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岩土论文

岩土论文

时间:2022-10-30 21:00: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岩土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岩土论文

第1篇

该区属丘陵~低山溶蚀峰丛地貌,场地内总体地势为北东高南西低,测区内多有第四系土层覆盖,四周植被较为茂密,现经施工平场后,场地变得较为平坦,由地表地质现象显示,测区内岩性多样,且有一断层通过场地,该断层平面走向北西~南东向,在断层两侧岩层产状变化较大,其中:在断层北西面,岩层北西向倾斜,倾角70°左右,在断层南东面,岩层北东向倾斜,倾角50°左右。①第四系(Qel+dl):上部为耕植土,富含植物根系,下部为可~硬塑状红粘土,残、坡积成因,厚薄不均,局部含基岩风化残块及碎石,主要分布于测区大部地段。②二叠系中统吴家坪组(P2w):岩性主要为石灰岩夹硅质岩、钙质砂岩夹杂色泥岩、碳质泥岩。在水平方向上石灰岩、碳质泥岩、钙质砂岩呈互层状产出的组合关系。因受次级构造的影响,基岩破碎,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强烈。石灰岩、钙质砂岩及碳质泥岩,据其风化状态分为强风化-中风化,现分别对这几种基岩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及组合关系分述如下:(1)强风化碳质泥岩(P2w):褐色,泥质结构,含碳质、铝土质、铁锰质,受次级构造的影响,产状凌乱,该层在场地内风化强烈,整体破碎,厚度变化大。岩芯极破碎,呈砂状、碎块状,岩芯采取率低。(2)强风化石灰岩(P2w):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状,含硅质,主要分布于拟建场地南西侧,厚度变化大。岩芯极破碎,呈砂状、碎块状、土夹石状,岩芯采取率低。(3)中风化碳质泥岩(P2w):灰黑色,泥质结构,含碳质团块,节理裂隙发育,受构造及产状影响埋深变化大,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属较破碎软岩。(4)中风化石灰岩(P2w):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晶结构,含硅质,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少量块状。

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据地表地质调查及钻探探查,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地下水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叙述如下:场地下伏基岩为中风化泥岩、石灰岩,为含水性较好的岩层,其发育的节理裂隙为地下水流动提供了较有利的渗流条件,地下水埋藏较深,地下水径流方向为东南向南西,小车河为排泄基准面。

3岩土工程勘察概况

勘察之初,钻孔按一桩一孔布设,钻探揭穿地表覆盖层及地下强风化层进入完整基岩9m,在场地平场和钻探过程中,多处发现岩溶和裂隙,但仅靠所布钻探,不能确定其分布延伸范围。为迅速查明岩溶发育的分布情况,决定沿拟建物主要轴线布设测线,应用物探方法中的地震映像法和高密度电法,对钻探发现的岩溶现象进一步详查。本次勘察,沿拟建物主要轴线布设测线计完成高密度电法剖面3条,经过数据处理,综合分析,编制出物探异常平面分布图,为拟建物的基础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了充分依据。

4工程物探的基本原理及有关参数

4.1高密度电法:电法勘探是研究地层电学性质及电场、电磁场变化规律,根据研究地质对象的电性差异,通过仪器测量电场情况,进而研究电场的分布规律,以了解地下构筑物或地质体的状况,从而达到勘探目的。本次勘察,使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UK-2电法仪,采用60极接收,极距2m~3m,在预定位置布置测线剖面,本次勘察,电极的排列装置采用温纳四极装置。

4.2本场区工程地球物理特征:岩土电性地球物理条件是指运用物探手段解决地质问题的各种充要条件。地球物理勘探的前提是被探测体与周边岩土介质存在物性差异,常表现为电、磁、弹性波速等物性参数的异常。本次勘探目的主要是初步查明场区布设测线范围内隐伏的不明岩溶构造,如隐伏断裂、岩溶空洞或溶蚀破碎、地下暗河、充水溶洞及老旧窑形成的采空区等异常。本次高密度电法测试采用的物性参数为视电阻率值,通过对场区岩石和部分异常体的电性测试,结合贵阳地区同类型场地电性参数综合归纳本场区岩土电性特性。

5结论和建议

5.1测区内岩体多以泥岩、砂岩、页岩等中~软质类为主,局部地段,分布有石灰岩等相对坚硬的岩体。

5.2测区内,土层厚度多在2~15m左右,其厚度变化较大,其中:在测区南部,土层厚度相对较小,多在2~10m左右,而在测线北部,土层厚度相对较大,可达15m左右;在F1断层及附近土层厚度较大,多在20m以上。在F1断层及附近,由于土层与岩体破碎带的电阻率相差不大,因此,物探推土层厚度可能与实际有所偏差。

第2篇

就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岩土工程施工的现状来看,并没有充分利用全新的技术来施工,主要就是因为施工企业缺乏引入新技术的概念和意识,很多企业的技术还只停留在传统的技术上面,尤其是那种满足于传统、适应传统技术的观念、思想上比较落后。而有的企业因为没有经济实力投入到新技术的运用中去,不愿意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到新技术的推广中,这也是阻碍新技术在岩土工程中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很多建筑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普遍素质比较低,就算企业引入了一些新设备新技术,也没有优秀的技术人才来操作,再加上人员的技能比较落后,企业也缺乏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因此引进的新技术就形同虚设。这两方面的原因严重制约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想实现提高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目标,就必须着手清除阻碍提升技术推广的障碍,加强推广与引进。同时,岩土施工企业还应从自身入手,加强基础技术的建设,培养技术人员,以此来促进对新技术的运用,整体上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

2.岩土工程施工中对新技术的应用

2.1沉井施工技术

沉井施工技术又叫做沉箱施工,其具有对周围环境影响小、需要的场地条件小等等优点,因这些优点使得沉井施工技术已经被广泛引用到了岩土工程施工中。沉井施工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构建一个井筒状的结构物,在井内挖土后,利用结构物的自重克服与井壁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井内的土下沉到预先设计的高度,然后再使用混凝土密封底部,最后将井孔填塞好作为构造物的基础。另外,因沉井结构可以按照预先设计的深度进行埋填,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与整体性,使得承载面积变大,就可以承载更多的水平与垂直载荷,因此,沉井施工技术使用与城市岩土工程施工。沉井施工技术的施工过程主要按照以下工序来进行;首先,对地基进行处理后,才能够开始基坑的开挖工作,随后才能进行沉井的制作与下沉,只有这些工作处理完毕后才能对沉井进行封顶与封底的工作。在实际的沉井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沉井施工需要的施工人员较多,在下沉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进一步的观测,及时分析出现的变差,并进行科学的调整,保障沉井施工的施工质量。此外,在设计沉井时,还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与结构严格对刃脚等部件计算进行仔细的符合,以确保设计档案的准确性。

