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血细胞分析仪

血细胞分析仪

时间:2022-05-27 07:4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血细胞分析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血细胞分析仪

第1篇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特点。目前各大、中医院检验科已广泛应用。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常会出现结果误差,这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对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采用的仪器是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KX-21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1.2 试剂 ① 仪器用的稀释液、清洗液、溶血剂均由日本Sysmex公司提供。② 显微镜计数用的血小板稀释液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配制,冰箱保存。 ③EDTA-K2抗凝剂

1.3 标本来源 选自2008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血小板结果异常的血标本共207例,另挑选血小板结果正常的血100作对照。

1.4 用EDTA-K2抗凝全血2ml,充分混匀后,2小时内KX-21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取血小板检测结果异常的血标本,同时用显微镜手工计数,另取血小板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标本100例同时用显微镜手工计数,比较两法结果。

2 结果

血小板少于100×109/L的血标本121例,为A组;血小板大于300×109/L的血标本86例,为B组;lind板在100~300×109/L的血标本100例,为C组,其两法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在Sysmex X-21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由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是在同一通道中进行,且它们之间仅以体积大小来区别,因此,血小板的计数易受小红细胞数量或红细胞碎片的影响,由于血液中小红细胞的数量远大于血小板数量,即使有少量的小红细胞混入血小板计数范围内,也会对血小板计数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血小板直方图右侧下降后继而抬高呈驼峰样改变,血片油镜检查显示红细胞较小或红细胞碎片较多,两种方法血小板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2 由于血小板的特点易于粘附、聚集。李永红等认为采血是否顺利是造成血小板偏低的的一个重要原因。采血过程中因操作缓慢,穿刺不顺且组织受损后,组织凝血因子易混入血标本,混匀不及时等均可促成血小板聚集,从而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这是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常见原因之一。这时血片镜检可见血小板聚集成堆。遇到这种情况应重新采血测定。

3.3 某些血液病可造成血小板数真正减少,如骨髓巨核细胞生成不良(如障);血小板破坏增加(如DIC、IPT);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大)等。

3.4 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试剂质量、地线、电源和药物等因素均能对血小板的计数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检测过程中应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以使血小板计数可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参考意义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赵红燕.血液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分析.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8.1.3(2):27

[2] 陈梦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影响因素的探讨。江西医学学报,2005,23(3):243-244

[3] 詹灵凌,秦雪、林发全等。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纠正,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5):763-764。

[4] 李永红、钟步云。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原因及纠正方法。临床检验杂志,2001.192:112.

第2篇

血小板假性减低的因素

采血不顺利:此种情况多发生在老人,儿童及体质较差的的患者身上,因采血不顺引起组织损伤,凝血因子混入血标本造成血小板集聚[1],产生微小的目测不到的凝块。这是引起血小板假性减低最常见的原因。这些标本涂片镜检时可见大量的血小板凝聚成团。

标本放置时间:用EDTAK2作为抗凝剂已被国际血液学标本委员会认定并广泛应用。EDTAK2会使血小板形态发生变化,其外膜形成微小管。游离端向外伸展形成伪足,这些伪足缠绕在一起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若在。此时测定血小板会假性减低,直方图呈锯齿状异常。但随着时间延长可逆性聚集体会破坏[2]。因此采取室温放置30分钟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血小板假性减少[3]。

血小板EDTA依赖性聚集:一些患者血标本与EDTA抗凝剂混合后其血小板会发生EDTA依赖性聚集,有报道认为血小板EDTA依赖性聚集与血小板表面抗原(IGA、TGG、IGM)的自身抗体以及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有关由于全细胞分析仪对凝集体的结构不能识别,一些血小板未被计数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4],这种凝集可见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血小板凝集成团。

巨大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病人由于某些疾病血小板体积较大,超出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阈值,使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在此种情况可见血小板直方图底部分布较宽,MPV值较高。血涂片瑞氏染色后可见血小板体积较大。

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卫星现象是指EDTA抗凝血中血小板黏附于白细胞周围,这是由于白细胞表面的IGG或FC片断与血小板表面的GPⅡB/ⅢA结合所致。由于一些血小板黏附于白细胞上,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未被计入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5]。通过血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血小板围绕在多形核白细胞的周围,形状很象卫星。这种情况较少见,有报道称加入枸橼酸盐可消除此现象。

血小板假性增高

溶血:标本溶血后红细胞和白细胞受到破坏,破碎的红白细胞碎片体积和血小板相近,都可被细胞分析仪误计为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

小红细胞:如果红细胞体积过小,接近血小板体积的测定范围,由于仪器只识别颗粒大小,不识别颗粒性质,误将小红细胞计成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假性升高,此种情况可见血小板直方图尾部异常,涂片镜检可见红细胞体积较小。

总之,造成血小板误差的原因很多。这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还要仔细审核结果,如果发现血小板数目过高或过低、直方图分布异常、计数与临床不符时都应涂片镜检并重新计数。

参考文献

1 李永红,钟步云.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原因及纠正方法[J].临床检验杂志,2001,19(2):112.

2 丛玉隆.当代血液分析仪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4.

3 李胜发,程大林.血小板可逆性聚集在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1):37.

第3篇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

前言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中医院检验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血细胞分析仪日益完善,为临床提供了血细胞直方图等普通手段难以测量的参数,使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不再只局限于显微镜下少数细胞的微观结构。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五分类HMX型血细胞分析仪采用VCS(电导、射频、激光)技术,对接近原态细胞的体积、核质比、颗粒特性进行精确的测定和分析,其结果于三维空间内将细胞区分为五个亚型,达到白细胞五分类的目的。当标本中存在异常细胞时,根据仪器内定和人工设定的参数阈值,对可疑异常细胞作出报警提示。此外,Coulter HMX型血细胞分析仪增加了网织红细胞有关参数的测定,为临床诊断及患者预后观察提供了更多参考价值。为了探讨该分析仪的精密度、准确度及携带污染率,对白细胞五分类结果及异常细胞报警提示的可信性,镜检与仪器检测两种方法同时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我们通过复片观察,比较两者的符合率,以对该仪器性能作以评价。

1材料

1.1仪器:Beckman 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双目显微镜(Olympus公司)

1.2试剂:由美国库尔特公司生产的与HMX型血细胞分析仪配套使用的试剂。溶血剂 批号:101607F ;稀释液 批号:C303005;清洗剂 批号:C211001B;网织红细胞试剂 批号:109162;高、中、低三种定值全血质控物 批号:885000 ;1%煌焦油蓝试剂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配制

1.3标本来源:门诊及本院住院患者

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For Window 11.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3方法与结果

3.1精密度与准确度的测定:以高、中、低三种已知定值的全血质控物连续测定10次,计算出其中四项的均值(X)、标准差(S)、变异系数(CV)。评价精密度选用CV值,其结果见表1,质控物实验组测定值与靶值比较评价仪器的准确度,选用方差分析,各项P>0.0 5,说明实验组的测定值与靶值无明显差别,即仪器的准确度较好。

