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教育

高中教育

时间:2022-06-20 18:32: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教育

第1篇

高中属于高级中等教育。小学、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大学属于普通高等学校高中是高级中学的简称,我国中学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其中高中属于高级中等教育的范畴。高级中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等的教育机构,上承初中,下启大学,一般为三年制。

中国的高中教育指初中以后的高级中等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级技工学校等,均属于高级中等教育的范畴。

大学,学名为普通高等学校,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

它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还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学文化。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想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国在高中教育中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虽然如此,但是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高中教育仍然没有摆脱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束缚,过于重视升学率的提高,很多学校都出现了重视智育轻视美育的现象。

一、对高中生的审美现状的分析

(一)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审美教育,通常称美感教育或美育,就是当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人们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提高,而且在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采用审美的方式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净化和升华的过程。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同时,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也保障了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顺利进行。学校各项工作文明程度的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校美育管理水平的高低。

(二)目前我国审美教育的现状

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爱美是人的天性。”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高中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不成熟是其主要的特点。高中生追求美好,但是由于其思想不成熟,在对美的追求的过程中可能会走入审美的误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中生追求美,但是却不具备很强的识别美的能力,甚至对于美与丑之间的界限还很模糊,很多时候会产生审美错觉。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把新鲜的事物或者比较奇特的事物视为美,甚至有的学生还把江湖义气视为美。第二,很多学生过分重视外在的美,对内在美的修养有所忽视,不注重内在素质的提高。例如:很多学生认为漂亮就是美,把戴耳环、染发,穿奇装异服视为美。究其原因,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1.社会因素的影响。当前的高中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更多的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以及随着商品经济而出现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加之审美标准比较模糊,如果没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很容易把一些丑陋的东西作为追求的对象。

2.家庭因素的影响。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很多家庭都难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审美教育环境。一般而言,很多家长的审美意识也比较浅薄,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尤其是一些“特殊家庭”更难以为孩子的审美萌芽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很多孩子因为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学校单方面很难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的环境。

3.学校因素的影响。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学生应该受到文学、艺术等的熏陶,心灵应该受到美的净化。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和教师都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对音、体、美的教育有所忽视,这对高中生的审美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伤,最终导致学生的整体审美能力有所下降。

二、对高中生开展审美教育的途径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提高自身的美育意识

高中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师要以“德高为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美学知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感染与熏陶。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典范,从语言、仪表和日常的行为来对学生进行影响。教师的仪表应该端庄大方,符合教师这一职业的身份,语言表达要得体。

(二)通过加强对高中生进行语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语文朗读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普通话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方法和技巧,还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在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文章,高中生可以在朗读中去发现美和欣赏美,在美的文章中培养美的情操与审美能力。例如:朗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感受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的洞庭湖的壮美,以及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博怀。朗读这样的文章能够使高中生受到很深的感染,不仅陶冶了学生的美的情操,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在对文章的欣赏中进行审美

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学生通过对小说、美丽的散文等优秀的作品的欣赏,可以欣赏到很多美丽的景象,感悟到人生的百态,深深的为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吸引,使学生的思想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三.通过情景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在诸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情景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情景教学图文并茂,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以文字说明为主的教材的一种弥补,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4.通过写作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的紧密,如果处处留心的话,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典型的审美材料作为语文写作的材料,对各种美好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悟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很好的抒发。

5.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第3篇

把命运牢牢攥在你自己手里智若愚

学会评估人生目标杨协亮

高中学子,教我如何读懂你广东教育(高中版) 李建军

话题: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郑蔼娴,王淼珍

这样的课,我喜欢陈健生

探索市场销售的秘密--综合实践结题报告太阳雨

高考作文的审题策略陈妙云

高考是考什么,考什么?杨一经

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奥秘芮利文,彭修成

只有了解才能应对--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透视陈佳民

高中新同学:你的角色转换了吗?彭琳

走出数学笔记的误区陈京山

快速求解化学选择题八法陆建源

戴月行全玲

人生?不过如此!王媛

"我是鸡"陈济林

书海看人生刘卉丹

《麦子》赏读申青山

道德话题作文例说游晓林

只需13招,搞掂英语单选题朱显愿

英语书面表达高分策略邱玲

例说数学高效解题方法丁旭生

标点符号的连用商东冉

宪法专题中的政史学科考点提要林桂平

高考历史分析及对策全仁经

有关静摩擦力问题的分析方法广东教育(高中版) 徐辉

试金石佚名

偶尔可以牵着蜗牛散步章晴雨,李翰洋

血色母爱佚名

用宁静洗涤心灵琳合国

霍金宣告自己原先的黑洞理论"突然死亡"等

语顺则意达--阅读古诗方法摭谈盖英俊

情态动词高考考点诱视邹国如

非谓语动词作补语的考点大盘点张丽群

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徐根

文言文阅读训练何传跃

2004年最有影响力的物理试题吴俊

英语单项填空模拟题王雅

和祖国统一温才荣

作文试笔二题阿琳

学会在错题本中"淘金"朱敬华,刘立新

漏解直线方程的情形胡彬

如何对对子--试析2004年高考题(广东卷)拟对句秦志斌

高考备考减压有良方王极盛

科学论文解题方法点拨茹清平

有效的审题方法王晓东

万般无下品,平凡也能高何晟毅

议论文写作中有效选材的主要标准张玉玲

高考作文如何以立意取胜黄碧俊

议论文论据的引入方式何国跻

高考议论文写作审题举隅许喜桂

议论文论证材料的来源杨克敏

在高中英语课文学习中培养猜词策略邱彩花

动词在写作中的常见错误王凤琴

英语句子表达的灵活变通易桂清

根据要点提示组合或扩展句子有招数古和添

英汉句子翻译的四个技巧鲁江牡

阅读理解中细节题的解题技巧黄卓琳

向量几何运算的"华丽转身"——运用特殊化方法解答数学客观题之二彭建开

在比较中选择蔡远光

一类函数问题的难点突破高雨来

把根留住——辨析对称与周期雷小华

对隐含条件不能不理不睬罗华根

细节之大——函数观点求递推数列通项一例余学明

探寻突破口是高效解题的利器黄伟军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吗张松云

展现上海世博风采再助中国经济腾飞李振洋,严志标HtTp://

近三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对我省高考备考的启示(一)林良展

优化方法提高效率张铁牛

电学实验归类解析陈灶来

2010年高考广东语文模拟试卷李祎,刘军

高考语用题专项训练

基础写作预测题

2010年高考广东英语模拟试题(一)徐君婷

2010年高考广东数学(理科)模拟试题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测试题广东教育(高中版) 刘平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测试题刘志敏

