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工程专业

信息工程专业

时间:2022-10-19 09:05: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工程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工程专业

第1篇

当前社会生产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这对应用性本科院校如何更好地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尽快解决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规划、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力量充实、实验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就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探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新路径。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这对应用性本科院校如何更好地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尽快解决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规划、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力量充实、实验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水平,为社会生产输出更多优秀专业人才,是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课题之一。

二、科学确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

随着外部发展环境和用人企业现实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该不断调整自身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让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加体现出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不断适应社会生产的需求,使毕业生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首先,在专业打造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要紧扣国家对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和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前沿科技,主要以电子信息理论、计算机科学等作为学科基础,以电子信息工程应用技术为重点和突破口,面向全社会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打造上要突出实用性、应用性和科研性的诸多特点。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面向全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高端人才,在人才培养上,要加强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交际能力,不仅仅要满足于学生们实现顺利就业,更要面向实现顺利就业和个人实现良好发展两个方面,不断增加人才长远发展的后劲和内涵。

三、科学确定专业课程体系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上,必须要抓住理论与实践并重这一关键环节,既要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更要突出实践课程的应用性,二者不能有所偏废。理论的主要课程要紧紧专业建设需要,以高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技术、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等相关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而在实验教学方面,则要更多地体现应用型特点,主要实验课程可以计算机概论实验、程序设计语言实验、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实验等实验为主。并且在教学考核方面,注重加强毕业实习、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考核。而且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学科建设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心理需求等,随时进行课程调整、完善,并且可以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学生专业领域的扩展,促进课程建设质量的总体提高。第一,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构建和提升,当前,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并逐步加以解决。一要尽快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从大多数应用性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队伍来看,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均衡,无法满足日常教学和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在这方面必须要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不断增加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数量。二是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力度。一个专业的建设不仅仅需要教师的整体努力,更需要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道德修养好的优秀人才来带领,通过对优秀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不断增强各个专业的自我建设能力,提升专业的科研水平。三要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的专业,很多在职教师虽然理论水平高,但是实践教学的能力并不突出,在这方面,就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可以通过面向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聘请兼职的优秀教师,利用他们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特长,丰富学科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力量。第二,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要牢牢抓住两个环节。一要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提升自主科研水平。在这方面,学校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及时更新学科的实验设备,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标准,要立足专业发展前景,努力把专业实验室建成既能满足日常实践教学的需要,又能独立完成专业的科研任务,并逐步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专业实验室,不仅满足校内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也可以面向社会提供科研服务。二要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借助外部力量加强实践教学水平。需要看到的是,随着企业用人标准的提高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单靠学校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满足教学和科研的现实需要的。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可以通过与优秀的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培养等方式,输送大批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借助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学校也可以通过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不断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发展和专业前沿技术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需要抓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程构建、师资力量培养等各个环节进行努力,需要不断抓住实践教学这个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地突出专业应用型特点,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整体水平,实现专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仁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6(18).

第2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概率与统计 、大学物理、信号与系统、大学英语、专业英语、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高频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网络与办公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系统设计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ARM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子电工实习以及电子工艺训练等实验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相比前几年的计算机专业的火爆,近年来对这个专业的选择渐趋于了理性和客观。学生和家长考虑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更利于个人长远自我发展的出发点。

拓展阅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工程技术人员:到各类应用电子技术的企业从事引进、开发、运行、维修等工作;软件工程师:在计算机行业从事各种软件开发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源、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2 新能源;

3 计算机软件;

4 互联网/电子商务;

5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6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7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8 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硬件工程师;

2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3 电子工程师;

4 软件工程师;

5 技术支持工程师;

6 销售工程师;

7 测试工程师;

第3篇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导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中学毕业考入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许多方面将发生质变。学生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学校生活的安排、学习方法的改变,具体课程的学习,对专业的了解、大学生涯的规划等诸多方面需要有效的指导,以便顺利有效地进行大学阶段的学习。在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自2010级开始已经将专业导论列入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导论课程是针对入校新生开展专业认知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使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学科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主要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和就业领域,以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各类课程和对后续的专业学习有初步的全面认识,为新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提供认知和心理上的准备,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引领学生步入该专业的大学学习阶段。

1 教学内容的选取

作为“导论”,它的任务不是具体地为学生讲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某些概念和知识,而是要高瞻远瞩地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它的基本知识结构是什么?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与其他相关科学技术的关系是什么?信息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什么作用?它的未来发展前景是什么?怎样才能学好信息科学技术?这些正是信息类专业大学新生首先面临的问题,也是他们离开中学进入大学之后最为关切的问题。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知识体系是一个较为庞大的体系,各院校常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我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主要介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各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电子信息技术各领域的应用和辉煌成就,让新生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和就业领域,为新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认知和心理上的准备。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主要考虑:注意介绍应用;着重介绍基本概念、技术发展历程、当前的技术状况和今后的发展走向,通俗易懂;注意介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的重大发明、发明的背景和发明者的相关资料。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课程概述(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学好本门课程)、消息数字化及应用(了解文字、语音和图像的数字化技术,知道这些技术在通信、计算机、家用电子设备和电视系统中的应用)、电磁波及应用(了解电磁波的概念和应用领域,以及与相关大学课程和电子设备系统的联系)、信息与通信工程(了解通信技术与通信网,建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提高后续课程学习的针对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计算机系统有一个整体的初步了解,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奠定基础)、互联网与物联网(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物联网的概念和基本构成)、自动化与控制科学(了解自动控制的应用领域,学习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自动控制发展过程和自动控制系统分类)、光电信息技术(了解光电信息技术中的激光技术、光纤通信、自由空间光通信、激光雷达和光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专业培养计划介绍及讨论(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在了解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之间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订专业学习规划等)。

