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班

大班

时间:2022-03-09 03:02: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金大班》改编自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讲述的是2009年的上海,“享誉国际名摄影家盛月如作品展”上,白发苍苍的金兆丽在一幅黑白作品前,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

那是1948年的夜上海,金兆丽因为哥哥金兆亮的帮助,在“舞国皇后争霸赛”上拿到了冠军。金兆亮告诉了金兆丽的真实身世,在见到郁凯伦后,金兆丽却将自己的身世隐瞒了起来。

金兆亮希望郭世宏娶金兆丽,却遭到拒绝。金兆丽与初恋情人盛月如不顾非议陷入热恋。可是现实的逼迫,仍将两人分离,两人虽天涯一方,但是双方心中都身怀思念和遗憾。

随着世迁,金兆丽继续着舞女的生涯。她一生沉浮、坎坷,唯得成功商人郭世宏一生爱慕。为人谦谦君子的郭世宏在妻子身染肺疾之后,重情重义,不离不弃。

商人陈荣发对金兆丽欣赏有佳,想尽办法要娶她为妻,并决定好好照顾她的后半生,在陈荣发和金兆丽的婚礼上,盛月如却出现了,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教师要善于观察,多为幼儿提供艺术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幼儿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物,用绘画表现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以及花草树木。

2、根据幼儿园建筑结构和景物位置,学习合理布置画面。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在幼儿园里散步,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周围景物等。

2、组织幼儿进行建筑游戏“我们的幼儿园“,初步掌握幼儿园的布局。

3、彩色笔蜡笔、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幼儿园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么美的幼儿园画下来,今天就画“我们的幼儿园“好不好?

2、引导幼儿回忆观察过的幼儿园的布局

教师:你们在园里看到了什么?幼儿园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门窗在哪里,是什么形状的?园内还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树和花长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先仔细想好,然后再动笔。在纸上先画楼房,再画运动器具和花草树木,将房子画大一些,画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儿画面较空,适当启发幼儿补充内容。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找一找哪张画上的房子画得很平稳;哪张画上画的幼儿园里的东西最多等。

小结:我们的幼儿园真美,今天大家把我们的幼儿园画下来了,我们要爱护幼儿园的一切东西,使幼儿园永远都那么美丽。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的内容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有趣。

2.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创编歌曲。

3.体会创编的乐趣,对艺术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关于歌词的一些卡片。

2.头饰:红太狼一个,灰太狼数个;

头巾数条。

3.道具:纸花,红太狼的房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灰太狼求婚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扮演灰太狼,幼儿当亲友团吧!

(二)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第一段。

教师:听听我是怎么夸我红太狼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相应的图文标志)

2.男女对唱和集体唱,加深印象。

3.教师询问幼儿唱歌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

教师:你们在唱歌时有没有遇到困难?哪一句?(对个别遇到困难的幼儿指导)这首歌曲名字叫做《掀起你的盖头来》。

4.幼儿集体歌唱《掀起你的盖头来》。

(三)幼儿创编歌曲。

1.幼儿互相讨论并自由创编歌曲。

教师:亲友团来想想红太狼的脸袋还有什么地方美丽呢?(脸袋,嘴巴,鼻子,皇冠。)

2.根据图谱创编歌曲。

教师:真是太感谢你们啦,想到了这么多漂亮的地方,我们来试着唱进歌曲里吧!

3.集体学唱创编好的歌曲。

教师:嘿嘿,到底人多力量大呀!准备好了么?我们出发吧!(最后红太郎答应了。)

(四)听音乐进行律动,结束离场。

教师:哈哈,我的求婚成功拉!我们一起跳舞庆祝吧!!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表演并且演唱。

区域活动:在区角内提供舞台,让幼儿自行表演。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3重点难点

分组合作描画不同人体动态。

活动过程

1.欣赏范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张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画一张特别的画?

2.游戏《木头人》

交代规则:首先,咱们做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女孩子全体起立到前面来,听到音乐,做各种各样优美的动作,音乐一停你就得变成一个美丽的木头人。

(发标志)男孩子全体起立到前面来,游戏规则是听到音乐,做有趣的、可笑的动作,音乐一停你就得变成一个有趣、可笑的木头人。

3.教师示范

小朋友的动作都很特别,用什么办法能把咱们的动作留下来呢?某某小朋友到前面来,请你摆出一个特别的动作请大家欣赏,教师描画出该幼儿的体态。

4.讨论

请7位身上有标志的小朋友上前摆各种各样的动作(站姿或卧姿)。大家共同分析7位小朋友的动作能不能画在纸上,将个别动作稍做改动。

5.幼儿分7组,合作完成人体姿态的描画

6.游戏《找信》

每组幼儿共同解读密信,分析信件中的艺术表现方式,激发幼儿创作的。

7.幼儿自由创作

运用线条,图案或者色彩装饰人体并为画面涂底色。

8.欣赏作品

请幼儿谈一谈,哪一组作品中人物的动作清晰,色彩鲜艳,人体装饰的非常有特点。

9.结束部分

欢庆舞。师生在音乐伴随下自由舞蹈,展示自我独特魅力。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请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幼儿合作完成人体动态的描画和人体的装饰。

使幼儿了解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活动准备

音乐带、半开纸7张、水彩笔、油画棒、水粉、毛刷、抹布、水桶、标志、范画、工作服、将幼儿分7组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能自由设计画面,创作出有生活情景的小朋友活动画。

2.尝试通过表情变化来表现心理活动,从动作和色彩中感知美、创造美。

3.培养想象力,体验快乐的情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手、脚、面部表情的活动,并表现出与歌词相符的造型动作。(教师用语言启发幼儿用夸张的表情表现我们的各种情绪)

二、示范画表情,引导幼儿互相讨论

1.小朋友孤单发愁时的表情该怎样表现(撅嘴、垂头、掉泪、嘴角下弯、闭眼、躲在角落……),请小朋友上前做示范,教师画出1-2种表现形式。

2.小朋友快乐游玩时的表情怎样表现(笑、唱歌、拥抱、嘴角上翘、手拉手……),请小朋友上前做示范,教师画出1~2种表现形式。

三、交代要求,引发绘画欲望。

师:小朋友生活的地方非常美丽,都有些什么呢?(树、花、草、楼房……)鼓励幼儿用这些美丽的东西做背景,把刚才的音乐游戏用画笔表现出来。可以只表现孤单发愁的情景,也可以表现快乐游玩的情景,还可以表现整个游戏情景。

四、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表现。

五、幼儿互相介绍作品。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欣赏并讲述大公鸡的外形、色彩和各种不同的姿态,感受神态各异的造型变化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2、大胆表现大公鸡的生动造型,在教师的提示下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转版、制版和拓印的方法进行创作。

3、能与同伴合作共用操作材料,保持共用材料的干净和整齐。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大公鸡的图片或欣赏资料。

2、白板纸两张,复写纸,笔,油墨,胶滚,宣纸等。

活动过程:

第一步:创作并转版

1、回忆并讲述自己看过的大公鸡的造型、色彩。

教师:你见过的大公鸡是什么样的?有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是什么样的?

