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施工企业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管理制度

时间:2022-10-19 09:11: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施工企业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施工企业管理制度

第1篇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在企业内部成为全体员工共同认知的行动纲领和思想准则,体现了企业的发展趋向和价值观念;在企业外部成为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经营原则,显示企业的活力和动能并最终体现为企业形象。它存在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每项业务活动中,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思想、发展前景及员工的工作态度、精神风貌、整体素质等。

有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否优秀、完整,实际上能衡量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如何。因为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不仅有技术、装备、规模等因素,还有凝聚力、创新力、发展力及员工的心智、情操、风貌等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

企业文化植根于本企业的沃土之中,渗透于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机体之内,是企业全体员工通过长期实践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原创性,它不是舶来品,不是单纯靠外力和借鉴就可以形成的。企业的一切规章、制度、条例、规范、规划、办法等,都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源泉和载体;企业文化所表现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理念、共同愿景等,实际上是对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条例、管理标准等的提炼和升华。可以说,企业文化既是精神性的,也是物质性的。正因为如此,企业文化要随企业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完善,不会永远停留于一个层面。而停滞不前,脱离企业管理实践的企业文化必将失去生命力。

2.施工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体系

在长期的生产管理经营实践中,基本形成了施工企业文化体系。尤其是改革开发后,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施工企业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

安全高效运作,优质规范服务,持续稳定发展是企业的发展观。要在安全生产中促进效益提高,在竞争中谋求合作,在合作中实现有序竞争;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树立品牌意识、一流意识,建立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系。忠于职守,敬业负责,诚信待人是施工企业文化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规范。这是施工企业取信于民,赢得更快发展机会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是施工企业内部强健的重要保证。

以人为本,人企合一,以科学促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是施工企业文化的管理观念。实施严格、严明、严谨和有序、有据、有效的管理;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人性化、制度化、民主化的管理。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文化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在施工企业压倒一切,是“重于泰山”的问题。杜绝安全隐患,必须将安全意识、安全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项规章制度、标准条文中。安全无小事,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安全与稳定、社会效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才能做到思想上“零疏忽”、工作上“零违章”、设备上“零缺陷”,最终确保“零事故”。

3.施工企业文化助推企业管理机制变革

施工企业文化在施工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建设过程中酝酿形成,而施工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也脱离不开企业文化背景。本文由收集整理因此,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除要反映本企业的业务特点、技术要求、企业属性,考虑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发展远景等因素外,还必须体现施工企业文化的特色。

施工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在符合当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方向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能够被企业员工认同,符合员工共同认知的核心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不搞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条文。

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及员工的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后者又与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客观实际密切相连。客观世界的变化必将引起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员工价值观念的改变,从而打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间的平衡。为了实现新的平衡,从企业文化的视角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使之适应新的业外部环境便显得十分必要。如此,又形成了新的管理模式,并使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就是施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4.完善我国施工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

4.1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实际

企业规模扩大并不等于规模经济。那种认为通过利用各种资产手段将劣质资产大量纳入自己企业并在短时期内迅速膨胀就构成“规模经营”格局的企业领导应该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老想着实现快速增长,尽快追赶上领先自己的竞争对手。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目标时,应从企业实际出发,不能片面求大。实际上,企业规模只有与其所拥有的资源能力相适应时,才能发挥规模效应。

4.2对企业战略管理各要素的重新整合

将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五大要素按照入世后面临的新问题、新要求进行重新整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资源结构、业务范围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比较,使之更加符合入世后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

4.3选拔、培训适应战略管理新要求的管理者

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超前意识、长远意识、全局意识和权变意识,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做到:第一,思想敏锐,目光远大,能预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提早做决策并付诸行动;第二,作为战略管理者应经常考虑长远的问题,增强预见性;第三,心中必须时刻装着企业全局,考虑企业整体的利益。从维护企业总体利益出发处理好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四,在战略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一切都要从现实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善于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创新性,机动灵活地处理问题。

4.4构筑动态的战略管理系统

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不仅是静态的各个要素间的重新整合,而且要构筑科学的、动态的和具有适时反馈功能的管理系统。战略管理层要及时接纳系统终端对市场各种信息的回路反馈,修正管理系统中心的各项参数,重新整合后输出到终端,实现战略管理的“互动”,提高企业规避风险的系统控制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5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自主意识

企业核心管理层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经营管理新思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改革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走出管理混乱的泥潭,重塑辉煌。因此,我国的企业应该自觉地转变思想和观念,尽快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定位企业的管理,规范企业的行为,并促成经营管理思想的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追求效益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这是企业实现战略管理创新的前提和重要内容。

第2篇

一、山西省水利行业施工成本的核算科目及内容

鉴于水利施工企业的经营特点,结合《施工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水利施工企业在成本核算时,一般按照项目归集各个项目所发生的费用,项目下设一级会计科目工程施工,工程成本再下设二级科目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两个科目,合同成本下设三级科目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它直接费、间接费五个科目,间接费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列明细科目归集。人工费核算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人员工资,材料费根据项目领用材料料单及发票归集,机械使用费一般归集施工用挖机、吊车等大型设备的开支,其他直接费包括与项目有关的设计和技术援助费用、检验试验费、施工现场的二次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工程定位复测飞,工程场地清理费,临时设施摊销费、水电费等等。间接费是企业下属各施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施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奖金、职工的福利、劳动保护费、安全费、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办公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修费、排污费等。

