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7 17:05: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用建筑施工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工民建施工技术分析
1.1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在水泥、石子、砂子和水经过搅拌后,水泥经过水化而形成的凝胶,水泥浆能够使砂和石紧紧地胶结在一起,以强化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同时,混凝土由于本身的凝固性特别好,在工民建工程中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混合比、原材料的质量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
近几年,我国在工业及民用建筑上的投资比例逐渐加大,无论是建筑施工技术方法还是施工设备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恶劣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施工技术迫切要求改进和提高,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成为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整个施工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2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
1.2.1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由于人口的增加,人均可占用空间的减小,为了获得更大更优的居住条件,高层建筑发展成为必然;为了满足高层建筑对工艺的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建筑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技术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中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原始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的混凝土,质朴自然,体现出人类回归自然的追求理念。
清水混凝土技术作为混凝土技术的一项新技术,因其直接以原始浇筑面作为装饰表面,使施工更简单方便,成本也随之降低,工程进度大大加快,而且缩减了工程使用后的维修工作量,维修费用更低。这样的施工在工业建筑施工中提高了建筑的牢固程度,也为工程节约了成本,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无疑对工业建筑是有利的。
1.2.2混凝土施工的新材料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只为了居住性和生产适用性,而且还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让建筑呈现出艺术美感。标志性的住宅和工业建筑也成了人们追求的方向,为了达到艺术效果,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就提高了。为了使建筑的艺术感和实用性都能得到体现,我国建筑行业的专家研究出了钢纤维砼。钢纤维砼是在普通砼中掺入适量钢纤维经拌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它不仅能改善砼抗拉强度低的缺点,而且能增强砼构件的抗剪、抗裂能力、耐久能力,能使脆性砼具有较好的延性特征。钢纤维砼的应用,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一项突破,它弥补了建筑施工中建筑材料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1.3新型防水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广泛应用
1.3.1防水混凝土结构
防水混凝土结构是指以本身的密实性而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整体式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它兼有承重、围护和抗渗的功能,还可满足一定的耐冻融及耐侵蚀要求。与卷材防水层等相比,防水混凝土结构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工艺操作简便、改善劳动条件、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造价、检查维修方便等优点,在工业建筑中经常采用。
1.3.2防水材料的更新发展
运用防水材料达到防水效果的传统作业方式是沥青防水,现在通过科研专家的不懈努力,已经发展出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密封膏等高效弹性防水作业。防水施工在向冷作业方向发展,综合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以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材料为例,它是以高强度水泥为载体,经特有活性物质和微硅粉改性而成,以此为基础,我们已经开发了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涂料、混凝土外加剂、结构修补砂浆等多种产品。
目前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实践验证,水泥基渗透非晶防水材料渗透性强,防水性能持久,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自我修复功能,整体防水性强,能抵御化学物质的侵蚀,并对钢筋起保护作用;而且环保无毒,不产生危害气体,施工简单,对复杂混凝土基面适应性好。任何复杂环境尤其是水位经常波动、变化,以及经常受到机械震动的环境下,水泥基渗透型非结晶防水材料优越性能更加突出,解决了一般防水材料无法解决的难题。
二、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由于建筑项目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工种繁多、班组也比较多,因此,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技术管理中必须要制定好一套切合实际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单位要设立施工设备、工具标准设计和施工工艺设计机构,抓好施工系统的标准设计和施工工艺研究,并加以标准化。在建筑的过程中应切实注意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以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构建建筑施工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的施工方式和施工技术,在提高施工质量的水平上,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有助于管理者公平决策,有利于杜绝建筑市场不良行为的产生,建立信息化管理可以降低信息的风险性,对整个工民建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语: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只有将先进的科学技应用于建筑领域,并适应建筑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得到很好的应用,可以提高施工水平,尤其在施工质量、安全方面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确保实现建筑工程有序、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维生.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概况[J].经济管理,2009(05)
关键词 :住宅建筑 施工技术
建设单位要控制好建筑工程的质量,建议应做到:逐步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以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参建各方积极配合、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是抓好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树立质量意识。主要是将质量意识贯穿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和参与工程建设的所有人员。最后强调一点,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进行施工。
1、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技术要求
1.1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技术要点
1.1.1 梁箍筋的下料问题,高度可减小 20 ~30mm(一向框架梁端需要),这样可避免出现因一向框架梁面筋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时,面筋将因该向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而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同时,也能消除对粱骨架受力不良的现象;
1.1.2 在设计时就要明确保护层厚度以哪一向为主,同时,由于增大保护层厚度,会使截面有效高度变小,也减小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而构件表面也易开裂。所以,为了防止表面开裂,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 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40mm 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1.2 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现浇框架易出现使根部混凝土漏浆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露筋”和“孔洞”的问题出现,即为“夹渣烂根”现象。为了保证质量,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如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即注意浇筑时在顶部洒一层 1:0.4 的水泥砂浆,并浇平框面,且上次浇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从板面开始继续上浇前支横模,并铺厚为 25~30mm,1:2 水泥砂浆,在其上浇混凝土,就可有效避免夹渣或烂根的质量问题,且保证框架柱自然密实。不过,对混凝土框架柱的浇筑施工,要重视克服配料计量、拌和时间短、运距长、摇晃离析等现象,且要严格遵守现行的施工规范,更要注意不允许二次加水重拌及漏浆等现象。同时,要及时养护,这是提高强度的关键环节。只要有健全的施工操作标准,认真落实检验认证,按规范施工,就能提高工程抗震能力,且框架工程质量也将得到有力的保证。
1.3 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要点
常用的方法是在全部安装完梁板模板( 含侧模板) 后,再进行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的安装。该施工程序会引发箍筋间距无法保证或节点箍筋少放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可通过以下措施解决:
1.3.1 现场焊接柱节点区箍筋,于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这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放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且绑扎,同时,要注意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 50mm,以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应用此法的优点是,可有效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但要强调一点,如在结构较复杂的情况时,该方法的应用会较难,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选取;
1.3.2 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可用细钢筋) 。
1.4 框架柱纵筋的搭接技术要点
原则上,应严格根据有关规定允许进行合理的搭接,一般对于异形柱纵筋可优先应用机械连接或对接焊技术。但在实际工程中,有部分施工单位为追求更多的利润或贪图方便而应用搭接,此类做法会造成柱在纵筋搭接部位的截面过小,且由于此部位箍筋尺寸没有发生变化,导致形成柱纵筋难以紧靠箍筋的问题发生。这一现象在柱截面较大时,表现不明显,但随柱截面的减小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出。所以,在按规范柱纵筋容许搭接时,为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可采取以下措施: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延伸下部柱筋搭接部位末端且向外弯折,这样,上部柱纵筋就可借助此弯折段与下部柱纵筋轴线对齐,更方便在弯折段增加构造焊。
2、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2.1 建筑施工材料检验方法控制
2.1.1 检验制度建立的依据
招标图纸及技术说明书。按照国际惯例,材料设备是由承包商定货。定什么样的货,选什么样的设备,主要依据工程招标的技术说明书。但是,承包商从降低成本、节省工程造价的角度出发,希望选用较便宜的机械设备。如果不依据有关说明书来确定相应的检验制度,就可能造成工程质量的低劣。因而必须本着一切材料符合合同规定的相应品级来确定检验制度。
2.1.2 质量检验制度
质量检验制度应包括以下几点:
2.1.2.1 对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砖、焊条等结构材料,应出具出厂证明或检验单,并提供厂家的情况,严禁使用非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经质量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
2.1.2.2 对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等,要监督检验人员做好配合比并按规定制作试块进行检验;
2.1.2.3 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按有关规定作抽样检查;
2.1.2.4 对预制加工厂生产的成品或半成品,应由生产厂家提供出厂合格证明,必要时可作抽样检查;
2.1.2.5 对新材料、新构件,要经过技术鉴定确认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在以上检验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质量工程师应立即吩咐停用或采取补救措施。
2.2 建筑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序就是人、机、料、法和环境对产品( 工程) 质量起综合作用的过程。工序质量控制是管理者为了分析工序中存在的差异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如分析工序质量检验反馈的有关工程产品性能特征的各方面质量数据,尽可能避免这些差异,以确保质量符合要求,同时保持稳定的调节管理过程。工序质量控制不仅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施工技术质量职能的重要内容。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从直观来看除了控制其分散程度,同时还要控制特性值波动的中心位置。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是对工序因素的控制,特别是对主导因素的控制,这是基于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的波动范围和中心值,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决定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主导因素被控制了,工序就可稳定,工程质量也得到了保证,所以,工序质量控制并不仅仅是管结果,其核心是管因素、管过程。所以要从以下几点做好主动控制:?
