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7 03:1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村镇建设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首先,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缺乏技术标准。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工作上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国家制定的总体标准。在这个总体标准中,它的技术规定主要是针对当代农村的建设,并没有对村镇规划作出明确的指示,这就使得这一标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笼统性。在采用这一标准的时,存在一些农村地区也采用了城市建设规划技术的标准和内容,这两种标准的结合导致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出现较为混乱的局面。第二,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理论体系不够健全。由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速度较之村镇规划的理论发展来说更为迅速,而且目前我国仍未形成一个健全的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村镇规划体系,这使得我国部分新农村建设中,大都采用演进形式。与此同时,在现阶段的新农村发展中,主要采用村镇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来进行建设,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脱离农村自身的实际情况只对其作出总体规划,这是不可行的。第三,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管理力度有待加强。我国大部分的农村村镇存在着规模较小、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的布局分散以及不够完善的局面。同时,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农业人口在农村人口中仍占有较大的比例,城市化气息仍十分淡薄,并且,现阶段农村的经济积蓄功能仍较低,农村的生态环境状况也没得到有效改善。
2加强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策略
2.1建立统一完善的村镇规划管理体系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建立一套健全完整的规划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得确定好规划的层次以及内容,有针对性的突出村镇建设的重点问题,并促使规划的技术标准能够与村镇的实际建设情况相结合,从而建立一个规范统一的规划理论体系。并且,国家应继续对一些村镇规划的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明确村镇规划的技术标准,从而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新农村建设的村镇规划中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外,在村镇规划管理中,我们还需要在原有部门的基础上,专门设立一个城乡统筹规划处,并在乡镇地区建立规划管理所,以此来对村镇规划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实施,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
2.2坚持理论规划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
就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情况来看,其所存在的最大弊端是在进行村镇规划时,太过依赖于城市的规划内容,甚至完全照搬城市规划的内容来进行村镇规划,脱离了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这就使得在新农村的建设中缺少了一些应有的环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城市规划的建设和发展更够推动村镇的规划力度,但并不能完全促进村镇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村镇规划时,应从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一个适合农村发展特色的村镇规划,在民俗民风方面体现出村镇的特点,从而确保村镇规划的制定与当地农村居民的生产需求相符合。
2.3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中,国家应始定,但设计人员有时对村庄的地形地貌的缺少深入了解,无法切合实际进行建设选址,而村民、村干部则缺少对污水处理技术的了解,在沟通不充分的情况下,往往导致部分选定地点不恰当,使得污水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增加,或污水收集、处理效果差。污水管网系统问题多。有的管网连接不到位,未接入农户化粪池,漏接时有发生。部分接入支管的农户,化粪池底部未采取防渗防漏措施,存在自然渗漏。汛期,雨水、河水倒灌污水处理设施,大大影响处理效果。污水处理日常运维困难。由于缺乏专业的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人员,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以后,普遍缺乏日常管理和维护,导致污水处理率低、水质达标率低。
3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旅游;特色村镇;品牌建设识别
要使旅游特色村镇品牌深入人心,就应以独特的建设思路为前提。旅游特色村镇的品牌建设战略由品牌定位来确立,依据现有的景观资源来设计转化为视觉标识,运用当下多种传播交流手段进行推广,这就是品牌识别系统。旅游特色村镇的品牌识别系统是由村镇品牌名称、村镇品牌标志以及村镇品牌形象口号组成。它是旅游消费者最先接触到的代表性标志,游客会通过各种媒介直观的接收到识别信号,进而了解其品牌文化和品牌内涵的深层次价值。从而使游客产生前往该村镇的有力动机[1]。
1.品牌名称
旅游特色村镇品牌的核心要素是通过语言来形容的一部分,无论品牌名称的好与坏都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特色村镇的等级和品质都可以在品牌名称中表现出来,从而使游客身未动但心已去。但好的品牌名称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符号,它可以对加强品牌定位起到很好的作用,从而内含更深的品牌价值。因此我们认为一个号的品牌名称是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发展的前提。所以特色村镇应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和历史文化价值,密切联系品牌定位,可以设计一个简单,易记,易传播的名字。品牌名称设计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用名人来设立自己的品牌,典型的代表是江阴的徐霞客镇,“游圣故里”的品牌定位与之相呼应,可以使游客因此而记忆犹新。
2.品牌标识
旅游品牌标识是品牌识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个品牌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在旅游特色村镇品牌识别系统中,品牌标识是最形象、最直观的。这是一个视觉符号,比品牌名称更加得到容易识记和认可,它也是由一些独特的标记、图案、颜色等方式来表示图像,表现会更有趣,更容易被加工,比言语材料需要更少的心理资源[2]。这种视觉符号体现了特色村镇的特点,内容丰富,高度集中体现村镇特征。因此,特色村镇的品牌识别系统,不仅是一个品牌的名称,必须根据品牌标识完成科学设计,对游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他们对旅游特色村镇品牌的认知度。
特色村镇品牌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用简单的形式表达复杂的内容,然后用简单而美丽的形象、抽象或具体的表现形式来来深入反映旅游特色村镇的重要内涵。例如周庄的品牌标识是利用中国书法来变现,用淡蓝色的背景突出“中国第一水乡”的品牌定位,突出展示了它在村镇开发中的优势位置,也让游客永远不会忘记它的品牌定位。
品牌标志除了简单的文字,也可以是抽象或具体的图片或符号,而且这些图片或符号必须被公众所理解,游客能够从它们中了解村镇品牌价值特点和深意,当然,更独特图片能引起更多游客的共鸣,方便游客识别和记忆。同里的品牌标识是一座蓝色的小桥、流水和品牌名称组成,桥梁和水就表现出水乡古镇的特征,不仅方便游客识别,而且也能够让游客铭记于心。
品牌标识的重要作用是为了让游客产生的视觉冲击力,所以它必须被设计,让游客感受独特、不同的效果。人们对美好的事物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品牌的标识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
3.品牌形象口号
村镇品牌的宣传语是品牌形象的代名词,类似于产品的广告标语,当游客听到这句口号时就会联想到该村镇代表性的特色景观资源,心中产生向往,从而刺激他们的旅游动机并最终付诸行动。品牌形象口号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强调文字言简意赅,通过最简短的语言表达该特色村镇的品牌定位和独特景观资源。独特形象而又让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形象口号,常常让人们口口相传,一看到听到这个口号,脑海中就能浮现出村镇的代表景观,最终成为特色村镇经久不衰的品牌代言。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品牌形象口号与品牌名称相结合,让名称融入到品牌口号中去,增加品牌的使用率和识别度,这样不仅可以使游客容易识别,而且通过口口相传加深其在游客心目中的印象,从而完成旅游特色村镇品牌建设的效果。例如同里的品牌口号为“千年古镇,世界同里”,既体现了其国际水乡古镇的品牌定位,又包含了同里的名称,能够让游客一听见这个品牌口号就能够印象深刻,产生亲自前往旅游的动机,最终达到品牌建设的效果。
而且特色村镇的品牌形象口号设计也可以与自身特征和优势资源相结合。特色村镇可以挖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将这些通过形象口号表现出来,不仅突出了自身特色,还能够让游客详细了解该村镇特色,为游客出游选择打下坚实基础。村镇品牌建设应该突出自身品牌特色,将自己与其他村镇区分出来。例如徐霞客镇的品牌口号为“徐霞客镇,游圣故里”,鲜明地体现出该镇的历史文化及其独特性,让游客产生寻访徐霞客故里的旅游需求。木渎古镇的品牌口号是“古镇木渎――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充分体现了木渎的悠久历史,并利用乾隆皇帝6次的到来着重宣传,让游客们不尽遐想乾隆当年的巡游故事。
特色村镇设计的品牌口号也可以从游客的利益出发,这种设计方法具有亲和力,不仅要抓住自己的村镇特色,也强调游客的核心作用,因此可以让更多游客产生共鸣。由于现在的游客处于越来越高的地位,所以它也是一个很好的口号设计方法。(作者单位:1.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 盐城纺织学院;3.北京大地风景景观规划院)
参考文献:
[1]李泽华. 江苏省旅游特色村镇品牌建设研究――以周庄古镇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Keller.strategic Brand Manegment.prentice Hall,1998.132-133
摘要:
针对严寒地区绝大多数村镇由于关键技术、高精度影像等资料的缺失,采用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综合集成遥感、实地调查、经济统计等多元数据的绿色测度地图编制方法存在困难的局面,笔者应用易于获取的基础资料,借助常用的软件,简化量化方法,编制适用于农村地域的实用绿色测度地图,可在镇域空间管制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方面为村镇建设提供一种量化的、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法参考。
关键词:
绿色测度地图;量化方法;严寒地区;村镇
近些年,绿色城镇化和智慧生态建设已全面注入城乡未来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战略和政策取向。严寒地区村镇绝大多数地处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敏感区,发展建设相对落后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目前仍以土地城镇化、人口不完全城镇化效应[1]及非农产业效益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忽略自身地域生态资源基础,无法应对绿色化发展的时代诉求。村镇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地域单元,亟待探索以绿色为导向,服务于镇村体系发展框架的空间管制方法,以引导村镇不同层次与尺度的生态建设。同时,面向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的技术观念和策略方法也需要绿色化转型视角的新思考[2]。现阶段,严寒地区村镇局限于经济和技术条件,致使数据采集、方法运用、模型构建等无法在农村地域开展。因此,探索适用于农村地域的操作简便的指标量化和生态计量方法,并将绿色测度地图的编制方法应用于严寒地区村镇规划,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1绿色测度地图编制常用方法解析
1.1绿色地图及绿色测度地图“绿色地图”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由温迪•包尔(WendyBower)提出,主要是用来标注环保机构、组织、废电池收购站、资源回收站,以及公园、绿带、历史文化场所、生态农场、绿色饭店、环保产品商店等“绿色单位”的生态绿色功能标识地图[3]。随着生态理念的不断发展,“绿色地图”的功能得到拓展,涵盖文化景观、自然风貌、生物分布、基础建设、生态资源、交通网络等复合内容。笔者研究的“绿色测度地图”是运用指标量化与生态计量方法的绿色地图。基于严寒村镇生态资源和地域特点,重点挖掘各项绿色指标的数据量化方法,通过测度分析和可视化图示表达,形成矢量化地图,并将其作为镇域规划的基础图件应用于村镇各个层次规划及建设发展管控。
1.2常用技术方法和特点常用的绿色测度方法主要是利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单因素量化和综合要素评价,包括数据采集、整理与建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指标量化分析3个方面。根据地域特点采集相关要素数据,在高精度遥感影像(航空影像、IKONOS卫星影像等)的辅助下展开部分实地调研,并搜集相关统计资料;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ERDAS等)的辅助下,对影像进行进一步辨认地物的空间分布、有关属性的判读、解译。整合栅格数据(高程、坡度、坡向图、各类分级图),矢量数据(土地利用图、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图)属性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并在ArcGIS平台上进行分类、合并与量化处理,以图层为单位提取各类要素,组建空间数据库;根据规划目的、定位、核心价值,制定差异化的镇域绿色测度地图的指标体系及权重,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级评价分析与可视化表达。ArcGIS方法技术流程见图1。
1.3常用方法的数据和技术要求常用绿色测度地图采集的数据一般包括数字高程模型图(DEM),遥感影像图(LandsatTM影像、IKONOS影像、航空影像等),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现状林相图等影像资料,经济、社会、人口、气象、环境等统计资料,以及详细调研的实地资料。技术要求是,设计人员能掌握生态及环境数据集成的理论与方法、生态环境空间数据的表现和空间分析技术,并能熟练地运用ArcGIS平台、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数据空间分析操作方法等。
