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应用化工技术

应用化工技术

时间:2022-05-11 10:56: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应用化工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应用化工技术

第1篇

>> 煤化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新型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基于新型煤化工技术进展分析 现代煤化工技术经济及产业链研究 特种加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中国石化煤化工技术最新进展 食品无菌包装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我国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探讨 绿色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探讨 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探究 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 天然气化工应用研究进展 我国褐煤煤化工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基于情境认知的煤化工技术及装备教学模式初探 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新型煤化工技术和经济竞争力的研究 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发展路线研究 我国煤化工技术最新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张运申.浅析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发展[J].化工管理,2015 (5):108.

[5]肖宠.浅析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J].化工管理,2016(15):135.

[6]霍宏.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5(15).

[7]金伟刘.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探析[J].施工技术,2016,1(2).

[8]刘丽秀.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J].煤炭技术,2014(2):196-198.

[9]李哲.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104.

[10]汤志刚,温燕明.煤焦化过程中精馏技术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J].化工进展,2009,28(11):1883-1889.

[11]赵伟.探析煤焦化过程中精馏技术的发展以及面临挑战[J].化工管理,2014(14):159.

[12]Thompson D, Argent B B. Predic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race elements between the product streams of the Prenflo gasifier and comparison with reported data[J]. Fuel, 2002,81:555-570.

[13]胡迁林.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精细化发展[J].科技导报, 2016,34(17):42-47.

[14]Keompel H,Liebner W. Lurgi`s methanol to propylene report on a successful commercialization[J]. Studies in Su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2007,167:261-267.

[15]张殿奎.煤化工发展方向――煤制烯烃[J].化学工业,2009(1):18-22.

[16]周传雷.我国煤制烯烃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化学工程师,2011,25(8):42-45.

[17]吴秀章.煤制低碳烯烃工业示范工程最新进展[J].化工进展,2014,33(4):787-794.

[18]项东,彭丽娟,杨思宇,等.石油与煤路线制烯烃过程技术评述[J].化工进展,2013,32(5):959-970.

[19]丰存礼.国内乙二醇生产工艺技术情况与市场分析[J].化工进展,2013,32(5):1200-1204.

[20]Bartley W.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thylene glycol : US , 4677234[P]. 1987-06-30.

[21]Susumu T, Kozo F, Keigo N, et al. Process for continuously preparing ethylene glycol:EP, 0046983[P]. 1987-04-29.

[22]庞纪峰,郑明远,姜宇,等.乙二醇生产和精制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3,32(9):2006-2014.

[23]张庆.煤制乙二醇技术进展及产业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12(13):47-49.

[24]蔺华林,李克健,赵利军.煤制天然气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30(8):1739-1743.

[25]张运东,赵东星.国际煤制合成天然气技术的专利格局[J]. 石油科技论坛,2009(4):59-62.

[26]LI Z Y, MI W L, LIU S B. CO deep removal with a method of two-stage methan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0, 35(7): 2820-2823.

[27]李安学.现代煤制天然气工厂概念设计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第2篇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本文对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进行研究。

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教学目标上存在背离现象

中职以专业技能为导向,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学校因此减少了文化基础课;高职以文化理论为基础,培养的是理论型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二)未建立统一的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

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探索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由于未建立统一的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各学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主要根据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来划分课程范围和规定教学内容。部分高职学院不顾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这两类不同生源的知识、技能背景的不同和差异,采用相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造成了中职、高职课程的部分雷同,教学内容重复。[1]

(三)在专业课程内容和教材上存在重复和滥用的现象

中职的很多专业教材选自高职院校,导致在中职学的内容到了高职又学一遍,既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浪费人力、教学资源。

(四)未建立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街接体系

目前,各地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自己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与课程教学方案;中高职学校未能遵从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开发贯通中高职培养技能人才的一体化方案;课程开发未摆脱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模式。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未建立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国家、地方和行业也没有制定统一的中高职课程标准,缺乏中高职贯通的教材,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不统一,不能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五)中职与高职学校未建立有效的沟通与街接机制。

中职与高职学校之间的沟通以招生和考试环节为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环节则缺乏互动、相对独立;未开展应用化工专业层面的沟通与衔接;中高职应用化工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未开展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教研活动,使得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缺乏课程体系衔接的基础。

二、构建应用化工专业中职和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一)构建中高职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衔接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模式,将公共基础课服务到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融合到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运用到专业技能课中。课程模块设计要结合中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对中职学生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知识的趣味性、操作的实用性。对高职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操作的原理性。

课程模块设置完成后,对课程模块实施要有所创新。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将课程设计成不同的学习情境,各情境间既关联又递进。情境一简单易完成,情境二中等难度,这些由中职生完成。情境三综合性加强,由高职生完成。这样的实施体系在总体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设计中高职课程模块体系,有助于减少中高职衔接中知识的脱节和教学内容的重复,确保实现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建立中高职院校和化工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和教材的机制体制。

建立和完善中高职院校和化工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和教材的机制体制。明确各中、高职院校、化工企业的职责与权利,健全职责机构,建立成员单位院校长经理会议、课程衔接教学工作会议等例会制度。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化工行业特色,建立以化工项目生产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完成综合性生产任务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模式[2]。课程设计遵循职业能力本位的质量关,行动导向的教学观,生产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观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内容衔接上,要根据中高职应用化工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统一的、相互衔接的中高职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将新工艺、新技术充实到课程中,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三)全面推行学分制,实现中职和高职课程的有效街接。

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化工专业学分互认机制,实施学分制管理。应用化工专业的中职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学业成绩、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中得到认可,相应课程可以免修,并折算成有效学分。高等职业学院应根据生源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学分标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要增大文化基础课程学分比例,减小专业基础课程学分比例;对于普通高中的生源要增大专业课程学分比例,减小文化课程学分比例。各高职学院须加强学分制的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学分的组成、确定、申请、考核等相关工作。建立职业教育学历资格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间的沟通机制,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化工专业在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程度,规定职业教育层次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及其对应的职业能力等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提供制度保障。[3]构建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建立统一的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全面推行学分制,实现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

第3篇

【关键词】应用化工技术 实践教学 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创新性的有效途径,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培养专业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教学实质实际上为就业教育。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践,提前完成正式上岗之后的培训,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后就能实际上岗工作,实现教学与工作对接,因此,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1、根据时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如今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学体系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以科技与社会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按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发展方向等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需要有实践的基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一套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教学基地,能够探索出教与学,学校内部与工作场地、课堂上与课堂下之间的关系,形成符合实际的应用化工实践教学体系。

3、以现代教育手段为基础,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现代教育手段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努力将现代教育手段、方法、方式、技术等应用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借鉴计算机应用于石油化工的经验,将计算机控制与化工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块。

(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它独立存在,又与整个教学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将它视为一个整体来实施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有层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与知识框架。

2、连续性原则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必须具有连续性。根据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设置联系性强的实践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持续性训练,打破传统教学各自独立,联系性差的状况,使学生得到系统且全面的锻炼。

3、教学内容具有可选性原则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具有选择性,既有必修内容,又有选修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实施

(一)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就要明确训练的目标,在课堂上通过基本技能的实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以实践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更好的完成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不同于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实训基地发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作用。例如,对学生进行电化学知识训练以及锂离子电池教学知识训练,学生在实训基地亲身体验,动手操作,通过对电位,PH曲线的数据监测,理解它们的用途。在实训基地学生还可以模拟电化学工作站的现场增加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理解。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按着任务驱动模式的流程,让学生动手实践课本上的学习内容,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一方面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观看电池的生产流程,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应用化工技术的兴趣。当学生完成必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顶替一名成熟员工的位置,在压力作用下使学生了解电池的生产技术、工艺、方法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通过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块,突出教学内容,使学生既得到理论训练又得到实践训练,将校内外实训相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相军,张彩霞,左常江. 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36-39.

