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0 09:11: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业双语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推动“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字[2001]4号)中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的要求。
2.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WTO的要求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要求通过提高高校国际贸易学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又有较好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和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国际贸易学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其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商务人士、创业者,应用外语在工作中交流,或应用外语在专业上学习,更新知识,自我提高能够具备同合作伙伴、国际竞争对手沟通和对抗的能力,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的接轨,离不开对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和借鉴,更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贸易通用语言的运用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贸易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具有国际性,其教学目标具有外向性的特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标的涉外性和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决定了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不仅是贸易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国际性、复合型经济人才的需要。具体而言,在实践中,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存在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型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以中文授课为主,用英语讲授一些国际贸易术语,并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学生的考试采用中文形式。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不高,适合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容易形成系统的以中文为媒介的知识体系,而英文掌握的只是零散的一些专业词汇。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在专业文献的使用上、专业实务具体操作上能够做到双语自由转换。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重十分不平衡,教学过程中英文信息量不足,所培养的学生就其专业的英文知识而言十分有限,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标要求。这显然是简单渗透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2.过渡型(混合型)
在双语教学中以英语为主,采用英语板书和原版教材,在英语授课的同时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语出题,但用中文回答。这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穿插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双语的比重趋向均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与上种模式相比,教学过程中的英语信息量有了明显增加,但是对教师和学生要求相对提高了,特别是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否则很难感知英文教材,更难听懂英文讲授。
3.浸入型(全英语型)
在双语教学中基本上使用英语,采用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用英文,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文出题,学生答题一般用英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以上三种方式各有所长。浸没式双语教学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尤其是语言环境的创造有诸多困难。过渡式双语教学将第二语言逐步引入教学全过程维持式双语教学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比较适合双语教学的起始阶段,但母语与非母语的比重难以把握。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英语浸没式教学法为主,辅以参与法的教学模式。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
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两大部分。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部分。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部分。
1.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总目标
通过双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更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应用。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深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学会运用外语技能,增强学生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2.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目标
双语教学课程目标是双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大部分,它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全部专业知识课程。在双语教学安排上从两大块来完成这两部分的教学任务,一部分国贸专业知识的中文讲授包含了五大主干课程,另一部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的双语讲授包含了四大主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的目标分类方法有利于教师实施课程标准,使整个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双语教学的实施是在国贸专业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来开展的,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国贸实务的双语学习,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减少许多国贸专业词汇带来的学习障碍。
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目标两大部分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每个部分各有侧重。国贸专业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贸易理论、专业国贸知识和贸易惯例,培养学生全球贸易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技能和方法。
3.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能力目标
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主要指学生通过双语的学习所获得的用英语处理国贸实务的技能,它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部分。实现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一方面可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国贸实务操作环境的测评、模拟国贸场景交易的测评、单证制作及审核测试、函电写作测试等来反映学生双语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参与国贸实际业务各环节的实践来测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国际贸易专业课堂双语教学的探讨
1.在教学组织中贯彻教育目标
涉外经济活动人才经常从事国际经济业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英语国家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我门常常把培养国际性人才作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境界,这是因为我们深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形成的今天,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的重要性。因此,在双语课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树立学生“民族性最鲜明的,也最富有国际性”的观念,把我们国家处理国际经济、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教学中,讲清楚社会、经济、文化进步中的开放与保持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自豪的关系,使我们的专业教育目标通过教学实现。
2.正确设立课堂教学目标,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组织英文书面信息呈现,以母语为主,阐释复杂深奥观点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一个环节。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等公共英语课教学,语言只是工具。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每一次课堂教学时间内,基本教学目标是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形成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为此,宜采用英文呈现有关专业知识的书面信息。
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破除学生害怕出错、不敢自由表达的畏惧心理,树立学生表达思想的信心
在第二语言不熟练,或者没有经常性使用时,每要表达一定意思,总会出现先出考虑语法对不对的现象,这样反而妨碍了思想的表达。为此,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出错,凡不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思想被曲解,就不纠正学生,尽量避免使用试错、负强化等教学手段,而是通过正强化,总结等方式来传达正确信息。
4.严格使用学习评估方法
兰伯特(Lambert)的态度/动机模式(attitude/motivationmodel)认为,在双语学习方面,性向和态度是两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双语学习不仅需要某种认知能力,而且需要一种积极的态度;态度关系到动机。因此,双语能力基于性向、态度、动机的程度以及态度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依据这种理论,双语教学应该采用英文试题进行考试,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严肃性,而且可以利用学生重视考试的心理,强化课堂学习的直接动机。
课堂教学组织技巧是教师使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点的内容组织,系统并赋予连贯性的师生互动下收到实际效果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教育艺术”的展示平台,各个教师可能有自己的独特做法和经验,但是,从整体上把握专业培养目标,把其作为处理教学中语言能力形成与系统专业知识讲述的大原则,有助于组织起知识传授与技能形成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姜瑾:双语教学面面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2]王振宇邓弘:国际贸易主干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3).
[3]罗郑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
[4]石碧涛:双语教学实验环节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高教探索,2007(6).
