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6 09:5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建卓越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院的品牌知名度。
二、目的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让学生有丰富多彩、绚丽灿烂、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新生快速融入学院之中,开始自己多彩的大学生活。
三、实施内容
1、文化活动
包含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文化讲座(礼仪、励志、艺术欣赏等)、书画摄影展、2011年开学典礼文艺晚会、社团活动等,《准空姐的私密生活》演员校园海选活动。
2、体育比赛
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比赛。
3、社会公益活动
积极参加新老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4、校园媒介
利用《西航院时报》、《西航院广播站》、《西航电视台》等校园媒介,长期推动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发展。
四、实施方法和步骤
第一阶段 (新生军训期间 8月8日——8月27日)
1、 宣传学院的已有社团,组织有兴趣的新生加入相关社团,创建新的社团,组织有兴趣的新生参加。在学院原有的校园社团基础上,拟组建的社团有:①、国标舞社团;②、西航话剧团;③、摄影社团。
2、 组织新生在军训期间举办歌咏比赛。
3、 协调有关部门拟在军训期间给新生放1—2场电影。
4、 组织新生在军训期间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包含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成立新生足球队、篮球队,开学后与老生进行四场(篮球、足球各两场)友谊赛。
5、 举办文化讲座(主题拟定为心随梦想,一起飞翔系列讲座之大学——我梦想起飞的地方)。从心理、生活、学习上辅导新生,让他们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6、 举办新生军训生活征文比赛(主题拟定为“结缘西航,放飞梦想”之军训生活征文)。征文可通过校园媒介播出、刊发。
7、 与相关部门协调,组织新生进行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既是对新生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也为日后学院的宣传积累了素材。
8、 举办感恩专题讲座,弘扬感恩文化,倡导新生在军训期间,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感恩信,以此彰显我院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模式。家长收到信后定会有所感动,家长会对学院有更新更高层次的认识,这样更有助于新生的稳定工作。
9、 校园广播站每天给新生免费送上祝福歌曲(开学后收费)。
第二阶段 (开学阶段 8月28日——9月28日)
举办第一届西航院“校园文化月”,活动包含:
1、 开学典礼文艺晚会(院长在晚会上宣布“校园文化月”开幕)。
2、 新老生体育赛事(篮球、足球等)。
3、 演讲比赛(主题拟定为“我的大学”)。
4、 开展系列文化讲座(礼仪、励志、艺术欣赏),此项活动可延续至寒假。『 1
5、 举办全院学生、教职工合唱歌咏比赛。
6、 举办“西航院第一届书画摄影展”。
7、 学院各学生社团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院领导深入社团,给予各社团一定的经费支持,掀起社团文化活动的。
8、 启动《准空姐的私密生活》电视剧拍摄的前期工作,在校园内海选演员。
9、 组织新老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10、 校园媒介全力跟进,为校园文化活动宣传、造势。
五、实施部门与参与人员
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协调学院各个部门,全力配合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活动。院学生处、团委、院办和宣传处牵头,组织实施。
六、相关问题说明
1、校园文化建设与活动需要经费的支持方能实现。
2、校园文化建设与活动需要全院每一位教职工的配合与支持方能实现。
3、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与活动可延续至寒假前,社团活动为长期开展。
4、由于我院学生要参加自学考试,此活动方案可根据学生学习安排,调整时间。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新媒体文化;多元文化;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17-01
一、背景
1. 时展新趋势
网络的快捷便利、实时互动性和实效性,给大学文化带来了挑战。大学文化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加快了改变教育方式的步伐。新的教学模式和文化输入方式可能改变或取代传统大学文化,如何适应新时代下的新教学模式、新文化建设方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2. 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待解问题
传统校园文化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传统校园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不平衡的现象,背离了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手段的宗旨,校园文化建设盲目偏向现代化,却没有在精神上追随现代文明的脚步,有时忽视现代校园文化的多元性。
二、传统大学校园文化出现的问题
1. 传统校园文化的单一性和受限性
在传统社会中,主流文化使整个校园的氛围非常团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群体文化逐渐踏上社会大舞台,主流意识容易引发小群体的隔离情绪,单一的校园文化在新媒体信息的影响下,可能会使大学生对校园文化产生疲怠心理。
2. 融合现代文化的方式错误
体会到现代文化益处的校园文化建设者,有时急于将传统校园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忽视了现代文化的内在特征,盲目追求现代文明建筑风格或现代文化交流方式。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者多以物质奖励或学分奖励制度作为鼓励方式,容易带给大学生物质文化大于精神文化的错觉。
三、新时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新媒体的种种优势,可能导致传统校园文化无论如何改革都难逃被新媒体取代的结果,使传统校园文化不再作为学生的核心精神支柱。校园文化建设者急于解决传统校园文化出现的问题时,往往不在意对新媒体的有效掌握,盲目将新媒体引进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造成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暴露的问题还亟待解决时,新媒体又出现了不可控的局面。
四、大学校园文化改进的方案
1. 整合新媒体建设校园文化,合理融合现代文化
合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综合性、传播快速性、即时活动性的优点,促进校园自身建设的信息化工作和各项常规工作在制度和机构方面融合。通过新媒体建立师生互动平台,促进师生对科技的理解沟通,同时也避免新媒体鱼龙混淆的信息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2. 扩大校园文化建设队伍
大学要提高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一些有能力的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建设者要适时吸收外校资源建设自身校园文化,鼓励社会权威人士对校园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合理采用外校资源,拓宽校园文化建设者的范围。
3. 提高校园文化的参与度
要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在保留活动背景的严肃性质、校园文化的艺术性的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制作维护中,将优秀的文化活动以不同方式融合到各种活动中,让大学生参与活动本身的制作和维护。
4. 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式
将“翻转课堂”“慕课”等国外教育新形式引入校园,改善“慕课”完成率低的情况。同时,合理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指导大学生自主完成资源的搜集、整合,使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工作方式。
五、结束语
校园文化能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建设好校园文化是任何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者要始终保持校园文化主体以大学生素质教育为主,融合校园自身文化底蕴和校园外界优秀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更顺利地开展,从而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龙海.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实现人本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7(01).
