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8 04:03: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DOI] 10.13939/ki.zgsc.2015.24.133
1 目前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状况
财务管理是以企业为整体目标,对该企业内部资金、投资项目和融资渠道进行管理,根据国家相应的经济法律规定,企业财务管理原则,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处理经济活动的一项工作。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企业的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涉及和影响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领域。但是现如今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中小企业没有对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进行突出,同时还是采取传统上的管理思想,认为财务管理就等同于生产经济性管理,从而没有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了宏观经济体制以及环境变化上的影响,无形中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由于政策上的原因导致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竞争上的不平等;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到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干预,以及财务管理本身过多地受到企业领导的影响等等。
2 中小型企业财务状况存在问题及原因
2.1 岗位定向及人员配置不健全
若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构架、有规章制度的管理体系就要从人员设置人手。将岗位具体化、分工化、使管理者与企业实际运作状况配套。但是现在有部分中小型企业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岗位定向及人员设置不明确。责、权、利分不开,甚至还有家族式企业。因此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要将岗位人员进行正确配置。备置人员应具有明确的生产经营战略和良好的经济素养,具备较高的企业管理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来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岗位不定向,目标经营不明确,人员设置一片混乱。从经济活动和管理方向来看企业就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其实人员的协调性,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业务精通程度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人员配备要合理选择适应本企业发展的职工,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本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经营和人员定位相协调,紧密配合以提高企业效益为核心,打造现代化企业。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很难做到久而有序的发展。
2.2 财务核算及账册设置不及时
中小企业存在怕麻烦不愿建账,怕纳税不敢建账。有的企业则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建账,还有的企业管理层缺乏会计知识基础,也相应阻碍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会导致财务风险加大,财务控制能力薄弱,这其实也是管理模式僵化的一种表现。企业是否设有总账、出纳、保管等,看看企业设置账册是否齐全,记账依据是否准确;记账是否及时,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成本核算是否准确无误;这几个是否没有调查清楚就会造成企业效益低下。据调查,中小型企业70%存在账册设置不全导致企业资金运作出现严重问题。尤其是在财务状况分析时,很难解释由于财务核算对公司造成的种种风险和财务危机。只有核算分析的越具体越深入,企业获得的信息越准确,才可以规避风险,使企业的投资机会增多,资产赢利水平提高,破产风险和竞争能力及资产分析状况都会减少,这就要求决策者,管理者,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考虑,全面分析,做出决策。
2.3 企业内部财务相关制度不完善
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财务状况上存在钻《会计法》有关的法律空子,70%成本核算出现误差、不严密情况。采购材料的人员直接从事入库业务,犯了职务相容的弊病。内部控制出现紊乱,导致经济萧条,停滞不前,重生产经营,轻管理、轻财务核算的现象日益增多,大多数该模式的企业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短时间的效益或者仅仅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完全的忽略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核心位置,对企业内部的资金周转问题了解研究不到位,针对财务管理的认知仅限制在资金这一小部分,导致管理失败。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资金过分闲置,不能参与企业运转和发展;二是急需资金状况出现时不能合理安排资金供应,陷入资金缺陷的困境。企业内部出现以短期借款模式的账务,不能够进行及时跟踪处理和催缴,又为企业带来了无形的损失。财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不能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一份客观全面的财务报告,就无法实时掌握企业资金运转状况,没有符合本企业发展的具体管理结构和管理方法,整个运作系统就会出现问题。
3 中小型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3.1 加强人员岗位培训,严把认定关
企业要在创新中学习,在创新中发展,加强人员岗位培训刻不容缓。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熟知企业相关的技术知识,通晓现代化、数字化管理理论知识,工作人员一定要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有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培养员工的经营管理技术及企业文化,并且在财务人员的管理中还一定要遵循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和强化人员素质。只有把管理与企业核心相结合,企业才更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财务工作人员若是对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就会从意识上否认财务是企业规划未来的中心。因此要严格把守财务人员的管理责任范围,加强人员岗位培训,严把认定关。及时做到互补结构化的管理趋势,减少责任区人员的管辖范围并加强人员的绩效考核来提高企业的效率。不论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内部之间各个部门的协调一定要严管严控,加强人员绩效考核。
3.2 全面协调企业内部管理原则
任何公司能否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视其是否具备稳定的基础。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人性化的观念和完整的管理制度以及全方位的公司系统程序的高度重视,就会出现管理模式的程序错乱以及整个公司管理制度的瘫痪。因此要取缔不协调的管理是每个公司及每个内部员工应该高度重视的管理观念。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管理要出现很多的观念转化,切实树立一个科学化、制度化、数字化的管理核心模式,取缔干涉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会计相关人员也一定要按《会计法》依法行事,其他管理层人员按公司规章制度办事。全面推行目标管理的原则,对资金运营情况做出详尽分析并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加强监督,全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3 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分析机制
企业管理中必须有规范的财务分析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应尤为重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建立。一是对报表中的各项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进行前期和后期的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的差距并进行原因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效益;二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采用比率分析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通过多方位的比较,发现自身企业与行业中的先进企业水平的差距,不断修正自身的经营模式,最终提升经营效益;三是补充分析企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可以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只有把握好了企业和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才可以把握最正确的方向。
现代租赁业自从美国兴起已有60余年的历史,据调查,2012年美国融资租赁业务的交易总额已达到2943亿美元,超过了中、德、英、日的总和。此外,欧洲的融资租赁交易总额达到了约314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额的36.2%。全球融资租赁交易额前四名的地区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我国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与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4月正式成立,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为我国在引进外资、帮助企业技术改造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融资租赁业主要经历了起步初创、蓬勃发展、整顿清理和发展与问题并存四个阶段。并且在整个发展历程中,四个阶段又交替并进发展,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如今,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状况主要体现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能力迅速增强、相关制度建设收到广泛重视并不断加速推进、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三个方面。与此同时,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过程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相关监管不统一,统计数据不全面,以及融资租赁业的退出机制缺失和高质量人才短缺等方面。
二、基于承租人视角融资租赁的优势
融资租赁是金融服务业创新的产物,它的蓬勃发展不仅给租赁行业本身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给承租人带来了可观的利益与好处。融资租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帮助企业保持设备和技术上的优势
一方面,融资租赁在加速其租赁的设备折旧过程中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实际上相当于把一些应上缴到国家的税款用于偿还了租金,进而加速了承租人设备更新改造的步伐。另一方面,融资租赁也为承租人技术改造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帮助,使承租方能够在所在行业中率先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从而帮助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品技术等方面的迅速更新。此外,对于融资租赁的选择还可以使得承租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社会与行业的技术变革方面带来的设备与技术水平落后的潜在风险,有助于承租方技术设备的与时俱进,并依托于技术优势抢占并维持市场份额。尤其是对于技术变革迅速的传统企业和一些高科技企业来说,融资租赁的优势尤为突出。
(二)提高公司资产的流动性
融资租赁中,企业可以通过回租方式来盘活存量资产并获取在经营环节过程中急需的流动资金从而弥补资金缺口,达到增加承租方资产流动性的目的。此外,根据《租赁会计准则》中的规定,承租方可以在资金资本化与费用化方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允许在租金比例与留购方式方面有所选择。因此融资租赁在缓解承租方资金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其资产负债率。
三、融资租赁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
(一)对财务比率的影响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知道,融资租赁获取资产有利于提高企业流动性,而对于企业售后租回被认定是融资租赁的,承租方通过改变资产形式,从而影响了租赁资产在会计报表中的结构。随着资产的出售,企业的固定资产减少的同时货币资金增加,资产总量不变。而在租赁后,企业通过长周期的递延支付租金,从总体上使得企业货币增加。?姆?律角度而言,承租方出售企业自有资产,企业资产的所有权被改变,而从实质重于形式的角度来看,企业是为了融通资金改变了自身的财务结构。简单而言,出租方是以承租方租回该项租赁资产为条件而进行购买行为的。然而,通常情况下生产设备都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某个企业将它这一部分的资产售出,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
此外由于融资租赁有一定的促销功能,促使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现金流的增加,从而使承租方的利润增加;与此同时,融资租赁租入的资产是作为承租方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而其平均流动资产不会有较大的变化,故融资租赁会提高承租方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此外,除了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之外,融资租赁还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比率如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等产生影响,然而其升降的变动关系较难确定。
(二)承租人可能面对的财务风险
现实市场环境下,承租方对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所在的经营市场环境所掌握的信息往往不完全、不及时甚至是不准确的,这便导致他们在融资租赁过程中的未来收益产生了严重的不确定性。这种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的不利情况与收入的不确定性将给承租人融资租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承租方在融资租赁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可能发生在租赁期的确定、租赁资产的余值估计、市场利率的变动、租赁资产购买方式方面,具体主要表现为余值风险、现金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等。
1.余值风险
租赁资产余值是指自租赁开始日起估计的约定租赁期届满时所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控制余值风险,出租方常常希望由承租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能购买租赁资产,因而租赁资产的余值风险便转移到了承租方。
2.现金流动风险
现金流动风险是指因市场经营换进的不断变化,承租方在租赁期内无法按期支付租金的可能性。而出租方为了预防这种可能性的发生并尽早地收回投资,一般会将租赁期限设定为五到十年,而这往往小于大多数租赁资产的使用寿命,这反过来便加剧了承租方每期偿还租金的压力,从而到这承租方现金流动风险的提升。
3.利率风险
在融资租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利率风险,主要是指因利率变动所导致的融资租赁的承租方所支付的租金受到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融资租赁中承租方所支付的租金通常以固定利率进行计算,但当市场利率变动时,尽管各期的租金在数额上仍然固定,但如果用市场利率作为贴现因子来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结果必将发生变化,这便意味这融资租赁中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存在一定的利率风险。具体而言,利率上升则最低付款额现值下降,对承租方有利;反之则现值下降,对承租方不利,还租的负担显著提升。
四、总结与相关建议
一、引言