[2] 王晓军.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与师资队伍的建设[J]. 学园,2014,17:88+91.

第4篇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铜陵 244000)

摘要:隶属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设立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同年开始对外招生。经过7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合理和可行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历届学生实践及就业情况看效果良好。以2008~2010级学生初次就业情况为例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应用化工技术;初次就业;铜陵有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58-02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依托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铜陵有色)这个强大后盾,拥有诸多先天优势。(1)校外实习基地丰富。目前该专业共拥有校外实习基地5个,分别是铜冠冶化分公司、金昌冶炼厂、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隆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铜冠机械环保分厂。(2)铜陵市为工业型城市,除上述实习单位外,接纳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单位众多。(3)与实习和就业单位联系密切,有众多企业人员来校担任兼课教师或者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学生能近距离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及行业动态。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开设于2006年,该专业毕业生都具备化学检验工和化工总控工中、高级工操作证,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主要就业岗位有化验、电解、质检、过程控制、水处理、化工产品销售等。从学生就业岗位分析入手,加大培训及取证力度,使之与学生就业紧密相连,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就业难度。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情况 2008级学生总数56人,其中省内学生47人,新疆籍生源9人。2009级学生总人数33人,其中省内学生27人,新疆籍生源6人。2010级学生总人数96人,其中省内学生93人,新疆籍生源3人。表1反映了初次就业情况中就业于铜陵市、铜陵有色、国企以及民营私企的学生人数和比例。

初次就业情况分析 分析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就业与铜陵有色的发展密切相关。2009级学生初次就业时正赶上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铜冶炼分公司筹建,急需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于是经过双向选择,33名学生中的26人与铜冶炼分公司达成就业意向,并于2011年参与顶岗实习。但铜陵有色并不是每年都会上马如此大规模的新项目,在新项目较少的年份,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可能会受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应多方面、多层次拓展学生就业渠道。(2)在学生就业单位中,国企比例逐渐缩小,民营私企比例逐渐扩大。在学生就业单位中,国企就业人数百分比从2008年的66.1%下降到2010年的36.5%,民营私企就业人数百分比从33.9%上升到60.4%(2009级学生情况特殊,除外)。这种变化一方面说明国企容纳学生就业的能力有限,而且对人员的需求多是阶段性的,只有在老员工退休或者有新项目上马时才会招聘新员工进来;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民营私企容纳学生就业的能力在不断提高,随着国家对民营私企及小微企业的扶植力度不断加大,民营私企在解决学生就业方面的优势也日渐突出。因此,在把握现有国企的人员需求之外,要密切关注民营私企的人员需求,为学生就业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3)学生在服务铜陵地区发展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初次就业选择留在铜陵的人数百分比由2008年的42.9%到2010年的55.2%,呈缓慢上升趋势。

初次就业单位中,中东部、西部地区占比悬殊的原因分析 在2008~2010级三届学生中,初次就业选择中东部地区的人数百分比为100%。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1)经济发展程度。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西部地区发展起步较晚,经济相对落后,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偏少;中东部地区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较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偏多。(2)环境气候因素。西部地区常年降水量约为600mm,气候干燥。中东部地区常年降水量约1 300mm,气候潮湿。对于习惯了湿润气候的中东部学生来说去西部工作,环境气候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3)成本投入因素。西部交通没有中东部发达,往来交通及时间成本偏高,再加上异地通讯等费用更使得去西部就业的成本大幅增加。(4)目标思想因素。不少大学生就业时,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及目标定位,盲从思想特别严重,亦步亦趋;也有不少大学生忽视自己能力与需求,以在“中心城市”就业作为衡量自己个人价值的标准,于是一窝蜂地选择留在竞争残酷的中东部地区。

新疆学生选择回疆就业的原因分析 在2008~2010级三届学生中,共有新疆生源18人,占总人数的9.7%。就业实习协议签订后一年内选择留在内地的仅剩1人,其余17人全部返回新疆就业。通过调查总结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1)民族习惯。民族习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也是维吾尔族学生选择回疆的一个最主要因素。不少维吾尔族学生在内地上学时,会提出学校的清真食堂不够规范等牵涉民族习惯的问题。(2)就业成本。这里的就业成本包含许多方面,首先,离家远,往来交通及时间成本偏高,合肥到乌鲁木齐机票平均1 800元左右,合肥到乌鲁木齐火车要50个小时。其次是饮食方面,内地相比新疆,可供维吾尔族学生选择的食品种类及餐饮场所要少很多,而且价格相对偏高。(3)援疆政策。2010年3月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传递出中央通过推进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信号。紧接着在中央企业产业援疆推介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宣布“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在新疆的投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在一轮接一轮的援疆政策带动下,悄悄转变的不只是经济和科技,还有人们的心态,尤其是遭遇就业难的大学生们。新疆学生普遍反映现在新疆的待遇并不比内地差,而且房价远远低于内地,因此他们愿意回到待遇好、压力小、竞争不算激烈的新疆就业。(4)环境气候。乌鲁木齐市地处内陆,年降水量约为300mm。铜陵市地处长江岸边,年降水量约1 375.8mm,约为乌鲁木齐市年降水量的四倍,气候潮湿。这对于习惯了干旱气候的新疆学生来说也是个需要克服的现实问题。(5)其他因素。一般来说父母不希望子女离家太远,找工作更是如此。即使有部分学生初次就业时选择留在内地,可是实习期满面临再次择业时便纷纷选择离开内地返回新疆。

综上所述,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设立以来,在学生就业的问题上不断探索与改进,学生初次就业率在96%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中很大一部分选择留在铜陵有色和铜陵市就业,促进了铜陵的经济发展。新疆籍学生在毕业后几乎全部回疆就业,由上世纪90年代的“孔雀东南飞”演变为21世纪的“凤还巢”,这也在一定层面上为对口援疆做出了一份贡献。随着中央财政支持的实验实训基地的成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在就业实践实训等方面的培训力度还会不断加大。

参考文献:

[1]刘莹,刘华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分析与有效策略[J].职校论坛,2012(27):281-282.

