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

时间:2022-04-18 07:43: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学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学规划

第1篇

一、科学规划网点分布

科学规划网点分布包括两层内容,一是统筹规划网点的地理分布,解决网点服务区域重叠的现状;二是合理确定网点的功能分布,改变网点服务功能重叠的情况。通过改变区域重叠和功能重叠的现状,充分利用有限的网点资源,扩大服务 能力,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统筹规划市区银行网点的地理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市区银行的数量众多,在半径500米的商业区内,同一家银行的分支网点可能多达4-5家,银行网点服务区域重叠。形成商业区网点服务区域重叠现象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由于这些重复分布的网点历史帐户数量基数大,资金自然增长,而银行内部考核一般以开户网点为基准,因此,这些网点的帐面指标较为理想,进而影响了银行对网点地理分布调整的决策。银行应站在整个城市的角度上,统筹规划,对网点地理分布进行调整,确定每个网点的服务目标区域和市场定位,对服务目标区域重复的网点进行必要的撤并,优化网点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能力。

合理确定网点的功能分布。随着银行扁平化管理改革,市区大批分理处、储蓄所升格为支行,新支行与原有管辖支行由协作关系变为竞争关系。在考核利益分配机制的驱导下,这些新支行,无论是否具备条件,都向上级部门申请各项业务权限,朝全功能网点的目标发展,形成“家家办国业,个个办信贷”的局面。受到市场容量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分行在批准支行新办业务的同时,不会给这些支行必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升格后支行往往具有某项业务的开办权,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为客户提供高质服务,又因害怕互挖墙角而不愿意将客户介绍给较大支行,造成潜在客户群体的大量流失。因此,银行应该注意建立片区支行联动机制,防止内部过渡竞争和潜在客户资源浪费,将五个指头的力量集中成一个拳头,在形成合力争夺市场的同时,可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二、科学规划柜面业务

合理规划网点后,提高服务效能的第二步是科学规划柜面业务范围,充分利用现有柜台的服务能力。经过十年以来的建设,银行科技运用水平越来越高,电子渠道越来越广泛,自助存取款机、帐单宝、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产品已经深入百姓生活,但银行柜台排队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不可否认,经济水平提高,银行交易量呈几何级增长是柜台排队的主要起因。笔者认为,银行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办法,发挥柜台的最大服务能力,给客户提供快捷的、专业的服务。

加强引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减少柜面的传统业务工作量。我们经常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一边是银行柜台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一边是银行自助设备旁客户寥寥无几。调查发现,排队的客户办理的业务主要是存取款、一卡通代扣业务、转帐和速汇通业务;这些业务都可以在自助设备上办理。客户不使用自助设备的主要是对自助设备的功能了解不够,对自助设备存款的使用缺乏经验、安全感和认同感,。因此,提高银行服务能力的第一个途径是加强引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在完善自助设备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自助设备使用的引导。例如,大堂经理和网点经济保安主动向客户介绍自助设备功能,辅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分流排队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在营业大厅设立“业务指南牌”等,提示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办理存取款、一卡通代扣业务、转帐和速汇通业务等;通过社区宣传、海报等媒介宣传渠道,提升居民对自助设备功能的认知程度,培养客户使用自助设备的意识,建立自助设备业务品牌形象。

加强网上银行等产品的营销,将服务渠道延伸到客户门口。增设网点和窗口的方法,不仅受到成本的限制,而且始终无法满足客户对银行成倍增长的服务需求。而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催生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无所不在,随时为客户提供高效的、贴身的在线服务。因此,提高银行服务能力的第二个途径是加强网上银行等产品的营销。如何缩短客户对网上银行的认知过程,如何消除客户对网上银行的不安全感,是网上银行的营销关键。例如,银行可以在人流量较集中的网点,设立网上银行试用点,由大堂经理辅导客户试用网上银行各项功能;银行可以联系效益较好的 企事业单位,举行专场推介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全员营销,所有银行人员都知道、使用、体会、宣传和介绍网上银行。

加强柜台业务规划,提高业务处理能力。银行必须加强柜台业务的规划,有效利用稀缺的、昂贵的柜台资源。首先,银行可通过收取服务费等合理方式,对柜台业务的客户群体进行筛选,给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客户提供幽雅的环境、卓越的服务。第二,根据客户群体的数量和业务种类的特性,动态调整每个柜台的服务范围。对于业务处理较为烦琐、业务技能要求较高,或者新开办、临时性的业务品种设置专门的柜台,配备高素质的业务人员,集约化操作,提高服务效率。对于VIP客户、大宗业务客户等特殊客户群体提供专门的柜台,分流其他柜台压力。第三,柜台业务流程再造,减少中间环节。在业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把握风险原则,适度突破限制,适当放权网点,减少层层审批的中间环节,缩短业务流程。第四,配置专业的、稳定的柜员。每个网点的柜员应相对稳定,至少每个网点的业务骨干相对稳定;柜员的培训一定要到位,具有全面的业务知识、熟练的操作技巧,银行才能在熟悉客户的基础上服务客户。

三、科学规划业务系统

银行提供服务必须依托是银行业务系统。科学规划的业务系统,犹如给柜面服务人员提供一套实用、高效的工具。因此,在规划业务系统时,必须以用户为导向。第一,系统设计应遵循稳定的原则。系统的重大改造应慎重,不宜频繁;系统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原有业务系统的模式和前台人员的业务习惯,使其操作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缩短前台人员的适应过渡期;尽量通过优化后台处理模式的途径进行系统改造。第二,系统设计应遵循便捷原则。单位和个人客户群体的服务要求不同,管理政策差异,因此,系统设计不能过分强调交易整合,交易应尽可能细分,单位和个人的交易应区别对待,常用交易界面应尽可能简单。过渡的交易整合,可能会导致交易处理复杂化,既不容易技术维护,也不方便业务操作,进而影响柜面服务效率。第三,系统设计应遵循服务原则。客户亲自动手操作的系统(例如:网上银行)必须尊重客户已养成的习惯,按照不熟悉银行业务的角度设计功能,不能按照银行专业人员的思维设计实现方式。柜员使用的系统(例如:柜面系统)应按照一线柜员的业务处理思维进行设计,不能为了技术实现方便、或者实现某些管理需要而牺牲柜台服务效率。例如:系统要实现“以客户为中心”,需要收集客户信息资料。按照服务原则,“收集客户信息”的功能只能定位是柜面系统的附加功能,在不影响柜面服务的前提下,附带收集一些基本信息,对于其他信息由业务系统提供专门交易进行处理。

