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3 12:02: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习实践活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下面谈谈我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做法及体会。
一、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活动具有操作性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不同的活动。
一年级开展了“问题银行”活动,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课外书等途径,让学生从以往什么都是“老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从小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二年级开展了“我家的数字”活动,同学们通过度一度、量一量,对书本上介绍的长度单位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并通过电脑合成、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了各自的才能。
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
四年级“生日派对方案”。
五年级“我的设计”。
六年级“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
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反过来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为同学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辟了广阔天地。
二、活动过程要及时交流互相启发,结果具有发展性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过程。再小的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经历确定活动目标、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在活动过程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
例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后,为使学生能灵活、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名词,鼓励学生画一幅以圆为主流的平面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有简笔画、水彩画、想象画、漫画等,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但构思比较简单,主题欠鲜明,只是大大小小圆的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并不急于品头论足,而是适时组织同学在小组、全班范围交流创作的意念、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从而感受别人思维的不同。互向启发,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一批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时代感强的作品脱颖而出。这样,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失败、尝试了方法、体验了过程,这就是收获。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三、关注学生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差异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没有意义的,而有些问题是他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但我们更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都有了哪些变化。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关爱生活、发展自己,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所在。
关键词:游戏;创设;求知
一、创设游戏实践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就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活动案例(一)
1.游戏
摸图形。同学们,想做游戏吗?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袋子(袋子里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里面装有很多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请一位同学把它们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请两名学生配合一下。教师把学生摸出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2.师: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放回口袋里,同学们你能一下就摸出圆形吗?有什么诀窍吗?
生1:圆没有角,而其他图形有角。
生2:圆的边是由曲线围成的。而其他图形的边是由直直的线段围成的。这就是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点,根据不同点就很容易摸出圆形。
创设以游戏为主的情境,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是圆形”,初步掌握“圆形与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在玩中质疑,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诱导学生探索性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
“钥匙”,以引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和趣味性。
活动案例(二)
1.欣赏图片
师: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圆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这些图片有:雄伟的建筑、精巧的工艺品、优美的舞蹈、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盛开的向日葵、碧绿的荷叶、水面上激起的波纹、星球的美妙光环都留下了圆的影子,可见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举例生活中的圆
师:同学们见过哪些物体上有圆?
生1:硬币、纽扣、钟面上有圆。
生2:车轮是圆的。
生3:碟片的形状是圆形
……
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纽扣、光盘、碗口、锅子、钟面……特别是大大小小的车轮都是圆形的。于是学生就初步感受到了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师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种画一画圆,这样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画一画、印一印、描一描,初步感知圆的知识。
三、创设动手操作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找圆心时,教师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空间,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案例(三)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请大家拿出圆片,找出它的圆心。
(学生小组合作,探索找圆心的方法,汇报发现)
生1:我们组是用反复折纸的方法找出圆心的。
生2:我们组是找圆中最长的线段的中心。
师:对折是我们找圆心的好办法。
在画圆时,让学生用圆规尝试画圆、跟着老师一起画圆等过程,最后通过画大小不同的圆、位置不同的圆,巩固画圆过程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课堂上操作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此时的数学是那样生动具体,学生乐学、爱学。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误区 ;兴趣
【Abstract】This text pass to Shandong province the primary school be comprehensive fulfillment movable course study medium of mistake area, carry on analysis, and combine a great deal of case elucidation, study should academics of study technique, leading student exactitude comprehension and study comprehensive practice movable course, for future better orientation the social activities lay foundation.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n activity;Mistake area;Interest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新课程实施的基础上新增设的一门学科。其目的在于引导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性素质,但有很多学生错误的理解该课程,对其知识死记硬背,学习中看看、读读,一目了知,走进了轻视该学科的怪圈。