摈弃苍白,追求"表现力唐惠忠

不要忽视自我的美陆璐

坚守良知坚守正义蓝碧涓

停停电,减减速周振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再谈法向量与二面角雷小华

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高考试题钟烙华

语法填空解题技法大全陈晓红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策略黄竞

诗歌鉴赏答题方法于倡导金先新

从高考诗歌鉴赏题(广东卷)的解答看"读懂"广东教育(高中版) 宋晓霞

2009年高考数列备考录王佩其

数列新题型——新定义数列陈安心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赵莺

语法填空专题模拟练习

电场胡志坚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杜海坚

遗传的分子基础丁文韬

当代国际社会专题王勇军

文化与生活专题徐永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唐冬云

2008年化学热点问题——"三聚氰胺"张玉彬,胥会敏

时事政治题如何拿高分辛晓良,王小玲

第4篇

关键词: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是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我国,将九年义务教育年限延伸至十二年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支持。目前同时将义务教育扩展至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可行性并不高。由此义务教育先向哪个方向延伸,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探讨不同选择的教育影响。

一、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分析

由于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都没有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导致这两个阶段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比较突出。那么先将哪个阶段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呢?

从各教育阶段的衔接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不公平的影响基本可以由义务教育的实施加以消解。学前教育在入学机会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但是,随着儿童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可以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就不会出现因儿童不能接受学前教育而无法接受后续教育的问题。即使是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儿童,也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所以即使学前教育有所缺失也不会对儿童的后续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但是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不公平却有可能给一个人带来终身的影响。高中教育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高中教育的缺失几乎就意味着一个人不能再接受后续阶段的高等教育。因此,对于为数不少的青少年而言,高中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为横亘在义务教育和在大众化阶段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之间的一道巨大断层。

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体系,从表面来看,仅仅只是将受教育的年限延长了三年,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中阶段所处的“桥梁”阶段的背景下,许多人的受教育年限可能不止包括延伸的三年,还将包括四年的大学学习时间甚至更长。由于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对于他们的择业、就业以及他们的人生路向都将产生重大、持久的影响。

二、从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家庭教育能力的角度分析

当讨论义务教育年限扩展的时候,不应当仅仅注意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也应当列入考虑范围之列。

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个性开始初步形成,社会性开始获得发展,其主导活动是游戏而不是知识的学习。在这个阶段,对于儿童应当从养护的角度出发,注意保证其摄人充足的营养,积极引导幼儿认知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更要注意的是要给予幼儿以一个充满了爱的环境,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培养其亲近社会的行为和简单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在所有的上述注意事项中,家庭教育都可以发挥较为全面的影响,可以较大程度地弥补幼儿园学前教育暂时缺失所带来的影响。

而在高中阶段,高中生的生理及心理均趋于成熟和稳定。高中生的各项个性品质也已趋于稳定和成熟,且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开始高度发展,价值观逐步确立并开始形成自治需求。同时,在高中阶段,知识向着更深方向发展。但是高中阶段毕竟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认识还存在着片面性,还有涉世不深所带来的理想化色彩。如果不能加以合理的引导,将会对其以后的人生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这个时候,家庭教育能够发挥的作用,可能就会相对的弱小,更多地表现在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一定的道德、情感方面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叛逆期的可能存在,应该努力为处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引导源。学校和教师将会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对于这个时期的知识学习,也同样如此。由于我国人均受教育程度偏低,大多数家长无法辅导高中生的知识学习。也就是说,在高中阶段,家庭教育的作用代替、弥补不了学习教育的作用。所以说,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的体系之中,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

三、从受惠面的角度分析

如果分别将义务教育的年限延伸至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的教育,那么,所能惠及的范围是有着极大的差别的。因为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的教育分别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两端,所以,如果在这两个阶段中只选其一,那么正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九个年级的青少年的受益情况是不同的。

如果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体系,那么,从该年开始正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九个年级的青少年将不会直接受益。如果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的体系,那么从该年开始还未结束九年义务教育的儿童、青少年都将受益。那么在年龄段上就应该比延伸至学前教育提前九年,普及义务教育的效果能够更好、更快地得到彰显。

四、从改善人才结构的角度分析

如果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体系,而高中仍维持现阶段入学率的前提下,对于那些不能升入高中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只能接受初中阶段的教育,那么,将会有许多青少年依然不能跨越横亘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高中教育这一道巨大断层,其最终的受教育水平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这和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相比,不管是人才的整体分布结构还是具体到个人的知识结构都没有发生质的较大变化。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育 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

一、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政治教学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在政治教学中,最具实际意义,最迫切需要的是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尽力做到与时俱进,为了进行科学的教学实践,前沿的教学理念必不可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塑造活到老学到老的形象,既要作为学习知识的传递者,又要努力成为教学方面的佼佼者。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要及时改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将先进的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

(一)虚心学习有关创新教育的理念。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人才与庸才的界线,高中政治教育的立足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政治老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修养,更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开展相应的研究性课程,具有研究素质的教师越发重要。政治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广泛的文化科知识和扎实的政治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框架。除此之外,要具有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特质。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他们素质的提高。

(三)采用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高度信息化时代,教师不能仅仅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更要成为学生求学道路上的引路人与辅导人。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我们还要扮演朋友的角色。这就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要点,而且要兼顾学生思想情感、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立足学生当前的学习进展,同时将目光放长远,致力于学生终身学习精神的培养。为了做到这些,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更要鼓励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摆出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艺术,更要科学地选择教学手段,考虑问题时,要兼顾学生的想法,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用自己的行为,鼓励学生学习。

