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化课堂教学

信息化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09 15:04: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化课堂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化课堂教学

第1篇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一)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

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例如,河南省编写的初一《信息技术》第3.3.1节中要求学生输入的一段英文,取自英语课本第16单元第120课,第3.4.4节练习第4题使用了语文课本中的要求背诵的名篇《爱莲说》。

在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教师进行“任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一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1.设计者:通过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2.导学者:(1)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3)指导学生区分好与坏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4)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5)身体力行,为学生作表率,以此感染和影响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3.合作者:师生间相互交流、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在合作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4.评价者:教师可通过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帮助学生确定努力方向,通过学生的自控,实现学习目标。这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竞争”者:通过网络环境给教师学生一个平等的学习和展示的氛围,建立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使师生的作品或成果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平等“竞争”,既促进教师终生学习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形成“师不如弟子”的可喜局面。

三、灵活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教学高教师教学质

虽然延续了几百年的由捷克大教育家垮美纽斯首创的课堂教学一直被视作是最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但随着信息化对教育整体面貌和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推动教育信息化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的教学活动将会越来越普遍,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建立在多煤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网络教学,在理论、观念上都还缺少足够的认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能呈现不同的角色定位,它可能与传统教师角色完全不同,因此如何正确地进行定位无疑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在新形式条件下教师如何促进高校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教育的信自、化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效果,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在教师如何进行定位并开展教学活动方面提出了以下儿方面初浅的认识:

1注重教学材料开发与学习资源建设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得的各种有关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报刊、数据库、多媒体电子图书等。这些外部条件为学生主动探索并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基础,但Internet不能为学生提供学生正式学习所需的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材料,另一方面教师也常把传统的教学资源制作方法和观念用于现代教育资源建设,不利于为学生建设和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建构主义式的学习。因此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以现代的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基本理论依据,遵循以“学”为中心进行设计建设。

2建立伙伴型的民主师生关系

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与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广泛摄取知识与锻炼思维的机会,因而他们完全可能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本学科领域领先教师。教师和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处在同一层次、同一起跑线上,都需要努力学习。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权威地位逐渐化解,取而代之的是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共同的学习中,学生以记忆和接受力占优势,教师以经验、理解力见长,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互补,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变传统的填灌为教育过程的指导

在信息技术构建的教学环境下,传统教育赋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垄断者的地位遭受教育信息化的严重冲击。教学过程应该转变为一个复杂的、由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参与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填灌知识的过程。具体说来,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导向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以使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自觉学习,同时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分析得到的资料并有效地利用它们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信息的丰富性和网络的交互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从“讲台上面的哲人”转变为“学生身旁的指导者”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再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诱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者、激发者。现代信息技术为培养、激发学习动机提供了便利。

4正确评价学生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能够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和表现,给予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评价,包括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诸方面做出相应的评价,并给出相关的解决办法或者一定的指导意见,用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学习,那么就能够有效的使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习和钻研的良好习惯。以长期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达到最终期望的目标。

5由单纯的书本知识复制者转变为创造力的激发者

第3篇

信息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教育信息化改革以来所涉及的创新式教学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字: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己的实际讨论和动手操作之中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发挥如今高速发展的网络所带来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信息化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抽象性、逻辑性特别强的学科,许多知识难以用语言向小学生讲解清楚。将这些抽象、专业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就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点。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将小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复杂问题简单化。如以往学习《圆的面积》时,老师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圆尽可能多的等分,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实际上学生很难做到,理解起来也非常的不容易。现在,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这一个过程动态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之后,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

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利用,为教与学的资源共享和家校联系创造了快捷便利的沟通渠道 教育信息化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时更新,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将会最大限度地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方便师生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教学素材、资料和学科教学的最新信息,为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获得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通道。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校讯通、手机短信或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通过这些信息工具,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发送给学生家长,使家长和学校零距离沟通,促进家长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尤其对于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来说,手机和互联网是儿童与父母进行交流的最便捷的平台,也是父母协助学校对孩子的远距离教育的一种直接方式,能使家校及时配合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运用多媒体,转变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多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较少,很多时候学生会趴在课桌上等老师把板书写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项不足,节省了老师的体力,也使学生能够一直专注于教学内容。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的社会,现代化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的同时,还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合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技术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大力推动下,2015年国内中小学互联网的接入率高达87.1%。然而,在偏远山区的中小学互联网教学使用率几乎为零。许多地区只有镇小或镇中才开通了网络、有相应的教学设备,优秀的教育资源却十分匮乏。想要这类中小学教育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信息化教育就要避免流于形式,不仅要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要改变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F代化教学。因此,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突破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的融合。

目前,国内许多中小学都完善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和教学系统,引入云教学系统。这些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将全国名师的教育资源共享到学校,运用大数据和云技术,形成“教学高效、学习主动、数据可视、互动个性”的智慧教学。如安庆外国语学校的刘老师说:教学系统的最大特点不是它能带来众多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它能像卢梭所说的那样,培养学生“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教师利用系统课前进行备课和布置作业,课中根据学生情况个性化指导,课后智能测试和答疑,教学更高效。

结束语

第4篇

一、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及时转变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许多中职政治课堂,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中职政治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并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没有完成从教到学的转变。在课堂上,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内容的兴趣比较低,积极性也不高,无法全身心地投入中职政治课堂中来,使得中职政治课程教学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中职政治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许多中职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还比较低,许多中职政治教师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讲解政治知识,教学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经常会感到疲惫、厌烦、枯燥、乏味。