1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
在解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概念之前,首先解释一下“双语教学”的概念。英国着名的朗文出版社出版在《朗文英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第二语言,也就是通常说的外语作为学科的教学用语,这不仅仅是通过上课学习外语,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二语言来掌握和运用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的能力[2]。第二语言是一种媒介,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它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由此可以认为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是指在国际化的研究和实践背景下,教师在课堂
上通过国际化语言英语输入医学信息与知识,进行医学实验与讲解,用以帮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下掌握医学相关知识与操练的能力。使用医学双语教学,不仅是我国医学专业走向国际化、增强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医学专业学生掌握最新知识的一条重要捷径。
在我国开展医学专业双语教学试点的实践表明,开展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时效性[3]。首先,医学专业学生用英语来掌握医学术语也是国际医学专业教学的通常做法,符合双语教学的要求;其次,医学专业学生用英语来进行交流也是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的有效手段;第三,医学专业学生用英语来阅读医学专业的论文与书籍,积累医学专业的信息知识是医学生迎接信息时代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时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国际医学专业对双语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是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医学专业学生在运用两种语言能力以及医学知识与文化学习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
对于学习者而言,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是通过教学语言、教学资源达到学习课程教学内容,而对于教师而言则是为了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4]。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医学专业双语教学习得英语和交流语言,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作用,而不仅仅是教师在医学双语课堂上从头到尾用英语授课。医学专业“双语教学”需要特定的语境存在,也就是只有当英语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与汉语同时成为交流用的语言时,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这不仅反映在双语课教学上,还反映在医学实验或其它医学实践活动中。
2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发展
2.1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3种:第1种是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program),即课堂教学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语言进行专业教学;第2种是过渡型双语教学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即课堂教学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专业教学;第3种是保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即医学专业学生先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学。
在中国的医学院校由于有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医学专业学生对英语普遍较为重视,而且随着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多医学专业大学生具备了较好的英语基础,这也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大多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和浸入型双语教学的原因。二者相比较,浸入型双语教学是医学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理想教学效果。但是在医学专业实际双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外语接受水平和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所以对于条件不成熟和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情况,可先在医学院校的一、二年级实施过渡型双语教学,然后在三、四年级再转为浸入型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学中,无论教师选择和运用何种教学模式都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扩大学生医学英语词汇量,提前讲解涉及医学内容的词汇。(2)医学内容涉及的语法较难理解时,可先讲解语法。(3)教师讲解医学内容所使用的英语句子必须符合学生实际的外语接受和理解水平。(4)授课时要利用各种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如图片、多媒体、录像等,尽量把医学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专业知识。(5)课堂上双语教师可以用母语回答学生问题,如有必要教师也可以使用母语讲解,但母语的使用要控制在20%的限度。
2.2 注重医学专业双语教材的开发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原版医学教材,目前国际医学界进行双语教学的普遍做法是引进原语言目的国的医学教材[5]。如引进英美、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等国的原版医学教材用于专业课教学,这样医学专业的学生就有机会接触原汁原味的外语医学教材,但是不利的因素是如何选择具有先进性、学术性、易接受性的原版教材,因为医学专业双语教材的选取决定了双语教学效果的好坏。还有一种方式是医学院校与外语出版机构合作编写适合于自己的双语教材,这里可以采用对医学专业双语教材进行专家评审和教材立项的方式开展,这样医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能够保持自身的教学特色。授课教师在双语课上也可以参照国外的教材、结合国内的教材编出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讲义。
2.3 采用病例教学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采用病例教学的方式来学习英语或专业课知识,比如教师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提出有关病例(如黄疸、呕吐、便血等常见病例),通过病例教学引出医学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结合专业知识对医学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实践。
采用病例教学要结合运用计算机、投影仪和网络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使医学双语教学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增大课堂信息量,同时还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病例照片与模型再加上教师的肢体语言,使学生在双语课上迅速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再有一种病例教学就是模仿国外医生与患者就诊程序,要求学生用英语问诊患者,而模拟患者的教师则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问诊,然后通过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医学知识迅速做出诊断,达到临床知识和医学英语的双语教学同步提高。教师采用病例教学需加强与学生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虑,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2.4 建立医学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在建立双语课程评价体系时,既要考虑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目标的定位、又要考虑学生外语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由于大多数医学专业本科学制是5年,在双语教学的初始年级(如一、二年级)一般不宜将医学学科双语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评价体系要顾及医学学科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评价体系应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这样评价体系具有循序渐进的导向性,因而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激励手段。构建双语教学评价体系,需要重视学生外语交流能力、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要改变评价中重知识、重书本的倾向,要将外语听说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列为评价内容。对于医学专业学生的外语发展评价,笔者认为在明确总体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原有的医学生外语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制定分年段双语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包含医学学科专业用语和专用句型。而在学科目标评价方面,应对双语授课的医学学科进行研究,调整其发展目标和相关评价标准,使之与外语学习相适应。
3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改革
目前中国医学院校难以适应全英语教学,因此构建医学专业英语资源库势在必行,可以为医学“双语教学”铺路架桥。以往的医学英语资源以科普文章为主要素材,在课堂上以语言分析为教学方式,这并不能发挥医学专业英语资源库的优势。构建医学专业英语资源库应包括医学术语、原版经典医学教科书、核心期刊医学文献、网上医学资料、医用口语、医学科普演讲等等。这样在双语教学中才能进行系统医学专业知识教育,为医学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服务,也是加强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实施医学专业双语改革的措施。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提高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我校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按照“注重内涵,突出优势,深化改革,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我校进行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其中,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学生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并标志着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那么,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卓越人才,满足社会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科学习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国内很多大学在不同专业开设双语课程,而对于工业设计而言则尤为重要。工业设计首先在欧美国家兴起,我国则在近些年才开始获得重视。为此,为填补与国外的差距,更好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及理念,培养出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工业设计高素质人才,开设双语课程是极其必要的。通过在工业设计专业中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实践讨论,探索卓越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二、工业设计专业中双语教学结构
(一)双语课程与专业外语的异同专业英语课程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将专业知识与大学英语课程相结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渡。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专业英语课程不是单纯的专业课,也不是单纯的语言课,而是一门培养学生把已经学过的英语知识作为工具来学习专业知识的课程。双语课程与专业英语的目标是相同的,区别在于,专业英语授课的过程当中,老师将更侧重于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词汇、语法的认知,句子的含义等,而双语课程则会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着重于使用外语语言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和学习。但是,这对授课老师和学生都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双语课程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学科知识,以及深厚的学术研究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英语语言能力,熟悉国外语言环境,从而更好地把握语言及专业的教学。同样,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充分理解和学习双语课程,不仅要求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也必须有一定的英语的听说与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双语课程的授课及学习过程,将对专业知识和语言的融合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认知视野有所提升。