比如,在《神奇的货币》这一课中,学生很少接触外币,在他们眼中只有模模糊糊的汇率的概念,如果教师忽略了这个实际情况,只是空谈货币的意义,学生就很难理解“神奇”两字的含义。我们应该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汇率究竟在实际贸易中有什么意义?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处于什么地位?神奇的货币中的“神奇”究竟体现在哪里?看到这些问题后,我们可以将教室搬到计算机教室,让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关货币发展的视频。我相信这些直观的画面和数据比苍白的语言更具说服力。还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走进银行,了解人民币和其他货币间的兑换比率,亲身认识后,学生会有更深刻的记忆,多元的教学模式,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突破传统,大胆创新教学方式

(一)不墨守成规,探寻创新型教学模式。高中生的心智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缓慢形成,对于学习,他们不再满足于从老师那里直接获取知识,开始深究这些知识的出处,追问为什么。为了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学方式应该发生转变,适应学生思想的进步。我们要利用学生刨根问底的心性,在课堂上层层设疑,在巧妙构建悬念的基础上,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索真知,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使他们在满足感的影响下慢慢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主动为学生设置障碍,或者提出许多模棱两可的观念迷惑学生,让他们在弄清这些概念解除障碍的时候,加深巩固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比如,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一课中,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经常有学生在“公民”和“人民”的范畴上分布清楚,笼统地认为在我国公民就等于人民。对此,我们可以主动为学生设置一些障碍,课前可以提出,所有外国人都不是我国公民,这一观点,先不说它的对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课本中找寻答案。最终,他们通过课本可以清楚地认识“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人民”的范畴相对大了很多,在不同时期,人民也有不同含义。所有外国人都不是我国公民这句话是不准确的。通过这种设疑解疑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界定知识点的范畴。

(二)大力开展具有研究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不再是老师单方面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选择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主动进行探索,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获得结论,体验整个过程。

比如,《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是一个具有研究性的课题。面对这样一个课题,老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以下问题:文化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在哪里?以我国为例,谈谈文化传播的现状和以后发展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搜索答案,真正做到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角,通过交流研究,最终得到一定结论。此时,老师只需要对学生的结论进行适当点评和补充,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将知识点引出。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研究性学习确实有独到的地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

三、推动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较大影响,我们要努力营造相对轻松安逸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轻松的环境可以让学生的心情得到舒缓,这对学生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当课堂的气氛较为沉默时,学生的思绪也会受到抑制,不敢畅快地发表看法,使师生间无法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与学术探讨,学生的思维无法发散,何谈培养创新精神?比如,在《生活处处有哲学》一课中,营造轻松的氛围十分重要。高中政治进入哲学部分后,相对来说对学生理解力的要求更高,很多学生甚至在一整本《生活与哲学》学习过后,还不知道哲学究竟是什么,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更多的原因则是哲学在学生看来是一个相对较为正式的概念,他们一开始就以较严肃甚至沉重的心情学习,自然会被那一连串的哲思所困惑,最终搞不懂哲学究竟为何物。作为整个哲学部分的第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意义重大,它的目的就是将生活与哲学相联系,让学生走近哲学。因此,老师要适当调动课堂气氛,告诉学生“其实所谓哲学只是对一系列思想的统称,并没有你们想的那么遥不可及。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哲学,比如树叶随着微风而飘动,有人却认为是树叶的飘动引起了风,这就是哲学。”可以讲一些有关哲人的小故事,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那就是哲学并不深奥。如此,课堂中原本沉闷的气氛就得到改善,学生们也能够畅所欲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改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放下拘束,从而使学习热情得到高涨,创新精神得以发扬。

(二)不拘泥于原有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不可否认,高中政治是一门较为抽象的科目,上课较枯燥,寻常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比如一些调剂气氛的寓言故事,朗朗上口的诗歌,一语多关的歇后语,甚至是时常上演一些课本中故事改编的小品。比如《公司的经营》,不同责任制的公司,风别应当如何经营?这个时候,通过适当改编,用小品的方式演绎一番绝对会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认识。

高中政治教育对提高中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如何通过改革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已成为教师面临的又一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创新意识,只有加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才能切实履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今教育中应承担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杨佑燕.课堂上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想教育,2011.

第6篇

1.人格教育教育性质的需求

人格教育是指对人体非智力方面的开发,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挖掘出人体所具备的潜能,并发挥出自身最大的社会价值。把人格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如果把人格教育当成一种独立学科,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势必会把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同时也会制定相应的规则进行系统性的教学,那就会忽视人格教育的重点所在,使其培养过程过于简单和庸俗。第二,究其根源,人格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显性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加以暗示,有渗透性的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而思想政治教育正好满足这两者的共同需求。

2.高中生特殊心理的需求

高中生的心理正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快速发展阶段,该阶段的个体极易产生心理及行为上的偏差。由于高中生的心智不够完善,并且此时的情感因素对其心理的发展有着主导性的作用。由于这一点,教师如果采取灌输式、机械式的方式进行教育极易在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渗透性的融入人格教育。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1.人格教育的缺乏及表面化

虽然我国的大多数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已经融入关于人格的教育,但是有关数据显示,很多师生表示对人格教育的了解不够,事实证明,高中阶段的人格教育仍处于缺乏阶段。在已经进行人格教育的学校中,大多教师及学生没有充分性的认识到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只是当成一种应付性的政治任务,没有进行人格培养的积极性。所以,人格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阻碍,使其过于表面化,不能使其发挥自身真正的价值。

2.人格教育认识上的偏差

人格教育起源与西方,很多教师对其内涵认识不够,对其领域了解不足,教师在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极其容易与其他非智力教育混为一谈,进而引起教学内容上的偏差,造成教学观念差异,致使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人格教育对高中生发展的负面影响

高中生正处于升学的压力下,学校在进行人格教育时往往会把提高学生成绩作为根本目标,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教师的浮躁心理,同时,教师的负面心理很容易给一些学生形成心理阴影,进而产生过多的心理压力,造成更多的不良后果。除此之外,大多数已经进行人格教育的高中,通常会采用非课堂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而大多数会采用在课余时间进行,这样非但不能起到人格塑造的效果,还极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及逆反心理,进而产生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这样的人格教育是不合格的,不仅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树立其健全的人格。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教育中采取的对策

