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4 13:24: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导游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职业能力
(一)职业能力的界定
职业能力是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本文将其定义为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并不是单一的能力,也不是多种机械能力的叠加,而是针对某种职业相互联系的能力的集中表现,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
(二)职业能力的构成
职业能力依据属性可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及核心能力。基本能力即适用于普通生产、工作活动中所要求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则是指某一工作领域所必须具备或要求格外严格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及态度等;核心能力即个体开展各项职业活动所通用的,不局限于某一领域、某一时期的职业能力,例如职业道德、类化迁移能力等,具有通用性、关键性的特征[1]。三种能力的培养是相互关联、彼此促进的。
二、导游职业能力
大众旅游活动不只是简单地“走一遭”,群众通过旅游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通过导游员的专业介绍获知景点的历史故事,既能愉悦身心,又能增加见闻,这是大力推广旅游活动的意义所在。可见,导游的工作是构建游客与景区的桥梁,其工作质量对游客的旅游质量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提高导游员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导游服务的内容
相关著述及实际职业要求都对导游员的服务内容做出了具体规定:
第一,导游员开展工作必须达到双方合约的规定,满足质与量的要求,按计划执行服务。
第二,在具体景点游览过程中,应耐心完成本职工作,介绍景点文化,宣传地方特色,解答游客疑问。
第三,统筹辅助机构的相关服务,如饮食、住宿等,保证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四,对游客的不解之处要耐心答疑解问,全权负责旅行中出现的突况。
第五,收集游客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旅行社,组织相关交流活动。
导游员的日常工作内容规定了相应的职业能力,如广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交际能力、组织应变能力等[2]。
职业能力是依据具体职业工作内容而形成的,因此,对职业能力内容的分析,应建立在具体职业内容的分解之上。就导游服务来说,其基本职业内容包括景点讲解过程和旅行生活服务。具体来讲,景点讲解涉及现场讲解过程,如历史故事讲解、旅行团员交流、答疑等;向导服务,包括现场口语导游和物化(声像、图文)导游等;生活服务,分为全程生活服务和地方生活服务,包括迎送和生活安排。
(二)导游职业能力的构成
旅行过程中,导游员的工作除了计划内规定的项目外,还包括突况的解决,每一项工作都对导游员提出相应的能力要求,如现场解说能力、综合计划能力、组织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安全意识等。这些能力要素可根据属性差别划分为职业品质要求、知识能力要求及专业技能要求三类[3]。职业品质要求即要有责任感及职业道德;知识能力要求即对常规知识和专业知识有一定储备;专业技能要求即保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交流沟通及其他专门能力。
职业品质要求,即导游员在本职工作中所具有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责任感等主观因素,这影响其服务质量。结合实际工作,职业品质的构成可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划分为职业素质和职业品格。具体来讲,导游员具有的职业素质反映在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和身心素质方面,而所谓职业品格除了基本的道德要求外,还包括提供优质导游服务所必需的责任感、服务意识等。
知识能力要求,导游工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介绍和景点关联的故事、启示等,这要求导游员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可分为常规知识及专门性知识。基于导游服务的广阔性和突发性,其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具有广泛性,涵盖相关历史知识、美学常识、自然科学、组织管理学技能等[4]。
专业技能是一种综合能力,基本组成是交际技能、组织技能及专门性技能等,是在职业技能要求下把所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依据当时的情况进行类比转化应用,是多种能力的结合。这种综合能力的应用保证了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巩固了职业能力的实际效果,继而不断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上述三类职业能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是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职业品质作为主体主观因素,为导游员的各项活动开展和能力提高奠定基础;导游员职业知识储备是其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这是基于其服务内容的特殊性而决定的,是顺利开展导游服务的基本要求;导游员专业技能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实际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评判导游员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郭东斌,刘湛.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J].辽宁高职学报,2005(12):67-71.
[2]蒋文中.导游部操作实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50.
关键词:导游专业 口语教学 途径和方法
何谓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可见口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已至少占据半壁江山。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进一步蓬勃发展,对导游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迅速增长。然而,导游专业的口语教学仍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图从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导游专业口语交际课的现状、上好口语交际课的现实意义,以及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提出几点看法。
一、导游专业口语交际课堂现状分析
职校的语文课难上,口语课更难上。虽然目前在职校“宽基础、重技能”的教学大环境下,口语教学的地位日愈凸显,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日益完善,但是口语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因素
教师在口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口语教学的内容,很多教师视而不见;有的虽有涉足,但也是“浅尝辄止”;有的盲目应付。另外,语文教师对导游专业的专业用语缺乏深入的研究,即使开展口语教学和训练也带有极大的随意性。
(二)学生因素
中职学生本身语文基础薄弱,再加上以往“重成绩、轻素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所以口语教学往往难以开展:部分学生不愿讲、不爱讲,部分学生不敢讲、不会讲。
(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导游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然而中职学校由于教学经费、学生人身安全等原因,较少组织学生去景点考察活动,实地演练。学生缺乏对导游口语的感性认识, 学校的口语训练一般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实践与理论相脱节。
二、上好口语交际课的现实意义
导游引导游客参观游览,进行解说,解答游客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良好的口头表_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因此,对于“靠嘴吃饭”的导游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和提高口语能力尤为重要。而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在反复练习中克服紧张情绪,唤起他的自信,使其变得更加乐观、开朗,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际”和“运用导游职业语言进行旅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确立这样的教学思路:
(一)明确学习目的
导游是靠嘴巴吃饭的,导游工作区别于其它工作的显著特点是更看重和强调口语技能。导游不仅要能说会讲,能编会演,能唱会逗,还要懂得运用导游服务的语言进行导游工作,使旅客在形象生动,亲切动听的语言环境中欣赏美景、陶冶性情。因此,导游专业口语教学必须努力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生存而学习”,从而主动积极地吸收和消化新知识、新技能。
(二)强化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相互交流。教师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联想、想象,通过专题讨论、晚会式表演练习、对白设计比赛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比较、鉴别、评价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和鉴赏,从而带给学生活动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
(三)强化口语训练
1.加强课堂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需要,增设多个口语教育专题,如:如何创设语言环境,丰富导游专业词汇;导游人员口语形象要求;导游的体态语言妙用;与游客交谈的技巧等。要把口语训练贯穿到每一节课堂上,课堂训练的方法和内容可以灵活多样:概括将要讲述的课文,分析一首精短的唐诗宋词,讲述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一件小事、一则笑话,简短演讲,课文编剧表演等等,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景点介绍比赛。这都有助于练口,有助于克服胆怯心理。训练结束后,由老师对学生的普通话语音、口语表达技巧、神态动作、讲演内容、心理承受能力一一做简短点评,或者让全体学生集体点评,或者请未讲的学生点评,或者专门挑毛病。这就使学生既有练讲的机会,又可思考和参与讨论的场合;既锻炼学生的鉴赏水平,又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多得。
2.增强课外交流。课堂教学是实施口语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阵地。但是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动眼、动耳、动手、动脑,让学生有机会走向讲台,走入社会,走进旅游区,甚至走向大自然去陶冶身心、锻炼口才。因此,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围绕一些话题进行口语交流,要求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达都尽量做到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形式。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
(四)建立校企合作
有条件的中职院校, 还可以建立导游专业实习基地,采用学校与旅行社合作的方式培养导游, 聘请旅行社的资深导游,定期兼课、举行专题讲座、进行实习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导游见习,让学生获得导游实践的感性认识,从而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促进其口语能力和导游综合能力的提高。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乐于总结,导游专业的口语教学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黄志启.浅谈制约职中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因素及其对策[J].新课程(教研),2010,(02).
