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3 03:29: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外汇储备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管理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管理的研究最早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特里芬(Triffin)提出的。特里芬(1960)在研究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管理时提出了储备―进口比例(R/M)法,认为: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一般应该为该国进出口贸易额的20%~40%左右。20世纪70年代后,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主要是利用成本―收益法和回归分析法。Heller(1966)、Clark(1970)利用成本―收益法建立相应的实证模型对各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研究,Agarwal(1976)将研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M.A.Iyoha(1976)将研究的对象转向经济发展逐步加快的发展中国家。在R/M法基础上,货币主义学派的Johnson和Brown等经济学家提出了货币供应量决定论,认为一国外汇储备的需求取决于该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减。20世纪70年代的中后期,部分经济学家提出了定性分析法,Carbaugh(1977)和Fan(1978)认为一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仅包括经济因素,也包括一系列政治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主要经济学家根据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外汇储备的需求量与实际持有量不一致这一现实情况,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管理的研究开始转向需求量与持有量不一致的非均衡模型。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与否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结论。我国部分经济学家通过研究认为中国外汇储备是不足的。
管于华(2002)通过对18个国家六个重要经济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的外汇储备低于在适度规模标准的下限。刘斌(2003)从货币供应量决定理论出发对我国的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外汇储备是不足的,并指出在近几年内我国的外汇规模也很难提高到合适的水平。黄泽民(2008)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管理具有特殊性:第一是从外汇储备的来源上看,它具有一定的借入储备的性质;第二是在中国的官方外汇储备中包含部分民间储备,在对外汇储备规模是否过度的研究时考虑上述两个因素的话,就不能将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看作是过度的。
还有部分研究学者则持有相反的研究结论,他们认为就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来说不仅是充足的,甚至是外汇储备规模还是过量的。郭恩才(2001)利用国际上常用的客观经济指标对我国相应的指标进行了精确地统计估算,认为与合理的储备水平相比,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是属于偏高的。朱孟楠(2006)通过与各发达国家间的对比,认为中国外汇储备绝对量太多,降低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者贵昌(2008)在对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问题进行测算后认为,我国外汇储备自2002年开始增长速度加剧,超额储备这一问题日趋严重,认为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应控制在2500亿美元左右。吴琨(2010)指出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面临财富缩水的风险应用1994~2009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分析形成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原因,并提出外汇储备运营管理的对策。
二、外汇储备结构管理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外汇储备管理结构的研究,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的:储备货币币种结构研究和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研究。H.M.Markowitz(1952)和J.Tobin(1956)在对储备货币币种结构的安排进行研究时,提出了资产选择理论,认为可以通过外汇储备在不同币种之间的分散来降低外汇储备风险。Heller和Knight(1978)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认为一国外汇储备币种安排和贸易收支结构二者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反而与该国的宏观经济总量等的关系不大。Dooley(1999)针对Heller和Knight计量模型的缺陷,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模型考察了发展中国家外债状况对储备货币币种结构的安排的影响,认为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分配与外债支付流量、贸易流量和汇率安排具有很大的相关性。Roger(2003)认为工业化国家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变化是与外汇市场的公开市场调控密切相关的,而不是外汇储备资产组合的结果。
2.国内研究现状
在对外汇储备货币币种结构安排问题的研究上,通过多年的研究,国内学者一致认为:一国外汇储备货币币种的结构安排应该与该国对外债务的币种结构是一致的,有利于避免偿还风险;一国外汇储备货币币种的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有利于分散风险;一国外汇储备货币币种的结构安排中的币种应该与该币种在外汇市场上汇率的波动性成反比,避免外汇资产价值波动过大造成的损失。
唐国兴、金艳平(1997)通过对储备货币币种结构的研究发现,一国外债的币种结构、对外支付使用的主要币种、本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储备货币的收益率对一国的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外债币种结构与对外支付货币类型。陈建国、宋铁波(2003)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币种结构进行研究,认为在当前经济与贸易发展水平下,我国的币种结构应该大致为美元、日元、欧元与英镑的比例为5:2:2:1。许婕颖(2008)根据理论与实证研究,认为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四种储备货币的组合是最理想的储备货币币种结构安排,并提出了四种储备货币的比例安排。孔立平(2009)以马柯维兹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础,结合海勒―奈特模型和杜利模型,对影响储备币种结构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当前合理的储备币种权重。熊莉群(2010)从外汇储备的来源结构,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对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外汇结构问题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合理应用外汇储备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摘要】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伴随着美元的贬值和一定程度上的滥发,中国率先提出了建立超货币的构想。事实上,该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我国目前的外汇状况而提出的。鉴于此,本文基于我国外汇储备现状,深入分析我国高外汇储备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并就如何有效管理和运用外汇储备提出建议。
【关键词】外汇;高增长;高储备;升值;国际收支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本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而且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缺陷反而愈发突出。本文认为,本轮危机爆发的本质是美国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增长无法共存。也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美国只有靠输出美元,长期贸易赤字,才能保证全球货币需求,而长期下去必然带来美元信任危机、美元或美元资产贬值;如果美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那又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因此,由于美元一币独大,中国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在某种程度上说被美国国债“绑架”。这对拥有7000多亿美元美国国债的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考验。克鲁格曼曾指出,中国一不留神,就积攒了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人民共和国变成了“T-bills共和国”。虽然克鲁格曼没有提到美国未来可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但美国的持续经常项目逆差、美国的巨额外债、美国货币供给的急剧增加、美国的巨额赤字,所有这些长期因素都预示着:美元贬值和美国通货膨胀。而中国所持资产都以美元标价,一旦美元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就会遭受巨大资本损失。
中国如何避免进一步深陷美元陷阱,并尽量减少已有外汇存量可能发生的损失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因此,中国提出“超货币”这一构想,试图打破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一是人民币将不必再面对各方施加的汇率调整压力。人民币一视同仁按照市场供求对所有货币定价,是真正的市场化汇率。二是中国不会再大量持有美国国债,而是分散化投资到各种资产上,大大提高安全性。从维护中国的外汇稳定和中国金融稳定的角度看,“超货币”构想意义重大。
鉴于此,深入研究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状况、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防范、利用与化解,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更具有长远的理论意义。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外汇储备增加额均在千亿美元以上,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外汇储备分别增加1168.44亿美元、2066.81亿美元和2090亿美元。截至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8536亿美元,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到2007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约达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数据表明,2007年全年,外汇储备余额增加4619亿美元,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数据,2008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34%。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将会继续增加,上半年将突破20000亿美元大关。
我国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从哪里来?从历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可以得出,我国外汇的来源主要是国际进出口贸易形成的顺差、资本项目下的净流入、海外工程和华侨汇款、外商的资本投资、国外借债、境外流入的流动性过剩(包括一些热钱)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外汇储备既不是企业利润的上缴,也不是财政收入的剩余,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民银行用基础货币买来的。而基础货币主要由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金融机构备付金存款、货币流通量和非金融机构存款以及现金发行等构成。虽然基础货币具有强大的效果,但由此可能会产生相关的问题: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准备金、备付金以及其他存款属于央行的对外负债,是不能随意支配运用的;现金发行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现在的问题是,我国如此高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动用巨大数额的人民币换来的,而这笔巨大数额的人民币到底从哪里来?是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备付金,是非金融机构的存款,还是货币的增量发行?如果是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就有个归还存款的货币来源问题;如果是货币的增量发行,又会面临着一个引发通货膨胀的问题。所以,我国现有的高外汇储备事实上已经是一种对外部的负债,是一种负担。
二、形成原因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有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和不合理的结构,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外汇储备?
(一)全球收支失衡
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资本转向新兴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在资本转移的过程中,伴随着国际经济旧秩序向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转轨,国际收支不但没有得到合理的化解和配置,反而表现出更大的全球收支不平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经常项目持续逆差,致使他们成为全球最大债务人。同时在这个新兴经济崛起地区,比如中国和东南亚,经常项目却出现了惊人的顺差!因为西方等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历史和地理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这些发达地区消费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居民储蓄很低,同时国内为了保持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对固定资产和公共工程等设施的投资,这样一来,国内的储蓄就小于国内的投资需求;然而,新兴的发展地区却是刚刚相反的局面,特别是东亚、东南亚。众所周知,亚洲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居民一直有谨慎的消费习惯。当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新兴地区存在很多的不稳定性,导致资本投资渠道不畅,大量的储蓄不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国内的投资,大量的储备却掌握在政府的手中。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新兴发展地区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最大债权人。比如中国,政府手中就握有大量的美国政府债权等外汇。进而,从全球收支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外汇储备的高增长,只不过是国际收支不平衡在中国的影子。
(二)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双挂钩”体制宣告结束。但是,在实际的国际收支中,美元仍然是事实上的本位货币,或者说是硬通货,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其他新兴发展国家,都没有摆脱美元的控制。实际上,多数的新兴国家或地区都以美元作为自己的外汇储备。这样的国际收支状况或者说国际计价货币(外汇储备)对我国的高外汇造成了深远影响。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曾说:“任何无法以本币提供信贷的国际债权国都将出现货币错配问题,产生“高储蓄两难”。而所谓“高储蓄两难”,简单地说就是:一方面,持有美元的国家会逐渐意识到它对本币的替代作用,迫使本币升值;另一方面,美元的发行国却一直认为是美元以外的货币被低估值,要求美元以外的其他国家(尤其是与其有贸易往来,且对方处于顺差状态)升值。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发展国家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够让本币(人民币)成为国际硬货币,因此,巨大的外汇就只能够滞留在国内。随着积累的外汇越多,这种“高储蓄两难”问题就表现得更为明显,进而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提高;反过来,伴随人民币升值预期提高,又会导致更多的硬货币(美元)流入。这样恶性循环,就形成了升值和外汇增加的螺旋结构,从而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滚雪球,越滚越大。
(三)外汇管理政策不完善
外汇政策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外汇管理体制;一是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1994年,我国施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该政策实施不久,就遭遇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此次危机给人民币带来了巨大的贬值压力。为了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政府必须买入外汇,进而形成变相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紧接着又遭受世界经济的衰退、通货紧缩等一系列问题的考验。所以,1994年的外汇改革在经历了这些经济问题的考验过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改革目标,偏离了改革的初衷。因为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不干预外汇市场,外汇储备原则上不发生变化,因此,经常收支顺差(逆差)必然等于资本收支的逆差(顺差)。在“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这样一种非弹性汇率制度下,为维持特定的汇率水平,政府必须买入大量的外汇供给,其结果是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基本上会变成为外汇储备。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扭曲主要表现为: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外汇储备的形成与积累存在着“双层强制性转移机制”:第一层是企业对外汇专业银行的强制结售汇,即不管企业是否情愿,企业通过外贸得来的超出外汇账户限额以上的外汇收入,都必须卖给银行;第二层是外汇专业银行对央行的外汇资金转移,不管银行是否情愿,超出银行结售汇周转限额以上的外汇,都必须卖给央行。这样的“双层机制”使得外汇储备人为增加,而且为政府增加,也就是第一原因里面提到的为什么我国是政府占有绝对数量的外汇储备。