2 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

2010、2011、2012年作者分别为10级、11级、12级三个年级8个班讲授了专业导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感到专业导论是一门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许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之甚少,入学后很是迷茫。如何讲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这门课,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是逐渐摸索和体会的。在授课中采用教师讲授、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分组学习之后在全班做PPT报告、教师课堂讲评补充、课堂讨论、播放视频短片等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各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内涵和外延,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学生也了解了本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专业主干课程等内容,有利于学生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做好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情况的记录,期末考核采取撰写学习报告的形式,教师给出学习报告的基本要求: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学科领域;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同产业及社会的联系;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简述本课程中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提出一个本课程中你目前还不懂但想弄懂的问题;谈谈学习本课程的收获和体会;简单规划4年的专业学习计划。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2000字;提前准备,最后一次课上手写提交。

这样,初步让学生感受到大学的多种教学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近三年的期末学习报告来看,有不少题目拟得非常好。

3 教学建议

作者根据近三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的教学实践,感到无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考核要求等诸多方面还是有许多有待完善、改进和提高的。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采用最新版本的相关教材,并及时补充最新的科技成果、更新最新的数据,如给学生介绍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每年讲授时这项科技成果都有新的进展,都发射了新的卫星;同时可以给学生多介绍推荐一些参考书,甚至一些好的网站、文章、视频,也动员学生搜集共享;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加强教学互动,可以带一些电子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集成电路等实物到课堂上,并适当带领学生到相关实验室参观,认识示波器、电源、万用表、频谱分析仪等常用电子仪器,以提高学生的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在考核上,应加强平时对学生的要求,可以让学生预习下一章内容,写出主要内容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完成情况课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期末考查也可以结合学习报告让学生分组做PPT来介绍一些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指导学生。

4 结论

专业导论课程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且内容宽泛,要求教师具有本学科专业扎实的基础、广博的知识、开阔的眼界,具有把握学科专业的核心、跟踪学科专业的发展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基础,才有可能讲授好本课程,虽然课时不多,但容量大,教师每年都要花大量时间备课。此外,讲好本门课,需要本课程的教学积累,通过上一届的教学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在专业方面的需求、学生在哪些章节的学习上感到困难、学生的主要兴趣点在哪里、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本专业的学习等等,为提高下一届的教学效果提供必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载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钟义信.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3] 李哲英.电子信息工程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杨杰,张中洲.电子信息工程概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5] 史东承,梁超.信息与通信技术学科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 张文生,唐庆菊.浅谈机械专业导论课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坛,2012(33).

[7] 谢文,滕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家,2012(14).

第4篇

[关键词]专业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 职业影响 大学生

[作者简介]李磊(1981- ),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教学管理。(江苏 南京 21004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39-01

长期以来,高校的本科教育将培育研究型、学术型的人才作为主要目标。近年来,在“设计性”“综合性”的口号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对实践环节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盲目地增加实验课程的设置,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推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如何推进电子信息工程教育,改革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新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职场上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缺乏职业发展的潜力。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1.教材内容宽泛,不能适应当代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状况。当前,课程设置获得了重要的改进,模拟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更新为晶体管和集成基本单元电路;数字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也以各种逻辑门电路、集成器件的功能及其应用为主。然而,其课程比较宽泛,理论深度不够,理论与IT产业的发展情况不相适应,使得学生感觉知识掌握宽泛,对工程实践有些不知所措。另外,当今电子信息技术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教材更新也不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

2.实践环节难以发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长期以来,实验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比较少,依附于理论课而存在,课程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不能体现工程设计中的原理和方法,更不能体现现代电子技术的趋势。然而,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许多高校意识到“设计性”和“综合性”的重要性,纷纷将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发挥到空前水平,但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实践教学的名目种类繁多:创新性实验、延续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以及校级、地区级、国家级的电子竞赛等,不一而足。当前高校从“重理论、轻实践”的极端转向“重实践、轻理论”的另一个极端。课程设计、实验课以及毕业实习等环节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水平在缺乏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并没有得以提高。