2.2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现代岩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施工技术,也是常用的基础性技术。伴随着各项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岩土工程中的施工设备与材料也都伴随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这些新技术新材料不断被应用到岩土工程中来。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具有无噪音、无振动并且不会出现积压情况等的优点,比较适用于水位较浅的岩土工程施工中来运用。主要利用的是钻孔时的泥浆将钻渣带出来的方式,同时,不会对孔壁造成破坏,再将钻进中的泥浆通过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方式置换。从而保证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同时,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要进行验证,查看设计是否满足现实情况的要求后才能进行具体的施工。

2.3喷射混凝土技术

将一定配比量的拌合料混凝土通过喷射机械压缩空气再喷射到受喷面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其中拌合料是通过管道运输确认准确定位后再进行喷射的,拌合料一旦接触到受喷面就会很快凝结,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加固的作用。当前,一些岩土工程中常常将喷射混凝土技术与钢筋网联合使用的方式,实现受喷面的加固耐久性与更高的力学性能。喷射混凝土技术的主要施工流程为:在对受喷面进行充分的底层处理后,用水润湿,然后编设固定好钢筋网,紧接着要进行合理的混合料拌合,等待喷射操作完毕后,还应进行合理的后续养护工作,保证各环节的施工质量。

3.提高施工企业技术水平,促进新技术的应用

第3篇

1.1地下各种界面不能快速地进行划分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处于近地面位置的地质界面包括的类型较多,但在当前技术和手段下,对于这些界面还不能有效、快速地进行划分和识别,不能为民用建设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充分的指导作用,这就给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1.2部分岩土参数不能确定

在勘察工作中,部分原状岩土在对其样品进行采取时具有较大的难度,无论利用室内试验或是室外试验等方法来对参数进行测定,都会导致这部分岩土的参数不能有效的确定下来,这也会对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

1.3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素质不高

勘察工作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勘察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目前很大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不仅理论知识较为缺乏,而且也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因为自身知识广度和宽度的不足,在勘察过程中不能确保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不能更好地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勘察工作中有效的进行应用。

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2.1工程物探技术

2.1.1钻孔波速测试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各类岩体土体的各种波速进行有效的确定,可以利用单孔波速测试手段,这样还可以有效地对相关的岩土参数进行确定,从而可以科学对民用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判断。而且利用钻孔波速进行测试,可以有效判断和评价地基的振动特性,有利于对建筑的抗震设计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利用钻孔波速进行测试时,需要在民用建筑下布置波速测试钻孔,将三分量检波器固定在孔内预定深度内,同时要对测试的垂直间距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其保持在1m左右,在测试时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逐点进行。

2.1.2场地微振动测试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抗震设计的质量,可以对场地微震动进行测试,对脉动幅度值等参数进行确定,从而将场地内的地震区进行划分。另外,在室内外测试过程中,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可以获取各种数据资料,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确保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

2.2地理信息系统

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在空间数据处理中,其主要是以地理坐标为主,通过勘察来获取某一区域内的数据资料,从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有效管理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得以不断的完善,其功能也不断的增多,不仅具有输入、编辑、维护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功能,同时对于文件型图形数据和关系型的属性数据还具有有效的连接功能,这样不仅有效确保了这两种不同的数据库能够互相进行访问,还可以对图形数据进行更好的分析。由于是完全面对用户进行界面设计,而且还能够提供相应的接口,这样可以有效确保二次开发的顺利进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处理能力,可以有效确保信息管理系统可视化功能的实现。当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功能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不仅可以将地质资料在工程中进行输入和查询,还可以使可视化综合动态查询和检索功能得以实现,有效确保了勘察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样就可以为勘察管理部门提供更真实的数据,确保其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岩土勘察工作的实施。

2.3遥感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确保探测范围和信息量的进一步扩大,同时通过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即获取到相应的信息,可以实现动态的监测。而且利用遥感技术收集到信息后,可以对信息进行存贮、传输,这对于信息的进一步应用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在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更好地显现出地域内的不同地貌特征,为工程建设方案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复杂的地理环境。

3结语

第4篇

根据目前的岩土施工现状来看,其中很多的企业在施工中存在很大问题无法有效的利用一些新技术来促进其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缺乏专业技术比较强的人才,导致了企业的岩土施工技术仍然是延用传统的技术,无法提升施工的效率。面对上述情况,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将岩土工程施工新技术尽快的应用到工程当中,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此外,施工企业应不断的加强基础建设的水平,将人才培养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我国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二、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一)不确定性

一般岩土工程的勘察报告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场地数据,因此造成了对场地岩土的性能了解的不够透彻;岩土的结构和性能的参数常常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出现一定的变化,而岩土工程的施工恰恰又很容易对环境条件造成改变;若是相应的岩土结构发生变化,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岩土施工,为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区域性

岩土根据区域以及自然条件的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性质的土应力应变关系都是不一样的,对施工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施工的技术选择上,上海比较重视软土的,而重庆地区注重山区岩石的,这些都是由于区域性所造成的不同。

(三)隐蔽性

像锚杆等是岩土中的隐蔽施工,在运行中也同样是在隐蔽的环境下所进行的,问题不容易被发觉,一旦出现问题进行处理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同时对问题的解决程度也需要靠时间来验证。

(四)依赖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的出现了沉井施工技术、高压喷射注浆法等,使得我国的岩土施工技术走上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使得岩土工程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五)前导性

对于施工技术的研究,一般都是先对施工的效果进行分析,然后再计算理论和设计的方法,一些技术发展的十分迅速,但相应的计算理论和设计等仍在缓慢的进行。在这一点上充分说明了岩土工程施工有着一定的前导性。

三、岩土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一)沉井施工技术

沉井施工技术也是沉箱施工,它具有很多的优势,主要包括:沉井施工技术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较小,施工所需场地也较小等。这些优势使得沉井施工技术比较容易被岩土施工企业所接受,在城市的建设中也就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应用。此外,沉井结构能够依照原本的设计来进行麦田,这样就能更好的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将承载的面积扩大,以此提升了承载的水平,也正因如此,才被施工企业所广泛的应用。

(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岩土工程施工中,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了岩土施工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使得岩土工程的施工设备及材料等方面都得到了进步,由这些设备和材料所研发的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作为现代工程中的常见技术,有着无噪音、无振动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施工技术比较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层施工。

(三)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

所谓喷射混凝土技术,就是将按照一定比例所调和好的料利用喷射机将材料喷射在受喷面上,最终使受喷面接触到拌合料之后凝结成混凝土,从而达到加固的作用。现代岩土工程施工中,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深基坑支护等方面,将喷射混凝土技术与钢筋网结合在一起使用,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进行喷射混凝土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对喷射材料的选择和配比上有较好的掌握,同时也要定时对设备进行保养,保证设备的使用性能。可以说喷射混凝土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促进岩土工程施工中新技术应用的措施

