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30 16:39: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管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文首先介绍了SNMP网管技术的概况,提出了SNMP网管系统在时统中的技术方案以及关键技术难点与解决途径,最后描述了该网管系统的组网方案。
【关键词】SNMP 网络管理
1 引言
时间同步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老式的时统系统因数量多、站点分布广泛、操作复杂无法对其进行统一管理。时统系统采用网管技术,使时统系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网管工具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把过去人工、繁杂的网络管理工作变成自动化,有利于加快故障检修时间和解决问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变得容易、简单。当故障发生时,快速定位故障,从而大大提高网管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提高了整个时统系统的可靠性。
2 SNMP协议概述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即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它为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底层网络管理的框架。SNMP是当今最流行的网络管理协议,是一种基于Client /Server结构的网络管理协议。SNMP被设计成与传输协议无关的规范,它可以在IP、IPX、AppleTalk以及其他的传输协议上使用,SNMP使用嵌入到网络设备中的软件收集网络通信信息和有关网络设备的运行数据,不断的收集统计数据,网管系统通过向系统发送SNMP查询消息可以得到这些数据。
3 SNMP网管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
SNMP网管子系统的接口及管理协议符合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NMP用五种基本操作完成了对复杂网络的管理,因此称为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同时因为它的简单易实现从而迅速流行起来,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该协议主要功能就是从设备上远程收集管理数据和远程配置设备,国内外主要的网络设备均支持基于SNMP协议的调度和管理。
SNMP由三个基本元素构成:SNMP协议操作、SNMP管理信息结构、SNMP管理信息库。其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
网管将一组管理命令封装成SNMP协议包并通过UDP传输协议发往被管设备,驻留在被管设备上的SNMP进程(AGENT)收到请求解包后通过管理信息库(MIB)将管理命令发给相应的业务处理进程,业务处理进程处理完该命令后将响应回送SNMP进程,最后进程将响应封装为SNMP协议包再回送给网管。
4 关键技术难点与解决途径
4.1 全网调度中的数据收集机制
在时统分系统SNMP网管子系统的运行过程中,SNMP收集数据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即轮询(polling-only)方式和中断(interrupt-based)方式。
中央网管NMS系统定时向各个站点Agent发送轮询消息,得到从各个Agent返回的运行信息的信息收集方式就是轮询方式。轮询处理方式在SNMP管理协议中对应了RESPONSE消息。轮询方式对于调度控制系统NMS而言,总是让信息调度处理处于完全受控状态,各个Agent是被动的向NMS提供数据,所以整个系统稳定性能好。但是如果网络系统只采用这种方式,那么这种调度方法必然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特别是错误的实时性。解决的方式是在全网调度机制中不只是仅仅采用轮询方式,而是辅之以中断处理方式,中断处理方式在SNMP管理协议中对应了TRAP消息,采用中断的方式,当有异常事件发生时,时统设备尽可能快的通过嵌入式微控制器的中断模式将异常事件通知驻留于时统设备的Agent系统,该Agent系统立即向中央网管NMS系统发送TRAP消息,以及时将异常事件通知中央网管系统。
所以我们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轮询方式和中断方式的结合,这种以轮询为基础调度,以中断提高响应速度的网络调度方式是SNMP解决管理信息引起的网络信息流量的理想方式。
4.2 全网网管信息在各个节点的获取
全网各个节点的Agent独立工作,与本节点的时统设备交换数据,通过SNMP方式,各个节点的Agent向中央网管NMS上报运行状态数据,一般NMS驻留在一台网管服务器上,运行于特定地点的中央控制室。在本系统运行过程中,还可以将NMS系统下载安装到移动设备上(如笔记本等移动计算设备),然后可以在整个网络上任意寻找一个节点,只要该节点对于各个节点是IP可到达的,就可以在该节点挂接NMS系统,完成全网管理。
4.3 Agent与时统系统交换数据的可靠性
各个节点配属的工控机与时统设备通过RS232标准进行数据交互,该通信协议为专用通信协议,主要用于传输时统设备的运行数据和配置数据,该数据必须保证其可靠性。为此,除了采用经过实践证明的可靠的硬件设计以外,我们还特别设计了专门的通讯规程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通讯帧为不定长帧,帧传输的通用格式为“帧头+命令字+命令内容+效验+帧尾”,加入转义效验和合适的控制机制以后,这种通讯帧可以传递任意的可见字符、控制字符,同时通过严格的效验码对帧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效验码的选择根据传输线路的条件可以选择简单累加和效验方式或者CRC效验方式,依据效验的结果判断帧的有效性,从而进行有效数据的取舍,此CRC效验算法是国际流行的WinZip压缩效验算法,该算法业以成为事实上的效验标准算法。
4.4 Agent与NMS交换数据的可靠性
Agent与NMS之间的数据传输用UDP方式实现,传输的质量由UDP/IP协议保证,这种机制是SNMP方式的标准实现方式。
5 组网方案
如图2所示,在系统组网方案中,凡是站点之间的链接均为TCP/IP方式,站点之间的网管信息流遵循SNMP网管协议;各个站点与时统系统之间的链接均为RS232方式,站点与时统系统之间的网管信息流遵循专用通信协议。
中央网管上还驻留了一个针对全网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的Agent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向更高一级网络管理机构提供私有MIB管理信息库和对应的管理信息,由于SNMP是世界范围内标准的网络管理协议,任何一级上级网管机构得到该私有MIB都可以构造出本系统的全网管理模型,所以,时统分系统SNMP网管子系统可以被任何授权的上级网管管理,实现管理系统的无缝融合。
6 结束语
SNMP网管系统完成了整个时统系统的集中监视,方便了整个系统的维护,推进了时统系统更可靠的使用。同时,利用网管系统进行监控,实现了实时控制、及时的消除隐患、消除了人工操作的不确定因素,对系统正常运转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Davin J,McCloghie K. Administrative Model for Version 2 of the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v2)[S].RFC 1445,1993.
[2]McCloghie K,Rose 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Network Management of TCP/IP Based Internets:MIBⅡ[S].RFC 1213,1991.
[3]Brue Lowekamp,David R O'Hallaron,Thomas R Gross. Topology Discovery for Large Ethernet Networks[J].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ACM SIGCOMM),2001,(04):237-248.
[4]肖刚,易雅新,肖俊,卢宁.基于SNMP、WBEM和WSDM的系统管理技术比较[A].中国通信学会通信软件技术委员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5]李瑞霞,肖萍萍.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综述[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6]韩正清,赵洪利.网络管理协议SNMPv1和SNMPv2的分析[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1998.
[7]兰建明,陈行益.构建基于SNMP的智能网网管系统[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
[8]李明江.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下一代网络;汇接网;IP承载网
Study on Soft-Switch Tandem Network and Network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Based on IP Bearing Network
ZHANG Wei
(School of Electrical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Yinchuan 750021,China)
Abstract:With the ever-increasing penetration of IP technology and the tremendous growth in wireless data traffic,the wireless industry is evolving the 3rd Generation (3G)core networks(CN)towards all IP technology.This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of the whole Soft-Switch tandem network and network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based on IP bearing network.The project improve the network availability and benefit of investment,adequately develop the advantages of Soft-Switch and IP bearing network technology,meet the needs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in the long term.