[2]尹力.当前大学生就业分析与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4):92-94.

[3]李永阳,杨攀,严飞雷.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12(19):200,242.

[4]曲迎乐,高晓清,等.近50年来我国东、西部地面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比的初步分析[J].高原气象,2008,27(3):524-529.

第5篇

关键词:调研;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开发;实施保障条件

自教育部提出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后,各高职院校都根据实际情况,都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实际效果看,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好成绩。我们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也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改革。

1企业调研

1.1人才需求

鄂尔多斯地区十八个工业园区为自治区级开发区,形成了煤化工、硅化工、氯碱化工、天然气化工四条循环产业链。目前有一些大型企业和地方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如新能能源有限公司、中煤能源等。用工需求非常大,以达拉特经济开发区为例,2016年,达拉特经济开发区预计需要新增技术人才四千多人,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线操作工人和技术工人,年龄段集中在20~45岁间,性别要求91%为男性,学历方面94%为大专及以上。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到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中职或通过短训的人员又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的需要,缺口主要集中在一线操作工人和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不足与化工产业迅猛发展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已阻碍着化工产业的发展,化工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故鄂尔多斯煤化工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每年就很多。基于此,我们开设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1.2行业企业调研情况

目前鄂尔多斯市化工工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煤化工和化肥工业等,2013年鄂尔多斯园区亿元以上化工项目调查数据:(1)合成氨:在鄂托克经济开发区,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4万吨合成氨95万吨尿素技改扩能项目;在苏里格经济开发区,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200万吨合成氨350万吨尿素项目和内蒙古博大实地化学有限公司的100万吨合成氨100万吨尿素120万吨联碱项目;在大路新区,有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项目,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和满世集团年产550万吨大化肥项目。(2)氯碱和聚氯乙烯:在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君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聚氯乙烯48万吨烧碱配套90万吨电石及电石渣综合利用项目;内蒙古中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60万吨聚氯乙烯60万吨烧碱配套100万吨电石及电石渣综合利用项目;《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中规划杭锦旗独贵塔拉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煤制气、煤制化肥;鄂托克旗蒙西工业园区:化工重点发展PVC、PVA;鄂托克旗棋盘井工业园区:化工重点发展PVC及多晶硅等。所以,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就本地区的工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设置了合成氨生产技术、氯碱生产技术和PVC生产技术等核心课程。

2课程体系开发

根据调研结果,专业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进行了课程体系开发,我们通过解析化工生产过程,打破原有学科体系,科学合理构建了基于化工产品生产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3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保障条件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受到学校运行机制、实践教学条件、教学条件、师资等因素的制约,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实践教学条件和师资。实践教学条件是课程体系实施重点,师资是课程体系实施难点。

3.1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保障

大多课程都有相应的实训室保障其教学,基础化学有四个实验室;化工单元操作综合实训室有吸收解析、流体输送、传热、萃取、流化床干燥、精馏及管路拆装、换热器拆装实训装置;煤质分析实训室有自动量热仪,全自动工业分析仪,电脑测硫仪,元素分析仪,智能灰熔融性测试仪,智能马弗炉,数显电热鼓风干燥箱,破碎缩分机,颚式破碎机,对辊破碎机,制样粉碎机,全自动胶质层测试仪,全自动磨杯机,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标准筛振筛机,全自动粘结指数测试仪和智能化制样室变频除尘系统;化工模型实训室有合成氨生产模型、氯碱生产模型、PVC生产模型、煤焦化厂模型;仿真实训机房有合成氨、氯碱生产、PVC生产等配套仿真软件。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数量足够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保证学生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依托校内外丰富的实验实训条件,紧紧围绕课程体系建设,突出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训练。

3.2教学团队保障

为保障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需配备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具有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和实践技能的“双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化工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化工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社会培训能力;熟悉化工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能培养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同时,聘请企业工程师到校讲课,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

作者:赵志英 马桂香 郭丽敏 单位: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化工系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能力本位 应用化工技术 课程体系 模块化设计

一、高职课程体系整合的原则

1.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对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模式设计及课程评价等方面。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整合必须在深入了解市场,准确把握市场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后,从传统的学科式课程模式框架中走出来,真正做到从行业实际需求出发,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2.课程知识和技术多元整合的原则

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技能,要运用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形成以应用性、技能性为特色的高职课程内容体系。贯彻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要求打破原有课程、学科之间的壁垒和界限,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作为内容取舍和结构组合的标准,分析相关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对课程内容做纵向和横向的整合,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必需的基础性和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3.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

实现整体优化首先要明确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找到三者之间最佳的结构平衡点,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协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课程对培养目标所起的作用不同,要明确核心课程、支持课程、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在课程体系中。

4.理论教学“必须、够用”的原则

高职的理论教学特别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以指导实践,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技术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操作。因此,课程体系应对理论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和重组,取消与专业实际技能培养关系不大、理论性过强的课程,对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内容的调整与合并,增设反映新技术的技能课程和过程性课程。

5.重视特色课程的原则

高职的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区域经济的结合上。区域经济结构不同,产业布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人才的类型要求、专业要求也不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特定要求,创建特色课程,构建产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是值得探索的主要途径。

6.适应职业结构与岗位的变化的原则

高职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的调节机制,能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的发展与市场需要做出快速反映,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在内容上吐故纳新、在结构上调整组合、在评价上动态反应。知识经济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了职业结构和劳动岗位内容的不断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的速度愈来愈快。高职课程体系及时反映这种变化,具有自我调整自我更新的能力。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认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适合以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岗位技能训练为特色的高职教育要求。“宽基础、活模块”的两段结构,呈现出与其他课程模式不同的结构特征。宽基础部分作为横向的课程集群,其学习内容不针对某一特定工种,而是针对一个职业内的一群相关岗位所必须的学识和能力,将工作性质相通的若干个岗位集合为一个群,着眼于一个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通用知识的获得和通用职业能力的训练及学习能力获得。“宽基础”阶段侧重于全面素质与关键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奠定发展后劲的基础。“宽基础”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活模块部分作为纵向课程集群,强调针对特定的岗位对从业者的具体要求和从业能力,追求教学内容与特定岗位需要的一致性。其任务为:一是岗位专项技能的训练,使学习者具备顶岗能力:二是在专项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兼有提升学习能力的功能。“活模块”阶段注重专项能力、综合能力、适应市场变化的跨岗能力及个性特长的培养,着眼于就业适应性的培养,立足于市场经济和人才的需求。

二、通过社会需求分析确定能力本位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结构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从2005年开始筹建,2006年招生。专业设立之初我们对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发现电池行业由于能源危机的影响焕然一新,它集技术、资金、劳动密集于一身发展迅速。