现代的施工企业应在岩土工程施工新技术上将不断的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来作为大的前提,因为在工程中,施工技术的水平对整体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新技术的实施。这就要求岩土工程的施工企业应重视对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应重视对施工人员技术的培养,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此外,应依照新的标准和管理来对工程中的管理人员和质检人员等进行培训,将对新技术的推广放到实际中来,使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切实的提高岩土工程的质量。新技术的应用将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不仅能够在工期上有所减少,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长久以来将为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上的回报,使企业的效益得到不断的提高。作为岩石工程施工单位的领导应清楚的了解到新技术的应用为企业所带来的好处,积极的将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到工程施工中来。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另外也能够提升我国岩土施工的质量以及水平,带动我国岩土工程施工的稳固发展。

五、未来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第5篇

1.1工程概况

项目地处丽泽金融商务核心区内,为E08、E09地块。该项目地上建筑面积为23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8万m2。拟建建筑物由2栋塔楼及其裙房组成,塔楼分别为地上39层和45层,建筑高度分别为180m和200m,裙房分别为地上6层、10层和15层,建筑高度分别为43.4m、49m和75.6m。拟建建筑物地下部分连成一体,基础埋深约为22m。

1.2地层分布及岩性特征

在场地勘探深度80m范围内的地基土主要由人工填土层、新近沉积层、一般第四纪冲洪积层和第三系构成。拟建场区表层普遍为人工填土层,岩性主要为素填土和杂填土,素填土为粘质粉土粉质粘土填土层、杂填土1层,填土层厚度约为2.8~5m。填土下部发育有新近沉积的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层和细砂1层、粉质粘土2层透镜体,新近沉积层厚度约为1.3~3.9m。人工填土层及新近沉积层以下为一般第四纪冲洪积卵石层,分布连续、厚度较大,地表下5~40m之间普遍分布卵石层,局部分布有大漂石,漂石的分布随机性较强,其中在地面下20~35m范围内,漂石含量较多。巨厚卵石层中局部夹有粘性土、粉土层透镜体。一般第四纪冲洪积卵石层下为砾岩和泥岩互层。其中砾岩层,杂色,呈中厚层状,泥质胶结,胶结程度差,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为0.029~0.92MPa,分布连续;泥岩1层,棕红色,呈巨厚层状,胶结程度差,遇水易软化,自由膨胀率为26%~30%,有弱膨胀性,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为0.18~0.89MPa,分布连续。

1.3地下水概况

本次勘察钻探深度范围内,实测到一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水位埋深23.8~24.1m,水位标高19.99~20.83m,含水层主要为卵石层,含水层底板主要为泥岩层。本场区地下水位变化和北京市区总体变化趋势一样都呈下降趋势,但因为含水层颗粒大,渗透性好,其水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历史上大的降雨年份和官厅水库放水时可使水位大幅回升。1995~1997年官厅水库放水,本地区水位标高曾一度达到36.0m左右,因此随着地下水限采措施及大气降水影响,地下水水位仍存在大幅上升的可能。该层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具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具微腐蚀性。

2砂卵石地层物探方法实践

2.1波速测试

采用RS-1616K(S)基桩动测仪,单孔法测试,本场地布置了2个波速测试孔,测试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值和压缩波速值,利用波速测试数据,判定砂层和卵石层的密实度。本场地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值为256.1m/s~257.9m/s,场地覆盖层厚度dov﹤50m,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根据波速测井成果可知场地表层构成浅震低速层,在地表以下5.9m处,压缩波速为373.5m/s、剪切波速为172.3m/s;潜水面附近20.09m处,压缩波速为705.2m/s、剪切波速为349.7m/s;地表以下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的巨厚砂卵石层(局部夹有粘性土层)速度相对较高,第三纪砾岩、泥岩互层其速度则更高,在地表下第四系与第三系地层分界面附近40.3m处,压缩波速为1089.9m/s、剪切波速为605.7m/s;40.3m以深压缩波速和剪切波速逐渐增高。

2.2地脉动测试

在E08塔楼东南角、E09塔楼西南角布置2个地脉动试验孔,6个地脉动测试点(2个试验孔地面、孔内21m处、40m处各一个观测点),测试地面及孔中不同深度的测点的东西、南北、垂直方向的位移幅值和地脉动的卓越周期。根据测试报告,场地地面3个方向的脉动卓越周期在0.375s~0.395s之间,地面下21m处3个方向的脉动卓越周期为0.305s,地面下40m处3个方向的脉动卓越周期为0.19s~0.195s之间;场地地面3个方向的的脉动幅值在1.5×10-5m/s~3.0×10-5m/s范围内,地面下21m处脉动幅值为0.4×10-5m/s,地面下40m处脉动幅值在0.4×10-5m/s~0.6×10-5m/s范围内。建议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应避开场地地基的微振卓越周期,以避免地基与建筑物产生共振。

2.3电阻率测试

为了解决大粒径卵石层中地下水位较深的情况下量测的困难,布置了2个电阻率测试孔,从钻孔电阻率测试成果图中看出,地下水位以上非饱和卵石层视电阻率最大值一般在112~120Ω•m,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卵石层视电阻率一般在10~12Ω•m,地面下23~25m处卵石层电阻率处于骤降状态,推测地下水位埋深可能在23~25m之间,与现场实测地下水位埋深较为接近。

2.4瞬变电磁法

TEM法属于时间域电磁法,该方法对低阻反应灵敏,更易于突出低弱的电阻率异常,适合划分本场地的含水及富水区域。以L2线反演视电阻率断面图1为例,对场区已有勘察成果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在深度约23m至25m视电阻率等值线变化梯度较大推测为本工区的潜水面位置;本场区地下地层较为平缓,L2线右端大号测点的视电阻率等值线形态出现倾斜的原因分析可能是由于接近高压线电磁噪声的影响,导致曲线扭曲,影响了电阻率等值线的形态。其它各条测线视电阻率分布规律与L2线较为一致,其潜水面形态也较连续。此外对本场地各条测线的视电阻率进行了不同深度(20m、25m、40m)的水平切片,得到视电阻率切片图,本场地内不同深度视电阻率在平面上的变化特征。视电阻率纵横向的变化,可以看出场地由东北向西南潜水面具有逐步变浅的趋势。另外从各个切片图都可看到场区中部的两个低阻异常,异常位置与地表布设的两个钻孔位置非常一致,推测为正在施工的钻机及注水钻孔所引起。从钻孔资料可以看出第四系与第三系基岩分界面在40m左右,但是由于该处的上下两层电阻率差异较小,依据TEM成果无法准确划分出第三系基岩界面,但是根据40m深的视电阻率切片图,可以看出视电阻率等值线平面上分布不均匀,即在同一水平面含水情况是不均匀的。

