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1 20:32: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工作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二、稳步推进财政性和社会公共资金公开工作。公开经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预算、预算调整、决算报告及相关报表,做好财税政策和预算执行情况解读工作。推进部门预算信息公开,重点公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事业、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公告制度,及时政府采购信息,推动政府采购全过程公开透明。(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劳社保局、区建设局、区卫生局、区文体局,各街道)
三、提高国有资产信息透明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依法向社会公布国有资产状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公开出资企业生产经营总体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营业绩考核总体情况,公开出资企业国有资产有关统计信息等,推进国有资产信息公开工作。(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四、推进重点领域公开工作。按照《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食品安全、保障性住房、征地拆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领域建设的信息公开力度。(责任单位:区监察局、区建设局、区财政局、区安监局、区经贸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卫生局、区人劳社保局、区教育局、区重点办,各街道)
五、加大行政审批公开工作。继续拓展网上服务平台,推广网上办公、并联审批、电子政务、行政执法信息平台等便民举措。大力推进网上审批,主动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及时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的调整或变更情况。依托行政审批办事平台,实现各审批环节信息的全程透明、全程监督,不断扩大审批结果公开范围,加大房地产开发、拆迁、卫生等行政审批结果向社会公开力度。(责任单位:区监察局、区政府相关部门,各街道)
六、推进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工作。加大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力度,制定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公共政策应通过有效途径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推行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工程实施前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充分了解民意。及时公开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公共政策、产业政策和重要事项,通过方便及时的途径进行政策解读,推动政策落实。加大重大政策执行情况的公开力度,及时公开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便民生活、和谐平安及防灾减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政策执行情况。(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
七、重点抓好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工作。依托区政府网站,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提升权力运行监控水平。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扩大听证会、专家咨询的代表性,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继续做好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细化自由裁量标准。(责任单位:区法制办、区监察局、区司法局、区政府相关部门,各街道)
八、持续加大与政府管理相关的公共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公开行政许可相关信息。及时公开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状况。公开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处理情况,及时公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相关监督检查情况。推动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公开食品、卫生、安全生产领域中严重危害公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环境质量的处罚信息。(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区法制办、区监察局、区经贸局、区卫生局、区安监局、区应急中心)
九、进一步推动基层办事公开工作。加强各部门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公开,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问题,努力办好惠民实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街道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保障措施,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规范和运作机制,建立健全街道信息公开和居务公开的衔接配套制度,提高街道信息公开工作水平。(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
十、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分类设置。畅通新闻会、政府公报、电子信息平等公开渠道,及时、全面、准确地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增强信息主动性、权威性和时效性。全面推动区档案馆、图书馆建设政府信息查阅场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结合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社区公众就近及时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向基层延伸。(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区档案局、区文体局、区政务信息中心,各街道)
一、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做好信息系统建设
(一)全面推行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升级版。按照总局和省局统一部署,建立电子底账,全面推行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升级版。使新系统覆盖所有增值税纳税人和所有增值税发票,不再对新办纳税人推行老税控系统。加强技术统筹,优化系统运行环境,做好税控装置发行、发放管理,确保升级版平稳、有序运行。
(二)完成金税三期优化版推广应用工作。按照总局和省局统一部署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扎实细致开展系统初始化工作,严把数据清理和迁移质量关,精心实施系统性能压力测试,全力做好上线运行保障工作,确保我市国税系统在三季度前完成金税三期优化版的推广应用工作。
(三)积极推进内控机制信息化升级版。内控机制信息化升级版是今年总局和省局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重要抓手。各地要全面落实总局和省局内控机制信息化升级版建设会议精神,严格按照既定目标、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按照总局和省局部署,深入查找风险点,不断完善风险指标体系,制定风险防范新措施,持续改进内控机制。
(四)全面优化完善我市网上办税系统。优化和完善我市网上办税系统,及时实现与“金税三期”的系统同步,并以网上办税系统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其他新型电子远程办税渠道,实现手机移动终端APP和微信公众平台办税等方式,打造我市全新电子税务局办税新格局,以实现与实体办税厅等同功能、达到“足不出户,轻松办税”为长远建设目标。
(五)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行绩效管理3.0版和个人绩效管理2.0版,实现组织和个人绩效管理的全覆盖。配合做好综合办公、财务等行政管理类应用系统的升级优化工作,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二、优化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机制
(六)着力优化运维工作机制。优化目前运维流程,大力推广集中运维工作平台,实现应用系统运维的归口化管理,减少运维受理环节。
(七)做好应用系统日常运行监控、维护和健康检查。以实现系统零中断为目标,强化主动运维和多级联动,确保各大应用系统正常运行。进一步完善应用系统定点联系工作机制,扩大联系点范围。积极推进金税三期运维项目建设。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管理水平
(八)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力度。加强对部分县市区局机房和网络布线改造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监管,确保实施到位,确保实用及安全性;加强各级机房及基础设施的巡检,加强县区以下办税场所及各级政务中心办税点核心设备的保护。
(九)优化基础设施资源管理。统筹基础设施资源规划,推进按需分配、有序运行和精细管理。建立设备信息更新审核制度,推动基础资源归类整合。按使用年限、报废流程和权限,规范设备报废。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统筹同类设备维保服务。
(十)做好网络及视频会议管理。以实现网络零中断为目标,优化网络结构,加强对税务系统广域网的全面监控,完善网络监控平台,提高网络利用率。贯彻落实税务系统广域网管理规范,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大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和管理、考核力度。
四、持续强化数据资源管理
(十一)深化数据治理、完善数据资源管理机制。严格数据校验和审核,坚持数据“零差错”不动摇,把好数据入口关,做好历史数据的修正和“垃圾”数据的清理,持续提高数据质量。建立高效的信息采集渠道,继续加大各类税收数据和扩大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力度,实现第三方涉税信息的定期自动交换。强化数据资源的统一存储、统一管理,集中应用,逐步形成科学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工作机制。做好涉税数据的保密和安全。
(十二)优化数据分析平台、深化数据资源挖掘。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引领理念,充分利用省局数据仓库和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应用技术,深化数据资源挖掘,不断优化数据分析平台,为税收宏观分析和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信息。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税务稽查现代化水平。