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调查表,就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就业状况的关系进行调查。初步结论是:文化素养和专业基础理论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自主创业,专业技能的高低和宽窄决定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面。高职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感觉到模块化课程的教学体系能从整体上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富有成效。因此,创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这也正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各类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我们还重点调查了毕业生的就业层面,它们主要涵盖在这样一些领域:企业的产品生产、质量检测、分析化验、技术开发、技术管理以及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技术服务等。我们把这两项调查结果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挂钩,具体做法是:从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出发建立与就业岗位对应的能力模块,再根据能力模块的内涵来决定课程模块的数量和内涵以及每门课程及每个课程模块的培养目标。这样构建课程模块有利于我们集中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整合方案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设置与体系的整合问题。因此,我们以高职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依据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宽基础、活模块”结构的高职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由职业公共课模块、职业能力课模块、集中实践模块、人文选修模块组成。

1.职业公共课模块

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必备的科学、人文、身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重视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职业高校区别职业中专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等课程。该模块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2.职业能力课模块

首先针对职业所需,确立核心课程。核心课覆盖该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和技术,教学上侧重于技术方法的讲授。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学好这些课程,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知识和技术。围绕着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开设专业技术、职业考证、职业方向等课程

(1)专业技术模块

各专业除了核心层以外需要开设的专业技术课。这是对核心技术课程所需专业知识的强化、拓宽和补充,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本专业的核心技术课,强化技术操作,以熟练和丰富技术操作经验。

(2)职业考证模块

职业考证模块保证职业资格的获取,落实双证书制度。这一模块重视职业技能的考核,将职业考证的相关课程尽可能融入培养计划之中。该模块课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从而有利于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课程,重在职业基本技能。

(3)职业方向模块

职业方向课模块以当前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每个专业设立3个左右的专业方向,在第四学期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基础对他们进行分流。此模块侧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以适应多层次岗位的需要。

3.集中实践模块

这一模块的课程强调实训、职训等实用性操作训练,以满足第一线应用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

4.人文选修模块

以人文课程为主,兼有科技、管理、文体类等课程,为学生多方面个性发展提供帮助。

四、“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的特点与应用效果

“宽基础、活模块”结构的课程体系特点是:这种课程结构模式灵活性大、针对性强,可以通过调整不同模块的组合,及时实现专业方向的调整,满足各种教学计划需要,并保持自身的完整性与稳定性,灵活地实现教学内容的新陈代谢,使教学要求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基本上保持同步。各模块均紧紧围绕职业技能这个核心,体现出:“职业技术核心”、“动手能力优先”和“注重人文和科技素养”的高职课程的设计原则,贯彻了从高职学生发展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体系是在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按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设计合理的岗位技能或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这一目标由一组相近的专业岗位综合技能课程或若干个相应的岗位证书课程所组成,这些课程包括相应的实训课,以及参与实际生产或社会服务、实际运作的实战训练,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后实现与企业零对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歧奖.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整合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 2002, (4).

[2]张尧学.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晓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5).

[4]黄尧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 2005, (5).

[5]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9).

[6]卢学红.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J].职教论坛, 2004, (1).

第7篇

关键词:煤化工技术;开采效率;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

各种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的逐渐加大,对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产生了众多不利的影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过程中,煤化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主要在于这种技术的合理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减少石油资源的开采量。煤化工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中的优势与劣势在实际的应用中逐渐凸显出来。做好煤化工技术的研究工作,加快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研发速度,有利于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

1煤化工技术的发展

煤化工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作用效果,为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参考依据。这种技术的本质在于:采取可靠的技术手段,将煤炭资源转化为可以使用的气体或者固定燃料,并对衍生出的化工产品进行不断地优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常见的煤化工技术可分为:(1)煤液化(;2)煤干馏(;3)煤气化。煤液化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工艺技术将固态的煤转化为液态的燃料,满足社会各行业的能源需求。这种液态的燃料主要的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实际的应用效果较好,未来的发展潜力大。煤液化主要的操作手段有:直接的煤液化和间接的煤液化。相对而言,间接的煤液化过程较为复杂。它首先是将煤炭通过气化的方式合成具有经济价值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及氢气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经过催化剂的作用可以生产出燃烧热量更高的液态烃类产品。直接液化法主要依赖的是溶剂。在煤炭与气态的氢气混合时,为了提高氢气的比例。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最终获得液态的燃料。这种燃料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更多,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煤液化也有其它的方法,像氢煤法、供氢溶剂法等。为了获取焦化产品,需要借助于煤干馏技术。它的实质是通过隔绝空气的方式,对煤炭原料进行强热分解,得到一定数量的焦化产品。这些产品的应用范围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为煤炭企业产业转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相对每干馏技术,煤气化技术的工作流程相对比较复杂。这种技术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对煤炭原料进行高温热化处理,将固态的燃料转化为气态的可燃性气体。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气化剂,提高转化效率。这些气化剂的实际作用效果明显,主要依赖的是二氧化碳及空气之间的相互反应。由于不同的煤炭资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煤气化技术应用中所需的具体条件也有所不同。在最终气体形成的过程中,不同的煤层产生的化工产品有所区别,客观地体现了煤气化技术的良好应用效果。

2新型煤化工技术

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高,为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相对传统的煤化工技术,新型煤化工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减少了能源的消耗量,增加了环境效益,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带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新型煤化工技术的主要内容有:(1)各种合成烃的化学产品;(2)煤气化技术;(3)将煤原料转化为燃烧时释放热量更多的化学产品。各种合成烃化学产品的出现,降低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率。这些产品的来源主要是煤原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源的利用率较高、污染小。利用甲醇裂解提取烯烃制取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了保证了煤炭资源燃烧的充分性。这种技术的转化率非常高,但是生产出的产品纯度依然有着一定的问题。在未来的化工产品发展过程中,甲醇裂解提取烯烃制取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逐渐地扩大,清洁性产品的生产效率也将不断地提高。煤气化技术作为新型煤化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学工艺流程应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是通过不同成分的催化剂作用将固态的煤原料转化为燃烧更充分的异丁醇及甲醇的混合物,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这些混合物在一定的化学条件作用下,最终转化为异丁稀。它也是高辛烷基化学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化工企业的实际生产效率。作为天然气的重要组成成分,甲醇生产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较大,利用新型煤化工技术可以将煤转化为利用率更高的甲醇,进而生产出环保效果非常明显的天然气。甲醇的来源主要是煤炭。它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应用较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草酸的合成过程中,运用新型煤化工技术得到的甲醇,在某些催化剂的作用可以得到草酸。除此之外,像甲酸甲酯的生产也需要利用到甲醇原料。这些方面的内容,客观地体现了新型煤化工技术的优势。

3结语

为了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加快低碳经济社会的建设步伐,需要运用新型的煤化工技术生产出更多的清洁化工产品。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经过了一定的过程,其中某些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推广新型煤化工技术,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满足社会各行业的能源需求,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

作者:戚江丹 李柱 杨文贵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潘利鹏.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03).

