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3 18:28: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课业负担 高效课堂 能力
教学中发现,中小学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它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丧失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摧残了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得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不得不完成的被动的苦差事,其负面性不言而喻。在大环境及社会机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减负”是当前摆在中小学校面前的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前,切实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其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也成为一个敏感的问题。到底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呢?下面笔者就如何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注重课堂教学过程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学生课业“负担”问题,让学生课业合理化。为了改变当前教学中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特别要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下工夫,即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使素质教育的推进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作好充分的课前备课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整个的课堂设计,并对课堂作好必要的预设。其实,真正的备课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每一节课,这样方能做到厚积而薄发,为实现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三)提供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还应注重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改革高中招生制度,从根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考试、评价制度是教师教课的指挥棒,制度怎么变,教师的教课方式也随之变化,因此,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得从各级各类招生制度这一源头抓起。
(一)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及文化科目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
在考试内容上,贯彻“依据课标、考查能力、紧扣教材、贴近生活、控制难度”的命题准则,注重考试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在考试形式上,将一次性评价录取变成毕业考试与多次评价相结合, 把学生平时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重要依据。
(二)积极探索自主招生、推荐录取与文化课考试相结合的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录取方式
一是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招生比例,促进初中学校均衡发展。二是改革热点高中录取方式,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与推荐生面试相结合制度,加大招生学校对推荐生、特长生的选择权。虽然这对在当地高中教育还没有普及的情况来说有一定的距离,但也是高中招生发展的方向。
三、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认识,建立责任追究制
一个学校的健康发展来自于领导的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领导的管理理念、管理能力,决定了学校发展的方向,也为每一位教师的授课方式指明了方向,而一个有全新理念的教师也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一)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从素质教育观念转变入手,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取得共同的认识。打破陈腐的教育思想,确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要深深知道减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面向 21世纪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规范教育行为的力度,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保证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主要是指减轻那些无效的作业,将学生从机械繁复的题山题海中解放出来。
一、重视“课”后延伸,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要介绍有趣的读物,帮助学生读好最初几本书。课内可选择几本有趣的故事书朗读或讲解给学生听,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而诱导他们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多读、勤读,这样就会逐步调动起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提高读书的信心和兴趣,在班内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其次,要引导“课”后阅读。教材中有些课文选自于名家名篇或由古典通俗小说改编而成,学生课堂学习课文后,对作家作品或作品的下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初步具备了阅读的内部条件。通过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把学生的动机“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来。这时候作业已经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了。
再次,体验成功,激发阅读兴趣。学生由于阅读的结果而感到有成绩,就会有助于提高书籍在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作用,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使阅读技能有所发展;学生从中获得学习和生活实践活动的知识,并从中体验到肯定的情绪,才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二、鼓励创作实践,激发作文热情
《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文文学表达能力的体现。”写作,是提高和巩固语文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乐写是会写的关键。笔者认为,鼓励创作实践,优化学生课外作文设置是有效途径。
首先,在班级设立文学社,办内部刊物,刊登学生习作和教师辅导学生读写的文章,各班开办习作园地,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在这种作文的创作实践中,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吸取了失败的教训,更多地是在课外活动这块时间之中,在文学社的感召下,他们逐步认识了作文的现实意义,自觉地有了写作的热情。
其次,以课前说话为阵地,就校园现象、社会现象、时事、班风班貌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在教师鼓励指导下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搜集资料,去调查研究,去创作。然后拿到课堂中与大家畅谈、讨论。培养学生“用我笔去干预生活”的作文习惯。