第2篇

【关键词】城镇排水;科学规划;对策

一、城镇排水科学规划一步走,立足全局,统筹规划

城镇排水规划是关系到城镇发展的一项重要规划,在规划上必须要树立全局观,既要立足于城镇当前排水实际,又要兼顾城镇未来发展的规划需求,要力争保证排水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实现全面规划的同时,还要把城镇排水规划与其他各项工程和建设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转变观念,重视排水规划。一些城镇在发展中往往对给水重视有加,对排水却漠不关心。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排水规划要科学合理自然无法实现。因此,城镇必须转变观念,必须高度重视排水工作,把排水放到和给水同样重要的地位上。加大排水规划力度。其次,城镇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排水规划部门,负责排水规划相关事宜。城镇排水规划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形象工程,它是一项关系城镇发展大计的长远工程。因此,必须要成立一个部门进行统筹管理。这样才能把城镇排水规划与城镇供水系统、城镇地表水、雨水、污水处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保证排水规划与其他基础建设的协调,避免冲突,才能实现科学规划。

二、城镇排水科学规划二步走,紧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

规划做得再好,如果没有基础设施作保障,规划只能成为空谈。当前,很多城镇在发展中都表现出了基础设施跟不上规划的现象,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城镇,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参差不齐,很难满足排水规划的需求,使得城镇的正常排水都陷入困境。因此,在城镇排水规划中,必须要高度重视排水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保证各项基础设施有条不紊的顺利建设。首先,要给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提供必需的资金,如果没有资金作保证,基础设施建设显然寸步难行。但是城镇经济实力薄弱,资金短缺问题比较突出,这就要求城镇政府要加大对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要加强招商引资,争取国家拨款支持,为排水基础设施筹集所需资金。同时,要成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避免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被挪作他用。其次,要做好各项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足够的排水口,保证城镇雨水、污水和生活用水及地表水的排放,建设雨水井等,实现雨季蓄水,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城镇污水的科学处理,避免污水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三、城镇排水科学规划三步走,加大污水治理不松懈

城镇排水规划是为了满足城镇的排水需求,但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城镇相关人员在规划中要树立新观念,要把污水处理放在和排水规划同等重要的位置,如果只盲目追求排水规划的可行性,忽略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忽略了其污水治理的规划,那么这种规划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城镇排水规划必须重视污水处理,必须建立污水厂,对污水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首先,城镇污水厂规模的确定。污水厂是为了满足城镇污水的处理需求,因此在规模上不要盲目追求大规模,要考虑城镇经济实力,坚持适宜为原则。其次,在污水厂设计中,要对城镇的污水量进行科学预测,可以结合城镇以往的污水排量制定污水厂的污水处理容量。再次,要选择适合城镇排水体制的污水处理工艺,这样才能达到污水处理的良好效果。此外,还应该加大对城镇排水的综合治理,要禁止城镇居民随意排放污水,污染城镇水体,为了加大治理力度,可以建立城镇污水处理制度,对污水进行专项整顿。

四、城镇排水科学规划四步走,加大管理促成效

城镇排水规划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止应该包括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排水体制选择、污水处理设计等,还应该加大对城镇排水设施的管理,要坚持科学养护。要建立城镇排水管理制度,加大日常养护。比如要保证排水管道的清洁,派专人技术人员对排水管道和雨水管道进行定期的清理,避免排水管道堵塞;还要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种排水管道进行清掏,保证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转。当然,为了保证各项养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可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养护人员的行为,保证养护工作按计划、按步骤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城镇排水规划混乱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科学规划的建议,旨在推进城镇排水建设的顺利进行,旨在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旨在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迁移.对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几点思考[J].河南科技,2010年第22期

第3篇

一、科学规划网点分布

科学规划网点分布包括两层内容,一是统筹规划网点的地理分布,解决网点服务区域重叠的现状;二是合理确定网点的功能分布,改变网点服务功能重叠的情况。通过改变区域重叠和功能重叠的现状,充分利用有限的网点资源,扩大服务能力,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统筹规划市区银行网点的地理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市区银行的数量众多,在半径500米的商业区内,同一家银行的分支网点可能多达4-5家,银行网点服务区域重叠。形成商业区网点服务区域重叠现象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由于这些重复分布的网点历史帐户数量基数大,资金自然增长,而银行内部考核一般以开户网点为基准,因此,这些网点的帐面指标较为理想,进而影响了银行对网点地理分布调整的决策。银行应站在整个城市的角度上,统筹规划,对网点地理分布进行调整,确定每个网点的服务目标区域和市场定位,对服务目标区域重复的网点进行必要的撤并,优化网点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能力。

合理确定网点的功能分布。随着银行扁平化管理改革,市区大批分理处、储蓄所升格为支行,新支行与原有管辖支行由协作关系变为竞争关系。在考核利益分配机制的驱导下,这些新支行,无论是否具备条件,都向上级部门申请各项业务权限,朝全功能网点的目标发展,形成“家家办国业,个个办信贷”的局面。受到市场容量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分行在批准支行新办业务的同时,不会给这些支行必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升格后支行往往具有某项业务的开办权,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为客户提供高质服务,又因害怕互挖墙角而不愿意将客户介绍给较大支行,造成潜在客户群体的大量流失。因此,银行应该注意建立片区支行联动机制,防止内部过渡竞争和潜在客户资源浪费,将五个指头的力量集中成一个拳头,在形成合力争夺市场的同时,可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二、科学规划柜面业务

合理规划网点后,提高服务效能的第二步是科学规划柜面业务范围,充分利用现有柜台的服务能力。经过十年以来的建设,银行科技运用水平越来越高,电子渠道越来越广泛,自助存取款机、帐单宝、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产品已经深入百姓生活,但银行柜台排队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不可否认,经济水平提高,银行交易量呈几何级增长是柜台排队的主要起因。笔者认为,银行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办法,发挥柜台的最大服务能力,给客户提供快捷的、专业的服务。

加强引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减少柜面的传统业务工作量。我们经常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一边是银行柜台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一边是银行自助设备旁客户寥寥无几。调查发现,排队的客户办理的业务主要是存取款、一卡通代扣业务、转帐和速汇通业务;这些业务都可以在自助设备上办理。客户不使用自助设备的主要是对自助设备的功能了解不够,对自助设备存款的使用缺乏经验、安全感和认同感,。因此,提高银行服务能力的第一个途径是加强引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在完善自助设备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自助设备使用的引导。例如,大堂经理和网点经济保安主动向客户介绍自助设备功能,辅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分流排队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在营业大厅设立“业务指南牌”等,提示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办理存取款、一卡通代扣业务、转帐和速汇通业务等;通过社区宣传、海报等媒介宣传渠道,提升居民对自助设备功能的认知程度,培养客户使用自助设备的意识,建立自助设备业务品牌形象。