3.中职政治教学评价体制不完善

我国许多中职政治教学都缺乏完善的评价体制,而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能对教师教学起到向导和监督的作用。完善的政治教学评价体制,能够督促教师及时改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和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但是,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政治教学评价机制并不完善,使得政治教师并没有通过教学评价机制了解自己教学的效果、教学的质量,也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制对中职政治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和指导,因此中职政治教学质量不高。

4.中职政治教学资源的开发不充分

目前许多中职政治教师在教学时,只是按照教材进行讲解,课本上的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无法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比较低。中职政治教学并没有充分开发有关的教学资源。如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教学资源,但是目前中职政治教学并没有利用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教学资源的开发还比较落后。

二、信息化背景下提高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1.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中职政治教师应该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大胆进行教学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制定全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教师自己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精神面貌,也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将学生作为政治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政治教师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辅导者,不应该在课堂占据主导的地位,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2.完善教学评价体制,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政治教学应该完善评价体制,健全完善的教学评价体制,能够促进中职政治教师根据教学的反馈和教学评价,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式,改变教?W方法,以适应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政治教师应该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制定健全完善的评价体制,使政治教师能够及时得到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了解自身的教学状况。

3.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中职政治教师应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中职政治教学服务。网络上有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政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搜集大量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中职政治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适合的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音乐、视频等,提高政治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5篇

案例理念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绘制知识导图,变“线性思维”为“发散思维”、变“条状笔记”为“块状笔记”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案例描述

一、教师指导学生绘制知识导图

(一)工具

1、A4白纸一张;

2、彩色水笔和铅笔;

3、课本和相关资料。

(二)步骤

1、上课前老师把上节知识带领学生一起把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强化的复习与记忆。

2、课后导图练习。教师要对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关键词”,“联想句子”范例,“讲述事因”范例,并“设定标准”,让学生画出本节的知识导图。要求每天学习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分成小组相互检查导图,规定讲述内容,把握知识的熟练程度。

3、每天一张导图,梳理当天学习的知识点,并让学生大声讲述学习内容。

4、每个知识单元每个章节学习结束后,老师用导图把最精华、最重要的内容(包括:语文、英语的句型、短文、知识点、物理定理、化学公式等等所有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梳理知识点。

5、学期结束,鼓励学生把学过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做成彩色的《知识导图》,随身携带,随时学习。这样可以充分的利用零碎的时间,提高记忆,巩固知识。

(三)操作要点

1、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画,向周围发散。让大脑的思维能够向任意方向发散出去,以自由的、自然的方式表达自己记忆该学科的图像或关键词。其思维脉络为:图像、关键词联想句文章。每个关键词所派生的联想句乃至文章数量可以百千计。由小到大拓展无限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一幅知识导图画的越生动有趣,越能集中注意力,集中思维,能让大脑更加兴奋。

2、绘图时尽可能地使用多种颜色。使知识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让大脑更容易记忆。丰富的色彩刺激能为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

3、连接中心图像或关键词和主要分枝,然后再连接主要分枝和二级分枝,依次类推。这就像一棵大树,树杈从主干生出,向四面八方发散。整幅图气韵流畅。所以知识导图也可称为“知识树”。当然形式不止此一种,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独具特色的导图。

4、用曲线连接,尽量不用直线连接。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曲线和分枝,就像大树的枝杈一样,更具吸引力。

5、每条线上或框内注明一个关键词。知识导图主要是通过图像和关键词绘制成的,每一个词汇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自己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体”。就组合关系来讲,每一个词都是自由的,这有利于新创意的产生。

二、利用知识导图进行教学的要点

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地展示自己绘制的知识导图,并进行讲解。课桌分组排列,每组4人,组内相对而坐,便于沟通与互动;课内课外想说就说,事先不必举手。小组内选出有能力的一名学习小组长负责分配学习任务并监督完成。学生以绘、说为主,教师以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独特感受。这种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学生自主学习,自信展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经常组织学生比赛、相互提问,利用各种宣传栏、黑板报等张贴知识导图,从而形成相互竞争的学习风气。

3、让学生分组,把各门学科的知识点,用导图形式总结归纳出来张贴在卧室或教室,便于随时随地复习。可以把重要的知识内容拆解后分给各个小组,让他们成为这一部分内容的“小专家”、“小老师”,老师定期检查学习成果,组间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提高。

4、学期末组织大型手绘导图比赛活动,通过比赛提供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在学校里掀起动手动脑展示创意的热潮!

5、每个月分班举办导图比赛,内容为必须掌握的知识重点、难点。提高全班学生的团队争优意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或团队颁发奖状和奖品。

6、每个学期由学校举办年级导图大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7、培养学生导图生活化,生活导图化的习惯、综合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第6篇

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一)信息化课堂教学含义

课堂教学是中职卫校医学基础课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战场。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成的课堂教学。因此,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且直观、生动、形象、有趣的学习情境,用多媒体形式有效、真实地再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模型化、直观化、动态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享受教学过程。这种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像“电影大片”般精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特点

1.改变教师角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学生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方面,教师走下讲台,从传统的知识信息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服务的辅导者和督导者、信息化资源的挖掘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另一方面,学生走上讲台,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探究、会话交流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智慧地学习,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主动思考及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效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

2.享受学习过程

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依托多媒体计算机、智能手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和互联网等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整合教学资源,以构成理想的教学环境,为支持学生主动“学”提供保障,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由此而创设的信息化课堂就像拍电影一样生动、直观、形象和精彩。如利用图片、虚拟仿真、三维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能够使人体解剖结构中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看穿”人体各组成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愉快地享受学习过程。