3.教师的适应性不足。在信息化的浪潮之下,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更新之快令人感到振奋、茫然。教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也难以适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活动。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新技术的理解、掌握有待加强,其知识更新的速度慢。年轻教师虽然对前沿理论了解较多,接受新知识、新技术速度快,但是比较缺乏系统设计的实践。一般的教师都是毕业之后直接任教,并没有参与过产品、系统的研发、设计,对实际问题的处理缺乏经验。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在职业市场的现状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人才,然而适应市场需求的总体状况并不尽如人意。现阶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暴露出许多问题。(1)创新能力不足。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创新对电子信息工程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工程的创意和工程人员的创新精神是显示工程水平及其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在资源既定的前提下,创新是工程取得优势地位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2)综合素质较低。在传统的认知下,教育界和社会大众认为电子信息工程人才是具备专业技术水平的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已经突破了这一范畴,更加强调其品格、文化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综合能力。根据调查,有近1/3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加强信息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可见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是有待提高的。(3)实践能力和水平不高。工程的实践性是其主要特征,然而,由于教育现状的制约,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较弱,理论水平高于实践能力。这对社会工程实践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束缚。(4)专业技术不强。电子信息专业技术是电子信息从业人员的生存之本,然而在从业的过程中,许多工程人员并不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电子信息技术能力不强,在工程实践中的其他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推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主要措施

1.改善课程建设。新世纪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必须具备坚实的电子技术、数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技术,掌握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及其处理技术。改革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选编、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控制等领域,以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课程电子电路、信息系统控制、电磁场合计算机为依据,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首先,建设特色课程体系,优化学科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的掌握。注重在专业上保持特色,如同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的倾向于气象特色例如气象电子,有的具有广电特征。通过特色专业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工程实际开发能力。其次,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其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综合毕业设计等层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扩展电子信息工程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仅仅将电子信息工程人员作为单纯的技术性人员对待,要充分认识工程实践的系统性、人文性和整体性特征,将人的因素看作工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推进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教育,要将其内容做出区分,划分为人文社科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注重培养人才的价值理性和知识理性。当前,工程实践的复杂性和社会性特征日趋明显,所以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基础理论,还要培养其多学科的综合知识整合能力。在技术成为社会的基础手段的前提下,综合知识与技术性相结合就是教育的必然,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符合社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的趋势。

3.合理关注学生实践环节,改进毕业设计方式。当前,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关注已经提升至空前的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课程,改善学生实践环节的薄弱,提高其动手能力,这是教育改进的基本手段。然而,由于对实践课程的尤其重视,导致教育教学走进了另一个极端。近年来,实践课程的种类名目繁多,从校内竞赛以及各种层级的竞赛,到各种实验设计;从综合型课程到毕业设计,数不胜数。关键的理论教学却又被轻视,许多实验性课程并不能真正满足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实践课程应该以学生为导向,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多做验证性实验,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来设计实践课程。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的必修环节。一直以来,毕业设计的制作仅仅给予三个月时间,这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在日常实践课程中,不少学生利用“Matlab”做设计,甚至在毕业设计中也贪图省事。在这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应改变这种不良的作风。推进电子信息工程教育,要从学生的学习抓起,可以鼓励高年级学生到企业做设计开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日常的学习、实践同毕业设计相结合,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建设专业导师制度。在本科设置专业导师,早在21世纪初我国就有高校做出了尝试,比较突出的有梧州学院等高校,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专业导师制是以骨干教师为带头人,针对本科生自身特点和学习能力,给予个性化指导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近年来,专业导师制不仅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水平,实施因材施教,而且把科研与课堂教学以及实践课程结合,引导学生增加社会人文涵养,强调通过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多学科促进工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全面学习的观念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成为专业导师制的重要内涵。本文认为,专业导师制更应该发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建立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结构,教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将人的价值理性因素发挥到工程设计的实践,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3).

[2]王欣,田雨波,李锋,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2012(10).

[3]夏哲雷,肖丙刚,王秀敏,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6).

第5篇

结合现状,针对目前我们所需要的一些电子信息工程培养目标,就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弊端,提出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通过对专业基础课程体系重新调整与优化,为了构建一个更好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平台,目的为在各个院校能够培养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员的产品开发设计能力。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提出了院校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一、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经济领域发展非常迅速。由于国家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我们把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列入到提纲,并且重点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模式下,社会非常迫切的需要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的人才,而且各个各个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也给予了非常大的期望。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思路

1.明确培养专业和人才发展的目的

各高校在设置一些专业课程内容和构建丰富的课堂体系中,应该特别注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要重视学校所能利用到的各种资源一起来自不同层次的学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通过原有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重新调整和规划而构建的一门新颖专业。通过对社会发展调查,结合实际我们得出了学校电子信息专业培养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整体优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各个课程内容,我们在单科轻重整合方面应该加大力度进行调整。综合课程方面的内容,构建一个知识点足,内容丰富的一个课程体系。对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课本内容的相互联系,还要避免改革后书本知识点重复机率过大。整合课本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个更加完整的基本理论链,让他们对基础东西有一个广泛了解。

3.重点强化教学的实践环节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中,学校应该把所做的实验验、学习、和安排的课本内容结合为一体,采用层层提高的办法,使得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同时进行,而且还要注意课内外互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空暇时间多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创新能力。在构建新课标体系的指导思想中应该重点体现能力本位理论,强化专业方向,体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色。在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方面,各个高校还应该注意到学生就业范围,针对性的开设一些就业方面有关的技能培训。

