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8 06:45: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业发展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资源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随之不断扩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正逐渐演变为物流与供应链的竞争,有“第三利润源泉”之称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正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社会追捧。同时,现代物流理念、方法的创新和技术的应用,推动着传统物流产业领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进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从而形成服务模式多样化、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竞争体。
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概况
现代意义的物流业是指通过先进组织管理方式和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设施,高效有序管理和配送产品的新型服务业,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配送与信息处理等环节。当前,物流产业在世界各国已成为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的新兴第三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日趋成熟完善,不仅形成了各自相对完善的物流网络,而且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都能提供网络化的服务,物流各环节环环相扣,搭建了从企业到客户全程衔接的物流“供应链”。
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过程有两大特征:首先,目前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物流理论。其次,各国物流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以日本为例,随着日本国内生产不断扩大和消费剧增,日本政府开始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兴建高速道路网、港口码头、商品流通枢纽等各种基础设施;各物流企业也积极搭建完善的物流体系,构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设施;在技术上大量引进新装备,实现从人工装卸向机械装卸转变;商品分拣、配送等物流软件被不断开发,在物流系统之间实现了联网,物流业的现代化为日本经济的腾飞提供重要的支持。
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009年3月和2011年8月,国务院先后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在政策扶持、企业重组、优化布局等方面给予物流业极大支持,在短时间内推动了国内物流业总体规模加速增长,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的数据:2012年,我国物流总额已达177.3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62万亿元,是推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动力,农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5%,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3.5%,受网络购物等电子商业形态的快速发展,快递业及与之相关的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物流业增加值实现3.6万亿元,交通运输、仓储、批发与零售、邮政物流增加值分别达8.7%、6.8%、9.8%、26.7%;物流业已经在我国GDP中占6.8%之重。①
现阶段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主要特征是:国内部分物流企业已经开始通过资本运作等多种渠道不断提升竞争力,尤其以航运和港口企业最为突出;完善网点布局,提高网络覆盖范围;物流企业之间不断通过战略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业务互补;信息化成为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构建交易与物流、仓储联动机制,实现集成化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和运效;汽车、家电、网络购物、农产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市场增长加快,快递、配送业依靠快速的网络化、规模化和信息化成为物流业具有成长性特征的主体;有别于传统物流节点设施仅为其他物流运作提供场所支持或物流服务企业“圈地”的状态,物流节点企业依托物流节点设施的物流服务创新成为物流业创新主要内容。②同时,外资物流企业凭借资金实力,不断完善网络体系布局,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加速在高端业务市场的扩张,对国内物流市场的渗透程度不断加深。
尽管我国物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水平依然较低,主要表现在:物流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管理中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现象还比较突出;物流运行效率较低,“物流成本高是影响我国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物流占到生产周期90%的时间,如果物流成本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能节约204.796亿元成本”③;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普遍不高,经营模式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产业链条,服务内容有限;物流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足,物流网络点位分布不均,信息交换渠道不畅,物流园区、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专业人才缺失问题突出;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阻碍了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发展,物流市场无序化现象突出;适合国情的本土化物流人才、物流标准缺失,物流企业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较低。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物流服务需求巨大,物流业发展空间广阔。从宏观层面来看,世界经济正在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作为服务业重要分支的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型时期,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将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市场化程度不断增加使得物流资源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充分配置;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将会带动要素资源的流动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优化调整步伐将加快,依靠运输网络和交通枢纽的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将成为物流企业构建服务网络体系的战略布局重点;区域经济圈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将为物流业实现一体化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和更好发挥各类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提高良好的产业支撑条件。
日益完善的物联网技术将推动物流业实现根本性变革。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发展的标志性成果,物联网最先在现代物流业中得到运用。美国、欧洲及日本纷纷将发展物联网作为国家性战略予以推广。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运用可以打造“智慧物流”,实现企业生产、采购、销售与物流等环节的智能融合,方便消费者反向追溯产品信息。物联网的传感、蓝牙、食品识别等技术能够提高物流环节全程“透明化”程度,创新物流管理和应用模式,推动物流业发生根本性变革。
“绿色物流”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随着资源约束加剧,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共识。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物流”理念逐渐被业界和社会接受、认可。所谓绿色物流,也就是物流经营管理要从生态角度着眼,最大程度减轻物流环节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具体来说,就是在运输、仓储、包装、加工、装卸等关键环节应用绿色环保材料和技术,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实现物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我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途径
深化物流业管理体制改革,创造相对宽松、顺畅的物流发展环境。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减少对物流业发展的干预,放宽对铁路、航空运输和快递行业的管制,把重心转到完善产业政策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和提供相关便利条件、政策措施上来。④因此,政府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配套政策,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和企业行为,尤其是要制定物流业税收优惠政策,使税率、征管方式、票据等与物流业运行相匹配,降低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快物流业发展;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打破部门或地区分割,为物流企业构建全国性物流服务网络提供便利,促进国内完善的物流市场体系的形成。
加快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物流产业转移。深化物流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和加强高新技术在物流业的运用。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为目标,整合与优化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效率,实现对物流“供应链”集成化管理。加大物流标准化建设力度,推进物流标准的统一,实现与国际物流业标准接轨,推动物流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化。推进物联网建设,建立适合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需要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实现物流产业内部信息共享,形成健全的物流服务功能和经营能力。整合物流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物流企业间的合作,壮大物流企业规模,延长产业链,着力发展集采购、制造、配送、金融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积极发展绿色物流。政府应充分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以绿色物流理念来指导物流产业政策制定和对物流产业进行统一整体规划,出台扶持政策,调动企业和全社会发展绿色物流的积极性;把绿色理念贯穿到新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已有设施的改造过程中,防止重复建设和浪费,完善综合性的交通运输网络。企业要积极研发和应用绿色物流技术,在物流业和供应链的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包装、装卸等关键环节应用环保材料,减少物流环节污染源的发生。
【作者分别为青海大学财经学院讲师,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注释】
①中国物流与采购网:“2012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http://.cn/lhhkx/201302/26/210410.shtml.