3.创新教学方式

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案例分析、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协作学习、独立学习等多样的教学方式,明确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电子教案、课件、微课、视频录像等形式,自主选择《解剖学基础》中相关的教学内容。由于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智能手机无处不在的校园里,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学习知识。如学习微课,或者用手机拍摄标本模型、教材中图表、图形及视频等,或者登录QQ群和微信平台,参与师生的交互讨论,充分体现了泛在学习理论,有效巩固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4.丰富信息来源

信息化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图形、文本和动画等,创设了信息丰富、知识海量的教学情境,使得中职生能综合调动手、脑、眼、耳等多种感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媒体的运用使得教学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既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又可以营造协作式教学氛围,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二、中职《解剖学基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构建信息化解剖学课堂教学环境

首先,学校建设了多媒体计算机、师生交互式显微镜系统、解剖学数字化资源库等设施,为解剖学多媒体化、网络化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让课程快速“上网”,上网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标本图片、动画视频、目标测试题和考核办法等。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并把课程相关的课外资料、相关网站链接上网;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QQ群和微信平台通知、布置作业、开展讨论、解答问题等。

(二)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曾说过:“到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不少是当年中考或高考没考好的学生,没考好呢,显然是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在很多情况下,人不是不聪明,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适合传统学习的学习习惯。”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使之能适应中职生学习习惯和能力,把灌输式教学变成参与式教学。首先,创新符合信息化环境下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创新编写有利于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保留解剖学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材编写套路,创新编写和编排方式。具体来说:一是增加案例、拓展链接和要点提示,使教学更具灵活性和启发性;二是教学目标具体化,直接呈现考点并在正文中加粗标注;三是按信息化需求编排,运用大量的表格、流程图、关系结构图等,来代替传统教材中枯燥乏味的大幅文字,使得教材图文并茂,更加通俗易懂;四是结合泛在学习理论,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手机自行拍摄教材中的图形和图表等,随身携带手机进行碎片化学习。其次,利用信息技术使解剖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第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解剖学知识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制作中职生喜爱的多媒体课件,或整理成《解剖学基础》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库,或自行录制微课等,使其集科学性、知识性、时尚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手机拍摄实验室中的模型和标本,建立移动式的学习资源;第三,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媒体,建立解剖标本图库,从不同角度拍摄挂图、模型和标本等,形成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库;第四,在教学不同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在教学人体动静脉血管的分布和血液的流向、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等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发散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软件进行编制。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当传统的教育形式逐渐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要求时,需要我们进行教育上的创新,适应现在这种信息化的时代,利用教育的信息资源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教学仪器进行教育,不断的探索使用现在经济环境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逐渐的提升课堂教育的质量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

一、信息化环境

信息化环境主要指的是现在的多媒体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逐渐成熟,很多多媒体式的教育模式正在盛行。因为现在的网络技术比较成熟,其实人们完全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进行生活上的满足以及学习上的满足,借助先进的网络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逐渐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并且还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状态,通过网络来完成很多的人生需求。例如:在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于知识的掌握进行总结,利用多媒体的教育形式将教学的内容充分的展现在大屏幕上,还可以进行生动的讲解,不仅能够很好的集中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方便教师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以及教学课件的使用。在课堂上就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不管是在不同的城市还是不一样的时间内,都可以进行知识的接收,逐渐的缩短了发达城市与不发达城市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实现教育的全面化以及网络化的形式。

二、信息化影响下小数数学教育的转变

1.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时,更加重视在讲解的方式上进行创新,并且对于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进行积极的反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以及教学内容的丰富。在传统的教育形式中,对于数学的教育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只是机械地进行听讲,很多时候教师在讲解时也不够重视学生实际的学习基础以及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经常导致学生在一堂课下来并没有学到新的知识。信息化的教育主要改善了教学方面知识的转达以及练习的形式,并且方便了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指导。现在手机登通讯设备非常的方便,所以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就可以通过聊天工具向教师请教等。

在现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教师在逐渐的丰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掌握更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很好的帮助。现在的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可以将网络上流行的或是在生活中见到的有关教育的实例等带到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还能提升教学的整体性。教师将数学的整体性进行完善,同时又特别注意相互之间知识的联系以及综合,在教学中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将很多生活中的实力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学生在接受起来比较方便并且教师在教导时也更加的轻松。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改善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掌握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2.教学目标上:传统的教学目标过于的重视教材中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成绩的提升,教学目标只是简单的将教材中的内容讲解出来,让学生接受。但是对于课堂中的设计等方面并不会重视。新课改下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保持学习观点的动态变化,设计好教学的情节以及教学的方式,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在很多的方面教师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现在的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将教材上的知识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融入到教学的安排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数学的学习。根据一个教学目标展开多层次的教学,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能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技能的熟练。

三、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方式的探讨

教学中教育模式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十分重要,教育模式的形成一定要具有合理的教学理论和对于教学的思想以及学习中的理论组成,为教师提供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依据。但是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需要从很多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位置,合理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位置的安排,将主导位置与指导位置进行结合才能初步的形成教育模式,然后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教学的基础,进行知识的传达,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足以及需要,通过教师教授的方式逐渐的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最后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单单是进行知识的讲解,还要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于事物的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合理的小学教育模式应该是设立教学的情境并且进行疑点的提问,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视频的播放,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小组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发言以及讨论,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大胆的提出来,教师进行综合性的课堂总结,布置学习作业。