二、山西省水利行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由于施工项目多而且分散,并且一个单位只有一套帐,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报账管理,报账管理的结果就是使得会计核算脱离了会计管理和控制的范畴,会计核算人员不能非常清晰明了的了解各个项目开支的来龙去脉,再加上各项目人员一般均为临时组建,指派的出纳业务水平层次不齐,对财务手续不熟悉,对资金来源不清楚等等现象,致使会计人员在做账时账目混乱,与实际不符,成本核算失真等等。报账不及时,由于项目分散,山西的水利施工项目大多是野外施工,现实条件做不到各项目在每笔经济业务发生之后,就立即报账,或者由于其他一些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水利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滞后,不能真实及时的反应各项目的完工进度和各项成本支出,使会计成本核算失其去固有的会计功能。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管理人员起不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作用,他们的任务只局限于尽量的去规范财务账务处理,如果有合法的财务手续就下账,不会从财务管理者的角度去判断某笔业务是否确实存在,并且已经发生,某项目已完工,它的利润是否达到预算目标,并且去分析造成这一利润的影响因素有什么等等。

三、解决方案

通过对山西省水利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现状和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转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使财务工作者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提出从财务角度考虑的意见和建议。(2)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约束机制,最大限度的做到,保证每笔业务的真实发生,而不是弄虚作假、虚开发票等。(3)核算的管理,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通讯资源,使会计核算人员与各项目部出纳等相关人员密切联系,实时审核每笔经济业务往来情况,加强项目的收支管理,规范财务手续。以此解决会计监督与会计管理相对分离,部分会计职能丧失,最大化的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4)提高财务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定期进行会计培训,使财会人员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应该适当的学习工程施工,工程合同等方面的知识,准确掌握各个项目的预期毛利率及投入产出的情况,将成本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项目,落实到日常核算当中,及时发现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放生的问题,及早解决,及早控制,确保既定预算目标利润的实现。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的教育,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

作者:刘林燕单位: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

第3篇

1.施工项目管理师建筑安装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安装企业建立现代制度,目的是缔造建筑安装的基础,确立建筑安装企业独立的生产建筑商品(施工项目)的承包商地位。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和要求,建筑安装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以下内容,且每项内容与施工项目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1)完善企业法人制度,确立法人财产权,对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可以使建筑安装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摆脱企业作为国家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地位,于是建筑安装企业便可以自主地参与市场竞争,从市场上获得施工项目,以卖方的身份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企业在施工项目中自担风险,自我约束,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谋求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自我发展。

(2)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现代治理结构,施工项目管理对企业的治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建立项目经理部,以加强企业作业管理层,要求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经营管理层分离,使经营管理层强化经营和企业管理,项目经理部强化作业管理,要求企业经理向项目经理授权,由项目经理作为企业经理的全权负责施工项目的管理,要求企业为施工项目资源配置提供市场,要使内部管理市场化等等。

(3)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应的财务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施工管理制度。项目经理是企业的组成部分,亦应在企业制度约束下进行,按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重点是项目经理的财务制度、分配制度和施工管理制度,尤其是后两者。而施工管理制度的重点是质量管理制度、进度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建立各种制度都应注意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束缚。

(4)以施工项目管理为重点,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科学”的要求,因此要总结十几年来我国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经验,吸收国外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精华,规范施工项目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和行为,建立起我国施工项目管理的崭新的科学体系,构成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施工项目管理成为建筑企业现代化的基础,发挥建筑安装企业的生产力,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施工项目管理创造条件和市场。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企业法人财产,使产权主体多元化、社会化,使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经营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了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其中有财务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及施工管理制度等,用以调节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3.切实进行科学的施工项目管理,以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科学”化

(1)每一个建筑安装施工企业都应具有一批素质符合要求的施工项目管理者。

(2)企业进行两层分离、强化经营管理层和施工作业层,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

(3)实行施工项目资源配置市场化,建立企业内部生产要靠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对优化项目资源配置的作用。

(4)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大力推行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

第4篇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obtained for a place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terprise manageme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necessary wa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middle and smal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aper, in the "three charged three tube a coordinated" as the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found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for enterprise do practical innovation, can b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has achieved,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innovation measures. But also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s; Managemen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前,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规模并不大的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就越来越大。而作为结构简单、管理模式单一以及队伍人员素质不高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若想能得到立足之地,以致于能得到快速发展壮大,则在现有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就必不可少了。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最庞大的职工队伍多为农民工,这就造成了施工企业中的管理水平难以提高,施工队伍素质以及施工能力不高,其企业资质也较低等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首先,作为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战斗在施工一线的主要是农民工,好多都是刚放下锄头就去摸泥刀,这就致使建筑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与行业的特点有关,没学过专业知识的包工头到处都是,使得外界有这样的认知,建筑施工这个行业对技术要求不高,且危险性大,环境差,也就导致行业门槛几乎没有。当然,在这里也不排除还有部分企业依旧依据计划经济条件的思维,按部就班的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方法,导致管理模式落后,企业进展慢。

其次,项目管理无体系,项目管理的随意性大。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低,且存在好多“皮包公司”,由于企业的规模小,资金流动也很有限,这也就造成其盈利水平低,因此企业对建筑施工设备的资金投入也固然很少,从而影响企业的施工能力。同时也造成企业的信誉度得不到体现。另外,对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得不到体现。大多企业对计算机等新技术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利益并未能正确认识,以及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缺乏有效管理,从而致使相关管理措施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创新的意义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本身所具备的软硬条件不足或者是落后,以及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规模不大的中小型建筑企业来说,若想在建筑施工行业有立足之地,增强企业的软实力以及硬实力是必要的。由于对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较少,而关于中小型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管理模式的研究则几乎没有,纵观建筑施工行业的诸多企业,虽然也逐步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管理制度创新的步伐却永远都赶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而如何进行中小型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或者是采取什么措施对企业项目管理进行有效的创新改革则成为诸多中小型企业处理好企业项目管理创新的突破口。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创新措施

