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6 20:5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前舞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儿童舞蹈;创编能力;创新;教学
儿童舞蹈创编能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种职业技能训练,正被越来越多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如何让新时期学前专业舞蹈教育打破单一技能传授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结构、素质培养以及强调课程的体系化和互动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舞蹈技能与舞蹈知识,创编儿童舞蹈作品,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首要问题。介于以上众多因素,笔者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的观点,希望能为推动学前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分层次的教学对象
(一)初阶
这一阶段的学生为入学初期的学生,他们没有舞蹈创作的经验,舞蹈语汇匮乏。对于学前专业初期学习舞蹈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舞蹈最终的目的是要适应幼儿园从业的需要,也就是能够根据幼儿园教学的需要编排幼儿舞蹈、组织一般的演出活动,及常规教学活动。教师根据这一教学目标可将最基本的儿童舞蹈创编知识与一年级的芭蕾形体训练课相结合、渗透,训练学生最基本的儿童舞蹈基训组合的创编能力,为后期舞蹈创编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基训课堂上可以适当的穿插,选择出适合儿童的舞蹈动作,将课堂上学习的身体训练进行儿童舞蹈的简单创编;在训练时选取活泼欢快的儿童音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初步掌握2/4、3/4、4/4三种不同的简单节奏,培养其按节奏做动作以及动作节拍准确的习惯。接下来进一步创编出动态的舞蹈组合,还可以从步伐与手配合的小舞姿训练,逐步进入舞姿变化的学习,培养舞蹈时愉悦的情绪和自娱感。
(二)中阶
中级阶段的学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积累部分舞蹈语汇,且具有了抽象思考的能力,对身边的人、事、物具有主观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他们虽没有舞蹈创作的经验,但都可以探索动作的元素与舞蹈的题材之间的联系。
中级阶段,主要以民族民间舞的训练为主,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有了正确的身体形态,在步伐训练上可以增强难度和变化的训练,强调舞步的速度并能走变化较复杂的队形。舞蹈动作有起有伏,有刚有柔,突出人物性格和舞蹈风格的特点,使舞蹈表演有整体感。在此训练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提前预习,课堂上分小组将所学的舞蹈动作进行动作变形,进行创编,为今后的创编活动积累素材。通过回课,小组展示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高阶
高级阶段的学生,已具备初、中阶的知识储备,本阶段主要学习目的是以认识舞蹈的形式、风格、舞蹈的多元素材和跨领域创作为前提,学习的内容则是更多的聚焦于建立编舞的技巧。如:如何选择与整合舞蹈的主题、内容、形式、动作素材、多元媒体等创作手法。
本阶段任务主要是幼儿基本舞步、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表演舞、幼儿舞蹈选材、结构、编舞,培养学生听音乐自编舞剧、舞段、小组合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以及对事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一阶段的训练要注重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可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主题,自我设立挑战的门槛,尝试以不同舞蹈形式建构舞蹈作品,并思考在动作素材、舞蹈媒体或道具的应用上出奇制胜,发展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二、富创意的教学内容
(一)精炼与创新儿童舞蹈语汇动作技
舞蹈语汇的选择和提炼极为重要。它是正确反映儿童心里、感情、情绪的特征,表现作品意图、风格、使作品具有较强生命力的重要一环。
儿童舞蹈语汇可以从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以及孩子的生活动作中去抉取和提炼。但这些语汇必须是有代表性的,带有童趣的和儿童能接受的,夸张的儿童舞蹈语汇。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现的一个重要元素。因此绝不能把大人的一套搬给孩子,使儿童舞蹈丧失个性而暗淡无光。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的舞蹈技巧、运动的动作中发现适合儿童舞蹈作品的动作元素,亦可在这类元素基础上转化、精炼、再创新的动作语汇。
(二)提高创作技巧与统合能力
编舞的技法多种多样,不是独立存在,它们是相互联系,可以灵活使用的。如动作元素编舞法,造型贯彻法,动律与律动的连接法,交响编舞法,音乐编舞法,即兴编舞法,独舞编舞技法等等。一位好的编舞者,其特点是具有整合的专长,可以借助创作技巧,将各种知识、技巧、思想与媒体统一整合到一起,将所有的资源和谐的安排在作品的内涵、形式、内容与媒体中。
在教学中,教师应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性训练,学前专业舞蹈课作为学前专业的技能必修课,要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巩固舞蹈技能知识,在各种演出、比赛活动中,获取丰富的舞台经验知识,在舞蹈创编过程中,激发出发散性思维。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取得从业所需的实践经验。
三、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一)欣赏教学法
欣赏教学法,是舞蹈创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教师将经典剧目作品作为舞蹈表演案例,分析演员在舞蹈动作、姿态造型、表演情绪、舞蹈情节、创作等方面的成功之处,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中吸取精华、吸收借鉴、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儿童舞蹈作品。
从舞蹈作品的几个主要要素来看,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借鉴优秀儿童舞蹈作品。
1、动作
动作是舞蹈作品最主要的组成要素,动作除了要符合表演性、形象性、节奏性、游戏性、训练性等特性之外,在动作元素上更应该丰富。例如舞蹈作品《下课啦》,就巧妙的运用了民族民间舞、芭蕾的动作元素,前者其本身不是民族民间舞蹈,但是在编创中,巧妙地将民族民间舞的动作元素融到舞蹈中,后者将民族民间舞与芭蕾如何在一起,丰富了舞蹈语汇。
2、创意
创意是任何形式的创作都必须的,没有创意的儿童舞蹈作品就没有创作的意义。动作的创意可以用于模仿形式,也可以用于动作素材,可以是夸张性的,也可以是保守的。如《和谐阳光》这个作品中,“太阳花”与“鸟儿”相互回应,“鸟儿”的动作既有蒙族舞蹈的元素,又有芭蕾舞动作元素,两者的结合既表现了“鸟儿”的灵动,也不失优雅,这种创新的结合便是动作编排的创意体现。
3、主题