[2]李树芳,张宏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校园文化是伴随学校产生的一种亚文化,是对学校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反映,是为学校实现其育人等各项职能服务的。狭义的校园文化是以全校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基地,以寻求新型校园生活和校园精神文化的文化。而广义的文化包括以校园为载体的全部存在内容。而目前的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关注,成为广大学校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引言:
校园文化是任何一所高等院校的核心和灵魂,完整、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院校的“招牌”。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得到迅猛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高速发展的背后自然而然地存在许多隐患,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无法打好根基,这定会埋下“祸根”,对卫生职业院校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将其打回原形。再者,世界文化不断融合,趋于多元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而校园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园地,自然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卫生职业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然后再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研究,以谋求一条属于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道路。
一、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园应该像伊甸园一样的引人入胜,要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迄今为止,我国卫生职业技术院校得到迅猛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少卫生职业院校成立和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很好的历史沉淀。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尤其是在院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卫生职业学院都忽视或者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其校园文化建设明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会为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现对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如下: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大多追求高速发展,大力扩建校园面积旨在吸收更多的生源,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明显不足,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重视程度欠缺,把校园文化浅显地理解为校园自然景观建设和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从而使得卫生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实际培养效果脱节,职业院校内严重缺少学术气氛,更谈不上自身的职业特色的建立等。所以,我们需要认清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作为一项促进学校发展地重要工作来抓。
(二)缺乏科学、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应该说,卫生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应该拥有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行动策略以及步骤,需要学校领导班子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但是卫生职业院校现有地校园文化建设毫无章法可言,东拼西凑,散乱无章,既无领导分管也无长期规划,完全处于一种“爷爷不疼,姥姥不爱”的尴尬状态。因此,缺乏科学、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严重制约了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 缺少可以长期坚持的校园文化建设战略
据调查,有数据表明,当前在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中,本应该作为战略任务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校园文化建设迟迟未得到足够重视。往往存在注重形式、急于求成一阵风,一味追求学生数量等问题,这些都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严重制约着卫生职业院校长期的可持续地发展。可以说缺少可以长期坚持的校园文化战略是目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新道路的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卫生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与时俱进。其中对中等职业学校育人目标的定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环境和办学风格的整体外显,属于影响学生发展和学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卫生职业院校要想尽早解决遗留在发展道路上的隐患,建立系统全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拥有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行动策略,必须马上扭转观念,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思考探究,以谋求一条适合当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道路。卫生职业院校必须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来完善自身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大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众所周知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投入是否充足及时是校园文化建设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由于教学、科研、基建等需要都属于“硬件”,学校往往比较舍得大资金投入;而校园文化建设则被看成“软件”,往往不舍得进行投入,因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做到:既注重校园自然景观的建设,同时也注重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力争达到平衡。
(二)建立健全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
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的制度建设尚未建立或者不够完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好了完整的规章制度,师生的行为才能得以规范,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才能得以建立。要建立健全现有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做好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三方面的工作,以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适用于卫生职业院校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校园人的言行,帮助其井然有序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浓郁卫生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氛围,统一师生思想,增加其凝聚力,促进师生自我约束,推进学校的自我发展。
(三)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根茎。更是一所学校的本质和个性特色的内在表现。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办学风格、历史传统、发展历程和人文精神等,对于校园的建设和学生的身心影响是深刻久远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将其当成是一项需要长期任务坚持下去。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以严谨的教风和优良的学风培育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帮助其成才。开展丰富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真正出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举办就业讲座、经验讲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自信心,有利于他们毕业后的顺利就业与稳健发展。
结语:
现阶段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形势并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沉淀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卫生职业院校要在吸收借鉴普通高校优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充满生机活力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体系,真正形成符合卫生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需要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斯为肩职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14)
[2] 许晟.略论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及其实施方案[J]教育与职业, 2007(06):94-95
[3] 张群生,梁金凤.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8,(20):61-62
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鲜明办学特色,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收熏陶和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实际,着眼于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全面成长和特长发展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二)教育性原则。精心设计和布置以校园环境为载体的静态校园文化,讲究艺术性,坚持高品位,达到美观、高雅,使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空地都具有教育作用。
(三)校本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校文化传统底蕴,利用师资条件优势和社区资源,寻找建设的着力点,将办学特色融入其中。
(四)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五)实践性原则。结合学校文化生成特点,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培植学校文化,使其持续生长。
三、主要目标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力求品位”的总体思路,力争使学校达到“办学理念先进、校园环境优美、师生身心健康、文化氛围浓厚”的目标。从而逐步推动全区中小学校普遍自觉走文化立校、文化治校、文化强校之路,全面创设环境优雅、内涵丰富、理念先进、制度科学、功能完备的学校文化系统,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让校园处处充满文化的气息。
四、主要任务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是学校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活动形式等各要素的总和。各中小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文化建设
