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导游专业

导游专业

时间:2022-08-14 13:24:16

导游专业

第1篇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 要:旅行社专业的学生所修关于导游的相关课程是必修的课程,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导游专业课程尤其是模拟导游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不够显著,网络化的教学有其独到的优势,实现导游专业课程的网络化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导游专业网络课程;旅游业;网络化教学

网络化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已成为学校有效教学途径之一。相比传统的教学,网络化教学成为更有效的教学手段。

1 导游专业网络课程的产生背景

1.1 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导游专业的发展。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旅游消费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预计在21世纪前10年内,全球旅游的需求增长最快的将是东亚太平洋地区,届时该地区将成为全球“双向旅游”最为活跃的地区,也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

1.2 旅行社业急需高素质、高学历的导游人才。人才是旅行社业竞争的核心,吸纳优秀导游人才,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是增强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未来,人们更加重视知识的更新,鉴于文化旅游、专业旅游、科研考察的发展,导游服务将会对导游提出更高的知识要求。

1.3 旅游业方兴未艾,其发展前景极其广阔,也就决定了对于导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必定是长久的;也决定了导游专业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导游专业将随着旅游业更大规模的发展而迎来一个发展高峰。导游也将成为年轻人向往从事的热门职业。

2 网络课程在导游专业学习中的优越性

2.1网络可以使信息更快的传播,加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信息知识更新、传播的速度快是网络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网络信息随时将旅游业的最新动态,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知识讯速的告诉学生。学生在课下学习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最新的知识信息,学生接受最新的网络信息后,可以更好的将课本上的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印证。

2.2教学过程中表现方式的多样化、直观化和生动化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可以改变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教师通过网络建立网络教学模块,可以使知识的传授更加形象,表现更加多样化,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这些多媒体方式,通过多种手段去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网络课程与枯燥乏味的传统教材不同,它是以网页的形式出现的导游教材,其中文本、图像、动画、声音都能显现。

2.3 网络化的教学,可以使教学知识更为集中,为学生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学习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量丰富的特点,将与本课程相关的各类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在网络平台上建立相应的课程模块,学生就可以随时通过这个课程模块有目的性的来学习相关资料,这也加深了学生对课程某些内容的理解。

3 导游专业的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

3.1 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在网络课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并能按岗位的要求标准进行自测。在有问题出现时,可以通过网络化课程教学来实现问题的解决。

3.2 辅助教师形象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视(音)频课件来进行教学。

3.3 提供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在网络教学中,师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来参考资料,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 网络课程对导游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4.1 作为导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网络课程时,学习者要有自控能力。因为面对网络上的许多知识,学习者要有更强的能力来调控自己的学习状态,以保证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

4.2 自学能力对于网络课程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和传统的教学相比,网络课程更需要你有较强的自觉能力,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善于利用网络与指导教师,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开展协作式学习。

5 如何实现导游专业课程网络化教学

5.1 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建立清晰的教学思路。

在网络化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导游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合理定位。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注重网络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相结合,首先,要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利用网络的优势,在实施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同时,要活跃课堂气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是,利用网络提升本专业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兴趣,并且给非本专业学生或想考取导游资格证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

5.2 建立网络化教学模块,在网上实现交流平台。

在使用网络化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学习目标,合理构建网上的教学模块,使各模块清晰明了。根据学习内容,通过网络把导游专业课程分为几个网络教学模块,主要课程计划、课程资源、作业和网络交流平台四个模块,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一步实现教学、答疑、作业的布置及批改等各项教学任务。

在这四个教学模块中最主要的是课程资源,这个模块可以从课堂资料、复习资料、参考资料几块着手。其中课堂资料包括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PPT,授课录像等;参考资料包括专题知识PPT、声像资料及与教学相关的信息的网络链接等;复习资料包括考试大纲、考题库、相关案例及重点难点解析。

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十分重要,因此在构建课程网络教学时,有必要建立一个在线的交流平台,建立一个专门的空间,让学习者有权利和机会发言,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布信息,回答学生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还有其他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直接与老师沟通。

5.3 课程网络化教学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第2篇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瘦西湖。瘦西湖原是咱们扬州的护城河,又叫“保障河”,清代的时候有一位钱塘诗人汪沆将同是繁华消费之地的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就是“瘦西湖”名称的来历。

前方就是瘦西湖的南大门,请大家跟着我,这是瘦西湖的游览示意图,大家过来看一下,咱们是南门进,西门出,全程不走回头路,全程游览时间大约两小时,现在是九点,大家现在先跟着我游览,等会有自由活动和拍照时间,咱们十一点在熙春台集合。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走的就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大家看这里三步一桃,五步一柳。而下垂的柳枝又生态地控制了桃树生长的高度,大家在这里拍照哩就是一幅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景象。这个长堤与杭州西湖的“苏堤”“白堤”不同,“苏堤”“白堤”是两面临水,而我们的长堤是一面临水,一边岗阜,所以层次上就更加分明,加上岗阜上植物更能体现出“瘦西湖”的“瘦”字和秀气。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之处就叫桃花坞,旧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曾在此拍摄黛玉葬花的场景。当时黛玉的扮演者就是陈晓旭,可惜她已英年早逝。

各位游客:大家看到了前面的那个门额了吗?那里就是徐园。那是国民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他曾追随孙中山,与清军作战,由于他轻视袁世凯,并赶走袁派来监视他的参谋长,袁世凯下毒手派人将他炸死。此时,曾与徐宝山共事过的著名书法家吉亮工不待请求,主动写了“徐园”两字。刚挥毫时,他心情还比较沉重,所以“徐”字为行楷,而后越写越激动,以至写“园”时,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写成了行草。但利用“园”字的外框巧妙地把徐宝山的绰号“徐老虎”的“虎”字镶嵌在里面,成为扬州题额的一段佳话。

好,瘦西湖的讲解到此告一段落。还有一点时间,大家可以抓紧时间自由拍照,然后出西门集合登车,请大家注意安全。

瘦西湖专业导游词2

各位游客: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

后来改称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

第3篇

摘要:导游专业双语情境教学是指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分阶段有选择地使用中文和英语进行专业课授课。本文提出,导游专业理论课可采用“汉语讲授专业知识+英语进行词汇扩充”,而专业实践课可采用“汉语讲授专业知识+英语进行专业实训” 双元体验式、过渡式教学模式。前者属于语言渗透阶段,后者属于语言整合阶段。

关键词 :职校导游专业双语情境教学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涉外性和高实践性的特征。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涉外服务与管理将成为企业重要的业务板块。对于职业学校而言,行业需求是学科调整的风向标。因此,面向现代服务业的现实需求,开展和完善双语教学,是职业学校导游专业建设的趋势和要求。

一、导游专业实施双语情境教学的内涵

双语教学,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解释,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进行各门学科教学的活动”。现特指运用汉语、英语两门语言进行导游专业的教与学。在国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浸入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其中,维持式双语教学是指只有部分学科使用第二语言教学。在导游专业课上学习专业英语,属于维持式双语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借助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技能的教学方法。导游专业的情境教学是指学生模拟导游服务的场景从而掌握作为一名导游的知识和技能。

导游专业双语情境教学是指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分阶段有选择地使用中文和英语进行授课。

二、导游专业实施双语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1.双语教学可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既懂导游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人才。入境游的发展,对职业学校导游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学可培养适应时代的需要、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在就业市场更容易获得机会,缩短与企业的磨合期,满足旅游企业对涉外旅游服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2.双语情境教学可提供外语学习环境

语言环境对语言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语言的实际使用和交际提供了机会。因此,在专业课情境教学的基础上实施双语授课,提供外语学习环境,是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3.双语教学可提升学科教学

双语教学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如我们在讲到三味书屋中“三味”的含意: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一些同学还不知道“醯醢”的意思。而当我们解释为Sanwei means reading is like three kinds of food in our everyday life :some like rice ,some as sumptuous courses and seasoning .一些同学无需查字典就已经知道了“醯醢”原来是指“调味品(seasoning)”。