三、优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注重实践

1.重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职业和各个工作岗位、能力相互统一起来。围绕把培养目标设定为电子信专业人才,以理论知识够用作为他们的基本原则原则,不能够单纯追求书本上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成性,更重要的是还要突出学生该专业方面应用能力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选出与电子信息方面有关的专业,形成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还要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来设置部分课程和精选一些重点内容。

2.加强与电子信息专业有关的技能训练

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内容要能够反映专业培养目标所需要获得的基础知识,也需要符合适应性和实效性的技能。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这一改革思路,职业素质课程设置了一些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素质课程、学生素质能力提升课程和校本素质课程群,来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知识能力。

3.增强学生专业适应性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单一教学模式,学生的专业划分更细,理论知识不够丰富,缺乏创新意识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新时代的需要。为了加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能力,扩大学生知识层面的素养,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可以更系统的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几个主干学科类的的基础知识点和基本理论,改变原有教学内容过度狭隘,专业理论不齐全的倾向,构建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平台,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四、结语立足于社会的需求,了解社会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能,紧紧靠牢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整体优化理论课程体系和重点改革实践体系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出更具特色的专业,还能够使得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通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第6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教学模式 改革 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170-0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信息的专业学科,涉及到较多的电子科技领域,如现代电子技术、信息科技、通信工程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学习的课程有很多,除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C语言等基本的公共专业课的学习,更主要的是学习本专业的相关专业课,如电路分析、通信技术、电子系统工艺设计、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学生通过学习对电子信号的获取和处理,具备对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能够设计开发电子信息系统的实践操作能力。总体上是一门要求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综合性的工科专业。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不足

目前高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1.1 理论课程内容守旧缺乏创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较为传统的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时间比较长,许多高校的专业课程内容仍旧是20世纪的电子电路理论知识,特别是电子电路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集成电子电路仍然是小规模的数字电路,而我国目前的数字电路主要以大规模和大数据的集成电路为主,特别是在一些IT产业,需要用到的算法更加复杂,需要更强劲的后台电子运算设备。此时,这些守旧的电子信息课程就显得与时展脱节,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会感觉课本上的知识与社会企业所要求的根本不符,而学校的课程中又没有时代所需要的知识理论。这些都导致学生对这些课程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也就自然下降,同时也违背了现代高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2 课程之间的联系松散,缺乏统一的目标

数字逻辑电路、单片机的开发应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这些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一般来讲,在学生大一时候,会先学习高等数学、C语言和微机原理这些基础课程,尤其是C语言是后来专业课进行程序编辑的重要基础,有些高校还会开设C++语言,这是硬件开发系统中常用到的语言技术。到了学习专业课程的时候,往往都是学习了一门课程之后就立刻进行考试,学生也就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之中,等学生拿到该课程的学分后,就不再对此项课程进行回顾和归纳分析,而是立马投入到下一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这样一门课结束接着另一门课的学习,使得各门专业课之间缺乏有机统一联系,学生自己也感到学习内容多而散,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是远远不够的。

1.3 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这里所讲的实践教学,并不是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学习,而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电路,或者通过对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上的某一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研究的实践。而学校中的实践课,大多都是该课程的实验课程,其主要内容和目的都是对课本中的定律公式进行验证,并不能反映在实际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脱节。由于实验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和目的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对于实验课的态度也较为敷衍,往往都是在老师指导下快速完成实验,回去之后再完成实验报告,老师进行批改。这就是目前大多数实践课的内容。学校的实践环节一般都在所有理论结束之后,学院统一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单位进行课程实践,其实本质上还是对该企业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企业本身的相关技术车间和办公室也不会对学生开放,学生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能够学到的东西非常有限,对于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并没有实质性帮助。

1.4 教W手段传统、单一

目前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还是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高校对于本科生的创新培养意识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主要抓住学生的学分获得,在关于学生的实践教学的教研资金的投入上,还是比较欠缺的。在课堂上,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项目研究经验的教师,对于理论课程的掌握是很扎实可靠的,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对新科技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而那些刚刚从事教师职业的新讲师,他们的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应用相对欠缺,尤其是电路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方面,显得经验不足。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学生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牢固,不能适应时展的环境。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会输送需要的人才,为了使高校的专业课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理念,高校应该对目前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做出改革和创新,加大对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对此,高校对其教学模式该做出以下改革。

2.1 对目前陈旧的知识体系内容进行更新

主要的手段有:保留电子信息工程工程专业的精华课程之外,对于小规模的集成电子电路知识进行删除和更新,并且添加和时展相符的理论基础知识。比如今年大火的阿尔法go智能机器人研究技术,高校可以加入关于DSP的相关知识理论,使学生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数据采集等领域有所研究和拓展,也可以根据目前的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内容,添加一些与时俱进的选修课程,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移动应用的UI技术和安卓、IOS系统的开发等内容,充分发挥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2.2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对本科生的教研投入