2.5浅层地震法

(1)浅层折射波法浅层折射波地震法是地震勘探中的一种重要工程勘察方法,常用来探测覆盖层(或低速层)的厚度,建筑地基、断层和古河道的分布等工程地质问题。本次浅层折射波地震勘察的目的是区分第四系潜水面及第三系基岩界面。本区地层界线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实测解译的波速并考虑现场地质、钻孔资料来划分的。以DL1线为例进行分析和说明。第四系与潜水的分界面。由于场区位于古漯水河故道上,岩土破碎程度高、不完整、强度低,潜水面以上,纵波速度变化范围为350~950m/s,潜水面处纵波速度约为950m/s,潜水面深度变化约为23~25m。第四系与第三系基岩分界面。第四系潜水面以下第三系基岩面以上为卵石,纵波速度变化范围为950~1700m/s。第三系基岩面及以下为砾岩泥岩互层,岩石破碎程度较低、较完整。第三系基岩面处纵波速度约为1750m/s,深度变化范围约为41~43m不等,自南向北有缓慢变深的趋势。从DL1线反射剖面上可以看到,在100ms左右有一明显的同相轴,结合折射波的速度和时间分析同相轴应位于40m左右,推测为第三系基岩界面引起的反射波。其同相轴有起伏,而且略向大号(向东)倾斜,说明第三系基岩界面不但有较小的起伏而且向东有较小的倾斜。从各条测线的综合物探成果的对比可以看出:TEM法和浅震折射波法勘察成果均能较好地反映出第四系潜水面的分布,浅震折射波和反射波勘察成果均能较好地反映出第三系基岩面的分布。TEM法视电阻率可反映出第四系潜水面的分布形态,但不能反映出第三系基岩面的分布,另外TEM法视电阻率能够反映出场区内地面以下第四系、第三系地层含水情况。根据面波勘察成果解译出了场区内约5~6.5m深处的填土层与卵石层的分界面分布形态。

2.6地基承载力估算

采用波速测井和地震勘探获得了波速测井地层速度和地震地层速度。可以作为地基承载力计算的依据。通过波速测井地层速度和地震地层速度对卵砾石层承载力估算值与依据规范查表值对比可以看出,查表值还有提高的空间。

3结论

(1)现阶段利用普通钻进手段难以查明卵砾石层的力学特征。采用波速测试、地脉动测试、电阻率测试、瞬变电磁法、地震勘探法等钻探的物探方法可得到相应的一些物理力学参数,为评价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有益的尝试,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2)折射波地震法和TEM法较好地解译出了深度约23m潜水面及其分布形态。

(3)二维反射波和折射波地震法较好地解译出了深度约40m的第三系基岩顶界面及其分布形态。根据面波勘察成果解译出了场区内约5~6.5m深处的填土层与卵石层的分界面分布形态。

第6篇

摘要:岩土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是岩土本科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提高这一环节的质量,本文从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毕业设计 质量

我校对毕业设计质量十分重视,但近年来出现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现象,为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在对有关院校毕业设计指导经验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一、影响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

1.就业与考研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大四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还面临着找工作、考公务员、研究生复试等诸多问题。所以说学生本身主观上非常想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全部的精力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力求呈现高质量的设计成果。但现实情况迫使学生不得不压缩毕业设计的时间,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质量。

2.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影响。目前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毕业生,这部分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尽管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均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质量下降。

3.毕业设计成果与实际需求脱节。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存在为设计而设计的倾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脱离实际,通常只是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设计,从而对工程条件进行不恰当的简化。这样即便学生在某一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 但设计方法单一,考虑实际问题不全面,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毕业设计成果缺乏展示平台,没有进行社会转化的机会,更产生不了行业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二、提高岩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1.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监管机制。学院作为毕业设计质量(论文)监管的二级单位,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统一管理。资环学院按照我校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认真制定本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细则,将监管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严把质量关。主要监管的过程包括:⑴毕业设计(论文)准备工作、选题监督;⑵学生开题、实习调研落实情况检查;⑶平时学生、指导教师出勤情况检查;⑷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⑸学生进行预答辩情况检查;⑹答辩、成绩评定;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导效果总结。在建立健全了毕业设计(论文)监管机制基础上,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每个过程都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企业长期进行合作,利用社会资源来提高在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定期派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业务实践或挂职锻炼,直接接触实际工程,边实践,边学习,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设计方法,把行业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之中,这对于那些毫无实践经验,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来说,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所以说,对于新引进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之前,学校应先派他们到实习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技能训练,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应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结合教师的科研工作,让学生参加实际题目的设计,使他们处于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真实社会活动中,为其提供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锻炼机会。毕业设计(论文)的设计方案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将毕业设计成果进行社会转化,能够产生一定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热情,从而能够主动学习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能够掌握更多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工程间的差距,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是高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实践的过程,健全的管理机制、高素质的指导教师的培养等都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今后需进一步加大重视程度,不断进行实践、总结,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更多的方法、措施。

参考文献

[1]章广成.岩土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科学与人才培养,2011(1):163-164

[2]陈鹤鸣,汝一飞.本科生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1):107-109

[3]杨艾玲等.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几点建议[J].广州化工,2011,39(18):176-178

第7篇

1.1场地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确定

1.1.1承载力的确定。根据含水比标准值aw=0.68,按《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查表得硬塑红粘土fak=210(KPa),可塑红粘土fak=180(KPa),软塑红粘土fak=140(KPa)。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及计算公式,当基础形式为独立柱基,假定基础底面宽3.0m,埋深0.5m,计算红粘土承载力特征值,计算结果为:硬塑红粘土fa=189.17(KPa),可塑红粘土fa=143.33(KPa),软塑红粘土fa=100.79(KPa)。考虑红粘土为中压缩性土及建筑经验,各土质单元及力学参数建议指标为:硬塑红粘土fa=190(KPa),可塑红粘土fa=150(KPa),软塑红粘土fa=100(KPa)。

1.1.2岩石物理力学指标确定。根据建筑地基规范规定,岩体属较破碎岩体,考虑到结构面间距、宽度、产状及其组合的规律等因素的影响,综合确定Ψ=0.10,计算确定fa=4830KPa。考虑施工爆破、岩溶强发育等因素,结合邻近施工开挖验槽资料,场区岩体较破碎,故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采用:fa=4000KPa

1.2地基岩土评价、持力层选择及建议基础形式

1.2.1耕植土。场地内耕植土,土层厚度不均,分布连续,力学强度低,不能作基础持力层。

1.2.2红粘土评价。场地内挖至±0.00设计标高后红粘土厚度为0.00~12.00m,考虑基础埋深为1.5m,地基部分为岩,部分为土。而拟建建筑的最大荷载为5683KN/柱,垂直方向深度内红粘土起伏较大,极不均匀;按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公式:单独基础Z=Z1P1+1.5=18.55m;由于拟建物为框架结构,根据计算结果综合评价:拟建物区域内红粘土厚薄极不均匀,故本场地红粘土地基为不均匀地基。经计算2a交Fb柱基(3-32钻孔),其沉降深度为11.28mm,16d交Eb柱基(3-4钻孔),其沉降深度为28.7mm。通过对2a交Fb柱基(3-32钻孔)、16d交Eb柱基(3-4钻孔)两相邻柱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其沉降差为:28.7-11.28=17.42mm>0.002L=12.00mm,不能满足规范求。据钻探查明,拟建场地内红粘土平面分布厚度差异较大,垂直方向状态差异较大,基岩面起伏较大,基底为土岩组合地基,土体水平和垂直方向分布极不均匀,部分缺失,石芽外露。拟建工程荷载较大,若采用该土层作持力层,不宜控制拟建物的差异沉降。红粘土不宜作拟建物的地基持力层。