学校要动员全体师生在认真总结本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精神,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深化科学教育思想,提炼明确学校定位和发展规划,提出最切合本校师生发展的育人目标和富有个性内涵的办学理念,形成系统、独特、能为全体师生广泛认同的、符合学校发展方向的学校理念文化体系,并据此提炼形成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文字简明、指导性强的校训,凝炼符合学校传统、办学特色、发展远景,并相对固定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要引导和鼓励班级围绕“三风一训”,形成优良的班风。
(二)形象文化建设
各学校要重视本校形象塑造规划,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育人特色等符合自身实际的理念文化,运用文化设计元素统一规划设计校徽、校歌等代表学校形象的标识,并从设计学原理出发,确定本校的标准字和标准色。标准字即学校对内对外宣传中所使用的以一种字体为主的专用美术字体;标准色即体现学校整体外部形象的以一种色彩为主的专用美术色彩,学校的楼宇、各种设施设备、以及学校校服等均应与学校确定的标准色相协调。采用校徽、标准字和标准色可以展示学校的整体风格和个性形象,从而使学校彰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大方典雅的环境氛围。各学校要从建设良好的教育品牌形象出发,将校刊、校报、校广播台、校园网、宣传阅报栏以及校牌、各室的门牌等标识文化设置精美、位置恰当,使其具有宣传性、艺术性和教育性;要完善学校视听觉形象标识的规范管理与使用,规范学校的导示系统如楼名、路名和雕塑铭文,让师生耳濡目染地感受文化的氛围;要通过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等设施,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活动场所和所有教学设施设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在学校理念文化的指导下,按照学校形象文化的统一风格,通过对学校自然环境的建设,提升师生的审美情操和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向往追求,促进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1.校园外景
(1)门口挂校牌,大门两侧设安全警示,校内醒目位置设“三风一训”、悬挂国旗,主要建筑物正面题写励志标语,走廊悬挂名人画像,师生佩戴校徽,最醒目处设置体现办学目标的巨幅标语。校园道路平整,校舍场地整洁优雅,无卫生死角。
(2)文化长廊:因校制宜设展示橱窗,张贴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设阅报栏,出黑板报,展师生作品,颂学子风采,扬知名校友。
(3)绿化场地:科学合理设计校园绿化,种植树木花草,使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花草树木贴标签,假山池泉示安全,醒目处设温馨提示,有条件学校可设计布置艺术雕塑。
(4)运动场地:悬挂或书写巨幅标语,绘制简笔画。
(5)校园广播站:乡镇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成立广播站,每天定时播报。
2.教师办公室和集体备课室
走廊挂教师作品,门口挂室牌。室内醒目位置贴室训,挂《教师职业规范》、《中小学教学常规》;适当位置放花盆,办公桌面置贴有教师照片的桌牌。办公室摆放整洁有序,布置温馨雅致。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改善教师办公环境。
3.教室
走廊挂学生书画、名人名言,门口挂室牌。室内选择性张贴(或悬挂)国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眼保健操挂图、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值日生表、班级(学校)活动安排表、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名言、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合理设置图书角、卫生角、公告栏、黑板报或学习园地。室内陈列力求温馨大方,整洁和谐。
4.功能室和少年宫等专用教室
悬挂管理制度,题写与专用教室相符合的标语、字画、手工作品等,环境布置与所开展的活动相适宜,温馨、大方、得体。
5.学生寝室
走廊张贴书画、防疫、消防、安全用电类宣传画等安全警示用语,设置安全疏散标志。寝室门两面(里、外)张贴住宿学生个人信息(班级、姓名等),室内布置《寝室公约》、《文明寝室评比办法》、休闲书画、学生制作的工艺品。适当位置贴学生值日表、寝室管理分解表等。铺位贴学生信息(姓名、班级、家长联系电话等)标签。室内陈列务求整齐划一,如被成方、鞋成线等;室内卫生务求干爽清洁。
6.学生食堂
布置饮食文化标语,如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等,悬挂饮食价格公示牌、食品卫生安全投诉电话等。
(四)行为文化
各学校要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加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建设,并通过仪式、典礼和节日等常规性的活动,逐步建立和巩固学校师生良好的行为模式,使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于无形中内化为师生自觉地行动。
1.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广泛开展歌咏、乐器、舞蹈、绘画等艺术社团,球类、武术、棋艺等体育社团,航模、机器人等科普社团,读书会、文学社等文化社团,以及放风筝、剪纸等乡土特色社团活动。
2、积极开展教师活动,组织恳谈会、青年读书会、教研沙龙、教师论坛、教学反思会,体育俱乐部、教工之家等,并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2.统筹安排艺术节、体育节、科技周、健康周、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
3.围绕结合国旗下讲话、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三爱”、主题班会、经典诵读等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班级、进课堂。
4.行为习惯养成。穿戴整洁大方,教师穿正装,学生穿校服,举止文明优雅,交谈亲切自然,见面问候礼让。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不化妆,学生到校不带手机。
5.师生必须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启动阶段。各校组织召开会议,学习文件,进行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明晰校园文化的内涵和主要任务,制定本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要充分调动校内校外资源,要充分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做好校园文化的征集、讨论。
(二)方案论证阶段。区教科体局将组织人员,对各校方案进行认证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学校,在此基础上,面向全区各中小学公布各校方案,让全体师生了解、督促方案实施的情况。
(三)组织实施阶段。各中小学按照年度建设方案,深入扎实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特别要抓住寒暑假两个重点时间节点抢抓工期施工。
(四)考核验收阶段。对各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情况,通过现场考核的形式,评定“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对考核优秀学校给予通报表扬,对考核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同时,教育督导部门根据学校建设规划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常态化督导。
六、相关要求
(一)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各校要对照本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广泛宣传讨论、科学认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本校校园文化3年规划和年度建设方案,明确分工,落实任务及各阶段工作目标。
(二)保障投入,有序推进。各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到学校教育经费的预算中,与学校校舍建设和改造、教育教学设施配备添置、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工作统筹结合起来,给予必要资金保障,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经费使用上,既要大力筹措,又要严格按程序报批。
1.1缺乏大众化是校园文化的又一问题某些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中缺乏大众化,一些高校安排的项目和内容只考虑到优等生,而把大多数的中等生及相对劣势的差生忽视了,要知道中等生和差生才是一所学校最庞大的阵容,所以说学校举办的活动只考虑有特长的同学参与是相当不科学的。相反的,学校应该举办一些丰富的、适合大多数同学的、大众化一些的活动,这样就使得参加人数增多,从而加快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1.2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不突出众所周知,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办学历程、建校时间和文化底蕴,甚至是有不一样的培养人才的方案,所以说,不同的高校建设校园文化一定要有鲜明的特征,体现出不同的个性。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就目前高校开展的校园活动来看,很多的高校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高校特有的个性,没有体现出高校自身的特点。
2、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就目前我国高校校园建设的问题来探讨,已经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工作,更别说是文化建设的深广度的问题,高校的育人功能想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2.1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我国高校校园
文化建设始终都作为我国文化建设主要营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高校就得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党政工作,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用社会主义的思想来引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同时也要注重全校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培育师生遵纪守法、勤俭节约、追求真理的民族精神。加强以为指导地位的执政工作,要求对全校师生进行全面性的积极教育,充分发挥高校在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中重要作用。
2.2在校园文化建设时注重整体规划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短时期就可以实现的任务,相反的,它是一项艰巨、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长期发展的产物。一方面,高校要建立专门的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机构,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行整体规划,使高校各方面的文化和精神面貌有极大的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另一方面,明确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投入足够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并加以正确的管理,同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
2.3校园文化彰显个性的同时突出大众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就是既彰显个性又能突出重点,把各自高校的文化底蕴、历史变迁、建校时间及背景都着重突出强调,同时也要把各自高校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显示出来。只有把各自高校的特点搬出来,才能更加吸引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才能调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另外,在加强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同时着重突出大众化,争取让学校各个年龄段、各种兴趣爱好的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在安排校园活动的时候让活动更加贴切、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2.4着重强调精神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发动全校师生参与,努力提升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从而使校园文化实现三个和谐,即历史的厚重与新的发展观念的和谐;彰显个性发展与追求统一制度管理的和谐;以校园文化熏[!]陶,创建我校文化的和谐。
