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艺术设计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

时间:2023-02-22 13:35: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艺术设计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艺术设计专业

第1篇

性 别:男

民 族:汉

专 业:艺术设计

学 历:本科

联系电话:zzzz

电子信箱:

通信地址: 01000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教育情况: 2007年9月——2011年7月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求职意向: 广告文案创作、广告策划与创意或其他

大学奖励: 获得两次学校奖学金、优秀班干部等称号

自我评价:大学4年的学习,培养了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学习,永不止步;生活,积极坦荡;

工作态度:选择贵公司,首先认同了您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

工作的首要选择不是薪资,而是有自己成长和学习的空间;

大学毕业从基层做起,兢兢业业,脚踏实地,5-10年工作期间,不

断学习,争取成为有独立风格的设计师,实现人生价值。

金融学知识锻炼了我的iq,设计学知识培养了我的eq。

主修课程:素描色彩基础、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电脑平面广告设计、基础写作、现代汉语、大学英语、广告学概论、平面色彩构成、flash、 传播学概论、广告史、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媒体研究、广告摄影与摄像、广告文案写作、美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专业英语、多媒体广告制作、广告经营与管理、企业文化、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广告心理学

辅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原理》

(曼昆著)、《经典广告案例赏析》、《投资学》等

英语与计算机水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413分;

能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 会使用photoshop、coreldraw、premiere等软件

实习经历:学校 多次参加学校广宣工作,实现了自身价值

社会 2008.3-2009.3 呼和浩特市唯一广告有限责任公司兼职

课外活动:1、参加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现在已掌握了电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参加学校志愿者协会,懂得作为一名大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参加志愿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第2篇

就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来讲,无论是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还是科研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空谈概念、缺乏实践的通病,由于教师缺乏对社会实践的了解和经验,致使其无论是对学生能力、知识方面的培养还是要求都不能与实践实现很好的对接。而由校企合作建立的公司无论是在生产、学习还是科研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的优势,能够有效促进产、学、研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具体表现为,首先,企业优秀设计师参与教学,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具有一定的帮助,能够使学生接触到行业最新的内容。其次,公司运营采取多方合作的形式,在完成社会项目、实现各方利益增长的同时,能够有效推动学生作业向产品的转换。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行“公司运营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创建校企合作的平台

校企合作平台的创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组织校企合作公司的整体构架时,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可以依托于当地的艺术设计行业协会、装饰装修公司、建筑设计公司等相关企业,来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对艺术设计公司进行创建,并负责这些企业的相关艺术设计项目。公司要始终秉承着“合作”的理念,来促进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同发展,并严格遵守共生、共享、共建、共赢的四项基本合作原则。公司下面还要设置专业委员会以及秘书办公室,分别负责对校企合作内容的商讨以及对公司日常运营事项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对校企合作公司运行管理机制的构建。在这方面,首先需要由高校教师、企业专家、学生代表三方来共同对合作企业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进行商讨和确定。其次,以企业的日常运营模式为参考,对项目小组内学生的具体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使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获得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为促进学生未来能够更快的融入进实际岗位中去,还需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企业运营模式的了解。

(二)优化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公司运营模式”的实施其实质上是艺术设计专业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学习的结合,都强调学习的过程。为此,我们在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时,需要注重构建适合公司运营模式特点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将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公司运营的主线,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同时,对课程体系的优化还包括了开发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程,这就需要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相关艺术设计协会、企业的协同下来围绕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各项职业能力的培养共同对专业课程进行开发。

(三)实行任务教学法

具体到艺术设计专业“公司运营模式”的实施来讲,任务教学法就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将本专业日常的教学活动与公司的设计工作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创建与公司实际岗位工作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情境,提升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将公司辅助学生学习实践的能力和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充足的实现条件,以使学生在专业教师、设计师、工程师的指导下优秀的完成工作任务,有效的促进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之间实现充分的对接。

(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3篇

艺术设计并非纯艺术,它以特定的受众为设计对象,不仅要求设计师具有艺术与人文的专业素养,并且需要设计师广为涉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具备综合性的知识结构。设计师在掌握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需要关注技术进步、社会变迁、理论创新、传播与管理等方面给艺术设计带来的新变化,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并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对知识储备的高效整合,如此才能够满足创意产业高度发展下艺术设计市场的需要。面对创意经济时代艺术设计发展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方向必然发生转变,从纯艺术设计方向转向艺术、技术与社会文化全面融合的发展方向,以培育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面向课程的创新项目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它要求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主线,贯穿所有的教学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设计实践课中,以项目课题为中心,将专业知识讲授、专业技能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紧密结合,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方法营造活跃、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导学生进入创新设计思维世界,拓展创新设计视野,掌握创新设计方法。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的创新项目训练是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的基础。首先,专业课程有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地点,结合专业课程的创新训练因此具备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特点,这一特点保证了创新教育的普及度。其次,专业课程有专业教师授课,结合专业课程的创新训练因此实现了专业教师对学生创新训练的指导,从而保证了创新训练的实效性。

最后,创新训练拓展了专业教学的内容,专业教学不再局限于狭窄的专业视野内,而是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变得生动而开放。在设计实践课程中进行创新训练不仅有利于强化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而且有利于创新训练的落地。打破常规的设计实践课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对设计项目的各个环节开展实际的调研与实践。如带领学生到企业或市场搜集第一手资料,到大型装饰市场、产品生产与加工的车间、工程施工现场等地进行现场授课,与企业家、经营商户座谈讨论设计产品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反馈。通过社会调研和现场教学,使学生亲身参与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直观的经验,真实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由知识教学向职业教学的转变。