由于Z值的大小与其信用级别具有很强的相关性,Z 值能有效识别公司的信用级别。随着Z分数模型的商业化,广泛运用于企业信用风险的分析和评级。各国的金融机构都纷纷开发了各自的Z值多元判别模型,基于不同考虑和侧重点,使用不同财务指标作为判别公式的变量,新的Z分数判别公式层出不穷。如何找到更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众多金融界学者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从特征选择的角度,在这方面作了尝试,并根据SVM在用于股票分类中的特点,提出了svm-Z分数模型,通过实验验证svm-Z和Z一样具有反映财务状况好坏以及趋势的能力。
二、SVM理论概述
SVM方法是从线性可分情况下的最优分类面发展而来的,所谓最优分类面就是要求分类而且不但能将两类样本正确分开,并可使分类间隔最大。
假定训练数据:
可以被一个最优分类超平面
三、Z分数模型方法
率先将多元判别分析法应用于财务危机、公司破产及违约风险分析的开拓者是美国的爱德华・阿尔特曼博士。他早在1968年发现Z值能有效识别公司的信用级别,从而开发出Z分数信用评级模型,建立了著名的5变量Z-score。
近年来,在有关信用评级模型的研究方面,国内的一些学者在多元判别模型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为我国信用评级模型的最终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信用评分法的基本思想是,财务指标反映了企业的信用状况,通过对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和模拟,可以预测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从而预测企业的信用风险。比较著名的是Altman的Z分数模型。其中根据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非制造企业分别有三个类似公式,下面仅列出一个。
Z=6.56X1+3.26X2+6.72X3+1.05X4(2)
X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总额
X2=未分配利润/资产总额
X3=(利润总额+折旧+摊销+利息支出)/资产总额
X4=所有者权益/负债总额
根据公式(2)得到的Z值越低,表示企业越可能发生破产,面临的风险越大。相反,Z值越大,表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越小。各行业可以通过Z值来确定本行业的财务状况;如果Z值小于a时,则表明企业正处于破产的边缘;如果Z值在a-b之间,则表明企业的财务及经营极不稳定,被称为“灰色地带”。
Altman认为,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的Z值,如果Z小于1.23,即a=1.23时,风险很大;Z大于2.9,即b=2.9时,风险较小。根据z值分成的三个区间,可将企业信用等级评为好、中、差三个等级,这就是z分数模型用于信用评级的原理。对于不同z分数模型,根据实践中的经验将z值分为不同区间,可产生更多基于z分数模型的信用模型。
Altman在前面的基础上又建立了第二代模型,称为ZETA信用风险模型。新的变量主要有7个,即资产报酬率、收入的稳定性、利息倍数、负债比率、流动比率、资本化比率、规模等。在此基础上基于不同的考虑和侧重点,出现了更多形式的Z值模型。
根据在金融领域考虑的侧重点不同,新的公式层出不穷,在特定情况下均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看出:多元判别分析法就是从若干表明观测对象特征的变量值中筛选出能提供较多信息的变量并建立判别方程,使推导出的判别方程对观测样本分类时的错判率最小,其判别方程具有如下形式:
提出新的z分数模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尽可能少的财务指标X1,X2…XN,并确定对应的系数,使其对观测样本具有最小的错判率。
四、特征选择
本文拟从特征选择的角度,不考虑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找出最适合样本集的特征即财务指标。采用常见Z分数模型的特征作为原始的特征集,如表1所示。训练集和预测集分别选择2000年和2001年沪深股市的年报数据,数据集根据是否为ST股票分为两类,0(ST股票)和1(非ST股票),特征选择算法采用基于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判别函数的特征选择算法的方法。它的优点在于利用了SVM参数表达的线性关系,可以方便地利用线性最小二乘算法拟合判别函数,并对各特征值的重要性进行估计,避免了求解各候选特征子集对应的SVM预测函数导致的大量二次规划问题。
特征选择后表明,保留6个特征,即第1、2、3、5、6、8个特征时具有最低的误分率5.188%。说明通过特征选择,找到了对于特定的数据集,用SVM预测时误分率最小的特征子集,将训练集的最优特征子集重新用SVM进行训练,得到用于下一步实验的预测公式。
显然预测结果依赖于从训练数据集中得到的支持向量,拉格朗日系数ai、系数b和选择的预测数据集。
五、svm-Z模型
当g(x)>0时,f(x)=sign[g(x)] 的输出为1,表明对应的个股非ST股票,具有较好的财务状况,当g(x)≤0时,SVM将其归为财务状况较差的一类。在分类精度较高的情况下,g(x)的正负能够间接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另外,当g(x)=0.01和3时虽然SVM均将其归为一类,但显然前者极不稳定,当某个变量发生微小变化时,g(x)就可能成为负值,被分到财务状况较差的一类。所以很容易联想到:g(x)越大,财务状况越好,越容易被分到财务非失败组;而g(x)越小,财务状况越差,越容易被分到财务失败组。也就是说不但g(x)的正负可以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而且其大小也可以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相对好坏。另外,如果该假设成立的话,g(x)还有如下优点:f(x)只能输出0和1,而g(x)的输出为任意实数,可以揭示出二个相似样本集的微弱差别,在线性最小二乘算法拟合判别函数中,基于类似考虑,将作为判别函数,用来判断候选特征子集的预测误差,而不是选择
和误分率的方法来进行特征选择, 由于对g(x)假设的性质非常类似Z分数模型中的Z分数值:输出为实数,其正负值和大小可以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相对好坏,所以用svm-Z代替g(x),使该变量名字与它的性质相符合,故公式(5)变为:
六、实验仿真
为了验证个股的svm-Z值与该股的财务状况具有一定相关性,选择两组样本集A、B,财务变量选择找到的最优特征子集。
样本集A:从沪深股市中随机挑选8支个股,财务数据取自从2001年到2004年的中报和年报。
特点:由于各种原因财务数据持续恶化,在2001-2004年期间从非ST股转为ST股。
样本集B:从沪深股市中随机挑选8支个股,财务数据取自从2001年到2004年的中报和年报。
特点:由于财务数据持续好转,在2001-2004年期间从ST股转为非ST股。
根据前面实验的预测公式(6),求出样本集A、B的svm-Z值,列入下表,为了使图形简洁,在表中只列出每年年末的svm-Z值,在文中需要详细分析的地方再加上年中的svm-Z值。由于股市年末数据是个股一年财务情况的汇总,证券分析人员常将年末财务数据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故舍去年中Z值不失一般性。
为了使图示简洁明了,仅在趋势图中列出前六只个股的示意图,余下的二只均具有类似图中的趋势。
图1中显示在财务状况出现恶化的样本集A,各个样本的svm-Z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9支股票中有8只个股的svm-Z值最后均下降到0轴以下,成为负值,能够被正确分类,表明svm-Z值可以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情况。剩下一只个股600737直到2004年2007月26日成为ST股票,其svm-Z值仍大于0,属于误分样本。
Svm-Z值的正负可以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当公司财务状况正常时,根据前面对SVM理论阐述,以及训练集的特性,svm-Z值应为正值;反之,当公司财务状况异常或恶化成为ST股时,svm-Z值应为负值。财务状况的变化包括公司财务状况由正常转为失败,或由失败转为正常。此处简要统计一下svm-Z值提前指示出财务状况变化的能力。
通过前面的实验可知,svm-Z值的变化和财务状况的变化有相关性,但是否个股在ST和非ST状态之间变化时,对应的svm-Z值恰好穿过0轴成为正值或负值呢?根据svm理论和公式(5)的结构,应该说svm-Z值的正负临界值准时指示个股状态的转变正是svm-Z值提出的初衷之一。通过对样本A、B的统计如下:
通过表2发现,svm-Z值对个股财务状况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比如样本集A中有5只股票在成为ST股时,对应的svm-Z值己提前一年左右进入0轴以下,发出示警信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股市实践中可以作为投资的参考;有3只股票准时指示出财务状况的变化;有1只股票属于误分在成为ST股时,其svm-Z值仍为正值。
七、结论
Svm-Z分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甚至提前指示出公司的财务状况变化情况。通过实验表明,当财务状况好转时,svm-Z值上升,当财务状况保持较好水平时,svm-Z值持续维持在较高的值,反之亦然。可以在此基础上,作为证券投资的依据,选择未来svm-Z值最有可能上升的个股,进而转化为预测svm-Z值的研究,或排除未来svm-Z可能下降的个股以降低投资风险。
关键词:现金流量 财务状况
现金流量表是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改革过程中,在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除非特别说明,以下所说现金均包括现金等价物)为基础,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引起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信息。
一、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能够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从而便于企业内外有关方面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
通过现金流量表,不仅可以了解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而且有助于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及影响现金净流量的因素,解释资产、负债变动的原因,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桥梁。
二、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关系
现金流量表的作用是为了向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关于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和净流量的信息,这种信息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其附表所不能提供的。
虽然资产负债表能够提供企业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但它所提供的限于静态信息,并不能反映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也不能表明这些资产、负债给企业带来了多少现金,为之又花费了多少现金。
利润表虽然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且能提供动态的财务信息;但是,利润表只能反映利润的构成,也不能反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给企业带来了多少现金,花费了多少现金;而且利润表不能反映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全部事项。
现金流量表能弥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不足,它可提供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财务信息,可表明企业在报告期内通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获得多少现金,企业获得的这些现金又是如何运用的;现金流量表也能够进一步说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原因。
三、 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如何运用现金流量表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呢?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对现金流量表进行面的分析;另一方面要进行点的分析,即提出具体指标,进行量化计算。
(一)现金流量表分析的五个方面
具体来说,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流入、流出原因的分析
现金流量表将现金流量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并按现金的流入、流出项目分别反映,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其流动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该表,报表使用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企业当期现金流入、流出的原因,即现金的来源和去向。
2、偿债能力的分析
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现金收入,首先要满足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支出,如购买原材料、支付职工工资、交纳税金等,然后才能用于偿付债务。所以,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首先要看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生产经营所需现金支出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础上,可以用以下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两个比率来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长期偿债能力=经营现金流量/总负债。
一般情况下,上述比值越大,意味着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但是,并非这两个比值越大越好。因为现金的收益性较差,若现金净增加额过大,即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增加额”项目数额过大,则可能是企业当期的生产能力未予以充分发挥,使资产过多的停留在盈利能力较低的现金上,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获得能力。这需要说明的是,在分析偿债能力时,没有考虑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因为对于非金融性企业,它是以经营活动为主,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作为不经常发生的辅助理财活动,其产生的现金流量占总现金流量的比例较低,而且如果企业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在满足了维持经营活动正常运转所必须发生的支出后,其节余不能偿还债务,还必须向外筹措资金来偿债的话,这意味着企业已经陷入了财务困境,很难筹措到新的资金。即使企业向外筹措到新的资金,但债务本金的偿还最终还取决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3、利润质量的分析
利润表是企业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编制的,利润质量往往受到一定的影响,它不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多少现金,但通过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进行对比,就可以对利润质量进行评价。有些项目,如固定资产折旧、临时设施等资产摊销、大量应收账款及坏账估计等不影响现金流量但会影响损益,使当期的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不一致,但是二者应大体相近。因此,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对比可以评价利润质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会计利润之比若大于1或等于1,说明会计收益的收现能力较强,利润质量较好;若小于1,则说明会计利润可能受到人为操纵或存在大量应收账款,利润质量较差。
4、适应能力与变现能力分析
企业的财务适应性和变现能力可以通过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占全部现金流量的比例进行分析。其比例越高,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越大,流速越快,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从而企业的适应能力与变现能力越好,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强。
5、企业未来状况分析
评价过去是为了预测未来,虽然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过去一定时期内现金流量变化的动态信息,但它却为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提供了较可靠的数据。
(1)企业未来获取现金能力的预测。
比如,根据本期销售商品产生的现金,依据下一期间的销售预测和收账政策等,就可以预测下一期间销售商品产生的现金;企业通过银行筹措到资金,在本期现金流量表中反映为现金流入,但却意味着将来偿还时要流出大笔现金;再如应收未收的款项,在本期现金流量表中虽然未反映为现金流入,但意味着将来会有现金流入。