1. 误区
1.1部分学生语、数掌握较为牢固,成绩较好,便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学也会,实则不然,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不是多个科目的拼盘,也不是一般的综合,而是横跨多个领域的有机整合,既是语、数掌握较好,也要虚心,努力地学习。
1.2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人为增加不必要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不必对某一方面的知识点过于探究,要注重基础性知识,培养自身整合性能力。
1.3在学习中,学生轻视活动实践,死记硬背知识,不能理解,不会联系自身生活,活动中走马观花,形成了比葫芦画瓢,试图走捷径。
2. 关于走出误区的几点建议
2.1正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及科学与人文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围饶这些知识、技能,而归纳总结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包括创新、创作、绘画、艺术、折纸、科学六大领域。综合实践活动重点考察学生理解、判断、分析、综合、表达与应用,艺术鉴赏能力等人文科技综合性素质。但部分学生,却错误地把该学科当作一种负担,他们认为仅语、数、外、音、体、美就难以学好,现在又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有违减负之思想,学生只是硬着头皮去学,显然是一种错误观点,我仅举一个例子予以反驳,在该学科的基能中我们学到了一些图标,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安全行走,这些路标,路牌,红、绿灯标志对学生出行有很大帮助,然而这些知识点在文化课程中不会学到。
2.2“趣”陪学习。在学习中,教师可创设有兴趣的游戏,趣味的活动或从特殊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能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活动内容的选题既围饶教学主题,又不拘一格。自然界的相关现象都可以编成活动课题,让学习活动灵活多样。
刚才,**在总结报告中,回顾了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本做法、主要成效,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提出了要求。这标志着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作为我省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已完成各项任务。据委厅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的**名本系统干部和社会有关人士进行的满意度测评,已收回的420份测评表中,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有418份,占99.53%,其中,满意401份,占95.48%。这说明,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得到了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社会人士的充分肯定,我们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十五指导检查组同群众满意度测评的意见是一致的。我们认为**的报告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报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学习实践活动组织有力,重点突出,措施扎实,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对此,我们也投下满意一票。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学习实践活动搞得好。一是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生动、贴近实际的学习活动,使科学发展进一步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自觉性更加坚定。
二是通过调查研究,倾听民声,正视问题,深刻反思,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运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正确分析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态势,找到了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和症结,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眼界更开阔,思路更清晰。
三是通过解放思想,创新实践,明确措施,落实整改,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运用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得到强化,克难攻坚的能力得到提升,政策环境得到优化,推动教育事业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成效得到显现。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学习实践活动能收到明显成效,实现了预期目的,是委厅领导班子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我省教育系统的工作实际和干部的思想实际,运用科学发展的思想,实施坚强有力的领导,带领广大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学习实践活动可以说是“亮点”纷呈,我们感到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亮点,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思想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让思想之花结出实践之果。教育工委把“服务转型升级,提升教育质量”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线。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用科学发展观统一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思想的切入点;查找科学发展瓶颈的突破点;推进科学发展的落脚点。在分析检查报告中,对我省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作了正确的分析,提出**教育在顺利完成了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大历史性跨越后,“读好书”已经上升为**人民的主要教育诉求和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是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过程的客观和重要的判断,它关系到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和基本走向。据此,提出要把“提高育人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传承文明等重要任务,全面推动城乡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的蓬勃发展”;要“正确处理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等。这些用科学发展观对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目标、途径、方法进行的深入思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内涵。委厅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学而思,思而行,行而果,锲而不舍,贯穿始终,重在解决问题,形成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浓厚氛围,从而提高了机关运用科学发展观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总体素质。这条经验,对今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重要意义。
第二个亮点,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党委领导和群众参与的有机结合,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为领导和群众共同的自觉行动。党委领导有力。领导小组精心部署学习实践活动,委厅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参与重要活动,亲自作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宣讲;11位委厅领导领衔各处室参加4个省级重点调研和34个专项调研课题,领衔各职能部门参加的10个方面71个整改项目。体现开放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门开得比较大,开得比较透,不仅开了门,还开了窗,倾听四面八方的声音。广泛邀请社会群众代表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委厅领导多次召开各类民主恳谈会,倾听群众呼声,汲取群众智慧。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分别参加同教育系统的基层干部、教师、社会人士交流沟通,听取意见。通过网站、报刊,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这些做法实践了教育为人民,靠人民,由人民监督,让人民评价的根本宗旨。调动了委厅机关干部的参与热情,形成了党委领导有力,工作班子得力,全厅上下努力,系统形成合力的学习实践活动局面。这是在新形势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施党委领导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第三个亮点,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阶段性成果和长远性建设相结合,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工作性和制度性保障。教育工委要求整改工作“动真格”,“见实效”,敢于从涉及部门单位利益的关节点上改起,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做起。显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一方面组织机关和直属单位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深入基层,走进学校,亲近师生,服务社会”的11项专项行动,另一方面又要求“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提出的我省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十个方面的思路和措施中,既有长远的目标和机制性建设要求,又有当前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群众关注的难点问题。在71项整改措施中,涉及长远建设的机制性建设的36项,近期解决的35项。我们相信,只要不断通过工作性建设落实、完善、提升机制性建设;通过机制性建设规范、引导,推进工作性建设,就可以使教育事业更好地进入科学和谐、民主法治、改革发展的轨道。