加强网上银行等产品的营销,将服务渠道延伸到客户门口。增设网点和窗口的方法,不仅受到成本的限制,而且始终无法满足客户对银行成倍增长的服务需求。而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催生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无所不在,随时为客户提供高效的、贴身的在线服务。因此,提高银行服务能力的第二个途径是加强网上银行等产品的营销。如何缩短客户对网上银行的认知过程,如何消除客户对网上银行的不安全感,是网上银行的营销关键。例如,银行可以在人流量较集中的网点,设立网上银行试用点,由大堂经理辅导客户试用网上银行各项功能;银行可以联系效益较好的企事业单位,举行专场推介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全员营销,所有银行人员都知道、使用、体会、宣传和介绍网上银行。

加强柜台业务规划,提高业务处理能力。银行必须加强柜台业务的规划,有效利用稀缺的、昂贵的柜台资源。首先,银行可通过收取服务费等合理方式,对柜台业务的客户群体进行筛选,给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客户提供幽雅的环境、卓越的服务。第二,根据客户群体的数量和业务种类的特性,动态调整每个柜台的服务范围。对于业务处理较为烦琐、业务技能要求较高,或者新开办、临时性的业务品种设置专门的柜台,配备高素质的业务人员,集约化操作,提高服务效率。对于VIP客户、大宗业务客户等特殊客户群体提供专门的柜台,分流其他柜台压力。第三,柜台业务流程再造,减少中间环节。在业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把握风险原则,适度突破限制,适当放权网点,减少层层审批的中间环节,缩短业务流程。第四,配置专业的、稳定的柜员。每个网点的柜员应相对稳定,至少每个网点的业务骨干相对稳定;柜员的培训一定要到位,具有全面的业务知识、熟练的操作技巧,银行才能在熟悉客户的基础上服务客户。

三、科学规划业务系统

银行提供服务必须依托是银行业务系统。科学规划的业务系统,犹如给柜面服务人员提供一套实用、高效的工具。因此,在规划业务系统时,必须以用户为导向。第一,系统设计应遵循稳定的原则。系统的重大改造应慎重,不宜频繁;系统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原有业务系统的模式和前台人员的业务习惯,使其操作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缩短前台人员的适应过渡期;尽量通过优化后台处理模式的途径进行系统改造。第二,系统设计应遵循便捷原则。单位和个人客户群体的服务要求不同,管理政策差异,因此,系统设计不能过分强调交易整合,交易应尽可能细分,单位和个人的交易应区别对待,常用交易界面应尽可能简单。过渡的交易整合,可能会导致交易处理复杂化,既不容易技术维护,也不方便业务操作,进而影响柜面服务效率。第三,系统设计应遵循服务原则。客户亲自动手操作的系统(例如:网上银行)必须尊重客户已养成的习惯,按照不熟悉银行业务的角度设计功能,不能按照银行专业人员的思维设计实现方式。柜员使用的系统(例如:柜面系统)应按照一线柜员的业务处理思维进行设计,不能为了技术实现方便、或者实现某些管理需要而牺牲柜台服务效率。例如:系统要实现“以客户为中心”,需要收集客户信息资料。按照服务原则,“收集客户信息”的功能只能定位是柜面系统的附加功能,在不影响柜面服务的前提下,附带收集一些基本信息,对于其他信息由业务系统提供专门交易进行处理。

四、科学规划业务产品

第4篇

依照“村户自愿、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平安规范”原则,采取“统一规范设计、乡村组织实施、部门指导帮扶、村户自建为主、政府以奖代补”建设模式。重点布置在玉米产量比较大的乡(镇)村;参与项目的村户其储粮量应在1万斤以上,且五年内不转让、不变卖、不得重复申请购买;每个村户只能配置一套政策性补贴的贮藏仓。通过村户科学储粮小粮仓工程的建设,达到爱粮增收树新风、科学储粮保健康”目的

二、建设规模

依照省粮食局布置的计划,县将新建小粮仓1000套。其中,龙泉镇200套,镇150套,镇100套,乡200套,镇100套,镇250套。

三、建设内容及投资测算

1.建设内容。主要为三部分:一是为符合选点条件的村户建设(改造)规范化小型粮仓,规格为10000斤以上容量;二是对村户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指导,建立村户科学储粮服务体系;三是为村户提供高效低毒的储粮药剂。

2.投资测算。依照省政府要求,年村户科学储粮项目资金配套比例依照中央补助投资28%省配套24%县(市)地方配套24%村户自筹24%比例测算和安排。按我县今年推广1000套示范户计划,以每个示范仓3150元价格计算,全县共需村户科技储粮专项资金315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补助投资163.4万元,需地方配套75.8万元,村户自筹75.8万元。落到村户为建设每个粮仓需直接费用758元/套。

四、工程的实施

(一)实施计划时间

年小粮仓项目实施期为8个月,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1.出台实施方案。

2.完成小粮仓项目储粮标准仓型的推介工作。

3.组织实施。

4.完成竣工验收和总结,上报省粮食局。

(二)具体实施方法

1.广泛宣传,达成共识。组织力量对全县农村储粮情况进行调查,利用板报、印发宣传资料、召开村户座谈会、举办培训等多种方法,向村户宣传科学储粮小粮仓建设的优越性、有关储粮技术知识和政策。

2.因地制宜,统一设计。按吉林省粮食工程设计院提供新型小粮仓规范化设计图,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采取先试点示范,后分批推广,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小型仓建设1000个。

3.乡(镇)村组织实施。村户科学储粮小粮仓建设实行分乡镇、分村、分社实施。乡镇要落实专职领导和工作人员实行全程监督,村社具体组织施工建造,明确各级职责。

4.部门指导帮扶。以村户为主体的前提下,县粮食贮藏供应办公室协调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在资金、资料、技术上给予帮扶。

5.村户科学储粮小粮仓建设是以村户自建为主体,切实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明确村户是建设主体;二是明确村户是受益者;三是明确村户是主要投资主体,由村户投工投劳;四是明确政府和部门是引导和帮扶主体。

6.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发动村社干部广泛宣传小粮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村社明确,家喻户晓;二是发动家家户户自愿申请承建;三是发动村户主动投工投劳出资建小粮仓。

五、组织和管理

1.组织领导。县粮食贮藏供应办公室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及乡镇,认真落实好此项工作。

2.建档管理。内容主要为:村户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联系方式、小粮仓型号、储粮数量、品种、新型药剂名称、施药时间、补助资金、补贴合同等,达到档案规范,建立长效服务管理机制。