面对上述分析的中小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现状,依据企业现有的项目管理模式,应如何务实创新。笔者认为,对于施工企业中的项目管理应该包括企业对项目的管理以及在项目施工期间所有内部的日常管理等。故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以“三控三管一协调”为基础,对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进行改善: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从而来规范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行为。同时这也就需要基于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来进一步的优化。所谓“三控三管一协调”是指工程进度、质量以及成本控制,合同管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信息管理,和全面地组织协调。首先,完善安全质量保障体系,严格制定施工前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方法,结合统一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同时有效的发挥好安全质量监控的作用,以及对施工的日常安全质量的监控检查工作的加强管理。其次,要对项目合同管理进行规范化。将合同管理融入到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规范各类合同文本,从而有利于建立详细的台账以及对于突发的工程变更及时的作出处理,保证项目的合法收益。同时,加强项目成本控制以及项目技术的创新。

项目管理体系的系统化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并不能像大型企业那样有着系统化的项目管理体系,而对于诸多的中小型企业来说项目管理体系的系统化还是处于初步阶段。而企业内部若不能将项目管理系统化,则很难做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造成管理上的巨大漏洞。这也同时可以借鉴有着成熟经验的企业,或者也可以参考行业其他企业的成熟经验,从而达到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体系系统化的目的。

项目管理体系的控制策略

作为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需要不断筹划以及不断指挥的过程,从而项目管理的每一个过程都应有系统和全过程的思维,同时也要特别弄清“三控制”间的逻辑关系。当然,在建筑施工的项目管理过程中,企业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首先,企业应签署全面的目标责任状;这要求全面界定项目质量以及进度的严格要求,而不能仅仅是经济指标,同时也要注重责任状的完善以及在其执行过程中的严肃进行;其次,项目管理的过程检查;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过程中有着诸多的风险性环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则在整个管理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然这也就需要企业有着完善以及成熟的检查方案,同时保证检查过程中的真实记录,以备后续工作之用;最后,要注重兑现,处罚以及总结;笔者认为对于当前的建筑施工行业,应该将处罚的措施逐步细化,达到最终的可操作程度,当然处罚的方式可以是经济和个人前途等多方面的,总结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企业更好的进步,可以有效的避免相同的教训重复出现。

结束语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其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称为企业利润的关键。故此,项目管理的创新则成为必要,当然,除了上述的创新措施外,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也是有效的措施。作为一个企业若项目管理规范化了,不仅能有效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安全的可控度,即保证了企业的盈利目的,又使企业能够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郎容焱,吴涛.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苏振民等.工程项目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延树.浅议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国工程管理网,2010.

[4]黄炳章.谈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工程管理》,2007.

第5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提高

一、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施工企业一直属于高耗能的行业,造成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相对较低。而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阶段进行有序的划分,将经营成本划分到每个生产经营环节,使得企业对生产经营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模式,以积极适应市场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要求。(2)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提升内部管理。由于施工企业营业活动的限制,其内部管理制度一直以来就处于无序的状态,管理制度落实不规范,监督不严格的问题,普遍存在,造成企业生产率的低下和管理的混乱。而精细化管理能够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和管理,进一步理顺企业内部管理关系,促进企业结构的优化,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的目的。(3)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人员素质。任何管理制度的实施都要相关人员作为保障,都需要人来落实。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企业个别部门、各个层次的员工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落实,因此,有助于企业建立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管理模式,进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整体形象的提高。

二、目前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困难

(1)企业尚未统一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在实际的工作中,施工企业由于点多面广,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形成对精细化管理的共识,特别是面对物资范围广、劳动力密集、财务管理周期长等现实性的问题时,企业就容易产生畏难和松懈的思想,导致精细化管理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的现象发生。(2)精细化管理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持。在制度层面上,施工企业缺乏对一线情况的调查,尤其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难以对企业的经营成本做出较为准确的核算,从而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撑。因此企业在制度的制定上,往往有着纸上谈兵的问题,制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不强;同时由于制度落实监管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全过程监管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人员履行职责方面受到企业基层甚至管理层的干扰等方面,也导致了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其应有的效能难以发挥。(3)精细化管理缺乏得力的工作人员。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人员方面,一方面精细化管理需要的企业全员的行动,而不能仅仅依靠个别人员的行为,但由于企业在前期宣传培训、中期制度落实、后期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着漏洞,导致精细化管理工作仅变成了个别人员的行为,难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则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制度理解、监控能力、工作经验等方面还有着不少的弱项,也导致了人员履职尽责不到位的现象发生,造成对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力度不够,存在管理的真空,企业精细化管理制度的落实。

三、提高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对策分析

(1)统一企业人员思想,营造精细化管理环境。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员工的竞争意识、经济意识。通过开展相关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等工作,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协助能力,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企业文化宣传能内容,统一员工思想,提高企业凝聚力,将员工与企业的思想统一在一起;要将企业一线工作者作为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下至上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和效能;要加强企业管理层的责任心,从上至下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工作的质量。(2)强化管理制度执行,提高精细化管理质量。通过职责划分、岗位区分,将工作任务细化、数字化、透明化,用制度促进工作的落实,是个人利益与企业利润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济意识转化为企业成本核算意识,转化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行为,促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建立科学可行的奖惩机制,将任务目标直接分解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将大、繁、乱的管理内容逐一细化,使每一个员工能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的职责,通过奖优罚劣等措施,促进制度的落实和管理质量的提高。(3)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推进精细化管理落实。切实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线,全面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现实情况,既能提高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水平,也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要通过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带动企业全体员工能力的提升,通过管理人员的监察、督导工作,有力的督促相关制度的落实,鞭策员工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朱俊峰.建筑施工的精细化管理[J].管理方略.2011(5)

[2]赵伟珍.精细化经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优势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12)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及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主要出现在土石方施工、梁板柱施工、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以及屋面防水施工等方面。

1.1 土石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主要存在于对实际土方的开挖量、基坑是否采用必要的支护及防排水措施、开挖面是否曝晒时间过长、基坑上顶面标高是否准确以及是否按照设计铺设垫层等等方面。

1.2 建筑上部框架的梁、板、柱施工常见技术问题

主要在于其模板加工的质量。对于模板工程,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普遍使用的是木模板,由于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材料用具上节省资金、扩大利润,往往都会对所使用木模板进行多次周转使用,导致模板受损变形严重,拼装的梁、板、柱混凝土构件模板往往都会存在封闭不严实和大幅度变形等状况。