(四)外资的大量直接投资
这里,外资的大量流入主要是指外商的直接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优惠的政策和税收等政策,特别是对外资的保护和管理方面,政府做出了很大努力。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崛起,中国一步步地和国际接轨,转变市场机制,减少政府干预,再加上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全球的投资者。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认真履行WTO的承诺,以及开放FDI,都为外商在中国创造了黄金般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可以看到,在中国高速增长的同时,发达国家却显得有些疲软。这种状况导致了外资疯狂进入我国。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只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优惠政策建立庞大的出口加工业,并没有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东莞等地爆发的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倒闭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表2中不难看出:2008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继续增长,与同期GDP之比达到1.315:1,比2007年下降0.5个百分点。同时,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经常项目顺差与同期GDP之比为0.104:1,比2007年下降0.9个百分点。当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消费需求降低,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演变、恶化,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和低迷,房地产市场风险增加。
三、高外汇储备下的利弊
(一)正面影响
多数情况下,一提到外汇,就会想到风险,想到对我国不利的方面。事实上,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还有其正面影响: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大量的外汇储备,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证,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足的外汇储备表明了我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人民币汇率的能力不断增强,化解突发事件、应对金融危机更为有效;良好的外汇储备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改革、调整国内产业机构、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关键技术。
(二)负面影响
1.导致经济结构失衡,损害经济的健康发展
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资产为主,随着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国家越来越担心美元贬值和本币升值,担心对国家出口不利。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元的贬值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缩水,同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在此情况下,美国愈发难以扭转贸易逆差和减少经常项目赤字,美元的贬值压力和人民币升值日趋加大。因此,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将导致经济结构失衡,最终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2.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
近两年来,不仅日本、美国等国家正在极力地鼓吹人民币升值,而且过去从我国外逃的资金也有回流的迹象,特别是在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甚至还有国际“热钱”流入中国。从理论上说,假如人民币自然升值,或者说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而相匹配的升值是有利的,也是中国人民所希望看到的。因为人民币的升值是由于国力的强大而产生的匹配效应,该状况下,人民币的国际信任度越高,硬通货能力就越强。然而,目前我国所出现的过高过快的外汇储备,进而致使人民币不断的升值,并不是和我国经济发展所健康匹配的,呈现出一种外部的强制性和内部的不可消化性。而且由于外汇储备和升值的螺旋效应,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方面非常的不利,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更进一步导致我国许多外向型产业举步维艰。
3.贸易摩擦不断
我国外汇储备的过快过多增加,表明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给和人民币需求大幅度增加。外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外汇汇率下跌,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促使人民币汇率上升。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愈来愈大,进而助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激增被美、日等国视为人民币被低估的具体体现。一旦人民币汇率升值,就会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以及经济增长产生严重不利的影响。一方面将削弱我国纺织、服装、化工、钢铁等主要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造成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另一方面将对我国弱势产业如农业、汽车等造成严重冲击。其结果可能是,贸易收支顺差减少,国内失业增加,进而导致国民经济增速下降。另外,外汇储备的激增将会引起国际上对我国贸易状况的高度关注,容易引发争端,造成更多的贸易摩擦,引起反倾销、反补贴等一系列问题。
4.储备资产管理难度和风险与日俱增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的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十分激烈。作为一国财富的外汇储备,它的规模过大也会使国家财富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高额的外汇储备给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带来了难度。因为我国外汇储备中多数都是美元资产,美元汇率的持续走低,使较大比例持有美元的我国外汇储备缩水不可避免,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四、化解及防范
(一)积极推行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在外汇储备快速高速、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要提高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关键技术,如环保、冶金、计算机、精密机床制造等方向的技术,切实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同时,政府应该逐步放宽资本项目的管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努力培育我国的跨国企业。所谓的“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主要是指调整“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制度,逐步减少对资本流出的限制,以鼓励更多的我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跨国公司一旦走出国门,则可以使企业绕过国际贸易壁垒,减少市场进入障碍;可以利用投资国现有的销售渠道、品牌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可以获得包括品牌、技术、人才等在内的各种战略性资源,在短时间内产生并购的协同与规模效应。
(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我国现行的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是造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缺陷的重要因素。随着外汇市场进一步完善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结售汇制度将由现行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过渡到未来的比例结汇或意愿结汇。
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采取如下措施:扩大外汇交易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范围;提高市场参与者的自营交易比例;增加外汇交易的币种和品种;扩大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放宽对出国旅游等外汇兑换限制以及个人合法资产对外转移的限制;允许有外汇收入的国内企业购买外国债券;扩大居民、企业的用汇范围。
在完善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区间,减少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可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调控人民币的汇率水平。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制度可由盯住单一美元转向一揽子国际货币,以分散国际货币汇率变动的风险,确保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
放宽资本金融项目的管制,改善国际收支的大量顺差以及缓和过快增长的外汇储备,推进资本金融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换的进程,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增值。
(三)发展离岸金融业务
离岸金融业务在国际上已经很成熟,然而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顺利发展。1989年,招商银行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率先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其后,深发展等四家银行陆续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当时,选择在深圳试点此项业务,对于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国家主要是引进外资,还没有建立严格的监管体制,此项业务在我国的开展并不理想。东南亚金融风暴后,面对国际炒家,国家怕引起资金外流,停止了离岸金融业务。而目前随着外汇的增加和金融监管的逐步健全,中国可以有条件地放开离岸金融业务。这样既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基础,也可为外汇储备寻找出路。
在离岸业务开展过程中,可以实行“内外分离,两头在外”的经营管理原则,主要采取“内外分离型”经营的模式。在地域分布上,各行离岸客户群主要分布在港澳地区。在业务种类上,主要以传统的存、贷、结算等初级零售业务为主,缺少同业拆借等批发业务。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条件下,两头在外的离岸金融业务是人民币走向国际的重要通道。
(四)加强外汇储备管理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除了要控制外汇储备规模,更重要的是要管理好外汇储备,利用好外汇储备。
1.应该注重对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要求外汇管理当局在外汇储备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应当包括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披露制度等。
【关键词】外汇储备;黄金储备;人民币国际化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1.数据分析
由于双顺差的持续,我国外汇储备近些年高速增长,1978年至200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发展到了19,460.3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136.63%。1996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千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大国;2006年2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8,536.72亿美元,超越日本的8,501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见图1);同年十月,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从2003年起,我国的外汇储备每年增幅超过2000亿美元,2007年突破1.5万亿美元;而截至2009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已经接近2万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网站,2010年为9月底数据
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受双顺差的影响很大,而其中经常项目的顺差贡献最大,而高额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如何,最终应取决于我们对经常项目顺差状况的价值判断[1]。经常项目顺差即中国不仅没有利用国外资源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反而大量输出了资源。在此过程中甚至还伴随着环境的退化。对于一个资源本来就相对缺乏的发展中大国而言,过度外汇储备实际上反映出了中国正承受着相当的经济福利损失。由此可看出,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和结构相对较单一,美元资产占比过大,而资源物资占比较少。美国财政部统计显示,我国的官方外汇储备中大约有2/3是美元资产,而其中又以美国国债和以美元计价的机构债占绝大比重。下表对各国外汇储备及黄金储备进行比较。
数据来源:人大经济论坛下载表格 各国黄金及外汇储备-Jun 2010
与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美国与德国比较,我国黄金储备与外汇储备相比数量过少,只有1%为黄金储备。由此可推测,增持黄金储备可作为外汇储备运用的一个突破口。
2.基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分析
在中司2000亿美元的注册资本金中,用于境外投资的部分略高于50%,其余部分则通过中央汇金公司投资境内金融机构。这两类投资业务彼此完全独立。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司在境外发达和新型经济体的组合投资市值为811亿美元。投资方式包括自营投资和委托国际知名投资管理公司、私募股权公司的投资。光看2009年的全球投资总额达到580亿美元,投资组合在体现多样化的同时,主要集中在全球公开市场股票和债券上。此外,还对一些资质优秀的公司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和清洁、可再生能源等。2009年,中司的境外全球投资组合回报率达到11.7%。与中央汇金公司收益率合并后总资本回报率达12.9%。[2]
由图1分析可得,外汇储备的主要运用方向还是政府性债券,这是其追求安全性的必然选择。而由图2发现,FDI项目主要是一些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这是很好的一个趋势,对解决严重的经常项目顺差有一定的帮助。
这两个公司的成立,是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和制度上的一种支持。是一种值得发扬和借鉴的方式。
二、外汇储备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对外汇储备合理、有效的经营管理是各国外汇管理当局的重要职责之一。
良好的运作不仅起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作用,还将有助于达到诸如维持货币汇率稳定,在遭受外部投机冲击时维持外汇的流动性、保证政府对外清偿力等一系列的政策目标[5]。
本文抽取日本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西德进行分析,基于其的状况与当今中国的情况的可对比性。
1.日本外汇储备管理
日本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属于双层次管理体系,即财务省处于体系的主导和战略决策地位,日本银行居于执行者的角色,日本政府在日本银行开设了“外汇资金特别预算账户”实际的外汇干预操作由日本银行直接进行,这使得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得到提高。
而在运用方面,日本实行相对比较保守的原则,主要投资于流动性强的国债、国际金融机构债券、资产担保债券等,其中又以美元债券为主,但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由于本国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将很大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化成了战略物资储备。现今,日本是石油储备最为充足的国家。
与中国的外汇储备藏汇于国不同,日本的外汇储备实施的是“藏汇于民”,数额庞大的民间藏汇不仅可以降低了官方储备的增长速度,还可以分散储备管理风险,提高外汇储备收益[6]。
针对风险问题,日本不仅建立了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而且在1949年道奇改革以后,制定了《外汇法》和《外汇资金特别预算法》,形成了以“外汇资金特别预算”为代表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2.西德外汇储备管理
1950年代以来,原联邦德国经济、贸易增长较快,经常项目顺差,与当今中国的大体的经济形势相似,为放松资本管制奠定了基础。随着外债问题的解决,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导致国际储备增长,原联邦德国有条件不断推动马克可兑换[7]。
为了提升马克的国际地位,原联邦德国根据国内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的需要,渐进开放资本项目,拓宽资本流出渠道,限制短期资本流入,主动允许马克升值,促进了资本的合理流动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70年代后,马克的国际货币地位不断增强。从1986年开始,原联邦德国对外净债权仅次于日本,加之国内金融市场深度、广度提高,马克国内币值稳定,对外呈升值之势,推动了马克国际化的发展,这体现在国际储备、对外贸易、外汇市场交易、民间和官方金融投资等多方面[8]。
三、外汇储备管理的可行性方案选择
结合上述提到的日本和西德外汇储备管理经验,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方案供我国选择:
1.继续深化改革我国的外汇管理体系。借鉴日本的双层次管理体系,我国也应为货币政策的独立于外汇储备作出努力。如上文提到的2009年9月29日成立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很好的尝试,我国应在此方向下做更大的努力。形成多层次的管理模式。前期学者在此方面作出了假设,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刘崇献提出:用外汇储备设立政策性的“中国教育银行”以扶助贫困地区支持教育。当然我国还可以利用部分外汇储备设立类似于中司的以刺激国内经济增长的有限公司,或者成立相关的来源于外汇储备的基金以注资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等等。此类思想的形成是基于外汇储备不能直接投资于此类行业,必须成立一个类似于储备运用办公室的协调部门,由国务院直接负责,形成一个良性的储备运用机制[8]。
