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4 04:11: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园区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市合作共建园区建设起步较早,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鼓励各地开展合作共建。经过多年实践,目前我市在建的合作共建园区主要有8个,分别为__市__羽绒产业园、__经济开发区__工业园、__机电工业园,__开发区__工业园、__工业园,__十字开发区__产业园,__开发区PCB产业园和汽摩配产业园。
实践中,我市探索形成了4种较为典型的合作模式。
__经济开发区__机电工业园。2009年,市经济开发区与____汽摩配协会签订合作协议,规划用地8000亩,一期项目用地2000亩,目前在建地块实现“六通一平”,入园项目42个,在建项目20个,协议投资76.86亿元。合作方式:“集中规划,委托招商,共同推进,财政奖补”。开发区负责规划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合作入园项目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协会负责定向组织__汽摩配行业的客商来投资,并协调和督促项目建设进度。项目达产后,开发区按协议规定给予协会奖励。效益分享:税收收益全归开发区。开发区按入园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结合其建设进度,对协会拨付招商经费,对项目按投资协议约定分年度拨付一定的财政补助。经济数据统计均计入市经济开发区。
__经济开发区__工业园。政府与首批落户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给予“一事一议”优惠政策,重点承接__特种设备制造项目,涉及压力容器、筑路机械、精密机械等产业。通过商会搭桥、以商招商,致力打造区域性特种设备研发制造基地。目前,__工业园累计签约项目720个,协议投资540多亿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或相关产品认证企业200余家、外贸企业200余家。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__经济开发区__工业园。龙头企业有以__通科技、__半导体为代表的电力电子项目,其中__通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要从事各类数据线的研发、生产、销售,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50亿元;以__复合地板、__塑胶为代表的新材料项目。目前签约企业180余个,总投资100亿元,园区投产企业19个,主体工程在建项目23个。
__开发区PCB产业园。成立于2010年,该区主要进行高端及多层印制线路板研发与生产,以及全产业链的打造。占地面积1605亩,已签约落户企业40家,协议投资规模41亿元。其中投产企业18家,2013年实现产值18亿元。前期主要共建单位为温州市印制线路板行业协会,后与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CPCA)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去年又进一步与苏州市相城区开辟新的合作。
__开发区汽摩配产业园。成立于2010年,重点引进发展汽车及摩托车零部件高端制造、汽车机电一体化和科技机构、总部经济。规划占地面积3000余亩,已签约落户企业70家,协议投资75亿元。其中投产企业52家,2013年实现产值22亿元。主要共建单位为台州市、__县汽摩配行业协会等。合作方式是:开发区负责提供土地,完善基础与配套设施,行业协会负责引进项目。
__(中国)__产业园位于__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554亿元,2010年__月由__县人民政府、____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和__控股集团正式签约落户。该项目大胆创新,充分发挥__方“有产业无空间”和__县“有空间无产业”的比较优势,探索出全新的“3+2”合作共建模式。其中,__县政府负责行政管理及审批等工作;____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产业转移、服务平台支撑以及产业链拓展等工作;__控股集团作为项目主要投资方,负责规划设计、土地平整、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同时,吸纳所在地的__茶业集团十字铺茶场和十字镇政府协助做好配套服务。
园区主要以引进纺织、经编织造和后整理配套企业为主,配套建设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产业。园区基地近中期批准规划面积为17平方公里,以构建“纤维—织造—后整理—深加工”产业链为重点,设置经编织造区、后整理配套区、轻工制造区、延伸产业配套区和仓储物流区、生态居住区、行政商业区等多个功能区,以及集中供水、污水处理、热电联产、天然气等配套设施。目前,意向入园企业100余家,正式签约项目48个,项目总投资90多亿元,首批入园项目全面建设。总投资5.3亿元的__和心化纤织造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__创业园
标准厂房一期建成,引进了全国布衣沙发龙头企业__宏洋集团沙发套生产项目入驻。__(中国)__产业园获得“20____最具潜力投资项目”荣誉称号,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首个“中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被列为全省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及全省五个重点合作共建示范园区之一。
____工业园。位于市经济开发区,通过__公司(总部在__)在五金、塑料、机械行业的影响力,引进__制造企业入园,主要建立以__中小企业为主的生产建筑五金件、塑料件、电子产品的工业园区,并为园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人力资源服务,动力服务、物流及一系列完善的配套服务。项目合作方式:__公司负责园区招商和开发建设,项目经开发区审定后入园。对入园项目,开发区主要在税收上给予财政扶持。项目总投资4000万美元,其中一期总投资600万美元,注册资本300万美元,一期用地面积100亩,目前一期项目工程已基本建成并运行。入驻工业企业4家,分别为__五金制品(__)有限公司、代斯米泵业技术(__)有限公司、赛格五金制品(__)有限公司和__市__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四是政府与政府的合作模式。
20__年底,市__物流园区管委会与__省__市__区__街道办事处签订合作协议,共建__·__国际羽绒产业园,逐步将__羽绒产业整体转移至__物流园区。产业园建设和运作实行“五统一分”,即成立投资开发公司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引进,统一服务,分散经营。
__国际羽绒产业园计划在6年内总投资38.6亿元,一期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净用地面积约920亩;二期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净用地面积约1600亩。由__街道办事处牵头、联合__、__、__等14家羽绒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成立____国际羽绒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自筹及贷款完成全额投资,公司首期注册资金2亿元;由市__物流园区管委会按合作协议完成土地供应、“七通一平”和周边其他基础设施配套。
产业园建成正常运营后,将新增2万多个就业岗位,年销售额约160亿元,利润总额近10亿元,各类税收达8亿元,产业园的GDP、产值、地方财政税收全部归市__物流园区所有;同时,产业园将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羽绒特色产业集聚地、中国最大的羽绒原料加工供应基地和羽绒及家纺制品出口加工基地,将快速、有效地提升__的知名度与品牌度。
三、(略)
1、深化与上海市和省农垦集团合作。
上海市在我市__县、__县、宁国市等地,拥有白茅岭、军天湖等农场,总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大部分土地处于荒芜、闲置状态。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加快推进合作进程,尽快与上海市达成合作共建推进方案,共同谋划并建设一个范围较大、承接水平较高的__合作产业园区,打造皖江示范区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省农垦集团在我市__县、__县、__区等地,也拥有多处茶场、林场等闲置土地,应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双方共享机制,盘活土地存量,解决土地指标不足等阻碍地方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双方共赢。
本着“创新、合作、共赢、发展”的原则,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加强与转出地政府的联系,深化与转出地政府的合作,建立更加灵活的利益分享和共同责任机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努力实现合作共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推广集群式承接、补链式招商,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充分利用我市毗邻江浙的区位优势和居皖江两翼的示范区品牌效应,加强与江浙沪等地的联动与协作,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分工。深入珠三角开展合作,搭建产业转移促进平台,广泛宣传合作共建园区。积极参与各类展会平台,重点推介合作共建模式,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形式,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给人们展示了农业现代化的广阔前景。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我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启动,为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民收入增涨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但也存在投资渠道不通畅,运行机制不灵活,管理创新力度不大,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根据市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型调研活动的安排,我区对辖区内的山西榆次金威航天育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航天育种基地、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贝植物园(以下简称金威航天、金贝植物)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乌金山镇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陈侃奶牛养殖园区等12个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建设基本概况
金威航天位于郭家堡乡王湖村,是省计委立项建设的高科技项目,第一期建设规模为1000亩。园区坚持以航天育种、引进试验示范为主体,是航天专家和农业遗传育种专家协作探索的育种新途径,是21世纪农业发展新领域。2004年开始从中国航天育种中心引进航天种大豆1、2、3号,航天种西红柿、青椒、黄瓜等进行试验。目前已投入资金1600万元,项目正常运行后,预测年获纯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
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生产基地金贝植物园位于庄子乡季麻村。公司以植物组织培养(克隆)为主要业务,是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科技手段生产、推广、培养、繁殖各类绿化及高档花卉、绿色经济作物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目前真正解决了大批量苗木生产中组培快繁的生根、移栽、驯化等问题的少数企业之一。金贝植物园占地2000亩,当年实验室培育继代苗、生根苗达2000万株,生产各类苗木500万株。2003年4月,金贝植物被授予“晋中市双百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6月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根据晋中市举办10件实事的安排,我区今年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占全市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总数的1/5,其中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张胡蔬菜示范园区发展温室大棚130余套,实现以农业为主的农户户均一套棚,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区占地350亩,种植红枣5万株,目前已完成二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的建设,推广实施了矮密丰技术,年产量可达100余万斤。中昌农业示范园区为晋中市“绿色无公害梨枣示范园”,栽植梨枣130亩,年产量15万斤,产品已注册“洁沃田”牌梨枣商标,被晋中市确定为有机生态循环示范、红枣缩果病防治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晋中贵仁红枣科技园区为晋中市红枣裂果防治示范基地,占地100亩,年产可达9万余斤。北胡乔奶牛园区已投资300万元,占地60亩,养殖户15户,存栏150头,今年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陈侃奶牛园区已投资800万,占地44亩,建圈舍4000平方米,入园农户22户,存栏400头,今年新扩建10户。演武蛋鸡示范园区,占地300亩,新上一个万只以上的养鸡大户,逐步形成禽蛋交易市场。西沛霖肉羊示范园区,占地30亩,圈舍1200平方米,目前存栏200余。张庆玉米示范园区种植饲用玉米500亩。
二、园区建设标准
我区园区建设根据各自行业特点、经济实力、经营理念等,形成了高标准专业型园区、综合性封闭型园区、粗放性聚集型园区等几种建设标准。
(一)综合性封闭型园区。以金威为代表。基地位于王湖村东北方向,距市区3公里的无水源、大气、土壤污染的56版块的台垣地内,地段内海拔平均高度899米。基地建设前原属旱垣性摞荒地、蒿草滩、脊薄地,在四年的建设中经过灭荒、整地、肥田、打井、埋管、修路等措施,把1000亩地改造成既能保浇,又好经营的专项开发地。在基地打350米深井2眼,埋设地下管道1.2万米,把老旱地变成中产地。硬化道路3200米,土路2800米,把基地框定为6个专业区,即科研育种区、试验示范区、生产展示区、畜牧养殖区、水果调产样板区、库房、办公、生活区。另外在基地的东面,与基地接壤的土桥沟一段共489亩荒沟建成休闲渡假区。基地在建设中注重绿色环保,基地四周栽植具有防护、绿化功能的树种2万余株,形成绿色屏障;道路两旁栽植观赏性、经济性的水果风景带6400米;园区全部使用沤制鸡粪、羊粪、秸杆等有机肥料;化肥、农药由2名高级农艺师把关,按照国家规定科学选用;建有30立方米沼气池2座,利用沼渣施肥,沼液代替农药、化肥喷打果树作物。
(二)高标准专业型园区。以金贝植物和畜牧养殖园区和红枣园区为代表。金贝植物园由中国林科院、山西农大的林业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基地总投资6000万元,先后在庄子乡租赁土地近500亩,用于生产、培育及种植苗木,建设组培研究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办公用房及其他附属设施2470平方米、大棚10000平方米,配备超净工作台36台、培养架211套、周转箱3500套及组培器具等。2004年初又规划发展用地1000亩。为真正保护原生林,利用公司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公司于2002年—2003年先后在长凝镇高家山、王庄村、马头村等地租赁荒山林地近90000亩,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绿化与开发。中昌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北田镇杜堡村,被晋中市命名为“绿色无公害梨枣示范园”,占地约150亩,栽植梨枣树130亩,稼接梨枣5万余株,年产梨枣15万斤。园内建有60立方米恒温储存库、猪舍20余间,鸡舍10余间,沼气池20余个,养猪300余头,鸡5000只。该枣园利用沼气储存梨枣、沼液喷打枣树、沼气供做饭、照明、取暖,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红枣示范综合开发基地。2005年被晋中市确定为有机生态循环示范、红枣缩果病防治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