3.资金管理。按要求建立专帐,实行专户存储,保证资金专款专用。

第5篇

一、按语文学科体系制订复习计划

制订复习计划是每一位带毕业班老师必须承担的教学任务。由于初中三年语文六册中的知识点繁多,内容庞杂,且重要的课文均分布在各册中,因此,复习起来十分费力。有鉴于此,在复习时就要把握住一个重点来进行全面复习,切记毫无重点的大面积盲目复习。

在复习中,笔者针对学生实际制订了三轮复习计划,第一轮抓基础知识的复习,第二轮抓专项知识技能的复习,第三轮抓考试前的应对技能培训。这三轮复习计划的制订,基本涵盖了初中学生从基础知识到基本技能,从局部基础知识的掌握到宏观语文学科体系的把握,符合学生实际,效果较为理想。

二、围绕重点全面复习

笔者从语文学科特点入手,结合课标的总体要求,针对学生在“三轮复习计划”复习过程中所反映出的信息,重点指导学生温故、知新、存疑和释疑。如此一来,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的东西像连环套一样连贯起来,从而加深记忆。

1教学生复习拼音、字词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包括会认和学会两种。因此,笔者在“会认”方面只要求学生能读准字音即可,此外不抄、不默、不考;在“学会”方面要求学生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让学生熟练运用音序和部首识字方法,把常用3500个字(会写2500个)张贴在班级公示栏内,让学生对照常用字表来自我测评识字程度,效果令人满意。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带文言色彩的词语、多义的词语和成语是令他们最为头疼的事。对此,笔者教给学生立足语言环境,结合文本阅读,通过玩味、推敲、辨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多义词生动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和感悟,避免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2结合单元训练体裁进行复习

单元复习中除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复习外,还要针对单元训练体裁特点进行复习。如复习初中第一册语文第一单元记叙文,单元要求是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文章的结构。对此,在复习时就要在《一件珍贵的衬衫》、《老山界》等课文中体现以上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每课的具体要求。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文要理解记要素及重点词的作用,《老山界》一文要理解按时间、地点顺序层次及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对表达中心的作用。这些在复习时要指导学生加深体会。同样对说明文、小说的复习也是这样。

3运用比较加快复习进程

每册书上都有相同体裁的课文或相同体裁的单元。笔者在指导学生复习同体裁的1~2课或一个单元后,要求学生对同体裁的课文或单元进行比较复习。如对记叙文的复习,将记清记叙文的要素、顺序、线索等作为一个标准去比较复习其他记叙文,这样既加快了复习,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

4根据内容设计练习

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为避免出现单调、刻板、限制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弊病,我从多样化的思路来设计练习题。

对于一些容量较大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的内容,应适当地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采用“想一想”的形式。

这样的相关联问题复习,既能使学生对文本中人物有新的看法和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领会,又能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思想得到启迪。

5开展常见文体的写作训练

复习中要给作文进行分类,如初中所学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通过作文训练,按知识序列进行复习。对各种体裁的作文进行复习,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如文章怎样审题,体裁如何确定,记叙文、议论文开头与结尾的写法,中间部分的层次怎样分,如何过渡等,使每个学生都明确一些常规写法。这个时期要有目的地给学生多出一些写作训练题,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独立分析。要从文体的训练起笔,多将重点放在复杂的记叙文及议论文上。给学生推荐有关优秀作文,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写。对应用文的复习,要抓住常见的几种,加以比较复习。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自然就能掌握作文的一般方法。

6及时捕捉学生注信息查漏补缺

第6篇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纲领和基本依据,对统筹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去年5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的编制工作。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是城市总体规划报批的法定程序,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已完成纲要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审查的工作。从现有的编制情况看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城市发展转型和规划理念创新,体现了五方面的特征:一是体现了落实“两规融合、多规合一”的总体思路。将城市总体规划作为落实“多规合一”,统筹各类资源和各条线发展策略的平台,纳入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并同步推进相关专项规划。二是体现了“发展趋势与上海实际相结合,国家战略与公众意愿相统一”的要求。围绕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目标,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人们全方位的生活体验。三是体现了立足市域,面向全局的视野。按照国家战略要求,根据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趋势,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内特别是与近沪地区的设施共建共享。四是体现了“底线约束、弹性适应”的发展模式。以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严控人口总量、改善生态环境、确保城市运行安全为底线,并面对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建立空间留白机制和动态评估调整机制。五是体现了大数据在规划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基于空间和土地资源的城市发展战略数据平台,用于动态监测、辅助决策等,为规划的修编、实施和维护提供支撑。

但同时,各方面也反映目前规划编制工作仍需要在五方面予以继续关注。

协调:一是城市总体规划与正在进行的“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海市2050战略规划及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加强协调衔接,明确分步走的路径,使城市总体规划能更扎实落地。二是要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作用,要更加重视郊区尤其是远郊的发展,结合各郊区县不同区域的特点,完善郊野单元规划编制工作。三是要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加快解决城中村改造、疏解城市交通拥堵、统筹建设养老设施等突出问题。

前瞻:一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发展定位、空间布局、支撑体系,特别是在新市镇建设、道路网格优化、历史遗存保护等方面统筹城乡发展,并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二是要科学预测人口规模,促进人口合理分布。要在准确把握目前常住人口基数基础上,科学确定人口控制的目标,改善人口布局和结构,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随着上海进入深度老龄化,要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并在布局和资源配置上作充分准备。要通过推动“产城融合”,科学规划布局,以产业为抓手,通过产业布局,带动人口的合理流动,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产业功能和居住功能的融合度。

均衡: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一是更加注重民生,在城市更新中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面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推动文化、体育、卫生、养老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二是从空间布局上减少或消除安全隐患,尽可能疏解密度过大的人流集中点,化解其他影响城市安全的不利因素。三是加强对地下空间的统筹规划,增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性,改进和完善现有地下空间的布局。四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引导区域社会事业、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均衡化发展。五是优化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进一步完善郊县区与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网络,使其更加高效、便捷、合理。

参与:要全面落实“开门做规划”的要求,探索多种方式的公众参与,运用各类媒介平台和社会调查工具,建立专家咨询团队,拓展民意表达通道,注意听取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使规划取得更广泛的共识。要注意表述方式的平实,提供便于市民理解的文本,同时注意对中小学生的规划普及和城市愿景的宣传,真正实现市民参与。

历史: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牢牢把握地域、民族和时代三个核心要素,在加强历史风貌区的整体保护中要突出城市文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空间布局方面也要注重保留历史文脉,保护优秀历史建筑,留住城市的人文特色和历史记忆,为城市打造靓丽名片。

第7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科学化;城市设计

1引言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快速崛起时期,人民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对城市规划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其规划任务也愈加困难重重。在实际的规划工作当中却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城市规划工作正在为社会的现代化推进而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为迎接这个挑战,城市规划必须更加科学化,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城市规划科学化的概念,以及目前规划当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科学化结合到城市规划当中,解决当前的不足,使规划工作能与时俱进,符合实际要求。

