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2 12:38: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扶贫攻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同志们:
扶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时刻。上午召开的县委七届七次全会,下达了宣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战斗号令。下午这个会,集结了77个市级部门和29个县级部门,这既是攻坚力量的一次"集结点验",也是大战之前的誓师动员。"千名干部人才驻村帮扶"是全市的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希望我们在扶贫攻坚中像战士一样冲锋陷阵、夺取胜利。大家在接受XX书记的军礼的同时,也接受了市委、市政府传导的责任和压力。在此,我们热烈欢迎77个市级驻村帮扶工作组加入我县扶贫攻坚的战斗序列。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即将奔赴X区扶贫"主战场"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出征前,我想讲"五句话",与同志们共勉。
第一句话:"胸怀全局".贫困是小康的敌人。集中力量扶贫攻坚,是落实"四个全面"、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迫切需要,是背水一战形势下必须打赢、没有退路的攻坚战。XX有贫困村XX个,贫困户XX户3XXXX人,贫困面积全市最大、贫困发生率全省最高、农民收入全省最低,因学、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问题突出。我们通过精准识别摸清家底、对接省市争取政策、制定方案增添措施、干部联户精准帮扶、量身定做发展产业,已经全面铺开了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战线,同志们就是在这个关键时期投入战斗的主力军。我们要胸怀全局,既要牢牢把握扶贫攻坚对全面小康的重大意义,又要清醒认识扶贫攻坚对XX转型升级、美丽发展的深远影响;既要看到XX贫困的严峻形势,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也要紧紧抓住借力发展、加快发展的大好有利时机,坚定信心、鼓舞干劲;只要我们胸怀全局、瞄准目标、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一步一步踏石留痕,就一定能够取得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第二句话:"饱含深情".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要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驻村联户帮扶工作,在驻村联户帮扶工作中与贫困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带着感情,就是要真真切切深入XX区、了解XX区、热爱XX区,听得懂一些XX话、唱得会几首XX歌,喝得了几口泡水酒,啃得动荞面粑,吃得下坨坨肉。带着感情,就是要真真正正进村入户,走近贫困群众,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同坐一根凳子、同吃一桌饭菜,摸清贫困的实情、分析致贫的原因、了解群众的需求、找准脱贫的潜力,思想感情上和贫困群众融为一体。带着感情,就是要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和群众一起想、一起干,努力添措施、补短板,破解群众的住房难、增收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带着感情,就是要真心实意突出群众主体,尊重群众意愿,时刻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激发群众自我发展、主动脱贫的意愿和力量。
第三句话:"选准路子".干部驻村联户帮扶,首要的任务是帮助贫困村找到发展的路子,帮助贫困户找到脱贫的办法。贫困的现状大同小异,但致贫的原因千差万别;脱贫的目标只有一个,但脱贫的办法需"量身定做".要带着科学的方法驻村帮扶,在驻村联户帮扶中找到精准扶贫的科学方法和路子。同志们来自市县各行业、各系统,各自有不同的行业优势、人才优势和发展路子,要把这些优势和路子融合到驻村联户帮扶中,发挥好牵引作用。要结合贫困村村情实际找路子,分析群众致贫原因找路子,立足群众脱贫需求找路子,运用自身行业优势找路子,着眼XX区长效脱贫找路子。要"因人施策"、"因村施策",谋划一个又一个项目,培育一个又一个产业;要找到具体的门路,脱贫一个又一个家庭,带富一个又一个村子。无论工作组驻村,还是干部联户,总是会有期限的,我们真心希望,在驻村联户帮扶中找准路子、建好机制,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全面小康不返贫。
第四句话:"树好形象". XX区贫困乡村山高路险、条件艰苦,我们要把优良作风、良好形象留在XX家山寨、群众心中。要牢记宗旨,把贫困群众的事当做驻村联户帮扶的头等大事,在全心全意服务贫困群众中树好公仆形象。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严格遵守市委、市政府关于驻村联户帮扶工作的纪律要求,严格约束自己,始终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帮扶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一个驻村工作组就是一个坚强战斗堡垒,扛好扶贫攻坚的大旗。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心中装着贫困群众,用好"亲情工作法",经常性开展基层夜话、新寨心话、走访谈话,当好人民的"服务员"、"勤务员".
第五句话:"干出成效".驻村就要注入活力,帮扶就要帮出成效,扶贫就要脱贫摘帽。要干出成效就必须苦干,我们倡导"一天当作两天干、晚上当作白天干、周末当作上班干","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出村,不小康不罢休".要干出成效就必须实干,我们倡导"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走"就是走村串户、了解实情、摸清家底,"干"就是落实项目、发展产业、解决困难,"讲"就是传授技术、宣讲政策、鼓舞斗志,"读"就是学政策、学理论、学科技,"写"就是总结经验教训、梳理心得体会,"想"就是探索发展路子、完善发展规划。要干出成效还要使劲干、拼命干,我们希望我们的联户干部要一竿子插到底,具体项目上要包品种、包送达、包技术、包成活、包挂果、包出栏、包销售、包见效。驻村联户帮扶干部要当好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乡村组织和县级部门要当好驻村干部的"后勤部",县委、县政府要把精准扶贫的"指挥部"设在最前线,所有县级领导一线指挥、一线战斗,全县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不胜不休!
同志们,攻城拔寨之师已经集结,战斗冲锋的命令已经下达,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瞄准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出发!前进!