1.设置疑点,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情境的设置,在设置情境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到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经验以及基础,第一情境的设置需要贴合实际的生活,不能捏造教学的内容以及生活中不能发生的事情。第二是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数学知识,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讲解小学的数学乘法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力进行讲解,爸爸去超市买水一瓶水是1.5元,爸爸一共买了五瓶水,请问一共需要多少元。还可以将电视中的一些小品搬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因为很多的小品其实都是隐含着一个脍炙人口的问题,将其中涉及到关于数学的问题进行剪辑播放,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强化生活性的能力。

2.教学视频的播放

现在的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强化,学生对于这种多媒体的教育非常的感兴趣,特别是对现在的小学生,能够很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他们的精力集中在数学的学习中。教学视频的播放非常的具有吸引力,但是在进行播放时一定要注意强调教学的内容以及中心重点。例如教师在讲解多边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进行教学课件的制定时,突出多边形的特点以及性质,将重点放在多边形的考虑与学习中。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能在生动的视频中掌握知识。

3.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教师在教学中会经常对学生进行提问,很多的教师经常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进行答案或是知识点的讨论。小组形式的学习能够将学习中很多枯燥乏味的知识生动的讨论出来,可以将外部的因素转变为内部学习的因素。这样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并且在小组讨论时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以及组织者进行细心的指导。学生在分组中将教师在情境中提出的疑问进行研究与分析,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协作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进行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融最重要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发言,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向教师提出来,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以及答案进行积极的反馈与解答,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鼓励学生学习数学。学生若是在答题中回答错误,教师也要给与积极的鼓励,这样不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

5.为学生布置作业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一定要积极的进行练习来进行知识的巩固。作业是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最常见的办法。但是要打破传统的作业的方式,现在的教育中非常的重视为学生减负,过多的作业会导致学生心理压力非常的大,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安排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利用现的数学教学的方式进行作业的安排。例如学生在学习到小数点的相加减时,教师可以根基实际生活中经常遇见的形式进行作业的安排,还是那妈妈或是爸爸买菜等进行作业的构造,这样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到无聊,还能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并且也锻炼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处理能力以及生活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在介绍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方式创新,以及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教师以及学生怎样提升数学的教育以及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等,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能够被很好的为教师在工作上的压力进行降低,并且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在生活中的能力,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范围内进行学习。也体现了在新课改下对于信息化的教育形式的转变以及创新,并且将教学与信息化的经济形势进行结合,发挥双方自身的优势提升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尚景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运用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89-91.

[2]《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总目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49-176.

第8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育信息化;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65-02收稿日期:2016-04-26

作者简介:金怡文(1975―),女,河南柘城人,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翻译与写作教学。

慕课通过不同大学合作建立信息化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在线免费课程,教育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交互式网络资源,学习者没必要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环境进行学习,个性化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各国可以共享优质化的学习资源,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入课下,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在课下利用线上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针对线上无法解决的学习难题,师生则可以通过课堂交流、师生互动来解决,完成对线上所学知识的内化和巩固。这一教学模式就叫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职英语写作课也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探索设计出一套崭新的、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的传递、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师生关系面貌都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理论基础和信息化技术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和联通主义理论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信息化技术则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能动建构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本人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在真实的情境里以协作会话的形式自觉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与此同时,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也得以重构。为了帮助学习者积极有效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包含真实问题、具有丰富信息资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及协作学习模式的提供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在线学习资源既包含真实问题,又创设了具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其课堂学习则提供了协作学习模式,满足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条件。

联通主义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与机构,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被反馈给个人所组成的网络,提供给个人进一步学习。[2]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视频、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讨论和反馈等教学资源就是由多个个人的知识组成的一个知识网络,这些知识网络还可以供后来者学习,并随着学习者的不断加入而不断丰富和扩大。

2信息化技术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云计算技术为翻转课堂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随着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出现,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得以随时访问互联网,网络通讯质量也日益提高。借助于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学生可以自由访问互联网、获得网络信息,实现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展开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信息化技术的存在与发展为高职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高职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高职英语写作包括了各类体裁的作文写作、常见的应用文写作和专业性较强的应用文写作等类型。不同的专业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选择性教学。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涉及专业性词汇学习、写作技巧学习、写作训练等环节。通过这一课程的设置,学生可以提高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为毕业后相关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然而高职英语写作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难度较大,相关技巧不容易内化和巩固。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将教育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运用视频实现情境创设、写作技巧展示、仿写展示等教学环节的实施,并通过英语作文批改软件实现作文布置、学生写作、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打造出真实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英语写作知识的课下学习、课堂内化和课后拓展。

1课前学习知识

课前写作知识可以通过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获得。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空间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完成相应的任务、并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传递到教学空间,通过生生互动解决或等待课堂解决。课前学习知识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视频制作要有针对性。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无法长时间坚持的特点,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 要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和学习内容,根据写作教学内容设计好知识点、技能点的展示方法和顺序,运用声音、影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恰当控制教学视频的时长。此外,教师还要将无法融入教学视频的写作教学资源和范文上传到教学空间供学生学习与参考,营造一个相对完整、交互性强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课下写作知识的学习。

(2)个性化自主学习得以保障。

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写作批改网实现写作训练和习作批改,其学习活动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教学视频设置有一定的反馈性题目,计算机具有记录和判断功能,实现了人机交互的目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来选择多次观看教学视频,保障了学生观看视频的效果。另外,利用作文批改网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可以将批改/修改环节设置成多次,经过教师批改、学生互改、学生自我修改等多次重复之后,学生习作达到较高的质量,教师在课堂上将这些经过多次修改的习作展示出来,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种视频自学、空间互学、教师导学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责任心,是学习方式的一大变革。