(2)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测。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必须增加长期资产,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为投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出量会大幅度提高。对内投资的现金流出量大幅度提高,往往意味着该企业面临一个新的投资机会;对外投资的现金流出量大幅度提高,则说明该企业在通过对外投资来寻找 新的获利机会和发展机遇。此外,在分析企业未来发展状况时,也可以将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联系起来考察和分析。如果投资活动中的现金净流出量与筹资活动中现金净流入量在本期数额都相当大,说明该企业在保持内部经营稳定进行的前提下,从外界筹集了大笔资金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反之,如果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与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在数额上比较接近且较大,说明企业在保持内部经营稳定进行的前提下,收回大笔对外投资的资金支付到期债务,意味着企业没有扩张的动机。此外,还可以从支付股利能力、现金周转能力、投资活动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以及非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方面对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分析,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过去和将来的财务状况。
(二)现金流量表的具体指标分析
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必须通过具体指标进行。
1、分析现金净增加额、现金流入结构、支出结构及余额结构
(1)现金净增加额 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正常,投资和筹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现金净增加额越大,企业活力就越强。经营期企业现金流量净增加额若是负值,即现金流量净额减少,这一般是不良信息,因为至少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
(2)现金流入结构
现金流入构成是反映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现金流入,如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等在全部现金流入中的比重以及各项业务活动现金流入中具体项目的构成情况,明确企业的现金究竟来自何方,要增加现金流入主要应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等等。
(3)现金支出结构
现金支出结构是指企业的各项现金支出占企业当期全部现金支出的百分比。它具体地反映企业的现金用于哪些方面。
(4)现金余额结构
现金余额结构是指三大活动及非正常项目现金净流量占现金净增加额的比重,它反映现金余额是如何形成的。
2、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1)在正常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财务费用+本期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待摊费用摊销。计算结果如为负数,表明该企业经营的现金收入不能抵补有关支出,存在经营困难。
(2)现金购销比率=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到的现金。在一般情况下,这一比率应接近于商品销售成本率。如果购销比率不正常,可能有两种情况:商品呆滞积压;经营业务萎缩。两种情况都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3)营业现金回笼率=本期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回的现金/本期营业收入×100%。此项比率一般应在95%左右,如果低于95%,说明销售工作不正常或销售信用政策不适当;如果低于90%,说明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虚盈实亏。
(4)支付给职工的现金比率=用于职工的各项现金支出/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回的现金。这一比率可以与企业过去的情况比较,也可以与同行业的情况比较,如比率过大,可能是人力资源有浪费,劳动效率下降,或者由于分配政策失控,职工收益分配的比例过大;如比率过小,反映职工的收益偏低。
2、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是看企业的实有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即期末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余额/流动负债。由于流动负债的还款到期日不一致,这一比率一般在0.5~1之间.这个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3、分析企业固定付现费用的支付能力。
固定付现费用支付能力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注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各项税金的现金)/各项固定付现费用。这一比率如小于1,说明经营资金日益减少,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可能存在经营萎缩,资产负债率高,投资失控,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等问题。
4、分析企业发展能力
(1)盈利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比率越高,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或利润的能力就越强。
(2)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比率=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总额。公式中“资本支出总额”是指企业为维持或扩大生产能力而购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这个比率主要反映企业利用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其比值越大,说明企业发展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3)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累计数/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出累计数。这个比率表明企业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满足其所需现金流出的程度。一般而言,该比率的值应大于1,这样企业才能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维持简单再生产,它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正现金流量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企业盈利水平高低。比值越大,说明企业上述各方面的状况越好,反之,则说明企业上述各方面的状况越差,发展能力越弱。
综上分析,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构成了企业完整的会计报表信息体系,在运用现金流量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要注意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结合,才能对所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出较全面、合理的结论。
参考文献:
《会计报表分析》于久洪 图书出版社
《基础会计学》任永平 立信会计出版社
《财务分析技术》[美]埃里克A.海尔非特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新编企业财务会计》胡强仁 张崇康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一、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
企业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的分析。企业财务分析主要包括对企业偿债能力、企业资产营运能力、企业盈利能力、企业权益结构、企业资产分布状况和周转状况、企业利润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等。
第一,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通过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利润构成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帮助企业认清各项业务的贡献值,便于企业改善经营方向,调整业务结构以及改进业务模式,促进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第二,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现金流以及盈利状况的分析,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能够摸清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另外,通过对偿债能力分析,帮助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
第三,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从企业各项资产的结构、规模以及资产周转情况的变化来反映。分析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及时的掌握和改进企业资产的利用状况,促进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第四,企业筹资和投资能力。分析企业的筹资和投资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财务分析得出企业投资和筹资的合理程度,能够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向和筹资模式,促进企业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合理性,保证企业持续经营,有效的降低企业筹资和投资的风险。
第五,企业现金能力的分析。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信息,分析企业偿债能力、负债能力以及资产运营能力等,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周转率,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促进企业现金能力提升。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科学的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
通过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的所有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有效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信息帮助。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筹资活动、经营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营运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和偿债能力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对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和经营业绩进行评价。通过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反映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时地发现企业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者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税金和利润完成以及上缴情况,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另外,财务分析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全面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向决策人详细的解释企业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信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更好的掌握和利用企业的财务信息,保证企业决策制定的准确性。无论是企业的投资决策、营销决策、人才决策等,都离不开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的支持。
2、为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
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反映,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数据进行的科学的、全面的分析。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信息。企业的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能力的分析,对未来企业经营状况所存在的风险和收益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有助于企业投资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现代企业的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企业拥有大量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十分关心。因此,科学的、全面的财务分析,为各方面潜在的投资者和企业的债权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分析是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重要的分析方法。
3、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分析,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重要依据,反映企业的财务综合实力情况,有助于企业改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有效地反映企业会计期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从而有效的反映企业的价值。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资产、负债在数量、结构、规模上的关系和变化,促进企业决策者做出优化结构、降低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决策。企业的利润表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收益情况。通过对企业利润表的分析,考察企业的投资收益情况,分析企业获利能力以及盈亏状况,为企业未来经营决策和投资预算提供科学的预测。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掌握企业在过去的现金的往来情况,掌握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从而反映企业的投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反映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企业财务分析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促进企业财务综合实力的提升。科学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帮助企业掌握成本支出情况,更好地控制企业成本。分析企业的筹融资渠道和成本,为企业的筹资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依据,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成本费用情况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找出企业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改进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促进经营效益提升。
三、完善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