(三)科技性聚集型园区。以粮食、蔬菜示范园区为代表。北田镇张胡村温室大棚园区温室蔬菜种植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试范:推广应用了无菌土壤处理技术、防虫网技术、二氧化碳发生器杀菌技术、拱棚双层保温技术、生物菌肥应用技术等,近期还上马了卷帘机2台;引进了法国莉玛、韩国大红、山东无核早红葡萄、台湾洋香瓜等新品种。张庆玉米示范园区在区农业中心的技术指导下,种植优质饲用玉米500亩。
三、运行机制和带动功能
我区园区运行管理机制主要有公司制、大户制、“公司+农户”制、“公司+合作社(协会)+会员”制、“村委会+农户”制等形式。
(一)公司制。金威航天育种公司属民营股分份制企业,经营灵活,在管理、运行机制方面不断有所创新。自投为主,资助为辅的投资机制:目前已投入的1600万元中,国家投资占5.5%,企业投资占94.5%。各负其责,成果共享的科技机制:育种公司、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三方以协议合作的形式共建航天育种项目。航天育种研究中心负责种子搭载,山西农大负责诱变机理研究、地面育种技术,公司负责搭载育种研究经费、投工、生产资料,所获成果三方共享,荣誉权属育种研究中心、山西农大,成果转让、出卖权属育种公司。合作共建机制:水果、蔬菜、养殖项目分别与区果树中心、蔬菜中心、畜牧局合作,三中心负责技术,公司负责投入投资。
(二)大户制。我区在红枣产业发展上走“公司带大户,大户促农户”的路子,红枣开发大户已达150多户。通过大户的园区建设推进科技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区的贵仁枣园、宏大枣园、新付枣园、仙枣公司枣园在裂果防治、丰产管理、技术革新、品种培育等方面都有突破创新,被我区与晋中市联合授予红枣示范基地称号,在全区、全市起到试验示范推广作用。北田镇贵仁红枣科技示范园,是晋中市红枣裂果防治示范基地。园区经营户王连贵科学实践,探索出一套集施肥、打药、喷水、疏花、疏果、防裂果为一体的枣树丰产管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枣树的挂果率,特别是经过3年的潜心钻研,防裂果技术取得了成功。园区建有防裂果红枣烘干房4间。2004年枣园裂果率降到5%以下,株产达30余斤,总产达9万余斤,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榆次仙枣基地,占地2050亩,已完成投资500万元,栽植红枣24万株,建苗圃地380亩,引进新品种48个。同时解决本地劳动力50余人,每年为当地群众提供劳务收入60余万元。该工程是一项集滩涂造地、农田改良改造,产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被晋中市命名为“晋中市红枣品种繁育示范园”。
(三)“公司+基地+农户”制。金贝植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金贝植物园为种苗输出中心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现代化管理、本地化经营的大规模苗木生产及培育体系。具体形式为公司每亩给农户提供优质种苗900株,每年提供农户育苗费900元/亩,农户所种苗由金贝公司统一收购。以上方式经测算,农户每亩每年收入为1400元,而传统大田作物每年每亩收入仅为600元,每亩每年可以给农户增收800元。园区正在推广的香花槐培育项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在320万株,当年即可带动农户711户,次年可按100—300%的速度在根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亩栽香花槐100株,三年便是一面坡的效果,可大大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该园在建的四倍体刺槐苗项目,苗木自栽种后第二年起,每年每亩可生产4000公斤至5000公斤的鲜叶(包括嫩枝)饲料,以每只羊每天需要5公斤青饲料计算,一亩地的四倍体刺槐可至少提供3只羊一年的优质饲料。若按每头牛每天需要10至15公斤青饲料计算,则可供一头牛一年的食物。大面积营造四倍体刺槐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用于发展畜牧业,带动农牧民早日致富。项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在240万株以上,可带动农户240户,种植1200亩。
(四)“公司+合作社(协会)+会员”制。陈侃奶牛园区是榆次博瑞乳业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建设的4个奶源基地之一,也是我区第一个“世行”贷款扶持的奶牛养殖项目和“四位一体”生态示范工程。园区采取“五统一”模式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供水供电、统一管理。园区采用合作社的管理办法,入园奶牛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建档管理,博瑞公司统一免费挤奶、集中收购、定期结帐,并向社员提供饲养技术、饲料配方和疫病防治。园区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合作式、现代化、生态型的高标准千头奶牛园区。
(五)“村委会+农户”制。张胡村位于北田镇南2公里,全村269户,901人,耕地面积2759亩。该村从1993年发展18套温室大棚起步,在村委会的统一组织下,到目前温室园区已发展温室大棚130余套,实现以农业为主的农户户均一套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单棚年收入至少在3万元以上,最高单棚收入达到4.5万元,全村仅温室蔬菜人均增收2000元。
四、存在问题
我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经几年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建园时间短等原因,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我区园区建设中首先面临着征地问题,如养殖园区建设,由于村内养殖易造成环境污染,园区应建于村外,但受去年国家土地部“五不准”影响,畜牧园区占地相当难,园区建设受到影响。如陈侃奶牛园区,奶牛养殖户入园积极性很高,今年又报名50多户,但受场地限制,二期工程只能先扩建10户。在调整土地方面,由于实行,耕地调换往往因个别农户的原因而失败。特别在温室大棚园区建设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
(二)引进园区的业主数量不多。尤其是有实力的业主较少,业主投资规模较小,档次不高,联结农户能力有限,形不成强大的带动力与辐射力,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的发展需要。
(三)建设资金不足。园区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健全,尚未正式出台扶持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区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有限,导致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如金威航天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到位迟缓,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项目建设的进度。基地建设四年来,投资基本全放在改变生产条件、营造优化环境,建设基础设施上,收入、利润尚未获得。但项目建成,转入正常运行后,据专家预测年可获纯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金贝植物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推广资金相对比较大,影响推广进度和规模生产效应。12个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因业主规模小、资金积累缓慢、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也急需资金扶持。
五、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统一认识,强化领导。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不仅链接了国际平台,也是加入WTO中国农业的必然趋势,更是繁农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要纠正两种错误认识:一是把园区作为花瓶摆设;二是把园区视作包袱累赘。要充分认识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的深层意义,应以建设工业园区那样的热情来建设农业园区。建议晋中市对农业园区工作高度重视,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构件来抓。专门制订扶持农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成立园区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农业园区建设提供服务。
(二)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就是通过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达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通过发展农业设施,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获取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各类农业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因此,建设农业园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充分考虑农业生产要素的区域差异性,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区域布局,要运用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使园区成为农民、市场、企业三者相连的桥梁,要用新的理念建设和管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首先要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要把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业主主导。政府主要是增强服务职能,加强调查研究,提供信息,抓好典型推广,在制订政策、招商引资、引进业主、引导发展上多下功夫,对园区的具体经营则不要太多干预。政府、企业联手,利用农业龙头企业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和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密切关注农业科技发展情况,有选择的引进新品种和有关科研单位联手开发适合我区的新产品。让金贝植物、金威航天等园区在新品种的引进、研发、试验、推广上起到农业科技孵化器的作用。
其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产品优势,合理定位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要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要在致力发展农业园区的同时,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引进品种和设备,产品有规模、有品牌、有市场;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既得租金,又挣工资,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多方筹措,增加投入。建设农业园区在资金筹措上要走“政府搭台,社会联手,企业唱戏,开发主体多元化”的路子。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和扶持政策,同时要管好和用活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资金。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建设项目资金应集中捆绑,主要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议晋中市建立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扶持资金,用于重点园区和高新技术项目研究开发的扶持。另一方面要制订一些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各类社会资金。引进民资和外资投入园区建设,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入股或进入农业示范园区承包开发。在搞好园区规划前提下,加大宣传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业主,广泛吸引外资企业、龙头企业进区开发建设,把农业园区建成吸纳国内外资金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引进业主作为增加园区投入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举措。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农业园区要有稳定的科技依托单位,做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使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地在园区转化应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育种公司、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三方以协议合作的形式共建航天育种项目就是很好的范例。
(四)激活机制,农民参与。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造就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氛围,使农民成为园区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1.完善耕地流转机制。当前农村的土地政策是集体所有制前提下的农户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园区建设涉及了众多农户。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对耕地的依恋,往往使农民在土地流转连片集中时,或索价太高,或难以协调一致,这样就造成引进业主困难,导致一些项目流产。因此,建议晋中市完善耕地流转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制定有利于改善环境,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消除农民后顾之忧的鼓励政策,使农民变消极为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业园区建设。
生态产业园区是打造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农业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尽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园区建设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生态旅游文化圈”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培育壮大生态经济产业,我们必须把握机遇、调整战略,建好生态产业园区。