[2]谢芳.旅游专业语文课口语交际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02).
一、前言
2014年8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提出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其中指出要加强旅游学科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而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线导游的主要培养平台和输送通道,面对新的挑战,要如何更好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导游人才培养质量,胜任力模型研究对高职导游人才培养优化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向国家传输旅游的专业性人才是旅游管理该有的教学目标。旅游行业里对于不同岗导游语言的素养的适应力与工作能力必须通过学生旅游的语言素养对此进行衡量。怎样对学生导游语言素养进行合理培育,是当今在学校旅游专业中重点的课题。
二、当前培育导游语言中出现的问题
(一)目前,由于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课程设定时,对导游的语言没有过多涉及,只是出现在个别篇章,内容以理论较多,只注重导游语言有怎样重要的作用,在对导游语言专业知识与规范中没有较多内容的涉及;另一方面,有的学校在教学时没有把导游管理与导游语言联系起来。对于情景教学与旅游专业课程都没有确切设置。所以,导游语言没有起到该有的效益。
(二)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环境与经济也在变化,旅游市场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由于国家的民族文化和语言等差异,导游的服务语言与导游要求也随之存在一定差异。有些学校在教学风格中一味的模仿西方的教学模式,遗忘了本国该有的文化传统、区域特点,脱离了现有的旅游发展现状。
(三)很多学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没有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死板单一,对学生只有理论教育,没有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所有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弱不善于实际的沟通。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进行沟通与实践能力的教学,为学生以后打下良好基础。
(四)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导游语言进行考核,制定考核制度,因此,让学生对自身的导游语言能力得到重视。目前学生考核制度存在缺陷,只注重书面理论,这样只会让学生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导游语言考核制度的不合理对学生导游语言实践能力有着较大的影响,导致学生语言能力影响以后的实际工作。
三、关于对导游语言素养进行加强的建议
(一)根据如今旅游行业中对导游人员的要求情况,对学生从专业课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制定,对学生导游语言课程与内容进行培育,在课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加强。让教师进行探讨,作出培育导游语言素养的具体任务,对于不同层次学校做到不同层次的要求,把教学任务放到以实践为主,培育学校实践的交往能力。并且在旅游行业中不同岗位进行不同的要求,运用规范教学方式和现有的行业情景对学生进行导游语言的培育,确保教学有实用效果。
(二)传统教学中,只注重以课程为主,对学生兴趣与需要都没有较多重视。当今需要对过去教学模式进行改变,结合现有的情况对旅游教学时利用不同形式对学生创造较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演讲比赛、学生自导情景教学、辩论比赛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对学生个个方面进行锻炼,可以改变学习原有的单一学习模式,变为现有的自主学习模式。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导游语言能力进行了加强,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旅游知识兴趣,对学生导游语言的适用、规范、优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在对学生进行旅游课程教育时,要以教学体系作为基础,要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口语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育,要把情景教学加入实践课中,让学生在不同特点的旅游行业中针对特有的特点进行实践的锻炼。在情景课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行对情景模式继续编排,充当其较色,主动思考正确处理该关系,让学生更好对导游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对学生导游语感进行强化。
(四)在固有教学体系里,对于培育学生导游语言只出现在个别章节中,并且形式多以理论为主,在教学体系中没有注重学生导游语言能力的培养。如果要对现在进行改变,必须把导游的课程作为旅游学科重点进行教学,把原本教学变为学科的教学。较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中,把培育学生导游语言向规范化发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形式与内容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重点的培育,对旅游教学实用性进行完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提高。
四、结束语
一、补充旅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旅游文学素养
对于导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旅游文学素养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当前职高各专业用的是一样的语文教材,与专业不紧密,校本教材缺失,这是导游专业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瓶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多为学生补充一些与旅游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观沧海》《岳阳楼记》《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或写景,或抒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陶冶学生性情,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旅游常识。为此,教师在教学与旅游和文化相关的文章时,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收集与此相关的文学作品,开发专业化的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以更好地为导游专业学生服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专业化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要将学生纳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与本地区、本省名胜古迹、历史名人等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认真研读,就此来展开丰富的交流与讨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收集国内风景名胜,历代文人所留下的墨宝,将这些作品分门别类,并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等,从而制作出特色化的语文教学素材。这样更加利于学生了解与旅游相关的文化作品,可以通过此类文章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实现语文学科的专业化发展,突显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二、加强口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
与其他专业相比,导游专业对口语有着更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导游人才要具有良好的口才。一是要规范口语,避免方言的影响,要说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二是表达时要条理清晰,有一定的逻辑性。三是说话要得体,掌握交际的方法与技巧,具有很强的交际素养。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同时还要以导游的专业口语要求来制作实用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口语水平的整体提高。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积极性,同时更能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展开与导游相关的口语训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导游专业口语水平的提高。如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来表演旅游的整个过程,包括日常交际口语、接待口语、导游服务口语以及酒店服务口语等。全体学生全程参与,轮流扮演相关的角色,从而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旅游场景之中,让学生展开真实的交流。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更能增强情境的真实性,更能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导游职业,从而更有利于学导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加强旅游写作训练,提高学生专业写作水平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导游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为此,我们要重视写作训练,尤其是要加强对记叙文和说明的写作训练。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上的例子来讲清写作的要点,同时要加强训练,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将这些写作知识真正内化。同时,教师还要加强旅游应用文的写作,如旅游解说词、旅游商品说明书等,采用优秀作品示范讲解与自主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更轻松,从而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课外学习指导,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学不能只是局限于课堂内、教材上,而是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高。
1.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让学生的身心更愉悦,更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更加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来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如各地民俗文化、古诗词鉴赏以及语言艺术等类型的书籍,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文化修养与专业技能。