主题对于任何一个艺术形式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如何在舞蹈中弘扬主题,从而正确引导儿童的认知与理解,似乎已经成为当下儿童舞蹈作品编创的发展趋势。以儿童舞蹈作品《珍惜》为例,剧目在编排方面无论是动作素材还是舞蹈题材都不算特别出新,但却有一个符合当下教育背景的主题――节约。编导将劳动的场景用舞蹈动作编排出来,并设计了一些劳动乐趣的场景,就无形中起到了“勤劳”的教育引导。通过让学生欣赏分析这一作品,使学生们了解到一类的儿童舞蹈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主题明确、突出。这个主题的范围可大可小,可以弘扬精神品质,也可启发生活智慧,但都能够起到积极向上、鼓励激励的目的。
(二)探究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是以教师“发现”“引导”“诱发”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借助不同的知道方法,让学生自行发现知识,帮助学生孕育出各种观念。此类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实施到实际舞蹈创编教学中。
1、理性式探究
教师在理论上经过讲述、举例,经过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问自由讨论,得出相关结论。理性式探究,可在创编性教学中用以舞蹈作品创意的研究、舞蹈构思的研究、舞蹈设计的研究。
ABA――睡、醒来、沉睡。
主题和变奏――朝阳、烈日、夕阳。(每天都有同一序列,但永远不会完全相同。)
――悲痛欲绝、欣喜若狂。
2、发现式探究
A、可预期的标准答案与探索结果
教师规定好探索范畴,并提供理论支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各种问题,由学生自行探索。例如:动作的线条有直线和曲线,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引导学生说出舞蹈姿态的形状有哪些、常用的舞蹈队形有哪些。这样由经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答案,印象会更加深刻,运用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B、不可预期的探索结果且具多元的答案
首先由教师提供基础理论与探索范畴,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以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探索目标,探索之后验证其成果,并总结成概念。例如:随着呼吸的律动、诗韵的律动、童谣的律动、打油诗的律动……探索新的动作语汇。这类动作探索的结果均是多元且无法预知的。
3、实验式探究
即以学生为本体的教学。此类教学方法适用于创编中有经验与较成熟的学生。在探究教学法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协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也就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课程设计者与指导者,教师会在学生探究之前或在探究之中给予适时的指示或引导,学生则是在创编过程中自行发现答案所在。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主动、积极地角色,教师则居于协助地位。
(三)创作思考教学法
这一教学法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聚敛性思考、扩散性思考,为创作过程中的两种思考模式。
聚敛性思考的模式通常表现为:有常规可循的、遵循逻辑方式做出判断和推理。这种理论我们同样可以适用于舞蹈创编教学中。舞蹈动作类的元素包括:身体在时间、空间、动力作用下的变化,以及由这类变化而引起的身体部位、舞步、乃至声音、场地与舞者之间的关联。我们可以把这些看做是舞蹈的元素与次元素,并归纳成一定的公式范例,经过教师的讲解、说明、引导学生发展成为不同形式的动作语汇与舞蹈作品。
扩散性的思考模式,是指由一个问题而引发的学生很多答案,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类思考模式运用到舞蹈创编中,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做出新的成果,发展新的概念,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励学生进行舞蹈作品的自由创作。
教师在儿童舞蹈创编教学中,要善于灵活运用这两种思维模式对学生穿插引导,使两种思维模式相互交叉,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编舞技法的进步与成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出拥有学前教学知识,有能力担任托儿所、幼稚园等幼儿机构的专业教学教师。对于这些专业人才教师,舞蹈是他们日常工作的活动之一,学前专业人才可以通过舞蹈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等。但是,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忽视了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有利于培养出专业的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人才。因此,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对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改革成为了主要任务。
1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
1.1舞蹈课时不足
舞蹈是艺术之一,进行舞蹈学习需要长期的间断练习和复习,才能提高身体的舞蹈素质,让身体接收各种专业舞蹈动作。但是,当前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对舞蹈课时的安排不足,每周的舞蹈课时仅仅只有2节课,甚至不开设课程,只要求学生自己学习,那么这样的课时安排,对于需要勤加练习的专业化舞蹈来说是往往不够的。舞蹈课时的不足,直接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舞蹈专业能力不足,无法完成今后的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低下。
1.2舞蹈教材不规范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就好比医生的手术刀、士兵的枪,教材在专业化教学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教师而言,教材是完成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的衡量标准,而对与学生来说,教材是学习的主要依据,没有教材就无从说起教学质量。但是在当前的学校中严重缺乏适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教材,对于选择的教材杂乱无章,有选择专业舞蹈学校的教材的情况,还有选择高难度的舞蹈教材来作为入门课程的情况,这些选取教材的情况严重偏离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实际目的,不利于学生的舞蹈教学质量。
1.3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
舞蹈是通过舞蹈动作进行情感表达的行为艺术,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将舞蹈动作做得优美又高超,一定会使观赏者拥有悦目娱心的感受。然而,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都是刚开始真正的接触舞蹈,没有接受过专业性的舞蹈培训,肢体达不到舞蹈所需的柔韧性、灵活性等基本功;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偏大,骨骼发育早已定型,极大地增加了舞蹈动作基本功的难度,还有些学生对舞蹈的概念模糊,舞蹈的情感表达也不到位。