②汪鸣:“2013: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综合运输》,2013年第2期。
③刘军:《现代物流产业的组织模式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58页。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作为企业顾客服务的主要构成部分的物流服务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现代化的管理与现代物流企业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物流行业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快速提高,不管是旅客运输还是货物运输的发展与变化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在其中公路物流又成为物流行业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公路 物流 经济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29-01
公路物流是指以公路为运输线,利用汽车等陆路运输工具,跨区或跨省的移动,以完成对货物移动的物流运输方式,它是我国贸易运输和货物集散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物流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在物流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我国公路在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等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总和。作为传统的物流种类,公路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物流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公路物流企业是专门经营汽车货物运输业务并以整个社会为服务对象的企业,他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
我国的公路物流发展较快,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公路物流开始受到重视,现在已经成为支柱型物流产业。我国的公路物流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是现代物流发展推动下的产物,必须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好市场定位,从而进行企业的组织管理、货源组织,设备配套等。相比铁路物流,水路物流,公路运输网较二者密度要大许多,分布面也广,因此,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有”。在运输时间方面机动性也比较大,车辆可以随时调度、装运,不同环节间的衔接时间也较短。公路运输应急性强,能深入到其他运输工具到达不了的地方,而且适应点多、面广、零星、季节性强的货物运输。随着公路现代化、车辆大型化,公路运输是实现货物在一定距离内“门到门”运输最好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的特点决定了它最适合于短途运输,它可以将两种或多种运输方式衔接起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可以配合船舶、火车、飞机等运输工具完成运输的全过程,是港口、车站、机场集散货物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鲜活商品、集港舒港抢运,往往能起到其他运输方式难以起到的作用,可以说其他运输方式往往要依靠公路运输来最终完成两端的运输任务。
但是由于汽车的载重量小,车辆运输时震动较大,易造成货损事故,费用和成本也比海上运输和铁路运输高。我国传统的公路物流企业主要是计划经济提足时期建立起来的托运部,其主要功能就是储存和运输货物,由于物流技术、管理及信息技术落后,难以提供多功能、全方位、一体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客观条件和公路运输管理体制等原因的制约,它们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企业整体意识不强等情况,公路货运的优势并未彻底体现出来。运输结构不合理,技术状况较差,完好率、营运率低下,难以发展规模化和网络化的运输,运力资源发生巨大浪费,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剧烈滑坡。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公路物流企业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和挑战,必须对现有业务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提高公路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势必要进行改革,以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物流需求,使企业主动的从落后的物流功能经营者向完善的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达到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目标。为此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大力发展公路物流业。提高实载率,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实行“以公代铁”的运输,在公路运输经济历程范围内,或者经过论证,超出通常平均经济历程范围,尽量利用公路,加大公路运输通过能力,充分利用公路物流速度快且灵活机动的优势。
近年来,公路物流随着治超的深入以及降低大吨位车辆路桥通行费等政策措施的落实,运价水平回落,货运量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运输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会导致业务量下降、成本上升、竞争激烈程度加剧等情况出现,这是公路物流企业向前走所必然要面临的一个考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公路物流业要迈上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会更加重视成本的控制,重视客户的需要。在企业经营规模上,要抓住机会因势利导、组建现代化物流企业,来面对将来的物流服务需求。通过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形成少数大型集团企业,集中力量,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提供高质量服务抵御风险。近二十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公路物流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型物流企业迅速崛起,形成发达国家运输业的主流,国家物流服务业的支持力量。
“人利其勤,物畅其达”,公路物流的发展,是顺应时展的需要,在国计民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路物流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体物流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顾客对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面对机遇和挑战,整合资源,培育企业,推动转型,现代物流运作强调物流服务企业要向上游和下游寻找服务对象,并同他们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这是我们发展公路物流工作的核心和经营物流企业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程玉照.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集体经济,2011(25).
新的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变革在海洋石油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同样至关重要。由于海洋石油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和生产作业的多样性,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在新的“绿色”物流革命中找寻出路,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简单介绍现代企业的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绿色”物流在海洋石油企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海洋石油企业 “绿色”物流 物流管理
A brief analysis Offshore Oil Enterprises’ Logistics Present Situation and Green Logistics/New Concept Logistics Developing Trend
Abstract:Review current global advanced enterprises and companies, are all facing a new round of supply chain revol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renaissance. Along with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e-commerce, I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tc advanced managemen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t makes that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are developing rapidly. However, combined with the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global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a new “green” logistics as dominant new concept logistics revolution began quietly.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rends are toward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ahead.
The change of new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the strategy of offshore oil enterprise is also very important.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offshore oil enterprise itself, the diversity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nterprise should find way to promote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new “green” logistics revolution, according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introduce the basic theory of modern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green”logistics in offshore oil enterprise.
一、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以及应用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先进理论的引进和IT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物流企业的物流发展。本文首先将介绍现代我国企业常用的物流理论和应用概况。
1.供应链管理
1.1供应链定义
所谓供应链,其实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比如,在某个供应链中,同一企业可能既在制造商、仓库节点,又在配送中心节点等占有位置。在分工愈细,专业要求愈高的供应链中,不同节点基本上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在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应链上的货物流。(见图表2-1)
1.2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
2.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3.管理信息系统(MIS)
所谓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 ,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MIS系统通常用于系统决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统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上层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当前工作发展的进展或不足。换句话说,MIS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公司现状,把握将来的发展路径。
MIS构成
一个完整的MIS应包括:辅助决策系统(DSS)、工业控制系统(IPC)、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其中,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等都离不开Intranet(企业内部网)的应用。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MIS不能没有Internet,但Internet的建立又必须依赖于MIS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环境。
MIS核心
传统的MIS系统的核心是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而基于Internet的MIS系统的核心是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S架构比起CS架构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传统的MIS系统依赖于专门的操作环境,这意味着操作者的活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而BS架构则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环境,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就能够操作MIS系统,这其中的优劣差别是不言而喻的。
二、海洋石油企业的风险及多样性
海洋石油企业不同与其它大中型国有企业,企业自身特点存在着多样性。企业规模庞大,物资设备种类繁多,组织机构复杂,在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上无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1.企业简介及企业现状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有员工5.7万人。 中海油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纯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化工化肥炼化、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综合服务与新能源等六大良性互动的产业板块。近年来,通过改革重组、资本运营、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战略的成功实施,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逐渐树立起精干高效的国际石油公司形象。2010年底,实现了海上石油年产量5000万吨,渤海地区年产量3000万吨的壮举。
2.物资设备多样性
海洋石油的开采环节众多,分为测量、勘探、钻井、菜油、运输等。因此大体可将海洋石油设备分类如下:
2.1勘探钻井设备:测井/录井仪器、钻机、钻头、钻井泵、泥浆泵、套管、配套阀门、井下工具。
2.2采油工程设备:井口装置、抽油设备、采油泵、井控设备。
2.3储运炼化设备:炼油设备、工业炉、输油管道、滤油机、储油罐。
2.4配套设备:柴油机组、压缩机、仪器仪表、管材管件、发电机、搅拌器、五金工具、吊索具、堆焊设备等。
2.5软件设配:勘探开发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储运管理系统。
三、新型物流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程度加深,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物流活动同样面临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就是21世纪的新的物流管理趋势。在我国政府对企业发展模式调整的模式下,“绿色”物流的改革旋风即将迅速挂起。海洋石油企业作为国家说双“A”级企业,必将在物流改革浪潮中走在前列
1.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既要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绿色化,又要考虑供应链上的逆向物流体系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1.1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1.1绿色运输管理
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1.1.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1.1.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1.2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2.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1.2.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1.2.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1.2.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1.3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2.逆向物流
与传统供应链反向,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3.废弃物物流(Waste material logistics)
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废弃物物流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4.精益物流
精益物流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物流管理思想,其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并围绕此目标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它是从精益生产的理念中蜕变而来的,是精益思想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精益物流理论基础:
在沿着价值流的各个公司和工厂之间,建立一个能够经常以小批量进行补给的拉动系统。我们假设A公司(一个零售商)直接向顾客销售产品,而且从B公司(一个制造商)大批量、低频率的补给货物。精益物流将会在零售商(A公司)安装一个拉动信号,当他售出若干的货物之后,这个信号就会提示制造商,补充相同数量的货物给A,同时制造商会提示他的供应商补充相同数量的原料或半成品,以此一直向价值流的上游追溯。
精益物流需要拉动信号(EDI,看板,网络设备,等等),来保证价值流各工序之间的平衡生产,举个例子,用频繁的小批量装运方法,将零售商、制造商、以及供应商,联成一条“送牛奶”的供应链。
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精益制造的概念给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要从客户的立场,而不是仅从企业的立场、或一个功能系统的立场,来确定什么创造价值、什么不创造价值。
4.2对价值链中的产品设计、制造和订货等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
4.3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
4.4及时创造仅由顾客驱动的价值。
4.5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
所以,作为Just-In-Time(即时制管理)的发展,精益物流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Just-In-Time的概念。因此可以说,所谓精益物流指的是: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费,以减少备货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5.第四方物流
分析第四方物流之前,我们应先知道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区别于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一般情况下政府为促进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领头搭建第四方物流平台提供共享及信息服务,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物流的领导力量。它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而是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它是帮助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资源,并且依靠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5.基本功能:
5.1为供应链管理功能,即管理从货主、托运人到用户、顾客的供应全过程;
5.2为运输一体化功能,即负责管理运输公司、物流公司之间在业务操作上的衔接与协调问题;
5.3为供应链再造功能,即根据货主/托运人在供应链战略上的要求,及时改变或调整战略战术,使其经常处于高效率地运作。第四方物流的关键是以“行业最佳的物流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与技术。
参考文献:
[1]霍红,徐玲玲.物流师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3]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5]林敬松,钟唯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8).
