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时间:2022-09-15 16:45: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1篇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利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实质是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提高水的分配效率,合理解决各部门和各行业之间的竞争用水问题;另一方面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促使各部门和各行业内部节约高效用水。水资源合理配置包括需水管理和供水管理两方面,在需水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积极发展高效节水产业,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在供水方面,协调各单位竞争性用水,加强管理,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的被动局面。

一、水资源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一些地方的河流组成中有径流量比较大的河流,在防洪控制方面没有很好的建设,江防标准较低,同时河道也存在着淤积非常严重的情况,这样会导致河流的入海口经常出现泄洪不畅的情况,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比较低,在防洪防涝能力上也偏低。

水资源管理

很多江河在人们生产和生活影响下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这种污染情况还在持续的加剧,因此,水资源在利用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少的情况,同时,很多的地区出现了水资源无法饮用的问题,导致人们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水资源被严重污染导致的后果更加严重,因此,对可持续发展因素要进行重视,对水资源进行很好的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能够更好的实现保护目的,同时,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水价改革不到位

难以使水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水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水价对其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节约水资源影响也非常大。人们在使用水资源时,水费的支出在家庭总收入的1%时,人们在心理影响方面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动,在2%时,人们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但是,对水量出现了关注的现象。在5%时,会对水资源进行重视,对节水问题也会比较重视,因此,要想更好地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在水价方面可以进行调整。

缴纳水资源管理费

现在,我国的水价不是很高,因此,在节约方面不是十分的重视。为了更好对水资源进行节约利用,在水价方面能够进行必要的提高,也可以建设节水设施,利用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水资源保护制度缺乏

一直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存在着比较模糊的观念,一些人认为水资源可以无限利用,将其作为能够再生资源来进行利用,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任何的节约意识。还有些人认为水资源有价值但是没有价格,因此,在对其进行使用时可以自由使用,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资源浪费情况非常严重。很多城市在发展建设中,对水资源节约以及保护非常重视,这样能够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对使用效率低的问题也能进行改进。

3、管理体制滞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管理体制落后、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的问题,这样在水资源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管理过程中,水资源价格较低,即使这样在收费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水资源管理单位存在着机构冗杂,人员数量比较多,而且,在结构方面存在着并存的情况,在技术方面存在着薄弱的情况,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得到更好的保障。

三、完善水资源管理的措施

1、水污染的防治

水资源要实现可持续利用一定要解决污染问题,做好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工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对工业布局问题进行重视,能够防止污染出现。防治水资源污染的原则就是对污染总量和水功能进行区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将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实现污水资源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消耗量比较大,因此,在农业方面要想避免水资源的污染,要发展生态农业,对先进技术进行利用,加强农村地区规划,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使用化肥和农药时,要防止农村水资源环境进一步恶化。

2、健全防洪防旱体系

加强对江河的综合管理以及开发利用,提高江河的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城市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建设防洪工程,并且建立预警预报系统,保证防汛抗洪决策的正确性以及科学性。对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配置情况进行分析,适应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使水资源和人口、耕地以及其他资源相适应,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沿海干旱缺水地区,必须限制城市的发展规模。有些地区缺水问题突出,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要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并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

3、提高全民节水观念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强化节水观念,让公众了解水的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水资源紧缺的严峻现实,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努力做到人人关心水资源问题,自觉珍惜水、保护水,形成良好的节水社会风尚。强化计划取水、节约用水。实施计划取水和节约用水,通过对取水户下达年度计划取水指标,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水资源。造成浪费水资源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水价偏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外实践证明,制定合理的水价,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4、发展节水农业

农业灌溉占总用水量的比重较高,而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是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发展节水农业是带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战略问题。要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为中心,围绕"开源节流"进行创新,根据各地的资源条件,合理配置水资源,实行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真正提高节水农业水平。

四、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手段

1、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

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管理机构职能,明确流域与区域的事权,以实现防洪、供水、用水、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地下水一体化管理。其次,实行全河水量统一调度。实施计划用水、取水许可等制度,统一分配水量,实现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配置。

水资源管理体系

流域内的各级政府应采用行政手段引导、调整工农业产业结构,建立适合本流域水资源现状的产业结构模式,使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断优化升级产业内部结构,鼓励发展节水农业,促使高耗水低产出的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在项目审批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考虑生态环境效益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2、加强流域内法律法规宣传

在流域内加强《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宣传,提高用水户守法、节水意识,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工作,合理保护水资源。为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应进一步加强和明晰界定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权属关系,明确管理主体,理顺工作机制,制订和完善水量调度管理办法,严格实施取水许可、计划用水、定额用水、节约用水制度。同时,建立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相适应的法规体系,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水资源执法力度,依法管水、治水、节水、用水。

3、展开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方案,建立地下水管理系统和监测网络,明确进行水事活动的基本规范。各专业、区域规划应当与流域规划衔接统一,明确对违背流域规划和流域统一管理行为的处罚制度,通过流域规划对工程布局和开发方案统一决策,完善配套流域水利工程设施,通过流域规划监督强化水资源管理,协调生产、生活与生态用水的关系,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水资源使用状况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对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对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重视,对水资源管理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以及经验,能够更好的加强水资源管理,同时也能对其进行长期利用。

参考文献

[1]康爱荣;于法稳.河北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07(04):78-79.

第2篇

关键词:水利;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15-01

一、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1、铺设生态地面涵养地下水

在居民小区、公园、广场和人行道路铺透气透水的生态地面,可以减少城镇燥热,下雨后经透水路面保存下来的雨水可以慢慢蒸发出来,增加湿度和舒适感,也能滋养各种绿色植物,从而大大减少绿化用水。铺设生态地面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用透水性地砖铺路;用孔型混凝土砖铺设停车场和自行车存放地地面;用实心砖,但砖与砖之间留出一定空隙;用细碎石或细鹅卵石铺路;用孔型砖加碎石来铺路。

2、修建生态河道和亲水堤岸

一直以来很多城镇在进行河流改造的同时硬化了河床和河岸,从资源和生态的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很严重:①硬化的河底没有了泥层,具有净水作用的植物、微生物和鱼类都难以繁殖和生长,这会使河水水质下降。硬化的岸边不能生长天然的植物,河两岸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观赏价值也会降低;②硬化的河底阻止河水渗入地下去补充地下水。③硬化河道还不利于阻挡两岸的泥土进人河水,造成河水中泥沙含量高的问题。

二、水资源合理利用

水资源合理利用既包括水源在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的合理调配,又包括水资源节约利用。在水资源缺乏的城镇,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要综合考虑分析各种水资源,包括当地的和外来的,已有的和潜在的,低质的和优质的,尽量做到现有资源的合理调度与库存,以及保护开发和节约利用。为此,要逐步做到以下几点:①全面实行清污分流,充分利用有限的径流。②逐步实行水资源多级管理,做到优质优用。③对于农业灌溉用水还应按污水性质进行分类应严格控制含有一类污染物包括重金属、人工合成难降解有机物等的工业废水直接进人农灌系统。

1、分质供水与梯级利用

在小城镇可采用水的分质供水与梯级利用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以海水、微咸水、再生水、淡化海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作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补充水源。对生态用水和农业用水可采取低水质供水,以处理后的低水质水作为水源,但所供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业用水和相关生态用水的标准。采用分质供水生活用水必须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此外工业用水标准的再生水绿化、消防用水、冲洗马路、居民冲厕等用水,均可使用经处理后达回用。污水是小城镇最稳定的潜在淡水资源,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考虑深度处理水的回用问题,可以较好地补充小城镇水资源的不足。若能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再生水回用、水资源的梯级利用等联系起来进行统筹考虑,将有效地改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质量较差的局面。因此小城镇应立足长远,形成两套独立的供水系统:自来水系统和再生水系统。自来水系统主要提供饮用水和食品医药等直接和人体相关行业的生产工艺用水,而再生水系统则主要提供非饮用水。

2、水资源一体化管理

一体化水资源管理是指在水资源系统各因素之间、利益集团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的现实状况下,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教育等多种形式和手段,通过综合考虑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协调和整合利益集团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功能设置,有机组织系统关键要素,实现系统有效管理和高效运行。

三、水资源节约

节水可以通过以下4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

1、生活节水。

小城镇生活节水首先要增加小城镇居民用水普及率,逐步减少依靠井泵水、河水和库塘水的饮水习惯。其次由于城镇生活用水供给量集中,水质要求高,随着小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需水量也不断增长,小城镇的生活节水需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同时应加快节水器具改造,推广节水设备,杜绝跑、冒、滴、漏现象;新建民用建筑普及节水器具,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城镇公共建筑或居民小区铺设再生水回用管道,将再生水作为共建保洁用水及冲厕用水。

2、农业节水。

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科学灌溉制度和先进农业灌溉技术,研究农作物的用水定额,探索农业灌溉定额控制的节水灌溉方式,调整农业种植种类结构,推进适应性种植,在缺水地区改种低耗水作物等,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减少田间蒸发和输水过程蒸发、渗漏,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减少农业灌溉水的浪费。

3、工业节水。

在城镇整体来看,要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调整工业结构,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工业发展方式,限制规模小、污染大、浪费水资源多的企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工业用水管理,避免浪费。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应限制水资源消耗量大的工业行业发展,鼓励低耗水行业发展。对于企业自身,应依靠技改推动企业节约用水,大力提倡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落后的工艺和设备,积极推广和引进节水型工艺和设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工艺中以再生水替代新鲜水,达到降低万元产值耗水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的目的。

第3篇

Abstract: The rationa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uppor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aper,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management,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re achieved by reducing the discharge of sewage water and using protect wayand how to achieve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discussed briefly.