三、导游专业实施双语情境教学的实践

旅游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服务型行业,要求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岗位能为外国的游客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双语情境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游专业的专业课程可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一般而言,学校会开设《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现场导游》等。前两门课属于理论课范畴,而后两门课则属于实践课范畴。笔者认为,针对学生的特点,理论课采用“汉语讲授专业知识+英语进行词汇扩充”,实践课采用“汉语讲授专业知识+英语进行专业实训”双元体验式、过渡式教学模式,而不是整堂课全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理论课的模式属于语言渗透阶段,实践课的模式属于语言整合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汉语和英语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交替使用,互为主体。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课堂教学常规语言用英语。课堂教学常规英语简单、易懂,且能营造英语学习的气氛,因而,整堂课应自始至终坚持使用。

第二,在教授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等理论课时,专业知识讲授可用中文,但专用名词或景点名词应给予英语词汇。专用名词和景点名词在一般英语课上学的不多,学生自己也很难翻译,老师结合导游基础知识讲授,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专业词汇量,而且也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如讲到四大宗教时,可交给学生这些专用名词:佛教 Buddhism四谛(苦谛、因谛、灭谛、道谛)the Four Noble Truths (Buddhism suffering ,the cause of suffering, the extinction of suffering ,the way leading to the extinction of suffering 。

第三,在教授导游业务等实践课时,可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编排英语情景剧,模拟导游服务过程。如讲授导游的欢迎词时,让学生自编英语欢迎词并且讲解。练习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是一人练,也可以是两人练(一人当做游客,一人当做导游),还可以多人练习。

第四,可适当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一些已翻译成英语的中文诗词,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讲到杭州西湖时,可让学生猜猜下面这首诗词的原文是什么:“Of the thirty –six West Lakes east or west ,the West Lakes in Hangzhou is the best.”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

第五,课后作业布置中应加入一些英语翻译,从而练习学生基本的英语翻译能力,掌握其中的英译翻译方法。

四、导游专业实施双语情境教学的建议

其一,双语教学最让人难以把握的是它的教学目标。双语教学的目标往往有两个:学科教学目标和英语教学目标。双语教学是借助英语来教授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始终应是第一位的,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始终应在学科知识之后。

其二,应注意合理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当控制英语和汉语讲授的时间比例,实施初期,应用汉语讲授的时间应长一些。之后,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慢慢增加英语讲授的时间比例,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的实效性。

其三,应较多地布置课外自学专业知识的作业。双语教学课堂上因为要兼顾英语的学习,势必影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量。因而,课后应多布置自学作业。

导游专业实施双语情境教学的两个关键,一是师资,二是教材。师资方面,要求双语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能熟练运用外语讲授专业知识。教材方面,因为缺乏现成的导游专业双语教学教材,笔者建议参考外语的原版教材和自己翻译中文资料两种办法相结合来开发校本教材。

总之,相较于普通中学,双语教学在职业学校进行少之又少,因而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慧.双语教学纵横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2]万露.试论旅游涉外饭店礼仪课的双语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2).

[3]宋青.“四步导向式”双语教学法在中职饭店管理专业中的实践运用[J].科教纵横,2010(10).

第4篇

关键词: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操作;教学探索

导游业务是一门教学综合难度较高的课程,一方面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条分缕析地让学生吸纳,以便顺利通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实训教学,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带团中的具体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规范带团技能、较好的带团职业素养。

笔者在导游业务实训教学过程中,突出专业的实践性特点,主要采取情境模拟教学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将发散性情境难题引入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思考,找出理论与实际的差异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导游工作。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导游业务实训的教学操作梳理如下。

一、导游业务的实训教学预期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规范的导游服务技能,能够为游客提供科学的导游服务并能合理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2)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观察游客,准确把握游客心理,以便更好的为客人提供导游服务。(3)使学生了解并能深刻把握导游工作的重要性,客观正确处理在导游过程中与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

二、导游业务的实训教学方式

(1)事先让学生自由分组(4~6人一组),根据特定的教学实训主题,查阅并收集各种资料,编写相关文件和资料,作好实训准备。(2)在课堂上综合运用情景模拟实验、专题参与训练、案例综合分析、提问回答训练等方法,分组演练,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仪容仪态,以及对情境的适应能力。(3)课后学生进行实训报告写作。

三、实训教学操作过程例举

本文以导游业务第三章旅游团导游服务规范的第二节地陪导游服务规范的第五部分参观游览服务环节为例:

(一)课前准备工作。

(1)确定参观游览服务部分的实训主题为“沿途导游服务”以及“景点游览服务”,列出实训案例概要,将实训主题细化为各项学习任务及可模拟操作的情境演练。

实训案例概要如下:

假设你现在作为汕头青云旅行社的地接导游,在暑假负责接待一个从广之旅的汽车团队(QC080723梅州潮汕风情三天游)。青云旅行社的计调告知你,团队将于明天早上从梅州到达汕头(10:50—11:10抵达),接团地点为汕头电视塔,全陪导游为王’R。团队先去指定餐厅“榕香蚝烙”用餐,之后再赴南澳岛的青澳湾渡假区游玩、并入住景区附近的酒店,第二天再返回市区游览中山公园及龙泉岩两个景点,午餐后赴潮州。

从地陪导游的角度出发,学习任务如下:

①请模拟从汕头电视塔到“榕香蚝烙”用餐途中的首次团队沿途导游的场景,设计出两条行车路线,画出简要的行车线路图;同时要说明为何选择该行车路线?

②结合行车线路写出吸引游客的沿途导游词(假设司机不认得路,要边讲解边为司机指路)。

③前往南澳岛的途中,对于南澳岛的特色,以及南澳岛旅游的注意事项应怎样进行讲解?怎样顺带介绍潮汕地区相关的历史及文化风俗?

④为活跃途中气氛,请提前准备好与“海岛线”或“南澳岛”相关的笑话(2个)、传说(2个)和小游戏(1个),也可补充活跃气氛的其他想法。

⑤假如中山公园的游览时间为40~60分钟,请写出游览中山公园的实时带团游览攻略。攻略要结合游览时间,制定合适的游览线路,画出景区示意图;准备好在正式游览前的集中讲解词、在景区各点的讲解词、各点间的过渡性讲解词,以及游览完毕后,在车上的回顾性讲解词。

从地陪导游的角度出发,实训情境演练如下:

【演练单元1】沿途导游讲解中,导游与客人的交流、互动,导游与司机的交流:

①对于扮演导游的小组的提示:地陪要整理好沿途经过的地方性景观资料,可以是道路、街巷、建筑,或者市集、街头巷尾的生活剪影;适当回应客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尽量将自己准备好的内容都展现出来;注意讲解之余如何明晰地指引前进道路给司机。

②对于扮演客人、司机的小组的提示:站在游客的角度上,找出沿途可能引起自己好奇的事物或话题,并跟导游加以交流;从司机认路的角度出发,适当“干扰”导游讲解。

【演练单元2】在莱芜渡口乘船前往南澳岛,导游在等待船只、组织团队登船的场景:

①对于扮演导游的小组的提示:可以通过百度或谷歌地图,了解莱芜码头附近的地形情况;向游览过南澳岛的亲友或带团去过南澳岛的师兄师姐打听,莱芜码头的实地情况、登船形式以及坐船需要注意的事项;组织好语言,跟游客沟通好需要怎样配合你的工作才能顺利登船;设想在等候船只(等待时间较长)或在船上时(风浪较大),游客可能会有怎样的特殊要求,做好应对准备;先想好哪些工作是全陪可以帮上忙的,预先进行分工并模拟与全陪的对话。

②对于扮演客人、司机的小组的提示:可以通过百度或谷歌地图,了解莱芜码头附近的地形情况;向游览过南澳岛的亲友或带团去过南澳岛的师兄师姐打听,莱芜码头的实地情况、登船形式以及坐船需要注意的事项;假设等待船只的时间较长,设想客人会对导游提出怎样的要求(比如要上洗手间、要四下溜达之类的)?在船上风浪较大而客人又是首次乘船过海时,客人又可能有怎样的反应(担心安全、晕船或特别兴奋要在船上四处走动等)?