2、欣赏各种动态的大公鸡形象,发现变化规律。

(l)教师:你喜欢哪一只大公鸡?它是什么样的?它在干什么?做了什么样的动作? (用动作模仿)

(2)教师:观察一下大公鸡动态的变化主要与哪一部分有关。

(3)演示身体和头部的位置变化,了解动态的表现方法。

3、幼儿创作并进行转版。

4、作品评价。

互相交流、评价,积累有益的经验。

第二步:制版

1、观察自己设计的丽稿,讨论制作方法。

(l)教师:你觉得应该怎么设计公鸡?鸡冠、眼睛、肉垂……怎么做? (剪灰版、贴白版)

(2)教师:怎么做才能不遗漏? (从上到下有序剪,剪一块贴一块)尾巳怎么剪?怎么贴?(间隔法或三层拼贴)翅膀怎么剪?怎么贴?

2、幼儿进行制作活动。

(l)提醒幼儿有序地制作。

(2)连续纹样用间隔的方法拼贴,第三层作为背景存在,将主体做好后贴在背景上。

3、集体欣赏、交流、评价幼儿作品。

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交流制作的独特之处以及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步:拓印

1、欣赏、评价幼儿的上次作品,表扬有进步的幼儿。

教师:你是怎么印的?你能做给大家看看吗?怎样保持画面的干净?

2、指导幼儿进行小组拓印活动。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学习一些有关公鸡的歌曲和舞蹈,领会公鸡傲然挺立的神气。

第3篇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模式经验,但由于他们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发展的阶段,因此他们对于模式的认知大多局限于事物的外部特征,尚不能充分认识到模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比如,他们可能很难把“拍手跺脚拍手跺脚……”的动作模式与“红黄红黄红黄……”的颜色模式联系起来,他们可能还会认为“红黄红黄红黄……”与“绿蓝绿蓝绿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

因此,基于大班幼儿已有的模式经验,我设计了“多变的模式”这一活动,借助“点图纸”这一简单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识别―创造―转换”的过程中逐步尝试将视觉模式转换为动作模式,从而体验到模式可以有不同表现形式。本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发现具有不同外部特征的两个模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即两组模式的符号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内在的规律是一样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自己与他人创造的模式,渐渐体会到模式的内在规律,渐渐认识到模式的表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用符号表示,也可以用动作、声音等表示。因为这一学习内容对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幼儿探究、表现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也更能体现集体教学的价值。

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创造和表现模式。

2.感受动作模式游戏带来的乐趣。

准备:

点图纸(在长条白纸上画有很多间隔相同的圆点)、记号笔、卡片(画有手、脚、嘴巴等)、黑板。

过程:

一、识别点图纸上的模式

1.在点图纸上画一种模式并请幼儿识别。

师:(教师出示点图纸)生活中,我们见过各种各样有规律的图案,今天我带来一张纸条,你们看看纸条上画的是什么?(用许多半圆和短线连接了一个个圆点。)

师:你们能发现我画的线条有怎样的规律吗?

(幼儿回答时可能会只将线条的名称连续读出来,比如“半圆、一横、半圆、一横……”。)

师(小结):半圆形和短线一个隔着一个,有规律地不断重复。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模式。

师:你觉得半圆形和短线看上去像什么?

幼:半圆形像小山,短横线像小棒;像两种积木搭的桥……

师:这些线条在你们眼中像那么多东西,那你们能用动作来表示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吗?

(幼儿设计动作来表征点图纸上ABAB的符号模式。一开始,他们的动作姿势可能很接近符号本身的模样。比如,用一只手掌先弯成半圆形,再伸直,如此重复表现;将两手臂先弯曲举在头顶,再向两侧伸直,如此重复表现;将身体弯成拱形,再趴在地上,如此重复表现。)

师:你们都做得很好,你们还能想出其他动作来表示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吗?只要是两个不同的动作,一个隔着一个就行了,谁来试试?

师(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动作来表示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

二、运用点图纸创造自己的模式

1.请每个幼儿用点图纸创造一个新模式。

师:看,用这样有点点的纸条就能画出有规律的图样来。你想自己来画一画吗?我为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纸条,请你先想出一个规律,然后将它们画出来,看看能不能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规律来。

(每个幼儿拿一张点图纸创造模式:有的画的是一条向上的弯线和一条向下的弯线,有的画的是一个半圆形和一个三角形,有的画的是两个半圆形和一条直线,有的画的是两个半圆形和两条直线……)

2.请幼儿将画好后的纸条呈现在黑板上供大家分享交流。

(1)你设计的是什么样的规律?

(2)你画的规律也是“一个隔着一个”,和我画的那个一样吗?

(3)除了“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还可以有什么不一样的规律?

3.引导幼儿分享彼此创造的模式,并有意识地将内在规律相同的点图纸摆放到一起。

师(小结):虽然这些符号看上去不一样,但它们都是“两个一组,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

4.引导幼儿挑选一个模式并用动作来表示。

(1)能用动作来表示这个模式吗?可以怎么表示?

(2)对于同样的模式,可以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吗?谁来试试?

三、游戏:按规律接龙

1.介绍游戏规则。

师:我们不仅可以用动作来表示图案的规律,还可以用有规律的动作来玩有规律的接龙游戏。刚才你们有的是用手做动作的,有的是用脚做动作的(边说边出示画有小手和小脚的卡片),如果卡片上画的是一张嘴巴,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做?(用嘴巴发出声音,比如“耶”“欧”等。)

师:下面我来说明游戏规则:(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抽三张卡片,将它们排列起来贴到黑板上(即形成一个模式的基本单元),并继续照着这个排列的模样放卡片,至少重复放三组。(2)大家一起商量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或声音来表现这个排列的规律,比如“拍手、跺脚、喊‘耶’,拍手、跺脚、喊‘耶’……”(3)从座位的一边开始,每个小朋友按这个排列的规律依次做一个动作或发一个声,大家一起合作表现这个排列规律。

2.引导幼儿玩动作模式游戏。

第4篇

在一次孩子们看碟片《猫和老鼠》时,里面的情景:老鼠为了躲避猫的追赶,走一下,停一下,有时脚刚放下,因为害怕又缩回来,大家纷纷模仿,玩得可高兴了。这时我灵机一动,发现孩子们学着小老鼠走路的脚印就是一串串音符。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一只老鼠”这一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此活动由拍节奏、学歌曲、打击乐演奏三部分组成,意在让幼儿在此活动中既能看节奏谱拍节奏,又能看歌词学唱歌曲,并能用打击乐演奏歌曲。真正把音乐带进幼儿实际生活中,体现了教学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活动目标】