2.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带领学生参观附近景区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切身体会,这样都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开展导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职高导游专业的语文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要将教学的改革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作者:田丽华 单位:河北省涞源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关键词: 导游专业 课题说明 教学关注点 教学模式
一、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2010年底,我作为第二核心成员参与了由我校许蓉老师主持的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规划课题《扬州地方导游英语项目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编号:2010148)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就是基于中职导游专业的学生,紧紧围绕扬州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出符合他们实际的导游项目课程。
我作为扬州市导游专业的“中青年教学骨干”,在课题组主要承担导游专业项目课程与扬州旅游资源整合的任务。鉴于此,我将所教的专业课《导游基础知识》整合成了八个项目主题,共计32个子项目,将每一个项目都和扬州地方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始终面向行业,坚持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教师在教中做,在做中教,大大提高了课程的实践性。在项目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考取导游证,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在课题的研究和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真的有这样现成的教材给我们使用吗?我们如何更好地把握学情?我们的目标该如何确立?怎样使用教法与学法?评价体系如何更加合理、人性化?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关注点到底在哪里?下面我将自己的看法归结为以下几点。
二、基于课题谈教学关注点
1.关注教材――依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整合。
教材的优点往往是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理念陈旧、远离行业。鉴于此,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我对导游专业教材整合的方法主要基于三条原则:保留基本框架、删除陈旧内容、拓展实训技能。这些经整合以后的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在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能考取导游证,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关注学生――依据学生实际,对学情进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关注学生真的很重要,对学生越了解,在教学中往往会取得越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应该更加体现以生为本,充分考虑学情对教师教好课显得至关重要。通过研究,我觉得中职学生的总体学情主要有四个方面:
知识方面:学生具备零散认识,但缺乏系统理论;
技能方面:学生具备初步技能,但缺乏练习机会;
方法方面: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但缺乏合作交流;
能力方面:学生能够查找信息,但缺乏处理能力。
也许正是基于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我才更好地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到极致,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3.关注目标――依据课改理念,对目标进行设计。
作为一名从传统教学转型为课改理念支撑下的“双师型”教师,我经过大量行业人才需求信息的采集与能力分析,已基本明确了导游专业适应职场需求的人才总体培养目标。在设计目标时,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实施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环环相扣,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打破专业理论课枯燥乏味的情况,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人文素养和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创业意识与能力。
4.关注教法学法――依据培养目标,制定教法与学法。
应根据行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围绕导游人员人才培养目标,依照学生学情分析,制定教法与学法。我在项目教学法的框架下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教师通过设置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制作精美有趣的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以故事形式的讲授让学生对专业文化产生兴趣。针对教法,本课时的主要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学生观看视频、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实现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5.关注评价――依据成果展示,设立多维评价标准。
传统的教学设计评价机制缺失,使得课堂比较沉闷,老师“一言堂”;而好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师生得以共同发展。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包括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表。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完成任务进行自评,然后进行小组间互评,最后由教师综合评价。评价时,师生共同讨论,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同时评判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学到了东西。
三、结语
我在课题研究的支撑下,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旨在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的教学模式。在此我把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和大家一起分享,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当之处,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素质提高 教学创新 实践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实行教学管理创新
教学管理创新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的保证。教师必须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提高教师的课程创新能力。在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方案时,要拓展教学内容,将导游技能和导游职业道德、态度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在教学实验中不断总结并选择最适合的新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评估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评估,更要重视对学生实际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评估。通过评估去反思教学上的薄弱环节,才能得到教学上的更大成功。
二、改变以往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平等参与学习的研究的参与者。既然是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就应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每一次教学当做一次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宝库的过程。让每一次教学不仅使学生有收获,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在与学生的共同研究中获得新的感悟。
旅游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强调知识的应用性是导游专业教学方法创新的一大特色。要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竞争能力,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老师培养的是实用型、操作型、服务型人才,在教学教材中应该扬其长避其短,做到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探索适合学生的专业课程而不是一味地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才能适应旅游业要求和发展学生个性课程体系。
三、教学中加强“互动”,使教与学达到最大化
教学过程强调师生互动开放,因为“互动”不仅能够满足我们作为“社会人”对于爱、归属和控制的需要,更符合人际关系每一发展阶段特性的需要;“互动”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认识,让教学双方在人际活动中相互促进,相互塑造,更可以避免或有效解决人际冲突;“互动”不仅是一种管理体验的分享,更从中反映了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和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气指数”。这种模式通过学生探究、自我评价、自我纠正、学生之间互评、师生之间互评等互动过程,为学生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难,学会与他人协作和客观评价自己等提供了可靠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教学方法以“互动”为载体,从注入式的模仿教学转向启发式的创造教学教师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塑造学校和谐的教学平台,构建学校快乐的人际网络,使教与学更加富有创意。
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导游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培养的是服务性极强的复合性人才,而导游工作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技能要求很高。一个合格的导游员,应具备三大核心能力,即导游讲解能力,导游规范服务能力和导游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如何开展针对导游人员三大核心能力的培养呢?首先教师要对核心能力进行分解,逐级分解为单项技能,使能力培养目标具体化。如以导游讲解能力的教学可以分解为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语言、口语技巧等,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语言、语调、语速,语言的思想性、准确性、生动性、幽默感等具体技能。导游讲解技巧与方法,有分段讲解、重点讲解、虚实、问答、悬念、类比法、画龙点睛法等,核心能力分解为单项技能后,就可针对单项技能设定教学目标,组织实施教学。在理论方面“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比如直接让学生参加旅行团,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风景名胜进行认识实习,同时也观察旅行团中导游的工作,并进行模拟导游讲解;再如在讲授旅游资源的一般体验性评价时,安排学生到附近著名的旅游景区面对面地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听取游客的意见,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旅游资源做出中肯评价。在这种实际调研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特色教学 职业道德 核心能力 导游方法 社会实践