1.树立人格教育的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要整体性的理解人格教育,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从而保证人格教育可以在具有充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慢慢渗透,建立起完整的、优秀的人格教育理念。

2.充实人格教育的教学内容

人格教育的过程中包涵人格特性及心理状态两个部分,所以教师要在政治课培养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之上,融入尊严、兴趣的了解等内容,有针对性的、全方面的健全学生的人格。

3.选择适合人格教育的教学方法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在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为基础,坚持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对高中人格的培养进行时效性及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充分的满足人格发展过程中的需求。

四、总结

第7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4号),全面提高我省高中教师的业务素质,以“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网”(以下简称“继教网”)为平台,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网络优势,开展远程培训(试点)工作,妥善解决广大教师的工学矛盾,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模式,为大规模、低成本

、高水平开展教师培训积累经验。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性原则:加强领导,分工负责。建立省、市、县、校四级行政领导、业务管理系统,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分工协作,共同负责,确保远程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二)灵活性原则:课程选定坚持统一与自主相结合,教育整体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相结合,灵活机动,适时调整。

(三)实效性原则:学习过程配备高水平的辅导队伍,及时进行辅导,注重学习质量;考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在培训效果。

(四)可操作性原则:“继教网”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平台,集中了全国优秀的教师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有利于解决教师工作与学习时间上的矛盾,便于操作,可行性强。

(五)创新性原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建立新的培训模式,在管理、辅导、考核等方面不断创新的同时,不断促进教师学习方法的创新,使教师真正成为终身学习的主体。

三、目标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现代化教师远程培训制度,形成较完善的现代化教师教育学习体系,积极探索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运行机制和模式。

(二)实现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依托全国和省、市教师教育专家教授、省市学科带头人和一线骨干教师开发教师学习资源,形成可满足各级、各类教师需要的优秀教师教育资源库。

(三)探索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和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人网”、“地网”、“天网”相结合的教师培训与学习的特点与规律,逐步建立和完善我省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体系。

四、培训计划与实施步聚

(一)培训对象: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在职教师。

(二)培训学时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每位教师必须完成不低于240学时的在职培训。

我省高中教师继续教育采取集中培训、远程(网络)培训和校本研修三种形式。其中,远程培训的学习时限为2年。每位教师在每个培训周期内应完成不低于120学时的远程网络学习。

(三)培训内容

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基础教育新课程为核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教师职业道德、新理念和新课程、学科知识更新与拓展、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教学实践及研究。

远程培训的教学计划和年度开课计划由*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办公室拟订并报省教育厅师资师范处批准执行。

(四)实施步骤

1.2007年7月底之前,省上制定并下发《*省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

2.2007年9月底之前,各市、县完成报名及学习前相关准备工作。

3.2007年12月15日,学员本人完成网上学籍注册,开始网上学习。

4.20*年6月20日-6月30日进行第一学年考核。

第二学年及以后的工作另行安排。

五、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工作由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组织实施。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建立省、市、县、校四级行政领导和业务管理系统。

(一)远程培训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由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师资与师范教育处)具体负责。主要职责是:

1.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统筹规划全省高中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

2.审定教学计划和年度开课计划。

3.协调各市教育行政部门与省、市管理机构的业务联系。

4.监督、检查并评估各市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

(二)远程培训的业务管理工作由*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办公室(设在*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具体负责。主要职责是:

1.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和“继教网”网络课程资源,结合我省实际,拟订全省远程培训的教学计划和年度开课计划。

2.负责与“继教网”的业务联系,指导市级管理机构开展培训业务。

3.负责全省远程培训的教学组织、学籍管理工作,进行继续教育学时、学分的登记和认定。

4.协助省继续教育办公室检查、评估全省远程培训的实施情况和培训效果,不断探索、总结工作经验。

(三)以原有的继续教育办公室为依托,设立市、县级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1.统筹规划辖区内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工作。

2.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推动远程培训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

3.组织辖区内各高中学校和教师积极参加远程培训。

(四)各高中学校校长为本校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是: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远程培训,督促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2.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学习条件。

3.协助做好远程培训的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六、报名程序

(一)按照省继续教育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各高中学校填写《远程培训会员学校登记表》(见附件3)并附本校自愿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登记表,上交市、县管理机构。

(二)市、县管理机构对各校填写内容进行必要的审查并备案。各市将登记表汇总后,上报省级业务管理机构。全省统一登记、备案并上报“继教网”,由“继教网”发放学习卡(一人一卡)。

(三)教师按照网上操作流程和要求,持学习卡登陆“继教网”注册并取得学籍后,即可开始在线学习。

七、学习与考核

(一)学员按照开课计划选取课程进行学习,参加网上辅导和答疑,完成并提交辅导教师布置的作业。

(二)学习期限内每学年考核一次。在线管理系统自动记录学员平时上网学习、参加辅导和答疑以及讨论的情况。学员修满开课计划规定的学时并提交合格的作业,视为考核合格,并颁发教师继续

教育证书。

此外,“继教网”提供的所有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和信息,注册学员均可免费浏览,在线时间不受限制。各会员学校也可充分利用“继教网”丰富的课程资源组织本校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

动。

八、培训费用

培训费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收取(培训费标准:每位教师2.5元/学时,120学时共计300元/人)。各校以单位按参加培训的人数,集中向“继教网”交纳,“继教网”向学校开具正式

收费票据。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渠道筹措培训经费。除此之外,省、市、县、校不得向教师额外收取任何费用。

九、政策与措施

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远程培训后,全面纳入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教师参加网上培训经考核合格者,在全省范围内承认其继续教育学时和学分。省教育厅每年将对全省高中教师继续

教育远程培训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予以通报。

各高中学校要以校为单位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远程培训。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凡无特殊理由不参加远程培训、或擅自中断学习、或

考核不合格者,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利用“继教网”开展远程培训是教育信息化趋势的要求。以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为契机,开展我省高中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是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构建教师终身学习机制、促进我省教

第8篇

摘 要:语文是高中阶段最为基础但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长久以来,语文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愉悦教育;课堂关系