一、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仅有在建生态产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为48.98公顷,属镇城郊范围,距林区政府(镇中心城区)3公里,距拟建的火车站25公里,距在建的飞机场约80公里,距兴山峡口码头120公里,307省道贯穿园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林区通向“武神”公路、所有景点景区以及车城十堰市的必经之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一是有了一定的基础设施。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园区已经拥有了一定基础设施,初步实现了水、电、路“三通”。
二是有了优越的优惠政策。林区人民政府以神政发〔〕119号文件下发了招商引资政策,明确提出鼓励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旅游工艺品加工,对进入区内外资企业,区级行政规费全免,服务性收费不得高于规定标准的下限,土地出让金按最低收取,对有关税费实行减免,对符合贴息条件的项目林区人民政府给予贴息支持,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对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万元以上、其市场开发成效比较显著的企业予以奖励,从而为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已有康俊公司、望林公司、梆鼓人酒业等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年4月,林区政府与鑫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生态产业园投资框架协议》,生态产业园引来首个过5000万投资项目,为园区建设开创了良好局面。
三是有着超前的产业发展设想。生态产业园区的定位是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以生物药业开发生产、旅游工艺品加工为辅助,林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示范性生态产业园区。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重点发展食品工业,构建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建设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从而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效益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生物药业方面,以本地资源优势为先导,大力引进培育医药领军企业,借助“”这面大旗,利用国内外医药高端技术和产业合作,建立集产、研、销为一体的生物药业开发基地。重点开发生产各具特色的中药产品,生物工程药品等。在旅游工艺品加工方面,发挥生态良好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发展具有特色旅游工艺品设计加工,满足旅游市场需要。
尽管如此,但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仍然存在着园区规划滞后、加工与资源分离、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劳动力素质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乏力等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已成为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园区规划滞后。尽管林区党委、政府早就提出了建设生态产业园区的设想,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园区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移民迁建、招商引资等方面缺乏明确和协调统一的规划,相关部门只能“单打独斗”,各自为阵,导致园区建设目标缺失、部门缺位、资金缺乏,难以整体推进,规模化发展。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仍处于生产、加工、销售分离的局面,没有正规的加工企业,也无专门收购部门,农产品生产、加工实质上还是以个体经营为主,是典型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龙头企业产品加工与全区农产品资源开发缺乏有效联结,带动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开拓和产品开放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对产业发展拉动作用不够。三是配套设施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投入资金少,技术等配套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很难上规模、上水平。四是劳动力素质不高,影响了园区建设的建设和发展。五是资源、交通、区位等因素制约,导致企业加工运输成本过高,难以开展招商引资,对园区建设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对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产业园区是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进程的理想模式,是政府通过行政或市场化等多种手段,划出一块区域,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和完善适于投资企业进驻和发展的各种环境,通过办工业,搞招商,聚集大量企业或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形成产业群体的规模效应。产业园区产业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功能布局完整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区。通过产业园区可以解决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以下问题:一是在边界明晰的区域进行产业发展条件和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可以节约用地和降低基建投资,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二是通过园区分工协作,形成园区特色,可以突出重点产业发展,产生“旅农林”产业增长中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三是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创造独特的投资环境,对投资者产生吸引力。四是利用产业园区作为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和工业辐射源,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带动和示范作用。五是产业园区与城市化进程可以相辅相成,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产业园区可以带动城市的拓展和功能的完善,提高城市化水平。在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推进产业化,更需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相对集中办产业,避免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结合沿海发达地区产业集群成功的经验,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主要是构建与区外发达地区进行要素对接、产业对接、制度对接、思想文化对接的有效平台,从而在融合互动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科学制定园区规划。科学规划是产业园区建设的前提,要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园区,必须进一步搞好园区的发展规划。一要注重园区规划的科学性。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促进企业向规模基地集中,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二要注重园区规划的前瞻性。根据区内不同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紧密结合园区长远发展需求,科学布局园区功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努力完善配套设施,有效避免低水平产业结构,确保园区可持续长足发展。三要注重园区规划严肃性。严格执行建设规划,杜绝农户无序占地,盲目发展,促进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要搞好规划,就必须深入开展调研,建议成立有园区有关负责人、区级有关领导、乡镇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发展研究专家、农业发展专家共同组成的课题调研组,及时就农业园区建设进行调研,重点研究农业园区在新形势下的产业布局、承担功能、服务对象等。根据调研结果及时调整明确生态产业园区未来发展思路,明确服务对象,设置产业企业引进条件和门坎,明确园区、企业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关系的结合点和关键措施,以及如何利用政策优势,吸引区外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进入,让企业去推动区内的农业农村发展,如何对农民开展示范带动和培训,如何充分运用农业高科技等措施。
(二)加大园区建设投入。要建好生态产业园区,必须加大投入。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抓住产业发展政策机遇,有重点的增加产业园区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积极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二是鼓励招商引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创造良好条件,大胆引进区内外有技术、有资金的能人到园区内发展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和旅游工艺品加工产业,不断壮大园区规模。三要坚持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按照规划规范实施园区建设所需要开展的移民迁建、标准厂房建设、社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划布局、移民迁建以及新修道路、铺设供水管道、污水垃圾处理、供电设施以及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园区内路网框架基本建成,供排水管网逐渐完善,园区供电确保充足。坚持复合型开发模式,辐射带动全区农业板块基地、旅农林生态产业的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和园区环境容量。
一、我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缺工情况
1、企业用工情况。本次共走访沱江镇工业园、xxx工业园企业12家,电话了解xx工业园区6家。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在压缩生产,当前缺工问题不突出(创晨电子厂除外)。不考虑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正常用工需求量在1000人以上的1家,200—500人的3家,100—200人的2家,50—100人的10家,50人以下的2家,我县企业大部分是属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企业。集中归类为:电子加工、矿产品冶炼及加工、木材加工以及针织加工(基本上外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没列入调查范围)。
2、企业缺工情况。经济运行正常情况下,所调查走访企业都存在用工短缺现象。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普工。我县企业基本上缺普工,而且我县企业所缺普工都具有技术要求不高,工资相对较低的特点(650—1100元/月)。缺工现象最严重的是创晨电子厂,用工量可达1500人的厂子,当前只有240人在生产。木材加工缺工现象也比较严重,xx市福湘人造板厂用工量210人,一般情况下工人只有50—70人,而且占半数是外地员工。没纳入调查范围的针织行业缺工现象很突出。个别工资高、但工作量大、工作环境比较特别的普工,如河路口的金属加工的“炉前工”也存在用工短缺的现象。另一类是技术工。这类工资高但技术要求高。我县企业的技术工本地人少,60%是外地员工,要从外地高薪聘请,如双龙纸厂和兴华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存在缺技术工的问题。
3、我县劳动力资源情况。据县统计局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的调查,2008年末全县适龄农村劳动力22.86万人,已转移10.2万人,扣除第一产业所需劳动力约10.5万人,尚有农村剩余劳动力2.2万人,亟待转移到二、三产业务工,另有5000名存量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就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近期我县返乡农民工达9732人。
二、我县工业园区企业缺工原因分析
对我县工业园区缺工原因进行分析,有三方面的因素:
1、本县劳动力方面的因素。一是就业观念陈旧有“远香近臭”坏习惯。我县年轻劳动力即使在同等薪酬下,也不愿在本地企业打工,宁愿多出些路费到外地打工,绝大多数年青人喜欢到广东沿海地区的大城市打工。他们认为,到大城市打工可以长见识,多接触一些朋友,就是谈对象也容易一些。还有的认为,在家里打工仍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束缚,到大城市和远一点的地方打工可以更自由、更轻松。甚至有的父母也认为,子女在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工作,自己脸上有光彩。我县10个外出打工的年青人中至少有1—2个打一年工,只能挣到来回的路费,甚至有的连打工路费都得向家里要。二是本县劳动力技能相对比较低。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外出务工人员60%以上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本县籍大学毕业生除非回来考国家公务员或国家工作人员,压根就没想过回来打工就业,即使个别在家闲着也顾及面子不愿到本县企业打工。劳动力技能差。我县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在本地企业打工的,基本上是从事普工。双龙纸厂从本地员工中选出二名员工到青岛培训三个月回来,还是不能胜任技术工。还有是兴华稀土,建厂之初从本地招工23人到本部培训,到现在,只剩下4名员工留在厂里。三是本县劳动力在家门口打工有自由散漫的坏毛病。在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座谈中,有好几个厂子的管理人员都提到,本地工人“家”的概念太重,有事无事喜欢请假,不习惯一天8小时在厂里打工。还有一种是部分人认为,我在外面打一天零工,少的有70—80元/天,当天结账,想做就做一天,不愿到厂里打工受约束。所以造成部分工业园区的企业喜欢用外地员工。如创晨电子厂就想在明年的春节到云南招一批员工。
2、企业自身管理方面的因素。一是劳动工资不高。无论创晨电子厂,还是福湘人造板厂,还有针织行业,工资相对都不是很高。这类企业一般工资在800元左右,要想得到更高的工资必须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或超负荷工作,否则难以实现。二是劳动保障不足。走访调查中的企业基本上都没有为职工办理养老、医疗保险,部分企业为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有的企业开出的工资很高,如双龙纸厂给工人的工资高,但却忽视了社会保险的参保,这个厂子的普工基本上都有1700元/月,但也没有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缺乏吸引工人的手段,这是企业有待规范和改进的地方。三是劳动保护不好。调查了解,大部分企业没有跟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不规范。还有是像木材加工、冶炼加工等企业的工作环境不是很好,劳动保护用品不能适时发放,也是造成招不到、留不住员工的原因之一。