具体针对以上梁、板、柱施工技术问题的管理应对措施可以概括为:拼装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模板需在之前对模板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变形和受损严重的材料禁止使用;检查已拼装好的混凝土构件模板是否存在封闭不严实,模板支架搭设不牢固的问题,有则需改;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彻底清理拼装模板内部,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对建筑结构的梁、板、柱定位轴线及标高进行复查;构件混凝土达到成型强度和规定的拆模时间后才能进行拆模,一般拆模工作要按照“先侧模,后底模”的原则,拆模过程要注意不得损伤混凝土成型构件的棱角,保证完整度。

1.3 钢筋施工出现技术问题

常常体现在 3 个方面:选材材料进场、钢筋加工工艺和现场钢筋作业。钢筋选材往往都会被许多鱼目混杂的再生钢材所蒙蔽,再生钢材在其自身的抗压强度方面根本无法达到设计的要求。而钢筋加工过程同样是 1 项比较繁杂的工序,钢筋加工制品不合格直接会导致材料浪费和拖延施工进度。钢筋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在混凝土构件中的搭接布设问题,往往会存在错位现象,影响设计的构件强度。

1.4 混凝土施工是现代建筑施工的主导内容之一

目前高层的建筑工程多为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后期的安全使用状况。现今建筑工程基本都采用便于施工的商品运输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出现的问题就在于它需要通过一定距离的运输到达现场,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混凝土长时间的搅拌有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水灰比发生变化,而达不到实际的施工混凝土设计要求。而普遍存在的混凝土施工问题还常出现在对混凝土振捣的工作中,振捣方法不合理、漏振,混凝土构件振捣不密实可能导致其成型后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施工质量问题。

1.5 屋面防水施工技术问题

主要是出现在对防水卷材的选用上,施工使用不合格的防水卷材对于建筑工程屋面的防水性能是非常不利的。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遇到屋顶女儿墙根脚部位是屋面防水施工该严格处理的地方,其与屋面的拐角部位铺设防水卷材极容易出现结构不严密的情况,造成后期使用的漏水。

一般建筑工作都会遇到以上 2 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必须要根据实际设计对防水卷材进行分层铺贴搭设,如有需要可以在已经铺贴好的防水卷材的上层,加铺一层附加卷构成加厚处理防水层。与钢筋、混凝土选材相似,对于防水卷材的选材需严格把好材料进场质量关,以证取样。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保证要根据相关的国家建筑法律法规和施工单位的规章制度,针对企业及个人严格监督与控制施工质量问题,要合理编制总的施工进度计划书。更新施工技术和引进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对于保证施工技术也是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的。

二.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措施分析

1 个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无序的企业,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是非常困难的。施工管理安全是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关键的第 1 步,它的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进展。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及单位的施工管理人员都将此置之脑后,在思想意识上就未将其重要性放在一个战略高度上进行强调,从而导致施工作业方面出现质量安全隐患。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文中总结以下几点以供同行交流。

2.1 科学合理地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

建筑工程开工之前针对现场各方面进行现场勘查调研,然后依据实际调研情况、工程承包合同、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书、地质勘测报告、国家建筑行业相关规范标准以及甲方设计部门提供的有关文件内容进行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编制。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关键主体工程部位的特殊施工办法以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

2.2 强化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专业技术素养,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国家一再强调“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施工安全管理原则,为了避免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建筑工程现场施工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必要时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进行紧抓严抓,防患于未然。

2.3 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抓好层层落实的工作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现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施工监督监管体系。建筑施工是一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量巨大,一般需要耗费的工期也比较长。为了能够确保整个工程施工按照既定计划进度全面推进,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建立起来,具有针对性的现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以及健全完善的施工监督监管体系,而且要抓好企业管理制度的层层落实工作。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的全过程。不仅仅需要施工企业在现场管理方面大力实施落实相关制度的作用,还需要企业从业人员给予积极的协作配合。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营风险;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也逐渐增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发展,也使得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建筑工程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不但要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还应该做好对工程施工项目的评估,避免盲目施工经营所造成的危害,确保建筑工程企业的稳定发展。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我国建筑工程经济风险展开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影响建筑工程经营风险的因素分析

1、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力度不足

相关工程施工企业调查分析显示,施工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施工自身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将无法有效排除施工企业的财务漏洞,无法正确引导施工企业相关经济活动的开展,最终影响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目前,我国多数工程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较为混乱,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力度严重不足,导致工程成本风险和经营风险增大,制约着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步伐。

2、建筑市场秩序混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也呈上升趋势,但是,工程施工企业密集问题,依旧使得僧多肉少的现象没有得到良好改善,企业间的竞争却愈演愈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中也存在非常多的的问题和不足,影响到工程施工项目的正常开展。

比如,目前多数工程施工企业参与工程招投标活动时,往往会以低价中标的手段来提升自身中标几率,以保证施工企业正常业务开展。然而,由于施工企业缺乏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意识,导致原本不足的工程施工费用更加捉襟见肘,最终导致工程进度受到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底下,给工程施工企业和工程单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施工企业的不合理待遇

在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下,导致甲方利用施工企业的经营心理,施工企业为维持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被迫接受建设单位的相关要求来获取建筑施工机会。

然而,由于甲方同施工企业协议中存在一定的漏洞和较大的不平等性,在施工企业未及时发现的情况下,盲目的开展相关施工活动,使得施工企业最终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同时,部分施工企业往往刻意将经营风险较多的转嫁给施工企业身上,由施工企业背负相关施工责任,导致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榨汁,导致建筑施工项目利润空间难以维持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行。

4、贷款拖欠造成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款到账问题,使得部分施工项目往往需要依靠企业贷款来维持建筑施工活动的正常开展。然而,在工程验收以及造价结算时,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企业无法顺利获取全部工程款项,工程结款拖欠问题影响到造价总额,致使施工企业无力进行巨额贷款的偿还,也无法维系企业的正常运作,最终导致企业财务问题的发生。