Key words:Next Generation Network;Tandem Network;IP Bearing Network
1.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有的信息网络,无论是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不可能以其中某一网络为基础平台来生长信息基础设施。但近几年随着IP的发展,才使人们真正认识到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及有线电视网络将最终汇集到统一的IP网络,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三网"融合大趋势。IP协议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具有了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下一代网络(NGN)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NGN的综合业务提供,能使运营商通过单一的网络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1][2]。
2.软交换汇接网方案
2.1 汇接网组网
建设中长途软交换网将采用相对独立的组网方式,TMGW/SG通过E1中继电路和七号信令链路与区内移动网内MSC、IGW或及STP相连[3]。
2.1.1 话路网组织
本地TMGW/SG将与各移动网内MSC和IGW均设置直达中继电路,由MSC、IGW按一定比例将省际和区内长途呼叫送至软交换网。
为了避免传输中断对业务的影响,省内TMGW/SG与移动网的TMSC间设置少量备用电路,一旦发端省TMSC S选路后发现对端TMSC S或TMGW不可达,发端TMSC S进行二次选路,控制区内TMGW将呼叫送至区内TMSC,由TDM汇接网疏通。
2.1.2 信令网路组织
若TDM交换机与TMGW/SG之间的中继电路数达到或超过8个E1,则TDM交换机与TMGW/SG之间可设置直联信令链路,且选用其间的2个E1中继中的各1个64kb/s电路作为信令链路。
若TDM交换机与TMGW/SG之间的中继电路数少于8个E1,则TDM交换机与TMGW/SG之间通过本省移动网1对STP转接信令消息,即TMGW/SG还需要与省内的STP相连。
2.2 局域网物理组网结构
设有一套TMGW单TMG局,一局址配置2台T64G交换机和业务设备,典型拓扑结构采用“口字+倒三角”结构。媒体流量直接从MGW出GE接口接入到IP承载网的PE路由器。在网络层次上,业务设备、接入业务设备的局域网、CE共同构成了接入层的一个站点。T64G交换机每台可以提供44个FE接口,4个电口GE,12个光口GE,完全满足设备组网要求。
2.3 以太网交换机接入
每局址配置两台Lan Switch,Lan Sw-itch工作在二层模式,用来会聚信令面、计费、网管接口流量,再通过GE接口上IP承载网。两台Lan Switch之间用多条FE链路连接,Lan Switch配置LACP协议,将Lan Switch之间的多条物理链路捆绑为一条逻辑链路,保证Lan Switch之间连接的可靠性,Lan Switch和IP承载网PE做口字形连接。
ZXWN核心网产品内部未内置Lan Swit-ch,因此配置的Lan Switch不需要启用STP协议。
3.网管组网方案
根据汇接软交换网容量大、局址多、网络结构化的特点,汇接软交换网管系统分为全网集中网管OMC和设备本地操作维护OMM两个级别来建设[4]。
OMM组网方案:机房内的本地操作维护功能通过OMM来实现,OMM采用Server/Client架构,包括一台上架PC服务器作为OMM Server,一台或多台PC机作为客户端LMT,配置两台LMT,一台LMT兼做OMC的反牵客户端。
OMC组网方案:OMC采用Server/Client架构,包括一台上架UNIX小型机作为OMC Server,一台或多台PC机作为客户端,本次工程配置五台客户端。根据汇接软交换网络工程建设的要求,建设一对OMC Server,接入IP承载网单独划分的MPLS-VPN网作为整个汇接软交换网的综合网管系统。
OMC、OMM、OMC客户端、OMC客户端均接入到IP承载网为一汇网管单独划分的MPLS-VPN网络。
本地操作维护组网方案:
机房内的本地操作维护功能通过OMM来实现,OMM采用Server/Client架构,包括一台上架PC服务器作为OMM Server,一台或多台PC机作为客户端LMT,本次工程配置两台LMT,一台LMT兼做OMC的反牵客户端。
OMM支持局域网组网,提供面和双平面两种组网方式,推荐双平面组网。OMM组网配置两台交换机组成双平面,交换机之间通过一对级连线形成互备,交换机通过划分多个VLAN的策略,将业务平面、网管平面在逻辑上分开,保证整个网络的通讯安全。
OMM涉及到MPLS-VPN网和网管内网VLAN,MPLS-VPN网IP地址规划根据实际组网要求设置。
OMM组网方案:MGW单独建设在一个机房。本地机房建设一台OMM Server和两台LMT实现本地操作维护,其中的一台LMT兼做安全工作站(与设置在总部的安全服务器同步,完成病毒库和操作系统补丁的更新)。
OMC组网方案:OMC采用Server/Client架构,包括一台上架UNIX小型机作为OMC Server,一台或多台PC机作为客户端,本次工程配置五台客户端。根据汇接软交换网络工程建设的要求,建设一对OMC Server,接入IP承载网单独划分的MPLS-VPN网作为整个汇接软交换网的综合网管系统。
目前,每省配置了2套OMC返迁终端OMC client,建议放置在维护中心;每个网元配置了2套维护终端,建议在软交换设备机房每个网元保留1套本地维护终端,便于软交换系统调测维护;其余维护终端可以拉远,放置在维护中心。
组网方式如下:OMC client、远程LMT放置在维护中心。维护中心可以直接连接到MPLS-VPN,通过MPLS-VPN连接到TMSC和TMGW,用户主要在维护中心操作监控。对于这种组网要求维护中心机房需要配置1套路由器。
4.本章小结
为了满足未来几年电信级业务网IP化演进时对IP承载的需求,支撑长期的软交换、3G、IMS等网络的演进和基于IP的电信级公众数据业务的开展,本文提出了基于IP承载技术的软交换汇接网和网管组网方案,利用IP承载网MPLS VPN实现各网管终端和网管中心的数据交互和对本省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利用长途软交换网络系统OMC实现了分权、分域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1]H.Aghababaeian.“Building the Next Generation Multi-Play & Multi-layer IP Network”.Iran Telecom Conference(ITC),2010.
[2]韩秀娟,谢显中.下一代网络NGN及其研究进展[J].通信技术,2007(12).
[3]张云勇.电信级多业务IP承载网需求及关键技术[J].移动通信,2007(10).
[4]李红双,冯志杰.IP承载网带外网管应用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01).
基金项目:宁夏高校-北方民族大学科研项目(2010Y031)。
1 网管员现状
近几年,各学校网络应用日益加大,而管理网络正常运行的核心人员“网管员”岗位编制一直不能给予充分肯定,无法引进优秀的人才,出现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存在兼职者居多、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较大等突出问题。
1.1 年龄跨度比较大
如图1所示,调查显示中小学校网管员教师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从刚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到工作20多年的老教师,年龄在20~55岁之间,基本上有80%在40岁以下,男女比例3:2。其中20~30岁的网管员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出身,其余基本是通过自学或者培训学习,从而兼职担任学校网络管理人员。
1.2 专业结构不均衡
如图2所示,网络管理员专业结构整体偏弱。在延庆县中小学202名的网管员中只有2人是网络管理专业毕业的,与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专业沾边的也只能是20%,相当一部分学校的网管员之前从事了多年其他工作。在中学的网管员中,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占有大多数,但与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专业相关的也不到三成。总体上,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术水平偏低,网管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够满足本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3 职称结构层次偏低
截至2013年,延庆县已经取得《北京市中小学网管员》证书或《北京市中小学高级网管员》证书的网管教师为202人。其中,具有小学高级职称的网管员为28人,所占比例为13.8%,具有中学中级职称的教师为95人,所占比例为47%。可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较低。其中,从城区到川山区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逐渐降低,城区与川山区之间、大校与小校之间网管员专业技术水平的差距较大。
1.4 岗位工作量分配不合理
目前延庆县60%的中小学校没有专职网管员岗位,一般由信息技术教师兼任,相对来说技术力量较弱。小部分城区大校有专任网管员,专业水平相对较高。调查结果表明,网管员在学校中录像、摄像的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36%,校园计算机终端维护、多媒体电教设备的维护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34%,多媒体课件制作工作占总工作量的5%,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及各类信息化活动推进工作占总工作量的15%。而真正用于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工作占总工作量的10%,如图3所示。
1.5 网管员教师的心态不平衡
随着网络应用和规模的不断增加,网络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一个好的网络管理员必须掌握全面的网络知识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网络故障。据统计,北京市3000多名网管员教师中,有4/5都是非计算机专业。很多网管员努力钻研,适应不断更新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但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却得不到认可,由此造成网管员心理不平衡。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作为一名合格的网管员,需要有足够的技术背景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各种系统的配置和操作,能阅读和熟记各种网络设备及软件的使用说明,网络一旦发生故障,能够准确地判断出问题所在,迅速给出解决方案。但是目前各区县学校网管员队伍参差不齐,尤其是懂网络知识的专业人才仍很缺乏,网络管理能力普遍偏弱,对网络系统出现问题不能够快速解决。
2.2 没有正式编制,导致网管员的工作不被认可
目前,在教师编制里没有“网管员”这个职位,这些教师的考核、评优、评职称等都很尴尬。为了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转,大多数学校的“网管员”都是兼职。相当一部分学校规定,网管员如果没有上课,是不能评职称的,只能算作“职员”系列,无论是否持有“网络工程师”资格证书,以及编制了多少软件、做过多少课件、获得多少奖项。
2.3 工作繁杂且不被理解,导致网管员的队伍人员流动性大
在许多人看来,网管很简单,只需要安装一下系统、解答一下用户的日常应用问题。其实这仅是表面现象,要做一个专业的网管员,是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的,对软、硬件及时处理排除系统故障以保障教学需求,应对每天诸多用户临时发出的各种请求。
网管员的工作目前尚未得到应有重视。有的学校可能觉得他们并不是第一线教师,不直接参与教学,当然也就不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岗位和职称得不到尊重提升,导致网管人员频繁更换。此外,网管员往往身兼数职,不仅管理校园网,还有CMIS、学生卡、摄像照相、修理电脑、电话故障、会议音响等,工作内容杂,工作量大,职责不明确,加班加点司空见惯,这也致使许多兼职者不愿从事网管工作,宁愿回原学科去任教。
2.4 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奖励措施,导致网管员失去工作积极性
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是政府机构承办的,网络管理员,甚至网络工程师已经定位为一个专门的职业。目前,有个别网管员已经拿到了人事部考试通过的网络工程师资格证书,国家文件里规定相当于中级职称,然而目前北京市教委没有专门为网络技术人员提供单独的职称系列,在教育系统得不到相应的待遇。
2.5 培训力度不够,导致中小学网管员业务不够精通,技术后劲不足
各学校虽然提出了提高网管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制订了长期的人员培训计划,但制度一经上墙后就乏人问津,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目前,网管员培训以分级培训为主,由于受经费、设备、人员等限制,大多又以区县培训为主,对网络管理知识缺少专业化、深入化的学习。这些网管员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息化建设的步伐。
3 对策与思考