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增强社会感受
引导学生多读报,关注时事。从报纸中及时地感知国内、国际最新动态,写下自己的思考、感悟,丰富阅历,也提高了作文的能力,并在教师的导读之中,提高对社会是非、美丑的分辨能力,初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 “书包不回家”减负措施的提出
“书包不回家”,顾名思义就是不把书包带回家。“书包不回家”不是没有作业,而是作业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作业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书面作业当天在学校完成。每天孩子们把书本、文具整理好放在课桌抽屉里,轻轻松松来上学,快快乐乐回家去。没有繁重的课业负担,没有沉重的书包负担,孩子们腰杆直起来了,心理负担卸下来了,尽情享受童年的乐趣。
“书包不回家”毕竟是为学生减负、推进素质教育的全新尝试,因此学生家长和部分教师担心影响孩子成绩。为了充分论证“书包不回家”的可行性,学校先后组织召开了班子会、骨干教师座谈会、党员座谈会、学科教师座谈会、全体教师座谈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和全体家长动员会,打消了老师和家长们的顾虑,进而得到了理解和支持。
2009年春季开学,焦作市实验小学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把“减负”落到实处,向全校学生发出了“书包不回家”的倡议,要求孩子们星期一把课本文具带到学校,星期五放学再把课本文具带回家,平时提倡“小书包”、“轻书包”回家,或“书包不回家”。孩子们欢呼雀跃,踊跃响应。倡议当天,学生大多把课本、文具放进书桌,留到了学校,把空荡荡的书包放到家里。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譬如读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妈妈做家务、做手工、搞发明、锻炼身体,甚至可以捉泥鳅、爬树、玩泥巴等。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奔跑在足球场上,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制作小桔灯、不倒翁和指南针,可以徜徉在书的海洋里,可以自由地发展特长。实施“书包不回家”以后,考虑到个别班级里学困生的差异,每班发放了五个书包回家卡,个别学困生如果在校完不成学习任务,可以把书包背回家,由家长协助辅导。除此之外,学生均能做到“书包不回家”。
二、 “书包不回家”,高效课堂质量做保障
“书包不回家”需要高效课堂质量作保障,其先决条件是高效的课堂教学。为此,学校提出“书包不回家,消灭不及格”、“书包不回家,质量不下滑”的目标,从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入手,并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
1.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备课,设计好当堂作业,尽量做到“堂清”。对当堂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科任老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其重点指导,争取“日清”。对于“堂清”、“日清”仍完不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当天可以把相关资料带回家,由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在校长、骨干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示范课、过关课,为“堂清”、“日清”做好课堂保障。
2.实施“学导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在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创建了“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其基本理念是:课堂上,学与导、师与生,两个角色,两种活动,互动、互助、互促、互融,交替推进,和谐发展。主要特征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相长。主体框架是:试学、导学、活学。教学流程是:第一步试学,教师导入新课,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尝试学习;第二步导学,教师检测学生试学情况后,相继引导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第三步活学,巩固练习或者拓展训练,达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目的。“学导和谐”的课堂促进了学生“自信、自主、自强”学风的形成,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安排自主作业时间
每天下午安排在校自主作业时间,一、二年级40分钟,三、四年级60分钟,五、六年级80分钟,语文、数学、英语教师轮流陪伴学生自主作业。学生每天下午按时轻松放学回家,每天晚上在家里和家长共读,练习特长,参加社会实践。
三、 “书包不回家”,多种社团活动来丰富
“书包不回家”的先决条件是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后续延伸就是人人参加特长活动,通过多种社团活动来丰富、培养特质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开展多彩的社团活动
学校在2014年春季开始提出了人人有特长的活动计划,创建了57个社团:西洋管弦乐团、民族弹拨乐团、合唱团、舞蹈团、书画坊、小牛顿科学社团、模拟联合国社团、太极社团、花木种植养护社团、编织社团……学校在科技实验楼设置了科学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65个功能教室,为学生社团活动搭建平台。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后开展活动,活动时间为90分钟,同学们戏称其为“快乐星期三”。每个学生社团配备1-3位辅导老师。每周五下午,部分有余力的学生社团开展第二次活动。“快乐星期三”在师生、家长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学生对社团活动兴趣浓厚,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后继续进行各类特长练习,潜能不断地被挖掘出来。
2.开展缤纷的主题月活动
目前,学校已连续6年开展“十二个主题月活动”:一月数学活动月、二月传统文化月、三月语文读写月、四月体育运动月、五月校园艺术月、六月诗词诵读月、七月科技手工月、八月社会实践月、九月校园文化月、十月亲子活动月、十一月拳操竞赛月、十二月英语交际月。一月一主题,给每个孩子提供展示特长、提升素质的空间和舞台。传统文化月中的“元宵灯会”展示了两千多个孩子们自制的各具特色的灯笼,打造了实验小学人的新年盛会;语文读写月中“读书小达人”的评选让更多的孩子爱上了读书,激发了家长和孩子共读的热情,响应了总理倡导的“全民读书”;科技手工月中的“校园科技大庙会”热闹非凡,引燃了孩子们创造的火花……人人有特长,完善了“书包不回家”的后续活动,科学、合理地整合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四、 “书包不回家”,综合素质评价做验证
在实施“书包不回家’的同时,学校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定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该方案突出 “优美教育”的办学特色,着力培养“优于学、美于形”学生特质。“优于学”评价内容为:成绩优、特长优、读书优;“美于形”评价内容为仪表美、习惯美、劳动美。针对考核内容,学校制定了具体的考核要求,由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实施,切实扭转了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倾向,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成绩优:成绩优的评价虽然只占总评价的六分之一,但是,不代表我们学校弱化了学习成绩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与其他项目齐头并进,任课教师更加关注备课和课堂40分钟,力求每节课都高效。领导关注每一位任课教师上课的质量,随时点评,随时指导。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下午放学后由任课老师对其进行无偿辅“弱”,弥补学习上的不足,达到所有学生的成绩整体推进。