旅游业是一个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产业,它自“二战”后兴起规模至今不过百年历史,已跃居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处于新世纪的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导游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导游素质的高低,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旅游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从高等院校到中等职校,都相继开设了导游专业,旨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合格的导游人才。一个优秀的导游,不仅要有优良的仪表仪容和精神风貌,更要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因此,职业学校的导游专业应大力开展特色教学。
一、职业道德的教育是导游特色教学的基础
“教书育人”是我国教育制度历来奉行的宗旨,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导游基础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具有优良思想品德、正确道德观念的合格导游。
导游人员职业道德不仅是每个导游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人们衡量导游的职业道德行为和服务质量的标准。导游工作具有涉外性和代表性,外国旅游者习惯从导游的一举一动中来猜测、评估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人情关系,导游的一言一行代表着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形象。导游工作具有复杂性,导游不仅直接面对种种物质诱惑和精神污染,还要同形形的人打交道,有意无意地接受各种思想的熏陶。因此,导游教学应在思想方面(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品质方面(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意识方面(政治意识、敬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讨论。通过教育应让学生明确,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首先要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有远大的事业理想。其次要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文明礼貌,真诚公道。第三,要努力培养个人的文化修养,在兴趣爱好、审美情趣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第四,要理解导游的角色定位,注重培养自身的服务意识。
二、核心能力的训练是导游特色教学的关键
导游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一个合格的导游员,应具备带团能力、讲解能力、规范服务能力和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导游专业教学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导游核心能力的训练。
1.导游带团能力
导游带团能力即导游根据旅游团的整体需要和不同游客的个别需要,熟练运用能提高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的能力。导游良好的自身形象是带好团的前提。导游在服务中,不仅要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做游客之所需,还要注意同游客进行必要的意见沟通和情感沟通,与领队搞好关系。因此,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掌握塑造个人良好形象的方法,通过多方面的素质教学,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2.导游讲解能力
导游讲解堪称旅游的第二风景,游客通过精彩的导游讲解,可以增强游览兴致,加深观光的印象,减轻旅途的疲劳和寂寞,了解在风景名胜区看不到的知识,从而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忆。导游讲解能力的教学可以分为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语言、口语技巧等。
撰写导游词是导游人员的基本功。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平时多阅读史、地、文学、艺术及相关书籍,以拓展知识面;导游专业教师也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然后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景点,结合有关材料,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导游词来。这样的导游词才不会拘泥于书本,并有利于形成每个学生个性鲜明的讲解风格。
导游的讲解方式主要是口头表达,而讲解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口头表达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社会经验少,普遍存在胆怯、害羞的特点。因此导游专业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实际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加强口头能力训练。如,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模拟教学,在课堂上假设场景,让学生进行模拟导游;在课外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导游词演讲比赛,并要求其他同学坦诚地指出台上演讲同学口语表达中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以及形体语言上的多余小动作,逐渐培养起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并使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得以加强。
3.导游规范服务能力
导游规范服务能力是指导游在实际工作中对工作职责、服务程序与标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导游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导游规范服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研讨辅导法
研讨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先前讲授内容的认识,澄清概念,通过对问题开展讨论,提出不同意见,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这章的教学中,可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对导游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或职责进行逐条研讨。研讨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研讨,学生往往能很快掌握书本上枯燥的内容,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即指学生通过演练不同的角色,获得对导游工作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工作技能的掌握,形成工作所需的职业态度。例如在《导游业务》课程中,导游如何向客人致“欢迎词”、“欢送词”等,教师可采用此法。此方法对于学生导游技能和职业态度的训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4.导游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
导游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是指导游在服务中凭智慧带团,反应敏捷,考虑问题周到,能够妥善、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特殊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对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使其真正适应将来的导游工作。
(1)案例法
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增进学生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导游服务意识和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例如在“导游服务应变能力”教学中,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旅游法规知识和有关导游服务规范来分析解决旅游计划变更、错接、漏接、误机、旅游者走失等问题,还应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实行互动性教学。
(2)现场观摩法
观摩教学的现场感强,学生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并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例如,专业教师带学生去苏州园林,使学生不仅对私家园林的叠山理水、花木配置等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而且学生亲眼目睹了导游(专业教师)安排客人(学生)入住饭店、为客人分配房间、沿途讲解等情节,感受深刻,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导游手法的活用是导游特色教学的法宝
古人曰:“施之以鱼不如施之以渔”。要提高学生对导游手法的掌握程度,可从两方面入手:
1.掌握系统导游手法
游览中,导游灵活应用各种手法,才能启发联想,触景生情,解疑释惑,引人入胜。在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实例让学生掌握系统导游手法。如,游无锡蠡园时,导游让游客先看了四季亭中的春亭,并指着匾额说:“春亭中的匾额上是‘滴翠’,表达了春天的形象,有特色。那么,夏、秋、冬三个亭中会分别用什么匾额呢?各位朋友能否猜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游客边走边想,边猜边看,猜中的笑逐颜开,未猜中的纷纷敬佩题匾者的文笔之妙。这样的讲解方法自然很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其他导游手法,如点面结合法、类比法、虚实相间法均同。
2.采用现场模拟导游
在游览锡惠名胜区时,先将该景区分割成几个重要景点,如古华山门、听松石床、天下第二泉等,每一景点让一学生模拟“现场”导游,对模拟“游客”进行实地讲解。每一景点可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导游手法,并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习每个景点之间的衔接技巧。因为导游讲解具有现场性,现场模拟游客的“发难”,往往还能锻炼“导游员”巧于应变的能力,使导游手法的活用更趋成熟。
四、社会实践的磨砺是导游特色教学的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导游教学也要使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