当然,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已经讲到了,希望能够改进。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能够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务实精神、工作风格不断发扬光大,进一步落实各项整改工作,落实事关长远发展的各项制度性建设工作。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没有句号的工作,不断延伸,不断取得新的业绩。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升育人质量,落脚点是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群体,这就需要我们造就高素质的教师群体,这就需要我们建设高水平的学校群体。而高水平的学校群体的出现,有赖于好的社会环境,好的教育理念,好的领导管理机制,好的投入机制,好的运行发展机制。这些需要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地求索和长期艰苦地奋斗创新。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相信,有志者,事竞成。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学习;课堂回应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键能力培养与表现性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5jssjys-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精品课题培育对象“基于多元智能发展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研究”(课题编号:C-c/2011/01/01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0-0049-03
经验学习是指通过亲身体验或实际操作而进行的学习。在心理学家看来,学习就是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和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行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经验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以笔者的名师工作室在江苏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展示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活用品的改造》为例作典型分析,剖析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生活经验的唤醒策略,探索基于生活用品改造的经验学习路径,通过一些生活用品的改造,让我们的生活世界变得更便捷、更开放、更美好。
一、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发现生活用品的问题
1. 激活生活经验
特里・博顿于1970年出版的《达到・接触和教学》一书中到,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以及他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深受他的自我感受和他对外部世界感受的影响。这些感受就是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活动开始时,课堂上教师通过两个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用品,一是徒手拿粉笔,学生列举粉笔的缺点,自然引出一个学生用一次性塑料针管设计“多功能粉笔套”的改造案例;二是通过学生回顾小时候蹲马桶不方便的经历,引出“可拉伸的马桶高低调节器”的改造并获得科技发明金奖的案例,从而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用品的兴趣,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打破学生的常态惯性生活思维,学生能够明白,其实很多生活用品使用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只是我们平时缺少更深一步的思考,缺少对生活用品改造的意识。
2. 提取具体经验
为了真实了解生活用品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并感知生活,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领域生活用品存在的缺陷,引领学生主动走进现实的社会生活。学生在调查小组内交流《生活用品调查表》(表1),头脑中逐渐形成有关经验结构的“图式”,抓住具体的经验,进行抽象概括,感知获取信息,并采用条状的描述,汇报所发现的生活用品的缺点。通过生活用品缺点的罗列,引导学生融入生活,热爱生活,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此时,每个学生都是生活的发现者。
3. 甄别筛选经验
改造生活用品的根本目的是方便自己的生活,存在着个体性与差异性。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差异,他所关注的生活用品就会有所侧重。正所谓“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而积极富有创新精神的思维,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产生。学生根据自身的遗传特性, 特定的生活经验以及当前的具体情境等对其作出选择。比如,有的学生关注到学校特色活动器材“呼啦圈”,有的学生关注到书包,有的学生关注到卫生用具……学生理性分析其不足,通过简洁明确的表达,积极思考并提出比较有意义的计划解决的问题,初步清晰问题解决的方向。
二、自主建构学习,提高逻辑思辨和规划设计能力
1. 析取共性经验
由于呼啦圈是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课堂上,教师顺势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呼啦圈”作为范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剖析“呼啦圈”存在的问题。比如,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易断开、占地大(每人一个)、易折弯、易弄脏、难辨认等问题,都是学生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都来自于学生的活动经验。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展开一场“头脑风暴”,自主尝试寻求解决的办法,有的学生针对“占地大”的问题,提出把呼啦圈挂在墙上,并摆出美观的图案,作为学校或班级的文化标识;有的学生针对“易折弯”的问题,提出在接缝处缠上胶袋的方法;有的学生针对“易弄脏”的问题,提出了用适合的材质为呼啦圈做一个套子的方法……通过一个典型事物的分析,学生基于不同的生活经验发现不一样的问题,并提出富有个性的解决办法。
2. 设计解决方案
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兴趣是注意和理解的先决条件。哪怕是同一件生活用品,学生发现的缺陷也可能不一样。让学生根据前期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想要改造的物品是关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也可以小组共同选择,完全尊重学生的意愿。明晰了所要改造的生活用品的缺点,就要发挥团队的智慧,缜密思考改造的方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活动中方案的设计没有让学生进行文字表述,而是让学生运用画示意图或设计图的形式,将抽象的文字具象化(表2)。此项学习活动,采取延迟评判原则,不轻易否定任何学生的设想,既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又注重了学生规划设计能力的训练。
3. 共商实践策略
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科尔伯认为,学习是通过转化经验来创造知识的过程,任何经验都是从原有的经验中获得有价值的东西,又会以某种方式改变今后经验的质量,强调实践活动对个体的影响。活动中,有的学生选择改造书包,有的选择改造粉笔(如用口红的外壳),有的选择改造教室的门(见表3)……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这些改造都是为了让生活更方便,提升生活的品质。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每个人都在迅速提取生活中的经历,转化为经验,通过反思性观察,进行信息加工。正所谓“真理不辩不明”,在你来我往的质疑与答辩过程中,通过同辈群体间的经验学习,思维的碰撞显现智慧的火花,学生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小发明家。