[6]王之.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7]Donald J. Bowersox, David J. Closs, M. Bixby Cooper.密歇根州立大学。马士华 译著,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8]秦英.物流运输与组织管理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9]黄培.现代物流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黄小原.供应链运作;协调、优化与控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马士华.新编供应链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2]毛禹中.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3]冯耕中.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14]王晓东.国际运输与物流[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辽宁省;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037―02
1第三方物流的含义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是指独立于买方和卖方以外,为双方提供物流业务的经营模式。生产经营企业将原本不精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双方通过信息系统保持联系,对物流运作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协调和控制。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起升,尤其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在政策上给了物流业极大的定心丸,促进了我国物流业整体向良好势头发展。虽然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处于发展初期,但未来发展潜力无限,地域性格局将更加协调。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外企的大量涌入、企业物流外包意识的增强,都推动了辽宁省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再仅仅向客户提供简单的运输、仓储服务,而是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和一体化物流服务。
2辽宁省第三方物流业存在问题分析
辽宁省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物流需求逐渐得到释放,初期呈现出地域性集中分布特征,目前也体现出了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局面。第三方物流业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等全国性节点城市或区域性节点城市,以及营口、锦州、丹东等近海城市,离海较远的城市或经济不发达的城市的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缓慢。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大多数物流企业主要提供某种或某几种功能简单的物流业务,还未能满足物流需求者个性化要求。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经过几年的努力,截止2014年2月,进入A级行列的企业累计仅有82家。无论从单个企业或第三方物流行业总体情况而言,辽宁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还无法与全国其他发达省份或外资物流企业相抗衡。复杂的行业监管环境以及财税、法制等方面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刚刚实行不久的营改增税制,也给多数物流企业增加了负担,阻碍了物流企业发展。
3辽宁省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振兴和调整规划》及2010年辽宁省出台的《辽宁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中,多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业,而辽宁省经济社会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宏观政策指导与支持下,第三方物流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未来发展趋势明朗。
3.1理念逐渐转变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压力还是来自于多变的市场和顾客。满足顾客物流需求的指标主要有物流业务质量、时间、无差错、服务态度、个性化服务等。面对顾客需求的变化性和多样性,快速反应或及时反应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崛起,并快速发展的有效武器。建立快速反应系统,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满足客户的及时需求,进一步满足客户的快速、高效率运营的需要,以此达到双方的长期、稳定的共生协调关系。
3.2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面对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供的物流服务不能仅是原有的单一服务种类,部分固定的服务项目将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客户也逐渐将视觉转移或寻觅那些能够提供个性化或综合物流服务项目的物流提供商,通过信息系统、高效率实现二者的协调共生,将各自拥有的行业优势转换为新的资源融于相互运营模式,加深双方的合作。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化也越来越强,更加关注那些特定的细分市场,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
3.3加强物流信息的管理
现代物流企业的特征是信息化,客户对供应链及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物流企业能够实时响应客户的要求,实时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处理,这就要求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能够达到双方交流与合作的要求,开发和使用更先进的软件和程序。目前全球标准化程度最高的还应属EDI和ERP系统,标准的IT接口,使得物流企业、客户、海关、银行、保险等多个节点实现信息的无缝连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审核,既降低成本、又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
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也成为辽宁省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省级和市级的信息平台建设也在兴起,将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货源发展的基础平台。通过因特网、移动数据技术等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标签拣货系统与GPS/GIS的结合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全程反馈,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初步成熟,各类应用解决方案逐渐稳定成熟,互联网各环节的标准化体系逐步形成。
3.4供应链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领域最高级的发展阶段,客户将作为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或节点,与上下游的物流企业、其他关联交易企业共同组建了生死链条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掌握他们的需求特点,寻求物流业务效益、效率的最大化,追求物流服务的个性化,为客户量身定制合理的物流方案,满足客户越来越高的物流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转变观念,视客户为自己的生命,客户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将会给物流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物流需求。进一步增加双方的合作。
以兼并收购为特征的全球物流,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始,改变了物流市场原有的格局。一些知名的国企物流和民营物流企业或者已经消失,或者呈现衰退趋势,而同时一批巨型的物流大集团在整合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
3.5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当前物流企业间的竞争也已转移到人才的竞争,企业间相互挖人已在部分企业发生,中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从发达地区或其他物流企业物色物流人才,一些企业已与部分辽宁省高校物流专业签订人才合作培养协议,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从学校未毕业前就开始物色、选定优秀毕业生。懂规划设计、又熟悉具体物流业务的人才将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最先看中的对象。辽宁省已经有19所物流管理专业和8所物流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还有大量的高职与中专物流类专业,大量的毕业生逐渐走入社会,将会给物流企业带来新的理念和活力,促进行业企业发展。
3.6服务范围向金融领域扩展
大型物流企业除了在实体业务方面运营外,都在不断探索市场产生的一些新的需求、新的机会。其中仓储证券等金融业务已成为很多大型物流企业发展的重点,物流、现金流、信息流、资金流共同构成了供应链管理的主体。在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体系下,客户尤其是中小企业鉴于资金问题,可能选择将存货或货物暂存在有资质的物流企业,凭其开具的仓单可到银行贷款,构成了金融领域新的业务模式。由此物流金融服务想以质押、监管等方向发展,包括中外运、中储、招商局物流在内的企业纷纷开展此项业务。
辽宁乃至全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前景广阔,为我国的物流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商机,随着省市各级政府对物流业的大力支持,制造业企业对物流活动的逐渐释放,物流需求对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方物流必将成为21世纪供应链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孙,韩艺娜.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才智,2010,(35):288.
[2]徐立山.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0,(10):6162.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中国 天津 300350)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物流业环境变化的分析以及物流设备所需功能的要求,总结了我国物流设备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推动我国物流设备发展措施。
关键词 物流设备;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Abstract】Papers summariz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equipment by analyzing requiring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logistics equipment required function, and prospect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equipment.
