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质量管理方法

质量管理方法

时间:2022-05-22 05:11: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质量管理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质量管理方法

第1篇

关键词: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方法

引言

在工程建设中,对混凝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进行集中化管理,建设了很多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质量管理就成为控制混凝土质量与建设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下面以具体工程项目为例,从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和探讨具体的质量管理方法,希望能对施工单位加强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有所帮助。

1项目概况

本文参考的A搅拌站,所采用的是2台2HZS180C型混凝土搅拌机,该工程配料、搅拌、以及电气控制设备组成了自动化混凝土搅拌机。该搅拌机使用的是当前最先进系统,工作性能佳,生产效率高。该搅拌站从安装到调试,再到完工,已经完成10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作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提高了工程进展速度,促进生产,为企业创造了巨大价值。总的来说,对搅拌站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混凝土搅拌站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环节。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下,搅拌站无论是在生产、保养、维修等各个方面,都能够行之有效的完成。

2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1提高搅拌装置管理水平

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管理贯穿生产混凝土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对设计和开发产品的质量控制、生产控制等进行管理。质量管理是混凝土搅拌站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保证混凝土产品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从而提高桥涵质量。科学、合理地控制混凝土质量、提高其附加值对提高搅拌站装置整体管理水平、创新装置技术等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

2.2提高搅拌站综合竞争力

混凝土质量与工程的安全有密切联系,且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在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运行过程中有一些潜在危机,一旦发生危机,将会使项目工程遭受严重的负面影响,还会使企业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有效的、高效的质量管理能保证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的产品质量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3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策略

3.1优化组建混凝土搅拌站

第一,混凝土搅拌站的选址。混凝土搅拌站建设地点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混凝土运输距离远近、原材料进场道路的便利以及和施工建设规划的配套。第二,混凝土搅拌站场地的布置。混凝土搅拌站场地的布置要以搅拌楼为核心,砂石料仓库的布置要方面运输,粉料仓库的布置要密集紧凑。第三,混凝土搅拌站各生产要素的配置。混凝土搅拌站位置的选择要考虑工程项目所应用的搅拌机型号、数量等,尤其要关注施工建设高峰期间混凝土的生产能力。第四,保证混凝土搅拌站的文明施工。混凝土搅拌站是工程项目文明施工评判的一个重要窗口,为此,混凝土搅拌站场地选择要开阔、布局要合理。

3.2加强对优质原材料的使用

混凝土生产涉及的原材料有水泥、砂石、胶狭稀⑼饧蛹痢⑺。这些原材料的质量会影响混凝土质量。为此,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需要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严格选用。第一,水泥原材料的选用。水泥材料选用的重要标准是稳定性,具体需要结合混凝土生产强度来选择适合的水泥强度,同时,还需要对水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第二,砂石材料的选用。砂石材料对混凝土搅拌和工作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在砂子的选择上要尽可能的应用中砂,石料的选择上要做好连续级配,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提升级配水平。第三,掺合料的选用。混凝土生产中主要应用的掺合料包括粉煤灰和矿粉。不同工程项目对粉煤灰和矿粉的性能要求不同,为此,混凝土搅拌站要结合不同的施工要求选用不同等级的粉煤灰、矿粉来生产混凝土。第四,外加剂的选用。外加剂是混凝土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带来经济损失,不利于工程建设。为此,混凝土搅拌站要选用减水率高、塌落度损失小、质量稳定、性能良好的外加剂。

3.3混凝土生产前期的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

(1)加强对原材料的合理管理。第一,砂石料进场的时候要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从而有效避免底部出现积水的问题。水泥、粉煤灰等粉料在进场的时候还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潮和防雨管理。第二,砂石料要按照品种和规格进行区别管理。第三,各种材料的标识要做到清晰可见,安排专门的人员管理;(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开发设计和管理。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中配合比的计划、开发需要围绕混凝土质量要求进行,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在最大限度上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现阶段,混凝土生产所涉及到的原材料众多,为此,混凝土搅拌站管理人员需要建立混凝土原材料信息管理库和配合比信息库,加强对各种混凝土生产原材料的统一管理。混凝土配合比的开发设计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混凝土配合比要能够保证混凝土材料良好的工作性能,比如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密实性良好。第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要充分满足施工工程的结构强度、耐久性等。第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要加强对高效减水剂的和混凝土外加剂的合理应用,通过降低水胶比来提升混凝土强度。第四,混凝土配合比中要适当的增加优质性的粉煤灰和矿粉,从而在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同时提升混凝土密实性。混凝土配合比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工作:首先,混凝土配合比管理要充分考虑工程设计的要求,加强对施工原材料和施工配合比换算的检验。其次,混凝土配合比要实现动态化管理,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要求合理应用混凝土配合比。最后,混凝土配合比在设计完成之后只能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

3.4混凝土生产时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管控

(1)完善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控体系。通过完善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控体系能够提升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水平,具体需要完善混凝土搅拌站设备机械、加工原材料和人员配置等方面的管理。完善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控体系需要全部门员工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了解,提升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加强对员工工作的技术性指导。另外,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需要实现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控体系的信息化发展。混凝土搅拌站内部的生产设备、原料库房、配合比库房等各个生产部门、工序信息需要在信息系统指导下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提升混凝土生产质量;(2)加强对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检验。第一,做好事前控制。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和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督,及时掌握混凝土生产的动态信息,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解决。第二,加强信息反馈。通过对混凝土搅拌站质量检验资料的分析,了解混凝土质量发展变化规律,结合工程实际有效改进混凝土配合比,提升施工质量、施工效率。另外,要重视总结引起搅拌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原因,如果是人员因素造成的,就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定期考核人员的岗位能力,并认证其岗位资格;如果是设备因素造成的,就要加强对设备的保养、维护,保证其计量精度,从而均匀搅拌混凝土;如果是控制方法因素造成的,就要及时调整并修改控制方法,改进搅拌站质量。

结语

尽管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管理相对简单,但要想做好搅拌站的质量管理工作依旧需要做大量细致而深入的工作。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与混凝土质量、施工单位在市场的生产与竞争能力等有直接关联,所以企业管理者务必要熟练掌握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业务,力争做到精益求精,使施工单位能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曹宁.关于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方法的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07:61-62.

第2篇

关键词:测量工程 测绘 质量管理 控制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118-02

1 测量工程概述

测绘是采集、量测、处理、分析、解释、描述、分发、利用和评价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一门科学、工艺、技术和经济实体,具有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和特点。测绘产品是反映地表上的自然、人工要素及其在地理空间的位置和属性信息的,而这些信息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需要利用和必须依赖的基础。而工程测量是把工程地区各种地面物体的位置和形状,以及地面的起伏状态,用各种图例符号,依照规定的比例尺测绘成地形图,或者用数字表示出来,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图纸和资料。要测绘的地球表面形态以及地物地貌虽然复杂多样,但其形状和大小均可看作是由一些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所决定的。测量工程的主要任务有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线路测量、施工放样、数据处理等工作。

2 测量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系统功能,在于沿着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及时地获取各种应有的质量信息,进行判断、加工、储存、传送,最后以指令信息作为反馈加以输出,通过改善体系的要素,实现体系应有的控制状态,求得需要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要素有目标值系统、程序标准、工作标准、组织系统、管理点、信息管理、体系评价。

3 测量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要素

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质量管理系统要素。根据GB/T19001-ISO9001标准提供的质量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的通用模式可以看到,质量管理系统包含四大过程要素,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如图1所示。

4 质量的系统控制

质量管理是由一系列系统的特定的概念组成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理论的概念体系,它包括质量、质量环、质量方针、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审核、质量成本及质量体系等。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并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指为了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系统思想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能够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系统工程是用科学方法规划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工作在一定时期中取得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成果。这里所指的科学方法是指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通盘筹划,合理安排整体中的每一个局部,以求整体的最优规划、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使每个局部都服从一个整体目标,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便发挥整体优势,力求在这个系统中避免发生损失和浪费。质量的系统控制就是将系统工程应用于质量控制。

4.1 测量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量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测量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1)己知数据的检查;(2)控制数据的检查;(3)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4.2 测量工程的数据检查