表1 三种已知定值质控物测定值

3.2携带污染率检测:先连续测定高值样品3次(H1、H2、H3),紧接着再连续测定低值样品3次(L1、L2、L3),通过公式携带污染率=L1-L3/H3-L3*100%计算结果,WBC、RBC、HB、PLT各项携带污染率在0~1.13%之间。

3.3网织红细胞计数仪器法与镜检法比较:选取30例样品,将全血与网织红细胞试剂混匀温育5分钟,每份样品用仪器测定的同时采用手工法完成计数。每份标本均测2次,取平均值,由本科2名富有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进行。为判断方法间有无显著性差异,即主要是评价仪器的性能,因此不考虑会产生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显著性差异,进行方法学之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由分析得出P>0.05,说明两方法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机器法与手工法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差别不明显,说明机器性能良好,可信度较高。

3.4白细胞分类仪器法与手工法相关性分析:随机选取30份样品进行仪器测定的同时,将各样品制备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200个白细胞分类(鉴于嗜碱性粒细胞少见,这里不作以分析比较)。由本科2位富有经验中级职称以上的老检验人员完成。通过两者的测定值比较二者的相关性。为断定方法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即是主要要评价机器的性能,故不考虑会产生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显著性差异,只做方法之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经统计分析得到各项中P>0.05,说明两方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仪器法与手工法显著性差异不明显,说明仪器法同手工法的符合率很好。

3.5仪器对形态异常细胞提示功能的评价:另选取门诊及本院住院患者标本30例,上机检测的同时各涂血片,瑞氏染色,镜下计数200个白细胞。仪器的操作严格按照操作手册完成。(1)Imm NE;(2)NRBC/Platelet Clumps;(3)Blast/Variant LY三项中仪器显示的任何一项提示为阳性。显微镜分类符合下列标准之一即判定为阳性:(1)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2)不典型淋巴细胞>10%;(3)晚幼粒或更早阶段粒细胞>1%;(4)幼红细胞占白细胞数1%以上[1]。以镜检结果为标准,仪器及镜检均为阳性,定义为真阳性(14例);仪器阳性而镜检阴性的定义为假阳性(4例);二者均为阴性的定义为真阴性(12例);仪器阴性而镜检阳性的定义为假阴性(0例)。据此得出本组病例中仪器对形态异常血细胞得提示功能特异性为75.0%;敏感性为100%;检出有效率为86.7%;假阳性占13.3%;假阴性占0%。

3种异常结果提示及仪器与镜检阳性符合率分析。见表2

表2 仪器提示3种异常结果与显微镜目测比较

4讨论

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Beckman Coulter HMX型血细胞分析仪采用了VCS三维技术对全血细胞进行分析。其优点是不但可以对白细胞进行五分类,而且可以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适合大批量标本的筛查检测。不但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诊断及治疗信息,而且为检验科在繁重的工作中节省时间、人力,提高了效率。该设备在开机时可自动测知本底,以便了解仪器中各试剂的使用情况。使用中操作简单,可连续测定,速度快。仪器连有显示屏,各系统操作均在屏幕上完成,实现了人机对话,以利于掌握测量分析中的各种信息。另外,屏幕上在显示各项测定值的同时配有三维直方图及报警提示,使操作人员更直观地了解该标本的基本情况,达到对该批标本进行初筛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自动全血模式;预稀释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6-0074-03

众所周知,随着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诊疗设备不断进入医疗卫生机构。检验设备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大型全自动检验设备的投入,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患者就诊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也降低了人为误差,提高了准确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作为医院患者的三大常规检测项目之一的检测设备,更是在医院得到广泛应用[1]。自动全血模式和预稀释模式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常用的两种检测模式,为了了解两种模式在迈瑞BC-56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检测性能,2013年10月我们将血细胞分析仪专用质控物(光学法)用这两种检测模式各进行30次检测,现报道如下。

1 仪器、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及试剂

迈瑞BC-56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国深圳迈瑞公司产品,该仪器具有自动全血和预稀释模式,全部使用原装配套的稀释液、溶血剂、清洗液、校准品和质控品。

1.2 材料

1.2.1 血细胞分析仪用质控物(光学法)水平中值 3.0mL;型号:BC-SD;P/N:040-00/426-00.LOT.BC309AN.2013-11-05;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MINDRAY,BC.5600。

1.2.2 自动全血模式样本 血细胞分析仪用质控物(光学法)水平中值:从冰箱取出,恢复室温,混匀后上机自动检测。

1.2.3 预稀释模式样本 40 μL的血细胞分析仪用质控物和120 μL的稀释液混合均匀,即配成预稀释模式样本。

1.3 方法

1.3.1 检测方法 按仪器操作说明[2],调整校对好BC-56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这两种检测模式下对两种模式样本各进行30次检测。

1.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模式实验数据[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的结果]进行处理,结果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迈瑞BC-SD血液细胞质控物在BC-56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两种模式各30次的检测结果见表1。对比两种检测模式的结果不难看出自动全血模式下的各项目精密度优于预稀释模式。两种模式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差异极为显著,而血小板(PLT)的结果无差异。

3 讨论

血细胞检测作为医院就诊者的常规检测项目,对就诊人员是否存在出血、炎症、感染、贫血和血液系统疾病等提供重要诊疗信息[3-7]。尤其对那些以传染病、肝胆病患者为主的专科性医疗机构,血细胞检测在细菌/病毒感染、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疗以及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更加重要[8-10]。

血细胞分析仪自从20世纪50年代,库尔特(Coulter WH)根据血细胞是不良导体的特性,在电解质溶液中悬浮细胞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引起电阻变化,再经仪器放大、甄别、整形、计数,生产出第一台血细胞计数仪后,开创了血细胞计数的新篇章,实现了血细胞计数的自动化。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血细胞计数仪在库尔特原理基础上有了新的飞跃。血细胞计数仪也由半自动到全自动,三分类发展到五分类;仪器的设计更加精密、严谨,功能更加完善,分析方法也不断更新换代。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BC-5600应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技术获得白细胞总数和五类白细胞的分类统计计数;血红蛋白浓度采用比色法;红细胞和血小板数目以及体积分布用电阻抗法检测;其余参数由分析仪计算得出。

由表1不难看出,自动全血模式结果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较预稀释模式的小,其结果的精准度也就更可靠[11]。自动全血模式的重复性、精密度之所以较预稀释模式的好,是由于自动全血模式的检测全程基本都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既没有人工操作的参与,也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更没有交叉污染的干扰;再加现代仪器的做工精良、考究、严谨,使得仪器在检测过程中的吸样和稀释两步固有误差降低,并可通过质控品和校准品进行校正和修正。而预稀释模式下,从预稀释液的准备及末梢血样本的采集、吸取、混匀到放置后混匀上机检测,整个过程都在外环境中暴露,是开放性的;此过程中,稀释液采集的精准、人工末梢血采集时的污染、采血微量管的偏差、吸取末梢血及混匀操作的差异、还有试剂水分蒸发和空气中颗粒污染等随机误差很难消除,因而对检测结果造成偏差,影响准确性。