中小学校园网络安全畅通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学校网管员主要负责本校网络的运维管理,其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好坏,建设一支业务过硬、管理能力强,工作有思路、有想法的中青年优秀网络管理员队伍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全市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加强中小学校网管员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3.1 思想认识:提高对网络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网管员肩负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为服务教育教学的重任,是保障学校网络正常运行的关键人员,是设备投入产生效益的基础保证。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重新审视网管员教师的角色定位。各学校要站在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提高对网络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和加强网络管理工作。那种认为网管员是可有可无,没有网管员的网络系统也可以运行得很好的想法是片面的。实际应用中,对网络进行管理并优化网络系统的性能,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排除网络故障,保证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都体现出了网管工作的重要性。
3.2 岗位设置:明确中小学网络管理员工作职责
学校网管员工作既包含了信息技术行业的特征,又包含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特征,网管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一线教学人员,而非后勤保障人员,必须明确网络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及相应职责。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定工作量,来衡量学校网络管理员采用何种方式:兼职还是专职。明确网管员的岗位职责与工作细则,应使网管员工作重心放在校园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资源共享建设与维护,避免使网管员成为杂家。
另外,其工作成效应该作为评定职称、提高待遇的依据。使专职与兼职的网管员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待遇、能够安心做好管理、维护与服务工作。
3.3 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网管员的管理机制
建立网管员专门的考核机制,统一制定《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网网络管理员岗位职责》,明确网管员的衡量标准与工作内容,使学校对网管工作的分配和考核有据可依,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增强工作评估和考核的科学性。避免与电教人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工作安排混淆不清,导致职责不明,相互推诿。在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方面,要把网管员和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看待。建立并完善网管员的管理机制,不仅有利于对网管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也可以极大地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
3.4 政策调整:解除网管员的后顾之忧
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对网管员要给予政策调整,明确肯定其工作量和工作成效,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其劳动报酬得以合理体现,使网管员安心本职工作。
3.5 夯实基础:加大网管员的培训力度
加强对全市网管员的业务培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提高网管的能力与水平。建立区县级培训实验室平台,使网管员针对学校网络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实验并由区县信息中心给予指导。建立区县级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数字图书馆,开辟网络管理员技术专栏。区域教育信息中心要结合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需求,积极主动地开展相关技术的培训,推行网管上岗认定制度,加大检查督导的力度,组织中小学网管技能竞赛,通过多种方式逐步提高学校网管员队伍的整体质量。在培训方式上可采取统一培训、建立网上互助、交流平台,促进区域内网管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各学校要尽量满足网管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积极搭建成长平台。同时通过校本培训制度、业务学习制度等督促网管员自学,使其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
4 结语
总之,加强与有关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努力争取为网管教师定岗定编,明确相关职责与权益,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方面给予相应的考虑,尽最大可能解决网管教师的后顾之忧。要采取各种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专业人才,减少网管队伍的非正常流动现象,促进建立长期稳定的网管教师专业队伍。
注:文中数据的统计是基于延庆县202位已经取得《北京市中小学网管员》证书或《北京市中小学高级网管员》证书的网管教师资料。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网络管理系统;Q3适配器;SNMP;TMN
引言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生产的需求及电力企业运营走向市场化的需求,电力通信网的发展十分迅速。许多新的通信设备、通信系统,例如SDH、光纤环路、数字程控、ATM等,都纷纷涌入电力通信网,使网络的面貌日新月异。新设备的大量涌入表现出通信网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功能日益强大,配置、应用也十分复杂。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功能、新技术及技术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可选择的设备越来越多,造成电力通信网中设备种类的复杂化。技术的发展使某些旧的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交融。传统通信网络的交换、传输等领域引入了计算机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网络交换、ATM设备等。某些传统的通信业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例如IP电话等。今天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电力通信业务已从调度电话、低速率远动通道扩展到高速、数字化、大容量的用户业务,例如计算机互联网、广域网、视频传送等。电力通信网的结构也已从单一服务于调度中心的简单星形方式发展到今天多中心的网状网络,以保证能为日益增长的电力信息传输需求服务。
此外,由于网络规模的限制,电力通信网实际上是一个小而全的网络。小是指网络的业务量不大;全是指作为通信网所有环节一样不少,而且电力通信网地域广大、数量繁多。由于规模的原因,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传统上一直都是不分专业统一管理,每一位通信管理维护人员都必须管理包括网络中传输、交换、终端各个环节上的设备,还包括电源、机房、环境等网络辅助设备,同时还要管理电路调配等网络业务。
由于电力系统行政划分的各级都设置电力调度,电力通信网又被人为的划分成不同级别、不同隶属关系的网络。一般来说,电力通信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主干网分国家、网局、省局、地区4级;地区网又分为地区、县级网。各个级别的网络根据隶属关系互联,各行政单位所属的网络管理、维护关系独立。而且由于传统的原因,上级网络的设备维护工作多由通信设备所在地区的下级网络的通信管理人员负责。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分离,集中运行,分散维护。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网络,这样一些苛刻的管理要求,唯一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具有综合业务功能、综合接入功能的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简称网管系统)。
早期的电力通信网管理方式简单,由于通信设备的功能单一、智能化水平不高,自动化管理表现为监控系统,具有监视通信设备运行状态,实时通告设备的告警和运行异常信息,远程实时控制设备的主、备切换等功能。随着电力通信网的发展,作为新一代通信网基础的智能化设备出现后,产生了网元管理系统,它除了对设备故障的监控功能外,还包括对设备性能、配置及安全的管理。时至今日,网元管理系统的应用在通信网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已随处可见。随着通信设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通信组网的灵活性越来越大,通信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网络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一、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1.1全面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若干建议书,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多厂商、多协议的环境,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的问题。TMN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及Q3标准的互联接口等项内容。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TMN已走向成熟。国际上的许多大的公司(例如SUN,HP等)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以支持TMN的标准;越来越多国际、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也宣布接受Q3接口标准,并在他们的设备上配置Q3接口。国内的公用网、部分专用通信网都有利用TMN来建设网管系统的成功范例,例如:全国长途电信局利用HP的TMN平台OVDM建设全国长途电信三期网管;无线通信局利用SUN的SEM平台建设TMN网络管理系统。TMN的优点在于其成熟和完整性,是目前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体系中最为完整的通信网管标准体系;TMN的不足在于其复杂性和单一化的接口。这些问题在网管系统建设中应该加以考虑。
1.2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
在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流行的网管系统的标准以解决TMN接口单一的问题,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十分有好处,尤其在强调技术经济效益的今天,这一点更为重要。
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所构成的网络管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CP/IP网络的管理标准,SNMP网络管理系统实际上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系统。不仅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厂商,目前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都支持SNMP的标准。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应该将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尤其在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目前出现了新发展的网管体系和标准,例如对象管理组织OMG的CORBA体系、基于Web的网管体系、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等,这些新的技术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总之,对于电力通信网这种组织结构分散的网络来说,网管系统对各种体系的兼容性很有必要。
1.3采用高水平的商用TMN网管开发平台作为开发基础