测量工程数据的质量检查,是保证地形建模和数据库数据正确性的基础,这里的检查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风格检查、拓扑检查这几个方面。

4.2.1 图形检查

数据在整理,转换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悬点、缺边等),使得图形在进行拓扑运算的时候出现错误,所以必须进行图形检查。具体的图形检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错误图形记录检查:检查图层中是否存在如悬点、缺边等错误的图形记录;(2)环状图形面积检查:检查图斑的面积和图斑与自身相交造成面积不等的情况;(3)面积检查:检查每个行政区域内部图层的图斑面积与该行政区域面积之间的误差是否在容许范围之内;其它检查:如重叠检查、缝隙检查、自相交检查和线闭合检查等。

4.2.2 属性检查

属性检查的目的是检查属性数据是否丢失或者不完整,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表结构检查:检查图层的表结构和数据库中相对应的是否相同;(2)字段值非空检查:检查特定字段是否被赋值;(3)重复编号检查:检查某个字段是否有重复的编号;(4)字段值范围检查:检查字段值是否在设定的范围内;(5)枚举检查:检查字段是否在设定的枚举表中。

4.2.3 风格检查

图形风格化问题即符号化问题,是数据转化过程中最再棘手的问题之一。不同绘图平台下图形数据的符号(如颜色、线宽、线型等)是不能兼容的,这是因为不同软件的符号库和符号化方式是不同的,所以要解决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转换中风格的丢失问题,只有通过要素编码将不同要素对应起来,也就是将符号库对应起来,才能实现风格的转换。风格检查也就是要素编码的检查。

4.2.4 拓扑检查

一些数据模型支持拓扑关系(如Coverage),而另一些数据模型则不支持拓扑关系(如 Shapefile),而且不同软件支持的拓扑关系也可能不一致。当从支持拓扑关系的数据模型向不支持拓扑关系的数据模型转入数据时,拓扑关系会丢失;当从不支持拓扑的数据模型向支持拓扑的数据模型转入数据时,必须重新建立拓扑关系。重建的拓扑关系是否正确,是否有所丢失,这些信息都要通过拓扑检查来获得。

4.3 测量工程的过程控制

测量是测量人员进行的一组操作。测量本身也是一个过程。测量过程的输入是被测对象,在进行测量之前它们的测量信息或测量数据是未知的或者不是很准确知道的。经过投入资源,例如由有资格的测量人员,利用经过校准或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按照规定的测量程序,在受控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操作,实现测量过程的转化,由被测对象转化成为具有准确可靠测量信息的产品。

测量工程中的各项任务都是一个过程,所以测量工程的质量管理关键是对测量过程的控制。每个过程有三个阶段:输入、操作、输出。因此一个合理的质量管理就是输入无误、操作正确、输出合格。测量工程必须遵照规程进行图根控制及碎部点数据的采集。在野外测量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应有操作人员签署,方为有效。测量过程通过自查、校核、审查进行控制,消除测量产品标识记录、数据输入、数据计算、数据输出和绘图中的差错,防止不合格品出现。所有《测绘记录》均应按照表格栏目规定执行。测绘过程输入输出的编目、图、表格数值等均有标识和可追溯性。与相关专业互提资料应填写《互提资料卡》并请接受人签收。控制测量中,输入的是起算数据和项目的各种参数指标要求。GPS控制测量输入的是己知起算点数据、坐标系、控制等级、测区中央子午线、独立基线边等。

导线控制等常规控制测量输入的是已知起算点数据、坐标系、控制等级所要求的限差等;水准测量输入的是已知起算点高程、控制等级所要求的各种限差等。操作就是严格依照各项规程由操作员通过仪器设备对观测数据的采集过程。输出的是符合相应精度指标的控制点数据及控制网精度评定结果,包括闭合差、误差椭圆、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最弱点中误差等。碎部测量和线路测量中,输入的是控制测量中输出的控制点成果数据。操作是对碎部点数据的采集和属性信息获取的过程。输出的是合格的数据和信息。施工放样中,输入的是控制测量中输出的控制点成果数据和放样点数据信息。操作是将放样点在实地标示的过程。输出的是放样点标示结果和复测数据及误差信息。数据处理和绘图中,输入的是原始观测数据,操作是对原始数据的处理过程,输出的是成果数据或图形。各种测绘过程都应按时的填写相关的记录,各种质量记录是测量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实施或运行的主要证据。

5 记录和标识

测量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有关的记录应进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有记录表格,包括操作记录、检查记录、质量管理记录、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和测量结果的记录均按统一规定的系统进行统一编号。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记录应由一记录的部门或个人保存。记录的保存应按填写日期的顺序排列,需要时进行装订,便于以后检索。所有记录,特别是书面记录应确保记录不丢失、不受潮、不损坏,保证记录的完整和清晰。计算机硬盘和光盘贮存的记录在备份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采用科学分类的统一编号或编码或计算机软件储存,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及时查找到所需要的记录。根据记录的用途,规定各类记录的保存期并由文件作出规定。一般记录的保存期为1~3年。

标识作为信息存在的一种方式,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测量设备必须有计量确认状态标识,采用的标识可分为:合格标识(绿色)、不合格标识(红色)和准用标识(黄色)。其次是各种文件记录成果等要做好标识。

6 结语

该文通过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分析质量管理系统要素,设置质量管理点,进行质量检查等论述了测量工程中质量管理的系统控制。

参考文献

[1] 丁莉东.测绘生产企业绩效考核的研究与探索[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3):119-122.

[2] 刘永祥,张文军.测绘单位内部管理问题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2):160-163.

第3篇

关键词:园林建设;质量管理;方法

目前,全国各地的园林建设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的园林建设工程发展起步比较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健全的园林建设标准,并且整个园林工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多样,所以,导致了我国园林建设工程的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要切实提高园林建设工程的质量,有必要完善园林建设质量的管理方式以及模式。

1 建立园林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保证园林建设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我国园林建设工程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所包含的内容又非常复杂,同时由于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使得我国的园林建设工程也相应的具有了文化内涵。所以,对于园林的质量管理会比其它建设工程项目更加具有难度,如果要切实有效提升我国的园林建设质量,就必须构建健全的园林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2 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我国园林建设工程中的招标与投标过程中,必须构建责任制的招投标工作,必须有效规范招标与投标行为,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园林建设工程上至主要的负责人、管理人员,下至建设工程招标办的工作人员和评委,按照每个工作人员不同的职务与职责,不同的工作岗位和职责权限,制作出严格的园林工程建设责任要求,明确园林建设的工作制度,工作人员的岗位守则,奖励以及惩罚规则方式。建立健全的完善监督机制能有效规范招标与投标行为。

首先,国家的纪检监察部门可以直接监督,确保园林建设工程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能顺利进行。其二就是要不断增强有形市场,健全具有公开、公正、公平特征的招投标竞争制度。对那些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必须处罚与整治;对于那些由于自身条件不够,而通过使用其它单位资质而投标的企业也必须“明朝秋毫”,绝不放过漏过任何一个;坚决不允许不够条件的企业或个人承包园林建设工程。相关建设职能必须采用强有力的措施,增强对招投标市场的执法管理力度。对于园林建设工程过程中招投标存在的贪污或是弄虚作假问题,一旦发现,必然严加处置,为园林建设招投标市场的良好发展形成健康的社会环境。

3 实行园林工程项目监理制度

必须实行园林建设工程项目监理制度,才能够有效保证园林工程质量的管理。园林工程监理必须遵守科学原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园林的建设工程项目实行监督与管理。园林监理制度是以园林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工程管理工作交托给监理工程单位为核心,建设监管单位在园林建设公共项目管理与监督中的绝对权威性,对园林建设工程的质量、建设计划、支付金额、索赔赔偿等各个方面。通过采用科学技术、经济杠杆和合法的合同等方式,对园林建设工程进行全方位监管。工程监管单位具有对工程支付同意批准或是否决的权利,通过各种措施有效管理园林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确保园林建设工程项目能够依照合同进行。作为监理单位不仅要保护好业主的利益不受侵害,同时还要维护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监理单位要保持自身的中立地位,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做到公正守法、科学公平。