高山农户下山脱贫解困
青岗坪所在的五一村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170元,被青川县委、县政府确定为首轮10个扶贫开发特困村之一。
其中小溪山、屋基坪两组位于五一村偏远高寒山区,海拔在1600米以上,共有村民32户、105人。小溪山组村民李万林和乡亲们就住在陡坡峡谷地带的土坯房和茅草房里,随时面临着滑坡、泥石流、坍塌等地质灾害的袭击。“男人讨个老婆难,至今不少光棍汉。生疮害病莫法说,小病靠拖大病磨……”副乡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杜金国这样描述两个组的窘况。
2011年11月,青川县针对全县10个特困村为期3年的扶贫攻坚战打响。五一特困村工作组由乡党委书记赵仕雄任组长、杜金国任副组长。乡领导到村兼职也是扶贫战略的一部分。
虽然老百姓都想从山上搬下来,但因资金问题,加上世代居住、故土难离的情结始终未能成行。“乡上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人均高山移民补贴5000元,地质灾害避让一户1-3人补贴两万元,4-5人补贴2.3万元,6个人以上2.6万元等,加上情感交流,农户们才积极响应起来。”赵仕雄回忆说。
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筹措难,单靠某一部门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群众的有效转移和致富。“搬迁共整合资金476万余元,其中政府投入320万余元,群众自筹、主要是投工投劳折合156万余元。”赵仕雄说。
翻开记录本,石坝乡政府对每一笔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都作了详细记载:
国土部门投入资金300万元,用于土地整理150亩和集中安置居民点建设场地平整、机耕道建设和农村道路修建。
整合特困村整体推进资金145万元,用于风貌改造、产业发展、一池三改等建设。
扶贫移民局整村推进资金建设生猪养殖小区和长毛兔产业园区,建兔圈3000孔,达到安置点户平100孔兔圈,解决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问题。
整合浙江援建资金30万元,完善易地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饮水、下水道管网建设。
……
2012年底,李万林们顺利搬进青岗坪新居。走进李万林一楼一底的新房子,83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布局合理,“实用,解决了我们一家五口人的居住问题。安置点房子不贪大图洋,我自己花了将近6万元,贷款有两三万元,可以承受。”
“搬得出、稳得住、促发展、能致富”是乡党委确定的一整套战略目标。乡党委因地制宜确定了“一点三园两分地”的工作思路,即“建成一个居民安置点,建成150亩核桃产业园、3000孔长毛兔示范园和100亩的桃花园,实现户均两分蔬菜地”。围绕安置点的核桃园下兼种紫花苜蓿,每家每户有统一的猪圈、兔舍和沼气池,在村民搬迁后的第一时间,就地就近解决了村民的生计问题。
41岁的赵天举今年没有外出打工,他现在养长毛兔和生猪,年底预计可以获得3-4万元的收入,“在外打工不容易,还是在家门口挣钱好。”
到2013年底,五一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2011年的全县平均水平,预计达到4000元,并且建成生态示范小康新村。
银杏第一村换了人间
“你们要做好搭乘摩托车进村的准备。”出发前,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应华嘱咐记者。从县城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盘山路,进入大坝乡。“与别的地方不同,我们是从最偏僻的南溪村开始从里往外铺水泥路,所以你看沿途路基基本修好了,目前正在由远及近一步步硬化。”大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何智慧一路介绍着南溪村的情况。
南溪村位于大坝乡西南部,距场镇13公里,是典型的高山边远贫困村。背篼背摩托车曾是这里的一大奇观。原来,南溪村过去没有公路,村民只能推着摩托车前行。有一段七八百米的乱石河滩推车也过不去,村民就只好把两个车轮拆下来,请人背过河去,然后重新将车轮装上再前行。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620元,不及当年全县平均水平的70%。
快要进入村口时,公路硬化工程尚在施工,车辆无法前行,徒步前行1公里多,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出现在眼前。这条路贯穿南溪村全境,有5公里长。巧遇施工车,何乡长说,“这下不用搭摩托车了。”搭乘施工车辆穿行峡谷20多分钟后,记者来到南溪村母家组母绍明的家中,43岁的母绍明说起去年母家院联户路全部打通硬化的事还有些激动,“我记得很清楚,11月24日晚上,我们自发放起鞭炮来庆祝路通了,从此结束全村不通公路的历史,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盼望的大喜事哦!”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对南溪村的村民来说,喜事远不止修好一条路。白墙灰瓦人字顶、木构穿斗带庭院的川北民居掩映在苍山绿水间。母绍明下地回来,坐在整饬一新的院落里,和家人一起喝茶休息,“去年正月间,我们改厨改灶。下半年,乡上又给我发了100只鸡苗、1000多棵银杏树苗,我还养了6头猪。家里越来越好,再不用外出打工了。”
沿河前行百米,峡谷中一块突出的岩石上书写着“银杏谷”三个大字,顺河而下,两岸荒坡空地全是新栽植的银杏树。
南溪村是青川野生银杏林区,据粗略统计,胸径达30公分以上的银杏树就已超过万株。“在全县人均不到一株的情况下(全县野生银杏20余万株),我们村人均已超过20株,野生银杏资源非常丰富。”南溪村党支部书记王清春说。
按照县委、县政府把南溪村打造成为青川银杏第一村的部署,大坝乡党委政府迅速围绕这一主题规划设计,把南溪村产业定位为“地上银杏林、林下种魔芋”的长短结合的主要增收项目,并以最快速度推进。目前,南溪村新栽银杏5000亩、总计6万余株,人均已达125株,是全县人均栽植量的12.5倍。
在村委会,一面20米长的银杏浮雕墙彰显了银杏文化的主题。“今年是特困村建设巩固提升和产业发展年,重点将落到产业上,推动全域林下魔芋产业,这也是与村民商议达成共识的主导产业,因此村民有较强的发展意愿。我们还给予每亩1000元的种子补助,帮村民打下产业发展基础。”何智慧道出了今年产业扶持的思路。
“我种了34亩魔芋,和其他两个示范户一起,带动30户一共种了200多亩,预计每亩纯收入可达1500元。”王清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以银杏文化为核心发展乡村深度旅游。”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就__镇近期扶贫攻坚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之初,由于我镇主观认识不足,致使全镇扶贫攻坚推进不平衡,甚至有的村推进较差。7月2日,区委__书记率任区长等领导来我镇调研,要求我镇把扶贫工作牢牢抓在手中。在县级联系领导杨部长及区委组织部、市规划和测绘局、区文广体局、区交通运输局等帮扶单位帮助指导下,我镇高度重视,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具实完善帮扶规划,强化多级督查抓落实,使近期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点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为迅速扭转镇村干部思想认识的偏差,确保贫困对象精准确定。首先党政负责人带头重视到位。专题召开党委会,重申党委、政府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职责,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的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实行分片分村督导,进一步促进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村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工作推进。二是再次多种形式组织镇村干部学懂吃透政策。共组织召开党委会、镇村干部会、村组党员干部会、群众代表会50余次,专题学习和研究扶贫攻坚工作,确保镇、村、组干部学懂、吃透政策,便于结合实际进行操作。三是按照“五个必须”、“三级督查”精准确定贫困户。“五个必须”即:党政主要负责人必须统揽牵头负总责,分管同志必须统筹具体负责,党委成员必须亲自带队下村入户核实,驻村干部必须全面了解掌握所驻村情况,村干部必须精准据实上报情况,这样层层分级负责,确定贫困对象。要求驻村干部全程参与并指导所驻村扶贫工作,与村干部同责同奖罚。“三级督查”
即:表册上报前,由党委成员带队下村入户核查;表册上报后,镇纪委分批次到村进行核查;表册审定前,党政主要负责人随机走访核查,如查实数据有偏差,将根据情节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从而确保了上报资料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目前全镇贫困户建档立卡710户2164人,新增贫困户137户353人。
为实现2018年全面脱贫的目标,我们坚持因村施策,分轻重缓急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一是分类走访,统筹完善全镇扶贫规划方案。目前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已重点走访特困户和困难户368户,驻村干部已走访所联系村贫困户,入户率100%,同时为贫困家庭送去了资金和生活物品。通过走访,对全镇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和致贫原因有了总体了解,为进一步完善规划,制订帮扶举措和资金安排计划提供了基本依据。二是集思广益,因村完善扶贫规划。结合走访收集的实际情况,7月16日,召集市区下派到我镇贫困村的4名村支部第一书记,认真研究了4个贫困村的扶贫规划方案,第一书记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贫困村减贫规划进行了再完善,做到减贫目标合理、措施科学有效。也为非贫困村的规划完善提供了借鉴。三是整合资金,因户施策初见效。根据贫困户具体情况完善确定帮扶方案,在整合民政、建设等多项资金的同时,我镇充分发挥镇扶贫协会作用,筹集资金80多万元,优先解决特困户最要紧的困难。先后全资为贫困户新建房屋12座,维修房屋2座;帮扶重症绝症贫困户86人次,帮扶资金32万元;组织卫生院医生和村医定期义务巡诊,解决医疗费用3万多元;帮扶困难学生70人次,送助学资金15万余元;资助产业发展18万元。
为保证扶贫规划顺利实施,扶贫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切实保障扶贫攻坚工作真正大见效,我镇积极探索研究长效办法。一是强化效能问责。镇纪委出台了《关于加快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的纪律规定》,明确镇村干部职责,按月挂牌公示各村扶贫攻坚进展情况,对连续两次排名后三位的村三职干部将诫勉谈话,情节严重可按规定免(停)职,驻村干部调整工作岗位,并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资格。二是切实因户施策。继续完善各村各户的帮扶规划,使其操作性更强、效果更佳。三是积极筹集资金。依据收集贫困户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的积极争取项目,筹集资金,扎实有效的实施减贫工作,力争尽早完成减贫任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镇扶贫攻坚工作与其他兄弟乡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绝不退缩,把贫困户的苦当自已的苦,把贫困户的事当自己家的事,全力攻坚,努力脱贫,坚决实现市、区提出的2018年全面脱贫的奋斗目标。
发言完毕,谢谢!