1.4舞蹈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主要的专业课程,舞蹈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固定,而且没有存在专业的舞蹈管理者,这大大地降低了舞蹈教学的质量。很多高校中,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程安排没有合理规划,课程随意安排,舞蹈课程不固定,有时临时安排,教师想怎样安排就怎样安排,想怎样教就怎样教,压根没有进行严格的课程计划,这种情况极大地违背了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对教学的要求。
1.5舞蹈教师缺乏教学专业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但是,现今部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里的舞蹈教师并不是专业舞蹈教师,有些是由学校人事编制而来的音乐教师,有些是非专业的业余舞蹈者。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存在这样的情况,这成为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一大弊端,虽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经过了一定时期的舞蹈教学,但是由于是非专业的,使得学生的舞蹈程度较低,无法胜任今后的教学工作。
1.6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达成教学质量要求的明确阐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大部分高校中,并没有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的主要特点出发,制定关于舞蹈教学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只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制定出粗略接触的舞蹈知识的阶段,加上学生对舞蹈接触时间少,舞蹈基本功差,使得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能力低下。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制定符合实际的舞蹈教学目标。
2学期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对策
2.1建立轻松融洽的教学环境
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比舞蹈技能型更加重要,因为在舞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如果在舞蹈课程中只是一味地对舞蹈技巧的讲解,而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会使得教学失去真正的意义,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持续保持愉悦的心情,用音乐来感染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教育学生翩翩起舞,用舞蹈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这极大地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教学质量。
2.2德育思想与舞蹈教学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是要从事教学事业的人才,学生的德育思想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舞蹈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的舞蹈技能和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德育思想的正确指导,因为在舞蹈学习中有许多竞争和交流,还有成功和失败的追逐,所以,舞蹈教师需要教育学生遵守这些规则,要积极面对失败,以此提高德育思想和舞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3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要时刻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技能。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舞蹈的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从而产生对舞蹈学习的主动性,这样舞蹈教师在今后进行舞蹈专业知识教学中就会相对轻松了,也能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2.4培养舞蹈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方面,由于当前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舞蹈教师不够专业,虽然学校通过整编其他学科的教师来担任舞蹈教师,可以节省学校的人事编制,但是这种情况极不利于学琴教育专业舞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着具有专业性的舞蹈但是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的教师,那么针对这些情况,高校要积极地培养舞蹈教师的舞蹈专业能力、招聘具有舞蹈专业性的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式创新培养训练,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质量。
2.5明确舞蹈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舞蹈素质
由于部分高校缺乏制定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使得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重视度不高,教学质量标准不明确,影响舞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必须制定明确的舞蹈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比如,在学前教学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通过这样的阶段性舞蹈教学,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达成总体的舞蹈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3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先后制定出了一系列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学模式和规定,每个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树立正确舞蹈教育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更新,提高实际舞蹈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明静.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5):58,139.
[2]闫婷.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3(6):73-74.