空有一身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操作能力和项目经验,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对于大三大量学习专业课程内容的期间,学校可以安排较多课时的实践课程和课程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取在理论教学时候知识的灌输手段,而是用引导为主,教学为辅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并且能够独立解决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加大对本科生的教研投入。一般来讲。学校关注的是本科生的就业率,而就业率一般是和学生的成绩挂钩的,比如奖学金的获得等,因此高校在关于学生在科研活动中的参与就很少。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该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科研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

3 结语

文章通过对目前按我国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讨论,首先就目前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其次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说明;最后就高校现代的教学模式中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最终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能够给予相关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教学质量;专业建设

1 引言

“十五”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本科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7年,全国共有30省市自治区321所高等院校开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香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教育部、财政部于今年1月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华南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办于1999年,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院校名牌专业,2005年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对本专业进行立项建设。

2 进行专业定位,确立专业建设目标和特色

华南农业大学地处广州,逐渐形成了“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大学。为了满足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需求,并结合我校在农业和生物方面的学科优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定位是: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专业的建设目标是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力求在数字农业、精细农业方面凸现出专业特色。

3 教学团队与教师队伍建设

要建设好一个专业,首先要有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随着近年了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在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同时,从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调入了部分年轻教师。教师队伍平均年龄41.7岁,师资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基本合理。

教师爱岗敬业,治学严谨,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认真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注重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既鼓励、要求教授担任专业授课,同时利用“1+1”等方式进行传、帮、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学位层次,计划在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90%以上。

采用参观调研、提高进修、新技术培训等“走出去”的方式,鼓励教师参加行业交流;鼓励和吸引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人才开设技术型、管理型讲座,为师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行业发展态势创造机会。

3 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抓好课程建设

3.1 动态修订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①适应社会需求。组织本专业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代表、学校教师和管理千部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四年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一次大范围的修订,结合学校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努力体现专业特色。

②建立培养平台。围绕培养基础厚、专业宽、素质高、能力强的合格人才,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经验体会,进行了系列课程改革和动态调整,整个培养方案不断得到优化,目前已形成了本专业的培养平台:一级平台由学校工科公共基础课组成,二级平台由电类专业的主要专业核心课组成,三级平台由主要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

③发挥名牌专业示范作用。依据广东省名牌专业建设目标,探讨名牌专业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扩大受益面,发挥对相关专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3.2 课程体系建设。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①课程体系改革。适应时代要求,密切关注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将其加入培养计划,让学生掌握几门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能马上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去。近年来陆续开设了“全球定位系统”、“DSP技术及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嵌入式系统”等选修课程。对由于新增课程造成教学内容有部分重复,部分内容陈旧过时的情况,在修订培养计划进行了合并和删除。

②双语课程建设。双语教学是本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鼓励学科带头人、留学回国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和部分优秀青年教师开设双语课程,并在工作量计算方法上给予倾斜。按照专业建设规划,“电子线路CAD”、“可编程逻辑器件”、“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移动通信”和“DSP技术与应用”5门课程列为双语教学课程,双语课程开出率占全部专业课程的比例为17%。截至2006年,本专业讲师队伍中有4人获得学校的双语讲师资格认证。

③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名牌专业的建设离不开精品课程建设。目前,本专业开出的“微机原理及应用”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按照专业建设目标,“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自动控制原理”争取获得学校精品课程。

3.3 教学方法改革。①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在经费上给予支持,鼓励全体教师在广泛获取资料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制作多媒体教学网络课件,使本专业主干课程全部具备电子课件。开办电子信息工程名牌专业课程网站,使本专业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全部上网,既方便教师授课,也有利于学生课后上网浏览、自学,同时,便于师生交流、互动。鼓励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黑(白)板板书与电子课件相结合,使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②组建课程队伍。每一门课程最少配备2名教师,其中1名为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具备博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负责本门课程的教学研讨、教学计划及课程建设,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组织讲师到周边高校或省外著名高校进行课程进修,吸收其他学校的教学方法精髓和教师的教学、科研精华。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本专业3名教授全部承担本科生授课任务。

4 实践教学环节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高质量创新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4.1 实验室建设。2002年,建设广东省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教学重点实验室。2006年,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基础实验室立项建设。实验室建设为开展电子信息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提供了良好基础和可靠保障。

4.2 加强实践教学。①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学

生实践能力培养。实验课给学生留有自主思考的余地,提高学生自我获得知识、更新知识和扩展知识的能力。实验指导书并没有将全部实验程序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了解并掌握实验内容,补充填写所缺的一些关键语句,才能完成实验任务。在完成阶段性实验内容后,采用学生提问、师生讨论、关键实验演示、学生自行总结等多种形式,定期举行课程实验讨论会。

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推行网上预约实验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学生人数多、实验室安排时间过分集中的问题。