五、着力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十三)做好信息安全规划与网络安全检查。逐步建立税收网络安全“统一领导、严格管理、按章运行、全员参与、考核到位”的综合管理格局。做好年度网络安全检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和应急处置演练工作。力争实现信息安全防范技术方面的突破。
(十四)加大信息安全宣传力度。举办“税务系统信息安全宣传周”活动,以总局《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大纲》为蓝本,向全体税务干部宣传信息安全知识和政策要求,切实做到信息安全理念“入耳、入脑、入心”。
六、加强信息技术队伍建设,强化绩效考核和内控机制建设
(十五)提升全员信息化素质。积极推进税务干部信息化素质能力培养,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培训和竞赛活动,提升全员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技能。
(十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专业培训,发挥专业人才所长。充实信息技术部门人员,提升专业技术能力,配齐信息安全等专门岗位人员。做好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成绩回顾。
1.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10年,全省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42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905亿元,同比增长49%,居全国第4位,比“十五”末收入增长近4倍。利润总额63.37亿元,同比增长32.4%;利税合计114.48亿元,同比增长27.39%。软件出口4.45亿美元,同比增长45.3%,其中,外包服务出口1.8亿美元,同比增长109%。
目前,全省软件产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1420余家,从业人员17万余人。“十一五”期间,共有6家企业成功上市(合计11家),32家入围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名单,27家企业软件收入过亿元,24家企业出口超过100万美元,累计认定45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认定软件企业619家(合计968家),登记软件产品2409个(合计3989个),40余家企业通过CMM/CMMI等国际资质认证,192家企业取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拥有13个软件产业园区、19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3个动漫产业基地,3个信息服务业基地,已建成园区面积500多万平方米。中间件、ERP、CAD/CAM、信息安全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服务外包、数字动漫发展迅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2.多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
从市地绝对额来看,、占据全省软件业发展的主导地位,2010年两市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822亿元,占全省的90.8%。特别是作为全国首批5个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之一,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软件收入达到610亿元,拉动全行业增长28.8个百分点。从市地增长幅度看,临沂、日照、东营、莱芜、济宁、潍坊软件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50.3%、121%、57%、49.4%、47.1%、45.5%,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
“十一五”期间,投资建设了13个软件园区、19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3个动漫产业基地,已建成园区面积500多万平方米,投入使用软件开发、测试、存储、动漫渲染和动作捕捉等各类大型公共技术平台、环境13个,成为企业聚集的重要载体。全省70%以上的软件企业、85%的软件收入都集中在各类园区、基地当中,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市、软件园区、特色基地互为支撑、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聚集效应显著。
3.创新体系不断健全,产品层次显著提高。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成为创新的重要力量,2010年共实现软件收入80.4亿元,累计新增设研发分支机构8处,增加改善开发场所6.7万平方米,引进各类创新人才110余人,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63项,主持或参与制定标准40余项,新产品贡献率超过50%。“十一五”期间,中间件软件等基础软件,各类嵌入式软件、GIS软件,ERP软件,CAD/CAM软件,信息安全软件,政府、矿山、教育、社保、电力、石油、交通等行业应用软件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初步构建起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中创软件“国产中间件参考实现及平台”等7个项目入围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其中包括3个项目),标志着我省具备了参与核心基础软件研究及产业化的实力,项目总投资8.8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4亿元。华天软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出了自主版权CAD/CAM软件—Sinovasion,得到了总理的高度评价。浪潮ERP连续4年国内增长率高居第一,成为首批软件类“中国名牌产品”。高校软控“轮胎企业管控网络系统”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5%,已出口到欧美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4.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软件产品与数据处理、数字动漫及非产品化的软件服务等新业态互动发展。2010年全省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和信息技术增值服务收入分别为211.75和68.89亿元,同比增长51.5%和106.6%,占全行业总收入的31%。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64.68亿元,占全行业收入的29.2%。IC设计业实现收入9.67亿元,是“十五”末的64倍。“十一五”期间,NEC软件、软脑的软件技术外包,戈尔特西斯、优创公司的金融证券分析服务业务,东方道迩、中金数据的数据处理和灾备服务业务,浪潮世科的3G手机开发等业务不断壮大。以旅科、潍坊万声、泰安泰盈、潍坊恩源等为代表的呼叫中心企业,以卓创资讯、大众网、舜网等为代表的网络资讯经营企业快速发展,信息内容服务业初具规模。
软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环境下的服务模式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省云计算中心正式成立,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一期工程顺利启动,省科学院以及齐鲁、东营等10余家软件园区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首期工程整合了超过100台服务器,实现了微软、IBM等主流开发平台的协同共享,能够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园区提供存储、软硬件租赁和数据处理及数据灾备服务,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节约了整体投资。长清软件园IDC数据中心也基本建设完成,面向全省提供服务。
5.产用融合步伐加快,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十一五”期间,通过积极完善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电力合作联盟、嵌入式软件、DSP软件应用联盟等多个产业联盟先后成立,各类工业设计、嵌入式、虚拟仿真软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矿山、电力、信息家电、装备制造等领域,使我省企业产品设计周期平均缩短71%,开发成本降低37%,生产自动控制率达到89%。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农村信息化试点省,我省农业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得到完善,40个涉农特色数据库建成应用,“信息化下乡”活动率先在全国启动。软件与服务业的融合不断深入,金融、商贸、物流、交通、旅游、房地产等基本实现网络化运营,数字内容、网络增值等信息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十一五”期间,尽管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相比,与经济大省的地位相比,还存有一定距离,制约发展的因素和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1.政府支持和产业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在技术开发、风险投融资、海外市场开拓、知识产权保护的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差距;2.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市场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偏差;3.核心技术缺乏,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核心软件绝大部分依靠进口,软件在三次产业中的应用略显单一,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急需加强。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面临以下形势。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