摘要: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改革也因此显得更加重要。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育者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而舞蹈教学是幼儿教育者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要求幼儿教育者打好扎实的舞蹈教学基础,同时,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对舞蹈教学进行管理,用变通的方法将舞蹈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幼儿教育者从学生实际出发,改革教学管理体制、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舞蹈教学理念深入贯彻到教学中去,以此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创新
舞蹈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其独到之处在于它能提高人们的审美价值、情感情操及自我生活品质。舞者优美的舞姿给人以视觉盛宴,动听的旋律带人浮想翩翩,而且从中所辐射出的人文内涵给人以激励和愉悦。因此对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创新显得更加重要。[1]目前我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创新改变,同样舞蹈教学要想经得起考验,就必须对其教学进行改革及创新。舞蹈课教学中学生将身体与脑力相结合,通过观察、手脚并用等模式来开发大脑思维,这是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思维、不断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强健人的体魄,美化人的心灵,使身心得到升华。舞者通过其身体做为一种表达形式来表达自身情感,使人感受舞蹈之美及舞蹈给人们带来的视觉盛宴。[2]通过舞蹈还可以提高自身审美、强健体魄,在幼儿时期,舞蹈显得更加重要,幼儿时期是身体和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舞蹈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品格和性格,同时对幼儿的观察力、思考能力、记忆力也有一定的锻炼。因此,需要加强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力度,加大对舞蹈教学的创新,使学生充分感受舞蹈之美。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创新
1.舞蹈教学理念的创新。在学前教育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人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思想保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还保持着教师教授、学生传承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理念机械、呆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舞蹈的创新能力受到了限制,忽视了舞蹈给人们带来的审美价值和美感,使学生们无法充分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3]因此教师应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理念进行革新,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充分把握舞蹈教学对人们生活情感的影响作用。2.教学内容编排的创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与专业的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有明显的区别,专业舞蹈教学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主要是面向幼儿的教育,两者在本质上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也应有着明显区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教材内容的编写应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以儿童的理念为标准,设置简单易懂的儿童舞蹈教学内容,这样更容易使幼儿接受。在舞蹈的编排上,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编排,针对一些舞蹈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应扎实地练好基本功,并给予充分的课时来做保证。[4-5]舞蹈教学质量的高低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是否能顺利开展。其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还应充分发挥舞蹈的影响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培养高尚的情操。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把民族舞蹈纳入教材编写内容,并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加以实践。3.合理利用多媒体开展“新课堂”。传统教学创新的主流手段是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来对学生展开教学,更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感受不同的舞蹈风格,教师通过投影仪、视频与课本相结合的方式来讲授相关舞蹈知识,这样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展示,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在进行舞蹈示范教学中,学生的舞蹈有动作不优美、不到位问题,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弥补、纠正,并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对多媒体教学加以修正,做到生动直观,举一反三,让学生看得明、记得住、学得透。4.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要条件。在开展舞蹈教学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的趣味性,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老师必须坚持趣味教学的原则,努力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配合新时代教学手段,激发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6]5.注重“即兴创作”在中职院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的运用。人们在受到外在刺激的作用下,即兴创造出某种作品称之为即兴创作。即兴创作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环境及成长历程来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音乐,学生可以根据音乐律动随意地摆动,任意创造动作,可滑稽、可优美、可跳跃、可笨重。通过这种类似活动,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即兴创作的能力。即兴创作的原理及精髓在于它是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专业的基础。