(二)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双语课程的特色我校在工业设计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依据工业设计特色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组成结构,以及各分能力的知识及技术需求,为工业设计专业建立了双语教学课程群[6],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对课程进行了调整,不再单独开设《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课程。双语教学环节的课程群由四门课程组成,并分别在本科四学年的四个学期完成,包括《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概论》、《产品通用设计法则》和《产品设计》。其中《工业设计史》和《工业设计概论》主要讲授工业设计发展历史及理论,开设在一、二年级基础课学习阶段,充分结合大学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并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而《产品通用设计法则》和《产品设计》则主要学习如何利用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设计实践,开设在三、四年级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则主要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体验了自主教学实践环节,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听说及运用能力,对语言及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收效。双语教学授课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对于语言的使用可分为三种形式,包括英语讲解-英语演示、英语讲解-中文演示及中文讲解-英语演示。针对不同的课程以及授课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间或使用不同形式,以期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双语教学与卓越人才的培养
双语课程群中各课程相互独立又相互依托,为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以建立时尚、先进、完整的设计理念为目标,充分发挥双语教学特色,对培养出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设计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极具影响力。
首先,双语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释放学生内在潜能,增强自信。授课过程中,努力营造充分的外语氛围和语言环境,摆脱乏味的单词及语法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从中式固有思维方式中释放出来,放空传统,摈弃模式化和程式化的思考过程。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开设双语课程历经十余年,根据教学经验,基本理论知识采用课堂授课方式,教师讲解为主,由于语言的不同,使学生从新的认知角度理解专业知识。而产品设计方法的应用及实践则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则成为教室中的主角,角色的换位过程,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探索未知,体验全新的思维过程,从而发掘学生内在潜能,勇于挑战新事物,增加自我表现意识,加强了自信心,也从教学及讨论体验中发现自我。我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就业学生的自我体现、自信心及工作能力均在不同的工作岗位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其次,双语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现新思维,建立创新意识,重塑创造性。为了从众多的候选人中选拔突出人才,我国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长期以来,使学生形成了公式化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制约了综合性竞争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大学教育中开设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融入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方法和理念,再塑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
我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及讲解国外先进工业设计方法及案例,不仅让学生积极换位思考,了解教与学的不同感受,促进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让学生开辟了新的思维模式,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同时,通过“头脑风暴”的课堂讨论模式,让学生重拾创造性,注重创新意识,收获成就感,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更感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关心学科前沿的发展,积极探究世界先进技术及科学思想。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大赛,迄今为止已经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等大赛奖项,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大大提升了学生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另外,双语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由于双语课程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为此,在开设的双语课程群中,课程进行必修课或选修课的设置,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水平、爱好及条件进行自主选课,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进行授课教学。同时,积极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并适当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不仅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素质,为进行更高层次的深造奠定基础。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每年均有大约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为输送工业设计高层次人才做出贡献。
四、结束语
1教学内容紧扣专业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呈金字塔形,应用型人才处于中间层,其下层的是大量技能型人才,其上层则是少数研究型人才。笔者所在学校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生物化学的教学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应密切联系专业应用实例,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此基础上适度介绍生物化学学科前沿以开阔学生视野,这种拓展也应偏重应用实例。这一点有别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后者不仅重视基础知识,而且密切关注生物化学的前沿研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和知识拓展。生物化学是多个专业的基础课,不同专业对该课程知识需求的侧重不同,因此学习内容与要求应该差异化。对于食品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而言,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为后续相关食品专业课程做好铺垫和渗透工作,例如,三大营养物质的成分化学和代谢过程是食品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三大营养物质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在学习成分化学的时候,可指出该部分内容所需要掌握的概念、分类、结构、性质等知识在后续专业课程中都还会涉及并运用,比如在食品化学课程中各种成分的加工特性、食品营养学课程中的消化吸收过程以及食品分析或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某些定性定量测定方法等。在学习物质代谢过程时,指出该部分知识有助于理解后续课程的相关内容,比如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课程中生鲜食品的贮藏保鲜以及功能性食品课程中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等。此外,对于核酸化学以及遗传物质的传递、表达过程这部分内容,进行系统性讲授但相对简明扼要,要有别于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专业实例,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例如在学习蛋白质化学时,可以将与之相关的一些实例紧密结合起来讲授:轰动全国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与以蛋白质氮含量为依据的蛋白质定量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密切相关;食品行业中常用的杀菌方法与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相关;面包制作过程中面粉形成强内聚性和黏弹性面团与面筋蛋白通过疏水键和分子间二硫键形成了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密切相关。在学习酶这一章节时,也可以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例如介绍各种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啤酒生产中涉及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果汁饮料生产中的果胶酶与纤维素酶,以及甜味剂生产中的淀粉酶、糖化酶和异构酶等。在学习物质代谢时,可以联系酸奶、味精、酒类等生产过程,说明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再比如,在介绍DNA复制时,可以联系2013年欧洲的“马肉风波”事件,让学生了解PCR分子检测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并且为后续课程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2参考书选择与校本教材编写
选用什么教材关系到双语教学质量[2]。虽然多数老牌高校喜欢直接采用外语原版教材,但对于新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单纯使用外语原版教材往往会出现两大问题:一是“水土不服”,外语原版教材中许多针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案例不适合直接“拿来”;二是“篇幅大、阅读难度大”,学生由此产生畏惧和退缩心理。此外,目前原版教材价格较高,大部分学生很难承受。基于这些原因,课题组在前面两轮教学实践中对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是“复线型”的:以TrudyMcKee,JamesR.McKee编写的“Biochemistry:AnIntroduction(SecondEdition)”外语原版教材作为主体教材,以国内王艳萍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作为推荐参考书。外文原版教材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学习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增加学习乐趣。中文教材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在阶段性小结和复习时尽快掌握知识要点。这种“复线型”教材,既保证了新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使用外语原版教材,又满足了其开展双语教学工作需要循序渐进的要求。然而,“复线型”教材的缺点是一些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会依赖中文教材而忽视原版教材的学习,且存在外文教材内容偏多、与现行教学大纲有出入的问题。因此,课程组经过反复讨论,并通过民意测验征求学生意见,在遵照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着手编写适合我院食品专业的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以坚持外文“原汁原味”为基础,对外文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理、适当精简和关键词注释。段落内容根据其难易程度采取两种方式处理:简单内容用中文进行段落大意归纳,复杂内容采用中文“翻译+段落大意归纳”相结合。此外,将部分中文教材的内容择其精华编译到外文教材中。目前初稿已完成并在进一步修改中,在下一轮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实践中即可试行使用,并根据教学效果、学生反馈意见等将其不断完善。
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1循序渐进,实施过渡型双语教学
新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存在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环境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此类院校中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比较合理[3]。该教学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采用“基本维持母语”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近20%的英语比例来解释专业知识,而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英语程度,在回答问题时自由选择英文和中文的比例。(2)第二阶段的模式为“基本维持非母语”。在这一阶段,根据教育部在2004年对本科院校双语教学中外语比例的规定,教师的英语授课比例要达到50%,学生在该阶段逐渐实现由“基本维持母语”向“基本维持非母语”模式过渡,其前提是能够掌握一定专业课程词汇和基本通过英语关。(3)第三阶段为“完全维持非母语”模式。此阶段要求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逐步推行英语沉浸式教学法,即教师的英语授课比例要达到70%及以上,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英语的世界中学习专业知识,而学生需要完全用英语回答问题和进行讨论。在前两轮教学实践中,课题组采用了上述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基本实现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变。但是在向第三阶段转变的过程中,阶段性民意调查则反映出学生对第三阶段模式的不适应和抵触情绪,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专业知识接受能力跟不上。因此,课题组的教学暂且停留在第二阶段的水平,这也充分体现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笔者认为,双语教学应当遵循专业知识学习为主、专业英文学习为辅的原则。在双语教学中,不应为了追求形式对英语授课比例作出硬性规定,而是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适时调整双语教学时的两种语言比例。例如对于相对简单易懂的知识,可多用英语讲解;而对于比较复杂、生涩难懂的知识则增加中文讲解的比例。总之,应在在保障和提高专业知识传授效果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英语,另外对母语的应用亦不可忽略。