1.喜欢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体验歌唱的快乐。

2.学会完整演唱歌曲,并准确唱出附点音符的时值。

3.能利用打击乐表现歌曲的节奏和游戏情境。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节奏谱、故事、歌词、音乐、打击乐。

2.活动场地准备:幼儿座位呈半圆形,乐器放幼儿椅子下。

3.幼儿经验准备:在此次活动前,幼儿已初步掌握乐器的一些知识。

【活动过程】

1.游戏:介绍自己

我叫x x 复习节奏型 x x│x x│

我叫x x x 复习节奏型 x x│xx x│

2.出示节奏谱幼儿看图谱拍节奏

x x│x x│xx xx│x x│

3.教师根据故事情节逐步出示节奏图谱(讲故事)

x x│x x│x. x│x x│xx xx│x x│x 0:

①教师讲解节奏图谱,重点讲解附点音符的节奏。

②幼儿看图谱用脚学小老鼠踩节奏。

③幼儿看图谱跟随音乐拍手打节奏。

4.出示歌词学唱歌曲

一 只│老 鼠│跑 .得│快 呀│跑呀 跑呀│跑 得│快 0

没 有│眼 睛│没 .有│嘴 巴│真呀 真呀│真 奇│怪 0

①有节奏地说唱歌词。

②学唱歌曲:男女生唱、扮演角色演唱。

5.选择乐器伴奏

①个别演奏。

②集体轮奏。

6.整体完整地演唱歌曲《一只老鼠》,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和四分休止符的时值。

第5篇

我园是一所部队幼儿园,孩子们受环境的影响,特别崇拜、警察、特工,希望自己成为和他们一样有本领的人。我抓住幼儿的这个兴趣点,设计了这个体育活动。考虑到大班幼儿钻、爬、跨等动作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为了增强活动的挑战性,我将活动重点放在提高幼儿身体的控制力与柔韧性上。

整个活动以“谍战”游戏情景贯穿,幼儿通过一次次的通关游戏挑战了不同难度的障碍,提高了身体的控制力和柔韧性,以及根据不同障碍自主选择合适动作的能力。活动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一是自由探索环节。幼儿对由不同高度组合的红外线所组成的障碍进行观察和判断,运用相匹配的动作进行尝试,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同伴间的分享、交流、梳理,获得了成功通过所设障碍的动作经验;二是游戏环节“谍战精英”。该游戏共有两关:第一关,设置游戏情境,赋予幼儿“特工”角色,让幼儿通过自我调整来进一步规范动作,通过障碍物,从而提高身体控制力和柔韧性;第二关,高低不一、纵横交错的“网”状红外线设置而成的障碍,给幼儿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幼儿只有选择合适的动作,更好地控制好自己的身体,才能获得胜利。

目标:

1.能根据不同障碍选择合适的动作,提高身体的控制力与柔韧性。

2.积极探索通过不同高度、不同组合方式的“红外线”的方法,练习跨、爬、钻等动作。

3.愿意接受有难度的任务,会用轮流、等待等方法与同伴游戏。

准备:

1.事先观看电影《碟中碟》的相关片段。

2.场景布置:第一,将3根绑有铃铛的红线的两端分别系在两张椅上(可有多种不同高度的组合,所有组合的3条红线均平行排列,但间距不等,如图1、2)。第二,由高低不一、纵横交错的“网状”红线组成的障碍,如图3。

3.特工徽章人手一份,红色圆形不干胶若干,红、黄色盒子各一只(里面装有秘密情报)。

4.音乐。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激趣导入。

师:小特工们,今天我们要执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执行任务之前,我们先活动活动身体吧!

2.听音乐做热身操。

二、基本部分

1.提出问题。

师:今天特工们的任务是寻找敌人的秘密情报。情报就在敌人的基地里。不过敌人在基地里安装了很多红外线,谁要是碰到红外线,警报声就会响起来(教师手碰红线,铃铛响起)。我们要想进基地拿到情报,就要想办法躲过这些“红外线”。请你们想一想、试一试,用最安全的办法通过。

2.幼儿自主选择难度不同的障碍进行探索,教师巡回观察(如图1)。

3.交流、分享经验,梳理动作要点。

(1)讨论三组障碍的不同之处。

师:每一组障碍有几条线?

幼:三条。

师:这三条线排列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师(小结):这三组红外线的排列不一样。也许通过的方法也会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一组红外线怎样通过最安全。

(2)个别幼儿分别展示通过红外线的动作,师幼一起梳理动作。

第一组红外线

师:请几个小朋友来通过这一组红外线。大家仔细看他们是怎么通过的。

师:刚刚×××是怎么过去的?

幼:钻过去的。

师:结果怎么样了?

幼:碰到线了/警报响了……

师:为什么他会碰到线呢?

幼:线离得太近了,不太好钻。

幼:他钻的时候不小心。

师:请你来试试看。

(该幼儿尝试也失败了。)

师:这一组线到底怎么过最安全、最合适?刚才×××和×××是怎么过的?

幼:跨过去的!

师:结果怎么样?

幼:成功了。

师:那你们有没有注意,他们跨过去的时候前面的脚是怎样的,后面的脚又是怎样的?

幼:都是抬得高高的。

师:我们再请两个小朋友试试,看看是不是只要把脚抬得高高的就能跨过去。

(幼儿尝试成功。)

师(小结):看来通过这组红外线用跨的方法比较合适。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第二组红外线

师:仔细看看这组红外线有什么特点?你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通过的?

幼:爬。

师:原来大部分特工是爬过去的。你们为什么要用爬的方法?

幼:上面那根线太高跨不过去。

幼:中间的两根离得很近,不能钻。钻要碰到红外线的。

师:我们就请×××和×××来爬爬看。

师:×××爬的时候身体是怎样的?

幼:胸和肚子是紧贴地面的。

师:为什么他爬的时候那么慢?

幼:慢一点就不会碰到红外线了。

师:那×××用了什么动作?身体是怎样的?

幼:他是头朝上扭着爬过去的。

幼:他是背贴着地面爬过去的。

师:看来通过这组红外线用爬的动作比较合适,而且爬的时候身体要紧紧贴着地面,动作要慢一点,小心一点。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第三组红外线

师:通过这组红外线用什么办法最好?谁来试一试?

师: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幼:钻。

师:×××,你刚刚是怎么钻过去的?先怎么样,然后怎么样?

幼:一只脚先过去,然后身子低下来钻过去,最后另一只脚再过去。

师:你的身子钻过去后,你又转过头来看了一下。你在看什么?