完善企业的财务分析,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当前,许多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分析制度,但是依旧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并配备高素质的财务分析人员。明确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基本职责、内容以及目标,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制定一定的质量要求。另外,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促进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无论是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指标的确立以及参照物的选择,都有明确的、科学的、统一的标准,促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能力。尤其是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分析的质量,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应该充分的选取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分析方法及其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表,深入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现财务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企业科学的决策当好参谋,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2、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现代企业日益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十分重视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这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质量。而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分析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提高企业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首先,应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数据质量的审计和监督。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防止出现财务报告失真、失效的现象。其次,应该完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加大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重点加强对事关投资者利益信息的披露,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计监督,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再次,应该完善企业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加强对企业会计原始资料的真实性的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规范企业从财务会计活动,完善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依据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提高财务分析人员专业素质
(一)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信贷风险是银行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由于债务人信用等级、履约能力的下降,违约或者利率、汇率等的变化而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并最终引起信贷资产价值甚至银行整体价值下降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即只注重授信前对贷款人信用的评价,而对发放贷款后企业的财务状况关注不够,起不到对贷款企业进行风险预测的功能。尤其在贷款企业违约之前,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及时的风险预警。
(二)引入财务预警模型的必要性
随着近年来国内对企业财务预警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为商业银行弥补上述不足,对贷款企业进行财务预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将企业财务预警理论应用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者的角度,构建预警模型来预测贷款企业财务状况,以期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提供建议,减少信贷资产损失。由于利益的不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者看待企业财务危机的观点,既不同于一般的权益投资者,也不同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者。企业财务危机可描述为企业无力偿还全部本息的状态,或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低,资产配置的流动性差,无法变现用于抵偿到期债务的本息。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通常要在信贷计划中对本金和利息偿还做出详细的安排,而每期本息的偿还情况又与当期贷款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密切相关,即与其一定期间内的偿还能力密切相关。同时,由于财务状况恶化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因而在信贷管理中,加强对贷款企业财务状况的跟踪分析,预测其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并加以量化,是十分必要的。银行家“小心谨慎”的天性,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财务危机观念,更加注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如果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在商业银行看来,都是信贷风险的源泉。同时对于银行而言,贷款企业债务的偿还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在构建预警模型时,要选取体现企业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分析。
二、财务预警模型简介
(一)判别分析模型
Altman最早将多元线性判别方法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领域,建立了著名的Z-score模型(即多元线性判别模型MDA),目前该模型已成为财务危机预警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多元判别模型产生一个总的判别分值,称为Z值,并依据Z值进行判断。该模型判别方程如下:Z=1.2x1+1.4x2+3.3x3+0.3x4+0.999x5式中:Z为判别函数值;x1为(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x2为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x3为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x4为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债务总额的账面价值;x5为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根据模型计算结果,Z值应在1.81~2.99之间,等于2.675时居中。如果企业的Z值大于2.675,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不会破产;如果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如果Z值处于1.81~2.675之间,称之为“灰色地带”,处在这个区间,则表示企业财务状况是极不稳定的。研究表明x1、x4和x5三个财务指标预测能力比较强,预测精度高达94%。多元判别模型因其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影响了它的判别效果和实用性。但该模型能包涵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多个指标,并且可以了解哪个财务指标最具判别能力。这对于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银行对于企业信用状况的评定主要依靠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而如何从庞杂的财务指标体系中选取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是问题的关键。
(二)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模型是一种非线性分类的统计方法。1980年Ohlson首次使用多元逻辑回归(Logistic)方法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预测,他发现用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6.12%。Logistic模型的计算公式为:Logi(tp)=ln(p1-p)=a0+b1x1+b2x2+…+bnxn该模型假设企业财务危机的概率P,在模型拟合之前,对于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P值取1,否则取0,判别规则是:如果P值大于0.5,则判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P值小于0.5,则判定企业财务正常。Logistic预警模型的目标是寻求被观察对象的条件概率,从而据此判断被观察对象的财务状况。Logistic模型最大的优点是没有严格的假设条件,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三、信贷风险管理中应用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分析及比较研究
(一)研究样本与财务指标选择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ST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选取ST公司构建“财务危机企业”样本组,非ST公司构建“财务正常企业”样本组。根据选取样本的时间性原则、配对原则和剔除异常样本原则,最终选择了2004年我国A股市场被特别处理的28家上市公司(ST公司)和2005年被特别处理的22家ST公司作为财务危机企业样本组,要求入选的上市公司在第T年由于“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然后按照同一会计年度、行业相同、资产规模相近的配对原则,对每一家ST公司进行配对选择非ST公司,选取了50家非ST公司作为匹配样本。样本期分为两部分:一是用财务危机前三年来构建模型,即采用的数据是财务危机前三年的数据,即T-1年、T-2年和T-3年数据。二是将T+1年(即2005年和2006年)的数据作为保留样本进行测试。同时,基于银行信贷管理者的角度评价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选取银行更为关注的财务指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现金流量。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并考虑了指标数据资料获取的难易程度之后,初步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14个财务指标,作为初选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模型方程构建具体如下:
(1)判别分析模型。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对模型变量进行筛选并建立模型。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判别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最终有两个指标通过了F检验,即X2(总资产收益率)和X13(现金流动负债率)。同时采用Fisher判别法,方程的系数采用Fisher线性判别方程的系数。由此得出各类判别方程如下:F1=(-7.633)×X2+0.436×X13-1.554(ST公司)F2=(-0.882)×X2+1.233×X13-1.937(非ST公司)采用回代的方式预测模型拟合的准确性。把各样本观测值回代到判别方程中,根据函数值确定每一个样本属于哪一类公司。对比原始样本的分类和按判别方程所得的分类,计算出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和两类错误率。将T-2年和T-1年的样本数据代入模型,得到模型的拟合效果与T-3年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
(2)Logistic回归模型。借助SPSS统计软件中的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选择其中的ForwardLR方法,即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前进法来选择进入方程的变量。根据分析结果最终有两个财务指标变量X2(总资产收益率)和X1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p=11+e0.690+4.481×X2+0.738×X13选取p=0.5作为临界点。若p<0.5则判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p>0.5则判定企业财务状况正常。由此将得出的预测值和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将T-2年和T-1年的样本数据代入模型,得到模型的拟合效果与T-3年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
(三)模型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率的比较如表4所示,现对其实证结果分析如下:
第一,进入模型的财务指标分析。在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中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只有X2(总资产收益率)和X1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两个财务指标。总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指标,它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最为关注的正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对银行而言,其债务的偿还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现金流量更能直观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由此可见,在实证分析中所构建的预警模型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第二,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及错误率比较。在T-3、T-2、T-1年,判别分析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72%、81%和88%,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73%、83%和91%。由此可见,logistic回归模型各年份的总体准确率都要略高于判别分析模型。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更为关注的是对财务危机企业(即ST公司)的预测准确率,因为发生第一类错误,即把财务危机企业误判为财务正常企业,相对于第二类错误,其危害更大,误判成本更大。因此,第一类错误率较高的模型,其实用价值将降低。根据表4可以得出,两类模型的第一类错误概率都处于10%~20%之间,误判率较低,说明在信贷风险管理中都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和预测效果。在T-2年,Logistic模型略低于判别分析模型。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中进行财务预警,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用价值要略高于判别分析模型。
第三,不同年份模型的判别效果比较。从模型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越临近危机发生时间,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两类错误率越低,总体准确率越高,T-3年优于T-2年,T-2年又优于T-1年。这也恰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财务危机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一个逐步恶化的过程,越临近危机发生时,财务预警指标的恶化越明显,判别能力越高。通过对上述模型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logistic模型在总体准确率和两类错误率上均要优于判别分析模型。并且判别分析模型有较为严格的假设前提,这也影响了判别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logistic回归模型在应用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预测准确性和判别效果要优于判别分析模型。
四、模型实证结果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判别分析模型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判别分析模型涵盖了体现企业财务状况的多个指标,并且能够逐步判断哪个财务指标最具判别能力和预测效果。其优势在于能够从众多的财务指标中筛选出最能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并建立定量化的判别方程。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对于企业财务状况和贷款等级的评定,主要依靠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及财务比率的分析,如何从庞杂的财务指标体系中选取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是问题的关键。而判别分析模型能够为银行解决这一问题,这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logistic回归模型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通过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利润构成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帮助企业认清各项业务的贡献值,便于企业改善经营方向,调整业务结构以及改进业务模式,促进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第二,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现金流以及盈利状况的分析,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能够摸清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另外,通过对偿债能力分析,帮助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