4 做好园林设计质量管理工作

园林建设工程中设计质量的管理通常分为3个阶段:提出园林建设的要求;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全面综合地选择设计方案。园林工程设计在整个园林工程项目中具有主导性的地位,设计方案不仅与园林建设工程的造价、质量具有密切关系,而且对于整体的园林建设工程项目也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园林方案时就采取多种方案选择,通过对比选择出最佳、最适合的园林设计方案,并且还切实联系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与附近地理特征等。

5 加强养护的质量管理

定期维护园林是园林建设工程不同于其它建设工程非常显著的特征之一。园林中存在大量的植被,如何有效地强化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工作,是提高园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园林中景观质量的好坏重点就在于园林绿化工程后期的保养与管理,如果园林后期养护管理工作做的不好,就会妨碍园林整体的质量。例如,不定期清除野草,就会形成景观草地里长满野草的现象;缺少浇水灌溉会使植物干枯;不防治害虫会使植物生病,所以,增强园林的养护工作,对于提高园林整体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外包服务 质量管理 方法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为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产业,往往将非核心的后勤服务剥离,发包给专业型服务公司打理。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一是获得更为专业的服务;二是利用专业型公司规模化生产减少成本;三是大幅减少非核心业务人员数量,降低本企业自身用工风险。

但因我国服务业整体起步较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从业人员流失率相对较高,故难免会对外包服务质量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加之合作初期,服务供方人员队伍稳定性较差,管理欠规范,双方沟通、任务传达也不畅通,极易造成服务质量滑坡。

二、服务供方进场前的质量管理

(一)服务外包的决策

服务外包决策,离不开“5W2H”分析法,应针对以下7点展开自问:

1、Why:为什么进行服务外包?(目的?目标?优势与劣势?)2、Who:选择什么样的服务供方?3、When:在什么时期提供服务?4、Where:服务提供的地点和辐射范围?5、What:具体的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频次、检查标准?)6、How:如何组织与实施?7、How Much:各总、分项目的支付费用?

(二)服务供方的采购

1、服务供方的选择

按照“同等价格看质量,同等质量看服务”的原则对备选的服务供方比质、比价,可参考以下几点对备选供方的资质、能力、服务质量等进行书面验证和现场验证:

(1)具有营业执照、行业准入资格证等政府部门要求的文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可优先考虑(具有质检和质保能力)。

(2)尽量选择专业生产厂家、直销商、分销商以及授权商指定的维保厂家。

(3)具有提供合格原料、配件、耗材的稳定供货渠道。

(4)具有良好的服务业绩和口碑,价格合理,售后服务良好。

2、签订合同/协议

外包服务合同/协议是服务采购方(下文称甲方)、服务提供方(下文称乙方)合作的重要依据,因此,订立合同条款务必谨慎、周密。双方除了按照“5W2H”分析法在合同中明确服务提供的频次(数量)、质量、收费金额与付款方式、履行期限、地点和提供形式外,还应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式并签订必要的安全、保密协议等。

三、服务供方进场后的质量管理

(一)围绕质量要素做好过程监督和记录

围绕“人”、“机”、“料”、“法”、“环”、“测”质量管理六要素做好服务过程监督和记录,是开展服务供方评价的前提条件。

1、人:“人”的因素对服务质量影响最大,涉及:人员编制、从业资格、健康要求、仪容仪表、礼貌用语、行为规范;对人员流失率和出勤率的控制;对从业人员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及在岗培训的要求等。

2、机:涉及硬件方面,如设备设施与工器具。甲方应监督:乙方所供设备设施品牌及新旧程度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有无损环、挪用现象?乙方是否定期盘点与检修?如发现设备设施不能达到服务效果,应要求乙方予以更新。

3、料:涉及原、辅材料。甲方应监督:乙方自备使用的物料品牌、质量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并在有效期内?如发现以次充好或偷减用量,应按照合同约定予以经济处罚。

4、法:涉及法律法规、操作规程。甲方应确认:乙方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

5、环:指环境保护的要求。甲方应监督:乙方使用的原、辅料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是否注意污染源控制(如噪声、大气、土壤、水质等)?

6、测:涉及测量与校验方面的要求,也泛指过程中的监督。

(二)对不合格项进行分级控制

为保证服务质量,甲方应视实际需要设置不同层级的质量监督人员对乙方服务情况进行检查,并视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对乙方采取纠正、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1、一般不符合:一般只对不合格项予以纠正。如该一般不符合项虽屡次纠正但仍屡次发生,就应采取纠正措施,对产生不符合项的深层次原因加以纠正。

2、严重不符合:必须立即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从源头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并由甲方质量监督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最终验证。

3、潜在质量事故隐患或潜在环境污染: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召集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并加以落实。

4、如服务供方连续发生严重不符合事件,甲方有权依据合同约定,取消其合格服务供方资格。

(二)对服务供方予以定期评价

甲方可以根据双方约定的付款周期对乙方展开定期评价,如月度评价、季度评价;也可以在合同期满(合同期≤1年)或乙方服务满一年后,由甲方高层管理者组织质量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展开年度复评。

月、季度评价应以乙方日常服务及专项服务的质量为主要依据,并结合人员出勤、物料与设备使用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年度复评应对乙方服务资质、服务质量、质量管理体系、交工期、服务业绩、服务价格、服务态度、队伍建设等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结果最好能够量化显示,并对乙方提出改进建议/意见。

(四)将评价结果与经济效益相联系

将评价结果与经济效益相联系是激励乙方提升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月、季度评价结果可与付款周期内的结算金额相挂钩。年度复评结果可与下一年度服务采购量相挂钩――甲方根据年度复评量化结果对服务供方进行定级,并视级别采取加大采购、维持采购、减少采购和取消采购的正、负激励措施。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管理方法 措施

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发展和逐渐深入,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与其服务总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一直以来,我国严格贯彻与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发展方针,对建设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指导性贡献。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改善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不断探索和实施新的管理方法。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永恒话题,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是项目工程合格、顺利完成的主要手段。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能影响工程质量问题,主要因素有人、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假如施工过程中忽视某一因素的影响,都将给建筑工程带来质量问题。等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后,将面临很大的隐患,包括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出现重新改造和拆除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经济损失。因此要在施工过程中从管理层到施工层做好施工每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的合格,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业不断健康有序地发展,也带动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1、加强施工企业工程施工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是指导施工企业进行工程建设作业的重要思想,质量意识得不到有效的转变,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各项措施和政策就很难得到切实的执行下去。施工企业领导层和决策层应当首先深刻的认识到质量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员工培训、企业质量知识宣传以及质量绩效挂钩等各项措施努力的提升全企业员工对工程施工质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质量意识的转变是施工企业开始重视建筑工程质量、落实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的必要条件。

2、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新的形势下,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既要有一定的工程建设专业知识和实践管理经验,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具备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变能力,以及有效利用高科技知识和工具提升工程质量管理的能力。施工企业重视工程量和工程进度,忽视工程质量的问题就是由于施工企业管理层不能够清楚的认识长期利润的来源,以及项目质量管理的形势,不能够明晰工程质量管理的目标,进而以资源优化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方式代替多接工程,多赶进度的做法。通过施工管理团队素质的建设,提高管理团队对企业利润来源的清晰深刻认识,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不正确的企业利润观,正确处理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与工程量和工程进度之间的关系。

3、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一个工程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充分意识到:只有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维护和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生产效率,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益。因此,先要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的完善管理体制,做好定人、定岗和定职责的事项,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综合、全面、统一三面协调管理。再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平常保养严格执行以及建立定期保养体系。不同类型的工程机械设备在施工运用中的作用不同,也就对可靠性的要求也不一样,不同的维修体系具有不同的长处,因此可以灵活地推行多种维修制度来满足不同时期的需求。最后,使用专人去施工机械设备入场前进行检验,从而保证机械的运行状况没有故障的进入工作场地,另外项目部门要配备专门人员去负责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4、把握好施工材料的质量。建筑工程的原材料质量不仅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所以,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加强控制,首先,在对工程材料进行验收时要注意检查工程材料的尺寸、性能、外观、材料证明文件以及各种相关技术指标。对于一些重要的工程材料的试验取验、送检都应当由监理人员在现场加以见证,并确认材料的取样是否符合标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材料比较多,而最常用的建材是水泥、砖块与钢筋等。水泥是一种非常容易变化的质量材料,它是建筑工程安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要对水泥做好检验、抽检,并对存放的仓库做好保管、通风、干燥的准备,不同规格的水泥应当分开保存,分开使用。钢筋也要进行分门别类,对钢筋抽样后进行力学的性能试验,了解不同产品的标准和施工的要求规则。