特长优:学校的57个社团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每周三、周五下午两节课后,全校2000多名学生全部会参加到社团活动中来。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性格更加活泼、阳光,也更自信,气质明显提升,接受能力显著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读书优:学校制订了《焦作市实验小学阅读方案》,购置了两万多本类别丰富的图书,图书室全天对学生开放。每个年级都制定了阅读计划,每节阅读课上组织学生集中展示,每年三月份开展《读书活动月》主题展示活动,每个年级评选出“读书小达人”、“读书好少年”。语文老师和家长签订了《读书计划》,制订了阅读书目、阅读时间、阅读形式;语文老师开设了阅读展示课,让孩子们在阅读课上畅所欲言,全面展示;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学生做到了一回到家就能认真地读书,并和家长主动交流读书心得。
仪表美:学生、家长、教师从家庭到学校,从课外到课内,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学生的仪表,参与学生仪表美的养成,孩子主动整理仪表的习惯逐步养成,从周一的升旗队列、每天的放学路队,到课堂上的坐姿神态,都能看到孩子们整齐、有序的精神风貌。
习惯美:在课堂上,老师注重对学生言行的评价和引导;在校园里,学生注重自身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家庭里、小区里、公交车上,学生们变得更加懂事、更加懂礼貌。
劳动美:在教室里,班级值日、义务劳动的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在家里,他们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家长和班主任老师交流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发生的各种变化。在基地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一名学生都表现出一定的家务劳动能力,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得到了检验。
关键词:课业负担;减负;体会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上升到国家意志,作出了“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的重要论述。那么如何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呢?近年来,笔者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就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了一些初步探索。
一、熟读教材
熟练掌握教材,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前提。它要求教师本身对教材要有个消化、选取、压缩、吸收、熟悉的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这个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读”。通读教材包括辅助文、材料、插图等,对知识形成初步印象。其次细读,对教材认真圈点、勾划、标记,特别注意有“核心”、“本质”、“特征”、“基础”、“前提”、“根本”、“标志”等词的内容,分出一般与重点、识记与理解、掌握与运用的知识点。再精读,抽出重点内容细细体味,进一步把教材由厚变薄,由薄变熟,由熟变精,牢固储存在大脑之中。第二步:“研”。主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知识的联系、教学过程的联系、课堂练习的设计等,构筑起整体知识结构。第三步:“备”。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梳理知识,完善教案,把重点放在疑难点上,并充分考虑让学生如何掌握及应用。实现了这三步,不但能够减轻学生学习教材的负担,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精讲精练
精讲精练,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关键。精读,一方面搞好“四点”:一是讲透重点。这是突出教材的中心所在,要舍得动脑筋、花时间,集中力量讲深讲透。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犯罪的特征”时,不光讲清“是什么”,还着力分析“为什么”。二是突破难点。难点就是教材中抽象、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它常常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像“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就属这类。在讲授时,首先给学生一个总印象:我国公民在劳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好比一个连体婴儿,不可分割。接着进行分析:父母积累财产让儿女享受,这是儿女在享受继承权。那么,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就业机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这是公民在享受劳动权。儿女给父母钱物、精神安慰,这是儿女在尽赡养义务。那么,劳动者通过自己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劳动者在履行劳动的义务。通过打比方、作陪衬、就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俗化、形象化了,学生自然轻松地渡过了难关。三是结合热点。热点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时代性特征的体现。比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时,结合目前招工、接收、留用、就业等用人体制的改革,组织学生开展了“要享受好这一权利,我现在该怎么做”的讨论。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认为:成才,才有出路,才是出路。四是启动思考点。这一步充分设置障碍,使学生产生疑点,积极思考为什么。学会假设,学会判断,学会述理。另一方面,用活“五不”:学生自己能弄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获取的,教师不送;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想到的,教师不导;学生自己能得出的,教师不传。这样,把课堂变成“剧场”,让学生充分“演出”、“亮相”。
三、分析典型
分析典型问题,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程的诀窍。典型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它分析得精、深、透、全,一定能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学生学习“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时,笔者选用了这样一个材料:王丽和妹妹因父亲留下的遗产处理不当,经常发生口角,兄妹的关系疏远。哥哥认为,按习惯儿子是惟一继承人,何况父亲临死前有口头遗嘱。妹妹认为,我对父亲尽了赡养义务,也有权继承遗产。而王丽又与邻居李某因两间宅基的空地发生争吵,双方均认为空地该自己所有。王丽妹妹又完全维护其哥说法。假如你是“法官”,该如何裁决这个问题?“法官”们根据案例,展开了讨论、分析、推敲,找出了裁决该问题的法律依据:遗产、遗产内容、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遗嘱、遗嘱方式、遗嘱的法定条件、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财产所有权及其内容、国有土地的权属等,解决了清官难断的事情,而最大的收获还在于掌握了解决典型问题的钥匙,逐步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讲求效益
关键词:效率;负担;教育思想
一、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
教师要解放思想,明确培养目标,不能就方法改方法,这是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所在。
1.培养学生知识的主动性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有学习知识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只要引导及时,启发得当,他们的智力是能得到很好的开发的。
在教学中,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可以进行横向的信息交流,彼此受到启发,不断地修订和验证自己的看法。就能使学生学得轻松主动,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2.不要单纯追求分数