2.2.1 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
2.2.2 为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同时保证工序投入物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要切实有效地控制活动条件的主要因素,并使它们处于受控制状态,从而实现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2.2.3 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点是控制的重点,是为了确保工序质量的需要而进行,从而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进行有效管理,以控制工序处于良好的状态;
2.2.4 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工序活动效果。所以质量检验工作要加强,进行质量状况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总之,要确保整个过程中工序活动效果及质量达到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3、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住宅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且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宅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住宅建筑的施工技术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是关系到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事,特别是住宅工程技术和质量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为了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笔者结合自身在民用建筑施工实践中常见的问题,简要探讨一下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和质量控制的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用建筑;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在如今二十一世纪,环保是当今整个世界都十分关注的话题。我国现有的建筑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多的污染,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了改善这种现状,人们使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愿望也变得越来越迫切。随着人们环保思想的逐渐深入,人们对民用建筑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关注。随之而来的,绿色施工技术也逐渐走向成熟,慢慢地应用到了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实现了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它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使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争取做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绿色建筑施工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高效的生活场所,同时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做出了一份努力。
一.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
所谓的绿色施工,就是指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这五个方面。在对绿色施工进行管理时,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便于加强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方面的管理。根据国家2007年9月《绿色施工导则》,我们可以很全面的了解到在施工过程中的应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建筑施工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必须先得到政府的批准。对于北方地区的建筑施工,必须达到如下要求:工地沙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出工地车辆100%冲洗车轮、拆除房屋的工地100%洒水压尘、还未开发的空地100%绿化的5个100%,同时基坑工程施工应避免降水,严格按要求请专家论证、审批,这些标准都达到并且审批通过之后,才能进行建筑施工。在我国目前在实际的绿色施工中,普遍存在系统化、规范化差,口头赞同多、实际行动少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阻碍了它的发展。
二.绿色施工技术的特点
在现代建筑施工中,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建筑的使用周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以环保为核心理念,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能耗、追求环保,以期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首先,建筑的质量是关键,在建筑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采用对环境污染较轻的方法进行施工。绿色施工技术也不是说就完全的跟传统的施工方法不同,它是在原有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就某一方面进行改造,扬长避短,使得产生的污染减少,节约了能源的消耗,不仅满足了建筑施工的施工要求,同时又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建筑施工期间,从材料的采购到消耗的这一整个过程,严格遵照施工过程的管理制度,对于建筑材料中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购买,某些可以重复利用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回收,等到下一次使用时再拿出来。噪声大也是施工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应该尽量选用一些噪声小的设备,或者采用其他办法尽可能地减小噪声。
三.绿色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1)节材
在近几年,大批的农村人士向城市转移,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引起了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据有关报道,我国每年的新建建筑的面积达到了21亿平方米,很多原先的稻田、荒地变成了居民的住房或者是商业街,占了全球新建建筑的三分之一。可见中国的建筑业是以何等的速度在发展。对于如此巨大的建筑规模,资源的浪费是必然的。这也要求我们学会如何地节约材料的使用,要不然长此以往,中国的各种资源迟早会慢慢地枯竭。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生产出了很多的新型材料,如:混凝土、绿色装饰材料等,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新兴材料用于建筑施工中,以减少我们对传统材料的使用。在施工之前,对所有的材料必须提前做好规划,防止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滥用。
2)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
目前,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是很彻底。这也要求我们必须要坚强绿色施工的管理,让它的施工理念深入人心。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做到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同时必须制定管理制度和施工的最终目标。项目负责人对于整个项目是否能够如期完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要安排好每个施工阶段的负责人,要不定期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整个施工期间能够顺利的进行。此外,绿色施工管理还包括对材料采购、施工策划、施工准备、工程验收等多方面的管理,要做到面面俱到,这对管理人员的施工管理也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3)环保理念的应用
谈到环保这一个话题,涉及的范围就有点广了。现代社会人人都追求环保,主要是社会中的污染太多了。噪声污染、光污染、水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等污染,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于建筑施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各类污染,实现我们的环保理念。在施工现场,很容易出现沙尘满天飞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必须采取严密的封闭措施,必要的时候可以多洒点水,减少灰尘弥漫在空中的现象发生。噪声污染也是一种很严重的污染,严重的会让人产生很焦躁的情绪,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施工现场产生的噪音污染,应该尽量的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设备进行施工,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再就是水污染了,水对于建筑施工非常重要,而且在这个水资源短缺的时代,学会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在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水,必须先经过检验,达标后才能排放。如果未达到一定的标准,则先要处理后才能排放,否则会对整个环境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结语
现代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但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却变得越来越差。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在建筑施工中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已经是必然需求,它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污染、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希黔,林琳,王军.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现状及展望[J]. 施工技术. 2011(08)
[2] 闵小波. 绿色施工在我国建筑业的应用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13)
[3] 李惠玲,李军,钟钦. 新视角下的我国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对策[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关键词】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技术;重要性;改进及革新
中图分类号: TU2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工业建筑即厂房,建筑过程中需要注重长、宽的比例,相对来说,厂房的构造较为简单,而民用建筑较为复杂,但不管是厂房还是民用建筑,都对建筑质量及使用寿命有较高要求。工业与民用建筑直接关系着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是关乎民生的系统工程,其施工质量不容忽视。长期以来,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在施工技术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施工设备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对施工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1]。建筑企业在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应积极进行施工技术的创新,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确保建筑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改进和革新工民建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建筑单位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进行一系列技术更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2]。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须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将原有的旧设备、旧技术及时进行更新换代。同时,为保障建筑工程的正常运行,建筑企业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积极吸收高新技术人才,不断壮大建筑施工队伍,为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强有力支撑。