关键词:石坡镇;脱贫攻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D267;F323.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1.00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洛南县石坡镇作为贫困县的贫困镇,脱贫工作刻不容缓,石坡镇党委和政府直面矛盾和问题,多措并举,进一步推进脱贫村脱贫致富。
1石坡镇基本情况
石坡镇地处秦岭东段南麓,洛南县城以北29公里处,东邻寺耳镇,南接柏峪寺镇,西连石门镇,北与巡检镇接界,为洛南县北部主要集镇之一。全镇总面积达287平方公里,辖 16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社区,共有201个村(居)民小组,现有农户数7109户24701人,耕地面积达54498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4675亩),人均耕地面积1.21亩。2017年计划脱贫7个行政村,预计脱贫贫困户714户2368人。石坡镇是典型的边远贫困镇,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户思想观念守旧,要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困难重重。
2 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
2.1贫困人口数量大,贫困发生率高
2017年洛南h16个镇办,计划脱贫68个贫困村,石坡镇脱贫7个村占10.3%。石羊、黑山、香山、王村、寇窑、王窑、金鞍7个村总人数为9131人,贫困人数2368人,贫困发生率25.93%,贫困人口数量较大,贫困发生率较高,脱贫工作压力较大。
2.2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石坡镇地处偏远山区,无一条二级公路通过,2017年脱贫的7个村更是山大沟深,交通不便。通村水泥路虽已全部修通,但通组路没有完全修好,已修路面宽度不够、质量不高。
脱贫村群众饮水难、用电难的问题仍然存在。预脱贫村大部分人用上了自来水,但水源极不稳定,金鞍村还有一个村民小组地处海拔较高的山上,目前还靠吃雨水为生,无雨水时就要到山下以每桶100元的高价买水。
7个贫困村整体是山坡地多、平地少,土壤贫瘠,农业灌溉系统不发达,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地区,大部分村民靠自产农产品及少量的经济作物收入维持生活,缺乏其他经济来源。这些贫困村先天不足,自然条件恶劣,给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障碍。
2.3人口素质偏低,贫困人口“自我造血”能力不强
通过对7个脱贫村进行调查,发现其人口总体受教育水平偏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超过5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1.0%。农民科学文化及综合素质偏低,运用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种植业基本停留在自给自足的水平,创收方式和渠道单一,自我发展能力弱。
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视吃救济、拿低保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缺乏现代市场意识、开拓意识和竞争意识;惧怕风险,虽然有些农民想致富,但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难以找到一条致富的门路。
2.4致贫成因复杂,脱贫压力大
石坡镇2017年预计脱贫的7个村共有贫困户714户,贫困人口共2368人。其中因学致贫66户,占总贫困户9.3%;因病致贫204户,占总贫困户28.57%;因缺技术致贫111户,占总贫困户15.6%;因残致贫218户,占总贫困户30.53%;因缺劳动力致贫32户,占总贫困户4.4%;因缺资金致贫59户、占总贫困户8.3%;其他原因致贫24户,占总贫困户3.3%。其中,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占总脱贫户数的50%以上,成为脱贫工作的重点。
还有些人群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自然地理条件较差,主动脱贫观念尚未根本转变,“吃扶贫饭”及“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同时,农村劳动力外流,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严重,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精准脱贫的难度。
3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对策与建议
石坡镇党委和政府为如期打赢脱贫决胜攻坚战,除全面摸清村情户情外,全面了解民心民意,准确运用“八个一批”,严格落实“六个精准”外,广开思路、多措并举,确保该区年底如期实现年度脱贫目标。
3.1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发展根基
基础设施是贫困村经济发展与脱贫的“命脉”,要着力增强基础设施发展的整体协调性,优先解决村里通路、通水、通电等问题,打通经济动脉,畅通农业农村发展的血脉,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镇政府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2500万元无息贷款,坚持基础先行,实施产业到户。坚持实施水、电、路、房、环境改善“五到农家工程”活动,实现卫生室、图书室、垃圾收集环保设施等贫困村“五有工程”;为贫困户量身实施“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产业扶贫模式,让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加入脱贫主导产业发展,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经济收入,社会保障可靠,居住条件改善,例如加快建设王村水厂和郝坪村水厂工程建设进度,以解决石坡街社区、周湾村、南坪村群众生产生活饮水安全问题;推进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解决贫困群众用电问题。
3.2扶贫需扶智,激发脱贫人口内在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激发贫困人口内在动力。贫困人口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扶贫的根本出路是增强贫困人口的造血能力,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人口自己的辛勤劳动得以实现。
针对脱贫村贫困人口素质偏低的现实,县政府对在技工院校上学的贫困户子女每人补贴3000元,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分类、分批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每人补贴培训费用1200元,发展产业的扶贫局再给人均800元产业扶持资金;石坡镇政府还创办了夜校,在各贫困村设立教学点,培训班以集中授课和集体讨论为主,采用专题辅导、经验介绍、案例剖析、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确保受训人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根据贫困人口的实情量身打造的“田间课堂”、“车间课堂”、“家庭课堂”,培训黑猪养殖、中华蜂养殖、万寿菊种植等实用技术。打造“创业导师+扶贫对象”的创业扶贫模式,提升贫困人员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力争实现培训脱贫。
通过开展贫困村及贫困户就业意愿和外地企业招工需求的调查摸底,根据培训人员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施策,开展免费培训,帮助实现就业。
截至3月底,石坡镇政府针对2017年脱贫的7个村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人口285人以及有就业创业需求15人的不同情况,在洛南县政府的帮扶下,镇政府、村委会多方提供信息,实现285名贫困人口全部就业,其中61人从事村级保洁员工作。
3.3以异地搬迁和危房改造为重点,改善贫困人口居住环境
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这部分贫困人口,实施异地移民搬迁。移民办按照新的移民补贴政策,对贫困户补贴25000元/人,每人不超过25平方米;一般户补贴12000元/人,住四层及以上每户奖励5000元。
坚持集中安置、城镇安置、楼房化安置“三为主”和靠近集镇、靠近县城、靠近园区“三靠近”原则,按照轻重缓急对大片区符合异地移民搬迁的贫困群众实施异地扶贫搬迁。
加快城镇基础建设步伐,支持移民积极发展个体工商户、商贸流通企业、小微企业,鼓励贫困群众就近务工,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优先在县城阳光庭院、石坡镇政府所在地等集中的安置点搬迁安置困难群众。截至3月底,已建成保障性住房48套,完成农村土坯房改造1803间,易地搬迁229户888人,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3.4发挥“金融输血”功能,为脱贫攻坚注入活力
农村贫困地区农业经营制度不完善、脱贫资金来源不足等问题,已成为脱贫的最大障碍。镇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用足、用好、用活国开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在资金使用上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发挥国家财政和政策性银行扶持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本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中,将“金融输血”聚焦精准扶贫。
一是制定信贷支持、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对经过精准识别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借款人,由信用合作联社、邮储银行、阳光村镇银行发放扶贫贴息贷款,最高额度为5万元,2017年第一季度已有215户贫困户申请“富民农户贷”贴息贷款。此外,对新注册个体工商户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2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大对贫困户专项资金的支持和投入,发挥财政金融和商业金融互补作用。