②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很好方法和途径。本专业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建设来推动专业实验教学的整体改革和创新。首先是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课程主要内容为基础,注重实验内容的整合规范,达到综合设计的要求。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减少验证与观察环节,增强实验的综合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立足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智能与开拓创新能力。专业课程实验基本形成了基本实验一综合设计性实验一研究型实验(部分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实验教学实践,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达到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5 课外创新活动与专业文化建设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等活动。在2001年以后的各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本专业都取得了好成绩,获得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和广东赛区一等奖、二等奖等。学生还多次自行组织竞赛活动,邀请老师作评委并进行颁奖。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其他类的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等,以增加学生的技能训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专业开办之初,以99级为首的学生创办了我校唯一的专业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刊――《星韵》。刊物的征稿、打字、编辑、排版、印刷等全部由专业学生自己完成,印刷经费主要由各班级勤工俭学解决,专业也资助部分。自1001年以来,每届学生自动向后传接,每年出版1期,目前已经刊印7期。《星韵》刊物的出版发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了整个专业的凝聚力,特别是增加了新生对专业的认同,为师生之间进行沟通提供一个有效渠道。通过专业文化建设,在学生中形成“笃学、求知、活跃、创新”的学风。

第8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改革;专业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83-02

一、引言

在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制定的专业规范中明确指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研发、维护、运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为了完成这一培养目标,在现有教学环节上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二、教学改革内容的研究

1..教学观念的转变。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我们要想把教学搞好,首先应该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始。在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委员会2009年年会上,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孙怡教授在报告中有一段话对我们教学观念的转变很有启发性。她认为学生学习的观点是:“Told me,and I will forget.Show me,and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and I can understand.”短短的几句话就完全阐释了当前我们教学观念应该从最初的全盘灌输向引导学生加入进来主动学习的方向转变。

2.教学结构的转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结构要求:素质结构要求、能力结构要求和知识结构要求。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这样的理工科学生往往缺乏文化素养,忽视了人际交往意识和现代意识,虽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也缺乏竞争力。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将会使学生充满奋发向上的动力,而不是被压力压垮甚至走向极端。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专业和身心四个方面的素质都培养好,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能力结构包括: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通识教育,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再是简单的学习能力,而是提出了更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希望学生可以有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开阔的思路和创新意识来应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知识结构包括:工具性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经济管理知识、专业知识。我们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是没错的,但是对于培养目标中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不够的,而且我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更强调是工程技术型人才,所以对于工程技术知识、工具性等知识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

3.教学内容的转变。电子技术是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一门技术,大多数高校使用的教材不能反应电子技术迅猛发展所涌现的新知识;课堂讲授的内容与当今迅速发展的电子技术实际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必须不断改进教学内容。①理论教学。在现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应用型课程。例如,我系从2005年开始陆续开设了《EDA技术》、《DSP技术及应用》、《Java编程》、《LSI/VLSI数字集成电路》、《FPGA技术》等课程。另外,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较多的专业方向选择,我们设置了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等专业方向,而且根据现在国家和市场对三网融合的需求,新增了广播电视工程方向的课程。②实验教学。按照“层次多、内容新、全开放、重综合”的方针进行实验教学的建设。层次多指的是根据不同的课程开设不同性质的实验。主要有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开发性实验。对于验证性实验,严格要求学生一人一组实验仪器设备,能让学生真正从实验结果当中直观验证和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对于综合性实验,我们要求学生相互配合,掌握多种实验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综合应用所学多门课程的知识达到实验的目的;对于开发性实验,我们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内容新指的是实验内容应该及时跟踪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全开放指的是实验室开放、实验设备和器材开放、实验内容开放、实验形式的开放。我们要求专业实验室全天开放,给学生和教师提供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和器材也可以随时使用,实验室教师做好登记和维护等工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实验内容,实验室教师应该提供相应的指导。重综合指的是我们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建设,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体合作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等。③实践教学(此处不包括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军训、课程设计、专业实训、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把生产实习、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有效的联系在一起,2周的实习或实训只是完成一个较大项目中的部分工作,这样让学生在整体实践教学中有一个延续性,从局部成果发展成为整体成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延续的,所做的工作是有层次的。另外在一些实践教学中,我们还和本地的相关企业以合同的形式联合培养学生,这样既可以达到企业宣传自己的目的,也可以实现学生把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目的。④课外教学。课外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课外设计大赛而开展的教学形式。我们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设了几个学生工作室,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里面吸收更多的知识。工作室是按照学生社团的形式运行的,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学生传帮带,教师只是提供一些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到目前我系学生已经参加了像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瑞萨车模大赛等高级别的比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这样一些经历,让学生真正的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竞争、合作意识。

4.教学方法的转变。现在大学专业课课堂上,很多教师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我们认为这样不一定是最佳教学形式。因为有的教师使用随教材附送的PPT格式的电子教案进行教学,而不做任何的修改或只做很小的改动,这样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和教材有90%以上的雷同性,会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外在考核方式上我们进行了调整,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要求,把最终评定成绩分为多种考核的综合,而且这些考核所占比重可以按照要求设置和调整,这样就避免了只凭最后笔试成绩决定是否给予学生该课程学分的片面考核方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在专业规范的指导下,从教学观念、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尝试,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

第9篇

二、实习要求:

1.了解计算机通讯网络及企业内联网的构成和配置,掌握所接触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安装,及故障识别方法,熟悉基本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系统规划软件和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2.了解服务器、交换机、Hub、网卡、光纤和粗细缆的功能,安装,维护及使用方法,了解它们选型的一般原则及对应的网管软件使用等。