2.施工材料的改进与革新
2.1防水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应用
基于国土资源有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受到限制,高层建筑施工成为必然选择。高层建筑施工难度大,高空作业多,对施工工艺提出较高要求,对施工材料尤其是混凝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的一项新技术,清水混凝土技术的优势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直接以原始浇筑面作为装饰表面,不仅缩短了工期,还能降低成本,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目前,我国已研究出高效弹性防水作业,主要有密封膏、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等,渗透效果更理想、防水性能更持久,且便于维修,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得以推广使用。对防水混凝土相关配比的规定主要有:(1)水泥用量方面,应保持在300kg/m3以上,掺有活性掺和料时,水泥用量应保持在280kg/m3以上;(2)灰砂配比应在1:2~1:2.5之间,砂率应保持在35%~45%之间;(3)防水混凝土养护应在终凝后进行,养护时间为14天或以上。
2.2新材料钢纤维砼的应用
选择优质施工材料是保障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和保障。较之于普通的砼,钢纤维砼是在普通砼中加入适量的钢纤维进行拌合,不仅增加了砼的抗拉强度,弥补混凝土建筑材料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也有效提高了砼构件的防裂能力,在抗剪性、耐久度等。钢纤维砼的应用,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革新的重要表现,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技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钢纤维砼一般按常规施工,无需进行特别调整,但在路面建设中,钢纤维掺量应保持在30kg/m3~80kg/m3之间,而桥梁建设则须保持在50kg/m3~100kg/m3之间。
3.施工技术的的改进与革新
3.1地基加固、桩基础和基坑工程施工方面的新技术
地基加固、桩基础和基坑工程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础,同时也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地基加固、桩基础和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与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符合地基技术主要是采用振冲、挤密等有效工艺与设备,将工业废料或地方材料做进一步改进,使得切实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使用性能。(2)混凝土灌注桩的发展。混凝土灌注桩具体在工程支承和挡土护坡上应用。(3)预应力管桩和静压桩工艺设备的发展。以强度更高、穿透能力强的预应力管桩取代一般预制桩,使建筑稳定性更强。例如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旁的建筑,一般采用静压桩工艺设备进行施工,可有效减少桩基施工中的振动、噪声等问题。
3.2钢结构制造和安装施工方面的新技术
目前,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制造和安装施工方面的改进和革新,主要体现在:(1)钢结构制造的开发,主要有自动切割术、计算机放样、计算机钻孔技术等。(2)焊接技术的改进,例如埋弧焊、惰性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自保护焊等。(3)轻钢结构、跨度空间结构及与钢结构相配套的楼盖与轻质围护结构和构件的发展。(4)先进设备及特色的结构安装技术、新工艺发展。例如:先进焊接设备、测量仪器、矫正和除锈机械等的使用,使安装水平有了切实提高。
3.3防水、装饰方面的新技术
民用和工业建筑特性要求防水这一功能必须得到最大的保障,随着建筑材料的逐步发展,防水混凝土结构材料的来源也渐趋广泛[3]。在防水方面的改进和革新,主要包括:(1)柔性防水与刚性防水或刚柔结合。柔性防水主要采用高分子卷材、聚合物改性沥青等新型防水材料,较之于沥青、油毡等防水材料,柔性防水效果更佳理想,使用寿命更长。(2)清水装饰混凝土的发展。在装饰工程方面,应重视对优质装饰材料和部件的选择,采用清水装饰混凝土,保障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此外,为提高装饰工程施工质量,须采用先进的设备,并积极改进工艺技术,例如在内外墙饰面板粉刷方面,可采取干挂法、胶粘法等等。
3.4大型结构与设备整体安装方面的新技术
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离不开大型结构与设备,同样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与革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吊装技术的发展。主要有桅杆整体吊装技术和无锚点吊装技术,并发展由计算机控制的集群千斤顶同步提升技术,结合工程结构特点和现场条件,改进大型结构构件和屋盖施工。如动臂桅杆吊装(如图1所示)等。(2)复塑型管材和管件加工设备的研究,以促进管道安装的工程预制程度的提高。此外,还要做好开发水下穿越、不挖土敷设、长距离输送、胀插连接等管道施工新技术的研究工作[4]。
图1:
4.小结
除了上述相关施工技术的改进与革新之外,还应不断提高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不断强化施工技术管理,从而有效促进施工效率及质量的提高。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使得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建筑施工与管理逐渐完善,建筑单位须加强重视,在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及其管理水平。只有转变发展观念,不断创新工程管理模式,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才能有效提升施工技术的专业性、可靠性,才能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及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个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许艳妍.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8):78.
[2]陈桂发.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3,(04):240.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一、民用建筑施工中的问题及技术要求分析
1、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要点。常用的方法是在全部安装完梁板模板(含侧模板)后,再进行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的安装。该施工程序会引发箍筋间距无法保证或节点箍筋少放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可通过以下措施解决:1)现场焊接柱节点区箍筋,于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这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放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且绑扎,同时,要注意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0 mm,以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应用此法的优点是,可有效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但要强调一点,如在结构较复杂的情况时,该方法的应用会较难,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选取;2)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可用细钢筋)。
2、框架柱纵筋的搭接技术要点。原则上,应严格根据有关规定允许进行合理的搭接,一般对于异形柱纵筋可优先应用机械连接或对接焊技术。但在实际工程中,有部分施工单位为追求更多的利润或贪图方便而应用搭接,此类做法会造成柱在纵筋搭接部位的截面过小,且由于此部位箍筋尺寸没有发生变化,导致形成柱纵筋难以紧靠箍筋的问题发生。这一现象在柱截面较大时,表现不明显,但随柱截面的减小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出。所以,在按规范柱纵筋容许搭接时(三、四级框架d
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技术要点。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主要是为了达到两方面的需求,即: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和结构构件的耐久性。如果保护层厚度太小,则将达不到上述需求;但太大时,则构件表面易开裂。所以,《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标准规定中都明确规定,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拄允许偏差为±5 mm。在框架结构施工中,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就导致引发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火的问题。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井字架梁节点,尽管这些问题不易消除,但也要重视管理,如下几点:1)梁箍筋的下料问题,高度可减小20~30 mm(一向框架梁端需要),这样可避免出现因一向框架梁面筋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时,面筋将因该向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而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同时,也能消除对粱骨架受力不良的现象;2)在设计时就要明确保护层厚度以哪一向为主,同时,由于增大保护层厚度,会使截面有效高度变小,也减小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而构件表面也易开裂。所以,为了防止表面开裂,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40 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4、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现浇框架易出现使根部混凝土漏浆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露筋”和“孔洞”的问题出现,即为“夹渣烂根”现象。为了保证质量,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如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即注意浇筑时在顶洒一层1∶0.4的水泥砂浆,并浇平框面,且上次浇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从板面开始继续上浇前支横模,并铺厚为25~30 mm、1∶2水泥,在其上浇混凝土,就可有效避免夹渣或烂根的质量问题,且保证框架柱自然密实。不过,对混凝土框架柱的浇筑施工,要重视克服配料计量、拌和时间短、运距长、摇晃离析等现象,且要严格遵守现行的施工规范,更要注意不允许二次加水重拌及漏浆等现象。同时,要及时养护,这是提高强度的关键环节。只要有健全的施工操作标准,认真落实检验认证,按规范施工,就能提高工程抗震能力,且框架工程质量也将得到有力的保证。
二、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工程的特点决定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工程项目的特点,即产品的独特性,投资大、风险大、生产周期长、社会价值重大等。因此,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可总结为如下几点:1)影响因素多。工程项目质量除了受到气候、地区资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还要受项目决策、设计、操作方法、技术措施、施工人员素质等人为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2)质量隐蔽性。这是因工程项目生产的协调性导致生产过程中上一工序的生产结果为下一工序所掩盖造成的;3)质量波动大。这是由工程项目一般在露天环境下生产,无稳定的生产环境造成的。综上所述,施工材料和施工工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质量,因此,下面将从两个要点阐述施工质量控制。