从本文可知外周血误差大、重复性差,因此做血细胞分析时尽量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采用抗凝静脉血,而少用外周末梢血。并按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的要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且含量为每毫升血液用1.5~2.2 mg抗凝剂[4]。要严格控制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不能过高或过低,否则影响血细胞计数的准确性。对于极个别因使用EDTA-K2抗凝造成血小板偏低者,可换成枸橼酸盐或在EDTA-K2抗凝血中加入肝磷脂[12]。另外,使用抗凝静脉血不仅防止了交叉污染,延长了仪器寿命,还能满足原标本的复检和正确反映患者外周血的实际情况。但BC-5600预稀释模式的稀释样品仅可以计数1次,对超出仪器检测能力或异常的样本仍需要再次采集血液,增加患者的痛苦。

为了确保结果准确、可靠,在使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工作人员上机前要熟读仪器和试剂说明书,掌握原理并严格按程序操作,并使用原厂配套试剂[4,13]。②用EDTA-K2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并立即颠倒混匀;抗凝血采集后在室温中不应超过6 h;如需制作血涂片应在2 h内完成。③检测前必须将样本充分混匀。④标本上机前应仔细检查标本量和有无凝块[6]。⑤对于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异常样本应推片染色显微镜下镜检,当然,对于婴幼儿等特殊患者,可采用末梢血检测,而检测结果需校正后方可发出报告。

总之,自动全血模式检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准确性,优于预稀释模式,建议推广,各级医疗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 孙黎明. 三分类血液分析仪测量原理及实现过程技术要点分析[J]. 医疗装备,2007,20(3):13-16.

[2] 中国深圳迈瑞公司. BC-5600操作说明书[S]. 2000.

[3] 贾丽霞. 血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J]. 实用医技杂志,2013, 20(9):1012-1013.

[4]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5-143.

[5] 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M].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39-542.

[6] 余永强. 现代医院诊疗常规.医技分册[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

[7] 符忠刚.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仪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181-18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 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9] 田艳侠.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与血小板计数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6):97-98.

[10] 徐道振. 病毒性肝炎临床实践[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8,341.

[11] 李艳.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9-66.

[12] 续惠玲. 浅析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J]. 医学信息,2010,23(2):224.

第5篇

桐乡第四人民医院 浙江省桐乡市 314051

【摘 要】目的:了解不同保存条件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公司的SF-300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将抽取的血液标本按1ml/ 支的规格分别置入27 支试管并加塞盖紧,平均分为3 组,分别置于4℃、20℃、30℃的条件下保存。以标本在室温(20℃)条件下放置1h 时的测定结果作为基准,将其余时间点的测定结果与基准值进行比较。结果: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均会受到来自保存条件和送检时间的影响。结论:在应用SF-300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抗凝血标本最佳保存温度为4℃。若于室温条件(20℃)下保存,应于8h 内完成血标本的检测操作。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血标本保存条件;检测准确性

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治疗方法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血液标本无法及时送检的情况,若保存不当,势必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本次研究围绕不同保存条件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展开分析和讨论,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采用日本Sysmex 公司的SF-300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仪器在试验前已经过校准。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抽取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30ml,将其注入含有50mg EDTA-2K 的烧瓶(已硅化)混匀抗凝,即刻上机。按1ml/ 支的规格将血液分别置入27 支试管并加塞盖紧,随后平均分为3 组,分别置于4℃、20℃、30℃的条件下保存。在采血后的1、2、4、6、8、12、24、48、72h 这9 个时间点,分别从三组中取出一支试管进行血细胞分析。

1.2.2 分析方法

设备预热30min 后即开始测定(保存条件为4℃的标本取出后需在室温下平衡10min),每支标本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各参数均值打印并进行分析。每日使用质控物对仪器进行检测,以确保血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会受到来自仪器因素的影响。

1.3 评价标准

依据仪器对标本检测的精密度,以标本在室温(20℃)条件下放置1h 时的测定结果作为基准,将其余时间点的测定结果与基准值进行比较。以白细胞参数变化率>3%、红细胞参数变化率>2%、血小板参数变化率>5% 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白细胞参数变化情况

白细胞计数( 下简称WBC) 在48h(4℃)、24h(20℃)、8h(30℃)的测定值以及白细胞分类在12h(4 ℃)、8h(20℃)、4h(30℃)的测定值基本稳定,参数变化率<3%。其余各时间点3 组血标本的WBC 水平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在20℃、30℃的变化更点图上,各细胞群的散点开始分散,散间分区混乱,报警增多。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表现出上升趋势,中性粒细胞比例表现出下降趋势。

2.2 红细胞参数变化情况

除始终处于稳定状态的血红蛋白(下简称HGB)外,其余参数均受到来自温度因素的影响。保存条件为4℃的血标本,红细胞值(下简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下简称MCV)、红细胞比容(下简称HCT)在48h 内的测定值基本稳定,变化率<2%。48h 后,MCV 与HCT 的测定值表现出轻微的上升趋势。保存条件为20℃的血标本,RBC(48h 内)、MCV、HCT(12h内)的测定值基本稳定,变化率<2%。保存条件为30℃的血标本,RBC(24h 内)、MCV、HCT(8h 内)的测定值基本稳定,变化率2%。

MCV 在12h 后(20℃)、8h 后(30℃)的测定值呈现出迅速提升的趋势,HCT 的测定值随MCV 的升高而升高。在72h 时,RBC 在三种保存条件下的测定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30℃条件下的下降幅度最大,究其原因,可能与MCV 明显升高、红细胞膜发生破裂有关。

2.3 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

血小板值( 下简称PLT) 在48h 内(4℃)、24h 内(20℃)、12h 内(30℃)的测定值基本稳定,血小板平均体积(下简称MPV)在4℃(8h 内)、20℃(6h 内)、30℃(4h 内)的测定值基本稳定,变化率<5%。其余各时间点3 组血标本的PLT 水平均表现出上升趋势,尤以20℃、30℃条件下的表现最为突出。与此同时,MPV 也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在24h 时间点,4℃条件下的变化率为14.1%、20℃条件下的变化率为25.7%、30℃条件下的变化率为34.6%。

3 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应用血细胞分析仪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抗凝血标本最佳保存温度为4℃。若于室温条件(20℃)下保存,应于8h 内完成血标本的检测操作。若环境温度≥ 30℃,应于4h 内完成血标本的检测操作。即在日常工作中,若由于某些原因限制而不能立即完成血标本的送检,应尽可能将标本放置在4℃的温度环境下保存,如果条件不允许,则应将其放置在20℃的温度环境(有空调的室温条件)下保存,以免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负面影响。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同厂商生产的血细胞分析仪对于WBC的检测原理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针对所采用的分析仪类型对最佳保存条件进行确认,切忌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异常;血涂片染色;显微镜