3.了解所在企业信息流的组成,即供应链、产品链,资金链、信息链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形成企业信息系统和计算机通讯网络的整体概念。

4. 通过讲座、参观,了解通讯及网络技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使用情况、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三、实习内容:

讲座(1)金杯CIMS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讲座(2)大显网络集成工程建设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讲座(3)铁通光纤数据通信、网络设计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注:侧重内容:通信设备、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组网、内容总结、心得

实习单位(1):沈阳铁通公司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侧重内容:局域网的组成、光纤通信

实习单位(2):沈阳汽车制造厂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注:侧重内容:企业生产流程、控制网络、管理网络、企业生产信息管理集成系统软件结构、功能、实现、应用情况

实习单位(3):大显网络工程公司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侧重内容:企业生产流程、控制网和管理网集成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结构、功能、实现、应用情况

注:

(1) 实习报告分为封皮和实习报告正文(封皮应表明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报告正文如果较长,可以加目录;也可以不加,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

(2) A4纸,正文小四号字,宋体,标题四号字,加粗,单倍行距

(3) 讲座报告和实习单位分开写

第10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我的个人推荐信。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XX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四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育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无线电通信以及电子测量等有关理论;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能力;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够进行软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熟练地用c、c++、vb和vc++进行一些软件的开发。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在大学的四年里、我除了在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外,我对计算机知识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学习和熟练地应用,取得了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X级证书和全国计算机X级证书。

在课余时间,我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朝着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发展。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喜欢阅读一些关于科学和社会实践类的书籍,想从书籍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提高自己的内涵修养,注重培养自身扎实的知识技能,为以后做事打好基础。我不仅要靠自己所学的东西去干一番事业,而且还要脚踏实地的从每个细节做起,要用勤劳的双手成就我明日的梦想。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活动以及校外的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借以去磨练自己,培养自己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贵公司添砖加瓦;同时也在您的领导下发挥出我的实力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在能力和素质方面进一步完善自我,为贵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不曾为谁停留,而历史又记录了千千万万个走过者的故事,我想一切向往美好、积极进取的追求者终将被历史所肯定。希望贵单位给我一个发挥能力的机会。

推荐人:文秘站

XXXX年XX月XX日

第11篇

关键词: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必要性;策略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融合了光学、电子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的交叉性学科,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学、光纤通信、光电子学等领域之中,是我国高校各专业之中,最为重要的理工类专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在高校专业教育教学方面的要求也更加明确,如何高效培养具有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人才,使其投身于国家各行各业光电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管理等工作中,促使我国光电信息工程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这已经成为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者、管理者、国家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应该首先从开办有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高校,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构建与完善,适当增加与删减专业课程,突出本院校的光电西夏女工程专业特色,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定向式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

1.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

结合有关高校的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情况与教学工作效率来看,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现状,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实际工作正在不断完善与深入中,但是由于受到我国专业教材更新慢、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无法与高速发展的光电信息工程科学与日益迫切需求的市场人才要求相符合,极大的影响了我国高校对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第二,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了物理光学、信息光学、电路、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传感技术、光电仪器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光纤通讯、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精密机械学等众多学科,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在这方面,我国高校管理者与光电西夏女工程专业的领头人、教学者对课程体系构建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我国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其制定在当前阶段,主要还是考虑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合理分配与有序安排,而不是为了更好的搭配教学科目、提高教学效果而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目的性不合理,需要在今后我国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完善过程中,重视对专业各科目的合理搭配与次序排列,促使教学连贯与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更加高效。

2.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根据各大高校踊跃开办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与国外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开办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构建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是高校提升自身专业竞争力、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通过对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合理选择与科学排列,促使教学工作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更加的有规律,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高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优胜于其他高校,使高校自身的专业地位在全国高校中得以提升。第二,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我国教育部门明确规定的具体要求,随着近年来高校在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上的不断扩展,以及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内容的不断丰富,高校的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也应当跟上时展的脚步,通过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教学体系、师资力量的配备,合理的构建课程体系,使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在合理的课程体系下,发挥出积极的教学作用。第三,国外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别于我国高校的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由于国外高校的教学专业实施齐全、教学思路开放,所以国外光电信息工程教学更多的倾向于实践与理论并行的教学方式,在课程体系上自然也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辅相成,而我国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则受到这一方面的限制,主要是进行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上也就过多的偏向于理论课,并且在不同学科的理论课排列上缺乏考虑,经常出现这一堂课与下一堂的教学内容,发生大的跳跃式改变。

3.构建与完善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理性策略

3.1通过国家教育政策与地方教育部门,加强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完善工作的监管力度

我国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其最有效的动力就是国家政策的合理规定与地方教育部门的有效监督管理,如果脱离了这两个方面的帮助与监管,我国高校光电信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就常常会成为纸上谈兵,只喊口号不作为。因此,笔者认为我国教育部门,应该针对我国各大高校光电信息工程课程体系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并由地方教育局对本地区高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有序进行。作为我国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监管的主要力量,国家及地方教育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的教育工作监督与管理的职责,及时发现必指出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不足之处,结合相关教育专家的意见,提出完善建议。