3、政府服务方面的因素。近年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每年都要举办1—2次企业用工大型招聘会,在招工、劳务输出、农村劳动力培训、劳动维权等方面做了很多服务工作。如去年为兴华稀土招员工43人,今年先后为创晨电子厂招工和培训员工350人,今年夏天为双龙纸厂纠纷矛盾的调解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要真正做好我县劳动的转移就业、满足我县工业园区的企业用工问题,还有些政府服务工作没有来得及跟上来。一是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合力和效果。近年来,我县在培训项目上有:劳动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技能培训、农业局的阳光培训、扶贫办的扶贫培训等农村劳动力培训,受师资力量、培训资金、培训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培训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企业缺工统计—组织人员培训—推荐培训人员就业—跟踪服务”等就业链条对接程度不是很高。另外我县的职业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全县只有一所职业高中。特别是在九年义务制教育中,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教育和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二是缺乏一个发育比较完全的人力资源市场。我县人力资源市场2004年建成,但受场地的局限,硬件设施的影响(场地小、招用工信息电子显示屏损坏没有资金维修),人力资源市场与乡镇劳动保障站、省内外劳动保障部门没有真正意义的信息联网,造成用工信息不畅,其为企业与求职人员沟通的平台作用得不到体现,使得打工的找不到用工的,用工的找不到打工的,出现“用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我县的人力资源市场不能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益性专用劳动力交流平台。三是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工资和经费还没有保障。县就业服务中心是代表政府行使公共就业服务职能的机构,其在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和跟踪管理服务上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所有的就业服务工作都是向公众免费服务的。县就业中心虽然定性是公务员参管单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是人员工资和经费尚未列入财政预算(永州市只有江华县还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在向上争取培训指标和资金上有所影响。
三、解决企业缺工的几点建议
企业“用工难”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必然过程,它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到农民的打工观念,涉及到企业的发展文化,涉及到政府的政策引导,涉及到部门的职能发挥。要解决我县工业园区企业缺工问题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要摸清我县劳动力资源情况和企业用工缺工情况的底子。要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对我县的劳动力资源情况、近期返乡农民工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基础情况调查,对我县工业园区的用工缺工情况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建立最基础的数据台账后,进行我县人力资源库的动态管理。这是解决工业园区企业缺工问题以及解决我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最基础的工作,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和社会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必须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县劳动保障局要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工作。
2、要建立和完善我县就业培训体系。要整合我县劳动、扶贫、农业等部门的培训指标、资金、师资场地等培训力量,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村劳动力和各类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要充分结合我县企业的用工缺工实际情况开展培训,重点对我县创晨电子、针织、木材加工等缺工现象严重的企业,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各乡镇劳动保障站、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要积极发动组织辖区内的男女青年报名参加培训,要加强与企业联系,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县内企业用工充分对接,切实解决当前分块切片进行培训的现状,以缓解企业用工需求。要扩大我县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影响力,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我县的教育部门要在九年义务制教育中适当增加劳动技能方面的教育,要积极引导我县新增劳动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在家门口打工既顾家、能挣钱的良好氛围。
自2009年2月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制定出台了《__县园区工业招商项目准入评估及管理服务指导意见》、《__县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工业园区的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园区为载体带动全县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多年来的“工业强县”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1、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1.13平方公里。三年来,共累计完成征地拆迁2949亩,其中沙水产业转移园1303亩,东湖坪制笔研发基地686亩,马市工业园960亩。到目前为止,全县工业园区实际面积已达6950亩,形成了以东莞石龙(__)产业转移园为主,黄花园、东湖坪、马市、江口等各片区为辅的“一园五片区”的发展格局。
2、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保障园区建设有序开展,三年来,工业园区加大资金投入用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主要完成了征地、土地平整、园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给排水管网铺设、园区外部排污排水铺设、高压电网、配套厂房建设、行政服务大楼基础设施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有利条件。
3、管理队伍不断强化。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加大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力度,在原省级林产实验开发区和东莞石龙(__)产业专业工业园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了县政府派出机构——__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县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属正科级行政单位,内设“三部一室”,专门配备行政编制5人,事业编制10人,后勤编制3人,为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工作设立了机构和提供了人员保障。
1、园区绩效逐步显现。近三年来,随着园区新签约项目纷纷建成投产,园区绩效逐步显现。__年,园区新增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8.8亿元,实现税收2173万元,对我县GDP贡献率逐步提升。
2、社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园区企业的不断增加,园区逐渐成为就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到__年底,园区企业实现劳动用工11318人。就业率的提高,带动了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幅度减少,同时也为我县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我县距韶关市55公里,距广州248公里,有国道323线、省道1912线,随着韶赣高速的贯通和正在规划修建的韶赣铁路、粤湘高速等交通设施的完善,今后便利的交通条件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__。
2、资源丰富。我县拥有林地面积25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毛竹20万亩,蓄积量2200万条,年产毛竹100万条,能为家居生产、造纸等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全县水电蕴藏量11.81万千瓦,小水电总装机容量累计已达9.5万千瓦,能充分保障企业用电。同时,我县拥有相对稳定的4万富余劳动力,能较好地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3、环境优势明显。我县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广东省生态示范县”、“争创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环境优势明显,为一些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高科技产业入驻投资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
从近三年来新引进的39个项目整体来看,呈现整体发展缓慢,各自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截至__年7月,建成投产企业12家,占总引进项目的30.77%,在建项目23家,占总引进项目的58.97%。同时,由于缺乏对入园企业的有效监管,部分企业未按期建设或投产,影响园区的整体进展和效益,园区整体绩效不明显。从2009-__的园区绩效来看,企业实际税收对我县的经济发展还未能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三年来,新增企业税收总额分别为155.62万元、370.55万元和2173.01万元。
(一)做好科学规划,确保园区有序发展。科学
规划是园区发展的龙头,园区发展要做到规划先行。1、做好园区建设规划。一是要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编制高水平、有特色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合理确定用地规模,统筹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预留发展空间,规范工业园区建筑、道路、绿化、通讯、水电、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功能的规划设计标准,真正做到用高水平、有特色的规划引领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二是要将园区周边的规划纳入园区统一规划,妥善处理好园区建设与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关系,有效防止因园区建设规划不到位而激发新的社会矛盾。如:太平、马市反映的因园区周边排水设施不完善,每逢雨季就容易发生水淹农田,水浸民房的危险,附近群众意见很大。
2、做好产业规划。一是要科学论证我县工业发展的产业定位,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建议充分发挥我县木材资源的优势,以华润木业为上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将家俬产业的发展列入发展规划。二是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建议在重点发展沙水和马市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其它片区的产业配套,加大各片区产业集聚力度,着力打造沙水——电子机械、马市——新型材料和家俬、东湖坪——制笔等特色园区,改善目前“一园五片区”零星布局的局面。
3、在制定规划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园区规划管理,确保园区建设按规划有序推进。要进一步推进园区规划管理政务公开,强化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精简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切实树立和维护园区各项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有效遏制变更规划的随意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园区决策议事机制。一是成立由县主要领导负责的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决定园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制定解决疑难问题的硬性措施,明确部门和单位为园区建设排忧解难的任务。二是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园区工作协调会制度,负责园区工作的具体协调和事务办理。三是建立园区企业主与服务机构负责人的对话制度,不定期听取企业的工作建议、意见,现场解决有关问题。
(三)加强园区管理,优化园区建设发展环境。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在服务中履行管理职能,在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做好服务。既要帮助入驻企业协调落实政策,搞好项目建设和开工投产,更要注重投产后的服务,促其尽快达产达标。二是健全园区管理机构。按照“精简、高效、责权统一”的原则,建立集园区管理、服务管理、招商引资等职能于一体的管理机构,对入驻企业实行一站式、代办式服务,做到“投感情、低成本、高效益、零障碍”,诚实守信,兑现全部承诺,增强园区的吸引力。三是加强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处置预案,强化园区治安工作,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积极维护园区建设良好环境秩序。四是加强对入园生产企业的监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园区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提高园区绩效。
(四)畅通融资渠道,解决园区发展瓶颈。一是建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探索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BOT、BT等方式推向市场,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我县财政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压力。二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本地落户园区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三是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的支持。要根据省、市在产业转移、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充分做好相关的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最大的资金支持。