(二)面向科研的创新项目训练

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生独立设计的科研项目都是科研创新项目训练的内容。一般而言,教师科研项目具有项目来源稳定,立项基础坚实,研究经验丰富,项目资金保证等优势。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是学生和教师双赢的选择。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可以获得科研项目研究的经验,对科研项目的选题、论证,科研方法的使用,科研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等方面有实践认识,从而为其今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帮助,并有助于加深其对职业的认识,促进其职业规划的完成。对教师而言,学生加入其科研项目,能为其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在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社会调查数据获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作中得到学生的协助,在科研项目进行中获得学生非定势思维的帮助等。学生独立设计的科研项目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训练内容,反映了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独立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学生科研项目的独立设计一般来自于个人特长和专业特长的基础,兴趣是很好的老师,职业是谋生的工具,在个人兴趣和职业追求的双重刺激下,学生科研项目更有利于教育个性化的实现。学生科研项目有其优势也存在问题,囿于经验不足可能造成科研项目运作失败,囿于专业知识不足或视野不够开阔,可能造成科研成果的科学性不够严密等问题。基于此,学生科研项目训练一般需要教师的指导,并注意项目运作过程的监控。

(三)面向社会服务的创新项目训练

面向社会服务的创新项目主要包括教师的社会实践项目,学生的创业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工作室是教师社会实践的平台,艺术设计工作室借鉴包豪斯的师徒制工作模式,通过教师带领学生承担社会服务项目的形式,共同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室制的优势在于专业针对性强,工作模式接近职场,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等。学生创业一直是高校教育鼓励的方向。学生利用在校机会进行创业训练和尝试,能为其毕业后独立创业提供经验。学生创业项目训练最需强调的因素是可行性,脱离实践的创业计划只能是一纸空谈。在学生创业训练中需要多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需要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因此它具有拓展学校教学空间和内容的优势,也因此具有较高的难度。学生从事社会公益项目也是创新项目训练的内容,这些项目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增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公民意识。

二、项目实例

首先,帮助她准确定位花店的经营项目。如果开一家普通花店,需要做的主要是选择店面位置,购置设施,采购商品,上架销售,成本核算等。衡秀秀并不满足于此,她想将所学艺术设计专业与花店经营结合起来,开一家时尚特色花店。对此,指导老师通过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专业知识,启发她寻找“花”文化的源头。她先想到了花的产地是云南,云南最有特色的文化是东巴文化,而东巴文化对送花有自己的传统。在古老的东巴,花是专门用来赠送给尊贵的客人的,而特别尊贵的客人来拜访的时候,主人会亲自下田采下自己种的花送给客人。在这里,花表达的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对客人一片真诚的心意。通过对东巴“花”文化的梳理,衡秀秀明确了花店的经营定位,即销售饱含真诚心意的花卉产品。

在这一定位下,指导老师又辅导她进行了具体产品的设计。衡秀秀设计的产品将花与人的心意联系,通过照片或DV记录花从种子,到发芽、生长、开花的全过程,将这一纪录连同花卉一起卖给买花人,这一产品传达了卖花人对买花人的心意,使买花人感受到独享、尊贵的心理体验。此外,应买花人要求,还可以制作传达买花人对收花人的心意的视频,通过记录买花人参与种植、培育、采摘鲜花的过程,表达买花人对收花人的重视、珍爱的真诚感情。创意花卉产品的设计完成,表明衡秀秀对花店的经营已经有了深入的思考,花店因为定位独特而具有成功的基础,其余要做的只是经营经验的积累和产品的不断完善。衡秀秀在此立意基础上,完成了“巴巴地里”花艺手工坊VI设计作品,为自己未来的花店设计了品牌形象。通过对学生创业项目的辅导,指导老师发现学生囿于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对创业项目设计的思路不开阔,思考深度不够,教师需要积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开他们的眼界。

三、总结

第4篇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意义

毕业设计是展示教师教学成果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展示艺术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在艺术教育中,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而毕业设计又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因此,艺术高校需要做好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包括课题的选定、设计方案以及方案的实施等,将每个环节做到极致,才能提高艺术生的专业水平。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发展现状

(一)艺术生普遍缺乏对毕业设计的重视

由于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艺术生在这时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考研、求职以及准备留学中,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难以投入更多精力。与此同时,艺术生普遍缺乏对毕业设计的重视,错误地认为毕业设计只是普通的教学任务,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存在消极的态度,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艺术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二)毕业设计缺乏丰富的课题

目前,在国内艺术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毕业设计的课题较为单一,导致每年毕业设计所研究的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设计课题的限制,艺术生无法发挥创造力,久而久之对同类课题出现厌烦的心态,甚至有学生直接将上一届学生的设计内容引入到自己的毕业设计中,从而导致毕业设计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对于追求艺术性及创造性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课题缺乏创新极大地影响了毕业设计的开展。

(三)教学资源较为落后,艺术生缺乏借鉴内容

目前,艺术高校对于艺术类图书的更新较为缓慢,现有的书籍无法给艺术生提供有效的借鉴内容。与此同时,部分艺术高校缺乏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基地,导致艺术生的创意无法实施,这也影响到艺术生毕业设计的创作水平。

(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毕业设计的研究工作难以管理

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多,而教师的数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这造成了艺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生比例不均衡的现象。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难以对每位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而毕业设计的研究工作又具有周期长、任务量大以及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艺术生需要依次做好毕业设计研究工作的每个环节,包括整理资料、分析课题、设计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等。如果缺乏教师一对一的指导,将会影响到艺术生毕业设计的创作质量。

三、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

(一)丰富毕业设计研究课题的类型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给每位学生制定相应的课题。通常来讲,艺术设计专业的课题主要有两种类型:研究探索型和应用设计型。研究探索型的设计课题通常是虚拟性的设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术能力以及超前的思维能力。由于此类课题格式较为固定,学生通过模拟分析并给出结论就能完成设计课题的全部要求。因此,这类设计课题通常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全部课题中占60%。但有较多的艺术生在面对此类课题时,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探讨,一味地模仿国内相关设计风格,使设计内容较为空洞,缺乏一定的内涵。相比之下,应用设计型的设计课题更具有实际意义,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实际工作,列出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个人的看法。

(二)校企共同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校企共同对艺术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能够提高艺术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高校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让艺术生了解设计的内容与要求,确立毕业设计的研究思路,并依照设计的具体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艺术生进行指导,并及时指正相关的错误。