第三,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从企业各项资产的结构、规模以及资产周转情况的变化来反映。分析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及时的掌握和改进企业资产的利用状况,促进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第四,企业筹资和投资能力。分析企业的筹资和投资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财务分析得出企业投资和筹资的合理程度,能够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向和筹资模式,促进企业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合理性,保证企业持续经营,有效的降低企业筹资和投资的风险。第五,企业现金能力的分析。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信息,分析企业偿债能力、负债能力以及资产运营能力等,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和资金周转率,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促进企业现金能力提升。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科学的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居于核心地位通过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的所有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有效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信息帮助。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筹资活动、经营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营运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和偿债能力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对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和经营业绩进行评价。通过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反映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时地发现企业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者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税金和利润完成以及上缴情况,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另外,财务分析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全面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向决策人详细的解释企业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信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更好的掌握和利用企业的财务信息,保证企业决策制定的准确性。无论是企业的投资决策、营销决策、人才决策等,都离不开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的支持。
2、为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信息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反映,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数据进行的科学的、全面的分析。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信息。企业的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现金能力的分析,对未来企业经营状况所存在的风险和收益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有助于企业投资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现代企业的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企业拥有大量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十分关心。因此,科学的、全面的财务分析,为各方面潜在的投资者和企业的债权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分析是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重要的分析方法。
3、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依据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分析,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重要依据,反映企业的财务综合实力情况,有助于企业改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有效地反映企业会计期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从而有效的反映企业的价值。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资产、负债在数量、结构、规模上的关系和变化,促进企业决策者做出优化结构、降低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决策。企业的利润表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收益情况。通过对企业利润表的分析,考察企业的投资收益情况,分析企业获利能力以及盈亏状况,为企业未来经营决策和投资预算提供科学的预测。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掌握企业在过去的现金的往来情况,掌握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从而反映企业的投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反映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企业财务分析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促进企业财务综合实力的提升。科学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帮助企业掌握成本支出情况,更好地控制企业成本。分析企业的筹融资渠道和成本,为企业的筹资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依据,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成本费用情况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找出企业管理活动存在的问题,改进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促进经营效益提升。
三、完善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完善企业的财务分析,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当前,许多企业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分析制度,但是依旧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并配备高素质的财务分析人员。明确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基本职责、内容以及目标,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制定一定的质量要求。另外,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促进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无论是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指标的确立以及参照物的选择,都有明确的、科学的、统一的标准,促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能力。尤其是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分析的质量,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应该充分的选取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分析方法及其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表,深入的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现财务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企业科学的决策当好参谋,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2、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现代企业日益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十分重视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这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质量。而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分析的。因此,为了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提高企业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首先,应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数据质量的审计和监督。完善企业财务报告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防止出现财务报告失真、失效的现象。其次,应该完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加大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重点加强对事关投资者利益信息的披露,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计监督,促进企业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再次,应该完善企业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加强对企业会计原始资料的真实性的监督,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规范企业从财务会计活动,完善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财务分析依据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方法;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财务分析内容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用资金进行反映的生产经营成果。从资本结构、资产使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指标:企业应收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
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借款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主要分析指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比率、速动比率等。
获利能力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是指企业从营业收入中能获取利润多少的能力。它是企业资金运动和持续发展的直接目的与动力源泉。主要分析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是通过现金流量比率分析法对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财务需求能力进行财务评价。主要分析指标:销售现金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和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等。
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分析。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分析是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提供的资料,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进行评价与分析。它决定了公司股票内在价值的主要因素。主要分析指标每股收益率、市盈率、每股盈余、股利保障倍数等。
发展能力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是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和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以价值衡量企业发展的思路。发展能力分析常用的指标有利润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现金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股利增长率等。
二、财务分析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分析,能得到企业现金流量、资金运作能力、收益能力、偿还债务能力等方面财务信息,有利于公司管理层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财务分析比较能把经营程中影响经营效益和财务状况的微、宏观因素和主、客观因素区分开来,客观评价经营者的业绩。根据财务状况的分析结果,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政策、税收政策、法规及税金、利润的完成情况。伴随国企改革的步伐,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向宏观调控转变,那么有效的财务分析数据,对我国在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政策的制订方面及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作用。
(2)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经营情况及方向、挖掘潜力、改善经营方法。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经营管理层通过对成本效益情况的分析,及时发现对经营效益起到影响的因素,采取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3)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及投资者实施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现代企业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企业融资主体已不仅只限于银行,各方面潜在的债权人和投资者只有通过企业的财务分析,财务报表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通过分析考察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之后才会做好投资决策。因此,财务分析已成为现供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债权人和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
三、企业运行环境变化快,需求、目标导向及分析方法的多元化,以及多部门多层次人员参与等因素,导致有些企业财务分析存在问题
(1)对财务分析的认识不够。现代企业财务人员由于财务人员素质和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同,导致在管理中不清楚财会工作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这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习惯”与业务单位进行对接,习惯以总部为据点运营,将本部门定位为居高临下的总部职能部门,不愿意为业务部门提供个性化的财务需求。反映在财务分析上则表现为:不清楚财务分析的“客户”,不清楚应为谁提供财务分析产品,应该提供哪些产品,财务分析一种模式走天下。有些企业只对过去已完成、不变化、有结果的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和检查,而不能够基于过去,结合当前,着眼未来进行分析和沟通。