幼:我在看我后面那只脚过去的时候会不会碰到红外线。

师:你想得真周到。小朋友同意这个方法吗?

师:看来用钻的动作过第三组红外线很不错。小特工们在过的时候要注意一只脚先过去再过头,头过去了还要回头看看身体的其他部位是否能安全通过。大家一起来试试。

4.巩固练习。

师:看来不同的障碍有不同的通过方法,无论怎么通过都要注意控制身体的各个部位,不要碰到红外线,否则会触响警报,惊动敌人的。一起再来试一试。千万要小心!(如图1)

5.游戏“谍战精英”。

师:我们练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去敌人的基地里寻找情报。情报有两份,分别放在一个红色盒子和一个黄色盒子里。基地有两个关卡,每个关卡都布满了红外线。你们在过红外线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碰到它。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五个生命能量,碰到一次红外线,身上的生命能量就会减掉一个。如果五个生命能量都用光了,就意味着你要退出这次任务。

(1)第一关:幼儿陆续通过纵向排列的三组红外线障碍,取第一份情报。(如图2)

师:现在请小特工们先过第一关,全体成功通过第一关就可以取得第一份情报。第一关有三组红外线,它们有高有低,看来有难度哦!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去?

幼:有!

(幼儿在胸前贴上五个红色圆形不干胶充当生命能量,鱼贯通过三组红外线障碍,教师注意观察,如有幼儿触碰到线,就要减少该幼儿的“生命能量”,以此增强幼儿适度的紧张感,激发幼儿挑战的激情,达到自我修正和规范动作的游戏目的。请最后一个过关的幼儿拿取红盒子。)

(2)第二关:幼儿陆续通过“网状”红外线关卡,获取情报。(如图3)

师:我们马上要进入第二关了!这一关的红外线看起来怎么样?

幼:有点密密麻麻的!

师:像什么?

幼:像一张网!

师:那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这像网一样的红外线啊?

师:小特工们有信心非常好。但是这组红外线需要你们不仅小心,还要动脑筋。希望你们能成功闯关!

(幼儿闯关,教师注意观察,重点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位置成功过线。当幼儿产生心理压力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幼儿挑战自我的勇气和信心,并对通过方法进行适当点拨。请最后一个过关的幼儿拿取黄盒子。)

三、结束部分

1.交流游戏,分享喜悦。

师:经过小特工们的努力,我们终于拿到了两份情报。现在我们先不看情报,先来看每个小特工身上还有几个生命能量。

幼:我还有3个。

幼:我有1个。

师:只要你身上还有生命能量,不管多和少,都是最棒的!

师:现在我们打开盒子一起来看看里面有什么。

幼:是光盘。

师:原来情报就藏在光盘里。我们回去把光盘放到电脑里,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情报,好不好?

第6篇

一、对画纸空问的不同探索

(一)不同水平的空间表征策略同时并存

画纸是一个具有垂直轴和水平轴的两维平面,构图建立在对这一图画空间的认识上。大班幼儿从各自不同的认知水平出发,在构图中运用不同的策略安排画面形象,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表征水平。

从零乱式到遮挡式,反映了大班儿童逐步认识画面空间的过程,也是大班儿童创造图画空间的过程。由于个体之间的发展差异,以上不同水平的构图策略常常同时并存,而且同一构图策略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比较图2和图3,显然图3的空间表征水平更高。

(二)创造三维空间的不同尝试

遮挡式构图是幼儿作品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发展的主要标志。遮断的出现,表明儿童开始从一个固定角度出发去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但大班幼儿并不轻易选择“遮挡”这一策略,原因并不是认知能力对他们绘画表现的约束,也不是缺乏这方面的技能,而是儿童追求完形的心理:

遮挡势必使物体不完整,这在儿童看来就是画错了,就是出现了科学性错误。著名的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指出:“对某一特定事物的再现,在正常情况下,并不是建基于某一特定时刻和从某一固定的观察点对这个被再现事物的观察,而是建基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之后所把握的有关这类事物的三度视觉概念。”我曾让大班幼儿看着有遮挡关系的一组冰果实物写生,结果全班42名幼儿只有两名画出了遮挡关系。我问孩子们:“咦,苹果只看得见半只呀,你们怎么都画成一只了呢?”孩子们回答:“它就是圆的呀。”“它是一只苹果呀,它又没有坏!”可见孩子们并不是直接画出眼前看到的形象,而是画出一个物体的完整形象。因此,遮挡式构图在大班幼儿作品中并不多见。事实上大班幼儿常常采用其他策略创造画纸上的三维空间,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

大班幼儿为创造三维空间所使用的不同构图策略,表现出他们活泼的思维和惊人的创造力,从这个角度讲,重叠式、并列式、散点式和遮挡式并不存在高下之分。

二、对画面平衡的初步追求

阿恩海姆对于平衡构图的陈述是“诸如形状、方向和位置,所有这些因素都以某种看似不可改变的方式而相互决定。”显然,孩子们的构图不可能达到这样严格的要求,但是仔细解读大班幼儿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这一年龄的儿童已经表现出对对称布局的追求,这是平衡构图的先兆。例如图2:幼儿将“医生和我”这组形象画在画纸当中,形象的大小、服装、动作、神情与并列的其他人物不同,鲜明地显示出以这组形象为中心的左右对称布局。更有意思的是左、右虽然各有三个小人,但左边比右边多一个形象——挂盐水的架子,所以幼儿将左边的小人画得比右边的三个小,使画面既有变化又大体平衡。又如图3:幼儿将花草、火车整齐排列于基底线上,每节车厢造型相似,车厢中的小蚂蚁形象相同,花草左右各一,造型类似,形象之间间隔相同,使画面给人以整齐而对称平衡的美感享受。虽然大班幼儿在构图中运用的对称律十分简单而且比较静态,却表现出他们对平衡美的直觉和追求。

第7篇

大班幼儿的思维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而带有抽象逻辑思维性质的推测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大班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借助推测策略引导幼儿推测故事发展,能使阅读充满挑战性和富有趣味性。

1 根据封面推测。有些绘本的封面往往涵盖了绘本故事中的一些主要人物或发展的情景,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封面让幼儿初步想象和推测绘本故事中即将展开的故事,引起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比如,绘本《不要再笑了,裘裘!》的封面,可以让幼儿猜测出正在笑的是裘裘,而在一旁看着它的是裘裘妈妈。但妈妈的表情为什么有些担忧呢?为什么不要再笑了呢?裘裘笑得多可爱啊!在阅读正文之前,我给幼儿提出这些推测性的问题以引起幼儿的阅读期待,从而帮助幼儿把握这个绘本故事的主要信息和宗旨。

2 根据书名推测。有些绘本的书名隐含着绘本故事的主要内容或部分内容,因而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书名来推测绘本故事内容。如绘本《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我让幼儿推测:“为什么书名是《一颗超级顽固的牙》,这颗牙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又如绘本《蛤蟆爷爷的秘诀》,我让幼儿推测:“蛤蟆爷爷的秘诀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秘诀?”