5、合理处理建筑工程的施工变更。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建筑施工人员、建筑项目设计者对建筑项目设计的出发点的差异,或者设计人员对项目考察不足,造成的建筑项目施工图纸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会造成的建筑工程变更现象。这就要求针对较大的建筑工程设计变更,需要根据建筑工程设计,进行变更的相关手续的办理,小的建筑项目设计变更,需要建筑项目的监理部门、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进行共同的会审,在此基础上决定建筑项目变更的处理方案。建筑项目设计变更作为建筑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需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设计变更的基础上,做好对变更的控制和管理工作,以避免建筑设计变更对经济和质量带来的影响。

6、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问题的处理工作。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事故处理工作,要求及时的组织力量做好质量检查,对于一般性的建筑质量问题,需要中标的企业负责人进行自检处理,对于重大的建筑质量问题,需要中标承包企业的经理或者总工程师、质量管理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处理。在进行各种质量问题处理的时候,要按照质量问题的严重性,进行相关的惩罚,以更好地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决定工程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环节,毕竟现场施工才是直接构造工程主体的重要建设。加大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和技术管理,需要从以下方面做起:第一,要科学的进行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安排,保证建筑项目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能够进行全天候的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对于一些相悖于建筑施工技术和质量标准的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及时的治理。第二,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问题,要做好及时地审查工作,保证建筑项目设计变更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第三,加大建筑项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评价机制的构建,对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漏洞与存在的问题,做好及时的调整与处理工作,以保证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质量。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内容包括设计、施工和监理三大方面,这三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工程质量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监理阶段掌握存在的影响工程质量提高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做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薛晓刚.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与措施[J].科技风.2012(15).

[2] 狄心伟.探讨思想政治工作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所面临的职业压力[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05).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优化措施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项目建设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就要重视施工管理,优化施工管理方案。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管理有助于施工的顺利实施。因此要从管理的各个层面,保证施工的工序合理进行,并达到其质量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单位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实事求是的管理理念,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总结出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再规律,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建筑工程管理措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效率能够有效提升,为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支持与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工程,可通过建立质量生产责任制、加强现场质量管理、强化施工市场监管等途径,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能够质量顺利进行。施工管理者可凭借自己专业技术对建筑工程质量与进度控制进行科学规划,保证施工科学有效进行。在建筑工程管理上,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当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理念,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效率,从而提升建筑企业的建筑服务质量,确保我国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单位应当及时提升自身的建筑工程管理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效率,减少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成本,从而更好地发挥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2.1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技术水平与行为规范上同时进行严格要求。相关负责人要始终以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依据企业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来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企业要让工作人员从主观上转变自己的态度,定期积极组织多元化的知识竞赛与活动,培养新时期的新型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建设单位要深刻理解施工人员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重视人员管理和组织。施工前要做好施工单位资格技术审查,根据其实际水平对其进行是否可以承担项目任务的素质判断。在施工现场管理时,要提升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确保设备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同时,按照不同施工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工艺培训等,提升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采用新进的施工技术对工程进行施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做好材料与设备管理

材料和设备的管理主要是从采购进行着手,让具有态度诚恳的采购人员来进行采购设备和材料,通过货比三家来选择质量较高的材料,同时要对采购的工程材料及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和资格的验证。当材料到货之后,质检人员需要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在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投入工程使用。对于不同种材料应该分开保存,确保不会出现混用的情况。负责人在完成对材料的清册录入之后,对现场进行勘测后,对材料的型号、数量等进行申购,送给上级审批。在机械设备现场调试工作进行过程中,应按照厂商的说明书当中提出了要求,在安装调试工作妥善的完成之后,在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将设备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参数明确的记录下来,以便于可以在日后的验收阶段中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在进行正式施工之前要做好各项设备的检查和校验工作,保证其性能的稳定性,进而发挥其正常施工功能。

2.3严格把控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要重视自身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管理施工现场中,充分的发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性。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项目管理,最好安排专门的人员对项目进行实时监控,要做好监理工作,准确掌握施工进度。施工部门作为管理的主体部门,需要配合协调其余各方的检查监督工作,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建筑施工的审查力度。要不断加强建筑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施工水平,进而有效的保障了建筑施工质量。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必须要以身作则,严格按照施工现场的规定,不偏袒任何人,树立严格的纪律,从而塑造出高素质、高技术的施工团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建立监督机制,深入贯彻质量意识,确保一些施工质量管理制度能够实行。在施工实际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监理,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规范,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和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2.4引进先进的高新技术,培养技术人才

先进的技术是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方式。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要积极地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并且完善与其配套的相关设施,保障技术应用可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积极的推进和应用先进的技术,以达到使用最少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企业要大力培养技术型人才,借鉴各种先进的工程工艺、技术等,运用其专业知识与技术来提高施工质量。施工中的技术在挺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工程实施的成败,施工的人员其专业的技术水平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企业单位要定期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可以邀请有丰富的专业技能的教师或有着丰富经验的技术工人,举行一些讲座或者是技术型讨论会。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传教,在实践之中获得实战型先进的技术。

2.5加强质量控制

定期对实施设备进行安全排查与保养维修是确保施工质量的要素之一,做好施工管理与技术管理工作,就要加强排查与保养工作,对具有动态性的施工过程进行多层次检查。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坚持标准化施工,合理的处理非正常状态下的施工作业,其次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前做好预防,然后根据动态化的管理原则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做好工程质量保障工作。在进行成品质量验收时,要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转变传统施工质量验收思想,采取创新的现代化验收方式方法,尽量做到对施工现场的每一阶段进行质量验收,保证每一环节的质量达到标准,对工程进行多重保证。

2.6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针对实际问题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管理体系可以充分的发挥其实际意义。要建立与企业本身发展需求相符的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管理制度来实施,保证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在施工之前,应该建立有关的制度规章,让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科学化、标准化以及制度化,使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保证工程的质量。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工作准则,进而使得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工作可以逐渐朝着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发展。企业要完善建筑工程管理责任制度,通过构建全面系统地施工现场责任与管理机制,明确建筑工程中不同人员的施工管理质量目标。同时,根据施工整体目标对各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划分,并将施工质量与施工人员的薪酬进行有效联系。严格依据施工程序进行,对于所有工序,所有结构层次,所有关键地方做到全方位的监控。施工人员要与管理人员一起讨论,建立多样的管理标准,同时从建筑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充分吸收国外建筑的管理经验,提升管理体系的完整度,确保控制结构及管理模型的顺利开展,为进一步的管理提供管理建议。

3结束语

建筑工程建设是我国的基础性建设,是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保障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要不断总结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创新改革,引进新技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将建筑工程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更好的推动我国建筑工程事业与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庆生.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与控制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12):43~44.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应用建筑工程

施工过程中,人工、材料、能源等消耗巨大,而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适应性的高低,直接维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和应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1.1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早在公元403年就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做出了类似“审曲面势,以饰五材”的描述。在上个世界五十年代,“百年大计,质量为一”的工程建设方针的提出也为中国建设初期的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总体领导纲领,引导工程建设人员大力组织、精心设计与施工,并且进行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实现了比如人民大会堂、历史革命馆等一大批优秀建设工程的创建和营造。一九七九年伊始,我国陆续向西方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启了我国企业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局面,进入初级阶段。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股IS09000族标准的热潮逐渐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兴起,标志着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开启了新的局面。