(3)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空间将学生分成3~5人小组,小组协作学习任务和目标。获悉任务后,小组成员可以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针对各自的学习情况展开交流,通过QQ群、微信群展示或分享自己的习作、相互评价习作中的优点与缺点、提出修改建议,并根据小组内成员的反馈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等。只有在自主学习获得一定的写作知识的基础上,小组协作学习才能开展。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以培养与发展。

2课堂解决问题

课下视频学习过程中学生势必积累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解决,这一过程也可以看知识的第二次内化过程(第一次内化发生在课下学习阶段),[3]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环节。

(1)展示学生作品,解决遗留问题。

展示学生作品,集中探讨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和缺点,参照范文找出学生习作在选词、句法运用、篇章架构、衔接与连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集中进行解决。同时,要向学生提供常见句型、常用衔接词等。经过对这些难点和遗留问题的解决和思考,学生对某一体裁、某一类型作文写作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全面。

(2)内化已学知识,提升写作能力。

学生经过课下视频学习,对写作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只是知识掌握之后还需要内化才能提升为能力,在实际运用中才能得心应手。课堂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主要阵地。当然,此时内化的前提是课外时间已经通过作文批改网实现了学生习作生生互改和教师批改。通过习作的多次批改与修改,学生在不断操练中逐步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点拨,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掌握,提升了写作能力,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水平。

(3)课堂学结,布置家庭作业。

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教师要对所学的体裁作文或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加以整理,梳理知识的层次、结构与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布置课下作业,实现同一体裁作文或同一类型应用文写作的反复操练。

3课后拓展知识

教师可以将学生最后的优秀作品上传到教学空间,也可以将不同学生运用不同方法写成的同体裁习作或同类型的应用文习作或范文、学习中尚未掌握的写作技巧、话题作文等展示出来,供学生学习。还可以让习作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上传写作心得和写作经验,布置拓展性任务,督促学生逐渐拓宽视野、加强思维能力、提升写作能力。

三、教学效果总结与反思

高职英语写作翻转课堂颠覆了以往的课堂讲解、写作操练,课下批改作文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引导者。然而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所要发挥的作用并没有降低,反而要有所增强。在视频制作环节,首先教师要更加注重知识点的梳理,以增强教学视频讲解中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以节省时间、提高视频的知识含量、改善知识呈现方式。因此,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其次,教学视频的制作引入了教育信息技术,涉及PPT制作、视频录制、声音和图片处理、视频剪辑等技术,这就要求教师提高信息化素养;最后,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是教学中的核心环节,但这一环节是在课下实现的,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与其自主化学习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有直接关系,因此,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和能力,才能提高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

总之,以教育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职英语写作翻转课堂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培养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教师要充分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慧,王海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调查与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6):21―24.

第9篇

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以“波的图像”一节课的教学为例,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结合实物振动设置相关情景,培养利用网络搜索组织信息的能力。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学期笔者所教的学生为高二(7)班和(8)班,通过对学生物理知识的考查,得到学生的基本情况:两班学生优秀率占总人数的18%,良好率占35%,学习一般的学生占28%,学习较差的占19%。学生对网络、Excel、Word等应用软件也较为了解,大多数学生很喜欢上网浏览网页,他们已能较熟练地查找、收集资料,因而为本课程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后的教学过程没有一定的教学流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信息化教学的设计遵循的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学习——小组协商讨论——评价总结。

3.1 设置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对于“波的图像”一节课,笔者首先用波动演示仪给出波动过程振动质点的位置特点,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示由波动演示仪给出波动过程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所在的位置,模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引导自主学习的深入,然后定格在某一时刻。通过演示文稿,提示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思考讨论确定横轴和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把学生要思考讨论的问题在计算机上展示出来,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讨论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双方角色可以互换。此阶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内容和思考探究的空间。

3.2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自主学习

通过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示了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这是传统教学媒体难以展示的现象。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作为课外学习的补充,并提供了大量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和网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查阅和自学,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分组给出答案时,教师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讨,最后教师归纳各小组推导过程中的要点,总结出只有重力做功情况下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强调其适用条件。

通过对两个班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高中生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学生没有认真钻研教材的习惯,对课本、教师的依赖性强,质疑和创新能力差,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过于薄弱。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正视现实,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引导学生思索改进实验操作,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操作给予鼓励。

3.3 小组协商讨论

“光的折射规律探索”网络主题探究光线通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的传播方向。设计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建议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过了几分钟,学生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有关探究项目。根据多媒体演示的结果,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总结出规律。

各小组成员探究情况举例如下:

学生1:我发现当光线以一定的角度从玻璃砖的平面侧入射时,光线便会改变入射角,发生折射现象,但折射光线不会消失。

学生2:当光线通过两块玻璃砖时,如果入射光线和透射光线平行,那么可以证明这两块玻璃砖是平行的。

学生3:我对光的折射现象得到一些启发,并且总结出了折射光线的几何作图法,请同学们指正。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形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他们充分地展示了自我才能,积极协商讨论。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肢体语言丰富,有的思维敏捷,等等这些都说明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