二、建筑工程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施工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将建筑工程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建筑工程财务风险的有效应对,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避免相关财务问题的发生,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促进施工企业的健康成长。

1、加强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

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做保障,企业必须要加优秀强财管理人才的引入,以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做好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和评测,减少经营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施工企业必须要正确对待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工作放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首位,加强同高等院校的合作和交流,积极引入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以壮大企业的财务管理队伍;对于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要加强相关技术能力的培养,帮助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学习和完善,加强财务管理资讯的了解和掌握,有效的提升企业综合财务管理水平,避免相关财务问题的发生。

2、做好项目分析工作

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恶劣,建筑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导致部分施工企业盲目参与工程施工,而部分工程单位正是抓住施工企业经营态度,在工程协议中设置隐藏工程量和隐藏条款,从而给施工企业的正常施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最终导致经营风险,造成施工企业经济方面的严重损失。

因此,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招投标工作开展之前一定要冷静分析,并充分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分析工作。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分析工作,要深入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了解建筑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隐藏问题和风险,将能够有效避免企业的经营风险,避免相关施工企业经济上的损失。

3、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施工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好内部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应该积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良好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的有力依据,没有有效合理的管理制度相指导,企业管理工作将会存在非常严重的混乱性。

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视力度,加强管理制度的制定,如管理人员管理内容的划分,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的考核,企业内部处罚力度的制定等等,便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原因在于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漏洞较为严重,使得财务工作以及日常审核工作无法有效开展,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企业财务问题凸显,最终导致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产生。

4、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重视,针对企业各项资金支出进行合理的分析,编制全面的月度资金收支计划,严格审批资金的调用工作,确保资金消耗的合理性;同时,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从财务统计工作过度为财务统筹和前期分析工作,从根本上减少施工企业经营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经营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随处可见,如果施工企业不对相关建筑项目中所存在的潜在危机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挖掘,将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收益,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经营风险较多,从合同条款到市场变化,都会对企业的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带来一定的危害,从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低下,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企业在开展工程施工建设前,必须要针对建筑工程的经营风险开展合理的评估和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 莫宁. 工程劳务分包管理的探索[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S1)

[2] 史忠敏. 浅谈施工企业结算难的后果及应对办法[J]. 科学时代. 2009(02)

[3] 高震,许文芬. 施工企业风险及管理模式研究[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第8篇

关键词:企业成本 成本内控 因素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speed up the pace of integr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China market has ballooned, municipal engineering industry into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concerning people's livelihood, to form a complete set of sound urban function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The introduction of BT mode, lead to municipal industry competition has intensified, municipal enterprise wants to share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only strengthen cost control, project money work,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e project quality, improve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enterprise cost cost internal control factors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招投标体制的推进,工程建设也被推向市场作为产业来经营,特别是BT模式的出现,给各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市政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有效进行企业成本内控,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短工期、低造价的工程项目。由此可见企业成本内控在企业管理中尤为关键,尽管我国市政企业在BT模式成本内控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成本内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我国市政企业在BT模式成本内控方面的影响因素,探讨BT模式下企业成本内控管理模式与策略,为市政企业在BT模式中加强成本内控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BT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工程建设也明显加快,使得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紧张,建设管理任务重。BT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建设模式,对缓解政府资金紧张、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减少业主协调和管理的工作量、节省投资成本、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和防范金融风险等起到了明显的作用。那么何谓“BT模式”呢?BT(build-transfer),俗称“交钥匙工程”,就是说由大型公司总承包建设后,再以BT合同结算总额移交给业主(政府)。BT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大、结构复杂、建设技术要求高,如果由于工程设计不尽合理、或者项目建设中的某些重大技术障碍不能在建设期内得到解决等,都会影响BT项目投资的成败或投资效益。同时,项目建设质量是投资成败的关键,关系到BT项目建成后能否顺利移交及企业投资成本效益的收回。BT模式下,由于缺少中间operate(运转、经营)环节,是没有后续补救措施和风险规避方式,企业几乎承担了项目建设中的所有成本风险,企业争取盈利的最主要办法就是有效控制施工成本。

二、BT模式下影响市政企业成本的因素

1、政府指令性要求的影响较大。市政行业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制度,大都属于事业编制。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部分事业单位已经成功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或国有企业,市政行业因为大多涉及公益性项目或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又影响到当地政府官员的政绩,因而受政府指令性要求的影响较大。有些政府因为财政赤字或为了权衡当地各部门之间利益等各种原因,挪用、占用工程建设资金,严重制约着市政工程的质量,人为增加了企业成本。

2、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体制。由于市政行业改制不彻底或受历史原因所限,很多企业仍采用粗放式管理,缺乏相应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或人员存在盲目性、缺乏协调性,责任不清,各行其事,甚至扯皮,管理链联结不起来,控制环转动不下去,不注重主动及时收集、传递和储存成本数据信息,难以对症下药、未采取有效措施对成本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导致企业管理漏洞百出,影响制约着整个企业成本。

3、预算成本控制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市政企业BT模式下的管理主要是成本预算阶段,但是在实际的预算管理中,预算成本与实施成本存在着重大的差别,导致BT模式下的成本预算管理形同虚设。BT模式下的成本预算管理具有静态型,很难做到企业动态管理。

二、市政企业BT模式下成本控制策略探析

1、建立完善的权责利相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市政企业建立健全相应的BT模式下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才能将BT模式下企业成本内控做得更好。针对BT模式中资金垫支额大、拖欠多等不利因素,逐步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施工成本管控第一责任人、其他部门负责人相互协调,共同管控好施工成本的奖惩激励机制,对是否按约缩短工期、节约成本资金、提高质量等提高工程资金利用率、周转率的工作成绩与绩效考核挂钩。加强项目施工成本的预算管理。对于施工中的实施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因素进行合理预算,充分挖掘项目内部潜力,制定出目标成本,然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成本指标加以有效的控制,克服盲目性,提高预见性。