1.4严寒地区村镇的相关数据基础和技术限制通过多个严寒地区村镇的实地调研的资料收集与问卷信息采集,可获得的数据包括镇总体规划相关文件资料、卫星地图、县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气象资料、林相资料、珍贵动植物资源分布图、土壤图、地址断层分布、暴雨风险区划、地址灾害防治规划等专项规划图及相关实地调研信息。因此,运用计算机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体系虽然能为规划提供科学的分析评价基础与依据,但前期调查与数据获取的要求严苛,且计算繁杂,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但严寒地区村镇现状无法满足,普遍适用情况并不理想。
2严寒地区村镇实用绿色测度地图编制思路与方法
严寒地区村镇绿色测度地图的编制是在明确特殊气候条件的生态资源与地域要素的前提下,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专家集成方法,以生态功能分区作为落实编制原则的主要手段,来表征气候要素影响下的生态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科学地制定相关规划提供依据。而在技术和方法相对欠缺的严寒地区村镇如何克服基础资料的匮乏,简化和落实这一过程是笔者关注的要点。
2.1绿色测度地图编制目标与思路严寒地区村镇绿色测度地图编制指标的选取要能够充分反映气候特征和地域特点,要保证与规划建设的相关需求对接,采样直接简单、数据易获取、技术易掌控、表达简明易懂,符号色彩清晰。利用严寒地区能够收集获取的资料,考虑到镇村体系、镇区、村庄规划的不同层次要求来确定精度标准,将绿色测度地图分为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不同层次的要素类型不尽相同。根据卫星地图等基础资料识别地物,借助Excel、AutoCAD基础操作平台,对识别类型进行量化处理,并通过指标体系获取综合评价结果,进而编制形成一个简化实用版的绿色测度地图,以直观地表征地域生态资源本底,显示环境资源利用强度。
2.2绿色测度地图编制方法基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等不同目标导向,绿色测度地图有多种类型,其编制方法主要包含空间要素识别、空间数据量化、空间可视表达3个主要部分,可在不同层次的村镇规划建设中提供定量的技术性支撑和直观设计指导。
2.2.1绿色测度地图的空间要素识别严寒地区村镇镇域面积一般为120~200km2,镇区直径为3~5km,自然村直径为500~1000m,平原地区相邻镇区距离为30~50km,村落距离为3~5km。针对面积为200km2的镇域范畴,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规模并结合获取的卫星地图的地面分辨率与识别的工作量,可考虑将镇区尺度单元网格大小划分为50m×50m。地物类型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广场、公园绿地、水体、行政及其他用地等;镇域尺度单元网格大小根据镇域林地、草地、农田、水体、石砾及荒漠等区域的图斑大小,并考虑与镇区尺度单元格的对接(可用镇区单元格加和求得),适当降低精度要求,划分为250m×250m。地物类型一般包含林地、草地、农田、实地、水体、石砾及荒漠、矿区、居民点、镇区等。
2.2.2绿色测度地图的空间量化空间量化是绿色测度地图编制的关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镇域尺度为例,首先对镇域土地利用图和卫星地图进行等比例叠加,以250m×250m为单位划分单元网格,并对其进行编号(x轴为连续实数,y轴为英文字母),确定单元格的角坐标,通过Excel建立基本数据库。2)针对林地、草地、农田、湿地、水体、石砾及荒漠、区域交通线(公路及铁路)、矿区、居民点、镇区10类评判要素类型,运用布尔逻辑及运算对单元格进行“双值逻辑”判断(双值为“1”和“0”),存在则为“1”,不存在则为“0”,形成基础地物要素图件数据,如图3所示。3)针对林相、土壤、珍贵动植物资源分布图专项规划图和实地调研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加权赋值,加载到地物要素图件数据中。图件数据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更为详尽的资料能不同程度上提高结果的精确度,如不同的植被品种、不同水体质量、不同的农田类型等均可数字化同步加载。4)依据案例区的现状情况、实测数据、规划标准,并集成相关专家知识,构建以需求目标为导向的指标评价体系,确定指标权重。以某镇为例,从生态功能区划与景观生态规划需求出发,构建了镇域复合生态环境质量与复合生态服务功能两个专项的指标体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邀请相关专家打分,运用德尔斐法(Delphi)、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进行加权运算,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最终权重值(表1和表2)。5)基于相关专家评估确定规划目标和所涉及地物要素影响因子的对应关系,建立绿色测度指标项与地物要素的关联表,并形成多个基于指标的单因子绿色测度地图图件数据(表3)。6)将单因子绿色测度地图图件按照指标体系的权重值,逐步叠代到要素层及目标层,形成最终的复合绿色测度地图图件数据。
2.2.3绿色测度地图的可视表达绿色测度地图是基于绿色测度的直观生态评估功能图,可视化是实现复杂空间信息的表达过程。因此,需要对Excel中的数据库的量化结果进行等级划分(表4),并对不同等级的数据进行真色彩(R,G,B)选择。通过VisualBasic、AutoCADVBA等Ac-tiveX控件技术,编程创建和操纵AutoCAD对象,实现依据Excel数据库的量化结果分级要求自动色彩填充[4],形成最终的绿色测度地图图件。
3严寒地区村镇实用绿色测度地图应用讨论
村镇实用绿色测度地图已经基本实现对镇域生态资源的直观解译,能够满足镇村体系规划的一般要求,是综合权衡村镇经济技术与生态建设需求下的一种适用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为镇域空间管制、生态功能区划、景观生态规划等提供依据。
3.1为空间管制规划提供依据在镇域层面,采用实用绿色测度地图能够基本识别村镇建设区、农田保护区、生态安全控制区、基础设施廊道等镇域空间资源类型,但由于单元网格尺度的限制,对于边界的界定还需要其他方式相互配合。更重要的是,这种基本的、简化的绿色测度地图能够清晰地显示分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分级,能够有效为开发标准与控制引导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调节[5]。在镇区层面,实用绿色测度地图能够通过要素识别辅助划分非建设用地的生态协调保护区、水体保护区、绿地及环境景观控制区的范围,同时依据建设适宜性评价分区等级划分,确定建设用地的土地开发强度[6],能够避免目前仅依据现状及土地利用规划等编制资源在空间分区存在主观性、模糊不确定性等不足。
3.2为生态功能区划提供依据村镇实用绿色测度地图的单元格精度能够清楚地显现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提供划分镇域生态功能区划的3级区划(生态功能区)、4级区划(生态功能小区)的定量依据。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边界需要综合界定外,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等级对接和从属判断仍需依托定性分析。同时,综合评价的等级划分,对生态农业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小区提出针对性的生态控制目标、主导功能、发展路径与措施,以实现镇域生态环境的分区管理和差异化的生态建设策略[7]。
3.3为景观生态规划提供依据村镇实用绿色测度地图能够较为直观地显示镇域景观斑块、廊道、基质的分布特征和等级大小,易于应用“斑块-廊道-基质”的模式,以大型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为骨架,联结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成片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廊道、公共绿色等非建设用地,构建生态网络格局。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尺度生态格局分析,为生态基质的规划保护、生态廊道的规划保护、村庄斑块的规划保护提出规定性或指导性的措施[8]。
3.4村镇实用绿色测度地图的其他应用功效村镇体系规划中的村屯撤并规划,需要通过发展潜力评价模型进行合并、迁移选择中心村,其遴选的结果有可能与生态环境相抵触,需要利用村镇绿色测度地图进行校核,避免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扩张方向出现在生态力较为薄弱的地方,或其某一建设项目要素达到了生态限制的阈值[9]。此外,村镇实用绿色测度地图的等级划分,能够辅助制定生态空间准入标准,确定空间发展定位和目标、空间使用的基本性质与用途、空间使用的效益要求、空间使用的环境要求、空间开发的强度要求、空间景观要求等内容,进而引导分区产业发展和控制村镇建设项目的开发选址。
4结语
村镇实用绿色测度地图的编制能有效地为村镇土地资源利用、生态形态管理、空间管制分区等提供定量的技术支撑和直观的设计指导。但应该指出的是,本文所提供不同层次的地物类型、单元网格的尺度划分、绿色测度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是以案例为依托的示范性内容,在实际项目中应根据需要予以重新选取和设定。同时,前期图像的地物信息提取也需要识别工具予以辅助,以便在降低工作量的同时,提高图形辨识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利伟,赵明.中国城镇化演进的系统逻辑:基于人地关系视角[J].城市规划,2014(4):17-22.WANGLiwei,ZHAOMing.Thesystemlogicofchi-neseurbanizationevolution:fromtheperspectiveofman-landrelation[J].CityPlnningReview,2014(4):17-22.(inChinese)
[2]金伟,张远林,王正,等.重庆都市区规划编制与管理生态转型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2012,36(12):45-51.JINWei,ZHANGYuanlin,WANGZheng,etal.StudyonstrategiesforecologicaltransitionofplanningcompilationandmanagementinChongqingmetropolis[J].CityPlanningReview,2012,36(12):45-51.(inChinese)
[3]王晓彦,王乐维,颜磊,等.论长春市绿色地图的可行性[J].中国环境管理,2007(2):10-12.WANGXiaoyan,WANGLewei,YANLei,etal.ThefeasibilityofChangchun'sgreenmap[J].ChineseJour-nal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7(2):10-12.(inChinese)
[4]冷继全.利用AutoCADVBA实现图块自动填色方法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17-18.LENGJiquan.StudyonamethodofblockautomaticcoloringbyAutoCADVBA[J].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Herald,2010(22):17-18.(inChinese)
[5]郝晋伟,李建伟,刘科伟.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管制体系建构研究[J].城市规划,2013,37(4):62-67.HAOJinwei,LIJIanwei,LIUKewei.Studyonspatialcontrolsystemincitymasterplan[J].CityPlanningReview,2013,37(4):62-67.(inChinese)
[6]司瑞瑞,陈怀录.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管制规划方法探讨[J].甘肃科技,2014,30(5):1-4.SIRuirui,CHENHuailu.Studyonspatialcontrolmethodinsmalltownmasterplanning[J].GansuSci-enceandTechnology,2014,30(5):1-4.(inChinese)
[7]陈秀琴.镇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浙江绍兴夏履为例[J].云南环境科学,2006,25(4):22-25.CHENXiuqin.Studyonecologicalfunctionalregional-ismbystudyingthecaseofxialvinShaoxingcountyinZhejiangprovince[J].YunnanEnvironmentalScience,2006,25(4):22-25.(inChinese)
[8]王纪武.生态型村庄规划理论与方法:以杭州市生态带区域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75-114.WANGJiwu.Eco-villagePlanningTheoryandMeth-od:aCaseofHanzhouCityEcologicalBeltRegion[M].HangzhouCity:ZhejiangUniversityPress,2011:75-114.(inChinese)
论文摘要:分析了适合南方地区的村镇污水处理工艺,具体推荐生物接触氧化池+水生植物综合处理工艺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给出了该工艺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主要参数,提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加强农村生态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市、县级生活污水处理厂纷纷建成投产,村镇生活污水如何得到切实可行的处理将成为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污水往往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地表水系,除生活污水外,还包括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药及化肥等污水,这些污水已成为新的区域性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也是湖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地处理村镇污水措施,对保护有限的淡水资源,改善农村地区环境质量,解决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适合南方地区特点的村镇污水处理工艺
村镇污水处理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工艺,普遍应用于市县污水处理厂的管网收集废水,进入传统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的思路,因为存在着基建费用高、能耗大、剩余污泥量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在绝大多数的村镇很难得到广泛的应用。村镇污水的处理应遵循“三低一少”的思路,即投资低、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要求低,产泥量少的污水处理技术应重点考虑。同时要结合南方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广大农村地区的工艺因地制宜地进行。我国南方省份的特点是降雨量大,水系发达,池塘鱼塘众多,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四季常青,这为生态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污水的生态处理技术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工程学手段对污水进行治理的方法。该技术在国外已得到相当规模的应用,我国的环境科学研究单位也多采用此技术处理村镇污水。但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污水处理单元的优化配置,把微生物、水生植物进行有序的组合,构建一个多元生物生态净化系统,充分利用生物的净化功能和多元生物协同作用去除污染物,并达到我国对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要求,却是该技术面临的关键问题。