(三)将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列入企业的人才选拔体系

高校可以将企业的工作项目作为艺术生的设计课题,让艺术生参与到项目方案的设计中,这有助于提高艺术生的理论知识,使其知识结构更为系统化。对艺术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定时,可以将艺术指导教师与客户对作品的评价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企业工作者以及企业客户的评价都将有利于艺术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将毕业设计与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相结合,将有助于实现对艺术生的立体式培养。

(四)构建完善的艺术教学体系

毕业设计不是简单的创作过程,而是需要艺术生严格依照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创作。通常来讲,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分为四部分:设计的考察、设计的创意、设计的制作以及设计的展示。因此,高校需要从教师与管理部门两方面构建完善的艺术教学体系:一方面,成立专业的管理部门,加强对艺术毕业生与艺术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监督,使毕业生能够有序地完成毕业设计所制定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教师应充分了解艺术生在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进展,对学生在毕业设计每个阶段的表现进行评估,使艺术生能够交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五)将当地的文化特色融入毕业设计中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要求艺术生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因此,将毕业设计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可以使艺术生从当地文化中获取创作的灵感,从而提高自身的创造力。艺术生可以将当地的文化特色合理地运用于毕业设计中,如艺术生可以到当地寻找有特色的户外建筑,并从中获取设计灵感,使毕业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四、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案例

宁波某艺术高校将国内艺术设计大赛的内容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其中包括雕刻设计、室内设计、动画设计以及影视设计等艺术设计的种类。学生根据课题的内容,可以自行联系相关企业。如选择雕刻设计的毕业生,可以主动联系当地的雕刻企业,将雕刻企业的生产项目作为课题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学习雕刻的理论知识与工艺;在教师与企业雕刻师傅的指导下,对雕刻设计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完成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与此同时,高校和企业对艺术生的设计产品进行客观的评估,表现优异的艺术生能够获得相关企业的工作邀请。因此,将毕业设计与实际产品相结合,可以使毕业设计不再流于形式,而具有实际意义。

五、结语

第5篇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艺术素养很难达到应有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艺术素养的先天不足

应试教育使得高中毕业生艺术素养普遍较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群体艺术素养缺失更具普遍性。艺术素养的先天不足导致学生职业理想模糊,缺乏自信与自律,主动学习能力不够,急功近利,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学习缺乏热情,接受与领悟能力不足。

(二)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目标定位模糊

多数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的认识偏颇、定位偏低,过度侧重技能、忽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趋同化现象严重、缺乏办学特色与教学创新,错误地认为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可以取代甚至超越传统的手工技术,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技术单一,缺少创意与创新,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就业需求。

(三)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一些高职院校课程序列结构不合理,技艺课程与综合艺术素养课程的比例失调,课程基本结构碎片化,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相互作用不明确。有些高职院校在浅表的“产学结合”与片面的“市场化”追求下,产生急功近利的课程观,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

(四)艺术素养的提升与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艺术素养培养的缺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些青年教师艺术素养不高,从教之后又没有加以充实提升,在教学中必然缺乏对学生艺术素养的要求。此外,学校存在对艺术素养教育的投入不足、支持力度有限、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客观上导致了对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忽视。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对策

艺术素养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维度,对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探索:

(一)人才培养定位与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构建

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是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充分考虑办学层次、地域文化、人才需求、专业特色和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等要素,探寻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定位。同时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艺术素养培养、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培养、知识产权与法制基础培养、专业技能培养、营销能力培养等纳入教育范畴,构建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体系。

(二)基于“艺术素养渗透”的课程结构体系优化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着力构建结构清晰、系统完善、序列合乎逻辑的课程结构体系。适度压缩设计软件课程,增设艺术素养课程,适度开设交叉学科的选修课程和辅修专业,培养学生的跨界设计能力,扩大学生在对相关专业了解的同时,满足未来兴趣择业的可能性。理论培养模块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对学生专业兴趣及发展潜能的培养;能力培养模块通过实际课题研究、专题项目实践、创新项目研发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意、创新潜能。通过这两大模块的合力构建,形成对接创意文化产业“艺术素养渗透”的课程结构体系。

(三)基于“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模式创新

首先,应遵循艺术教育规律,改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采取“任务驱动式”和“兴趣导向式”的有效结合,引入“案例型”“研究型”等教学方法,运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意思维,凸显艺术素养在创意、创新中的重要性。其次,建立良好的评判与奖励机制激发师生关注艺术素养,同时,针对学生艺术素养薄弱的现状,开创“艺术素养专题法”教学,对优秀设计案例进行艺术内涵剖析与研讨,运用课程融入式、内外结合式、学校情景式等培养模式,探索艺术素养提升的可行性。

(四)以艺术工作室为平台的艺术素养分层教学探索

当前,多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都设有艺术“工作室”,它是设计专业对接社会连接课堂与产业的重要纽带,在自愿、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工作室规模选拔优秀生源组建“创意创新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一到两年的各类讲座、参与设计开发、专题辅导、参加大型赛事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最后依据学生自身特长,在导师引领下竞标社会项目共同设计创作。通过优质生源的辐射作用,在带动周边学生共同进步的同时,创新班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通过“传帮带”机制辅导低年级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增进集体凝聚力。

(五)以兴趣为导向的课外艺术素养辅导体系构建

建立课外辅导机制,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电视、视频、图片等视觉性强的艺术素养素材库,定期下达课外任务,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组织观看素材库内容。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分析优秀艺术作品背后的创作思想,有助于弥补专业课程体系无法兼顾边缘学科的不足,让学生的视野更宽阔、联想更丰富。

三、结语

第6篇

摘要:本文论述了设计竞赛在当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面的正面影响,分析了设计竞赛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提出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参加设计竞赛的新模式及方法,为设计竞赛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设计竞赛;实践教学;创新

伴随着全球经济、信息的交叉融合发展以及设计、创意产业的国际化趋势,设计竞赛成为艺术设计专业领域一项重要的专业活动和展示平台,同时也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设计竞赛也由最初的从国外引进,到国内各类竞赛此起彼伏,再到国人逐渐在国际性的设计竞赛崭露头角。设计竞赛日益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通过参与专业竞赛整个过程形成一种自主、能动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设计创新人才。