第9篇

一、管理会计的概述

(一)含义

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能够通过一系列专门的会计方法对财务提供的所有资料来进行整理、计算、分析和对比,可以让企业的管理者及时的对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而且为管理层提供一套系统完备的信息处理体系。管理会计以现代的管理科学为基础,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而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管理会计以专业的会计方法对各类经济信息进行收集、分类、计算、整合汇总、分析报告出来,并且利用所得数据对过去进行分析,掌控现在和筹划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所以管理会计,内容上说既包括财务会计又包含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企业管理层提高管理效率及加强管理制度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信息。管理会计不但能够体现出传统会计的反应和监督的两项职能,并且能够综合财务会计中的多项职能为一体,其中主要包括预测企业经营前景、参与企业经营的决策、科学合理规划经营目标、掌控企业经济过程以及考核评估企业经营业绩。

二、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竞争大,利润薄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建筑施工行业的企业数量在逐日增加,在稳定的市场份额中,就造成僧多粥少的想象出现,对施工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拿到一个工程项目,在进行投标的时候承包商由于地位的弱势就容易造成不规范的现象出现。在竞标中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中标,除了依据企业的硬件条件外也会利用垫存一些工程款和降低标价来取得竞标成功。但是如果这样就会使施工企业的利润大大的降低,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带来资金压力,建筑施工市场的激烈竞争给工程项目的成本和资金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和挑战,如果施工企业不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压力,就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更会造成施工企业资金短缺及亏损的状况。

(二)严重的工程款拖欠及垫资现象

现阶段,建筑行业市场资金紧缺,在项目工程中,拖欠工程款及垫付部分款进行施工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在竞标中获得工程项目就压低标价及愿意垫付一部分的工程款,这样虽然在竞标中取得了优势,但是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财务压力。而且现在只有很少的业主会先把项目工程款打过来,使得工程进度款不能够及时的供给,项目质保金拖欠的时间更长。因此,由于项目工程款的拖欠与垫资使施工企业生存都成了问题,更不要说积累资金来提升企业的生产竞争力。

(三)施工企业缺乏鼓励机制,人员素质低

一般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都是之前的技术人员提拔上来的,掌握丰富的施工实战经验,但是却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在管理方面更缺乏系统的学习,管理水平不足,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根本没有规范系统的专业培训,就造成施工企业人员素质不高。

(四)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低,观念淡薄

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意识比较低,对成本管理缺乏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在工程项目的进行中主要抓进度、赶工期、抓安全,却忽视了成本管理,而仅仅只是在工程项目快要结束或者关键时期进行成本核算,但如果在施工进行中成本管理不善,就已经无法补救了。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发展,施工企业的剧烈竞争,建筑市场对项目工程的成本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很多施工企业因为没有建立起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而造成的成本管理水平相对于现代企业普遍比较低。在这其中也包括忽略了工期对成本的影响,如果没有按时完成计划内的工程,拖延或者是后期抢工期都将造成企业施工增加成本。

三、采纳管理会计方案能够解决的施工企业现存的问题及原因

(一)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弱

施工企业的力资源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适应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结果导致很多国有企业有经验的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失,并且带走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间接的破坏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还要加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要特别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项目经理的专业素养要提高。

(二)资金、物资存在的问题

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使企业的机械设备、材料管理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并且在建筑材料采购方面,缺乏依据管理会计制度科学的采购计划,不能够确保合理的建材采购的数量及批次。没有科学的建材采购计划,就使得施工企业在资金和物资管理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

(三)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

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的意识不强,并且目前很多还存在于堵漏洞的阶段,并且对于一些潜在的因素能够影响项目工程成本缺乏认识,没有制定有效的措施和强硬的手段,就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缺乏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就只是简单的针对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核算,而且还在人为地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不对等,就不能够满足实际的成本分析需要,不能提供真实性的参考,进而影响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绩效考核环节

目前,在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环节都存在一定的缺失,这个环节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由于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方法,严重的影响到了奖惩工作的开展,会容易出现较多的“后遗症”。例如如果在项目竣工后,很多应该缴纳的费用没结清,账目不清楚,责任不明,尤其是绩效考核不及时,工程项目在完工后的费用控制比较容易被忽略,最终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赢利。在一些企业甚至国有企业中奖惩考核的制度不完善,有的只奖却不罚,就可以看出施工企业缺乏比较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这将严重影响到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动力。

(五)缺乏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是这个行业的通病,在目前大量存在。很多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对建筑的材料、建筑结构的配件、建筑用品及混凝土进行检查验收,还有就是钢筋工程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有的钢筋的焊接头质量不好,尺寸和形状完全不符合规定,而且有的钢筋构架的捆扎没有按照要求完全捆扎等一些问题。施工企业在加强对企业物资进行质量管理,就必须要和质量成本结合起来,所以最经常用到的方法就是工效系数法。

四、管理会计解决施工企业问题的对策

(一)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施工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首先施工企业应该完全面向市场,政府减少对其的干预,在市场竞争的参与下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在经济市场下,施工企业应通过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正规的经济运营机制,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以要加强力度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尤其是加大企业成本管理,利用策划项目、预算及成本责任的划分来完善成本管理控制措施,进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与风险应对的能力。

(二)构建完善管理会计的理论系统

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能够为管理学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中提高科学的指导思想。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的完善可以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学在建筑施工企业应用的效果。目前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与施工企业的发展状态,提出满足适合国情的管理会计学系统,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修正,打造全新的知识理论体系并且可以指导企业的管理,与此同时,应该加大各大高校对管理会计学科的设立,加大教学投入,为社会培养一批出色的专业的会计学管理的人才队伍。