比较广泛应用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和稳定塘处理技术,均存在着一些技术缺陷,如湿地在连续运行数年之后,易产生淤积、阻塞现象,使水力传导性、湿地处理效果和运行寿命降低。稳定塘虽然构造简单,维护管理容易,但是作为主处理单元,很难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因此,结合我国南方区域的特点,推荐采用一种新型的村镇污水处理模式,即利用农村闲置的鱼塘对污水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曝气处理+水生植物综合处理的工艺。该工艺的处理设施由污水沉淀—调节塘—推流复合式接触氧化池—二级水生植物净化塘组成。其净化系统全部利用村镇的沟塘,对原有农村的生态环境及功能的破坏极小,在原有的水塘或者鱼塘的基础上,增加环保材料载体的浮岛湿地,并镶嵌优选植物种类,如在浮岛湿地、塘边及浅滩种植菖蒲、水芹、鸢尾梭鱼草、再力花等挺水植物,塘底则种植苦草、伊乐藻等沉水植物,形成四季常绿,保持持续的生态系统净化能力。
2 接触氧化—水生植物塘综合处理工艺介绍
2·1 工艺流程简介
该工艺是采用接触氧化与植物净化为核心技术的生态净化工艺。村镇生活污水可利用当地的排水沟经格栅进入污水沉淀塘,污水沉淀塘可利用当地鱼塘改造。污水在沉淀塘中沉淀,去除部分悬浮物,经潜污泵提升至折流式接触氧化池,在该池中利用好氧微生物进行生化反应,去除有机物并硝化除氨氮,然后流入植物净化系统。污水经前面工艺处理后, NH3-N、SS、COD基本都能达到排放标准,但是TP浓度仍偏高,并且仍有一些残留的硝态氮。植物净化塘的主要作用就是去除TP和残留的N,利用植物的根本吸收作用以及根系周围的微生物消化分解作用,去除N、P,使之达标排放。
2·2 主要构筑物功能与污水净化机理
2·2·1 污水调节沉淀塘
针对整个镇区的污水,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和排放规律,对SS等进行初步的沉淀,均匀水质,均化水量,同时起到对污水中的泥沙等物质的沉淀作用。
2·2·2 折流式生物接触氧化池
为方便构筑物的布置采用折流式,构筑物的水的流态采用推流式,池底设微空曝气软管,容积负荷为0·76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2~2·5h。主要去除COD、氨氮等污染物,单元处理后污染物浓度大为降低,为后续的水生植物净化塘提供低负荷的水质条件。
2·2·3 水生植物净化塘
该塘分两级,一级由生态浮岛湿地滤床和塘底镶嵌组合种植的沉水植物组成。接触氧化池出水进入环保填料载体浮岛湿地滤床区,经过填料载体中的挺水植物及湿生植物根系、微生物、动物等代谢吸收、酶解、吸附、沉淀、过滤等作用,污水被进一步净化。二级为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净化塘,同样采用可自我演替的镶嵌种植技术,植物量采用一级的60% ~70%。该塘还兼有二次沉淀池的作用。该工艺的运行效果决定于水生植物的选取,选取水生植物时应尽可能优选当地品种适当考虑引进外来优良品种,并考虑以下因素:
(1)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功能,应选择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去除能力强的,根系比较发达的水生植物;
(2)应选择耐污能力强、抗冻抗热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
(3)考虑物种间的合理搭配,应根据环境条件和植物群落的特征,按照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方面进行镶嵌种植,使一年四季均有优势物种存在,确保整个系统稳定可持续运转。优选并合理搭配各种植物是该工艺取得良好处理效果的关键。
2·3 经济技术分析
该工艺的建设成本低廉,以5000t/d的处理能力计算,总投资在120万元左右,仅相当于同等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投资的1/3,因为利用村镇的原有沟渠收集污水,可以完全省去管网建设的投资,符合村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情况。运行费用0·26元/,t大大低于传统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设施建成投产后,可以明显控制污染物质向自然水体排放,以3000t/d处理污水能力计算,每年大致可以减少COD 142350kg,氨氮8870kg,总磷3066kg,对全省的节能减排工作有较大帮助,同时减少了生活污水对村镇居民赖以生存的地表水源的污染,有效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可节省国家对水环境的整治费用。
3 该工艺相对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势分析
该工艺首先由南京市环境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应用于南京市附近的一个村镇做为试点,取得理想的处理效果。在引入福建省后,经重新筛选镶嵌当地优势植物后用于镇污水处理,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在处理村镇废水方面优势明显。除具备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的资金优势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优点: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自控系统;若设计合理,植物镶嵌搭配得当,其处理废水的效果稳定、有效、可靠,出水的BOD、SS明显优于二级生物处理出水,可与三级处理媲美,完全可以稳定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而且具备较强的脱磷能力;更适合小流量及间歇排放的污水,耐污能力及水力负荷强,抗冲击负荷性能好;处理污水的同时也可以美化景观,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环境。
4 结语与建议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对农村生态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被日渐重视,现行的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不适合村镇使用,因此研发适合村镇的污水处理方法与技术势在必行。该工艺因建设费用低、运行管理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而适合村镇的污水处理,并且在我国已有成功投产运行的实例,技术可靠。建议在当地相关科研设计部门对该工艺进行认真的研究论证的前提下,重点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植物,并建设一至两套示范工程,总结该工艺在当地运行的经验,为将来大规模处理村镇污水做好技术储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村镇住宅,节能,保温
一、概述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好转,村镇居民都在不断改善其居住条件,村镇住宅产生了两种形式。,保温。。一种是保留了原有住宅的传统,居民独门独户自建住宅,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还有一种是居民集中住宅,它是新村镇建设的产物,把农民都集中到一起由政府统一建设安置小区,集中生活集中管理。这两种方式,除了由政府统一建造的安置小区一般节能配套尚可外,居民自建住宅根本就沿用传统建筑做法,没有任何节能概念。
目前中国正处于建设旺盛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20亿m2,其中乡村居住建筑约7亿-8亿m2,但其中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能耗建筑面积将高达700亿m2,而多数村镇地区的已建或在建建筑极少考虑节能问题。所以,如果现在不开始注重村镇的建筑节能普及,将会直接加剧能源危机,给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障碍。因此,在近几年社会主义新村镇的建设过程中,新建农民住宅的节能设计、推广及其管理就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二.村镇建筑节能技术的适用技术
从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至今,也将近十个年头了。在此期间夏热冬冷地区一方面借鉴北方寒冷地区较成熟的保温做法,一方面不断研究开发适合我们这个地区气候特点的节能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节能构造越来越完善,节能产品更新换代推陈出新。在众多保温产品中,怎样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在村镇地区推广的构造和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规划、建筑设计
村镇住宅用地的选址上应考虑当地气候特征、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水平,周围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筑传统构造特点和常用建筑材料以及历史文化等要素。,保温。。在具体规划设计时,应合理确定建筑朝向、间距、绿化以及路网等。应注意合理布置不同高度的建筑物与树木植被。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树木花草,广泛种植,减少周围硬质地面,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及蒸腾作用使太阳辐射热能转化,既可降低环境温度,改善室内小气候,降低能耗,又能净化空气减少噪声。
(二)围护结构
1、墙体节能技术
外围护结构的用材、构造以及隔热保温性能对建筑室内环境影响很大。一般村镇村宅常用240mm黏土实心砖并内外抹灰,由于黏土砖自重大、热工性能差,其墙体的传热阻小于节能热阻。采用节能热阻来计算墙厚,外墙厚度将大于240砖墙。这不仅减少了室内使用面积,而且增大自重,不利于抗震。对于墙体保温,目前有以下一些常用技术:胶粉聚苯颗粒砂浆外围护构造、板材外围护、构造泡沫玻璃外围护构造、自保温外墙外围护构造,要充分考虑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保温。。
2、窗户节能
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与墙体和屋面相比,门窗的保温隔热能力要差得多,门窗还是热源冷风渗透的主要通道,一般居住建筑通过窗户的热损失量约占总散热量的1/3强,因此,改善窗户的隔热保温性能,是节约能源、提高居住舒适度的一个主要方面。
窗户节能,主要从减少渗透量、减少热传量、减少太阳能辐射三个方面进行。减少渗透量可以减少室内外冷热气流的直接交换而增加设备负荷,可通过采用密封材料增加窗户的气密性;减少传热量是防止室内外温差的存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建筑物的窗户由镶嵌材料(玻璃)和窗框、扇型材组成,通过采用节能型窗框(如塑性窗框、断热铝型框)来增大窗户的整体传热系数以减少传热量;减少太阳辐射则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的玻璃(LOW-E单银玻璃、LOW-E双银玻璃)来降低玻璃的遮阳系数。综合以上因素,结合村镇的实际情况,现在有一种新的技术能满足门窗保温的要求,就是保温通风双层窗。双层外围护式结构在当今建筑节能中已普遍采用。尤其是双层玻璃幕墙结构在高档办公建筑中应用普遍。
3、屋面节能
屋面因接触上升热压气流,散热量较大,因此,冬季保温性能较差;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强烈,屋顶吸收大量辐射热引起顶层房间过热,设计时应认真选择合适的屋面构造。对于坡屋面,在顺坡方向铺钉保温隔热材料,并利用阁楼通风散热即可满足有关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对于村宅的平屋面部分应加强隔热层并设架空气通风层,并在
空气间层内贴热反射材料。设倒置式屋面有利于保护防水层使其更耐久。另外可在平屋顶上进行无土种植,以蛭石、锯末以及碎麦秸秆等轻质、松软、热导率小的材料铺在屋面,代替土壤,不但屋顶重量比同厚度土壤轻2/3,而且这些材料的蓄水、绝热性能都好于土壤,能缓解暴晒及骤雨造成的建筑物表面的温差变化,使绝大部分辐射热不会进入围护结构向室内传递,从而改善了生态和室内环境。若种植一些经济类植物或蔬菜,还有一定的经济收益。
(三)与节能有关的其他技术
目前在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指除常规化石能源和大中型水力发电、核裂变发电之外的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以及海洋能等。这些能源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清洁干净,是最优前景的替代能源,将成为为来世界能源的基石。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还需要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情况和条件差异选取不同的新能源。众所周知,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1、太阳能的利用
目前,太阳能的利用已经越来越普遍。最常见的就是太阳能电热水器。对于村镇地区来说一般具有利用太阳能较为有利的条件。,保温。。因为和城市相比,村镇的建筑密度低、建筑层数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热水器能更好得发挥作用,如果和电热结合起来弥补难得有时气候条件的不足,应该是村镇很值得推广的一个节能项目。
2、空调
家用空调器选用节能型(高效制冷压缩机、换热器和风扇,采用变频调速,并匹配良好);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宜不受太阳直射;不设定过低室温,经常清洗;采用热泵技术,同时满足夏季制冷与冬季采暖的需要。,保温。。
3、普及节能知识,提高节能意识
发达国家的公民大多具有较高的节能意识,这与政府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是分不开的。,保温。。我国大多数公民节能意识不够,对建筑能耗无清晰概念,建筑开发商没有建筑节能的意识,建筑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对已有建筑节能法规政策和强制性标准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了我国长期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停滞。因此,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加强节能宣传并开展相关节能培训工作,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
三、结论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镇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村镇村宅的建设将是中国的热点之一,村镇集中居住地节能村宅对于我国的整体建筑节能工作十分重要,而村镇集中居住地村宅与城市住宅不同,必须在各种要素间寻找到平衡点,精心构思、设计、精选材料、合理构造,同时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村镇集中居住地建造节能住宅的顺利实施。随着经济实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区不仅是避雨、遮阳、御寒的人类栖息地,也体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代谢环境、生物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生态关系。绿色生态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生态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在建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高新技术成果,使建筑物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冲击降到最低限度,为人类营造自然、舒适、健康、优美的居住空间区域。
参考文献:
[1]刘雁.村镇住宅节能设计.建筑节能,2008(2):34-37