2城市规划科学化的概念

2.1城市规划的科学属性

①实践性:城市规划这门学科是需要经过实践来检验的,任何城市规划的蓝图都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达到目标,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具备可靠地实施性和操作性。②社会性:某种意义上来看,城市规划是社会多方利益的交点,牵一发而动全身,若规划工作出现问题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只有考虑周全才能协调各方利益,维持社会稳定。③政治性:在市场经济当中,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用来优化经济结构和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2.2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内涵

城市规划科学化是为解决我国目前规划工作当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实际的问题而提出的。城市规划科学化是为了使各项规划工作当中的主观意识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更加客观。城市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城市规划也要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完善。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实质是在特定经济条件下的期望目标与执行过程的规律和知识的加和。也是一种科学精神,即务实求真,客观理性,批判的人文精神。并要求规划师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更好的协调各个利益集团所需求的空间利用,而城市规划科学化是利用客观科学的精神来协调各种利益的有效手段。

3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问题

3.1规划编制的质量制约规划水平的提高

我国目前存在的普遍情况是总规具有偏深偏细的特点,不符合实际发展的情况。原因:①决定规划工作的指标不具备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缺少对城市的设计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光靠主观意识决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②在划分土地之前没有对土地的权属惊醒深入的调研,致使地块划分过于随便,实施过程缺少可靠地操作性;③在地块开发过程缺少合理性,不够灵活,规划土地的性质偏绝对化。这些问题造成了规划过程需要不时的做出调整,使规划工作表现出不切合实际,缺少严谨的缺点。

3.2城市设计的质量影响城市空间环境的品质

由于在空间环境的设计工作中存在着粗放性和随意性,造成城市设计成果质量不高。而想要做到高品质的规划建设就必须以管理和法定规划编制两方面为基础实施。从宏观来看,总体的规划结构不是非常令人满意,规划结构缺少创造性,同时也缺少科学化的深入探究;而从微观角度出发,规划设计带有粗糙性,不够细致入微,而不必要的细节却没有进行删减,这样便大幅降低了城市空间环境的品质。

4如何实现城市规划科学化

4.1树立明确的发展观

做到真正的将科学化落实到城市规划当中,就必须从唯物辩证的观点作为出发点,做到:①每一步规划工作都要严格遵循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经济摆在首要位置,规划工作的实施要围绕发展的大局来进行,不能偏离实际,过分的主观理想化;②规划工作要做到自我批判,时刻紧跟发展的变化,符合形势的需要,切合实际,惊醒自我完善和优化。以与时俱进作为城市规划科学化的精神。

4.2敢于自我否定

城市规划要紧随新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时刻保持着客观实际的严谨态度;敢于接受批判,自我否定,切合实际,在对过去和现在局势的改变有了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之上,查漏补缺,对欠缺的地方有目的的修正更新,及时校正规划工作的不足。下面以冉家坝龙山大道为例:在重庆的渝北冉家坝地区,修建的龙家大道被总规确定为城市景观大道,规划工作已在行进当中,而从实际来看存在三个问题:①偏于交通化,却没有体现出景观大道的实际用途;②道路的空间利用率不高;③道路的绿化带缺乏实用性,偏重形式。针对这些缺点勇于自我否定,决定修改现有的规划方案,将景观大道的功能确认为休闲和生活性的交通功能,确保满足通行要求。进行调整之后,市民拥有了近九万平方米的开阔城市空间,形成良好的城市公共环境。

4.3勇于创新的精神

世间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在发展进步,当然,旧的规划设计以及理论规范都不能完全适应今天的要求,要在旧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取长补短,既要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也要保留有价值的经验。规划设计人员不要墨守成规,勇于创新,使规划工作适应发展的需求,符合实际,这是实现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关键所在。

4.4加强规划设计的研究

首先对目前的发展局势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①中外结合,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的规划管理理念,结合国内的经验,双管齐下,取长补短,制定出最具可操作的规划思路;②结合规划城市的实际发展方向,符合当地的政策与重要纲领;③规划工作要客观实际,提高理论水平还要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4.5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

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和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规划工作必须要以先进的理论知识为基础。①狭义来说,规划工作当中的理论理念与经验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出现新的变化,要求设计人员及时的做更新;②规划设计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需要规划者对其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了解,要广泛的汲取先进的知识,充实自我;③在借鉴与学习的时候,试着加入自己的创新,不要完全照搬,要善于思考,灵活多变的运用固有的知识理论体系。

5总结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特点的自然学科,必须遵循求真务实,客观理性,自我批判的人文精神,不断创新,随经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规划设计者要学会审时度势,客观务实,敢于自我否定,为实际的需要作出合理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康.有关城市规划科学实施的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35期

第8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

理系统开发(包括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第9篇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城镇规划;科学发展观;城镇特色;公众参与

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拉动内需的最大潜力。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地都比较重视城镇建设,为我国的城镇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建设好小城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已成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个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规划是城镇建设的蓝图,是城镇建设管理的法律依据,也是解决城镇发展中诸多矛盾的基础,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通过规划,可以合理确定城镇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协调各方面在建设中的矛盾,使之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完善、环境清洁优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现代化新城镇。

要建设好小城镇,我们必须结合城镇实际,从每个城镇的定位出发,立足于体现各个城镇的特色和优势,着眼于增强城镇竞争力,保护城镇文化软实力,发展城镇特色,坚持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对城镇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总体的谋划和科学的规划,以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城市规划引领城镇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速度,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踏实的作风,针对各自区域和现有城区基础的实际,在认真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好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在科学规划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城镇社会、城镇经济、城镇环境资源为达到可持续的目标而做的基础建设和创新工作。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应当处理好城镇建设中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等关系,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最少的劳动、技术、资金和资源消耗,在城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内,以人的观念更新、科技进步为主要手段,取得城镇增长、城镇结构变革和城镇进步所产生的聚集效益,从而既满足当代城镇发展的需要,又满足未来城镇发展的需要。城镇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要融合在一起,包括旅游业、工业园区产业等,使其和小城镇相融合,有效衔接。要以各种产业来带动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能因为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我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环境,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镇。

二是要有超前规划意识。规划要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制定规划方案时,要有前瞻性和长远性,站在有利于城市未来长期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引进国内外先进理念,拓宽视野,使城镇规划符合实际的发展和需要,更好的体现时代性,避免造成规划赶不上时代变化,在变化中又要不断调整规划,最终导致规划缺乏整体性、全面性、完整性,同时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等问题。所以在规划编制制定期间一定要经过反复科学论证,最终确定最优方案。