(2)让学生自由组合,将全班学生分为6组(每组约8人),每两组构成一个实训情境演练的基本单元。将实训案例概要,学习任务印发到各组手中,每个小组都要完成各学习任务的资料准备;以抽签形式确定各小组所要完成的情境演练内容,比如A、B两组共同完成演练单元1,A组扮演导游,B组扮演司机和游客,各小组根据不同的提示进行准备(A、B两个小组的提示是互相保密的),并在提示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3)在规定时间内,让各组上交学习任务和情境演练单元的书面资料或电子文档,将相关的路线图扫描进电脑。

(二)课堂中的教学组织。

(1)安排学生分组入座,宣布必要的纪律,对事先布置好的、实训所涉及的各场景、道具,向学生作说明。

(2)依照实训案例概要的时间顺序,依次完成各学习任务和情境演练的教学内容。每个小组的成员至少要有一次参与发言的机会。

首先,进行首次沿途导游行车线路这一学习任务,请各小组派代表,通过投影仪向全班展示他们所设计的行车线路图,并说明为何要这样设计行车线路,是想最快速抵达?还是想尽可能多地展示市区沿途风貌?

全部小组线路展示之后进行全班讨论,得出此学习任务的成果:哪两条行车线路是最合适的?各小组的行车线路图,在绘制中有哪些优点可以学习借鉴?

其次,进行演练单元1,沿途导游讲解中,导游与客人的交流、互动,导游与司机的交流。之前抽中这一演练单元的A、B小组派代表上场,A组只能派两人(地陪和全陪),B组不限人数(司机和游客)。A组“地陪”主动推进这一演练单元的情节发展,先向游客展示之前准备好的沿途讲解;B组“司机”可根据开车需要适时向“地陪”或“全陪”发问,“客人”也可根据“地陪”的讲解,适当提问、交流。

A、B两个小组演示结束后,其他各小组加入参与,得出此情境演练单元的成果:

各小组可根据课前准备好的沿途导游词,对A组的讲解进行补充,分析出沿途讲解中哪几个点讲得出彩,哪些内容是其他沿途讲解也可以用到的。

对B组司机和游客的表现进行点评,分辨出哪些是司机和游客的正常反应,哪些是极个别游客可能出现的刁难;沿途讲解中如何应对才算得体。

(3)根据实训课课程的时间长度,把握好各学习任务和情境演练的时间,尽量不要把某个学习任务或情境演练分截成两次实训课,尽量保持实训课程的完整性。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或情境演练单元,要留出学生中场休息的时间,确保下一环节学生仍有足够的注意力。

(三)课后的总结和评价。

让学生对每次实训课完成的学习任务或情境演练单元进行整理,将各环节得出来的成果汇总成各小组的实训报告,该报告要求具有直观性和实用性,可作为班级日后外地实训的资料,甚至是正式参加导游工作后可以用得上的技巧总结或讲解内容。综合学生的实训报告和课堂表现进行打分,作为学期末学生该门课程的分数组成部分。

第5篇

关键词: 技师学院 导游专业 实践教学

导游教育专业的完善构建依赖于科学的实践教学理念,更依赖于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方式的全面应用。离开了实践导游专业教育便成为空洞、没有内涵的空壳,导游专业学生则会失去拼搏向上的动力源泉,更丧失了对导游职业的美好向往与追求。因此导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只有完善实习环境的构建、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的充分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色丰富的导游活动教学,才能使学生通过边学习、边实践、边锻炼的综合训练方式,掌握导游专业的科学理论知识、养成良好的导游职业素养并逐步拥有驾驭导游技能、服务引导大众的综合、优质导游素质。

一、以人为本,科学开展旅游模拟与导游模拟的实践教学

模拟教学方式是导游专业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的创新体现,将导游实践搬回课堂、利用现代化的模拟软件、展示系统可以在班级范围内使全体学生在教师的共同模拟教育之下,掌握科学的导游工作流程并对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做深层次、贴近性的细致了解[1]。同时有利于教师运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导游技能的热情。该种教学方式适用于实践教学场地有限、实践教学设备构建还存在一定提升空间的导游专业学校,也有利于教师在校内构建完备的实践基地,从而使之成为学生接触导游、了解导游、参与导游的第一课堂。导游专业教师首先可为学生提供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资料,尤其是地处偏远、实践教学中无法深入触及的景点资料,同时制作出相应的幻灯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展示各类生动的导游实践场景。接着教师可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开展模拟实践教学,首先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游客,一组扮演导游,扮演游客的学生可根据模拟场景提出自己想要了解景点的内涵特色问题,而扮演导游者则依据教师引导对已知或未知的问题进行加入自我见解的理解与完善。而后教师可依据这场导游与旅游模拟实践做总结性评价,指出“旅游者”提出问题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同时引导“导游者”运用合理的思路实施完善讲解与引导。学生在这场模拟的教学实践中加深了对旅游景点的深层次了解,同时掌握了一定的旅游发现与导游实践的综合技能。

二、因地制宜,有效开展校内实践教学

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利用学校校园内现有的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导游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践活动,可通过设计校园导游的讲解项目使他们在实地导游训练环节中进一步加深对校园环境的认识,挖掘校园底蕴文化的精髓,并形成一种热爱校园、善于奉献、努力在和谐校园中学习、实践、创新的广泛学习热情。首先教师选择一些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不经常去的校园场所作为实践地点,让学生对其他专业的相关设施、概况做简单了解,形成初步的直观印象[2]。接着让学生根据最初的认识通过校园网搜索、图书馆检索等方式进一步掌握学校校园的历史文献资料、时代变迁与布局发展改进,并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规划出完善的讲解路线及讲解要点。接着还是以小组方式令学生开展集思广益的讲解词讨论及导游词撰写工作。在导游词初步成型后,教师可首先开展模拟导游的实训环节,令学生检验实践准备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依据教师的引导对讲解中的技巧难点、导游重点做进一步的充分完善。接下来便是校园内的实地讲解训练环节,教师可引入小组比拼、抢答比赛等灵活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实践教学的魅力。

三、加强校企联合,完善构建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

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科学开展是导游专业学生检验综合导游能力、锻炼、强化自我的重要途径,因此广大教师可充分为学生创造广泛的校外实践机会,通过与各大企业、服务事业单位的长效联合使他们在富于挑战性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例如,可令学生走入公共汽车内、博物馆甚至是旅行社等机构,强化他们的导游综合素养培训。让学生介绍所在城市的沿途风光、博物馆内陈列的富于历史及文化内涵的城市文明象征,并通过在旅行社真正的导游实践强化学生讲解、引导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服务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充当学生实践活动的引导者与实践机遇的创造者,可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横向联合、签订就业合作意向等方式丰富实践环境[3]。另外,教师还应定期检验学生的实践成果,通过开展特色的人际交往技巧训练、网络、资料查询技能锻炼、岗位技能模拟比拼等活动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督导与强化。另外每逢五一、十一黄金周及寒暑假时间,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出家乡,到更远的地方开展导游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发挥对学校持续发展、旅游景点高效运营的双重激励完善作用。

总之,完善专业实践教学是广大导游专业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综合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精神核心。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只有从重基础、重实践技能、重适应性发展、重特色创新的角度入手,才能让导游专业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并为促进其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作出必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志慧.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2):45-47.