[2]吴志敏许锦峰.自保温墙体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建筑节能,2009(10):8-11
[3]曾国海周玉生.无机保温砂浆技术研究与开发.建筑节能,2009(8):34-35
南通港城互动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社会管理视阈下南通安置型社区建设的内在困境与消解策略
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发展的合力效应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审视与思考
试论强化建设领域之会计监督
王翰及其诗歌刍议
共同诉讼之研究
抗日根据地建设理论研究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创新性运用
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重点实验室建设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高职教育的使命——以南通仿真绣为例
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特点及管理思路探析
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
科技期刊中数理公式的编排规范探析
输油管的优化铺设模型
储油罐变位后油量的计算模型与校正方法
基于Lagrange插值法的储油罐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
储油罐的变位分析与罐容表标定
南通沿海开发与低碳发展战略
南通市港闸区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及发展路径探讨
论中华书法艺术的生命文化情韵
拙劣的改编成功的采录——谈《判瓦盆叫屈之异》对戏曲的改写
艺术演绎中的文化追求——南通蓝印花布与道家文化
新时期瓷器装饰工艺综述
外出农民返乡发展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基于安徽省示范村镇和非示范村镇的调查
资源禀赋条件约束下的中小旅行社竞争能力研究——基于南通康辉旅行社的样本研究
SA8000标准的国际认证现状及思考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新形势下高职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改革
《工厂供电》理实一体教学法的实施
日语教材中被动句问题的探究
高职日语精读实施互动教学的改革探讨
会议筹备的方案与规划
对数学建模竞赛论文的思考与评析
一类差分方程组高阶导数的收敛性
梯形脉冲的频谱函数求解探讨
江海风情:南通文化特色之一
南通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探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南通科技创新状况研究
基于发展价值观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价值管理
我国城市化与环境污染关联机制的面板数据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决策中的应用
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的竞争与合作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刑事政策理念转变
我国环境保护刑事立法缺陷的再审视及其完善
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文科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论《织工马南传》中的“出走”主题
代数学中基本定理证明的探讨
有限元方法的Gauss积分和Hammer积分方案
柔性浅基础下变刚度垫层设置的有限元分析
模拟电路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
论文摘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已形成,但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情况有所不同。通过对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构成的总结,重点分别对传统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非正式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简介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并积极活跃起来,形成了包括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传统正规金融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以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非正式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传统正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创新型正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有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非正式金融机构主要有私人钱庄、当铺、私人借贷、高利贷、合会等。
二、传统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情况分析
1996年以前,农村金融正式安排的主要形式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自1996年中国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行社分离、国有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以来,农村正式金融安排的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呈现萎缩趋势。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重担落在农村信用社身上。但实际运行时,农村信用社并没有真正担起这个重担,它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偏离了为社员服务的合作宗旨,农村资金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扩大趋势。wwW.133229.coM为了解决“三农”资金支持,国家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制定政策时,要更多地考虑到“三农”;中国农业银行转向商业化的同时,政策方针首要还是面向三农;农村信用社继续发挥在“三农”中的核心作用。
(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情况分析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以政策为导向的国有农业信贷机构,其业务范围主要是办理农副产品国家专项储备和收购贷款,办理扶贫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并不与农民直接发生信贷业务关系,这使它无法直接延伸到最基层去顾及农户的基本金融需要。目前,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只有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贷款。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服务作用,我们应积极探索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可将一部分邮政储蓄、社会保障资金等转存入农业发展银行;鼓励国家开发性金融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开发性金融更多地参与农村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投资。
(二)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情况分析
中国农业银行的业务主要放在筹措资金保证支付和清算票据上,近年来,其经营重心明确向商业化方向转变,业务范围也由广大农村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倾斜。目前,农业银行在农村的业务重点主要放在支持农村产业化过程中的龙头企业上,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
(三)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情况分析
农村信用社的建立与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农村信用社服务对象主要是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金需要存在季节性、零散、小数额、小规模的特点,使得小生产者和农民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但客观上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又必须解决资本不足的困难,农村信用社这时就能起到很好的金融服务作用。随着国家清理整顿农村“两会一部”、国有商业银行部分机构从农村市场退出,农村信用社一段时间内在农村金融服务中起到近乎垄断的作用。但农业经济的风险相对比较大,农信社不良贷款也不断增多,农信社要想更好服务三农的同时,又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还需多多努力。
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主要是为农村建设提供政策指定范围内的资金支持,而市场经济体制促使金融机构追求利益,所以,仅仅以行政命令或者建立以完成农贷资金任务为评价指数的绩效制度是不足以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府应给予农贷行为一个成熟的金融环境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以此激发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在合适条件下主动寻找农贷机会,并最终解决农村金融供求失衡问题。
三、创新型农村金融供给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情况分析
传统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虽然在“三农”服务中起主导作用,但这些传统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商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因此,国家有针对性地创新农村金融机构,即允许一些社会资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并解决我国农村建设资金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从2006年开始,我国已逐步让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在资金供给上已解决部分问题。
(一)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情况分析
2006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2007年3月6日,经中国政府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成立。2007年3
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邮政储蓄银行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主要是基于邮政储蓄有2/3的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邮政储蓄是当地居民唯一可获得的金融服务,因此,从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础金融需求,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角度出发,邮政储蓄银行的农村网点主要是从服务“三农”的大局出发,加大邮储资金支农力度,扩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足度。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降低了支付给邮政储蓄的利率,现在的关键是建立对农村的“输血”机制,使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业和农村,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环。
(二)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金融服务情况分析
村镇银行的设立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政策的重大突破,也是农村金融组织模式的一次重要改革,一方面增加了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新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但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1)村镇银行的数量近年来虽不断增多,发挥的作用也不断增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农户及农业的资金需求,但和我国众多的农村人口及需要资金的乡镇企业和农户个人比,它们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2)村镇银行多数设立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区域,部分乡镇只有一家,多数比较偏僻及经济发展不好的乡镇根本就没有,同时,这些偏僻的乡镇多数是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的,即使有其他金融机构,多数也只有一家,故这个地区“三农”对资金的需要是很难得到解决的;(3)村镇银行作为新兴力量,多数人并不认可它,对它也不是很了解,导致它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困难。村镇银行存在吸储难、利润低、风险高等问题,另外,村镇银行的结算渠道、现金供应问题及存款准备金率等问题至今也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故要想让村镇银行更好地为农村金融服务,还需作出很多努力。
(三)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情况分析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2001年11月28日,国内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市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营业。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中,具有重要作用。为适应农村各经济主体对商业性金融的需求,应加快组建新的农村商业银行,一定程度上可由个人和企业等出资组建。但我国银行业不对个人开放,农村信用社改组成农村商业银行时虽然允许个人入股,但不允许个人出资组建商业银行,这必将阻碍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四)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情况分析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在满足农村金融供给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这部分作用主要是基于部分农户或企业在传统正规农村金融机构那贷不到款,只好选择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然人或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投资,不能吸收存款,它的贷款利率是比较高的。小额贷款公司获得高利率的同时,风险也伴随高利率产生了,加上我国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还没有建立,故小额信贷公司如不能调整好风险与收益的问题,是非常容易退出市场的,这将会带来一系列相关问题。国家的监管机构应做好政策支持和监管,让小额信贷公司真正为农村金融做一些服务。