1.2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深化改革,我国现存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已经实现了建立健全,包括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质量监督监理制度、施工图纸审查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较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得到了初步确立,并处于不断完善中。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这一标志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走上法制化道路的法律性条文的颁布。在这项重大法制化建设成果的指引下,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并且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实现行之有效。然而,虽然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已经逐步走上正轨,但是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然不容小觑,亟待解决。首先,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整体水平不高,破旧立新进行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其次,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建筑产品的使用质量、数量以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需求逐渐提升,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再次,建筑工程投资效果不佳、使用寿命不长、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提升不了等问题犹在。最后,众多诸如地面墙面开裂、消防设施不完善或者不达标准、门窗开合不灵等不安全隐患以及建筑工程建设工作中的质量通病没有得到适当的、充分的处理。虽然问题偶有发生,漏洞问题仍处于发现、排查、解决、防治阶段,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建筑工程的质量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不能全盘否定,要由果溯因,全面分析,才能找到问题源头所在,实现问题的解决。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的具体描述

2.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中的四个阶段

要对建筑工程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就必须在一定原则、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程序,全方位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可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的每个因素,实现全面的质量监测,对建筑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严格把关。这个过程可以具体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活动的PDCA循环中的四个阶段。首先是制定相关目标、方针和活动过程在内的计划阶段。施工设计人员要在对具体施工环境进行充分的施工基本信息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施工计划的制定,在制定计划时要保证各种具体化指标的设定,保证其可操作性。其次是实施阶段,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计划,进行严格的具体实施,落实计划中的每个细节。再次是检查阶段。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人员要对计划的执行和细节落实情况进行检测和排查,查漏补缺,从漏洞处理的分析过程中总结出教训,从成功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最后是处理阶段。具体做法是将第三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处理,总结危机处理过程中吸取的众多经验和教训。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周而复始、循环进行。这个循环靠施工单位的高效组织进行不断的推进。转动的效率随着建筑工程建设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的扎实程度上升而上升。

2.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中的八个步骤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程序中,除了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施工人员还需要根据以下步骤来有序推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运行。第一,对建筑工程建设现状进行深层分析,重点找出潜在的质量问题。第二,深层调查分析这些问题可能的出现原因。第三,针对这些原因,探索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因素。第四,根据这些因素,进行改进措施、手段、模式的制定。第五,对制定好的计划和措施进行执行和实施。第六,对计划执行的具体效果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第七,对新增的和原本的制定措施和标准进行效果的巩固。第八,找出当前不能解决的遗留问题,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2.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中的七种工具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实践中,施工设计人员可以将数理统计作为绝佳的工具,通过对确切数据的掌握来实现施工质量状态的掌握,进而得到所面临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通过对数理统计中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等“老七种”统计型工具以及关联图、系统图、矩阵图等“新七种”情理型工具的运用,各种质量要素的相互关系能够得到充分的了解,实现工程质量的改进、提升和建造成本的降低、工期的缩短。

3结束语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为本的时代里,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实现了巩固、完善和自我丰富。相关的建筑工程建设研究人员应该在把握社会以及行业整体形势的基础上,对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层的探索,实现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宋博 单位: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伟俊,陈骏.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25):66.

第8篇

关键词:工程质量;施工;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一 分析工程特点与难点以及重要意义

要做好实施工程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对实施工程的特点与难点了解清楚,并对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内容、以及各个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各个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之间的总体施工组织安排进行仔细地分析,然后根据工程特点与难点策划出相应的技术、质量管理方案与方法。

二 明确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人员体系架构

根据实施工程的建筑面积与工程量,配备对应数量的技术管理人员,然后根据不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态度、以及性格特点,合理设置不同技术岗位,构件出技术管理人员的体系架构。

三 根据各岗位特点,制定详细的职责分工与岗位职责

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涉及的内容,制定出详细的职责分工,以及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并对岗位进行讲解说明,让所有技术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以及每项工作的完成时间。此项工作一定要严格认真的落实到位,在具体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职责人工,对于经验少的岗位就会迷失工作的方向,每天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以致于整个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运行体系与机构就不能正常运转,严重的实施就会造成现场使用的瘫痪,或者造成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处于无政府状态。

四 编制及优化技术、质量管理策划

4.1 施工条件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合同条件、法规条件和现场条件,做好施工条件的调查和分析,发挥其重要的预控作用。

4.2 施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理解设计意图和对施工的要求,明确质量控制要点、重点和难点,以及消除施工图纸的差错等。因此,严格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具有重要的事前预控作用。

4.3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与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是直接指导现场施工作业技术活动和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施工技术方案为核心,统盘考虑施工程序,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目标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有效的配置合格的施工生产要素,规范施工技术活动和管理行为,将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五 作好施工工艺、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与图集的培训与教育

根据不同岗位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规划不同的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具体如下:

5.1 学生或经验少的技术人员培训的侧重点:设计图纸、施工工艺、常用规范与图集、公司技术与质量管理制度的培训。

5.2 具有经验与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培训的侧重点:常用规范与图集,公司技术与质量管理制度以及管理的思路与系统性技术方法的培训。

5.3 经验丰富与专业能力比较强的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的侧重点:公司技术与质量管理制度、重要规范与图集、技术攻关项目的研发、施工工艺的创新与改进、新工艺与新材料的应用及研究。

六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的编制工作

掌握技术知识的快慢与深度,看图纸、理论不如实际检查,实际检查不如亲自编制与计算。认真、仔细地编制一项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对于没个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在项目整体实施前,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为技术人员提前掌握设计图纸内容,相关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为实施阶段技术管理创造了前提条件,也发挥了技术先行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七 做好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分部分项工程的交底工作

正所谓技术先行,对于大型工程现场技术管理尤为重要,要做到技术先行,全员管理,首先必须将实施工程设计图纸整体宏观情况,施工组织总设计,主要施工方案,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向工程一线全体人员(包括工程、技术、预算、班组)进行全面的交底,对于实施工程的顺利进行与宏观把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使得一线管理人员在大脑中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技术管理主线与思路。

在具体工序施工工艺上的交底方面,不能片面地进行书面技术交底,还要对一线班组及作业人员进行口头交底。

八 做好各道工序的样板引路工作

样板引路技术管理的意义在于,给予一线人员直接的感官认识,便于一线技术、工程、班组与作业人员对每道工序具有具体施工工艺水平、标准有直观的认识,对现场具体施工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九 编制完善的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的编制过程,其实就是让技术人员提前学习与掌握质量管理的方法、制度、检查及验收程序、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点与关键点。

方法就是让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系统掌握质量管理的思路,知道怎么管质量,怎么才能管好质量。

制度就是让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系统掌握各个公司对于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告诉每一名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如何管理才能符合各个公司的一些基本要求。

检查与验收程序就是让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知道要管理好质量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亲自到施工一线检查质量,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根据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现场施工质量进行及时的纠偏或纠正工作。

验收程序就是告诉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管理要按照国家相关建筑法律管理质量,不能违反这些程序。

质量控制的重点与关键点就是告诉技术、质量管理人员从宏观与微观上知道实施项目质量管理中重点与难点。

十 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运用

10.1 日检、周检制度

实施工程质量管理中,过程监督―日检、周检制度的严格执行极为重要,这种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过程控制。对于质量管理而言,任何质量问题消灭于未然状态是最好的时机,这个时候主要作业是最大限度节省了时间与费用,对于任何工序,一次性成活,不返工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都是最低的。

10.2 涉及安全与使用功能的重要工序与原材料,关键、重要工序旁站制度为重要部位的施工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10.3 每道工序严格执行技术、质量管理流程:图纸、规范、施工工艺培训书面及口头技术交底样板制度的宣贯过程检查及纠偏日检、周检的严格执行施工方法的提炼、总结及改进。

10.4 工序报验制度、验收程序的运用

工序报验制度主要分为施工单位内部验收制度与对外报验制度。

内部验收制度是工序的检查与验收,是对工序质量的评价与总结,也是把控工序工程质量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这种制度的正常运行是把控工程质量的重要法宝。

验收程序:主要指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外部报验程序,这种验收程序的应用是现代企业工程质量管理方法的一种改进与完善,对于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建筑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现代工程质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与国际工程管理接轨的必经之路。