三是拓宽资金来源拓渠道,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探索“财政资金+合作社+贫困户”、“金融资金+合作社+贫困户”等金融扶贫模式,充分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和“金融输血”强大的推动作用。
3.5成立村级经济组织,探索特色产业扶贫新模式
石坡镇总体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特色不明显,农民收入提升缓慢,贫困群众难以脱贫致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石坡镇从实际出发,为贫困户量身实施“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产业扶贫模式,要求每个贫困村成立1~2个产业合作社,让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加入脱贫主导产业,确保贫困户收入来源稳定。
依托N植万寿菊、黄花菜、油菜、油牡丹等特色脱贫产业发展,让贫困群众到合作社打工挣钱,在产业发展中脱贫致富;抓住北部片区全域旅游开发机遇,充分发挥苍鹭园、香山溶洞等美丽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采摘园等旅游产业,让贫困群众在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中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围绕各项惠农政策,着力在产业扶贫、旅游扶贫、金融脱贫方面走新路、创特色;依靠党员干部和能人大户,着力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基层党建等方面攻难点、创亮点,真正使贫困村在包抓工作队的精准施策中如期摘帽,使贫困户在包扶干部的精准帮扶中如期脱贫。
4结语
脱贫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脱贫既要依靠外部扶贫政策的牵引力及外界帮扶的推动力,也应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如果不从本质上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意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贫困地区就难以达到实质性脱贫。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是打赢这场脱贫战争的关键。要多方出力形成脱贫合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意识,使他们从“心动”到“行动”,摒弃“包公放粮,犁耙上墙”消极思想,积极主动投入这场抗击贫困的战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一举打赢脱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李国治,朱晓芸.农村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J].黑河学刊,2016,(01).
[2]刘奇.处理好脱贫攻坚十大关系[J].农业经济研究,2016,(02).
[3]马建堂.认真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齐心协力打赢脱贫决胜攻坚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02).
[4]鄢红兵.创新“金融+”实施精准扶贫――当前我国金融扶贫的难点及对策[J].武汉金融,2015,(09).
扶贫困境:农户贷款难
农民贷款难、贷款贵,是制约农民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贷款难,主要是因为农民很难提供有效担保,金融机构担忧风险控制;贷款贵,最直接的表现是农村贷款利率远高于城市,农民利息负担重。
甘肃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有2000万。一方面,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和第三方担保,大多数很难被正规金融机构纳入支持范围;另一方面,由于县域及以下金融机构少,金融机构缺乏竞争,使得涉农贷款利率较高,普遍上浮超过50%,一些地区甚至超过100%。
金融基础设施薄弱、基础金融服务供给不足,是制约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脱贫致富的又一突出问题。另外,受各种因素和条件制约,甘肃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金融知识了解较少,对现代化农牧业专业技术和生产管理知之甚少。知识和能力不足,也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民发展的瓶颈之一。
探索实践:惠农贷款在行动
2012年2月,甘肃省委提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农行甘肃分行与甘肃省财政厅联合,创新推出了“双联惠农贷款”专属产品。2012年9月起,农行甘肃分行连续5年每年安排6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共投入300亿元,支持甘肃省58个贫困县的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比于其他涉农贷款,“双联惠农贷款”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由各级财政注资,组建58个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农民贷款提供全程全额担保;第二,省级财政对农民贷款全程全额贴息,并采取“先收后贴”的间接贴息方式,即农行先向贷户按季收取利息,再由财政把贴息直接打到农户的惠农卡上;第三,在贷款办理流程上,农行与政府联合组建担保调查团队,共同开展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和贷款收回。
为弥补农村网点少、服务能力弱的问题,消灭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农行甘肃分行在优化物理网点布局的基础上,拓展电子渠道、流动服务渠道、委托渠道,做好新农合、新农保工作。优先选择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乡村卫生室(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及电信网点、乡村商品销售点设立惠农服务点,并不断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能力。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从2013年8月份起,农行甘肃分行建立“三农”金融辅导员制度,开展“三农”金融辅导工作。辅导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政策、生产经营技术、基础金融知识、有关法律知识和致富案例。从宏观层面培育广大农民的金融意识、市场意识、发展意识,教育和引导农民重合同、守信用,打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和金融生态;在微观层面,通过送知识上门,帮助贫困农户寻找致富路径,发展富民产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经营技能,不仅让农民“能贷款”、“贷到款”,更要让农民“会用款”、“还起款”。
政策建议:“输血”更需“造血”
金融支持扶贫攻坚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中西部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既要靠“输血”,更要靠“造血”,除了必要的财政支持外,需要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造血”。建议多家金融机构共同介入,可借鉴邮政行业设立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做法,在银行业内部设立农户贷款普惠基金,由国家对所有在国内营业的银行,按照当年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基金,补贴给发放农户贷款的金融机构。
二是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建议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由政府主导、财政出资建立担保公司的方式,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帮助银行分担风险。对已经建立的担保公司,省市县财政应持续注资,争取中央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并且通过动员吸收社会资金、逐步推行政策性担保公司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多渠道、多元化地增强担保公司的资本实力。
----肃州区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典型材料
为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提高健康水平,增强致富增收能力,区政协组织全区政协委员及有关单位专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到上坝镇东沟村开展以“送温暖、送医药、送科技”为主要内容的“委员助推双联行动”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区双联活动深入开展。
“送温暖”, 为困难群众献爱心
东沟村十组农户马义保,由于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已卧床多年,市政协委员、市中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张文福来到他家后,细心询问了马义保的病情,以及接受治疗和服用药物的情况,发现他病情长期无法改善而且非常依赖药物是因为治病心切,购买了来路不明的假药,了解到情况后,张主任为他重新开了方子,并留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嘱咐一定按要求,合理科学的治病。在困难家庭学生薛万鹏家中,区政协委员何承东说道:“关注贫困家庭的生活问题,是一个政协委员应尽的社会责任”。此次政协委员们共走访慰问了2名长期患病群众、4名困难家庭学生和5户因病致困家庭,共资助现金11000元,捐助价值3680元的辅导学习课程1套,向他们送去温暖祝福的同时,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勤劳致富。