三、动手操作实践,评价生活用品改造的成效
1. 优势互补促合作
霍华德・加德纳将智能定义为,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珍视的产品。从多元智能理论本土化应用的角度思考,良好的身体―动觉智能与空间智能相结合,能更好地使用工具和处理工作对象。如果不仅仅是使用复杂的工具,而且要进行新的发明,那么就需要几种智能的组合。除了需要身体―动觉智能与空间智能的组合以外,还需要逻辑―数学智能,确定制造出设计产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在生活用品的改造活动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尝试运用各自的优势智能解决问题,合作互助,在特定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实际的活动体验。
2. 过程分享重交流
佐藤学说,学习是同新世界的相遇和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和挑战”。课堂上要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分享。学生要说清楚改造的是什么?怎样改造的?改造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活动中得到哪些收获和体会?比如,有的同学汇报其改造的“多功能收纳袋”,可以放在课桌上当作文具袋,可以夹在自行车上装水瓶,甚至考虑到了如果再装大一些的东西可以把封口的环做大,袋子也可以做成白色,在上面设计喜欢的图案,等等。在经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有的学生现场询问制作的方法,制作者进行详尽的解说;有的学生针对封口牢固不牢固的问题,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正如怀特海所说,唯一具有重要意义的训练是自我训练,这种训练只有通过充分享有自由才能获得。
3. 顺藤抱瓜真评价
“能与小伙伴互助合作,在看懂图纸的基础上,制作和改装,形成一些较为复杂的创意作品,并能考虑到作品的实用与美观”是《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中对于“动手操作能力”的目标要求,同时也是本次活动评价的要点。大多数学习经验都能产生多重结果。通过利用每一种经验所引发的多重结果,有可能使教学更有效率。
本次活动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见表4):
(1)技术性评价。技术教育是一种利用知识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的技能。这种训练强调手工技能、手和眼协调能力以及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判断力。比如,有的小组将“遥控汽车”和“毛刷”组合在一起改造成了“玻璃刷”,学生针对演示的情况提出了困惑,制作者当面解答。
(2)批判性评价。针对“拖地式拖鞋”,有的同学提出了“如何吸水?如何牢固地粘住海绵?”的问题;关于“迷你书架”,有的学生提出“如何固定书架?如何摆放图书?实用性如何?”等问题,都直指产品的质量问题。
(3)真实性评价。用接近“真实生活”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过程。
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思想认为,一开始,学习者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学校,在接受教育后获得新的学习经验,然后再带着经验走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中。不管学生对你的课程有什么样的兴趣,这种兴趣必须在此时此刻激发;不管你要加强学生的何种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此时此刻得到习;不管你想怎样影响学生的未来的精神世界,必须现在就展示它。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遵循的一条规律。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9.
[2] 严加平,夏惠贤.基于经验学习的学习风格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2006,(1):45-48.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按照《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以及梳理、检查出的突出问题,围绕影响和制约旅游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改问题,制订整改落实方案,切实使本次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目标,坚决摒弃不适应、不符合旅游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旅游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旅游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托市场繁荣、国际化程度较高等优势,进一步确立旅游业作为我市支柱产业、优先发展行业的地位,拓展旅游市场,壮大旅游产业,提升旅游素质,积极构筑以购物旅游为龙头,会展旅游为配套,休闲旅游、文化旅游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二、主要目标
到2011年,年游客人数达到800万人次,境外游客达到较大比重,年旅游总收入达到85亿元。购物旅游进一步发展壮大,启动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景区、景点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旅游业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国际旅游市场得到较大拓展,旅游产业地位明显提升。
三、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1、努力解决我市旅游国际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积极筹办2012年11月在我市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以“购物旅游、生活品质、合作交流、创造商机”为办展主题,着力创新、优化服务、全面提升旅博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水平。通过汇聚旅游商品,开展旅游活动,组织旅游产业项目洽谈,搭建旅游贸易交流平台,努力把旅博会打造成全国旅游商品贸易的盛会,旅游商品出口的重要渠道,大力提升我市旅游国际化程度,推进我国旅游商品走向国际市场。
2、解决购物旅游面临的同质竞争问题。
积极配合商城集团完善购物接待服务体系和奖励激励机制,在国际商贸城三期建设完善中,科学安排和配套购物旅游功能规划布局,完善整合现有旅游购物中心各项功能,做强购物旅游产业。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确保购物旅游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强购物旅游品牌建设,提升旅游营销水平和效果。9月份组织企业参加第五届海峡旅游博览会,11月份组织企业参加201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加强媒体来义采风的力度,加大对主要客源市场的促销力度,加大与友好城市建立交流合作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义旅游。
3、加快景区建设步伐问题。
加强对佛堂古镇、华溪森林公园等在建景区项目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尽快转化形成旅游产品。推进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密切配合和指导有关部门、镇街加快景区的相关规划、招商、开发建设步伐。指导和规范有关镇街开发好以“农家乐”为主题的各式乡村旅游。
4、着力解决旅游管理人才匮乏问题。
在全行业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鼓励旅游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使用好各类旅游人才,为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大力开展行业人才教育培训工作,7月份组织好省旅游职院旅游饭店管理专业大专班在职教育报名考试工作。8月份组织企业参加由省旅游职院开展的酒店、旅行社业务培训。年内组织旅游企业开展紧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全行业素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整改时限:2012年12月底
5、提升旅游企业整体素质,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问题。
做好旅游饭店星级建设指导、评定、复核、复评、标准化建设、品质提升等工作。下半年争取完成一家高星级酒店评定,一家绿色饭店创建工作。以贯彻《旅行社条例》为契机,强化旅行社管理,鼓励充分利用国际性市场优势,优化服务、树立品牌、大力发展地接业务。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行业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旅游协会的功能作用,推动旅游协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深入开展旅游诚信活动,不断完善旅游市场的监管。
6、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维护行业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的观念,增强旅游安全防范意识,加大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公共卫生、食品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甲型H1N1防范、地质灾害防范、防汛抗台、防范、社会治安等管理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健全旅游安全机制,制定和完善重大旅游事故防范和处置的预案,建立和完善安全预防制度、检查制度、报告制度、应急处理制度、救援制度和保险赔偿制度等。旅游企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安全规定,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各项防范措施、完善旅游安全设施设备,确保旅游活动安全、健康、有序。