关键词: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的管理;可持续发展

Key words: rationa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V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166-01

1减少污水的排放,运用保护水体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的用水量越来越多,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水体的污染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如果人类生存环境周边的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那么只能实施远距离取水的计划,这样给生活和生产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所以,合理利用水资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少污水的排放。

2管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供的资料,农业用水约占用了全球淡水资源的70%。联合国预计,在未来20年内,世界需要增加17%的淡水灌溉农作物以满足人类对粮食的消费,农业节水尤为重要,应该根据不同农作物具有不同的需水量这一规律,把各种农作物进行优化配置,使产量和用水量达到最佳,从而提高灌溉用水效益,并大力推广优化技术与计算机在灌溉用水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水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同时,应重视发展高科技节水技术。

在全球水资源日趋匮乏的今天,合理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而合理用水的关键在于管理。

首先是强调水资源的公共性。鉴于水具有流动性、多功能性以及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海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性等特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强调水资源的公共性。强调水的公有性的实质,是为了消除各种以牺牲更大的社会利益为代价,追求狭义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协调水资源利用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坚持水利共享、水害共当的原则。

其次是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世界各国大多都强调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据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第13次自然资源委员会资料,在22个成员国中,已有13个国家设立了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综合管理机构,另有6个国家正在筹建这种机构。从各国实践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工农业用水和城乡用水等各个方面,并通过立法予以明确的规定。

最后是实行水权登记和用水许可制度。世界各国大多以用水许可制度和水权等级制度为切入点,规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并对用水量进行管理。各国实施的水权登记和用水许可制度,通常包括下列内容:实施水权登记和用水许可的程序、范围;许可用水的条件、期限,用水权的等级及用水权丧失、废止或转让的规定,以及有关奖励和处罚的原则等。

3科学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坚持人水和谐,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人水和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必须尊重自然、尊重科学,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也要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更加注重节水型社会建设,更加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加强需水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生态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要形成“人水和谐”的社会风尚,就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用地上水置换地下水。要用“量水而行”的原则指导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能用损害水资源环境来换取经济和社会指标的增长。

其次是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把节约保护水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节约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基本要求。必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建设节水型社会,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满足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要求。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牢固树立起“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就不可能实现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思想。要拿出抓经济工作的力度去抓水资源保护,把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树立水资源忧患意识,绝不能以牺牲水资源、严重破坏水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性的经济繁荣。要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抓好管理保护,切实处理好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系。

最后是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是重要的水利工作方针,也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根本方法。必须坚持地表水地下水统筹,水量水质共管,水体水域兼顾,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实现水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首先要考虑本地区水的利用不能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使其依靠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能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做到量水而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发展。同时,在用水秩序上应以人为本,先生活后生产。通过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保证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要加快改革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管理体制和机制,实行水资源一体化统一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开源节流并举,节水与防污并重,建立完善用水节水保护水的责任目标体系,层层落实责任。要不断破除制约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资源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李维兆,李淑敏,李维贤.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合理利用水资源[J]. 山西建筑,2010(1).

第4篇

[关键词]罗平县 农村 水资源 合理利用

水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我国既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决定了农业生产与水资源之间的密切关系,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较之其他生产要素相比具有不可替代性。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农业背景下的粗放经营方式使得稀缺的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农水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最终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认真分析农村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其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方式,使稀缺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是摆在人类面前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基本现状

1、地理环境

云南省罗平县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农业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地处东经103°57′~104°43′、北纬24°31′~25°25′之间。县境东西宽75公里,南北长99公里,国土面积3045.2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78%。全县辖罗雄、大水井等12个乡镇,153个村委会,1173个自然村。总人口58.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53.74万人,占91.25%。现有耕地45.73万亩,其中水田11.532万亩,水浇地0.14万亩,旱地34.058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荞籽、洋芋及豆类,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生姜、油菜籽、蔬菜等。

2、水资源

罗平县水资源总量为24.748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总量为5.479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18%。全县农村水资源主要由降雨量、河流、地下水、水能资源构成。

(1)降雨量。罗平县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云南省的多雨中心区之一。夏秋多大雨,秋冬常阴雨绵绵,日照较少,年平均气温15.1℃。由于县境内的白腊山东南面是控制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面,受其影响,雨量大,降雨多,河川径流来源充足。全县年平均降雨量1743.9毫米,月平均降水量如表1所示,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南部1470-1743.9毫米,北部1120毫米,主要集中在5-8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

(2)河流。境内流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河流众多,大小河流25条,河流去向多由东北向西南走向,河川径流总量为24.58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83.6万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南盘江沿罗平南缘穿过河,归南海于三江口与黄泥河汇合后经广西注入珠江,境内全长24公里,流域面积284.2平方公里,河川径流量为24.74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总量16.25亿立方米。

(3)地下水资源。全县境内地质结构复杂,岩层节理裂隙,断裂发育,岩溶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80%,峰丛、凹地、峰林谷地、地下暗河分布极广。复杂的地质结构造就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全县地下径流5.691亿立方米,出露泉点70处,其中最枯水量大于1立方米/秒的有3处,大于0.3立方米/秒的有19处,年平均地下水径流量为8.33亿立方米,大部份分布在东南部。

(4)水能资源。全县水能资源隐藏量丰富,有“电力之乡”的美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9万千瓦,已探明易于开发的为109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09万千瓦,辖区内有水力发电站22座,现已开发77.196万千瓦,占蕴藏量和可开发量的51.8%和70.8%。境内有我国第一个向世界招标建设的鲁布革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以及全国最大的县级最大电站一腊庄电站,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目前一批小水电站正在建设中,预计建成后总装机可达21.55万千瓦。

以上数据表明,罗平县水资源总量大,雨量充沛,河流分布广,地下水和水能资源丰富,为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罗平县对农村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在做好保护的同时,修建了一批农田水利工程、蓄水工程和饮水工程,开发了一批水电站,并充分利用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水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地方旅游业,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然而,由于全球温室效应所导致的干旱、山体滑坡、泥石流、水灾等恶劣环境,城镇化加速推进带来的水体和环境污染,传统农业粗放经营导致的水资源低效利用等,使得罗平县农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1、水利基础建设滞后,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浪费现象严重

作为&以农业为主的大县,罗平的水利基础设施仍显得十分薄弱,受坝区内河流短小、灰岩广布、地形复杂、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县水利设施工程与农业农村用水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截至2009年底,全县建成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15座,小塘坝101件,抽水泵站104处(眼),引水灌渠246件,大、小蓄水池1171件,水窖17749件,累计蓄水总量5005万立方米。目前全县最大供水量为6646万立方米,而最大需水量为19733.22万立方米,缺水达13087.22万立方米。据测算,到2020年,全县最大需水量为23047.12万立方米,最大供水量为10755.07万立方米,最大缺水量将达到12292.03万立方米。随着人口的增多,城镇化迅速推进及工业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不仅如此,全县水利工程分布不均匀,山区水利化程度低于坝区,山区农作物灌溉及人畜饮水十分困难;蓄水工程少,全县仅有的2座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和16座小(二)型水库储水能力较弱,其中有部分设施已经老化,不同程度地存在病险隐患;薄弱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导致了全县1/3的中低产田难于得到有效改造,老化的渠道及渠系建筑倒塌、堵塞、渗漏、淤积严重,渠系水利用率低,灌溉水平均利用率仅为37%左右;简陋的农村水资源存储手段造成水资源在储存、输送过程中流失、渗漏和蒸发现象严重;农民传统低效的大水漫灌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严重。