三是重视公众参与。在我国公众参与处于起步阶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往往都是规划者和领导者进行决策,而第三方民众大多处于弱势,很难接触到规划的制定,这样的规划方案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应当在规划草案编制完成后,向公众展示规划草案,通过公众意见调查表、网上收集意见、召开座谈会、论证会收集公众意见,并进行研究处理,采纳好的建议。只有经过公众参与,规划者、民众、政府、专家等多方博弈,才能够制定出相对更符合现有国情和社会条件的,更适合小城镇发展的,具有科学性的规划方案。

四是要突出小城镇特色。把握城镇的个性和特质,挖掘城镇的内涵和精髓,体现其品味和风格。例如在一些拥有丰厚历史文化的小城镇中,应当注重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和风貌建筑,使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统一,使造型、色彩与整体环境相一致,做到大气简洁、优美靓丽、清新协调,充分体现此类小城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在拥有完好的自然风景资源的小城镇,则应注重保护其未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使现代化设施与自然环境共存,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是要注重规划的全面性、综合性和整体协调性。规划体系包括从概念性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乃至包括城镇形象设计。每个区域的规划,都必须考虑与周边的交通规划、

布局规划、功能规划相衔接、相协调。除总体规划外还要制定专项规划。要充分考虑整个城市的应急、灾害防御能力。在极端情况下,要有紧急防灾预案,暴雨、地震等避难场所,医疗救护站点等。只有在规划时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才能在灾难来临时,迅速有序的进行疏导、应对,尽量减少对人员和财务所造成的损失。

六是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约束性。真正做到科学编制规划,严格执行规划,全面落实规划。不能为了眼前或局部的一点利益,而改变经过科学论证的长远规划,破坏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完整性。应建立监督机制,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推行规划政务公开,加强规划监察执法队伍的建设,构建完善的规划考核监督体系,达到维护规划严肃性的目的。使规划管理科学化、阳光化、法制化、规范化。

在小城镇发展中,只有深刻认识规划的引导作用,高度重视规划的统筹功能,遵循规划原则,经过科学的编制,才能制定出科学的规划,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避免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使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真正建立在高水平规划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颜清平.城镇建设以文化论成败[J].小城镇建设,2003(8):70-71.

[2]叶登、董立新.中小城镇建设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7(12):50-52.

[3]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成都:陶永勇,2002.

[4]王宝刚.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探讨[J].规划师,2003.19(11):96-99.

第10篇

【关键词】 乡村规划;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727-5123(2009)03-032-02

Improve rural planning by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ought

【Abstract】 Rural planning is based on local natural resources, population, economy,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other fields, conduct scientific arrangement,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in planned, targeted promotion, content,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planning purposes, the guiding ideology, the long-term goals, short-term objectives and achieve the goals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study and solve rural planning problems is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balancing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lanc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adhere to the forefro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Rural plann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ought

乡村是指农村乡集镇之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它有别于城镇,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其规划也有特殊性。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搞好乡村规划。

全市县以下建制镇和乡村建成区面积8805.01公顷,建成区户籍人员645140万人,建成区暂住人口149913人;村庄现状用地面积17732.33公顷,户籍人口2090280人,暂住人口27186人。2008年未行政村27186个,自然村6587个,其中,200人以下的3438个,200人至600人2330个,600人至1000人380个,1000人以上的62个。去年我市有规划的行政村115个,有规划的自然村个数69个,投入268.40万元,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23个村。为统筹城乡发展,用科学发展观和现行的《城乡规划法》法律体系搞好乡村规划,是贫困山区探索村庄规划,农民看得懂、村委用得着、政府管得住的必经之路。

1编制村庄规划原则内容

1.1编制村庄规划要因地制宜。而涉及乡村规划的国家级法规《城乡规划法》和规章《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四川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村庄整治技术规范》《镇规划标准》。按照这两个标准的指导,乡村规划一般应参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进行编制;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市也通常是按照村镇规划标准进行编制。在山区应坚持“就地、就近、分散”的原则,编制深度上也应因村制宜。对于布局高度分散、无30户以上聚居点的,可只达到示意图的深度;对于布局相对集中、有30户以上聚居点的,应按法定要求编制。今年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民委员会抓紧编制村庄规划的自然村个数69个。

1.2编制村庄规划要重点突出以下内容。一是明确主要居民点的布局与规模,提出村民安置方案,以及需在本村外安置的村民数量与安置方式建议。二是落实受灾农户安全可靠的建房宅基地选址,确有必要的,同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三是统筹安排主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农业生产设施项目及布局和规模,估算投资需求并提出建设时序与资金筹措建议。此外,对于因安全、生计、用地等原因村庄确需整体搬迁的,要进行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并严格按标准和程序报批。

1.3深化村庄规划管理机制。按照《城乡规划法》的基本要求,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进展,科学编制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村庄规划编制内容。要不断完善村镇规划管理制度,规范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发放,方便农民办事。

2村庄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

《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意味着城乡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还要兼顾乡村,要实现“城乡统筹”。今年将完成20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给规划行业带来了一次变革。

构建多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关于城乡统筹,村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为确保村庄规划的顺利开展,全市应成立村庄规划编制协调小组编制市域城乡体系规划,指导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县区要组织乡镇编制镇乡总体规划,以此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如巴州区成立一个由规划、国土、农业、农委组成的村庄规划工作小组,为各乡村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并负责柏林村、塘坝村、保丰村人居环境治理规划编制、审查等各项工作的跟踪、协调、督促和检查。在去年完成27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完成100个。

城市与农村不能割裂开来,要统筹考虑,否则就会造成城乡结合部布局混乱、农村发展落后,城乡二元化结构更加明显,农村发展的滞后也会严重冲击和影响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就无从谈起。”规划不能就“城市”论“规划”,应该是就“城乡”论“规划”。《城乡规划法》的最重要的一个亮点就是强调“城乡统筹”。意味着规划的内涵和任务发生变化,新的城乡规划,要研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教育及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早在2004年,中央就提出了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和自然科学发展,它对城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底巴中市将完成50%编制工作。去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要求城乡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还要兼顾乡村,要城乡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的村容整洁。

巴中市在新一轮的城乡总体规划(2010~2020)的编制中,已将城乡统筹发展、村庄建设作为总体战略阶段的研究专题之一。市县总体规划修编的编制阶段,也将提出城乡统筹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管理策略。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实施不同的规划管理策略,通过发展控制,避免新的城中村的出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村庄规划应体现实用性