四、非正式金融供给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情况分析
非正式金融机构主要包括:私人钱庄、当铺、私人借贷、高利贷、合会等。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非正式金融机构因此得以迅速发展。非正式金融机构为农户和乡镇企业融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大量的不规范市场交易,表现在:非正式金融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从事违法活动和高风险投机甚至是金融欺诈活动,存在着极大的金融风险。风险虽然比较大,但非正式金融机构至今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基于农村金融供求的现实客观性:从资金供给方面看,是因为民间借贷的利率远高于银行存款,到金融机构存款不方便;从资金需求方面来看,主要是正规的金融机构信贷手续繁琐、服务态度欠佳,而民间借贷迅速、便捷且多不需担保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方式,即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断重构。但事实上还是没有解决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要想真正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还需更好地发展现有的这些农村金融供给方式的作用,让它们实现服务“三农”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村镇 火灾 数字仿真 决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4-0112-02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模拟火灾并进行分析,以实现火灾信息管理与应急决策支持,成为防火救灾的发展趋势。加利福尼亚大学以Pola-Alto市为试点,设计实现了火灾损失计算机模拟模型[1];清华大学许云等对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概率和城市消防指挥调度系统进行了研究;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许建东等研究了复杂系统条件下城市地震次生火灾蔓延的数学模型;北京大学的王文俊等对城市119消防指挥调度系统的快速火警识别、车辆跟踪等问题进行了研究[2]。虽然在火灾仿真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城市进行火灾预防信息管理、数字仿真以及灾后信息分析与评估,目前,还没有针对于村镇进行的专门研究。
因此,本文首度以村镇应用为目标,基于通用的B/S系统架构,采用先进的ArcGIS技术对火灾数字仿真分析系统进行研究,使得村镇政府在有效管理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实现火灾数字仿真,为村镇政府提供直观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2 系统设计
2.1 设计原理
村镇火灾数字仿真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建立村镇火灾数字仿真模型,实现火灾演变过程的动态模拟;建立信息管理模型,实现生命线等基础信息和抗灾设施等灾害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建立应急反应模型,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支持;利用GIS技术的图形表达功能,实现上述结果的可视化表达。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建筑物、生命线工程、抗灾设施等信息通过信息管理模块,为火灾数字仿真提供信息支持;火灾形成机理是火灾数字仿真理论的基础,GIS技术是火灾数字仿真平台的核心;火灾数字仿真结果直接用于指导应急决策和安全空间规划。
2.2 系统流程
系统仿真分析功能可分为火灾危险概率分析、火灾蔓延模拟、消防应急指挥和火灾损失预测四部分。由于各个模型的运算是以其它模型的结果为参数,因此系统按照消防扑救调度模式设置模型的运算顺序和操作步骤。系统模型运算流程如图2所示。
2.3 体系结构及开发技术
系统采用基于B/S模式的WebGIS体系结构,客户端使用标准的Web浏览器与服务器进行交互,同时基于组件的思想,将系统分为可重构、可扩展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处理相关部分的业务需求,系统实现在B/S结构基础上进行扩充,采用三层模式作为体系结构。
用户层使用浏览器与系统交互,主要使用Ajax技术结合Html技术实现,能够实现图形化的友好界面,改善用户体验并方便用户使用系统功能。
中间层属于系统核心部分,用C#语言实现,具有数据处理灵活、功能适用、操作方便的特点,同时保证了系统的运行速度和兼容性。中间层包括表示、业务和访问三个子层。表示层为浏览器提供界面表现;业务层包括可视化信息查询与管理、火险分析、火灾蔓延分析、损失预测与归档等;访问层提供数据库存取功能,使系统能够访问属性数据和空间地图数据等不同类型服务。
数据层主要是指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用于构建火灾基础信息数据库、村镇空间数据库、仿真模型库、仿真算法库和历史档案数据库等。
2.4 开发技术
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开发平台,编程语言为C#,同时采用ArcGIS Server9.3.1作为GIS功能服务平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5,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2003企业版。硬件平台选择P5,主频3.0Ghz,内存4GB,硬盘250GB。
3 仿真方法
火灾仿真模型根据建筑物相关数据以及天气和环境等信息,计算单体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概率;在某个建筑发生火灾后,根据着火点位置以及当前天气情况,计算火势蔓延速度,并根据火灾持续时间,分析处于蔓延范围内的建筑物,为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3.1 建筑物火险概率分析模型
根据当前天气情况对单体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概率进行计算。
输入数据:
(1)建筑物缺省属性:是否有可燃物、可燃物可燃性等级等,为建筑物的基本数据属性,源于建筑物字典表。
:建筑物中有无可燃物,有其值为1,没有为0;
:可燃物对产生火灾的影响。
(2)天气、季节、环境等影响,采用表示。
计算公式:
为建筑j的发生火灾概率。
输出结果:。
3.2 火灾蔓延分析模型
确定发生火灾的建筑物的空间位置后,计算特定时间内火灾蔓延范围。
输入数据:
(1)发生火灾的建筑坐标,为建筑物的空间数据,源于地图。
(2)火灾持续时间。
(3)发生火灾建筑物的层高,为建筑物的基本数据属性,源于建筑物字典表。
(4)火灾发生时的风速。
计算公式:
(1)火灾蔓延速度计算
其中,V为火势蔓延速度,单位为m/s;U为风速,单位为m/s;BH为发生火灾建筑物层高,单位为m。此计算公式假设蔓延区内的燃料属性均匀同质,不考虑坡度的影响。
(2)火灾蔓延范围半径计算
其中,T为火灾持续时间。
(3)其他建筑物到灾点建筑物距离计算。
(4)
其中,为建筑物j到发生火灾建筑i的距离;和为建筑物j的经度和纬度;和为发生火灾建筑物i的经度和纬度;为地球半径。注意,确定经度纬度时许遵循以下原则:在东经取经度的正值,西经取经度负值,北纬取90减去纬度值的差,南纬取90加上纬度值的和。
输出结果:将与V进行比较,确定处于火灾蔓延范围的建筑物。
4 系统实现
4.1 建筑物火险概率分析及显示
在图3操作界面中选择天气状况后,系统自动计算出单体建筑物的火险概率并列表显示。
依据图3初步量化得到的建筑物火险概率,通过指定火险概率阈值,确定火灾隐患建筑物,并在地图中直观显示,操作界面如图4所示。其中,界面上侧列表显示超过阈值的建筑属性信息,下侧地图红色高亮显示高火险建筑物空间信息。
4.2 火点空间定位及信息显示
在图5所示的操作界面中,在地图上点击发生火灾的建筑物,界面列表显示该建筑物的属性信息,地图显示该建筑物的空间信息,同时,可在下侧的火灾信息列表中录入本次火灾的相关数据。
4.3 火灾蔓延分析及显示
在图6所示的操作界面中,使用下拉列表框选取要分析的火灾后,输入火灾持续时间,点击确定按钮,列表显示处于火灾建筑物的信息,地图红色高亮显示处于蔓延范围的建筑物群。
5 系统应用及结论
基于Web的村镇火灾数字仿真与分析系统,为村镇政府在有效管理基础设施和抗灾设施的基础上,提供火灾的数字仿真,为灾前预防、灾害应急、灾后评估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支持系统,将决策支持架构在空间数据上,为村镇管理者提供直观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避免客观环境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时间延误和决策失误,从而使财产和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系统在辽宁省多个村镇运行过程中,反应良好,为村镇的抗灾设施建设、高危险源管理以及火灾模拟分析提供了有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区银行;关系贷款;核心存款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2)02-0071-04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经济结构、功能比较完善,产业类别比较齐全的区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发展对我国高速发展的县域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支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从国外经验来看,设立社区银行是解决农业资金支持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主要探讨县域社区银行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我国县域社区银行发展的可行性
社区银行就是从当地住户和企业吸收存款并向当地住户和企业提供交易服务的金融机构[1],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资产规模不大,二是在有限区域内服务和运营,三是属于现代商业银行,四是具有独立性,即自主决策权。发展社区银行,有助于减少县域信贷资金外流;有助于引导、规范民间借贷,促进其向正规金融转化;有助于促进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业领域,减缓“房贷”的增速。因此,在我国县域经济体系中,探讨县域社区银行设立的可行性尤为必要。
在我国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主要包含农村信用社、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地方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合作银行等)。而在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中,虽然银行种类很多,但农村信用社一直是资产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工作人员最多,与农户联系最紧密的县域金融机构。从机构网点情况看,2007年全国共有12.4万个县域金融服务网点,其中县域大型商业银行机构网点数为2.6万个,从业人员为43.8万人;中国农业银行县域网点数为1.31万个,占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总数的10.6%;农村信用社县域网点数为5.2万个,占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总数的41.5%[2]。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有银行在县域经济中的逐步退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等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支农情况看,截至2007年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余额13 998亿元,农户贷款余额达到11 618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 884亿元,农户联保贷款达到1 137亿元。获得贷款支持的农户数达到7817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2.8%,占有贷款需求农户的60%,受惠农民超过3亿人。
从社区银行的特征来看,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最接近社区银行。一是资产规模因县域经济总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而言规模不大,在几十亿至几百亿元之间;二是在有限区域内服务和运营,主要是在当地县域范围,虽然上级行业管理机构(市级办事处、省联社)对多余资金可以跨地区调剂,但也需要取得县级联社同意,且一般都是有偿使用。三是县级联社属于一级法人,具有独立性和自主决策权,具有信贷产品决策权。四是正在向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目前按合作制原则管理。合作制具备四个不同于一般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非赢利性,所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还不完全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主要是股份制改造还不彻底,但和商业银行一样,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开始按市场经济原则运作。
(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县域的发展情况
1998年后,随着商业化改革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国有大型银行大规模从县域、农村撤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特性使其不愿承担巨大贷款成本,而从县域经济大量退出,且县域设立的国有商业银行都是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决策的能力,随着流程银行的发展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扁平化管理,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具体的执行机构,对作为主营业务的贷款业务,仅有建议权、推荐权,而无审批权,不符合社区银行特性,也不会成为区域性社区银行。