(2)财务分析人员所依赖的资料具有局限性。企业财务报表是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会计信息进行提炼加工而成,反映的是货币化的信息。现代企业财务人员在评价会计资料,由于统思维模式和专业限制,不能深入厂房、车间,不能全面了解生产工序,单纯依靠货币化的信息来评价企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企业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当结合本企业的具体状况,对有关报表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并结合一些非货币化的信息对企业具体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
(3)找不准对标。找不到外部标杆的结果是习惯于自我比较,习惯于与本企业的计划比,与过去同期比,是计划和过去存在问题还是当前存在问题,不得而知。且有些财务人员在对标分析时,只是在模式上关键效仿,不能准确客观分析,究查其因。没有正确的比较就没有正确的结论,就不能找准正确的方向。
(4)注重会计核算,轻视财务分析。为适应经济发展,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修编频繁。为了适应发展变化,大部分企业的财会人员没能处理好企业会计核算反映调整与财会工作服务经营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以及调整核算体系和会计信息系统上,缺少时间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也难以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产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也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做好企业财务分析,解决财务问题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管理 财务预警 指标体系
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和市场环境都是十分复杂的,而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是多样的,财务风险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运转。所以对企业管理来说,需要构建出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对此进行分析。
一、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中,财务指标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企业的整个财务预警系统设计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如果在针对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研究中忽视了针对主要变量的设计,那么最终的预警模型不会去的较好的结果。目前我国企业在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来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首先,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来加以防范。我国企业在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时,其主要指标都是根据具体的反应程度来进行的,但是风险和其出现的原因都是不确定的,所以很多时候往往无法来针对具体的风险来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比如说一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其所反映出的就是一家企业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中的具体财务状况,其损益表可以反映出公司在具体实践内的业绩,而这个特定时间内危机的量变以及具体的原因都是不清楚的。
其次,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通常来看都是不灵活的,我们通常所及的财务预警体系中,其财务评价指标较多。这种评价指标通常都是从最优化的成都来向成功逐步迈进的,但是财务预警则是从成功的角度来确保其安全性,这两者之间的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还不可以完全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具体财务状况,以及其具体的危险程度,这样也就无法更为科学的来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危机。
第三,目前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其时间限制是比较小的,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其方式都是以会计报表数据为主要形式,但是制作会计报表其在时间上需要具有一定的间歇性。这和风险预警所要求的时间效益是相违背的。
第四,目前的财务预警系统还无法实现动态的分析。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中来对企业进行预警,这叫做针对企业的静态份惊喜。静态分析不可以从动态的角度来对风险进行动态跟踪。综上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二、企业财务预警指标的设计原则分析
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首先,要具有灵敏性。具体来看就是说企业所构建出的财务预警评价指标可以更为敏捷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态,从而可以在根本上达到企业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的目的。在对企业的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时,必须要让其可以更为快速的反映出企业的运行状况以及其在经济行为中的波动情况。从而可以让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可以更为及时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继而可以更为自如的对企业财务系统进行控制,让企业资源协调部门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更好的掌控。一旦企业内部出现波动,可以迅速的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将其财务状况的波动始终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
其次,稳定性的原则。所谓稳定性的原则,就是说企业其所选择出的财务预警评级指标体系,其可以对具体的变化幅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这样的话就可以让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保持更为稳定的发展,这是决定一家企业其财务预警系统是否可以发挥出具体效力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要不断的加强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强化其功能。
第三,在构建中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就是说,企业在对其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中,要让其具体的应变能力超前于目前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可能出现的变动,这才是在构建企业财务预警评价指标的重点。企业其所选择出的财务预警评价指标,可以非常准时的预测出企业其财务状况可能出现的变动或者波动趋势,这样的可以保证企业在其生产中处于一个更加健康的状态。
第四,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也就是说企业所构建出的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必须要具备完整性和准确度。在初步的建立出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之后,可以让其多层次、全方位的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反应,从而实现其指标体系的完善化建设,这样以来,可以更为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情况。
第五,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这种可比性不仅仅要体现在横向方面,还需要体现在纵向方面。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中,在不同时期应该具有纵向的对比性;而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要可以进行横向的对比;而对不同时期的不同企业要进行复合对比。这样的企业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才是更为全面的。
最后,在构建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到协调性的原则。所谓协调性,就是说企业其所选择的评价指标内部要实现互相的协调,避免出现矛盾。尤其是当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波动时,评价指标内部必须要实现协调,这样才可以更为及时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所体现出的症状。目前很多预警指标都是相互联系的,例如说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运营能力等。通过对这些不同指标的实时监控可以更为有效的了解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
三、结语
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以及应用,实际上都直接关系,甚至是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以如何来构建出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是十分重要。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其需要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以及自己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来设计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财务预警评价指标系统。然后对此系统加以充分的利用,让其可以来对企业的各种系数来加以更好的判断,从而提前预知企业的财务或许出现的危机。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125-02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影响现代企业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日益凸显,企业的运营风险也随之加剧,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势在必行。而防范企业运营风险,财务分析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科学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对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财务分析概述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作为分析数据基础,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的资金的筹集、使用、效益回收、利益分配等经济活动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等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评价。企业的财务分析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以及企业职工等关心企业运营状况的团体或个人来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为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翔实的具有参考价值的财务信息。
企业财务分析不应仅限于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还应穿越传统的财务分析,结合业务经营实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偿债能力、投资报酬回收、企业增长能力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1.1 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企业财务状况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最直接表现。企业的财务状况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收益、生产规模、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企业运行稳定程度等。因此,做好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企业的财务状况内容包括: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资产的使用效率以及企业的资本结构等。
1.2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企业的盈利能力直接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好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有效分析,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指引作用。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一般包括这几个方面:主要业务的利润率、企业营业利润率、产品销售利润率等。
1.3 企业现金流量分析
企业的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进行现金流量分析,能够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偿还债务能力提供参考分析数据。常用的现金流量指标包括企业的现金销售比率、现金投资比率、现金回收比率等。
1.4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与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好坏是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分为短期债务偿还能力和长期债务偿还能力。
1.5 企业投资报酬回收分析
企业投资报酬回收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能够获得的效益回报,投资报酬分析的指标一般有股东权益回报率、企业总资产回报率、企业资本金回报率等。
1.6 企业增长能力分析
企业增长能力,也称企业的成长性,它是企业通过发展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一种企业发展潜能。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因素很复杂,包括外部经营环境,也包含企业内在管理、企业人力、物力资源等。企业增长能力分析指标主要包括股东权益增长率、收益增长率、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等。
2 财务分析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2.1 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既有的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正确性,确保企业经营方针的有效执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效果性,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它是企业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检查的自我监管系统。而要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要求与目标,就必须对企业的生产、销售、资金流动、投资活动等各方面的活动信息进行详细的了解。因此,完善的企业财务分析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财务分析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企业财务分析对信息的真实性要求非常高,只有拥有真实可靠的企业经营信息,才能使企业财务分析的效果真实可靠。而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财务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能够有效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的财务分析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领导层和相关财务信息使用者开展企业投资、融资、运营等经营活动的必备品。企业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提供给相关使用者最及时、最详细的企业资产状况、负债状况、财务风险等财务状况,为企业项目投资者提供作出判断的依据。同时,财务分析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经营问题和管理问题。企业的决策者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可以针对财务分析报告所披露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深究问题存在原因,查找过程管理与控制漏洞,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防范经营风险。