2、人均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

罗平县虽然是全省的4个多雨中心区之一,雨量充沛,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全县人口较多,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600立方米,远远低于云南全省6795立方米的平均水平。加之水资源分布特征是南多北少,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造成其时空分布不均,春旱、夏洪、秋冬缺水的现象比较普遍,大水井、旧屋基、钟山等一些乡镇缺水严重。

3、水资源利用率低,利用难度大

在全县国土总面积中,坝区、槽区面积只占22%,山区面积

高达78%,坝槽区水源条件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相对较高,而山区和半山区由于水源条件较差,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水平较低,靠天吃饭和吃水难现象普遍。由于全县处于黔西高原过渡的斜坡上,地势呈不均匀的阶梯状下降,最高海拔为白腊山主峰2467.9m,最低海拔为三江口722m,海拔相对高差1745.9m。境内地质岩层节理裂隙,断裂发育,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石山面积占80%,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岩石,岩溶洞穴纵横交错,保水性能差,加之河谷深切,地下水埋藏深,缺乏骨干蓄水工程,雨季降水大多白白流走。加之山区地形破碎,耕地和农民居住都较分散,带来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目前全县境内45.73万亩耕地的灌溉率只有21%。

4、水资源时空分布与部分农作物生长对水的需求错位

水资源时空分布与作物需求关系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罗平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到的农作物主要有油菜、夏玉米、水稻、生姜、烟草等。如油菜最大需水期是开花期,一般为每年的2月至3月初,播种时若土壤湿度降至10%~15%会严重影响出苗和全苗等;夏玉米在生长的中后期如遭遇干旱,将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水稻在抽穗开花期若缺水会造成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罗平县的雨水时空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冬季晴天开始偏多,水资源时空分布与农作物对水的生长需求之间产生矛盾,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最终导致其产量和品质的降低。以2009年为例,由于持续干旱,降水异常少,气温持续偏高,造成全县种植的油菜全部成灾,绝收23.5万亩,损失产量6000万公斤。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罗平县农村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既有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客观因素,也有投入不足、管理不健全、意识不强等主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后,罗平县农村水资源的管理发生了较大变化,水利设施由原来的纯集体产权形式变成了混合产权(村集体和农民)形式,造成了产权主体(主要是集体资产)不明晰,管理责任不明确的现状。近年来,由于全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数量较大、分布较广、任务较重,一些地方受益群众参与管理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不高,对已建设工程爱护意识不够,措施落实不力,人为破坏严重,工程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统筹规划不够,往往造成重复建设,项目资金难以整合,使用效益低,规模效应差等问题。

第二,节水设施建设滞后,节水农业发展缓慢。在全县农业灌溉面积中,只有少部分采取了节水灌溉,绝大部分仍然是粗放用水方式。据统计,截至2008年,全县节水灌溉面积只有12,1818万亩,其中11.761万亩采取渠道防渗,0.42万亩采用低压管道节水,节水灌溉措施相对单一,且只是在输水过程中采取节水灌溉措施,田间节水灌溉技术使用较少。

第三,村民节水意识普遍淡薄。一是许多村民还没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多用水不算什么浪费。二是部分村子装上自来水后,虽给农民用水带来了方便,但几乎所有用户都没有安装水表,也没有收取水费,这样一来用水就没有了限制,浪费现象比较突出。三是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没有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第四,水资源存在一定污染。水资源污染是影响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罗平全县农村水资源遭到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中施用化肥和农药、养殖业中畜禽粪便中的化学需氧量(COD)释放、工业“三废”以及旅游垃圾等。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蓄水工程的建设,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第一,新建蓄水工程,积极利用雨洪水资源,增加农业蓄水能力。首先是加强全县主要烤烟和油菜生产基地罗平坝子的蓄水工程建设,实施调水工程,解决县城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生产和工业用水需要。其次是根据罗平流域的实际情况,合理修建一部分蓄水工程。第二,对已建的蓄水工程定期检查,及时加固处理,尤其要加强对设施已经老化、存在病险隐患的13座水库进行定期评估检查和加固处理。

2、抓好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雨水集蓄利用

如前所述,罗平县属山区半山区,丰富的水资源因水利工程建设滞后而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实践证明,借鉴云南红河州建设小坝塘、小水池、小水沟、小水井和小水窖等“五小水利”工程经验,可以更好地收集雨水。相比较而言,目前罗平全县所建的“五小水利”工程量还比较少,灌溉面积小。因此,坚持“民办公助”原则,正确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兴建一批“五小水利”工程,充分收集雨水、储存雨水、利用雨水,为干旱缺水地区开辟节水新路,使全县山区半山区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3、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罗平境内地下水丰富,但补给速度慢,过量开采将引发许多问题。为了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第一,应加强地下水源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质资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避免过量开采和滥用水源。第二,在防止地下水污染的前提下,进行人工补给。第三,建立监测网,随时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水质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4、抓好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适宜地区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罗平县实际,要加大投入,对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适宜地区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如喷灌技术、微灌技术、膜上灌水技术、抗旱点浇技术、沟畦灌水技术等。

5、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抗旱高产农作物品种

抗旱品种是指具有稳定的节水好、御旱性强、高水分利用效率、高产稳产等综合优良特性的作物品种。选用高水分利用效率、高产结合型的作物和品种,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和品种搭配,是利用生物适应环境,以生物机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种植业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耕作栽培措施改善环境条件,使之适应和满足作物(品种)的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良特性和节水高产潜力。根据全县环境和水资源条件,可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合理安排布局搭配,从而达到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的目的。

6、加强村级水利工程管理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建立符合罗平县县情、水情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村级水管体制及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农户参与式农村水资源管理和用水收费制度,是全县农村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保证。

7、增强节水意识,普及节水用水知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活动,让农村居民知晓节水用水的相关知识,增强其节水用水意识,掌握节水用水的窍门和技巧,形成人人节水用水的良好环境。

8、整治农村水资源污染

第5篇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的含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3、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破坏和浪费严重。

4、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养,便能够可持续利用;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

5、“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6、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从我做起: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付诸于行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7、活动题P63第1题

第二节土地资源

1、分类:可利用土地: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

建筑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城乡建设用地)

难以利用土地:戈壁、沙漠、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山。

2、土地资源的特点:(1)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2)地区分布不均

(3)比例结构不合理(P68图3.9)(4)破坏严重

3、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地区所在的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农业类型

耕地水田东部(南方)湿润区平原、丘陵耕作业

旱地东部(北方)湿润、半湿润地区高原、平原

草地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原、山地牧业

林地山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山地林业

难以利用土地西部内陆干旱地区沙漠、戈壁、石山等-----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利用中存在问题

A、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乱占耕地造成耕地减少;过度放牧使土地荒漠化

B、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不当排放造成土地污染,土地质量下降

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

(1)制定基本国策:内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2)设立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3)颁布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4)其他: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在易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第三节水资源

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2、水资源的特点:

(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时空分布不均:a、空间分布:南丰北缺(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方80%,北方20%)

b、季节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c、年际变化大

(3)污染、浪费严重

3、我国缺水最为严重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4、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1)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2)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3)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足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5、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方法之一(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

兴建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6、南水北调工程:(p78图3.16)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中线工程: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第6篇

1推广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国农业生产受耕作技术和耕作习惯的影响,长期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情况,在很对地区都存在对水资源的浪费。由于农业是用水大户,如何不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有效节水,那么,会对农业周边的城市生活和其他行业的生活生产用水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在农业产区推广农田水利技术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农业粗放型生产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提高灌溉效率,还可以提高一个地区对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降低对水资源的浪费。从大的背景上来讲,我国的水资源分配极不平衡,我国的农业产区分配也很不平衡,这两个不平衡造成了在局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匮乏,如果在不进行合理的利用,那么就会造成进一步的水资源紧张。尤其是目前我国农业产区先进生产和灌溉技术的推广不够,大面积灌溉造成大量的水资源蒸发和流水,没有起到实际的灌溉作用。另一方面,从农业增长增收的角度来看,完善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使得建设生态农业、景观农业和农业产业链成为了一种可能。进行水资源的调配的同时,进行各类农业技术革新试验,再通过农业技术革新试验对农田水利利用技术的进行革新,这种相辅相成的方式是既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也有效地利用了水资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我国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思路