【Key words】Logistics equipment; Situation analysis; Development trend
0 引言
随着服务业的崛起,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支持物流业发展,极大促进了物流技术的发展,专业化的新型物流装备不断涌现,多样化的客户需求推动着物流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物流设备领域中许多新的设备不断涌现,如四向托盘、高架叉车、自动分拣机、自动引导搬运车(AGV)以及集装箱等,极大减轻了物流基层劳动者作业强度,对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有积极影响,在物流作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极大的促进了物流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1]。论文从国家大的发展环境以及各个行业的发展与物流及物流设备的关系方面分析物流设备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趋势。
1 我国物流设备发展现状
物流设备主要是指在物流各环节中用于辅助作业人员完成物流作业流程中的各类任务的机器或设备,其在物流行业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物流设备应用不广泛
从近期出现的各制造企业及大型物流企业的招工难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装卸搬运等基本物流作业还是由人工完成,并且对人力的依赖程度很高,也直接反映出物流设备在企业中的应用还不广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一些专门的针对他们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物流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和投入使用。
1.2 物流设备现代化水平低
随着京东“亚洲一号”仓库投入试用,标志着我国企业运用现代化物流设备进入新阶段,然而,在万众瞩目之下投入使用的“亚洲一号”也反映出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或需要从事大量物流作业的制造企业,很多都还没有将现代化的物流设备以及物流系统引入自己企业的物流作业流程中,一方面因为设备投资高,在我国进行这方面尝试的先例还很少;另一方面,我国还处在人口红利时期,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与自动化的现代物流设备相比具有很大成本优势。
1.3 专利意识淡薄
在国内大型物流设备展览会上随处可见来自欧美国家的先进物流设备,而中国物流设备商展出的物流设备大部分通过集成完成,在各方面都不及欧美产的物流设备,要想改变这种困局,物流设备开发者应基于我国现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性强的现代化物流设备并申请技术专利从而保证长远发展。
1.4 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未形成
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原指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脱节指物流设备的研发要基于制造行业的整体需求和特殊需求,在电子商务没有带动物流业迅猛发展之前,物流行业的大部分流程都是融合在制造业中进行的,也是为制造过程服务的,然而,犹豫社会需求的突然增多,物流迅速成为独立的行业,并且其发展的步伐与制造业渐渐脱节,但制造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物流流程,需要大量的专用化的物流设备提供支持,因此,物流设备的研发及将来的发展与制造业形成联动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物流设备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设备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发展趋势。
2.1 自动化与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在烟草行业配送中心广泛应用的AGV系统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另外,京东亚洲一号仓库利用自动存取系统(AS/RS系统),可实现自动化高密度储存和高速拣货能力,“多层阁楼拣货区”可实现自动补货、快速拣货、多重复核手段、多层阁楼自动输送能力。这些都是物流设备自动化不断发展的成果,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整个物流行业的全面普及是物流设备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另外,物流设备执行任务时可进行动态决策的智能化功能也是物流设备向更高级别发展的主要趋势。
2.2 标准化与定制化
标准化思想一直是制造一线的主流思想,同样适用于物流设备的研发,物流行业的快速独立发展,促使了物流设备多样化的长期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物流设备通用性程度的降低以及作业效率的低下,同时造成了物流设备相关制造资源的浪费以及设备制造时间的拉长和制造成本的增高,因此,回归物流设备发展与制造业联动统一的模式,物流设备的发展会在很多应用领域呈现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另外,对于刚刚兴起的使用物流设备的行业,例如农产品物流和冷链物流,以及一些使用物流设备解决特殊问题的行业,物流设备的定制化也有很大需求,因此标准化和定制化共存并以标准化为主是物流设备未来的发展趋势。
2.3 集成化与系统化
根据集成化和系统化的思想,各类物流设备的集成可构成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以前从国家顶层构造层面至基层操作层面对系统集成都不太重视,有人认为集成是把各类设备放在一起,没有创新性[2],这种思考角度即缺乏系统化思想,例如立体库的取放货,全自动的方式有时反而成本高效率低,技术先进但实际应用效果却落在了后面,如果在需要大量人工判断和寻找的出库拣选作业流程中使用自动化系统,而在简单易操作的入库作业中使用人工配合设备操作,既可以避免自动化设备的高故障率对出入库作业的影响,也可以降低投资,这种不同性质设备的集成化与系统化也是未来物流设备的发展方向。
2.4 绿色化与节能化
随着物流设备不断向大型化发展,对于电力等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型物流设备启动和待机状态的耗电情况根据设计方法的不同有明显差异,因此将节能化的思想引入物流设备的研发是物流设备的发展趋势,另外如天然气、光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对于物流设备向能耗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推进我国物流设备发展的措施
通过分析欧洲发达国家物流设备发展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物流发展实际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通过如下措施引导我国物流设备发展。
3.1 推进物流设备标准化建设
物流设备按功能进行模块化划分,实现标准化生产对于保证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作业流畅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我国在很多行业都已出台标准化规则,物流行业中的托盘尺寸也具有国家标准,因此,物流设备的标准化将为物流作业效率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3]。(下转第280页)(上接第227页)3.2 规范物流设备供应商运营模式
物流设备供应商主要的开发模式还是通过国外品牌或者核心部件依靠国外,一般部件来自国内的简单集成,这不利于物流设备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鼓励并帮助其扩大规模,加强自助研发能力,统筹考虑整个物流行业需求进行物流设备研发,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3.3 注重系统最优化原则
引导物流企业在选择物流设备时,不仅注重设备的价格,还要注重设备的质量、安全性能以及对整个系统的作用,结合自身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设备,使整个系统效益最优。
参考文献
[1]罗毅,土清娟.物流装卸搬运设备与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土继祥.我国物流技术装备的新进展及发展展望[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3(3):17-19.
更好地顺应新时期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结合新常态下物流业发展特点分析了物流业发展变化趋势,然后提出新常态下“互联网+”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思维和路径。
【关键词】物流业;新常态;“互联网+”;发展;转型
一、新常态下物流业的特点
目前,我国经济新常态重点体现在产业结构方面,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维持温和增长;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电子商务新增消费比例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的道路将会持续。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不确定性金融风险日益明显化,电商消费的需求对物流服务的规模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物流业投资依靠强大的资本和技术驱动力迅猛增加,物流业企业不断进行上市融资与并购重组,物流业与金融业等“多业联动”。在这种大环境下,各种创新组织模式与平台相继出现,形成日起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近年来,中国物流业将进入转型升级发展的新阶段,逐渐向效益型集约方向过渡。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应全方位调动要素、投资与创新驱动,对物流业的增量进行深度调整,逐步释放长久的发展潜力。
二、互联网经济下物流业的发展变化
2014年移动互联4G信息的开通推动了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全面革新,开辟了电子商务高速发展道路,我国物流业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互联网给物流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快递数量剧增,投射出物流前端商业的变化。需求方式引导着电子商务的接受模式,给B2C与C2B 发展带来了客观的前景,物流企业都在速度捕捉物流需求的新价值与新服务点;物流载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高速路货车向飞机过渡,快递企业的流量剧增;新型的商业模式日益展现出个性化消费,实现了020到C2B转型的专项服务,用丰富的物流服务需求取代库存的限制,互联网的时效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互联网+”的形势下,物流市场格局调整加速,原始的物流运作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经济环境,全面推行信息化,实现智慧与个性化物流是未来经济下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三、新常态下“互联网+”物流业转型分析与对策
1.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精准营销
传统物流信息化系统格局受限,物流业应借助云联网思维逐渐向智能物流的方向发展。
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进步,大数据的应用促进了信息交换,企业都热衷与精准营销,直接接触产品的目标群体,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与互动性,提高了网络推销的效率。物流业可以利用云联网、大数据等进行接单预测,针对分析的结果进行策略优化,制定出最合适的物流路径与方案,加强对商家的对接,指导商家进行经营策略的优化与调整。日益丰富的电子商务平台为物流企业增加了无形价值,企业可获得目标用户的各种数据与需求信息,设置更加人性化的物流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2.促进客户体验转型,实现主动服务
近年来,020的体验与C2B个性化定制消费成为互联网商业的新途径。而物流与020体验的关系密不可分,物流作为渠道下沉和用户体验关键,对电商的线上线下融合与协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020,物流公司的服务更加多样化,逐渐向移动端以及社交媒体等渠道过渡,通过便捷、优质的服务提高用户体验,有利于优化物流的品牌服务质量。物流业应利用信息化的网络途径促进产业的主动支持,建立并优化物流信息数据库,保证信息的实时性与高效性。比如:京东在如京东推出主动式物流服务,优化最后一公里,让消费者对商品的送达时间把握得更清楚,为用户带来贴心体验。物流企业应站在用户角度上进行考虑,秉承以用户体验为先的服务态度,重视对服务价值与品牌的塑造。
3.强化资源整合,促进产业融合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革新,物流产业融合拥有了巨大的内在驱动力。近年来,我国对运输业放宽了政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合理配置。物流业必须要和制造业、金融业进行有效对接,实现联动发展。目前,产业融合已具备了成熟时机,物流相关产业的信息扩散不断深化,关联性的行业间的技术与资金不断交融,技术与产品也在不断融合。不同企业通过交流与合作,拓展了业务边界和市场空间,加速了信息、物流、资金的流动,对产业合作层次有着极大的丰富作用,因此很多增值业务也在不断的推广中,为物流服务创新奠定了基础。对此,我们应不断健全物流行业发展政策体系,规范场竞争秩序,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物流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物流业展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前景。未来物流业发展将具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逐渐向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新常态的关键在于经济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取决于不稳定均衡的特点。物流业是我国重要的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稳步提升,对促进总额稳定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时期内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我国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应正确把握互联网经济下物流业“新常态”的特征,积极分析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建立智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真正实现物流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蒋跃进,朱训伟. 推动市场营销向市场经营转型 实现安徽烟草商业新常态下新成长[A]. 中国烟草学会2015年度优秀论文汇编[C].2015.8.