1.2.3岩石地基。中风化石灰岩岩性致密,平面岩体总体连续。局部基岩面起伏大,岩体溶洞及溶蚀裂隙发育,溶蚀洞隙处理后,地基强度总体较高,地基稳定性较好,是较好地基持力层。

2基础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及处理意见

2.1按现设计方案,拟建物设计±0.00标高H=1094.00m。根据现环境地形条件,场地将进行回填,回填高度为4.00~6.30m。建议分层夯实回填土方,以避免地坪开裂。

2.2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时,因场地内基岩中存在地下水,水量较丰,应准备相应的降、排水设备。基础施工时降、排地下水应密切关注排水水质情况。

2.3建议抽排地下水采用集中降水与分散排水的方式平稳、连续进行。施工宜快速进行或避开雨季,防止涌水量过大导致无法施工或施工难度过大。

2.4场地岩体中局部隐伏型岩溶裂隙强发育,为防止爆破施工对持力层造成二次破坏,采用桩基方案时施工嵌岩部分应采用人工开凿或可靠的爆破方式;场地内局部土层厚度较大,有软土分布地段易因基础开挖施工诱发涌土,应采取有效的护壁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2.5部分地段基岩面或基础埋深大,基础施工时需穿越厚度较大的软、流塑红粘土或规模较大的岩溶现象时,为防止涌土或地下水过大造成施工困难和诱发地面不均匀沉降、塌陷等地质灾害,故深桩(现地面以下大于12.00m,岩溶强发育地段)桩孔成孔工艺建议采用机械成孔。

2.6鉴于现场地耕土厚0.3~1.8m。需再回填4.00~6.30m到±0.00标高,与相临建筑1#-接待中心±0.00标高(1288.30)、2#-办公楼±0.00标高(1290.50)相差3.50~5.70m。建议:①增设1层地下室;②挖除耕土后,用砂碎石土分层碾压回填;③加强桩基础联系梁的刚度,在基础联系梁上作现浇钢筋砼板或铺设预制板做室内地坪。

3结论与建议

第8篇

一、岩土水理的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也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需要勘察测量的重要内容。岩土水理性质指的是地下水和岩土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性质。在自然界当中地下水的赋存形式主要有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判定岩土水理性质的办法有五种,包括软化、透水、崩解、给水、胀缩。在实际测量岩土水理性质的时候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这五种方法里面软化性是使用的比较多的一种。软化就是指岩土主体在浸水之后,力学强度会出现下降的特性,在工程当中我们用软化系数来表示这个特性的强弱,这种特性可以判断岩石是不是耐风化、抗水侵。胀缩性是指岩土主体在吸水之后体积会变大,失水后体积会相应的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的起因是在岩土的颗粒表面有一层结合水膜,这层水膜吸水会变厚,失水会变薄。岩土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岩土工程是比较容易出现裂缝还是不容易出现裂缝。

二、地下水可能引起的岩土工程的主要危害

地下水之所以能够引起岩土工程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地下水会出现不稳定的水位变化以及地下水的水动压力以及地下水对于建筑物的腐蚀这三个方面,其中前两个方面是最为主要的两个方面。地下水的水位变化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地下水的水位上升,一种是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另外一种是地下水的水位频繁变化,不断地上升和下降。如果地下水的水位只是在小范围内出现波动一般不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一旦浮动范围过大,则非常容易影响岩土工程的施工和使用。地下水位频繁的升降波动对岩程可能造成的危害主要有:能引起建筑物的破坏和膨胀性岩土胀缩变形。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上要原因是自然原因或者人为工程活动改变了地下水的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水压动力力作用下。引起岩土的渗透变形,造成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一些非常严重的、带有毁灭性的工程危害,造成安全隐患影响工程的质量。

1.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可能引起的岩土工程的危害现如今,地下水的水位降低大多是由于人为因素,比如说人类为了某些商业原因会集中大量的抽取地下水、在采矿的时候可能出现矿床疏干、还有就是在河流的上游筑坝、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会截夺下游的地下水补给等等。地下水的水位过分下降,可能会导致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许多严重的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桔竭、水质恶化等恶劣的、不可修复的环境问题,这些后果无论是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还是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都会造成很大威胁。

2.地下水的水位上升可能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能够引起地下水的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地质因素就是地下含水层的结构变化。另外像气象因素比如说降水变化,气温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地下水位的上升。还有一些人为因素比如说灌溉、施工也有可能造成地下水位的上升。地下水位上升会造成土地的沼泽化、盐碱化,导致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腐蚀性增强。地下水位上升还可能导致岩石层出现滑移和崩塌等地质灾害。

3.地下水水位的频繁升降可能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变化能够造成膨胀性的岩土因为膨胀系数不同,吸水多少不同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的水位升降比较频繁的时候,不仅会导致岩士的膨胀收缩变形不断的往复出现,而且会导敛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地加大,久而久之会导致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质量不大的轻型建筑物的破坏。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变动带内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由于地下水的水位变动过快,土层中的胶结物比如铁、铝等主要的成分会被水带走,土层一旦失去了胶结物就会出现土质变松、含水量增大、孔隙增大等问题,给岩土工程的基础选择、处理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4.水文地质勘察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评价岩土工程的勘察中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一些主要的工程地质理论等。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之下,岩土工程的操作人员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来建立合适的模型,进行试验得到相关参数,进而判断的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结语

水文地质问题是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国家工程建设在实际工作当中做的还不够好的地方。在具体的岩土工程当中需要因地制宜的进行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严格依照操作规范和建设规则来进行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有效的方法,采用合理的手段和科学的技术来处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作者:梁娟娥单位:天津市地质工程勘察院

第9篇

1.1高寒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

高寒地区由于海拔较高,且空气比较稀薄,勘察人员难以适应恶劣的环境,通常会出现头晕、无力等高原反应,难以进行勘察工作,给勘察工作带来了人力方面的困难。高寒地区相对于平原地区气候极为恶劣,温度较低,岩土往往会因温度低而结冰,甚至会出现冻坏的现象,岩土工程勘察会由于这些因素影响而使勘察结果出现误差。高寒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等原因,导致了前往此地进行勘察必将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勘察单位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资金。高寒地区岩土勘察工程的勘察地点相对分散,这给勘察质量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2高寒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相关管理人员责任落实不到位。

高寒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能否达到质量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勘察人员工作水平,因此,加强对勘察人员的管理,是做好勘察质量管理的第一步。然而,实际情况是,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并没有肩负起来,对于勘察工作的管理不到位,勘察人员难以形成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勘察工作的管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勘察团队的凝聚力。并且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勘察人员都能够尽到自己的责任。