2.切实完善我国的风险管理框架。建立相关的外汇储备监督管理机构,制定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标准,完善外汇储备管理法律法规,以正确的指导实际的储备投资。建议中国应成立外汇储备战略决策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国务院牵头,协同财政部、央行和发改委等职能部门。作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该委员会将协调参与各方的责任、利益的分配,有效提高外汇储备的管理效率。在外汇储备战略决策委员会的领导下,构建央行、中投、汇金共同参与的多层次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9]。
3.将部分外汇储备置换成战略储备,用外汇储备购买战略物资期货。在此要注意,不能将大量的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石油、稀有金属等。原因是为了避免石油和稀有金属价格的抬升,绕进中国买什么什么贵的怪圈。但是,将外汇储备适量的转向战略储备是必须要实行的,中国的经常项目长期顺差已经使我国的资源濒于匮乏,通过扩大资源进口、增加战略性储备等形式,换取石油、天然气、木材等战略资源,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战略性物资的长远需要。当然,防止价格上涨,可以选择用外汇储备购买战略物资期货,但是这样做高流动性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4.将部分外汇储备运用于能力储备。能力储备包括物资生产能力的储备、所需人才的储备、技术进步的储备、市场控制能力的储备等;内容包括:加大跨国并购力度,建设自己的跨国公司,掌握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等等。具体来说可用于对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关键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力度;加大海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等。当然,还有一种形式,即将部分外汇储备设立为公派留学生基金,专门运用于投资人力资本。这也是一种能力储备。
5.将部分外汇储备转换为黄金储备。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网站数据得知:自2009年至2010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了近3000亿万美元达到26483亿万美元,而黄金储备仍然维持较低的水平,处于3389亿万美元。而由本文上面给出的数据可知,发达国家的黄金储备量是大大的高于外汇储备的,这是美国得以保持其国际地位的很重要的因素。在继续通过金融性黄金领域增加我国黄金储备的同时,应将增加黄金储备的着力点放在矿产资源性黄金领域和商品性黄金领域,通过增持矿产资源性黄金和商品性黄金并转换为金融性黄金,以实现增加黄金储备的战略性目标[10]。
6.将我国外汇储备运用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该思想基于西德马克得国际化地位确立经验。《中国外汇储备的最佳用途是支撑人民币国际化》一文指出:由于中国现在处于双顺差境况,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真正的确立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地位,我国应该向原联邦德国学习,逐步开放资本账户,积极通过资本账户逆差向外输出人民币,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供给,使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硬通货。本文作者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还处于襁褓时期,不宜鲁莽行事,毕竟与原联邦德国相比较,我国国内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全,无论是金融体系的单一还是外汇储备管理的被动性都不宜过早的全面开放我国的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的过早开放很有可能会中了美国的圈套。当然,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能停,我们可以先在中国邻国进行实践,如先开展几个人民币结汇的试点运行。另外,现阶段,我国可取缔强制性的结汇制,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的自由度,放宽其外汇账户的限额,逐步向自愿结售汇转变。
四、综述
针对外汇储备运用和管理的问题研究,观点很多,分歧也很多,本文虽没有面面俱到,但囊括了大部分的主流观点,并列出最新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作出比较,提出建议。本文作者认为,无论观点是将外汇储备运用于何处,首先我们必须要关注的是我国金融体系整个的完善和改革,金融机构的全面考虑以及在加快经济增长和保障风险性可控的前提下提高金融的市场化进程。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外汇储备利用而带来的不可预测风险,以及加速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项目逆差的步伐,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孙伊然.关于外汇储备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及其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9(9).
[2][3][4]2009年年度报告[M].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5][9]王娜.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研究.2008
[6][8]王丽华,贾永肖.日本外汇储备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0(1).
[7]王信.德马克可兑换和国际化历程及其启示[J].观察思考.
[10]季晓南.增加我国黄金储备缓解外汇储备风险[J].中国流通经济,2010,2.
[11]姚淑敏,张岸元.我国外汇储备研究-中国宏观经济丛书.(2007)[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12]钱荣,陈平.国际金融[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13]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七版)
[14]蒋庆洋.国际外汇储备管理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J].上海金融,2008,3.
[15]初金霞.论当前中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运用[J].生产力研究,2009(13).
[16]刘骏民,宛敏华.中国外汇储备的最佳用途是支撑人民币国际化[J].开放导报,2009(2).
作者简介: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上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从1990年我国外汇储备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至2006年已突破10000亿美元,外汇储备总量十几年来增幅大,变动频繁。在外汇储备的总量管理中,由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实际上,外汇储备是多个部门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的结果,即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剩余变量。
国际经验表明,目前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佳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外汇储备管理政策的确定是依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金融环境、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宏观经济政策、外汇储备管理目标等多种因素的。所以我国在进行总量管理时,要在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外汇储备变动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来确立我国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协调外汇储备管理与其它政策之间的关系,追求整体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利用渠道及其合理行分析
对于目前我国超额的外汇储备(比由模型测算的适度规模高出32O0多亿美元),如能合理利用与管理,不仅能发挥外汇储备的基本作用与功能,还能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高额的外汇储备意味着高的机会成本,会给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为实现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安全性要求,必须考虑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问题。一个大国在多极化的国际经济体系中货币不独立,只能依附于他国货币,他就永远摆脱不掉被动的局面,充其量只能根据他国货币汇率的变动被动地调整自己的外汇储备结构。在目前我国主要储备货币汇率极不稳定的情况下,每一次汇率变动都意味着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推动外汇体制改革,完善金融调控体系,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创造条件。
三、我国外汇储备合理化利用和管理的策略
针对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及目前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利用和管理。
1、合理利用过量的外汇储备,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基于我国外汇储备数额庞大,应该在保证其安全性、保值性的同时,也注重其流动性和赢利性。在我国目前外汇储备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可争取创造更高的收益。这一点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制定更加积极的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战略,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在国外建立子公司,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市场,在经济全球化中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这样一来,政府、企业和其他私营机构可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实现互补优势。另外,也可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深化经贸往来与合作创造更多的机遇。
第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去投资发展。在国家外汇储备日益增大,外汇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不如将部分现汇以资产形式流动起来,全面发挥外汇储备资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有能力的企业投资国外资源性产品,如石油、矿产等,以缓冲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巨大需求缺口,并为我国的相关企业提供稳定的资源性产品的进口来源。
2、减持美元,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在我国超过10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绝大比重。但是,近五年来,美元对日元、英镑、欧元等西方主要货币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其中出现过几次较大幅度的贬值。每一次美元贬值,都给我国外汇储备储备资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确定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时,应采取多样化策略,按照我国进口付汇和偿还外债付汇的币种结构来安排储备货币币种的构成。另外,减持美元并适当增加欧元等币种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性风险。
另外,同时,也密切关注货币汇率的变化,根据软硬货币的相对变化及时调整,以便实现国家外汇资产的保值,更好地发挥外汇储备在促进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和稳定宏观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
3、加强和完善资本项目管理,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面对全球性的低利率趋势,同时,为防止国际投机资本进入造成外汇储备虚增,金融风险加大的情况,当前央行需要制定适当的存贷款利率,降低本外币利差;协调各有关部门增强汇率弹性,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从而消除投机空间,使投机资本转移出去,有助于减少资本账户顺差和促进国际收支均衡发展。
积极研究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措施,包括QDII的实施、社保基金与保险公司资金的直接海外投资。此项管理办法在国内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有组织的资本流出渠道,有助于在较短的时期内缓解甚至扭转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现状,并且能释放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给人民币带来的升值压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论述有关外汇储备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讨论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问题,即根据我国的经济状况,分析适合我国国情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最后根据上述目标提出一些建议。本文说明了在当前形势下,政策重点应当是稳定外汇储备量,与加强外汇储备管理两者并举,不断降低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缩小机会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差额。
参考文献:
[1].许承明《中国外汇储备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奚君羊《国际储备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陈彪如、马之躺《国际金融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1997,P220-229
[4].贺金凌《外汇储备的最优控制理论与模型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陈荣安《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分析》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02
[6].刘荣茂、惠莉《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因素的研究》上海金融2005/03
[摘要]:外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汇储备则是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各国调节国际收支与稳定汇率的能力,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因而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借鉴
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7月14日统计显示,到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9411.15亿美元,同比增长32.37%。中国外汇储备自2006年2月底就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位。据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日本外汇储备达8648.8亿美元。因此我国941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额仍为世界第一。我国外汇储备自1996年末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以来,就一直处于迅速增长的趋势(见表1)。外汇储备充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清偿能力,提高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货币的信心,也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然而,巨额的外汇储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构建更为市场化的储备管理体制。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储备体系的简要介绍和比较,给出了中国应如何改善其外汇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新加坡、挪威:多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
新加坡和挪威的储备管理体系,是由财政部主导或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同主导,由政府所属的投资管理公司进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的多层次储备管理体系。
1.新加坡的储备管理体系
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管理采用的是财政部主导下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淡马锡控股(Temasek)+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体制。新加坡实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战略,所谓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就是在满足储备资产必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多余储备单独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拓展储备投资渠道,延长储备资产投资期限,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水平。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新加坡经济增长强劲、储蓄率高、以及鼓励节俭的财政政策,新加坡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新加坡政府在对经济前景进行评估之后,确认国际收支平衡将保持长期盈余。为了提高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政府决定改变投资政策,减少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投资的低回报的流动性资产,允许外汇储备和财政储备投资于长期、高回报的资产。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即新加坡的中央银行,是根据1970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于1971年1月1日成立的。MAS持有外汇储备中的货币资产,主要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和作为发行货币的保证。新加坡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部分,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淡马锡控股负责。1981年5月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成立,GIC主要负责固定收入证券、房地产和私人股票投资。它的投资是多元化的资产组合,主要追求所管理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和长期回报。淡马锡控股是另外一家介入新加坡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企业。淡马锡原本负责对新加坡国有企业进行控股管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淡马锡利用外汇储备投资于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至今公司资产市值达到1003亿新元。