血小板(PLT)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的异常会导致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和白血病等有关病症。血小板数量增加多见于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病症。血小板质量异常主要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因此对血小板数量检测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血小板的检测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各种原因血小板减少症的重要指标。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或增加可能会指导临床医师抽骨髓检查或输入血小板治疗,因此判断和鉴定血小板的减少或增加是极其重要和必须的。及时发现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和假性增加,有效地减少了因为诊断和治疗错误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因此如果能及时发现这对医生和患者来说都尤为重要。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血细胞分析仪已基本普及,血细胞分析仪在测定血细胞方面,特别是测定血小板具有检测方便,快捷和重复性好以及工作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已在各大、中医院检验科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广泛应用。血小板检查是临床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检查项目,由于测定时受诸多因素影响,熟练掌握常见的测定影响因素能有效地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但是在实际检测中,由于血细胞分析仪在测定血小板时常常会出现血小板的假性减少或增加,而且产生的原因复杂多变,这给操作者辨别真伪带来一定困难,一旦辨别错误,容易引起医疗事故和纠纷,这应该引起临床广泛注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寿县县医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仪器测定PLT500×109/L 100例,年龄8月~45岁,其中内科100例,儿科150例。

1.2仪器与试剂 SYSMEX-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双筒显微镜,原装配套试剂、质控物,瑞氏染色液。

1.3方法

1.3.1患者静脉采血,2ml血加入含有EDTA-K3抗凝真空管中,充分混匀,在1h内上机完成,每份标本测定3次,取平均值。

1.3.2对250例血小板结果异常的标本,同时进行血涂片复检,仪器计数相符合的标本(片中无血小板聚集现象,散在分布,与涂片观察相符)200例,其中50例为假性血小板减少和增加。

1.3.3诊断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标准。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时,多是显著性减少,而且此时并没有浅表皮肤及黏膜出血;显微镜检查发现血小板聚集成堆,在排除标本采集中不慎发生的凝集现象,这时可诊断为血小板假性减少。

1.3.4血涂片法 将血液标本推片、染色后,油镜下进行读片。血涂片法血小板数(×109/L)=涂片计数血小板的数×血液细胞分析仪白细胞数(×109/L)/涂片计数血小板时所能见到白细胞数。

2结果

2.1排除了50例血小板假性增加和假性减少后,其余200例血细胞计数血小板增加或减少时与涂片法比较,符合率为(70/100)70%、(130/150)87%。

2.2 50例血小板假性增加和假性减少仪器法与血涂片法比较,见表1。

3讨论

采血是否顺利是造成血小板偏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采集手指末梢血时,因进针浅,出血慢,挤压采血部位,使组织液渗入血液中,造成血小板减少,采集静脉血,若采血过程不顺利,血流不畅,静脉经多次穿刺而引起的水肿及皮下出血时,因组织损伤,导致组织凝血因子混入血标本,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凝块,造成血小板减少,这是造成血细胞计数测定血小板结果偏低的常见的原因。因此,在阅片时应特别注意血小板减少患者阅片,如果必要应重新采血复查。

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过短也能造成血小板结果偏低。在实际的工作中,在采取血液标本后都是立即开始检测,这时常常会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血小板离体后,血小板的形态发生了变化,血小板外膜形成的微小管的游离端向外扩展,这使得在血小板周围形成一些丝状伪足,这些血小板伪足相互作用,形成了血小板可逆聚集体。这种血小板因为很难被溶血剂溶解,这使得血小板计数会暂时减少,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这种假性聚集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解聚。因此,为了提高准确性,建议在采血后放置15~20min再测定可得到准确结果。

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无论是阻抗法还是光散射法,对于血小板数及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一般比较可靠。但是,对于血小板明显减少或血小板形态异常者来讲,用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来分析计数误差较大,甚至有时很难计数。主要原因是阻抗法和光散射法基本上都是按照细胞的大小来区分和计数的,但是正常人的血小板体积相差较大,而且体积分布的直方图并不是对称分布,而是明显向右延伸,也就是是说存在一些大的血小板。在病理的情况下,会更多地增加一些大血小板。因为多数血液分析仪较难区分出小红细胞与大血小板,这使得很多大血小板被认为是红细胞而未计入血小板总数中,这也使得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偏低。

大量的输入血液时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这种情况多在4~6d后恢复正常。此外,某些患者在输血后的1w左右时间内,会出现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的现象。有些治疗方法对血小板的计数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如血液经光量子血疗仪照射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经电镜观察发现,照射后的血小板形态不完整,形成大量的伪足及血小板碎片。

EDTA盐是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常用的抗凝剂,它能保持细胞形态和防止血小板聚集,而有极少数人血小板在EDTA盐抗凝后,反而使PLT聚集,EDTA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 dependent pseudo thrombocytopenia,PTCP)是因为EDTA盐抗凝血中EDTA诱导血小板中的特殊蛋白使得血小板发生了凝集,而且当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血小板计数会发生假性减少的现象,血细胞分析仪不能计数凝集的血小板,因此导致本应在正常计数范围内的血小板可能计数为20×109/L[1]。

当标本中血小板小于20×109/L时,仪器法可信度较差,不能很好地反映血小板的真实数量,也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采用血涂片间接计数血小板,可较直观地反映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多少,尤其对于血小板减少者。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假性血小板减少隐藏着真实的血小板减少或者血小板增多[2],由于血小板生理特性,易粘附、聚集,在PLT

小红细胞所导致血小板假性增高的100例血小板增高,其中30例假性增高,占30%,主要原因是当MCV20%,血小板直方图异常,尾部翘起,仪器显示小红细胞症、红细胞大小不均、缺铁性等提示,但在日常临床检验工作中,血小板假性增高并没有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常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这给临床的准确诊断疾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造成假性血小板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复杂,但在临床中若遇到静脉抗凝血检查血小板显著增加或减少而临床检查无体症时,应立即血涂片染色镜检查,这样可以准确测出异常血液标本的血小板数,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异常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疗信息,以免患者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邢忠海,刘东声.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分析与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507-508.

[2]李盛龙,赵丹.乙二胺四乙酸盐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 2551-2553.

第7篇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性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1-01

嗜酸性粒细胞在某些过敏性炎症及某些寄生虫病、传染病和血液病时均可增高。现国内大多采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法进行检测,操作较费时费力。近年来,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仪器化成为可能。Sysmex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半导体激光的流式细胞及组化染色原理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能将白细胞分为嗜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及单核和淋巴细胞五类。为了了解该仪器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我选择了200份EDTA-K2抗凝静脉全血分别用Sysmex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手工分类法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日本Sysmex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产OLYMPUS显微镜。

1.2试剂日本东亚公司生产Sysmex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原装进口配套试剂,EDTA-K2真空抗凝管,瑞氏―姬姆萨染液及PH6.4-6.8磷酸盐缓冲液。

1.3标本来源200例我院住院患者。

1.4方法采取患者静脉标本2ml注入EDTA-K2真空抗凝管中,在25℃室温下3h内检测完毕。将经过仪器检测完毕的患者抗凝标本制作成薄厚适宜的血片,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用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后,选择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检验人员在油镜下计数分类200个白细胞,两种方法计数分类的嗜酸性粒细胞结果进行比较。

1.5统计方法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

2结果

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在整个粒系系统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此,依据仪器分类计数结果将200例标本分为≤2%和>2%两个区间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当嗜酸性粒细胞≤2%时,仪器法与手工镜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时,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59。

3讨论

Sysmex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一束半导体激光照射标本,并依据每个细胞产生的信号来相互区分。当患者的白血胞表面物质及内部结构没有大的改变时,可以进行正确的白细胞分类,得出正确的结果[2]。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DIEF通道可将白细胞分成五类。当嗜酸性粒细胞≤2%时,仪器法明显高于手工镜检法(P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4.

