终凝时间、是否加抗冻剂以及浇筑时间等。
2. 所有机具均应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检查,同时配备专职电工,随时检修。
3. 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事先应在现场准备一定数量的人工拌和振捣用工具,以防出现意外施工缝。
4. 检查墙、柱插筋位置、数量,预埋件的位置、数量,预留洞的位置、数量,及模板接缝是否严密,支撑系统强度、刚度是否满足要求。
㈡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1. 混凝土浇筑由远及近,随着混凝土浇筑,泵管及架子逐渐拆除,按区域流水施工。
2. 混凝土浇筑量大时,板及墙厚度较厚,为了防止温度裂缝及收缩裂缝出现,除了设计上采取措施外,在施工操作上控制浇筑层厚度,并通过测温记录与保温覆盖使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3. 由于混凝土坍落度为18~20cm,采用的浇筑坡度为1:6,泵车同时向后退着浇筑,泵口之间的距离应保证接软管后能左右交合。
4. 根据泵送浇筑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道浇筑带前后布置三道振捣棒,前道振捣棒布置在底排钢筋处和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砼密实,后道振捣棒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
5. 除了钢筋稠密处采用斜向振捣外,其它部位均采用垂直振捣,振捣点的距离为300~400mm,插点距模板不大于200mm。
6.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了使上下层不产生冷缝,上层混凝土振实,应根据混凝土公司提供的混凝土初凝时间,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且振捣棒下插5cm。
7. 振捣要采取快插慢拔的原则,防止先将上层混凝土振实,而下层混凝土气泡无法排出,且振捣棒略上下抽动,使振捣密实。
8. 振捣时间不要过长,一般控制在表面出浮浆且不再下沉为止。
9. 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上浮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面流到坑底,随混凝土向前推进,从集水坑或后浇带处抽排。
10. 泵送混凝土排出泌水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混凝土浇筑后一定要认真处理,按标高用长刮杆刮平,用木抹子搓压、拍实,在砼终凝前,用木抹子压光,使收缩裂缝闭合,然后覆盖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厚度根据混凝土温差值而定。
三、 建筑混凝土浇筑时的注意事项
㈠ 现场搅拌混凝土时砂、石料中若含泥量超标,应在混凝土浇筑前三天冲洗完毕,并在施工前按照规范要求取样和准确测定砂、石的实际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从用水量中扣除含水量,准确增加砂、石料的用量,严禁边冲洗边拌制混凝土。
㈡ 大体积混凝土要注意控制施工冷缝的产生以及浇筑后的养护措施。控制内外温差在25 度以内,冬天保温措施要跟上,可以覆盖麻袋片、草栅等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夏天要及时养护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产生裂缝,同时要进行测温工作,可以埋测温计。如果通过计算水化热导致内外温差肯定超过25 度,可以通过埋设冷凝水管采取水循环的方式进行降温。
㈢ 注意天气预报,不宜在雨天浇筑混凝土。在天气多变的季节施工为防不测应有足够的抽水设备和防雨物资。
㈣ 混凝土振捣采用低噪音振捣棒,振捣时不得碰到钢筋或模板;罐车在等候进场时必须熄火,以减少噪音扰民。夜间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噪音作业,对强噪音设备(如混凝土地泵),加设隔音棚遮挡。
㈤ 现场设置洗车池和沉淀池、污水井,罐车在出场前均要用水冲洗,以保证市政交通道路的清洁,减少粉尘污染。沉淀后的清水需重复使用。
四、结语
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和施工措施日益完善,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各种施工管理控制措施也日益完善,各个施工环节逐步成为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点。在混凝土施工工艺过程中从配料、拌和、运输到浇筑,这些环节中,其中最关键的施工环节是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工作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性环节,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特别是混凝土表面不允许饰面时,浇筑工作就更为重要。而在建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最主要的就是要保证混凝土的配比要符合浇筑的要求,现场浇筑过程要保证质量,浇筑后的养护也要细致。因此,只有通过精心的施工组织和周密的计划,搞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才有可能使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参考文献:
[1] 李军.浅谈建筑混凝土浇筑工艺与施工问题 《建材与装饰》.2012
[2]吕春海.浅谈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 《中国科技投资》.2013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浇筑养护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含义与特点
由于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建筑业向高、大、深和复杂结构的方向发展。工业建筑中的大型设备基础;大型构筑物的基础;高层、超高层和特殊功能建筑的箱型基础及转换层;有较高承载力的桩基厚大承台等都是体积较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已大量地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之中。
什么是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与一般混凝土是不同的。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大、浇筑量大,工程条件复杂,且多为现浇超静定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高等特点。
二、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开裂问题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裂缝一旦形成,特别是基础贯穿或者裂缝出现在重要的结构部位,危害极大,它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力,同时会可能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后,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其表面则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龄期短,抗拉强度很低。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则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这就是温度裂缝
混凝土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引起的收缩,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如果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里,即使水灰比并不低,自身收缩量值也不大,但是它与温度收缩叠加到一起,就要使应力增大,所以施工时早就将自身收缩作为一项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和考虑。
三、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易产生变形裂缝,该变形主要取决于混凝土中水泥品种和混合材、混凝土的配合成分,化学外加剂以及施工工艺,特别是养护条件等。
1、原材料的选择
我们要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选择适当的粗细骨料及外加剂。
混凝土升温的热源是水泥水化热,在施工中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及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为此,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多用325#、425#矿渣硅酸盐水泥。
在选择粗骨料时,可根据施工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质量优良、级配良好的石子。在选择细骨料时,采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减少水化热量。
我们还可以掺加适量的外加剂。例如:减水剂主要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保持混凝土一定强度时减少水泥用量;缓凝剂可以延缓混凝土放热峰值出现的时间,等放热峰值出现时,混凝土强度也增大了,从而减小裂缝出现的机率。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外加剂不能掺量过大,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2、浇筑的方法的选择
在混凝土浇筑方面,我们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与浇筑的方法。 室外温度较高时,可以在施工现场对堆在露天的砂石用布覆盖,同时对浇筑前的砂石用冷水降温。如果是在冬季进行施工,在浇筑混凝土以前应该对基础及新混凝土接触的冷壁用蒸汽预热,对原材料应视气温高低进行加热。混凝土的浇筑,一次浇注的混凝土不可过高、过厚,以保证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可以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三种方式:
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要求在逐层浇筑过程中,第二层混凝土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在整个基础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浇筑第二层时,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好。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进行较适宜。
分段分层:分段分层方案适用于结构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情况。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分层。
斜面分层:斜面分层方案多用于长度较大的结构。
斜面分层的原则与平面分层基本是一样的,斜面的角度一般取小于或等于45度,每层厚度按垂直于斜面的距离计算,不大于振动棒的有效振捣深度,一般取500mm左右。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的3倍,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在振动界限以前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3、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这样既减少外界高温倒罐,又防止干缩裂缝的发生,促进混凝土强度的稳定增长。
在大体积混凝土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外温差和降温速度进行监测,可根据这些实测结果调整保温养护措施以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保温养护的时间,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可采用保温性能好,又便宜的材料作为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如塑料薄膜、草袋等,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期不得少于28天,保温层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同时保温养护过程中,我们还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在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应采取预防寒潮袭击、突然降温和剧裂干燥等措施。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是目前施工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新技术,只要严格施工规范,仔细落实每一个施工环节,认真妥善地作好浇筑完的保温工作,该项技术是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侯君伟.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杨南方等.混凝土结构施工实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张少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土木工程.2002.16(2)
[4] 戴镇潮:大体积混凝土的防裂. 混凝土,2001,(9):10
[5] 覃维祖: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混凝土,2001,(7):3
【关键词】轻轨;先张U形梁;后张U形梁;混凝土浇筑
中图分类号:U239文献标识码: A
Concrete Pouring Process Of U-shaped Beam
Abstract:Shanghai first line 16, a u-shaped girder and Qingdao blue inter-city rail transit line R1 in silicon valley Post tensioning U beam,it has light structure, saving materials,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noise reduction, etc.But the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concrete process requirement is very high. After analyzing different types of u-shaped beam,the u-shaped girder concrete pouring process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Light rail;First, a u-shaped beam;Post tensioning u-shaped beam;Concrete pouring
0.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迎来黄金发展期。伴随投资额度的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继铁路大规模投资之后新的投资热点,成为“十二五”基础建设投资的新增长点。轻轨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结构、性能、外观、环保要求更高。
2006年上海首次从法国引入后张U形梁技术,U形梁以优美流线型外观很好的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同时其结构轻便、节约建材、施工周期短、降噪等诸多优点让城市建设单位尤为关注。2010年上海再次引入法国先张U形梁技术,在保留后张U梁诸多优点的同时,改变预应力方式,使其结构更加稳定、耐久性更高。随后国内掀起U形梁建设热潮,南京、重庆、青岛均引入国内U形梁技术,开始U形梁建设。但由于先张U形梁在外观结构与预应力布置上与后张U梁存在差异,那么在混凝土浇筑工艺上必定存在不同。因此本文结合上海16号线先张U形梁和青岛蓝色硅谷城际轨道交通R1线后张U梁,对U形梁混凝土浇筑工艺进行详细阐述,为不同类型U形梁在施工中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
1.1上海16号线
轨道交通16号线工程从浦东新区的龙阳路站至滴水湖边的临港新城站,是连接上海市区和南部地区重要枢纽。线路长约58.962km,其中高架线路长约45.221km。梁标准跨径主要采用25m、30m、35m,一般轨道结构的30m及以下桥跨均采用先张法预应力。
1.2青岛蓝色硅谷城际轨道交通工程R1线
青岛蓝色硅谷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南起青岛崂山区南部沿海区域至即墨市大桥盐场,全线约59公里,其中高架预制U梁段约43公里。标准跨度为25m、28m、30m,所有U梁为单行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U形简支梁。
2.U形梁外观轮廓及预应力布置
2.1.上海16号线先张U形梁
全部U形梁均为5.0m线间距,U梁外观整体呈“U”字型,为开口薄壁结构,腹板为流线弧形设计。以30mU形梁为例:梁宽5.54m,梁高由1.8m,内外腹板、底板厚为0.25m,外侧翼缘板宽0.87m,内侧翼缘板宽0.5m,底板布置84根¢15.2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具体布置构造如图1。梁体混凝土选用C55混凝土浇筑。
图1 .30m先张U梁外观构造及预应力布置图
2.2.青岛R1先后张U形梁
梁型分5.0m线间距直线段、5.0m线间距曲线段、5.1m线间距曲线段三种。U梁外观整体呈“U”字型,为开口薄壁结构,腹板为弧形设计。以5.0m线间距直线段30mU形梁为例:梁宽5.32m,梁端1.2m为U梁底板加厚区,梁高由1.8m增至1.94m,渐变段长0.42m。内外腹板厚分别为0.26m、0.265m,外腹板顶宽1.0m,内腹板顶宽0.72m。底板厚0.26m,梁端底板加厚至0.4m。腹板底板分别布置2束7¢15.2和8束10¢15.2后张钢绞线,具体布置构造如图2。梁体混凝土选用C55纤维混凝土浇筑。
图2 .30m后张U梁外观构造及预应力布置图
3.U形梁混凝土浇筑工艺
3.1上海16号线先张U梁混凝土浇筑工艺
混凝土采用传统的料斗浇筑方法,选用C55塌落度为180±30mm的混凝土,30mU形梁混凝土方量为67.2m³。
在总结了U形梁试验梁灌注的基础上并结合U形梁的结构特点,最终选用“底板分中,同向灌注”灌注方案。方案总体遵循水平分层,斜向分段一端向另一端浇筑的原则。如图3所示。
(1)混凝土采用两台20t龙门吊配合4个料斗同时进行浇筑。料斗布置位置见下图所示。
图3.龙门吊、料斗位置示意图
(2)U形梁从跨中分为两段,4个料斗分为2组,一组从U形跨中部开始往一端浇筑,另一组从U形梁梁端开往跨中方向浇筑。详见图4、图5。
图4.混凝土分层横断面示意图
图5.混凝土分层纵断面示意图
首先浇筑一段A层即两侧底腹板结合处,以附着式振动器为主,插入式50振捣棒为辅,在振捣棒插入内模下沿振捣时要避免碰到钢绞线。浇筑到端部(跨中)后返回浇筑B层即底板,使用插入式50振捣棒振捣。浇筑到端部(跨中)后返回浇筑C层即腹板板,振捣方式同B层。依次按此顺序浇筑,直至浇筑完E层。
3.2青岛蓝色硅谷城际轨道交通后张U形梁混凝土浇筑工艺
混凝土采用泵车泵送至布料机布料的方式浇筑,选用C55塌落度为180±20mm的纤维混凝土。30mU形梁混凝土方量为76.7m³。
根据后张U形梁的特点,制定如下“台阶式”混凝土浇筑方案。
(1)混凝土采用两台泵车和两台布料机同时进行浇筑。布料机布置位置见下图6所示。
图6.布料机位置示意图
(2)混凝土斜向分为三段,每段长为10m,水平分为5层,由下而上浇筑,中间段始终保持比后一段高一层,比前一段低一层具体详见图7、图8。
图7.混凝土分层横断面示意图
图8.混凝土分层纵断面示意图
浇筑顺序按图8所示数字进行。首先浇筑底板1,底板处的混凝土采用插入式50振动棒振捣,振捣时将振捣棒斜向插入内模下沿,尽量使内模下沿流入更多混凝土。
浇筑底腹板结合处2,从一侧腹板处布料浇筑底腹板结合部位,以附着式振动器为主,30插入式振捣棒为辅。30插入式振捣器紧跟布料管及时进行振捣,从腹板顶部向下沿斜向插入,配合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内模看护人员密切关注底板翻浆情况,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开关振动器,直至内模下沿翻浆饱满时。必须让混凝土充分翻浆,保证底腹板结合部位的混凝土密实,气体排出。
浇筑底板3段,底板处的混凝土采用插入式50振动棒振捣,振捣时将振捣棒斜向插入内模下沿,尽量使内模下沿流入更多混凝土。同时两段底板交界处振捣时,振捣棒垂直插入第一段底板,倾斜振捣棒使之同时处于两段混凝土中,使其结合充分,避免出现冷缝。
浇筑腹板4段,从一侧腹板处布料浇筑腹板,以附着式振动器为主,50插入式振捣棒为辅。50插入式振捣器紧跟布料管及时进行振捣,每次振捣时间为6~10s/次。后面依次来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方式参考1~4.