就对外汇储备积极管理而言,发挥主导作用的为新加坡财政部。GIC与淡马锡所管理的不仅仅是新加坡的外汇储备,也包括了新加坡历年累积的财政储备(主要由GIC管理)。GIC和淡马锡都为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拥有。
2.挪威的储备管理体系
挪威外汇储备的管理采取的是财政部和挪威央行(NorgesBank,以下简称NB)联合主导下的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NBIM)十挪威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市场操作部(NBMP/MOD)体制。挪威也实行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战略,挪威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净出口国,随着石油收入的快速增长,挪威于1990年建立了政府石油基金。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财政部对石油基金的管理负责,但石油基金的管理运作被委托给挪威央行。就财政部而言,其责任主要在于制定长期投资策略,确定投资基准,风险控制,评估管理者以及向议会报告基金管理情况。而挪威央行则是按照投资要求具体进行石油基金的投资操作,以获取尽可能高的回报。
成立于1998年的NBIM,是挪威央行下属的资本管理公司,它的成立奠定了今天挪威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基本架构。它不介入一般的银行业务,其主要任务是履行其作为投资管理者的职能,发挥其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对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2000年NBIM进行了小规模的指数和加强指数投资。从2001年起,一些组合已经开始投资于股票,2003年开始,又投资于没有政府担保的债券,从而使基金资产组合更加多元化,投资的持有期限较以前也有所延长。挪威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市场操作部主要负责外汇储备的流动性管理,其职能类似于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储备管理司。
除上述国家外,韩国也建立了财政部+韩国银行+韩国投资集团(KoreaInvestmentCorp.)这种多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
二、美国、日本:双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
美国和日本采取由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同管理外汇储备的管理体系。
1.美国的储备管理体系
美国的储备管理体系由财政部和美联储共同进行,美国的国际金融政策实际上是由美国财政部负责制定的,美联储则负责国内货币政策的决策及执行。在外汇储备管理上,两者共同协作,以保持美国国际货币和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事实上,从1962年开始,财政部和美联储就开始相互协调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具体的干预操作由纽约联储银行实施,它既是美联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财政部的人。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财政部拥有美国一半左右的外汇储备,而美联储掌握着另一半。
美国财政部主要通过外汇平准基金(theExchangeStabilizationFund)来管理外汇储备。其管理过程是:1.早在1934年,美国《黄金储备法》即规定财政部对ESF的资产有完全的支配权。目前ESF由三种资产构成,包括美元资产、外汇资产和特别提款权,其中外汇部分由纽约联储银行,主要用于在纽约外汇市场上投资于外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和政府债券。2.ESF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与美联储进行货币的互换操作从而获得更多的可用的美元资产。此时,ESF在即期向美联储出售外汇,并在远期按照市场价格买回外汇。3.ESF所有的操作都要经过美国财政部的许可,因为财政部负责制定和完善美国的国际货币和国际金融政策,包括外汇市场的干预政策。此外,美国《外汇稳定基金法》要求财政部每年向总统和国会就有关ESF的操作做报告,其中还包括财政部审计署对ESF的审计报告。
美联储主要通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OpenMarketCommittee)来管理外汇储备,并与美国财政部保持密切的合作。其管理过程是:1.美联储通过纽约联储银行的联储公开市场账户经理(theManageroftheSystemOpenMarketAccount)作为美国财政部和FOMC的人,主要在纽约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储备的交易。2.美联储对外汇市场干预操作的范围和方式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而变化。这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联储更多的是关注黄金市场上美元能否维持平价,而不是外汇市场。第二阶段是1971年之后,浮动汇率制度开始形成,美联储开始积极干预外汇市场,当时的主要手段是和其它国家央行的货币互换方式。第三阶段是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美联储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很少使用货币互换,而是采取直接购买美元或外汇的方式进行。2.日本的储备管理体系
日本财务省在外汇管理体系中扮演战略决策者的角色。日本的储备管理体系由财务省负责,根据日本《外汇及对外贸易法》的规定,财务相为了维持日元汇率的稳定,可以对外汇市场采取各种必要的干预措施。而日本银行根据《日本银行法》的规定,作为政府的银行,在财务相认为有必要采取行动干预外汇市场时,按照财务省的指示,进行实际的外汇干预操作。
日本银行在外汇管理体系中居于执行者的角色。一旦开始进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所需资金都从外汇资产特别账户划拨。当需要卖出外汇时,日本银行主要通过在外汇市场上出售外汇资产特别账户中的外汇资产来实现;当需要买进外汇时,所需要的日元资金主要通过发行政府短期证券来筹集。通过大量卖出日元、买进外汇的操作所积累起来的外汇资产又构成了日本的外汇储备。日本银行的外汇市场介入操作通常在东京外汇市场上进行,如有必要,日本银行也可向外国央行提出委托介入的请求,但介入所需金额、外汇对象、介入手段等都仍由财务大臣决定。日本银行主要通过金融市场局的外汇平衡操作担当,以及国际局的后援担当两个部门来实施外汇市场干预。其中外汇平衡担当负责外汇市场分析及决策建议,并经财务省批准,而后援担当则负责在财务省做出决定后,进行实际的外汇交易。
除了美国和日本采取双层次外汇储备的管理体系以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其它国家和地区也采取同样的管理体系,如英国、香港等。
三、中国:单一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
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是由央行依据《中央银行法》,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进行储备管理,实际上是由央行独立进行战略和操作层面的决策,在储备管理体系中财政部没有发挥主导作用,也没有成立专门的政府投资公司进行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因此属于单一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各主要经济体的实践表明,存在由财政部决策、央行执行的双层储备管理体系;和由财政部主导或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共同主导,并且建立政府所属的投资管理公司进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这种多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
目前由央行独立进行战略和操作层面的决策当然会带来灵活性,但也会带来弊端。一是使得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无法避免,央行从2002年开始发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目前央行票据占外汇储备的比重已从2003年的19%上升到2005年第一季度的近90%,央行货币政策日益严重地受到汇率政策的牵制,往往难以取舍。二是巨大的储备规模决定了其运用必须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单纯从央行角度进行相关决策,缺乏达到和实施上述战略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储备管理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储备管理体系。
四、各国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借鉴
1.采取积极的储备管理战略
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以保证储备资产购买力的稳定,这与传统外汇储备管理的流动性、安全性目标存在本质的不同。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主要考虑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对短期波动并不过分关注,但对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货币构成、风险控制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在中国外汇储备数量不断增加,外汇储备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更应该学习新加坡和挪威,采取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战略,以减少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在世界发达国家,外汇储备的一般金融资产性质越来越明显,增值已成为了一项义务,我国目前经营的原则应当迅速由“零风险、低收益”向“低风险、中收益”转移。拓宽投资领域,改革投资机制。外汇储备具有同一般金融资产性质相同的一面,在增值投资方面,我国应当积极研究储备资产的增值盈利方式,在投资领域中,不止局限于存款、债券,还可以选取一部分资产,运用国际通行的投资基准、资产组合管理、风险管理模式进入房地产、股票市场,增加储备资产的盈利能力。
2.建立统一的储备管理体制
中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是多目标多层次的。这种多层次、多目标的储备管理,除了需要统一的战略设计,也要处理好体制上的分权与集权的问题。国外的储备资产虽然归属于多个部门,如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分散于GIC、淡马锡和MAS,但是由于新加坡政府特殊的权力结构,可以有效保证外汇储备管理分权基础上的有效集中,特别是参与积极管理的GIC和淡马锡,在新加坡政府首脑的直接掌控之下,既有明确的功能分工又有相互的密切合作,非常有利于贯彻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战略意图。中国政府的结构和权力配置与新加坡不同,特别是与未来外汇储备积极管理有关的政府职能分散于若干不同的部门手中。各个部门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政策,彼此之间目前的政策协调也并不顺畅。甚至在同一部门内部,尚有事权划分不清的问题。因此,要将这些部门统一在共同的使命之下,并使有关部门进行良好的合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不对现有体制进行重新的规划整合,则体制内部的矛盾,将极大阻碍管理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外汇储备 管理 政策建议
一、金融危机下的我国外汇储备
(一)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新挑战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面对越演越烈的金融危机,我国的外汇储备正因其总额庞大而受到更大的挑战。
外汇来源方面,金融危机引发各国民众收入下降,导致购买力下降,进而导致出口不足,而出口不足直接导致我国外汇增长乏力。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增加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降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从而降低了外汇顺差。
外汇的运用方面,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在美国的投资损失惨重。同时,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外汇是以美元的形式储备的,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元贬值,变相的使我国外汇缩水。
所以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外汇储备遭受了空前的挑战,但它又从侧面提示我们的外汇储备存在诸多不足。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现状
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较为稳健的外汇储备政策;另一种是充分利用的储备政策。这两种政策有不同的目标和效果。第一种有利于降低风险,但收益率比较低,而且大量的外汇闲置机会成本太大。第二种由于资金的充分利用而又较高的收益,但也面临较大的风险。
从当前来看我国执行的是稳健的外汇储备政策,从长期来看,这种政策确实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稳定,有利于保障对外贸易的进行,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二、 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
我国当前外汇储备面临的是外汇储备总量巨大,增长快,以及由此引发外汇失衡问题。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直接来源是经常性项目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外债、进出口盈余、资本金融项目顺差。
通过对这几个来源的分析我们得出外汇储备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一)本国货币汇率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出口产品的生产总成本主要受到原料来源地的影响,而产品的价格由于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在不同条件下,出口产品的本国货币价格和外国货币价格受到汇率的影响并不相同,因此对贸易结果影响也不相同。
(二)利率对外汇储备的综合影响
利率对资本金融项目的影响:利率上涨首先体现在资本金融项目顺差上。国际资本具有逐利性,总是从低收益的国家地区流向高收益的国家地区。据统计从2001年到2010年十年间,流入我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带来我国外汇的短期迅速增长。
利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利率上涨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机会成本上涨,导致外商投资的积极性下降,由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减少。同理当利率下降时外商投资增加,外汇增加。另一方面利率也影响汇率,而后者则是直接影响外汇储备。
利率对外债的影响:国内利率上涨,相对而言国外利率下降,也就说外债的利息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外债上涨,导致外汇增加。而国内的利率下降则会导致外汇在外债方面的下降。而外国的利率则是正好相反。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利率上涨导致外汇储备在资本金融项目和外债方面的增加,而导致外汇储备在外商直接投资的下降。而利率对外汇的总影响则取决于三者所占权重。
三、对我国外汇管理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分析,同时结合我国经济现状和未来战略,对我国外汇政策提出以下建议
(一)适当改变现有的贸易政策,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优化我国外贸的出口结构,对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加以调整,减少对于劳动密集型和高污染产品的政策支持。改变我国贸易过度顺差的现状,同时实现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
(二)保持人民币的汇率弹性,逐渐放宽外汇管制
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从现阶段来看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造成这种预期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要改变外汇储备现状,就要近一步推进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和人民币外汇形成机制的改革。减少中央银行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控制力度,适度调整外汇浮动幅度,减少央行在外汇市场的买入数量,调整汇率形成机制,更多的让市场来决定汇率。从另一方面要逐步推进愿意结售汇制,放宽进出口企业和个人结售汇的自由度,近一步开放我国外汇市场。
(三)改变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和币种结构
就我国而言,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中,美元占据绝优势。加之我国盲目的大幅度减持美元,将在外汇市场引起连锁反应,造成美元的大幅贬值,进而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资产损失。因此,要避免这种损失,我们只有采取微调的办法逐步增加其他币种资产的比重。在其他币种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适当增加欧元、英镑和日元的币种。将外汇分散到这些币种上,可有效抵御外汇风险,和美国政府的利益绑架。
(四)合理利用高额的外汇储备进行投资
高效的利用外汇储备是解决我国外汇储备过多,抵御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的有效之策。具体来说:
一方面,可以加大战略物资储备,尤其是一些我稀缺能源和矿物资源,如石油、铁矿石。通过增加这些资源的进口,既可以进行战略储备,以备将来所需,也可以降低庞大外汇的总量,减少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贬值的影响。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外大型公司遭遇重创,此时正是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绝佳时机,利用国家庞大的外汇储备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我国企业在国外的投资。
四、结束语