关键词:区域经济;现代物流
中图分类号: TP391.9 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如何认识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首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人们对现代物流业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也将关系到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
而区域经济发展是由资本、劳动和技术投入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当区域之间的大市场形成之后,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离不开人力资源、资本、信息和物资在区域间的流动。
二、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我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很多地区存在高成本和高污染的增长问题,其中由于流通领域的发展程度和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的影响而造成的区域生产要素交易成本过高,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改变区域经济的增长模式,从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模式转变为高增长、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式,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极其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发展物流业,降低区域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流通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只要物流成本能够降低,成本支出就可以大幅度减少。
2.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中第三产业的重要的新增长点。我国目前是一种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产业结构上,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增长模式,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比较薄弱。因此今后发展第三产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其中包括为生产服务和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里面包括交通运输业、商贸业、现代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业等等。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来促进产业的优化。
3.对加强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各个地区区域经济的主题,对增强当地的经济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发展区域经济的各项重要指标,如生产成本、生产价格、全要素生产指标、区域贸易指标、市场营销指标等,都可以通过区域物流业的发展而获得改善,区域经济中的资源优势、科研优势和现有的产业发展也可以通过物流业的提高而得到进一步提升,整合区域生产要素,提高区域竞争优势。
4.对加强区域经济联系的影响。区域经济除了区域自身的发展外,区域间的联系更为重要。区域协作的纽带是物流产业的发展,任何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相应的优势资源和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因此物流业越发达,区域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区域间发展条件就越优越。
三、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
1.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支撑产业聚集的基础。区域产业聚集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区域经济通过产业聚集而获得聚集效应。所谓聚集效应就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产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而产生的生产成本的降低。它主要是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来实现,表现为联合化和协作化。可以说在有些情况下,具体所带来的效益要大于由于其它原因而降低的生产成本。
2.区域经济联系的加强,要求物流产业尽快形成区域性的物流体系。首先,应在一个大区范围内,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物流产业的发展规模;其次就是形成一种有效利用区内资源的服务体系;第三是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物流体系。
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要求物流产业加快本身的现代化。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基础条件的支撑,这个基础条件为区域的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所以我们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求物流产业必须要加快发展,而物流产业的发展又必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所以我们探讨区域经济和物流产业之间关系,两者应该说是一个正相关的,而且相关性很强的关系。
四、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它几乎涵盖了一产、二产、三产的所有领域和部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越发展,专业分工就越细。反之,专业分工越细,也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这里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地区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严重,又没有形成规模优势,造成生产和销售成本过高,消费者难以承受的两败俱伤的局面。因此,各地区可以依托资源优势从事生产和经营,形成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协作,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贸易发展奠定交易基础。
3.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好属于需要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及地位,而且可以带动相关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的发展。既增加了第三产业的绝对数量,还提高了第三产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从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繁荣区域经济。此外,发展现代物流业也是创造再就业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劳动就业将出现新的格局。
4.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经济发达国家,把综合物流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考察条件,来判断项目投资的效益。我国很多地区在这方面有惨痛的教训,所以,着手建立物流中心,改变投资环境就成为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举措。
5.有利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物流业的发展又将推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在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建设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作者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林敬松,黄细洋.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5,6:88-89.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差
从当前我国物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状况看,目前物流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较差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物流业中的快递业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最多的业务,从快递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物流业服务的基本情况。我国的快递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由于进入门槛较低,整个行业缺乏自律,服务水平及质量都存在一定问题。黑龙江省邮政管理局的相关调查显示,全省有110余家大小规模的快递企业,从业人员违规经营、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普遍存在。[5]2009年对快递企业的投诉情况如下:2009年的电子消费网对快递的投诉达10261件,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70.9%,投诉的范围涉及全国百余家快递企业。来自《时代商报》的报道称,辽宁省邮政管理局的数字显示,2012年快件丢失损毁的申诉约占全年总投诉量的20%。根据搜狐网和《法制日报》联合做的一次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出用户对快递公司的服务是不满意的:在对快递公司服务的满意度上,表示“满意”的只占到11.19%,“一般”的占到59.06%,“不满意”的占到29.76%。对快递公司不满意的原因选项中,28.67%的调查者表示因为“快递变慢递,延误晚点成常事”,选择“被快递公司寄丢物品”的占到8.61%,选择“投递员服务态度恶劣”的为13.25%,选择“拒绝验货成霸王条款”的为35.21%,选择“保价金额随便定,事后拒绝赔偿”的为14.28%。在对快递公司有什么要求这一问题上有67%的人选择了“改善服务态度”这一选项。[6]从以上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当前作为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最多的快递从业人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都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物流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还不高。物流业出现的种种问题,是与物流业的市场不够规范有一定关系的。首先物流业管理上的混乱,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没有规范化管理。其次,物流市场主体庞杂,主体之间的竞争处于不规范状态,整个物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物流业总体上呈现出小、散、乱的状态,还不能够形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面对着物流行业中种种不规范行为,物流业呼唤着统一的标准以便进行规范整合与管理,这有利于提高整个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
对企业忠诚度不高,人员流动性较大
我国物流业中从业人员对企业忠诚度不高,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一线员工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这样的结果在我们对北京市物流企业的HRM调查中也得到了证实。在《对北京市物流企业HRM的调查报告》中显示,物流业各类人员离职率的情况如表3所示,北京市物流企业的一线操作人员的离职率为72%,这一数据远远高于离职率最低的管理人员(6%)。因为在北京市物流企业中,一线操作人员大多来自农民工,他们的流动几乎没有门槛限制。而且,多数时候的流动也有助于他们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本,提高他们的收入。但是对企业来说,员工流动过快则不是好事,企业总是要花费精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招到合适的替代人员。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影响物流业从业人员流动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收入水平低、工作压力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员工缺乏晋升空间紧跟其后。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从业人员中一线员工向上流动的机会普遍不多,报酬、工作压力和晋升机会是影响他们选择的最直接的因素。因此,对他们来说,更高的报酬则相对有着较高的吸引力。这就导致了物流业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员工的流动性特别大。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物流业一线员工较大的流动率对企业管理和企业稳定发展是不利的,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如果要想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要在员工管理等各方面比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做的更好,就要在员工管理中真正为员工的利益着想,增加企业自身对员工的吸引力。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业从业人员总体上看存在着教育程度不高、缺乏专业素质、服务意识还比较差、对企业忠诚度不高、人员流动比较大等问题。
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物流对多数人来说只是运输、仓储、包装和装卸等环节的整合,但是这一切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正在或即将超越这些传统的观念。
1.物流业的发展趋势(1)信息化时代的物联网互联网的应用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中,大型物流企业多数已经在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采用了现代化的系统管理方式。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和当前技术发展分不开的。所谓物联网,一般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支撑技术则融合了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ZigBee技术、智能服务等多种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相当广泛,如征收车辆过路费、无接触式安全通道、汽车定位(利用内置感应标签的钥匙)、医院病人或者家畜身份的识别等。[9]物联网已经或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2)专业化和精细化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制造企业对物流业服务逐渐表现出个性化需求,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制造业的需求。现代物流出现了专业细分趋势,物流业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正逐步提高。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融合发展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关键。(3)国际物流的增加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商业流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国内的外向型物流企业员工同时懂得国际物流的规则。只有按照国际规则进行操作,才能使得国际间的业务减少摩擦。