3.2多媒体与板书相得益彰
在进行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课件设计时,应覆盖双语专业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合理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内容编排上应注意连贯性和逻辑性。值得一提的是,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专业词汇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4]。正如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所言,“Withoutgrammar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5]。因此,外文课件内容中比较生僻或重要的专业词汇,后面应增加中文注释。此外,在课件的每一章节前列出关键词汇表,适时总结生物化学英语词汇特点和构词规律,并进行定期词汇测验。这些措施考虑到了学生的外语基础程度不一,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不能忽视传统板书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和形象的优点,例如DNA复制、转录、蛋白质生物合成等比较抽象的知识可通过视频和动画将十分复杂的过程鲜活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但多媒体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息量大、节奏快等,往往让学生觉得跟不上。而传统板书则具有许多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优点,例如在黑板上保留时间较长,重点、难点清楚,便于学生选择性记录,有利于弥补教师讲述不清或学生听得不清的缺陷以及灵活性较大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的方式,两者互为补充,有利于强调和突出重要知识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3.3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课题组注重知识框架构建,在第一次课堂上首先帮助学生梳理好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框架,分为成分化学和生命的化学反应两部分:前者围绕化学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酶、维生素等的定义、分类、结构、性质等内容展开;后者主要涉及糖类、脂类、氨基酸、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还包括遗传物质的传递与表达(复制、转录、翻译)。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该门课程理清思路,将来学得有条理。此外,生化知识点多,学时有限,不可能实现面面俱到,所以每个章节应明确哪些是知识重点,哪些是可以自学的,提出具体的学习范围及要求。教学方法上,在以讲授式为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1)问题教学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出某一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或课后进行思考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比如让学生自行归纳总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绘制代谢网络图等。这样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从而让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此时应向学生推荐针对性的文献、网站或参考书,以提高学习效率。(2)图表教学法:将有关知识要点整理归纳成直观的图表,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3)文献教学法:例如在讲解核酸这一章时,可引出近期发表在世界顶尖杂志《Science》上的相关文献,让学生去查阅和了解最新进展。(4)趣味教学法: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巩固知识,可以巧妙利用谐音或口诀对复杂的相关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可以采用“小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例如教师与学生一起制作卡片代表三羧酸循环中八种酶,请学生手持卡片按顺序站好,依次说出每种酶所催化的反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每次上课开始时安排知识回顾这一环节,采用随机点名或主动回答的方式,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作为平时考核成绩之一。因此,每一位学生在上课前,均需要做好充分的复习准备。再比如,针对维生素这一章节内容,在给出知识要点的前提下,以分组形式布置双语汇报工作,作为一次课堂考核成绩。要求双语课件,双语讲解,时间8~10分钟,每组讲解2种维生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各组最终形成一个版本的幻灯片课件,每组汇报者事先不指定,也不允许学生自行推荐,由老师当堂随机点名确定,这就要求每一位组员均需参与课件制作以及做好汇报的准备。两轮实践下来,学习督促效果较为显著,学生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均较高。
4小结
【关键词】双语教学;通信专业;教学模式
21世纪是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现代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络信息技术,都是基于英语这个国际性通用语言上开发的,英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语言支撑。学校是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基地。“跨世纪人才”是指懂得外语和电脑操作的人。“复合型人才”是指懂外语,会使用电脑,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以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计算能力、写作能力、电脑信息处理运用能力、现代交际能力和其他必要的生存常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所追求的热点。国家教育部也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要求全国高等院校的信息技术专业要多采用英文教材,在课堂上采用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已成为本科教学的必然趋势。通信专业课程具有技术更新快、专业词汇多等特点,比较适合开设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义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的定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简言之,“双语”和“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二、通信专业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高校语言的教学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进行日常交流,更多的是为了专业知识的交流,从而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最终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学生也学到了本专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但是,传统通信专业英语课存在一个教学误区,课堂上只是阅读一些英文专业文献的片断;老师将原文翻译成汉语,再讲句式或篇章结构和专业词汇;学生主要记忆一些专业词汇,学一些书面英汉互译技巧。学生主要通过专业英语课来学习普通英语,而不是用普通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如果要学生将所学英语用到实际的专业中去,有时他们连最简单的数学公式都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这种局面的改变不能单纯依赖英语语言教学来改变,而应该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来改变。这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以及教学所要训练学生达到的由用汉语思考专业问题到用英语思考专业问题的转变。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双语教学正是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素质教育探索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以育人为本”是双语教学的最根本目标。通过开展双语教学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外语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三、通信专业双语教学的设计
(一)教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国内、国外通信专业教材的变化都很大,国外教材中有不少新技术、新思想,双语教学若采用这样的教材,可以把这些先进技术结合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的各类学科的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教材的选择上,国内已经有了大量的国外影印版教材,特别是在电信、通信等领域,所有的协议、国际标准以及辅助设计软件都是英文的。这为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互联网上也有大量的内容可供选取,为教师备课、写讲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信专业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高校通信专业大多数都选用了国际知名大学的英语原版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已影印出版的《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A ComputerA pproach))( 2nd Edition)和优秀原版教材《Communication Systems(4th edition)》(Simon Haykin著)进行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涵盖完整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将通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并与之有机结合,并且通过自制生动形象的英语多媒体课件来帮助授课,大部分学生表示这种方法好。
(二)双语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项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下转第207页)(上接第192页)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中国不像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一个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教师自己的英语水平都是原因。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上述界定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量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专业词汇是可行而且是可取的。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每一章开始之前,先布置预习或讲解相关专业词汇;在学期初适当讲授一些课堂常用语,并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这些用语参与课堂活动;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和实际应用状况,计划一些讨论题和课堂讲座,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想表达自己观点的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释放学习潜力。此外,针对一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差的现状,加强学生课外作业中的阅读量,通常是针对课后某几个问题布置一段文字阅读,然后要求其用英文写出问题答案并准备口头解释。
除此之外,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的优势,集动化效果、声音、图片等于一体,不但可以大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而且采用多媒体授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双语教学课程,这样能够减少板书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英文讲授和与学生的交流上。学生可以把精力放在思考如何用英语来表达所选知识和与中文的表达有何不同等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由汉语到英语的转变。
(三)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就学生方面而言,在我国多年英语应试教育的特殊情景下,再加上高校扩招,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目前培养的教师因为知识单一,外语语言能力不强,一般不具备用外语进行各种学科教学的能力。所以学校应该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将青年骨干教师推到双语教学的第一线去锻炼。
四、结语
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和实践定位都是相当高的,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国情下,真正能使用双语教学的学校屈指可数。双语教学对师资,课程,教材和学生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双语教学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英语或者专业技术,而是用英语去认知专业技术,即培养学生接受最新通信专业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时刻跟踪学科的发展前沿。 【参考文献】
[1]黄文彦.大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经济师,2006,(8).