美国、日本等国家出于繁荣本国经济、扩大就业机会的目的减少离岸发包量,这对部分软件企业业务扩展形成了较大压力;金融危机也使得行业用户在缩减开支时首先减少IT投入,影响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市场的增长;对中小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而言,金融危机的影响更为突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更为谨慎,使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压力增大。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企业并购加速引发了全球新一轮资源配置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这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产业变革新趋势对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当前,软件技术呈现出“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软件的竞争已经由单一产品竞争发展成为软件体系的竞争。信息系统正在从“硬件主导型”向“软件主导型”转变,信息应用系统也由“以机器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发展。以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产业组织模式、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应用模式不断创新,内容与网络、产品与服务、软件和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提速和加深,为产业转型提升带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三)国内市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以软件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重大装备、汽车、钢铁、石化、电力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软件和信息服务在教育、医疗卫生、政府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深化。“转方式、调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要求软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传统行业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将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激发市场对各类软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挖掘内需、外需两个市场,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应用融合带动产业发展,完善产业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应用示范,深入实施“名城、名园、名企、名品”战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聚集发展能力,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实力,增强融合发展和支撑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拓展信息服务业,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扶优做强,创新发展。实施重大专项,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应用成熟度。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竞争力。扶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应用驱动,融合发展。以用兴业,加快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云计算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开展各类示范试点,深化与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结合,全面增强对两化融合和信息化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3.优化布局,集聚发展。依托重点城市、重点区域,汇集优势资源,发挥集聚示范效应。突出区域比较优势,推进产业基地、园区差异化发展,在分工基础上形成特色优势和创新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
4.加强引领,规范发展。发挥政策扶持、规划引导和标准指导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投融资保障体系,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配置能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达到4500亿元,其中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2500亿元,年均增幅25%以上,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16%,软件出口额超过15亿美元,总体水平排名国内前列,成为我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成为国内一流的软件名城,形成5个具有较高影响力和较大产业规模的知名园区。培育2个软件收入超100亿元、10个以上软件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和50个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知名软件企业,10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效应大的知名软件产品。
以实施“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方面取得突破,与国产支撑软件、国际主流支撑软件相匹配,实现一定的产业价值和规模,与自主知识产权相结合的技术和服务标准、规范得到普遍推广。软件和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与两化融合、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合进一步紧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四、发展重点
(一)重点区域。
加快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重点推进市和市率先发展;积极推进烟台、威海、潍坊、、济宁、东营、日照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兴聚集区加快发展,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1.加快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重点推进市和市率先发展。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是创新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紧紧把握住市被列为部省市三方合作共建中国软件名城试点城市的良好机遇,通过名城的创建汇集优势资源,突出城市特色,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工业软件,积极承接国际外包业务,把软件发展重点与城市功能定位和提升有机结合,建设好“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市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好、经济外向度高的优势,发展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软件外包、呼叫中心、数据处理及灾备业务,进一步扩大市南软件产业基地规模,提升服务功能,进入国内一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城市行列。
2.积极推进烟台、威海、潍坊、、济宁、东营、日照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兴聚集区加快发展。以现有省级软件产业园区、信息服务业园区为载体,推进新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聚集区加快发展。结合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规划建设,发挥烟台、威海市地理位置优越、商务和人居成本低等优势,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应用软件、服务外包、动漫游戏、数据处理与灾备服务;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发挥东营、潍坊区位与行业优势,加快建设东营软件园、潍坊软件园,不断完善软硬件环境,积极开展引资引智活动,面向制造、石油、金融等行业,重点开展石油石化软件、工业设计、呼叫中心、软件外包业务,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济宁、日照等市要结合化工、矿山、轻纺、农业、物流、港口运输等行业,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成为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重点业务。
1.基础支撑类软件。重点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面向服务的基础平台、软件开发平台、构件库等,加快推进开源软件开发和应用,提升国产基础软件产品可靠性和成熟度,提高系统集成应用能力。
2.信息安全软件。在产品方面,重点在密码算法、电子签名、网络安全监管技术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加快安全管理、内网监控、外网防护等信息安全软件产业化进程;在服务方面,引导有条件的企事业发展容灾备份和灾难恢复、信息安全测评、风险评估、电子认证等专业信息安全服务业务。
3.工业软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计划(ERP)、辅助工艺流程(CAE)、辅助生产计划(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过程控制系统(PCS)等软件,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和控制。
4.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重点为政府、金融、通信、交通、能源、制造、物流、家居等领域的信息化提供集成应用解决方案。积极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医疗和农村信息化、城市及社区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远程教育等领域应用软件,提高国产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服务能力。
5.嵌入式软件。面向工业装备、移动通信、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数字家电、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软件的研发推广,提高产业化程度、替代进口能力和产品出口能力。
6.信息内容服务。开发内容制作系统(虚拟现实、三维重构等)、基于互联网和通信网的内容管理平台,积极发展国产动漫、游戏、数字影音、数据加工处理等信息内容服务产业。加快推动网络出版、网上营销、按需印刷等新兴业务和电子书、在线阅读、手机书报等数字全新载体,发展多民族文字和外文书刊数字出版业务。创新一站式、一门式、一网式、一卡通、一点通、一号通、移动图书馆等服务模式,推动内容服务与网络服务一体化,促进互联网和无线增值内容服务业发展。
7.信息技术服务。立足国内信息技术服务市场,重点扶持信息系统咨询、规划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技术支持、教育培训等信息技术服务业,提高监理、审计、测试、评估以及信息安全等专业服务能力。以全球软件服务与外包转移为契机,壮大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业务,积极承揽高端服务外包,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工程设计、软件开发及维护、财务管理、客户服务等,提高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支持和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建立产业联盟,走集群化发展道路,重点拓展欧美市场,巩固扩大日韩市场。顺应软件服务化趋势,重点发展创新型服务业态。促进“软件即服务(SaaS)”应用模式和业态发展,加快云计算等服务模式发展,进一步做好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工作;积极探索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环境下的软件服务模式创新,扶持基于网络的数据中心、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等业务发展。