3 财务分析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3.1 为内部控制提供相关的财务数据
企业的内部控制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企业的内部控制要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各个部门和环节,重点要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增长能力等方面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而这些能力指标可以通过量化的财务分析指标来清晰表现,即是说,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指标数据来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是在财务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各个内部流程节点的风险控制和效率管理,有效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或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能力,提升企业的利润回报率。企业财务分析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销售利润率。
企业销售利润率是有效衡量企业收益水平的一种盈利能力指标。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可以反映企业整体的销售成绩。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越高,证明企业在控制成本上的成效越高,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就越好。计算公式为: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2)企业资产利润率。
企业资产利润率又称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实现的利润与同时期资产平均占有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资产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盈利能力越强。计算公式:资产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平均余额×100%。
(3)企业成本利润率。
企业成本利润率是指企业所得的净利润与企业成本消耗之间的比率,它可以有效反映企业节省成本所带来的利润增长。企业的成本利润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的利润付出成本就越小,成本控制得好,盈利能力强。计算公式: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费用×100%。
(4)企业净资产增长率。
企业净资产增长率是指企业本期净资产增长额与上期净资产额的比率。企业净资产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的发展其前景越好,企业净资产的增长情况就越好。计算公式:净资产增长率=(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100%。
(5)企业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的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率。它是衡量现代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计算公式: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100%。
(6)企业总资产周转率。
企业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净收入额与企业的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企业资产周转次数越多,企业的资产创收能力就越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效用就越高。计算公式: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3.2 财务分析对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定量评价
过去的企业内部控制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缺少详细、准确的数据作为分析依据,缺少有效的定量分析来满足内部控制分析的完整性。而财务分析详实、准确的企业经济数据分析正好可以弥补企业内部控制在定量分析上的缺陷。财务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等特点,可以将企业财务分析的各项指标细化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中,从而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评价更加具有说服力。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评价如果能够发挥其既有作用,那么就能有效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因此,要保证现代企业的良好运营,就必须将企业的财务分析与内部控制系统有效结合起来,用财务分析的各项指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进行定量评价。
3.3 建立新型财务分析体系,全方位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
财务分析对企业内部控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不少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大多还仅是分析企业的基本财务指标,缺乏横向的、纵向的财务信息指标的比较和分析。这样过于单一的财务分析报告,不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难以全面支撑企业决策,达不到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制约了财务分析在内部管理和控制中的全面应用。
因此,企业需要突破传统的财务分析框架,跳出财务看财务,把财务分析的触角前移,延伸到业务决策源头、业务经营过程中,再结合业务经营结果,建立囊括企业经营决策、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的全新的财务分析体系,从而更紧密的与企业经营活动全流程的内部控制相结合,全方位支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为企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4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分析对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随着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相应地,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也给财务分析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现代企业应该紧跟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拓宽企业财务管理范围,积极建设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共同促进企业财务分析与内部控制系统的发展与进步,逐步提升企业财务分析报告质量,使其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促进企业投资和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先治.基于管理者决策与控制的财务分析――企业内部报告的财务分析应用[J].财会月刊,2008,(08).
[2]吴迅.如何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10).
[3]施金影.财务管理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核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03).
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对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指标计算、数据分析等整合成直观的数据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的好坏进行评判,为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1 财务报表分析的范畴
财务报表分析的范畴主要涉及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分析。这三种报表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企业整个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能反映出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中相关指标比率的计算,可以大致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财务状况。通过这些指标的衡量标准,可以大致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例如营运资金、流动比率等,就能大致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能大致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能通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加以反映。而企业的营运能力好坏与否,则可以通过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变现率等指标的标准值来加以衡量。
1.2 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体现
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能使财务报表呈现出来的财务信息更为直观易懂。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能详细了解企业过去、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效预测未来的财务趋势。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都依赖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状况。投资者会依据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状况来决定是否投资,而债权人则通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来判断自身利益是否受损。对经营者来说,财务报表分析更是十分必要。经营者可由此查找财务状况不佳的源头因素,然后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善不足,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
1.3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对资产、现金流量、利润等与企业财务经济相关的项目所进行的综合管理。其目的是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扩大资产增值的空间。譬如筹资、投资、股利分配等这些都是财务管理中的基本业务活动。财务管理的难度系数和重要程度都是较受企业管理者重视的。
2 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是对财务报表中相关数据的计算整合,使之成为能直观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数量指标。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较多,最常用的是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选择合适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是对财务数据有效性、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2.1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对同一财务期间会计报表上相关数据的计算,进而得出相关比率,并且以此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2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以既定指标为衡量基准,通过比较实际数值与既定指标得出差异区间,并通过差异数额的大小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加以评判。
2.3 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在财务报表分析中较为常见。通常,财务报表分析者会选择既定的某一项作为分母,也就是总体指标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其他项在总体指标数中所占的比例。个体项占总体指标比率的增减变动,是对一段时间内经营状况及财务成果的重要反映,也能直观地反映出经济发展中的某种趋势和规律。
2.4 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注重的是趋势研究。通过财务报表中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能总结出各项指标变动的数额、幅度大小及趋势延伸。能在大的数据环境中直观地呈现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趋势变化。其中,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是趋势分析法必不可少的。
3 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3.1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最突出的是对企业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的直观反映。通过资产负债表,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快速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的需求。同时,可以大致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以及资本结构。通常来说,企业的资产结构通过长期资产和短期资产的比率来加以反映;而资本结构则通过负债资金和自有资金可以呈现。在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加以确定后,可由此判断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改善。除此之外,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包括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短期的偿债能力,是以企业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为衡量标准的,通常来说,可以通过对流动比率的计算来加以确认。而长期偿债能力,注重全部资产对全部负债的清偿能力。
一般通过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的比较分析来判断一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表不仅有改善财务内部管理的作用,还能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融资分析。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资产状况来了解企业的投资现状,固有的资产为企业的有效投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是获取高额利润的关键所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公式左边是对投资成果的反映,右侧是对融资活动的反映。融资业务活动是企业经营与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经济举措。只有不断融资,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来应对生产、投资的大额需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资产负债表有利于财务管理者掌握某一时点上资产、负债的结构比例和规模状况。有利于财务管理者明确其责任及相关义务,并在对资产负债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优化处理,将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又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效率,从而改善企业的收益状况。
3.2 利润表
利润表能够清晰地呈现出企业的盈利状况,具体表现为收入、费用等在数据上的变动。一方面能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获利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相关的成本耗用情况。企业的偿债能力,与利润表也有着很大联系。在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因素中,除了资产的流动周转率和资本的结构状况,还有企业的获利能力。一个企业的获利能力虽然不能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但能间接产生影响。因为获利能力的降低,伴随的是资产流动性的降低以及资产资本结构的恶化。因此,获利能力较低的企业拥有较高的偿债能力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通过对利润表不同时期的数据比较,能大致分析推断出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长短期的盈利能力。