二、基本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将坚持以下原则,即育人性原则、全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学习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三、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注重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培育校园文化精神。
四、具体工作
(一)物质文化建设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将使师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
1、楼道走廊:楼道张贴名人名言、走廊悬挂学生的书画作品。
2、抓好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好红领巾广播台、画廊、班级黑板报的阵地作用。学校画廊及班级黑板报每月最少更新一次。
3、加强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室、食堂等设施建设,既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提供条件,又能让学生受到教育。
4、加强绿化植物管理。师生深入绿化管理,参与实践劳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点缀、布置校园,美化校园环境,
(二)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层次、隐性的东西,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和完善学校的精神文化。
1、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整体,更好的发挥整体系统。为此学校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通过多种平台,让师生之间更好沟通,让老师之间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增进感情。
2、校园用语用字规范建设:学校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教学基本功训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渗透到德、智、体、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3、师德素养建设:一是加强系列法规的学习,二是加强师德师风的规范,三是加强师德师风的考核。
4、学生素养建设:学生素质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学校在学生文明举止、道德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强化教育、训练和评比。
(三)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的发展,需要人文管理,以德治校,以法治校,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人手一份,使之成为支撑学校发展的一根重要制度支柱。
(四)活动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重点开展下列活动:
1、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活动。
2、校园读书活动。通过广泛宣传,营造读书环境建设。通过组织管理,建立保障体系。通过基础建设,创造读书条件。通过竞赛活动,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3、主题活动。学校将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好各种活动。
五、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学习,切实提高全体师生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而把思想自觉统一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上来。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行政班子为主要成员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全面组织领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并根据目标任务,明确各处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校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做到使教师创造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绩效有奖励,从而形成使全体教师工作有甜头、有想头、有奔头,形成比奉献、比学习、比教研、比成长、比业绩的积极进取的良好局面。
4、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学校按照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广泛征求意见,广开思路,研究制定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努力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其他工作同步进行。
5、挖掘资源,形成合力
学校充分挖掘新的教育资源,努力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并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让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协调统一起来,充分发挥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6、加大投入,分步实施
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将规划的目标分解落实到每学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分步实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布置及节庆活动等资金的投入。
一、遵循原则,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零敲碎打,想到什么干什么,那将使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杂乱无章,让师生无所适从。校园文化建设应从大局出发,整体规划,和谐有序地进行。
1.胸有蓝图,制定三年规划。宁宝小学从2010年8月成立以来,校级领导就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摆上日程。学校确立三年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为“养育习惯”。以环境建设为抓手,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拓展校园文化内涵;以校本文化建设为主阵地,打造富有特色文化品牌;以活动为载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三年努力,促使学校达到环境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规章制度齐全、规范、科学;“三风一训”体现团结拼搏、和谐文明、以人为本的精神;最终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2.遵循原则,构建文化建设体系。
(1)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通过习惯的养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全体师生的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统筹兼顾,整体规划,围绕“养育习惯”这个核心,在建设制度文化上侧重规范师生言行,在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习惯;在环境文化建设上,处处彰显习惯的培养;在校本文化建设上,编辑校报《宁宝之光》,开发了校本课程《好习惯 益终生》,把日常的习惯养成做成课程,进一步凸显学校特色;在活动文化建设上,围绕“养育习惯”开展相关系列活动,让好习惯扎根在师生心田。
(3)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编辑校报、校本课程、校本儿歌、拟定规章制度、绩效评价方案等方面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完善制度,规范师生
宁宝小学按照“全面、科学、可行”的要求,修订完善学校管理、德育、教学、后勤、安全等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体系,装订成册。制定并通过了全体教职工的绩效工资评价方案及其他各种奖惩制度,加强了依法治校,不断促使师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律自护、自主成长的良好习惯。
三、环境文化,儒养师生
1.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各具特色、凸显主题”的目的要求,对校园建筑设施及人文景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精心取舍,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很好地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区、运动区、科普园,根据各区域的作用和特点设置了鲜明的文化主题。
2.精心打造,凸显主题。为凸显“养育习惯”的主题,学校建有体现特色的文化建筑,花坛中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雕塑,东门校道右侧有孔子及古代四大发明浮雕,左侧有大字标语“好习惯成就未来”,紧接孔子雕塑的围墙用不同颜色的植物拼出“好习惯 益终生”字样,既美化环境,又既有教育意义。进入新教学楼入口处有个“好习惯”主雕塑,一群孩子正在用积木堆“好习惯”这三个字,预示着好习惯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培养好习惯要持之以恒。旁边的配电室墙上,有一幅“习惯良好,美丽人生”浮雕,告诉师生,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会有美丽的人生;新教学楼一楼有文化艺术墙“好习惯伴我成长”,周围的廊柱上配有关于好习惯的名人名言,让师生深刻体会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总之,环境文化建设处处凸显“养育习惯”。
四、校本文化,滋养师生
校本文化建设是彰显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主阵地。学校定期出版校报《宁宝之光》,全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师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提升广大师生的精神素养。学校还创设了自己校徽,创编了校歌。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宁宝小学充分认识到习惯对一个人的终生影响,开发了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好习惯 益终生》,一到六年级共12册。教材图文并茂,由故事、实践探究、评价等内容组成。这些习惯的培养安排在小学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终让学生养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五、活动文化,涵养师生
为了让师生真正养成好习惯,学校结合主题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活动文化涵养师生。
教师方面:
学科技能竞赛活动和娱乐活动。青年教师赛课是宁宝小学不变的菜单,促进青年教师养成敢于挑战,精益求精的习惯;通过学科的技能竞赛让教师养成不怕困难,勇于参与,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习惯;组织趣味运动会、羽毛球、篮球比赛等活动,让教师养成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热爱生活的习惯。
学生方面:
1.趣味学科活动。各任课教师立足学科教学,精心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生活和学科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敢于参与,敢于展示,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