一、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教学语言”
在双语教学中,首先要正确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教学语言”的关系。在“语言教学”中,语言的掌握是目的,就“教学语言”而言,语言的使用是手段。双语教学不是语言教学,双语教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学英语,双语教学更不是为了满足日常英语口语训练。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两种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向学生传道授业,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因为双语教学课程是一门用特殊语言(通常是英语)传授知识、开发能力的课程,其根本着眼点应该是“知识目标”,而不是“学习目标”。
2.双语教学的原版教材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重要方面,是直接影响双语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编写或引进了部分原版专业科目英文教材,但如果大范围开展双语教学,合格英文教材特别是原版教材缺乏的问题仍很突出,而英文参考书目或资料更缺乏。笔者认为应利用多种形式大量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原版教材具有许多优势,英文规范、内容新颖,能反映本学科专业前沿的最新信息和发展进程,针对性、实用性强,出版周期短,知识更新快,而且使用原版教材可以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用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不仅能够普遍提高本科生英语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对学生尽快接触到国外该学科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信息有很大帮助,对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与国际同类学科接轨有极大促进作用。
3.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相比具有诸多优势。但是,中外思维方式不同,教学体系不同,原版教材的跳跃性较强,与我国学生长期形成的学习方式、思维习惯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一些文科教材还存在着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为使双语教学能符合中国国情校情和富于成效,高校双语教学必须进行教学方法方式改革。第一,要对原版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原版教材一般较为正规,经过教学实践反馈和多次再版完善,其内容丰富而自成体系,语言流畅表达清晰,语言地道。但是在内容编排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不太符合我国的教学要求和实际,因此不能直接照搬。第二,要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实行双语教学还会遇到东西方教育理念的碰撞以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如何优化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值得深入思考。第三,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双语教学应为多媒体教学,这样可增加互动性和兴趣,节约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简言之,在原版教材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上,既要坚定不移地使用原版教材,又要在使用原版教材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方式改革,以提高双语教学效果与质量。
4.学生英语基础总体欠佳
学生英语基础总体欠佳,造成在专业课上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语言,专业知识和语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错位。如果双语教师采用全英语授课,但学生由于英语水平有限,听、说、写能力欠缺,会难以听懂教师讲课,也难以用英语回答问题,这必将影响教学进度和师生互动性。如果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双语教学的内涵,将双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定位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上,则会把双语教学变成语言教学,学科教学变成外语教学。由于语言的限制,教师授课惟恐语言表达出错,不能自由发挥。原来可以讲得很生动的课也由于语言问题变得呆板无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作为学生,平时需要多注意专业词汇的积累,强化英语阅读技能,课前要进行预习,课后要用足够的时间复习。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在选择外文教材时要考虑学生们现阶段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学过程中要中英文结合,注重教学效果,不能拘泥于教材和讲义,更不要被语言束缚了自己授课水平的发挥。
5.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双语师资的素质是决定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俱佳,能够中文与英文自由转换。对双语教师的更高要求是要具有开阔的专业视野和全球意识,以及高尚的文化品格和敏锐的文化批判力,要求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出适应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然而,大多数专业教师长期处在母语环境中,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很难做到驾轻就熟。所以,学校应加强双语教师的英语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确保双语教学质量。
二、双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1.做好教材的编选工作
拥有英文教材是进行双语教学的前提条件。原汁原味的英语教材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潜移默化学英语的好环境。但原版外文教材也存在不适合我国课程体系、价钱十分昂贵等问题,有些课程难于找到相应的外文教材。鉴于以上情况,一方面,在选用外文教材时,要认真进行挑选,尽量找到合适的教材;另一方面,双语教学不能一味依赖引进的国外教材,应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自己的双语教材。国内有很多在英语国家留学或工作多年的专家学者,他们掌握了纯正的英语语言,同时对学科发展前沿十分熟悉,完全有能力编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水平的英文教材。
2.合理设置双语教学课程
在开设双语教学时,必须考虑课程的特点,课程体系的系统性、连续性和课程的难易程度。对于课程内容较难、与国际联系不紧密、缺乏外文原版教材、师资匮乏的课程,暂时不宜开设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模式应主要用于高年级的专业核心课。
3.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双语教师相对于用汉语授课的教师来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要大得多,不仅对外语能力、专业素质要求极高,备课工作量也远大于汉语授课。而且双语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不一定能得到学生好评。因此,对于开设双语教学的教师,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在工作量计算、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国内外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4.创造有利于双语教学的校园氛围
对于学生而言,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十分重要。双语教学应实行课上、课下相结合,生活、学习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双语环境。学校图书馆和各学院资料室多采购外文图书杂志,并对学生开放。学校团委、学生会应积极开展各种英语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网站的作用。甚至可以考虑配备专门双语辅导人员。
5.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双语教学同样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进行指导。应克服目前双语教学中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和盲目性,使双语教学真正纳入规范管理。不过,双语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必须把现行的结果性评价与过程监控结合起来,不能盲目套用原有评价标准,要充分尊重教师在授课中的自和个性,在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选取上给教师广泛的自。
【摘 要】 双语教学是实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从课程的设置、师资的布置、教材的选择、教学的组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增强双语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 计算机 双语教学 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改革的一种形式,对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增强我国教育机构吸收、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和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中外合作办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必须要使用双语形式。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科目知识达到掌握该语言和学科知识的目的,其基本要求是课程教学使用外文教材,使用外语讲授课程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
一、高校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西格恩和麦凯把“双语教学”定义为摘要:“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也就是说,双语教学的语言只是一种媒介,并不是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课程的学习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把握两种语言。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开展双语教学既有普遍意义又有非凡性。⑴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每隔几年就有新的技术出现;而且,计算机专业的发展重心在欧美,相关资料都是以英语作为主要的专业技术载体;绝大部分的编程软件都是用英语编写,相应的参考资料、帮助文档也都是英文原版资料;重要的国际会议、影响因子高的学术论文采用的都是英语。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信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英文水平;⑵计算机专业的英文教材比较多,这为开展“双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基本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⑶计算机专业的很多表述、专业词汇都是直接由英文翻译过来的,由于翻译人员的专业性,有些表述和词汇的翻译不太准确,增加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所以,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将为学生以后查询科技资料、阅读科技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
二、计算机双语教学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根本
计算机专业教师用英语准确表达计算机的专业概念,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那么让英语教师来进行计算机双语教学是否得心应手呢?其实不然,因为师范大学的外语系毕业生所学的都是生活英语而非计算机专业英语。这与会汉语却不一定能懂高等数学、流体物理是一样的道理。教师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为此,可以从如下几点考虑:首先,要让专门从事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人精通计算机专业英语。尤其是年轻教师,要鼓励他们报考研究生、进修、出国深造、有计划地提高计算机外语水平,不把外语做专业,而要把外语做工具。另外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提高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专业词汇量。也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参考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当中,以适应、熟练计算机双语教学的需要。还可以制订一些相关政策,给有志于学外语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创造合适的环境,从多方面努力,力求尽早培养出大批合格的、优秀的、能胜任计算机双语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师资力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而且双语教学课程教师的备课、组织教学、批改作业等的工作量常常大于母语教学,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因此,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课程的开设数量及质量取决于师资力量,师资培养是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计算机双语教学队伍,计算机双语教学就永远挂在口头上。再者计算机双语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也要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保证学生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这在双语教学的试行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计算机双语教学中教材是保证、评估是措施