1、建筑施工材料检验方法控制。施工材料检验方法的选择,在实践中常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按下列情况掌握:1)抽检。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检验。适用于材料标记不清,或由工程材料重要程度决定应进行一定比例的试验,或对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或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控制可靠性的材料;2)免检。适用于质量保证的一般材料;3)全部检验。适用于重要工程或不是很重要工程但却为关键施工部位应用到的材料,或为了确保工程适用性和安全可靠性,而对材料质量进行要求严格的检验。无论哪种方式,材料质量抽检的取样一定要有代表性,即所选取的样品质量可代表该批材料的质量;同时,在采取试样时,严格按规定的数量、部位及相关操作规范进行。
2、 建筑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是管理者为了分析工序中存在的差异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如分析工序质量检验反馈的有关工程产品性能特征的各方面质量数据,尽可能避免这些差异,以确保质量符合要求,同时保持稳定的调节管理过程。工序质量控制不仅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点,也为施工技术质量职能的重要内容。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从直观来看除控制其分散程度同时还要控制特性值波动的中心位置。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是对工序因素的控制,特别是对主导因素的控制,这是基于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的波动范围和中心值,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实际应用过程中主导因素被控制了,工序就可稳定,工程质量也得到了保证,所以,工序质量控制并不仅仅是管结果,其核心是管因素、管过程。所以要从以下几点做好主动控制:1)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2)为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同时保证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要切实有效地控制活动条件的主要因素,并使它们处于受控制状态,从而实现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3)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点是控制的重点,是为了确保工序质量的需要而进行,从而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进行有效管理,以控制工序处于良好的状态;4)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工序活动效果。所以质量检验工作要加强,进行质量状况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总之,要确保整个过程中工序活动效果及质量达到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三、结语
尽管我国民用建筑已取得不错的成就,但施工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如因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不同,不熟悉相关操作规程,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程质量。所以,为了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在此,结合民用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谈谈相应的应用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用建筑;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民工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就是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尽可能的利用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来降低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绿色环保,并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中的绿色环保指标。这种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建筑施工的环保和绿色化,能够有效的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具体概念和运用就是坚持以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来减少污染和资源的消耗,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环保理念以及资源节约理念下综合产物,是符合现代科学发展趋势重要技术。
一、绿色施工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安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不仅仅是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而且需要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所谓绿色施工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建筑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绿色施工技术作为现代新型建筑施工技术,具有“四节――环保”(即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水资源、节约建筑材料,环境保护)的特点。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高效的原则,要认真贯彻执行家、行业和地方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二、绿色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是保障民用建筑顺利开展施工建设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民用建筑施工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当前,我国很多民用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浪费严重的问题,机械设备利用率很低,经常被闲置,我国民用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钢材消耗量多出30%-35%%,但是污水利用率仅为15%,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和资源浪费严重,极大地增加了民用建筑的施工成本。在民用建筑施工中运用绿色施工技术,充分发挥低碳、保护环境、节地、节材、节水和节能的重要优势,实现民用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具体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民用建筑管理部门没有对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和指标,缺乏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政策。当前,很多建筑企业只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想尽办法简化施工工艺,没有考虑到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能源和资源消耗以及污水、粉尘和噪声污染等方面的内容,影响了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民用建筑工程涉及到工程项目很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很多的施工材料和水、电等能源,同时还会产生很多的建筑垃圾。当前,我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使用的多是一些不可再生的施工材料,因此实现这些不可再生施工材料的循环利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民用建筑工程对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率还不到10%,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还具有很大的差距。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砖、钢筋、水泥、砂石等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的民用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如果不加以管理和遏制,会消耗更多的能源,甚至造成资源枯竭,给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
三、绿色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一)材料的节能技术应用
在我国建筑行业取得巨大的成就的今天,抛去其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伴随着的是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尤其是对资源的消耗,由于我国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在消耗同等资源的情况下,所获取的建筑成就少于其他发达国家。因此,必须提高对建材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建材使用量。所以,建筑企业必须在建筑项目施工前完善施工方案,利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减少建材的消耗。在购进建材时,尽量选购绿色、质量高的建材,并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建材选购。对现场施工建材使用要加以管理和限制,有效的对购进建材进行分配,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建材的节约是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的,所节约的建材是浪费的部分,而不是单纯为了节材而偷工减料。
(二)能源的节能技术应用
施工节能指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采取经济合理、社会接受、技术可行以及利于环境的措施,来降低能源的消耗或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除此之外,再生能源是今后的应用方向之一。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可通过增强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来达到节能的目的,例如利用墙体保温技术(具体包括墙体外保温技术、墙体内保温技术、墙体自保温技术、夹心保温技术等)、门窗保温技术和屋面节能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应在施工现场选取功率和负载匹配的机械设备来施工。还应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方案,科学安排有关工序,进一步提高机械设备的满载率;在使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应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来发电等,以完善建筑施工用能结构,减少使用石油或者煤炭等化石能源,以缓解用能紧张的形势,进而实现建筑节能目标。
四、结束语
绿色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能够降低资源消耗,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污染,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采用。绿色施工已经列为我国申报鲁班奖的必要条件。但绿色施工技术目前来说还不够成熟,还需要施工单位在今后的工程施工中以绿色施工技术作为自身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使绿色施工技术更加成熟,在民用建筑乃至更多的施工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发挥更大的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会感觉到身边的高楼大厦正在不断地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向四面八方不断延伸,房地产产业、市政都在蓬勃发展,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工程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需求越大,对应的要求也越多,工业和民用建筑是建筑物的两大类,关系到人类居住、学习、从事生产和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所以社会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管理更加的全面和严格,对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煤矿地面工业建筑施工中涉及到建筑安装、电力供应、机械加工、装载起重、交通运输、煤气供应、压力容器、电气设备、火工、仓储管理、治安消防、高空作业、等二十多个领域,涉及的行业多,部门广,专业性强,各个领域又都有各个领域的技术特点,这一切都决定了地面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二、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1、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从建筑科学概念上看,建筑物指的是能够给人提供居住、学习,以及各种可以从事生产和文化活动的房屋。针对建筑物不同的用途主要分为三大类:
(1)民用建筑,民用建筑的主要用途就是给人类提供工作、学习生活场所,在通常情况下民用建筑一般有居住建筑以及公共建筑这两大部分;(2)业建筑,工业建筑的主要用途就是给企业提供生产活动的房屋或者是附属建筑,像厂房等;(3)农业建筑,农业建筑的主要用途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生活,最为常见的有农业水电房、化肥库等。
工业和民用建筑占据所有建筑的大多数,所以社会对于他们的质量安全就有了一定的要求,影响工业和民用建筑质量的关键在于技术。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量大、过程比较复杂,从一项建筑工程的立项、规划、设计到施工,每个环节都紧密联系,要想确保良好的施工质量,必须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施工技术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始终,技术管理在施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
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好,就能很好的控制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促使整个施工按照计划要求进行,避免施工过程中因技术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二,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预防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消灭安全隐患,提高施工质量;第三,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将施工现场所有的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最大力度运用起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有关技术管理
1、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
在整个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是最为关键的技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筋混凝土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对于钢筋混凝土技术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功能和结构安全。一个工程的基础及柱、梁、板等构件,其防渗能力、承载能力以及耐久性能等方面往往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来提供有效支持的,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措施和合理的管理途径来确保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对钢筋混凝土进行合理的技术管理,下面就是相关的总结。
首先就是钢筋混凝土入模程序。钢筋混凝土的入模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入模的质量的合格与否和后期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钢筋混凝土的入模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如果浇筑的高度高于2m时,应该采取串筒的方式进行浇筑,以免出现浇筑溢漏,同时要保证自由高度不大于1.5m,确保浇筑质量。其次,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必须遵时卡点,因为钢筋混凝土的浇筑冷缝时间有限,超出或者少于都会影响工程质量。一般情况下是在发车时起的5h内,这种冷缝是一种特定环境导致的施工质量缝,是钢筋混凝土冷却出现的。对于钢筋混凝土入模技术科学管理有助于钢筋混凝土的搅拌程序顺利进行。
为保证阶段性程序的合理进行,混凝土应该在1.5h内进行两个阶段,多次搅拌并且全程搅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搅拌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混凝土,以确保有浮浆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时刻检查,以免发生其他意外。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搅拌,不遗漏任何环节,让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
最后就是钢筋混凝土的应用维护,在混凝土施工结束后,要保持混凝土的外观,方便以后过程的顺利开展,就要及时的对钢筋混凝土进行必要的清理和刮平,等到混凝土终凝后,先洒水充分润湿后,再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覆盖,并经常检查塑料薄膜表面,当薄膜表面无水珠时,应当及时洒水。钢筋混凝土施工后的这个作用期是要精心维护的,维护得当能让过程的下一步施工工作顺利进行,精心维护对保证混凝土的寿命和后期工程加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最后一步务必要用力、用心去完成。
2、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管理
(1)碾压夯实技术,碾压夯实技术在工业和民用施工中是很常见的一道施工工艺,对于加固地基很有效。为了让基础工程完善,对地基施工时会选取压路机作为施工工具,在地基施工时,要让地基牢固就要分层进行。这是最为基础的技术管理,往往最为基础的技术是影响最为深远的。
(2)土壤固结技术,土壤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东西,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分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地基的稳固性。所以,我们要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改善这样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形下土壤固结技术产生了,这项技术排除土壤中的水分使土壤在干燥的情况下很好的凝结在一起,增强了土壤的强度,对于地基的稳固性更有帮助。
3、工业与民用建筑屋面施工技术管理
屋面是建筑工程的最上部结构,在施工时必须控制好每道施工工序,否则,很容易发生防水层出现渗漏,影响人们的安全使用,防水层由于暴露在外,长时间受到阳光的直射,很容易受到破坏,所以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必须采取措施确保防水层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规范标准,提高屋面的施工质量。
防水层的质量跟防水材料有直接关系,在选用防水材料时,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对防水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并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蓄水试验,只有蓄水合格满足使用要求后,才能将防水材料用到防水层上。为防止外界对防水层造成破坏,施工时施工人员应采取措施减小对防水层的破坏,例如施工人员穿较软的鞋、运料时在通道上铺设垫板等。
四、结束语
上面讲述的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只是一些最为基础和最为主要的技术,还有很多的技术需要注意。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对建筑质量的严格控制就是要求工业与民用建筑在施工技术层面,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建筑施工要求,满足不同人群对于不同建筑施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唐成勇:《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的安全与施工技术管理》,《河南建材》,2014年05期
[2] 谢兴国:《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江西建材》,2014年19期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随着经济的进步不断向前推进着,各种建筑建设中的施工技术也在发生着变化,使其更能够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需要及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要求。
一、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后张法混凝土控制要点
对夹片,构件或外露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是工艺控制的要点之一,在其周围应油脂塑料帽外罩然后浇筑以膨胀抗氧化的混凝土砂浆或其他施工粘结剂。在底层模板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在底层预留2~3mm缝隙,为混凝土充分融合和混凝土与梁板柱之间的构件支撑做预制操作。对于局部受损的钢筋塑料护套,应由连接套管将钢筋与锚块的接头处进行缠绕式胶带密封处理,对于较为容易进入水分的地区,应做好永久密封性或粘结性的准备措施。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针对混凝土土的抗氧化性和混凝土的凝结特性,在3~5d内进行混凝土局部养护和混凝土性能养护工作。
(二)后张法混凝土施工流程及技术特性
(1)预应力线性描绘
在实际施工行进中,针对现场施工技艺,可依据设计图纸等提供的预应力钢筋曲线坐标转换为相应的金属波管底线坐标。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阶段平实,稳固进行施工。可将底线坐标绘制在模板侧面,作为波管放置的安装基线;并依据这个安装基线对预应力筋材料进行绑扎后再安装。
(2)制作固定支撑架
施工过程中的固定支撑架是用于固定波纹管及其配套设施材质。注意支撑架安装时,支撑架必须在金属底线坐标之内,以防安装错位造成的预应力缺失,最后在安装结束后,应将铁丝把波管和支架绑定,防止混凝土施工后波管上浮。
(3)钢筋下料
在钢筋下至固定支撑架之前,应做好钢筋长度,锚具,张力等计算。在极端天气或气候不适地区,混凝土或钢筋的品种,抗压等级,冷热收缩比,弹性回缩率等均是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需要深入探讨的因素。现场施工应注重下料长度和相关预应力钢筋的布置形状,避免出现位置放置不当导致的建筑结构缺失。
(4)预应力筋的穿束和张拉
在梁柱中的结筋应从下至上进行合理铺设。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将预先编制好形状的无粘结性钢筋逐一传入钢筋柱中,每一米应绑扎6~8根结筋,按照结构需求最多可绑扎10根。对于有性能特殊要求的钢筋,可编制相应符合需求张拉程序。
(5)混凝土浇筑
在完成前期为混凝土浇筑所做的所有准备工作后,应进行孔道内部混凝土浇筑。在确保结筋或浇筑部件通畅情况后,混凝土浆液比列水灰比应为0.4~0.5之间,灌注顺序应由下而上,并且在浇筑过程形近阶段应使用振动棒搅拌,浇筑时不可直接浇筑最深处,应围绕侧板进行浇筑,避免产生气泡或浆液炸出现象。最后在浇筑后的混凝土顶端进行相应混凝土防护,注重养护工作。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范畴
(1)施工前信息技术的应用范畴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信息技术要对施工环节流程中涉及的施工技术进行信息收集,为更好的管理施工技术做准备。同时,对施工中管理方面的信息近处理和整合,使之有效的应用于施工过程。如施工方案中标注容易出现操作上错误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对其进行详细的了解,在施工中对容易出现操作错误的部位加强管理,能够有效减低操作错误发生的概率。
(2)施工中信息技术应用范畴
施工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范畴主要是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上等方面中的数据和技术进行信息优化,促使施工中每个环节施工操作都能够以信息优化的技术标准为主,提高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也属于信息技术管理范畴,针对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指定专门传递信息将建筑施工中所需信息及施工时需要传递的信息由具体的负责人进行管理,保证信息及时的传递与接收。
三、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一)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
对于民用建筑施工当中的所有技术来说,梁柱节点的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的主要方式是在梁板模版全部安装后,再对整体的梁板钢筋与沉梁进行安装。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很有可能出现无法保证箍筋的间距和节点之间的箍筋少放的现象。那么,就需要采用以下方式来完善,主要是采用现场焊接柱节点区箍筋的方式。首先,采用纵向的方式来焊接出整体的模型,然后在对整体模型放在楼板模版面上进行穿梁钢筋,接着进行钢筋的绑扎与固定。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其绑扎时保持每个钢筋与箍筋角部之间的距离大概为50mm。这样做的目的是缓解套箍困难,同时还可以尽可能保证每个柱节点箍筋之间的距离与数量的控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控制柱节点箍筋,但在建筑环境较恶劣的情况下是很难进行施工的。这时,就需要在每个节点中加入若干跟纵向钢筋来进行巩固。