一、 设计竞赛对于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面的正面影响

(一)利于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

当前一般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不容乐观。在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的同时,就业形势却异常严峻。笔者在对毕业生的访谈调查中,不时听到无奈的感叹:企业岗位要求有工作经验。作为没有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以苛求工作经验来降低用工培训成本,站在公司的角度尚能理解。但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如何提供学研结合的平台,让学生能在一个拟定的商业环境中积累设计实践经验,是个棘手的难题。而设计竞赛往往是根据真实的设计需求而设定,设计竞赛主题作为设计任务,以竞赛中的规定以及对设计作品的要求作为设计任务的要求,因此参与设计竞赛的过程接近于一个实际设计任务的完整过程。同样,教师每组织学生参加一次设计竞赛,就等于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实际设计任务的完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从设计分析、创意、草图到实施等阶段全面提高专业水平,积累了设计实践经验。与其他参与竞赛的各高校学生,甚至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的横向比较,也有助于开阔学生的专业眼界,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刺激学生去增强其实际的社会竞争力。

(二)利于拓展实践教学资源

当今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以为市场发展培养艺术设计类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来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教学体系。作为体系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更要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市场导向。在教学中应善于整合各类可利用的资源,构建适应市场需求与发展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以此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资源,特别是与社会实际紧密相关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上举办各种设计竞赛,属于社会的公共资源,利用社会的公共资源可以让实践教师迅速扩大实践教学的环境,提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院校在设计竞赛的互动交流中实现与企业的对接,企业认知院校设计能力,实现产学研项目的扩展。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设计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设计方法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为学生接收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及适应社会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利于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提升

设计竞赛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也反映了高校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近年来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的盲目扩充导致部分缺乏设计能力和相应教学水平的人成为高校教师,学生参与设计竞赛对指导老师就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在竞赛中给予的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应具备前瞻性和可行性,才能在设计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因而通过指导设计竞赛,教师应深入研究竞赛主题,发现问题并巧妙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四)利于设计课程改革

设计竞赛从侧面反映了设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设计竞赛既强调理论,更强调其设计系统的实现问题。它考核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综合能力,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竞赛主题涉及的内容一般关系到一系列课程,它能够快速对学校设置的课程进行反馈,明确课程设置的目的,促进艺术设计院校课程和教学改革。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参加设计竞赛的模式

当前不论是国内竞赛还是国际竞赛,其数量和影响都较以前更为突出,各个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也有了较大的选择性,包括可以灵活自由的选择与该专业实践教学相对应的时间节点进行参与。根据笔者的考察总结,在学校大的实践教学环境下,参与设计竞赛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种模式,分别是课程作业结合设计竞赛模式、第二课堂结合设计竞赛模式及工作室课余时间组织参赛模式。这三种参加竞赛模式都需要教师辅导,由学生完成竞赛作品。

其中课程作业结合设计竞赛模式一般受到课程性质的限制,只有包含了实践部分的专业课程适合参赛,而一些非常基础的理论课程,技能训练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就不太适合参加竞赛。选定参加竞赛的课程往往具有以下的特点:1.具有较多的实践课时被用来辅导学生,有足够的讨论环节;2.学生数量适宜,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即让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设计竞赛中;3.属于本专业较为综合的课程,学生具备了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第二课堂是课内学习和实践的拓展延伸。一般以实践内容为主,能够保证参加的人数及对竞赛的热情。如最常见的workshop工作坊,可以针对设计竞赛进行设计活动。这种时间较为集中,强度较高的设计活动往往能在短期内获得优秀的设计作品。

第7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 创新 需求 培养模式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设计艺术学理论家尹定邦教授说:“现代设计既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艺术设计教育是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服务的,所以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造就具有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深刻认识这一点,才能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而知识经济社会的核心是创新。在艺术设计领域里,需要大量综合素质佳、创新能力强的艺术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为对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毕业生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艺术设计是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工程,跨学科、综合化、科技化是其主要特征,它广泛涉及科技、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与此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项高度个人化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劳动主体充分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具有艺术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术理论、传播与管理、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对知识储备的高效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创意产业高度发展下艺术设计市场的需要。 

二、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知识培养上应注重知识的综合化、系统化,使学生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深的专业研究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能力培养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主线贯彻始终。从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到设计实践课,我们都实施以项目课题为中心的创新设计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创造性思维,讲授创造方法,营造创造情境,围绕项目课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创造激情,增长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设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艺术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的落实和创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活动,广泛地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不仅有益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够为社会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目前,我们重视实践教学,在校内建立十多个工作室,艺术设计专业以技能实践为主,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并行设置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两条主线,力求互相交融、相互印证,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成功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在校外与多个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开设以专业考察、见习、实习一条龙的市场实践课程,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使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实战能力,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三)实现教师的双重身份。缺乏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教学队伍是目前制约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改革:采用以老带新传授经验,鼓励、选派青年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参与艺术设计实践等方式,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聘请合作企业中优秀的一线设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客座教授,负责教授如广告设计、印刷工艺、工程预算、材料加工工艺等专业课程。 

(四)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广泛开展实践调研。要让学生在实践的一线摸爬滚打,亲身参与实际设计、开发的全过程,从中得到锻炼,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实现由课堂向职业场所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 

(五)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机制。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第8篇

【关键词】高职 设计素描 教学

设计素描是设计造型语言的基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艺术设计的起点。设计素描是在20世纪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和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背景下提出的,正如它的名字——设计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素描,其在各类设计领域的基础性、实用性和重要性贯穿于各类设计过程的始终,是展现各类设计创意的最好表现形式。设计素描教育教学于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本科设计教学中已相对成熟,但在高职教育教学中仍处于探索阶段,设计素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该如何发展,如何将设计素描与高职教育教学更好地融会贯通,已成为当前高职设计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和意义

设计素描为设计服务的属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设计素描的理解与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基本的造型要素、设计语言,并运用造型方式对形式语言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使学生既获得实际知识与技能,又获得艺术思维的升华,以适应艺术设计对手绘创意设计及快速表现的要求,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图形意识、设计意识、创作性表现意识的目的。