第8篇

1绿色化工技术概述

在化工领域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绿色化工技术,能有效保证化工生产对环境问题所造成的污染情况,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化工技术创新,通过合理的工艺技术的进步,有效控制化学原料中废弃物所带给环境的危害。所以,应该充分重视有毒的废弃物的排放问题,充分利用好废弃物资源回收技术,保证资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根据规范标准,通过对污染物的排放严格控制,以充分发挥绿色化学工业技术的优势。

2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拓

2.1化学催化剂选取

分析化工领域中的具体生产,化学催化剂则具有广泛的用处,也是化工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能明显提升化工产生效率。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会造成大量的有毒废弃物的排放,会造成周边环境的不可替代的危害情况存在。所以,在相应的绿色化工技术研发过程中,应该重点落实如何进行无毒无害化学催化剂的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有效控制好各种有毒废弃物的排放工作[3,4]。另外,还应该结合项目的要求,做好催化剂的选取工作,一般情况下,首选毒性小、危害程度低的催化剂,保证化工工业的绿色发展。结合现阶段的化工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无毒害催化剂研发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比如,针对烷基化固相催化剂来说,这种无毒害的催化剂,并没有造成环境的实际污染问题,应该在合适的项目中进行推广应用。另外主要指出一点,针对无毒害化学催化剂的研发工作,应根据相关规定标准要求,严格控制好废弃物排放量,并重视排放的废弃物循环问题,进一步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2.2化学原料选取

对于绿色化工技术中的化学原料部分,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从根本的污染源方面进行严格控制,保证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当前,绿色无污染化工原料的研发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依然会造成大量的污染物在生产中产生,出现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应该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尽量选择毒性小或者无毒的原材料,尽量不添加化学药剂。比如,比较好的材料包括天然农作物、天然植物等方面。随着化工工业的深入发展,应该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尽可能放弃有毒害的材料的使用,而大力推广无污染、无毒害的原材料,从源头上尽量降低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有利于无毒害材料进一步推广使用。

2.3化学反应选择性深化

在研发绿色化工技术时,还应该重视化学反应选择性方面的问题,能提升化学生成物的提取的效率,使其能够符合相关的环境标准要求,进一步降低化工生产的成本,保证满足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预期要求。比如,我们经常把烃类选择性氧化物应用在石油化工领域中,主要是考虑到化学反应中极易氧化性的特征,这就会造成生成物存在严重的损害和浸染的可能。所以,应该进一步深化化学反应选择性的工作,避免出现损坏生成物的反应条件,从而符合化工绿色生产的要求,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难题。

3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3.1清洁生产技术应用

应充分发挥清洁生产技术的优势,其不仅在废弃物处理、海水淡化以及冶金方面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不存在毒害反应,这样自然也没有污染物的产生。比如,具体的海水淡化处理中,利用此技术进行海水淡化,能够有效提炼出海水中的盐分或其他,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并且在整体的应用环节中,清洁生产技术并不会出现污染环境的问题,没有任何的潜在危害情况。

3.2生物技术的应用

针对生物化工技术的发展特点,利用生物技术的优势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一般来说,膜化学技术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利用生物技术,能充分利用好可再生资源,并将其转变为有价值的化学品。充分利用酶的成分的催化剂作用,能够保证反应速度的加快,控制选择得当则不会出现污染废弃物的问题,具有相对温和的特性,对于化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化学生产中,原料大都选择动植物内部的有机原料,在逐步发展中,才逐渐使用了自然中的煤炭和石油等资源。

3.3环境友好型产品应用

考虑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应充分重视环境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所以,在各个方面对于环境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对于环境友好型产品来说,则是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背景下,提出有效控制措施。考虑到传统化石类的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应用,资源消耗中带给了大气的严重污染问题,引发人们身体健康的严重危害性,所以,应该积极开展新型环保产品的研发,这也是符合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的需求。比如,以酒精的生产为例,主要是利用天然甘蔗为主的原料,能够通过技术发展生成新型乙醇汽油,实现汽油替代,具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在越来越多实践应用中,环境友好型绿色产品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难题。

4绿色化工技术展望

化学工业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化发展功不可没,同时,绿色低碳科学理念也必将是未来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这里结合当前的化学工业发展现状,针对未来绿色化工技术的发展,应着重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5]:第一,通过直接转化技术,使得合成步骤的“原子经济”性有所提升。从实际的绿色角度来看,有机合同需要两步或者三步才能完成,如果能将其缩短为一步的原子经济反应,能充分体现出直接转化技术的优势。比如,在进行生产环氧丙烷的过程中,传统则是利用两步法的反映方式,在得到钛硅分子筛后,可以满足催化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的原子经济新方法。诚然,在化工领域中,满足原子经济性的条件还比较困难,有些条件甚至还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应该不断优化,充分利用化学反应的集成,能利用好排出的废物,可将其作为另外反应的原料,满足封闭循环的要求,实现零排放的需求。第二,保证输入端能量和过程中能量的管理得到充分的重视,满足整体循环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最低原则。在节能减排的指导原则下,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替代传统的排放量大、能耗高的技术,充分利用好新型的热能、氢能以及太阳能资源,尽量减少碳排放。第三,保证输出端CO2的集中转化技术进一步提升。利用高效的催化材料,满足高效活化、定向转化CO2等技术的突破,通过电化学方法、光催化等手段,尽量实现工业生产中的CO2排放量最小的原则。

5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生产中的有害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对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应该重视绿色化工技术的研发,充分利用绿色化工技术的优势,实现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综合性利用资源,有利于实现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井博勋,莒菲.浅议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应用[J].天津化工,2015,29(3).

[2]王媛媛,佘禄钊.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应用的几点探讨[J].装饰装修天地,2016,(8).

[3]高明江.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1).

[4]刘世葭.浅谈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4,(25).

第9篇

关键词:专业服务产业;顶岗实习;校企互融;创新;对接;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248-03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中部崛起战略的逐步实施、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深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加快建设,尤其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和纵深推进,为滁州乃至安徽省化工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和《安徽省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安徽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滁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化工产业已经成为滁州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滁州市面临的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化工人才的强大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愈发凸显。因此,提升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不仅具备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地理环境、舆论环境,同时也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内部基础和较为突出的优势。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利用较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与周边化工企业密切关系、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与辐射等方面均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理念

提升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要根据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1]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切入点,其设计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要区别于普通高校,符合自身的职业特点,走自己的路子,探索自己的方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顶级人才。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通过广泛调研滁州市化工产业发展对化工人才的需求,将化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共同研讨“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背景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化与整合、课程体系的重置等深入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对接、课程与岗位的对接[2]。