2.特长训练活动。学校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组建各类兴趣小组、科技小组等,安排专门教师辅导,定时、定点开展活动,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强化训练,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的好习惯。
3.丰富多彩的校园节日活动。学校每年都定期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节日期间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才能,获取成功的机会。
4.全心抓好“国旗下专题讲话”。每周一个专题,由上周五行政会议确定讲话内容,并指定一位行政领导或教师、学生代表主讲。让全校师生经常受到爱国爱校、文明礼仪、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思想道德教育。
5.用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三年来,宁宝小学每年都利用各种节日和纪念日有计划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学期性的专题“四jìng”活动,“静我校园”“净在我行”“敬在我心”“竟显我能”。学校把“四jìng”要求编成儿歌,要求学生人人会背,并以此要求自己。值日导护师和行政导护每天进行检查评比,及时反馈,做不好的抓落实,这样让“四jìng”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学生受到礼仪、法纪、行为规范等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美国大学的学生主体文化
美国的大学校园文化高度重视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对学生参与文化活动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我国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依靠学校主导之间形成较大反差。相比之下,我国大学生表现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
(二)澳大利亚技术职教文化
澳大利亚与继续教育学院对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技能要求高,专职教师每周须安排一天到行业或企业内专业岗位实践,以保持与业界的紧密联系,这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仍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且“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之间存在较大反差。
二、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一)学院概况
学院创办于1964年,坐落于合肥大学城,隶属于安徽省供销社。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2000余人,教职工450余人。2010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顾全大局、齐心协力、敢为人先、顽强拼搏”的安财贸精神、“明德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勤勉务实,开拓创新”校风,“立德树人,精业铸魂”的教风、“博学善思,修身强能”的学风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核心价值理念,并与校徽、校歌共同构成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足第一,教育者的思想认识。一些院领导和教师仍存在认识误区,主要有:将校园文化简单地等同于学生的文体活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校团委和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与教学工作无关;忽视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价值与意义;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缺位现象,没有发挥应有的引导和教育作用。第二,学生的思想认识。教职员工对校园文化的偏见或不正确认识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和不利影响;一些学生把大学看作是掌握一门专业和技能,寻求谋生或谋取更好职业的一种手段,喜欢从急功近利的角度来衡量校园文化的价值,忽视了其在自身成长中的影响与作用。由于思想认识的不足,往往是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忽视了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缺乏对校园文化活动实际效果的评估,从而导致每年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大同小异,质量不高,学生参与的热情不够,校园文化活动的成效不够理想。
2.工作体系不健全第一,人员配备不到位。由于学校的编制少,大部分人员都是兼职,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无法做到全身心的投入,无法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序和有效开展。第二,制度建设不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有序进行,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作保障。当前,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可行的评价奖惩等方面的制度还很不健全,有的还是空白。第三,经费投入不足。当前,我省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经费还未到位,学院的办学经费捉襟见肘,有限的经费仍优先用于校园硬件办学条件的改善上,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各类学生活动经费的缺口也很大,经费的不足直接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3.学生行为文化建设不力在学生管理中,因教育引导不够,办法不当,措施不力,未能形成工作的合力,学生行为文化建设成效不明显,亟待加强。通过校园问卷调查得知,当前,我院最突出的校园不文明行为中,践踏草坪、乱扔垃圾、就餐插队、损坏公物等不遵守社会公德占40%,撒谎、考试作弊、虚报贫困等失信行为占30%,上课玩手机、吃东西等自制力差占25%,偷盗行为占5%。4.适应高职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缺乏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可见,教师的素质对一所学校来讲至关重要,10年来,随着生源规模的逐年扩大,一大批年轻教师开始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他们中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任教,基本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弱,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难以满足教学的现实需要,而教师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职业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
三、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
1.明确教育者的思想认识要切实纠正在校园文化认识上的误区,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吸取美国在大学文化建设上的理念,切实重视起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参与文化活动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培养,号召全体教职员工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此,要让全体教职员工明确以下二点: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关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教职员工不论处在什么岗位,都应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主动承担好各自的责任和扮演好相应的角色;二是校园文化活动要从“学校主导”向“学生主体”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明确学生的思想认识通过加大宣传、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质量,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认识并切身体会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及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并激发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更好地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二)高度重视,确保投入
1.成立机构,定期评估通过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备数量合理的专职人员,全面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及实效评估办法,明确建设内容、建设周期、经费投入和责任人,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序推进。
2.多方筹措,确保投入为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应设立专项建设基金,专款专用。资金来源一是利用自身的人才、技术等智力资源优势,通过拓展社会服务功能进行合理创收;二是争取广大校友和校企合作单位赞助。多方筹措经费,以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3.加强研究,不断探索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室,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四、注重行为习惯养成,助推行为文化建设
(一)加强教师行为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加强行为文化建设,重点是要加强教师行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表率作用。因此,作为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到严于律己、爱岗敬业;教学上求真、创新;与学生相处文明得体、尊重关爱学生,切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针对我院学生行为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应做到:一是狠抓宣传教育,健全管理制度,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习惯。通过常态化地开展校园不文明行为曝光活动、校园文明言行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及设立不文明行为举报邮箱等形式,积极倡导校园文明新风;二是加强监督检查。设立文明监督岗,对校园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及时予以教育纠偏;三是建立诚信档案。加大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将学生的诚信行为与学生的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就业推荐及操行分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营造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校园氛围;四是充分发挥团学干部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与荣辱观,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载体 行业特色 探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90-02
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积淀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建设营造的过程。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条件,突出职业与行业的特点,体现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养的要求。校园文化载体,作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第一,它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是教育的延伸;第二,它必须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正面引导作用和良好的潜移默化的文化陶冶作用;第三,它必须体现学校的发展追求和理念,体现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第四,它必须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共同营造出一个新的、更富有意义的意味空间。