7、着力改进机关作风。
一是要加强学习,改进作风,提高驾驭旅游工作全局的能力;二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解放思想,不断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四是从严要求,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整改时限:2012年12月
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1、争取尽早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请市政府发文)
2、完成《城市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3、修订《购物旅游奖励政策》。
按照做强购物旅游的思路,重新修订《对组织来我市购物旅游的旅行社实行奖励的实施办法》,同时修改市政府义政(2003)《关于加快发展我市购物旅游的若干意见》相关条款。
4、旅游管理机构的改革。(提请市编委积极向上争取)
从加强旅游业管理职能的需要出发,积极向上争取,改现有市旅游局事业单位性质为行政机构。
5、关于建立市旅游工作协调工作机制问题。(提请市政府建立)
由市政府牵头,涉旅相关部门组成全市统一旅游工作协调机构,定期召开会议,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协调推进全市旅游业相关的各项工作。
五、组织实施
1、领导牵头,加强组织领导。在整改落实中,每位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都要明确责任和工作任务,逐项加以落实。局党组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投入足够精力抓整改,党组其他成员在抓好自身整改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分管科室整改落实工作的指导。
2、分类指导,解决突出问题。在整改过程中,强调原则性、注重差异性、讲究灵活性,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问题要坚持事实求是,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要坚持努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不搞攀比。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实践活动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知识经济型的新世纪开拓创新人才,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除了重视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实践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运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其内容要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这些材料为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供学习线索。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借助实践,引发学生思维想象
在实践活动中,观察是第一感观,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将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鉴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求我们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观察机会,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如在教学“比一比”这一内容时,我出示小猪小兔修房图,然后让学生按一定顺序看图。有的学生看了图后说:“小猪帮小兔修房,是乐于助人的表现,我们应该向它学习。”问他们从哪里看出是小猪帮小兔修房而不是小兔帮小猪修房,他们说是从门牌上发现的。这里放手让学生看,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仔细观察习惯;有的学生把图画编成了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这时的数学课简直就成了口头作文了;而且学生在观察实践中通过合作与相互竞争,还找出了大量的比较对象:班上的男女生人数相比,课桌和椅子高矮相比,体育课跳高运动高低和跳远运动远近相比,手指长短相比等等,从而引发学生扩散思维和大胆想象。
2.反复实践,鼓动学生操作创新
我们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三岁的美国女孩在幼儿园认识了二十六个字母,她的妈妈知道后一气之下将女儿所在幼儿园推上了被告席,那位妈妈胜诉了,这是因为妈妈明白想象力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这些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要改革创新,我们的孩子要有创新意识。为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比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想一想、画一画等活动,调动儿童多种感知的神经联系,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发展儿童的形状知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深入实践,培养学生分类整理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分类整理能力对促进儿童概括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觉。我们在教学第五章后,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分类标准和方法,通过对超市、集贸市场、书店等场所的了解和观察,对这些场所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也可引导学生对全校同学进行分类整理,再回到我们的课本,通过数一数,哪些人和物的数量相同,并归之为一类;要想比一比,首先得把相同事物归类再比;要认识1-5,要把同类归拢;要认识物体和图形,得抓住其形状特点……因此,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从而帮助儿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4.运用实践,实现学生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30-0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人人有机会发表意见,人人有机会动手实践,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当我们的学生在愉快合作的氛围中,自主地参与到综合实践的探究活动之中,将会更好地促进综合实践课程总目标的实现。
1.建立科学的探究合作小组,并为小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至于核心地位。其实就是强调"动手做"。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各种生动活泼、宽松情景,让学生互动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让潜能生不会感到自己被边缘化,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要真正组建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成员,就要做到科学的搭配。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能力上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都有差异。为了使每个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特长和能力,彰显和体会小组力量,做到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力求使小组成员的分配合理。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考虑周全,要引导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取长补短、这样,就会成为有效的合作小组,学习任务会顺利,按时、高效地完成。
2.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激发探索愿望