我国的外汇储备从1985年至今经历了从规模偏低,且增长较为缓慢,外汇储备规模总体上看处于短缺状态到外汇规模适度再到如今外汇规模过度的过程。而且这种过度情况愈演愈烈,从而导致了各方面的问题,本文立足我国当前外汇储备的现状,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状况,找出外汇储备的决定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具体反映在最后的政策建议上,总之我国的外汇储备过量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七版.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外汇储备;币种结构;资产结构;结构管理优化策略
一、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外汇储备总量分析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正式由原来的双轨汇率制改为在市场供需的基础上,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我国的汇率制度更加灵活。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我国外汇储备在近几年以惊人的速度积累,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6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余额约占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4.1%。对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进行有效地运营管理,以发挥外汇储备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且能够不断增值,成为有关管理部门关心的主要问题。
(二)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分析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发生了几点很明显的变化。工业化国家的国际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变化如下: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渐渐下降,由1999年的71%,下降到2011年的63%;欧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日渐增加,由1999年的18%上升到2011年的26%;由于英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英镑日渐取代日元,成为美元、欧元外,第三重要的国家货币,2011年英镑占外汇储备的比重为5%超过日元的3%。
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调整更加明显:美元资产比重由1999年的69%下降到2011年的60%;欧元资产占外汇储备的比重由19%上升到28%;英镑资产为6%。
综上,对比数据库中,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安排应该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基本一致。
(三)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分析
在我国外汇储备中长期国债和长期机构债占很大比重,长期企业债、短期债券和股权的比重很小。可以看出我国对外汇储备的管理非常重视安全性与流动性,但收益率明显低于海外基金的平均水平。
二、中国外汇储备结构存在的问题
中国外汇储备结构存在币种结构存在较高的风险;资产形式单一,投资效率低下;期限结构不合理;黄金储备量偏低等问题。
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3万亿大关,根据美国国债与政府机构债对外公布的组成比例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其中超过65%都是美元资产,资产形式单一,投资效率低下。
由外汇管理局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外汇储备中主要是长期国债和长期企业债,股权和短期债券非常有限,因此我国外汇储备的期限结构以中长期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不仅外汇储备量飞快增加,我国的短期外债余额不断攀升。截止到2011年第四季度末,中国短期外债余额已经高达5009.01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72.07%,可见我国以较高成本借入的外债中以短期债务为主。资产的期限结构与外债的期限结构显然有较大的不一致,存在较大的期限结构风险。
根据2012年7月9号世界黄金协会的各国或地区黄金储备排行榜,中国以1054.1吨的总量排名第六,但是在前20名中,黄金储备占国际储备的比例中国最低,仅为1.6%。据数据显示,虽然我国外汇储备总量迅速积累,但2003年以来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重在逐年下降。
三、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优化策略
(一)推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结构管理
1、货币结构优化策略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压力较大,加之美国为了使经济复苏创造大量的储备推动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因此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同时受到汇率风险与收益率低下的风险,应当相应减持美元资产。欧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二者间的经济结构互补性强,继续扩大经济贸易合作的潜力很大。因此我们要逐步提高欧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如增加欧元债券的持有及欧洲有些企业的股权投资等,以与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相适应。同时,由于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加之其在世界政治与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要在现有比例的基础之上有所增加,例如增加英镑金融产品的持有及英国本土企业的投资。
2、资产结构的优化策略
提高对企业债券、股票等风险较高的资产的投资,提高对海外股权与世界性股指基金的投资。由于我国外汇储备数额很大,因此在满足其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基础上,完全有结余去投向风险相对较高、收益也较高的企业债券与股票等。在资产的期限结构上,我们应该综合长期、中期和短期投资的特性,平衡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的关系。
3、外汇储备实物资产的多元化
外汇储备投资不仅要资产种类多样,资产形式也应该丰富多样,除了存款、债券及股权投资,同时还应该增加黄金储备、石油储备等稀缺资源的实物投资。
同时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石油、铁、锰、铝土矿、铜及钾盐等稀缺资源,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还可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及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性。
(二)利用外汇储备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与人才
可以利用一部分外汇储备成立一个基金,主要支持对世界顶级科研项目的研发与先进技术、人才的引进。例如利用我国雄厚的外汇储备积极促进生物、航天、网络及新材料等高技术型产业的发展,大力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技术及人才。创造条件吸引世界高端人才和专家学者等,为我国赶超欧美等发达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培植跨国企业实力
可以利用雄厚的外汇储备为我国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及加快产业经济结构转型作出贡献,例如从外汇储备中拨备以上行业的课题研究经费,加快理论与实践创新,利用高薪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与学者,直接从国外进口先进的设备与机器等。(作者单位:山西工商学院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田阳.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研究[J].管理与财富,2009年11月:11-12.
[2]周路,胡月圆.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经济后果分析——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分析[J]中国商界,2010年第8期:55-56.
[3]吴念鲁.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兼论储备是否越多越好[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7期:57-61.
[4]王爱俭,刘先丰.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投资多元化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92-94.
[5]吴晓灵.中国外汇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6]王爱俭,王景武.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多样化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283.
[7]王波.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影响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总第171期,23—24.
关键词:外汇储备;合理规模;币种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106-02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迈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以及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资源总量实现持续积累,且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优化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以及如何缓解外汇储备规模的迅猛上升以实现其保值增值,就成为了当下最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外汇储备的功能
1.支持货币发行
支持货币发行功能是外汇储备最早所承担的角色,在金本位制时期,用以货币的发行功能在外汇储备中最为明显。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对货币流通量进行调节,当时的外汇储备主要为黄金储备。当在流通中物价紧缩,缺少金币时,货币当局便能够将储备的黄金融化铸币。
2.调节国际收支
所谓“国际收支平衡”是每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所竭力追求的一个目标,但是在国际经济的发展中,每个国家都无法始终如一的持续实现国际收支平衡[1]。当一国出现国际层面上的收支赤字之后,若是该国所实施的是浮动汇率制,则可使用本币贬值为基本方式得以实现外部的均衡。但大多数情况来说,因为货币政策时滞,从本币贬值一直到国际收支平衡都会经历漫长的痛苦过程。
3.清偿债务
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不仅能够用于清偿国际往来的债务,更可以抵御因债务危机所导致的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间,诸如阿根廷、巴西、以及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就曾经相继开始走工业化道路,而其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于国际债务。在1975―1982年,整个拉美国家的债务达到了惊人的20.4%,数额也从750亿美元增加到了3 150亿美元,每年所需要支付的利息总量也由之前的120亿美元达到了660亿美元[2]。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世界进入了通货膨胀的时候,如美国这样的经济体也出现了严重的收支赤字问题。而美国当时使用了提高利率的紧缩性调整政策,这直接使得与美国经济往来密切的诸多拉美国家遭遇了严重的项目赤字,同时,由于利率的调整也使得这些国家的债务偿还负担得以加重。外汇储备除去可以用于清偿债务,也可以起到干预市场、稳定汇率的作用。
二、外汇储备因不当管理的负面影响
外汇储备并非愈多愈好,外汇储备越多,所持有的成本也自然相应的越多,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自然会产生不利的因素,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上。首先,因为央行所投入的大量货币,不仅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伴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央行外汇占款方面的增额,在基础货币的规模投放在渐渐扩大的同时使得货币的供应量出现加倍扩张,导致资产泡沫的出现。最后,将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不均衡,损害经济增长的动力。
三、分析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前,中国外汇储备正面临着资产结构集中于美债资产,且规模庞大的问题,另外,在币种结构方面较为单一。在规模日渐庞大的外汇储备所带来的一系列好处的同时,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转同样产生了部分的影响。在中国的外汇资源当中,有近七成都是以美元为资产单位的形式所持有,然而美元又主要以美国的长期债务为主,其资产结构比较单一。因此,对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进行合理控制与外汇储备结构进行优化处理,以此提高中国外汇储备的整体态势。
1.保持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
如今,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日渐庞大,因此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削弱、储备成本过高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由此对国际贸易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3]。在此背景下,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保持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便显得至关重要。中国经济宏观的运行方式导致了当今外汇储备的规模,这两者一直处在相辅相成、长期均衡的关系。由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的长期双顺差是中国外汇储备得以快速增长最为直接的原因,故而需要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两方面下手,保持收支平衡。从资本金融项目的角度分析,需要对外商当前的投资政策作以适时的调整,以此而优化外资的整体水平,积极推进“走出去”这一战略。另外,还需要继续推进当前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平衡国际收支。一方面,要限制一定的产品出口数量,扩大产品的进口规模,具体来说,应当尽力控制那些能量消耗高且附加值相对低的高污染产品的服务出口,逐渐提升出口商品的质量及服务。另一方面,外汇储备应当重视公平竞争,以此促进内外资本结构的均衡发展。中国如今的国际贸易、投资政策主要倾向于鼓励发展,但也因此使内资投资者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发展影响。国家需要采取一些有利于国际贸易结构整体调整的措施,从贷款的条件、税收优惠以及市场准入等诸多方面给予内资企业相同的优惠政策,以此来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能力。最后,中国还应当适当放宽国内外资本间的流动,达到平衡资本与金融项目的目的。
2.渐进式优化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鉴于中国外汇储备方面币种结构方面较为单一的特点,外汇储备更应当采取多元化发展的态度,丰富包括币种的结构多元化,以此来规避汇率风险。从国外经验来看,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依然成为当今储备资产的核心价值,中国更应该推行其管理策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尽最大可能地降低外汇储备风险[4]。美元在中国的外汇储备币种中占据着大量的比例,其次是欧元与英镑,中国在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中还需要较长的优化期,但是从深远的角度看,中国势必需要对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整。美国,一直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在优化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得以实行的情况下,达到减持美元的地步,那么必然会导致美国经济陷入僵局,进而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若中国在减持某种货币资产的同时加给其他的币种,那么也一定会导致所减持的货币在国际供给中得以增加,进而导致该种货币的价值贬损,同样扩大了全球经济失衡的风险。由此可以分析得出: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优化是一个需要长时间适应与调整的过程,需循序渐进方可进行。正如古人所说的“祸福相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国出口的稳定,在此前提下,国内的经济必然也会趋向一个稳定的发展的态势。
3.合理的利用外汇储备资产
中国的外汇储备涵括了政府、企业以及居民的部分外汇资产,这也使得外汇储备在中国的规模宏大,甚至超过了可控的使用需求,若将此部分外汇储备转换成其他外汇资产,其自身便能够进行金融投资。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总体可以划分为超额储备、规范储备以及非储备性质资产。在货币汇率出现市场浮动的状态下,不同的币种都面临着一定的浮动风险,唯有让外汇储备资产分配到优质股权中来,实现实物化,才能最大程度减小汇率的浮动风险,例如适当地增加类似于黄金方面的投资。
4.加快外汇制度改革
在中国现行的外汇运行机制下,由于外汇储备主要是被中国人民银行所持有,这也使得货币政策的改革有着极大的被动型,甚至在调控方面都难以实施[5]。在政策方面,可以先慢慢给结售汇制度松绑,由经济市场自己决定,最终实现自由结售汇制,让外汇储备资源留到企业中去。还可以逐步开放居民对外引资项目,让跨国企业在中国上市,以此来实现藏汇于民,分散储备风险。政策要允许企业跨过诸多审核,直接走入交易市场,切实的落实风险承担者的身份。尽管中国已经在尝试外汇制的改革,但事实表明其力度无异于隔靴搔痒。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只有例如企业这样的微观经济主体得到了自由的外汇市场交易权,具备了独立的清偿能力,承担起了各自的外汇风险,中国外汇市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完善,外汇储备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才可相辅相成。
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实力也在迅速地得到提升。对于经济而言,外汇储备可以说得上是最为重要的变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汇储备也面临着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在人民币还未成为国际公认的结算货币前夕,只有持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才能够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中国在外汇储备的持有量方面应当要处于一个可控的适度规模范围,如若持有过多的外汇储备,则不得不面对其增值与保值的风险问题了。
参考文献:
[1] 王永中.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收益与风险[J].国际金融研究,2011,(1):44-52.