巴中市原有约2325个行政村(包括行政村管辖的自然村)分布在1区3个县的188个乡镇。由于地处不同区位,其建设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对此,不能简单地用城市规划的手法来撤并。规划农村,农村规划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模式。根据巴中市制定的《巴中市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工作实施办法》,巴中的村庄规划内容分为村庄布点规划、新村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三部分。根据不同的类型,规划部门进而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不同的村庄规划技术导则,将全市村庄分为发展型、保留型、搬迁型三种类型。如南江子库村,平昌龙泉村,杨柏仙人巅村,巴州区柏林村、塘坝村。村庄规划的内容与其遍地开花,不如集中力量研究好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办好一件事,谋划一个发展思路,解决好一个问题,具体归纳为五个“一”的发展思路,即:①一个目标:如柏林村和谐农村建设,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合理发展)和人与人的和谐(文明的提高)。②一个中心任务:如子库村经济发展,抓住以农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向,带动农家乐的餐饮接待业。③一条主导产业链:如杨柏村、仙人巅村绿色农业延伸产业(农业产品浅加工、绿色服务业)。④)一个窗口:如塘坝村能够反映自然生态及丰富资源的窗口,通过一个重新整合的村落风貌,来表达这个窗口的形象。⑤一种新面貌:平昌龙泉村,清江镇的柏林村、塘坝村、保丰村新的物质环境与精神面貌;物质环境包括生产环境的改善、生活环境的美化、生活物质内容的丰富,精神面貌包括人的满足感增加、对未来充满希望。尽管大巴山是欠发达地区有诸多制约发展的欠发达因素存在,但其村庄规划却不应是“欠发达”的。该地区的柏林村村庄规划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产业基础、民俗风情和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在规划布局、建筑形式、建造方式、环境利用和资源开发各方面都可舒展地方特性、挖掘传统文化,创造具有鲜明山乡村特色和浓郁乡土文化氛围的村庄规划。

4编制村庄规划目的

为了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巴中市编写了《巴中市村庄规划编制细则》,明确村庄规划应注重体现以下三点:

农民看得懂的规划:规划成果的图文表达方式应力求简明扼要、规范、平实、通俗易懂,充分体现村民的意愿,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当主人、作主体、唱主角,确保广大村民关心规划、理解规划、支持规划。

村委用得着的规划:规划要符合本地实际、体现村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可直接指导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完善科教文体医疗设施。

政府管得住的规划: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村庄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实施规划管理的操作依据,是统筹城乡发展,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切实可行,真正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市规划建设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支持、协调、指导和监督,及时帮助解决规划编制中可能遇到的基础资料不全、技术要求把握不准、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督促各县(区)按进度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2020年底巴中市将完成90%编制工作。

第11篇

关键词: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新农村建设是村镇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村镇规划直接影响并决定村镇建设方向,还会影响到村镇经济社会建设。村镇规划实质是对村民生产生活的规划,是对生活条件的发展规划,直接对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安定造成影响,也是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能否健康向上的基础。因此,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建设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为什么要做好村镇规划管理

村镇建设是以规划和管理为前提的,而规划的管理工作在整个规划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整合和导向的作用,也是切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目前,在我市农村的住房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鉴于此,村镇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时代在变迁,农民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规划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要将群众对生活环境更高要求作为规划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努力打造出更加舒适宜人、风景优美的新农村环境。如果村镇规划管理脱离实际,导致村镇建设无序和混乱,造成新建的房子由于规划不合理重新拆除,势必会出现严重资源浪费,从而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进度。

对村镇进行规划和管理,实质上也是贯彻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方针。农村的基本生活来源就是耕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多的重视自身的生活质量,因此人口的增长所带来的另一问题就是村镇建设用地的扩张,这就使得在生产以及生活上的基础土地资源数量更多的被用作其他。耕地资源本就有限,但是还是被盲目进行的摊大饼式的村镇建设所占用,造成土地大量的浪费、闲置。因此,对于村镇的土地利用以及建设如何规划问题就越来越重要,如何保护耕地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宣传,成为了规划管理工作重要内容。

3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把握规划编制六个要点

村镇规划是进行村镇建设的前提,是整个村镇建设工作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不但决定了村镇建设是否科学合理,同时也能反映出村镇建设风格特点。因此,在编制村镇规划时主要应该把握以下几方面要点。

3.1严格保护耕地、注重持续发展 。规划编制必须突出保护耕地的主题,必须强化对村内空闲土地的充分高效利用,尽可能减少耕地占用。对村庄内已经建新房本应该拆除的老房,以及空闲地,搬迁户旧宅基地、无合法有效土地使用手续的各种临时性占地等都要纳入统一规划,合理安排使用,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的外延扩张,切实控制村庄建设规模。

3.2科学合理规划,因时因地制宜 。我市地形复杂,平原、山地以及丘陵都有所分布,属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由于地形不同,对经济的发展也不尽相同,造成建设条件也有很大差别。因此,规划编制时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在深入调查当地的现实状况、地形地貌、资源禀赋以及人文风俗等基础上,在规划编制时才能对村镇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避免在规划编制中出现不切实际的盲目性。

3.3超前编制规划、高效有序管理 。规划编制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树立精品意识。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努力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大转变到提高质量和水平上来,适应我市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凡在村镇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农(居)民住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3.4两规充分衔接、高度协调一致。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村镇建设的两个法定依据,出发点不一样,但是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做到两个规划的沟通衔接,尽量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相矛盾的"两张皮"问题,尽可能减少两个规划不一致造成的后遗症问题。

3.5符合法律规范、注重编制程序。编制的规划方案既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要求,又要让群众接受认可、操作性强,易于实施。因此制定规划方案必须实地踏勘,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按程序办事,认真履行民主程序,做到规划编制时村民积极参与,防止出现走过场、搞形式、脱离群众的现象。

3.6考虑农村实际,近期远期结合。规划编制要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出发,着眼于满足群众现实生产、生活需求,注意村内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安排好近期需要实施的项目,同时为远期项目实施留有充分的空间。另外,应该注重村庄中村容村貌打造和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

4 做好村镇规划管理工作,重点做好"五个措施"落实

搞好村镇建设规划,是农村改善村容村貌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建设发展目标之一,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含量高,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具体工作上要做到以下五个措施的落实:

4.1思想上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在村镇规划的编制和管理上,要亲自组织,亲力亲为。对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领导要及时组织协调,及时解决。同时应将规划管理工作列入主要领导任期目标,并确定为各镇年终考核目标,严格把好考核关,奖惩分明。

4.2政策上加强宣传。要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村镇规划政策法规宣传工作,切实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规划意识和依法建设意识,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政策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4.3人员上确保到位。有关部门及各镇要将抽调精业务、高素质,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规划编制队伍,并全身心组织好规划编制工作,以保证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4.4责任上狠抓落实。各镇及有关部门要协调联动、搞好配合。在具体工作上,各镇要加大力度,确保做好规划经费的落实、村镇地形测量、规划方案的编制、按程序报批、公示等工作;建设部门要在镇规划经费到位的情况下,负责收集和提供技术资料、专家评审、各种规划方案的技术指导、技术论证以及规划成果上报备案等工作。

4.5业务上加强培训。建设部门要经常做好规划编制和管理等业务知识培训,加大规划政策法规、专业技术规范和实际操作技能等业务学习,并保证村镇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易于实施,切实提高规划编制和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结语

我省各地的发展条件差异大,而村镇建设量大而广,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在具体实践当中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找准村镇规划建设的路子,特别是防止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做法,真正地将与群众利益最直接、最迫切、最关心的事情,摆到村镇规划和建设的首要位置。同时,应特别强调村镇规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领导随意修改规划现象。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村镇建设管理职责,规范村镇建设中无序的自发行为,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进一步体现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范裕和.如何加强村镇规划管理[J].今日科苑.2009.