(二)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另外,现阶段在对框架浇灌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的现象就是混凝土漏浆。特别在严重时,还有可能引发建筑物的孔洞、漏钢筋现象。为了防止这两种现象的发生,就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来进行巩固。首先,在浇筑之前,在上面铺一层比例为 1:0.4 的水泥砂浆,浇筑之后加上相同规格的边框;然后,在版面上铺垫水泥比例为 1:2 且厚度为 25~30 nm,水泥晾干后在上面铺一层混凝土,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的保证民用建筑框架的牢固。与此同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成分、配料以及搅拌时间等细微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搅拌的过程中一定不要二次加水重拌以及漏浆的情况。总之,认真执行以上几个步骤才能很好的混凝土技术的顺利实施。这不但可以提高民用建筑的抗震能力,也会使建筑框架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框架柱纵筋的搭接技术
在民用建筑的框架住施工时,其纵钢筋的搭接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国家是允许使用机械连接或者焊接技术来实现的。但是在实际施工时,民用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都是尽可能的在焊接横面上耍伎俩,其很有可能由于钢筋焊接处面积过小而导致柱纵筋难以紧靠箍筋的问题发生。这种行为在钢筋横截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并不容易被发现,但是在钢筋横截面积越小时,其难以紧靠箍筋的现象就越明显。因此在对民用建筑纵筋搭建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其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民用建筑施工中,注重施工技术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际工作积极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保证施工技术能得到更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张顺.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防渗漏技术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4,03:157.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 防水工程防渗漏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把控探究
防水施工是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质量的保障需要对各种因素实施综合考虑。防水渗漏的避免应将设计作为前提,施工材料作为基础,而施工作为关键进行应用。只有材料关得到严格控制,通过精心设计,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促使房屋渗漏的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其一,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审核。为避免因设计疏忽而导致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渗漏现象发生,必须要组织专业的工程师判断防渗漏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泛水高度、窗台坡度、滴水槽和门窗框等部位的设计是否符合防水防渗漏要求等,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设计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在建筑设计过程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易产生漏水、渗水的地方采取措施加以杜绝,落实在设计文件中。
其二,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材料方面,材料选取应该提前介入到施工工程上,起到预防的作用,即提前使用防渗漏材料对施工中隐藏的渗漏进行修补、或者对即将形成渗漏的地方进行加强。此外,在材料的选择上,要确认原材料供应厂商的资质情况,如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和其他相应的质量保护措施等。还要确保在材料使用前对其进行严格的抽查检测和复查等,以避免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建筑、防水材料,从而在根本上杜绝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渗水漏水现象。
其三,施工过程的实体质量控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控:确保施工人员符合专业技术要求和相应的专业资质,防水工程施工需根据当地实际设定合理、恰当的施工工艺标准,施工现场环境达到施工工艺标准,严控上道工序(防水基层)直至验收合格达到防水层施工条件,防水工程施工的技术把控、质量控制交底,防水施工过程中对各环节的质量监控,防水工程检验和验收把控,防水工程成品保护。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常见的防渗漏施工技术及应用
防渗漏技术是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墙体、屋面、窗户和卫生间等容易渗漏的地方进行的一种防御措施,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
1、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外墙的防渗漏技术
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外墙来说,其渗漏问题主要表现在建筑外墙局部出现裂缝或者渗漏现象,这些局部裂缝以及渗漏都给建筑整体带来了安全隐患。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外墙的防水防渗漏已经成为施工企业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建筑外墙施工中,各个工序都有可能影响建筑外墙的防水防渗漏性能,造成出现裂缝以及渗漏问题,所以在建筑外墙施工中,要对所有的环节全面的了解,消除建筑外墙渗漏隐患。这就要求工程参建各方人员对自己参建部分的质量严格把关,还要求各方能紧密的配合。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人员来说,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工程施工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遵守相关的规定,认真分析和总结工程的整体规划,并运用合理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对于建筑外墙出现的渗漏以及裂缝,往往具有不规则性、不对称性,有时还会出现错综复杂的相互交错裂缝,所以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对形成裂缝以及渗漏的各种原因综合分析,在施工中消除这些可能造成建筑外墙渗漏的隐患,确保施工质量。
2、刚性屋面防渗漏施工技术和施工步骤
刚性屋面防渗漏施工技术的技术原理是利用砂浆或混凝土添加膨胀剂和粘合剂等化学制剂加强屋面结构层的抗裂性能和致密度。这种防水施工技术不需要采购额外的卷材,但施工流程稍显繁琐,而且施工完毕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投入使用。但其具有防水能力强,维护简单,耐温能力也很好的优点,因此应用也十分广泛。
屋面结构层的预处理和设置分格缝隔板。同卷材防渗漏施工技术一样,刚性屋面防水技术的施工也对屋面结构层的平整度和屋面排水坡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也需要采取类似步骤对屋面结构层进行预处理。在与处理完毕后,就需要在屋面板支撑处、转折处或衔接处设置必要的分格缝隔板长度和宽度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而定,而且在分格缝隔板完毕后还需要在分隔缝中填嵌密封材料。
基层素水泥浆、双向冷拔低碳钢丝网片和混凝土的施工。在屋面结构层清理完毕和分格缝隔板设置好后,需要在表层刷一层素水泥浆,以湿润表层并形成一层薄隔离层。然后在此基础上铺设双向冷拔低碳钢丝网片,以增强混凝土的抗变形能力。最后,以先远后进近的方式分格浇注混凝土(混凝土中应添加一定量的膨胀剂和粘合剂),在混凝土初步凝结后除去隔板,将缝隙填平后进行抹光。
混凝土完全凝固后的进一步维护。在混凝土凝固期间,必须做好防水防晒工作,以免被雨水淋坏或者因暴晒出现裂缝,影响其防水性能。在混凝土完全凝固后,还需要查漏补缺任务,对发现的一些施工漏洞及时补充,再次进行抹光,最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养护方能投入使用。
3、厨房、卫生间的防渗漏施工技术
厨房、卫生间防渗漏施工是最为复杂和关键的方面,厨房和卫生间是室内结构中最潮湿的地方,是出现渗漏最为常见的地方,因此,在厨房、卫生间室内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保持卫生间和厨房的高低度,控制在50mm内,施土中,应该将这些结构分开,不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其次,施工中保持一定的坡度,在地漏的高度应该在地面高度的10mm以上,在这个高度下施工,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施工效果。此外,施工前一定要进行结构试水,按照施工图纸设计的要求,进行防水层施工,做好涂抹工作。并且要选择优质的施工材料,细石混凝土施工,将施工地方周边清洗干净,并且在管道安装过程中,一定要紧固,能防止渗漏现象。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上述各方面的防渗漏施工,同时,还有门窗等结构的防渗漏施工等工艺。因此,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技术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整体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技术支撑。
4、门窗防渗措施
门窗的使用频率是建筑中较为大的部分,可活动的主体性结构对防护要求也就更高,基本的防护工作不能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需要精心的设计和优良的施工工艺形成系统化的防渗漏措施,以保证门窗等开放性结构的保护措施达到实际效果。
窗体基本结构成型后要安装窗框,并采用橡胶或其他材质的密闭条填充缝隙,利用砂浆的密封性能作二次填充。各层填缝阶段性完成后要经由检验员检查,若出现脱落或者留缝的现象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多次加工耗费工时。
内外窗台的设计要符合排水的要求,二者对接的角度不能出现内灌现象,上部的窗眉设计要依据鹰嘴的形象,不适宜采用该模式的地区要设计并安装合适的防雨遮挡。
外部的合金和塑钢设计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选择防渗性能好的材料,材料存放时要注意储存条件要求,施工使用时也检查其相关数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禁止使用变形的材料。相关的固定配件要具有防锈、固定的基本性能,保证在理论开关使用寿命内发挥效能。
5、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地下室防渗漏技术
目前,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都设有地下室,在其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地下室具有较强的防水防渗漏性能。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就必须严格的对地下室所用混凝土的防水、抗压、抗渗的等级进行把关,对地下室中施工缝、后浇带、预埋构件、变形带、穿墙管道等进行合理的设置。进行施工过程中,还要保证施工缝处清洁干燥。进行地下室板墙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的厚度以及浇筑高度进行科学合理控制,确保地下室的底板进行无缝浇筑。要保证地下室底板的质量,在完成浇筑后还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养护,保证其养护温度、湿度。另外,在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施工缝的数量,在地下室底板等关键部位坚决不能留施工缝,当必须留有施工缝时,也只能设置成水平缝。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施工中,渗漏问题一直较为普遍,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从防渗漏技术的本质上深入探索进而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要求国内建筑工程技术研究单位和设计单位必须加强对工业与民用建筑防渗漏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的提升技术层面的研究,从而提升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婷.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门窗,2014,04:120.