4.先、后张U形梁混凝土浇筑方法比较
先张法U形梁因钢绞线集中于梁体底板与底腹板结合处,腹板上无预应力结构,空隙较大,混凝土浇筑时不易形成阻碍,故采用从腹板浇筑的方法使得底板与腹板混凝土的浇筑间隔部位置于底板处,该处利于振捣密实;纵向分两段浇筑,针对混凝土塌落度较大的情况对易流动的浆体形成阻隔,不易出现离析,且缩短了混凝土灌注的间隔时间,有效避免冷缝出现;分段分层更小,气泡尽量排出,避免了麻面。但也易造成底板顶面的浮浆较多。
后张法U形梁因腹板布置有钢绞线束的波纹管道,且钢筋较密,间隙很小,混凝土浇筑时易阻碍布料及振捣棒的插捣,故宜采用自下而上的该浇筑方法,能有效避免“骨”、“浆”分离,从而避免混凝土的离析;纵向分三段浇筑可缩短混凝土浇筑分层的间隔时间,有利于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减小分层厚度,利于气泡排出,使得混凝土表面更密实。但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底腹板结合处易出现冷缝。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柱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一、浇筑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的分类
按混凝土的结构分:有普通混凝土、大孔混凝土、多孔混凝土。按胶结材料分:有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塑料混凝土、水玻璃氟硅酸钠混凝土。按用途分:有普通混凝土、道路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耐热混凝土、隔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按质量密度分:有特重混凝土、重混凝土、稍轻混凝土、轻混凝土、特轻混凝土。
2、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自由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对于竖向结构(如柱、墙),浇筑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3m;对于配筋较密或不便捣实的结构,不宜超过600m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和溜管等下料。
3、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爱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以避免产生蜂窝、麻面、露石等质量缺陷。
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
5、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应连续进行。因技术上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尽可能缩短,并保证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其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施工气温确定。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模板及其支架、钢筋、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情况,发现有异常的变形、移位时,应及时擦去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认真填写施工记录,它是施工验收的依据。
二、施工缝与后浇带
1、施工缝的留设。
混凝土结构多要求整体连续浇筑,若受技术、设备、人力的限制,不能连续浇筑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按事先确定的位置留置施工缝。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约为其抗压强度的0.1倍,故施工缝是构件中的薄弱环节,宜留置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应留垂直缝。
柱子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框架结构中,如果梁的负筋向下弯曲入柱内,施工缝也可设置在这些钢筋的下端,以便于绑扎。
与板连接成整体的大断面梁,应留在楼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单向板应留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盖宜顺着楼梯长度中间1/3长度范围内。墙可留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的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多层框架等及其他复杂结构,应按设计要留置施工缝。
在施工缝出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除掉水泥浮浆和松动石子,表面加以湿润并冲洗干净,先铺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一层,待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1.2M/m方可继续浇筑,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施工缝应细致捣实,使其结合紧密。
2、后浇带设置。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设置后浇带是为了克服由于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的设置距离及位置,应在有效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条件下通过计算来确定。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位于室内和土中的混凝土为30mm;露天则为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800~1000mm,后浇带内的钢筋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完好。
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表面清理干净,整理好所留置的钢筋。后浇带宜选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浇筑时的温度宜与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接近,并保持至少28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附近的结构构件应采取可靠支撑措施,以防止出现过大变形损坏结构构件。
三、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除对模板、钢筋和预埋管线进行检查和清理及隐蔽工程的验收外,还应做好搭设浇筑用脚手架、栈道(马道)、材料准备、落实水电供应情况,施工用具准备等工作。
1、多、高层框架结构的浇筑。
框架结构的主要构件包括基础、柱、梁、板等,其中框架梁、板柱等构件是沿垂直方向重复出现。应按竖向结构分层施工。若平面尺寸较大,还应在横向上划施工段。对每一施工层中施工段的划分,则需考虑工序数量、技术要求、结构特点等,尽可能组织分层分段流水施工。施工层与施工段确定后,即可求出每班或每小时应完成的工作量,据此选择施工机具和设备并计算其数量。
在每层每段的施工中,应先浇柱、后浇梁、板。柱基础浇筑时,应先边角后中间,按台阶分层浇筑,确保混凝土充满模板各个角落。
2、剪力墙浇筑。
剪力墙浇筑应采用长条流水作业,分段浇筑,均匀上升。新浇筑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地面均匀浇筑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0nn左右。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一般宜设在门窗洞口上,接槎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保证接槎严密。
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保证钢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并经常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预埋件的牢固程度和位置的准确性。
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工业建筑中多为设备基础,在高层建筑中多为厚大的桩基承台或基础底板等,承受上部较大的荷载,因而整体性要求较高,一般不允许留设施工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大,水化热剧集在内部不易散发,混凝土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易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纹,同时,混凝土内部逐渐降温产生收缩时,收到基底或已浇筑的混凝土的约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会产生裂缝。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其中应优先采用水热化低的水泥,降低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的掺合料,改善配筋,降低浇筑速度和减少浇筑层厚度,设置后浇缝消减温度应力等。
4混凝土缺陷的处理
1)细石混凝土填补。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去掉附近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
2)表面抹浆修补。对数量不多的小蜂窝、麻面、露筋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1.5~1∶2水泥砂浆抹面修补。抹砂浆前,应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清洗润湿,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工作。当表面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处冲洗补水泥浆。
3)环氧树脂修补。当裂缝宽度在0.1mm以上时,可用环氧树脂灌浆修补,材料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墙塑剂、稀释剂和固化剂等。修补时先用钢丝刷将混凝土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散层仔细清除,严重的用丙酮擦洗,使裂缝处保持干净。然后选择裂缝较宽处布设嘴子,嘴子的间距根据裂缝大小和结构形式而定,一般30~60cm。嘴子用环氧树脂腻子封闭,待腻子干固后进行试漏检查。最后对所有的钢嘴都灌满浆液。混凝土裂缝灌浆后,一般经7d后方可使用。
结束语
施工中应根据结构特点、工程量、钢筋疏密等具体情况,可选用全面分层、斜面分层和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随着时代的进步,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将愈发完善,愈发高效和稳定。
【参考文献】
[1]李亮.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J].经营管理者,2010(10).