3 根据物品推测。有些绘本书中的物品起着提示故事内容、引领故事情节、支撑故事发展等的作用。教师可充分挖掘这类物品的价值来引导幼儿推测绘本故事内容。比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有“一个齿耙向上倒在地上的钉耙”,我让幼儿据此推测:“为什么地上会有一个钉耙,向下猛扑母鸡萝丝的狐狸会怎样呢?”又如,在指导大班幼儿阅读绘本《蛤蟆爷爷的秘诀》中,当翻到有“红红的野莓”那页时,我让幼儿推测:“这里有好多好多的红野莓啊,它们有什么作用?”

4 根据言行推测。绘本故事中的人物语言和行为往往蕴藏着故事发展的线索,教师可抓住绘本故事中人物的典型语言或关键行为来引导幼儿推测绘本故事的内容。比如,在大班绘本《小蛇要走了》阅读活动中,我的问题具体到小蛇和河马的动作、五官变化:“小蛇在干嘛?河马的嘴巴是张着还是闭着?嘴角呢?他心情如何?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为幼儿推测后续的故事内容埋下很好的伏笔。又如,在大班绘本《蛤蟆爷爷的秘诀》阅读活动中,小蛤蟆对爷爷说:“放过这个可怜的怪兽吧!”据此我提问:“爷爷并没有对怪兽做什么,但小蛤蟆为什么说让爷爷放过这个怪兽?小蛤蟆接下来会说什么呢?”由于小蛤蟆接下来要说的话是将故事推向的关键,因而让幼儿进行推测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5 根据人物推测。绘本画面上的人物往往具有推动故事发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渲染和丰富故事情节等作用。教师可充分挖掘这些人物的价值来引导幼儿推测绘本故事内容。比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画面上有两只青蛙、一只鸟,我让幼儿推测:“作者为什么画石上的青蛙和树上的小鸟,它们有什么作用?”通过欣赏“狐狸跌进池塘里”那页画面,幼儿明白了:青蛙和小鸟的四散逃开是为了渲染跌进池塘里的狐狸有多么的狼狈不堪。又如。绘本《彩虹的尽头》中的松鼠、鸭妈妈、兔子爷爷等人物的陆续呈现都是为了向獾和狐狸讲明“宝贝”的含义来服务的。因此,在向幼儿讲了松鼠的宝贝是食物后,当画面上出现了鸭妈妈时,我让幼儿推测:“鸭妈妈的宝贝是什么呢?”以引导幼儿思考后续的故事内容。

第8篇

关键词:大班幼儿;绘本阅读;心理特点

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引领着幼儿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图画和文字带来的不同以往的快乐。绘本阅读活动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合理的设疑和运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继而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将绘本生动有趣地展示给幼儿,使幼儿能主动阅读绘本,喜爱绘本。

一、大班幼儿绘本阅读的心理特点

(一)想象和观察

据调查,在5~7周岁阶段的儿童,他们会依靠感知、思考等对社会体系进行了解。他与大人所感知的方式存在不同,我们成年人会通过对文字、经验的理解来对社会进行了解,而处于此阶段的儿童,他们只能通过画图的形式来对社会做基本的了解。而绘本阅读就具有以画图、故事为主的特点以及简单的文字说明,因为图画更容易使儿童理解,有助于增强理解能力。绘本中所有的形式全部是通过故事描写以及色彩绚丽的绘本内容叙述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儿童进入故事情景,例如《我家是动物园》,故事开始以一种自我介绍的方式进行描述,使儿童就像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对儿童有一种亲切感,故事之中对家庭人物进行介绍,并比喻成一些小动物,使孩子主动思考自己的家庭成员,并进行想象。

(二)想象和效仿

当儿童对于一件事情感兴趣时,就会对其进行效仿,而绘本阅读的特点就是通过形象的描述来增强儿童的想象能力和识字能力。例如《杰德爷爷的理发店》,故事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描写,有助于儿童形成丰富的想象力,既便于理解,又容易形成画面感,这样能够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大班幼儿绘本阅读存在的指导不足

(一)绘本的推广较晚

在国外一些地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儿童绘本阅读,并进行研究和推广,作为图书馆中儿童的主要阅读书籍,英国是率先提出儿童阅读指导思想的国家,不久日本、美国开始主张儿童阅读从一出生就开始等指导思想。而我国对儿童的阅读教育相对较晚,尤其是对5~7岁阶段的阅读思想教育指导,并且其发展范围较小,阅读教育这种思想多存在于教育人士身上,对于普通家长而言,并未有较强的认识,只是在近几年,我国开始对绘本阅读进行大力推广,在产品或意识形态上进行普及,尤其是对大班儿童的推广教育。

(二)故事定位范围较小,且内容有一定难度

相同的绘本阅读,其故事主题的定位决定阅读思想的不同,成人和儿童所能接受的事物是不同的,因此,对于故事理解和情节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思想状态。在5~7岁阶段的儿童,正是接受知识能力转变的阶段,在理解能力上仍处于较弱的状态,完全凭借自身的主观意识进行判断,对于较深层次的故事情节,儿童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在选择绘本时,家长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选择,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相反,家长若是选择一些较为有深度的绘本阅读,并且强加到孩子的思想中,长此以往,儿童就会对绘本阅读产生消极情绪。在我国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家长每选择一本故事书籍,在结尾通常会出现一些较深层次的道理论述,使儿童很难理解,若一旦理解错误,就会形成错误的主观判断,因此,家长在阅读选择上,要选择适合儿童阶段的故事书籍。

三、大班幼儿绘本阅读的指导方法

1.对于一本绘本图书的购买,少则几十,若是按照套数购买则需几百,这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具有一定的经济负担,但图书馆的存在,能够帮助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并且图书馆也有义务为儿童提供相关的阅读书籍,同时,图书馆有较为安静的阅读环境,这无论是对儿童或是成人而言,都是有利的。

2.在D书馆中,图书管理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儿童进行书籍选择时,图书管理员就要加强专业意识,不仅要对绘本阅读有足够的了解,还要对儿童的心理活动有基本的掌握,有些儿童对阅读缺少浓厚的兴趣,这时图书管理员就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建议儿童阅读一些题目较为古怪的绘本,其目的是,当儿童第一时间听见题目时,就会产生好奇和想象,例如《打瞌睡的房子》,尤其是5~7岁阶段的儿童,他们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可以结合这一特点,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