诸多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愉快的心情状态下,其学习效率将会比普通状态下高出很多,对于知识记忆和理解的程度也会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在效率相对较高的状态下完成课堂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会逐渐培养起来。

一、建立友好平等的课堂关系

长久以来,之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高中语文课堂显得相对乏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不平等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感情上的隔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因此建立愉悦课堂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实际感受,用自身教学的热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能够得到释放,对于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心灵上的关怀。在课余时间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生一起谈天说地,消除与学生之间的心灵障碍。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开展愉悦课堂教学,教师除了保证自身的积极情绪之外,还要采取必要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给学生在课堂上留出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来让学生去自行主宰,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随着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其主观能动性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其学习热情也会被逐渐激发出来。例如在高中阶段很多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10分钟到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从他们的角度来剖析整篇文章,谈一谈他们对于文章内涵的看法。另外在学习古典文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关于作者的故事以及时代的背景,让学生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追随作者的身影去体会当时的情景。同样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去了解一些作品诞生时期的历史,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从时代的角度去点评文章。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会大幅度的提升,对于文章的内涵以及深层寓意准确把握。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学生始终摆脱不掉课堂压抑的情绪,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所以教师要有意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实施愉悦教育,让学生摆脱压抑的心情,去享受在课堂学习中的每一分钟,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中完成课堂学习,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升,同时学生在高昂的学习情绪之下,其主观能动性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学习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陈健华.如何构建愉悦的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3).

第9篇

一、注重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拉近师生情感距离

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对阅读教学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在高中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增强教师的亲切感,互相了解,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2.满足学生情感需要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优秀的文学作品,饱含着人类美好的情感和灿烂的智慧。以优秀的阅读材料为载体,开展情感教学,能实现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品味人生,更深刻地领悟生命的真谛,有利于满足其情感需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如学生在阅读《我与地坛》一文时,体会母爱的伟大;在阅读《边城》中感受深厚的祖孙之情、兄弟之谊;在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爱国之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内在的情感思想,以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

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高中阅读教学除了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弄懂词语的含义和语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进行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学习的《沁园春・长沙》,教师挖掘词作蕴藏的情感思想,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已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爱国热情,深刻领会爱国情感的豪情美。这样,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情感美丑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情感教育的措施

1.制定适宜的情感目标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形神俱佳、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选文,这些选文闪烁着道德、情操、人性的光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选文并结合学生的品质、情感等因素来制定情感目标,努力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例如,在阅读人物传记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将以具体的道德形象来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热情作为教学的情感目标。在古代诗词教学中,可以将通过意象的勾勒、意境的描绘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及语言文字作为教学的情感目标。这样用富含情感的选文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2.以情移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不仅是一个生命个体,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一个人,一个有思想、有着丰富情感和需求的独立的人。”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要让阅读教学成为富有情感 的教学。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能运用绘声绘色的话语、生动逼真的动作,声情并茂地进行阅读教学,把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或者联系自己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经历,把自己的经历、情感与学生分享,用自身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让阅读课堂变成学生的情感栖息之地。

3.注重朗读训练

朗读能够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注意声调和音量,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满怀感情地读,让学生能够读出意境,读出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及“弦外之音”。

如学习《雨霖铃》,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听录音,想象词中呈现的景色,然后跟着录音读全词。学生读着读着,读出了秋天的色彩,读出了秋天的气息,读出了秋天的声音,也读出了秋天离别的愁苦气氛。学生触摸到词人灵魂深处的思想情感,在读中走进情境,让真情化作雨露,悄悄地滋润心田。

4.注重开展活动

高中阅读课堂不缺少教师生动的讲解,而是缺少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感受和对蕴含的情感的体验、对实际生活的情感体验。学缺少这样的体验,就无法领悟到文章内在的情感之美。因此,要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指点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再现和再造的途径,让学生真切体验文章蕴含的情感。

第10篇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以用来弥补传统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不足,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一味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的弊端,使学生转变身份,从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在情境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的空间,体验知识的形成、历史的演变、人物的再现、情节的变化,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认为情感因素对人的认知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历史学科中的情感教育是从学生的感情方面着手,在教学中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目标。从上述可见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有异曲同工之效,两者在过程、方法、途径上具有相通之处,互补性很强。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是将情感教育与情境教学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情境教学为手段,通过提供信息、展示历史资料、影音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等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导至情境之中,参与到教学里去,进行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达到知识传授和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可以产生更为积极明显的效果。它能更好地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师生互动更为频繁有效,历史教学变得更为感性、更富有感染力。教师在情境融合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魅力,使用启发式、对话式语气,语言生动活泼、浅显易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学习、享受学习。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述教学手段的特点,想要改变高中历史的教学现状,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只有将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的教学优势,引发学生学习的质变,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教学手段的优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将情境教育与情感教育进行结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教育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创设情感教育情境就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1)通过实物来创设教学情境,比如说历史遗留物品,字画、艺术品等,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可以最为直观地对历史进行了解,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物展示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展示某一样物品的时候通过讲解这件物品的历史背景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直观的展示中记住历史知识。比如说,在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百家争鸣和儒学兴起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拿一些各个流派的著作,并借助投影仪等工具来进行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这些学派相互批评、借鉴,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的了解,在当时社会,是什么思想导致了百家争鸣情况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出现为我国灿烂的文明带来了多么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模型来进行展示,例如,在将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发展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模型,比如说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所使用的工具,从原来的刀耕火种到学会使用木器、骨器,例如石斧、石铲到青铜器具,再后来的铁农具和翻车、筒车等,让学生加强了解。(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助音乐为情境教学做铺垫,选用合适的音乐渲染气氛会让学生更容易融入教学当中。比如说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地道战》《地雷战》《松花江上》等歌曲,利用歌曲渲染意境,让学生感同身受,通过音乐的渲染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心酸历程,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在情境体验中适时进行情感渗透