【关键词】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捣实
1 浇筑要求
1.1 防止离析
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浇筑中,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较大时,易产生离析现象,若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超过2m,要沿溜槽或串筒下落;当混凝土浇筑深度超过8m时,则应采用带节管的振动串筒,即在串筒上每隔2~3节管装一台振动器。
1.2 分层浇筑,分层捣实
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时,分层厚度可按相关的规定。混凝土分层浇筑的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会出现冷缝,使混凝土层间的抗渗、抗剪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其允许间隔时间要符合规范要求。
1.3 正确留置施工缝
施工缝是新浇筑混凝土与已经凝固混凝土的结合面,它是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一般应连续浇筑,如因技术或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且停歇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则应预先确定在适当的位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宜留在剪力较小处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留水平施工缝,梁、板留垂直施工缝。柱施工缝留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盏柱帽的下面;梁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留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单面板施工缝留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板,宜顺次梁方向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待已浇筑的混凝土达1.2N/mm2强度后,清除施工缝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经湿润、冲洗干净,再抹水泥砂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然后浇筑混凝土,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1.4 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的事项
1.4.1 在混凝土浇筑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停止浇筑
①混凝土初凝并超过允许面积;②混凝土平均浇筑气温超过允许偏差值,并在1小时内无法调整至允许温度内;③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
1.4.2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凿出已浇筑的混凝土并重新浇筑
①不能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或对建筑物带来不利影响的级配错误的混凝土料;②长时间凝固、超过规定时间的混凝土料;③下到高等级混凝土浇筑部位的低等级混凝土料;
1.4.3 浇筑完的混凝土必须遮盖来保温或者防雨
2 混凝土的捣实
混凝土的振捣首先要根据设计混凝土的厚度来选择振捣器,一般平面面积较大厚度在20~30cm的混凝土板应选择表面振捣器,对振捣器面积尺寸较小而有一定垂直深度的构件或厚大结构的混凝土应选择插入式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表面层混凝土拌和物振动过度而下面混凝土拌和物振动不足结构不匀;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拌和物籍振动力能于振动器抽出时均匀填满振动器留下的空间。振捣时间视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同时不再出现气泡且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水泥浆时为准。插入点应均匀交错排列,插点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只有遵守了这些操作程序,才能使混凝土振捣密实。
3 混凝土拌合物的养护
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必须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就是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而逐渐硬化。混凝土养护分人工养护和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就是在常温(平均气温不低于5℃)下,用浇水或保水的方法使混凝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适宜的温湿条件进行硬化。人工养护就是人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使混凝土强度增长,如蒸汽养护、热水养护、太阳能养护等,一般用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现浇混凝土工程中多采用自然养护。自然养护的覆盖物要采用吸水和保水能力较好的材料如草帘、麻袋。为保证混凝土养护期间内的湿润状态,应每天不断的浇水,只有强度达设计要求强度70%以上,方可停止养护。新浇筑混凝土早期失水严重,在浇筑后2~3天内应加强养护。对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
①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②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③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
4 混凝土的拆模
拆模的时间早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和模板的使用周转率。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对非承重构件,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和棱角不会因为拆模造成损坏时,方可拆除模板。对承重构件,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方可拆模。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关键词】高温、薄壁、清水池、防裂、混凝土、施工
本项目为某大型水厂(日产水量50万吨)的四座矩形清水池,单池容积14400立方米,四座清水池总容积57600立方米,每个池子中间采用聚苯板隔开,分成南、北两水小池,长×宽×高为40.7m×40.7m×5.5m,池壁厚度为350L,采用C30、P6抗渗混凝土浇筑。
1 炎热气候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
1.1当混凝土的温度升高时,为了保证浇筑作业所需要的坍落度,混凝土的用水量要增大。同时,温度升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速度加快,以致于有时混凝土从搅拌站运到施工现场时需要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再次加水。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使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进而导致收缩增大、强度降低致使裂缝的出现。
1.2 因为较高的温度加快凝结,混凝土的运输和修整将变得更加困难,冷缝也可能会更多。当湿度较低或风速较高时,在修整过程中则可能更容易出现收缩裂缝。 针对不利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和控制手段
此工程属于薄壁水池工程,又恰逢夏季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针对夏季气温高、湿度低、干燥快的气候特点,新浇筑混凝土可能出现凝结速度加快、强度降低等不利影响,所以在进行混凝土的运送、浇筑、修整和养护等作业时都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到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相结合,进而有效避免温度裂缝、收缩裂缝的产生。为了提高炎热气候下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就需要通过精心地选择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和施工方法,并且在混凝土的拌制及运输以及浇筑、养护等,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技术方案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2.1事前控制――混凝土拌制、运输和卸料