1.让学生学有榜样
在专业实训周期间,可聘请专业导游员为学生做客座指导,让其带领学生实地走线并讲解,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导游工作程序和方法。
2.强化课外实践练习
选择小范围旅游区域(如锡惠景区、寄畅园等),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轮流试导,并由组长组织评议,由指导老师当场集中点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择机当好义务导游
一、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
“导游业务与技巧”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必修课,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是一门指导导游工作,培养高素质导游岗位的职业能力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在学习“旅游学概论”“旅游公共关系”“旅游礼仪礼节”等前续课程的基础之上,与“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法规”两门课程有机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主要支撑性课程。
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如下:第一,职业知识目标,指学生能掌握导游服务性质和内容、服务规范与程序,学会处理导游带团的问题;第二,职业能力目标,指学生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导游讲解、带团服务、生活服务、具备良好协调能力和处理分析问题能力;第三,职业素质目标,指学生能具备良好旅游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成为旅游业的文明传播者。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全课程设计过程中,以现代导游职业能力调查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开发和“工学结合”为平台,以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为突破口,形成了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力,模拟与全真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实行以能力为中本文由收集整理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为评价机制的课程设计理念。
通过详细解构导游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如地陪服务技能、全陪服务技能、领队服务技能、导游讲解技能、处理突然事故技能等,再对其各项典型工作任务过程进行描述,对相关知识、技能、素质等按照工作过程进行重新整合与编排,设计符合导游岗位用人需求的课程内容,使学生通过一项工作任务的实施将其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训练,突出导游服务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由于其学习情境是根据工作任务设计,因此,学生学与做的过程与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基本上一致,这就为今后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其适应岗位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
以实际导游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完成任务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与服务能力为课程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五个典型的导游工作任务,分别为地陪导游服务程序、全程导游服务程序、处理突发事件处理与预防、满足个性化需求、导游带团职业技能。根据五个典型的导游工作任务,设计了具体学习情境与学习单元,见表1。
同时根据导游的岗位技能与职业素质要求,设计了“导游业务与技巧”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践项目,见147页表2。
四、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1.教学组织与实施。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主要采用三大实训方式相结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导游业务技能。三大实训方式具体是指课堂模拟训练、3d微格实训室模拟训练、景点实训。课堂模拟实训主要强调紧紧围绕导游基础素质需要,切实落实“厚、宽、广”的知识功底及基本能力的掌握。根据基础课程理论性强、知识设计面宽的特点,聚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多媒体技术运用、仿真操作、小组学习、知识宣讲等。3d微格实训室模拟训练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3d微格实训室,依据导游工作流程,逐一组织学生进行项目任务实训,使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全面指向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和提升。景点实训是指由教师带领学生驱车前往任务中的各个景点,由学生实践带团讲解,教师全程录制拍摄并及时指导。同时,还针对学生可从事英文导游的需求,在课程中嵌入双语教学法,引入英文讲解资料和有关欧美客源的英文信息,让学生掌握实用的英文讲解及带团用语,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资源的选用。为配合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目前使
用的是旅游局统一印发的考证系列教材,使学生掌握导游服务技能的同时,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考证过关率。同时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专职教师利用挂职、培训的机会,收集导游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工作资料,如接待计划表、日程安排表、客人意见表等,为学生学习带来一手资料。最后,根据设置的五个典型的导游工作任务,专门编写了实训教学大纲,将情境教学与实际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3.师资要求。本课程针对实践教学需要,加强了双师素质队伍建设。课程组成员中4位主讲教师都曾在旅行社挂职或带团实践,有3 位主讲教师有导游资格证书,其中1位还具有出国领队资格证书;2位兼职教师具有旅行社企业经理任职资格证书,辅导教学的3位教师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旅游课题研究,整个教师队伍具备“双师”素质,体现了高职教学特色。
4.实训场地、设施要求。目前校内已建成了功能较齐备、设施较完善、能满足导游教学需要的3d微格实训室、校内实作场所、多媒体教室等。同时已与21个校外旅游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包括10家旅行社、4家导游服务公司和多处旅游景点,使传统意义上的实习基地变成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多赢的产学研结合基地。
五、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导游服务实践工作能力考核为重点考核点,将学习过程纳入课程考核的范围,以实际操作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实施“多维”立体化考核体系。
具体而言,在考核的过程中,进行两方面的结合,即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式评价相结合,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相结合,主要考核内容包括资料收集、编写导游词、策划线路、导游词讲解等几个方面。先由学生自我评价,然后是小组间互评,最后由教师评估。通过实施“多维”立体化考核体系,评判学生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一过程,从而实现多方位对教学任务和学生完成情况的考核与评价。
六、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1.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导游综合素养。对“导游业务与技巧”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以来,为学生铺筑了扎实的导游知识功底,构建了良好的导游能力平台,为学生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提供了有力保证。近三年来,我系学生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平均过级率在60%以上,远远高于重庆市30%的水平,在同类高校中,过级率位居前列。
论文摘 要: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业进一步蓬勃发展,导游人员的需求也随之迅速增长。各个地方的中等职业学校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开设旅游类专业。然而,导游专业的导游口语教学普遍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存在薄弱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职中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影响因素,并试图提出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导游人员的市场需求随之迅速增长。但,导游人员整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导游的口头讲解表达能力问题表现突出。据调查,近阶段占相当高比例的游客对于导游的讲解能力打出不满意的评价。
影响导游人员口头表达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导游专业口语教学始终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从导游的口语教学角度,寻找导游口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导游口语教学问题提出的若干对策。
二、制约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因素
笔者认为,制约导游专业口语教学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
(一)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究竟是‘我要学’还是‘要我学’”的问题在职中普遍存在。职中学生在课堂上普遍欠缺主动训练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意识和积极性,课堂教学组织口语训练往往会出现冷场的尴尬情形。学生还有缺乏自我表现的保守传统缺点,平时缺乏口语表达能力学习意识与训练的习惯。另外,在主观意志方面,学生训练时容易出现气馁、自我放弃等消极情绪。
(二)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相对传统基础专业,导游专业的资深教师人才相对比较紧缺。客观方面,职中“双师型”教师的比较紧缺,由此可能制约着导游口语教学的质量水平的提高。主观方面,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重视、不科学等问题,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导游口语课程。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导游笔试而忽视导游口语训练的意识,口语教学往往突击式地围绕导游证口语考试指定的景点作训练,而忽视了导游现场口语训练的长期性。