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是我们的口号。知识在不断更新,作为学校课程建设也应当来源于生活而又回归于生活,向真实性和情境性转化。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知识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贴近他们生活的,才能被他们接受。面对学生,虽然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内容来自学生身边的生活、内容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有时并不能够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和愿望。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逼真的情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帮助他们认识研究的主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如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成为代步工具进入家庭日益增多,汽车与我们的生活日益紧密。但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并未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所以笔者在在主题确定课时,充分利用当地"汽车城"近年快速发展汽车产业的有利资源,利用多媒体录像和图片,营造了一个浓缩的汽车展览,勾起了学生对汽车的强烈的兴趣,自然引出"汽车与生活"这个主题。接着,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形成了自己感兴趣的小课题。如研究《世界汽车的历史》或研究《未来的汽车》等等。创设逼真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产生疑问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情绪和物质基础。
3.科学指导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协调发展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更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小组的互动学习中,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形成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长期以来,传统教师一味地讲授灌输,一言堂、霸语权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年复一年的雷同着,学生成了局外人,听天书,等下课,等放假,有的学生耐不住,便找到一百个理由弃学了,真正辍学的原因不在于家庭贫困,不在于家长不重视教育,而是学生不入门,跟不上班,学困而导致厌学使其然矣。其根源就是不关注学生的体验、参与、探究、感知、情绪,视学生为容器,严重地被物化,而不是被人化。简单地说,学生学知识遭遇障碍,欲达无望,个性没有最大限度得到发展。教师有效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把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习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角色的转换,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困难、无从着手、偏离研究主题时,教师适当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提供方法,学习活动就会良性健康地发展。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就能避免名存实亡的无效合作现象出现,学生的个人才能因合作而精彩。
4.以集体效果为评价依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评价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对象重点是学生个体,看重学生个体在班级中的位置,这种评价方式只能调动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局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现行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为了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应把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作为评价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学生的个体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成绩作为小组成绩的一部分,积累个人成绩为大成绩,把整体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合作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把重心由个人与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竞争达标,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同伴的赞许,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各种层次的进步,并迈向成功的彼岸。这样以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从而感受集体力量的伟大。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尤其适合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重实验、重探究、重过程、重体验的特点,在促进学生情感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只要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相信有效的合作学习必将在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中产生巨大的魅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实践活动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78-01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一、动手操作感知数学
这种数学把学生的手的作用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改变了耳听口说的简单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积极实践“做中学”。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这一小节时,课前让学生先找一个空心圆锥体的实物,预备一把剪刀,课堂上让学生沿着底面圆周和一条母线剪开观察得出结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弧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通过亲手操作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而且无论如何做变式练习学生也不会混淆概念,减少“想当然”而出现的错误。
有人断言:如果我们将绕地球赤道一周的绳子,再接上10米就能允许一个1.5米的小孩绕地球行走而不碰到绳子,你认为这句话是真的吗?学生一时想不出具体情境,为了验证真伪让学生自制地球模型,假设半径为R,找绳子绕赤道一周算出周长为2πR,接上10米后,再撑开得到另一个圆,因此周长为2πR+10,可以计算半径为:(2πR+10)/2π=R+1.59,而1.59>1.5,所以允许1.5米的小孩行走而不碰到绳子是真的,通过操作学生才真正的明白此题的意义。
二、开展竞赛游戏体验数学
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深的趣味,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巧妙的结合起来,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频数和频率一节中,组织学生做一个游戏:一个袋子中有大小相同的5个球,其中3个红球,2个黄球,从中任意摸一球,摸到红球记作A,摸到黄球记作B,4人一组,轮流从袋子中摸球,记下它的颜色后放回袋中,重复20次实验,记录A和B发生的次数,然后汇总全班各小组的实验结果,统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计算A和B发生的次数所占百分比的大小有什么规律,从而抽象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适当的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解法多”、“比谁的方法更巧妙”等等,使学生大显身手。例如:在《四边形》一章中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很多,所以关于四边形题目的解法不止一种,我就经常组织男女生比赛、分组讨论,让他们不止比速度,而且要比质量。积极参与,找出更多更好的多种解题思路,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亲手测量验证数学
这类实践活动,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的“做一做”或“一起探究”等。例如:在讲“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如何测量一列飞速行驶的火车的速度?”对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提出很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要么不能实现,要么虽然能实现但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于是我带领学生到距学校几公里的京九铁路上的一座铁路桥附近,先让学生测量桥的长度,然后一部分同学等待观测一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通过这座桥的时间,一部分同学数车厢的节数,另一部分同学上网查一节火车车厢大约有多长,从而计算出火车的车身的长度,然后根据“(时间乘以速度)=桥的长度+车身的长度”公式计算出火车行驶的速度。再如: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后,为让学生对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有一个切身的体验,我提出如何测量我们学校的旗杆的高度,学生踊跃参加,每二人一组在中午时刻分别测量对方的身高和影长,再共同测量旗杆的影长,然后利用“身高/影长=旗杆高/旗杆的影长”,分别计算出旗杆的高度,两个同学计算的结果大致是相同的。
四、统计调查中应用数学