计算机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优秀的计算机专业外语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没有原版计算机专业外语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外语。更重要的是,教师在使用原版教材时,可以从中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到新的教育思想和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更容易了解到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选用教材需中外结合,不可一味的求洋,若外文原版教材内容、教育理念确实很新,主讲教师在进行挑选比较中,要选用,有些我国自己编写出版的专业外语教材已经站在世界前沿,也要选用。同时,还要鼓励高水平教师自主编写教材,编写出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教材,并开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多媒体教学配套软件,以保证计算机双语教学的效果。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各校开设的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多为本校的重点课程,从事计算机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本学科的年轻骨干教师,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英语水平都比较高。但他们的双语教学究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尚无法进行衡量,这就牵扯到一个评估的问题。现在令教师们困惑的是,究竟由谁来对双语教学成效进行评估,谁又有资格和能力评估双语教学?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或许英语水平有欠缺,英语水平高的教师或许学科水平又逊一筹。
总之,双语教学是一个新的教育方式,也是一个长期的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个长期的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新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 金融专业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一、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对于金融专业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大学越来越重视金融专业的双语教学。英语是前沿金融实操和金融研究的主流语种,因此英语自然而然地与汉语一起成了我国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所使用的语言。[1]在政策的支持下,国内很多综合性的高校开始积极尝试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例如,浙江大学早在2002年就针对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开设多门经管类双语课程;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都每年定期派教师到国外学习,并组建双语教师团队。[2]虽然金融专业双语教学开展面广、开展速度快,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现阶段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给双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多学生反映在课堂上阅读英文内容时速度较慢,也同时影响了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此外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对于老师用英文讲授的部分接受有一定的困难,这些无疑都是由于学生英语水平薄弱造成的。采用适当的双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保证。现阶段金融专业双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单一,教师对于双语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堂的驾驭方面也不足。
二、针对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一)PBL教学模式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最初由美国巴罗斯教授在1969年提出,之后经过科林・贝克总结成为双语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的模式。[3]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了解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对于专业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自我探索和分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由于金融专业具有实际应用型强、专业术语概念多、案例分析多等特点,教师如果只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介绍和问题的分析将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或激发学生思考。所以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通过教师设定的情景和要求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英文能力对于专业内容进行阐述,学生也可以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学习。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相互反馈和评价。
(二)体系化的教学模式
任卫群等[4]认为我国高校工科类专业类课程具有结构和教学过程体系化的特点。金融专业也有体系化的特点,所以应选取系列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取代只在个别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做法。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前后形成衔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由于不同课程之间在专业理论上有一定的衔接性,所以较为容易实现体系化的双语教学模式。例如,先将低年级的《国际金融学》开设为双语类课程,学生在积累一定量的专业术语之后再进行学习高年级的《国际投资学》就会变得相对简单,也可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三)分层式双语教学模式
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导致金融专业的双语教学很难开展。因此,在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环节中针对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分层教学模式也需要同专业英语、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建立合理的衔接。教师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来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所在的层次进行分配任务、布置题目。例如,英文较好的学生可以分到全英文的案例、练习题目等,对于这部分学生的要求是能够大部分或者完全掌握所学理论及对应的专业术语,并能够运用英文较为轻松的学习专业知识、阅读相应的英文文献;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可以布置中文案例和中文题目,并督促这部分学生加强专业术语记忆,对于这部分同学的要求应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并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部分重点专业术语。在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教师也可以将学生调到其他的行列中去。白杨认为:“所分的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应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的成长,随着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其所属的层次也是不断随之调整的。”[5]
(四)ESP教学整合的优化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指实现某种专门或专门用途的英语,这种方式也逐渐成为配合双语教学的支撑和保障,也是培养“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手段。王雅琳等[6]提出将基础英语、专业英语与双语教学有机结合,拓宽丰富ESP教学理论。在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材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外语学习专业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专业可以通过单独开设一门专业英语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学习专业术语、能够阅读英文案例及文献、撰写商务公文等能力
三、总结
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金融专业改革的一个趋势,也是金融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金融专业教师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正确理解双语的含义,寻找符合学生特点的金融专业双语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构建合理的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体系。
(作者单位为北京城市学院国际学部)
[课题项目:本文系北京城市学院2013年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课题“财经类(国际特色班)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编号:ZY2013105)。]
参考文献
[1] 王昕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6.
[2] 方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 崔蕊.王维翊.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问题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
[4] 任卫群,饶芳.工科专业类课程双语教学的体系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 (3):103-106.
1.双语教学的涵义和必要性
双语教学[1]一般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英语)进行各专业课(非语言学科)教学。目前,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以外主要采用用英语作为课堂的主要语言进行专业学科教学的活动。涉外护理专业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进行护理学科的教学活动。
双语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到国际最新的护理理念,提高学生护理专业学习兴趣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2]适应国际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护理专业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英语语言国家的国际型、涉外型护理人才;教师[3]通过对双语教材及英文原版教材的阅读和学习,有利于及时地了解国际最新教学、科研及学术动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进入国际竞争,为我国护理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护理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涉外护理专业双语教学要求达到的目标:学生不仅要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还需要掌握和运用专业英语来进行涉外护理服务。而目前,涉外护理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2.1缺乏优秀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教学团队[4],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对授课内容流利的表达能力所起的作用是关键的[5]。目前在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师中,要么是英语教师出身,要么是专业学科教师出身。虽然英语专业的教师语言基本功扎实,口语表达能力强,能流畅的用英语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但却对医学专业词汇和知识欠缺了解;而专业出身的教师,往往英语水平又欠缺,广泛存在发音不准确,句子不连贯等问题,大大的降低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在语言和护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以及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上都对高校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培养出优秀的双语教学教师是目前高校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2.2学生的英语接受水平不足。伴随着近十几年的高校扩招,目前的大学生素质普遍不如以前。我校的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的能力欠缺,再加上大量的医学专业词汇,加大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学的接受难度,降低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度。而往往老师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这就影响了正常教学进度的完成,甚至于因为英语学习的障碍,大大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形下“一刀切”推行双语教学,就成了对双语教学形式的盲目追求。
3.改革措施
3.1双语教师必须是集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工作的成败,聘请外教,同时对专业教师加大双语教学技能培训,提供学习机会,提升青年骨干教师的英语水平。
3.2 首先,在入学时,对涉外护理学生进行英语摸底考试,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对外语听说能力较强的学生实施双语教育,而对于外语基础差不能适应双语教育的学生不宜勉强。
同时,适当延长教学学时,授课时循序渐进开始授课时语速要慢,使用英语讲课的比例要少,以后逐渐加大使用英语讲授的比例。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受专业英语,每次开课应先将重点词汇、核心词汇和高频词汇列举出来,逐一击破。虽然医学英语词汇量大,但是在构词方面有很强的规律性,,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找到这些规律,找有代表性的医学单词,分解出单词的词根词缀和构词规律,就能让同学们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英语词汇,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就有所收获和成就,逐渐提高学习双语教学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Bilingu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Nursing Specialty
CAO Jing, REN Mei
(Nursing College,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52)
AbstractBy analyz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nursing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bilingual education to teachers engaged in nursing teaching long-term.