混凝土是一种混合材料,其成型后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可判断其质量的好坏。因此,从搅拌运输的各道工序中,应杜绝任何缺陷,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并以此控制附加水量,减少坍落度损失,减少塑性收缩开裂。在混凝土拌制、运输中有以下几项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2.1.1适当使用一些高效减水剂。有些高效减水剂产生的高坍落度能够维持2h。高效减水剂还能够减小拌合过程中骨料颗粒之间的摩擦,减缓运输搅拌机拌合筒中的热积聚。
2.1.2通过使用减水剂或以粉煤灰取代水泥来减少水泥用量。同时,在浇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大骨料粒径,既保证了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水化热。
2.1.3在温度高、湿度大的季节里要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时,考虑运输搅拌车的延迟搅拌,使之在到达工地时仍处于搅拌状态。
2.1.4向骨料堆中洒水,以促进蒸发冷却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如果用冷水(如地下水或井水)湿润,则冷却效果会更好,在湿度较高时尤其如此。本工程中采用了一定比例的冷水或用冰来代替部分拌合水。
2.1.5作好计划,避免在日最高气温时浇筑混凝土。在干燥的条件下,晚间浇筑的混凝土受风和温度的影响相对减少。
2.2过程控制――混凝土浇筑和修整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浇筑混凝土时,要求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并配备足够的人力、设备和机具,以便及时应付预料不到的不利情况,随时控制好混凝土表面与外界的温差及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的影响。控制开裂主要因素是约束温差及收缩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2.2.1混凝土入模自落高度控制在2米以内,防止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现象。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注,分层厚度一般控制在50M,分层浇注时,振捣棒要紧插慢拔,振捣时以混凝土表面浆出齐,不冒泡、石料不下沉为宜,严禁过振、漏振和欠振。由于此工程采用C30抗渗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宜少于20秒。为加强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防止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分层振捣时要将振捣棒插入下一层5―10M左右,这种二次振捣为混凝土密实和防止裂缝的产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2.2.2降低水化热温升,主要是通过选择合理的原材料,采用良好的配合比,来降低水泥用量。
2.2.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观测,必须重视温度管理,施工中若能控制实际温度差小于容许值,就可避免产生温度裂缝。2.2.5为防止表面裂缝,可采取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措施,如在混凝土结构的外露面覆盖保温,搭设保温棚和覆盖塑料薄膜。
2.2.4降低浇筑温度,在具体的施工中应注意骨料防晒,洒水加冰屑或冰水搅拌混凝土,运输中的容器加盖,防止日晒。
2.2.5应准备好备用振动器,因为夏季混凝土施工时振动设备易损坏。与混凝土接触的各种工具、机具、设备和材料等(例如浇筑溜槽、输送机、泵管、混凝土浇筑导管、钢筋和手推车等)不要直接受到阳光曝晒,可在使用之前进行适当的湿润冷却并加以遮盖。
2.2.6当发现混凝土有塑性收缩开裂的可能性时,应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例如在新浇筑混凝土的表面用喷雾器喷洒一层薄膜养生液等。在干燥条件下,混凝士浇筑和整平后应及时覆盖。
2.2.7配合比的计算是混凝土技术关键,常规计算配合比,不但水泥用量增加,成本加大,而且容易使混凝土温度应力过大,使混凝土产生开裂,破坏耐久性。以低水泥用量,有效养控制活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以大掺量掺合料增加混凝土密实度和体积稳定性,采用复合高效外加剂,有效降低水胶比,保证了结构设计强度要求。
2.2.8在浇注时,对每个小池子分别留置6组抗压试块,两组抗渗试块,并取得了不同龄期的试块的强度报告,达到了强度要求。
2.3事后控制――混凝土的养护
夏季浇筑的混凝土,如养护不当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或表面出现塑性收缩裂缝等,因此,必须加强混凝土的的养护。
2.3.1在修整作业完成后或混凝土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优先采用喷淋养护方法,连续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14天,应保证混凝土处于充分的湿润状态。
2.3.1.1因池壁较薄,为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特设置喷淋设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清水池池壁内、外各设三道环形喷淋管,喷淋管采用1寸软塑管,在靠近池壁的一侧每隔300毫米打一个直径1.5毫米的圆孔,每节管之间用快速接头连接。
2.3.1.2为保证喷淋水源供给及喷淋压力,在3#、4# 清水池南侧安放2个5T储水罐,采用水泵由积水井及大口井内抽水注入储水罐内。在储水罐出口处设置2台加压泵与内、外喷淋管道相连接。
2.3.1.3为降低钢模板表面温度在混凝土浇筑前4小时就需要进行喷淋降温处理。池壁内侧喷淋管由顶板八字角下每隔1.2m设置一道,外侧由顶板顶面以下200mm开始均匀设置。
2.3.1.4为防止池壁外侧因阳光直晒而出现裂隙,在清水池的南侧和西侧分别苫盖遮阳网进行防护。
2.3.2当达到规定的养护时间拆除模板时,最好为潮湿表面提供潮湿覆盖层。
2.3.3主体施工完毕进行了闭水试验,未出现渗漏点,达到了规范要求。
3、小结
长期以来,混凝土工程作为当代建筑的主要材料,受其特征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开裂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大型薄壁水池在高温季节的混凝土浇筑就更加受到从事建筑工程行业人士的极大关注。从材料、设计、施工和环境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在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施工技术方案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要用科学的方法满足工程建设突飞猛进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出版,1997.
【关键词】坡屋,弊病,建筑美观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一般来说,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构造包括如下内容:由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上铺1:2.5~3水泥砂浆找平层,上设卷材防水层,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C20细石混凝土, 1:2.5水泥砂浆粘结层,屋面瓦。
屋面因用材不同、构造不同,其渗漏的种类一般分为三类:即点漏、线漏和面漏。
2原因分析
从结构上看,坡屋顶具有利于排水的先天优势,通过设置合理的排水坡度,使屋面雨水因势利导排出屋面。但是,由于坡屋面防水构造层次较多,既有混凝土结构层,又有隔热层、防水层和屋面瓦,虽然多道设防。但是也留下了大量的漏水隐患,除了坡屋面防水观念淡薄外,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原因。
2.1结构原因
坡屋顶结构复杂,变坡转折多、结构交接和细部节点比较繁杂。对屋面结构板来说,这些都是支座结构,其实际受力情况因构造的不同而不同,结构设计计算时只能假定约束形式与实际类似,但是,由于各面受力变形情况不一致,会导致交接处的应力集中,而设计配置的构造钢筋往往不能抵抗其受力产生的弯矩,进而发生了断裂,生产裂缝。同时,由于造型复杂,这些部位的防水设防施工困难大,大大增大屋面渗水的可能性。
2.2材料方面
现浇混凝土坡屋面构造层次较多,层与层之间使用水泥砂浆等物质来进行粘结,但是任何一个层次和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影响到整体防水效果,且由于水、及水蒸气见缝就钻的特性,渗水点与渗水源头很难追查到位。根据施工经验,坡屋面真正起到防水作用的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层、防水材料、防水砂浆及屋面瓦。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匀胶凝体材料,内部分布着大量的微小孔隙;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受拉时易出现局部微小裂缝,形成渗水点;此外屋面结构受气候影响大,冬冷夏热易热胀冷缩产生温度裂缝;屋面板在长期使用中发生徐变,也会引起结构裂缝。这些都易形成渗水通道。
防水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当屋面坡度较大时,使用防水卷材施工不方便,容易下滑;节点细部采用卷材防水块材较小、搭接面多,无法保证铺贴质量。而在一些屋面板交接面受荷载作用、温度应力作用变形较大,局部需要增设防水加强层。