2.从业人员素质与物流业的关系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多是靠低廉的劳动力为我们赢得竞争优势,物流业的发展亦是如此。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依赖于廉价劳动力的现象目前还普遍存在,不少物流企业追求的是生产低成本而不是技术创新,陷入了“低技术陷阱”。他们宁愿多雇一些廉价工人,也不愿意投资去做技术更新和提高工人素质的工作,更少使用先进的设备。这些物流企业技术进步动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但随着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未来高额的劳动力成本将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那时候其他高科技手段将可能用来代替简单体力劳动者的劳动来节省成本。在近几年的新技术中,声控挑拣和光控挑拣已经得到一定的应用,自动化存储、传输和仓储系统也得到相当的发展,[10]表明自动化系统在物流业中的广泛应用是未来的趋势所在。因此,中国物流业目前的这种状况是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应该有前瞻性,要看到物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否则可能就会被淘汰。而且,物流业从业人员较低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也很难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这也会制约物流业的发展,导致我国物流业专业化技能型、管理型物流人才的匮乏,先进的软硬件物流技术、物流组织、物流信息也无法广泛运用,物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不高,物流业结构的升级慢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难以满足更高水平的物流需求。从以上我们对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分析、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我们国家物流企业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来获取利润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物流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专业化人才。物流从业人员要加强危机意识,掌握物流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跟上物流业发展的步伐。
对策与建议
1.加大物流人才供给数量,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物流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物流业的高素质人才所占比例还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物流业的发展。高校中开设物流专业是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就目前来看,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逐渐增多,如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高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还不能够满足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在普通院校增加物流人才培养之余,应同时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对物流人才培养的力度。这样可以通过加大物流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来提高物流业高素质人才所占比例。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更高的效益。因此,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表现在对量的需求上,更应注重人才的质量。高校在加大物流专业各类人才量的培养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物流人才质量的把关,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并注重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品德等方面的培养。
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员工专业素质与国内高等院校合作,对物流企业员工开展物流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使其掌握现代物流知识和技能,拥有现代物流发展的理念,具备物流业应具有的服务意识,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利用高校资源为员工提供培训,一方面提高了员工素质,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这种培训对员工来说也是一种福利。
3.开通多种渠道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影响物流业从业人员对企业忠诚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和员工的收入及工作压力有一定关系,员工关怀、福利、发展途径等也是影响他们忠诚度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因此,适当提高员工的收入是留住员工、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的方法之一。同时,开通员工的职业发展渠道,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4.加强物流业的正规化管理我国目前物流业的管理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这给员工的行为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同时,加大监管的力度并且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和影响员工行为,让制度内化于每个员工的行为中。同时,管理层要以身作则,引导员工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物流行业;信息化;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16
1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球性的交际交流更加深入和广泛,在这个大环境下,商品物流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商品物流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由于商品发展种类越来越多,在质量、规格、客户需求等方面都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外物流行业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物流行业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竞争影响。
2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2.1 信息化水平低、差异大
信息化水平是反映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信息化的重要价值,国内物流行业对信息化发展已经提高了重视,但是由于资金、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国内物流信息化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存在物流行业间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差异大的情况。许多物流行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是在功能应用、统一标准等方面水平较低,制约着物流行业的发展。
2.2 商品信息识别技术普及率低
商品信息识别是提高商品信息交流以及促进商品运转的重要技术,目前商品识别技术主要以条码和射频技术为主,虽然这在我国商品识别中应用比较早,但是并没有广泛普及,多数商品在储存、运输等环节都没有很好的应用单元条码技术,这直接导致物流行业信息化应用的效能低下。此外,由于商品信息识别没有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物流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交流障碍,影响商品信息的有效交流,难以形成共享平台。
2.3 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水平低
为了提高全球物流效率,提高信息交换成为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但是当前我国行业信息交换技术应用总体水平不高,许多物流企业并没有能力开发数据交换技术,无法与国际互联网互通互用,影响了物流行业全球化发展。此外,物流企业的网络信息应用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多数物流企业只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简单的商品信息采集与交换,无法形成局域性或者大互联网环境下的物流信息交换,影响物流业务深度拓展。
3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物流行业全球化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电子技术,也离不开信息的共享与交流,给予这种发展以来要素,笔者认为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3.1 物流行业信息网络化、自动化
物流行业的全球化发展突出表现为商品能够在全球国家快速的流动与销售,而物流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订单业务,就需要快速获得信息、快速形成物流,这其中物流信息网络化平台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发现、交流物流信息,并通过互联网接洽订单,促进物流业务开展。因此,物流企业将来的发展将会在条码和射频技术应用方面有所提升。
3.2 物流行业信息标准化、集成化
由于物流行业环节较多,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如果衔接不通畅,就容易造成物流滞后,影响物流行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建立物流信息标准,能够有效保障商品在运输、装卸、储藏、保障、流通等各个环节信息无缝对接,物流企业间也能够快速识别商品的全套物流信息,便于提高物流识别效率,有效促进商品全球化;另一方面,物流信息集成化重点在于整合物流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由于物流企业从接订单到送达订单,中间经历诸多环节,业务处理流程中的各类信息需要在统一的平台上集成化运作,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物流信息使用效能的提升,为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具有重要帮助。
3.3 物流行业信息全球化
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将更加注重全球化,物流行业全球化发展离不开信息的全球化,承接物流业务需要面对全球的消费者,需要获取消费需求信息,跟进物流服务,拓展全球物流信息品牌,以保障物流行业能够不断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此外,物流信息全全球化更容易了解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能够从中及时掌握物流行业的各类风险、商机,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物流行业的安全发展。
4 结语
物流行业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物流行业的全球化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是一种趋势,也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机遇,物流行业应该对信息化提高重视,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重点倾斜,突破自身障碍,形成信息化系统运作,为企业全球化发展夯实信息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经济 物流 电子商务
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与知识创新的时代,各行业、各部门联系日益密切,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借助网络工具,整合内部信息资源与外部协作机制,从而紧跟时代步伐,发展壮大自己。物流企业作为连接供给方与需求方的中介服务商,其便捷程度直接影响到相关企业的运作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现代网络经济下,要加速物流企业结构调整与改革,从而推动其向更加快捷化、网络化与服务化方向发展。①
网络经济特征
网络经济内涵。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迅速普及,网络经济成为当代经济的热点话题。网络经济即依托互联网技术,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物流、信息收集与反馈等日常经营活动,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并与国际市场紧密衔接,从而快速获取外部信息资源与内部生产经营信息,合理制定企业运营计划,明确企业的战略定位,推动企业创新性可持续发展。②因此,可以说在网络经济下企业面临着一个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动向,企业与外部环境更加紧密连接在一起,企业要时刻关注行业信息及市场需求变化,采取柔性化、扁平化经营模式,从而适应现代化知识经济发展。
网络经济下物流业新特点。第一,依托互联网技术—前提。作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企业日常经营及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依托互联网技术,物流业可以迅速收集供应商与顾客的信息,然后做出全面分析并合理分配任务,保证货物迅速及时到达目的地;也可以通过网络营销为企业做好广告宣传,获得更多的供应商资料与顾客信息;还可以通过浏览外部信息,紧跟时展动向,不断对企业进行内部调整,适应时代潮流;还可以为客户提供直接的订购服务及售后服务,并针对客户建议完善自身结构等等。可见,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已运用于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数据库的建立还是网上营销系统的创建,都说明现代经济已经离不开网络。③