网络管理是一个巨大、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特别是像TMN这样的系统,而综合业务及综合接入功能的要求又增加了系统的难度。依照标准的建议书从基础开发做起的方法无论从时间、经济的角度来说都是不可取的。高层网管应用开发平台是世界上具有相当实力的厂商,投巨资历时多年开发出来的商用系统,目前比较成熟的有SUN公司的SEM、HP公司的OPENView、IMB的NetView等[3]。每一种商用系统都为建设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一整套管理、、协议接口及信息数据库开发的工具和方法。利用商用TMN网管平台作为核心来构筑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屏蔽了TMN网管系统的复杂性,可大大降低开发难度,缩短开发时间,提高分开的成功率。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来说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当然,商用化高层网管应用开发平台的成本相对比较高,因此对于规模小、层次低的通信网,采用一些专用的自行开发的网络管理系统平台可能更为实际。
1.4网管系统的网络化
网管系统互联组成网管网络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从长远的观点来讲,电力通信网管应接受异构网互联的观念,即不同层次、不同厂商甚至不同体系结构的系统之间应不受阻碍的互联,组成一个具有广泛容纳性的网管网络。
规定一种或几种统一的标准互联接口作为系统互联的限制约定是目前网管系统之间互联的最可行的方法,如采用CMIP的Q3接口、SNMP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作为网管之间互联的标准协议接口。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限制可能会有所改变,例如:CORBA技术的应用会对目前的状况产生影响。虽然统一接口有系统花费大的不足,但是统一接口在数据互联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网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可互操作性机制是网管系统互联的基础。完善的安全机制是网管系统互联成功的保障。网管系统还应支持与网管系统以外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实现数据共享。
1.5综合接入性
网管必须满足各种通信网络、通信设备的接入要求,兼容各种制式、各个厂商的产品。
TMN网管系统本身支持的标准接口有限,能够直接接入TMN网管系统的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并不多,大量通信设备的接入依靠网管系统提供的转换机制,网管系统通过协议适配器这样的网管部件,将通信设备上的五花八门的管理数据接口转换成统一的网管系统支持的标准接口(例如Q3适配器,SNMPPROX等),实现网管对通信设备的接入。对于设备种类繁多的电力通信网,这个环节尤为重要。
对于网络层次多、设备分布广、智能水平低的电力通信网,如果全盘依照TMN的方案,势必造成系统十分庞大,整个网管系统变得很不经济。因此,选用一种综合接入能力强、成本低的网管系统直接面向大量的通信设备,将通信设备集中转换,再通过标准接口送入TMN高层次网管。建立综合接入网管系统来完成接入的任务对电力通信网不失为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案。
对于大量中等以下规模的网络完全可以依靠综合接入网管系统的功能来管理网络,既可实现通信设备的综合接入,又建立了网络的分层管理,一举两得,而且这种方案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对于系统已经在建的大量的监控、网元管理系统来说,也可以采用先将其改造成综合接入网管系统再接入高层TMN网管的方案。
1.6完善的应用功能及客户应用接口的开放性
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是否完善、丰富,能否满足用户的要求、适应网络的变化,总之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是否能得到用户的认可,是网管系统成败的关键。
应用功能的设置应该能由用户来选择,用户的应用界面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这要求网管系统除了具有根据用户要求定制的能力外,重要的一点是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接口应具有开放性,应能支持满足应用功能接口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在不改变基础系统的情况下不断推出新的应用功能、用户界面,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于电力通信网采用行政划分的管理方式,各级用户的管理功能要求的不一致性更大,应用功能开放性的要求显得更为重要。
1.7网管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
网管系统应实现电力通信网的一体化管理,即各种功能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统一设计,采用统一的界面风格,采用一致的名词术语。用统一的管理操作界面去操作控制不同型号、厂家的同类功能设备。在同一个平台、界面上监视、处理网络告警,控制网络运行。
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有独立性,系统不应依赖于某个设备制造厂商;网管系统应能保证所有的厂商都得到同样公平和有效的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通信系统本身的发展,确保不会因网管系统方案选择限制通信系统本身。这一点对于多样化特点十分明显的电力通信网尤为重要。
1.8网管系统的人机界面
首先,对象化的思想应该贯穿在网管界面的设计中。将图形上的元素及元素的组合定义成图形对象,将图形对象与它所表示的数据对象、实际的通信设备串联起来,实现实物、数据、表示界面的统一。这种对象化的设计方法保证了网管系统数据和界面的统一,保证了网管系统对被管理系统的变化的适应能力。对象化的设计观念应推广到网管系统人机界面的各个方面,例如:语音申告、媒体管理等。
其次,网管系统的界面应不断采用新技术加以更新、改造。界面是表示一个系统的窗口,界面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系统的第一印象,影响人们对系统的使用。引入新的技术,提高系统界面的功能、界面的可观赏性、系统的易使用程度是网管系统成败的又一关键因素。
GIS是目前实用化和技术经济性能都比较高的一项可视化信息技术,GIS采用对象化设计思想,支持地理信息数据,支持多图层控制,采用矢量化图形方式。GIS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表示界面方面应用广泛,在表示与地理信息有关的数据界面时尤其优秀,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可以采用GIS技术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管应用界面。
Web是一种影响非常广的、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用方便的数据浏览界面,Web支持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形、图片、视频等,支持数据库的浏览,而且支持的数据种类和数据格式还在不断丰富。利用Web的优势作为网管系统的信息媒介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二、电力通信网管系统方案
2.1需求分析
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如网络管理要求、通信系统规模、通信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等。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网管的配置越高、功能越全越好,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对通信设备的实时监控,那么最佳方案是选择监控系统。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较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同样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信息,只需要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即可。但如果是一个管理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络而且提供通信服务的管理单位,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涵盖整个通信网的网管系统。
2.2网络设计
初期的网管系统一般只注重网络某些部分(如通信设备)的管理,其主要原因是通信网管系统在发展初期一般依赖于通信设备生产厂商。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各个层次:
网元数据采集层:网元(设备)的数据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网元管理层:直接管理单个的网元(设备),同时支持上级的网络管理层。这一层主要是面向设备、单条电路,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内容。其直接的结果实现设备的维护系统。
网络管理层:在网元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网元之间的关系、网络组成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从网络的观点、互联关系的角度协调网元(设备)之间的关系;创建、中止和修改网络的能力;分析网络的性能、利用率等参数。网络管理层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上层的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层:管理网络运行者与网络用户之间的接口,如物理或逻辑通道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用户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组织;接口性能数据的记录统计;服务的记录和费用的管理。
业务管理层:对通信调度管理人员关于运行等事项所需的一些决策、计划进行管理。对运行人员关于网络的一些判断的管理。这一层管理往往与通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其功能包括:日志记录,派工维护记录,停役、维护计划,网络发展规划等。
网络管理系统应当是全网络的,对于面向用户服务的规模较大的通信网络,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服务、业务等层次的管理上。
2.3系统功能
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故障管理:提供对网络环境异常的检测并记录,通过异常数据判别网络中故障的位置、性质及确定其对网络的影响,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性能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能对网络及网络中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确保网络本身及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配置管理:建立和调整网络的物理、逻辑资源配置;网络拓扑图形的显示,包括反映每期工程后网络拓扑的演变;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物理设备;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传输链路;设置和监视环回,以实施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
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对运行和维护人员实现灵活的优先权机制。
2.4系统结构
为了保证网管系统能较好适应电力通信网的特点,满足电力通信网的管理要求,网管系统应能兼容多机种、多种操作系统;应能设计成冗余结构保证系统可靠性;应能充分考虑系统分期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档次的网管系统的需求。
网管系统可采用IP级的网络实现系统中各硬件平台之间的互联,利用现有的各种管理数据网络的路由,组织四通八达的网管系统网络。
数据服务器:是网管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存储载体,用于存储和处理管理信息。
网管工作站:为网管系统提供人机接口功能。它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界面来操作各被管设备或资源,并以图形的方式来显示网络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统计数据,同时运行各种网管系统的应用程序。
浏览工作站:通过广域网、Internet或Intranet网接入网管系统,提供网管系统数据信息的浏览功能。
协议适配器:完成网管系统与被管理设备之间的协议转换。
前置机:通过远方数据轮询采集及网管系统与采集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对各种通信站、通信设备的实时管理。
网管系统的软件由管理信息数据库、网管核心模块、若干应用平台、若干网络高级分析程序及数据转换接口程序组成。
管理数据库:负责存储和处理被管设备、被管系统的历史数据,以及非实时的资料、统计检索结果、报表数据等离线数据。
网管核心模块包括管理信息服务模块、管理信息协议接口及实时数据库;