人最敏感的就是感情,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用自己的形体、语言等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投入到历史的学习当中。教师在创设情境课堂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等对历史事件进行阐述,比如说在讲商鞅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商鞅为了能够变法成功造福百姓,舌战群儒,变法成功,但是最终还是落下了“车裂”的悲惨结局而流露出忧伤的表情;在深情流露中指出他的这种为了百姓富足,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在期间也涌现出无数的烈士,安德馨率全营在榆关抗战中壮烈牺牲,将军在壮烈殉国。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时要用激昂悲壮的语调进行,同时配以低沉的背景音乐。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对民族英雄的敬意,以及现场配以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不断地渲染气氛,学生身在其中,那种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握好讲话的方式、语气以及声调,注意情景的创设与自身情感的把握,做到有机的融合,以免出现矫揉造作,无病。又如,在讲革命运动、抗日运动的时候可以语速较快,声调较高,在讲商鞅变法最终被奸臣所害的时候可以语气低沉、凝重,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走进历史生活情境,促进情感升华

历史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之上,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如带学生参观海沧区“闽赣路千里星火可燎原”革命历史展馆,还可以去参观一些历史遗留建筑或者历史遗址,让学生在这些历史遗址中感受浓厚的历史氛围。例如,革命遗址与革命纪念建筑:厦门市总工会(1927年)、厦门破狱斗争旧址(1930年思明南路的小巷深处)、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1954年);还有近现代史迹,如胡里山炮台(清)、陈士京墓、陈化成墓(清)、李发将军墓、陈嘉庚墓(现代)等。通过近距离地接触历史遗迹或者历史文物,重温历史,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爱国爱乡,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情感。

三、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育;《教育部工作要点》;词频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5)02-0064-06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普通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既是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高等教育的准备,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其上影响高等教育,其下影响基础教育,横向上联系职业教育,又关系学习型社会建设,是教育分流的关键阶段,处于国民教育体系健康运转的“枢纽”位置和中心地段。尤其是在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宏观背景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力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1.2年的严峻形势下,应该说,高中阶段教育成为了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点。那么,国家教育政策层面是否对高中阶段教育有足够的关注,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相比,国家是否给予了相应的重视,这迫切需要研究。

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文本纷繁复杂,我们选择以教育部每年年初的《教育部工作要点》①(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为分析对象。其理由有三:一是《工作要点》主要是为将来一年国家的教育发展制定规划,并对全年重要教育工作进行重点部署,涵盖了国家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比较完整、全面和系统,这样我们既可以找到高中教育这个点,也可以涉及教育系统这个面;二是通过对近30年《工作要点》的分析,可以研究普通高中教育在这近30年的发展演变和地位变迁,既可了解普通高中教育的现在,也可追踪它的过往;三是《工作要点》是教育行政部门每年教育改革的行动指南,直接引领教育实践,但在这些具体工作指示的背后,也蕴含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政策“隐蔽地配置价值观,是对价值观的可操作表述” [1 ]。

对《工作要点》的解读,我们选择的是词频分析法。所谓词频分析,是指对文献正文中重要词汇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分析,以选出频次最高的词汇来表达文献的主题内容。选择该方法的理由是:其一,政策文本中对不同事物的言说构成政策的不同关注点 [2 ]。即政策是如何言说事物,言说的频次如何,言说的方式怎样,反映出政策对该事物的关注点和关注度,反映出特定的价值取向。其二,某一年度工作要点中对普通高中教育的言说有其偶然性,但如果对近30年的工作要点进行连续性的追踪分析,从这条纵向的信息链中,我们可以挖掘出一些规律性走向。

基于此,本研究以教育部近30年的工作要点为素材,以词频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提取并统计《工作要点》中有关普通高中教育的关键词词条、出现年份、密集度和词频,并结合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词频的对比分析,以考察我国教育政策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关注和地位变迁,反思过去,启迪现在,昭示未来。

二、数据统计

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阶段,又与基础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普通高中教育在《工作要点》中的出现方式大体有两种:一是直接呈现,即以 “高中”或“普通高中”“高中教育”等专门表达②,对该阶段的教育工作有明确指向性、针对性的部署与安排;二是间接呈现,即将普通高中与“基础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捆绑使用,高中教育泛化在“中小学教育”和“基础教育”中来笼统安排。因此,笔者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词频统计:一种是将直接提到高中教育或其相关词语作为统计对象,例如高中、普通高中、高中教育等;另一种是将间接提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或中小学教育等关键词作为统计对象。统计数据如表1和图1所示:

除了剖析近30年来普通高中教育在《工作要点》中的纵向变迁,我们也分别对同一时段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词频进行了统计,并通过与普通高中教育的词频进行对比,横向把握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分量与比重(见表2、图2)。关于高等教育的词频统计,笔者以“高校”“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作为统计依据,所得结果是上述四个词组的总和。义务教育的统计是以“两基”“普九”“义务教育”“基础教育”“中小学”为标准,所得结果是上述五组词语的总和。

三、结果与分析

1. 专门论及普通高中教育的词频较少,普通高中教育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彰显不够

《工作要点》直接提及普通高中教育的次数少于间接次数,普通高中教育大都捆绑在“基础教育”或“中小学教育”里面笼统论及。从1987年开始到1999年的十多年时间里,《工作要点》中直接提及“高中”“普通高中”和“高中教育”的字眼少之甚少,在1988、1994、1995、1996等年度《工作要点》中,仅提到了一次。原文表述分别为:“广泛开展以在乡初、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的实用技术培训活动(1988年)”“积极发展初中后和高中后的多样化教育与培训(1994年)”“研究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针和办学模式(1995年)”“拟定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实施意见和推进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1996年)”,显然,1988、1994年尽管提到了“高中”,但并不是直接针对高中本身。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工作要点》具体到各种类型教育的工作统筹时,基本都是按照“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这几个大的类目来分别阐述其改革发展目标与任务,普通高中教育几乎完全是捆绑在“基础教育”中零星论述或附带提及。以1991年《工作要点》为例,其中“关于基础教育”部分涉及的改革任务有:“继续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积极推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加强学校管理,整顿校园秩序”“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基本上没有太多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专门论述。一方面,普通高中教育夹杂在基础教育中泛泛而论;而另一方面,在基础教育大类目下,义务教育又是绝对的论述重点,普通高中教育往往被边缘化。即使论及高中,也主要涉及的是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关于普通高中本身的改革与发展,性质与任务,目标与内容的相关表述基本没有。