通过利润表,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者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在收入、成本、费用等方面的资金状况,了解企业整个的资金来源和盈利结构,更能使企业财务管理者发现经济业务各环节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从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中去究其根源,制定合理的改善措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改善企业的经营成果。通过对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等的分析判断,也能对各个部门的工作成果加以评价和考核。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缺失,有利于企业整个经济环节中效率提高,改善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增进收益。
3.3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是一定财务期间内,现金流入流出状况的反映。关于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就是从现金流量表中加以体现的。现金对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整个经济业务的展开离不开现金在整个流程中的流入流出。因此,及时的现金流量信息对企业管理者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经济发展的健康状况以及自身价值都是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呈现。因为只有在足够的现金支持下,才能顺利完成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拓展,将各项经济业务做大做强。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结合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资产的结构比例等,能反映出企业的负债水平、资本结构。以这些数据为参考基准,能降低企业在融资、筹资以及投资活动中的风险指数。
除此之外,现金流量表对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有很重要的补充作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中数据的有效整合,能分析得出企业净利润的质量。一方面,现金流量表能更加直观准确地反映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收支状况;另一方面,对企业在筹资、融资以及投资整个环节中的现金持有状况也能完整体现。所以,在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的配合使用中,能加强经济业务中各项资金的有效周转运作。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过程中,有助于加强企业对现金收支的管理,对现金的高速周转性及充分利用性都有很大的提升。
4 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建设性意见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企业财务管理者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状况的披露,使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更具可靠性和准确性,将各种客观因素对数据真实性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比例。同时也要将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进行完善,做到定量与定性的高效结合。除此之外,对财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是十分必要的。能在人为因素方面降低存在的风险及问题,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财务分析意义; 内容; 分析
财务分析的是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解释的一种分析活动。它使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能够了解自己的过去,并为以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每行每业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一整套的财务指标,加强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又科学的管理活动,开展财务分析的重要意义主要有:
(一) 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正确开展经营决策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带来了复杂性。复杂的经营环境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仅要广泛、准确地了解社会信息,而且要全面、客观地掌握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只有这样,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才能运筹帷幌,无往而不胜。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化趋势,揭示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出现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掌握本企业实际情况的重要方法,它对于正确开展企业经营决策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 有利于投资者正确作出投资决策和债权人正确制定信用政策。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何,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掌握的,而且也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十分关心的间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收益和债权人所承担的风险。为了提高投资收益、减少投资风险,投资者要正确进行投资决策,为了按时收回贷款或收取应收帐款,减少呆帐或坏帐损失,债权人要制定正确的信用政策。因此,投资者、债权人对有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其发展趋势,必须有深入的了解。这就要求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以利选择最佳投资目标或制定最佳信用政策。
(三)有利于国家财税机关等政府部门加强税利征管和正确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保持和增加国家的财政来源,政府税务部门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税务的征收和管理,完善国家税务管理法规法律。政府税务管理部门为了维持政府收入和增加税收来源一方面应该促进企业进行生产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有效的监督这些企业单位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时缴纳税利入国库。此外, 为了维护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的发展,政府税务部门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以稳定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无论是加强税收和利润的征收管理,还是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国家财税机关及有关政府部门,不仅要从财务报表方面了解企业的一般状况,而且要全面、深入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化趋势。为此,必须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二、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一)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
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在资金方面的反映。资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不仅从总额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而且从相互联系的比例反映企业资金的周转情况,企业经营的稳定程度以及企业的支付能力。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一方面要分析企业资产的周转速度和情况;另一方面是要分析企业的财务构成状况;三是要分析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揭示企业的保全性和安全性。当然,财务状况的分析重点应放在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上。通过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解剖引导有关人员掌握企业的财务营运过程中的效果、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进行及时、准确的决策和指导。
(二)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
这是现代企业财务分析的核心内容,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动力源泉与直接目的。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资金增值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则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以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因此无论是企业经营人员、债权人还是投资者(股东),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在获利能力的分析中,要通过企业的利润构成情况,揭示在同行业以及同地区的盈利水平以及影响利润增减变化的因素和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等。具体包括企业利润的目标分析、利润的先进性分析和利润的质量分析。企业利润分析的重点应放在获利能力的研究上,对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及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质量指标应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
(三)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
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情况下进行生产活动,其偿还债务能力的多少常被用来一个企业的财务的管理水平。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就是指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的负债按时间划分一般分为短期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种。流动型负债通常指的是短期的还债务能力。企业单位的债务能力是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关心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材料供应商的核心利益。企业要想进行正常的生产,就必须有充足的现金或可以抵挡现金的物资,支付各种到期债务和各种服务费用。
(四)对企业筹资和投资合理状况的分析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表现为实物运动,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资金运动。任何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所筹集的资金以不同的形式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进行有规律的资金运动而实现资金的增值。企业财务运行的实质就是企业的理财过程,即通过合理地筹资、恰当的使用资金,合理地分配资金,来科学地规划企业的资金运动,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始终处在良好的姿态中。对企业的筹资的投资活动进行分析,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短期经营效果,而且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经营和扩展。因此,现代企业经常分析筹资和投资的合理性,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现行财务指标的评价
企业的财务指标是衡量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企业为了更高的增加其效益,就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一整套的能够确切反映本身发展状况的相应指标体系。我国现在广泛使用的的财务指标有盈利能力指标,营运指标等。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定和 迅速的发展,这些财务指标体系也暴露出很多的确点,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必须对其加以修补,完善。有些指标暴露的问题已经相当的明显,企业应该在财务指标的规定内积极改善现有的财务指标体系,加强企业的财务分析,还应该对对财务指标的一系列给出明确的规定,方便大家理解和适用,并按这种方式延续下去成制度化。现在我国很多人很不是很清楚的了解财务指标,没有深刻意识到财务指标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更有人将财务指标一分为三,其中之一是提供给经营者的,另外两部分是给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不赞成相同的人划分的还存在不同,其实这种对财务指标的划分是不科学的,不正确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忽略了财务指标内在的相互联系,用个人主观意念加以区分的。虽然企业的财务指标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计算,但应该禁止以某一个方面来判定一个企业的整个好坏。
在进行财务指标的研究、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就数字说话”的不良倾向。财务指标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集中反映,有丰富的经济活动背景资料,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这就要求我们在考察财务指标的同时,必须要研究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内容。
四、结论:
在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的财务计划,投资发展方向等重大企业决策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便随这现在企业制度在我国的不断完善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财务分析更加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活动,日趋健全的市场体系,对企业的要求也逐日提高。评论一个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企业的财务分析,经过企业的财务分析可以判断一个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的潜力,对债务的偿还能力,盈利收入等整体的基本水平。但是现在企业财务分析评价体系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健全完善,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找出问题根源,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修缮。从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获取管理者对关心的问题,及时进行专题的企业财务分析。现在的企业财务分析需要可能多的从管理员的角色进行,通过企业财务分析进一步判断企业的资金周转效果,给他们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为企业的决策调整作正确的依据,有效提升企业的资金效率,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晓蓉. 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J]. 天府新论, 2005, (S2) .
[2]高冰. 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内容[J]. 辽宁经济, 2008,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