第10篇

一、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传统模式,也像别的学科一样,利弊共存,且弊端明显。

程翔(2004)认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增强了趣味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趣,有利于情境教学的开展”等优势。张廷凯(2012)则指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改变生产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人们的交流、促进人类的文明和推进社会的前进,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丰富课堂内外教与学的信息量,使教学更贴切信息时代的节奏和特点,课堂教学的物理时空被突破,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时空也在不断扩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与学,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具体有“1.突破教学难点……2.优化教学过程……3.强化教学反馈……”。这些正是人们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当然包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内)中的作用的普遍认识,正因为如此,正如张廷凯先生(2012)所言,“多媒体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促进有效教学,已经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

但是,在传统的先教后学流程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也像别的学段、别的学科一样,作用有限,远没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这种先教后学流程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严格说来没有什么像样的成功模式可言,一定要概括的话,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教师“用课件”,也就是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就只是教师“用课件”而已。遍观这些年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实质上还只是纯粹教学手段的变更,即由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包打天下的状况变成利用多媒体手段(具体说来就是教师“用课件”)辅助教学而已,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学状况没能根本改观。也就是说,这仅仅是教学手段(或者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化,而教育理念以及根本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却很少有实质性变化。关于这一点,许多人都先后指出过。吴伟民、李婷、杨玉洁(2011)总结出了三大误区,即“课件使用不当(为使用课件而使用课件)”,“课件控制欠缺灵活(教师被课件控制,按照固定程序演示教学内容)”,“把课程整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同等看待”。朱晓民(2012)指出的“多数课堂教学的课件数量与用时过多,课件主宰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重视教学过程的‘主体学习’环节,‘提升’与‘延伸’存在明显不足”的毛病,尽管是针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而说的,其实也十分符合高中语文课堂现状。这种被张廷凯(2012)称作“以课件为中心”的“教学偏向”,孙绍振(2013)有着更加形象的揭示,斥之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豪华包装”,孙氏还概括出这种“假繁荣”的“豪华包装”的三种类型,指出,“第一类,音像资料与课文完全游离,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把握,不但未起任何作用,成为空热闹,而且干扰了学生兴趣的焦点”;第二类“音像资料表面上与课文相关,但是,在内涵上却与课文矛盾”,因而“则更为严重一些。如果说第一类造成的干扰还是隐性地转移了学生兴奋点的话,这一类就是显性地遮蔽了”;第三类则“一味以感性的图画展示为务”,它“更复杂一些,因而有更难以觉察的歪曲性”,并毫不客气地指出,“沉溺于多媒体的豪华包装,不能不对文本解读造成遮蔽”。而吴康宁(2012)的分析与揭示更理性、更深刻,他把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分为四种类型,即“塞入”式、“加入”式、“嵌入”式以及“融入”式,而前三种类型基本上就是先教后学流程下学科教学(当然包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内)运用信息技术的常态,尤以前两种类型最为常见。吴先生(2012)指出,“塞入”式的目的基本上是“点缀”,“塞入教学的信息技术便成了‘无关教学的技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可以说只是一种陌生‘路人’的‘凑合’关系”,“此时的教学也就可称之为‘疏于技术的教学’”。这种“塞入”式教学类型在广大欠发达地区尤其农村地区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但为了论说的方便,只称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下同)中普遍存在,绝大多数教师的“应景”(即吴先生所说的“点缀”)课件甚至是直接下载的结果,把别人的东西直接拿来,不加任何修改,就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加入”式则“是想针对教学中的某些不足,进行必要‘弥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从前一种类型的‘点缀’变成了‘改善’”,尽管它“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有用的因素”,“不过,由于其作用仅限于对个别教学环节的改善,故其在教学中也只是处于‘边缘’的地位”,“从对教学的作用的角度来定性,‘加入’教学的信息技术便属于‘辅助教学的技术’”,“此时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联系状态便可称之为‘若即若离’”。这种状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很普遍的。说句老实话,处于这种状态的教师其实是应归入“较有头脑”、“较认真”之列的。而“嵌入”类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完全不是为了点缀,也不再是为了局部性的弥补,而是为了全面‘提升’教学效果,使教学效果整体性地上一个台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从教学中的‘边缘’变成教学中的‘要件’――用以改变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支撑教学的技术”了,“此时的教学便可称之为‘基于技术的教学’”。这种类型已是先教后学课堂中的最高境界了,而能呈现出这种境界的绝大部分只是大中城市尤其经济发达地区的高中语文课堂;能做到这种类型的虽说不是凤毛麟角,但实在也不是普遍现象,就是在大中城市,为数也并不太多。虽然如此,这种类型其实还有待提高。

二、先学后教的融合模式

丁念金(2014)认为,“教育的中心是学习。古代的教育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近代教育的主流转向以教为中心,当前教育又重新转向以学习为中心”,“优质学习是以学习为中心,并自觉地追求高质量的一种教育理念――实践”。陈佑清(2014)指出,“学习中心课堂是指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其中,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引导学生能动、独立地学习。‘学习中心’课堂的特征是以学为本、少教多学和以学定教”。方展画(2014)也强调,“先学后教已经成为一种模式”。但是目前许多的课堂包括高中语文课堂却还是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先教后学的课堂。林良富(2012)通过大样本的调研,指出“‘重教太过’、‘重教轻学’的现状并未得到彻底改变”,他大声疾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改革传统意义上‘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让课堂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堂,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学教模式’,并最终导向学习者的理想家园”。