(三)重点工程。
1.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工程。
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工作是实施重点区域带动的主要着力点。“十二五”期间,全力实施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工程,形成部、省、市资源的有效聚集,建成国内外知名的软件聚集城市。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体现项目倾斜,做好国内唯一一家“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的服务保障工作,建成“国际通信出口专用通道”,建设并运营好“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营造最优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整合最强的软件产业发展资源,形成最好的软件人才引进机制、创业机制、企业发展机制,集聚最多的软件创新创业人才,形成以大企业群为主导,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全面提升和软件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把做大做强软件业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有机结合。
2.云计算创新示范工程。
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为契机,实施云计算创新示范工程,发展自主可控、先进可靠的云计算产业。优先支持虚拟化、云存储、云操作系统、云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解决方案;加强标准研究,力争在云安全、服务能力与质量、接口等方面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标准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机构建设新型云计算基础设施,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向云计算模式转型升级,提升资源利用率和辐射服务范围;针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等用户需求,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支持建设和运营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有云、行业云和区域云,重点为工业领域和行业应用、软件和信息技术开发测试、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科研院校教学研发提供云服务,形成社会化应用和一定的产业规模,进入国家布局。
3.软件企业上市培育工程。
进一步鼓励并支持符合条件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实现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软件企业上市后备资源,通过引入证券、会计、法律、资产评估、投资和咨询等中介机构,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培训辅导、资本对接等系列活动,帮助列入培育计划的软件企业开展上市工作。力争到2015年,培育20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进入上市准备阶段,新增5家以上在境内外证券市场成功上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
4.技术中心创新提升工程。
继续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实施技术中心创新提升工程。以软件工程技术中心、软件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载体,鼓励产学研用结合,把产业优势与学科链、创新链、人才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以项目为纽带的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在产业指导、财税政策、品牌建设、示范推广等方面加大力度,强化中心水平建设和特色建设,培育其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辐射服务的主体,在开源软件、中间件、信息安全、ERP软件、3S软件、数据采集处理及政务、电力、交通、钢铁、港航、矿山、石油等针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项目领域做高层次深入的工程化、产业化研究,在关键、共性、专业技术领域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形成结构合理、开放竞争的创新体系和产业布局。
5.国产工业软件应用试点工程。
工业软件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于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重点面向智能电网、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制造、海洋工程、汽车、船舶、石化、钢铁、现代物流和生产领域,鼓励并重点支持工业软件的开发方与应用方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联盟,在设计研发数字化、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工业软件开发与行业应用标准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过程控制系统(PCS)等软件的研究与试点应用,建设集产品设计、流程管理、生产制造和营销于一体的工业软件体验中心、解决方案验证中心和技术支持平台,面向全国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和服务,提高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重点解决传统工业领域低技术、低效率和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
6.开源软件大学校园行工程。
开源软件在开放性、低成本、灵活性、安全性等方面优于传统的私有商业软件。以高等院校为重点,开展开源软件的研究、培训和普及工作,吸引科研院所、软件企业、应用单位、开源社区、中介机构共同参与,通过组织学术论坛、开放实验室建立开源体验中心、建立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库和服务平台、举办开源软件大赛、开展应用试点等活动,进一步推广、普及和应用开源软件,挖掘和培养优秀软件人才,提高社会对开源软件的认可与接受程度,营造和谐创新的软件发展环境。
五、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财税扶持,集中资源和力量深入实施“名城、名园、名企、名品”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培育战略性、先导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进一步制定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更加适合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法规,落实好《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加强地方立法,加快出台《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适应软件服务化的需求,加大对新兴业态的政策支持力度,将优惠政策范围向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内容服务领域扩展,研究出台IT服务地方标准,规范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的开展。
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研究制定政府首购、订购、政府采购软件产品和相关服务的政策,研究制定优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软件和服务的鼓励政策,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推荐目录。
(二)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
鼓励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资金配套。“十二五”期间,用好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发展需要和财力情况,逐步增加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探索资金使用方式,提高使用效益。对“名城、名园、名企、名品”战略涉及到的项目和单位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基地园区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品牌建设、重大项目产业化、标准制定、资质认证、企业上市培育、国际合作交流等。省、市财政安排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经费、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技术改造贴息等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
建立完善适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和投资退出机制。鼓励民间资本、社会法人资本和外国资本投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吸引其他公司出资入股、发放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自由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合同质押、资质抵押等多种试点,帮助扩宽融资渠道。通过吸引政府财政、产业资金、风险资本、金融资本、民营资本,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引导企事业单位用足用好各种资金,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层次,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产业集群。
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优势企业、科研单位尽快抢占软件领域战略制高点,对能够形成专业化配套协作的产学研用集群、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项目和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强大辐射拉动作用的重点项目。
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名企战略,鼓励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及上市发行股票等形式实现规模化发展,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特色、产业优势、规模效应和品牌形象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辐射效应,按产业供应链要求,构建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配套的战略联盟,形成合理的产业体系。