在学院“开放办学、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结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特点,设立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3],创建了“09金达石油班”、“12跨越(生物)化学品班”等多个企业冠名班,采取订单培养的模式,校企合作双育人。近几年来,随着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原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与行业、企业进一步深入合作,共同创建了适应“工学结合”要求和“双证融入,顶岗实习”[4]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根据教学需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以大中型企业集中实习为主,部分少量分散”的顶岗实习形式,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与企业共同协商顶岗实习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共同创建工学结合的管理体系,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共同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面对面,手帮手”的指导,使企业真正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建立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校企密切合作长效机制,同时企业也可从优秀毕业生中挑选满意的人才,进行人力资源储备,从而实现实训、顶岗实习与就业实习的全面系统化,实现校企双方的纵深层次合作和互利双赢,深化“校企互融”[5]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全面对接[6]。

二、突出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与滁州金达石油有限公司、滁州安邦聚合高科技有限公司、滁州金禾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不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商讨校企合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提出人才合作共育的建议;审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化工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共建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协同安排实践教学,负责“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培养;校企双方共建互兼互聘机制,构建“双师”双向交流机制,共同修订实习实训教学方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从而实现了教师与师傅的对接[2],健全与完善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各项工作职能,加强了校企之间的深层次合作,构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学院还制定了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出台了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构建了校企双向服务机制,引导与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深入到企业中去。同时作为教师业务工作范畴的一部分和年度绩效考核的必需条件,规定专业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一定时限。专业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能够更好地了解化工职业岗位(群)的技术要求和用人标准,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发展趋势,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工生产过程及其工艺流程,学习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流程、新方法,同时转化并应用于课堂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2],提高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生化实训中心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已建成了由化工基础技能实训中心、分析检测实训中心、化工操作技能实训中心、化工自动化实训中心、化工仿真实训中心和化工生产性模拟实训中心等组成的多功能“化工公共服务实训平台”,成为了集教学、实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科研等为一体的开放性应用化工技术实习实训基地,强化了实践育人,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一)职业技能培训能力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以继续教育学院为平台,立足专业,依托产业,服务行业[7],组建了以专业教师为主体,企业兼职教师参与,面向企业员工、城市劳动力和中高职学生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培训团队,借助学院强大的职业教育优势,规划技能培训项目,开展培训教学工作,进行面向社会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仅滁州市区而言,每年参加此类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已达数千人次。

(二)职业技能鉴定能力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以院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基础,与滁州金达石油有限公司、滁州安邦聚合高科技有限公司、滁州金禾化工有限公司及滁州周边等多家化工企业合作,依托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公共服务实训平台”,加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软、硬件资源条件建设,为行业和社会提供专业(群)领域的职业技能鉴定平台,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对在校期间已接受过职前教育的中高职学生和已进行过职前技能培训的企业员工、城市劳动力而言,通过技能培训后的进一步技能鉴定,提高了其职业综合素质,提升了其就业能力,保证了其就业质量,增强了其社会服务能力,全面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2]。

(三)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以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生化实训中心为依托,通过已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学团队的优势,利用其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主动为滁州市及周边化工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研究、新工艺开发等可行性技术支持和技术创新,解决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的提高,突出了平台作用、团队优势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更需要人才作为直接的实施主体。高尖端的人才将先进的技术和服务带入到企业,并在企业提供的平台中,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反过来也强化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扎实度。当他们返回校园能更好的把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去探究,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目的的进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如此往复,学生、学校、企业、社会都将成为受益方。

综上,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基地和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和探索,立足专业、依托产业、服务行业,构建了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加强了实习实训的深入建设,促进了校企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全面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8]。同时,也服务了地方产业,发展了区域经济,增强了社会能力,深化了校企合作[9],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互利双赢[10]。

参考文献:

[1]严瑛,尚华,王晶晶.“工学结合、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12,27(05).

[2]周玲玲,汪蓓蓓,周凯,等.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讨[J].科技信息,2014,(11).

[3]王世荣.工学结合“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淄博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

[4]王贵斌,孙峰.高职顶岗实习过程中融入关键能力培养探析[J].职教论坛,2011,(06).

[5]张源峰,滕碧红,苏李果.校企互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构想与实践――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6]程洪涛,李祥富.高职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对接的实践探索――以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1).

[7]池如龙.职后技能培训――立足专业依托产业服务行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8]许彩欣,赵然,张洪芬.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实践探索――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邮政通信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01).

[9]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4).

[10]余秀琴.搭建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平台 全力助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2011中国(上海)国际职业教育论坛综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6).

第10篇

关键词:煤化工技术;发展;新型煤化工技术;煤炭

引言

当今各国在世界性环境问题面前都开始倡导环保,发展新型煤化工业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调整国家能源化工的结构成为了目前一个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可以解决环境问题。

1煤化工与煤化工技术

煤化工是以煤作为主要原料,煤炭化学加工之后会转化成相应的气体、固体以及液体和其它相关的化学品,它可以生产出很多种化工产品。煤化工有很多的分类,比如一次和二次化学加工以及深度化学加工,再比如煤的焦、气、液化,种类非常之多,在不同的生产工艺情况下会产生出不同的产品。传统煤化工中包括了煤焦化、电石以及气化合成氨等,另外的煤炭液化以及气化制烯烃和煤气化制醇醚燃料等都属于现代的新型煤化工。煤化工技术包括了很多种,主要有:1)煤焦化,煤焦化是指将煤与空气隔绝,然后采用加热的方法令煤分解,这个过程就是煤焦化,在实践中也被称之为煤的干馏。煤焦化过程产生的产品一般都会包括焦炭或者煤焦油,还会包括焦炉气。煤焦化所产生的这些产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化工行业、医药行业、染料行业以及农药和炭素中都有应用。煤焦油存在部分产品的使用价值高于石油化工业产品的情况,如经常出现的吡啶喹啉类化合物就是其中一种,此外还有稠环化合物。2)煤气化,煤气化则是指煤借助高温和气化剂这两种条件发生的固体转为气体的一种热化过程。气化剂一般都包括了空气、二氧化碳以及水蒸气。这些气化剂能够与煤中间包含的碳发生非均相反应。煤在热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以及烃类产物。3)煤液化,煤液化指的是将煤当中包含的有机质转化成流质产物,这样做的目的是获得液态的碳氢化合物,然后利用这种碳氢化合物实现替代石油或者替代石油制品。这一技术则包括了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直接液化技术,另外一部分则是间接液化部分。这种技术下产生的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而且在工艺和工程技术两个方面表现出了很明显的集中度,这是我国目前新型煤化工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新型煤化工技术