(三)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打造专业管理团队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的管理会计的主体为企业的领导者和中级管理层。而且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他们掌握熟练的经营管理手段,还要灵活地利用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企业决策,并且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所以领导管理层必须要重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素质提升,更要重视管理会计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根据我国现状的发展管理会计的人才较少,而最好的途径就是政府加大管理会计的宣传及会计基础教育的改革,并且通过教学,来达到知识层面和结构的匹配,进而达到对管理会计的重视。

(四)推进管理会计在施工企业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并且在分析企业盈利和运营上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措施和对策,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近几年中,时间管理在会计管理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管理会计中的产品的寿命周期、生产周期以及效率的循环时间的研究日益增加,对施工企业的管理会计中的时间管理进行规划,即对工程工期的管理,一般在管理会计中采纳的方法是网络图的形式,将对管理会计手段在施工企业的应用愈加成熟。

五、结语

第10篇

1.1管理方式静态化

1.1.1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水平上的一种日常工作行为,还没有上升到对人力资源的咨询、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等管理层次上,是一种仅设法满足本业务需要的静态行为。

1.1.2人力资源管理缺少近期目标和长远利益的设计。既没有洞察企业的经营走势,对人力资源活动没有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目标进行动态策划,更没有设计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阶段性目标,具体表现在:对本企业在什么时期需要配备什么样的人员没有作出分析;对人员的配置只是盲从性听随各部门的报告等方面,究其原因是与各业务部门缺少信息沟通,对各业务部门的真实需求缺乏深入的分析,对企业人力配置缺少有效的统筹考虑。不仅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且人员的素质也不能得到足够的保证,从而不能满足工程质量对人员素质的需求。

1.2管理措施的僵硬化

1.2.1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沿袭着一种家长制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掺杂着企业经营者的理念,是一种自我投射式的管理方式,企业员工则被动的接受。

1.2.2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往往过多地考虑到企业的利益,而缺少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1.2.3管理制度执行缺少有效的方案和评价标准,出现偏差容易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3管理效果缺乏有效性评价

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都缺少自我评定,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推出一项新的“薪酬制度”、“员工晋升制度”或“员工培训制度”,在运行一阶段或很长时期后,对其产生的影响(员工内部的影响,企业成长的影响,社会地位的影响等)以及适宜性、有效性等方面都未能做出评定,而一般都采用一种从一而终的管理思路。这样既不利于改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更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2几点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人的思想、心灵,不可能用一个标准指标或用一个固定框框对待所有的人,只能通过更多的理性分析来对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所产生的效益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是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被视为一种长期性、动态性、战略性的管理工作,并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紧结合,达到企业增值、员工增收的效果。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适应当前形势提出一些建议。

2.1确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2.1.1管理的变革是生存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随着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保持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实时的状态。2.1.2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管理平台之上的。因此,只有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方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有清醒的认识,对整个行业的走势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才能走出繁琐的日常事务,高瞻远瞩地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

2.1.3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制定要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方针为指导,以远景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并且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创新思路。

2.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考虑员工的需求因素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都直接影响到员工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效率,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因此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上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结合员工的心理、行为表现制定,并不断修正。其目的是为了极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和对外界人才的吸引力。所以建议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5大基本需求(1.薪酬2.各种福利3.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休息)5.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6.其它福利及设施)。

2.3管理制度的执行要有一套可行的设计方案

制度执行过程出现失误很可能给企业或员工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要通过严谨的理性分析来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如在企业人力招聘工作的执行上,就要考虑和分析以下问题:a.企业必须聘用哪种人才?b.应该为各用人岗位确定什么样的标准和待遇。c.上述要求是否符合企业经济效益。d.有无可替代的方式或设计一种报酬方案,让企业内部适合的人员竞聘。如在辞退制度的执行上,要做到决策——坚决果断,实施——有理有据,操作——小心谨慎,后事——妥善处理。

2.4人力资源管理需自我评价和持续改进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持续、渐进的过程,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有效性的评价,并对其中的误区加以修正,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是有效性的管理。

2.4.1顾客的满意度—一方面体现在企业内部,即员工对学习培训,薪酬、管理及企业文化等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则要关注顾客需求和市场变化,即从外界人员与企业员工的合作上来评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有效性。

2.4.2人员配置的合理度——通过对招聘、内部安置、规划员工的企业生涯等项工作来测评,衡量是否促进本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合作精神,是否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2.4.3人员的流动率——通过对企业员工的流出率与流入率的比较来测评其是否达到了吸引人才的效果。当然,企业也要根据企业发展的规模自行设计人员流动率的合理尺度。

2.4.4人均利润增长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支持企业业绩增长。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来测评企业人均利润的变化,达到增长的效果。

2.4.5人力资源的支持度——通过对企业各部门人员的使用及其管理上评价其是否为各部门以至整个企业的发展提供及时有力的资源支持。

3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没有理想状态,只有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最佳状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不断地研究企业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思路,为企业达到1+1>2的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 工程项目施工; 机械设备管理; 问题; 管理制度; 岗位责任制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项目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代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价格昂贵,新术性高,这就决定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目前,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1)项目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不够重视

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管理观念上有待进一步更新,管理阶层没有正确认识到机械设备对于企业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片面地强调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注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但是却忽视了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行为活动。由于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不够重视,也就影响了施工企业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忽视机械设备的管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不够重视,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如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机械设备操作与维修人员的素质低下等等,这样也就进一步加剧机械设备管理的缺陷与阻碍。

(2)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设备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机械设备的健康正常运行,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综合效益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这就造成了机械设备管理的不到位。机械设备管理者与设备操作者的权责没有明确区分,两者的机械设备使用权与维护义务不清晰,不明确,也就造成了机械设备管理中推卸责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

(3)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机械设备要正常运转离不开机械设备的操作者,离不开维修人员,可以说操作员是机械之所以能够运转的根本。操作者和维修人员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周期,从而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我国目前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素质比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项目经理部中分配与机械设备管理的人员比较少,配置很不合理﹔其次,操作员与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比较低,综合素质比较差,技术精通的人员少,懂得科学管理机械设备的人员不足,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机械设备管理水平。