作为广西唯一一所建设类高职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50多年的办学历史,奠定了广西建设类高技能专门人才主要培养基地的稳固地位。一直以来,该校始终把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育才育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该校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突出“职业”与“行业”的特点,积极探索与行业紧密联系、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新载体,其精心规划、持续精心打造的“百米建筑历史文化艺术长廊”暨校园雕塑景观群,是学院努力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彰显办学育人特色的积极有益的重要探索成果,荣获教育部“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优秀奖”。
一、彰显行业特色,打造具有感染力、导向力和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新载体
(一)建设目标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精心规划,创意打造,以“百米建筑历史文化艺术长廊” 为建设重点,辅以建设校园雕塑景观群,以此作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新载体,进一步体现学校作为建设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进一步营造职业文化与专业教育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建设思路
1.要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及行业特色。超过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紧贴行业的办学实践,使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积淀了深厚的建设行业和专业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厚德、励学、敦行”的校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整体价值追求,体现了学校精神的内核,展示出该校的独特气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其设计主题,应充分体现学院的两方面“特色”: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浓厚的行业特色。
2.从“巧、精、全、新”四个方面进行方案创意设计。第一,巧。主要体现在规划设计环节方面:一是要符合校园功能区域合理分隔原则。“长廊”以校园里一条林荫道为基本形态,贯穿于校园之中,将校园的教学区域与休闲活动区域巧妙地分隔开来,遵循了校园规划功能布局区分的原则,使校园内教学、生活、活动三大功能区域各得其所。二是利用地势环境,因地制宜。与校园环境地势有机结合,利用了体育场与教学区之间林荫道的一面因地面落差而形成的墙面进行精心规划,不但有效节约建设成本,而且因地而建的设计使学校相对有限的环境空间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第二,精。“长廊”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长廊”以36幅石材浮雕的表现形式,呈现一部“世界建筑文明史”,这就要求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到展示内容高度凝练,信息传递达到最大化。所以,内容的筛选和确定就变得非常重要。一是要精选能作为不同建筑历史时期的典型代表的建筑;二是著名建筑师、名人要精选对世界建筑史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人物。第三,全。“长廊”必须浓缩世界建筑文明史的精华,在有限的空间篇幅内,要涵盖和体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风格的建筑风貌,确保内容的相对完整性。第四,新。创新是设计的灵魂。“长廊”的外观表现形态应不落俗套。必须紧贴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和行业特色,围绕建设高技能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配合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的延伸要求,做到内容新,载体新,教育方式新。该校的“长廊”以浮雕墙形式结合学校特色展现建筑文化历史,是一种崭新的校园文化建设载体,打造了鲜明独特、富有标志性和符号意义的校园视觉新形象。目前,如此形式、如此大的展示体量,在广西各高校中不仅是首创,而且独一无二。此外,创新还体现在运作和建设方式上。
二、创新校园特色文化载体建设模式
(一)实施的方式方法
1.结合“教学参与设计模式”进行建设。实践教学是重要的人才培养环节。校园特色文化新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和利用了学院相关专业的长处和特点,结合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师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操作,让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参与其中。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系、规划与建筑系设计及装饰专业的师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参与了“长廊”方案的设计及优化。
2.结合“校友参与捐赠模式”进行建设。“长廊”及校园景观雕塑采用以校友个人或校友会的名义捐资建设的“校友参与模式”进行。学友通过向母校捐资建设署名景观雕塑,既表达了校友对母校的拳拳之情,又蕴涵了对年轻学子的殷殷之意,也表达了对母校未来再创辉煌的浓浓期望。
3.以“校企合作共建模式”进行建设。“长廊”及景观雕塑群的建设,包括广西建工集团在内的众多建设行业的企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4.以浅浮雕的手法进行制作。“长廊”的建设空间相对有限,所依托的校园道路不太宽敞,不太适合使用圆雕和透雕的制作手法;而手绘的效果,不如浮雕那么富有立体感和表现力度;经反复权衡,最终确定使用浅浮雕的制作方法。
(二)建设过程
结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校园环境美化建设,“长廊”及景观雕塑群项目建设历时两年多,分立项、征集创意方案、资金募集和施工建设四个阶段实施。
“长廊”及景观雕塑群的建设,得到了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广大新老校友的广泛支持,也得到了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各个行业企业的支持。各方积极参与,齐心协力,使“长廊”和景观雕塑群的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尤其是学院相关专业的师生参与了“长廊”和景观雕塑群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创意、方案设计、施工图纸绘制、工程预算、材料采购、施工管理以及竣工验收,同学们热情高涨,在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中介入学习,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
三、成效与启示
(一)工作创新与成效
1.开创了校园文化建设新模式。如“教学参与设计模式”,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结合其建筑类职高院校的专业特点,由设计艺术系、规划与建筑系教师带领设计专业的学生全面介入“长廊”等校园文化景观方案的规划和设计。通过具体项目的操作锻炼提升专业技能,是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又如“校友参与捐赠模式”,采用以校友个人或校友会的名义捐资建设的“校友参与模式”进行,所有景观雕塑都署上捐赠校友的个人或集体的名字,这举动本身,就是对在校学生一种无声的教育。再如“校企合作建设模式”,该项工程项目得到了与学校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各个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整个建设过程,在密切校企合作关系的同时,也开拓了一条校企共建校园文化的新路子。
2.增强了师生对行业和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长廊”已成为学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和毕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学生们结合专业对建筑历史、建筑风格、建筑文明成果、建筑名人进一步加深认识的良好载体。以建筑专业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之光,照亮学生的学习之路和职业之途。学生从熏陶中开始思考,从思考中得到感悟,从感悟中得到提升,进一步加深了对行业的理解,增强了对职业的认同,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形成了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3.促进了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学生勤奋刻苦、立志成才蔚然成风。近年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两旺,在广西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较强的能力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二)启示与经验
1.因势而动——高度重视,制度保证,全面规划。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历来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为契机,紧跟行业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乘势而动。全面规划,健全机制,构建体系。在注重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大投入,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努力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2.因地制宜——注重效率,协调有致,艺术感强。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不能片面追求大型豪华,要避免奢侈浪费。要做到因地制宜,依据现有校园环境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充分合理地利用学校有限的空间,不能与校园原有环境相冲突,在视觉和功能上都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景观必须要有文化底蕴,传递文化气息。要有强烈的艺术感,这样才能吸引审美的眼光,调动审美的情趣,形成对学生“美”的教育熏陶,成为活色生香而富有意义的生动教材。
3.因校而宜——结合行业,体现特色,展示内涵。校园文化建设要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设计文化景观的内容,充分挖掘属于学校自身的办学文化内容与形式,体现学校所在行业特征,以此提炼形成校园文化景观的特色符号。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特色浓郁,行业背景深厚。所以,“长廊”及景观雕塑群等校园文化景观,在达到美化空间、展示文化内容等美学目的的同时,其主题设计力求体现建筑类行业特色和学校办学特色,彰显学校风格个性,弘扬学校独特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德生,韩立越.儋州学院校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考[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6)
[2]仲波.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散论[J].上海高教研究,1989(2)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问题反思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032-02