通信调度应用平台包括系统运行监视、运行管理、设备操作、图形调用、数据查询等功能。
图形系统实现网管系统图形应用界面,包括图元制作工具、绘图工具、图形文件管理工具、数据库维护工具等。
通信运行管理应用平台提供网管系统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包括运行计划管理、维护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等。
网络高级分析软件包括网络故障分析、性能分析、路由分析、资源配置分析。
三、结语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起步比较迟,相对于公用网和其他一些专用网都落后了一步。目前,在电力通信网中未见真正的规模比较大的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的运行管理主要依靠通信监控系统和一些随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引进的网元、网络管理系统。随着网络规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显示出目前这种状况的不适应性。从事电力通信网运行、管理、开发的建设者们有能力、有决心解决好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ITU-TM.3010-96.PrinciplesforaTelecommunicationManagementNetworks.
关键词:微波传输网;网管系统;构架功能;全网建设
中图分类号:U285.44 文献标识码:A前言
随着当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微波传输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各种压缩技术、编解码技术、复用技术、天线技术等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微波传输效率大幅提高,传输质量更有保证。尤其是自2003年后,国家广电总局先后下文对微波数字化改造提出了明确要求,指令各省(区、市)按照总局整体部署有计划的组织本地区的改造工作。目前已有广东、四川、吉林、河北、山西、山东等多地先后完成了本地区的微波数字化改造工程,虽然网络规模大小不一,但最小的也已达三四十个站,基本达到了覆盖主要区域或全省的规模。先进的传输手段,必然需要先进的管理手段,本文就微波传输网的网络管理等问题加以探讨,以便互鉴。
1 现行微波传输网的网管构架
就现已建成的微波传输网而言,虽然设备采购于不同厂家,但均建立了相应的微波网络自动管理系统,来对整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配。综合来看,网络管理构架一般包括网络管理中心,区域管理中心,远程客户端接入网络,单个网元等。网管中心和区域管理中心一般设立中心服务器和区域服务器,远端接入网络通过网络连接线连接网络服务器在PC机上进行监测、监看、监管整个网络。单个网元即微波传输设备,多个网元通过网络连接线和无线传输通道连接,形成一个典型的局域网,所有数据上报区域和网络管理中心服务器后,达成双向通信。其具体网络构架参照网络结构图:
网络结构图
2 微波传输网中的全网意思
通过微波网络管理系统中的网络结构图可看出,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网是一个整体,网上的任何一个微波站点任一网元均是构成电路,组成全网重要的、不可缺失的一点,每个点都承担着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及数据交换业务,承担着紧急状态下的安全预警体系的重任。网内的每一个网元都与前站、后站有着密切关联,每个网元运行指标的好坏都影响整网的运行质量,即便终端站,它正向传输是端站,但反向传送又成了第一站,在传输理论上讲同等重要。因此网内每个单个网元不仅要搞好本站设备的安全运行维护工作,更要立足于全网,关注全网。网络管理中和区域管理中更要牢固树立全网意思,必须时时监控、监看、监管网内及区域内的多个网元,掌握网管信息。微波传输网中的管理部门微波首站、地区总站人员应能熟练掌握运用好网管系统,从而实现全网的高质量长期安全运行。
3 微波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
各地微波传输网的网管系统,虽由多家厂商提供,不同厂家的网管软件会有部分差异,但均针对于满足全网的运行维护管理要求而设,其一般功能如下:
3.1 自动搜索功能。依据全网基本网元的运行情况,自动搜索形成网络拓扑结构,基本网元多为盘或板,个别网元可设置到主芯片。此功能表明网管系统应能对全网的单个网元自动识别,判明网元的属性,从而完成网络拓扑结构。
3.2 网络图形显示功能。在网管系统里,对全网的拓扑结构,多用图形显示。并可依据扫入的图形地图,实现网络的图形显示,更直接的标明全网貌,同时以不颜色及图标标明故障站点。
3.3 故障管理。网络管理系统对网内网元的非正常状态进行时时检测,对网络发生事件、告警信息等进行采集和存储,进行故障定位,帮助运维人员快速查找故障盘、板和故障点,以便及时更换。并通过网管系统的报警生成器,对告警事件生成全面报告,从而分析电路运行情况。
3.4 性能管理。通过数据采集,显示和存储有关全网的参数,主要是基于G826或G821的相应数据,以及对误码脉冲的采集。对当前和一定时间内,如:15分钟、1小时、全天24小时及当月等数据进行显示和存储记录。生成性能数据报告,可用检测临界故障报告等,分析性能发展趋势,预测可能的故障或性能劣化状况。
3.5 配置管理。通过网管系统的图形显示,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站单个网元设备的配置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管系统对远端的设备单元盘或整个机架等进行配置,包括保护切换,手动/自动发信功率设置等。
3.6 网管自身的安全管理。鉴于网管系统是对微波传输网的运行维护管理及安全传输负责,网管系统自身的安全性能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网管系统对网管的使用者的权限都做了授权安排,根据不同的授权级别,对使用者的使用权限作出了限制。一般的只能浏览,不能进行设置、修改、管理;只有高级别的管理员才可全面使用网管系统的全部功能,实现对全网的控制和管理。另外,出于安全考虑,网管系统对所有用户的动作,使用情况将全部记录在安全性能记录中,以备事后查看、核对。
4 正确使用网管,促进全网建设
通过对网管系统重要作用和主要功能的阐述来看,正确使用网管是及时发现隐患,排除隐患,全面促进微波传输整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用好网管系统的前提是,首先确保网管系统自身运转良好,严禁把网管系统的计算机兼作它用,确保网管系统不被计算机病毒侵入。另外,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非网管厂家提供的光盘、硬盘外,一律不得在网管计算机上使用;网管系统不与因特网连接,不入外网;无关人员严禁操作网管系统等。其次,运维及网管中心的值班人员要随时关注网管系统中的告警信息,定时、定期查看、浏览网管信息,关注整网电路的运行状况,发现告警信息,电平衰落、误码产生、电路中断时及时上报工程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故障扩大化。再次,运维人员可通过网管系统采集的告警信息,进一步查找确定故障点,故障盘、板等,结合微波传输网中的视频监控系统,遥控指挥网元当站的人员现场操作,更换故障盘、板和处置故障点等,迅速排除故障,缩短处置时间,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现行科技手段,充分开掘微波传输网中的网络管理系统的潜在功能,正确使用网管系统,才能全面促进微波传输网的建设,充分保障广播电视的安全优质传输。
参考文献
关键词 : 通信网络管理;网元;自动集成;Python;WebService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63(2015-)02-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NMS Automatically Integrate NE
WANG Chao1,CAO Jun Xing2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 Chen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du 610059,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perators also require efficient and simple performance for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NMS). According to the TMN standard, the management of network element (NE) should includ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and so on , such as fault management, network management ,with the basic condition that NMS successfully integrate NE. But the integration donot establish a simple connection , need to create the object and set properties on supervision software and remotely execute commands to configure network elements.by now these works are finished by personnel manual operation , when integrating a large number of network elements at the same time , facing a long, tedious and error-prone operation and so on. This application uses the web service technology to complete the interaction with other application, SSHLibrary modules to complete the remote configuration, Python regular expression modules to process complex string processing. The software is the first time in view of NMS’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hieving fast and accurately integrati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NMS,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autom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Network Element; Automatic Integration; Python; WebServic
0 引 言
随着4G通信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物联网技术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运营商对通信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是保障通信质量的关键,为完成对某地区所有通信设备的管理,网管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管系统提供有故障处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等业务功能。在对网元实现管理前,集成工作是必经环节,然而如何避免手工集成耗时和繁琐的弊端,成为网管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需求提出了自动集成软件的开发。该软件运用了WebService技术,使用了Python语言,借助开源模块和自主设计的算法完成了整个开发工作。文中主要分析了后台的工作流程和原理,详细论述了WebService技术和算法编程。该软件整合Shell、Perl脚本和XML文件的使用,完成了所有工作模块,目前该软件已正式并赢得客户的喜爱与青睐。
1 基本概念
1.1网管系统及网元
如图1所示为网管系统与网元的拓扑结构,网管系统是指进行网络管理和通信设备维护的软硬件系统,网管系统对网元设备集中监护、集中管理,通过采集各种数据实现对全网的监控,未来将逐步实现自动化处理,智能化管理的需求。网管系统应满足以下指标: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应大于100天,重大警告的处理正确性达99%,性能数据准确性不小于99%,应用系统的实用性简单明了。目前对网管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有告警处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和报表查询。网管系统也逐渐由传统服务器/客户端模式向多应用层服务体系结构发展,具体可分为三层: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而应用层主要完成网络的拓扑、互联互通分析、路由管理、生成报表的模版,故障处理流程,安全管理等。
图 1 网管集成网元拓扑
Fig.1 Topology of NMS integrating network
网元在这里主要指基站控制器,这是基站收发台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连接点,也为基站收发台和移动交换中心提供接口。一个基站控制器通常控制几个基站收发台,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无线信道管理、实施呼叫和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并为本控制区内移动台的过区切换提供控制等[1]。
1.2 集成概念