[7]通过即兴创作,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精确的节奏感,默契的配合度等,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6.通过概念来指导教学。舞蹈是通过人的身体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舞蹈教学具有可操作性,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进行舞蹈教学时需要先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概念的讲解、动作要领的示范,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舞蹈概念、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动作分解教学,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要领,增加了学生对舞蹈教学的兴趣,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舞蹈是一项具有欣赏价值、内外兼修的人体动作艺术,是很多人渴望而不可及的一项能力。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创新势在必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应积极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革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以更好地适应幼儿舞蹈教学的需求,这样幼儿教育事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舞蹈教学;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育;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61-02
舞蹈教学已经成为反映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需要社会和学校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真正把素质教育渗透在舞蹈教学课程的各个环节,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让舞蹈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得到认可。
一、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舞蹈教学作为学校学前教育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其教学任务是以培养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学习舞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身的锻炼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舞蹈源于生活文化的提炼和加工,以人体的动作造型或肢体语言表现一门人体艺术,其表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气息和文化思想感情,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在精神上对世界、对生活的向往。舞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既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手段。它既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又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观,健美形体,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各种艺术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充分运用舞蹈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实施形体教育和素质教育,同时,舞蹈也有助于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童年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有强烈的学习模仿欲。学龄前的孩子学习舞蹈教育,可以让他们的生理、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智力和身心得到有效磨炼。舞蹈教师是此时期最好的启蒙者,是父母无法代替的,各学前教育高校迫切需要熟练的唱、跳、画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理论的人才。作为一名学生,要想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得到升华,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必须重视舞蹈专业技能和自身心理素质的发展。
二、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意义的分析
1.扩展舞蹈教学内容,陶冶学生文学素养。舞蹈起源于日常生活,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门艺术,何种形式的舞蹈都嵌入了生活的影子,每种舞蹈都隐藏深厚的文化气息,尤其是各民族的传统舞蹈。就像恩格斯说过的:舞蹈俨然就是所有宗教祭祀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蒙古舞,是人们欢快的舞蹈,具有蒙古传统文化的舞蹈。具相关文献记载:“酋首将入,凡虏家(指蒙古人)家长即褰毡帷,纳之古中,藉毡而坐。家长以下无男女以次长跪进酒为寿,无贵贱皆传饮至醉,或吹胡笳,或弹琵琶、或说彼中兴废,或顿足起舞,或亢音高歌以为乐。”老师可以利用蒙古舞蹈知识理论,引导学生学习舞蹈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知识水平。
2.把握舞蹈动作,锻炼学生身心健康。无论是观赏舞蹈表演,还是舞蹈课程的教学,都是一个心理教学过程,伴随着个人身心和情感变化的过程,这就是舞蹈艺术的魅力。学习舞蹈时,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演示,自己模仿的示范,慢慢地用心感悟舞蹈精神要领,达到锻炼身心效果。进一步了解舞蹈产生的背景后,加强对舞蹈精神的领悟,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开展舞蹈艺术活动,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舞蹈教学中许多内容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与积极向上的教育资源,对教学内容和形式中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素材的发掘,可以对学科素材所负载的情感与生活态度教育价值加深理解,形成认同,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爱国意识、良好习惯,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在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塑造优良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舞蹈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使自己身心舒畅,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和肌体的机能.