10.5 做好工程材料、构配件进场验收与复检验收

工程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因此,做好工程材料的进场验收与复检验收,是把好工程质量的第一道关口,是管控好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实施项目中,要严格执行。

十一 全员管理、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是做好技术、质量的主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施工的单项工程总面积不断创新高,都面临技术、质量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身兼多职的情形时有发生。在这种形式下,许多施工作业点无人及时监控,造成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出现盲点、漏点。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发挥全员管理的思想,做到全方位管理,使我们所有工程一线的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做到全过程管理与监控,将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施工的总体工程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十二 责任心、主动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提高与转变是做好技术、质量工作的灵魂

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责任心、主动意识、质量意识就没有做好做好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意志与信心。因此,责任心、主动意识、质量意识是做好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灵魂,也是做好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

十三 高标准、严要求是把技术、质量工作推到优秀的必要保障

如果要把技术、质量工作做好,做到优秀,那高标准、严要求就是我们技术、质量工作必须使用的管理方法,也是我们把技术质量工作推到优秀的必要保障。

十四 做好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总结与改进工作

每施工完一个大型工程,经过系统回忆、归纳总结曾经应用过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方法,对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方法与理论;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实践经验与施工方法。

结束语

第9篇

关键词:施工质量;施工管理;人身安全

我国是人口大国,“一个招牌掉下来能砸到十个人,九个是本科”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我国在教育事业上的飞速发展,而且,也在不觉意间说出了“我国人口密度大”的问题。在这么一个人口大国里,建筑很重要。随着人口的增长,国家必须不断地建楼。在不断建楼之下,我国的“建筑密度”也就相应提高了。在如此高楼林立的国家里,建筑的质量很重要。要想“招牌”不掉下来,就只有尽量地提高施工质量,而施工质量管理方法的合理与否,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现今施工质量管理做得不足、有所欠缺的地方

1.1关于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物价地不断堆高,建筑行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了。很多施工单位为了使利益最大化,不惜对施工质量的管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的现象是自上而下的,高层“眼中只有钱”,现场管理人员却又大多无甚法律意识,在“快与利”的催促下,违反施工操作规程,不按图纸施工,不按顺序施工,偷工减料,材料以次充好的现象也比较普遍造成比较严重的质量隐患。

1.2关于从业人员的素质

工地,一个门槛多么之低的地方呀?这个在建筑业担负着“将楼建起,将楼建成”任务的地方,恰恰是建筑行业中,门槛最低的行业。无论生人熟人、无论有无专业技能、无论素质多少,只要你想干,这些一栋栋涉及人们人身安全的建筑,就是拿来给你积累经验的“白老鼠”。在工地,“不讲素质,只讲能否耐劳”已成为工地选“才”的一个标准。

1.3关于建筑市场的秩序

目前,虽然国家出台有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方面的相关规定,但有的施工单位不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比如,有相当一部分工程主承包商中标后仍将主要工程分包给不具有资质的包工头,而这些包工头接到工程后,有些安全意识不强对技术规范、安全规范知之甚少,唯利是图,安全施工难以保证。另外,有些建设单位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疲劳作业;有些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在工程造价中拒付安全施工设施费用;有些施工单位不购置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检测单位不讲求诚信,对未经检测的构件和材料出具合格检测报告。

1.4关于资料的管理

在一个不完善的资料管理体制下,施工人员贪图方便,在施工时并没有及时完整地进行资料的收集,而是常常在事后对资料管理进行造假、编资料、修改原始数据等不正当行为。使得资料缺失、不完整、收集不及时、不符合标准。以致资料失真、重新整理现象屡有发生。

2、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

2.1关于项目经理的决心

要想优化工程质量,施工管理层所起的影响是极大的!而管理层的核心,项目经理,则是施工质量的直接引导者。他的目光应当远大,决不能为蝇头小利而动摇优化工程质量的决心!同时,应督促相关人员严格按照设计而进行施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抓好质量管理和质量因素的控制。

2.2关于施工人员的技术

在招聘施工人员时,应对其进行较为严格的审核,了解应聘者的资质。从中挑取相对优秀的应聘者进行培养教育,让他们有“独当一面而不失”的能力。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了解,也应普及到各个方面,以保证施工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质检制度,并且定期认真地进行质检,做到在施工过程中“不漏、不缺、不错”。

2.3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这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在实践中,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的组织体系。建筑工程质量决策层确定工程的质量目标,由项目部实施;工程建设部对每个项目派出现场管理工程师,每个项目都建立项目监理部,对承包人施工全过程实施监理;对工程勘测单位的成果进行复核,并对工程设计实施监理;派出的现场管理工程师检查、监督项目监理部的工作;每个项目的现场管理和监理工程师及时将施工信息反馈到工程建设部,由其作出相应处置。

2.4关于管理的模式

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2.5关于经验的总结

经验,是一个技术管理人员不可或缺的。施工中,经验比学历更重要。在不断的积累经验的同时,也需要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时所受的教训,不然就会白白流失了提高的机会!

2.6关于施工组织的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份指导性文件,它起到了分配资源,处理各个工种矛盾施工的重要作用!一份好的设计文件,应是详细的、由实际出发、切实可行的,极大限度做到无缝施工流程的。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这份指导性文件进行施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与矛盾。同时,还应就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调整,选择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建立以项目总工为首,专职质检人员为主,以质检员和施工员为骨干的质量管理队伍,实行逐级检查逐级签字制度,将工程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结语

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而又细致的艺术品,要能完成这么一件艺术品,需要凝聚着上百乃至上千上万人的心血。这其中,施工管理占了主导地位。合理的分配、整合资源,是一个施工管理人员所该拥有的能力。细心、敬业地督查是一个施工管理人员不可缺的精神。为了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有序、质量可靠,在其整个的管理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发挥长处,克服不足,牢固树立“科学、严谨、安全”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施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细化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陶伟.夏贞勇.建筑施工中质量监督管理方法探究[J].管理观察,2010(36).

[2] 陈志军.房建项目中主体建设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及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1年07期.

第10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TK砂浆 施工管理 方法

1.工程简介

莺河一库除险加固工程位于湖北省宜城市板桥店镇田集村,地处襄阳、枣阳、宜城三区(市)交界处,拦截汉江支流莺河。莺河一库集水面积147.5km2,总库容为1.2166亿m3。莺河一库经过多次的扩建和持续开发,现已形成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2)型水库。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主坝工程、一、二副坝工程、溢洪道工程、三、四副坝工程、高、低输水管工程和防汛道路工程。2010年10月,对高、低输水管混凝土剥落且有露筋现象的埋管和竖井、出现大面积混凝土碳化且有露筋现象的溢洪道一级泄槽(0+013.5~0+090.22)段左右侧边墙、一级消力池(0+090.22~0+113.22)段左右侧边墙等工程采用TK聚合物砂浆(由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研制)进行修补加固,总面积达2029m 2,防碳化喷涂面积约2200m2。

2.TK砂浆施工工艺

在水泥砂浆中加入TK聚合物,不仅使砂浆的收缩性、砂浆的粘结强度、砂浆的抗磨性和砂浆的强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砂浆在经过TK聚合物改性后化学性质为碱性,对钢筋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进行施工时,首先要对基层进行处理,然后施工基面进行润湿和清洗,对TK聚合物砂浆进行搅拌混合,最后在混凝土表面使用TK砂浆混合物进行抹面,抹面结束后,对砂浆表面进行养护作业并涂抹防碳化剂。

3.水利工程主要建设内容的质量管理方法

3 . 1 溢洪道加固的施工质量管理

在对溢洪道进行加固的过程中,经过对方案进行认真的比选,决定使用加高坝体不扩建溢洪道的施工方案,此次溢洪道加固设计保持控制段、一级泄槽段、一级消力池段及部分明渠段线路不变,在原二级消力池之前进行局部线路调整,使之与尾水渠平顺连接,取消原三级消力池。调整后的溢洪道包括进口段、控制堰段、泄槽段、一级消力池、明渠段、二级陡槽、二级消力池、海漫段、抛石防冲槽段以及尾水渠段。溢洪道为开敞式正槽无闸门溢洪道,堰顶设计高程l32.70m,堰顶净宽30m。