第6篇

论文摘 要:文章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例,在分析导游专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导游专业当前主要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训师资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教学缺乏考核等问题,提出要从改革与创新旅游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入手,加强导游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奠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笔者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实际,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例对导游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以供其他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借鉴。

一、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现状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的前身为湖北省民政学校、武汉涉外旅游学校,自2000年改为武汉涉外旅游学校后,开始开办旅游专业,旅游专业一度成为学校的核心专业,在校旅游专业学生最多达2000多人,先后培养旅游专业中专毕业生达6000人,2004年升为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专业作为该校传统优势专业继续得到发展,旅游专业一度成为该院在校人数最多的专业。其中导游专业从2006年开始招生,每年约150人左右,目前在校学生约200人。近几年来,虽然对导游的课程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导游专业课程结构仍存在一些不足,课程设置仍然过于“大学化”,而不够“企业化”,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肃然起敬有余而积极参与不足,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技能训练和现场操作,使得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和导游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WWW.133229.cOm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该院导游专业课堂教学比重大,大部分时间是上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比重小,而且相对较弱,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在教学安排方面,学校在第二或第三学期,拿出其中一周的时间由老师选取黄鹤楼、归元寺、省博物管等景点带学生现场观摩一周即为所谓的实训周。在学校内进行模拟实训的教学工作应该说还都是属于训练的范畴,通常具有单项性、局部性和虚拟性的特征。但毕竟还是有别于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学生只有到实际旅游环境中,深入具体岗位,感受实际的景点导游氛围,体验旅游环境、导游技术、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实际旅游带团的劳动过程的组织方法及企业文化等具体的工作内涵,才能够形成真正的职业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各自为阵,难以形成互动。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产学合作就成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产学合作,真正意义上将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才是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并形成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校内实训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期,拿出其中一周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训。校外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推荐学生去专业领域内的相关企业,从事一线工作。学生的实习去向主要是面向酒店业、导游服务业及旅游风景名胜管理区等三方向。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的实践教学安排。在教学实训条件方面,学校重视不够,实训室的建设资金不足、配备相当简陋。由于导游讲解所需要的实训仪器、设备、器材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好照本宣科,学生只好囫囵吞枣。省去实训环节,虽然从总量上看,第三学年均为校外实习时间,但实际上由于第一、第二学年实训环节薄弱,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缺乏,由第一、第二学年的理论学习突然转向第三学年的校外实习,学生无论从知识的储备、习惯养成、思想准备方面均显不足。

3.实训师资不足。实践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众多高校的导游专业属于新建学科,部分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而来,理论准备不足,在实践上又缺乏磨练机会,在教学时往往不能将知识讲透。虽然也有一些教师是导游专业毕业,可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虽然较扎实,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却相对较弱。即使到企业挂职,往往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而多数流于形式,“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实践教学的重要瓶颈。

4.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目前导游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类。校内实训室主要指模拟导游实验室、形体训练室等。由于资金、场地限制,建设高标准实训场所和添购设备基本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张永远的蓝图。校外实训基地则仅有黄鹤楼公园,不仅数量极少,而且样本单一,既不能在容纳量上满足导游专业学生实训需求,又不能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样本案例。由于尚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互惠互利关系,校企合作也仅限于表面的浅层次的基础之上,且可控性不强,校企合作关系非常脆弱。

5.实践教学缺乏考核。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中,对理论教学有一套较严格的规范的考核制度,但对于实践教学,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学生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就行了,特别是作为实践教学重要检验之一的毕业论文考评制度形同虚设,论文抄袭现象严重,教师对于学生的实践成绩往往仍然采用理论教学的考核模式,简单地给个成绩,至于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到底取得哪些成绩,有哪些进步,达到哪种层次根本不清楚,这就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践课。

三、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模式

1.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模式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改革创新之路。

(1)改进课程设置。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目前的课程安排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选修课四部分构成。对于旅游职业教育来说,应以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专业选修课为主,将认知训练与实际操作训练串联起来,在课堂教学时,探索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加强专业技能、开阔专业视野、提高专业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将实用性贯穿到理论教学的全过程,既改变了枯燥理论教学传统模式,又增强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2)强化实习实训。导游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不应局限在校内或者本地的旅游企业。学院应安排一定时间段的综合实践,将学生推荐到较高端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进行见习锻炼,学习和亲身感受先进的旅游服务流程、了解高水平旅游企业的经营特色和管理理念。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系近两年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开发了实习点十余家,并积极向国外拓展,为旅游职业教育走向专业化、国际化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3)创新教学方式。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需要在一定阶段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而指导下一步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应在传统的书面考试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探索。多进行实际技能测试,通过对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改变,反过来引导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实际参与,不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借鉴体育项目中“以赛代练”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比赛,如模拟导游讲解大赛、普通话演讲大赛、导游基础知识比赛。既可以个人,也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展示自我,锻炼提高。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旅游职业教育的师资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进行专业深造,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到实习企业参与业内服务和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聘请旅游企业的专家到学校与教师进行专业研讨、开展专题讲座和承担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在校教师大多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实践操作经验肯定不如长期从事实践工作的专门人士,所以应创造条件,让教师定期到旅游行业中挂职锻炼,将最新的行业动态传递给学生。学校还应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做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积极从行业中聘请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在校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通过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是要在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对其个体性特征进行认真分析,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要从事的旅游服务工作所做出的方向性的规划和方案,它包括学生对择业的偏好、意向、期望等。现代导游既是一种服务,又是一门专业和艺术。一名合格的导游服务人员首先应该具有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技能,同时也应具有导演的水平和演员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礼貌礼仪、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知识面都应有较高的素质。正因为旅游行业是服务性的行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而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就必须多样并举,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应将针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贯穿到教学和日常管理当中。开设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为主题的讲座和课程,运用座谈、演讲、话剧、辩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同时,与旅游部门合作,在学校设置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考点,每年在校内与旅游局合作共同举办两次导游资格考试及考前培训,鼓励导游专业学生早拿证、多拿证,早上岗、早就业,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模特大赛、导游员大赛、歌舞比赛等,促进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提高职业能力。

4.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校内旅游导游实训室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是培养应用性导游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导游专业人才除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应用能力,特别是导游讲解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旅游企业软件使用能力。实训室可以为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提供空间和条件,也只有经过实验室的初步培训,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具体岗位。导游专业应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途径有:在现有导游实验室基础上,执行行业标准完善设施设备;将实验室的功能趋向多样化,以满足未来多种实习的需要,使学生在同一场地进行多种导游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可以说是世界各国职业院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成功经验,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标。对学校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合作教育,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对行业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专业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对企业而言,无须付出前期培训费用,即可获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一线人员,提高了企业声誉;降低了用人风险和人工费用,提高了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缓解了旅游旺季员工紧缺的压力。导游专业应坚持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与旅游企业紧密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为此,学校一方面选派学生和教师到旅游企业参加工作实习,了解企业运行动态,更新师生的知识,提高师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社会广泛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学院任教,包括邀请旅游界的专家、企业家到学院举办学术讲座。实训基地对导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锻炼学习场所,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就业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路,对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以民为本,民以业为生。总理在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因此,要认真做好校企合作,这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又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

旅游专业校企合作虽是一个老话题,但在我国旅游经济迅猛发展,技能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我们要为它赋予了新的内涵。就是要改变和突破传统的呆板的理论学科教育体系的模式,改变传统的围墙式的办学模式,寓学于教,寓教于用,寓用于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搭建一种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的桥梁,开辟一条利企、利校、利民的多赢之路,探索一条快速、优质、规模化培养技能人才的新途径。想实现此目标,要力求做到校企合作“四化”。

一、人才培养基地化

校企合作的实质就是人才培养的合作。为了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明天的特定企业员工,我们必须将企业的文化、企业岗位要求等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地导入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之中,让学生进行角色认定。对此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步由企业派专人到校介绍旅行社业态和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从而增强对专业的兴趣,进而对企业的认同。第二步在三年级导游专业中设置冠名班,让学生自愿报名,企业和学校进行挑选。第三步,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企业需要什么技能,学校就教什么,尽量满足企业的需求。第四步学生到冠名企业定向实习,解决高职导游专业实习难的问题。这种模式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有相似之处。

二、课程设置企业化

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中的服务为宗旨包含两层含义:学校一要为企业服务,二要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就是要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满足其需要毕业生,为学生服务就是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课程,用这些课程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我们的学生不太受企业的欢迎,主要原因是我们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不强,归根到底毛病出在现有的课程上。我们现有的课程体系不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本位,而是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本位。学生学的课程在实际工作中无用武之地,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又没有教过。某旅行社老总反映有的学生发传真连纸都不会放,一个毕业生必须经过一年多的再学习才能上手工作。学校要真正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首先要做到课程设置与企业工作现场无缝对接;对高职导游专业而言,旅行社有那些岗位,这些岗位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这些都要调研清楚。有的旅行社有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系统,财务单据报表和结算方式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校本教材,特别是冠名班的教材。因此我们要大刀阔斧地改变现有的课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做到课程设置企业化,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接轨。