根据我国农业产区水利设施和灌溉技术的差异,开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工作可主要从改良灌溉方式、改变储水和蓄水方式以及农作物种植方式上做文章,形成地上、地下一体的立体灌溉模式,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1改良传统灌溉方式,推广系统灌溉模式

在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中,应用比较多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沟灌、滴灌、喷灌和管灌等技术。在一系列的灌溉技术中,应用比较多的主要有沟灌、喷灌和管灌几种。其中,沟灌是应用比较多的一种灌溉技术。农业生产都要依托河流、湖泊等水源地进行,为了节省灌溉成本,广大农民发明了沟灌这一传统的灌溉技术,利用河流周边的天然水道,进行初级改造直接将水引进农田,进行大面积灌溉,或者在近水源地处利用水泵等抽水设备抽水,利用外接管线将水输送到农田进行灌溉。这种灌溉技术虽然节省成本,设备运行和维护费用也比较低,但灌溉效率也十分低下,在水的输送和灌溉过程中,都容易造成大量的流失和浪费。尤其是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在用电高峰季节普遍出现电力短缺,而这时时间一般都是农业生产最关键的灌溉期,电力的短缺造成抽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同样影响灌溉效果。根据这种实际情况,广大水利技术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农业生产环境调查,特别是农田水利运行情况和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了解灌溉区域的综合情况,利用得到的综合数据进行详细的灌溉方式改良工作,首先,做好用于沟灌的渠道的防渗漏工作,避免水资源意外流失。同时,还要利用沟中覆膜技术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流失。根据农田作物类型和种植情况,还要广泛的使用支渠灌溉,分担主渠的灌溉压力,在利用支渠进行灌溉时,要注意渠道的高度和渠内压力的控制,一般以不影响主渠内水流量为宜。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使用覆膜技术,进一步提高灌溉效率。改良沟灌,建立系统的沟灌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灌溉技术改良手段,也是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宜在我国绝大多数农业产区进行普及推广的重要的灌溉模式。除不断改良沟灌模式之外,还可以在种植农作物类型允许,技术成熟的情况下,积极推广喷灌、滴灌和管灌技术,这些灌溉技术由于将水流转化为了水滴、水雾,就等于直接降低了灌溉的用水量,对水资源的节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管灌技术,利用地下管道同水源进行连接,灌溉用水可以在管道内实现回流,从而很大限度的控制了水的消耗和浪费,相应节约用水量可达50%左右,灌溉效率更是提高了近10%左右。

2.2合理储水、蓄水,适时进行灌溉作业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广大的区域分别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所以我国的降水也多数集中在每年的夏秋两季,这两个时间段的降水如果进行合理的储存,那么完全可以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农业产区现有的水利设施,如小型的水库、水坝,进行有针对性的蓄水,尤其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可以利用梅雨季节几个月的降水进行蓄水。待梅雨季节过去,进入农作物大面积耕作期之后,在由水库和水坝进行有序的水资源分配,从而合理的利用了水资源,避免了临时采用其他取水方式,如开采地下水造成了农业生产、生活环境的潜在破坏。利用汛期蓄水进行灌溉,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灌溉次数,或者利用沟渠将水资源在农田中进行循环灌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水资源,提高了灌溉效率。

2.3优化农产区作物结构,推广节水种植技术

由于不同作物对水量的要求不同,在实际种植作业中,可采用不同作物间作的种植模式,改变单一的作物生产模式,根据当地水资源情况,调整种植作物的比例,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情况下适当推广抗旱品种,从而使得灌溉区域内整体的灌溉用水量降低,也就达到了节水的目的。另外,还应在部分地区推广节水种植技术,特别是在农作物用水量相对较少的北方地区,可积极推广坐水点种和早育稀植和各类水肥控制技术,从而提高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水的利用率。结语发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农业生产中对水资源不能进行合理利用、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从大的方向上来讲,推广农业节水技术,也是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建立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7篇

挽救人类之家——地球

环保感想

水不仅是人类宝贵之源,而且是生命之泉。人类的生命不能离开空气,也不能离开水。从太空中看,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极为秀丽的蔚蓝球体。水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表面,所以地球是名副其实的大水球。

我们地球是宇宙中最为独特的星球。可是,在对水资源需要不断增长的同时,人类的活动对水体的污染也日益严重,使许多可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就连清澈见地的小河与溪流也被我们污染。因为死亡有机质能消耗水中缺氧,危机鱼类的生存,还能导致水中缺氧,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而正是这些氧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着河流小溪的自我净化能力。

为了预防和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好水资源,每一个生活地球上的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了解水污染形势,防止水污染蔓延。作为地球一员的我提3点建议:

1.政府调节水资源时,应当统筹兼顾,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2.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对造成水污染的企业进行整顿和技术,采取综合防止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

3.禁止向湖泊,溪流,小河排放,倾倒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和其他废物。

水是一切生命的摇篮;是生命之源,对人类极其重要;是地球万物命脉所在。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在水的滋养下生存与繁殖。即使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发展,我们也不能让水污染的恶化作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因为将会造成人类无法弥补的恶果,最终导致人类所在文明化为乌有。面对水污染的环境恶化,我希望人类更能团结一致,更能吃苦耐劳,更能相互帮助,更能激起一古热情。人类们,快醒悟吧!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给予人类所有礼物,都将会使你们受益无穷。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室内;给排水;节水节能;创新

近年来,我国的水资源浪费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在各行业,尤其是建筑行业中,水资源浪费严重,为了缓解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困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用水中占有相当比例的建筑工程应重视施工中的节水节能,尤其是建筑室内给排水的节水节能的措施的制定和创新的设计,尽量采用节水型的室内器具和器材,从而减少供水系统中水资源的损失。

1 给排水系统的节能节水措施

1.1 给水系统的节水节能策略

进行室内给排水设计时,可以利用市政工程的管网余压,进行分区给水。城市建筑的供水是根据市政建设规模的大小评定的,其给水系统的压力保持在0.2MPa至0.4MPa左右。若市内给水设计能够合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进行分区供水,能直接减少压力增加时的能量消耗。如六楼以下居民建筑能够直接供水是在市政管网的压力保持在0.3MPa的时候,六楼以上可以使用变频无负压的设备给水,如此便可以合理利用管网余压,避免低楼层的水资源浪费和能量的消耗。

在国家制定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能够看到较高楼层的给水系统中可设计为竖向分区,卫生设备的水压可设定为0.2MPa到0.3MPa,其静水压也应设置为小于0.455MPa,以此来避免或减少给水系统超出压力水资源流出的现象。

另外,作为最清洁和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在对能源的节约利用上有重要作用,中国每年的日照时数较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可对太阳能热水器大力推广,这样,利用太阳能资源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应用于居民沐浴、清洁等消耗,这样可以节约其他能源,又对环境进行了保护,在对能源的节约上效果明显,可促进太阳能的广泛利用。

1.2 排水系统的节能节水策略

排水系统是指按照室外排水系统的体制将居民生活产生的废水、污水使用合理方式排出的系统,分为雨水系统、水处理系统、中水系统等多个方面,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节水节能措施。

1.2.1 雨水系统的优化措施

作为自然界的一种资源,雨水经过一定的处理后也可以运用于生活之中,对建筑物屋顶等区域的雨水收集已经成为了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进行建筑物室内的排水系统的设计时,可注意将建筑物附近,包括地面、屋顶、街道的水资源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可用于建筑物周围植物的灌溉,居民的洗车、洗厕所等用途,这样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1.2.2 中水系统的优化措施

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的有效节水的办法是建筑排水系统和排水设施,并已经将其上升为政府政策的高度进行推广和宣传。这一过程是指将居民建筑物内的包括冷却水、雨水、生活排水在内的各种排水进行一定的处理后,在工业与民用建筑附近安装相关的设备和设施,将这些排水当作杂用水进行使用。我国的水资源消耗巨大,90%左右为酒店和宾馆使用水,70%来自于住宅用水,40%为办公楼使用水,这些单位水资源消耗惊人,若把这些排水经过处理净化成中水,用来进行城市绿化或者是建筑杂用水,城市的排水量就会大大减少,供水量就会大大增加, 利于节水节能。