第8篇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63-02

PE-6300全自动血细胞的计数原理是以血细胞通过宝石微孔传感器的过程中产生的阻抗变化为基础的。对全血细胞20项指标进行直接、间接测定,是血细胞三分类仪。仪器具有操作简单,吸样自动清洗,自动排除堵孔等功能,并具有静脉血、末梢血和预稀释三种模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从设计上均要求使用抗凝静脉血来检测,但门诊上以预稀释模式较为方便,因此本文对其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测定结果作一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和处理:随机选取每天门诊18-45岁患者20例,共五天100例,静脉血模式采用EDTA.K2.2H2O作抗凝剂。末梢血的采集,按本专业末梢血采集规范进行,血液样品在测试前均进行上下摇动,转动试管3-5分钟进行充分混匀。

1.2 仪器与试剂:深圳市普康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PE-63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均为配套试剂,手工试剂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要求配剂。

1.3 方法:仪器操作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手工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要求操作,每份样本测定2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测定结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果

100例标本分别采用手工法,仪器静脉血模式及仪器预稀释模式,结果见表1。测定结果经配对样本t检验后,仪器静脉血模式和手工法比较P>0.05,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仪器预稀释模式下红细胞和血小板和手工法相比,P

1. 讨论

PE-63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样本测试所得参数由三种方法得到:由仪器直接测量所得参数,如WBC,RBC,PLT,HGB;根据直方图得出的参数LYM%,MID%, GRAN%, MCV, RDW-SD, RDW-CV, MPV, PDW, P-LCR;根据公式、方法计算、推导所得参数,LYM#,MID#,GRAN#,HCT,MCH,MCHC,PCT。血红蛋白手工法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仪器法采用血液中加入溶血素后,血红蛋白与溶血素结合生成稳定的类氰化高铁血红蛋白,都在540nm处有一个吸收峰,两者原理一致,所以在此只对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做如下分析。

PE-63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以血细胞通过宝石微孔传感器的过程中产生的阻抗变化为基础,细胞通过计数孔时在两个电极之间的电阻随细胞体积的增加而增加,根据欧姆定律公式U=RI,可知U随细胞体积的增加而增加。仪器具有双计数池,一个测量计数池和检测电路对白细胞进行计数、分析,另一个测量计数池和检测电路对红细胞、血小板进行计数、分析。

在血液标本测定中,静脉血模式测定结果与手工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预稀释模式测定结果中红细胞、血小板与手工法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常吸样针吸取血样后,红细胞和血小板在同一个计数池内计数分析,仪器通过其预置软件将红细胞(82-98fl)、血小板(2-35fl)按照体积大小分群,使得正常血样中红细胞、血小板体积有明确的分界线,再加上该分析仪器在血小板计数中采用了先进的流体、电子、软件处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在宝石微孔计数区一侧部分血细胞的重复计数以及对异常样本,如小红细胞,破碎红细胞,巨大血小板聚集时的分界,所以静脉血模式测定结果与手工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应用预稀释模式测定,用微量吸管吸样,可能吸入了组织液,以及稀释液杂质及空气中的尘埃等诸多因素影响,再加上该仪器在测定红细胞血小板时稀释比例为1:32000,使得计数池稀释倍数较静脉血模式增加了,使得细胞直方图上的分界线产生了的偏差,造成了预稀释模式测定结果中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与手工法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预稀释模式在门诊应用中要做到:采血时,若血流不畅,可在伤口的远端稍加压,切忌在采血部位边缘用力挤压,避免组织液混入血液,造成测试分析结果不准确;加入定量稀释液时,要斜置一次性试管于采样针下,使稀释液沿管壁流下,避免产生气泡:对于超出参考范围的样本,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尽可能采用静脉血模式,同时要对仪器提供的十二个参数特别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每天进行质控,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以满足临床需要。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Bayer ADVIA 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线性范围验证;血小板分离;多样本

Analysis of the linear range of the platelet separated from multi-samples at Bayer ADVIA 2120

WU Shao-zhen,DENG Kun-yi,MAI Wei-xia,et al.Boai Hospital of Zhong Shan city,Zhong Shan 5284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verify the linear range of the platelets at Bayer ADVIA 2120 analyzer.MethodsAccording to ISO15189 EP6-A,platelet separated from 250 samples to verify the linear range at Bayer ADVIA 2120 analyzer.ResultsHigh concentrations of platelet can obtained from mixing multi samples.Coefficient of Variance of within-run and between-day was3.0% and 3.6%,carry-over was0.02%,platelet range at 21-4918 × 109/L Showed a linear relationship.ConclusionRegardless of blood type,high concentrations of platelet can obtained from mixing multi samples.Bayer ADVIA 2120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 has good feafures of precision,linearity,low carry-over,is a perfect performance analyzer.

【Key words】

Bayer ADVIA 2120;Full-automatic blood cell’s analyzer; The linear range ; Separation of platelets; Multi-samples

根据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仪器在进行临床样本检测前,需进行全面的性能评价,因此我们按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指南[1]从不精密度、不准确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率等几个方面对Bayer ADVIA 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血小板线性范围进行了验证,由于该仪器血小板的线性范围为0-3500×109/L,线性范围极宽,高浓度血小板极难收集,在线性验证过程中困难重重,现介绍一种简单易行且易于操作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仪器Bayer ADVIA 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仪器使用其配套的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全血。

1.2样本本院体检中心EDTA-K2抗凝全血样本。

1.3实验方法

1.3.1不精密度评价

1.3.1.1批内不精密度CV%要求不大于CLIA,88[2]要求的总误差的1/4即6.25%;取本院体检中心EDTA-K2抗凝全血样本10份,每份样本检测2次,得到X1和χ2,用双份检测标准差来表示检测反映的离散程度。

1.3.1.2天间不精密度采用配套质控全血,连续检测20 d,计算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1.3.2不准确度评价采用ADVIA 2120与通过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取得优良成绩的CD1700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评价,比对时间为5 d,共做40份标本,每天做8份当天新鲜标本,所有实验在2 h内完成。尽可能使50%的比对标本不在参考区间内,各个标本分析物含量越宽越好。各实验结果点于X、Y座标纸上,图中标出斜率为1通过零点的直线。要求r≥0.975或r2≥0.95。线性回归统计Y=bX+ab代表斜率,a代表截距。根据PLT临床使用要求,在各个临床决定水平浓度Xc处(PLT通常以50/100/300/800)的浓度,了解Y方法引入后相对于X方法的系统误差(SE)。