(三)教材因素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目前导游口语教材还没有形成专业的教学体系,导游口语教材零散分布在导游业务、导游概论、语言能力与技巧等相关书籍之中。教材的编写方法传统守旧,资料相对紧缺和形式单一。与旅游业日益推出的新景点、新事物相比,教材介绍的景点内容陈旧,表达形式比较枯燥欠缺生动的图文声像来配合教学。
(四)教学基础设施因素
教学基础设施设备是教学的平台,主要是教学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两方面。中职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中职学校普遍错误地认为,导游专业只需要“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就足够了,不需要什么教学设施设备。事实上,导游专业口语教学同样需要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例如多媒体教室等。
同时,职业中学也不重视导游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导游专业职业学校急需建立导游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目前职中普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导游专业实验室,例如微格模拟导游实验室、旅游专业图书与资料、旅行社实习基地等。
(五)实践因素
导游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职中的学生一般是局限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导游口语的训练一般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中职学校由于教学经费、课外活动安全等原因,缺少组织导游专业学生对景点考察等专业见习,比较少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导游专业的实践,学生对于导游口语没有专业的感性认识,导致实践与理论相脱节。
三、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对策
(一)提高学生主动意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矛盾关系中,职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首先是培养学生训练导游口语能力的主动意识,激发学生口语训练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机会、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训练口语能力的主动意识,最终引导学生形成一套主动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走上自我学习的素质教育道路。
(二)发展教师“双师型”,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
首先,专业教师除了精通专业课程理论的教学,还特别需要参加导游的实践,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动态,熟悉现代导游口语的最新特点,掌握游客的最新服务需求,不断优化导游口语的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利用社会资源,引进实用型导游口语师资
最近教育部提出:允许具有高级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兼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工作,这无疑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中国旅游发展到一个大众化阶段,形成一支旅游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导游队伍。这成为职业教育的可以加以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因此,职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深导游人才资源,聘请旅行社的资深导游,采取定期兼课、专题讲座、实习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口语进行指导、培训等。
(四)改革和创新编写导游口语教材
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和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创新编写一系列符合职业中学学生实际情况、具有浓郁地方旅游资源特色的导游口语教材,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现代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教学创新创造优良条件。除了编写一系列书本教材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积极开发图文声像等形式的导游专业的教材,例如是优秀导游示范、旅游资源介绍视频等口语教材。
(五)完善教学基础设备,建立良好的导游实训基地
结合当地经济实际条件,完善基础教学设施设备,让专业教师可以发挥现代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的作用,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口语训练信息资源,进一步优化专业口语教学质量。在校内,专业教学可以创设导游模拟比赛、旅游线路设计等多种形式,培养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有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组织导游专业学生进行导游见习,让学生获得导游实践的感性认识。
同时,加快建立导游专业实习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导游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从而促进口语教学的效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效提高口语学习能力和导游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发.导游学概论[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2.韩荔华.实用导游语言技巧[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3.宋培纬.职业中学口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河南教育.1997.(03)
论文关键词: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团队;现状
高职专业教学团队是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意见》各类高职(高专)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要求,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了配合示范院校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又专门制定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进一步强调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
一、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内涵
所谓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指以专业和课程为基础将教师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并将该群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团队进行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既是高职教育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全球化教育竞争格局中展示新面貌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发展、加强专业建设、提升办学实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教师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水平、凝聚内力、培养人才的需要。
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应结合导游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优秀专业教师为立足点,紧密结合旅游行业的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办学实力,扩大专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给予导游专业教师团队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打造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团队的良性发展。
二、高职导游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一)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
1、教学团队专业结构不合理。由于导游专业是一个新设专业,教师团队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地理、中文专业转行的教师,专业对口的少,更谈不上有旅游行业的社会从业经验。这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不仅在理论方面无法实现完全的专业对口教学,同时教师行业经验的缺乏也使得学生无法学到导游的真正实践操作技能和业务技术。
2、新教师多,老教师少,是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导致高职教学团队出现严重的年龄结构断层。因旅游院校导游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新进教师占整个师资队伍比例超过60%以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少。由于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理论知识方面是过硬的,但却不熟悉岗位实践,因此出现了“一条腿走路”现象,理论教学水平高却不能开展实践教学。
3、学历结构有待调整。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是反映高职教师团队建设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及其家长在选择高职院校时,师资力量如何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社会对职业院校教师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掌握本行业最新科技发展动向,而且要具有随时将新的理论和技术渗透到教学中去的能力。学历偏低是高职院校导游专业师资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表现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较少,博士更是凤毛麟角。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意见》中提到,至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要实现这个目标,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由于旅游职业教育起步晚,教师队伍梯队结构中高级职称少而中低级职称多,使得整个教师团队的师资质量受到很大限制。
(二)“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
由于高职导游专业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的要求,故“双师素质”是高职导游专业教学团队的主要素质特征。作为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并要求其职称、素质、知识和实践能力结构合理。具体的说,“双师素质”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师素质与能力两方面的要求,即较强的教学、教研方面的能力、素质和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