加快载体建设,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基地、园区聚集,走专业化和特色化道路,形成具有一定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园区品牌。对软件、信息服务业园区基地在项目、人才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整合省内公共基础设施、技术平台资源,进一步完善云计算平台建设和推广,实现跨区域的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
(四)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围绕激励和扶持软件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建立并壮大一批软件工程技术中心、软件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和市场前景的软件技术与产品给予重点支持。搭建公共技术平台,进一步扩大实验室、研发测试平台的开放程度,推动各类创新资源的聚集。
强化企业的专利与标准意识,鼓励企业加快培育核心技术,不断积累自有知识产权,强化专利技术的开发利用,对企业获得的软件领域国内外专利给予资金资助。引导重点企事业单位围绕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工具软件和嵌入式软件领域适时开展标准研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高度重视软件测评工作,促进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多层次、分类别的人才梯队。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分层次的人才教育和培训,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扶持高等院校设立软件和信息技术相关专业,重点支持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加快发展。鼓励有实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建立企业产品的培训认证服务,推动实用型人才培养。推动学校、企业和社会机构联合办学,加强与国际教育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技工教育。
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有技术、资本以及管理才能的高层次人才来我省投资创业。“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扩大“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规模,提升服务水平,放大服务区域,在全球范围内重点引进软件高级管理人才、系统分析和设计人才,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配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行业领军人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为他们提供更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形成“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的人才环境。
(六)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体系,推进职能转变,完善调控手段,提高管理能力,把行业管理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引导、规范和服务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各种违法侵权行为,加快开展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建立产业发展现状和政策执行情况的定期评估机制,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围绕税收中心工作任务,全市地方税收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科技引领、务实创新,贯彻全省税收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管理创新、数据突破、项目推进、运维规范、安全巩固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信息管税,着力提升信息化运维和信息化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全市地方税收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扎实开展应用项目推广,推进信息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加强项目建设工作,保证建设质量。
一是做好纳税服务绩效考核系统的建设和上线工作,完成系统联调维护和运维工作。
二是开发智能税务终端应用程序,实现纳税人发票真伪查询和税务人员的移动办公。
(二)做好应用项目的推广工作。一是完成风险管理系统的推广工作。按照省局推广方案,协助征管部门在全市全面推广工作。二是按照省局推广计划做好综合办公系统软硬件和网络安装调试,odps公文处理系统历史数据的备份和迁移工作,配合完成系统上线工作。三是加快pos机查询缴税项目的推广,逐步在全市范围推广运行;四是做好社保费通过财税库银方式缴库扩面推广的技术支持工作。五是拓展存量房价格评估系统的应用面。做好相关技术支持工作。六是完善网络在线发票系统。扩大网络在线发票的应用面,开发网络在线发票兑奖功能,实现二维码发票真伪验证以及短信提醒功能。
二、夯实税收数据基础,力争数据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继续做好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根据税收业务和基层部门工作需要,以风险管理系统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电子税收数据质量审计、核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数据质量日常考核机制。
(四)以数据分析利用为主题,在数据管理上实现突破。以深化数据应用,服务税收工作为主题开展数据管理工作。开展征管报表专项主题数据分析利用工作,对征管业务系统中征管报表部分进行梳理,提出省、市、县级业务部门实际需要的报表需求,提交省局评审和开发。
三、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保障作用
(五)做好硬件平台项目建设。一是做好硬件基础平台的搭建工作。按照省局安排利用虚拟化软件构建虚拟化云计算平台,将现有将现有服务器纳入云计算平台,应用系统向云计算平台迁移,实现应用平台的优化整合。二是配合省局完成税收数据灾备中心设备平台升级工作,保障税收数据灾备系统的平稳安全运行。
(六)做好金税三期工程网络和安全项目建设。一是做好金税三期省以下网络和安全建设工作。按照省局要求,制定实施方案,进行网络和安全项目建设。二是优化县区局和税务所的网络设置,实现双线路的自动切换。三是根据纳税服务绩效考核工作需要,升级市局到区县局的备份线路,更换路由设备,提升网络带宽。三是建设全市广域网络流量监控分析系统。在市局部署广域网络流量监控分析系统,加强对全市广域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控,合理分配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系统的运行效率。
(七)做好机房基础环境项目建设工作。一是改造省局税收数据灾备中心暨市局中心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完善机房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加湿系统、通风系统的功能,加强机房的统一管理,提高运维效率。二是改造机房综合布线,增加供电和网络布线,满足新增设备的需求。
四、加强运维体系建设,规范运维管理
(八)加强网络和硬件设备管理。一是加强网络管理。制定全市地税系统网络建设、网络配置、网络运维技术规范,提升全系统网络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二是加强硬件设备管理。制定计算机类设备更新管理办法;及时更新市局中心机房硬件平台的老旧设备,保障各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九)规范应用系统运维管理。一是建立健康检查规范,加强系统运行监控。从应用系统的配置信息、性能、业务数据质量等方面,制定健康检查制度,明确健康检查指标,定期开展系统健康检查,有效降低系统风险。二是制定网上办税系统运行维护规范,加强系统的运维管理,在实现身份认证的基础上,逐步在网上办税系统实现数字签名功能,提高网上办税的防篡改和防抵赖性。
(十)做好信息化日常运维工作。提高应用系统日常运维质量。在各项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的调整时,配合做好需求分析调研,确保各项税收政策及时有序的落实;加强沟通,利用各级运维资源,做好问题管理平台的运维管理工作,按月开展问题分析,为系统优化提供依据;定期更新问题知识库,充分发挥问题管理平台效能。
五、强化安全管理,巩固信息安全体系
(十一)巩固信息安全建设成果,深化信息安全管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继续做好年度安全检查。将安全管理要求和日常运维工作相结合,梳理和细化基础环境、硬件平台、应用系统、数据管理等日常运维工作的规范和要求,逐步建立安全运维制度框架、管理机制,进一步夯实和提升全市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十二)做好信息安全整改工作。根据信息安全风险测评工作、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整改工作任务。一是强化安全管理,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进行等级保护专项培训、对二级以上信息系统完成信息系统有关备案工作。二是加强技术防范,通过部署集中授权访问控制系统加强对运维工作的安全高效管理,通过部署抗ddos攻击设备,加强对门户网站的安全防护,根据省局对ca认证系统意见,制定ca 认证系统的应用规划。
(十三)推广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根据省局对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的试点情况,适时在全市推广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规范终端用户的使用行为,力争达到合规进、授权用、加密传、安全存、审核出、销毁净、日志留的应用目标。
六、完善管理方式,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
关键词:教育政策;注意力分配;教育部《工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G64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4013104政治决策总是在复杂背景中进行。按照政治学家布赖恩·琼斯的观点,个人和政治系统都同样倾向在不同的时间关注不同的问题。他认同西蒙的稀缺注意力概念和有限理性理论,并认为政策选择的变化来自于注意力的变化,注意力的变化又源于不同的决策语境。琼斯的决策制定模型提出了对政治行为新的理解。
文本不仅是信息承载之地,更是意义敞现之所。“文献文字的自然分布状态,携有语言的大量信息”\[1\](P244),而“在形成教育政策文本的过程中,教育政策主体往往把教育政策所表达的实质性内容隐含在不同格式的合法化的文本之中”\[2\]。本文对以教育部《工作要点》为代表的教育政策进行文本分析,从政治行为注意力的分配及其转换的视角观察我国教育政策对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注意力分配状况和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策变迁。
一、研究方法与信度效度检验
(一)研究样本
政策样本:1986年至2010年间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工作要点》,共计25份。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工作要点》以年为单位,每年年初出台,不仅是全国教育工作主要状况的即时折射,更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社会变迁和教育事业动态变化中及时的重要政策文件。