[2] 张斌,王勋,华秀萍.中国外汇储备的名义收益率和真实收益率[J].经济研究,2010,(10):115-128.
[3] 林航.国际贸易理论演化中的哲学逻辑和历史线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6):1-11.
[关键词] 外汇储备 币种结构 外汇管理
自1994 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1996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到2006年2月底,达到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高居全球外汇储备持有量第一的位置。每月百亿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使人民币不断承受升值压力。如何合理的管理高额外汇储备,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的原因
1.贸易顺差持续增长是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直接原因
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之所以能保持持续的贸易顺差,除了长期以来我国拥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外,还因为我国特有的贸易发展模式:一是我国有完善的基础实施、良好的工业配套能力和大量熟练的廉价劳动力,吸引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二是我国对外贸易形式主要是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属于一种增值的贸易形式,必然会出现贸易顺差。由此可见,当前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2.FDI的持续增长促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长期以来,我国为了吸引国外投资,刺激出口,制定了很多偏离中性的外资和外贸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关税政策、外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形成了与经常项目增长相互呼应的资本项目的持续增长。
3.全球收支不平衡下美国因素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
美国与中国的经济结构不同,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多是物美价廉而附加值低的产品,美国巨大的需求和中国产品的竞争力,造成了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另外,美国是一个储蓄低于投资的国家,得从其他国家借债。中国等高储蓄率国家对美国的投资主要是以国家的名义,外汇储备的形式投资美国的国债,结果是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加。
4.内需不足、进口不力导致收支失衡和外汇储备增加
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而言,内需对贸易平衡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汇率调整的作用。我国国内消费不足,出口迅猛增长,导致进口额不及出口额,进口增长率不及出口增长率,对外依存度很高,势必引起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储备增加。
5.资本项目管制使外汇储备增加
资本项目管制制度,主要是以强制结售汇制度以及外汇冲销政策为主。强制结汇制下,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收购市场上多余的外汇,形成大量的外汇占款。为了避免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又不得不采取外汇冲销政策来冲销外汇占款。强制结售汇之下的外汇供大于求以及外汇冲销政策的实施,是对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最好解释。
二、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面临的问题
1.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效益较低,面临贬值风险
持有外汇储备是有机会成本的,我国外汇储备的很大部分投资于美元资产,其收益率很低,这使得本可以利用的大量外汇资产闲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提高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机会成本。而且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相当于一个资本由中国流向美国的过程,实际的效果就是中国人在省吃俭用的同时,给美国人贷款。
2.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发行带来极大压力,大大压缩了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由于外汇占款过多,使得货币供给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而央行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压力,不得不通过增发短期票据,“对冲”外汇储备增加导致的增发本币。由于央行发行的票据要支付利息,且票据利率高于美元资产投资回报率,经济成本相当高。同时由于在收购外汇投放基础货币的同时,不得不相应减少发放再贷款,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受到挤压。
3.货币币种与资产结构未达到优化
从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货币种类的选择上看,根据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币种组合中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储备币种过于集中在一种货币美元上,一方面随着国际金融体系动荡,美元储备的风险也在增加。另一方面无形中对所选择货币的国家提供低息的贷款。
4.给人民币升值造成巨大压力
美国日本等国近年来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巨大的贸易顺差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众所周知,当前人民币大幅的升值弊大于利,不仅会影响到我国众多企业的综合实力还会使投机盛行,破坏我国发展的大好形势,因此,合理的处置外汇储备可以为人民币升值减轻压力。
三、对解决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问题的构想
1.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
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中应该考虑对投资性动机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以获得最大的收益。中国应该购买以欧元或一些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货币计价的资产,以此来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目前最现实和最可行的方法,依然是实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调整和资产结构调整。在币种结构方面,应该适当扩大欧元资产和日元资产的比重;在资产结构方面,应该扩大投资于美国机构债和企业债的比重,并增加对美国股市上蓝筹股的投资从而最优的利用好外汇储备的价值。
2.建立外汇储备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要确认和评估外汇储备管理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并且定义在储备管理中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和指标。我国货币当局要随着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规模,注重不同外汇储备资产的风险程度,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如建立定期分析研究市场的例会制度,定期对整个资产进行市价重估;对交易对手资信状况密切跟踪、及时报告,努力控制信用风险;建立储备管理的投资组合基准,以指导实际的储备投资等措施。
3.适时增加黄金储备份额。
近年来,在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同时,黄金储备在我国国际储备中所占的份额却是非常低的,这种状况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而且在目前金价稳中有升的情况下,黄金是一种有效的储备保值手段,不仅有利于抑制外汇储备缩水,而且更有利于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此,从这一层面看,适时增加黄储备是优化外汇储备投资的一条可选途径。当然黄金储备的适度增加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
4.实施“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积极扶持和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
从条件来看,中国企业初步具备了跨国并购的基础,改革开放引起的国内市场国际化使得中国企业在国内实际上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政府政策的鼓励与国内公众的关注、支持也对跨国并购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跨国公司掌握着全球化时代资源配置的主导权,培养中国的跨国公司,对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真正形成世界经济强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外汇资金配置到这些方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注资国有金融机构,推进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
我国已动用了亿美元外汇储备为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注资,支持这些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造。从注资、股改上市的实践来看,储备注资是推动国有金融机构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绩效的可取方式。注资后,三家国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大大提高,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为其上市铺平了道路,同时也有利于吸引战略投资者的介入。目前,我国惟一的国有独资的再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也已获批注资,以重组改制上市。我们可以参照这一模式,扩大对其他国有金融机构,如政策性银行、国有保险机构的注资,巩固国家在金融领域的控制地位,推进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并获得相应回报。
6.增加石油战略储备,为长远利益打算
在价格合适的时候,逐渐增加石油的战略储备,或者与石油输出国合作,投资石油战略储备的基础设施。在石油资源方面展开比较艺术的“石油外交”,争取石油输出国的稳定供给,用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石油资源的国际布局。这样不仅是一个有效的外汇管理方式,也促进了我们全方位能源战略的建设。
四、结论
对于已产生众多问题的巨额外汇储备,我们目前应积极借鉴国际储备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高储备盈利性,采取合理的储备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外汇储备的价值,使外汇储备的投资尽可能服务于本国利益。
参考文献:
[1]左小蕾:万亿外汇储备的四个出口[N].江苏经济报,2006(10)
[2]巴曙松等:中国外汇市场运行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国际经验;借鉴
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 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为32051.62亿美元,较上月外汇储备31917.36亿美元而言,本月新增134.26亿美元,创逾一年来最大月度涨幅。中国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29.3%的份额,仍是全球最大外汇的持有者。然而,伴随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国内金融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国际收支平衡基础尚不稳固。在此背景下,如何学习借鉴外汇储备管理的国际经验,如何对超出合理规模的外汇储备资产进行优化管理,实现收益的保值、增值,是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目前所面临的一项突出挑战。
一、外汇资产管理的国际经验分析
(一)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法律体系健全
在国际外汇储备管理中,多数国家通过专门法律法规对外汇储备进行规范和管理。在日本,设立专业的外汇储备法律《特别会计处理法》,对外汇储备管理职责、方法、原则等关键要素作出明确规定,以及《外汇及对外贸易法》、《日本银行法》对干预外汇市场、外汇储备管理一并作出具体规定。通过具体法律规章明确各储备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力,从根本上保障了日本外汇储备的安全,促使日本外汇储备在对外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在印度,《储备银行管理法》对外汇储备作出了较为完善的规定。该法案充分肯定了印度国民银行的外汇储备管理人法律地位,并要求在限定目标下进行外汇储备管理工作。并且,法案中对外汇储备的投资种类、最低储备要求、资产形式以及外汇储备管理工具等方面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通过完善可靠的法律对外汇储备一系列详细规定,使得印度外汇储备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速的重要经济体,据印度财政部2016年2月向议会提交的年度经济调查报告显示,印度新财年(始于2015年4月1日)经济增速为7%-7.5%。
(二)外汇储备资产持有机构较为完善
国外政府专门设立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机构,实现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投资结构。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成立政府投资公司(GIC),专司外汇储备的长期投资,金融管理局(MAS)则保留固定收入投资和外汇流动性管理职能;同时,新加坡政府正式组建淡马锡公司,主营新加坡包括开发银行的36家国联企业资本,通过该种模式管理新加坡外汇储备,据TEMASEK报道称,2015年,淡马锡公司外汇储备投资组合净值为 2660亿新元,成为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高水平发展状态。通过完善的外汇管理机构,新加坡以其超过1700亿美金的外汇储备,使得人均外汇储备率居世界第一。据共同社6月7日报道,日本财务省7日公布的2016年5月底外汇储备余额为12539.67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此前,日本的外汇储备一直由日本政府管理,2013年后日本政府将庞大的外汇储备管理业务向私营金融机构开放,但政府投资外汇储备的传统策略不会变化;同时,政府将1.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一部份交由民间部门的基金业者和信托银行管理,以期提高外汇储备的管理效率。可见,完善的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可以进一步提升国家外汇储备资金的有效管理。