[2]巩学磊,徐长城.试析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防渗漏技术[J].科技资
讯,2014,02:50+52.
[3]孙世涛.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技术分析[J].民营科
技,2014,05:187.
关键词:民用建筑;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筑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能源、材料消耗量大,噪声、粉尘污染大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混凝土、钢筋、管线、砌块等各类建筑材料消耗量日益增多,而且目前我国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对施工过程控制不严格,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材料、资金浪费,还对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各类政策、法规、技术措施和标准规范,倡导实行绿色施工技术,推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民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环境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简称“四节一环保”)。目前由于相关人员对绿色施工技术的理解存在误区,导致绿色施工技术在我国很多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和推广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浪费现象严重
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占民用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很大部分,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很多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严重的建筑材料浪费,机械设备闲置现象,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民用建筑工程的钢材消耗量高出发达国家10%~25%,污水利用率也仅为发达国家的25%。这直接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材料浪费,增大了民用建筑工程的造价。
2、绿色施工技术标准、管理制度不完善
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施工过程采用环保技术,以达到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和低碳的要求。但是与传统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比较,绿色施工技术标准中欠缺具体的技术措施、施工方法,各地管理部门也未制定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和统计制度,及引导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政策,使得绿色施工技术的提倡显得苍白无力。目前我国很多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仅追求个体的经济利益,只注重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的功能性要求,只考虑施工工艺简单方便,能否满足施工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而未考虑其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后期造成的资源、能源消耗,及噪声、粉尘、污水污染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3、可再生资源利用水平不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低下
民用建筑工程工程量大,在施工过程中不仅会消耗较多的能源、材料,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材料多为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循环利用至关重要,但是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率不足15%,远远低于欧盟、韩国等发达国家的90%。目前我国民用建筑工程所消耗的原材料、能源多为砂石、水泥、钢筋、砖、水等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民用建筑工程建造数量和规模的增大,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也日益增多,如果不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将造成资源枯竭等灾难性后果。
4、建筑市场管理混乱,绿色施工技术推进难度大
目前我国多数单位、部门对于绿色施工技术的认识存在多个误区,简单认为绿色施工就是文明施工,因此大多建设单位对于施工单位的选择不能有效依据绿色施工技术标准进行筛选,而政府管理部门也未进行有效监督。而且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时,由于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奖惩机制不系统,再加上绿色施工会提高施工成本,因此施工单位对于绿色施工技术的贯彻实行只是停留于形式,给绿色施工技术的推进增大了难度。
5、信息化施工水平不高
信息化管理与控制是改进传统施工工艺,推进绿色施工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受到施工环境、施工成本等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大多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
三、优化民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有效措施
1、注重提高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绿色施工理念和意识
民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落实需要贯彻到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组织以及现场监督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这就需要广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绿色施工理念和意识,在该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制定,并贯彻于整个施工过程。要提倡全员参与,在企业内营造绿色施工氛围。
2、做好民用建筑工程的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卫生;科学组织施工,使生产有序进行;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保证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于尘土、噪声、污水、生活垃圾污染等情况,要针对性处理;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3、注意建筑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以加强建筑材料的管理,提高利用率。比如实行限额领料,统计分析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与预算材料的消耗量,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关键点控制措施,提高节材率;根据施工进度、材料周转时间、库存情况等制定采购计划,并合理确定采购数量,避免采购过多,造成积压或浪费。优先选用绿色材料,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节省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施工现场建立可回收再利用物资清单,制定并实施可回收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
引进国外成功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技术,做好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循环利用,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日本将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美国回收材料打造“资源保护屋”,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造墙壁,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来的,所用的板材是锯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制成,屋面的主要原料是旧的报纸和纸板箱。法国将废物整体管起来,法国CSTB公司专门统筹在欧洲的“废物及建筑业”业务,废物管理的两大目标:一是通过对新设计建筑产品的环保特性进行研究,从源头控制工地废物的产量;二是在施工、改善及清拆工程中,对工地废物的生产及收集作出预测评估,以确定相关回收应用程序,从而提升废物管理层次。荷兰有效分类建筑垃圾进行循环再利用。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干馏燃烧垃圾处理工艺,可使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净地被分离出来,实现回收再利用,对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燃气则用于发电,每吨垃圾经干馏燃烧处理后仅剩下2到3公斤的有害重金属物质,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占用大片耕地的问题。
4、开展做好绿色施工技术的管理和创新
绿色施工管理应在传统施工管理基础上理念与体系上全面提升,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结合实际施工技术水平与企业实际制订若干规章,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准可依。在实施绿色施工中,要引进信息化技术,依靠动态参数,进行定量、动态的管理,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完成工程。要继承、优化、集成传统适用施工技术,总结提升传统适用技术实施绿色施工,重点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对施工工艺技术的改进以实现绿色施工,如清水饰面混凝土技术,表面不抹灰、喷涂、干挂等装饰,节省资源,减少垃圾量;新材料如大坍落度混凝土的应用,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噪音的产生。在吸收应用国外先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再根据中国国情创新应用,如中建八局与同济大学开发的平面快拆模板钢架体系,这个体系的主梁、次梁都是装配式的,可以放大和缩短,此体系比原来的模板体系节约,少排放碳50%以上。
四、结束语
民用建筑工程是人们工作、生产、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建造数量和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因此加强民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贯彻显得尤为必要。只有广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提高对绿色施工技术的认识,健全和完善绿色施工技术相关法规和标准,做好建筑材料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不断进行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和管理,才能有效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业的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肖琼. 建筑工程实施绿色施工技术探讨. 安徽建筑,2010,3:171-172
[2] 魏邦海. 绿色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科技创新导报,2011,6:42
1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目前,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管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材料质量管理不完善。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在材料的选购上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现象,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2)工程进度问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未能有效做好进度管理,导致出现停工、浪费等问题的出现;(3)工程验收不合理。竣工验收是工程管理的最后环节,由于质量监管部门的监督不到位,导致竣工验收流于形式。