1.2.2岩土工程采取不当的施工方法。

现如今,很多勘察单位中聘用的勘察人员并不完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尤其是勘察钻机机长,作为勘察团队中的核心一员,机长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勘察工作的优劣,如果机长缺乏必要的素质,那么,就无法带领、教育其他人员,勘察人员也就难以掌握勘察要领,找不到恰当的施工方法。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如果施工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勘察结果中出现种种错误,或者对于高寒地区岩土并未能进行全面的勘察,遗漏了较为重要的部分,这些都会降低勘察的质量。

1.2.3岩土工程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

现如今,无论是何种产品,都会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岩土工程勘察中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也是如此。一些勘察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购进廉价的施工材料,或是租赁勘察钻探,这也就无法保证勘察材料质量是否合格。而勘察人员在野外勘察时,就会出现各类问题,比如,勘察钻机出现故障,延误勘察工作,或是数据记录不准确,得到的信息错误,也就导致了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难以达标。

1.2.4岩土工程施工环境恶劣。

高寒地区环境较为恶劣,海拔较高,勘察人员容易出现各种高原反应,在难以适应当地环境的条件下,勘察人员总会有意或无意中出现一些工作问题,难以进行规范的施工。再加上这些地区温度较低,空气环境差,日光照射等原因,勘察场地岩土质地较差,给勘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种种原因结合到一起,导致了勘察质量下降。

2高寒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由于高寒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存在诸多问题,而且管理工作进行困难,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管理,减少勘察错误的出现,消除后期工程实施中的安全隐患,增强勘察工作对工程建设的作用。

2.1勘察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目标

高寒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勘察工程的全面性、真实性,切实完成勘察工作的任务,消除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现象。通过勘察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制定一系列具有较强可实施性的管理方案,合理分配每个人的责任,运用恰当的勘察方法,使用合格的施工材料,让勘察工作做到位。

2.2勘察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原则

2.2.1要遵循系统性原则。

高寒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多个部门以及多个工作人员,在勘察过程中,各部门、各成员必须进行系统性地配合,才能将勘察工作做好。

2.2.2要遵循分权与集权平衡性原则。

勘察单位总部要掌握主要的管理权力,有利于对勘察工作的宏观调控,而将一定的权利分配给各个部门,则可以使其能够根据勘察工作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总部权利过于集中,就会抑制各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管理的难度,而权利过于分散,则不利于相互之间的统筹合作。

2.2.3要遵循目标合理性原则。

由于高原地区特殊的环境,岩土工程勘察不可能像平原地区那样顺利,因此,对于勘察目标的制定要合理,人员分配、所用时间、资金支出等各方面要充分考虑,并非是将目标制定足够高就一定能保证勘察质量好。

2.2.4要遵循集中与系统管理原则。

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通常都会采用一些集中控制的手段,这样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增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保证工作进度的统一性,然而,过于集中的管理方式,会限制某些部门的职能,一些工作进度较慢、效率低的部门会减缓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且集中管理并不会细致地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因此,集中管理与系统管理并行,才能使质量管理更有力。

2.3勘察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内容,体现出该体系所包含的各个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该体系是否能够对质量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建设勘察单位领导小组,能够使负责岩土工程勘察的人员便于监督、审查勘察工作,及时发现勘察质量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并对勘察人员给予绩效评价,督促其做好勘察工作。建立勘察综合项目部,对勘察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严格的质量监管,以及把握资金支出事项,督促勘察小组保质保量完成勘察任务。建立钻探小组,外出到工程项目地点,进行实地的勘察工作,并适当提高该小组的工资,以便吸引、留住更多素质较高的人员。

2.4勘察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措施与保障

管理体系建立的措施与保障,首先要考虑如何保障勘察质量。勘察单位应当聘请更多有权威的勘察专家进行指导,克服勘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运用更新的勘察理论、勘察技术、勘察方法,提高勘察质量。加强对勘察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勘察人员工作素质。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保证勘察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施工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加强对勘察材料的监控,保证施工材料合格。

3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TU471文献标识码:A

1 建筑岩土勘察技术现状

我国建筑岩土勘察技术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现目前,我国建筑岩土勘察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建筑岩土勘察技术进行优化,建筑岩土勘察技术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1建筑岩土勘察作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勘察规范

建筑岩土勘察主要有主体力学指标和地质构成两方面内容,建筑岩土勘察的地质构成,对建筑的基础处理方法制定有着重要意义。建筑岩土勘察是在唯一性较强的建设场地进行勘察,采用方式也主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钻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岩土勘察机构缺乏可比性,因此,建筑岩土勘察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着较高要求,同时也对现场勘察作业人员的操作有着严格的规范。然而,现目前建筑岩土勘察现场作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其所受的建筑岩土勘察教育同时也存在较大差距,加上不同单位在建筑岩土勘察过程中采用的相关勘察规范和标准也各不相同,使得建筑岩土勘察缺乏准确、统一的勘察标准。一些单位在建筑岩土勘察过程中并未进行当地地理环境的勘察,加上一些建筑岩土勘察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导致建筑岩土勘察过程中出现不良状况或不对建筑岩土勘察过程中的突发现象进行及时处理等现象,使得建筑岩土勘察无法适应现代建筑岩土勘察的需要。

1.2建筑岩土勘察工具较为落后

建筑岩土勘察是一项对精密度要求极高的工作,因此,建筑岩土勘察工具应当具备较高进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岩土工程的各个环节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以便制定具体、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然而,现目前很多建筑岩土勘察机构在进行建筑岩土勘察时,采用的看勘察仪器和工具仍然相对落后,所使用勘察仪器的精密度相对较低,导致建筑岩土勘察无法为建筑岩土工程的各个环节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同时落后的建筑岩土勘察工具或仪器体积和质量相对较大,不便于运输,导致建筑岩土工程无法制定具体、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使得建筑岩土工程的施工工期和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采用落后的建筑岩土勘察仪器或工具在进行建筑岩土勘察时,无法获得准确的勘探数据,只能获得大约数字,同时也存在应当勘察的岩土数据勘测不出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岩土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1.3建筑岩土勘察监理力度不到位

建筑岩土勘察是岩土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科学、高效的建筑岩土勘察监理工作是建筑岩土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然而,现目前我国很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为了在建筑岩土勘察中节约成本,对建筑岩土勘察的监理工作走重视度不够,使得建筑岩土勘察监理力度不到位,出现一些勘察人员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对勘测数据进行胡编乱造,弄虚作假,同时忽视了对岩土工程中的某些部位的勘察等现象,导致建筑岩土工程的施工设计出现误差,直接影响的建筑岩土工程的建设。