SE=|Yc-Xc|=|(b-1)Xc+a |

计算Xc处系统误差,以系统误差(SE)≤1/2 CLIA,88允许误差即12.5%为标准,以Xc处SE符合不小于3个为该检测项目符合检验科准确度性能要求。

1.3.3线性范围验证评价①取当天新鲜体检EDTA-K2抗凝全血标本250份;②800转离心7 min,吸取上层富含PLT血浆混合(约150 ml分15支胶试管)备用;③富含PLT血浆800转离心7 min,底层RBC层弃去;吸取上层血浆混合,1500转离心10 min,吸出上层血浆再3000转离心10 min吸出上层血浆为L,混合底层 PLT层约3.5 ml为H;④以鞘液当样本检测3次归零,再连续H 3次、L 3次、0.1H+0.9L 2次、0.2H+0.8L 2次、0.3H+0.7L 2次、0.4H+0.6L 2次,0.5H+0.5L 2次,0.6H+0.4L 2次,0.7H+0.3L 2次,0.8H+0.2L 2次,0.9H+0.1L 2次,分别在2120上测定;⑤吸出H 5ul推成薄片,经瑞氏染色晾干后油镜观察;⑥对照试验:取体检中心EDTA-K2抗凝O型全血样本10份,重复②至③步骤,只留下底层约0.5 ml PLT层为H对照,在2120上测定2次,并吸出H对照5 μl推成薄片,经瑞氏染色晾干后油镜观察。

1.3.4携带污染参考有关文献[3]: 以鞘液当样本检测3次归零,再连续H 3次、L 3次,然后计算携带污染率,计算公式为:(L1-L3)/(H3-L3)×100%。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进行t检验;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多项式回归分析评价线性。

2结果

2.1精密度试验Bayer ADVIA 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LT批内不精密度CV为3.0%,天间不精密度CV为3.6%,CV%均小于6.25%,符合总误差不大于1/4CLIA,88的要求。

表1

Bayer ADVIA 2120 PLT精密度

项目1/4CLIA,88(CV%)批内不精密度(CV%)天间不精密度(CV%)

PLT6.253.03.6

2.2不准确度试验ADVIA 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CD1700血液分析仪进行PLT比对,r为0.981,r2为0.962,Xc处系统误差符合检验科准确度性能要求。

表2

Bayer ADVIA 2120 PLT准确度

仪器T检验回归方程(Y=)SE=|(b-1)Xc+a|Xc处系统误差(%)符合性

21200.461Y=0.961X+3.697│(0.961-1)Xc+3.697│3.49/0.20/2.67/3.44符合

2.3线性范围验证评价

将浓缩的PLTH值、L值稀释成11个浓度后,将检测结果与预期值(见表3),用EP6-A[4]法的多项式回归分析评价线性(见表4)。ADVIA 212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LT在21~4918×109/L范围内呈一项次线性关系。

表3

Bayer ADVIA 2120 PLT线性验证测定表

标本号1234567891011

测量值120568114416882256284333373850443049255428

测量值221577114716142237278033183837436549105431

均值21573114616522247281233283844439849185430

预期值21562110216432185272632663870434848895430

表4

Bayer ADVIA 2120 PLT多项式回归分析评价线性分析结果

阶别系数数值系统误差t检验回归标准误自由度

1st b1549.2333.363163.34026.04620

2ndb2-2.5061.234-2.03121.65519

3rdb2-1.7999.515-0.189

3rdb3-0.0470.628-0.07523.70918

2.4对照试验H管涂片镜下见WBC、RBC偶见,PLT极为多见,单个散在分布,结构基本完整,形态基本正常,片尾见少量PLT聚集,形态结构基本正常,与仪器检测显示WBC:1.5×109/L;RBC:0.27×1012/L;PLT:5430×109/L和警告提示PLT聚集“1+”相符;H对照管涂片镜下见WBC、RBC偶见,PLT极多见,单个散在分布,结构基本完整,形态基本正常,片尾见少量PLT聚集,形态结构基本正常,与仪器检测显示WBC:1.2×109/L;RBC:0.21×1012/L;PLT:1150×109/L和警告提示PLT聚集“1+”相符。此试验证明血型不合对提取分离PLT无直接影响。

2.5携带污染结果PLT携带污染结果为0.02%,符合仪器显示

3讨论

通过对Bayer ADVIA 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LT的线性范围验证评价,得出其检测血小板的批内和天间不精密度分别为3.0%和3.6%,携带污染率为0.02%,与吴新忠等人报道的基本相符[3],符合ICSH标准和ISO15189的要求;线性范围宽,超出仪器说明书申明的线性范围,在21~4918×109/L范围内仍呈良好线性关系。

任意混合多样本分离、浓缩PLT成功的原因分析为:

3.1因PLT表面具有复杂的血型抗原,由遗传因素决定,可分为血小板非特异性抗原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非特异性特原与红细胞血型、HLA血型的抗原有关;特异性抗原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簇组成,表现出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其抗原存在于PLT表面;正常健康人血小板抗体为阴性,因此ABO血型不合的多样本混合富含PLT的血浆中只有PLT抗原而无抗体,因此即可排除PLT因抗原抗体反应而发生凝集。

3.2因血液中的WBC存在大量的WBC抗原,而正常健康人血液中不含WBC抗体,如此也可排除WBC因抗原抗体反应发生凝集而干扰PLT的检测。

3.3在实验中经过步骤1.3.3中②即800转离心7 min和1.3.3中③的操作即含PLT血浆800转离心7 min,底层RBC层弃去后,血浆中只存在极少量的RBC和WBC,其抗原比例很少,而即使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抗ABO抗体,也达不到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比,因此也可排除RBC因抗原抗体反应发生凝集而干扰PLT的检测。

因此多样本任意混合富含PLT的血浆,可基本排除WBC、RBC和PLT凝集产生的干扰。H管和H对照管仪器均警告提示PLT聚集“1+”,与涂片片尾有少量PLT聚集相符;分析其原因与PLT的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和高浓度相关,少量PLT聚集并没有对PLT检测造成大的干扰,观察聚集的PLT形态结构基本完整,分析其聚集属于第一时相的可逆聚集时相,对仪器PLT的检测影响较少,仪器仅显示PLT聚集“1+”。因此分离、浓缩PLT时采用多样本任意混合可收集到高浓度的PLT。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ematology.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blood cell analyzerincluding those used for the differential leucocyteand reticulocyte counting and cell marker application.Prepared by the ICSH expert panal on cytometry.Clin Lab Haemat,1994,16:157-174.

[2]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Centersfor Medicare &Medicaid Services.

[3]吴新忠,庞鑫,罗福东,等.Bayer ADVIA 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评价.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7,19(6):62-64.