三、师资队伍专家化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教师行业和不同的企业所属的行业本质是不同的,但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对象毕业后将直接进入行业,如果教师没有行业经验,学校教育没有企业介入,那么职业教育就犹如隔靴搔痒。比如高职导游专业许多专业教师虽然既有教师证,又有导游证,号称双师型教师,但考证后既没有到旅行社做过计调,有没有当过地陪、全陪、带过团,缺乏行业经验,教师在讲案例的过程中,自身没有带团经历,不能将自己融入到案例当中去。对于案例的理解和讨论也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程度,当教师分析完案例之后不久,学生对这个案例就没有太大的印象了。教学实际与导游实际相距甚远。这也是我们的学生进入旅行社后不能马上就进入角色的重要原因。因此,高职导游专业职业教育必须实现师资队伍专家化、行业化。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聘请行业的资深经理、员工作学校的兼职老师,让他们把行业一线鲜活的经验和操作实务直接教给学生,还可以让他们以师傅带徒弟形式,作学校没有行业经验的专业教师的指导老师;另一方面方面可以派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工作,以弥补行业经验不足缺陷。

当然旅行社行业有其特殊性,竞争非常激烈,各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绝招,轻易不肯示人。有的老总甚至担心把企业经营理念和操作实务教给学生后,学生会成为自己新的竞争对手。我们如果签订协议,将班级和企业挂钩冠名,那么学校今天的学生,就是企业明天的员工,给自己的员工上课,你还有什么可以保留的呢?因此,只有与企业实行深度合作,利益休戚相关,企业专家上课时才会象老师那样毫无保留将技能传授给学生。

四、教学实训实体化

教学实训是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职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实训的手段和平台必须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否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机电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实训车间的机床上学会加工切削工艺,因其实训现场与工作现场基本相同,到企业车间马上就会运用。而高职导游专业就不一样,导游服务的对象是游客,学生必须学会对客服务,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通常部分教师采用模拟导游的授课方式上课,让学生既担当游客的角色又担当导游,这样的授课方式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唱主角。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然而,这种授课方式缺少实地气氛,学生没有陌生感,在练习时与游客交往交流等方面得不到锻炼,结果模拟导游变成了背导游词,达不到实地带团的效果。

因此高职导游专业的教学实训环境必须是真实的现场,让学生面对真实的游客。进行全真环境的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根据不少学校的经验,与优秀的旅行社合作成立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真实运作的旅行社实体是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在这种实训实体中的训练,学生能够很好地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特别是解决了在校生上团的心理障碍和带团技巧不熟练的难题,学生按旅行社业务开展游线设计、营销、组团、带团等导游服务经营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带团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的角色从学校人向企业人过渡, 在企业氛围中学习和训练 ,加速使其成为企业人,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或进行自主创业。

第8篇

关键字:社会适应性; 涉外导游; 职业态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1-0138-04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明确指出:旅游业是 “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15年,中国的旅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将达33亿人次,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将达9000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将达8300万人次。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广东省现有近千家各类旅游社,其中国际旅行社199家,国内旅行社784家,其中具有出境游组团资格的旅行社131家。全省共有13129人考取了全国导游资格证书,其中取得中、高导游员等级仅536人,取得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仅4040人,取得出境领队资格仅3021人。

出入境旅游的迅速发展,国际旅行社业务的增多,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涉外导游人才。“十二五”期间, 如何提高高职高专涉外导游方向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解决一方面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一方面旅游企业又严重缺乏高级导游服务人才的矛盾,是值得旅游英语专业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一、社会适应能力的涵义

社会适应能力指人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包括竞争意识、生存能力、耐挫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等。

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的价值主体教育;促进人性健全教育,培育高职院校大学生完善的人格;创新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最终目的是提升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旅游英语专业、涉外导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良好地服务意识、掌握旅游相关知识、具备高水平的涉外导游服务能力的人才。但是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如果学生还可以适应与涉外导游服务、旅行社管理、旅游产品销售相关的其他岗位,熟练掌握外语技能,并能应用其它涉外服务工作。这样的人才是称得上具备了社会适应能力的。

本文选取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专业(涉外导游方向)作为调研样本,是由于该专业学生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广东)的通过率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95%报考英文导游资格证的学生中,近三年来初次通过率平均达到65%以上,2011年英文导游资格证书通过率达到79.2%,远高于全广东省30%左右的考证通过率。在专业技能培养效果较好的基础上,调查该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情况。

二、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1.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专业(涉外导游方向)的学生,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较高,近三年就业率平均为98.8%,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初次就业岗位主要从事与本专业相对应的英语导游、海外领队、计调、旅游电话营销、前台接待等相关旅行社岗位工作。

2.涉外导游方向学生社会适应情况及分析

该专业涉外导游方向学生在取得全国导游资格证(英文)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大约有70%是做导游,在旅行社入境部做接待、计调及其他行业的占10%。在毕业一年后,对毕业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发现,在从事导游服务工作的毕业生中,约有40%的学生放弃做导游这一行,出现了涉外导游职业生涯短暂的现象。

下面对这些导致学生离开导游服务岗位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1)原因一“导游工作收入不稳定,没有五险一金的保障”。首先,这是该职业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目前导致导游行业人员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但是也应当看到,珠三角地区很多有影响力国际旅行社比如广之旅、南湖国旅等旅行社对于导游人员是很重视的,广之旅经常会有培训和选拔考试,在该企业从事一段时间导游工作后,可以参加选拔考试,通过考试的导游员就会成为常用导游(以前为兼职导游),常用导游的收入、 团队档次和出团次数都有保障。广东南湖国际旅行社则是每周都有导游培训,而且会将导游评为1星~5星,定期考核定级,5星级导游可以带出境团。所以,不是做导游员一定没有上升空间,收入一定没有保障,相反,要求从业人员一定要懂得毕业后延伸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技能才能有更好的收入保障和工作环境保障。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职业延伸和拓展能力,具有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2)原因二“工作辛苦”。这种感受是初入这个行业的毕业生大多数会有的。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强,服务技巧不够。具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强主要是由于在校期间很少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尤其是女生,更加缺乏锻炼。笔者曾有一名学生参加全国导游技能大赛获得较好成绩,可在回广州时,该学生因为拿不动自己的行李箱,险些没赶上火车。这样的身体素质,即使导游讲解再出彩、基础知识再扎实,也无法胜任导游服务工作。导游不是白领,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导游员需要经常在外奔走,爬山、走路、坐车是家常便饭,还要在旅途中为游客提供旅行生活服务。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无法胜任此工作的。

(3)原因三“遇到客人刁难,受气”这反映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够。毕业生与客人沟通能力较差和服务技巧不娴熟都会导致客人不满意,甚至投诉导游,因此只有掌握一定的旅游服务心理学知识并在长时间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技能才能实现游客与导游的良性互动。

总体而言,导致学生动辄离职,放弃涉外导游服务工作的原因背后,反映了学生在职业延伸和拓展能力、职业态度、心理素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不足。

3.决定涉外导游方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强弱的因素

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影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专业素养、应变能力、社会知识、人际关系、社会服务意识。

为使调研结果能更加准确,还对国际旅行社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以上五项的排序方面,有一项区别很大, “专业素养”这一项,企业是非常看重的。从企业角度出发,认为影响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依次是社会服务意识、专业素养、应变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知识。企业看重的专业素养,在学生眼里被忽略了,这反映了学生在职业态度方面有比较大的缺陷,如果不重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势必会降低其社会适应能力。

总体而言,目前旅游英语涉外导游方向的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了一定的导游服务能力、英语运用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但是在职业态度、职业技能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不足,这是导致其社会适应力较差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高职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精神)、职业知识、职业技能。 根据前文分析,针对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方面的不足,在教育教学中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重视职业态度的养成、加强职业规划指导