屋面瓦是直接与雨水和大气接触的层面,若施工中瓦的材质不保证,屋面瓦间砂浆不饱满,非常容易产生砂眼裂缝孔洞现象;此外、瓦片在常年的日晒雨淋作用下产生微细裂纹,会使瓦片本身的防水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屋面瓦块体铺设的接缝太多,施工中不能保证瓦层的整体性,尤其在暴风雨和台风时易发生渗漏。
2.3屋面设计耐久性不强,如设计钢筋的布置,一般仅考虑结构承重,而不考虑屋面的温度变形,这样的屋面结构层在混凝土浇筑并相隔一段时问后,必然会发生有规律的温度裂缝。若施工时振捣养护不好,则还会发生众多不规律的收缩裂缝,如此附着基层的水泥沙浆与涂膜防水材料,随之发生开裂,形成渗漏隐患。如为了片面追求建筑形式,将泛水高度过于降低造成其防水高度低于暴雨下的瞬时积水高度,在上述渗漏中,防水处理不当,也是造成渗漏的原因。另外有些防水措施如外檐沟段面尺寸的大小,雨水口的设置间距等值得探讨。落水口不能及时排除瞬间积水,容易造成雨水漫过防水泛水高度,深入外墙保温材料,造成慢渗。
2.4施工不规范,施工单位为了施工方便,通常采用单面支模法施工,即在支底模、绑钢筋后,将坍落度较小的混凝土逐层拍到模板上,用振动棒稍加振捣后,再将滑移下附的混凝土刮到上部去,待混凝土初凝再用手提小型平板振动器稍加振捣并刮平。该方法受到屋面坡度大小、模板光滑程度和混凝土坍落度等影响,从而无法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且由于混凝土在胶凝化过程中还会出现微量下沉,一旦下沉即产生水平方向微裂缝,造成渗水。
2.4.1结构层施工方法不当。坡屋面的坡度在30度以上时,仍采用板底单面支模法;或者屋面板混凝土浇筑顺序错误,未采用双面对称、从下往上同时进行的方法;又或是钢筋配置不到位,混凝土板浇捣不密实、后期养护不到位等等引发不规则的收缩裂缝,给坡屋面的渗漏埋下隐患。
2.4.2屋面板混凝土坍落度选择不当。除了施工中容易下滑、振捣不便外,还因为含水量过多,混凝土在凝固水化过程中体积收缩,同时内部多余的水分蒸发,在混凝土中形成微小缝隙。这些空隙在一起便形成具有虹吸作用的毛细孔隙,成为雨水渗入的通道,从而诱发雨水通过这些孔隙渗入屋面板下造成渗漏。
2.4.3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例如将施工缝留在屋面变坡处或屋面和屋面的交接处,这些都是结构内力转换的部位,容易产生裂缝而导致屋面渗漏。
2.4.4防水施工工艺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屋面瓦上下接缝搭接尺寸不足,造成屋面雨水渗入基层;贴瓦砂浆未挤满瓦缝,砂浆和板面基层结合不密实,使波瓦出现空鼓现象,水气通过这些空隙渗入板内,形成渗漏;采用木条做挂瓦的挂瓦条,木条防腐处理不到位,容易吸水,不利于保持层间干燥,木条腐蚀易造成瓦片松动;挂瓦条使用水泥钉钉在砂浆保护层上,水泥钉穿透防水层,引发渗漏;另外防水层的厚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特别是防水涂膜厚度及其粘结油毡的基层油脂涂刷厚度不均、或是防水卷材搭接长度不当,形成防水结点缺陷,造成渗水。
2.4.5细部结点处理不当。坡屋面上细部节点较多,若是处理不好,每一个节点都可能是防水薄弱环节。
3预防及控制技术
3.1模板质量控制
3.1.1模板及支顶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斜面施工极易失稳,要求稳定性更高,模板及支顶用料必须符合材质要求,并且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3.1.2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符合有关的专门规定,模板安装必须牢固平整,平整度不好将影响混凝土板的厚度,厚度不均则影响板的自重及承载力,按《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规定: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5mm,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允许值为2mm。此外板缝过大漏浆也是降低混凝土板质量的原因之一。
3.2钢筋质量控制
3.2.1所用钢材必须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具备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3.2.2钢筋绑孔必须严格按照质量要求。与平面板不同,斜面板不能梅花点式绑孔钢筋,必须每相交点全部扎牢,以防浇筑时因混凝土自重下坠产生钢筋位移;绑扎网的允许偏差,施工规范规定:受力筋间距为10mm,分布筋间距25mm,受力筋还须有足够的锚固及搭接长度。
3.3水泥质量控制现浇屋面板的混凝上选用的水泥标号不得小于32.5级,砂子为中砂,卵石子粒径10~30mm为宜,混凝上的落度不得大于18cm,砂子的含泥量不得超过5%,石子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未经复试合格的水泥、砂子、石子、钢筋不准使用。
3.4防水材料质量控制防水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施工过程中更要主要施工工序,严格按照规范来施工。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高层、小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当商品混凝土得到推广应用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传统的预制板施工方法,逐步为现浇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工艺技术所取代。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普及,现浇混凝土结构与预制板结构相比,混凝土具有容易成型、可连续作业、输送能力大等特点,尤其是对高层建筑、体积较大的基础施工,更能彰显其优越性。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混凝土也不例外。在建筑施工的实际操作中,经常会有混凝土凝结、强度不足、出现裂缝等现象的出现,这将大大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只有做好混凝土浇筑这个重要的环节,才能为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 混凝土浇筑
2.1 垫层和底板
一次浇筑,按“Z”型浇筑,从北向南浇筑。基础底板厚为1000mm。两台混凝土输送泵同时浇筑底板,施工分两层连续浇筑,1#混凝土输送泵负责下层混凝土浇筑,2#混凝土输送泵负责上层混凝土浇筑,上层浇筑在下层初凝前进行。40m×2m×0.5m=40m3
2.2 柱的浇筑
柱子独立浇筑,当柱子模板支好后,浇筑脚手架一定要与柱模板架子分开。柱浇筑前先浇水湿润底部,先填以5c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大于45cm,振捣棒不得振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随时敲打模板,浇筑高度控制采用标尺控制。浇筑柱子混凝土应高出梁底标高3-4cm,拆模后,根据50线在柱顶四周弹线,用云石机沿线上部5mm切割,剔除上部浮浆。
2.3 墙体的浇筑
(1)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应先均匀浇筑5cm与墙体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并随浇随铺。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45cm(以标尺杆为依据),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浇筑墙体混凝土要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墙体垂直施工缝,用竹胶板垂直封堵严,遇钢筋处留豁口,拆除模板后,应把封堵的竹胶板拆除,弹线用云石机切割并剔去浮浆。下段浇筑混凝土墙体时对接槎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保证接槎严密。
(2)墙体混凝土浇筑高度应高出梁底或板底标高3-4cm,拆除墙体模板后,根据50线弹出板底或梁底往上5mm线,用云石机沿该线切割,然后剔除上部浮浆。门窗洞口处浇筑混凝土时,应两边同时下料,同时振捣,保证两侧混凝土高度大体一致,门窗下口留出气孔,浇筑时边浇筑边敲打模板检查窗下是否充实,并防止门窗模板位移。
2.4 梁、板混凝土浇筑
(1)梁、板浇筑混凝土前搭设马道,以免操作人员踩踏顶板钢筋。墙柱顶部施工缝处剔凿浮浆露出石子,并清理干净用水湿润,用混凝土浆随铺随振实。施工段接槎处应做剔凿处理,并用空压机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后浇筑混凝土,保证接槎严密。根据技术交底和布料杆位置接好泵管,泵管用钢管支撑固定。顶板混凝土在离开施工缝50cm处开始浇筑。当混凝土泵送到浇筑点时,应派人及时用铁锹或钢耙扒开,以免集中荷载造成顶模变形。
(2)楼面混凝土标高控制:在浇筑墙体混凝土时,予先埋好≥φ14钢筋头于墙内,高度根据楼板而定,须高出楼板5cm,在墙体交脚处每侧放一根钢筋头,对称放置,墙中间部位间距2.5m(每段墙不少于三点)。浇筑楼面混凝土前先根据50线放出混凝土表面高度,用φ14钢筋头出墙体钢筋5cm与予埋钢筋水平焊牢(钢筋上平与混凝土楼面等平)。浇筑楼面混凝土时,根据水平钢筋头位置用4m杠尺趟平,保证墙边混凝土面平整度,同时距墙体边线15cm以内的范围用铁抹子压光,为大模板施工做好准备。楼面混凝土浇筑必须在振捣后用铁抹子抹压3遍最后用木抹子搓成麻面,塑料刷拉毛。
2.5 楼梯混凝土浇筑