(五)完善土地机制,解决用地难题。征地和供地是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先决条件。要解决园区用地难题,一是要尽快解决征地拆迁工作的历史遗留问题,抓紧完善征地拆迁政策,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使土地征用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完善土地审批和使用的监管体制。对企业用地指标的规模要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审批,有效防止用地浪费;对分期建设的项目用地应采取科学的分期出让土地的政策,防止发生圈而不建闲置土地的现象;对不符合园区规划的用地指标要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要建立入园企业土地利用动态档案,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 BPO 人才需求
1 调研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1 指导思想。在充分了解苏州工业园区BPO产业概况及特征基础上,基于为行业培养技能应用人才,实施了此次人才需求调研。重点调查产业对技能应用人才需求,岗位分布、能力知识要求以及证书情况,在此基础上为专业调整及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1.2 调研方法。此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座谈,个别访谈,文献检索(政府部门统计文件,发展规划),网站(苏州工业园区统计网,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协会网站,圆才网)。
1.3 调研的范围。针对苏州工业园区范围内的BPO企业,结合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专业设置情况,调研走访16家代表企业。
2 苏州工业园区BPO产业人才需求调研
2.1 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服务外包在全球发展迅猛,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服务外包已广泛出现在信息技术、人力资源、金融、保险、物流、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美国、西欧、日本等国跨国公司极大推动了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根据IDC的数据,信息技术外包(ITO)将以近6%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增长,市场规模到2010年将达到5800亿美元;业务流程外包(BPO)市场将以10.9%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增长,市场规模到2010年将达到7100亿美元。同时,中国本土企业也将把有限资源集中在企业核心业务上,将非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外包。
我国正日益成为全球企业首选的BPO服务外包国之一。近年来,我国在通讯及交通基础设施环境等外包产业发展硬环境方面有很大提高;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开放度不断提高、人力成本具有相对竞争力等服务外包软环境优势突出,BPO服务外包综合实力已成为世界两强之一。越来越多的全球服务发包商愿意将更多业务发包到我国,中国BPO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2.2 苏州工业园区BPO产业概况。苏州工业园区是由中国——新加坡合作开发建设,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园区开发18年以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截止到2010年,投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已达112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84家落户园区。于此同时,苏州工业园区的BPO产业也发展迅速,园区是“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中国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到2010年底,园区累计设立企业1100家,其中IAOP评选的全球服务外包百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就业人数超过1000人规模的企业3家,离岸外包执行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11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85%。2010年园区承接外包合同签约金额12.09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金额7.83亿美元。园区BPO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2007年,园区出台了《促进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认识到了发展服务外包的意义及发展的重点和思路。同时园区政府加大了载体建设,扶持企业发展,加大人才引进。苏州工业园区完善的产业配套,为企业的落户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在整个BPO产业中,在岸外包的比重比较大,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离岸外包也有了长足发展,正在向纵深发展。
2.3 人才需求分析。
2.3.1 总体概况。BPO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ITO基础之上的,以往企业的规模较小,技术壁垒较高,人员的学历层次也都在本科及以上,工资收入也较高。随着业务的扩大,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在BPO发展延伸的过程中,对一线技能应用性的人才需求大大增加,相应的工资收入也逐渐下降。据BPO业务发展的成熟的印度统计,高,总,低三个层次的人才比例1:4:7。通过此次调研走访企业,我们发现苏州工业园区BPO企业对一线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量大,未来还将不断增加,而这和我们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据我们调研走访的16家企业反馈,在未来1年内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超过20人以上占62%,10-20人之间占25%。依据16家企业的统计数据,未来1年内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在1000人左右。
2.3.2 高职对应职业岗位分析。BPO产业涉及面很广,BPO以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为前提,原则上只要可以转化为电子数据的、可以标准化的流程都可以进行外包。在走访的16家企业中,经过整理归纳,我们确定了7个主要的工作岗位,,并分析了主要工作任务及对任职人员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具体如下:①岗位:业务流程专员。主要工作任务:与客户联络、沟通;进行商务谈判;协助经理拟定外包合同;跟踪外包合同的实施;流程外包业务中相关事项的协调。人员要求:熟悉所有的服务交付方式,比如数据录入,图片处理,文档转换等流程;了解BPO涉及的主要行业和主要BPO类型的基本知识;抗压性强,有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②岗位:呼叫中心客服业务代表。主要工作任务:受理业务咨询;解答客户提出的疑难问题;电话查询服务;业务受理;客户建议的录入和提交;挽留用户;参加公司业务培训。人员要求: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记忆力好,对数字敏感);良好的倾听和沟通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文字输入技能(40字/分);普通话标准,能听苏州话(方言)更好;能吃苦耐劳,可接受夜班及轮班;抗压性强,有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③岗位:呼叫中心客服销售代表。主要工作任务:通过电话向用户营销业务;通过电话实施客户关怀,提高用户满意度;通过电话配合营销策略,完成主动营销项目和服务。人员要求: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良好的倾听和沟通能力;掌握关于电话营销以及电话有效销售的最新技巧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文字输入技能(40字/分);普通话标准,能听苏州话(方言)更好;抗压性强,有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④岗位:技术支持流程专员。主要工作任务:进行日常的公司硬件与软件的维护;对业务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及时进行备份;引用一定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远程技术支持服务。人员要求:理解关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了解不同类型客户技术支持服务的外包流程;具有通过交谈、邮件、和电话对计算机、软件、电信服务、家用电器等终端用户提供远程帮助和支持服务等能力;了解处理压力,无耐性,心神不定和生气等不良情绪的方式。⑤岗位:BPO质量控制专员。主要工作任务:现场质量管控;质量持续改进;现场人员调配;企业质量内部培训。人员要求:理解管理一个BPO机构中的业务流程、人员管理和产品的质量原则;掌握最先进的质量度量标准;获得处理基层相关的质量问题和挑战的技能;掌握最先进的不断更新的质量改进的方法和技巧;了解通过技术管理质量的方法;懂得如何在整个公司中建立和发展的质量意识。⑥岗位:BPO人力专员。主要工作任务:企业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培训工作。人员要求:对人力资源各职能模块有深入认识;理解使用绩效原则管理人力资源及企业文化;懂得计划,人员管理,工作流程及业绩之间的关系;具备更新公司中的管理人力、文化、冲突、工作环境、及业绩的知识和技术。⑦岗位:BPO运营主管。主要工作任务:企业现场运营管理;运营一线管理团队建设;处理企业运营过程的突发事件;团队成员考核;与公司其他部门主管协调沟通。人员要求:具备一定团队领导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日常工作的基础技能;5年以上BPO行业运营经验,50人以上团队管理经验;流畅的日语/英语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协调能力;有处理基层中复杂的常规问题的能力;具备处理团队事务的迅速反应能力。
2.3.3 职业资格证书分析。调查统计发现,目前企业对资格证书的要求并不统一。一部分企业表示看重资格证书,通过证书的系统培训,可以缩短企业的岗前培训时间。目前认可的证书主要行业协会的认证,例如全球服务外包认证协会(BCI)。也有一部分企业表示因为目前行业内没有统一权威的证书认证,所以招聘时对证书没有要求。
3 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苏州工业园区是被江苏省商务厅认定的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普通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等学历教育为第一层次,专业培训机构、社团、企业等非学历教育为第二层次的BPO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虽然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学院的培养模式中实训环节比较少,即使是有实训的,实训效果也不理想,导致专业还是拘泥于传统的教学。
3.2 课程设置老化,与产业需求相脱节。走访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动手能力欠缺。而在社会培训方面,苏州国际科技园培训中心表现突出,建立了苏州工业园区BPO人才培养基地。基地位于园区科技园,具体培训项目包括:英语培训及服务区国家社会文化理解;呼叫中心业务培训;金融数据处理;IT支持服务;BPO服务品质和个人素质培训。基地还与印度Hero Mindmine公司联手,导入国际先进课程,打造“精通外语+掌握专业流程处理技能”的高端BPO人才。在社会培训机构在技能能力培训方面效果明显,但在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训上由于自身的原因存在欠缺。
4 教学改革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我们提出如下的教学改革建议:
4.1 依据产业需求,改革现有课程,开发新课程。依据我们对岗位,核心能力,技能与知识要求的调研,建议增加压力应对技巧课的课时,修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新开《计算机在BPO企业中的应用》课程。目前学院虽然开设了压力应对技巧课程,但教学手段还是比较传统,局限于教室上课,借鉴BPO企业员工内训培训成功经验,建议可以将户外拓展等项目纳入到课程中去,效果要比课堂好。学院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行业的针对性,任课老师来自公共学科部,而BPO企业的岗位需求量大,许多员工对这一行业了解甚少,期望很大,进入企业后感到较大的落差,造成员工流动率高。建议邀请企业兼职讲师针对BPO企业开设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一类的课程,让员工事先对BPO行业有所了解,知道进入这一行个人职业成长轨迹会是怎样,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员工盲目求职而导致的频繁跳槽。新开《计算机在BPO企业中的应用》课程,由于BPO是基于在信息化应用为基础,因此开设此课程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其拓展职业空间。
4.2 在不断完成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同时,还可以联合苏州工业园区公共实训基地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实训教学。在我们调研中,目前各个学院的实训室建设普遍比较滞后,而苏州工业园区的公共实训基础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实训平台,对各个学院开放。建议学院在正常校内实训的同时,加大校外实训的比重,可以和公共实训基地合作,开展BPO项目的整周或整月实训,进一步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4.3 通过与企业的项目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师资水平对学院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高职教育要求双师型教师,既懂得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BPO产业发展日新月异,要想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必须使其参与企业的项目,同时绝大部分企业实行项目制管理,项目是以信息化应用为基础,可以异地实施,通过系统进行交付,这也为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创造了条件。可以采取将企业项目引入校园进行实施,老师利用假期进入企业等方式进行,通过项目实施,提升教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嵚楠.苏州服务外包发展的SWOT分析[J].世纪桥.2010,17.
[2]祖祎.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现状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10.
[3]黄贵超.侯爱敏.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载体建设的经验、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1,02.