网管系统对基站控制器实施管理,首先需要进行集成操作,成功集成之后才能对该网元进行配置管理,告警处理和性能管理等。集成工作主要包括:在Moniter(网管系统上基于Java的监管软件)上创建osi对象,可根据管理模式、网元类型和通信协议在该对象下配置属性值,Moniter对网元进行监管时,根据已创建的对象及其属性值实施具体的管理方案。比如为实现网元的远程终端,需要创建MML对象并设置协议及其端口号、网元用户连同密码等属性,网管系统会检查是否创建了FTP-PM对象来选择从网元端上传数据采用的协议及处理方式。另外,通过远程连接到网元端进行命令行操作,即在网元端设置网管服务器的信息并开启相关的服务应用。如果采用手工操作同时将几十个网元集成到某一网管系统下,则需要反复进行创建对象、设置属性的操作,这样不仅耗时而且容易出错,通过开发自动集成应用可以实现客户一键完成网管和网元的集成。成功集成之后,网管系统不仅实现了与网元的互联互通,同时根据网管人员的要求完成了相关对象的创建和属性设置,保障了网管系统对该网元实施各项管理功能[2]。
2 设计原理
自动集成的设计原理如图2所示。该应用软件是基于网管系统Linux服务器的,主要通过Python程序实现。其工作原理及设计框图均如图2所示,自动集成开始后程序首先检查网管系统运行是否正常,然后远程连接到网元检测其工作状态。校验成功之后保存来自GUI或命令行的初始化配置文件,同时调用shell脚本转换初始化文件的信息并融合内置配置文件1得到完整的配置文件,该配置文件包括网元类型、通信协议、需创建的对象及其属性。内置配置文件2定制了在网管系统服务器上执行操作的流程,即调用Python程序文件的顺序。Python程序先读取配置文件,再使用WebService技术在Moniter上创建相应的对象并设置属性。同时调用SSHLibrary远程连接到网元,利用正则表达式模块处理命令执行的结果,根据网元当前状态和集成要求执行配置命令。最后进行集成的校验,比如扫描日志是否有报错,在网元端产生告警后查看网管系统是否接受到告警,网元端产生的数据是否上传到网管服务器,数据是否插入到对应的数据库表里[3]。
图 2 设计原理
Fig.2 Designing principle
3 关键技术
3.1 WebService
WebService是一个平立的、低耦合的、自包含的、基于可编程的web的应用程序,可使用开放的XML标准来描述、、协调和配置这些应用程序,用于开发分布式的互操作的应用程序,Webservice的三要素:SOAP、WSDL和UDDI。SOAP即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就是用于交换XML编码信息的轻量级协议。一条 SOAP 消息就是一个普通的 XML 文档,包含下列元素:必需的 Envelope 元素,可把此XML 文档标识为一条 SOAP 消息;可选的Header元素,包含头部信息;必需的 Body 元素,包含所有的调用和响应信息;可选的Fault元素,提供有关在处理此消息所发生错误的信息。WebService描述语言WSDL基于XML的语言,用于描述WebService及其函数、参数和返回值。WSDL既是机器可阅读的,又是人可阅读的,一些开发工具既能根据开发者的WebService生成WSDL文档,又能导入WSDL文档,生成调用相应WebService的代码。UDDI是一套基于Web的、分布式的、为WebService提供的、信息注册中心的实现标准规范,用来管理、分发、查询WebService[4]。
该自动集成软件利用网管系统建立WebService服务器,采用Python编写的开源ZSI模块,可在Moniter上完成对象的创建、更新、查询和删除等操作。下面以创建对象及设置属性的源码为例,介绍该模块的实现原理[5]。完整源代码可描述如下。
from ZSI import client
from ZSI.schema import GED, GTD
import ZSI
from ZSI.generate.pyclass import pyclass_type #导入ZSI相关模块
class TopologyOperations():
def __init__(self,url,user,password):
self.binding = client.Binding(url=url, **kw) #绑定WSDL地址
self.binding.SetAuth(AUTH.httpbasic, user, password)
1当前电力通信网络的特点
(1)网络中通信技术复杂多样,要求网管系统功能全面。电力通信网发展到现在,是一个将各种技术综合在一起的网络,并且随着以后的技术发展及技术更新,复杂性会日趋严重。
(2)电力通信网是一个变化的网络。要保证通信网络的可持续性建设,对网管系统的适应性要求很高。一方面新技术和接入方式还在不断涌现;另一方面,网络中容量系列的范围、传输带宽的范围、地理覆盖的范围、接入业务的种类、环境的要求都是动态变化的。
(3)用户敏感性强。由于电力通信网络承载了我国电力调度及自动化等重要业务的通信,因而对电力通信网络业务质量的敏感性很强。网络管理为达到保证业务质量的要求就应对网管系统的实时性和有效性要求比较高。
(4)成本投入也是网络管理系统的核心问题。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更是如此,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通信网网管系统的建立应是技术先进、层次高,但要成本低。
2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1)TMN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若干建议书,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多厂商、多协议的环境,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的问题。TMN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及O3标准的互联接口等项内容。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TMN已走向成熟。国际上的许多大的公司(例如SUN,HP等)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以支持TMN的标准;越来越多国际、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也宣布接受Q3接口标准,并在他们的设备上配置Q3接口。国内的公用网、部分专用通信网都有利用TMN来建设网管系统的成功范例,例如:全国长途电信局利用HP的TMN平台0vDM建设全国长途电信三期网管;无线通信局利用SUN的SEM平台建设TMN网络管理系统。TMN的优点在于其成熟和完整性,是目前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体系中最为完整的通信网管标准体系;TMN的不足在于其复杂性和单一化的接口。这些问题在网管系统建设中应该加以考虑。
(2)网管系统的网络化:企业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着扩充,新型网络设备、防病毒、防火墙、IDS、VPN等大量异构节点小断地对网络进行着完善,如何把这些异构的系统通过网管系统统一、集中地管起米,就必然要求网管系统将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系统,而应该是一个开放型的管理平台,新增的网络异构节点都能够纳入平台中,实现统一、集体化的网络管理:
(3)综合接入性。网管必须满足各种通信网络、通信设备的接入要求,兼容各种制式、各个厂商的产品:采用客户端位服务器被管理资源的三层系统结构,同时引入TMF对NGOSS的若干建议和规范。
(4)网管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网管系统应实现电力通信网的一体化管,即各种功能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统一设计,采用统一的界面风格,采用一致的名词术语。用统一的管理操作界面去操作控制不同型号、厂家的同类功能设备。在同一个平台、界面上监视、处理网络告警.控制网络运行。
(5)网管系统的入机界面。①对象化的思想应该贯穿在网管界面的设计中。将图形上的元素及元素的组合定义成图形对象,将图形对象与它所表示的数据对象、实际的通信设备串联起来,实现实物、数据、表示界面的统一。这种对象化的设计方法保证了网管系统数据和界面的统一,保证了网管系统对被管理系统的变化的适应能力。对象化的设计观念应推广到网管系统入机界面的各个方面,例如:语音申告、媒体管理等。②网管系统的界面应不断采用新技术加以更新、改造。界面是表示一个系统的窗口,界面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系统的第一印象,影响人们对系统的使用。引入新的技术,提高系统界面的功能、界面的可观赏性、系统的易使用程度是网管系统成败的又一关键因素。GIS是目前实用化和技术经济性能都EB较高的一项可视化信息技术,GIS采用对象化设计思想,支持地理信息数据,支持多图层控制,采用矢量化图形方式。GIS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表示界面方面应用广泛,在表示与地理信息有关的数据界面时尤其优秀,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可以采用GIS技术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管应用界面。Web是一种影响非常广的、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用方便的数据浏览界面,Web支持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形、图片、视频等,支持数据库的浏览,而且支持的数据种类和数据格式还在不断丰富。利用Web的优势作为网管系统的信息媒介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6)完善的应用功能及客户应用接口的开放性:对已有的通信平台和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将语音、视频、数据、安全、移动性、及企业应用集成到~个统一的智能通信平台一以减少通信延迟、加快市场反应、优化企业流程,提高个人办公和企业运作效率,从而准确捕捉市场机会、实时响应用户需求、快速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电力通信网管系统解决方案
(1)需求分析。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如网络管理要求、通信系统规模、通信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等。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网管的配置越高、功能越全越好,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对通信设备的实时监控,那么最佳方案是选择监控系统。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较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同样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信息,只需要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即可。但如果是一个管理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络而且提供通信服务的管理单位,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涵盖整个通信网的网管系统。
(2)故障信息分析处理平台。故障信息分析处理平台与实时数据库协同工作,对实时报警和事件信息进行策略分析,判断出网络中故障的起因。建立策略库存储故障分析的策略数据,策略是故障分析的依据,策略中定义一系列对告警信息过滤和关联的计算方法,通过策略实现系统对告警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分析是依靠故障分析引擎完成的,分析的依据是策略,分析的方法包括过滤、关联、升级等。分析从大量告警信息中得出网元的故障状态。策略库小的策略是开放的,可以因网络和设备的不同而改变,并可为用户提供编辑策略的工具。分析出的故障原因信息为故障管理模块中高级功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资源管理系统的实现并不复杂,但对海量数据的高效率处理和保证数据的统一性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电力通信专用网络的特点,方案采用一种紧凑式的数据库设计,通过对原INMS数据库进行扩充,实现资源管理数据库。其目的是:保证各种网元数据和资源数据的统一性;简化数据维护的工作量,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方便用户操作。资源管理系统提供各种应用软件和入机界面,对网元和资源数据进行浏览、查询、统计、报表,同时对数据库巾的各种数据进行创建、删除、编辑等操作。
(3)系统结构。为了保证网管系统能较好适应电力通信网的特点,满足电力通信网的管理要求,网管系统应能兼容多机种、多种操作系统;应能设计成冗余结构保证系统可靠性;应能充分考虑系统分期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档次的网管系统的需求。系统包括业务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调度运行平台、数据处理平台、数据采集平台,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支持电力通信网络运行过程中各种实时监控、通信资源、通信业务管理的系统,基本实现了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关键词:接入网网管;radius;第三方接口;WAP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随着河北联通宽带接入网网络建设的持续进行,根据集团公司提出的“宽带提速”建设指导精神,IP宽带接入网从设备数量、接入形式、用户数量等各方面都发生较大变化。在网设备数量持续增加,接入形式逐渐向无源光网络设备(EPON)演进,用户数量也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现有网管系统对于新设备、新业务的支持有限,宽带接入网运维管理人员无法对整个网络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分析,不能做到主动和及时发现故障,服务水平无法得到高质量的提升。