2 优化建筑岩土勘察技术措施

2.1提高建筑岩土勘察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统一勘察规范

建筑岩土勘察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着较高要求,建筑岩土勘察现场勘察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岩土勘察的质量,对建筑岩土工程的质量和周期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保证建筑岩土勘察的质量,保证建筑岩土勘察的工期和质量,应当加强建筑岩土勘察现场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且建筑岩土勘察现场作业人员应当经过长期的实习期才能正式进行现场勘察作业。同时,建筑岩土勘察对现场勘察作业人员的操作有着严格的规范,因此,应当建立健全建筑岩土勘察相关法律法规,为建筑岩土勘察工作提供规范、标准以及制度保障。统一的建筑岩土勘察标准和规范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岩土勘察人员技术水平和建筑岩土勘察结果的统一性,使得建筑岩土工程更具经济性。

2.2建立完善的建筑岩土勘察监理机制

建筑岩土勘察不健全的监理机制,使得建筑岩土工程的施工计划和方案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建筑岩土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因此,应当建立完善的建筑岩土勘察监理机制,并制定建筑岩土勘察相关指导方案,加强对建筑岩土勘察现场以及整个过程的监理工作,并规范建筑岩土勘察作业,提高建筑岩土勘察的效率、质量以及安全性。同时也应当加强审查建筑岩土勘察的工作量和质量,对建筑岩土勘察整个作业流程进行有效监控,及时控制和处理建筑岩土勘察过程中的不良现象和突况,并加强建筑岩土勘察中的工程测绘、界面划分等基础性工作的监控力度。此外,还应当加强审核勘测报告的相关数据和参数,注重对其连贯性和合理性的分析,尽量减少建筑岩土勘察过程中的误差。

2.3加强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

建筑岩土勘察也应当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使用,在进行建筑岩土勘察时,应当尽量使用高效科学的静力触探头、波速测试、标准贯入试验以及静荷载试验操作等新技术,同时注重新的建筑岩土勘察设备的改进和研发,在保障勘察数据准确性的同时,使建筑岩土勘察操作更方便。通过相应的室内外新技术,结合已有的施工检测、监测技术,以便获得更高高效科学的资料和数据,再进过不断分析、对比,确立相应的经验关系,经过反复检测、监测的实测资料从而得出相应的参数对比依据,从技术含量和指标上提高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3 结语

现目前,我国建筑岩土勘察技术仍然存在着建筑岩土勘察作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和缺乏统一的勘察规范、建筑岩土勘察工具较为落后以及建筑岩土勘察监理力度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应当提高建筑岩土勘察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统一勘察规范,同时建立完善的建筑岩土勘察监理机制,并加强新设备和新技术在建筑岩土勘察中的使用,不断优化建筑岩土勘察技术,推动建筑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德泉,黄生文,陈永贵,刘宏利,严聪.地质勘察与地基基础课群综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A]. 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2] 赵旭,张钦喜,许成顺.对土力学课程助课实践的思考[A]. 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 2010

[3] 陈晓东,柴建峰.在东南亚原英联邦国家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应注意的几点问题[A]. 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 2008

[4] Prof.Shucai Li[A].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vol.5 No.5)[C]. 2013

第11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数值分析;分析

我国岩土工程力学的发展距今已经有40余年的时间,在岩土工程力学变形计算之中,土地被视作弹性体,在稳定分析中,土地被视作刚塑性体,稳定分析与变形计算是两种不同的关系,为了将其联系起来,一些专家学者建立了现代土力学,并使用了统一的应力——应变——强度关系进行计算,这样就很好的将变形计算以及稳定分析联系起来,下面就对岩土工程数值分析进行深入的探讨。

1、岩体工程分析过程的关键问题

岩土工程的分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一般情况下,对于该种问题的解决常常使用物理模型与数学解题结合的方式进行,要解决这类相关的问题,需要使用几种方式,若建立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后,在求解时应该建立好木构方程、包含小应变分析与大应变分析的几何方程、包含动力与静力的运动微分方程。在进行求解时,需要确定好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这几类条件确定后,才能够得出方程答案。如果工程问题较为复杂,那么就需要使用数值分析的方式进行解决,如果使用连续介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就要注意到边界条件、初始条件以及木构方程的不同,如果材料为线性弹性体,即可遵照虎克定律进行解决。

如果将岩土材料作为多相体,就可以使用介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为此,需要参考由力学与渗流本构方程组成的本构方程,包含小应变与大应变分析组成的几何方程,由有效应力相加得出的总应力,总体积变化与相体积变化组成的连续方程以及动力分析和静力分析组成的运动微分方程。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分析出,多相体包含有效应力原理以及连续方程两种方程,此外,还包含渗流本构方程。在不同的问题之中,连续方程、几何方程、运动微分方程以及有效应力原理表达式相同,但是本构方程不同。对于边界条件以及初始条件的求解,可以使用数值分析法进行,在分析岩土工程问题时,也能够使用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在使用连续介质力学模型时,边界条件、初始条件与本构模型均不同,在进行分析时,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一般很容易确定,但是应力-应变的关系就相对较为复杂,此外,在使用本构模型时,对于计算结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必须要使用树脂分析的方式,考虑到单元法对于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有着一些限定,本构方程适应性也相对较差,因此,要解决岩体工程的数值分析问题,必须要使用连续介质力学模型进行。

2、岩土本构理论的发展

力学中的虎克定律是一种简单的本构关系,岩土与其他的物质有着较大的不同,岩土是大自然长期运转过程中的产物,在同一地区的同层土壤之中,岩土沿垂直与水平方向会表现出一种较为复杂的性质,岩土是固相、气相与液相的多相体,在不同的状态下,固相、气相与液相会相互转换,这就导致岩土初始应力场难以确定;同时,土的变形、强度、渗透特性的确定也较为困难,其变形、强度与渗透特性与矿物成分、形成历史以及环境因素息息相关,与岩土的应力状态、加荷速率、结构、水平、应力路径、应力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看出,岩土本构关系十分复杂,这就导致本构模型的建立出现一些困难。根据介质力学理论,必须要考虑到区域性特征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并将其结合起来才能够建立起科学的本构模型,再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岩土的工程数值,这样才能够分析出准确的岩土数据。

有关的专家学者认为,对于岩土本构模型的研究应该包括两种,即科学型模型与工程实用性模型,科学型模型能够反映和揭示一些特殊的规律,如主应力轴旋转问题、土体剪胀性等等,这种模型虽然全面性相对较差,但是能够反映出一个以及几个特殊规律;与科学型模型相比而言,工程使用型模型较为实用、简单,参数也相对较少,更加容易测定,能够用于具体工程的分析过程中,因此,该种模型的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除了要建立模型外,还要考虑到地区经验的问题。