传统的教学质量观是由学生的分数高低来决定教师的优劣。这个标准只是导致教师一味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的低能。课上课下教师对作业题机械重复,更有个别教师让学生背答案背法则。虽然学生对教师提出的公式能对答如流,但对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概不知,这样做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致使学生思维受阻,培养出的学生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耽误了人才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应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考查学生的能力。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在转变教学思想的同时,还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辨析比较法可以克服学生的定向思维的干扰。每学完一个内容,教师就应把以前学过的结构相近的结构安排在一起,锻炼学生的辨析能力。
总结归纳法是指对教学中一些有内在联系的概念知识可打破教学界限,采用“总结归纳”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便于学生统观教材,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再现法是根据小学生接受知识快,但遗忘也比较快的特点而产生的方法。教学中不间断地用各种形式再现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
一、精心的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充分,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逻辑严谨、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
1.备教材
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心中有数。要做到这些,就一定要静下心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2.备学生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学生资料、勤接触、多谈心等多种途径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理解水平,弄清每个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
3.备练习
有的老师习惯于题海战术,布置的练习题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布置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要实现减负,就必须精选习题,精心琢磨作业。
二、科学的课堂管理
没有纪律的团队永远打不了胜仗,没有规范约束的课堂也必然效果不佳,但过严的条条框框又会束缚学生的手脚,怎样把握课堂管理的度,是需要结合学生特点来科学设计的。比如我任教的班,刚入学时大部分学生都特别爱动、爱接话茬儿,常常是摁下这个浮起了那个,但也有部分学生又特别不爱说话,沉默寡言。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实行“224”管理模式。第一个“2”是选择好两名数学课代表,一名说话能服众,另一名数学基础较好,有一定数学自学能力,每节课2分钟预备过后,两名课代表开始课前管理,一名维持纪律,另一名带领全班同学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第二个“2”是指课堂学习过程采用师友互助式,全班学生按照数学基础、性格特征等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结为师友2人小组,课上老师尽量少讲,以导学案的方式提出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后,“学友”先向“学师”说解决问题的想法,之后“学师”再来引导“学友”进行补充或者修正。课堂评价采用捆绑式评价,包含课堂学习积极性及本节课学习效果,凡课堂上被表扬的小组均由课代表记录下来,每月选出最佳搭档。“4”指的是2人小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扩大到4人小组来解决。这种课堂管理不是以训斥、严格班规为约束,既保障了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同时提高了学生自治和互相管理的能力。
三、艺术的课堂教学
1.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对一堂课来说,构思新颖、设计合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新奇而有趣的新课导入,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进行探索,主动获取知识。比如讲“数据的处理”时,我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元旦联欢会马上要举办了,我们来商量一下需要购买什么水果,各买多少……”学生们开始献计献策,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在笑声中和讨论声中不知不觉地被掌握了。
2.巧用多媒体设备
在教学中遇到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单凭老师的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有些知识仅凭老师的叙述,学生无法清晰理解,这时多媒体教学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火车过隧道问题”:一列火车匀速行驶,穿过一条长300米的隧道需要20秒的时间。隧道的顶上有一盏灯,垂直向下发光,穿行时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10秒。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否求出火车的长度?若能,火车的长度是多少?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学生无法理解火车过隧道的路程是火车长度加隧道长度,也理解不了隧道中一盏灯直射火车的时间对应的路程就是火车的长度。这时,我用几何画板模拟“火车过隧道”的课件就使学生们茅塞顿开,轻松解决了问题的难点。
3.优化课堂情境
上数学课容易疲劳,初中生更是如此。要使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感觉,保持大脑兴奋的连续性和持久性,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幽默感。比如,初一刚学有理数的分类时,我把有理数比喻成一棵“有理树”,树的主干发出三个小分支,分别代表“正数”“负数”以及“孤苦伶仃”的“零”。经过后来的检验,这种分类方法对学生特别有帮助,几乎没有人把“零”归属到正数或负数之中。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任重而到远,途径很多,课后作业的合理布置是减负的途径之一,对它们的关系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 提高学生解题的“高效性”
不是作业布置的越少就能减负,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良好的思维习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解题效率,保证学习质量。要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认真听讲,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科学性,逻辑性,针对性,示范性。真正的理解概念、规律,如果概念、规律都是事而非,何谈高效解题。其次是挖掘教材中“案例分析”以及”“家庭作业与活动”中的题目。这类的题目有很强的针对性,示范性。也给学生有很大的思维空间,。有时一个案例分析有很多种解法,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参次理解概念、规律。如必修一中有一作业,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最后一秒的位移是总位移是二十五分之九,求塔高。几乎可以复习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全部公式有很大的思维空间。再如必修二中52页案例分析“研究汽车的制动距离”。培养学生的综合性与灵活性。有的案例分析可以变换不同的问法,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创新意识,做一道题就等于会一类题,避免无目的的做重复性的课外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高效又减负。再者用“活”教材中的“物理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等。解题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认真读题——画出示意图(哪怕简单的画几笔,这一过程相当于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分析题目中有一个或几个物理模型——找规律列方程求解。这是高效解题常用的也是最有效是方法。