数学源于实践,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统计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恩格尔系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把学生分成5组,分别进入事先约好的几个不同的家庭,进行调查一年中收入和支出的方式、各项支出的情况,食品支出是重点,然后汇总各项数据,根据公式:(食品支出/总支出)乘以100%等于恩格尔系数,计算出每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在“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消费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水资源缺乏是全球性的,号召学生到图书室或上网调查,全球缺水的国家有多少,我国缺水情况又如何?学生反馈信息,全球100多个国家缺水。而1999年显示我国660座城市水资源情况分为三类,第一类:暂不缺水城市,第二类:一般缺水城市,第三类:严重缺水城市。我由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如果一般缺水城市是严重缺水城市的2倍,暂不缺水城市是严重缺水城市的4倍少40座,有多少城市严重缺水和一般缺水?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很容易求出。严重缺水城市是100座,一般缺水城市是200座。通过这一调查活动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增强了。
总之,设计富有情趣、意义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漫谈数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尚志,初中数学知识应用问题[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项目式学习的理念认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立足“知识”和“经验”的融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倡导建构主义范式的教学,力求帮助学习者改变学习方式,通过自主的学习来“挑战客观世界、发现其价值与意义,从而再建客观世界之意义”。
项目式学习属于建构主义学派的学习模式,它以学习者为中心,赋予学习者更多的权利和相应的职责,让学习者通过完成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的项目,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对世界的认知。
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
北京中学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试验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作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推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并基于项目式的学习方式,开发出初中阶段“中华文化寻根之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简称“文化寻根”课程)。
“文化寻根”课程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到具有中华文化代表性的地区,探寻民族文化本源,强化民族文化认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每个学期安排不同主题的文化之旅,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主题为“三秦文化”,通过科技、艺术和社会三条线路的设计,让学生领略千年古都的文化风情、建筑风情、民俗风情、饮食风情的魅力。
“文化寻根”课程整体以项目式学习为基础,将路线设计、志愿服务、课题研究等都形成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项目,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自,让学生基于兴趣选择学习的项目,并全程参与到项目的文献研究、策划设计和具体实施中。
以活动路线设计、活动策划和课题研究为例,对项目式学习进行阐述。
活动行程设计项目。在全体师生正式开展文化寻根活动前,学校招募“先行官”,在教师的陪同下先行对寻根之旅中的吃、住、行、游、学等进行实地考察,为后续的活动做准备。如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的主题“三秦文化”,第二学期的主题“中原文化”,学生“先行官”需要事先研究目的地西安、洛阳等地的交通、饮食、气候、人文、历史等各类文献,预设课程最初路线设计存在的问题,调研其他同学所需要的实地信息,再与带队教师沟通设计踩点方案。确定方案后,学生“先行官”按照方案走一遍行程,向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共同完成并形成最终方案。返回学校后,学生“先行官”向全体参加课程实施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行程介绍。
活动策划项目。活动策划是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课程实施中各类集体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它贯穿了“文化寻根”课程的全过程,包括行前准备会议,旅程中高铁、大巴车上的活动,行程色地点的活动,中期成果汇报安排等。
课题研究项目。课题研究是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学生自主组成研究小组,自行选择研究课程,在教师指导下编制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在行程准备阶段,学生需要根据课程设计方案以及行程路线安排,结合自己的学科兴趣,自行组成研究小组,确定研究主题,组织文献研究,制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并通过课题审核。
偏重书本知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精神世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内在体验和感悟。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今,在中学生中开展实践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目前,为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迫切需要改革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让他们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为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潜能的开发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1、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学生在野外对照地图实地观察具体地区方向时,就对学生理解地图上的方向很有帮助。学生通过学校及周边地区平面图的绘制,对地图比例尺和图例的理解就比纸上谈兵要好的多;学生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实地观察得出的环境问题要比从书本上理解的深刻。学生的实践活动对正确理解地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上和书本上抽象的孤立的知识提供极为生动形象的例证和解释。比如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学生对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来源及使用就十分清楚。
2、学习一切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
学生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而看到地理知识的价值。例如,学生对社区环境调查时,会发现社区建设如采暖锅炉的位置设置,社区绿化建设方案等都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再如学生对城市环境的调查,发现问题,并且能够结合课本知识提出有益的改进方案。
3、社会实践有益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与发展。
例如学生对定向越野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等高线知识、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知识等都有了迁移和发展。再如学生根据对学校的测量,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对陆地与湖面气温的观测与计算、对学校绿地与裸地的对比观测、对学校教室外有无爬墙虎室内的温度的观测等,都是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4、社会实践有益于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的联系。
例如学生对校园环境如污水、废弃物的调查,不但使学生的地理知识与物理知识、化学知识、数学知识、美术知识、语文知识相联系,而且使学生的测量、计算等技能得到发展,撰写论文使语文写作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组织学生的垃圾分类、噪音的测量和水质的化验等都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知识。任何一个实际活动都要有综合的知识,任何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综合地运用各科知识。
(二)社会实践提供的舞台要比课堂空间广阔的多