2. 《工作要点》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关注度明显低于高等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一些年份,普通高中教育甚至成为了政策文本的盲区

从每年的《工作要点》来看,国家一般都会分门别类地拟定年度发展目标并作出工作部署。从词频来看,近30年来,高中教育出现的频率几乎都低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就具体分布来看,《工作要点》在近30年的工作部署中,有11处将高等教育作为一级标题给予重点关注,近70处关于高等教育的工作安排出现在《工作要点》的二级标题。义务教育共6处出现在一级标题,近40处出现在二级标题。而高中教育仅有4处出现在一级标题,仅近20处出现在二级标题。可见,国家对高中教育关注远远低于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而且在一些年份的《工作要点》中,普通高中教育甚至直接被忽略。如2006年的《工作要点》提到的工作重点具体包括: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推进高校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有专门的年度改革目标设计,但普通高中教育完全空缺,而且这绝非偶然。2007年《工作要点》的工作重点有: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普通高中教育也基本缺席。再看2008年《工作要点》: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2009年《工作要点》是:大力办好农村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等。都未见有普通高中教育的相关部署。2011年《工作要点》,普通高中教育也再次遭到冷遇,“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设,实施国家重大教育发展项目”的大类目里,具体提到了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仍旧未提及普通高中阶段教育,而在“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开展教育改革试点”中,改革试点项目包括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也唯独没有关于高中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论述和工作安排。

3. 普通高中教育的关注程度呈现阶段性差异

纵观近30年的《工作要点》,国家政策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关注经历了四个阶段:

(1)混沌期(1987~1999) 这一时期,《工作要点》并没有太多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专门论述。除了1993年,《工作要点》在关于基础教育的论述中提及要“改革高中阶段教育,完善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召开高中工作会议”。其他基本上都是混杂在“基础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泛泛而论,形式上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

(2)发展期(2000~2005)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两基”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和“九五”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普通高中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受关注程度有所增加。“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2001年)“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2002)“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步伐”(2003)“继续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2004)“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巩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成果”(2005)等话语表达陆续出现。与20世纪相比,21世纪的《工作要点》开始对普通高中教育工作进行独立安排,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工作再到扩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范围,从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进内涵式发展的提出,再到更加注重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还有一批新鲜词汇的涌现,譬如民办高中、特色高中、新型综合高中等,都表明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更加开放化与多样化的时代。

(3)低迷期(2006~2011) 短暂的关注过后,普通高中教育在《工作要点》中重新走入低谷。这一时期有关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专门论述基本没有,除了2010年《工作要点》二级条目中提到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其他年份《工作要点》中,几乎很少涉及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即使零星提及,也基本是围绕2004年开始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而展开,具体的论述包括:大力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2006)、进一步扩大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范围(2007)、大力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2008)、扩大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范围(2009)等。

(4)黄金期(2012~) 到2012年,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格局有所扭转。2012年《工作要点》关于“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具体内容中,除了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优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还有专门条目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自此,普通高中教育开始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平起平坐,成为《工作要点》中专门论述的重要教育阶段和教育类型。2013年的《工作要点》基本延续了前一年的发展思路,其年度改革重点包括: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2014年的《工作要点》提出的改革目标是: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

纵观普通高中教育在《工作要点》中的词频分布和地位变迁,不难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普通高中教育实际上是在义务教育的‘下推’和高等教育的‘上拉’中得以被动式发展” [3 ],普通高中教育是被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裹挟着前进的,其独特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关注,其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其一,与义务教育相比,普通高中教育虽然也属基础教育阶段,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应该是当时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义务教育的强调是必然的,必须的。我们从每年《工作要点》中有关义务教育的具体用词和措辞来看,也不难发现,这是项压倒一切的工作,类似表述有:要继续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1999);坚持“两基”的“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完成本世纪的“两基”任务(2000);继续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2001);继续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02);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推动各地不断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质量水平(2003);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2007)等。有所强调,就必然有所忽略。在此背景下,同为基础教育的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没来得那么紧迫和至关重要,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忽略就显得有些在所难免了。其二,与高等教育相比,普通高中教育虽然也直接为大学输送人才,但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与经济腾飞,与拔尖人才培养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因而,也更容易引起重视与关注。其三,从普通高中教育本身来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似乎陷入了一种高考招生制度不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很难迈出实质性改革步伐的瓶颈。显然,目前的高考要想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几乎是不太现实的,这也一定程度上使得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有些停滞不前。一般来说,某一教育问题如果要上升到政策层面,要引起决策部门的足够关注,那么这一问题应该是“社会教育现实与教育期望之间的差距而产生的‘需改变’的问题,以及建立在教育现实基础上的‘需实现’的教育价值和利益诉求” [4 ]。而相比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没那么“需改变”,同时,也不太“需实现”,政策的关注度自然就不那么多。

四、思考与建议

如果说,在一定时期,国家对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给予了足够多的关注,这是教育性质和特定时展的共同要求,那么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和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一度被忽视的普通高中教育应该重新被认识,被重视。高中教育一如人体的腰,上连高等教育,下承义务教育,“腰”若不健康,不硬朗,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就很容易坍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普通高中教育是我国“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实现“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 [5 ]的关键所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1. 充分认识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教育是向所有国民实施的非定向的最低限度的共同基础教育,而普通高中尽管也属基础教育阶段,但进入高中阶段后,开始具有一定的职业定向性。也就是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尽管都属于基础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国民性、大众化等特征,但普通高中教育无论在基础的程度和性质上都不同于义务教育,它除了更好地奠定“基础”,还需要“进行具有一定分化性质的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专业教育” [6 ]。因此,它既不是义务教育在基础层面的简单延伸,也不是单纯的大学预科教育。恰如《纲要》的阐述:“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显然,高中阶段教育无论对学生个性的形成还是国民素质的提高,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特殊的意义,它属于基础教育,但却是不同于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决策部门不能把普通高中教育简单混同在基础教育中笼统设计。高中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教育,究竟如何发展,如何定位,如何发挥其特殊价值,都需要有专门的政策安排和针对性的制度设计。