二 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解决物理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建模能力,运算能力等,且物理题目与生产生活、科技有密切联系,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题做完,如果真这样做岂不是跳进题海。所以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悟”,“悟”出道理,解题才能灵活,才能创新。另一方面要提高解题的灵活性,要有全局意识,平常训练时引导他们建立一节或一章或一部分的网络知识结构,找出“动一处”而“牵全身”的重点所在,一方面找出各知识点的联系,另一方面找出重要知识点,重要题型,努力做到一道题能联系多个知识点,这样做既减做业量,又保证学习质量。所以布置做业时尤其是课外作业,要精选题,优化题,注意物理与实际的联系,又要满足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还要满足综合性、多样性,要有创新思维的空间,体现灵活性,不要做重复呆板的题。
三 注意解题方法的“科学性”
科学的解题方法能快速准确的解题。解题方法的掌握需要在平常训练中不但探索总结而形成的,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比如有图像法、比例法、极限法、等效法、临界法、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相似三角形法等等。所以平常训练时,引导他们总结解题的技巧,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快速正确的解题,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减负。
四 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向性”
布置作业一方面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结构及进度,消除知识“死角”,所以布置作业时有较强的针对性、示范性,学生有余力的情况下选适当的资料上的题目,椐平常的经验他们不会选太难的题、偏题、怪题,以免一道题难倒学生,挫伤积极性,反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五 多与学生沟通提高学习“积极性”
一、准备充分,搞好备课环节
学生减负,并不意味着教师也减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反而要增负,首先教师要备课认真,准备充分。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用心去充分了解班级的每个学生,才能“以W论教”“因材施教”。再次,教学手段的优选是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主要方案之一。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多种形式并进,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的目的。
二、引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在课堂上我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如教学“分类”时,我先通过录像导入:“同学们都去过商场,下面就看看录像,观察一下商场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利用多媒体逐一展示问题情境,学生在观看后回答:“都是有规律地摆放的。”由于问题提出有情节、有意境,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尝到了探索奥妙的乐趣,从而萌发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二)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学贴近生活。例如,教学“上下”位置关系时,我从学生经常接触的学习用品入手,利用书和文具盒进行操作活动,拉近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两个事物之间的上下空间观念;随后,出现文具盒、书、水彩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再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摆放方法,并介绍它们的上下位置,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
(三)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学时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爱玩、好动等思维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变抽象为直观,促使知识内化。如教学“认识图形”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图形,拼摆自己喜欢的图形,我适时提问:“你能说出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吗?”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图形的名称,这时教师相机激趣:“那么还有很多图形经过拼组也能发生变化,你们想试试吗?”这样教学,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应用多媒体优化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不仅优化教学过程,而且提高教学质量。
1.运用电教媒体导人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我在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课时,通过多媒体演示猴妈妈分桃子的情境,引入新课教学,注重数学的知识性、游戏性和互动性,将音、形、像、融为一体进入数学课堂,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的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有偿家教方面
每年开学初学校均要求教师签订抵制有偿家教责任状,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没有任何有偿家教的行为和举止,暗示学生参加课后文化补习;没有教师到社会文化办学机构兼课;按时上下课,不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补课或者上课。
二、学生教辅资料征订方面
学校没有组织过学生购买教辅资料,也从不动员学生集体到书店购买教辅材料。学校成立了一个家委会组织,每年开学初他们会集中开会商讨一些自己子女教育方面的事项,其中也括教辅导资料推荐,但资料征订、选择均由学生及家长自行购买,学校不参与。同时严格控制作业量,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
三、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有足够保证
能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主动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教师能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坚持做好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学校除正常的每天一节体育课或活动课外,还每天安排有大课间活动,开学初学校就要求体育组制定好大课间活动方案,定内容、定场所、定管理教师,体艺2+1方案也正在完善实施。夏季主要以课间操为主,冬季辅以跑操,让学生必须保证每天的运动量。
四、教师能按要求进行备课、改作