新型煤化工技术仍旧是以煤炭作为主要原料,主要的产品方向是那些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以及市场上面急需的产品。主要是在技术方面取得了进步,工艺路线科学,对于环境不会产生特别危害,从整体上来讲就是一种具有特别价值的新型产业。新型煤化工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是建立在传统煤化工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新型煤化工技术的优点有:1)主要产出清洁能源产品。新型煤化工技术有两个主要作用,一个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另外一种则是生产洁净能源。比如在生活中常见柴油、汽油都可以被这种清洁能源所代替。2)煤炭与能源之间实现化工一体化。从新型煤化工技术的性质和价值来看,可以说其在未来将是我国主要的战略方向。这种煤化工技术依赖于煤炭资源而存在,然后在实践中与化工技术以及其它相关能源结合起来,使其最终形成一种一体化的新兴产业。3)新型煤化工技术还具有的高新技术以及优化集成特点。这种技术是建立在煤炭资源的煤种以及煤质基础之上制定其产品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煤化工技术。煤化工技术的工艺优化集成主要是从能源的梯级利用方面以及产品的结构方面进行,以此实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标。4)要建设一种大型企业以及产业基地,可以为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发展提供场地这一类物质条件。5)要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新型煤化工技术是符合当前世界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和要求的,所以它必定是以产出洁净并且高效的产品为目标的。6)新型煤化工技术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7)新型煤化工技术需要与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协调状态,实现充分利用资源,并且要将产生的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8)新型煤化工技术会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为人才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

3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研发

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研发热点目前主要是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以煤为原材料可以合成各种烃类化学产品。我国目前所有的技术可以将甲醇裂解提取烯烃,这种制取技术的烯烃转化率为百分之百。2)用煤炭作为主要原料,采用新型煤化工技术生产出甲醇,或者生产出其它的很多种化工产品。甲醇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为了获得醋酸以及其他的化工产品,采用羰基化的方式可以实现。3)新型煤化工技术还可以将煤作为一种主要原料制作成一种低碳烃类。这种烃类产品在国外的发展速度比较快,而且技术相对于我国来讲已经非常成熟。这种产品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工业化设计的程度了。其中化工产品还包括了醋酸、甲酸以及草酸等等,一般都会经过Pd的催化形成。此外乙烷以及叔二胺的作用下,可以将CO以及甲醇进行加压使其产生羰基化反应,就可以得到甲酸甲酯。4)新型煤化工技术的一个最为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煤炭气化多联产技术。这种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把很多种的煤炭转化技术采用优化耦合的方式集成到一起。这样的一个方式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以最低的物质资金投入和最短的时间投入,获得丰富的具有极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这些化工产品在当今世界上的应用价值相当可观,不仅如此这种煤炭气化多联产技术还会生产出具有清洁特性的二次能源。这就是在化工行业中一直以来被追求的一种能源价值的梯级利用。5)煤的液化法,分为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具体来讲就是将煤炭作为原材料,使其经过汽化,然后将由CO2+H2组成的气体做原材料,加入催化剂催化,最终形成液态烃类产品。直接液化则主要是利用高温条件,加入溶剂,使气态氢与煤炭发生反应,煤炭中的氢含量就会增加。可以使用硫化钨和硫化铜作为催化剂。

4结语

国家对于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非常重视,尤其是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家针对煤化工技术的投入非常大。我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优化煤化工技术,发展新型煤化工技术也符合我国的基本治国战略目标。加之我国的能源资源有限,从煤炭这一种资源上面努力获得一种可以减缓环境问题又能够发展我国经济的方法,是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立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方法。未来我国的煤化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该建立在传统煤化工技术基础之上,然后通过在相应的方方面面进行优化,逐渐实现一种具有先进技术、巨大规模、丰富工艺的新型煤化工企业或者是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为国家和世界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马中学.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J].甘肃石油化工,2015(9).

[2]张玉卓.中国煤炭演化产业化示范工程进展与展望[J].中国煤炭,2016(1).

第11篇

关键词:化学工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要点

0引言

近年,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逐步地提升,国家也大力地倡导在社会中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友好型的工艺技术。在这种背景下,绿色的化工技术就被研发出来,其中绿色技术更多的是指在传统的化工产品生产期间,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降低资源的消耗,实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化工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化工企业在生产化工产品期间,应用绿色技术来避免生产过程给外界环境带来的破坏和污染。尽量地去降低能耗,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这样才能够使公司在激烈的化工市场中,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从原材料运输到工厂,然后再将原材料运输到生产线上,在各作业环节加强控制,使化工产品的生产走向环保化。利用零污染、低耗能的技术,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而全面提高化工企业内部的制造技术水平。在印刷和药物的生产领域中,都会应用一些绿色化工技术,此时该技术就为国内的化工行业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2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2.1合理地选择催化剂

在化工产品的生产领域中,使用大量的催化剂(如图1所示)会显著地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进而加快化工产品生产的速度,可以明显提高整个化工产品的经济效益。因而,化工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的化学反应状况,以及根据生产出来的化工产品特性,来选择催化剂。此外,还要避免化工产品所形成的副产物被随意地丢弃、排放,而造成化工产品的副产物危害到外界的环境。此时,要重点去管控好催化剂的使用,应用一些无毒无害催化剂。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加强对各废弃物排放管控,应该结合实际的要求,来选择催化剂材料,选择毒性不大,而且危害程度较低的材料,才能够保证化工产品的生产绿色化。

2.2应用没有污染的化工原材料

科学地选择化工材料是降低化工污染的一个有效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社会公众都会认为化学合成物大多都是化工原料,并且认为大多数的化合物都有毒性,会对人体产生较大危害。随着近年国内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化工原料被研制出来,有些化工原料是从农作物和植物中提取出来,它可以替代化学的合成物,来充当化学产品的制剂。因而,选择危害较小、绿色环保材料,从源头上去抑制化工的污染。在生产期间,确保化学制剂使用合规,避免使用那些毒害较大、污染较大的化学药品。

2.3科学选择化学反应

在化工产品生产期间,要求能够使用一些高效的化学反应,才能够提高化学反应效率。通常化学反应都会产生副产物,而对外界环境带来污染破坏。此时,公司要综合考量化学反应经济性和环保性,来实现降低污染的目的,这也是当前绿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和应用的目的。公司综合考虑经济成本、经济效益和污染问题,应用合理的化学反应方法,来实现控制化工污染的目的。

3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3.1应用清洁的生产技术

化工企业应用比较清洁的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例如,通过一定的处理设备,来降低化工产品的粉尘、废气,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这样会实现资源的高效使用,也能够减少固体垃圾的产生。当这些化工的污染物进入到地下水和土壤中,会扩大污染的范围。有些工厂内部有大量的悬浮颗粒物的粉尘,这些粉尘就会形成粉尘污染,空气中的固体离子增多,当吸入到人体内部会直接导致心肺病的产生。因而,要科学地处置生产现场的粉尘和废弃物,来实现环保生产的目的。

3.2应用生物技术

将新型生物技术运用到化学制品的制造中,例如可以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生物体内部所产生的生物酶,来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将生物化工的合成技术作为当前化工产品的一个主流技术,可以实现绿色生产的目的。生物技术中的膜技术是仿生学的一个重要技术组成,它也可以实现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来形成化学品。绿色的生物技术需要从动植物内部提取相应的原料,例如,煤炭、石油等都是由生物经过数万年的生物化学反应,而形成的能源原料。在当前的一些化学反应中,会使用生物酶作为催化剂,这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显著地要高于化学试剂的效率,这样生物酶作为催化剂,可以实现环保生产、无污染生产的目的。并且化学的反应比较温和,形成的副产物对外界环境危害较小。