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经验,尝试的机会和探索的机会要丰富的多。比如学生通过对学校周边地区环境的调查,不但可以在社区这个广阔舞台上显露才能,而且亲自体验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经验,尝试的机会和探索的机会要丰富的多。例如学生在对如何减少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数量时,一开始只是想到绿化问题,后来认为欠妥,又增加了降尘,认为还不足,又想到汽车的尾气排放问题等。因次,实践活动也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为了履行责任,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思考和行动。例如学生在调查学校节水问题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调查水表的数据、设计表格、记录用水次数、进行计算、向全班宣讲。小组成员全体参与实践活动。
2、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这些交往是多方面的又是多层次的,学生在其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例如接受别人意见、坚持自己观点、吸收他人思想中合理成分以修正自己的思想,学习与人合作,例如请人帮助、给人帮助、相互帮助与共同合作等,例如学生在学校节水实践活动中,访问学校领导和教师,探讨学校节水工作,就是一例。
3、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在把自己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之前,还没有把它潜在的学习变为可同自己或别人交流的思维活动。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向全班同学宣讲自己的或本组的观点,就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得到发展,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4、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作为领导的经历和体验,可以获得被领导的经历和体验。这种体验和经历的相互补充,将会使学生收益匪浅,使其能力都得到提高。班中可能有班长、组长、班委等干部,他们是班级的领导。但是当他们在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中,他们就有可能成为被领导者。被领导也是一种能力。
5、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乐学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它孕育着学习者的兴趣、乐趣、情趣等,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在学生乐学的状态下,教师帮助学生在观察、思维、想象、动手实践、情感等各个方面有所提高。我们知道“趣味”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提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综合实践插上趣味的翅膀后,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挖掘了学生的乐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情趣,从中找到了学习的快乐。
1. 多交流,激发兴趣 学生之所以对综合活动课情有独钟,是因为,在课上,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活动,学生也能主动地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综合实践正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的,也是它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根本标志。要构建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课程领域,就必须关注起学生的兴趣,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好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对综合实践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
那么,如何能及时地调动起学生对综合活动的兴趣呢?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条件,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愿望,给予学生必要的选题自由。首先,教师以讲解案例的形式,给学生作了一系列的介绍,当学生听完他们的同龄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事例后,产生了一定的急于想研究一些问题的兴趣。于是,教师乘热打铁,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让学生把感兴趣的、想研究的问题都说出来。此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孩子们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他们的选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内容很丰富。“蚂蚁的生活规律。”“新疆的日照为什么时间长。”“我想走出学校研究各种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一个个选题让人眼花缭乱。那么多的选题,该选哪个才好呢?此时教师应该把课题选择的决定权再次还给学生,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为什么要选这个研究对象?想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如何去研究?你们有没有能力去研究?于是,已经精心准备好的同学开始各抒己见。在同学们的侃侃而谈中,经过层层筛选,《让地球村更美丽》作为讨论课题,同学们从如何从我做起谈起,“不随便丢垃圾,”“节约一滴水”“爱护花草”“到餐馆就餐尽量拒绝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等等 就这样,在一个学生易于接受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兴趣,同时,在润物细无声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2. 多体验,挖掘乐趣 如果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那么我们就应该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快乐,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挖掘乐趣。学生自主参与问题探究与解决的全过程,切身体验探究的艰辛、挖掘收获的喜悦。
乐趣不在于给予,不在于传授,而是要孩子亲身去体验去挖掘。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的过程,也是体验生活、挖掘乐趣的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活化”的学习活动,其学习的过程是“活”的,学生不仅要看书,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知识,学习知识。学习的方法也是“活”,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看科教片、制作卡片、设计小报等,都有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手段更是“活”的,实地考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讨论等。
因此,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要在“活”字上下功夫。学习了《绿色能源-风》这一课后,同学们知道了很多关于风的知识,如: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同时风也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如何利用风能,让它为我们服务。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发挥想象如何做风车,做好后比赛看谁的风车转速快,孩子们在活动中真正找到了学习乐趣,
3. 多引导,情趣交融 综合实践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有效手段,当综合实践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享受到综合实践的乐趣之后,作为教师,应该因势利导,由趣促情,由趣生情,打到情趣交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无味,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会迟钝。”因此,教师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必须注意情感培养。
心理学家指出:有些人的情感强烈,却很少转化为实际行动;有些人的情感平静、含蓄,却常常能支配自己的行动。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动”中育情,以情促行。 如在《心怀感恩》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能自己叠被子、叠衣服,整理书柜,学会制作两个凉拌菜,养成勤打扫勤梳理的良好的劳动习惯,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体会到父母对学生的付出。并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心怀感恩”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悟亲情、友情等各种美好的感情,心怀感恩,懂得回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让我们从“趣”出发,为学生插上一双美丽的翅膀,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找到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