我校在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的同时,实行教师集体备课制。备精每一堂课,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以提高每一堂课的质量和效益,目前我校以“问题为中心”的备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对作业批改,要求配套的A、B作业本必须详改、精改。学校明确要求提高作业的质量,坚决杜绝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教导处采取不定期检查,问卷调查等形式把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措施来抓。
五、学校发展性评价规范
目标。
一、改变教学理念,走出认识误区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走出认识误区。初中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的根源就在于教育思想的偏差。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和家长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评价依据,认为高负担就等于高质量教学和高升学率,因此通过向学生布置超过承受能力的学业任务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这种题海战术下,学生被当做是做题的机器,既无法发挥兴趣和特长,又妨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滋生抵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育方法。
因此,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首先应该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正确认识学习成绩学习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师还应该自觉把提高课堂效率的着眼点从课外转移到课内,将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上,在教学效率上下功夫,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二、加强情景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需要通过情景教学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信心,减轻学生因为害怕和厌烦而产生的心理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并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性,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此外还要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更好的适应新课改下教学目标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下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出合适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消除心理负担,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提高课堂效率,减少课外负担
在数学教学中损失课外补也是造成课业负担过重的很大原因,教师的课堂讲解时间过多,就会减少学生吸收知识和完成作业的时间。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充分地研究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教材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紧凑性,要保证教学的严谨简洁,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在深钻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备课,并且提前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浓缩教学语言,增强信息输出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优化教学手段,尽可能广泛使用电化教学以增强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最后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作业,减少低效和无效劳动带来的过重负担,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是教育界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困境之一。新课改自实施以来,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减反升。相较于城市学生,本文着眼于受课业压力影响更大的农村学生进行研究,从课业负担的概念、农村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成因分析和解决方法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
【关键词】
新课改;农村学生;课业负担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自2000年教育部首次发文提出至今,已有整整15年的历史了。在这十几年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我国教育界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其范围也从小学扩展到初、高中。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呈现几何增长,学生负担日益加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进一步拉大,相比较城市学生而言,阶层流动的压力和社会竞争的激化更直接地作用到农村学生的身上,“考出去”这自古华山一条路似的信念似乎从来都没有改变过。新课改的提出,让学校从重视知识的数量转型到重视知识的获取手段上来,那么如何搭乘新课改的东风,客观考察和看待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中小学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业负担的概念
负担其实是一个中性词,可以解释为任务、压力等概念,而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繁重的任务或压力。在《实用教育大辞典》中,学业负担被定义为学生所负担的课业学习劳动量,一般涉及课程密度、教材容量、授课时数、作业分量、考试频率、教师水平、设备效率、教法优劣等各种因素。在具体的研究中,还有很多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角度对课业负担做出了不同的定义。例如,肖建斌在其研究中引入了个体经验和压力的概念,认为学习负担是个体在吸纳、加工和认识人类经验的过程中,对目标、任务和责任所带来的压力的体验。施铁如则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完善了课业负担的来源,他提到,学业负担是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所引起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负担。邹巍从社会学的视角分客观负荷和主观感受两方面阐释了课业负担,客观负荷是指学习的时间和数量,主观感受是指学习的态度和喜欢程度。总之,学生的课业负担应该指学生为完成学业任务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智力、体力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它包含个体的生理付出和心理付出,同时也包含这两方面所承受的压力。对于本研究中的农村学生而言,所承受的课业负担也是如此。