1.2.3 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措施

在节水节能的措施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种利于可持续发展、更加生态的建筑排水系统的处理工艺,即是在生态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技术,以生物能、太阳能为主要消耗能源,开发出水资源的处理设备,利用生物链来净化水资源,最终实现水资源的零成本运作和污水的全面回收利用。比如,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在处理污水后,水质明显好转,对后续处理的要求减小,这样就降低了整个过程能源的消耗,利于效率的提高。在制定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措施中,也应该注意选取适合的处理设备,最好采用的排水管件和管材都是新型的,还应恰当的对通气管进行设计,要认真选取潜水泵、采用顺水性的弯头或者三通,在建筑设计时应保证高水封和防止地面渗漏等。

2 给排水系统的创新设计

2.1 给水系统的创新设计

2.1.1 注意给水的节约性

建筑室内的给水系统的创新设计要注意中水道的建设和节水配件的选择。这一过程中,中水道的建设已经成为给水系统和建筑行业中的主要发展趋势,通常情况下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选择:由冷却水转为沐浴排水,然后再用于盥洗水的使用,接下来可用于衣物清洗,再接着用于厨房排水,最后用于居民厕所的排水使用,这样区别开来废水和污水,又对水资源进行了重复利用。而节水配件的选择也是多样的,包括了液压式的冲洗水箱的配件、房顶竖向的开合阀、控制水压水力的多用途阀,还有就是厕所的配备器具,这些配件安装之后可以自动对温度进行调节、限制水的流量。

2.1.2 环保节能的给水设计

对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是促进我国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步骤之一,节约能源也可起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技术系统中,应随着技术的发展改变,放弃传统的水泵―水箱的水污染给水形式转而采用变频调速和气压罐给水的方式。气压罐的供电频率采用的是变频器对电机进行改变的频率,可根据给水量的多少循环转动和调速。现代变频设备已经采用的是变量变压的给水方式。在进行室内的技术系统设计时应合理选择设备,根据系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节能手段,比如合理利用太阳能,利用太阳能的加热设备解决给水问题。

2.2 排水系统的创新设计

2.2.1 真空节水技术的设计

如果要节约水资源,当然是在保障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的前提下,使水资源的用量越低越好,但是如果一味地对水资源厉行节俭。连最起码的生活和清洁都不能做到,那么节水就没有意义了。在排水系统的设计中可以采用真空节水的技术来保证居民的包括厕所用水在内的清洁用水。这一设计即是依靠空气负压从而产生汽水混合物,以空气代替水,利用混合物的高速流动把污水、废水等冲除干净,如果在各类建筑中使用真空节水技术,可以节约超过40%的水资源,可以获得至少70%的节水率。真空节水的整个系统包括:真空阀、独特设计的洁具(带有吸水装置)、封闭的管道、收集真空的容器和真空泵、管道以及控制设备等。

2.2.2 同层排水技术的设计

同层排水技术能够将排水系统管道或者卫生器具的维护放在同一层进行,更可以将生活的污水、废水管道设置在同一层内,利于施工和操作。同层排水主要有几种设计:利用集水器进行排水、墙式同层进行排水、沉箱式”同层进行排水、将排水系统置于板内进行排水等。这几种设计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运用。

2.2.3 合理利用中水

中水是经过一定处理之后达到某个关于水质标准的生活排水,生活的废水、污水都可以称之为中水,其中生活的废水包括浴室、厨房、洗衣的排水以及冷却排水等各种排水。中水在城市的环境绿化,居民的非饮用生活杂水等地方应用价值巨大,合理利用中水是达到节能节水的有效途径,可以将建筑室内的各种排水经过收集后加工成为中水,用来进行城市绿化、居民杂用水、建筑杂用水等用途,虽然中水工程的资金投入相对较高,但是在水资源的节约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后势必会成为一种趋势。

3 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资源的日益缺乏,在未来的建筑室内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节能节水将成为设计的主要主题,给排水系统的节水节能潜力巨大,可以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太阳能的利用和中水的回收,利用先进的科技开发出先进的节水节能产品。

参考文献:

[1]张雪峰,李伟.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及发展[J].山西建筑, 2007.

第9篇

在绿色施工中要求的节约材料、节水、节能、节地中对我们施工单位影响最大的是节约材料、节水和节能,材料和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在以前的施工中都有成功的经验,而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以往都没有很强的意识。我们身处江南地区从来就没有对水源产生过危机意识,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发和全球温度的提高,我国也成为了缺水的国家,江南地区也受到波及,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水费价格的不断提高,从九十年代的0.18元/m3上涨到现在的3.5元/m3,上涨了近二十倍,而且水资源又是不可再生资源,不论是从环保的角度还是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对我们这些施工人都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认真地研究一下在施工中如何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了。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江南地区地下水位都比较高,一般自然地面向下2米左右以后就有地下水了,在地下室施工中肯定要进行降水工序的,无论采用井点降水还是管井降水,出水量都比较大,而且周期较长。按照原先的做法,该部分水抽上来后就直接排放到市政雨水井内了。现在这项资源我们就必须加以利用了。拿水墨江南二期工程为例,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纵三路之间,总建筑面积约10.56万平方米,建筑高度52.0米,商业区延星湖街布置,该项目一层地下车库,车库面积在1.7万平方米左右,基础挖深在4.5米左右,基坑内降水采用管井降水结合明沟排水的方法,抽水周期要求为直至基础回土结束为止。在处于基坑降水阶段时,利用管井内的抽水和基坑周边明沟积水坑的排水作为混凝土养护用水及道路出入车辆的冲洗用水。主要措施为在工地北侧入口处设置一个砖砌蓄水池,尺寸为15米(长)×5米(宽)×4米(深),蓄水池分三格布置,从入水口处开始分别为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三级蓄水池,出水口设置在第三级蓄水池处,以保证抽出的水经过三级沉淀后可以达到合理利用的水质标准。在现场卫生间及生活区卫生间处设置一口管井,在管井边搭设一个钢管脚手架架子上面放置一个容积为2立方米的蓄水筒,作为厕所的冲洗用水。这样,在基础施工阶段现场的施工用水除了在办公区和休息区采用自来水作为饮用水位外,其它的施工用水和冲厕用水全部采用抽出的地下水,有效的节约了水源。

收集循环使用雨水资源

苏州地区每年的降水量都是比较大的,春季每月要有10-12天的降水,夏季每月一般有7-9天地降雨,秋冬季节雨水较少每月也有3-5天地降水,综合起来苏州地区的年降水量要超过500mm,这时一个很大的资源,如何能够利用好这项资源,对我们施工中的节水非常重要。在水墨江南二期工程中,在开工时我们就考虑到了利用雨水资源这一点,在进行临时设施道路施工时道路两侧就设置了200×300的排水明沟,并在道路中适当埋设过路管。在基础施工回填土完成,沿建筑物的周边脚手架位置浇筑基础砼地坪时,在脚手架的外侧也设置一圈明沟,并且每隔20米左右设置一个沉淀积水坑,并将积水坑与道路两侧的排水沟接通,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中,提供施工现场的用水。雨水较多的季节,多余的雨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主体结构施工时的楼层用水是采用在室外地面架设一个蓄水箱,然后用增压泵将蓄水箱中的水输送到施工楼层,主要是作为砼养护使用,而每个单体蓄水箱中的水都是采用蓄水池中雨水加以利用的。在雨水缺少的季节,我们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工地南侧有一条河流,现场采用抽水泵将河水分别引入蓄水池作为施工用水,有效的补充了缺少雨水时期的施工用水量。装饰阶段利用在楼层顶层架设水箱(容积5立方米),利用蓄水池的水将水箱注满,采用水管从楼层内的管井中输送至各个楼层。这样在主体及装饰施工阶段,施工用水基本上是采用收集的雨水结合河水加以利用,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生活区的节水布置

水墨江南二期项目由于体量较大,配套的工种较多,最高峰时工人数量超过1200人,所以生活区的用水量是非常大的。本项目的生活区与施工现场是分开独立布置的,在生活区临时设施施工时我们就考虑到要将饮用水和非饮用水用两路管线布设。饮用水一路主要包括食堂、办公及职工的生活用水,使用自来水。非饮用水一路主要包括厕所、场地冲洗及浇灌绿化用水。非饮用水主要利用雨水收集,厕所利用管井使用地下水。