3 . 2 高输水管加固施工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高输水管加固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高输水管的强度可以满足规定要求,在施工前要对高输水管进行结构复查,此次加固要对埋管和竖井表面的混凝土进行碳化处理,要对伸缩缝和裂缝进行灌浆处理。对高输水管的工作桥和原启进行拆除并重新建设。重建后工作桥的桥顶高程为l38.0m,桥长为19.5m。

3 . 3 低输水管加固施工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低输水管加固施工的过程中,要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内衬钢板外的结构,在施工前首先要对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进行计算,要可以满足施工的相关规定标准,同时要对闸室埋管段混凝土进行碳化处理,要有效的对渗漏问题进行解决。另外此次施工的过程中,对工作桥和原启闭机房进行了拆除和重建,重建后工作桥桥顶高程为l38.0m,桥长为13.3m。

4.混凝土修补的质量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修补及碳化处理工程主要是为溢洪道、高低输水管等部位的混凝土裂缝修补及混凝土碳化处理。在进行混凝土裂缝修补的过程中,主要使用化学灌浆处理方法进行施工,具体要求如图1所示。

4 . 1 修补施工中主要施工技术的管理

①基面清理、布设钻孔。使用高压气将裂缝两侧约10cm范围内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后,再对灌浆孔进行钻孔,要求钻出灌浆孔直径为10mm的斜孔,钻孔角度约60度,孔的深度约15~20cm,孔之间的距离为0.5~1.0m。②钻孔压气检测。成孔后,采用压气检测方法对钻孔进行压气检测,主要对钻孔和裂缝的通透性进行测试,对没有和裂缝相切的钻孔进行补钻作业。③埋设灌浆嘴。灌浆孔打好后,对灌浆嘴进行埋设,同时使用环氧砂浆将灌浆嘴固结起来。④洗缝压水检验。在对裂缝和灌浆嘴通透性进行检查时,可以使用的方法压水检验和压气检验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在检查裂缝与灌浆嘴通透性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清洗裂缝中粉尘,在清洗时要将压力控制在0.6MPa以上。⑤称料。在进行称料的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负责校核,要保证称量的准确性,所需灌浆料的多少是根据进浆量来决定的。⑥灌浆。在进行灌浆作业前,首先要根据裂缝的宽度和深度,确定出灌浆所需的具体压力。莺河一库除险加固工程在经过试灌后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选定灌浆的压力为0.4~0.8MPa左右。在进行灌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灌浆施工标准进行施工,首先从裂缝的一端开始,沿着裂缝进行一段一段的灌浆,如果在灌浆的过程中,遇到了倾斜的裂缝或者垂直情况,要从裂缝最低点开始逐渐向上进行灌浆。⑦封孔。施工验收后,使用切割机除去灌浆嘴并把原封缝处高出的地方用角磨机磨平。

4 . 2 施工质量的检查管理

①防渗性能检测。一般使用压水检查的方法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查,使用的检测方法是体积法,渗漏量要求小于0.01L/min(加压至0.3MPa,保持压力稳定5min)。②浆液充盈度检测。一般使用取芯检查浆液的方法来对浆液充盈度进行检查。

5.混凝土碳化处理技术的管理方法5 . 1凿毛施工的管理

在进行碳化处理时,要对碳化处理部位的旧混凝土进行凿毛,要将新鲜混凝土层面暴露出来,凿毛深度至少为2cm,为了避免在凿毛的过程中对未碳化和破损的好混凝土进行破坏,凿毛的深度不可过大。

5 . 2喷砂冲洗的施工管理

为了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基面,对凿毛的混凝土面进行高压喷砂,将松动的混凝土打掉。然后使用饮用水对工作基面进行连续、均匀地冲洗,并使混凝土达到饱和状态,要求工作基面无明水。

5 . 3 TK聚合物砂浆配制的管理

为了获得所要求质量的TK聚合物砂浆须采用规定材料的配合比。TK聚合物净浆及砂浆施工配合比应根据工程需要参照下列规定在施工现场经试拌确定。配制TK聚合物净浆及TK聚合物砂浆的称量原则为重量称量,其误差应小于3%,称量容器应干净无油污。TK聚合物砂浆用人工或立式砂浆搅抖机拌和3min后,尽快运送施工地点,配制好的砂浆需在30~45min(视气候而定)内用完,一次拌和量需根据施工能力确定。

5 . 4 打底施工的管理方法

在对TK聚合物砂浆进行摊铺作业前,首先使用TK聚合物界面改性剂打底,在涂刷时力求薄而均匀,以增加砂浆与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5 . 5 抹面施工的管理方法

在使用TK砂浆抹面时,要保证TK抹面和刷涂改性剂协调进行,要使用手触摸改性剂时,有似粘非粘的感觉时尽快进行抹浆,当TK聚合物砂浆摊铺完毕后要立即压抹,操作速度要快,要求一次用力抹平,严禁反复抹面,如遇气泡要刺破压紧,保证表面密实。当涂层厚度大于2cm时必须分层施工,分层间隔时间视施工季节不同而定:一般为3~6h(前一层触干时进行下一层施工),每层厚度不超过2cm。

6.结语

莺河一库除险加固工程在使用TK砂浆的方法进行加固修补后,经过现场检查验收后未出现脱皮、碳化、裂缝等情况,仔细的对修补位置进行监测后,钻芯取样的抗压强度为32.1~42.2MPa符合规定要求,说明原混凝土和TK砂浆有比较不错的牢固程度。且溢洪道、输水管埋管和竖井在加固后经过风化、冻融冲刷等考验修补部位均未出现脱皮、腐蚀情况,效果非常不错。

参考文献:

[1]任国庆.TK聚合物砂浆在混凝土表面修补加固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6(17).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策

一、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核心。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建设生产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基于建设工程以上特点,形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本身具有以下特点:建筑工程质量受设计水平、材料好坏、施工方法先进与否、技术措施是否到位、人员素质的高低、工期等多因素的影响。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

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设计漏项多,变更大设计是工程的灵魂,是决定工程质量的根本。技术先进、经济

合理的设计能缩短项目建设周期、节省投资、提高质量。现在,有的项目无正规设计单位,

有的项目设计跟不上施工的需要,有的设计深度不够、漏项多、变更大。

3总包与分包责任不明招标投标管理不严,总包与分包责任关系不明,总包缺乏统一管理,为了私人利益,层层转包,非法转包的结果造成施工方以降低质量来获利。招标

投标中合同管理缺乏法制化,致使合同管理约束性差。

4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5质量监管不到位工程项目缺乏严格的质量监管制度,质量管理责任不清。有的项目没有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或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责,或不能发现问题,或没有及时上报处理。有的项目存在施工单位自己监管自己的现象。

三、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1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建筑市场管理力度,依法治理工程质量。虽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规已经制订不少和实行,但这些法规还缺乏威慑力,一些严重质量事故责任者未能受到应有的查处。随着《建筑法》的颁布实施,这一现状将得到改变。因此必须积极持久宣传贯彻《建筑法》,严格依法治建,重点要把各乡镇、各私营企业的建设项目纳入到法制化、程序化管理轨道;坚决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施工报建、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项目;严厉查处质量事故责任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活动各方真正重视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2加强设计单位的管理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反映出现阶段人们的对建筑功能的需求,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政策。在这个阶段造成的失误,一旦施工完成,是难以在以后弥补的。所以,政府对设计单位的质量监督和设计单位本身的自我监督管理就变得十分重要而迫切了。要加强设计单位的管理,首先,通过招标投标选择资质等级高、实力强、管理先进的设计单位。其次,采取设计方案评比等方法,优选设计方案,并反复论证、修改、审定,优中选优。

3强化招标投标管理强化招标投标管理,健全各级招投标管理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禁止层层转包、无证或越级承包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分包工程的合同管理。使

整个建筑市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4提高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4.1健全质量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施工企业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质量管理通过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作。对施工企业而言,质量体系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它是否科学、实用、健全,是否与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模式接轨。当前要以宣传贯彻IS09000系列标准为契机,围绕更新、改造、完善和健全四个方面做文章。