二、农村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研究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适度的焦虑能够激发个体最大的潜能,促使个体提高在任务完成中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适度的课业负担能够促使学生更快、更有成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保证学习活动持续、连贯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此“负担”的着眼点在于“适度”,过于繁重的课业任务就会演变成学生难以承受的沉重负荷。中小学生还处于身心的急速发育之中,超过其承受能力的课业负担显然会对儿童的身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新课改实施以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学习目标被纳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中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教师从重视学生学习的“数量”转移到重视学习的“方法”上来。按常理推断,新课改的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李海云、孙朝娟对晋南、晋东南地区城镇中学学生负担状况的调查中发现,75%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大约45.2%的学生每人自由安排的时间不足2小时。以笔者所在的固镇三中为例,学生早晨7:40开始上课,一直到12:00课程结束,中午有35分钟的午餐时间和50分钟的午休时间,下午从13:35开始上课直到16:45放学。随后,更多的学生选择在放学之后去社会上的辅导班进行“补习”或“提高”,直至晚上七八点钟才能结束。接下来是回到家(或回到寝室)后的作业时间。学校的作业量基本上两个多小时,学习困难的学生耗费的时间更长。因为课程紧,学生还得完成课前预习,每天有预习提纲。如此,学生不仅整日沉浸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之中,而且根本没有恢复这种身心疲劳的休息时间,更别提那些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帮助家里做活的农村学生了。由此看来,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学业负担是日益沉重的。这一结论和靳莹在其09年的研究结论是相符的。
三、农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形成因素
因为研究的便利,众多文献都是以城市学校为例来研究和探讨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但事实上,农村学生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对他们的影响更到。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农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形成因素。首先,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农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所在。我国不断拉大的城乡二元差异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和教育程度的差距。一方面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对于不同地区的学生采取差异化录取。这两方面因素导致了农村学生想要取得和城市学生相对等的教育条件和教育资源,必将付出比城市学生更大的努力和代价,其压力相应也增大许多。其次,阶层流动的困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更直接地作用于农村学生的身上。相较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的生存环境和人脉关系更为欠缺,本身就在社会阶层中处于劣势的他们,更难有机会向较高的社会阶层流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高考的途径进入大城市并留在大城市就几乎成为了农村学生阶层流动的唯一途径。为了把握好这唯一的途径,大部分的农村学生表现得更为“懂事”和“勤奋”,但隐藏在这懂事和勤奋之下的,是对未知未来的恐慌和巨大的压力。如果说以上两点是从学生本人动机的角度来分析农村学生的课业压力,那么对于农村教师来说,他们的压力一点都不比这些学生小。无数家长的期盼都着落在这些教师身上,学校的各种考评和竞争机制也更直接地作用于教师的身上。在各种新技术、新理念匮乏,可操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村教师不得不通过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来成就学生相对较高的成绩。这在无形之中也加剧了农村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如何解决农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说,我们可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从宏观的社会层面来说,社会需要为扭转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创造良好的环境。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扩展阶层流动渠道,改变人才评价体系,不以学历高低论英雄。各级教育部门也应当深入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校,切实了解学生课业负担的总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组织专家进行研究,为学校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从中观的学校层面来说,要注重教师培训,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良好的教学;资源。新课改是切实减轻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课业负担的契机,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学校要把握好这一契机,真正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把握住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把教师的培养列入到学校发展的日程上来,通过向优秀学校学习,组织教师内部交流等方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还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诸如网络资源、实验资源、理论资源等各方面软件和硬件方面的资源,在减负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从微观的个体层面来说,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充足的休息,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就固镇三中而言,学生在校的实际时间其实并不算很长,但这不长的在校时间中,学生几乎都在学习。有张有弛的节奏才是学习效率的保证,因此,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教师要切实改变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学习方法的融会贯通常常会同时提升学生多门功课的实际掌握程度,因此,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建设,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此外,教师也要多与外界沟通,利用互联网和各种访学、继续教育的机会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水平,真正成为学生人生的导师。
作者:李幸 李晓夏 李兰伟 单位: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省固镇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孙中华,沈慧娟: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对课堂教学辅助的优势及途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
[2]卢洁莹: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调查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3期.
[3]俞伟跃,孙燕兰: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J].基础教育参考,2014年第9期.
[4]王志彦,夏凤琴: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的强化机制及解决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2014年第4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高中生物教学为切入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不仅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业负担;减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68-02