3.图书馆方面也可以定期对新进的绘本进行推广,这样既方便家长及时掌握绘本图书的状态,又能够节省挑选时间,此外,图书馆也可以海报的形式宣传,或是举行绘本活动,增强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认识,以尊重孩子的绘本选择。

在5~7岁阶段的儿童,绘本阅读是不可或缺的阅读环节,它是儿童阶段最为有益的阅读刊物,其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不仅图书馆方面要给儿童提供一个选择的平台和阅读环境,家长方面也要培养儿童的阅读意识,二者缺一不可,培养儿童正确的阅读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是有利的。

第9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科学地安排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大班幼儿教学计划模板,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2021年大班幼儿教学计划模板1一、指导思想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南》中关于教育目标的论述: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自信、友爱、勇敢、守纪律等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幼儿动作发展的辅导。0-6岁是儿童动作发展的关键期。最初始的动作和基础性的动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学会。儿童的基本动作都要经过练习帮助其掌握,指导孩子掌握动作要求一定的技术。有目标、有计划地分步训练。

二、教育目标:

总目标:在保证充足、合理、有效体能锻炼,使幼儿体能有所发展的前提下配合班级活动做好小幼衔接的准备工作。

1.会听信号变速跑或改变方向跑,在20-30米距离内快跑,在200-300米距离内走跑交替,跑时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

曲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前脚掌着地。

2.跳跃姿势正确:曲膝摆臂,四肢协调,用力蹬地轻轻落地,保持平衡。

3.能保持自身动作平衡,会两臂侧平举,单腿站立5-10秒钟,能在有间隔的物体上行走。

4.喜欢投掷,能肩上挥臂投掷,投准(3米左右)。

5.会两人相距2-4米抛接球,原地变换形式的拍球。

6.能边走边拍球,边跑边拍球。

7.能协调灵敏地钻爬和攀登障碍物。

8.会听口令立正,稍息,看齐,向左(右)转、原地踏步,立定,便步走,齐步走,跑部走,左(右)转弯走,会听信号左右分队走。

三、具体措施:

1.动作与行为练习。

让幼儿对已经学过的基本动作与基本技能,健康行为与生活技能等进行反复练习。

2.讲解示范。

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讲解粗浅的体育知识,并结合身体动作或实物、模型加以示范。

3.情境表演。

就特定的生活情景加以表现,然后让幼儿思考分析情境中所涉及的健康教育问题。

2021年大班幼儿教学计划模板2一、班级日常工作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根据幼儿的意愿进行主题活动,并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依据。主题的展示、活动设计、材料调整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特点,更多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主体地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幼儿个体方面

1、学前思想准备:

可以通过和家长一起参观小学或者请毕业生回园与幼儿交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

2、身体方面的准备:

通过户外活动以及个人卫生等方面来增强幼儿的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注重安全方面教育。现在我们班的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喜欢跑跳,要让幼儿懂得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在玩耍、跑跳时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在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等。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了,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

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021年大班幼儿教学计划模板3根据教材大纲的指导,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爱好,引导幼儿对大自然的奥秘的认识与探本学究。为了更加系统的促进大班幼儿的科学教学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班基本情况:

我班幼儿对科学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尤其是对于探索科学的奥秘有着极高的兴趣,喜欢尝试和发现一切新鲜事物,真是兴趣盎然,当然其中也存在一些还有待建构的东西,例如有些实验不能独立完成,必须得由别人帮助,常规性的东西兴趣不高等,介与此,我制定了以下计划:

二、科学的教学目标:

(一)主动参加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愿意用普通话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或经验。

(二)培养重点幼儿对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认识,提高幼儿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使幼儿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喜欢与他人交往的习惯。

(四)使学生掌握生活中的一些科学常识。

(五)知道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培养幼儿判断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六)学会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事物的运动变化市有规律的。

(七)培养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学会合作,做好分工。

(八)培养幼儿喜欢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新事物的兴趣和能力,感受成功的快乐,上述是大班科学的教学计划。我将严格按照计划对幼儿进行培养,但在具体实施的阶段如发现不足随时进行调整,以便对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一)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与日常生活教育活动相结合。

(二)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三)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四)与其他领域教育相渗透。

(五)幼儿园科学教育要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

(六)家园密切配合。

2021年大班幼儿教学计划模板4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将结合新课程音乐教育论,改变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统合幼儿音乐,舞蹈等多元艺术。带领孩子进入音乐听,说,唱,跳,演的.欢乐世界,提供孩子一个多元,快乐,精致的艺术体验。

一、教学目标:

1音乐游戏。

(1)了解音乐结构、音乐内容。

(2)按规则、节拍进行音乐游戏。

(3)主动参与游戏

2学习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表现歌曲的不同的形象内容,情感和表现二拍子歌曲与三拍子歌曲的不同节奏,感受和表现二拍子歌曲与三拍子歌曲的同节奏,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学习自然地与他人接唱和对唱,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交流,合作的快乐。

3使用固定节奏型,随熟悉的歌曲或乐器演奏,在集体中学习保持与音乐,与他人协调一致,为歌曲或乐曲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音乐。

4学习分辨音乐中比较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音色变化,体验这些变化所表达的情意,体验倾听和欢赏活动的快乐。

2021年大班幼儿教学计划模板5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对家长来说蕴含着新的希望,对老师来说,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本学期,我将会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总结上学期的工作,吸取经验,反省不足,在新的《纲要》和《学校幼儿园教研计划》的指导思想引导下,以儿童为本,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本班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幼儿22人,大部分幼儿都是从私立幼儿园过度到我园的,在身体、认知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本班人数较少,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学期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与事物,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关爱周围环境与事物,认识周围对我们有帮助的人,了解他们的劳动。

2、引导幼儿学会关心社会事物,对社会怀有一份感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社会责任。

3、帮助幼儿了解公共场所中的行为规则,能分辨对错。

4、激发幼儿对升入小学的向往之情,培养幼儿自理意识和任务意识,为顺利进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5、初步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具体教学安排

本学期上课时间大约18周,每周两节课,除去节假日,社会领域有十二个单元次活动,初步安排每周两次社会领域活动。

五、具体措施

1、教师要增强社会性教育的意识,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观察、了解和掌握幼儿的行为,随时捕捉到有利的教育契机,建立有机整合的渠道。

第10篇

【关键词】大班 结构游戏 幼儿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14-02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建构水平,他们的空间知觉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审美能力都有了新的飞跃,具有了较强的合作游戏意识,能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所需的建构材料。因而,结构游戏的操作过程往往会使他们持续专注、津津乐道,而最终创作作品的成果展现,更让他们兴奋而又乐此不疲。但我们教师在指导结构游戏中常会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材料投放有限