个人的职业态度,对其职业选择的行为有所影响,观念正确、心态健全的人,对职业的选择较积极、慎重,做出正确选择的机会较大,相反地,观念不正确、心态不健全的人,对职业的选择具有推诿搪塞、轻忽草率及宿命论的倾向。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的许多行为、价值观都是在校园中养成的,学生在选择职业之前的时间大多是在学校渡过,因此,职业态度的养成亦是 专业教育的重点之一。对于高职高专而言,应实行职业试探及职业辅导的工作,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 职业试探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职业辅导则是协助个人了解自己及各种职业数据,并从事选择职业、准备职业技能、进入某种职业,并使其在职业上求发展的一种历程,所以,职业辅导对职业态度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

Frank Parsons 提出职业辅导有三项原则:(1)对自己的了解:即了解个人的智力、兴趣、态度和缺陷。(2)对各种职业成功的认识:提供有关工作上所需的态度、教 育、训练、进度和报酬等数据。 (3)阐明个人对职业的关系:合理的了解自己和各种事实的关系,及自己工作的潜能和环境的事实。

涉外导游专业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抗压能力,建议开设针对涉外导游服务工作特点的职业指导课程,请有导游工作经验的企业专家或者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进行授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一行业的工作特点,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学生在充分、正确认识涉外导游工作的特点、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才能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具有较高的职业忠诚度,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涉外导游服务人才。

2.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珠三角旅游产业发展对涉外导游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如与广东省旅游局导游考试办公室、广州市旅游协会等部门加强联系,充分发挥学校地处旅游业高度发达的珠三角的地缘优势,与著名的旅游企业深层次合作,采用专业人才培养的“联动式企业全程介入”模式(如图1所示);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培养学生考取英语及小语种的导游资格证书;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一半以上;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3.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实习实践培养质量

学生在校期间的顶岗实习,对于其将来就业、择业、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当重视、保障实习实践的质量。根据调查,目前广东省内高职高专旅游相关专业的学生实多数都是安排在第六学期,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学校通过实习单位证明来认可学生的实习行为,这样的管理方式无法从过程中监督、保障学生实习质量,更加无法帮助学生跨过初入导游服务行业的门槛。

因此,应当深化校企合作,将实践实习过程进行科学、细致管理,明确实习实践的目标,制定科学、规范、严谨、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实践学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例如,学生在旅行社进行实践学习时,应当从出团数量、出团质量、考勤、培训课表现、游客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如果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出现任何问题,企业与任课教师都应当及时沟通处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胜任工作。

下表是校区合作基础上的实习实践评价方式概述,参与实习实践的三方各有职责,尤其是校内指导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实习实践的动态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尤其是在带团过程中出现事故、与客纠纷、被投诉等情况出现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改进的办法,逐步提升带团控团能力。

四、启示

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已经逐步具备了英语讲解、跨文化交际、导游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但是从人才成长过程来看,涉外导游方向的毕业生毕业初期并不能立刻从事涉外导游服务工作。根据对珠三角地区大型旅行社的走访调查发现,旅游企业为保证出入境团的接待质量,只会安排具有一定导游服务经验、娴熟的导游技巧和熟练英文沟通能力的导游员担任入境团接待和出国领队的工作。即学生在毕业时要先从事国内导游工作,以便积累带团经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还没有做到涉外导游员就已经放弃这项工作,转而从事其他工作了。但是,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往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企业的考察,从事涉外导游服务。一旦从事了涉外导游工作,就会因为接触人群不同、待遇较高等原因,具有较高的职业忠诚度,职业生涯大大延长。

综上所述,要解决导游服务人员流失率高,旅游企业严重缺乏高级旅游服务人才的问题,旅游英语教育教育应当重视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提高,与旅行社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涉外导游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郝美玲,安立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世纪桥,2010(23).

[2]梁悦等.高职高专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想[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8(4).

[3]刘忠学.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J].比较教育研究.

第9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旅游专业; 实践活动;模拟;任务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先的教师领导整个课堂,变为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这样的形势下,课堂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我们职业学校已被广泛地运用,在旅游专业里我们也一定要坚持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课堂有效教学应落实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提高上,尤其是能力的提高方面。

今年我所教授的是旅游专业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两门专业课。旅游专业属于文科,众所周知,文科学习的特点就是课堂上老师讲的多,要求学生理解的多,而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兴趣的丧失。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来实现高效课堂,结合平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利用项目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开拓的自学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身处理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自行根据握教学计划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这种让学生自行安排全部或部分教学内容的行为,不仅解决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项目教学法,可以改变过去单纯的教师灌输知识法,通过自主学习,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理解问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因项目教学法给了学生很多自主实践的机会,学生的自由度很大,当然也可能会给课堂管理带来一些困难,因为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自律,这时候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也很重要。每一个学生都是项目参与的一分子,既需要独立工作的能力,也需要团队协作的意识,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不怕挫折、勇于表达的积极精神。如《导游业务》中的沿途讲解中,我设定了项目的内容是介绍安吉概况、标志性建筑、安吉的发展,要求分小组整理准备资料,讲解时间在15分钟以上,线路是从生态广场的黄浦江之母——商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世纪之门。项目安排好后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由学生自行根据内容要求自主完成项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带着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多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通过实践活动,把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旅游一线工作相对接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形象性与直观性是学生思维的重要特征,专业课教学更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思维情境,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性体验,因此,一方面在教学中,我通常会积累一些旅游景点的精美图片,并将自己亲历的旅游景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及实物照片向学生展示,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经历的有关景点照片,交流自己的真切感受,增强学生对从事旅游职业的感性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向往。 另一方面带学生去参观旅行社,了解旅行社行业的整个工作流程,并让学生与从业人员交流,让学生对这个行业有更深的认识。我课后经常带学生去竹子博物馆、大竹海、中南百草园等景点参加实践活动, 2010年10月份以来,我陆续带领学生参加安吉各大景点及旅行社的实践活动,学生导游共接待来自上海、杭州、温州及本地的共300多名游客,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了实战中,并在实战中收获成果。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多变的需求,才能让学生完成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旅游一线工作技能的对接。

三、开展课前五分钟的“模拟讲堂”,训练学生的导游专业核心能力

我在教《导游基础知识》和《导游业务》时,针对导游专业学生要有广泛的知识涉猎这一要求,课前总是留出5分钟开展“模拟讲堂”,或让学生将收集的有关风景名胜的诗词、对联相互讲解、赏析,或让学生上台演讲,由开始的自我介绍、致欢迎词与欢送词,到讲一个小故事,由一个词语汇编一段故事,到最后即兴演讲,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专业表达能力。

一名优秀的导游除了会说敢说,还要胆大自信。但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不是很自信,表达能力不是特别好,甚至很多学生坐在位子上敢说,但起来回答问题就变得扭扭捏捏,更有内向的同学连头都不敢抬,眼神飘忽不定。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除了引导学生敢说,我还注重学生天性的解放。课前我会指导几名学生准备5分钟的小节目在课上做表演,形式不限,只要能展示特长即可。学生兴趣盎然,准备得也很认真、充分,有时候全班同学可能会被表演同学的一句话逗得哄堂大笑,快乐的氛围不经意间渲染了整个课堂。长此以往学生们的胆子和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明显的进步,更值得高兴的是所积累的知识量也日益多起来了。

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添教学情趣,提高教学效率

科学证明各种感官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但吸收比率不同,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而如果视觉、听觉并用,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包括视频、声音、图片等直观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课堂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对于特殊情境中的事件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在思考、争论、判断以及解决问题中,提升对于客观现实的认知和感悟,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只是听众而无法参与的状况。因此,我在《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这类专业课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导游基础知识》中“中国名酒”时,就采用适时集中播放电视中茅台、五粮液、郎酒、剑南春酒等名酒广告,优美、新颖的广告词,生动、形象的名酒包装画面,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形、声、色、光彼此融合,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增添了教学情趣,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也由此大增,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课堂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在于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使有限的教学时间、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只要我们找准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之所在,确立优良的教风,在正确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研究多元化教学模式,必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旅游局编.导游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第10篇

【关键词】导游专业;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双导师教学

高职导游专业具有自己的特性,概念性和程序性知识相对比较少,隐形的行业服务技巧、文化素养知识相对较多。而现代学徒制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此谈点浅见,为高职导游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了新的思路。