(三)外汇储备资产投资结构多样化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应该在满足安全性的条件下进行资产多样化投资,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新加坡对外汇备资产实行多样化投资结构,既对本国外汇储备实现了充分利用,同时也降低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例如,淡马锡投资组合涵盖的行业包括金融服务、电信、媒体与科技、交通与工业、生命科学、消费与房地产、能源与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结构,使新加坡获得较高的资产回报率。据《淡马锡年度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5年3月31日,淡马锡的投资组合净值为2660亿新元,按新元计算的1年期股东总回报率为19.20%。而来自于韩国财政部、银行的外汇稳定基金,多数投资于海外债权,甚至股票投资比例已经高于50%。此外,部分外汇基金还用于衍生金融产品、海外房地产及其它渠道投资。据韩国央行(BOK)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2月末,韩国外汇储备资产金额为3679.6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六。通过投资结构多形式管理外汇储备,可以进一步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
(四)外汇储备风险管理水平较高
国际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在风险管理水平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如日本的外汇储备风险管理体系较为完善,拥有较高的风险确认和评估储备能力,能够有效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一方面,日本有针对性的对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指数进行评估,确保外汇储备在极端环境下处于安全状态。如据日本财务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6月底,日本外汇储备余额为1.24万亿美元,较5月底减少28.2亿美元,连续两个月持续减少。日本政府通过在外汇储备方面专用的“外汇平准基金”,通过在日元升值期间,大量卖出日元、买进外汇,为外汇储备处于平稳状态提供保障。韩国银行将外汇储备分为流动与投资两方面分别进行风险防范,以每部分的具体特点为依据,制定专门的投资准则。流动部分的组成要素主要为美元存款和美国政府债券, 主要依据储备资产的高度流动性和安全性。据外媒报道,韩国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从2014年的62.5%升至66.6%,为韩国央行9年来最高水平。
二、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美元储备量过多增加了外汇储备汇率风险
由于美国国债投资具有普遍性,市场接纳与认可程度较高,我国外汇储备多数投向美国国债,根据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中国持有3.2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持有的美国国债为1.2440万亿美元,占我国外汇储备的66.7%,中国仍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美元每次下跌数达10%,中国将会蒙受数百亿美元损失,据美国经济研究学者评估,美元实际贬值最低可达到20%,最多贬值在40%左右。此外,由于美元资产最容易遭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美国央行已多次通过降低利率来应对金融危机,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也持续降低,美国自从2008年1月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开始, 其1年期国库券利率一直处于较低状态,截至2009年1月,收益率甚至降到.39%。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已高达9.5%,而我国当时的外汇储备额大约为1.9万亿美元,一项汇率风险造成的损失就已高达13亿美元。以长期眼光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元资产,外汇储备结构过于单一,那么美国国债一旦出现价值下跌或汇率降低,都会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
(二)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低
据行业数据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美元指数急剧上涨,从之前的80上升至96,涨幅超过了10%。而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在不断贬值,幅度超过了15%。人民币因为紧盯美元,实际汇率不断上浮,致使出口到欧洲国家、日本的国内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急剧减少。受此影响,国内企业对美投资效益不断下滑,与欧洲、日本企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虽然达到3.21万亿美元,但多数为外债和企业贸易结余,能提供国内外投资使用的外汇储备仅为1万亿美元。由此表明,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不够完善,使得投资经济效益较为低下。此外,据统计,一般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回报率为22%,而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则为33%,加之中国以美国国债在海外投资的回报率只有2%到3%,巨大差异的投资回报率最终致使中国投资收入陷入逆差。从机会成本方面来说,由于我国外汇储备机会成本较高,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资本边际投资收益介于0.1与0.2之间,而据我国经济学家测算,我国资本边际投资收益约为0.2,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由此降低了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
(三)大规模外汇储备加剧国内通货膨胀
由于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官方储备,其在货币当局账目上就反应为外汇占款,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造成外汇占款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手段,外汇储备规模加大,致使央行发放的人民币增多,形成人民币过量供应的局面,不利于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形势构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一直呈不断扩大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1994-2015年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了78 倍,从500多亿美元升至39480亿美元。直到2014年9月底,全球央行持有的储备超出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价值的4倍多,资产价值10.8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央行就持有3.32万亿美元的储备资产。例如,2015年10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为258777.74亿元,较9月末增加533.37亿元。大概估计,央行对于外汇占款的对冲率最多只能达到70%,那么剩下30%外汇占款的投放直接导致我国大范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由此,通货膨胀也会为我国带来货币经营管理的压力。虽然我国现阶段仍处于通货紧缩阶段,经济指标已趋于稳定,但还存在如果走出紧缩就会陷入通胀的可能性。
(四)外汇储备国际投资渠道狭窄
尽管我国在近些年逐步放宽对企业和居民持汇购汇的相关限制,但是,我国大多数外汇储备依然是作为官方储备。采用的“藏汇于民”政策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汇率波动大、用途较少、缺乏投资渠道等。由于缺少投资渠道,为了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大规模外汇储备的用途通常是在外汇市场上出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央行在市场上出售了大约65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这在全球金融史上是前所未见的。从2014年6月底至2016年6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存量由39932.13亿美元下降至32051.62亿美元,在两年时间内缩水了7880.51亿美元。此外,国内现阶段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普遍较低,且收益率大多在5%左右,与此相反,国外收益率大多为零。国内包含金融机构 “隐性担保”的信托等理财产品,在进行海外投资时通常存在较大风险,民间投资者通常不会将外汇储备用于海外投资。由此,目前我国大规模外汇储备的投资渠道较为狭窄。
(五)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严重消耗我国外汇储备
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反映了国际间资本与金融资产的流动趋势,其涉及经济体所有负债所有权变更以及对外资产交易,具体包含直接投资、证券和其他性质投资。2014―2015年,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资本累计流出5370亿美元,由一直的顺差状态转为逆差,开始消耗我国外汇储备。同时,季度数据同样反映出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出现逆差,且呈现上升趋势。自从2015年一季度,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开始出现逆差加速增多现象,且首次多于净误差和遗漏项目,2015年的第三季度,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高达1603亿美元,突破历史记录。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在2015年四季度更达到了1659亿美元,再次突破最高纪录。由于资本的国际流动顺周期特征较为明显,致使我国外汇储备存储量出现明显变动。在当前我国经济放缓、美元升值的环境下,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持续出现逆差,将成为我国外汇储备急剧消耗的关键因素。
三、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一)扩大国际优质产品、技术进口,适度发挥外汇储备作用
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鉴于此,应扩大国外优质产品的进口,适当平衡外汇储备规模。一方面,应依据国内消费者对资源的需求,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产品的进口,如牛羊肉、水产品等一般消费品;大力进口国际先进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高端生产产品,适应现阶段工业生产节能环保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外优质产品进口的外汇政策调整,扩大国内稀缺性资源产品、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大宗原料的进口;在企业方面,还应借助跨境电子商贸模式,应用公平竞争原则,在海外建立采购点与渠道,不断新增新型产品的进口数量,从而逐步改善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
(二)扩展外汇国际投资渠道,平衡外汇储备保有量
实现外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有效配置外汇资产的目标。在此目标下,我国既要保持对美国市场投资增长,也应增加在亚洲新兴国家市场、欧洲国家市场的投资,合理配置各国外汇储备,进而平衡外汇储备的持有量。外汇储备投资应逐渐从纸质性、虚拟性资产向战略性、资源性资产过渡,依据经济发展情形,两种并重适时调整,应以长期资产为主,并适当提高短期资产的配置比例,以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性。同时,增持发展性储备,设立专项外汇资金,将外汇储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满足中国经济建设的资金需求;增加能源储备基金,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如适当对国外房地产市场、各种实业产业的投资,对国际外汇储备保有量进行适度控制,以此保障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资本监管,防止投机性资本流入
在外汇资金流入控制方面,增加投机性资本流动的成本,如按照合适比例,对国外流入资金征收一定额的资本税;对超过国内流转固定期限的,进行退税处理。针对未经许可的证券资金基金、虚拟贸易及其投资,应限制在国内流通,并加强对符合我国法律规定入境项目资金的审核,在结汇环节审查其真实需求,对人民币与外汇资金贸易交流实行严格管控。加强经常性项目外汇管理与资本的协调工作,完善对其数据统计的监管措施,建立贸易融资方面的监测体系,如发现可疑资金进行及时监管,对违规使用的资金,采取相应惩罚措施,增大投机成本流入流出成本。通过适时控制外汇储备流入速度,还可减少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带来币值贬值的问题。
(四)扩大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投资,防范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冲击
在外资准入制度方面,以国民待遇原则为基准,限制国内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并完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与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机制,放宽境外投资者、投资机构对境内证券投资的准入标准。支持境内外汇结余资金对外贸易投资,例如,提升投资机构对外投资额度、在合适条件下引导境内机构进行跨境融资。此外,还应推动人民币从周边国家进行广泛区域的交易和结算。在此措施下,对适度控制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规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着力推动财富基金发展,促进外汇储备资产与金融对接
近些年全球财富基金迅速崛起,其管理模式,正逐渐以规避风险为目的的流动性传统模式向多元化和更强风险承受能力的资产模式转变。该种转变,使财富基金能极拓展储备资产投资渠道,在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提供更高效地投融资方案,获取更多投资收益。我国可以通过建立汇金公司或其类似的金融机构,拓展非传统类投资类别,如股票、商品期货、房地产、对冲基金、私人股权投资等,并在有效风险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国际化的外汇资产配置,实现财富基金与外汇金融资本对接。
(六)借助外汇储备多元化金融平台,为对外产业贸易的投融资提供需求
依照实体经济发展以及金融改革布局需要,对外汇储备展开多层次应用。一方面,外汇管理金融机构如外汇局、人民银行,应不断创新外汇市场工具,通过外汇储备委托平台,利用外汇期权、现汇方式,积极地开展对银行、资金市场外汇余缺进行调节,并通过贷款方式,补充银行外汇储备资金的余缺。另一方面,针对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以及重点对外合作项目,提供充足的外汇资金服务,包括针对各类国有、民营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外汇资金支持。此外,外汇局应不断拓宽与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的渠道,特别是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机构进行深度合作,以适应当地投资、融资需要,为我国各类企业对外金融投资、发展对外投融资合作提供良好的国际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任博文.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困境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4):154-155.
[2]王书杰.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分析及规避[J].时代金融,2016(3):23-24.
[3]王伟宇.我国外汇储备效益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7):56-57.