1、建立工作机制,为银企合作提供沟通平台。由各县(市、区)工业园管委会牵头,每半年召集一次银企洽谈会,一是分析半年来的工作成果和得失,解决合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二是推介新入园的企业和项目。
2、结合银行的信贷政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凡大的招商活动或重大项目,让银行提前介入。银企“相亲”既可让外商放心入园,又可使银行超前展开融资调整,这样的有机结合不仅能体现效率,更可提高入园企业的品质。
3、建立土地回购储备体系。园区地块合理定价,公开挂牌。政府可以优惠招商,但当银行依法处理抵押土地时,土地储备中心有义务按设定的抵价登记价值回购储备。这样做既可以解除银行对抵押物变现的忧虑,又能通过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逐步提高园区自身的品质。
4、建立以财政出资为核心,工商业界积极参与的商业性担保基金。参保企业既可享受担保权利,又要承担一旦违约就得“破产出局”的风险,担保基金以“当铺赎卖”的方式可获得良性循环不断发展,还能有效解决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窘境。
二、银行的服务
1、建立信贷辅导机制。年初各家银行联合进行一次政策宣讲活动,向园区企业介绍各自的信贷政策、融资品种、准入标准和信贷管理规定;对于经营期满一年、有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年报的开户企业进行一次信用评级,达到准入标准的积极上报授信额度;对经营期未满一年的也要积极进行财务辅导,帮助企业努力朝标准靠拢。
2、建立贷款合作机制。倡导试行多边贷款合作模式,以银团贷款的方式解决一些较大企业(项目)的资金需求。银团贷款的牵头行贷款份额以不高于40%为宜,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各参加行的积极性,促进信息分享,加强贷款管理。在这个平台上还可试行贷款的二级市场运作。
3、建立理财帮扶机制。利用银行的理财顾问和现金管理优势,帮助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运作上的不足,促进企业进行公司治理,更好地发展成为现代企业。
三、企业的努力
1、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诚实守信,着眼长远,努力打造“市场信得过,银行能放心”的企业品牌形象。
全省实有耕地面积813万亩,其中水浇地占33%,山旱地占67%。根据省农牧部门去年调查,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74.5万亩,耕地撂荒面积16万亩。剖析耕地撂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因自然条件严酷、农村生产基础条件差导致撂荒。我省三分之二的耕地为山旱地,自然条件严酷,生态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降水稀少,“十年九旱”,交通不便,一部分坡耕地远离村庄,耕种条件差,产量低而不稳,从而导致撂荒。二是因农村人口外迁、劳动力不足导致撂荒。种田不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弃耕务工”、“弃田经商”成为农民的理性选择,农村一些年轻力壮的主要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或经商,赚取劳务收入或其它收入,向城镇迁移的人数急剧增多,耕作方便的田地由亲戚朋友代种,一些离家远、耕作不便的田地只好任其荒芜。此外,一些人为了躲避计划生育、方便子女上学举家外出,撂荒现象日趋明显。三是因种植效益差导致撂荒。随着物价上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不同程度上涨,农民种地成本急剧上升,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效益高。特别是一些瘠薄地、边远零星地更是入不敷出,是农牧区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四是因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导致撂荒。由于我国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不愿流转”和“不能流转”的现象,进城农民宁荒不转,导致农民身份改变,土地经营权不变的现象。除上述主要因素外,水源断流、难以灌溉,水电成本过高、种植不划算,土地盐碱化、无法耕种等也是导致耕地撂荒的原因之一。
二、耕地撂荒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耕地撂荒对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造成资源浪费。耕地撂荒加速了土地干旱、瘠薄、盐碱的进程,在影响耕地质量的同时,也严重威胁到耕地数量的稳定。二是影响农产品供给。耕地撂荒面积扩大,随之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农产品产量减少。按照XX年粮食平均单产247公斤计算,全省16万亩撂荒地减少粮食产量近4万吨。三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我省农业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耕地撂荒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农村经济的加速发展就会缺乏有力支撑。
三、减少耕地撂荒的意见及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耕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增强爱惜土地、种好土地的自觉性。把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摆在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种地热情。要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措施,确保各项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做到“多种多补、少种少补,谁种补谁”,撂荒农户决不允许享受各种种粮补贴。调整和完善耕地保护策略,严格控制非农占用耕地,提高耕地利用率和效益,确保撂荒地尽快恢复耕种。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切实加大农资监管力度,防止因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导致种地成本上升而出现撂荒。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要鼓励推广现有经验,探索新的办法,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开展土地流转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四是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撂荒地突出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各种涉农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打捆使用,逐步改善整个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要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兴修农田水利,增强抗灾能力,防止出现新的撂荒。
五是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应按照“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鼓励走多种产业综合经营的路子,将农民的种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和稳定土地的收益。将减少或避免撂荒与巩固退耕还林草的成果结合起来,达到合理解决和充分利用撂荒地的目的。
六是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要加大对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调动农技人员服务“三农”、推广良种良法和农机农艺的积极性。要大力开展针对撂荒地区的农业技术培训,抓好良种良法推广,使之扩大种植面积,解决广种薄收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增强解决撂荒地的科技支撑力量,减少农村隐形撂荒。
峰峰矿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调研报告
总工会工作现状调研报告(市)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卫生局团委现状调研报告
县医患矛盾现状调研报告
社会救助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高中生在校现状调研报告
人事局关于依法行政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
市农村小康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暑假园区发展历程和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山区税源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一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缺乏聚集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自来水普及率不高,断头路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低,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鲜明,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七个一支柱产业,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不响、实力不强、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不能有效带动相关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同时,城镇产业用地布局分散,各类性质用地区别不明显,工业用地偏少,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需求,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规划编制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城镇间、城乡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效应。一些城镇规划约束力弱,建设随意性大,市场寄生于道路,沿主干道线型排列,形成只见新街、不见新镇的现象。建筑形体空间缺乏艺术效果,风貌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现象普遍。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到城镇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上的优惠政策,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制约,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是最牢靠的保障线,不愿放弃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导致了征地难,影响了城镇建设。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分析,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体思路是: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核心,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城市到重点镇的聚集效应的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形成县城、中心镇、集镇链接配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为加速崛起构建重要载体,为突现追赶跨越提供发展动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规。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和集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筹解决资源重复和分散配置问题,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同时,要倡导阳光规划,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要精细编详规。抓紧制定产业布局、交通路网、修编土地总体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并搞好各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新区、重要地段、重点组团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把能看得准的先做了,看不准的先放着,给后人留下空间。同时,要做好水电气、通讯、环保、防洪、绿化、防震减灾、历史文化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适应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三要严格抓落实。规划向来有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说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决克服规划与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决不能让规划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定,对未办理一书两证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使规划与建设无缝对接。建立城镇规划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城建、城管、国土等部门的力量,成立规划巡查大队,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关口前移、源头管理,分片包干、每日上报,把各类违反城镇规划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坚持突出重点,把城镇规模做大
一要铺好路网拉框架。路网是城镇的骨架与血脉,影响着城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引领着城镇发展的方向与框架。首先,要强攻主动脉。重点建好新区骨干道路,畅通新老城区资源流通,拉近主副中心的空间距离,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其次,要打通断头路。结合组团开发与老城改造,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健全微循环,完善城区路网,使城区道路真正形成环状循环、连贯顺畅。
二要建好基地育亮点。坚持做大城镇规模与做强城镇实力相结合,根据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打造亮点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加快推进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吸引农民进城务工,把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成城镇的发展新区,农民进城的就业区。
三要统筹建设强承载。加快推进老城改造,依托现有建设格局,着重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加速城中村改造,统筹城乡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城镇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等公共设施对接,加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启动村村通公交,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3、坚持产业支撑,把城镇实力做强
一要搞好产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突出城镇产业功能,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布局、分工协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错位发展、集群集聚,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由有关部门启动产业一体化编制工作,统筹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划分各自重点发展产业,明确产业定位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尽量避免产业发展重复投资现象;各乡镇根据三大圈层发展规划,加快修订和完善本地的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工业布局规划,加强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项目向园区集聚,关联产业向龙头企业集聚,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结,走项目产业集聚之路,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实现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
二要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坚持招商引资与发挥能人优势相结合、与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相结合、与培植新兴产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重大基础设施相结合、与争资立项相结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集聚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壮大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城镇功能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精神,城镇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规划确定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推动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建设培育商品交易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新型商贸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子商务。加快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把城市机制做活
一要加快投融资机制改革。资金匮乏是制约建设的瓶颈,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首先,实施多元化、多渠道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四块钱:即招商引资、引进外面钱,争取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争来上面钱,盘活资产、激活闲置钱,启动民资、聚集零散钱。其次,按照土地支撑融资、融资支撑建设、建设支撑发展的原则,善于经营土地,建立有形市场,真正形成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第三,按照适度举债,加快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产,打捆包装新项目,继续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同时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将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处理、市政管网、城市路桥、公共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向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及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形成多元化主体结构,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二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全县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试点,逐步取消二元制户口管理模式。继续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积极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发展。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打造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基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推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对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在经过批准以后进行出租、转租、置换、作价入股(或出资)等形式有序流转。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补助换宅基地的思路,采取置换或回购退出宅基地,实施新居工程、享受廉租住房、自主购房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流转承包地,进入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居住。让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要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的高标准,来源于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效率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健全城镇的执法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明确乡镇政府的城镇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协调解决好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与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机构,实施综合管理、统一执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聘请经济实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城镇的管理。总之,要按城镇的标准,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加强城镇的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2017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2017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2.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4.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5.新型城镇化红色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