2. 宏观规划普通高中教育的战略发展方向

如果把2000年作为分水岭,那么在此之前的普通高中教育基本上是捆绑在基础教育中笼统规划的,进入2000年后,普通高中教育开始渐渐地以独立面貌而被政策关注。具体而言,2010年前的政策关注点更多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推广,2010年后的政策焦点更多集中于普及和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显然,无论是高中新课程改革,还是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应该都是当前我国普通高中阶段教育迫在眉睫的改革任务。但笔者以为,这些更多都是当务之急,现实之需,眼下之要。政策的关注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除此之外,我们似乎缺少了对高中教育的长远谋略和战略规划,缺少类似于《为了21世纪的高中》(法国国民教育部,1998年)《机会与卓越:14~19岁青少年教育》(英国教育与技能部,2003年白皮书)、《高中学生肩负的国家使命》(美国,2001年)的宏观筹划。未来的高中教育,尤其是21世纪的高中,究竟向何处去,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从长、宏观、整体性地来谋划。

3. 着力抓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

从近3年《工作要点》中有关普通高中教育的具体部署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内容:一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二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关于前者,《纲要》中设定了具体的改革目标,即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2020年达到90%。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自《纲要》提出已近5年,一些省份也就高中多样化进行了试点,但到目前为止,高中究竟如何多样化,如何在高中阶段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沟通 [7 ],如何特色化,如何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等 [8 ],对这些高中教育领域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和重点改革领域,缺乏国家层面的具体指导意见和实施建议,也没有相关配套的举措或制度出台,致使各地落实起来困难重重,流于形式而无实质性的推动与进展。因此,就普通高中教育而言,一方面要长远规划,而另一方面,需抓住当前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狠抓落实,切实推进。

注 释:

① 目前能查阅的最早《工作要点》是1987年的,因此,本文以1987~2014年间《工作要点》为研究资料,共计28份。

② 《工作要点》中一般都将职业高中,中职学校等放入职业教育类目中来专门论述,因此,一般论及“高中”“高中教育”,基本上是指普通高中教育。

③ 1998年的《工作要点》是一个例外,该年度的专项工作是教育审计,所以基本未涉及各类教育的具体安排。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鲍尔.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M].王玉秋,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周谷平,余源晶.近30年来政策话语对教育公平的关注[J].教育研究,2012,(4):35-40.

[3]刘复兴,刘丽群.明确定位、多样发展、体制创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科学研究,2013,(4):34-37.

[4]范国睿.教育政策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http://.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2010-03-01.

[6][日]新海英行,寺田盛纪,的场真美.现代高中教育改革――日本和诸外国[M].东京:日本大学教育出版,1998.

第12篇

“目前我省高中阶段教育总体发展滞后,普及程度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高中阶段教育已经成为我省教育事业快速、均衡发展的瓶颈”。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广东省政协调研组认真调研得出的结论。

省政协的调查显示,广东各地对教育投入不够,而且地区之间教育投入差别明显。2003年深圳市人均教育经费投入(3975元)竟然是揭阳市(155元)的25倍!对此,广东省政协常委、台盟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孔令人指出,教育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教育的主要责任应该由政府承担。他感慨地说:教育投资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资,其他的投资只能改变数量,只有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果政府逃避责任,弱势群体就会在无形中丧失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农村,许多青少年会错过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政府的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投入能否再大一些?广东教育经费投入比例还很小,远没有达到《教育法》规定占GDP4%的比例。尤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如果资金总额没有增加,只是在原来基础上调整,怎么谈倾斜都是没有意义的。”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余国慧委员向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姚本棠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保障九年义务教育经费已很困难,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不是不努力,而是无能为力。因此,目前高中阶段教育投入应该由中央、省、市、县共同承担。否则,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教育差别将越拉越大。

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公办学校要让出优质生源,发挥民办学校的重要作用。这方面中山市的经验可供借鉴。三年前,中山市政府通过与经营者充分协商,达成共识,四所办得较好的民办高中列入第一批招生学校,民办学校只能按公办学校标准收取学费和生活费。由于有好的生源带动,经过努力,中山博文学校今年高考升学率和平均分都排在中山市第四位,老板对办好高中更有信心,准备加大投入。这充分说明调动民间资源办学,出台政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解决高中阶段教育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广东省财政厅周高雄副厅长说,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教育规律、大众教育的认识,高中阶段教育是非义务教育,部分要遵循市场规律。政府方面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对教育问题的解决应更大胆些,不能用计划经济的思想来指导办学,要用新的思路办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如果向社会开放,向受教育者家庭开放,向市场开放,何愁缺少发展资金!如果不改变我们的办学思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特别是大发展就没有希望。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陈晓薇对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增加优质学位有自己的看法,她说:“创建示范性高中,利少弊多。我省搞示范性高中,2000年至今,用了50多亿元扩充了50间学校。广州市某中学创建示范性高中,为达到100亩地校舍的硬件标准,光是拆迁附近民房就用了3个亿。增城是广州市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一间示范性高中用了2亿多,而贫困山区的清新县,建一个示范性高中也用了1个多亿,建了两间就是3个亿。廉江某中学为了建示范性高中,大力压缩初中,结果导致七、八十个孩子挤在一个教室上课,孩子们说,连呼吸都感到困难。这些都是以牺牲初中优质资源为代价,搞的是精英教育,追求优质学位、升学率,背离了教育规律,不值得提倡。在此,我呼吁教育要公平,不要搞示范性高中。”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育民解释说:“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阶段教育成了制约我省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我省决定大力发展高中,创建示范性高中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创建示范性高中不是我省创造的,是教育部1995年就提出的,而且正式发了文。虽然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为了考大学,而是初中毕业后教育的继续,目的是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但我国的高中确实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考大学,这是我国当前的现实,谁也回避不了。如果进了高中却考不上大学,这所高中就办不下去。因此,我们提出办200所省一级学校,已办成了100多所示范性高中。办好示范性高中,对普通高中具有标本意义和激励作用,可以调动办学积极性。创建示范性高中,使我省的高中办学规模翻了一番。”

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教育部门的事,更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教育改革在继续,只有在这样的争论和激辩中,教育才能不断克服原有弊端,“健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