但就目前状况来看,高职导游专业的师资要么是由历史、地理、中文专业转行,要么就是刚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他们从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向课堂,既没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训练,又缺乏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历和阅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据辽宁省统计,大学毕业直接担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占86.5%,而从企业调入的教师仅占7.4%,高职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18.5%,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都处于弱势,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明显。
(三)教学团队教育理念陈旧
高职导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以致用、实践性强,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在进行专业教育时,应强调以能力本位,要求以活动带动教学,通过行为引导、技能示范的方式使学生对理论与技能融会贯通。
而现实情况是,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还停留在照本宣科上,教学内容既不联系实际,也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倡导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的时代,他们在多媒体教学、语音教学等方面无法与时代接轨。同时,由于还有一部分研究生毕业的教师没有经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门学习,虽然有着多年专业理论学习的经历,却不知道如何开展高职导游专业教学,于是只能照搬普通学历教育的方式,甚至是研究生阶段导师对他们的教育模式,这显然与职业教育的特点格格不入,其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本无法被高职导游专业的学生所接受,就更谈不上能获得知识和技能了。
(四)教学团队轻视科研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的新形势下,高职导游专业只有使科研走在教学的前面,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内容才能不断更新,也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创造性旅游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高职院校强调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实践操作技能人才为目标,这使得高职院校教学团队首先缺乏科研意识。有些教师认为在高职院校,主要是要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平,其次才是理论和科研水平。科研意识的缺乏是导致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轻视科研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导游专业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团队在寻求横向纵向科研项目方面有一定困难,教师团队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该专业无法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学科研团队,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偏低。
三、高职导游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对策
(一)抓专业带头人培养以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优秀教学团队梯队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上,它是旅游院校导游专业迅速发展的根本,是教科研水平提高的源泉,是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所在。专业水平、专业成就比较高的专业带头人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专业带头人在教学引领和教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可以更好地立足教学实际,促进主体参与,发挥引领示范。
(二)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
要根据“双师型”骨干教师的标准,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培养导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并达到规定比例。首先,要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作用,有计划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实训基地挂职顶岗锻炼,即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在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受聘为导游、讲解员等职,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以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其次,实行校企紧密合作的横向项目或产品技术开发,鼓励专业教师为旅游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强有力的科研技术支撑,强化锻炼专业骨干教师的创新和科研能力。再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旅游企业培训工作,走出学校,面向企业,参与旅游企业的员工培训及产品客户培训,提升旅游企业的员工素质和理论水平。
(三)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高职导游专业教学团队在结构上应注重专兼结合,逐步加大聘请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建立一支数量稳定、技能高超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导游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的打造注入新的血液。
关键词:中职导游专业;技能比赛;以赛促学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4-0045-01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旅游是现代人的生活所需,导游是旅游的灵魂,旅途中,导游承担着讲解景点、传播文化、活跃气氛、安排旅途生活等工作,导游工作如此重要,那就对导游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导游员呢?大家知道,以赛促学,是学生技能提升的一个良方。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比赛活动,包括各级教育系统的比赛、行业比赛,促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的热情,能够推动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本文以中职学校导游专业为例,分析以赛促学,助推学生的技能提升。
一、导游技能比赛项目解读
导游专业技能比赛的项目,是针对导游职业特点,结合行业要求而定的,与导游工作的真实环境相对应,旨在通过大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旅游企业能够直接任用的人员。导游技能大赛包括四大模块:职业道德养成模块、导游知识模块、政策法规模块以及导游服务模块。与此相对应比赛的项目分别为理论考核(包括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应变能力、政策法规等理论知识)、导游风采展示及导游讲解技能、才艺表演技能等赛项,这些考核综合体现了旅游行业对于一名导游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二、以赛促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技能水平
1. 以赛促学,促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1)比赛项目代表着社会需求和行业标准,指引着参赛人员的努力方向。在参赛过程中,学生以比赛项目为导向,以参赛训练为途径,面对一个个比赛项目,犹如一道道关卡,去冲关,去面对困难去解决问题,从而习得一个个知识,获取一个个成绩。(2)比赛是一种较量,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周围还有竞争对手,这些都刺激着学生争强好胜的敏感神经,面对挑战,他们会正视自身现状,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平日不愿面对的困难,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去达到自己想要追求的优秀的效果。
2. 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主动性
比赛对学生们起着挑战和激励作用,学生通过参赛、闯关,在比赛中获得的成功的体验,更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从一次比赛中崭露头角后,他的自信心就越来越强,他就会进一步激发自主探索职业技能的兴趣。这种信心和热情,会促使他们敢于探索、勇于进取,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去提升职业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以后的比赛中再获佳绩时,他的自信心就更加强大,一个学生充满自信,对以后的就业、事业的发展都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3. 以赛促学,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为选拔参赛选手,校内首先搭建比赛平台,建立竞赛的长效机制,使技能竞赛系列化和规范化。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在校园里形成人人争先、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开展“成才杯技能竞赛”、组建“金鹰班”等方式,对参赛的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对于教育厅组织的比赛,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可以免试直升省内本科院校就读,获得二等奖的学生可以免试直升省内大专院校就读,其他获奖者可以优先推荐就业。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获奖学生的现身说法,可以激励和带动其他同学提高技能水平,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以赛促学,助推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技能成就未来