2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工程安全管理建筑施工管理必须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重点主要包括:(1)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由于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强,安全意识薄弱、专业技术水平偏低,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技能及增强安全施工意识;(2)做好事前控制措施。在工程施工前应准确做好危险源的事前控制措施,确定好工程施工中的危险源,并设置好安全警示牌,同时加强对危险源区域施工的安全管理;而且要配备足够的安全施工设备与工具,以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还可以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将安全生产业绩考核和管理人员的工资挂钩,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积极性;并实施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以严格要求安全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2.2技术管理鉴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工种多种多样,且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因此必须要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要制定与是落实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以保证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其次,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设立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及工具标准设计机构,以做好施工系统的标准及施工工艺的研究,以使施工工艺更加规范化。对于不同工程项目中的革新必须要进行及时总结,并制作成标准化的施工图纸,以为工程施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最后,在工程项目建设时,还应加强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构建建筑施工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传统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的优化与改造,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2.3加强工程进度管理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进度管理是保证工程如期完成的关键。工程进度管理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只有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的相互配合与协作下,才能有效保证工程的进度。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进度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以获得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实时情况,并在各单位相互协作下,以实现对工程进度的有效效果,从而保证工程进度能在工程工期内完成。2.4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工程建筑质量的管理。建筑工程中采用的施工材料必须要符合国家的设计标准及相关规范标准,加强对施工的材料检测,以确保施工材料必须是合理的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同时,还要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由于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克服主体结构中的质量通病,才能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2)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管理。隐蔽工程管理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管理,能有效保证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3)要有严格的技术规范。要想得到可操作性、科学性的工程技术标准,必须由工程师及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分析与研究才能制定出来。使每个施工过程中都严格遵守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另外,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中,还要加强验收管理管理。由监理人员加强对工程的检查,以判断单位工程的质量,在判断工程质量合理后再进行验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技术管理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必须要合理分析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采用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强对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才能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作者:赵文龙 单位:延安大学
【关键词】民用建筑;地面施工技术;要点;控制
1、引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国内大型建筑设施的建设,刚性需求的大型民用建筑不断地出现在国家发展建设的浪潮中。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地面施工质量作为民用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的一部分,对建筑的整体稳定起到关键作用,如今民用建筑地面施工中主要以混凝土施工为主,地面施工技术需要注意例如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结构层的处理、养护等要点和难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由于混凝土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结合自己从事民用建筑施工的经验,从混凝土施工的要点、难点,探讨了地面施工时应注意的地方,为控制好民用建筑的整体质量提供帮助。
2、地面施工技术要点
1)地面的耐磨性能。民用建筑大部分使用混凝土地面,混凝土本身是一种复合型的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施工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耐磨性能。要打造具有一定耐磨性、强度、硬度高,抗冲击性能的混凝土地面,需要利用特殊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处理,将耐磨材料与混凝土混合而成,形成的地面也不易起灰尘、不易剥离。进行耐磨地面施工时,需要采用特殊的随浇捣随抹的施工工艺,按照设计要求的厚度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混合料铺抹在地面基层,经过平板振捣器的处理,将材料密实,利用滚筒全面的往返滚压,混凝土表面变得平整,然后除去面层上的泌水抹平压光,最后撤布耐磨材料压光,一次性施工完成。较之传统的耐磨地面减少了裂缝与空鼓的质量问题。
2)材料选用规定。金刚砂作为硬度极大、非金属不锈骨料,其用法和用量要严格按照材料说明书及设计要求进行确定,设计中无说明的情况,按照每平米轻磨度地坪2.5-3.5kg,中磨度3.5-5.5kg,重磨度5.5-7.5kg执行用量。材料的运输、包装、存放等要按照指定要求进行,进场材料需要严格的检验,注意进场后材料的存放要防潮、防水、防漏等保管工作,出现结块等现象不能使用。
3、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控制
施工作业中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工作、中期浇注撒布打磨工作、后期细节处理养护切割工作。
1)前期工作。作为准备工作,场地的承载力和平整度要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垫土层需要整洁。对于场地要求,室外开阔场地需用碾压机对地坪进行密实,室内处理地基承载性能时需要进行打夯机进行夯实。遇到素土或者灰土上到地面的情况,需要先做厚混凝土垫层,防止混凝土面层的石子因水分的吸收而外漏,影响施工质量。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平整度,主要是因为后续的打磨问题,局部会因为凹凸不平而打磨不到,以免影响外观效果。控制平整度的要点,需要在浇筑前,用水准仪测量在墙体或临时木桩或者钢筋上布置的标高控制点,浇筑时进行拉线控制,另外可以通过垫层表面做灰饼进行土平控制,其中需要注意灰饼高度要略低于要求标高。前期的清洁工作是浇注质量的保障,垫层上的渣土、垃圾等杂物冲洗干净,油污需用专门的清洗液进行清理,不留积水、表面做到湿润,进行浇注前场地要分仓顺序安排,尽量做到一次性浇注到指定的设计标高。
2)中期浇注工作。首先,要控制好泌水现象,对坍落度、水灰比进行控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要求进行。商品混凝土的下料要采取溜槽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实行泵送。其次,混凝土浇注标高应达到要求标高,达不到的情况需要用混凝土填补,捣齐,不能擅自使用砂浆补齐。振捣过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过后用钢滚筒滚压,边角部位用木抹拍浆,混凝土刮平后水泥浆浮出表面厚度要在3mm以上。最后,浇注完成后,进行专业的泌水处理,真空设备进行重复两次泌水工作,耐磨材料方面的后续工作方得以进行,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严格穿着铝质网纹鞋,后期阶段需要穿防水纸质鞋施工。这是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3)后期工作。后期工作包括细节处理、养护、切割作业,在进行这些施工作业时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细节技术处理。耐磨地面施工,对一些凹凸部位要特别处理,特别是施工缝、阴阳角等部位,若打磨不到会造成局部质量缺陷。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如下:混凝土抹平时,尽量避免石子外露,如果出现外漏,应该剔除用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抹平,禁止用砂浆替代。机械打磨不到的边边角角,如角落、墙柱等,需要进行人工打磨,同时,要穿着铝质网鞋,对地面进行保护,确保打磨部位与机械打磨部位效果一致,注意对已打磨好面层的保护。施工缝在接茬位置需要将石子剔除,并撒布水泥砂浆,布料的厚度要均匀。
养护要点控制。耐磨材料地台工作完成后,为保护材料强度稳定增长且不受污染,需要采取专门的养护措施进行养护,例如,在其表面涂抹专用养护材料,特殊情况如露天环境或者高温天气条件下,需要用毡布或者草袋铺盖进行保养,并且养护期间适当的喷水以维持湿度平衡。
卸模切割处理。耐磨材料地成后方可卸模,卸模时间可根据施工养护情况,一般24小时以后进行。卸模期间要避免损伤棱角,如果出现棱角损伤,需要用水泥砂浆进行修复,注意修复后的打磨压光以及局部耐磨处理。收缩缝的切割可以在耐磨材料施工完成,有一定强度时进行专用切割机作业。
4、施工注意事项
地面施工中,必须强调几点注意事项,以确保施工质量。首先,基层的清理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做好清洁工作,油污灰尘清理要彻底,可在清理完的层面涂抹水泥浆参合801胶,增加粘结力。其次,混凝土坍落度和砂的比例控制,现场搅拌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5-6cm,商品混凝土控制在8-10cm。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要充分,耐磨地面施工时各个工序的时间安排要妥当。最后,地面养护需要专门的养护剂,禁忌浇水养护,只要材料、施工机械选用得当,工序流程及操作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就可以保证地面施工质量。
5、结束语
民用建筑地面施工技术是施工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掌握好地面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处理和控制,不仅可以有效保障地面施工质量,还可以从整体上为民用建筑施工提供安全保障。从民用建筑地面施工技术的工艺、材料为切入点,将施工流程中的技术要点掌控在合理规范的范围内,即可保证地面施工质量,为民用建筑施工提供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立新. 浅谈民用建筑地面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
[2]张玉山. 民用建筑地面施工技术的研究[J]. 科技资讯,2012,17
[3]曾肇金. 民用建筑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J]. 技术与市场,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