时代呼唤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正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内在要求,正是时代精神的高度体现。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上,吴康宁(2012)指出的“融入”模式恰好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精神实质。吴先生(2012)指出,“融入”表明信息技术在教学之中已达到了这么一种境界,即“相互调适、相辅相成、相互贡献,以至于亲密无间、最终成为一个整体”,所以,“融入”即“创构”,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而创构出全新的教学时空,这种教学时空“最大限度地联结学生的经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创造,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去完整地感知尽可能完整的世界”,“此时信息技术便成为教学本身的一种‘关键’因素”,“在这种类型中,信息技术的性质便会出现一种根本性变化”,“它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工具了,因为它已经按照育人的要求自然地、无缝地乃至艺术地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无法再把它从整个教学时空中分离出来”,这时的信息技术可以称为“教学化了的技术”(或“教育化了的技术”)。而这正是人们苦苦追寻的最高境界,它在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尤其省会都市中已有了先行者,取得了值得人们珍视、值得借鉴与推广的宝贵经验。

杨甲寅(2014)介绍了广州市番禺区的好做法,他们对“电子书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有益而成功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四种操作性较强的应用模式:“自主合作导学模式”、“读写互动展示模式”、“随机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正如杨先生所言,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变革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学习方式改变要以教的方式变革为前提,教的方式不变革,学的方式改变就无从谈起。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应当优化教学环境,促进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他们总结出的那四种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就是在先学后教教育理论指导下探索出来的“融合”(吴康宁2012)式高效模式,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具有“学习活动的目标都指向语文课程目标,学习活动的内容都是语文学科的内容,学习活动的策略都符合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学习活动的结果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学科特色,值得各地借鉴与推广。胡慧莉(2014)具体介绍了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文学写作活动的做法,胡培兴(2014)也介绍了微电影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而王湘英(2014)则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在Moodle平台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问题。这些在先学后教理论指导下的教与学模式的探索,都有很实在的借鉴意义,值得学习。

三、对我们进行课题探索与实践的启示

我们承担了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设计开发与有效应用研究”之专项课题“教育信息化资源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课题的探索与实践当中,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积极借鉴他人的经验,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来。我们拟开展的“基于电子书包的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和“‘问题导学’模式”,符合吴康宁(2012)“融入”式要求,只要坚持下去,是一定会取得好的结果的。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设计开发与有效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2bxj002)之专项课题“教育信息化资源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XDJK13ZX3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程翔.试论阅读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J].教育研究,2004,(8).

[2]张廷凯.基于课程资源的有效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3]吴伟民,李婷,杨玉洁.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堂整合的再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6).

[4]朱晓民.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5]孙绍振.真语文拒绝“豪华包装”[J].语文建设,2013,(4).

[6]吴康宁.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四种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2,(2).

[7]丁念金,陈佑清,方展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探索课程改革深水区的问题――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专家精彩内容集锦[J].课程・教材・教法,2014,(1).

[8]林良富.学教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12,(4).

[9]杨甲寅.电子书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索[J].语文月刊,2014,(4).

[10]胡慧莉.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文学写作活动初探[J].语文月刊,2014,(4).

[11]胡培兴.浅谈微电影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月刊,2014,(4).

[12]王湘英.Moodle平台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优化的研究[J].语文月刊,2014,(4).

[13]张荣华,刘电芝.高效学习:学习策略的生成和掌握[J].课程・教材・教法,2012,(4)

第11篇

在中职教育中使用信息化手段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们更高的学习要求以及教师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顺应信息化潮流的发展趋势,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来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本文将以信息化手段应用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内涵为着手点,在明确目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以此促进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发展。

一、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学生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之中的参与度普遍较低,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究其原因不单是学生自身没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而且在教学中也没能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不能够良好地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二、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信息化手段是指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与信息操作平台,综合使用多种信息资源来进行中职英语教学,为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扩充,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及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从学生个体发展角度上而言,有利于学生掌握目前的信息操作技术,提升个人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给予学生更多的应用实践机会。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是满足时展潮流的发展趋势,也是促进培养学生相应能力的必要方法。

中职英语教师需要明确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以此实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进步。

三、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中职英语教学与其他英语教学有所不同,其更加注重职业性以及社会职业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在进行中职英语的教学中,不能仅进行理论知识的语言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来进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其实也是扩充目前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利用信息化资源更新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为学生们提供学习资料,明确社会职业的培养需求。比如说教师在讲授服务方面的英语职业用语的时候,就可以从网络上收集相应的视频以及音频资料,帮助学生们记忆。给予课本教材大纲以补充,在帮助市场信息流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目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效能。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教学交流模式

在中职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沟通交流机制对于英语课堂的整体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同时也是教师们获得反馈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存在着许多障碍,比如,很多时候学生们不能够及时见到教师,交流就会受到阻碍,而利用信息化手段就会克服时间以及距离等问题,增强教师们的教学交流以及学生们学习问题的沟通。教师能够直接在网上布置相关的英语作业,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与其他学生进行相应的探讨,也可以直接去询问教师。

在良好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得到反馈的同时能够针对学生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上的整理与转变,以此加强中职英语课堂的灵活性;在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中职英语学习需求的同时,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建立,加深学生们对中职英语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以情感带动中职英语教学进步的最终目的。

另外,利用信息化手段也可以构建中职英语讨论平台,让企业中的管理人员进行参与,加强多方面职业英语人才之间的交流。学生们能够在平台上学习到相关知识与经验,教师也能够提升自身的职业英语能力及中职英语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真正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企业职业英语员工的互动与交流。信息化手段大大缩短了沟通距离,扩展了更多的沟通可能性,这也为中职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资源。