1.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在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由学校教师完成,学生的职业岗位实际知识和技能则由旅游企业师傅进行传、帮、带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传统与现代兼具性。

“学徒制”以掌握某类技艺和经验的“师父”直接将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徒弟”。培养的过程比较长,学徒在完全自然的工作过程中随机学习,同时,传统学徒制是全程教育,师傅在培训徒弟的过程中负有全面教育责任,学习的方式是现场亲自动手操作,徒弟可以在了解生产基本情况后,帮助师傅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一步步地进行,达到胜任的程度。而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企业、学校的深度参与和师傅、教师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吸收了传统学徒制“边看、边干、边学”的现场学习优势和学校教育制度“系统、高效”的理论学习优势,力求解决学校职业教育专业与职业分离、理论与实践割裂、学习与就业脱节的现实困境,是传统学徒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体,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形式,是真正将实践性知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培养方式。

2.导游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着手点

导游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着手点是实施企业与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师傅和教师双导师教学、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

2.1企业与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

职业教育自发展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着校企合作之路,因为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实现与经济融合的必由之路,是保障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要素。所以在双主体育人的过程中,企业与学校签订实施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明确企校双方职责、分工,推进企校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企校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的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的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

一个精神,行业精神的培养。从入学起开始渗透行业精神,进行校企合作实训,学生的心才能定下来,未来旅游行业人才的自然流失率才能降低,所以从入学起就应当有师的出场,这个“师”,既有学校的师,也有企业的师;企业的师要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一个贯穿,实践性知识贯穿课程,必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真实的任务驱动,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达到形成能力的目的。很显然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需求,需要我们教师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次完整、接近实战的工作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析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找出符合人的职业成长的历程。职业成长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采用什么方法和载体,才能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有序、有效地带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如何设计符合发展逻辑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这对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组织安排上,要尽量安排大幅度的时间集中上某一门课,动态实施,完全按照教学项目重组教师团队。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应尽量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独立地去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同时要注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监控并评估。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社会能力(如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能力,更好适应企业的需求。

一个平衡性,既强调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也突出“职业性”。把教师转化成生产教练、把教材转化成训练手册、把教法转化成训练方法、把课堂转化成工作现场。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不能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能再以教材为中心,更不能以教室为中心,必须以工作过程为纽带,以任务完成为目的,发挥教师的生产教练作用和教材的训练手册作用,通过合适的训练方法,在工作现场中去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培养品德,形成素养;这就需要学校的“师”和企业的“师”明确分工职责,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打破只以知识的系统性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

一个持续,即从结果考试转向过程考评,从传统考场转向工作现场;从知识的考试转向能力的考试;从学校的考试转向校企共同的考核,边学边考边评,不断反馈,不断纠正,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

2.2师傅和教师双导师教学

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将旅游专业教师的下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制度。

2.3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

作为现代学徒制中的学习主体,学生在其中拥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学徒。但这两种身份并非处于平等的位置,学徒所占的比重要高于学生,这也许就是现代学徒制“现代”的一个体现。学徒身份首先就将学生界定为企业中的人,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将自身定位为企业中的员工,加强自我的归属感,从而保证自身投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徒的另一身份即学生的存在,又使得其不同于企业的正式员工,这主要体现在学徒在企业里所享有的薪酬。

2.4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

学生需同时获取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技术认证证书。

3.导游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挑战

3.1对于学徒培养的质量没有必要的重视,还没有办法去建立评价的体系,只有学时和工作任务上的工作,只顾眼前,让学生完成了培训,掌握一定的行业技能。如何让学生从培训中,获得对自己潜力的挖掘,仍然是一个挑战。

3.2学徒制的实施完全是企业与学校的行为,没有机制的保证。借鉴英、德等国的学徒制,中职学校实行“现代学徒制”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需要行业的参与。

3.3企业能吸纳的学徒人数还是有限的,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学徒制发展的规模和数量。

3.4学徒流动频繁,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企业培养学徒工的目的是基于长远战略考虑,为以后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但许多青年学徒在学业有成后,对企业忠诚度不高,一切向“钱”看,稍不如意或遭遇挫折就想跳槽,或因为谋求更好的待遇而投奔别的企业,让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企业承受“劳而无获”损失,而别的企业却可以“不劳而获”,造成了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的顾虑。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国仍处于一种积极探索和勇于尝试的阶段。现代学徒制式的推行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通力合作,在国外现代学徒制推进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企业和学校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并制定特定的法律协议等来维护校企合作的顺利实行。而国内现代学徒制刚刚起步,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和推进的力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政府关键的桥梁作用还需进一步完善。首先是专项资金支持,政府要为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活动、学校的学徒制课程发展、培训项目等不断地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政策,扩大扶持力度,让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吸引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其次是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尽量避免“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不断出现。政府可以尝试构建行业协会或者是企业集团这类中介机构,它可以为企业和学校之间搭建一条畅通的沟通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同时也起到一定辅助和协调的职能。

总之,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时,应寻求企业与学校的双赢切入点,使企业认识到学徒制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简化招聘程序,从而促使校企各专所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培养、共同承担风险。这是一个不断探讨多层次合作模式的起点,也是我们职业教育者不断努力的方向,期待校企合作能结出更多的硕果。

参考文献:

[1]何丽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旅游管理等专业中的应用》20150518

[2]李龙星、袁畅、胡袭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2

[3]孟迪云、赵芳《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1月

[4]范亚楠、梁少祯《高职导游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

[5]高葵芬《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第11篇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育;需求导向;专业设置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20-03

一、 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旅游行业的大发展为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动力。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招收旅游管理类高职高专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68所,有147所院校既招收本科专业,也招收专科专业。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933所。

(一)本科教育

2014年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生53386人,毕业45353人,在校生201161人。旅游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看到,当前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过分强调学科本位或学术化倾向,旅游教育中本科教育“理论化”的状况较为严重,导致人才规格单一,毕业生行业认同度低。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为旅游本科教育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大学,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现实选择,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学术导向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亟需改革。

(二)高职高专教育

2014年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11.08万人,毕业生13.46万人,在校生35.40万人。目前,在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大背景下,我国旅游高职院校在加强院校合作、国际合作、校企深度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以赛促学”实践教学机制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纵向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为中国旅游高职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中职教育

2014年中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生12.30万人,毕业10.88万人,在校31.87万人。旅游中等职业教育为旅游行业提供了大批实践性、技能型旅游应用人才。中职院校为培养旅游业的中、高级服务人才以及初、中级管理人才作出了贡献,培养人才层次更加多元,中高、中本贯通模式正快速推进;院校硬件设施、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均有所增强。

二、旅游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课题组在对82家旅游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所获信息进行总结梳理,得出目前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旅游企业需要具备综合职业素养的旅游人才

通过调研,旅游企业认为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挑战精神、企业忠诚度、脚踏实地、积极乐观、抗压能力、学习适应能力等都是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其中,敬业精神、脚踏实地被认为是企业员工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二)旅游企业需要具有良好融合能力的旅游行业人才

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各项社会能力普遍比较重视。通过调研了解,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最为重视的能力。

(三)旅游企业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的旅游行业人才

调研显示,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社会实践和实习经历”和“专业知识技能”。同时,绝大部分的旅游企业都希望所用人才不但能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而且其专业知识技能已得到应用与实践,希望新员工“上手快、留得住”。

三、旅游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研和比较,我国旅游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不够

部分旅游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对旅游行业人才需求趋势缺乏应有的调研,而是仅仅依靠现有的学科专业师资结构来进行专业设置,所设专业严重与旅游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相脱节,缺乏可持续发展,导致专业越来越难办下去。

(二)专业设置缺乏整体规划

部分旅游院校对专业发展规划不够科学完善,哪个专业热门就设置哪个专业,短期行为较为明显,只求一时适应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忽视长期发展要求。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定位不够明确

相当部分旅游院校对专业培养目标把握不准,缺乏对旅游业态及其职业岗位调研分析和科学论证,致使专业方向模棱两可,培养对象层次出现结构性失衡,培养出的学生与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四)专业培养方式缺乏行业参与和特色