“送医药”, 浓浓情意暖民心
当群众听说市二院、中医院、口腔医院、疾控中心的专家及医护人员要来村上免费义诊,大伙一大早就等候在村委会门口, 没多久,前来求医问诊的老百姓就把专家们的工作站点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专家们耐心接待前来就诊的村民,认真细致地为每位患者诊断病情、测量血压、开方发药,还为群众发放常用药品和免费急救知识,有的群众由于行动不便,专家们甚至特意去家里,为他们送医送药。在开展免费义诊的基础上,共发放价值7000元左右的常用药品、宣传水杯、宣传扇各200本、健康读本各200本,麻疹防控宣传单1000份。有效解决了广大村民,特别是贫困患者、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出行难、看病贵的问题,使他们不出远门就能够免费享受到专家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真正为农民群众架设起一座健康桥。
“送科技”, 帮农致富解民忧
区农牧局、区蔬菜中心的专家们冒雨为老百姓的农作物免费看病和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村民对专家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争先恐后的前来咨询。区农牧局和蔬菜中心的服务桌前围满了日光温室和钢架塑料大棚的蔬菜种植户,张学录主任一边解答问题一边向种植户发放蔬菜栽培资料。一位温室种植户针对当前自己棚里的番茄病害请教防治技术,张主任为准确诊断,邀其他种植户一起前往温室大棚实地察看并现场讲解防治要点,并为他们讲解了番茄常见病的诊断和防治技术,菜农们认真听取,有的人赶紧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纸,记录下一个个处方。刚看完温室,一位村民就上前邀请专家去看看他家的制种番茄得了什么病,张主任又随他去地里查看病源,开方治病。同时,发放农业科普资料1500册。
一、强化保障,夯实基础,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镇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实现全县脱贫摘帽、贫困户脱贫退出后,努力抓好产业扶贫和兜底保障,努力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兜底户生活无忧,让各项扶贫政策精准惠及每一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推进。在工作部署上一是强化工作机制,构建责任体系。构建“镇负责、村为主、组配合、户落实”的分级推进机制,制定了《**镇扶贫工作分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实施办法》,逐级细化**名科级干部、**名责任组长,*名村两委成员、*名党小组长职责。建立了责任组指导到村,村两委帮扶到户,党小组辅助产业的工作推进制度,确保镇村两级扶贫工作有人管、有人问,全覆盖,无缝隙。另外,紧盯重点村、重点户、重点岗位、重点内容,集中力量攻坚,每周召开一次分管副职和镇直负责人参加;现场会议由镇主要领导带队,每周利用一天的时间,选择一个重点样本村,采取解剖麻雀的办法,进村入户,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资料归档等工作一一对照,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查弱项,补短板。由于各级干部责任明确,主动担当,全镇扶贫工作推进顺利,成效明显。二是统筹各方力量,部门联动攻坚。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对标“三个落实”,镇扶贫办统筹协调教育、人社、农业中心、村镇中心、民政等部门,形成合力,严格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强保障、补短板、增收入”,补齐“户脱贫、村出列”短板,有效增加贫困户、贫困村收入,持续攻坚。加强部门间沟通联动,共享信息资源,创新工作方式,开发《**镇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将各口各部门实施的政策无缝对接,方便了基层信息采集、档卡登记。三是狠抓督导考核,严肃问效追责。建立督导、奖惩等多项工作机制,由党委书记、镇长亲自督导,“督人员、督工作、督政策、督整改”,做到真督实查,确保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二、精准发力,强化落实,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
(一)、围绕存在问题,认真整改规范。一是认真开展“查弱项、补短板、促提升”活动,配合县指导组,认真入户,填写调查问卷,对入户指导发现的问题,立即组成研判组,和指导人员一起,逐条研判,形成问题报告,制定整改台账,能立即整改的账实不符问题,立即整改,确保问题不过夜,不能立即整改的,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限时整改,同时举一反三抓好整改,召开全镇问题整改会,将督导指导问题全会通报,举一反三,确保整改效果。二是扎实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制定了《**镇“百日会战”行动方案》,排查贫困户*余户,发现各类问题*个,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实现账实相符,开发**镇扶贫政策查询系统,实现扶贫、卫生、教育、民政等扶贫相关部门数据自动对接,贫困户享受什么政策可以即时发生即时查询,确保扶贫政策查询快速、准确;在省网数据质量通报前预审核,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信息采集表、明白卡等档卡资料一键生成,促进办公电子化、自动化,降低档卡管理工作量,进一步降低频繁填、改表负担。四是认真按照《濮阳县脱贫攻坚“五查五确保”工作方案》排查整改,查目标任务进度,确保减贫任务全面完成;查疫情灾情影响,确保各类损失有效弥补;查返贫致贫帮扶,确保脱贫成果不断巩固;查短板弱项补齐,确保工作落实精准到位;查风险隐患防控,确保收官进程平稳。五是做好国扶、省扶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做好国网和省网的动态管理工作,确保户、表、机信息相符。
(二)、围绕巩固成效,抓好政策落实。根据各类贫困户情况,因户因人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确保已脱贫户稳定收入不返贫,未脱贫户政策兜底实现脱贫。一是开展排查走访活动,对两类户(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精准识别,逐户分析需求,因户谋划帮扶措施。新增脱贫监测户*户,减少脱贫监测户*户,全镇无两类户空白村,保证每户*项以上帮扶措施。二是抓好复工复产,全力消除疫情影响。采取点对点等多形式提供交通便利,实现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县内区域就业**人(不包括公益岗),县外省内**人,省外**人(多部分选择江浙地区就业,多为建筑服务行业),贫困户公益岗**人。外出务工人员多数选择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全镇规模以上企业**家,复工复产**家,复工复产率**;规模以下企业**家(包括就业点),复工复产**家(**家因更换厂房未复工),复工复产率**。三是精准对接扶贫政策,努力做到落实政策横向到边,帮扶资金发放到底,全面夯实脱贫成效。危房改造**户,发放补贴**万元,金融扶贫签订四方协议**户,发放补贴**万元;办理保险协管员**户,发放补贴**万元;办理小额贴息贷款**户,发放贷款**万元;小额贷款贴息**户,贴息**元。健康扶贫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在每人补贴**元的基础上,又增加**元的大病保险补贴。落实大病保险**人次,补助资金**元;大病补充保险**人次,补助资金**元;医疗救助**人次,补助资金 **元。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免交押金”和“一站式”结算政策。2020年至今,先诊疗后付费 **人次,免押金**元,开展慢性病鉴定 **人,建立**个服务团队,定期入户体检身体,建立健康档案。与市人民医院合作,开通远程会诊平台。教育扶贫**人享受教育资助,共发放金额**元(濮阳县2020春季教育补贴政策,幼儿园每生700元;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非寄宿生每生950元、小学寄宿生每生1200元、初中非寄宿生1012.5元、初中寄宿生每生1325元;高中每生1800元;中职阶段每生1300元;县外就读:幼儿园每生200元;其他阶段每生300元;大学生资助每年秋季发放一次每人2000元)。社会救助。对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等重点对象,实行医疗救助全覆盖;为名低保、名五保户(其中贫困户户人)中发放救助资金万元,临时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人万元。
(三)、围绕提质增效,强化产业带动。一是积极谋划项目,依托镇、村优势,积极谋划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扶贫项目,因村因户因人发展扶贫产业,实现镇有主导产业,村有支柱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产业收入。如;投资**万元,建设**。二是争取上级资金,根据各村实际和谋划的项目,各相关部门积极与上级单位对接,争取实现资金到位,项目落地,产业发展。如;投资**万元,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劳动力就业如;投资**万元,建设**余人。三是大力实施消费扶贫行动,推进镇农产品上线上网注册工作,**等16类农产品上线交易。
三、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是抓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进一步加大品种改良与产业拓展,加速农业提质与群众增收步伐。