一是用系统的思想建立和健全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全面控制并形成文件化(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

二是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不是把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统统,而是要对照标准进行完善、更新、补充和健全。所以,科学的质量体系应强调可操作性和适应性,满足标准要求。三是注重持续有效运行。通过运行―――审核―――评审―――改进,保持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和良性循环。

4.2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认识和态度

的综合表现。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关。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质量责任感,使职工懂得所从事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质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4.3实行质量预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方法质量预控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而事先尽可能地找出质量形成过程中所有阶段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所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对一项工程的质量预控,关键足质量计划,此外还应该包括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工程防护计划等一系列的预防手段。它是针对具体工程项目或合同规定的专门的质量措施,计划和活动顺序的文件,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对已干过的工程项目可引用原有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工法等作业指导书。对新开工的工程项目编制的质量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需要达到的质量具体目标值。

(2)施工各过程的步骤和部署。

(3)不同阶段的职责、权限和资源分配。

(4)适用的试验、检验、测量和审核大纲。

(5)可能遇到的施工环境的保证措施。

(6)样板开路和实验阶段。通过质量预控,尽量做到技术上的先进性、方法上的可操作性、管理上严密性、经济上合理性,确保质量体系的优化和工程质量的优良。

5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施工过程监理。要提高质量监督的覆盖率,必须把建筑工程项目都纳入政府质量监督范围。通过监督检查推动施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壮大,只有坚持依法建设,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加强施工管理力度,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坚雄.探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途径[J].广东建材,2010,(08).

[2]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7(7).

[3]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4]冯爱社.简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6).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管理方法

Abstrac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with great investment project, cycle is lo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quantity,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quality management scope and key,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mean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management methods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质量是产品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是永恒的主题。建筑产品是一次性产品,具有体量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产有求复杂、施工环节多、不便于综合测试、一经建成便不能更换等特点。在工程最终完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制品没有成品,上道工序若发生质量问题,都有可能被下道工序所掩盖,从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

建筑工程质量一般包括勘测、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除了施工过程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外,设计方案、技术措施、管理制度、自然条件、合同形式等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期越长,项目越大,因素越多,其中不可控因素就越多。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审美和正常使用,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虽已引起施工单位、管理单位的重视。只有搞好质量管理,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才能获得理想的、满足适用要求的工程项目,才能在预定时间发挥效用。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搞一幢建筑,就创一项名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创造更大的效益[1-2]。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建筑工程质量,众多优秀企业家对抓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已形成了共识。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分析了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范围及重点,指出了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1 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

1.1.质量波动性较大。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技术要求、施工条件、质量要求等完全相同的项目是较少的,往往每个工程都有其特定的要求、条件,不存在批量性,工程质量的控制难度较大,质量的波动性自然就较大。

1.2.质量的关联性较强。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任何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可能引起整个工程质量问题,造成质量事故,隐蔽性质量问题尤其如此,越是前期的质量问题,关联性越大,影响面越广。

1.3.具有隐蔽性。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工序交接多,隐蔽工程多,隐蔽性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若不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虽然表面没有问题,但留下质量隐患,形成虚假质量,危害性甚大。

1.4.最终检验的局限性。建筑工程质量在最终检验时,不能拆开“产品”全面检查内在质量,更不能作破坏性试验,因而不能通过最终检验发现内在的、隐蔽的质量问题。即使查出质量问题,也只能有限地加以弥补,留下的是质量隐患、质量损失及各方的质量纠纷。

1.55.质量即安全,安全就是质量。安全性是质量特性之一,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来讲,质量即安全,安全就是质量,因此,无论怎样强调安全的重要性都是不过分的。

2、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

2.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领导者的综合素质及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等。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甲方素质较低和行为不规范。项目法人或业主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重大,有什么样的业主就会有什么样的工程。此外,施工人员技能水平较低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在建筑队伍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专门的培训以及基本的建筑知识,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按照规范及规程操作,这必将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有不少建筑材料的质量未能达到质量要求。例如,目前的住宅工程中,有85%以上是砖混结构,其中以烧结粘土砖作为主墙体材料,据统计,该类砖中有近50%是不合格产品。农村中的建筑物中不合格产品比例更高。

2.3机械设备因素

现代化的施工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设备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设备合理地使用,及时地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的关键。

2.4方法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多的,如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不能严格执行,不按标准和规范施工,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现问题了才去处理。特别是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2.5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人文环境,如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治安、富裕程度。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

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监管力度

我国的《建筑法》成功地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但从实施至今,《建筑法》也逐渐显露出缺乏适应性、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等弱点。鉴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国家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酝酿制定一部《建筑工程质量法》,并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规细则,从根本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而建筑业走向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对建筑工程管理要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举,从而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监管机制。因此,各级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建筑部门的监管力度,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3.2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建筑工程质量。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管理者对工程质量要有足够的意识,并建立起健全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落实层层质量责任制,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全球质量管理权威专家克劳斯辟指出了,质量管理的四项原则,即:客户的要求是确定业务质量的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目的在于预防;工作的最高标准就是“零缺陷”;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用返工而发生的额外成本衡量的。从中可以看到,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企业管理者应以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为中心,将质量效益寓于管理活动之中,建设质量文化,实施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同时,企业管理者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将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和改进当作长期和首要的任务。

3.3加强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

1.施工人员的控制。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入工程档中。各岗位依据其性质量化为若干小的考评项目。考评结果将是工程部对管理人员进行评定的依据,评定结果与奖罚挂钩。施工操作人员要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施工队伍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保证,每一个操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都清清楚楚,这样便于工程质量的提高。

2.施工材料的控制。建筑材料品种繁杂,质量及档次相差悬殊,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在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也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采购材料合格。

3.施工机具的控制。库管员要对施工机具妥善保管,分类存放,实行施工机具领用登记制度,以谁领用谁保管谁负责为原则。操作人员在领用工具时要向库管员说明机具的使用目的,库管员按机具使用要求发放机具,确保机具正常的使用寿命。

4.施工工艺的控制。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公司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进行实验,将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则依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

3.4加强技术质量控制

对工程难点组织技术攻关,针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拿出预防方案。例如,对在小区建设初期,框架结构易出现梁柱部位与砌体之间的抹灰开裂问题,采用砌体二次砌筑并加钢丝网的技术措施。根据工程特点,经有关专家研究,统一制订并编制小区住宅工程做法。例如在屋面的节点做法上,各家施工单位因地域上的差异,做法不统一,并产生了一些质量问题,通过小区统一做法这一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质量通病,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坚持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对施工组织设计应进行两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1.在选定施工方案后,认真考虑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再制定进度计划,使施工单位上报计划与实际施工计划相符合。

2.既要考虑单项施工,又要结合分部、单体工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真正让流水作业达到流水的目的。支持加强技术攻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根据住宅楼的特点,对疑难、易出现的问题多次组织专题进行研究,分析影响质量的主、次原因,总结出一整套办法,有效地防止了问题再一次出现。

3.5整顿建材市场,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要解决建材质量问题,就必须建立建材生产、销售质量认可制,这是提高建材质量的有效手段。一是要通过建立建材(包括预制构件)生产质量认可制,确保生产严格遵守技术、工艺要求,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生产厂家,要组织限期整改或责令关闭。二是要建立市场准售认可制,有关部门在充分掌握市场销售建材的来源和供应渠道的基础上,应对建材的质量等级进行评定,合格的方可发给准售证。三是要建立经常性的质量检测信息机制。职能部门应当采取检测和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本地建材市场销售的产品进行质量跟踪,及时通过当地新闻媒体,对不合格产品的型(批)号、生产厂家、经销商等重要信息进行公开、曝光,以引起用户警惕。除了以上所述的要整顿建材市场生产、销售秩序外,建筑施工单位在采购材料时,也要严把质量关,严禁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使用。

参考文献:

[1]邬伟彬. 浅谈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 建材与装饰, 2007, (8).

[2]杨志惠. 浅谈创精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 福建建设科技, 200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