关键词:外汇储备;外汇需求;规模管理
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现状分析
(一)外汇储备现状
1、外汇储备规模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较快的增长。2001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121.65亿美元,截至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9460.3亿美元,年增长率均在30%以上,个别年份甚至超过50%。
但从短期来看,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受到影响,个别月份外汇储备甚至出现负增长。但总体来看,2008年外汇储备仍比上年增长27.3%,增幅较金融危机前有所下降(见表1)。
2、外汇储备来源
2008年,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全年顺差总额4450.72亿美元。其中,经常项目顺差4261.07亿美元,约为总顺差额的95.74%;资本项目顺差189.65亿美元,占到总顺差额4.26%。从主要的交易项目来看,货物贸易顺差3606.82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18.12亿美元;直接投资净流入943.2亿美元,证券投资426.6亿美元。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是经常贸易顺差。此外,直接投资净流入和外国对我国的证券投资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造成的热钱流入也是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
3、外汇储备占国际储备的比重
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外汇储备占国际储备的比重为99.78%,高出世界各国的平均值1.34%,甚至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还要高出约0.26%(见表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偏大。
(二)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分析
1994-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大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994-1997年:1994年,我国外汇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结售汇制度。外汇储备增长幅度较快,由1993年末的211.99亿美元增加到1398.59亿美元。
1998-2000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受到影响,外汇储备增长较慢。外汇储备由1998年末的1449.59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末的1655.74亿美元。
2001-2008年上半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外汇储备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外汇储备由2001年末的2121.65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6月的18088.28亿美元。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放缓,外汇储备增长也相对平稳,到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为19460.3亿美元。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实行结售汇制度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进入快速增长期。此外,当世界经济发展良好,我国出口增长迅速时,我国外汇储备也随之快速增长;当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出口造成影响时,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也放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过快、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主要原因是结售汇制度和经济发展过多倚重出口。
二、外汇储备规模核定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偏大。下面我们来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外汇需求因素法。
(一)外汇需求影响因素(D)
根据外汇需求因素法,我国外汇需求主要由以下方面构成:
1、国际贸易需求(D1)
一国为保证日常国际贸易的进行,应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按照国际通行惯例,这一部分外汇需求应保持3-6个月的进口水平(用M表示年进口额,下同),即年进口额的25%-50%。但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30%-40%的比率更精确。用β1表示该项参数,则β1区间为(30%,40%)。
2、外债还本付息需求(D2)
一国应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以应对外债的还本付息。考虑这一部分需求应区分短期外债(SL)和长期外债(LL)。短期外债是一年内需要还本付息的,因此要保持足额的外汇储备以满足短期外债的支付。以β2表示该项参数,合理水平为100%。长期外债期限在一年以上,按照国际惯例,这一部分的外汇需求应为长期外债余额的15%-25%,用β3表示该项参数,其区间为(15%,25%)。
3、干预外汇市场的需求(D3)
我国目前实行参考一揽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政府仍需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防止汇率大幅波动,保持经济稳定。根据国际惯例及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我国应适当提高这一部分的外汇需求,其数额保持在1-2个月的进口额水平上。用β4表示该项参数,其区间应为(1/12,1/6)。
4、对外投资需求(D4)
我国对外投资近年来增长迅速,随着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一需求会逐步增加。这一部分需求以对外直接投资(用I表示)来衡量。
5、居民用汇需求(D5)
居民用汇需求主要考虑出国留学用汇需求(SD)和境外旅游用汇需求(TD)。200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17.98万人,考虑留学一般要4-5年,因此留学人员存量(SN)为71.92万人-89.9万人,本文取80万的中间值。按人均2万美元的标准,留学用汇需求约为143.84亿美元-179.8亿美元。本文用人均0.1万美元-0.15万美元乘以该年出境人数(TN)估算境外旅游用汇需求。据公安部门统计,2008年我国出境人数达到4584万人次,据此推算境外旅游用汇需求为458.4亿美元-687.6亿美元。
6、外资流出用汇需求(D6)
外资流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正常情况下,外商投资的利润回流;二是当一国经济状况恶化或者发生危机时的外资撤离。
在不利考虑外商利润再投资的前提下,外商投资利润回流的外汇需求可以表示为外商直接投资额(FDI)乘以投资利润率。用β7表示利润率,其区间为(8%,10%)。外资撤离主要是指外商直接投资撤离和外商证券投资撤离。当东道国经济状况恶化时,外商直接投资则在短期内相对稳定;而外商证券投资(FSI)比较敏感,可以在短期内撤离。分别以β8、β9表示上述两项需求,根据国际经验,β8的合理区间为(20%,30%),β9的合理区间为(80%,100%)
(二)外汇需求模型
建立外汇需求模型:
D=D1+D2+D3+D4+D5+D6=β1M+(β2SL+β3LL)+β4M+I+(β5SN+β6TN)+(β7FDI+β8FDI+β9FSI)
(三)测算结果
将表1各项数据及表2各项参数的浮动区间代入模型,可以得出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区间:(8401.77,11084.65)亿美元。而2008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实际规模为19460.30亿美元。考虑到模型10%的设计误差,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实际需求约7267.18亿美元。
三、外汇储备运用的政策建议
第一,适当减少外汇储备规模,增加其他国际储备。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国际储备中外汇储备的比重偏大,而黄金储备、IMF特别提款权(SDRs)的比例相对较小。以黄金储备为例,2004-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由6099.32亿美元增加到15282.49亿美元,而黄金储备却一直保持在19.29百万盎司的水平。2007年我国国际储备是印度的5.72倍,而黄金储备仅是印度的1.67倍。特别提款权与发达国家相比规模也比较小,这不仅与我国的国家地位不相符,也和世界其他国家国际储备结构不协调。因此,我国应减少外汇储备规模,相应地增加黄金储备和SDRs在国际储备的比例。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国际储备资产的安全性,而且还能促进外汇规模处在合理区间,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第二,运用外汇储备增加国家战略储备。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国家战略储备发展相对滞后。我们可以运用超出实际需求的那部分外汇储备进行国家战略投资。国家应该合理规划国内石油、稀土等重要战略资源的开采,并减少这些资源的出口。把这些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起来,以备必要之需。另一方面,在全球合理布局,选择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重要影响的行业进行战略性海外投资,逐步建立起我国战略储备体系。
第三,加强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建设。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强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但可以为我国超额外汇储备提供出路,还可以增强东亚各国抵抗投机性货币攻击的能力,提高东亚各国金融安全。2009年2月份,东盟10+3特别财长会议决定,将筹建中的区域外汇储备基金规模增加至1200亿美元,但各国具体出资额还没有确定。我国应努力推动区域外汇储备建设,争取主导权,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曼怡.国际金融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王爱俭,王景武.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多样化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R].
4、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估测模型[R].
5、孔立平.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分析:理论方法与中国实证[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7(2).
[关键词] 外汇储备 汇率风险 储备管理
一、美元贬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承担的主要风险
庞大的外汇储备虽然可以减少本国货币贬值的金融风险,却又引入了另外的金融风险, 那就是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1.汇率风险
我国的外汇储备往往由多种储备货币组成,分散在不同期限的资产上,但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约占60%~70%,包括大量美国政府与公司债券。这一结构带来的问题是,储备资产的价值受美元价值变动的影响较大。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高达GDP的6%,净对外债务己接近GDP的30%。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居民过渡消费和政府的财政赤字。而美国通过大幅度贬值美元来平衡美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可以把调整的负担从美国转移给其他国家。因此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的一大特征是美元面临中长期贬值,这样必然使持有美元占较大比例的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发生巨大账面损失。
2.利率风险
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目前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债券,其中绝大部分购买的是美国国债、政府下属机构或政府担保的债券。从收益来看,历年来的储备收益约在1%~2%之间。另外,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与人民币国债的增长同时进行的,这相当于一个资本由中国流向美国的过程。政府以发行国债的形式向老百姓借钱,将人民币形式的资金以贸易或金融兑换方式转换为外汇储备,以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债券。在发行人民币国债购买美元债券的这一借贷过程中,潜在的利率损失不容忽视。
3.其他风险
首先,会导致我国面临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显著增多,近几年一直保持在40%以上,外汇占款激增极大增加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致使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其次,加大了国内金融市场动荡的可能性。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大大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得以强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大量“套利性”外汇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境内,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旦“套利”成功,这些投机资本又会流向国外,寻找新的目标。巨额外汇资本的进出,有可能引发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对策
1.建立多样化外汇储备结构
首先,从经济实力和币值稳定原则上考虑,欧盟、美国和日本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成熟度和稳定度最强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其币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国的外汇储备应首选欧元、美元和日元。其次,从交易匹配原则方面考虑,中国的主要贸易地区是亚洲、欧洲和北美。在亚洲,中国大陆的贸易对手主要是香港和日本,结算货币以美元、港币和日元为主;在欧洲地区,德国、英国、荷兰、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金额相对较大,主要结算货币为马克、美元和英镑;在北美地区,主要贸易国家为美国和加拿大,结算货币主要是美元。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一是金额较小,二是结算货币多以美元为主。可见,从交易匹配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货币,选择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为宜。另外,从确保外债的及时还本付息及尽量降低因币种转换带来的交易成本考虑,在外汇储备币种组合中考虑外债因素是必要的。通过上述分析,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货币种类选择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较为适宜。
2.开拓多元化外汇经营渠道
首先,由央行持有的以保持流动性为主的部分, 其投资对象应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的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的货币工具和政府债券。还可以考虑将外汇储备转变为物质储备。目前中国石油、铁矿石、锰矿石、铬铁矿等进口量大幅增长, 利用国外资源的成本在惊人的大幅度上升, 中国应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变为物质储备, 以缓解国际资源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影响。其次,由财政部掌管的超额外汇储备, 可以将其中一部分交由中司或国际上的私人投资基金代管, 主要进行对海外的直接投资, 或购买具有一定风险的国外高收益股票、债券甚至金融衍生产品。另外一部分可以用来进行能力储备建设。主要是收购对外重要经济资源开采权、投入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出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和培养海外人才, 购买循环经济和环保的技术与设备, 购买改善国内教育、科研、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事业急需的先进设备。
3.建立外汇储备风险防范机制
面对动荡不定的国际金融市场,日趋复杂的金融工具,我国外汇管理当局应借鉴国际风险管理经验,不断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定期分析研究市场的例会制度,定期对宏观经济、金融变量、金融危机的潜在影响进行测试,定期对整个资产进行市价重估。测试可以运用简单或者复杂的模型,其中包括统计资料和模拟方法的运用,逐步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对资产风险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积极运用技术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采取多种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控制,对交易对手资信状况密切跟踪、及时报告,努力控制信用风险明确各类交易人员的权限和越权的处罚措施等。储备管理机构有义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协调确保外汇储备管理和国家政策制度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郑良芳:2007年全球经济问题与我国对策.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2]李辉:对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水平的探讨.当代经济,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