第10篇

【关键词】血液; 血细胞计数;校准

【中图分类号】R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152-02

引言:目前血细胞分析仪在各检验科的血常规测定中已非常普及,它大大地提高了血细胞分析的效率。但由于仪器的种类繁多,性能差异较大,而且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也不完全相同,完成一个项目测定要受到仪器、试剂、校准品、操作程序以及操作人员等因素影响。因此,如何避免不同仪器之间测定结果的差异,如何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全面做好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仪器和试剂:深圳迈瑞5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法国ABX―60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2)校准物及质控物:ABX-60血细胞分析仪的配套校准物及定值质控(迈瑞公司生产,批号zxll209c,效期:20090916)。(3)EDTA―K2真空抗凝管(山东威海生产,批号20090720,效期201107)。

1.2方法:仪器校准:用校准参考仪器拜耳2120血细胞分析仪之进口原装配套校准品对其进行校准,再在该仪器上将健康人新鲜抗凝全血连续测定11次,弃去第1次结果,计算其余10次各指标之均值作为新鲜血参考定值。用此定值新鲜血代替校准品对迈瑞5800及拜耳2120两台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样本采集到校准完成4小时内结束)。

比对试验:选取临床患者高、中、低值5份新鲜抗凝全血在上述校准后的各台仪器上与其他样本一同测定(测平行样取均值)。以拜耳2120血细胞分析仪所测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迈瑞5800及ABX-60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所测结果之偏差(CV%)。

2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及Ridit检验。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P

3结果

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前的重复性测定CV%(均在全血模式下进行)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仪器重复性很好,符合校准条件。

4讨论

血细胞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其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多种疾病的诊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由于计数准确,精密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因而发展迅速,已逐渐取代传统手工方法,成为临床实验室的主要检测手段。但由于生产血细胞分析仪的厂家多,各自使用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不尽相同,导致其测定结果及参考范围有所差异。国内各医院使用不同厂家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已成为普遍现象,致使分析结果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给临床跟踪观察与对比带来困难。

新仪器在安装调试之后用于临床测定之前,首先要对新仪器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初步评估。即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的有关规定,对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估,包括仪器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抗干扰性、白细胞分类以及携带污染率等。有条件的应与其他性能稳定、运行良好、结果具有可溯源性的仪器进行比对。这样就能对新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可以采取相应的校准方式:(1)应选用仪器商提供的配套血细胞校准品进行校准,这是最理想和最实用的方法,但这种原装校准品价格比较昂贵且有效期短,不易普及;(2)用新鲜的全血标本进行校准,即用新鲜血液标本在其他已确定用配套校准品校准好且性能稳定的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测定,测定多次取均值,将测定的结果视为该标本的标准值,来校准需要校准的仪器,这样也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校准同一实验室内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确保本实验室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一致性。

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对试剂的要求都不完全相同,由于目前试剂的种类繁多,有进口配套的、国产的以及各实验室自制的等等。不同的试剂,即使试剂的配方相同,其内在的一些参数也不完全相同,主要包括试剂的pH值、电导率、渗透压和离子强度等。而血细胞分析仪对以上参数的细微变化都非常敏感,尤其在白细胞分类别敏感。因此,我们建议最好使用仪器配套原装试剂,保证仪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出版社,2006:47-81

第11篇

达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全血细胞分析以及白细胞分类中复检规则的制定情况。方法 选取不同科室的1400份血样本,均分别采用xs-1000i型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同时进行镜检,以镜检结果作为诊断结果参照标准,制定暂行复检规则,并应用于全血细胞分析以及白细胞分类中,同时根据复检情况制定出更具可行性的复检规则。结果 现行复检规则的复检率为25.3%(暂定复检规则复检率为31.2%),复检率明显降低,提高了临床对血细胞的检测效率。结论 本文所制定的复检规则临床应用价值明显提高,但今后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作调整。

[

关键词 ] 白细胞分类;全血细胞分析;复检规则

[中图分类号] R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022-03

血细胞分析仪在当前临床多种疾病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因仅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存在一定的异常病理标本的误漏诊现象,需要进一步行复检工作,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2]。本文即对我院实验室在全血细胞分析以及白细胞分类中的复检规则作具体探析,以为临床在血细胞分析中合理制定复检规则提供参考。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标本来源 从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新生科、普儿科以及妇科、产科等科室收集1400例患者的血样本,患者年龄均在0个月~68岁,平均(31.7±8.3)岁;其中,住院血样本637分,门诊血样本763份;1131例为初诊样本,269例为复诊样本。

1.1.2试剂与仪器 均使用xs-1000i型血球分析仪以及相配套的原装试剂、质控和校准物;同时,使用奥林巴斯生产的双筒显微镜进行显微镜检,染色采用瑞-姬染液,真空抗凝管使用EDTA K2型(成都瑞绮)。

1.2方法

1.2.1仪器检测方法 分别采集静脉血液2 mL,注入真空抗凝管中,并于2h内完成所有样本的检测。检测中按照仪器操作说明,并严格在规范的质控条件下完成。

1.2.2镜检方法 将所有样本均进行血涂片测定,均推血涂片2张,且每张WBC计数均为100个,采用瑞-姬染色,分类计数均由2名主管医师(工作经验均在10年以上)分别完成,并取2人所得结果的均值作为实验室检测结果[3]。

1.3暂定复检规则制定方法与评估方式

1.3.1制定方法 对血球分析仪检测后生成的初检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并结合我院特色以及科室临床实践情况等,同时参考“国际范围41条规则” [4],暂时制定出复检规则。具体情况见表1。

1.3.2评估方式 所有样本均同时行镜检后统计相应结果,并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同时,以金标准为参照,对暂定出的复检规则作合理评估。评价结果包括:a.真阴性—诊断结果与暂定规则相一致,且镜检结果提示为阴性;真阳性—诊断结果与暂定规则相冲突,且镜检结果提示为阳性;假阴性—诊断结果与暂定规则相一致,但镜检结果提示为阳性;假阳性—诊断结果与暂定规则相冲突,但镜检结果提示为阴性[5-6]。

1.4分析指标

①对全血细胞参照暂定复检规则的假阳性率,以及白细胞参照暂定复检规则的分类情况分别作统计分析;②对复检规则的制定情况统计。

1.5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6.0软件对以上相关数据作处理分析,χ2检测计数数据,多因素对比用Logstic回归法分析,P<0.05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全血细胞参照暂定复检规则的假阳性率

检测结果统计显示,规则1、10、二项规则在检测中未见同种情况,其余规则中,规则15、16、17、18、出现假阳性率相对较高,均在2.0%以上,以规则17假阳性率最高(6.86%,P<0.05)。详见表2。

2.2白细胞参照暂定复检规则的分类情况

参照暂定复检规则进行白细胞分类后显示,嗜酸粒细胞高于1%的异常情况出现率(2.21%)最高(P<0.05);中性粒细胞高于80%以及淋巴细胞低于20%两种异常情况的出现率(分别为1.57%和1.07%)相对于其他情况更高(P<0.05)。见表3。