楼梯钢筋绑扎前,施工缝处应预先进行剔凿处理,并用空压机清理干净,浇水湿润,以便接槎严密。浇筑楼梯混凝土前,应及时清理楼梯根部接槎处杂物,并浇水湿润,以保证接槎严密。楼梯混凝土浇筑时,要求混凝土塌落度在12-14cm之间,以免浇筑踏步时混凝土下淌。浇筑楼梯时,应将混凝土泵送至平台处,由人工把混凝土送入踏步模内,以免泵管冲撞模板而导致模板变形。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休息平台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向上推进,并随时用铁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压光。
3 混凝土振捣方法
铺设砂浆应保证铺设均匀。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采取快插慢拔的方法。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cm。振点间距为35cm,每个振点振捣20s(以不出现气泡为宜)。梁端、暗柱采用30振捣棒,振点间距不大于30mm。垫层、顶板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平板振捣器。
4 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
4.1 底板水平施工缝
4.1.1 底板与外墙水平施工缝的留置、处理
关键词:建筑 混凝土 浇筑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
1)混凝土浇筑前要全面清理干净 ,浇筑面验仓合格后才允许进行混凝土浇筑。
2)为保证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 ,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应铺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 2~3 cm,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铺设厚度要均匀,避免产生过厚或过薄现象。
3)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施工 ,严禁采用滚浇法,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浇筑墙体时应对称均匀上升,浇筑厚度为 30~50 cm。
4)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 ,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 。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振捣出,避免振捣时间太短或过长,造成欠振、漏振及过振,振捣完应慢慢拔出,严禁速度过快。 混凝土的振捣半径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 1.5 倍,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 5 cm 左右,不应过深,以免造成下层混凝土的过振。
5)混凝土浇筑期间 ,如表面溢水较多 ,应及时清除 ,并采取措施减少溢水。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以免带走灰浆。
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尤其是浇筑顶板 ,应设置位移变形观测点,设专人定期观测模板是否偏移,设专人检查、加固模板。
7)为减少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运输导致的离析 ,混凝土的制备应该尽可能靠近最后浇筑的地方。 它应该分层浇筑以使每层可被均匀压实。 每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该限制在能够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前面浇筑的有良好的结合。
8)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应立即用手提振捣器或机器振捣器进行捣密就应该移走,否则就会发生骨料离析。 一般来说,振捣器不应该集中在先前提起的混凝土上。
2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2.1控制裂缝的措施分析
1) 选择合理的配合比。严格控制砂石以及水泥的含量,在混凝土中加入膨胀剂、减水剂,节省水泥的用量,降低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在不影响设计强度的同时,也要保持混凝土良好的性能。2) 有效降低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后的初始温度。可以采用温度相对较低的水、将砂石冷却的方法混凝土的搅拌温度,延长初始凝固的时间,降低浇筑的速度,以加快热量的挥发。3)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如果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25 度以下,可以进行拆模工作,但是如果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于25 度,就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减小内外温差。4) 做好混凝土的维护保养工作。早期的养护工作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降低后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采取以下措施:
①一般性表面细小裂缝,可将裂缝部位清洗干净,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 ②裂缝开裂较大时,将裂缝凿成八宇形凹槽、洗净湿润,刷水泥浆一遍,用 1:2 或是 1:2.5 水泥砂浆分层压实抹光,或干燥后用环氧胶泥嵌补。③温度、干燥收缩、徐变等结构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可视情况采用环氡腔泥或防腐蚀涂料涂裂缝部位或加玻璃丝布进行表面封闭处理。 ④对影响结构整体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裂缝,可根据裂缝宽度、深度情况采用水泥压力灌装、化学灌装的方法修补,或表面封闭与注浆同时使用;明显降低结构刚度、承载力的严重裂缝,应根据情况采用预应力加固。
2.2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2 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要求较高,通常不允许留施工缝。 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因此,必须保证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各工序协调配合,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大小、钢筋疏密等具体情况,选择如下浇筑方案:
2.1 全面分层
在整个结构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在桩凝前再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 采用此方案,结构平面尽量不宜过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 必要时亦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2.2 分段分层
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机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 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2.3 余面分层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 3 倍的情况。 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斜面坡度为 1:3,施工时混凝土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易使混凝土产生结构裂缝。
因此,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采取如下适当措施:尽量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即抗拉强度大,线膨胀系数小。 为此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并入粉煤灰和外加的减水工剂,引气、缓凝、早强等多种添加剂,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在气温较高时,可在砂、石块场、运输设备上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覆盖草包等隔热材料,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在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污水,必要时进行二次振捣;加强混凝土的温测工作,为施工组织者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的采取温控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3混凝土的养护技术分析
在完成最后一道抹压工序后,表面要做好遮盖工作,一般选用不吸水的材料,防止表面水分散发导致混泥土干裂收缩,同时防止干湿循环的现象发生,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养护温度控制在15 度左右,时间控制在14 至28 天之间,保证混凝土水化的顺利进行。