(三)加强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其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盲用,而是要根据每堂课的实际教学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以此提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使用中的可行性。中职英语教师首先要明确不同的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式,比如投影仪、音响、电脑程序等,合理使用音频视频资源,通过制作课件以及音频的形式,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中职英语的教学效率,加强学生们对于英语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中适当使用多媒体设备,也能够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与感兴趣的程度。但我们要注意,加强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是为了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规划教学内容,如果过度使用多媒体手段就会造成反效果,产生喧宾夺主的情况。所以想要加强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手段的实际应用,就应该从多媒体教学设计着手,进一步规范目前的多媒体教学行为。

(四)促进资料与作业的信息化行为布置

布置作业也是目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想要促进资料与作业的布置,除了传统形式上的口头作业与纸质作业,教师也可以积极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配合学生移动终端,进行相应的作业布置,比如,在一些帮助学习英语的软件上就有每日背记单词、每日练习口语与听力以及纠正发音和语法习惯,教师可以将这些应用程序推荐给学生;一些与职业英语相关的学习资料,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盘的形式,将资料分享给学生。这样也能够辅助目前中职英语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拓展学生们的学习范围,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职业英语的学习需求,最大程度上实现中职英语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基因工程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Park高中,化学老师将录制的PPT讲解视频上传到网络帮助不能及时到校上课的学生。随后,在萨尔曼汗(Salmankhan)及其创立的可汗学院(Khanacademy)推动下,翻转课堂成为国际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教师创建知识点讲解或实践操作视频,学生自主观看,将原先传统课堂讲授的内容通过网络技术在课前事先完成,课堂上增加小组讨论与交流,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强化了预习时间,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1]。翻转课堂创新在课前,但关键要点还是在课堂。教师预先设计好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从课前预习抓起,到课堂上的复习回顾、引入、提问、学生或讲课或分享,更多地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变得不枯燥,或生动,或有趣,或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结合,将理论知识变得有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翻转课堂教学,让课堂在时空上获得延续。除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互动交流学习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重在课后学生的自主复习与测评。通过翻看相关视频,课件及任务书,学生需在完成相关课程内容自主复习基础上再进行测试测评。通过课程平台或QQ群等互动讨论区,学生有难题或疑问可以与教师突破时空障碍进行探讨交流、答疑解惑等。

2高职生物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2.1招生对象

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新兴产业,拥有蓬勃的发展潜力,需要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生物技术从业人员。我院生物技术专业招生对象是通过江苏省单独招生考试选拔录取,生源素质普遍不高,文理科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基础差,学生不爱学习、不主动学习,对学习没有目标,对以后职业发展没有清晰定位,缺乏主动学习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对学习没有兴趣,倾向于形象、生动、感性的知识记忆与学习,不善于抽象、逻辑的知识学习。这样的生源现状对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提出挑战,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课程,知识抽象,传统的授课方式难以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制约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从生源角度,急需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在校学习时间

高职教育普遍是三年制教学,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教育仅仅2年在校学习时间,1年专业实践。2年时间内,要完成所有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及拓展类课程学习。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验、实训教学,每学期课程门数多,因此学生周学时接近25学时,自主学习时间受到约束和限制。医学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设计好学生的导学任务单,有目的、有方向性地完成预习、复习等自主学习活动。

3基因工程技术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

3.1师资队伍

翻转课堂教学在基因工程技术课程的实施,对教师队伍提出高要求。教师一方面需要专业素质过硬,具有扎实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对课堂教学活动能够进行充分地预先设计与思考,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在翻转模式中,学生是课堂主角,教师是配角,课前教师需要设计任务单及布置预习视频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能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知识内化的。另一方面,教师应具有课堂信息化教学意识,需要有应用信息化软件操作能力,录制微课视频、编辑视频,能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预先录制系列教学视频,设计导学任务单,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互动讨论、交流。

3.2信息化平台建设

学院大力推动精品资源教学共享课程建设,《基因工程技术》课程申报并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相应课程网站,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教学文件,系列微课视频、操作视频如,作业、测试、师生互动平台,后期继续对网站内容维护更新。在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化资源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信息化资源利用率。

3.3教学设计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关键在于教学设计。前期的导学任务单需根据每堂课教学目标与任务,结合学生学习能力,进行精心地设计与布置;在学生自学相关教学录像、课件、动画视频等基础上,课堂教学中教师简要将重要知识点进行阐述,分解教学难点知识,并结合案例、实际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教师做好辅助工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小组学习成果。

4考核评价机制

目前的教学现状需要改革传统的考核机制与形式,改变以考试定分数的考核机制,将学生在信息化平台学习情况包括教学视频、课件等学习次数、浏览情况,课堂签到,课堂表现,参与头脑风暴讨论,作业、测试完成次数、结果,小组合作讨论、自评及相互评价打分,实训操作结果等情况纳入考核体系,结合平时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让课程考核更加过程化,合理、客观。作为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基因工程技术课程的实验考核是实验单列课程,实验操作实施过程性考核,选择典型项目如PCR操作、感受态制作、细菌接种等,针对操作要点进行过程性打分,结合实验结果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5体会

5.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

提前将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推送至信息化平台,帮助学生提前自主预习,并将学习心得在互动空间进行交流与分享;课堂上,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吸收及内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小组合作等综合职业能力。课后,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再复习,尤其是操作实践内容,再复习观看操作视频,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5.2增加课堂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布置导学任务单,学生提前预习,并提前思考相关问题,课堂上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学生参与讨论,能够勇于发言,师生之间互动效果较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