Key wordsnursing specialty; bilingual education
当前,随着各国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事业的发展,以及国际医疗合作的迅速推进,我国的对外医疗卫生事业合作也逐步迈上了新台阶。护理专业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涉外护理成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亮点之一,国际医疗保健也进入我国市场,护理人员的竞争将进一步国际化。因此,既具有护理学专业知识,又能使用英语熟练地与人交流的护理人才必将成为今后培养的重点。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双语教学(主要是英语),是国际间护理交流合作的要求,是护理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招收的主要是高中毕业生,经过高考的筛选,他们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这为双语教学的实施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那么要顺利地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实施双语教学前学生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双语教学前,应认真评估学生的英语水平,了解他们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实际能力,并向他们讲清楚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为适应双语教学要求,应加强英语课程教学。由于双语教学一般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开始进行,因此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应着重加强其英语能力培养。只有将其英语素质提高到一定水平,才能使其随时了解国外护理事业的发展态势、紧跟世界护理事业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第一课堂是知识传输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提高水平的最主要途径。提升第一课堂效率,就是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不能让学生只学“哑巴英语”,即只会读、写,不会听、说,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这一点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将来要与病人进行交流,需要自行查阅各种前沿文献。在第一课堂之外,要重视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开发。要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英语讲座、讲演。鼓励学生不失时机地踊跃参加,积极接受英语交际应用的实践锻炼,如参加学校的英语角、节日晚会、英语演讲比赛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组织与第一课堂有关的其他英语交际应用的互助学习活动。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学生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大大的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从而在有形或无形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永无止境的求知欲,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了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这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最基本前提。
2 多途径、多渠道进行师资培养
目前我们大多数学校采取的仍是由英语教师进行语言教学,学科教师进行专业课教学的方式。但英语教师只是教授公共英语,而学科教师常由于英语功底不够深厚,英语应用能力较弱,同时专业课中又涉及很多专业词汇,从而不具备用英语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能力。这就造成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专业课学习脱节,从而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进行临床思维的能力。因此,培养一批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师至关重要。可采用脱产强化外语培训,出国研修学习等途径提高教师的口语水平,加强英语的表达能力;邀请已较好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教师对学科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技能的强化训练;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教师;积极鼓励英语基础较好的青年教师投身到双语教学第一线。
3 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
目前,我们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采用的多是中文教材。现行的中文教材中所附的英文词汇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而英文原版护理专业教材词汇众多,内容丰富,学生在使用时需花费大量时间查阅词汇,这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由于课时限制,对于英文原版教材常常不能物尽其用;再者,英文原版护理教科书的价格较为昂贵,让学生直接多学科使用,很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若采用自编自选教材,虽然内容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但这也造成了教学的不严谨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由此可见,单独使用中文教材、英文原版教材、自编教材都各有其弊端。因此,我们应有选择地引进国外适合学生的优秀教材,可配合使用中文教材。但当务之急是尽快组织专家撰写适合我国护理专业教学特点的、高水平的双语教学专用教材。认真选择、设计、组织教学内容,使专业内容与重点词汇并重,避免内容陈旧,理论与实际脱节。同时可配合使用双语教案与多媒体双语课件,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倡小组讨论和情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
4 把握好实施双语教学的时机和数量
学生入学后虽已具备了一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相对于实施双语教学来说,其英语储备还远远不够。加之学生在中学阶段,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所训练的英语只重应试,不重应用,没有养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英语仍属于弱势语言。因此,我们建议,在入学初期对拟进行双语教学的班级先加强英语能力训练,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再开始进行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英语的数量可逐步递进,初期汉语较多,渐进至英汉各半,若学生可以接受可全部采用英语。可在课前将本次课要用的词汇先布置给学生预习,以节省课上为学生讲解词汇的时间。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馈,课下多与学生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另外,在实施双语教学科目的选择上,如果仅仅是1-2门课程进行,很容易造成学生在专业词汇上的脱节现象,且不利于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目的。根据我们护理专业的教学情况,可选择全部课程的一半左右进行双语教学比较合适。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尤为重要,既有一般的英语交流,又有专业知识的贯穿,这是提高护理人才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且双语教学若不宜仅限于某一时间段,那样势必中断学生的英语学习,尤其是专业英语学习,因此最好是持续进行,长期的教学与训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保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注重我国护理教育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是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方面,实施双语教学也是必然趋势。这是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护理事业未来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根本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
[2]李金奎.浅谈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英语辅导报,2003(7).
关键词:音乐表演 双语教学 思考
一、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到目前为止,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建院刚刚5年,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学院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笔者认为,为了尽快实现东北大学“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关注艺术学院的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其原因在于:
1.学术发展(学科建设)的需要
对于西洋乐器和美声专业来说,我们学的是舶来品,如果想直接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学术动态,只能亲自去查阅原文资料或观看大师班教学录像。这样,国内教学中的传统方式则难免出现学术盲点,“以讹传讹”的情况容易发生。
2.国际交流的需要
如今,学校举办国际音乐节,与欧、美一些音乐院校进行校际交流已成惯例,实施双语教学能够为这些交流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深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的民族音乐想要为世界所了解和认知,同样需要语言作为桥梁。音乐的音响无需翻译,但音乐的实现过程、技术及音乐背后蕴藏的思想、文化、美学含义则一定要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好语言媒介,才能实现中外文化的良好沟通与交流。
3.与综合大学的教学模式接轨的需要
综合大学中的双语教学是近几年开展起来的,虽然时间不长,但潜力很大。以东北大学为例,前年举办了双语教学基本功大赛,旨在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同时营造一个开展双语教学的良好氛围,其中理、工、文、艺术、体育等各专业的教师踊跃参加。这就是综合大学的优势,整体的文化氛围以及学术环境在无形之中影响、带动了艺术学院的进步。因此,在艺术学院开展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迅速跟上东北大学的教学节奏,与东北大学的教学模式接轨;另一方面可以弥补音乐、美术教育之不足。
二、实施双语教学的难点分析
迄今为止,艺术学院的双语教学尚处空白,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1.学生
众所周知,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器乐专业,从小学习专业课,很多学生从艺术中专考入东北大学,录取线200分左右,文化课基础较差。学生们反映,听公共外语老师讲课很吃力,主要是词汇量和句法较差,但兴趣还是很普遍的。因此,在教学中,从兴趣出发来寻找双语教学的切入点是切实可行的。
2.师资
大多数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有待提高,这是双语教学进课堂的最大问题。表演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老师较难承担艺术学院的教学任务。因此,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准是双语教学的关键。
三、实施双语教学的具体步骤
(一)师资培训
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当然,教学是双向活动,学生的基础、素质也非常重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因此,师资的培训是开展双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职培训学科教师。上文提到,表演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最佳方案是对本专业的教师进行英语强化培训,承担双语教学的任务。东北大学有外语学院,教学的硬件、软件都很完善,艺术学院的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综合大学学科齐备的教学资源,进修或自修以确保双语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聘请外籍教师。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聘用母语为英语的具有教师资格认证的外籍教师,以大师班的形式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学生通过观摩、上课的方式提高英语的听说水平。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把外籍教师作为桥梁,通过他们了解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从而促进我们自身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积极开展双语教研活动。积极开展双语教研活动是提高双语教学的捷径。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节奏把握和授课语言的准确、生动等多方面都可以向外语专业的教师学习。此外,举办英语竞赛、英语角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也是促进双语教学的好办法。