过程中的管理

水墨江南二期项目在节水方面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专项节水管理组织机构,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以施工工长为主要实施负责人,形成从上到下,人人负责,层层落实的节水管理保证体系。根据工程特点,开工前即对施工区和生活区进行合理规划布置,对排水沟的布置走向及蓄水池的位置均予以明确,以利于在施工中的节水达到收集的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将排水沟内的垃圾进行清理以保证排水通畅,同时定期(每月2次)进行蓄水池内的沉淀物进行清理,这样即清洁了水池又增加了蓄水的容量。安排专人(项目部专业电工)对各个水箱的水位进行日常巡查,水箱内水位不足的及时开泵进行补充,确保施工用水的充足供应。在雨水缺少季节,还应对蓄水池内的水位进行日常检查,发现不足应立即启动河水内抽水泵,及时对蓄水池进行补水。项目部的机操工定期对所有的水泵进行轮流保养,确保抽水设备能正常使用,电工每日对所有配电箱进行检查,确保用电的安全使用。上述所有的工作均应填写检查记录,以利于备案查询。

成本对照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雨洪资源;雨水集蓄;雨水渗透;防洪减灾

Abstract: Water resource is a strategic resource limited irreplaceable, only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order to guarantee. Hebei province is the focus of a serious drought, rainstorm, both drought and flood, the available fresh water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provinces. Make full use of rainwater resource, is to alleviate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in Hebei Province,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alize the flood control.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analysis on flood resource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bei Province, and exists in the use process of rain-flood resources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Key words: rainwater resources; rainwater; rainwater infiltration; flood disaster

中图分类号: TV1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开发利用雨洪资源的重要意义

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无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和潜在发展动力。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应对措施。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为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700多座地级市以上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少,其中大部分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河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3亿㎡,人均311㎡,亩均208㎡,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7和1/9被列为受到人口、环境双重压力的极度资源性缺水地区。河北省水资源先天不足,供需失衡,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断减少,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对河北省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与治理。解决的对策,除了实行计划用水、全面节水、多方补源、南水北调、强化管理等措施外,充分利用降雨和洪水资源,是缓解河北省水资源紧缺实现防洪减灾的重要举措。

2雨洪资源的合理利用

2.1城市雨洪资源的合理利用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利用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展起来的,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规和不断的开发研制,德国、美国、日本和丹麦等发达国家的雨水利用技术逐渐成熟起来,建立了完善的雨水集蓄与透水地面组成的雨水利用和回灌系统。我国雨水利用历史悠久,如北京北海团城古代雨水利用工程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利用在我国起步较晚。北京市的雨水利用已进入工程实施和推广阶段,上海、南京、大连、天津、西安等城市的雨水利用处于研究开发阶段,但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市已建成的主要雨水利用示范工程有大观园公园雨水、东庄花园雨水利用工程、中水综合回用工程和十五中学雨水利用工程等;上海、南京等其他城市的雨水利用工程有浦东机场第二航站楼雨水利用工程、南京银城东苑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和天津市水利科技大厦雨水利用工程等。

城市雨水利用的主要形式包括雨水集蓄利用和雨水渗透利用。

雨水集蓄利用可以建造拦截坝和蓄水池。拦截坝在我国一些城市应用较早,自1988年以来北京修建了50多座橡胶坝拦截雨水。但拦截坝受地理条件限制,在城区内难以大量采用。蓄水池在城市内较容易建设,可对屋面雨水、园区雨水集蓄利用。屋面雨水水质较好,便于收集,是城市雨水集蓄利用的重点对象。经过手机、处理、储存、回用等过程,水质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进入中水系统,可用于家庭、公共、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如洗衣、冲厕、浇灌绿地、消防等;公园或类似环境较好的城市园区,可将区内绿地和路面的雨水径流收集利用,园区雨水集蓄利用系统较大,需要处理好初期雨水截污、净化、绿地与道路高程等环节的各种关系。

雨水渗透利用是采用各种雨水渗透设施,使雨水回渗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源的一种雨水间接利用技术。通过绿地渗透、人造透水地面渗透、园林水体渗透、渗透管、渗透井等多种渗透技术,达到雨水收集再利用,缓解城市淡水供应困难,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研究表明,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不同时段雨水累计入渗量呈指数增加,因此城市应加强植被覆盖率,同时考虑到道路边坎高低的设计和绿地接纳雨水径流的能力。根据具体地形和工程条件可将绿地与渗透地面、渗透管、渗透井等各种渗透设备进行组合,形成渗透系统,依据现场条件选用适合的渗透装置,取长补短达到雨水最大利用率。

在城区充分利用各种拦截坝和蓄水池来接纳净化雨水,或采用各种透水性地面、渗透井、渗透池塘等技术,节流、下渗雨水,使雨水集蓄利用与渗透相结合,人工净化和自然净化相结合,水资源的“开源节流”和园艺绿地景观相结合,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2农村雨洪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村雨洪资源的利用主要是建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干旱山丘区兴建梯田、建设塘坝水池,平原区采取拦蓄回灌、坑塘集蓄收集雨洪资源。农村地区通过建设梯田、塘坝、水池、水窖、水柜等工程,集蓄存储雨水径流,用于补充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和解决人畜用水、发展种植产业。

干旱山区年降雨量少,地面蒸发量大,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极度匮乏。雨水是最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水资源,雨水的利用不受山区地形破碎、地貌高低起伏的限制。因此,有效利用雨水资源是缓解干旱山区状况的重要途径。干旱山区要重视降水资源的水土保持工程,就地入渗拦蓄。同时,也要减少地面蒸发,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将地面无效蒸发及时转化为作物有效蒸腾。大力推广各种覆盖技术,使雨水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兴修梯田拦蓄雨水,可防止水土流失,为干旱山区提供农业用水,减少泥沙对江、河、湖泊的危害;利用山区的地理优势修建水池、塘坝,将汛期降水产生的径流蓄积在沟谷的有利地段,在干旱季节使用;因地制宜的修建多种形式的雨水集蓄工程,如水池、旱井、水窖等,可保证人畜用水的前提下,发展庭院经济。

山前平原可修建沟道渠等拦蓄设施,拦截汛期雨洪,回灌补充地下水;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进行拦蓄回灌、坑塘集蓄,尽可能多的集蓄汛期雨水与河道来水,回补地下水,在干旱季节进行补充灌溉。

3河北省雨洪资源的利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3.1河北省雨洪资源的利用

河北省是个干旱严重、暴雨集中,既有水荒、又有水灾的省份。汛期降雨量和径流量占全年的80%左右,暴雨强度最大7日可达2050mm,干旱时期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公认水资源下限1000m³的1/3。因此,科学调蓄利用好汛期的雨洪资源,既是防洪减灾的手段,又是补充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河北省城区雨洪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坚持统筹考虑城市雨水排泄和雨水综合化利用,强化政府引导和规划控制社会化管理责任,加强城市集雨节水技术的宣传推广,引导和调控社会资金投入,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项目要与城市雨水排泄和综合利用等工程互为一体,统一上下游衔接和设施配置标准。结合城市道路路面特点,利用道路横向和纵向坡降,集中明排生态净化后,汇流入河渠调蓄。严格政府审批制度,引导房地产开发商在新开发项目上采取集雨节水技术,规划建设集、引、蓄、排综合配套设施。鼓励一水多用、优水优用、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鉴于河北省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以及防洪减灾的必要性,《河北省防洪规划》充分考虑省区内各个河流的特点,对子牙河、漳卫河、大清河、北三河、永定河流域雨洪资源进行了科学规划和调度,加紧各河系现有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快流域河渠串联工程建设,统一调蓄雨洪资源。如,增建滏阳新河北陈海涵洞,当子牙河流域遭遇洪水时,适时将子牙河流域洪水引入黑龙港流域;安平县北郭村附近建闸,将大清河与子牙河联系起来。

3.2河北省开发利用雨洪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缺乏对雨洪资源的充分、合理认识。河北省在防洪减灾形式上,过去多以防止洪涝灾害为主,近几年水灾减少,旱情增加,甚至出现“十年九旱,到处缺水”的情况。因此,水利工作者也应尽快调整治水观念,充分认识雨洪资源的重要性,加强集雨节水技术的宣传,将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合理利用起来。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缺乏系统试验研究资料。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科学应用需要知道不同雨型、不同集雨面的集流效率,选用不同的雨水蓄存模式、取水方式、配套农业结构和节水灌溉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均需经过试验研究来确定各有关技术参数。由于地域和地质条件的差异,不能简单引用其他地区数据。此外,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如何做到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工程持久耐用,以及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高效集雨农业等问题,都需要进行试验、示范来验证。