3.2加强高校师资力量建设,丰富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加深对国内外高校课程体系的经验交流与学习

我国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完善,应当从自身的教师团队上寻找原因,由于从事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人员在专业能力与课程规划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各科教师的缺乏,导致课程体系的制定偏向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分配,忽视了利用课程的合理搭配来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必须要加强高校的师资力量建设,确保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教师的充足。另外,应当结合目前国际中最新的光电信息专业的知识与技术,及时对教学教材与教学知识进行更新与完善,像学生传递最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结合国外高校在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上的优势进行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加深国内外对课程体系构建的经验交流与学习,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其更加合理化、高效化。

4.总结

我国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应当深入了解我国各大高校在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上方面的实际情况,明确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通过国家教育政策与地方教育部门,加强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完善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强高校师资力量建设,丰富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内容,加深对国内外高校课程体系的经验交流与学习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我国输送更多的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文耀,王晋疆,“光电信息工程”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

第12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考核模式 改革与实践

1.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改革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要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不断加强工学结合,突出课程体系的针对性[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也需要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因此,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形式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又切实可行,能充分发挥考核功能和实现“能力本位”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制度,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考核方式的问题

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考核方式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考核评价方法片面。

在传统的多数课程的评价体系中,期末考试成绩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而期末考试往往是书面闭卷形式,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侥幸投机心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2]。

(2)考核内容结构不合理。

传统的考核内容主要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范围,侧重于考核知识的识记和掌握,而不够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3];考核导向上重知识考核,轻技能和综合素质考核。

(3)形成性考核过程实施中的程序和监督不到位。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传统的课程加大了形成性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使用比重,如加大平时学习比重,加大学习态度比重,等等,该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一些问题[4],主要是考核内容选择片面,考核过程实施随意,课程形成性过程考核的结果缺乏应有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主要原因是对形成性考核实施中的程序和监督不够到位。

(4)考核的考试形式单一。

传统的终结性考核的考试形式主要是笔试闭卷,不利于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差异选择考试方法[5],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不能真实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以能力为重心的多样化考核模式改革实践

目前,随着国家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获得了一些成果。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6],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考核方式遵循社会岗位(群)对本专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了学生毕业所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职业能力,制定了具体的培养规格,并根据本专业能力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各课程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逐步建立了以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一线高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等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重心的多样化考试模式。具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能力目标考核为主,以知识目标考核为辅。

课程考核的项目、内容、标准和分值比例要紧密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设计,考核重点应放在学生完成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实现课程职业能力目标的状况和程度上面。考核的内容应涵盖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应包括学习态度、能力掌握和学习效果三方面。不能首先考虑考核哪些知识理论,更不能重点围绕知识点来设计考核评价方案。对知识理论的考核,应放在辅助的地位,应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并且应该有机地融入职业能力的考核之中。同时,也要发挥知识考核的作用,通过调动学生学习掌握必备知识的积极性,最终加强能力的训练与提高。课程考核的比重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并重,理论教学内容要注重落实于实践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从而有效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科学调整、修正学生学生行为和学习动机。

(2)注重实验实训考核,辅以卷面考核。

实验实训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职业能力的掌握与提高一定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实现,通过实验实训的实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自我学习的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观察与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只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客观评价和验证。卷面考试虽然也可以考一些能力应用题,但是距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考核必须以实际操作考核为主,以卷面考核为辅。要以“真刀真枪”的“实战”方式来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以此引导学生重视实际操作训练。

(3)注重形成性考核,辅以终结性考核。

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课程考核方案设计要特别注重平时项目或任务完成情况和学习过程的考核,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职业能力训练项目都是考核点,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回答问题情况、学习态度、到课率、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这些往往是职业素质培育的重要方面。终结性考核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考核手段,也可以采用卷面笔试以外的方式,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如单片机技术及应用完全可以用综合职业训练项目的考核来替代,考核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考核手段,终结性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应非得是卷面考试,有的课程完全可以用综合实验实训项目的考核来替代。

(4)注重终结性考核的考核形式多样化。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终结性考核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于笔试闭卷、笔试开卷和上机考试等形式的终结性考核采用题库系统,可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并使考试的结果比较客观、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的课程可以通过撰写课程论文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查询资料,调查、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专业课程内容与某职业资格认证关系紧密,可通过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证书代替终结性考核,对于实践动手要求较高的课程可采用实践考核,现场抽题,现场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操作过程及结果评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结语

总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考核模式应紧紧围绕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探索建立符合市场需求和与时代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变考试是教学过程的“终结性环节”为教学过程的“促进环节”,激励学生全面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使考试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对知识理解、应用的过程,成为总结、提高,综合学习的过程,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杨晓波,冯冀宁等.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47-48.

[2]曾良骥.试论高职课程考核的类型特色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6):69-70.

[3]王燕燕,童泽等.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2010,(11):42-43.

[4]许元.关于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