(二)变量选择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常常难以平衡的一对矛盾。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凸显,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我国教育政策制定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选择教育政策中的“效率”、“公平”问题作为变量,考察国家教育政策对两者的关注。
(三)研究方法及考评指标
“文本分析可以涉及词汇、语法、话语衔接和文本结构四个维度”\[3\](P75),词汇是构成文本的基本要素。通常情况下,话语陈述总是侧重于人们所关注的内容,用词的丰富与否可以折射出特定要素在文本中受关注的程度。本文提取《工作要点》中“效率”、“公平”这两组变量的关键词①进行编码归类;再对每组变量中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词频统计,计算出每年各组变量的用词量。由于各年《工作要点》长度不一,单个文本关于某项事务用词量的多少并不能直接反映其在文本中的重要程度。为了消除文本长度对用词量的影响,需要计算出每组变量的用词量占每年文本用词总量的百分比,用以表示该组词在文本中的累积覆盖率。累积覆盖率高,说明该年《工作要点》中对此项事务的内容分配较多,话语关注度较高;反之,说明《工作要点》中对此项事务的内容分配较少,话语关注度较低。通过累积覆盖率可以观察到该组变量在《工作要点》中受关注度和《工作要点》关注点的发展变化。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第12卷第4期余源晶:效率与公平:教育政策注意力的不均衡分配及其转变(四)信度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提取的关键词能否反映变量特征关涉研究的可靠性。为保障研究质量,需对关键词的提取进行信度检测。为消除不同时间段政策内容的异质性对结果的影响,在进行信度检验时,以改革开放后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纲要》颁布后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为时间节点,对研究对象进行20%的分层随机抽样。研究者邀请同行专家共同编码,根据相同标准分别独立提取各变量的关键词,检验Cohens Kappa一致性系数。
经计算,“效率”变量的信度系数为0801,“公平”变量的信度系数为0869。通常Kappa值达到080以上的信度较为可靠。本文两组变量的Kappa值均在080以上,且在0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表明两编码者间的一致性程度较高,编码具有研究所必需的信度,关键词提取较可靠。
2效度检验。效度是指测量结果对所要考察内容的反映程度。在关键词提取的可靠性得到保障之后,还需检测两变量用词在教育政策文本中是否存在结构性相关。在内容分析中,建构效度检验颇具说服力\[4\](P18-21)。建构效度考察测量工具是否反映了概念和命题的内部结构\[5\](P195),其基础就是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6\](P446)。同一假设的多重指标彼此间聚合或呼应时,建构效度即存在。
统计两组变量各年使用关键词的词条数,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变量在001水平正相关,Pearson系数为0810,说明政策文本内两组变量用词存在显著的结构性相关,效率与公平是教育政策关注的一组内容。
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表明,关键词的提取与变量选择具备研究所需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
二、教育政策注意力的不均衡分配
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效率”与“公平”两组变量用词累积覆盖率的发展几乎一直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但政策话语对二者的注意力分配有较大差别。“效率”用词在各年文本中的累积覆盖率只有两年低于4%,其余年份都在4%到9%之间;“公平”用词的累积覆盖率多数年份在2%以下,最高年份将近4%。这表明我国教育政策对效率与公平的关注始终有所侧重。
【关键词】 全过程监理 电力工程 工作要点 应用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监理制在我国工程施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行,这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促进建筑市场秩序的规范至关重要。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实施全过程监理应该涵盖电力工程前期决策研究、勘察和设计、施工准备、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和维护保养的整个过程,但目前我国电力工程的监理工作还仅仅局限于施工阶段,这势必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因此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全过程监理在我国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电力工程全过程监理的作用
电力工程全过程监理,旨在根据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从筹建单位的需求和经济利益出发,通过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项目交付使用和维护保修等整个过程的监理,来切实保证各单位的根本利益和工程成果。
将全过程监理应用于电力工程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将全过程监理应用于电力工程的建设,能够促使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有机结合,从而及时发现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确保整个过程对“投资、质量和进度”这三大目标进行有效控制。(2)将全过程监理应用于电力工程的建设,能够促使监理人员不断通过学习、培训或其他方式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从而不断提高整个监理行业的水平和利润。(3)将全过程监理应用于电力工程的建设,能够促使我国监理公司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确保我国监理公司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2 电力工程全过程监理的工作要点
2.1 勘察设计阶段监理的工作要点
科学合理的勘察设计监理工作,能够确保选出优秀可行的设计方案、纠正设计的质量通病、避免勘察设计阶段的浪费和控制设计的变更。这个阶段的工作要点是协助业主编制勘察设计招标文件,选择勘察设计单位,核查勘察方案,签订勘察设计合同并组织实施。其中勘察阶段为电力工程项目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设计依据,因此监理工作的重心是对勘察单位的设备配置和技术力量、资料和数据的采集与验收、勘察方案的制定进行考察;设计阶段是协调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关系,以及进行技术处理,因此监理工作的重心是协作业务对设计单位进行选择、对设计进度进行掌控,组织开展设计方案的评选,对各设计单位进行协调管理,并且对预算投资进行审核。
2.2 建设施工阶段监理的工作要点
作为整个电力工程监理的重中之重,施工阶段监理主要包括对电力工程建设进行投资、进度和质量控制,进行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工作,协调好项目法人和各承建方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组织、服务和控制职能,确保电力工程按计划高效且优质地顺利完成。具体说来:
(1)电力工程投资的控制。为了在满足电力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确保工程实际投资不超过预期计划,监理公司要协助业主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并签订合同,对年度投资计划、劳动力计划和过程施工计划进行认真的审核,对承包商的投资完成情况报表、设计变更和其他变更进行审查,对工程量进行计量并审批工程款支付证书,协助业主进行竣工的结算和索赔的管理。
(2)电力工程质量的控制。作为整个电力工程全过程监理的核心工作,质量控制旨在通过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来实施电力工程预定的质量目标,这就要求监理公司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承包商的质量体系运转情况、人员配备和特殊工种上岗资格、各种材料和设备的检验、设备现场交接和审查保管措施等进行审查,对施工中的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理,对关键工序、分项和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对施工原始记录进行随时检查,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等。
(3)电力工程进度的控制。为了在满足电力工程投资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确保工程实际工期不超过预期工期,监理公司要根据合同及实际情况来编制相应的进度网络,并且督促承包商编制二级进度网络,对承包商的施工进度进行跟踪和控制,然后根据具体的施工进度来召开进度分析会,制定相应的进度控制和纠偏措施。
(4)电力工程安全的控制。电力工程项目很多都是在荒郊野外进行的,施工环境和气候比较恶劣,加上施工单位一味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些因素使得各种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因此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控制迫在眉睫。监理公司要对承包商的安全保证体系和施工方案设计进行审查,通过层层分解安全目标来针对性地制定各阶段的安全预防措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且就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处理和整改。
2.3 竣工验收阶段监理的工作要点
在竣工验收阶段,监理公司要协助业主主持各分部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登记初评和验收工作,和业主一起进行安全鉴定工作,就前期的工作和问题形成规范化的监理资料和监理报告,并且协调各建设方提交竣工验收资料,确保电力工程能够按时顺利地通过上级部门的竣工验收。
2.4 维护保修阶段监理的工作要点
电力工程完成后,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维护和保修,此阶段监理公司的工作重心是对工程质量缺陷进行检查和记录,调查分析工作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和责任归属,对修复方案和修复费用进行审核,监督修复直至最终通过验收。
3 结语
目前全过程监理在我国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监理工作仍然多局限于施工阶段,加上监理人员多是施工出身或者是系统退休的技术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达不到要求,这些因素都地制约了电力工程全过程监理的实施。在新形势下,监理公司要加快职业监理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并且充分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柏应文.基于全过程监理视角的监理内容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6).