第12篇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科学规划

1 概述

风景园林一般指的是综合利用人文艺术方式以及自然科学共同营造的人类美好户外生活环境。随着我国城市不断扩张,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城市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应该与当地环境相适应,与当地历史、人文相契合。在城市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应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提高城市风景园林的相容性,进而缓解人口与环境的矛盾,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2 城市风景园林概述

2.1 城市风景园林功能及作用

城市风景园林不仅可以作为游览场地供城市居民休闲,也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具有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经济功能。

城市风景园林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园林中的植物可以净化城市空气,吸收城市CO2,释放O2,维持城市的C-O平衡。城市园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城市空气中的粉尘以及有害气体,减轻城市环境污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风景园林为城市提供了一定的自然画面,体现城市以人为本的精神,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比如可以给居民提供散步、摄影、赏景等活动的场所,使居民放松身心,减少居民生活压力。经济效益功能主要分为间接经济效益以及直接经济效益功能,风景园林提高城市的基础服务质量,提供较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

2.2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城市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之于城市能够改善城市风貌,增添城市居住氛围,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能够凸显城市风格,彰显城市文化底蕴,表现城市的人文精神。城市风景园林具有其独特的美感,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良好的风景园林规划不仅与城市的物质层面有关,也能为城市提供精神内涵,使居民的居住更加舒适,凸显城市的人文底蕴。科学规划的城市风景园林能够体现城市管理理念,体现城市经济情况,从而为城市提供投资吸引力,进而带动城市居民消费的增长,使城市更加宜居。

2.3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原则

城市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应该遵守最少干扰原则、4R原则、功能原则以及整体连续性原则。首先应遵守最少干扰原则。城市的风景园林往往是在城市某一定的场地上进行建设,城市进行园林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扰动。因此在规划设计园林时,必须遵守最少干扰原则,将生态扰动降到最低,并不断优化以促进城市系统的物质循环,保护城市环境多样性。其次,应该遵守4R(Reduce、Reuse、Recycle、Renewable)原则。在规划设计风景园林时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建筑材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满足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对原有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并利用所回收的资源进行利用,并采用再生资源进行建设。再次,应该遵守功能原则,城市园林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护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维护自然生态。最后,应遵守整体连续性的原则,城市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必须与城市大环境相适应,具有连续性。

3 科学规划城市风景园林措施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是城市规划十分重要的环节,各个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均应该根据城市特定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文化进行侧重规划。规划城市风景园林的一般流程为先确定风景园林的活跃因素,之后确定城市园林风景的特色风景区,再确立整个城市风景园林轴线景观,控制城市园林景观内容,最终确定出符合整个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

3.1 提高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水平

想要科学规划城市风景园林,必须要提高相关园林规划设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从而提高城市风景园林的科学性。要加强园林规划人员的专业能力,并给予其充分的锻炼,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实践能力。促使其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理念与实际城市规划工作相结合,设计规划高水平的城市风景园林。在设计规划时,要将新旧理念相互联系,合理规划,保证风景园林的规划合乎规范,并有所创新。在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时,一方面应该循规蹈矩,尊重城市传统理念;另一方面应该推陈出新,借鉴国外先进国家风景园林规划经验,将风景园林设计与国外先进理念结合,规划出别具一格的城市风景园林。

3.2 重视城市园林系统的构建

规划城市风景园林要重视整个系统的构建,注意城市与郊区、城市与自然的功能性联系,注意二者之间的生态联系。规划园林时,要树立内外兼修,顾全全局的思想观。城市园林规划的立面图、总平面图、鸟瞰图以及透视图均十分重要,必须重视园林整个图面的效果。每一张园林风景系统都必须全面,并且要体现生态观念。在园林设计规划时,必须以系统的视角对城市进行规划,规划出实用、美观的园林系统。尤其在城市的城区间区域,更应将绿地在为载体,实现城市生态的需求。此外,还要尊重城市自身的自然景观以及生态现状,传承城市的特色。比如某城市进行一园林风景规划,首先应从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考虑,确定整个规划目标。之后依据城市自身特点以及其他既有园林进行设计,保证城市园林风景的系统性。

3.3 重视城市天然条件

规划城市园林景观时应该充分利用城市的天然条件,加强绿地整体规划设计。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时,应结合城市的优势,取长补短,突出城市自身优势。在进行园林规划过程中,应为园林规划出合理的绿地,并将所规划的绿地设置相应的功能,实现各绿地功能协调、结合,将城市资源整合、统筹、规划,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规划风景园林时,要将城市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进行结合,依托城市自身的河流、丘陵等特点构建出与所属城市相适应的园林景观,并实现各个园林间的联系,进而形成合理布局的系统。比如江苏苏州某城市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依据城市水环境优势合理规划,构建出与城市相结合的“山-水环抱”风景园林。

3.4 重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传承

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时应该重视城市文化的传承,也要注重风景园林知识产权的保护。城市任何一个角落、一个环境的规划都是独特的风景文化,均体现出城市不同的风景园林规划人员的设计理念。应深入理解城市的文化价值,挖掘内部价值,每一个城市均代表了一个鲜活的历史,在规划风景园林时要做到传承城市历史,为园林景观规划进行充足的准备。比如在1972年所规划完成的富兰克林纪念馆,将城市中富兰克林的故居作为城市的人文符号进行应用,通过一系列规划布置,表现出旧建筑的灵魂,保证整个城市风景布置有致。

4 结束语

城市风景园林不仅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休闲的场所,也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因此必须重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城市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应该遵守最少干扰原则、4R原则、功能原则以及整体连续性原则。在规划时应该努力提高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水平,构建城市园林系统,重视利用城市天然条件,加强城市园林风景规划的传承,进而改善城市风貌,增添城市居住氛围,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