1.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造型能力不仅是光影素描的学习内容,也是学习设计素描所必备的技能之一,通过对造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及准确、生动地再现对象的能力。

2.训练和提高学生对形态的审美能力

在对造型要素进行表现的同时,还必须探讨物象的审美特征,将所表现对象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特征有机结合,对所产生的审美要素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对美的内容进行重新审视。

3.训练和提高学生收集和记录素材的能力

收集形象资料及快速地将设计意图和设计、分析、理解、再设计的过程记录下来,是表现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也是设计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设计师的创意和灵感往往会在这简单的表现中迸发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图纸、模型等表现手段更直接、更快捷、更有意义和价值。

4.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

设计素描是运用设计语言表现出设计构思,并通过对物象外在形体和内在结构的理解与分析,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创造性表现意识的能力。

5.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设计素描通过训练学生对物象的深入观察、认识理解、归纳分析进而总结出物象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及把握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设计素描教学现状

设计素描教学引入到高职设计专业时间并不是很长,依旧处在研究及探讨阶段,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缺乏创新及表现能力

一些校内的美术教学和校外的美术高考补习班,为了提高升学率而进行传统性的素描训练,进行填鸭式教学,致使学生表现意识欠缺,不仅扼杀了大多数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性,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2.设计教学内容不够明确

目前,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中,任课教师大多是毕业于美术专业的青年教师,其绘画功底固然扎实,但对设计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多,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多是沿袭本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不明确。

三、设置设计素描教学内容,探讨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设计素描教学多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高职类设计素描教学应区别于本科设计素描教学,摆脱本科院校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束缚,有针对性地设置高职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为什么学习设计素描

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设计素描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设计素描的服务对象是谁、传统光影素描与设计素描二者之间有何区别、设计素描写生的界定是怎样的等问题,通过了解以上内容进而把握设计素描的实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现一些设计素描的名师名家作品以及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以供学生观摩和学习,还可以邀请设计专业教师一同授课,通过优秀设计案例向学生介绍设计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设计的流程和步骤,使学生切身体会设计素描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设计素描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2.设计素描的明暗教学

明暗教学实为传统的光影素描所要训练的内容,在这里之所以把此项教学内容穿插到设计素描中,并且将其单列为一个章节,主要还是考虑到高职学生在入校时的实际能力。明暗关系教学是传统素描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习设计素描所必备的能力,对于设计人员而言,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准确、快速地表现对象。高职学生往往因为手头功夫薄弱、对物体明暗关系理解不够透彻,而无法准确再现物体,更谈不上眼、脑、手三者的协调与配合,主观、快速地去再现物体,因此,此章内容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必要且不可或缺的教学章节。

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以传统光影素描教学为主,可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石膏头像作为刻画对象,一方面,不仅弥补和巩固了绘画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练习使学生重新审视刻画对象,对事物有一个再理解、再认识的过程,为后期的设计素描教学打下必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地把握该章节的内容与设计素描之间的传承与衔接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物象的塑造能力和对结构的把握、理解与再现能力,通过对物象的光感、体积感、质感、空间感的再理解、再认识和再训练,巩固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物象的准确表现能力。鉴于高职学生基础较弱,故而在教学实践环节的实施中还要做到范画辅助,教师示范与教学内容同步,要力求范画完整,让学生了解作画步骤,掌握作画方法与技法。

3.设计素描的结构教学

结构训练是设计素描的一种重要表现内容和形式。这里所谈及的“结构”与传统光影素描中的“结构”有较大的区别,设计素描中所涉及的结构是以线条作为表现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素描表现的方式更好地去了解物体内在及外在的结构,透过表象以认识事物的本质。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该如何深层次地理解物体的结构,培养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呢?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遵循由简入繁的规律。从石膏几何形体到机械零部件再到日常生活用品的过程,特别是要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物体来作为刻画对象。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环节中,要摆脱程式化的、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可由教师明确刻画主题,摆好主体物,由学生来搭配相关陪衬物,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鼓励学生抛弃光影素描对结构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物体的内在本质进行理性观察、科学理解,将感性和理性相融合,按照艺术与科学相统一的原则再现物体结构,以此来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的思维方式。

4.设计素描的抽象形态教学

所谓“抽象”,就是抓住物象最精髓的本质的特征和精神,经过对主体的多次概括,提取出纯粹的点、线、面。设计素描中的具象与抽象训练具有紧密的承接关系,体现了人类对绘画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过程和阶段,具象是对自然形态的客观再现,而抽象则是对自然物象的内涵的挖掘与表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过程,是一个上升和升华的过程。在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具备了由表象到本质的研究,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理解和表达事物。

抽象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且高深莫测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应重点放在对抽象概念的解析和对优秀案例的分析上,教会学生抽象形态的表现步骤、形式和法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通感训练为主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点、线、面等构成要素,运用简化与抽离、质地替换及脱离自然形态的非自然重构等表现法则,脱离原有的表现形式的束缚,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做到对事物的再理解、再认识、再表现,最终达到从表象到本质的升华。

5.设计素描的想象教学

设计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素描,而对于艺术创作而言,设计的本质就在于艺术创造,在于人的想象的发挥与创造。设计素描的思维方法和创意表现就成了它的最重要的内容,艺术活力来自于艺术创作者的创新创意能力,对于从事艺术设计的人来说想象力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而形象思维能力的丰富和成熟必将带动想象语言的自由伸展,从中孕育出新的视觉形象,转化为新的造型实体,促成新的艺术形态的产生。

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想象”这一主题,在题材的选择上要有灵活性、随机性,比如椅子、水杯、手机、订书机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总之是看到什么,就能去表现什么,就要想到什么,通过各种创意方法、表现形式把物体与物体之间联系起来,甚至让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两类物体建立相关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联想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创作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点评作业的形式,与学生互动交流,产生共鸣,教会学生创意方法和表现方法,达到作品的创意、想象、表现和美学的高度统一。就设计意义而言,这是学生第一次切身体会到设计素描带来的创意乐趣,真正意义上脱离传统素描走向设计。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不同于本科的设计素描,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教学规律,要上好设计素描课,就要准确把握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对象是谁,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只有抓住了这两点,才能制定出符合高职艺术专业设计素描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教学内容,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参考文献:

[1]吴桂香.设计素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涵,刘咏清.设计素描[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3]林家阳,冯俊熙.设计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9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 设计思维 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要面对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创造力的培养,也可以视为全新的思想模式的建立。 早在20世纪初俄国巴甫洛夫和美国华生建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就错误地影响了我国教育思想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被刺激的记忆过程和机械反应过程。在这种满堂灌的陈旧教学体制中学生失去了思维和行为的主动性,创新能力也被抑制了。我国主流教育方式偏向有意识和分析的思考模式,强调纪律、惯例、公式和理论知识,但忽略了解决日常问题的灵活性。单靠理论知识和信息,并不足以保证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新世代生存下来。就在这种背景下,“创造力”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

一、设计思维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必要性

(一)设计思维课程的意义及国内教学现状

大部分学生思维的初始状态是常规、直接、简单的,而设计思维的培养目的是达到创新、系统、全面的状态。设计思维课程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开发和有效训练的课程设计与体系。它是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新获得的信息和已有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思维方式,改变思维定势,经过对各种信息、知识的匹配、组合,借助类比、直觉、灵感等特点创造出的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职业设计师的思维习惯,也应当成为设计教育者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这些模式被没有答案的问题所激励,被价值与关系的重新定义所启发。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真正意义上重视创意的教育应该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原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引领下逐渐开展起来的。随着当今社会发展对于创意需求的加强,目前国内许多艺术院校相继采用了平台加模块的教学模式,纷纷将设计思维课程作为设计教育的启蒙与思维的转变加入到设计教学中。设计思维课程中,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与横向思维能力的交叉,相对于技巧性的知识积累更注重思维形式与方法的启发。

(二)设计思维课程对当前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

设计思维教学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要有更加广博的文化背景和跨越学科的综合知识能力,同时又不能固守成见;对于学生而言,要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习惯,让主动学习贯穿于直觉、认知、知觉、思维、理解、创新的整个过程。改变单向的视角为多向视角。从习惯于“唯一”到“怎么都行”。如果教与学都能够保持一种自由开放的状态,活跃的课堂就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场与思维碰撞的实验室,教师与学生都会受益匪浅,作为促进设计发展的深层的人文价值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设计思维课程教学的实践

(一)设计思维课程的主要构想

在设计思维课程大纲的制定与教学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了对学生训练分成两个并行的层面:智慧与方法。这是创意实践中缺一不可的因素。智慧的积累重点在于通过课程从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及建筑作品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层面积累经验和智慧。智慧主要为一种以点带面的引导,方法主要为解决设计中面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如采用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考工具,诸如同理心、体验产品、重新陈述问题、分类、脑力激荡和心智图等,都能够挑战既定观念。至于横向思维突破常规、类推思考和强制联系这些创意工具,能在源头上,即创造构思萌生的阶段,便消除既定观念。

我们一般采用常规方式处理生活上的事情,这些惯性程序有时被称为既定观念。这样思考比较方便(因为它们像计算机软件那样已安装妥当,并往往自动选取),而且看来能解决问题(因为当你唯一的工具是锤子,你的每个问题都看似一枚钉子),它们并不尊重每一个新问题的独立性,亦没有理会我们须因时间、潮流和生活方式做出改变。大部分专业人士都应该抵抗观念模式的安逸,而强迫自己至少从一种新角度去思考每个问题。这也是教学中始终要努力做到的。

(二)设计思维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方式

1. 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

从智慧层面上谈,课程中主要从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及建筑作品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层面积累经验和智慧。在每个思维方法讲解的部分中插入创意工具的教授与练习。每部分都是用两次课的时间去解决,尽量减少了理论讲解的时间,加重课堂讨论、课堂小游戏及课堂练习的比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与学习。

第10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艺术设计;职业教育

社会上常有这样的反映:“从职业学校出来的学生似乎什么学过,但什么学的也不精,犹如花拳绣腿,一但涉及到实践的过程中,就暴露出了各种问题,原因固然有学生的因素,然而在教学中同样存在着问题——缺乏实践教学。本文试图从职业教育出发,结合艺术设计专业情况对实践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索。

1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摇篮——包豪斯实践教学模式的启示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世界第一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尽管其存在短暂而饱受争议,但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包豪斯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了以往那种只绘画、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模式,这就是“双轨制教学”。“双轨制教学让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思维的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的内容。”[1]双轨制教学工作室制很好解决了实践教学问题,学生的设计产品有些直接转化为客户采购或订购的商品。实现了设计到商品的转换。

当前,我国学生实践能力缺乏与教育模式陈旧不无关系、传统教学以绘画,讲授为主,尽管有些也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与现场观摩与实践还是相距甚远,校内实训场所多是做做样子,充充门面,校内外实训基地也只是挂挂牌,而没有具体的实训内容,这就决定实践教学只是空中楼阁。如果要改变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现状,就必须对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办学作精确的定位,并着手改变过于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引进设计教育中先进的办学经验,并努力创建适合本校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如包豪斯的工作室制等。这方面一些职业院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并取得丰硕的成果。比如,苏州工艺美院就在工作室制改革后,学生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不断提升,学生实践成果展示周和大学生实践创业中心,都给我们留下来非常难忘的印象,学生也似乎从实践学习中更加自信。

2 实践教学需要职业院校与对口行业或企业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必要时应以教育法律、法规的形式确认下来,以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技术型实践人才的培养