就目前状况来看,邮政储蓄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属于由原来的纯储蓄机构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初级阶段,受到资本充足率、风险防控能力、员工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一些商业银行的正常业务还受到严格控制,小额贷款虽然快速增长,但占比依然很低。就将来发展状况来看,股份制改造并择机上市的长远规划使其向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模式转变,如中国农业银行模式,虽然其县域分支机构将逐步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可以成为服务于县域社区的国有大型银行分支机构,但依然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县域社区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城市信用社逐批改制、组建而来,至今全国已有147家,遍及除以外的各个省(市、自治区)。截至2010年末,城市商业银行资产78 526亿元,占全国总量的8.33%。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大部分受地域限制,资产规模不大,大部分在500亿元以下,属于中小银行范畴。由于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是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来,以城市经济为依托,在市区范围内经营为主,虽然近几年有发展到其他城市和下延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的趋势,但由于国家宏观管理层面将其定位为中小银行,以支持本地经济发展为主,而且其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市场影响力也无法在短期内达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水平,横向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纵向发展到县域也是采取股份制银行的策略,仅选取经济发达的县(市)设立分支机构。截至2010年底,河北省县域城市商业银行43家,覆盖率仅32.2%,全部为不具有独立决策能力的分支机构,所以城市商业银行更适合建设成为以市区为主要经营范围的社区银行,而不适合打造成为县域社区银行。
(三)县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情况
“2006年12月21日,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后,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机构蓬勃发展。截至2009年末,我国共有17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148家,贷款公司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6家。已开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9亿元,贷款余额181亿元,其中农户贷款65.5亿元(5.1万农户),小企业贷款91.2亿元(0.5万户),分别占贷款余额的36.2%和50.4%。根据银监会规划,2011年末要在全国35个省(区、市,除外)设立1 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 027家”[3],约占90%的份额。目前村镇银行大部分设在县城,根据银监会有关规定,设立10家以上村镇银行的主发起商业银行,可以在中心城市设立管理总部,但总部不能从事金融业务,设立30家以上村镇银行的主发起商业银行,可以探索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控股公司。总体上讲,村镇银行是真正意义上的“小银行”,县域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仅300万元,在乡镇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仅100万元,属于一级法人,是为当地农户或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在工作效率、服务态度、贷款审核条件、利率决定机制等方面具有高效、灵活的特点。所以县域村镇银行符合县域社区银行的条件,可以考虑纳入县域社区银行来规划和发展。但由于国外金融机构逐步进军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可能出现非本国公民控股的村镇银行,如中国银行目前就与淡马锡控股子公司――富登金融控股公司开展设立村镇银行的合作。
二、国外社区银行发展情况及借鉴
国外银行业中的绝大部分银行是中小银行,而这些规模较小的“银行绝大部分属于社区银行,大都是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如在美国,45%的银行资产规模不足1亿美元,48%的银行资产规模介于1亿美元~10亿美元”[4],截至2004年,美国银行业中,93%(超过7 000家)的银行可以被划为社区银行,而仅7%的银行被认为是大银行。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而社区银行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以美国为例,平均来看,社区银行资产中的81%~86%是由小企业存款形成的。
(一)国外社区银行发展优势
第一,经营效率较高。银行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的研究在国外已开展多年。1987年,伯格、汉威克、哈暮夫雷认为,资产高于1亿美元时,银行通常存在着规模不经济的问题。1989年,劳伦斯提出总资产少于1亿美元的商业银行具有规模经济性。根据2004年的数据,小型社区银行盈利资产回报率是5.65%,中型社区银行的盈利资产回报率为5.73%,而大银行的盈利资产回报率仅为4.82%。这说明社区银行的经营效率要远高于大银行。从不良贷款率及租赁比率看,中小社区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及租赁比率仅为0.2%,比大型银行低0.14个百分点,这也证明社区银行的经营效果要高于大型银行。
第二,产品服务费用较低。从2003年度美联储报告,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中小型银行“在支票账户、可转让的支付明令账户以及储蓄账户上可以使银行账户的费用降低18%~42%。在账户最低余额要求方面,小型银行在无利息的支票账户可以使得银行客户节约36%的成本,在存折账户可以比大型银行节省58%的成本。这说明在日常业务处理过程中,社区银行占用客户资金较少,对银行客户的吸引力强于大型银行。”[4]
第三,具有较强的关系信贷能力。对于大型银行来说,信贷客户的“硬信息”是其考量的最重要依据,如借款人的信用记录、收入情况、债务情况、财务报表、信贷报告等,对于信息不透明的借款人则不大愿意放贷。这样大型银行所追逐的客户自然成为体制健全、运营规范、账务明晰的大型企业。但在社区内的个体投资项目一般都属于不透明的借款人,如小企业、农场主等,而对于这些不透明的借款人的“软信息”处理需要了解本地情况,熟悉本地人脉关系的业务人员来做,这恰是社区银行的优势所在。近期的研究也指出“当关于个体投资项目的信息内在地是软信息时,大型组织的公司就处于比较劣势”。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社区银行提供了70%的农业贷款、40%的小额房地产贷款和1/3的小企业贷款。
第四,可以获得较大份额核心存款。核心存款主要是指业务存款和短期存款所组成的存款。2002年底,社区银行持有的10万美元及以下的账户的存款占存款总额的24%,但持有的金额更高的账户的存款仅占存款总额的15%。前面已提到,大型银行的核心存款占所有存款的34%,而中型银行占39%,大型社区银行占44%,中型社区银行占57%,小型社区银行占65%,乡村银行占67%,这说明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小,其核心存款所占比重就越大,这些存款在较短时间内不会流出银行,也为银行和客户建立稳固关系创造了条件。
(二)国外社区银行面临的发展问题
第一,金融业的并购是社区银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银行并购可以为银行带来地区性互补、业务互补、产品交叉销售等便利,同时扩大了市场占有量,而规模的扩大也促进了信息科技技术在银行内部的应用和创新。虽然规模的扩大可以带来利润总量的增加、抗风险能力的提高,但如前文所述,其盈利资产回报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资产运用效率在下降,并没有实现帕累托效应。目前,通过并购来实现银行规模的扩张依然是扩大银行规模的一条便捷之路,这也是美国银行数量减少,但银行经营场所增加的重要原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中小型银行倒闭破产数量急剧增加,这也为经营稳健、资金充裕的大型银行创造了扩张的机会,诸如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巴黎银行等以较小的代价壮大起来。
第二,社区银行发展对政府依赖程度过高。政府外在推力是社区银行发展的保障。从国外社区银行发展历程来看,政府的扶持政策是社区银行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自1837年诞生第一部银行法以来,美国连续出台的多部法律都为社区银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严禁跨州设立分支机构、严禁竞争等政策。法国也曾出台措施帮助社区银行进行创建以及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日本政府从存款保险制度、相互援助制度、信用保证保险制度等方面对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给予扶持。这些都说明,除了众多中小企业广泛发展带来的巨大需求外,政府扶持成为社区银行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过度依赖政府的扶持,也具有较高的风险,不利于自身风险防控能力的提高,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保大弃小”的政策是小型商业银行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抵御风险能力偏弱。社区银行相比大型银行不稳定性较高、信用度较低,在金融危机过程中,随着实体经济和房屋贷款问题的不断恶化,尤其是房地产企业不景气,开发商欠贷不还,致使资产规模较小,且涉足房地产行业的众多中小型银行倒闭。2010年美国共有157家银行宣布破产,是近18年来破产银行数量最高的一年,但破产银行资产总额为921亿美元,远低于2009年的1 697亿,多为资产不到10亿美元的社区银行。
三、我国县域社区银行发展及路径选择
我国现阶段扶持和发展与县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区银行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社区银行在为民营中小企业、农业提供融资上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且具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本文上述对我国县域银行业体系的分析,县域社区银行的设立和优化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 深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将其改造为社区银行。国外很多国家社区银行“最普遍的设立方法也是先有信用合作社,然后才逐步转化为社区银行。”[1]原来的信用合作社作为基层社区银行,在基层社区银行的基础上成立地区社区银行。考虑到我国县域银行业体系中农村信用社的主体地位,将县级农村信用联社转制成为符合社区银行特征的农村商业银行是首要目标。
第一,将基本达到监管当局改制标准的县级农村信用联社直接转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金融改革,尤其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拟通过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村信用社必须符合一定的基础条件和审慎性条件,如不良贷款率低于5%,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6%,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所有者权益大于股本,按规定提足贷款损失准备金等银监会规定的各项指标;同时,对于发起人,也有严格的条件限制。随着县级农村信用社“达标升级”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信用社将符合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条件,在地方政府的扶持和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农村商业银行将成为我国县域社区银行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截至2010年底,我国先后在张家港、常熟、江阴、上海、北京、深圳、天津等地区建立了85家农村商业银行。但“改制农村信用社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现代企业规范化改造难,民间资本由于对沉重不良资产包袱有畏惧情绪,积极入股有一定难度等。”[5]
第二,对目前不符合监管当局改制标准的县级农村信用联社逐步推进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后改造为农村商业银行。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时间较长,具备较好的群众基础和业务基础,但由于法人治理机构不完善,股权分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盈利能力低下,风险依然较高,距离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基本标准还有一定距离。对于这类农村信用社应该先按照股份制的原则对其进行规范,首先“将资格股全部转化为投资股,然后按股份制原则对其规范,建立灵活的股权配置机制,从根本上改造和和完善股本结构,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为其进一步改造成为社区银行做好准备。”[5]
2. 引导民营企业资本组建新型社区银行。组建村镇银行是一种引导民营企业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尝试。当前,“民营企业没有历史包袱,产权明晰,市场定位比较准确。但由于民营企业资本受利益驱动可能存在过度扩张的冲动,从而产生金融风险。由于银监会规定筹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必须是商业银行,且在村镇银行的控股比例不低于20%,其他自然人、法人及其关联方投资所占股份不得高于10%,这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企业股东控制社区银行,从而获取关联企业贷款等问题,但仍然存在民营企业股东联手控制社区银行的可能。据了解,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普遍存在。”[5]
3. 将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与现有银行相比,一些地方从事资金交易的非正式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更高,并且对当地小企业创业、发展贡献更大。”[5] 以河北省为例,截至2010年末,全省已经开业并纳入统计的小额贷款公司161家(开业3个月后正式纳入统计范围),注册资本(实收资本)92.39亿元,全部实现了盈利,实现营业收入(利息收入)63 408万元,净利润23 420万元,上缴税金及附加6 139万元;年末贷款余额88.06亿元;全年向17 192个客户发放了20 168笔贷款,累计贷款156.98亿元。“积极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走上正规化、合法化道路,通过组建社区银行将民间闲散资金组织和运营起来,则更符合市场化发展规律。这种发展方式虽然短期难以实现,但从长远来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
参考文献:
[1]王涛.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7.
[2]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论文,2010.
[3]沈杰,马九杰.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调查[J].经济纵横,2010,(6).
[4]林显强.中国中小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5]张淑芳.浅析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思路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5).