7.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8.抗日胜利纪念2017推荐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9.建设调研报告
10.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二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形式,它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立项、完工到产生社会效益,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从20**年起开始担任乡镇的主要领导,经历了镇区建设的全过程,镇区从杂乱无章到现在的三纵四横的基本格局,从没计划的建设到聘请省设计院设计中长远规划,从窄小的的街道到现在的宽20米的两条共长5公里的主街道,从低矮瓦房到鳞次栉比的商业服务区,处处凝聚了党委政府的心血和汗水,但现在看到对全镇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的拉动作用,从内心感到欣慰。下面我就近几年关于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镇域经济的增长谈几点体会。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具有投资功能,又能营造一种新的消费环境,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力。
1、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来看,直接拉动建筑、建材、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桥梁、房屋建设,可创造建筑工人的大量就业需求,进而拉动建材、冶金、机电等相关产品的需求。2000年以来,我们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使用的目标对镇区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打通了宽32米、共长4.5公里的南北和东西两条主干道,镇区形成了三纵四横的主体框架,镇区面积扩大到了3.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万多人。同时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南北大街亮化工程、XX庄的窗口工程、中心游园工程、市场工程等四大工程,南北大街铺设了25000平方米的彩砖,开挖了下水道,种植了大叶女贞,安装了路灯和无线广播,设置了垃圾箱,架起了过街彩虹,规划了斑马线。**村商业街拆旧建新,还修建了一大二小3个绿岛。在镇区中心位置投资135万元建起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中心游园。建起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封闭农贸市场。这些工程需求共吸纳2.8万人从事建筑业,消耗大量水泥、钢材、砖等建筑材料,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自然村落被城镇取代,小农消费观念,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入住新型城镇化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20**年全镇拥有各类市场5个,消费品销售总额达5000多万元,其中新型城镇化居民消费1400万元。新型城镇化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4200元,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达35%、90%和26%。
3、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中分离的步伐,为实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而且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管理创造了条件,农业人口的减少,提高了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拉动了农民的消费。农民进城数量的增加,使本地农民有条件、有可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4、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了乡镇企业的集中,通过规模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拉动了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兴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企业实行专线供电,吸引了100多家非公企业和36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区内形成了机械铸造、刺绣、磨料、细木板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10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此外,新型城镇化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的优化,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聚宝盆,吸引了外部企业的青睐,纷纷洽谈入驻。
5、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了现代文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现代文明之风的熏陶,人们不再局限于培养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而是着眼于长远目标,迎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文化教育发展资料的消费悄然膨胀。2017年底镇区建有大型广场、群众文艺宫、镇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群众娱乐活动场所,全镇自发组织文艺剧社30多家。群众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程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拉动建筑材料的消费需求,建筑工人的生活消费;住宅建设可拉动装饰装潢及家庭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身还包括生产类投资,这些经济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又拉动大量生产资料的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了市场体系,拉动商品交易量的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建设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动居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可谓新型城镇化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关联度高,影响面大,显示了强大的经济拉动力。
当前我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正确引导农民建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顺民心,合民意,必将大大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二是当前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启动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启动点之一,抓住机遇,完善政策,必将加快经济的发展。三是XX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步早,基础好,思路清,在全省有较大的影响,变压力为动力,乘势而上,必将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再上新台阶。对于这些机遇,我们认识是清醒的,行动是及时的,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新型城镇化抓新型城镇化的情况多。对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现在都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镇本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深化改革,树立产业观念,加快实施以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生产力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产业建设。因此,必须转变视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为非生产性投入的观念,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象抓产业建设一样搞城镇建设。应当认识到:第一,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所作的投入,带动了建材业、建筑业、运输业、机电业、流通业等众产业的大发展;第二,它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并开发了闲置的土地,培植了新的财源;第三,它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和就业空间,开辟了发展经济的新天地;第四,它的许多基础设施投入本身也是经经济发展的必须的保证。
2017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2017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2.城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4.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5.新型城镇化红色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推进城镇化调研报告
7.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8.抗日胜利纪念2017推荐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计划生育人口的调研报告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即将展开,为顺利做好此次人口普查工作,摸索和探求解决人口普查各主要阶段将要遇到的问题和质量控制方法,取得人口普查工作具体操作和组织实施的经验,根据青岛市统计局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市统计局从全市33个镇(街道、园区)中抽取3个重点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 从如何有效进行普查宣传等十个方面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专项调研工作。
此次调研历时两周,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月22日邀请重点镇(街道、园区)在市统计局以座谈会的形式,对普查中可能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二是1月26日-27日市人普办分组到重点镇(街道、园区)进行实地调研,对部分重点单位进行了试点入户;三是1月29日在市统计局召开此次调研总结座谈会,对前段时间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归纳总结;四是撰写调研报告。
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此次调研专题共涉及以下十个方面:
1、如何有效开展普查宣传?
2、如何解决入户难问题?特殊地区和特殊人如何登记?
3、普查员及指导员如何选聘和选调?
4、如何了解掌握外出人口基本情况?
5、外来人口基本状况及如何做好普查登记?
6、人户分离现状及如何进行普查登记?如何进行户籍整顿?
7、外籍及港澳台人员状况及如何进行普查登记?
8、如何防止死亡人口漏登?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超生情况如何据实登记?
9、怎样开展普查摸底?
10、影响本地区普查工作的其他因素。
通过对以上十个方面的认真调研,我们及时了解正式普查登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摸清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有效开展普查宣传,是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因素。要做好宣传工作,不仅要从多方位,多角度的开展宣传,更要长久性、持续性的开展宣传。平度市统计局10月份至XX年7月份,分批次组织本市各镇(街道、园区)进行人普宣传,主要以悬挂横幅、宣传栏张贴海报、分发普查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XX年7月至XX年11月,通过宣传车队入村、宣传资料入户进行持续性宣传,并通过电视台、报纸、短信平台等多方位媒体宣传。
二、入户登记是普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入户登记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的准确与否。因此,如何解决入户难问题,特别是特殊地区和特殊人如何登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前期两周的调研,发现只要前期宣传工作到位,大众居民在了解到人口普查这项工作后,对入户登记这项工作的配合度还是很高的。对于宾馆、医院、学校等特殊地区,要做到入户前与单位负责人联系,入户时由该单位所属镇(街道、园区)工作人员陪同,并携带各级人普办下发正式文件,对于特殊人群要提前告知并预约时间进行入户登记。
三、选聘和选调普查员和指导员工作,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镇(街道、园区)选调普查指导员以一、三产统计员为主,因为一、三产统计员部分业务在农村,作为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平度市来说,人口普查的工作重点在农村;二是选聘普查员以各村(居)委会三职干部为主,参加人口抽样调查、农业普查等普查工作的人员优先选择;三选聘报酬参照往年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标准,然后根据实际工作具体调整。
四、如何掌握外出人口基本情况是人口普查工作的难点之一。做好此项工作,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非全家外出户,可在入户登记时询问其他家庭人员;全家外出户,要通过询问邻居、亲友、村(居)委会等形式了解情况。
五、如何做好外来人口基本情况普查是人口普查的又一难点。做好此项工作,可通过其所在单位、村(居)委会联系,或在其居住所门前张贴人普通告,邮寄信函等方式联系。
六、人户分离现状及户籍整顿问题的处理,要与其他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合作,特别是加强与镇(街道、园区)、村(居)和公安、派出所、民政部门等单位间的协作。
七、外籍及港澳台人员状况和普查登记问题的处理,处理办法同上。
八、防止死亡人口漏登、农村和流动人口超生情况据实登记问题的处理,要与当地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公安部门加强协作,对以上几类人群登记做到不重不漏。
九、普查摸底工作的开展,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以镇(街道、园区)为核心,村(居)委会为主力,调配人员,全面开展普查摸底工作。
十、通过此次调研和对历年普查工作的总结,影响本地区普查工作的突出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是XX年10月份平度市农村村委会换届,村委会成员将会有变动,这将为调查员的选聘、培训和入户登记工作带来困难,影响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历年大型普查,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效果差强人意;
三是入户登记中往往出现意外问题、特殊情况等,导致登记工作中断或不准确;
四是人口普查填表数量巨大,审核工作量大,往往因为某一两个指标的不明确,而导致出现大量相似错误出现;
五是光电数据录入对填表要求严格,常因书写规范度不够而导致机器误读。
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调研工作历时两周,通过座谈会、实地调研、试点入户、邀请参加历届普查工作的同志参加经验座谈会等形式,从十个方面对此次普查进行了细致调研,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计划生育人口的调研报告二
摘要:重男轻女现象屡见不鲜,女婴经常惨遭遗弃,导致我国男女比例失调严重。为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计划生育,B超不准严明婴儿性别,关爱女孩行动等等,但收效并不十分理想。我们应做到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抓紧抓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明确任务,统筹兼顾,着力解决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优化环境,求真务实,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女孩生活、发展的舆论氛围;逐步完善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重男轻女 计划生育 关爱女孩
正文:
众所周知,泱泱中华五千年,重男轻女现象屡见不鲜。在万恶的旧社会,女子被当做传宗接代的工具。生男还是生女,那是天与地的差别。很多女婴被贩卖或遗弃。改革开放后,此类现象还是随处可见。现在,我们已进入21世纪,但对于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我们却依旧经常束手无策。
在农村,重男轻女现象尤为严重。在农村老人心中,女儿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儿子才是可以为家里延续香火的,老了也应该住儿子家才是名正言顺的,所以他们认为没有儿子老了也就没有了依靠。这也就导致了农村很多人不生到儿子就不罢休的行为。
不止如此,大部分人更认为儿子是越多越好,便导致超生屡禁不止,计划生育根本无法确切实施。而女婴经常惨遭遗弃,更有很多孕妇做B超确认腹中婴儿是男是女,如果是女,很可能会被引产,这直接导致我国男女比例失调严重。为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计划生育,B超不准严明婴儿性别,关爱女孩行动等等,但收效并不十分理想。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超生游击队的存在,女婴被弃事件更是时常闻之。
处于新世纪的我们任务繁重。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抓紧抓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明确任务,统筹兼顾,着力解决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优化环境,求真务实,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女孩生活、发展的舆论氛围
五、逐步完善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重男轻女太严重
重男轻女是一种认为男女不平等的观念,重视男性的权利,而把女性定性为男性的附属,并限制她们发展个人才能的机会。由于男性生理和社会性的天然优
势,对儿子投入和对女儿同等的关注,能得到更大的综合回报。在资源有限甚至匮乏的情况下,也构成了父母重男轻女思想的经济原因。
在很多有重男轻女思想地方,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为了生男孩而不顾自己负担能力不断生育,如果生的是女孩,就一直生,直至生出男孩为止。有些则通过做B超获知性别,如果是女,就会被引产;如果是男孩,则会被生下。而一些法制不健全的地方还会把女婴溺死或遗弃。
有些重男轻女观念较深的家庭里,生了女儿会被送人,甚至溺死或遗弃。即使是重男轻女观念并不是很深的,大多也会认为女孩子长大后要嫁人,不需要读太多书,于是不顾子女的意愿,要女儿辍学工作赚钱供她们的兄弟读书 ,即使女儿成绩很好,儿子无心向学,这些父母也照样如此。平时也会对儿子和女儿有不同待遇,例如有些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优先考虑给儿子,却要女儿做较多的家务。极端的情况甚至是把儿子视为宝贝,在家里有如小皇帝,女儿则被视为奴仆看待,也常被打骂。
事实上,这些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就像在我家也是存在的。我最小的叔叔和婶婶先生了个女儿,但他们想要个儿子,就生了第二胎,第二胎的确生了个儿子。但在平常生活中,他们有好东西都是先想着儿子,对儿子比对女儿好得多。
男女比例总失调
男女比例失调,会对未来社会的良性稳定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造成冲击,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是婚姻的稳定。
我国在进入21世纪以后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人口问题就是男女比例失调。主要表现有:男女比例分布严重不平衡,男女配偶间年龄差距增加,高基数高比例的无择偶人群,出生人口萎缩等。
具20xx年,完全统计,截止到20xx年为止,全世界的男女比例为 1(女) :
1.4(男),据这个趋势分析,估计在20xx年,男女比例会达到 1:1.74,也就是到21xx年,会达到1:2左右。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婴儿性别比是基本一致的。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117:100 。然而,根据中国政府于20xx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即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女比率达到117:100,比正常值102至107高出很多。另据中国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男女婴的性别比为112.8比100、镇为116.5比100、乡村为118.1比100。而造成此现象与农村的重男轻女现象是有着明显关系的。
计划生育难实施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事实上,虽说我国计划生育已实行多年,国家也十分重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但在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的实施仍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超生游击队那是比比皆是。
在农村,很多家庭抱有不生到儿子就决不罢休的思想,于是就导致了如果生的是女儿的话就接着生,还是女儿就再接着生的现象。事实上,我家就有一个远
房亲戚,连生了四个女儿,还生第五个,结果第五个还是女儿,他们就把第五个女儿送人了,现在居然还想再生第六个。我真的是不知说什么好了!我想,如果人人都像他们这样,那计划生育要来何用?