案例:在结构游戏“学校”的主体楼房搭建时,几名幼儿用以往的方法搭建完后,施宇欣对照照片说:“你们看,学校的楼顶还有一面五星红旗呢,我们没有不像了。”小乐看后说:“第一层的楼房好像比其他层高。”于是幼儿准备拿材料进行建构,但他们尝试了几种材料都不合适。没有拼搭五星红旗的材料,没有那么高的柱子,连想用几根代替高柱的短柱都没有,最终,他们只能放弃。

在案例中,幼儿通过观看照片开始注重搭建过程中细小的地方,追求自己作品的完美。如果这时,教师及时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或引导幼儿采用一些类似物代替,那么,幼儿水平将会提高一个层次。

二、教师指导方式不当

案例:“长城”的搭建开始了,不一会儿就搭出了3个烽火台。小铷看见后不高兴了,说:“怎么这么多烽火台,都没有地方搭墙了。”小帅说:“那怎么办呀?我反正觉得挺好看的。”他们相互争论起来。这时老师介入了说:“你们吵什么!那你来搭墙,你来搭峰火台,这样不就行了!”

案例中,老师的一句话,确定了构思与规划,直接干预了幼儿游戏,影响了幼儿建构过程中的情绪和情节。

三、评价过于笼统

案例:评价结构游戏“街道”时,教师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来介绍作品。第一组代表说:“我们的街道有马路,玩具商店,路边还种了花。老师说:“好,看着就很漂亮!”第二组代表说:“我们搭的街道有个公园,公园里有滑滑梯,还有小路。”老师说:“好,也很漂亮!”

评价中,教师对每一组的作品都给予了肯定,但对作品存在的问题没有加以引导,对幼儿没有提升。

四、欣赏的作品少

案例:结构游戏结束了,老师对幼儿说道:“今天的游戏就到这里,请小朋友们,把你所搭建的物品拆掉,整理起来。”孩子们依依不舍的拆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轻声嘟囔着:“我好不容易才完成的!”“多漂亮呀。就没了!”

案例中,老师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满足感,幼儿创造的成果,是需要得到夸奖、赞美,并希望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基于这些现状,我觉得我们缺少一定的策略来指导幼儿的游戏。

(1)分析动机,激发兴趣

(2)巡回指导,判断需求

教师投放的材料的数量和种类是能否较好开展结构游戏的前提。教师应根据游戏的发展和幼儿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投放材料,并在幼儿需要时,及时补充或更换材料。

(3)自然介入,适度点拨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也可以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给幼儿启发性的引导,使他们在自然地过程中得到发展。但教师的指导要抓住时机,且指导要适度。

(4)保留作品,供以欣赏

我们可以让幼儿将自己创作的作品或用在活动室环境布置,或编成诗歌、故事,或作为游戏的道具,使幼儿的作品成为他们与环境有效互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激励幼儿更积极地建构能力。也可以把幼儿的结构游戏后的成果拍成照片,收集成册,供幼儿欣赏,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信心,还可以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5)引导交流,参与点评

好的讲评是大班幼儿各种结构技能、水平、能力的交流与分享,也是幼儿成功、快乐、满足、宣泄等情感的体验,更是幼儿的表达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一次挑战。教师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方式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价。

①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能让幼儿用独特的视角欣赏自己的作品,在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中,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观察评价

观察评价,即通过教师观察获得大量评价信息,及时了解幼儿参加活动的状况,通过观察得来的反馈信息,评价幼儿在活动区的能力表现,帮助其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提高。

③对比评价

第11篇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嫩芽吹绿了地上小草也吹动了西二幼孩子们热情3月12日一年一度植树节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社区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乐趣感受美化环境意义激发爱幼儿园、爱社区情感我们将在3月9日组织孩子们开展“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植树节爱树护树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发挥主人翁和团队合作精神遇到挫折要相互体谅相互帮助能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

2.能力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每名幼儿要体现出各自自信勇敢一面发挥出绿色幼儿园成员自豪与自律从小锻炼身体向大家展示我们西二幼风采

3.知识目标:了解“植树节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活动”等资料向大自然学习并去社区、街道向居民和行人宣传

三、活动准备:

1.每个级部制作活动宣传版面:如小班“我和小树同成长”;中班“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同家园”大班“幼儿园社区齐携手多片绿叶多份温馨”

2.制作“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

3.大班幼儿组建“小骑士护绿队”

4.各班制作植树节版宣传报(关于“植树节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活动”等资料)

5.浇树种树用水桶铁锹等植树工具

6.树苗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植树节活动开始仪式

1.园长讲解植树节来历宣布活动开始

2.园林处工程师讲解种树所需要工具、如何种树

3.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介绍种树意义讲解护绿爱树重要性

4.为“小骑士护绿队”揭牌队员从园长手中接过“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帜提出口号“你来我来大家来共创绿色幼儿园”并向大家倡议:“让我们世界变成青青世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分级部开展不同主题植树节活动

1.小班家园活动主题“我和小树同成长”

流程:给校园内树浇水、松土、修枝——给树挂牌与小树合影小树比比高——和“树姐姐”(扮演)做游戏

2.中班家园活动主题“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同家园”

流程:在幼儿园种植园地和家长一起种植小树——挂牌合影(写上种植人及名称如“爱心树”“心愿树”“成长树”等)

第12篇

一、儿童有关“模式”核心经验学习与发展的特点

儿童早期的模式认知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一般而言,3岁左右的儿童已经具有初步的模式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4岁以后,随着数认知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儿童的模式认知能力有了快速的发展。这种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过程,可以归纳为:模式的识别(辨别模式单元有哪些组成元素,模式各单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模式的复制(复制出与原有模式具有相同结构的模式)模式的扩展与填充(在模式识别基础之上对模式发展或变化的预测)模式的创造(对模式结构的新的学习和反应,能够自己创造出一种模式结构)模式的比较与转换(能够在分析模式结构异同的基础上,把握决定模式结构的要素,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征同一模式)。

儿童早期对不同类型模式的认知也表现出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一般说来,4岁左右的儿童对重复性模式是可接受的,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场景和活动来帮助他们巩固对这种模式的认识,比如讲故事时,可引发儿童对故事中重复性语言的关注;在一天的生活活动安排中、在户外活动排队时,可引导儿童发现稳定的规律。然而,与重复性模式相比,儿童对发展性模式的认知显然要困难一些,这是因为发展性模式呈现的是不断递增或递减的一个恒定值,不是简单的结构单元的重复,而是一个更抽象的规律或变量的重复,况且发展性模式的扩展涉及分类、推理、抽象概括及辨识数量的递增等多个方面。受逻辑思维能力的局限,儿童早期还不能从本质上认识一组事物的规律性特征并进行预测和推断,尤其是小年龄儿童。随着模式认知经验的不断积累,到学前后期,儿童才可能慢慢对发展性模式的规律有所认识。在此,需要教师关注的是,儿童对发展性模式的认知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的表达形式来实现,比如用方块积木堆成一个塔,孩子们很快就会注意到它看起来像一个台阶或楼梯,并通过继续搭建方块积木来解释这个模式接下来应该是什么。