二是抓基础设施,优化脱贫载体。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强化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长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帮扶村上半年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杨家沟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主要围绕县、镇两级“春季攻势”工作进行,帮扶单位疾控中心领导把此项活动作为中心的重点工作,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深入包抓村组,履行帮扶职责,落实联系任务,有效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上半年帮扶工作总结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脱贫攻坚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小康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致富,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我中心把帮助杨家沟村贫困群众脱贫与发展作为己任,牢固树立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把精准扶贫作为一项常态性的工作来抓,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单位干部不脱钩。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一是发好一个文件。年初,我中心根据县委县政府下达的《长武县2018年整体脱贫“摘帽”实施方案》,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布置了具体的精准扶贫工作,成立了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史新和为组长,副主任马喜信副组长,各帮扶责任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长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帮扶相公镇杨家沟村脱贫“摘帽”工作计划》,文件附有长武县疾控中心帮扶杨家沟村《脱贫攻坚人员分工》《杨家沟村贫困户一览表》《贫困人口进出流程识别》《精准脱贫熟记应知必回一卡清》《干部帮扶全覆盖一卡清》《十查一追责一卡清》,文件进一步工作明确了方向和人员分工,使帮扶杨游家沟村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算好一笔账务。为了使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和精准,我中心设计了《2018年杨家沟帮扶贫困户家庭收入测算表》,表格包含了各户的所有转移性收入、务工收入、分红收入等内容,使大家对户里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三是答好一份试卷。为了切实增强村“四支队伍”和各位帮扶人对村里基本情况及各项扶贫政策的了解,我中心安排人员围绕今年的重点工作只做了一份试卷,并组织了考试,使相关人员深入掌握了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和相关政策。四是办好一件实事。单位主要领导和扶贫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多次亲临帮扶村,走访120余人次,帮扶责任人根据杨家沟村的具体情况,与帮扶户共谋发展路,共商致富良策,为30户建档立卡户面对面制定了中长期产业规划,并送去总价值8000元的化肥,解决了贫困户的实际困难。三、瞄准对象,抓住重点一是积极推进“四个一”产业扶贫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建西瓜种植示范园。杨家沟村地处泾河沿岸,具有自然灌溉能力,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是理想的西甜瓜种植区,为此,我们发挥村主任成立的宏兴果品专业合作社作用,积极动员引导有劳动能力的10户贫困户种植45亩西甜瓜。二是建中药材种植示范园。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我中心创新扶贫思路,盘活有限资源,多次与相公镇政府协调沟通,通过招商引资,联系长武盛农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此处投资建设了一处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占地500余亩,有黄芪、党参种植示范区400亩,种苗繁育区80亩,中药材种植试验区20亩,搭建围栏5000米,建设培训展示大厅5间,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目前有入社会员127名。三是建龙头企业。依托已经建设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园,我中心协调成立了长武盛农中药材种植公司,公司初步预计投资30万元购买设备,加工中药材,在本村招工30人。四是建电商平台。5月份,根据镇上安排,我中心协助村上建成了杨家沟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目前已开始运营。二是全力推进“三房”工作。我中心高度重视危房改造户、移民搬迁户、地灾户的住房安全问题,从联系领导到驻村干部,层层压实,各司其职,每周三召开工作的扶贫汇报会听取一周以来的工作实施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截止日前,杨家沟村危房改造户2户、地灾户2户、移民搬迁户1户房屋即将建成,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三房”工作,继续推进此项工作。
三是严格落实问题整改工作。我中心认真对照中省2017年脱贫攻坚第三方成效评估9项反馈问题、市长卫华检查4项反馈问题,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剖析我们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用严和实的作风推进整改工作,拿出绣花的劲头,在精准、细致上狠下功夫,坚决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积极查找“资料填写不完整、书写不规范、数据来源不清、帮扶政策记忆不全”等4类6项问题,先后到相公镇芋元村和南村学习经验举行了民情日志大展评活动和帮扶政策现场随机提问活动,促使工作继续深入。我们严格按照扶贫对象识别“七步法”的工作程序,一步不少、一步不省,对已识别的扶贫对象进行了“回头望”、再复核,确保真正贫困的农户列入扶贫对象。目前,杨家沟村共有17户58人,计划2018年脱贫16户56人,2019年脱贫1户2人。
四是扎实开展“六必访”活动。6月6日以来,我中心放弃双休日,走向"田头"深入"户头",严格按照全县"六必访"活动安排部署,分为3个访谈小组,对全村126户群众进行了大走访。帮扶责任人严格按照"三送三帮三解"要求,冒着酷暑进村入户,同群众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相关扶贫政策、资金、项目、措施落实到位情况,认真听取贫困群众对脱贫的想法、看法和期望,通过为期一周大走访、大座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计划在杨家沟村征地100亩,种植中草药黄芪、党参,可以安排就业30人。二是联系落实金融扶贫政策,给贫困户每户贷无息扶贫款5万元,计划成立“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养殖业(养羊),每户贫困户入股5万元,作为股金,每年预计可以分红3500元。三是与农业局联系计划投资70万元,新建大棚10座。
总之,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离组织的要求,群众的期望还有一些距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带领群众积极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陕西省横山全县辖14个镇、1个国营农场、361个行政村,总面积4333平方公里,总人口37.5万,其中农业人口33.7万,是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的贫困县。
“十二五”初,全县有贫困村110个,贫困人口2.98万户8.84万人,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的30%、贫困人口发生率为29.4%。“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7.57亿元,实现36个贫困村摘帽,2.37万户、7.3万人脱贫。目前,全县仍有贫困村74个,贫困户6106户,贫困人口15458人。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的20%、贫困人口发生率为4.5%。2016年计划脱贫38个贫困村,3950户、10000人;2017年全面完成剩余的36个贫困村,2156户、5458人脱贫任务,甩掉贫困县的“帽子”。
今年以来,横山县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工作,迅速行动,全面动员,狠抓落实,确保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层层动员,夯实责任。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横山县及时召开全县精准扶贫动员大会、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县委常委扩大会及先后19次政府专题会议,出台了《横山县“三年稳定精准脱贫、五年全面建成小康”战略意见》《横山县开展县镇两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活动意见》《横山县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横山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横山县精准扶贫责任追究办法》《横山县打赢脱贫攻坚方案》的等10个文件,将脱贫任务细化到各乡镇、各包扶部门、各工作队,进一步明确了扶贫目标,夯实了扶贫责任。