第二,电子商务发展—催化剂。作为网络经济的同胞兄弟,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并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经济增长源泉。企业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通过网络营销,不仅省去了中间商的中间环节,而且大大减少了店面及人力成本,通过生产商与消费者直接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拓宽了二者间的沟通渠道,同时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适应了当今经济的发展。而电子商务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配合,一个再强的生产商如果不能优化物流系统,也会最终失去潜在消费者,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企业间合作关系加强—保障。网络经济下,企业不得不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加强与同行业的合作,优化整合外部资源,借助对方的比较优势改善自身弱势环节,最终提高整个行业的运作效率。物流业往往涉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其范围的延展性,对一个物流企业来说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去开发新的运输线,这就需要不同的物流企业间相互合作、共同配合,共享外部信息,不断调整优化价值链,为客户提供最便捷的服务,同时又节省了自身的经营成本,因此物流企业间合作性将越来越强。④
图1:网络经济下物流业发展特点
网络经济下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网络经济的发展,开创了物流企业新的盈利点。与发达国家完备的物流体系相比,我国物流业发展网络化尚未全面形成、企业间配合不够紧密、互联网技术应用局限等,因此我国物流业尚需进一步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网络经济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第一,物流业网络化程度有限。物流业网络化发展作为物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引导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但目前物流业网络化程度有限,个别物流企业难以支撑整个行业发展,且单个物流企业仅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大幅度增长。⑤一方面,物流业要通过敏捷化服务提升顾客价值,获得成本收益的最大差;另一方面,物流业的网络化,要求企业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积极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并不断借助发达的网络系统,优化自身系统结构。它的发展离不开对网络数据信息及时的收集与整理,只有好的网络系统才能带动企业营销及提高与客户信息沟通能力,因此物流网络化的有限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
第二,服务一体化尚未形成。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服务行业,其担负着整个国民经济系统运转的效率与质量。积极推进物流业服务一体化的形成,才能有效地为广大客户服务,及时将物品运至所需人手中。现在的物流系统尚不完善,统一的服务一体化局面尚未建立,包括物流企业建立从货物的原材料供应地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一体化服务。目前,物流业服务范围尚未打开,需要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重新整合价值链,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共享信息与资源,建立一体化及一步到位的完善服务。
第三,专业物流技术人才缺乏。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化人才,网络营销系统的构建、数据库的安全系统及企业日常经营信息系统等,都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创建及维护,以归纳总结企业发展信息资源,并针对网络病毒及黑客及时做好防护,以免公司信息外漏。另外,在物流企业日常的运行过程中,也需要专业人员的监督及整合,以使物流处于有序运行之中。但目前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国内物流人才储备不足,造成物流业网络进程的缓慢,阻碍了物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加大引进或培养专业化物流人才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四,全心服务观念不足,有待加强。传统物流业主要为上下游企业间提供运输服务功能,关注能否及时将货物运至需要人手中,一旦成功运送,便完成了任务,而不是整个物流过程是否为双方提供了优质服务。现代物流业的全心服务观念落后,为客户提供便捷式的一体化服务观念不足,大部分物流业尚处于传统的营销理念中,缺乏创新意识及服务意识,应以客户需求为向导,最大化客户利益,才能从根源上保证物流质量及物流业的长盛不衰。
网络经济下物流业发展的趋势。现代物流业更加注重在供应链的基础上,改善企业间合作关系,最大化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最优质的物流服务。因此,未来物流业的发展将在网络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注重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双向发展,为客户提供最全面的服务,从而建立起一体化服务,这将是未来物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横向一体化。物流业作为为广大客户服务的部门,必须做到全心全意提供优质服务。但往往顾客处于不同的地理范围内,且需求范围多样,简单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其需求的多样化。尤其企业发展能力有限,短时间内无法急速扩张或开发多条运输线,这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及人力。因此,未来物流企业间联合将成为必然趋势。
物流业的横向一体化指不同物流企业间互相利用对方优势,转移自身的劣势部门及领域,通过相互配合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横向一体化意味着企业间的联合,即形成一个大型的物流网络结构或集群,通过整合资源,最终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一体化服务。
但物流业的横向一体化也会面临许多问题,如企业间的道德风险,如何建立企业间的信任成为企业首要关注的问题。只有彼此之间加强信任,才能推动物流业真正地向前发展。另外,保护好企业的核心优势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彼此共享信息的同时,要做好核心优势及信息的严格保密,防止内部信息泄露,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失。最后企业还应注意人员之间的配合,防止由于人员配合上的不到位或彼此误解,造成企业未能在第一时间内完成物流任务,损害公司形象及客户利益。
纵向一体化。物流业横向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其纵向的推进,如果说横向一体化有助于推进企业间的联合,那么纵向一体化就是为壮大企业机构服务。只有企业纵向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物流业的纵向一体化就是指企业通过创建或兼并收购中下游企业,从而扩大自身服务范围,更加快捷全面地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通过逐渐减少中间商,促进企业与客户的直接接触,可以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可以说企业的纵向一体化也是推进物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但在纵向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物流企业要严格注意把握自身优势及劣势,不能为纵向一体化而纵向一体化,要全面结合自身优势,对上下游可行的企业进行考察,不能盲目实施;另外,纵向一体化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整合问题,如何最大化发挥纵向一体化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纵向一体化的系统安排、人员安排,使其内部运作有序进行;如何衡量成本收益比,最小化成本且最大化利益,是企业走网路物流价值链必须考虑的因素;最后,要有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才足以保证内部信息有效传达到每个部门,防止因信息传递延误而丧失盈利机会。
综上,只有在横向和纵向分别完成一体化进程时,物流网络化才得以全面构建,才能全面为客户服务,这将是未来网络经济下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2:网络经济下物流业发展趋势
网络经济下物流企业发展建议
针对物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现阶段物流行业有必要加快改革,不断完善自身结构,以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尽快实现物流网络下的一体化进程。
优化价值链,整合内外部资源。在网络经济下,物流企业应更加注重内部结构优化及外部资源整合。未来一个成功的物流企业必然是集合内部资源与外部企业合理衔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资源的配送与信息的整合,保证第一时间掌握消费者需求动向并及时沟通改善自身结构。通过推进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发挥网络在资源整合中的关键作用,建立统一的信息网、资料库、沟通平台、营销网络系统、配送监控系统等,通过一体化结构的推进,将给物流企业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可见优化价值链,关系到整个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注重人才培养,加速企业内部改革。网络经济下,物流企业应更加注重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包括专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等等。尤其在推进物流业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大力引进国际化人才,克服语言障碍与本地化障碍,推进物流业的对外扩张进程。因此,未来物流企业要积极与高校联合培养优秀物流专业学生,引进员工后加强对员工的内部培训及外部调研学习等,积极提升员工专业化素质,为员工打开视野,为其国际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从而为未来物流业发展储备人才,保证未来企业的结构转型与一体化发展。
转变观念,树立为客户服务的全新理念。网络经济下,未来物流企业应更加注重“以顾客为中心,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并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未来物流业发展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过去单纯的物流理念,增强全新的服务意识,把为顾客服务作为第一要务,坚持高效、优质及一体化服务。直接与消费者沟通,了解客户需求,省去中间商的干扰因素,设置沟通平台及客服平台,为客户带来全心体验。因此网络经济下,将物流业的服务理念应用于实践,应更加注重员工服务态度及员工服务质量,通过员工培训,给客户带来更加全面、到位的服务。
转变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伴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企业应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重新对内部结构进行规划,不断将内部结构改造成扁平化结构,确保信息同时传达给每个员工,使员工与企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并且,扁平化的内部结构有助于培养员工的主人公意识,激发其努力工作动力。另外,传统的管理主要依靠下游员工的信息汇报,而在网络经济下企业通过利用整合网络信息,建立员工信息数据库,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并时刻接受员工的监督。上下层员工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信息采集与数据加工,并不断开拓海外及区域市场,用全新的管理机制优化整合系统资源,做到更好为企业服务。
对物流业内部网络化改革实施监督。整个物流业网络化发展的改革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物流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或与其他企业加强合作,共建网络化监督机制,确保网络化实施进度与整个网络结构的高效整合。物流业内部网络化监督不是短期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与公司业绩及客户服务质量直接挂钩,只有做好监督工作才能确保网络化改革的质量。可以说,一个完善的监督系统是独立于企业发展的一面镜子,可以透明地反射物流企业的网络化发展状况及问题,对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为郑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13年度河南省软科学项目“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2400411163)
【注释】
① 杜海峰:“关于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第14期。
②闫冬梅:“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思考”,《经济论坛》,2011年7月上(总第244期),第23页。
③陈文玲,崔巍:“‘十二五’”时期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深层挑战与发展路径”,《江海学刊》,2011年第2期,第9页。
④王晓东:“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问题研究”,《管理观察》,2009年第4期。
[关键词]制造业;物流业;物流外包;生产效率
[DOI]10.13939/ki.zgsc.2015.41.020
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化的生产线,提高产品生产的使用效率。在制造业产品大量生产的同时,物流行业也在不断发展。两者的协同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获得经济效益,解决就业问题。
1 物流外包与制造业生产效率
1.1 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企业发展中所提倡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在产业价值链的某一环境上创造核心优势,充分掌握该环节的核心技术,并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产。为了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发展核心技术,需要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的创造在于掌握某个制造环节的操作技术或者是某个零部件的加工技术,而并非是涉及工业制成品运输的物流行业。制造业将物流业务外包,是为了集中力量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地位和经济利益。
1.2 控制交易成本