一、接入网网管概述
接入网网管系统是根据电总规范和标准的Q3接口协议,采用网管领域通用管理者/的管理模型,并通过系统的核心服务模块、网管应用服务模块、网管通信服务模块,来实现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告警管理等功能,达到对不同的接入网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二、接入网网管的建设目标
本次工程的建设目标主要在以下两点:(1)开展接入网综合网管系统建设,将各类宽带接入网设备纳入统一管理。(2)以综合接入网网管为接口,与112系统、综服统一工单、号线系统、电子运维系统之间进行自动关联,实现故障自动测试、业务自动开通、资源自动录入、工单自动派发。
三、系统功能
(一)自动发现网络设备,结合面板图直观展现设备配置情况。通过网络拓扑视图直观反映网络拓扑结构,同时允许用户自定义性能拓扑监视视图,实现对全网拓扑及设备资源的统一管理。
(二)系统将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效分类,满足对各种网络资源的管理和属性扩充;通过资源的组织实现对分散无序资源信息的有序组合;并与故障、性能、配置等信息关联,满足综合监视系统统一呈现的要求。
(三)系统通过与本地网资源系统的数据同步,建立宽带用户和设备端口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用户基本信息可以定位到具体的端口位置;反之,通过设备的端口编码也可以查询到端口上承载的用户。
(四)通过与radius系统的接口采集radius日志文件,分析宽带用户的宽带质量,提供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各种掉线情况的统计报告,通过统计报告,反馈一个阶段时间内的各个用户的网络质量。
(五)针对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宽带用户,系统提供有针对性的客户业务保障手段。
(六)利用移动网络的便捷性和携带手机普及的特点,应用成熟的WAP技术把网管信息获取移动化,让维护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方便地、随时随地获得网管信息,维护工作随时响应。重点客户业务保障。
(七)根据综合监视系统对故障、性能、流量、配置、资源等统计报表的生成灵活性和报表呈现多样性的需求,自动生成HTML、XML、Excel或PDF格式的报表。
(八)IP网管宽带接入系统为关键计算机应用系统,需提供强大的安全管理和系统自管理功能。具备的能力有: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系统状态监视、数据备份管理等常备辅助功能。
(九)第三方系统接口
服务开通系统接口;
资源系统接口;
电子运维系统接口;
Radius的接口;
宽带112的接口。
四、系统现状
目前接入网主要包括宽带接入、窄带接入、宽窄带一体化接入、无线接入WLAN同时在网存在。接入层各设备网管分厂家设置,全省约10余种,各种类设备网管分离设置,独立存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在网络管理层面,各厂家网管是网元级网管,主要用于数据配置,统计分析、故障定位、性能监控、资源预警等功能较差。(2)在业务开通层面,各厂家网管没有与综服统一工单系统自动对接,设备端口在开局是进行预开放处理,无法统计资源实占率情况。在进行业务变更时不能做到按需开放,需要后台人工处理。同时,随着FTTH的建设,已经没有了开局的环节,需要装维人员在客户现场与局端测量人员沟通,完成开局的工作,影响客户感知度的提升。(3)在故障管理方面,接入网网管,特别是EPON网管没有与112系统对接,无法将网管系统监控到的信息通过112系统派到相应的维修人员。(4)在资源管理方面,接入网网管中的信息与综服号线系统中的信息不同步,存在同一信息分别录入,资源不准确的情况。(5)在工单派修方面,接入网网管没有与电子运维系统对接,不能根据故障现象自动生成派修工单。
对综合增值业务管理平台的用户管理、合作伙伴管理、产品管理、定购管理、认证/鉴权、营销管理、统计分析、计费、批价、结算、联通门户等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卡管理、业务适配引擎、产品Proxy接口、互联网业务平台/SP平台接口等模块。
五、优势
河北接入网网管系统是中国联通河北省公司OSS系统的一部分,作为后端运维支撑系统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系统通过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及客户满意度而产生间接的经济效益。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以接入网网管为纽带,连接BSS系统与各网元,实现客户信息、网络信息的关联,实现业务自动开通,故障自动测试,极大提升客户感知度。(2)增强对宽带接入网网络、设备及业务的管理能力,顺应以IP为代表的电信新技术应用趋势,并创造新的业务接入模式;(3)全面整合城域网骨干、核心及接入网的资源、配置、故障、性能、业务等各个层面,提供业务端到端管理能力,而非单纯的接入网管理系统,以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业务需求;(4)通过对全程资源的动态管理帮助公司充分利用巨额投资建设的网络资源,进行业务创新,吸引更多客户群体,增加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利润;(5)通过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全面提高运营和管理水平,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费用,应对其他同业在商业运营领域的竞争;(6)良好的综合网管系统是企业向纵深要效益,是从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产生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六、结束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以及河北联通战略转型工作的逐步深入,河北联通通信网已经初步形成了应用层、控制层、承载层、传送层、接入层层次分明的网络架构,各级网络之间横纵衔接、有机联系。接入网作为连接客户与应用之间的必由之路、咽喉要道,已经成为影响客户感知度的重要因素,是各运营商关注的重点,也是新技术应用最活跃的地方,是必争之地,做好接入网的维护工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1人机接口软件
采用基于WINDOWS98/NT/2000的窗口技术,提供以下支持功能:(1)可根据所执行的任务,显示相应的网络拓扑;(2)传统的图形化的网络控制和管理显示操作用户界面;(3)具备中文的编辑、输入、输出处理能力;(4)多媒体辅助界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声、光、电等多种媒体为网管操作员提供实施控制管理的途径。
1.2管理应用软件
管理应用软件是综合网管功能实现的主体部分,参照电信管理网(TMN)的功能结构,将管理应用软件划分为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四大功能域。
1.3通信处理软件
通信处理软件提供对网管信息互通的支持,完成与子网管理中心及另一套综合网管中心的通信。通信处理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灵活配置各种通用的SNMP协议机或专用协议机。
1.4管理信息库
管理信息库是综合网管子系统的信息储藏所。在管理信息库中,被管网络和其管理信息用被管对象来表示。管理信息库提供了信息查询、对被管对象的操作、管理事件处理及被管对象间关联的能力。
2人机接口软件设计
2.1人机接口软件概述
人机接口是网管操作员对网络管理应用的“感官”,它给网络操作员的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网管操作员对网管系统的评价。同时,它也影响着网管系统的使用方便性和操作的效率。网络管理中心采用Windows98/NT/2000窗口技术。提供以下支持功能:传统的图形化的网络管理、显示和操作用户界面。如提供传统的下拉式菜单、各种曲线、图片、表格、文字以及图形地图,以提供操作人员直观实时地操作网络和管理目标的信息。用位图、图标、颜色、图象生动形象地表示网络的运行状态。窗口系统还提供背景地图和用户拓扑网络的制作工具,可以使用BMP位图或矢量方式图形作为地图背景:(1)具备中文的编辑、输入、输出处理能力;(2)多媒体辅助界面:突破传统的以图形、文本为主要显示的界面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声、光、电等多种媒体(需要多媒体的数据库支持)通过可视化技术以图形、图象、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为网管操作员提供实施控制管理的途径。
2.2人机接口软件(HMIS)设计
HMIS完成的主要功能:综合网管子系统两套设备在功能上具有兼容性,在设计上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HMIS主要完成各类网络状态信息的显示功能。同时为网管操作员提供有效的控制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显示网络的运行状态、性能指标;(2)按照所配置的预案显示当前任务的网络拓扑;(3)在任务执行区域地图上可分层显示各通信子网网络配置以及相互网络叠加情况;(4)可显示各通信节点、通信车内通信设备配置及连接关系图;(5)显示网络的故障告警;(6)显示网络性能、资源利用等各种形式的统计图和分析报表;(7)显示网管的自身状态信息;(8)为网管操作员提供参与控制的各类人机界面。由上述可知,HMIS的显示形式包括文本、表格、图表等多种形式,显示信息包括配置信息、安全信息、性能信息和故障信息等,控制界面上包括操作员对网络的重配置,安全信息产生等。因此,如何有效地、及时地显示不同的信息是HMIS的关键。
3管理应用软件设计
综合网管子系统从功能角度来规划管理应用软件的模块集,这种规划采用统一的设计结构,即将相同的管理功能软件依据网管的管辖对象、管辖范围的不同,将不同的子功能模块装配形成网管中心的管理应用软件。这样可确保网管功能上的有效性、一致性、连续性和可移植性。管理应用软件参照ISO标准,划分为配置管理模块、故障管理模块、性能管理模块和安全管理模块。配置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监控所辖范围内的所有专业网管及其被管对象,使网管操作员可以查询和修改硬件/软件的运行参数,以保持网络的正常操作。配置管理通过修改专业网管及其被管对象的存在性、属性、状态和关系来控制被管对象。配置管理模块主要完成的功能有:(1)定义网络和网元;(2)收集、整理当前网络状态信息;(3)获取网络重大变化的信息;(4)识别网络拓扑;(5)绘制网络拓扑图;(6)建立和维护配置数据库;(7)设定和调整网络和网元配置参数。从实现以上功能的角度出发,将配置管理分为四个子模块:(1)状态监视:连续在线地监视网络的变化,并能够将被管对象状态数据存入配置数据库。(2)状态控制:设置被管对象状态变化汇报门限,及时报告网络的被管对象状态的变化,并通过GUI及时通知操作员。(3)命令:将网络操作员或其它管理应用程序发出的各种状态控制命令转换成具体的代码,以实现控制过程。(4)配置控制:支持网络管理员对被管对象的定义、参数的设置、被管对象名字的管理、整个网络的状态控制和控制序列的定义以及生成管理对象、管理报表。
4管理信息库(MIB)设计
管理信息库应具备一个可扩充的数据库和整套相关的操作工具,它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4.1管理信息库的构造服务
提供将应用中受管资源表示成被管对象的定义手段,数据库管理系统均提供实现这一服务的技术途径。
4.2管理信息库的访问服务
提供访问管理信息库中受管对象信息的编程接口。用户对管理信息库的访问可能涉及管理信息库用户与管理信息库服务器间建立连接,用户发出询问请求并接收响应。
4.3管理信息库的支持服务
提供管理信息库的永久存储资源的管理。提供这种长期存储能力的方法目前主要采用基于结构化询问语言(SQL)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5结束语
集中网管系统的原理与介绍
在电信网络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的今天,网络管理是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合理使用网络资源、降低维护成本的关键。为了适应电信的发展,国际电信联盟ITU-T 提出了电信管理网TMN概念。
一、网管网络结构。TMN 的管理业务是由TMN 的管理功能支持实现的,管理功能分布在分层管理体系结构中。TMN 的管理功能包括: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TMN 是具有自己管理业务的网络,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事务管理层(BML)、业务管理层(SML)、网络管理层(NML)、网元管理层(EML)、网络单元层(NEL)。由于我们系统仅涉及到网络单元层和网元管理层,故仅对此两层做简单介绍。
网络单元层主要在网络单元内实现,具备单个网元的配置、故障、性能等管理功能,同时可以利用SDH 的开销传递的控制管理信息产生对于各种事件的反映,例如为保护目的的通道恢复。网元管理层直接控制设备,提供诸如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同时还提供一些附加的管理软件包以支持进行资源及维护分析功能。通常的做法是在某些操作系统(如工作站)上开发一系列软件(包括界面显示)来完成该层的功能,这套装置习惯上称之为网元管理系统或网元管理器。有些情况下又可利用子网级管理系统管理多个网元管理器,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网元管理层的功能。
二、传统的SDH网管系统。通常情况下的SDH传输网的网管均在本地建立,该网管系统仅对本地SDH传输网有效,无法管理和监控其它SDH传输网的设备。