关键词:DCS系统 接地 工作要点
从理论上来说,分布式控制系统(即DCS系统)是指一种由过程控制板块与过程监控板块共同构成的,以计算机通信网网络为基本载体的多级别计算机综合系统,它建立在集中式控制系统之上,本质可以归为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作为新时期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在建设发展中的必然方向与趋势,能够为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支持,是现代企业建设发展不可获取的控制系统。据此,采取何种技术措施来有效控制并提升DCS系统的接地质量,已成为当前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1、安全保护地接地工作要点分析
一般来说,DCS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安全保护地主要是指包括电子学设备以及电气设备在内的系统金属机箱的接地工作。安全保护地接地工作最关键的目的在于确保在DCS系统应误动动作操作致使漏电的情况下,系统操作人员不会应操作系统电位的骤然性升高而产生一系列的安全性问题。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当前化工企业普遍选用的DCS系统多为传统意义上380V/220V的交流式电源,采取中心点接地的方式进行安全保护地接地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安全保护地全体设备保护地统一集中之后以中心点为接地点,将DCS系统的金属机箱接入电力电网运行系统当中。从安全保护地的交流保护地与直流保护地角度来说,其较好的隔离措施使我们在DCS安全保护地接地中可以基本参照地压装置接地措施来进行,操作起来应更加便捷。
2、交流工作地接地工作要点分析
简单来说,在DCS系统接地当中,交流工作地专指那部分为DCS系统正常运转提供交流电源支持的全体设备的N线接地工作。可以说,交流工作地接地工作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关系到DCS系统能否长期稳定的为企业提供控制系统支持。换句话说,DCS系统下交流工作地接地工作是整个DCS系统接地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一环。高质量的交流工作地接地能够确保整个DCS系统在变压器线圈击穿性问题下免受整个系统线路的高压危险,在此基础之上兼顾电网供电系统中变压器次级范围内系统中线与大地电极的有效融合。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考虑到DCS系统在电位稳定性、延续性方面的特殊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采取HN-S的方式对交流工作地进行配电布局,以此确保N线与整个系统的安全保护地接线能够独立运转,集中管理。
3、直流工作地接地工作要点分析
一般来说,DCS系统接地工作中的直流工作地是指那部分为DCS系统运转提供直流电源供电的地线统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直流工作地的接地即为DCS系统信号总线以及数字电路地的接地工作,它也是整个直流工作地接地的最主要对象。在DCS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高频率的地线干扰与不稳定的系统电位变化会使得整个DCS系统中的控制终端子系统无法正常运转,CPU运作同样会出现一定的异常问题。这也就是说企业在利用DCS系统进行分布式控制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控制信号的误差性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前大部分企业所选用的DCS系统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多余差模信号的传递为主要对象,DCS系统与现场机械仪表电路地进而能够在这种差模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电位的高效、稳定连接。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在DCS系统直流地接地过程中选取悬空方式,对直流地接地对象的接地线底端做悬空处理能够始终确保DCS系统运行免受电磁辐射的影响,从而有效提高整个DCS系统的接地质量。
4、几点意见与建议
针对上文有关DCS系统接地工作要点的分析,笔者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与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DCS系统接地工作的进一步完善。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计算机系统接地装置以及接地系统的设计工作,并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与接地项目验收标准。以便在DCS系统接地出现故障或事故时及时展开相应的检测工作;其次,DCS系统总接地箱应当由DCS系统制造厂商批量供给,并在施工现场给予必要的安装指导,以此减轻DCS系统接地设计任务,并为系统接地项目后续的安装与维护工作创造了有利环境。
5、结语
总而言之,DCS系统接地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更多的倾向于一种长期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除笔者上文所介绍的安全保护地接地工作、交流工作地接地工作以及直流工作地接地工作以外,避雷地与屏蔽接地中的接地工作同样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有着极为深远的研究与探索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建文.基于接地技术在电厂DCS控制系统应用的重要性[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1).
[2]陈波,丁永君,陈小强等.浙江火电厂DCS系统接地现状分析及建议[J].浙江电力,2008.(27).
根据市效能办《关于报送XX年机关行政效能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结合实际工作,制定XX年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要点。
一、抓好行政审批工作
根据新颁布的《防震减灾法》,依据《行政许可法》和已审定的我局行政审定、备案项目及办事流程,在局机关震害防御科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集中办理相关审定和备案工作事项。
二、全面实施首问负责制度
对前来机关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衔接工作事务或咨询、反映情况的单位和个人,依照职责首次接待办理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办理、负责到底;对不属于本科室或本人职责范围的事项,要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周到的引导服务。
三、认真执行限时办结制度
相关科室和工作人员在承办行政审定、公共服务事项及日常政务活动时,必须在规定时限或承诺的时限内办结或予以答复;对紧急事项要急事急办,随到随办;凡没有正当理由超出规定承诺时限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按照《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效能告诫办法》和《行政效能投诉处理办法》要求,切实落实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
五、深化政务公开
全面落实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省《政务公开规定》等法规规章,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等政务公开载体、平台建设及维护,拓展政务公开的领域和内容,积极推行政务、党务公开;及时更新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1、为加强2010年食品安全监管,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及市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2、制订了200.7年孝感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3、组织开展了三次专项整治活动,即春节、“五一”黄金周期间及孝感市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校园食品安全整治工作5月份开始,10月份结束。
4、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四进”活动,活动5月份开始,9月份结束。
5、编发了食品安全信息7期,通报了各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6、制订了孝感市农村食品“三网”建设工作方案。
7、按时上报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季度报表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月报表。
下半年工作规划:
1、继续组织开展节假日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2、完成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一、总体目标
围绕市委七届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挺进全国百强,实现全面小康”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园区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充分运用宣传资源,不断拓展信息渠道,更加积极地传递园区党工委领导园区工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和态势,展现园区党工委科学化建设水平。努力完成上级确定的2012年宣传任务,新闻报道见报数量在2011年的基础上要有新突破,信息工作有质的提高。力争在省级(含省级)以上媒体见稿2篇/条、《三峡日报》及市级媒体见稿8篇以上、市级媒体见稿25篇以上。
二、调研宣传信息工作要点
1、园区在继续做好“创先争优”主题活动中的工作开展情况,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摸索出来的先进经验。
2、园区党工委在引领园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中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
3、园区在“喜迎十、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和措施以及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4、园区党工委在人才管理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实践摸索。
5、园区党工委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创新和实践。
6、园区党工委在巩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
7、园区党工委在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方面进行的有意探索、创新举措及取得的新成就。
8、在党工委领导下,各单位和部门在岗位工作实践中进行的有益的思考、探索和体会。
9、各单位和部门以及所辖三家非公企业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
10、园区获得的市级(含市级)以上的荣誉。
11、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措施、建议。
三、报送程序及方式
1、各科室和二级单位报送的党建信息、调研材料,由本科室本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报送党建纪检科,科室和二级单位负责人必须对信息及调研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党建纪检科对所报信息、调研材料进行分类编辑,按规定程序报分管领导审核后上报市委组织部及相对应的报刊杂志,同时选取有价值的信息编入《园区党建动态》,上报分管领导审核后印发。
2、各部门和单位发生的重要新闻,必须在新闻事件发生当日或次日及时地完成采集、报送工作。
3、为加强党建信息报送工作中的保密管理,各单位要明确专人,为信息、调研材料报送的唯一窗口,其余人员不得直接报送。
4、报送格式一律规范为:X月X日,XXXX(单位名称可简写)报送信息(调研材料)X篇/条(例如:3月3日,国通公司报送信息2条)。
四、保障措施
将党建调研宣传信息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效能考核,在已经构建的信息员网络基础上,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党建调研宣传信息工作领导力度。
1、搭建推广平台。每季度办好一期《园区党建动态》,同时做好外宣工作,及时向党建杂志、党建网、非公党建、党代表参阅等宣传媒体做好稿件的报送工作。
2、加强工作督查。党建纪检科每个季度前下发一次党建题纲要点,季度末组织召开一次党建主题研讨活动。党建纪检科对园区机关科办室及二级单位季度报送的信息、调研材料及采用情况进行统计,每季度汇总一次,并进行情况通报。