健全组织,配强力量。为了进一步夯实脱贫责任,细化推进项目和措施,在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横山县进一步成立了政策宣传咨询组、建档立卡识别组、项目协调推进组、信息宣传报道组4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1名县级领导牵头,发改、扶贫、民政等部门分工负责。派出包扶单位90个,驻村工作队78个,工作队长78名,工作队队员190名,“第一书记”110名全部进驻贫困村。抽调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064名,按照“3+2+1”模式结对帮扶贫困户,要求不脱贫,不脱钩,做到不漏一村一户,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横山县严格按照“两线合一”和省上“九条红线”要求,通过本人申请、入户调查、村三委评审、村级公示、乡镇审核公示五层把关,对在册贫困人口逐一甄别、逐户核查,算清收入账。特别是在省督查组反馈意见后,针对建档立卡工作中识别对象不准、数据不实等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乡镇、农村督查,县政府分管领导逐镇具体督办,各乡镇、各驻村干部、各工作队全员行动,对贫困对象再精准、再识别,挤出水分,查漏补缺,最终识别出贫困户6106户,贫困人口15458人,并逐村逐户建立了贫困户信息档案,实行“一户一册,一村一档”,为全面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
因类施策,精准措施。通过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摸底调查,根据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精准脱贫措施。目前剩余的贫困人口中计划产业扶持脱贫2353户7449人;移民搬迁497户1513人,危房改造690户2121人;未就业大学生135人;培训就业420人;资助在校大学生308人;大病救助1308户1506人;生态补偿1145户2661人;政府兜底3186户6575人。
汇聚力量,助推扶贫。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是该县精准扶贫又一有力举措。中国华能集团定点扶贫横山县,多年来累计投入扶持资金2254万元,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大学生资助等方面都给予了该县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步,计划投入社会扶贫资金835万元,重点改善横山县30个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此外省卫计委牵头9个省级单位,包扶10个贫困村;市政法委牵头12个市级单位,包扶13个贫困村;县工商联动员全县工商联会员企业、商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落实40多家县级企业单位结对帮扶40多个贫困村;县慈善协会也在积极落实精准扶贫项目。可以说,社会扶贫已经成为该县精准扶贫工作一支重要力量,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快速推进。
今后,横山县将聚焦一个脱贫目标,围绕五大精准措施,狠抓六个精准扶贫关键环节,创新扶贫工作机制,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聚力全县精准脱贫工作,为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着力坚持五个先行
1.坚持规划先行。一是尽快对接国家《规划》,进一步加大汇报衔接工作力度,争取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将《规划》中明确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项目列入专项计划盘子,尽早组织实施;--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两加一推”主基调和“三化”同步发展战略,大力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将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总抓手,努力向省争取铜仁市成为“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并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三是在全面落实铜仁市各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精心编制《铜仁市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按照生态优先、资源承载、产业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与其他规划相衔接。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一是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围绕渝怀二线铜仁段、长昆铁路铜仁段、昭黔铁路铜仁段等共七条铁路多做工作,争取“十二五”期间全部开工;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完成铜仁至怀化、铜仁至秀山等高速公路的各项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强对市内县、乡道路提级改造,建设好通村路、通组路、园区路和农村产业路,全面构建起主动脉畅通、毛细血管联通、覆盖城乡的公路交通网:加大乌江航道的提级整治和沿江码头的建设力度,加快“铜仁·凤凰”机场扩建步伐,早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抢抓新一轮水利扶贫机遇,突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建设中小型水库,新增年供水量5.2亿立方米,新增水库库容2.65亿立方米,实现人人喝上安全水和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的目标;提高水务公共服务市级财政投入比例,筑牢水务融资平台,破解水务发展资金瓶颈;加强水务规划与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完善供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加强电力和通讯设施建设。加快骨干输变电工程建设,全面解决骨干网架薄弱环节,推进城乡电网升级,让农村群众享受城市用电的质量和服务。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新一代互联网建设,打造“数字铜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广播、电视、宽带“村村通”。
3.坚持工业强市先行。一是打造武陵山区能源基地。争取尽快启动核电站建设的前期工作,积极开发生物质能,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和石煤综合利用,促进能源产业实现新跨越,把铜仁市建成武陵山区的能源基地。二是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要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机械装备、化工冶金、新材料、旅游工艺品、轻纺食品等产业,努力在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上取得突破,真正把园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区。三是加快建设乌江生态产业示范区。围绕乌江流域特色资源优势,选准最适合本地发展、最有潜质和上升空间的产业作为园区经济支柱加以培育和经营。围绕农林牧产品,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引导园区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的发展路子。
4.坚持中心城市先行。一是尽快做大城市规模。统筹碧江、万山、玉屏、松桃、江口一体化建设,早日实现同城化。二是努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按照发展产业支撑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思路,推动产城一体化建设步伐,把铜仁市建成武陵山区域综合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旅游、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聚集各种要素,进一步激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使中心城区具有与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体量和实力。三是重点将思南建设成乌江航运枢纽城市、德江建成黔东北交通枢纽城市,支持思南、德江撤县设市。
5.坚持扶贫攻坚先行。一是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突出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将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提高到65%以上,改造传统农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用工业化理念培育产业园区和产业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市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鼓励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产业基地,帮助扶贫对象参与产业开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用烤烟“基地单元”模式,促进“茶、畜、烟、药、果、蔬”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二是调整扶贫开发资金投入的体制机制,注重整合资源、集中投入、连片开发,发挥规模效应;加强专项扶贫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的整合,促进政府扶贫资源与信贷扶贫、社会扶贫资源的有效组合:进一步完善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充分发挥各种合作组织的纽带聚合作用。三是围绕改善贫困乡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农民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劳动者基本素质“三个基本”问题,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四是建立减贫摘帽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巩固扶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五是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参照湖北支持恩施、湖南支持湘西、重庆支持渝东南地区的做法,尽快出台《关于把铜仁建设成为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二、重点开展五个先试