“5.12”地震虽然损毁了家园,但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一座座新的美丽校园己展现在眼前。进一步管理好学校,有效利用好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摆在灾区学校校长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提升校长管理素质和能力势在必行。我有幸参加了省灾区学校校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对办学理念、文化建设、队伍建设、财务管理、常规管理、心理健康等进行了专题培训,受益匪浅,加深了对学校管理内涵的理解,完善了学校管理外延的制度,丰富了学校管理策略的经验。集中培训后,我对以上六个方面进行了问题查找,并针对问题找到了解决策略。下面着重针对我校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解决策略。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校园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经过认真查找,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房屋建筑缺乏规范性和育人氛围。我校是由所在乡两所小学和两所初中合并成的九义校,乘着灾后重建之机,校舍建设不断加快,但由于改危的面积较大,每年都在投入建设,每年的设计标准不尽相同,导致先后建成的校舍外观和格调不一致。上级要求大部分校舍原址修建,造成整体布局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校园没有形成完全独立的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农村学校的校舍建筑比城区标准要低,仅靠学校有限的公用经费来美化就只有见子打子,美观性差,缺乏育人氛围。
2.校园配套设施不足且使用缺乏人性化。我校是农村边远义务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涉及的生活配套设施按上级要求还有差距,现在只能解决九年级大部分学生吃住问题。我校留守学生达70-80%,留守学生之家的建立还不太规范。留守学生管理涉及的人、财、物也还尚缺,便利服务区、心理服务区、亲情联络区、科技益智区、学习阅览区、文体娱乐区等活动开展还缺乏有序性和有效性。健身涉及的体育设施也还不足,现有的器材大部分只能满足校本部大一点学生,村小器材特别不够。器材的购买和安装,比如篮球架都是按照规范高度安装,没考虑到小学生身高和学生性别年龄差异。
3.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单一,魅力彰显不够。由于校舍改建,校园内坝没有硬化,学生卫生习惯与我们的要求还有差距,给净化工作带来了困难,也影响了校容校貌。我校绿化面积少,文化韵味显得不够,校舍外观装饰缺乏整体美。宣传标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张贴物单一,显得格调不高,文化氛围不浓。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学风等体现学校精神的文字没在校园核心显眼位置出现。路灯等灯具只能满足安全照明的需要,缺乏美的装饰。环境布置不利于孩子的视觉。比如,温馨提示语张贴得过高,学生不便看见,路灯控制电键安得不利于学生开关。学生阳光愉悦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还没真正形成。
4.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未形成常态化,有效性凸显不够。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校园大型活动很少开展,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显得无序,效果不佳。校本研究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师生读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书香校园氛围尚未形成。家校合教的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学校教育社会听证活动没开展。学校常规管理制度的制定,尽管合法、合情、合理,但师生参与度不高,民主意识还缺乏。特别是校规班规的制定有些是强加给学生,没让他们参与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还有待强化,校园行为文化还存在着差距。
5.校园精神文化还有待强化。“校兴我荣,校辱我耻。”“不愿顶天,但求立足。”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作为生活、工作、学习的精神支撑还须强化。“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率先垂范,与国树材”的治校方略还体现不够。“热爱学校,教书育人,关心学生,堪为人师”的从教兴业的要求,力度不够。“真真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的在校从学的品格,还需培养。
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反思
我校文化建设存在着以上的问题有内外两种原因。
1.从内部原因看,一是学校管理者管理的缺位与越位。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以自己的需求要求别人,自己的兴趣代替别人的兴趣,总是以牺牲被管理对象和被教育对象为代价,实现自己约定的教育意愿和目标,使被管理者立场异化为管理者立场、受教育的儿童立场为成人立场。二是学校管理没有真正关注到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学校管理缺失了解,管理行为就是盲目的:缺失了足够的尊重,就会变为支配与控制;缺失了关怀和给予,就是空阔和苍白;缺失了责任,就是轻薄的。三是学校管理没有关注到儿童独立的心理世界,学生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中,也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四是管理没有真正理解到民主与集中。“没有民主,办不好事;没有集中,办不成事。”今天给我点阳光,我就会很灿烂。五是管理者和教育者教育眼光还不够,对人才观、质量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还有偏颇。六是学校对外部环境利用不够,没有充分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2.从外部原因看,一是上级对学校缺乏深层次的调研和战略眼光,对学校的建设完成排危任务即可,造成校舍修建缺乏合理的布局,影响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二是政策因素造成城乡校舍等硬件差异,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的缺失,给学校文化建设增加难度。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解决策略
(一) 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制定长远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建设是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学校领导必须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陶冶师生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师生素质。为此,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运用目标动力手段,分批逐一实施。
(二) 科学规划校园校舍硬件建设,逐步建成规范的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
“思路决定出路。”学校领导要集全体员工的智慧,请专家指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校舍建设整体布局,分批推进建设,最终建成规范的生活区、教学区和运动区。从校舍整体
布局上充分体现文化建设特色。
(三) 加强学校“三支”队伍素质的提高,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三支”队伍素质是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突破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方面必须要加强学习内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依法治校,民主管校。教师方面要强化职业道德的教育,要堪为人师,自觉规范施教育人行为,对学生倾注爱心,要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要以德养德、以言养言、以行导行。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学生的素质高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量尺,要坚持《德育教育实施纲要》的执行,坚持学生目的明确的理想教育、净化心灵的纪律教育、规范言行的养成教育、促进发展的学习教育、弘扬个性的特长培养。
(四) 运用人本原理,坚持人性化管理,优化学校文化建设的软环境
人本管理原理认为,适度的需要与满足是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的条件。学校文化建设要得到优化必须坚持人性化管理,抓住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坚持换位思考,坚持民主与集中。制度的制定要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原则,听取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意见,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张贴物的布置要体现校园文化特色,要彰显一种向上的精神,文字要通俗易懂,要便于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阅览。体育等设施的安装与使用要采取全面接纳的态度,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及性别差异。富有教育意义的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要在保障安全情况下坚持正常有序地开展。办好校园广播之声,播放校园歌曲,正面宣传学校师生的先进事迹。办好校报,丰富校园文化知识。
(五) 加强联系争取支持,营造校园文化建设优良的外环境。
(一)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面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的本质、个性、精神面貌集中反映,主要体现在校史、教风、学风工作等方面。
1、校史建设,以一个版面,或一新的视角来诠释职大的精神内涵,将学校以小见大,培养人才的精神,以书面材料、视频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对职大有更深的了解,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出版系列的校史作品,建设好校史陈列室。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的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增合表现。学校应当坚持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
3、学风建设,学校应当积极做好学生学习的相关情况,积极加以更新,合理调整教材,不要总将一本书一样的讲了十几年,老师未变、讲课内容也未变。加强学生的反馈制度,对不良的现象及时加以制止,严肃纪律工作。
(二)校园文化生活方面:校园文化生活以学生为主体的在学习之外开展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广大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发挥校园团委、学生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学生加大他们的反馈作用,对他们的行为表现进行打分,不合格者应当撤职让他们真正为大学生的我们服务,做到“陈立就列,不行则止”。
2、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大学生早晨多做体育锻炼,精心创建南通职大特色的文化活动,如:篮球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十佳歌手比赛,学校应当加大投资,让参加报名的范围涉及到学校的每一个成员,给他们颁发丰富的奖品。加大对外的宣传,联合高校的精英进行交流合作。
3、深入开展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创建活动,制定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加大宣传力度,成立专门负责实施机构。
二、指导思想
以“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活力、实力、魅力”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设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目标要求
从我校实际出发,通过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形成学校精神催人奋进、管理制度科学民主、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校园环境优美舒适,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具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
五、推进方法
为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协调全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同时明确各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各基层单位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定期研究并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同时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要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纳入学校的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3――4月)起草方案、宣传动员,着手校园墙体文化、及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中班级文化建设,重点做好学生公寓新建工作筹备。