同样,儿童早期对于以实物为材料的模式和以符号为材料的模式的认知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一般而言,他们认知以具体的实物或动作、声音为材料的模式往往比较容易,而要认知以抽象的符号和数字、字母等为材料的模式则比较困难。

二、支持儿童获得“模式”核心经验的策略

教育必须顺应和体现儿童的发展,明晰儿童早期模式认知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幼儿园相关活动的设计与有效实施。然而,由于教师对模式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儿童模式认知发展规律、年龄特点、个体差异的了解和把握存在一些偏差,导致幼儿园在设计组织与模式认知相关的教育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将模式认知活动等同于排序操作;以能否操作材料反映不同模式作为判定幼儿模式认知水平的唯一依据;视模式认知为单纯的数学活动;循序渐进地教幼儿模式概念,等等。要使与儿童模式认知相关的活动设计更富有意义,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将“模式”学习渗透于儿童的生活

国外有研究者认为,任何数学概念都包含情境(a set of Situations)、中心内容(a set of Invariants)和符号(a set of Symbols)三个系统,其中情境为数学概念提供特定的意义,中心内容表达的是该数学概念的本质内容,而符号则用于数学概念的表征(Vergnaud,1985)。大量的研究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在没有成人影响的情况下会自然地获得很多非正式数学学习的经验,即使是偶发的情境也能有效刺激儿童的思维,关键在于成人能否将这样的情境作为促进儿童数概念建构的重要来源。因此,对于儿童模式认知而言,渗透于生活情境和游戏之中的活动远比单纯的教学活动有价值。事实上,在儿童的一日生活里充满着各种与模式认知和学习相关的情境,如在搭积木等建构类游戏中发现和复制模式;在歌曲、节奏乐和手指游戏的学习中探索和创造模式;在美工作品创作中表现和运用模式;在故事和绘本阅读中寻找和描述模式;在大自然中发现和寻找模式;在运动性游戏中通过身体大肌肉动作表现模式,等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不仅为儿童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情境,而且使数学真正进入儿童的生活世界,从而避免教师“为模式而教学”。

除了设计相关的区角活动,教师还应思考如何将幼儿探索模式的机会整合到一日生活中。例如,回顾一下日程表,和幼儿一起做周历或月历,帮助幼儿认识模式;在幼儿搭建积木时,提供建筑物的照片作为幼儿复制模式的范例;在音乐活动中,帮助幼儿发现和描述歌曲中包含的模式并创造新的模式,让幼儿唱一些相似的歌曲,替换有规律的歌词,或准备铃鼓、节奏棒、三角铁等打击乐器,邀请幼儿创造简单节奏,鼓励两三个幼儿一起组合创造一个模式;在阅读图画书、听故事时,启发幼儿去感知故事情节中重复的语言(不管模式是存在于语言中还是画面中,图画书都为幼儿探索模式提供了一个精彩的语境);在操场上,鼓励幼儿用身体感知模式,如前后摇摆秋千、上下拍动皮球;在花园里散步时,让孩子们寻找大自然中的模式,如花瓣、鸟鸣等。

2.依据儿童发展特点设计活动,体现渐进性

儿童模式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模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在内容安排和引导策略的运用上要注意循序渐进。

对于小班的活动,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模式的识别和复制上。比如,在活动“三只熊”中借助幼儿喜欢的故事情景,让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去发现模式,并用熟悉的材料把模式复制出来。对于中班的活动,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模式的复制和扩展上。比如,在活动“跳房子”中通过“跳房子”游戏让幼儿学习模式的复制和扩展。而对于大班的活动,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模式的创造上。显然这样的安排较好地把握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在大班活动“马路花儿美”中,教师创设了在“马路”上摆放“盆花”的情景,让幼儿运用相同的材料建构不同的模式。教师还增加了一个对大班幼儿颇具挑战性的要求――要将手中的“盆花”都放完,这对于具有一定的模式排序经验的大班幼儿来说是适宜的。又如,在大班活动“多变的模式”中,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创造和表现模式,感受动作模式游戏带来的乐趣。教师在与模式相关的活动设计中,只有基于儿童模式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对儿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评判,才能找到恰当的认知突破点,以真正发挥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

在与模式相关的活动设计与组织中,模式的复杂程度和运用的材料也是值得教师关注的。比如,对于小年龄幼儿来说,用视觉的材料要比用动作的材料、听觉的材料组成的模式更适合他们,而在视觉的材料中,颜色对幼儿来说是最显著的视觉属性,因此,可将类似彩色方块积木的材料作为第一选择。此外,形状和大小也属于视觉属性,如“正方形、圆形、圆形,正方形、圆形、圆形,正方形、圆形、圆形”或“大石头、小石头,大石头、小石头,大石头、小石头”。在小年龄幼儿操作形状或大小属性特征的模式时,一定要注意去掉颜色属性。如“六边形、梯形,六边形、梯形,六边形、梯形”看起来是一个形状模式,但是如果所有的六边形都是黄色的,而所有的梯形都是红色的,那么幼儿可能就会去关注颜色,所以,应提供颜色相同的几何图形(如六边形和梯形都是红色的)或者颜色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石头供幼儿操作。当幼儿能够把颜色、形状和大小视为视觉属性的模式时,他们也就能使用许多其他属性了,如简单的方位模式“上、下,上、下,上、下”或“前、后,前、后,前、后”等。

同样,早期的模式学习活动应该为儿童提供可以操作的实物材料,让儿童去尝试扩展模式并有机会自我更正。但小年龄幼儿起初可能并不理解模式,只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教师要着重引导他们进行模式的识别,如可采用“你看出这里有什么规律吗?你注意到什么是重复的吗”这样的提问来帮助幼儿明确模式的结构。随着幼儿模式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师可让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有关模式的复制、填充、扩展的操作。在幼儿的模式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后,教师就可以提供多种材料,逐步让他们尝试进行模式的转换,鼓励他们用其他方式(身体动作、声音、符号等)来表现同一模式。

3.关注模式学习活动中的讨论与表征

模式学习活动的价值不在于一定要让儿童学会按照某一模式排序,而在于帮助儿童发现模式的规律并进行迁移。为此,教师必须关注两个重点:一是关注儿童自己的发现和探索(这一点在前述第一条策略中已重点阐述);二是关注儿童活动中的讨论和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