雨洪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和多部门协作。发展利用雨洪资源应在科学试验的基础上搞好规划,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工程造价与国家投入最低的情况下,使工程发挥最大效益。对防洪、抗旱、除涝、治污、拦蓄地表水、补充地下水、涵养生态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安排,统一调度,通过合理的蓄、泄、滞、引和补,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实现雨洪资源化。

参考文献

[1]任立良,陈喜,章树安,2008.环境变化与水安全【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顾辉,2006.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北京:气象出版社

[3]刘昌名,何希吾,2001.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M].北京: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

[4]刘洪禄,吴文勇,郝仲勇,2006.城市绿地节水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TV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00)03-0241-05

1概述

水资源作为国家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有权与不可侵犯权是国际法中的重要原则。国际河流水资源通过自然越境而打破了各流域国领土的完整性,使其成为多国共享资源。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与分配必须在尊重“”与“领土”的基础上,进行国家间密切合作,它与流域内区域经济合作、社区发展与区域和平稳定等问题密切相关,是一个跨国境、跨学科的综合而复杂的问题。

2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的基本方法与模式

2.1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的基本方法

水资源以其多用途性、不可替代性、稀缺性、非均匀性、流动性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下产生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与分配的不稳定性,使得有效处理国际河流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这一同时跨越自然地理与政治边界的资源问题更为困难与复杂,绝大多数国际河流解决国家间水纠纷所遵循的方式是:依据国际水法,签署协议,建立统一管理、监督机构进行解决。国际水法是协调国际河流及水体的开发利用的法律,是惟一能够影响重大国际水争议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当流域国间关系良好,且缺水不严重时,国家间依据国际水法,签署水资源开发管理协议或条约,并建立相应的流域管理、监督机构,其效果是较为显著而有效的。另一方面,当国家间无法通过协商或外交谈判达成协议时,可以通过所公认和信赖的第三方进行调解,这第三方必须是流域外的国家或国际组织或机构,除了有足够的影响力外,还必须有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来支撑其协调者的作用,如世界银行在调解印度与巴基斯坦间关于印度河水分配长达12年的争端中所起的作用;再者可通过国际法庭进行仲裁。

2.2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遵循的主要原则

根据国际河流水资源共享性特点,水分配原则主要是依据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国际水法基本原则,其中:公平合理利用原则是水资源分配中最重要的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在许多重要国际水法文件中都有体现,如:1966年由国际法协会(ILA)制订的《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赫尔辛基规则》[1]之第4、5条与1996年联合国通过的由国际法委员会(ILC)制定的《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2]第5、6条,该原则不仅对公平合理利用进行规定并且对体现公平合理利用时需要考虑的所有相关因素进行了相应的概括,其基本内容包括了:①流域内地理、水道、水文(特别是每一流域国贡献的水量)、气候、生态和其他自然性质的因素;②有关水道国的社会和经济的需要;③每一水道国内依赖水道的人口;④一个水道国使用水道对其他水道国的影响;⑤对水道的现行使用和可能的使用;⑥水道水资源的养护、保护、开发和节约使用,以及为此而采取的措施的费用;⑦某项计划使用或现有使用有无其他价值相当的备选方案等。这些原则是实现国际河流水公平合理利用分配方式与途径或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目的是保证各流域国享有平等和相关权利。

2.3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模式

在国际河流水资源公平合理利用原则与可持续发展观点指导下,其水资源的分配不仅应满足各流域国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应满足维护生态环境用水的需要。因此,将国际河流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的总目标,就国际上诸多国际河流水分配的模式来说,其分配模式总的可分为3种:项目分配、全局分配与流域整体规划开发模式[3]。

(1)项目分配模式:是流域国(多见于双边合作)为满足各国家的水需求,按某一个专门项目所开发和涉及的水资源进行分配并签订分水协议,为局部的合作分配,其不需要考虑流域的综合规划与全流域水分配,但要求合作各方进行密切的合作,需要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这种分配模式通常可以满足合作方的用水需要,促进合作开发,但会受流域内其他开发项目或其他国家用水的影响,因此,这种分配方案会减慢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的进程。

(2)全局分配:是流域国间根据其都能够接受的准则将流域内所有可确定的水资源量分配给各流域国。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这一水量应扣除维护生态平衡的基本用水。这种模式不需要流域国间进行密切合作和具有完善的水管理条款及机制,通常是流域国各方通过签订协议按流域中的某一标准(如按多年平均水量,考虑各流域国的实际贡献水量等)确定水资源量,分配给各流域国,各国在其水资源分配份额内可比较自由地利用,而无须考虑共同需求或对他国的影响,总的来说,这种分配模式打破了流域的整体性,不利于全流域的系统开发,无法获得最佳的利用和最大的综合效益,不利于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但可避免漫长的谈判协商过程和一些难以处理的国家间利害关系。

(3)整体分配模式:是流域国通过签订协议,认可并实施流域整体开发规划方案,为满足各沿岸国的水需求而进行流域水分配,这一分配方案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规划方案的完备程度,各流域国的合作与信任程度,是否有较为完善的流域法律与管理机制及其他技术、资金的支撑能力。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与水需求趋势

3.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分布概况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东南亚地区著名的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海拔5167m的小冰川[4],属太平洋水系,自北向南先后流经中国的青海、和云南省及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5国,在越南的胡志明市南部入海。从河源至河口,干流全长4880km,流域面积81×104km2(中国计算数字,湄公河委员会1993年年度报告数字为79.5×104km2),多年平均径流量4750×108m3,年平均流量15060m3/s[5]。

3.2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径流分布特征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典型的南北向狭长型河流,为雨水、地下水、冰雪融水复合型径流补给型流域,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下游丰于上游,左岸丰于右岸;河川水位年内变化:澜沧江上游地区,因冰雪融水补给明显,每年4~5月受气温影响,河水水位开始上涨而进入第一个汛期,称之为“桃花汛”;而澜沧江中下游至下湄公河流域,随着西南季风的侵入,各河段分期进入汛期并产生最高水位,上下游汛期最高水位时间上相差1~2个月[6]。

3.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目标分析

3.3.1下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分配与利用法规的发展

如上文所述,流域内各国就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分配与利用达成协议或签订条约是较为理想的处理水纠纷的方式一样,下湄公河流域四国自1957年至今,先后成立“下湄公河流域调查协调委员会”、“临时委员会”以及“湄公河委员会”,发表了《下湄公河流域水域利用原则联合声明》,在1995年签订了《湄公河流域持续发展合作协定》[7](以下称《协定》)。《协定》中,第5、6条与第26条对水资源的利用及流域内分流及维护干流径流进行了规定,其中第6条的“干流径流的维护”规定:合作维持干流径流,以免分流、贮蓄、泄放或其它永久性的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历史性严重旱涝灾害例外:①在干季每月不小于可接受的最小月天然径流;②在湿季,确保洞里萨湖产生可接受的天然回流量,并且;③在洪水期防止日平均洪峰流量超过天然日平均流量。联合委员会对河川径流的分配和水位指南、监测并根据第26条采取必要的维护行为。这些规定体现了湄公河水量(特别枯水期水资源)在防洪、渔业、航运、灌溉以及控制海水倒灌中的重要作用。

3.3.2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用水目标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枯季水资源利用与分配是一个有争议和要进行协调的主要问题。

中国:中国境内的澜沧江主要为峡谷型—中山宽谷河流,耕地有限灌溉耗水量极少,而水能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电站建设条件与优势。据有关规划,到2010年,我国澜沧江流域内的用水量不到自产水量的8%;在规划水平年内,我国境内用水造成对出境水量的影响甚微,不到出境水量的5%,小于计算误差,可忽略不计。因此,我国水资源开发目标主要集中于非耗水型梯级水能开发,其开发效益根据何大明、杨明等人研究分析,可增加天然枯季流量1000m2/s[8]。

老挝:其产水量是流域内各国中最多的国家,占湄公河总流量的35%,枯季万象平原需要一定的灌溉用水。另外,老挝作为内陆国家希望开发国际航运,并开发湄公河支流的丰富水能以推动对外能源贸易与国内的发展。

泰国:泰国东北部是湄公河流域需要灌溉面积最大的干旱区,在其850×104hm2可耕地中仅有约6%得到灌溉,如果枯季能从湄公河干流中抽取400~500m3/s的湄公河水,则对发展该区的农业和消除当地的贫困起到关键作用。