1. 以赛促学,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能体现他的组织纪律性、责任心、创新意识等职业素质,而要取得优秀的比赛成绩,还得靠很高的职业素质以及科学的训练来保证。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等在训练过程及大赛中都能够得到培养,这就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继续深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导游专业技能大赛的磨炼,可以促进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技能的转化。比赛的项目是根据实际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设计的,体现的是导游职业所需的技能与知识要求。从赛前训练到比赛过程,学生充分感受的是作为导游人员的职业要求,学习的是作为导游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使学生的参赛更贴合实际工作要求,学生还要到旅行社及景区体验生活,结合实际工作了解岗位要求,进行专业实践。这就增加了学生与一线工作人员、与游客的交流沟通机会,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以赛促学,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通过大赛的磨炼,学生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对于自己所构想的未来职业,学生会自觉地、有侧重地根据岗位要求进行训练和提高,比如导游讲解水平、导游知识储备、导游带团能力、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等。这些方面恰恰作为比赛项目,通过比赛训练过程和参赛过程,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导游专业技能比赛能够明确学生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竞赛精神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以赛促学,使学生受益。通过对毕业生和在校生参赛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参赛的学生理论基础坚实、技能水平较高,导游证考试通过率达到100%,用人单位对参赛过的毕业生评价非常好。同时,技能大赛对参赛学生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虽然参赛的学生只是小众,但是他们的带动作用还是不容小觑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专业导游;人才培养;创新;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0
随着我国近年来旅游业多样化发展形式的呈现,旅游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使导游群体的知识、素质及能力等成为当前发展旅游业的重点。旅游业想要加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及企业形象,迫切要求具备高素质、"超"能力的高职旅游专业队伍。
一、复合型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仍处于传统的单一状态,存在严重的人才培养向导问题,培养模式缺乏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致使培养出的人才技能、素质、语言组织能力不强。旅游业发展快速的现代,旅游者不同的需求给旅游业市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导游服务多元化的序幕即将展开,导游人员的知识涵养也要求上升到具有超前性的复合型人才,同时[1]旅游行业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大大提高。在知识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旅游人才更需要适应时事的发展而提高自身的能力,成为当代最具丰富知识、导游技巧精湛的旅游人才,这样做不仅是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同时也是实现旅游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复合型导游是指能够自主把知识与技术能力相结合,并提高自身的素质,争取做高知识、高技能、高素质的全职性复合型人才。
在旅游知识教学过程中,进行多领域教学,把各个领域的课业知识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勿限制性或者局域性教学),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体系,使导游人员在给游客讲解的过程中吸引游客的注意力,给对方带去新鲜感,能够传授正确的旅游知识及对事物或者历史的审美性等。根据不同的旅游群体提高工不同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最良最优的服务[1]。
(二)、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对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和重视。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各个行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教育是当前培养人才的一种向导,与普通的教育院校不同,具有明显的职业性,针对某些专业进行深入分析与执教,是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教学方式方法[2]。此外,整个市场的发展决定着人才发展的方向,并且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特别的行业,采用的服务形式主要是"面对面",重点在于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因此,旅游业的教育模式是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技能、组织培养及实践中去,为旅游教育行业培养高技能及应用型的导游队伍。
(三)、我国近年来对旅游教育改革制定了新的课程体系,比如"A.S.K"及拓展性的教学新模式。高职院校内的课程体系往往是一个人知识、素质及能力培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模式的应用,根据市场旅游业的发展新动态、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知识等方面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中根据人才的不同需求进行阶段性的课程研究、探讨,不断优化旅游知识教学的课程结构,为提高旅游人才全方面知识奠定基础[3]。"A.S.K"课程教学体系是导游人才素质要求的原则性思想,主要以全国导游人群资格证考试为基础,综合拓展性、发展性等课程的结合与应用。此教学模式是集职业素质、技能与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围绕导游人才的技能培养、需求进行体系划分,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整、实施科学化的设置,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高职业素养的全职全面综合性人才。
(四)、高职专业性人才的操作技能是旅游人才未来就业的财富,同时也是旅游企业招聘的最基本标准。优秀的旅游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解富有感染力,能够通过语言让游客感受到自然的美感及文化的内涵。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受经费与客观条件的制约,无法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学习和训练,直接阻碍旅游业得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实践性、多样性、灵活性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此模式的建严重影响着我国旅游业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想要促使旅游业迅速发展,必须加强对旅游人才的语言表达、心理素质及自我发展等能力培养的力度,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二、"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旅游业的实质性目的是服务大众
高职院校以旅游人员就业为出发点,结合发展走创新型道路势在必行。根据我国各大院校及教育部的探索与研究,制定了"内外交替,全职培养"工学结合的导游培养新模式,提高高职院校及旅游企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高职院校根据旅游企业职业岗位进行培养创新型人才,明确旅游专业办学的目的和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的主要目标,培养适合旅游业发展的导游人才[4]。旅游专业不断深化知识的内涵,大力推进旅游管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实行旅游专业网络课程教学新模式
经过教育部与高职院校对旅游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进行旅游专业网络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在发展迅速的21世纪网络是不可少的,根据专业知识编制成网络课程,通过系统对旅游人才进行训练及考核,为旅游学习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根据旅游人员的认知能力及规律,网络教学课程主要设为课程案例分析、知识及能力目标、项目分析、思考及讨论及训练等多个板块[5]。方便导游人员能够较好的处理实践与理论、知识与能力间的关系。驱动导游人员由抽象,繁杂的系统经过自我研究分析转化为贴切、简单的系统的能力,这样的自主学习能够使导游人员更好的融入旅游业发展的系统中去。
(三)、导游人员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
有上述内容可见,必须重视导游人员的人文素质。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综合旅游业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考虑、探索,把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比如,培养高尚的导游职业道德;良好的旅游服务及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及乐于奉献的精神;导游人员的团队精神等多个方面【6】。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基本操作规范、岗位需求,技能能力为基础
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导游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受益者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导游人员的人文素质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业导游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坚持以"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基础上,极力创新,制定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综合性的全面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我国旅游业更近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菲,夏建国.技术类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0(1):5-7.
[2].杨荣翰,潘立文,林明.区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0(3):65-66.
[3].秦楠.高职旅游专业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9(10):147-148.
[4].李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02期:79-80.
[5].张丽华,苏红丽.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思考[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第39卷,第03期: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