三、集中网管的原理。传送网子网级管理系统定位于TMN 分层中的网元管理层,直接与网元相连,对网元进行管理,包括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等。通常实现原理为在网管中心设立集中网管系统,通过路由器或其它互联方式连接到设区市传输网实现网管中心对设区市传输网进行集中管理的工作。采用集中网管进行集中管理的常用原理图见下图
MPLS VPN的原理与介绍
VPN是一种虚拟专网技术,即在服务供应商的网络上为集团用户开出一个逻辑的专网。普通的VPN就其原理讲,都是在用户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前通过特定算法进行加密,在网上传输的数据包都是经过加密的数据包,到达目的地是在通过相应算法解密,变成普通数据包。
江西省数据网采用的VPN技术为MPLS VPN技术,即基于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的VPN,实现了安全和高质量的VPN解决方案,用MPLS建立的VPN具有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这种VPN技术和传统的VPN技术又有很大差别,它有自己的VPN路由表,这个VPN路由表独立于公网普通路由表,并且不同VPN之间的路由表也没有交集,因而从路由层完全隔离了外部干扰,充分保证了用户数据的安全。MPLS利用标记,而不是IP的目标地址传递数据包,类似于邮政编码,传输效率很高。
江西广电网络SDH传输网集中网管系统组成介绍
江西广电网络SDH传输网集中网管系统由省中心网管系统、省光缆干线SDH传输网、VPN通道三个部分组成。
我们需要集中管理的省光缆干线SDH传输网拓扑图如下图:
省中心网管总前端主要由一台DELL6800服务器及集中网管软件组成。该服务器专门配置了高速raid卡,并配置为raid5,该配置保证了即使有一个硬盘突然损坏也不会导致系统崩溃,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
江西广电干线传输网华为设备目前分布在宜春、九江、上饶、抚州、吉安、赣州、萍乡七个设区市,共计60套华为2500+、13套华为2500、15套华为155/622H设备。目前宜春、九江、上饶、抚州、吉安、赣州、萍乡各有1套网管且相互独立,新余、景德镇、鹰潭采用朗讯SDH设备,已在省中心网管进行了监控。由于宜春站在省中心有一节点,可直接在省中心管理维护,我们需要集中管理剩下的设区市。实现连接图见下图:
省中心集中网管系统服务器通过省数据网VPN通道与二级SDH传输网设备进行数据传送。在省网管中心机房数据网VPN提供一个百兆以太网接口与集中网管服务器直接连接。而在设区市机房,数据网VPN通过交换机或HUB与SDH传输网设备和设区市网管主机连接。所有设备采用统一规划的IP地址,该VPN通道与公网完全独立开来,VPN内的设备可以高速稳定的互相访问,但外网的设备与主机均无法访问该VPN通道内的设备与主机,确保了数据的安全。
系统建造后使用情况和总结
利用集中网管系统,江西省网管中心已经实现了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益,获得了省公司相关领导和部门以及全省各设区市分公司员工的好评。该系统的开通为全省其他需要建立集中网管的设备开了好头,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系统网管信息的通讯通过省数据网MPLS VPN通道,安全、高速、低成本。此项目中增加的硬件设备仅为一台DELL6800服务器,其它设备均为已经在网络中运行的设备,设备投资少,效益明显,也没有任何设备投资的浪费。在项目规划和设计时打破常规,没有采用集成商推荐的更高版本的软件系统,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成本较低的软件系统,不但节约了投资,而且更加实用和稳定可靠。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和结合的产物。具体而言,计算机网络主要包括网络工作站、网络服务器、局域网交换设备、网络互连设备、传输设备、网络外部设备和网络软件等几个部分。图1描绘了一个比较典型的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网络效率,使之发挥最大效用。当网络的规模较小的时候,比如对于由一个HUB连接起来的位于同一地点的几个或十几个主机而构成的LAN,管理员可以通过亲临现场的方法检查网络的布线、设备的开关等情况以便了解网络状况,确保网络的畅通和正常工作;但是,当网络的节点成千上万,或者节点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时,人工管理方法就显得捉襟见肘、无能为力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2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概述
运行管理应用软件,负责收集和处理网管信息并生成报告或告警信息的主机通常被称为网管工作站,又称为管理者;网管系统对网络资源的监视、控制和协调功能通常通过操纵阿管实体或者称为被管理对象来实现的,被管理对象是被管理的设备等网络资源的抽象,它包括系统资源、通信资源和应用资源等。管理者通过获得被管理对象的有关信息并进行处理。网管(agent)是运行在被管理对象所在设备或部件内部的网管程序,它按照NMS的指令操纵被管理对象,完成管理操作。网管通常在设备/部件出厂之前,由厂商内置于其中。图2从网管系统的管理对象、功能领域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决策指导意义等方面阐明了网络管理系统的内涵。
从功能领域来看,按照ISO组织的归纳,网管系统的各类功能可以分别归并到配置管理、失效管理、性能管理、账户管理和安全管理五大领域中。从被管理对象来看,管理系统可以针对单个部件/设备,针对某个复杂系统、某些分布式应用(或者称为服务),也可以面对整个企业。从网管系统的作用来看,在网络的不同生命周期中,尽管网络管理系统的任务可能不同,但都始终如一地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营和发展提供服务或决策支持。在网络规划阶段就必须充分考虑网络的可管理性。设计相适应的网管系统,同时,本组织前期或其它有关组织的网管经验都可以为新的网络规划提供决策指导;网络安装阶段应该同步部署相应的网管系统,这期间,网管系统可以为网络的调试和初始化提供服务支持;在网络运营阶段,网管系统监视网络,收集信息,提供及时的网络状态报告和报警信息,并自动排除故障或提供方法指导,协助网络管理人员确保网络系统的持续运行和相关服务的正常提供;最后,网管系统通过对所收集的历史信息作统计分析,可以为网络的升级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3计算机网管维护系统体系结构
3.1传统的集中式网管系统
最初的网管维护活动通过命令行实现,阿络管理人员利用shell命令书写管理应用程序的情况很常见。之后,随着网管标准出台;基于网管标准的通用网管系统受到普遍欢迎;早期的网管系统是集中式的系统。所谓集中式的网管系统指的是绝大多数的管理任务处理都由一台核心网管服务器来执行;而被管理的设备只是负责机械地收集数据并按管理服务器的要求提供数据,几乎没有管理功能。由于早期的网络规模一般较小,通常一台NMS就可以胜任网络管理工作,因此,网管系统采取集中式的结构。比如,按照Internet网管标准SNMPvl的设计,管理者位于一台NMS中,通过多个位于被管理设备中的机械地收集信息,获取、设置或修改有关的管理参数,从而达到了解并控制被管理网络的状态的目标,如图3所示。
3.2基于网管平台的集成网管系统
基于网管平台的网管系统采取了类似ISO系统管理相似的功能层次结构,将传统的网管功能进一步划分为两类,即平台功能和网管应用功能。其中,类似于ISO系统管理框架中的系统管理功能层,网管平台负责收集信息并作简单处理,提供各种网管应用所需的一些基础服务,为上层应用屏蔽底层协议的复杂性等。网管平台的集成目标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协议、功能和用户界面。在协议方面,主要的方法是通过为各类协议构建专门的协议网管模块,以便使各类协议为应用层提供相同的应用程序接口APII在功能方面,主要尝试提供一些通用的服务,提高应用的利用率;在用户界面方面,则尝试为各种网管系统提供统一的界面。
3.3分布式的网管系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管理 问题 前景和趋势
1网络管理技术概述
1.1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
追溯网络管理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自从有了电话交换网,就有了对通信网络的管理,只不过与现在相比,当时网络设备的种类不多,而且网络管理技术自动化程度不高。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与Internet发展同步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一系列网络管理标准的出台,出现了大量的商用网络管理系统,但各种网络系统在结构上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至今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标准。当前,网络管理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诞生于Internte家族的SNMP是专门用于对Internet进行管理的,虽然它有简单适用等特点,已成为当前网络界的实际标准,但由于Internet本身发展的不规范性,使SNMP有先天性的不足,难以用于复杂的网络管理,只适用于TCP/IP网络,在安全方面也有欠缺。已有SNMPv1和SNMPv2两种版本,其中SNMPv2主要在安全方面有所补充。随着新的网络技术及系统的研究与出现,电信网、有线网、宽带网等的融合,使原来的SNMP已不能满足新的网络技术的要求;CMIP可对一个完整的网络管理方案提供全面支持,在技术和标准上比较成熟.最大的优势在于,协议中的变量并不仅仅是与终端相关的一些信息,而且可以被用于完成某些任务,但正由于它是针对SNMP的不足而设计的,因此过于复杂,实施费用过高,还不能被广泛接受;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是将CORBA技术应用于网络管理而产生的,主要采用了分布对象技术将所有的管理应用和被管元素都看作分布对象,这些分布对象之间的交互就构成了网络管理.此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屏蔽了编程语言、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的差异,提供了多种透明性,因此适应面广,开发容易,应用前景广阔.SNMP和CMIP这两种协议由于各自有其拥护者,因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出现相互替代的情况,而如果由完全基于CORBA的系统来取代,所需要的时间、资金以及人力资源等都过于庞大,也是不能接受的.所以,CORBA,SNMP,CMIP相结合成为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系统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1.2网络管理协议
网络管理协议一般为应用层级协议,它定义了网络管理信息的类别及其相应的确切格式,并且提供了网络管理站和网络管理节点间进行通讯的标准或规则。
网络管理系统通常由管理者(Manager)和( Agent)组成,管理者从各那儿采集管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提供相应的网络管理功能,达到对管理之目的。即管理者与之间孺要利用网络实现管理信息交换,以完成各种管理功能,交换管理信息必须遵循统一的通信规约,我们称这个通信规约为网络管理协议。
目前有两大网管协议,一个是由IETF提出来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它是基于TCP / IP和Internet的。因为TCP/IP协议是当今网络互连的工业标准,得到了众多厂商的支持,因此SNMP是一个既成事实的网络管理标准协议。SNMP的特点主要是采用轮询监控,管理者按一定时间间隔向者请求管理信息,根据管理信息判断是否有异常事件发生。轮询监控的主要优点是对的要求不高;缺点是在广域网的情形下,轮询不仅带来较大的通信开销,而且轮询所获得的结果无法反映最新的状态。
另一个是ISO定义的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CMIP是以OSI的七层协议栈作为基础的,它可以对开放系统互连环境下的所有网络资源进行监测和控制,被认为是未来网络管理的标准协议。CMIP的特点是采用委托监控,当对网络进行监控时,管理者只需向发出一个监控请求,会自动监视指定的管理对象,并且只是在异常事件(如设备、线路故障)发生时才向管理者发出告警,而且给出一段较完整的故障报告,包括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委托监控的主要优点是网络管理通信的开销小、反应及时,缺点是对的软硬件资源要求高,要求被管站上开发许多相应的程序,因此短期内尚不能得到广泛的支持。
1.3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
网络管理的需求决定了网管系统的组成和规模,任何网管系统无论其规模大小如何,基本上都是由支持网管协议的网管软件平台、网管支撑软件、网管工作平台和支撑网管协议的网络设备组成。
网管软件平台提供网络系统的配置、故障、性能以及网络用户分布方面的基本管理。目前大多数网管软件平台都是在UNIX和DOS/WINDOWS平台上实现的。目前公认的三大网管软件平台是:HP View、IBM Netview和SUN Netmanager。虽然它们的产品形态有不同的操作系统的版本,但都遵循SNMP协议和提供类似的网管功能。
不过,尽管上述网管软件平台具有类似的网管功能,但是它们在网管支撑软件的支持、系统的可靠性、用户界面、操作功能、管理方式和应用程序接口,以及数据库的支持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可能在其它操作系统之上实现的Netview、Openview、Netmanager网管软件平台版本仅是标准Netview、Openview、Netmanager的子集。例如,在MS Windows操作系统上实现的Netview 网管软件平台版本Netview for Windows 便仅仅只是Netview的子集。
网管支撑软件是运行于网管软件平台之上的,支持面向特定网络功能、网络设备和操作系统管理的支撑软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