Development Path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ounty Community Bank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Foreign Community Banking System Comparison
Kang Shu-sheng,Zhao Liang
(School of Economics,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0,China)
关键词: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285-01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全面小康就是包括农民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因此,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城镇化道路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多数的公共空间没有被规划过。人们只注重了经济的飞跃而忽略了居住的环境。
二、我国新农村公共空间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对于农村空间的研究也刚开始,各个部门对于公共空间的重视还没上升到一个重要的阶段。
发展、富裕起来的村镇,大多是靠工业发展起来的,要做到不污染环境的情况还进行开发建设,目前来说还比较困难。只追求利润忽视了环境污染比如河流的污染。有些镇的建设,沿街建单体还可以,整体看很乱,颜色各异,缺少一种协调的感觉,要注意整体的景观。对建筑空间规划的高度要有一定的规划,颜色、建筑材料要协调统一。农民住宅规划太单一。现在,大多农民房屋是排排房,式样单调,没有特色,许多道路也是直来直去的,象棋盘一样,很单一。没有变化、韵味、缺少柔和的元素。村庄道路过宽。中国人口多,要节约用地。马路太宽不节约土地,也显得不亲切。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比较混乱,没有考虑人的尺度,马路两边没有考虑绿化带、人和人的交流。景观设计中没有对建筑的高度进行规范。
三、对我国新农村公共空间规划的建议
(一)街道景观
镇上交通运输混杂相互干扰大,应设置相应的车道。路面基本是有沥青铺设的,颜色比较单一,而且体现不出乡村的乡村特色。对于车流量不大的地方选用石材铺装,显得古朴而有蕴含。对于人行道,在行人道和行车道之间设置边缘石,这样既能保证行人的安全也可以美化道路。
(二)街道建筑物
原有的沿街建筑物,协调建筑颜色、建筑风格。新建的商业街的形式避免使用一字拼接的形式,一字拼接式虽然使街道整齐,提高了商业街门面的利用率,节约了用地,但是容易造成呆板的、狭长的街道空间。
(三)小广场
小广场是人们活动的户外休闲空间,在小广场上既要兼顾儿童的活动场地也要考虑老年人的休闲,还有年轻人的喜爱。考虑儿童的活动空间,要满足他们相应的设施,如滑梯组合、秋千、跷跷板、沙坑等。考虑到儿童喜水的特点,引进较浅的溪流、规划出儿童涉水池。在老年人休闲的地方设置健身器材,布置象棋桌等。年轻一族喜欢有自己的隐私,所以在小广场设置绿廊和凉亭。绿廊兼顾休息设施与外部空间通道两种使用,绿廊具有半隐蔽性。在绿廊的尽头设置凉亭,凉亭内设置桌椅,既美观又实用。
(四)绿化
街道绿化:街道绿化是乡村聚落绿化的骨架,对于公共空间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街道的宽度,考虑两侧的绿化方式。
公共绿化:公共绿地是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重点,根据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活动需要,在公共绿地中设置必要的活动场地和设施,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场所。另外,公共绿地强调以自然生态为原则,尽量避免采用人工规则式或图案式的绿化模式,以体现乡村自然田园景观。
庭院绿化:对于乡村庭院,大多数是把绿化与庭院经济相结合,体现出来农家田园特色。庭院绿化一般选择枝叶展开的落叶经济树种,例如白杨树等。同时院子里搭棚架,栽植藤蔓植物。以绿化、美化为主,种植一些常绿树种和花卉,如松、柏、月季等,屋后绿化以速生用材树种为主,如杨树、榆树等。
外缘绿化:农村外缘绿化是通往农田等的自然通道和过渡空间,它与周围农田及其他环境融为一体,虽然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提供了多样化的使用功能。外缘绿化不但是乡村生活与生产之间的缓冲区,还能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
四、结语
公共空间的建设和完善可促进居民的社会交往,增强居民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居民归属感的形成。农村公共空间不仅是农民生活场所,也是农民生产的重要场所,公共空间的功能呈现出多样性,且更加综合。因此生产活动和生活空间要合理布局。考虑农民生产活动的空间需求,提供更多的混合空间。混合型空间在农村公共空间中可有效的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符合农村经济发展阶段和农民生活习惯。
虽然这次的论文写到这里,但是在今后对于新农村公共空间的研究还要更深入,更具体,更人性化。
进一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逐渐增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增量改革以推进存量改革就变得异常迫切。
农村金融新一轮改革开始进行,各种新型农村机构开始试点。特别是2006年12月2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人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广泛设立。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需要。截至2007年末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中国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二、农村的资金需求情况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各地居民的资金需求也难免会存在差异。根据笔者对浙江、河南、四川三地的调查,发现农户主要是通过跨期支出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根据供求均衡理论及对农村资金供求调查的情况,建立以下等式:
D=I+O
I=a(1-b)Y
其中D表示资金的需求,I表示内援性融资供给,0就是外援性融资供给。a表示当地农户的储蓄率,b表示农民预防性资金储蓄率,Y表示当地的收入水平。
通常来说,农户通过跨期支出来填补资金缺口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储蓄、亲戚朋友的友情借款、当地非正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商业信用、信用社借款等途径获得。其中,储蓄作为内援性的融资,受当地的收入水平影响较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农户除了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开销以外,其余的收入基本上是全数进行储蓄。所以沿海及东部较发达地区,因为收入水平较高,储蓄总额也就相应较高。以浙江的全国百强县长兴为例,普通家庭进行生猪养殖从修建猪圈、购买小猪及饲料进行生猪饲养初期要投入3万~5万元。但是玄坛庙的村民基本上都是通过自有资金解决。再加上东部沿海社保等机制建立较完善,村民安保意识也比较强,多购买医疗养老保险.所以上式中b也就数值较小。所以在东部较发达地区的O就较小,需要的外部资金也不多。
三、针对不同的经济情况,村镇银行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
到2008年12月31日,全国正式开业的村镇银行总共只有70家,其中在东部地区有2l家,中部26家,西部23家。在数量上,三地差别不大。但是70家村镇银行的平均注册资本4516.41万元。其中东部地区平均注册资本8150万元,中部地区2575万元,西部地区平均注册资本为3342万。
1.东部地区发达地区。东部地区的试点村镇银行开设时间短,但是平均注册资本和注册资本总额两项上都是远远高于西部和中部,特别是广东小榄村镇银行和浙江长兴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分别为2.5亿元和2亿元,远远高出同类金融机构的平均水平。这些特点与东部地区本身经济比较发达是有直接关系的。同时,充足的资金也为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资金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东部地区,普通村民的自由资金较充裕,贷款需求并不强。例如,长兴联合村镇银行所在地长兴县下属玄坛庙全村的总人口1250,2007年的人均收入达到8600元。当地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其中葡萄种植为其特色产业。部分家庭还从事养殖业或是手工业。对于
在东部地区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小企业较多。这些企业往往因为自身规模小,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被认为风险过大,一般的商业银行很少会给他们放贷。但是这类小企业实际上是很具有潜力的。以山东省的莱商银行为例,从1997年的2000万存款,3000多万的贷款到2007年被英国《银行家》评为中国银行业100强中的第66位,‘噪商银行依靠的就是给中小企业贷款。
事实上,大学生创业多数还是集中在服务行业,整个计划的启动资金并不大,通常都在10万以下。对于东部有着较高注册资金的村镇银行,扶持这样的项目在资金上并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因为大学生创业之前往往没有什么经验,创业的失败率较高,目前浙江的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最高只有4%,所以许多银行在给他们放贷之前都有很多的顾虑。
2冲西部欠发达地区。虽然中西部的村镇银行注册资金都低于全国平均资本,甚至调查中的包商惠农村镇银行、北川富民村镇银行、陇南市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这3家注册资金还不足1000万,但是如果发展战略得当,村镇银行依然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大邑交银兴民村镇银行所在地大邑为例,全县占地总面积1548平方公里,辖17个镇、3个乡,各个乡镇的发展情况也差异较大,村镇银行应该分区区别对待。比如距大邑县城10公里的新场镇就是典型的西部地区小城镇的代表。当地没有什么支柱产业或者有规模的企业。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村里只留下老人孩子,进行简单的农业生产,满足自己的需求。村上有一些小店,经营一些简单的日常消费品,经营资本多为自有资金。整个县城只有一家邮政储蓄。
首先类似于新场镇这样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西部小镇很多,随着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当地就需要配套建设一系列的食、住、行设施。但是因为本身经济不够发达,自有资金数额很少,而旅馆、饭店的初期投入及运营资本较大,村民必然会选择外向型融资方式。村镇银行要脱颖而出,必须尽早布局,并采取低利率、手续简单的一些真正有优惠性质的贷款,吸引当地村民。
在对村民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不愿意选择银行贷款的最主要原因除了利率高以外,就是贷款手续过于烦琐。因为农民实际所拥有的资产不多,而金融机构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往往需要等值的担保、抵押品,所以很多农户的贷款申请都不会得到批准。在这种情况下,村镇银行可以学习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创办的格莱珉银行的成功经验,推广村民联保制度。在格莱珉银行中,每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自己进行管理,格莱珉银行给予每个小组充分的信任和权力,组员自己决定以后要做什么,怎么做。每个礼拜5个组员必须有一个讨论。组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村镇银行可以依样画壶,采取相同的策略。而采取联保方式对村镇银行有以下三点好处:(1)因为村民之间是相互非常了解的,基本上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性,所以在选择组成小组的时候,村民就会自行剔除那些有可能不能按时还款者,这可以减少村镇银行在信息审核上花费的成本,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资金安全。(2)形成联保之后,村镇银行只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去检查一下各小组总的资金使用情况,为需要服务的对象提供一些建议,这样就可以减少之后监督上的成本。(3)因为组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必然会产生相互竞争,会刺激各成员,使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银行的资金安全,而且可以改善农户自己的经济情况,进而带动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
另外,村镇银行在中西部除了在13个国家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设点以外,还有35家村镇银行所在地的经济情况并不是很差,比如大邑。位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内,大邑工业园区是四川省唯一的现代制造业示范区和四川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区,已经逐步形成了以电子通讯、食品加工、服装生产、机械制造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种植葡萄来说,由于是特色经济产业乡政府的扶持力度很大。平均每亩地种植葡萄的成本为500元~600元,政府补贴就达到200元~300元。而每亩地的平均年收入可以达到2500元~3000元。农户足以做到自给自足。这种情况下,村镇银行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放在中小企业和一些规模较大的种植业上。学者们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加以研究。随着金融全球化发展,国家金融应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单独研究,这是由它在经济中重要地位及其特殊本质所决定的,著名教授刘丰名曾经指出:国际经济法的研究需要将其重心转向加强国际金融法的研究,逐步建立国际投资金融法、国际贸易金融法、国际货币金融法“三位一体”体系。由此可见其地位的非同寻常。笔者认为,国家金融就是一国对内对外一切金融(货币资金融通)事务上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即金融的独立决策权、操纵权和控制权,它包括货币和金融监管两个方面。面对发达国家及其跨国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和争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不断地被弱化并极有可能旁落于发达国家及其跨国金融机构之手,导致发展中国家金融和经济的附庸化和殖民地化。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其国家金融及安全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家应采取积极而又谨慎的态度来对待它既不能轻易放弃国家金融,又不能不看到全球金融化的大趋势。
二、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金融受到的挑战
(一)美元化。一切经济活动最终都表现为货币问题,货币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金融,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
比如说在晋原镇我们了解到,该镇经济情况运行良好,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了6315元,比2007年增加了10.3%。在采访期间我们走访了一家王姓农户。从2007年起,他们开始进行双孢蘑菇的种植,现在有差不多3亩的菇田,去年收入非常好,把初期的投入时借亲戚朋友的钱都还清了。现在收入算下来比以前外出打工的还要高。因为产品市场销路好,2009年夫妻两人还准备扩大规模。其实在很多小县城,这样的例子非常多。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的深化,中国外向型经济遭受严重的打击。据估计,现在已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了工作。各个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广大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村镇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和当地的政府紧密合作,为这些农民工创业铺平资金道路。
虽然村镇银行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型机构,大多数的村民对他还不够了解,但是只要村镇银行能够切实把握所在地区的经济特色,对结合这些特色推出合适的业务服务,发挥出区域性银行的优势,相信村镇银行是有能力达到设立时的预期,填补农村金融空白,完善农村金融网络的任务。在1999年1月,阿根廷总统梅内姆宣布,阿政府认真考虑将其经济美元化,即让美元彻底取代阿货币比索,放弃国家的金融,而不再实行目前的以美元为储备的货币体制,即实现政策美元化。随后,拉美很多国家包括波多黎各、厄瓜多尔、巴拿马等都实现了美元化。美元化是通过一种强币向若干国家渗透并部分或全部排挤这些国家的弱币所形成的金融区域化的又一种形式。【3】美元化的实质是放弃国家货币金融,即货币发行权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以借用强势货币来确保经济稳定的经济政策。但是美元化换来的稳定只是暂时的,美元化带来的后果是货币需求的不稳定和汇率波动,甚至产生通货紧缩。2002年阿根廷再次暴发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令阿根廷银行业遭受了灭顶之灾,所有银行均出现严重亏损,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央银行监管的缺乏,国家金融完全的丧失,导致外资控制了整个银行体系,即阿经济命脉。阿政府根本没有任何办法来应对这场危机。这种美元化金融体制短期效应是明显的,但是长期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以牺牲国家货币和金融,即放弃用货币政策调控本国、本地区经济的手段行为,将使这些国家逐渐成为美国经济的附庸。正因为如此,曾经大量使用美元的前苏联、东欧国家和埃及,在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后,又出现了“反美元化”现象,美元存款在这些国家总存款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下降。