2 如何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

(1)加强机械设备重要性的教育,提高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

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只关注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质量安全,着重强调项目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却忽视了机械设备管理 为了切实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必须加强观念的教育,从观念上重视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从而在行为上有所改进。对施工企业的决策层与领导层进行机械设备重要性的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 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好坏,关系到项目工程施工的周期长短,关系到施工成本控制,从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立完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促进工程项目施工中机械设备的标准化管理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是保证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基础,只有完善健全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与体系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才能做到机械设备的管理者和操作者权责明确,才能够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必须覆盖选用、采购、使用、维修以及管理报废的全过程。并且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是实用性强,操作性强。例如在对工程机械的管理中,必须严格执行每日记录制度。操作员必须每天认真严格的填写机械设备运转情况的记录表,维护人员也必须切实填写每天的维护记录,管理人员必须切实对机械设备每日的运转与维修情况进行跟进, 对机械设备每日的费用进行记录。通过记录制度的切实贯彻执行,机械设备的管理者就可以根据记录情况,很好地掌握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 维修情况,同时根据这些记录做出科学的决策。

(3)综合采取措施切实提高机械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技术与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与维护人员的技术还比较低,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要综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首先,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岗前技能培训,针对他们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保证每一位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都掌握精通的机械技术,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其次,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考核,培训后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合格发证上岗,不合格的接受再培训,切实保证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都具备独立的操作机械能力,熟练的机械故障处理能力以及科学的机械设备管理能力。对于已经在机械设备操作与管理岗位的人员而言,更应该加强机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于培训,与时俱进,掌握现代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管理技能。

(4)切实贯彻岗位责任制,保证机械设备管理中权责明确,权责到人

由于工程项目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因此造成机械设备操作员与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权责不明确,不清晰,也就造成了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切实贯彻岗位责任制,保证机械设备管理中权责明确,权责到人。并且对于机械管理情况进行监督考评,严格根据既定的考评办法与程序,实行奖惩,保证每一个操作员与维修人员都参与到机械设备的管理中。加强对机械设备使用情况的监督,对机械设备使用消耗情况进行审查考评,于出现问题的,必须给予一定的惩罚。并且对设备运行工作小时、用消耗、车容车貌、服务态度和维修成本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每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以通知单的形式,传达到操作手或维修人员,限期整改,到现场监督完成,并做整改后的验收。

3结论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施工的周期长短,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工程项目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提高了施工作业的规模,促进了工程施工的专业化生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缩短了施工的周期,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生产力,降低施工成本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是提高工程质量,实现有效成本控制,提高项目工程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韦并生.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梁源生.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J].广东建材,

第12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财务管理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国工程建设总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铁路、高速公路、水利、公共建筑设施等也都在不断推进之中。对于各级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我国大型铁路工程施工企业绝大多数隶属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而这两个公司主要是从铁道部分离出来的,虽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制形式,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未不健全;同时,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以及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已经开始日趋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不但为铁路工程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施工企业必须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铁路工程施工企业需要确立以市场经济作为前行的方向,加强企业内部的审计控制管理工作。

二、当前工程施工企业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工程施工审计的相关制度还不健全

对于较多的大型工程施工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较大,且项目又比较分散,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制度都还很不完善,或者企业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完全执行。我国《审计法》及《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虽然有着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具体到施工企业而言,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合实际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明细性规范文件并没有得到企业管理者的很好的制定和执行。由于项目的众多且分散,内部审计人员力量有限,目前较多地忙于具体审计事务却未能花更多的力气到制度建设上来。

2.国有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层次不高,工作方式仍显单一

国有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大多还停留在财务审计的初始阶段,内部审计有它的自身的特色和个性,其中之一就是内部审计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目前工程施工企业大部分的内部审计人员为财会人员转行,知识结构单一,后期培训匮乏,审计技术落后,审计方法过时,审计内容面窄,要求他们开展经营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只能说是勉为其难。从整个行业来看,多数工程公司审计部一直以财务人员为主,故审计模式仍以财务审计为主,工作方式仍显单一,满足不了企业多元化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3.铁路工程施工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审计效率和效果受到影响

近年来,一些大型工程项目施工工期长,施工工艺复杂,而实施项目审计,现场审计时间往往十分有限。审计人员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工程项目审计,必须得到被审计项目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审计人员根据项目提供的资料,实施必要的审计复核,进而得出审计结论。但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往往存在被审计项目人员不配合审计,消极应对审计的情况,审计人员不得不从原始单据开始收集整理项目经营管理资料。此种工作模式不仅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遗漏重要的审计线索,极大地影响了工程项目审计的效率与效果,以及工程项目的审计质量。

三、针对国有铁路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意见

1.审计人员要提高认识,摆正自身的位置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内部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相对独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体现其监督的特性。但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企业的生存而存在,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它对企业有完全的依附性。就其性质来看,它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是一种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内向服务作为其工作目的,国有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提高经济效益而开展的审计,其根本目的是要服务于企业的管理者。

2.要建立与现代施工企业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领导模式

为了适应现代施工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者分离、制衡的运作机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出现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二是由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三是由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四是由总经济师领导的组织模式;五是由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这几种模式各有利弊,比较而言,对于董事会领导模式,由于它的领导层次较少,地位超脱,权力最大,受其他部门或领导的干预较少,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最强。因此,这种模式应是现代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较为理想的选择。

3.改变审计视点与审计方法,从手段上确保审计质量

要重视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心和利润源泉。工程项目审计应是施工企业审计工作的重心,围绕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这个目标,对重点工程项目审计要从施工组织、施工合同、物设采购、成本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督核查。在切入时点上,从传统的“事后”审计型,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跟踪,努力将审计监督贯穿项目建设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审计关注点由过去单一的查错纠弊,向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益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