1.在农村产权和土地制度改革上先试。一是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对农村土地、房屋、山林、果园、厂房、设备等不动产进行价值评估和确权颁证,推动农村资源的资产化。二是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结合铜仁市正在开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三是加强土地流转。在农村资产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土地、农户承包地、宅基地进行更多细化,赋予农民土地抵押权、继承权、租赁权;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转让、转租、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土地,让土地资源得到更好的流动和利用。
2.在户籍制度改革上先试。一是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按照“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原则,推行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城务工人员凡有合法固定场所均准予落户城镇,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性质划分,逐步实现同户籍同待遇;二是建立和完善转户农民的保障体系。对转户农民实行承包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住房权、林权、种粮及农机具补贴等惠农政策长期不变,计划生育政策保持5年不变。同时,住房、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权利,使农民不仅是名义上,而一从根本上转变为城镇居民。
3.在金融服务创新上先试。一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引入股份制商业银行到铜仁市设分支机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到各县区设支行,引入法人银行机构设立村镇银行,启动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地方农村商业银行的筹建工作,支持各县区和乡镇发展金融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形成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尽快实现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全覆盖,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二是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强化金融对重点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努力提升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力争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年均增长20%以上。三是培育直接融资市场。努力争取发展债券、股票资本市场,力争推出重点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四是积极探索贷款抵押方式创新。重点推广“三权”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信贷业务,加大涉农担保、“妇惠家舍”等贷款力度,解决中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等实体经济融资难题。五是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贷款担保风险补偿金,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引导金融信贷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7月30日县委召开十三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后,8月6日乡党委及时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和8个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召开两干会,传达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再次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片区领导、联系村干部督促指导各村再次对未进入系统贫困户和识别不精准贫困户进行核实。要求各帮扶责任人定期进村入户走访,细化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问题。
8月10日全县扶贫驻村干部人才动员会召开后,8月11日乡党委及时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各村支书、主任召开会议传达会议精神。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和庙坪村两委成员召开座谈会,及时进村入户走访困难群众,了解庙坪村基本情况,开展帮扶工作。积极主动关心和支持驻村帮扶组工作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
按照县上的要求,一是成立了乡驻村帮扶工作小组,每位机关干部和村干部联系2名以上困难群众。二是充分发挥“亲情工作法”作用,建立农户家庭档案、困难群众档案、群众诉求台账,深入了解建卡贫困户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帮扶措施。三是8月10日县上动员会召开后,驻村帮扶工作组庚即深入庙坪村走访群众、了解道路建设情况、帮助贫困户收玉米。四是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为“第一书记”和专职副书记安排了单独的办公室和宿舍,提供了后勤保障。
(一)脱贫人口目标完成情况:
全乡2015年预脱贫人口47户、119人,截止目前,全乡扶贫解困脱贫人口10户、26人,占预脱贫人口23%。
(二)项目实施及公开情况:
1.产业扶贫项目:庙坪村产业规划种植核桃3000亩,笋用林2500亩,茶叶提质增效800亩。其中引进一枝春茶叶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土地流转3000亩发展核桃种植,目前土地流转工作正在落实中。产业扶贫项目由种植200亩茶叶调整为种植100亩雷竹,目前基地改土工作已完成80%,机耕道和生产道建设已完成80%,蓄水池已完成90%,储粪池已全部完成,雷竹栽植工作将在10月份左右完成。
2.公路、桥梁建设:新建、改扩建公路建设总体规划14.85公里,已完成测设,预算制图工作,现正进入立项财评阶段。其中扶贫项目中的3.71公里的硬化道路和1.035公里的联网路已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现在已开工建设,变更工程已报县政府,等待批示。桥梁建设勘察设计和立项工作已完成,现已报送省交通运输厅。
3.聚居点建设:聚居点选址、风险评估、地形测绘、初步地勘工作已全部完成,下一步将对选址点进行设计。
学校开展扶贫攻坚献爱心活动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国家资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强关系到贫困学生家庭切实利益的大事,江右艺术高中一直重视对贫困学生的助学工作,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综合考察确定助困名额、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操作环节公示公开,真正把国家的好政策用到需要的学生身上,并多方筹措善款,帮助他们完成义务教育,摆脱贫困实现梦想。
为落实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在我国第六个扶贫日到来之际,12月14日,江右艺术高中党支部组织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徐惠兰、副校长胡文胜一行6人走访了贫困学生家庭,为他们送去花生油、大米、牛奶等慰问品。
胡文胜副校长和家长进行了沟通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需求,并为家长解读了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为他们消除经济顾虑,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受访学生家长表达了支持学生完成学业的决心,同时也对学校领导及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江右艺术高中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贫困学生的帮扶和教育工作,通过免除学杂费、补助生活费、评选优秀宿舍生、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通过与贫困生个别谈话、电话回访与实地走访等方式,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让贫困学生安心读书、健康成长,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拳拳爱心点燃希望之光,片片真情托起明日朝阳。资助扶贫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江右艺术高中将继续实施帮扶措施,为贫困家庭孩子尽绵薄之力,解决他们上学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好政策,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培养他们乐观向上、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