(二)金融市场的过度开放。发展中国家为了充分加入到国际市场,以谋求更大的利益及更好地条件,积极投身到金融全球化进程中,扩大本国金融开放的程度和消除政府的金融管制成为了出发点和目标。这就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盲目地放弃了部分金融。1997年泰国过早地、过度地开放金融市场,撤掉了所有自我保护的屏障,结果导致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泰国金融危机很快发展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接着发展成为亚洲金融危机,进而导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引发这些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各国内部,概而言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速度过快,脱离了本国实际经济的发展;2.金融资产的增幅在短期内增长过度、金融机构急剧膨胀;3.未对跨国金融交易和资本的流动形成有效的监督;4.在国内初始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迅速开放国内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施资本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5.国家内部的金融法律体系不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要求。这些国家普遍忽视了金融全球化所需要的条件和时间,同时也忽视了金融全球化下金融体系不能自动防范任何风险的事实,特别是对于那些制度框架差异很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将带来不可避免的金融风险。
(三)国际金融组织的干涉。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金融领域越来越依赖、求助于国际金融组织的协调,这些组织利用其所具有的职权不断地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因发生金融危机而需要援助的发展中国家)施加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国家的金融形成了冲击和影响。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处理金融危机的实践中,往往对被援助的成员国金融进行干涉,迫使这些成员国放弃部分金融1997年l2月3日IMF与韩国签署援助贷款协议时,要求韩国大幅度开放其金融市场,允许外国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大举进入韩国市场,在韩国的外国银行或企业可以全面参与韩国证券交易活动,政府不得干涉中央银行工作等。这些苛刻的条件严重地限制和削弱了韩国的金融,使韩国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独立选择其金融体制以及对外开放进程的权利。许多国际金融法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让韩国用相当一部分金融来换取贷款援助,以摆脱金融危机。为此,韩国公众把l2月3日定为“国耻日”。印尼面临的情况更严重IMF与其签署协议时,不仅要求削减财政开支、紧缩通货及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同时还要求政府实行政治体制改革,这些要求最终导致了印,尼社会大动荡直至苏哈托政权。tSrIMFX~成员国金融如此干预,致使很多国家对IMF采取的行动产生反感甚至对抗,这对IMF的信誉及存在价值带来灾难性的打击,有的成员国或专家甚至提议立刻废除IMF。确实,当一国已不能独立地确定其金融政策,独立地选择其金融体制,独立地操纵和控制本国金融发展,其国家金融将受到严重影响和冲击。
以上所有挑战无不与西方发达国家所倡导的全球化必然导致国家金融弱化的理论息息相关。这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金融霸权的体现。他们完全掌握着全球金融的决策权、操纵权和控制权,不仅是当今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且还是司法者。他们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金融资源,弱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美元化直接受益者是美国;金融市场过度开放引发的金融危机正是这些倡导者理论导致的必然结果;东南亚国家和韩国在金融危机中不得不接受IMF的援助,IMF趁此对这些国家金融进行干涉,正是美国等发达成员国以不予拨款及合作相威胁,操纵IMF按他们意志行事的结果,这实际上是从发达国家利益立场上提出的改革措施和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有损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所以,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强化金融观念,牢牢把握金融不受损失,是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对本国的金融其实是非常重视和谨慎的,对此他们从未慷慨过。在金融上,他们实行“双重标准”,发展中国家必须认清这一点,认清放弃国家金融的严重后果,重新树立新的金融观,在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基础上,谋求各国互利互惠,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金融全球化。
三、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金融的实现
(一)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坚持和发展国家金融。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过分担心发达国家的资本控制和剥削而畏缩不前就会痛失良机,被金融全球化所淘汰;然而,不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全面放弃国家金融也必将陷入困境。因此,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时,即要坚持自己的国家金融,又要以发展的观点实现国家金融。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各国金融的相互依赖日趋增大,各国已经、并将达成更多的各种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制度,这些协调制度的本质就是要求各国遵守共同制定或承认的规则和法律文件,以谋求更多的共同利益。以这种协调制度为主导的国际金融法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各国的金融,但这种冲击是各国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通过理性选择后自愿接受的,是有利于各国利益和发展的是一种正常行使金融的行为而不是对国家金融的放弃。
(二)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规则和制度的制定.努力推动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面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发展中国家首先要从国际金融制度上为自身的发展争取保障,防止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将一系列不平等条款强加给自己,并进而侵犯本国的金融。IMF的配额及投票决策机制,使IMF受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成员的控制,发展中国家成员的任何想法和意见均无法买现,平等原则失去任何意义。发展中国家在本国市场不成熟、特别是在缺乏对国际游资的协调和监控机制的情况下,开放金融资本市场是不可取的,过早开放易使虚拟资本膨胀,引发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只有参与到金融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中,才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志,才有可能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金融全球化主导权的垄断,而不至于被动的遵循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才能维护自身的国家金融和经济利益。唯有如此,新的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实现。
(三)加强南南合作.促进制定金融全球化规则的力量对比的平衡。在金融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仍应该加强联系和团结,提高在金融全球化冲击下的整体生存能力,以集体的力量改善自己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逐步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
(四)加快完善国内金融体制.实现市场对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实现金融和保障金融安全。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和国家金融安全意识,健全法律制度以维护自身国家金融。首先要重视金融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促进国内金融体制深入改革,使本国金融体制与国际金融体制逐步接轨,更好地吸收国际金融业的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最后,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充分行使国家金融。对于任何一个希望通过金融全球化来分享国际经济增长利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建立一个实质性的金融化体系是唯一可靠的出路。为此,应其采取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方式,在实施中把握好开放的“度”,有关信用评级、公司上市证券业务、外汇买卖等业务,不能完全掌握在外资手中;其余金融业务可在充分有效的监管机制下逐步开放。
总之,发展中国家只有适度的参与到全球金融化进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全球化正面效应,减少其负面效应,才能更有效的保护金融安全,真正实现国家金融,实现国家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凤鸣.金融全球化的冲突与矛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l,(8).
[2]陈安.国际经济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l、
[3]雷娟.浅议拉美国家美元化.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4]王贵国.国际货币金融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万国华.从亚洲金融危机看[M]法律机制亟待改革的几个重要问题南开学报,1999,(2)
摘要: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一个细胞,社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作为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区服务系统相关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随着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地理信息技术也开始受到各个业务部门的重视。将社区服务与地理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起来,大力开展社区服务与查询系统的建设,是今后社区服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社区服务;GIS;信息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的步伐也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进、加深。信息化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对于我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为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众所周知,山东省是一个教育大省,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众多,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来青岛市发展,他们终将面临着购房、社区选择的迷茫与困惑,而这个系统又恰恰提供了社区服务,能够减轻他们即将面临的购房困扰。而且对于初次到青岛市或对周围环境不熟的用户,该系统将提供比较全面而又系统的地点和公交查询功能,为他们的外出提供了便利。
2、系统功能设计:
2.1、地图搜索
2.1.1、地点搜索
此功能需要用户在文本框中输入需要搜索的地点名称的关键字,系统会在结果框返回分析结果,用户可单击选择需要搜索的地点名称,地图上就会定位到该地点,并且高亮显示。
2.2.2 周边搜索
周边搜索功能以地图搜索中用户选定的地点为搜索对象,用户在下拉列表框中选定搜索类型和搜索半径,系统会在结果框中返回搜索结果,并且搜索结果会在地图中高亮显示,用户可在结果框中选择具体对象,地图上会显示所选对象的详细信息,并且定位到该对象。
2.2地图基本操作
青岛市社区服务与查询系统的地图基本操作功能包括以下这些功能:放大、缩小,地图漫游,复位,长度和面积的测量,添加标注等功能。
2.3 公交查询
点对点公交查询:输入起点、终点,系统将提供至少一条公交路线,可以选择显示沿途各站点数目、名称、公交里程;并实现公交线路和地图的联动。
公交线路查询:输入任意青岛公交线路名,系统将返回公交站点数目、站点名称、里程以及线路本身,并实现线路跟地图的联动。
公交站点查询:输入任意青岛市公交站点,系统返回站点所在位置,所有经过该站点的公交线路。
2.4、自驾路线
自驾路线查询:输入起点、终点,可以查询自驾车的路线。
2.5、购房参考
本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层次结构模型,为消费者提供客观、科学、合理的购房决策方法。
第一步:确定权重
此处客观权重选择,提供用AHP方法计算合理、客观、符合自己的权重设置,亦提供直接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定的各主要影响因素权重的设置,而预设权重选择,则是提供最常用的4种权重设置,即环境适宜型、交通方便型、价格实惠型、娱乐方便型。既可费些精力用客观权重选择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权重,也可直接自己分配权重或是根据预设的修改,简单方便。
第二步:选择小区、户型
系统内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户型的详细信息,包括户型、价格、面积、总价、公摊、结构、入住时间等,购房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需要评价的小区楼盘的住房。
第三步:针对各主要因素综合评价
评价共有五部分:交通情况评价、周边配套评价、价格评价、房屋因素评价、小区因素评价,每个评价都可评价为非常满意、满意、合格、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交通情况评价:可以输入几个购房者或其家人常去的几个地方(比如工作地点、学校、商厦等),提交后,系统将会自动分析待评价小区到这几个地点的公交方案,并可提供多条方案进行对比。通过直观的公交线路查询,使购房者对该小区针对于其自己的交通情况有所了解。最后选择对小区交通情况的满意度。
周边配套评价:可以选择搜索半径搜索周边的配套设施情况,选择搜索半径后,可以查得周边在搜索半径内的基础设施具体信息,并在地图上显示出来。
价格评价:购房者根据房屋的户型名、每平方米价格、总面积、总价、公摊面积,并根据这些信息,由购房者判断出对房屋的价格情况的满意度。
房屋因素评价:向购房者显示房屋的户型名称、建筑结构、入住时间,并根据这些信息,由购房者判断出对房屋的综合条件情况的满意度。
小区因素评价:向购房者显示小区的小区名、物业公司、物业价格、小区绿化率、内交通、入住时间、车位数、环境、小区效果图、开发商、电话,并根据这些信息,由购房者判断出对小区综合条件情况的满意度。
对以上五个评价做完后,即会返回最终评价得分,购房者可以根据这个得分和其它房子的得分对比,即可客观的比较出最适合购房者的住房。
2.6、广告、二手、新闻投稿、价格
广告:使居民了解最新的广告咨讯,了解相关产品最新情况。
二手:居民可以自己二手物品的相关信息,实现其在小区间的有效流通和交流,构成一个简单的二手交易平台。
新闻投稿:居民自己身边喜闻乐见的一些事情或者各个方面的新闻,加强各小区间信息共享,促进各小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环境。
价格: 官方各种农产品权威信息,使居民第一时间了解农产品最新的市场动态,使他们能够购买到优质、廉价的农产品。
3、小结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现代城市的基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区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社区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龙头”,是体现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罗中枢 公民社会视野下的农村社区治理初探[期刊论文]-理论视野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