随着科技和社会发展,知识与人才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实施科教兴国,建设人才资源型强国的趋势势不可挡。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必须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资源支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依靠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教育中的顽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势在必行。
虽然教育改革明确提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标,但这一目标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许多学校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并不能切实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就现阶段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来说,学生依然面临着沉重的课业负担:课程安排不合理,课时量多;作业量大,难度大,完成作业时间长;考试次数频繁;相关的配套材料多且杂,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周末或寒暑假有密集的补课安排,这些都是学生在学校中常见的课业问题。长时间在这种学习环境中,面临各种课业问题,必然导致学生的休息时间减少,睡眠严重不足,使得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降低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同时,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会让学生身体劳累,更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心理上将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不能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动机,使得学生的生物学习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
课业负担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保证,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生物课堂教学课业负担出现畸形发展,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过于重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生物实践能力;在提高教学效果上思维僵化,依然坚持题海战术,忽视了生物作业的质量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所承受的课业负担。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学生课业负担重视一种普遍的现象,其现象背后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学校教学层面。高中阶段面临着高考这一重要考试,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学生看作是考试的工具,在教学课程安排上一味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强度,使得学生面临着巨大的课业压力;二是教师层面。许多教师在观念上墨守成规,依然坚持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使得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困难。同时,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只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在这样的奖惩制度只能死学,加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三是家庭层面。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都有着很高的期望,期望他们以后能够成才,所以,家长非常看重学生的成绩,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背负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四是学生自身层面。高中学生由于对自己的人生还没有完整的规划,因此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多重压力之下,学生只能盲目机械地重复着学习活动,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迎合各方的期许,他们自身并没有感受到多少学习的乐趣,反而容易因此产生逆反心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无法及时有效地完成课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出一些建议。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安排高中生物课程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教育模式过分夸大了成绩的重要性,导致许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过于追求书面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为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课业负担。
首先,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和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生物教学,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生物研究,让生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而非只是一项课业任务。同时,教师作为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心理认同感,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学习上的压力与困难,通过教师的开导来缓解学生的课业心理压力,使学生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繁重的高中生物学习任务。
其次,为了减轻学生的生物课业负担,教师必须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生物学习水平,合理安排生物课程,减轻学生的生物课程负担,让学生能够从有限的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过去的高中课程安排,学生需要从早到晚、一刻不停的进行学习,这种以增加课程数量强化学生生物学习的方式不仅不能提高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反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对生物学习失去耐心,不利于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以量取胜的教学模式,重视生物课程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生物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教师要达到高质量的生物课程要求,就必须明确生物教学目标,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指明方向,引导学生依据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活跃生物课堂氛围,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在缓解学生课业压力的同时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