第二阶段(5――6月)借鉴经验,全面布置,重点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补充完善墙体文化,使得校园整体文化建设初具规模。
第三阶段(7――8月)查漏补缺,改建部室,重点?温馨家园?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 民办高校 发展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其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综合反映了的学校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文化活动、物质设施、人文环境等。校园文化的内涵是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具体而言,校园文化通常分为四个部分,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校园文化在民办高校中的重要性:
1、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增强其办学特色,提高竞争力。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是强校之本,办学特色不仅包括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方面,还包括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无论是哪方面的特色,都需要相应的特色校园文化作为支撑。对民办高校来说,只有从自身办学实际出发,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状况的校园文化,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民办高校师生起到精神凝聚作用。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精神是一种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一种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刚起步不久的民办高校,如具有丰富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就可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提升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由于民办高校起步比较晚,基本上处于摸石头过河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社会认可度普遍偏低。因此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烘托,才能真正被社会认可,才能将民办高校做大做强。
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就是让由于学生长期置身于校园文化形成的浓郁的精神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不自觉地形成这种文化品格和文化意识,个体的差别只在于其受熏陶的深浅而已。校园文化是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依托之一,它甚至比一般的具体课程学习更重要。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遇到的问题
由于民办高校是改革开放的新型产物、发展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足,校园文化建设也处于探索过程之中,因此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其办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校园文化建设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从作为校园文化主体之一的学生来看,由于民办高校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与公办高校录取分数线相比要低、基础薄弱,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方面较差,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距,以致民办大学生容易滋生自卑心理。但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实践能力和自主意识等方面较其他高校学生强。在民办高校机制下,一般来说学生对学校的期望值颇高。他们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受益者,因此在民办高校应切合实际,要把握住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发挥自身的优势,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育步骤和教育方案,注意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和适用性,来弥补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
其次,教师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许多民办高校中存在着师资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影响了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民办高校教师以"老"和"少"为主,即离退休返聘的老年人较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较多.而能够肩负重担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较少,不利于引领校园文化的发展。 民办高校通常实行的是全员聘任制,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基本上是松散的临时雇佣关系,受学校制约较少,人员流动性大,约束力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教风、学风水平的提高。
再次,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来看,作为校园文化的客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对于多数民办高校来说,建校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学生的学费和杂费,没有国家投资、企业资助和社会捐助,造成校园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很多项目建设不能付诸实施,致使民办高校基本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 另一方面部分新建的民办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尚不明确,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滞后,缺乏清晰的办学理念,这些对学校的物质文明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均不利。
第四,从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来看,多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部门依附于学生管理部门,把校园文化建设当成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面上,强调的是对学生的控制。有的民办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整体办学指导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综上所述,当前民办高校必须认清形势,采取得力措施解决问题,发挥民办院校的办学优势,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有效地搞好,带动促进学校从整体上健康发展。
三、提高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与途径
(一)增强校园文化建设意识,充实校园文化的知识内涵和学术气氛。
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作为校园整体建设的一项内容,其发展关乎着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民办高校应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观念上形成共识是搞好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优秀的校园文化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和学术氛围,让学生在实际而贴切的知识与学术的气息中受熏陶,开拓思维,增长知识,最终形成一种校园精神。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设和谐优雅的校园文化。
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依靠学生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组建各种学生社团,举办如校园文化节、艺术节、等各类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投身文化活动,积极策划、组织和参与各类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大学生依照兴趣参加社团、发展特长。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实践文化,感受文化,理解文化,从而达到纯净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
(三)加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青年教师带头示范的作用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年轻教师居多,年轻教师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有活力、兴趣广泛、组织能力和参与能力强,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而且青年教师头脑活跃、思维敏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提供更多创新思路,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中也能起到引导作用。这无疑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民办高校可邀请学科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开讲座,通过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严谨的治学精神,启发师生对各科文化类型兼收并蓄、扬长避短,从而丰富、发展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
(四) 创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式,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校园文化并非是一层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外来文化的传入,校园文化也必然随之变化。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新特点,我们要善于观察总结,改变传统思路,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新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同时,民办高校应提高文化品牌意识,打造一个好的品牌,既能展示学校形象,又能体现该校综合实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满足于形式,也不能满足于校园客观环境的建设。文化特色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具体反映,是学校对外形象的一个映射。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应有着自己的特色,专业设置应服务当地经济、紧跟市场需要,在这样的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中,师生们容易受到熏陶和激励,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阳慧岚 廖亦凡.论民办高校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 [J],科技信息,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