关于印发《20**年纳税服务中心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局:
现将《2019年纳税服务中心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2019年纳税服务中心工作要点
20**年3月5日
20**年纳税服务中心工作要点
20**年,全市纳税服务工作的整体思路是:按照市局党组“实干创优、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局纳税服务工作部署,结合XXXX实际,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以纳税服务集成化、规范化、智能化、社会化、基础化建设为着力点,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持续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推进纳税服务集成化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有关部署要求,在总结现有服务举措的基础上,注重集成创新,深化整合好的经验做法,最大限度便民利民。
1、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根据省局要求,结合XXXX实际,制定“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开展好20**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持续提速减负、创新服务、精准发力,多推便民之举,多施利民之策,以春风行动为总抓手,统筹推进整体服务工作。及时总结、汇编、推广各地典型做法,展现各地工作成效。
2、持续深化服务入鲁民企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落实《关于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入鲁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创新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率,全力支持民企更好更快发展,促进全市经济创新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开展好领导干部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用足用好税收政策,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标准,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二、推进纳税服务规范化建设
以贯彻落实总局纳税服务规范和《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办税服务厅管理,特别是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管理,促进办税行为和服务礼仪的整齐划一,让纳税人办税更省心、顺心。
4、落实《全国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严抓纳税服务规范3.0版落实,加强纳税服务规范与其他规范、信息系统及多渠道服务的衔接,做到前后台衔接顺畅,实现多渠道同标准处理服务事项,确保一个标准服务纳税人,一把尺子规范征税人。
5、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总局《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持续开展办税服务培训,科学设置服务窗口,合理配备窗口人员,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强化办税服务厅综合管理系统的利用,以智能化、数据化手段管理好办税服务厅,并对工作质效开展科学评价。
6、引进社会力量提升规范化服务质效。做好引进社会力量加强纳税服务试点经验做法的总结、完善和推广工作,在办税服务厅管理、服务规范落实、纳税人学堂建设、涉税业务咨询解答等方面,引入专业机构参与相关管理和服务。
三、推进纳税服务智能化建设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积极拓宽便利化办税渠道,推进网上办税为主、自助办税为辅、实体办税服务厅兜底的“四位一体”办税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互补互促。
7、打造综合纳税服务平台。在现有12366系统、网上申报系统、外部网站等纳税服务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优化整合,打造XXXX系统综合办税服务平台,实现实体服务和虚拟服务、线上线下、前台与后台之间的协作联动、融合发展。
8、试点探索“互联网+精准服务”。通过外部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实现对纳税服务诉求的快速响应、咨询问题的智能解答、涉税信息的一户式查询、涉税事项的提醒预警、办税资料的预审预约、遵从信息的动态推送等“一对一”精准服务。
9、积极开展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通过网上办税平台、移动办税平台、自助办税终端等渠道向纳税人提供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探索利用银行、社区、街道等网格化网点,进一步延伸自助办税服务。探索丰富自助设备的服务功能,做好系统及设备的维护更新,确保操作顺畅,提升应用效能,方便纳税人自助办税,分流实体办税服务厅业务量。
四、推进纳税服务社会化建设
充分利用社会组织服务资源,为纳税人提供更多获取服务的渠道,加强部门联合,加大纳税信用结果应用的社会效应,不断拓展纳税服务社会化格局。
10、深化不动产登记与征税业务协同办理。做好省局不动产登记与征税业务联办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在全市的开展,规范、提升二手房办税服务水平,联合市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工作督导。
11、强化纳税信用评价与结果运用。强化信用评价基础性工作,做好金三优化版信用等级评价系统的培训、应用。做好纳税信用等级评价工作,4月底前向社会公开A级纳税人名单。完善纳税信用奖惩机制,对纳税人实行分级管理和服务。
加强部门间信用信息交换共享,进一步探索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增值运用。继续深化“银税互动”,持续扩大“银税互动”受惠范围。市局与市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启动“税保合作”项目,以纳税信用数据为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助力扶贫脱困、携手精准发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税务部门与市级保险行业协会的联合,扩大“征信互动”信贷产品受益企业的范围,有效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12、发挥社会中介作用积极服务纳税人。加强对行政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深入开展严禁税务机关和人员违规插手涉税中介机构经营活动清查工作。坚持鼓励、引导、培育与规范、管理、监督相结合,做好涉税中介组织行政登记工作,健全涉税中介行业制度,加强行业党建建设,加强行政监管信息化建设。依法依规扶持涉税中介组织自律健康持续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涉税中介组织在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征管效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推进纳税服务基础化建设
加强税法宣传辅导,不断提升纳税人办税能力,促进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加强内部督查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打牢工作落实基础,促进各项服务举措取得实效。
13、建立完善纳税人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对纳税人之家等权益保护组织的引导,整合、畅通纳税人投诉渠道,健全纳税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建立纳税服务咨询投诉“受理、承办、转办、督办、反馈、分析和持续改进”的一体化流程,对涉及纳税服务的咨询投诉事项,建立咨询投诉反馈机制。委托第三方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对调查结果和投诉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督导落实。
14、加强税法宣传辅导。加强对纳税人的咨询培训辅导,满足纳税人税法知情权。开展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宣传辅导,借助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开展税收“大宣传”。不断创新纳税服务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网上和实体纳税人学堂、12366热线、外部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做好对纳税人的税收政策宣传、培训、辅导。
按照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安排,近期,由县政府办牵头,县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信息办)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时间
月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检点
重点检查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岐政办发[]46号)和《关于印发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岐政办发[]35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具体检查内容:
1.组织机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建设、设施设备配备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年度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及执行情况;履行对下属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指导、监督、检查职责情况。
2.制度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指南、保密审查、依申请公开、提交、社会评议、工作考核、监督检查、年度报告等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3.主动公开。公开的范围和内容是否全面及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是否完善,是否方便操作和更新及时等情况在县政府信息网和各镇、各部门子站上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4.依申请公开。依申请公开的受理机构、申请渠道(包括电子申请表的下载、咨询电话、公开申请信箱)、受理程序(审查、登记、答复)和收费标准等情况。
5.信息。重点检查年各镇、各部门在本单位信息公开板块、本单位网站和县政府门户网站相应栏目报送信息数量、质量和时效性。
6.公开形式。设立网上信息公开栏目、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情况。
7.政民互动。围绕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开办专题栏目、民意征集、领导信箱、互动交流、网上在线办公等为民服务功能开展情况。
8.信息安全。重点检查政府信息公开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保密审查程序和运行维护、应急处置建设情况。
9.年度报告。政府信息公开上年度工作报告、本年度工作计划编制上报及网上公布情况。
10.做法、问题及设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及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设想。
三、检查方式
各镇、各部门要根据平时记载,如实填报政府信息公开自查表,不得空报、虚填,并形成书面自查总结,将自查表和自查总结于月31日前送县信息化办公室。检查时将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网上检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四、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准备。这次检查是对各镇政府和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一次全面摸底,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规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检查结果将作为年终目标责任考核重要依据。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精心准备,确保检查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