3、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分析过程中的价值与地位

岩土材料是自然的产物,具有区域性的特征,其应力场较为复杂,测定工作较为困难,岩土中的本构关系也较为复杂,就现阶段来看,尚未出现得到工程师普遍认可的本构模型。目前,结构工程使用的材料均为钢材与钢筋混凝土,这些材料的均匀性较为理想,材料本身导致的误差也较小,但是岩土工程使用的材料均为岩土,这种材料的均匀性较差,由于材料本身产生的误差也较大。因此,在进行几何模拟的过程中,应该对工程的柱、梁与板进行单独的分析,以便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材料产生的误差。但是在分析复杂结构时,如果节点模拟工作未处理好,也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必须要做好节点模拟工作。此外,在岩土工程之中,如果有超过两种以上的材料,那么界面模拟也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在本构模型的建立方面,考虑到结构工程的原始材料本构关系相对简单,因此,在建立本构模型时,可以使用线性关系进行,这样即可很好的降低模型的误差。在模型参数的测定方面,考虑到本构模型有着较大的误差,结构工程的初始应力较小,难以测定,对于数值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工程分析可以使用线性本构关系,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迭代,在分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根据对岩土工程以及材料的特性分析可以得出,对于岩土工程的数值分析仅仅只能进行定性分析,其数值的分析结果也是工程师进行判定的主要依据。

4、结语

考虑到岩土工程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的复杂性,现阶段的岩土工程数值仅仅只能用作定性分析,因此,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概念设计的作用,将其与工程师的判断进行有机结合。此外,为了提升数值分析的准确性,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多建立几个本构模型,这样才能够促进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岩土工程师必须要充分的掌握地质情况与工程性质,使用科学的物理模型,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守则,把握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提升数值分析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龚晓南.对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岩土力学,2011(02)

[2]GONG Xiao-nan.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the 21st century[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9, 22(2)

[3]GONG Xiao-nan. A survey report: the actuality of numerical analysis in Chines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J].Ground Improvement, 2010, 21(4)

第12篇

【关键词】锚杆;临界锚固长度;对策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目前,在我国边坡、基坑和矿井、隧洞以及一些地下工程中进行支架固定的是岩土锚杆,而岩土锚杆在地下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坑、边坡、矿井和隧洞的支架锚杆为多少,锚杆的临界长度和承受的极限承载力就随着锚杆的临界锚固长度所计算,而现今的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计算还只是施工人员凭着经验而得出,出于对地下工程的安全考虑,我们对锚杆长度正确的理论公式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1锚杆

在大型地下工程施工人员看来,锚杆并不陌生,它处于地下工程施工中一个支架的作用,也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地下工程的边缘也起了一个主动加固的作用[1]。锚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巨大,你可以把它想象为是一根比螺丝起子还稍大一些的钉子就可以了。锚杆的组成因素有三点。

⑴在强度上,锚杆的拉力强度和抗压强度要高于岩土的质量,这样才能够支撑起整个庞大的地下工程;

⑵锚杆在和岩土相互接触时要软硬皆施,在对待岩土支架问题上它要比岩土的质量更加强硬;在与岩土进行融合的时候,又要能够与岩土形成摩擦阻力,与其紧密结合;

⑶锚杆的杆体对于整个巨大的地下工程而言相对娇小,但并不是将其埋入其中,而是要将其另一端伸出岩体外部,对整个岩土主体形成一份径向阻力。

锚杆与岩土主体相互产生拉力,中间粘结的摩擦力越大,临界锚固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1.1锚杆的基本作用

锚杆的基本作用分为宏观作用和微观作用:

宏观作用:在岩土的表层产生纵向拉力作用,增加了岩土主体的粘聚性,克服了岩土主体的低抗压能力;

微观作用:在力学上将岩土表层与岩土体内形成一个新的复合体,在理论上将二者相互结合,使得岩土本体的承载能力大大加强。

1.2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是锚杆计算的基本要素,而它是指在大型地下工程中,房梁、底板、支柱以及其他受力钢筋伸入支架或者是地基中的具体总长度,在计算锚固长度的时候,可以是直线锚固或是弯折锚固。

2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计算

在目前,我们虽然还未正式报道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计算方式,一些经验丰富的大型地下工程人员介绍说,可以采用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来进行计算,而后计算其极限承载力和锚杆长度的关系。什么是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简单来说就是将与土层性质、深度以及桩径等进行参数的极限摩擦阻力和极限位移的计算。

2.1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

在由于地桩底端阻力所发挥的极限位移明显大于地桩间的侧阻力的发挥所需的极限位移,由地桩侧方的摩擦阻力阻止与地桩前段阻力的发挥。

2.2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公式[2]

⑴当S

当S> Su 时,qs = qus =Const

⑵剪切变形系数Cs沿深度方向相同。

⑶地桩截面面积垂直上方系数越强,桩长长度就越长。

2.1极限承载力与锚固长度之间的关系

我们从上文可以得知,极限承载力与锚固长度承载力有关,锚固长度承载的力度越大,极限承载力适应力度也就越大,用最大极限承载力Pumax =sh(ky)P得知,锚固层性质和毛固体截面性质确定,极限承载力与锚固长度相互关联。在临界锚固长度内,锚固长度越长,极限承载力随锚固长度增加的速度就越慢,而锚固长度增加的情况不会超过极限承载力的百分之四。为了提高极限承载力的效率的角度来看,锚固长度不会大于0.6米。

2.2锚固长度与摩擦阻力和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⑴根据上文可得知,当la > lc时,根据锚固长度的概念,锚固长度可随锚固或弯或直,这些长度君不影响锚固长度真正数值;

⑵当0.6 lc < la < lc 时,锚固长度数值的减少之间影响到了摩擦阻力的数值,但是对于提高承载力方面,并没有任何直接影响。根据前文公式可得知,产生锚固长度数值减少的原因是因为摩擦阻力在锚固长度减少时发生了均匀走向的重分布路线,而在锚固长度减小的同时,间接的提高了锚固与岩体的利用率;

⑶当la 0.6 lc ,在此公式时,这阶段的极限承载力随锚固长度的增加而明显的发生变化。因此,在此建议采用的锚固长度不小于0.6la,在此数值下,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及质量。

⑷按照上文方式求解,如600kn外载下实测后三分之一的阶段承担荷载大约为110kn,110/500=0.15。而临界锚杆长度经过计算,介于(0.5~06)之间,稍稍低于工程临界锚固长度的0.1,总体数值在大型地下工程项目数值可取值范围内。这种方法课快速测算出锚杆临界长度,且操作方便,易于操作,差错率较小,具有较大意义上的工程实用性。

【结语】

经过上文例子计算,锚杆临界长度的摩擦系数与之前的平方根成正比,并且与锚固长度的中和弹性模量的平方根成正比,而摩擦阻力在分布均匀的状况下,与锚固长度有关;在摩擦阻力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与锚固长度无关;而摩擦阻力的分布状况的趋势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而减少。目前,在上文中所运用理想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公式的运算方式可大致测算出锚杆长度的大致且在番外内的数值,但是在地下大型工程中仍有瑕疵。在此,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率与质量效果,在设计锚杆时,可考虑锚固长度时小于地下工程临界的锚固长度,并且能够在进行测算时,测算出正确的数值。故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能够测算出运算更加精准的算式,保证地下工程的施工具有更大的保险性和安全性,也更能够作为工程施工更大的工程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代国忠,傅丰均,代玉宝.锚固工程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的试验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03)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