众所周知,德国产品以设计精巧、工艺精密、质量好著称,德国的产品离不开它成功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德国职业教育重头戏,职业院校都与对口行业或者企业间签订了协议,企业除资助职校办学外,还无条件为职校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实习岗位,这样就保证了职校生实践能力。但我国与之不同,职业院校多是以往大中专校转轨而来,师资结构也多以往的师范教育产生,从学校到学校的从教经历,让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经验,其教学也只能照本宣科。由于资金短缺,实训场所的建设多是设施简陋,规模较小,实践教学的意义更是可想而知。故笔者认为实践教学的真正意义应依托对口行业或企业这一“活水”状态中,职业院校与对口行业与企业应建立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目前,许多行业或企业还普遍缺乏反哺的意识和愿望,必须以教育立法方式加以规定,这对改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普遍薄弱的局面大有裨益。艺术设计类实践场所多有规模较小、分散、专业性强等特点,这更需要与行业和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如我院就与本地区著名红蚂蚁等装饰设计公司建立合作的机制,其在教师培训和实践教学场所提供了帮助和支持,企业捐资助学行为也时常存在,如学院的开元奖学金就是企业的资助行为。

3 实践教学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从细节处抓住实践教学,实现技能培养的真正内涵

设计的生命就是实践创新,艺术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必须能够体现这一特征。这就需要努力营造教学的情境,其可以是实战情境的假设、商业案例缩影或者设计大赛的设计命题。学生在接触掌握基本知识与概念后,面对的就是真刀真枪的实践场所和实践命题,尽管最初的设计过程表现的可能还很稚嫩,但带给他们将是终生难忘的实践体验。例如在环境设计课教学中,我们不能仅满足课堂上的技法传授,以学生在图纸上空间分割的合理和效果图制作的好坏,来作为衡量学生专业成绩的优劣和依据,更应体现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要求学生应能够从某一具体的案例入手,依据业主或者老师提出的要求,对命题做全面调查研究,从文化品味到整体方案,从具体内容到实施步骤、从工程预算到具体的材料都应该做详尽说明及规划,以至最后才是效果图的呈现,考核应侧重全面性和实践性,而不仅是效果图的表现和设计的文字说明。另外,教师还可把实践工程带到教学课程中,达成学以致用目的,如我校承接苏州太湖文化论坛的装饰工程,教师就把实践工程引入实践教学中,利用漆画课程制作漆艺作品、利用装饰画课程制作装饰壁画,实践教学从前期调查、设计构思、方案确定,到具体绘制与制作直至最后装裱安装,都在专业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下完成,漆画、壁画的制作方法自然不在话下,更为重要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相类似的设计任务。另外,依托竞赛和招投标展开实践教学。事前教师可关注设计竞赛和设计招投标的信息,然后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在完成课程基本知识讲授后,引入竞赛和招投标设计命题,针对命题进行专业知识的拓展和视野开阔,发挥大学生创造创新的优势,通过头脑风暴等设计方法优选出竞赛设计方案,这也不失为另一种实践教学的案例。[2]

4 实践教学的实施,必然对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出一些新要求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诸葛铠教授说:“原先他反对设计类教师校外兼职的,现在是非常赞同教师兼职,原因是设计类教师在公司兼职中能及时吸收新知识,掌握行业发展新动态,许多知识是书本根本找不到的,它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好处”。在实践教学的影响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具备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的素养,并且还要能深入到工程现场加强专业实践,了解和掌握专业发展动态。要具有承担一定工程设计任务实力和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具有双重或多重职业身份的特点:他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又能独立从事设计的设计师,也许还是掌握某项技艺的工艺美术师。双师型和多师型教师素养是当前职业教育院校师资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实践教学对专业教师的索求。

5 结语

实践专业技能是学生就业之本,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层次,实现办学目的一个永远绕不开话题,在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基本国策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注意职业教育的品质即其质量问题,职业教育本质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实践教学正是实现职业教育目的关键环节,专业的不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模式也应有所不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应依托教师的实践素养,努力营造和创设各种实践情境,开展实战式或接近战式实践教学,这样更好地实现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董占军.欧洲设计院校教学模式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示[J].

第11篇

国外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对于创业教育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国外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视为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活动,非常注重创新和创意.充分体现的自主学习、课堂传统教学、生产实习操作、教师个别辅导等多形式的结合。他们将创业学推广到其他专业中,并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让企业为学生提洪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洪咨询指导,支持大学生创办以知识衍生型为主的新企业,形成了一个有力的组织支撑网络,并将创业理念融入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帮助学生发展创业式的思维方式。

近年来,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构建适合不同类型高校的创业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在大学文化层面上形成创业理念和氛围。在传统经济领域就业机会稀缺的就业环境下,鼓励开拓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就业空间,让创业活动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效对接,开拓文化产品领域的就业空间。

二、我国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了新的学科目录,新目录增设“艺术学”为第13+学科门类,设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新的学科划分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表明艺术以及设计学科的学术地位的提升。

伴随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意,创意是创业的资本,超过60%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从被动就业转向自主创业。由于高校缺乏系统性的创业基地和创业平台,很难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学生基本是通过第三方平台一网络销售模式进行创业,他们首选中国设计商、BILLWANG、淘宝等第三方网络平台创业。第三方平台运作市场化、覆盖面较广、交易方便、成本较低,但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创业而言,也存在平台环境杂乱、缺乏支持和指导、支付方式不完善、知识产权容易被(曼犯、设计评怙和定价标准混乱、创业项目雷同、没有突出专业特色、同层次竞争激烈等问题。这些导致大学生的创业主属于“一次性”活动,持续性、实操性不强。高校只有加强同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互动和合作,(建全服务体系,建立更为系统的网络创业平台.打造共建品牌.营造良好的创意创业环境.提升大学生在产业建设与发展中的专业影响力,才能促成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创业教育应融入高等学院的教育改革.适应时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还须进一步提高。由于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创建网络平台适应了信息时展的需求。国内部分地区高校已经意识到充分利用各院校拥有的教师、场地、教学环境等资源,结合专业项目资源和网络资源,为大学生建立集学习、交流、实践于一身的网络教育平台,使学校师生、院校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共享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服务。

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的创业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学生网络创业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网络创业具有初始资金投入K、营运成本K、风险小、市场范围广、实践灵活和利润回报率高等优势和特点,大部分自主创业的学生选择了网络开店作为创业的首选。随着国家优惠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逐渐出台,创业环境逐渐宽松,网络创业教育也从无到有,我国大多数院校将校园网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加以利用.集中国家和地方的各种优惠政策、措施,通过高校自身的专业团队和能力评怙创业项目,使之落到实处,建设一些配合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给学生提洪课堂外的创业教育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学生通过使用共享的创业教育网络平台,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提洪全程支持。