3.3利用友好型的环保产品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而,在使用环保产品期间,要尽量地避免使用那些高污染的产品。汽车在行驶中可以燃烧生物柴油、生物汽油,这些生物材料的生产制造不会对外界产生较大的污染。同时,生物酒精汽油燃烧时对外界的环境破坏力度较小,有些化石燃料内部有大量的硫化物,在燃烧之后,会产生二氧化硫,会直接危害到大气的平衡,以及会给国内的大气带来破坏。社会公众平时会使用一些塑料的产品,塑料的包装袋,这些塑料袋的使用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当人们使用完了之后,就会将这些塑料袋随意丢弃,塑料袋难以分解,分解时间会长达数百年,会给社会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也会形成大量的固体废弃垃圾。因而,需要对现有的化工技术进行转型升级,生产一些环保型的乙醇汽油,可降解分解的塑料,供为大众使用。例如,化工产品生产单位将其经营的重心转移到绿色产品生产上,大量的使用农作物植物,作为原料的提取材料。在生产期间,可以使用甘蔗来提取乙醇,作为稀有的原料物质。

3.4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当前国内的清洁生产技术已经被应用到金属冶炼,海水淡化等各个行业中,应用的清洁技术生产的有害物质不多,而且清洁技术会直接将废弃物排放控制在环保的要求标准内。在海水淡化工程中,应用环保清洁的方法,来在海水中去提纯淡水。淡水是人们基本的生活用品,社会对于淡水需求量较大,然而国内淡水资源却偏少,这是利用海水淡化技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在生产淡水期间,利用环保型的化学制剂,来提纯淡水、蒸馏淡水,这种化学试剂的危害都较小。

3.5优化改善现有的化工工艺流程

在化工产品生产期间,企业要转变现有的生产方式,改变过去仅仅依靠一个装置给各个设备供热的模式,可以给厂房的顶层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来利用太阳能为化工生产线提供电力来源。此时,化工产品的生产单位也可以购置余热的收集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将生产线上的各类热收集。然后,对这些能量进行转化,进一步地转化为电能,来为生产线进行循环的使用。

在生产化工产品期间,也可以利用电机驱动的方式,来作为生产线的电力来源。应用变频的电动机,会降低电能消耗,有些电机在开机时浪费的能源较多,此时应用变频电机控制电机中的频率,来减少电力能源的浪费消耗,也能够使整个生产线变得更加稳定。在生产环节中,会产生许多化工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但是通过将这些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可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第12篇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控技术的发展,是当今社会建设事业改进的最大凸显,也是我们国家社会经济改进的有效手段。为了不断的完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技术的改进,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科技创新手段的发展方向。园林绿化工程是改进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提高人们日常生活质量手段的有利方式,以实现社会建设为重要方向目标,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当今社会环境,改善人们日常的生活绿化空间,促进我们在新时代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

关键词: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施工技术;控制保证;社会建设;环境保护

1前言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在控制及施工技术中探讨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当下环境保护管理效率,以社会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当下环境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此来提高我们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方向。要知道,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及施工技术要求在施工工程中对技术水平的完善,这是当下社会建设发展具有的重要前提内容,是促进我们国家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对象大多数是具有生命体征的活体,所以在施工管理方面我们更应当注重对于植物内在所蕴含的生命体征的结合方式,以不断的改进当今园林绿化技术来合理搭配施工技术与植物种植间的问题。

2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

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我们对于施工技术的深入探讨是改进当下社会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不断推进我们国家社会科技进步,完善人们日常生活环境保障的重要手段。在完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及施工技术的探析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当下社会科技发展。

2、1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在施工中的保障

园林绿化工程在当今社会生活质量发展壮大的今天,我们在建设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对材料的采购需要严格的保证质量这一关。在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建设中,我们必须要认真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施工技术进行检查,验收和取样来检验园林绿化工程中所应用的各项材料,以实验的目的来了解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技术的重要方向来进行研究,通过层层的把关和强化性的控制来完善当今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在园林工程质量控制及施工中,我们需要对技术做到从源头到使用的整个园林绿化施工过程当中,严格的保证园林绿化的施工质量控制问题,以此来完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在施工建设中对于材料质量的要求。从而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做到有利的保证,同时,在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及施工技术探讨中,我们需要储存有利于社会建设重要发展的目标,将不断使用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发展上应用的材料严格把关,应当及时检验在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施工中材料质量的应用,促进我们国家社会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建设。

2、2改进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手段

在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建设中,我们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手段有很多种方式,这充分的体现出了,在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工艺和施工建设方面都是十分严苛的。这需要我们不断的促进和发展社会科技创新在整个社会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及施工技术中的影响,也是不断该改进当今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有利保证。在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施工中,我们需要将园林绿化中使用的材料充分改建,以材料的质量来创新园林绿化工程的进程。这会对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影响带来更大程度上的促进和提高,就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发展来改善当今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要求来说,也是提升社会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保证。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充分的保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

3对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施工技术的探讨

在对园林绿化施工建设中,我们需要严格保证园林绿化建设的施工单位的工作内容,以对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时刻要求当下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施工的要求,完善我们国家在对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施工技术的前进方向,以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

3、1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施工技术的要求

在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施工技术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认真的对待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在施工材料中对于项目规划以及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来发现在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的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不合理地方的完善,要及时运用在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建设中对于施工设计改进的深入探究,这是促进社会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改进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向。通过对施工单位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及手段的运用,我们需要明确掌握当下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性,以不断促进和完善社会经济为前提,推动园林绿化工程进展,发展我们国家社会建设目标。这将是严格按照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制定施工方案,并制定完善各项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方案。

3、2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施工技术的保证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施工技术的保证,是我们国家建设发展中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保证。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对于材料的挑选需要严格的手段,为了避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进度,我们需要不断的运用社会科技创新手段,实现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对园林绿化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施工问题,需要及时与相关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妥善的解决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才能促进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下去。

4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建设发展中,我们对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施工技术的发展要求十分严苛,所以搞好园林管理建设是目前最为重要的方式,也是我们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的又一项重点工作,所以我们就必须对园林绿化工程控制及施工技术需要加强,更要在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建设施工的全过程中充分的运用社会科技创新,以此来完善我们国家社会建设发展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保证。落实园林绿化在建设中对于养护目标的保护,是实行当今社会建设在园林绿化方面的改进重要方略,也是提高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技术的完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福军.园林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9).27

[2]常青.园林施工的管理与技术[J].北京农业.2015.(3).82

[3]程波.园林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2.(11).52

[4]李孝济.园林工程施工要点及措施[J].北京农业.2013.(4).71

[5]裴阳.如何加强园林工程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201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