(二)双语教学进入课堂的教学原则及内容
1.原则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艺术学院的学生与其他文理专业的学生相比,英语水平较低,开展双语教学应从零做起,不能急于求成,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内容
基础英语。对于综合大学的其他专业来说,基础英语有老生常谈之嫌,但在艺术学院,则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学生们只有在基础英语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够进行双语教学。否则,双语教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基础英语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基本语法和词汇方面,与公共外语教学有所不同的是,可将音乐方面的词汇与基本语法、句法训练相结合,以引发学生对音乐英语的兴趣,兴趣对于学习是最好的出发点。
专业英语。音乐表演专业不同于其他理、工、文类专业,教学中实践多于理论,直观教学较多,通常的形式是教师根据学生演奏(唱)情况提出问题,以示范的形式让学生模仿,帮助学生解决演奏(唱)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鉴于表演专业的特殊性,选择双语教学的切入点是非常关键的。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建议,从教授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入手,学习相关的作曲家、作品中常用的表情术语及所处的音乐史划分阶段的英语表达方式;从教学角度讲,先从汉语对应的单词入手,逐渐增加词组和短句。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音乐英语知识后,再将句子的结构扩展并增加复杂程度,这部分内容最好在研究生期间进行。
首先,单词学习。学生演奏“海顿”的作品时,在学生的乐谱上写出海顿的英文拼写“Haydn”,再教读音,只需模仿发音即可。这样,学生学起来没有(转第57页)(接第45页)负担,还很有兴趣,而且能顺利、轻松地进入到双语教学的程序之中。同理可证,乐谱中的术语多为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可以用同样的办法使学生逐步掌握。在本科阶段,只要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知道对应的中文含义即可。例如,曲式术语:德语“Walzer”(圆舞曲);速度术语:意大利语“Allegro”(快板);表情术语:法语“désordonné”(混乱的,杂乱的)等。
其次,词组学习。还以“海顿”(Haydn)为例,这位作曲家是音乐史中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那么古典时期对应的英文表达方式“the classic music period”应作为重点词组掌握。此外,以点带面,将古典时期之前的巴洛克时期“the Baroque period/(the figured-bass period)”、文艺复兴时期“the Renaissance period”以及之后的浪漫主义时期“the Romantic period”、近(现)代音乐“20th-century (contemporary)music/(modern music)”等教给学生,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就会逐步扩大,而且,将独立的词组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起来的学习方式,会增加学生的兴趣。
再次,短句学习。这部分内容应用在表演专业的核心部分。何为表演专业教学?即通过乐器和人声展示音乐,它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教师通过行为语言(演奏、演唱)和阐释语言传授专业知识技能,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吸收教师所言所讲、所奏所唱。演奏理论在课堂所占的时间相当少,也就是说,语言阐释的比重占很小一部分。因此,根据表演专业的教学特点,在结合演奏进行双语教学时,笔者建议应以短句,简单句为主,将音乐术语置于句子当中。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①分弓改为连弓,好一些。
Please use legato(意) instead of detaché(意)。It will be better.
②你知道乐曲的织体层次、色彩对比、力度变化以及曲式结构吗?
You know the layers of texture,the contrast of colours, the Change of dynamic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music forms,don′t you ?
③你对休止符重视不够,尤其是八分休止符和十六分休止符。
You don't pay attention to rests,especially the eighth rest and sixteenth rest.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觉得句子很简单,但关键词听不懂,例1中legato和detaché这两个单词就属于这一类型。也有这种情况,学生听懂了单词的通常含义,却不知道它作为音乐术语时的含义。这时,应单独将术语进行翻译、解释。例3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例2则属以上两种情况的综合。当然,进行双语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收获。
结语
总而言之,双语教学与其他任何门类的教学一样,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方法都可以。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找出教学的切入点,设计、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关键词】应用能力;金融专业;实践教育
当前,高校对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更加注重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学生毕业获得谋生职业及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在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也应以“应用型”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扎实金融知识和熟练的金融领域业务操作技能,又懂贸易、商务、财经和外语能力,胜任国内、国外的金融、贸易等单位工作的金融专业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人结合多年从事金融专业教学的工作实践经验,探讨现代金融学专业双语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培养应用型的金融专业人才,提高学生对金融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加强校内金融专业双语实践教学硬件建设
学校在加建金融专业实践基地外,还要加强语言类语言教学的硬件基础,让金融专业学生既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又具体熟练运用外语的能力,培养双语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因此,学校要加强语言实训基地建设,尽量建设集教学、实训、技能鉴定与研究“四位一体”的语言文化应用实训基地,如数字语言学习实训室、外语课程全自动录播室、视听实训室、金融专业视频会议实训室等,从强化硬件设施的角度,为学生提高学习外语的良好条件。同时,要加强外语实践指导教育的培养,尽可能培养从事金融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具备“双师”资格。这些老师在做好金融专业教学工作的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为地方涉外金融、贸易工作的第一线提供服务,如为地方大型涉外企业、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金融知识服务,以积累丰富的金融知识实践运用经验,为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坚实基础。
二、开展金融专业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可与国外金融专业较好的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共现推进跨国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接触到国外前沿的金融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具备金融专业的国际视野,又能在外语实境中提高外语水平。因此,学校可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高校外企业合作,稳步实施“跨国式工学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如学校可以与讲英语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英美国家合作,为学生在语言国创造了语言学习及金融专业实训的良好环境。同时,通过加强金融专业教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优质金融专业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派出学生到国外交流学习金融专业及外语知识,为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金融专业人才设计好教学方案,为将来更好地拓展金融专业国际交流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三、完善金融专业双语实践教学教材及制度建设
学校要针对金融专业学生未来潜就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编写金融专业双语实践教学的相关教材,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就业及社会竞争需要。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与教材管理与建设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强金融专业外语课程标准建设。同时,学校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专业双语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教学事故认定标准与处理办法、学院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专业课程与教材管理与建设标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且高度重视教学管理的落实,形成工作制度化。如安排金融专业双语实践教学教学的教师上公开课,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使金融专业老师取长补短,不断提高金融专业双语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打造“双师型”金融专业双语实践教学团队
学校可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制订教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培养高水平金融专业带头人,“双师型”骨干教师,可通过派送部分金融专业教师出国参加短期培训及安排相关教师到涉外性质企业挂职锻炼,创造机会,搭设平台,以提高师者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达到双语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的指标要求。同时,可聘请管理能力强、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教学和实训指导,建设由金融专业教学专家与行业精英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打造一支具有区域影响力、具有国际化素养的“双师型”金融专业教师团队,为开展金融专业双语实践教学提供师资保障。
五、在服务社会中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双语水平
学校要充分发挥金融专业的资源优势,整合金融知识与外语知识服务国内外岗位群的软硬件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培训、技术服务等金融、贸易合作项目,促进地方区域金融、贸易的发展提供服务。同时,要倡导师生以过硬的金融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大力开展对口金融、经贸行业、企业的支持活动,为区域经济、国家乃至国外的金融事业、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专业人才支持,让广大师生在社会服务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金融知识实践运用能力,真正体现出金融专业双语教学的实际社会价值,并在实践服务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总的来说,学校要根据就业形势的发展,基于提高学生能力的需要,不断探索金融专业双语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引领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与国际接轨,不断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的跨区域、跨国界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促进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