事实上,农村养儿防老的思想太根深蒂固了。有的人就算生到了儿子也还是不满意,一个不够要生两,两个还嫌少,三个还差不多。也不想想家里的经济实力养不养得起。正是这些愚昧的思想导致了计划生育的实施困难。说到底,重男轻女是根源!
关爱女孩怎行动
由于重男轻女现象的严重,男孩女孩所受到的待遇相差很多。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国家很重视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关爱女孩行动。
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不仅是贯彻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倡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女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更是平衡男女比例的重要途径。这个行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大力传播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风,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营造全社会都来关爱女孩的大环境,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依法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让女孩和女孩家庭的社会地位提高,实际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促进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
近年来,关爱女孩行动的开展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我的家乡余江当然也不例外,一些关于计划生育与关爱女孩的标语随处可见,而各种关于关爱女孩的活动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村委都有对村民进行教育,充分组织和落实关爱女孩活动,并加大拨款来为活动提供强大的资金后盾。
这次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我个人认为,我受益很多。
在计生局打下手的日子,让我学会了一些处理伤口等的基本方法,更学到了一些如何注意自身卫生健康的方法,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受益匪浅,让我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健康和身边人的健康。
2007年3月,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肩负着期望和重托,开始了东北三省的土地督察工作。崔岩深知,尽管一切才刚刚开始,但没有时间等,只能按总督察“边工作边组建,以工作促组建”的要求开展工作。所以,一到沈阳,崔岩率领沈阳局的同志立即主动开展工作,对东北三省一市的土地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明察暗访。
崔岩介绍说,沈阳局按照总督察的统一部署,进行了东北三省一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制度情况的调研、专项督察和“两类园区”的情况调查,形成了系统全面的调研报告。同时,重点出击,先后对九个县市进行了实地巡查,对查到的土地违法违规情况进行了核实认定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如对大连市、哈尔滨松北区存在的违规用地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对鞍山市违规设立园区的违法事实进行了核实认定。应当说,时间虽短,土地督察工作的震慑力与工作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从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到沈阳局,虽然才开展工作三个月,但崔岩对当地土地管理的总体形势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他说,东北三省市土地管理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保护和保障的矛盾依然突出,总体形势喜忧参半。
喜的是,中央实行最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尤其是国家土地总督察制度的建立,已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都进一步完善制度、采取措施,加大了耕地保护的力度。今年上半年东三省土地平均下降了31.7%,来人上访下降了6%,吉林省下降了25%,国家关于土地管理的一系列重大措施,已经有了显著成效。
忧的是,用地矛盾依然突出,保护土地的压力增大。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由于种种原因,东北三省的发展明显慢于发达地区。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被认为是东北的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于是东北三省纷纷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如辽宁省 “五点一线”战略,黑龙江省“1000平方公里哈大齐工业走廊”思路,吉林省有序推进各级开发区和县(市)工业集中区构想等。共同特点就是将集中发展工业园区作为振兴的重要措施和招商载体。这就意味着还要大量占用土地,所以边批边占、违规顶风占地现象时有发生。经初步调查,东三省有关部门、市县还存在保留或擅自批准各类工业园区达百多家,规划占地十多万公顷,地方发展声势浩大,招商紧锣密鼓,在发展与保护问题上一些地方不免存在“中央踩刹车,地方加油门”的现象。
所以,不论是地方国土资源部门还是国家土地督察机构,保护土地和维护土地法纪的形势都不容乐观。“当然,这也正是建立土地督察机构的价值所在”,崔岩最后说。
一、认真开展专题调研
我委重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走基层”活动,走访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双联”工作联系村和“三联工程”联系社区中,注重收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次又按你办《通知》要求,我委党组研究制定发了《关于开展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专题调研方案》,委领导班子成员分为7个专题调研组,再次深入重点企业、产业园区、联系村(社区)开展调研,听取基层企业群众意见建议。委群教办收集各调研组反馈情况,认真梳理归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农电体制改革问题。两县的供电体制问题,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两县小水电资源比较丰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集资修建了大量的小水电和低压电网,既解决了边远山区用电问题,又解决了农村提灌问题,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日益增加,已不能满足当地需求。由于电力体制问题,国家电网政策性投资难以进入小水电供区,导致电网投入严重不足,供电质量难以保证,安全隐患大,网络稳定性差,群众意见大。
(二)农村电网改造问题。农村电网是重要的民生基础设施,关系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繁荣。近年来,我市农网改造累计投资12.57亿元,提升了已改造区域电网承载能力,有效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但是,由于全市农网改造体量大、需求多、欠账多以及地区历史形成的多元复杂的电力体制等原因,造成农网改造覆盖面还不到50%,未改区域在供电能力、用电安全等方面问题突出,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
(三)无电户、无电学校问题。由于两县小水电供区的供电主体多元复杂,供电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地处边远农村等原因,致使叙永县还有6所无电学校、两县还有98户无电户。
(四)城区户表改造问题。因历史原因,以前供电公司在城区按一个小区或一栋楼共用一个电表进行计价收费,经常因一户居民没有按时交纳电费,就造成一个小区或一栋楼停电进而引发供电纠纷,成为社区不稳定因素。2010年起,我省开始推广智能电表换装工程,让群众享受阶梯电价、分时电价、峰谷电价等优惠,一并解决社区用电纠纷。我委抓住这个机会,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和协调,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会同市发改委和国网供电公司共同推动智能电表换装工程。至今,我市主城区已推广智能电表397446只,覆盖率达88%,其余区县城区已推广智能电表11331只。
(五)园区基础设施用电价格问题。产业园区内交通设备设施用电、安全设施用电以及路灯照明用电,因在办理用电申请时,是以产业园区的名义整体办理的,所以,均按工业用电价格缴纳电费,价格高。为此,产业园区请求协调解决,按照用电的类别缴纳电费。
(六)离退休老同志反映的问题。我委经历了三次大的机构改革,先后合并了原机械局、化工局、乡企局等10个单位,加之企业改制后划归我委管理的企业退休老干部,共有离退休人员210余人。由于体制原因,存在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住院护理费和床位费不能随物价上涨同步调整提高问题,企业离休人员住房补贴问题,老同志娱乐健身活动场所建设问题等。
三、整改措施
(一)农电体制改革问题。农电体制改革共涉及叙永18个乡镇、古蔺19个乡镇的358个行政村、20.8万户、78.88万人。按照市政府要求,我委于2013年7月牵头组成调研组,深入未进行农电体制改革的乡镇及供电企业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提交市政府决策参考。今年,又按照市政府要求,于5月深入两县调研,制定了改革方案和工作推进时间表,明确了具体任务和时间节点,指导两县全力推进清产核资和完善改制方案,确保今年全面实现小水电供区移交,彻底解决小水电供区供电质量差以及无法享受国家农网改造政策等问题。
(二)农网改造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委加大牵头协调力度,加快推进农网改造速度。一是加强资金争取。2013年以来,会同市发改委和国网供电公司,全力争取上级支持。2013年,争取到农网改造资金2.64亿元;2014年,已争取到3.05亿元,今年还将依托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及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等有利政策,继续向省上及国家争取扶持资金。二是下达目标任务。1月26日,承办召开了全市农网建设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了新一轮农网建设工作,市政府与6个区县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区县与供电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加强督促协调。积极与市级相关部门以及各区县、国网供电公司研究农网改造方案,协调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情况,全力推进农网改造。2014年,全市农网改造计划投资4.08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1.0258亿元,占计划的25.14%,线路改造613公里,整体工程按计划有序推进。
(三)无电户、无电学校问题。市委蒋辅义书记在“走基层”活动中要求,务必在今年6月30日前解决无电户和无电学校的用电问题。我委按照蒋书记要求,加大协调力度,已争取到专项资金900万元,在供电体制改革还未完成的情况下,协调国网供电公司优先实施,指导督促施工单位优化施工方案、精心组织施工队伍、加快施工进度。目前,6所无电校已在5月1日前全部接通临时用电,永久性用电设计方案已全面完成;叙永县龙凤乡石坪村3社的38户无电户电桩全部已运输到位,确保5月底通电;古蔺县已完成4户无电户的通电工作,剩余56户也在抓紧施工,确保6月前全面完成。
(四)城区户表改造问题。我市户表改造工程原由市发改委牵头,后根据市领导要求,改由我委牵头。我委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和资金争取力度,会同市发改委和国网供电公司加快推动,预计主城区今年安装56328只,届时将实现全覆盖,其余县区城区预计今年换装103099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