四、国内高校网络平台建设的特点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网站,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导入了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的形式,加入了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指导以及创业教育实践操作环节,共享教育资源。但总体上还缺乏市场观念,形式较为单一,适应面较窄。现有的高校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成为创业教育的一个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信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强调通用性,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院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通过在线进行互动式的学习,了解创业教育的教学进度和内容。现有的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提洪了BBS讨论社区、留言板等通讯功能,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院校之间可以交流经验和信息共享。

第三.补充实践教学资源。高校将创业课程的视频、案洌、虚拟的创业实践流程、管理模式等信息技术内容在网上公布,学生通过自学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当前的国内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将创业的t真实践训练及模式整合成一套创业教育的信息化网络资源提洪给学生,满足其自学的需求。但是,这种网络平台模式仅仅基于t真的实践训练,而创业则要经过真正的社会化的检验。国内的高校应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尤其在创业思维、项目评价、扶持、团队协作、专业互补上,建立一个更为系统化、社会化的平台,拉近学校与市场的距离,将学生的创意变成产品,再从产品转化为商品,真正经受市场的检验。如广州美术学院八杂街创意产品跳蚤市场,通过创建一个系统性、社会化的创业平台,合理支配高校内外资源,对平台本身的研究、创新、实施,再通过平台强调学生学习与实践、教学与市场、创业与市场的结合,使其更具有独特性,为培养信息时代的创新、创业&才提(共实实在在的服务和帮助。

五、艺术设计专业网络创业平台的发展趋势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艺术类高校培养的是市场实用型&才.相对于其他专业创业需要大量资金、场地、设备等资源而言,艺术专业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创业具有“先天优势更便于市场运作。创意产品与生活关系密切.创业选择范围广,市场风险也比较小。如广告、包装、产品、服饰、室内外装修设计等创业.只要拥有筒单的设备就可以运转。为了解决我国高校普遍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高,但普及性和推动性较差的问题,建立网络创业平台就是最好的途径。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传授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使学生从以住那种单纯被动就业转向积极的自主创业,引导学生成功地走上社会,以缓解我国劳动市场矛盾的问题。平台的发展趋势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通过对平台的建设,建立创业尝试性实践,利用平台了解市场趋势和需求,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加强与大型网络创业平台、企业、机构、专业员的沟通,提洪更贴近市场的培训、交易、投资、咨询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使平台更具实践性和可行性。

第二,通过对平台的建设,建立创业能力培育与服务体系,给学生提洪一个自我发展创新、互相沟通、互相扶持、互利互惠的网络空间。通过组织比赛、开展讲座、宣传知识、专家指导、经验交流等形式构建新型高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和实践基地,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第三,通过对平台的建设,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对接、产品与市场的对接、项目与投资的对接、创意与创业的对接.通过教育界、商业专家对创业结果的评怙,着力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同时也能产生更多的创新就业模式。

第四,利用平台展开开放式的研究,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充实平台资料库,给日常教学提洪实践和理论的支撑。利用高校各专业方向、各种特长的学生之间相互协作,自主组建创新团队,集&&之所长优化团队运作,打造良好的校园教学气氛和创业环境。

六、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发展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艺术设计专业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多数学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健康地发展已受到民办高校的密切关注,也成为民办高校探讨的重要课题。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过于仓促,没有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领导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也不够,因而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相对缓慢。

一、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介绍

艺术设计就是在日常生活的实际设计中赋予艺术形式的美感,使实际设计更具审美功能,也就是说艺术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结合,是从现代化社会发展中衍生出来的。

艺术设计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它和传统的艺术门类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上就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方面的因素,艺术设计的审美标准也和这些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艺术的发展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二、我国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民办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是新设的专业,还不具明显的专业优势,发展方向也不明确。因此,很多民办高校的领导不重视艺术设计专业,投入到艺术设计专业的资金不足,很难引进优秀人才,专业发展受到阻碍,发展速度也远远落后于其他传统专业,成为了我国民办高校中的“冷门”专业。

2.缺乏强大的师资力量

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师资力量着实微薄。另外,由于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具有明显的特点,社会需求差距大,而我国民办高校对其投入少,很难招纳到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在这种趋势和情况下,少数大学在招人时不计质量,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科研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3.专业特色不明显

每个专业的发展都依赖于其显著的专业特色,但民办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是为了顺应发展的潮流,专业的设置极为仓促,教育水平与教育要求相差甚远。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到现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发展压力。一些没有实力和特色的大学将会失去生源。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只有找到专业特色和实力,才能与其他专业共同发展。

4.教育科研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有较高要求,而目前很多应用技术型大学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科研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这成为了该学科健康发展的障碍。

三、我国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1.加大专业宣传力度,加强对专业的认识

我国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主要是由于学校领导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不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不够。因此,在民办高校中发展艺术设计专业,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加强对专业的认识。可以举办学生、教师的作品展,扩大专业的影响力,提升师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2.增强师资力量

专业的发展关键是要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如今有少数学校因专业人才紧缺就降低门槛,导致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庸才”进入到师资队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阻碍了专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领导要重视专业人才的招聘,引进大批优秀人才,组建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增强专业的师资力量,从而促进专业的发展。

3.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找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

要根据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要结合地方特色,进行设计教育,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输入优秀人才。除此之外,要根据学校的学科和专业特色设计教育,找到专业的发展方向,最后要结合学校教师的特色实施教育,这就要求学校要充分利用本校教师的专业优势进行教育,培养大量的优秀艺术设计人才。

综上所述,虽然艺术设计在社会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民办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特色不显著等问题,使我国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要在我国民办高校中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就要做出一番努力,加大专业的宣传力度,增强专业的认识,增强师资力量和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找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等。只有这样,艺术设计专业才能在我国民办高校专业中占有专业优势,从而为其发展开辟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