3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1)混凝土入模 ,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 ,当浇筑高度大于 2 m 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 1.5 m。
2)混凝土必须在 5 小时内浇筑完毕 ( 从发车时起 ),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 1.5 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
3)浇筑过程中 ,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 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 40 cm,保证不漏振,不过振。
4)浇筑梁板混凝土时 ,先浇筑梁混凝土 ,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保证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在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但不得出现冷缝;梁柱节点处不同标号(强度等级相差 10 MPa)的混凝土进行混浇时,先浇筑高标号混凝土,再浇筑低标号混凝土,且始终保持高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高于周边低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加强梁柱节点等钢筋密实处的振捣, 振捣采用直径 30 mm 振捣棒, 振捣间距为100 mm~200 mm,避免出现混凝土蜂窝等严重质量问题 。
结语
建筑行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的质量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本身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施工中如何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浇筑技术;混凝土;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375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不断发展,建筑施工质量成为了建筑使用者所关注的焦点。在进行建筑施工时通常会运用混凝土浇筑技术,因此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浇筑工艺进行施工,以保证建筑质量[1]。本文结合工程施工实例,对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便为施工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
建筑工程概况
本文研究的建筑工程为现浇混凝土钢筋剪力墙结构,占地总面积为15076m2,建筑面积873.1m2,楼层总数为20层,檐高62.3m。应用混凝土浇筑技术完成建筑垫层、基础底板、墙体、楼梯以及顶板施工。
施工前期准备
为了能够控制好施工质量,则在浇筑前做了以下准备工作。(1)控制施工材料。材料进场后,及时对其包装、出厂证明、级别以及质量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在必要的情况下可抽样复检,确认水泥以及钢筋等材料合格后,才能在施工中使用。(2)配制混凝土。在配制的过程中对掺合料、外加剂、骨料以及水泥的比例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计算好搅拌时间,以确保浇筑好的混凝土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2]。(3)运送混凝土。采用塔吊以及泵车两种方式运送混凝土,并安排专人监控运送过程,以保证混凝土得以顺利输送到施工点。
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3.1建筑基础底板浇筑施工技术
建筑底板厚510mm,所需混凝土量约为850m3。采用连续浇筑法对不同段的底板进行施工,同时避免留下施工缝,在施工中使混凝土的泵送量控制在35m3/h。每隔30m配置一个输送泵,采用斜面分层工艺进行浇筑,同时利用布料杆控制施工范围,将层厚控制在350mm至450mm之间。在浇筑的同时要进行振捣,本工程采用的振捣施工技术如下:(1)在浇筑带的坡角处、中部以及卸料点设置振捣棒,当浇筑面形成一定的坡度之后便可以开始振捣施工。(2)保证每一振捣点的振捣时间在30s以下,并使用斜向振捣施工工艺,以便可以增加结构的密实度,当发现结构表面出现灰浆,且气泡开始逐渐消失,即可以停止振捣。(3)振捣施工完成后,不可立即处理砼结构表面,应等待2.5h左右,从而提高结构强度。在处理砼表面的过程中应先刮平,随后进行压实以及抹平,从而使结构当中的空隙以及水分得以排除,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3]。(4)在混凝土结构初凝之前,要对其表面进行抹压;为了预防裂缝,在结构终凝前再次进行抹压。(5)在进行振捣施工时,改变了侧模附近混凝土浇筑的方向,以便于采用软轴泵将斜坡底部的泌水排出。此外,为了避免混凝土离析,在施工中要迅速插入振捣棒,振捣时间达到后,要注意缓慢拔出,从而保证混凝土当中出现的气泡能够有效返出。为了避免漏振,本工程采用了均匀排列振捣点的方法。
3.2建筑垫层浇筑施工技术
本工程的垫层浇筑厚度为120mm,砼强度为C15,施工时进行泵送浇筑。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则在清理好基槽基土之后,立即进行分段浇筑。具体的浇筑施工流程如下:(1)为了能够使垫层厚度得到有效控制,则应在浇筑之前设置好控制桩,并通过控制桩的统一标高拉好水平控制线。采用方木(15cm×15cm)作为垫层侧模,安装好侧模之后利用钢筋头对其进行固定。(2)确保浇筑面与下料口之间的距离小于2.5m,在泵送的过程中控制好坍落度,使坍落度保持在15cm左右。如浇筑面与下料口之间的距离在3m以上,则采用小推车运送混凝土。(3)混凝土的浇筑厚度统一控制在15cm左右,铺平之后即可进行振捣,结构密实后可停止振捣,同时采用长刮杠对表面进行处理;如发现浇筑面存在塌陷部位,则再次进行铺平、振捣。(4)刮平、搓平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抹压。进行一次抹压时,要将脚印消除;当砼结构表面开始凝结时,则可以进行二次抹压,在抹压的过程中,注意压平浇筑面存在的砂眼以及凹坑等;进行三次抹压时,注意加大抹压力,并在混凝土终凝之前进行压光。(5)完成浇筑施工之后及时对砼结构进行养护,避免结构表面出现裂缝。
3.3建筑楼梯、顶板浇筑施工技术
在正式进行浇筑施工之前,将操作马道搭设于楼梯以及顶板施工部位,确保不同马道之间间隔1.3m左右,同时对负弯矩筋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施工过程中直接踩下矩筋。(1)在浇筑楼梯时,本工程采用了由下到上的施工工艺,先对踏步与平台板之间的部位进行振捣,随后同时浇筑踏步砼,在浇筑以及振捣之后,及时抹平砼表面。(2)从顶板的一端开始,对整个施工范围进行连续浇筑;采用分散布置下料点的施工工艺,不同下料点之间的间距为2.5m,坍落度为1.5m。(3)先对墙体与顶板相连的部位进行施工,当浇筑好接茬部位之后再浇筑顶板主体部位,浇筑时按照阶梯形扩大施工范围;混凝土的虚铺厚度比实际设计板厚略大,以保证顶板施工质量。(4)利用托拽式振捣法对顶板处的混凝土进行施工,改用小棒振捣墙根部位的混凝土,从而使顶板高度保持一致。当砼结构表面停止下沉且泛出浮浆时,可暂停振捣施工,并立即刮平表面。
3.4建筑剪力墙的浇筑施工技术
在正式施工前先在钢筋表面套上塑料软管,以防止钢筋受到污染。本工程采用的浇筑工艺为流水线施工技术,即完成一段之后,将浇筑高度逐渐提升。在施工时避免采用料斗将混凝土直接灌入到模板当中,应采用铁锹装入混凝土[4]。(1)先将厚度为5cm的混凝土浇筑于墙体地面,浇筑好地面之后才能浇筑墙体以及墙体层面。在浇筑墙体的过程中注意在不同的施工层之间预留施工缝,如窗洞以及门洞附近。(2)采用连续浇筑施工工艺,避免施工间断;对于墙体当中的接口部位,则加大振捣力度,以便可以有效结合墙体接口。在浇筑墙体孔洞时,确保洞口周围的浇筑高度一致,在浇筑墙体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外墙墙柱以及内墙墙柱的施工。(3)施工中先将抗渗型混凝土浇筑完,随后才能够采用普通型混凝土进行施工;在振捣之前,均匀排列好插点,并采用标尺杆对插点距离进行控制,确保两个不同插点之间间隔3500mm。对于墙体过梁钢筋密集的洞口处,则改用小振捣棒进行施工,当砼表面不再下沉且同时出现浮浆,即可以停止振捣,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25s左右。(4)安排专人查看浇筑施工时钢筋以及模板等是否出现变形、移位等问题,发现不良状况后要及时进行处理;完成墙体浇筑施工之后,立即处理好墙上口处甩出的部分钢筋。
4.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采用科学的浇筑工艺进行施工,以防治墙体开裂以及渗漏等质量通病。总而言之,在浇筑施工前应严格控制好技术方案,并对各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施工人员能够熟悉以及有效掌握浇筑技术,从而提高浇筑施工质量以及改善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趁霞,李斌.关于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之中的探讨[J].新材料新装饰,2013,(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