2.3复检规则制定情况

根据暂定复检规则在全血细胞分析以及白细胞分类中的应用情况,同时本院特色以及科室临床实践经验等,并经专业医师研讨后制定出可行性更高的复检规则。见表4。

3讨论

血细胞分析仪在多种血液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提高诊断效率以及准确率,为患者争取宝贵治疗时间有积极意义,但同时,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在进行全血细胞分析以及白细胞分类时,因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容易导致临床出现误诊;通过制定合理的复检规则,提高全血细胞仪的应用价值,减少复检工作量,并提高诊断准确度[7-8]。

本文以我院采用xs-1000i型血球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以及白细胞分类情况为例,对复检规则的合理制定作了探析。结果显示,在全血细胞分析中,规则15、16、17、18出现假阳性率相对较高,均在2.0%以上,以规则17假阳性率最高(6.86%,P<0.05);进行白细胞分类情况显示:嗜酸粒细胞高于1%情况出现率(2.21%)最高(P<0.05);中性粒细胞高于80%及淋巴细胞低于20%出现率(分别为1.57%和1.07%)相对更高(P<0.05)。

规则17中异常淋巴细胞或不典型细胞以及规则15中核左侧移动或幼稚粒细胞出现假阳性率较高,考虑多数因细胞的分布出现异常而致检测结果呈现为假阳性;考虑因xs-1000i型血球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和参考方法间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规则18中PLT聚集考虑与采血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等有关。在考虑以上出现假阳性偏高相关因素,同时结合白细胞分类中假阳性率偏高的情况,对暂定的附件规则作相应的调整,并制定出我院现行使用的复检规则(本文表4)。将现行的复检规则应用于临床进行全血细胞分析以及白细胞的分类实践并作相关统计后显示,现行复检规则的复检率为25.3%(暂定复检规则复检率为31.2%),复检率明显降低,明显提高了临床对血细胞的检测效率。

综上可知,在全血细胞分析以及白细胞分类中制定合理的复检规则,对提高血细胞的检测效果有积极意义。

[

参考文献]

[1] 陈晖.自动血细胞分析后血涂片复检规则的评估[J].中华全科医学,2010,8(8):276-278.

[2] 李春碧.BC-5800全血细胞分析仪细胞复检规则的制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78-479.

[3] 杨达山.对51例全血细胞分析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7):110-111.

[4] 夏天,吴华军,田俊华.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报警功能的可信度分析[J].浙江医学,2011,33(2):242-243.

[5] 何春燕,张蕾,汪嘉,等.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计数范围复检规则的确立与验证[J].检验医学,2011,26(7):461-465.

[6] 陈明,任东平,冯雪敏,等.国产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复检标准的制定和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7):126-128.

[7] 朱建洲,林广民,王俊红,等.LH75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制定及应用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62-63.

第12篇

关键词 外周血细胞 形态学检查 重要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自动化仪器的不断的运用于日常的检验工作血液检验进入了新阶段帮助检验者简化了许多繁琐的操作步骤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检验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忽视了传统的显微镜对血常规检查的形态学检查以至体液中的红、白细胞也辨认不清;疟原虫漏检时有发生报告中见不到红、白细胞形态学的描述连中性粒细胞毒性病变也从报告单中绝迹漏检、漏诊、误诊的现象屡有发生。应当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避免漏诊误诊减少病人的支出缩短病人就诊时间以免影响患者诊断和延长治疗时间。

笔者从事基层临床检验工作近年一直十分重视临床检验工作中标本的显微镜的形态学检查走访了许多乡镇卫生院的实验室发现血细胞分析仪和尿液分析的结果已完全代替了传统的检验显微镜已成检验室里的一个摆设了。笔者从自己工作的检验室对人次的外周血标本在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外周血血细胞分析的同时进行传统的显微镜检查二者对照完全稳合者不到%其原因分析如下。

血细胞分析仪本身对白细胞的分类就是不准确的

依据血液分析仪将外周血细胞化分为三群:淋巴细胞;中间细胞MID指细胞体积在9-16fl之间的中间细胞区主要包括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核左移的各阶段幼稚细胞或白血病时白血细胞。第三群是大细胞区主要是中性粒细胞GRAN。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分类本身就是不准确的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这种分析仪工作原理的缺陷。这种分析仪其原理是电阻抗法――即将外周血按一定比例稀释后送到仪器的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微孔的两侧有一对正负电极连接恒流电源。由于血细胞属不良导体稀释液中的细胞在恒定负压作用下一个个通过微孔时电极间的电阻突然增加形成电流的变化从而在仪器产生一个个的脉冲信号脉冲变化的次数与通过微孔的细胞数一致而脉冲的幅度与细胞的体积成正比。仪器根据各群占总体的比例计算出各群的百分率如果与该标本的白细胞总数相乘即得到各类细胞的绝对值。可以看出仪器电阻法只是根据细胞体积的大小将白细胞分成几个群体。如果将以手工显微镜法分类补偿可以使结果可靠。

无法识别外周血液中血常规被破坏

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在正常状况下骨髓按一定的规律将成熟的白细胞释放入外周血而在许多病理因素的作用下这种规律被破坏。如在急性感染时由于机体抗感染需要骨髓释放大量的白细胞入外周血使外周血中出现较幼稚的白细胞此时较幼稚白细胞的体积将与外周某正常的体积形成交叉;又如在血液系统疾病时如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贫血外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细胞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三分群还是五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均不能准确的进行分类;在严重贫血的病人外周血液中会出现有核的红细胞这些有核红细胞也会当作白细胞而计数

从而影响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准确性。

无法识别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和细胞结构变化

在急性感染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时出现明显的核左移并出现体积大小不均这都使血细胞计数仪不能进行准确的计数和分类。另外血细胞分析仪不能识别外周血的结构变化如红系的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点彩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等;粒系的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杜勒体、核变性等淋巴系中的异常淋巴、淋巴细胞的卫星核等。血细胞分析仪均不能识别。

只能粗糙的对血细胞进行分类

血细胞分析仪本身尤其是三分群的血细胞分析仪都只能粗糙的对血细胞进行分类它的中间细胞群包括正常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在病理状态下异常细胞。如利用Coulter JT-IR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液只能将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百分率GR、单核细胞百分率Y、粒细胞百分率MO三个群对嗜酸粒细胞EO则不能很好地区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这种分析仪工作原理的缺陷。

无法识别血小板体积差

众所周知血小板体积差异大大的和巨大血小板在体积上与小红细胞相差不大这也使血细胞难以准确对其进行计数。另外血小板在体积上的差异也反映在功能上临床上许多病人有明显的出血体征但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此时作为检验者应当进行血涂片做常规染色检查在涂片上观察血小板有无大小不均有无巨大血小板和小血小板以及血小板形态有无改变胞质的染色性颗粒的有无多少粗细等以及血小板的在涂片上的分布情况是成群、成堆或成片集聚一起还是散在分布。

其他因素

某些血液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都必须进行形态学的检验才能加以识别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传统手工计数和分类准确性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责任心以及是否遵循医学检验的操作规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