柬埔寨:其境内的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湄公河流域最重要的洪枯水自然调节区,其每年湿季可吸纳上游洪水量约460×108m3,在枯季向下游释放;其主要水需求是要求上游每年湿季保证相当的洪水来量,以保证湖区的洪泛面积,提高土壤肥力与有机渔饵。

越南:枯季耗水量最大的是湄公河三角洲,主要是越南部分,约有390×104hm2农业和水产用地,每年4~5月,来自上游的径流约2000m3/s,为防止海水入侵需用水约1500m3/s,能用于灌溉的仅约500m3/s,能灌溉约50×104hm2耕地。目前,该区枯季灌溉需水1600~2000m3/s,因此,若要充分发挥区内土地潜力,并有效防止海水入侵,则需在枯季天然径流基础上再增加枯季径流约2000m3/s。

总之,要满足下湄公河各国的灌溉需求、洪水回流和防止海水倒灌,共需增加枯季径流约3000m3/s[9]。

4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分配模式

4.1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分配模式分析

从进步的观点看,国际河流水分配最合适、最理想的模式是采用整体流域规划分配。但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利用与合作现状看,其缺乏足够的软硬件环境或条件。

(1)流域内合作机制不健全(松散):流域内特别是下湄公河虽自50年代起就成立了流域协调委员会,但至今还没有形成包括流域内全部6个国家的全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同时,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和各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经济、环境利益及价值观等上的差异,各国相互间的猜疑依旧存在,各国间实现密切合作困难;再者,近年来该区域已成为区域合作开发热点区,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援助机构都以不同的合作方式纷纷介入该区的发展,形成纷繁复杂的国际合作圈和合作行动计划,而这些合作行动间,各国开发目标又缺乏必要的联系、沟通与合作,形成该流域内合作开发环境上的混乱。

(2)湄委会的协调管理权力有限:1995年新成立的湄委会(MRC)被赋予了相当的权力,但从《协定》中第35条“由政府解决”的规定,说明湄委会并无充分的裁决权,其各国代表的权力有限;其二,MRC虽然被称之为专门的国际河流管理的国际性机构,《协定》内并未对MRC的运行费用的产生与分担进行规定,似乎都依赖于外来捐助,这必将会影响其作为一个国际组织的独立性。

(3)缺乏统一完善的全流域规划:虽然在1995年的《协定》的第2条和第26条都规定MRC将对流域进行开发规划和提出水资源利用和流域间分流规划(包括划定干湿季时间框架,确定和维持各水文站径流水位,确定干季干流多余水量的准则等),但至今这些规划各标准仍没产生,而流域内的合作开发项目已纷纷展开,互不协调,因此,这些项目是否符合整体开发的要求不得而知。

(4)缺乏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支撑:由于该流域内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缺乏足够的开发资金与技术,需要国际组织或机构在资金与技术上的捐助和帮助,通常这些捐助都是有条件的,其流域的开发目标要满足捐助者的意愿或利益,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影响全流域的整体利益或整体开发的综合目标。

综上所述,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合作现状,实施全流域整体规划分配开发模式是很困难和不现实的,而采取较为松散的合作方式进行协调开发——即全局分配模式的开发是比较合适和务实的。

4.2水资源公平合理的全局分配构想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用于水资源分配的基本数据应包括:各国的流域面积及所占的比例、降水量、河川径流量与枯湿季径流变幅、需水量、用水量(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流域水供养人口、维护水及生态系统的措施费用等等。虽然国内外包含这些数据的研究成果已不少,但至今还没有产生出全流域统一一致的基础资料,因此,目前该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的产生的根本条件是:通过各国间的谈判与协商,产生出一系列真实、合理、科学的为各国公认的基础数据。通过以上各流域国的用水目标分析,我们就境内澜沧江水资源参与全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分配模式提出以下建议性构想。

(1)就澜沧江水资源开发,同意承担境内干流每月最小天然径流量的义务,提出拥有超出最小流量年均出水境相当水量的使用权,如对枯季月均水量产生增加量或洪水期削减的洪峰量(指《协定》第6条之C款:防止日平均洪峰流量超过天然日平均流量)时,我国对其所产生的效益,依据有关国际水法之公平合理利用原则所涉及因素中的“维护……水资源所采取措施的费用”提出要求回报。

(2)依据国际惯例及下湄公河流域对水质水量的需求,充分考虑可能造成用水矛盾的因素及境内水利用对下游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澜沧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规划,特别是对在国际河流上进行流域外引水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作好前期准备工作与研究。

(3)加强法规的研究、建设、贯彻与监督工作,特别是加强水资源开发的对外政策的研究与协调,结合国际水法中就公平合理利用国际河流水资源与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几套详尽、务实、科学、合理的、包含法规及技术的分配方案,协助决策部门参与他流域国进行水资源分配的协调与谈判。

(4)在参与流域合作开发前期,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适度增加科学研究成果的透明度,增加对外的信息交流,境内水资源开发的战略性目标,争取境外对我国开发项目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为争取现有水利用为合理用水权利创造条件。

5结论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丰富,但因时空分布的差异造成各国间需水矛盾。由于流域内各国间的合作密切程度、流域管理机制、流域开发规划等各种开发环境不完善,使得在现有环境条件下开展整体流域规划分配极为困难,因此,为尽快推进流域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进行公平合理的全局开发模式较为合理和现实。

参考文献

1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河流管理与法规文集[C].北京: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1993,113~120.

2ReportoftheCommissiontotheGeneralAssembly

ontheworkofitsforty-sixthsession.Yearbookof

theInternationalLawCommission(VolumeII,Part

Two)[R].UnitedStates,1994,101~102

3何大明,等.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模式研究[J].地理学报,1999,54(增刊):47~53.

4靳长兴,周长进.关于澜沧江正源[J].地理研究,1995,(1):44.

5何大明.澜沧江—湄公河水文特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5,(1):60.

6何大明.澜沧江—湄公河水文特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5,(1):61~62.

7MekongRiverCommission.Agreementonthe

Cooperation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

MekongRiverBasin(5April1995)[R].SecondReprint

byMRCSecretariat,1999,6~13.

第12篇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利用;管理策略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威胁。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造福人民、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国策,必须用系统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战略高度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目前,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年缺水量6O多亿立方米。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水资源危机将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了取得足够的水资源供给社会,必将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水资源过度开发,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污染的严重,既是水资源过度开发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的原因,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个别地区更高。

2.水资源利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干预越来越严重,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工农业的用水没有合理的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得不到高效、合理的开发;水资源短缺,供求失衡;没有高效的管理水资源,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山地地区的水资资源保护降低,出山径流的变幅日益突出;河流的下游地区生态问题严重,沙漠化问题突出;上游与下游的水资源失衡,下游的河流干枯,下游的地下水开采加重。

河流发生突出的问题,关键原因是没有对水资源实行可持续规划,没进行综合的干预。首先,对于河流缺少合理的规划和起初的水权的界定,致使流域内原来的水权合同没有效力;其次,人工体系、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发展之间对于水资源的占有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会造成生态得不到合理的保护;第三,由于有关政策的失衡,导致引导的力度没有合理的发挥。

因此,流域发生水危机的主要原因还是流域水资源的总量出现严重匮乏,除此之外,因为流域内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水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

3.水资源利用及管理策略

1)制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

既要综合考虑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健康、有序发展,又要做到地表水、地下水和跨流域调水的合理配置,以便实现水资源的的高效利用。在水资源调配原则方面,适度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配,合理利用,要合理分配各地州用水,除满足经济社会用水外,还要保障生态用水。要大力发展节水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益。

2)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的多功能的自然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水、地下水互相转化,城乡水资源不可分割,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必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拟定水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组织拟定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严格控制排污口的设置。强化城市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和防洪论证工作,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

3)大力推行节水政策

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属于严重缺水。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是用水效率低、浪费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国农业用水量大,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水的重复利用率低,采取管道输入、喷、滴灌等节水措施,要根据水资源情况,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民投资兴建节水灌溉工程。在生活用水方面,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应当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措施。工业生产工艺水平落后,耗水量大,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政府在安排农业投资上,向节水灌溉倾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

4.结束语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水资源短缺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态安全,而且还影响全球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水资源状况极为不乐观,其形势有不断恶化的趋势。若不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水资源危机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并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资源瓶颈。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与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社会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水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由于水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工农业竞相开发地下水,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从而出现大面积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建筑物破坏现象,有的已造成资源难以再恢复。水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其它资源无法代替的,如果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其后果难以估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