从成本控制理论上来看,企业组织物流活动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营,一种是外包。决定企业物流组织形式的基本因素是物流外包的交易成本。如果制造业企业选择自营物流,就需要投资仓库建设、交通工具建设,产生一定的资金投入。相反,如果制造业企业选择物流外包,也会产生雇佣费用、合同签订、绩效考核、道德风险等交易成本。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选择物流组织形式的最直接因素是交易成本,物流企业会在充分核算各种经营成本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企业的经营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流组织形式。
1.3 供应链管理的需要
在有限的生产时间内,第三方的物流服务能够有效帮助供应链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这是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的原因。制造业供应链的整理物流外包服务,能够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1.4 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
物流外包的兴起是制造业发展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物流外包作为制造业再分工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能够发挥出作用,促进制造业分工的深入和物流业的发展。随着制造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开始在制造企业的内部产生,且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目的在于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制造业会为了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和核心竞争力,把处在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进行外包,承包给第三方享受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提高分工的专业化水平,谋求更大的企业利益。
2 我国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特点
当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时,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会呈现出一个重要的发展特征。具体表现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服务业水平的提升,物流业对制造业的发展会逐渐降低,而物流业对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会不断提高。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详细分析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从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形势上看,我国的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制造业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服务业;主要依靠量的粗放扩张和实物投入,科学技术和工作效率的发展贡献明显不足,尚未实现物流业发展的现代化。简单地说,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水平较低。
3 我国物流产业同制造行业联动的国际比较
笔者通过对比我国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间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统,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的直接消耗系数远远高于三个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物流业还停留在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上,主要表现为依靠制造业实物投入为主,盲目追求数量上的增加和扩张;物流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附制造业;②在技术进步等先进生产力因素的影响下,发达国家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③与其他三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对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远远高于其他三个国家。从统计数据上看,我国的直接消耗系数是日本的4倍左右,是美国的3.5倍左右,是德国的8倍左右。在排除我国和其他国家物流业对制造业需求大的内因的基础上,我国的物流业发展还处在盲目扩张数量的粗放发展模式。从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还在依靠制造业的实物投入,对制造业的依赖程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④我国与其他国家均表现出物流业对制造业需求下降、对服务业需求上升的发展趋势。
从物流业对全部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上看,我国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制造业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对服务业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此机制的影响下,我国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效果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还保持在比较大的水平。
4 我国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措施
4.1 政府扶持
物流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中国政府应为物流行业的发展营造积极有利的市场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技术、税收等方面给予物流业大力支持,并积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产业联动模式的建立。
4.2 技术创新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专业化程度还很低,技术水平也较为落后;必须加大物流技术的创新和投入。积极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物流服务的网络系统;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经验,推广现代物流行业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建立现代化、多层次、综合性的服务体系;提高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程度,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3 产业化发展
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改变现有的粗放经营模式,建立集约型发展管理模式。集约型发展模式的建立,离不开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的发展措施就是推动物流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关部门及人员需要科学规划物流园区的发展布局,合理选址,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鼓励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内部给予税收、土地等政策性优惠;促进信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共享,为物流企业提供发展机遇。
4.4 重视人才培养
我国物流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专业的物流服务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高等院校应该设立物流管理的相关专业,全面培养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人才;建立物流行业从业资格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考核。相关人员只有在通过相关考核并获得物理管理服务资格证后,才能够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加强对在职物流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终身学习制度。
5 结 论
为了促进我国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两大行业的生产和工作效率。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于2009年下发了“物流业振兴计划”;为了提高物流业和制造业在供应链上的管理水平,我国政府于2014年又了“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这两个有关物流业发展的政府规划上看,我国政府正在大力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并致力于提高物流业服务于制造业的管理水平,希望以物流业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秉镰,林坦.制造业物流外包与生产率的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9):67-77.
[2]梁红艳,王健.中国制造业物流外包的生产率效应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3(4):30-38.
[3]徐苗.广西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大学,2014.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物流过程可以实现网上实时控制。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运作是以信息流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的方向,而且也决定了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网上信息流的传递,可以有效实施对物流的实时控制。电子商务使传统物流企业不断升级、使流通环节不断减少。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伴随着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发生,物流必须通过商品实际的空间位移才能实现,其他“三流”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在电子商务中,客户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面对销售商,并获得个性化服务,所以,传统物流渠道必须进行重组,消除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增加适合网络要求的物流运作机构。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电子商务中,网上销售的商品琳琅满目,而且品种不断增加,对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配送更及时、服务更周到、价格更合理。电子商务使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必将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
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使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有了新的变化。
多功能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发展进入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不仅能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增加包括配货、配送以及各种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在内的物流项目,此外,还可以按客户需要提供其他服务。
物流的系统化。过去,物流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等一系列服务功能,而现在提出了物流系统化、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并付诸实施,使物流不断向两头延伸;现代物流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物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消费者手中,现代物流包含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流通全过程,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商品的整个流动过程,以实现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
一流的服务。物流业是介于供货方和购货方之间的第三方,以服务作为第一宗旨。从当前物流的现状来看,由于顾客需要的服务不只是一种,而是多种,所以,物流企业要提供全面的服务。因此,如何服务好,便成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问题。配送中心离客户最近,联系最密切,商品都是通过配送中心送到客户手中。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其十分重视客户服务的研究。
物流的社会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一个生产企业生产某种产品,除了一些主要部件自己生产以外,大都是外购,生产企业与零售商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或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或达到零库存。
物流的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要想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企业必须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良好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较好的信息服务,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大型的配送公司往往建立了ECR,通过它,公司就可以根据客户反馈的信息及时安排生产,使生产能够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采取主动。通过JIT系统,可从零售商店很快得到销售反馈信息。配送不仅实现了内部信息网络化,而且增加了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运作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物流的网络化。物流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里指的网络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以及与下游顾客之间进行的联系,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二是组织的网络化,组织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