大部分旅游专业脱胎于传统学科专业,专业背景具有浓厚的学科性,在培养方式与课程设置上,缺乏与旅游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导致培养模式单一,专业缺乏特色。

旅游职业教育: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与建设思考

(五)专业办学条件缺乏应有的保障

部分旅游院校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条件、实习基地、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办学条件与教学资源保障,整体上满足不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造成毕业生结构性过剩和大量教育与社会资源浪费。

四、旅游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对策建议

(一)做好专业设置规划,优化专业布局结构

1.优化专业类型结构

按照旅游行业发展和不同业态人才需求情况,旅游院校在专业设置规划中,除了把酒店与餐饮管理、旅行社与景区管理、会展管理等三个大类专业作为重点专业进行设置和布局外,同时结合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需求,增设适应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专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布局结构。

2.优化专业层次结构

按照旅游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旅游院校结合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旅游专业。同时,结合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旅游院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探索与实践,推进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等专业的中高贯通、中本贯通、专本衔接、本硕衔接等试点改革,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

3.优化专业招生规模结构

按照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层次的需求,适当控制学术性硕士招生规模,扩大旅游管理专业硕士规模,科学合理调整学术性硕士与专业硕士、硕士与博士招生规模结构,满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大力发展本科教育,扩大本科层次招生规模,满足旅游行业人才层次整体提升的需要。适度控制专科层次招生规模,保证旅游行业基层人才的基本需求。保持中职生现有招生规模,满足区域旅游行业一线服务人员的基本需要。

4.优化专业设置区域结构

按照行业发展布局,旅游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与旅游资源特色,科学设置旅游专业。

(二)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同步推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办出专业特色

旅游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旅游院校要以服务旅游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为导向,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布局专业结构。

2.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院校应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积极探索办学治理结构改革与创新,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搭建平台与提供保障;同时,针对旅游专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要求,实现全真教学环境,推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3.对接旅游职业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旅游院校应积极开展旅游企业调研,针对不同业态和企业,开展旅游职业分类研究,并结合不同职业岗位(群),展开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分析,适应旅游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4.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满足应用型专业人才需要

旅游院校应结合旅游专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特点,重视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合不同旅游院校要求与需要,建立和完善旅游专业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教师绩效考评体系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制度。

5.加快推进信息化,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专业人才

旅游院校要把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和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对旅游专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以适应旅游专业教学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6.重视职业养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精神与就业能力

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是旅游专业学生从事旅游工作的必备条件,旅游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7.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打造中国旅游教育品牌

旅游院校要完善中外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按照国际标准培养适应中外旅游企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同时,也要积极通过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8.加强专业评估,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旅游院校应结合专业建设要求,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内涵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等方式,加强专业内部评估,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建立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三)发挥政府和企业在旅游院校专业设置的作用与影响

1.通过政府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推进旅游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政府可以根据旅游行业发展要求,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旅游院校给予宏观上指导,引导旅游院校正确定位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加强专业结构布局优化,有效配置经费投入,重点支持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需要的专业领域,切实解决专业设置盲目无序和专业同质化现象。

2.通过产教融合,激发企业参与院校人才培养内在动力

旅游院校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旅游企业应积极主动与旅游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职教集团和专业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建立建全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产教融合,可以有效地把企业市场周期性和院校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结合起来,满足旅游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绪光.新加坡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9).

[2]李莉,周江林.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之思考――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旅游学刊,2009(8).

第12篇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旅游教育蓬勃兴起。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可以带动众多行业的发展,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呼唤着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发展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中职旅游教育培养的是掌握熟练的技能和技巧,拥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吃苦耐劳,熟悉并热爱本职岗位的旅游业初级人才。在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正确的职业观是就业的基础,也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法宝。旅游职业教育的目标主要是适应旅游业发展,为旅游饭店、旅行社与旅游景区、旅游营销及策划等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以我校为例,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进入旅行社从事导游工作,或进入景区从事讲解员工作,再就是进人饭店从事服务工作。所以,正确的职业观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择业至关重要。对于既无学历优势,又无经验优势的中职生来说,中职生比大学生、成人更需要有正确的职业观,合理规划人生。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培养社会需求的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旅游工作者,也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创新和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感缺失

中职学生大多经历了选拔教育的失利,报考本专业的动机,绝大多数是出于家长的意见,或完全是觉得学旅游好玩,很少有学生是“有备而来”。入校后缺乏明确的学习方向,对人生职业规划等内容了解甚少,没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再加上一些学校专业开设受重视的程度不够,学生往往会在毕业时感到没学到东西。加之职业意识的缺失,就业时不愿意选择一线服务岗位,轻视甚至鄙视服务工作,即使已进入旅游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也存在着频繁跳槽现象。这些对旅游专业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是及其不利的。

二、学习过程缺乏动力和实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中职旅游专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年龄层偏低,在初中学习阶段行为习惯差,缺乏自制力,缺少为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努力奋斗的坚强意志。加上学校缺少实习场所,很多专业课程常常受到条件限制难以开展,导致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实际操技能低。学校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没有完善的教育管理系统,不注重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专业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职能,或缺乏基本职业基本素养,从而影响到所在旅游公司的品牌形象。

三、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和有效的引导

由于对旅游企业接触了解的少,对旅游岗位以及行业今后的发展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导致缺乏就业动力和发展潜力,更谈不上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旅游专业来讲,旅行社的导游工作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较强的服务工作,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员工除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外,还必须具备足够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处理问题的灵活应变能力。所以,不是每一位学生的定位都指向导游,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指导选择适合的岗位。

职业学校的教师应适时地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以正确的职业观指导旅游专业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培养的学生适应企业的需要为最高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以正确的职业观指导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教育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中职旅游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准职业人的姿态迎接就业挑战。所以,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和教学中,要按照新入职的企业员工的标准去要求和培养。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同时逐渐消除对服务行业的歧视心态。加强职业人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尤其是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沟通能力。

(二)认识自我,苦练内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首先,部分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期望太高,对就业的现实情况的认识存在偏差,在择业中职业的软因素考虑较少,而过多的看重外在的物质条件,希望自己找到一份既轻松愉快,待遇条件又好的工作。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我做出正确的评估,对职业有合理的期望,可以通过优秀毕业生的现实例子告诉学生:努力进取才会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春天。从基层干起是不断进步必要的阶段,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要准确的为自己定位,既不能自卑也不能自傲,分析自我的性格、特长,寻找相吻合的职业岗位。当代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为旅游已不再是那种全陪导游一路陪着走马观花的旅游,以导游岗位为例,它需要导游人员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有更高的服务水平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精神,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特别是职业忠诚度。并且要求从业人员有一定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变、应急技巧。

其次,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旅游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能力,作为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依靠的也正是职业能力。学校在这方面需要付出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导致部分人才培养效率低,效果不理想。学校和一些旅游企业建立广泛的就业实习联系,充分利用旅游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重新审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对学生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开展职业化培训,向员工灌输这些知识技能是旅游企业快速提高员工职业化水平的首要途径。

另一方面,旅游专业的教师除具备各类普通教师应有的素质外,还应是双师型教师,也就是说教师本身就应该是高级导游员、高级茶艺师、高级调酒师、高级餐厅服务员等,而且应经过实践锻炼、具有丰富经验的专职教师;另一部分可以请旅游行业的知名专家或行业能手来作兼职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

(三)确定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

加强学生职业理想的引导,对学生要从事的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指导,从而树立学生热爱职业的积极态度和自豪感,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使学生在把在校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职业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克服种种困难,来适应职业中专的学习,从而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确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崇高的职业理想、坚强的职业意志,培养一批批职业技能娴熟、职业适应能力强的旅游人。确定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适当的目标,这个时期的学生爱幻想,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要求往往不切合实际。所以分析学生的客观条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确定职业目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和能力素质等不同,职业目标的选择也应不同。就目前的情况开看,中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旅游业人才已经成为了旅游业基层和中层管理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对职业的憧憬,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入学后的首要任务。广泛进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的第二步,也是向职业理想迈进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