因为舞蹈本身就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行为,舞蹈是有思想的,是有灵魂的,它是一种舞蹈音乐、舞蹈动作、舞蹈环境的集中体现形式,它在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上得到升华,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要表达出舞蹈音乐人、舞蹈动作人和舞蹈环境意境的思想活动,而这其中有很多都包含着对生活的反思和认识,完全有可能把舞蹈的思想凝练并拿出来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比如学习民族舞蹈时的东北大秧歌,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引导积极向上生活的舞蹈,每一个步伐、每一曲配乐都展示出东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教师需要提练的就是这种舞蹈与生活的关系,用来培养学生,使其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需要对舞蹈课程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仔细揣摩,这对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从实用性出发,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入探讨高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特点,在课程内容、方法等方面大胆改革,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感悟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切实改善舞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并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舞蹈教学的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芸.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J].艺术研究,2011,(5).
[2]吴明静.互动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2,(6).
[3]鞠小萌.浅谈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J].华章,2011,(11).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43-01
一、幼儿舞蹈对幼儿成长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符合幼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会提高模仿能力,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这说明舞蹈这种特殊的锻炼方式,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使他们的天赋得到更充分地发挥和展示。
(二)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幼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孩子们习惯于热爱世间一切的美好的事物,憎厌一切假恶丑的行径,可通过舞蹈的具体形式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而从培养孩子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得能力,例如:《大灰狼与小红帽》、《警察叔叔》 、《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舞蹈可展示多彩的思想感情,通过无形的熏陶孩子们的道德情操,让孩子从中感知美、表现美。
(三)有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发展和情感表达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他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社会各方面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长期塑造而成的,幼儿园开展良好的舞蹈教育,根据儿童好幻想、好奇心强、好提问等心理特征,设计好趣味性多样性的幼儿舞蹈,利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孩子们对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舞蹈的本领,在玩乐中,享受舞蹈的美感,在愉快的心境与环境中,与舞蹈建立密切联系,并用舞蹈美化自己的童年生活。从而在愉快的舞蹈学习中,提高艺术素养,在舞美的阳光沐浴下,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不断完善自己人格的建构,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二、学前舞蹈教学应遵行的基本原则——因材施教
学前舞蹈教育的红火,学校该专业办学规模的壮大,学生显得良莠不齐,从舞蹈教学的角度来讲,一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向高等学府输送舞蹈教育、表演人才为目的的学生。这批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有一定的软、开度,以及具有良好的气质、形体和旺盛的精力。但另一方面她们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舞蹈的表现力和肢体的控制能力不够完善,舞蹈的实际运用能力较差。这批学生应注重舞蹈基础能力的训练和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一般为数较少。
第二类是接受岗位技能合格资格学习以获得中等学历文凭为目的的学生。这批学生人数较多,且大多来自农村,很少上艺术课,更不用说接受舞蹈教育,对舞蹈除了会看外,其余一无所知。但对舞蹈有浓厚的兴趣,并会为之付出努力。这批学生应注重培养幼儿舞蹈教育辅导工作的实用型技能和知识为主。
第三类以获取学历为目的,形体和协调性都较差的学生,这批学生有较深的自卑感,不敢表现自我。对舞蹈教学亦无兴趣,只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相对而言,这批学生的人数也不多,教学中亦不能摒弃她们。注重形体训练和自信心的培养,使其能获得美感体验。
由此可见,接受学前舞蹈教育的学生,不论是人员的素质、专业基础,还是学习的目的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针对学生的差异状况,应该因材施教,
三、学前舞蹈教学的教学基本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既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教——学”互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入学之初的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和舞蹈技能训练。但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幼儿舞蹈教育并不需要高难度、高技巧的动作训练,体现舞蹈课程与音乐学习、舞蹈课程与幼儿教育实际需要的相互作用,体现舞蹈知识与师范能力、学与教和教育取向之间的关系,并为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单一的生理技能训练还要向生理、心理、师范三维舞蹈教学转变,从而促进学生协调发展和师范能力综合发展的效用。
(二)综合教学法。首先,通过在舞蹈教学领域中运用幼儿的律动、歌表演、表演舞、集体舞以及童话剧等综合舞蹈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综合运用舞蹈知识技能解决与幼儿音乐舞蹈教育中密切联系的综合性问题,加深对“舞与歌”、“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其次,吸收音乐、美术、戏剧、哑剧等艺术思维模式的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对一些偶然性的、变化的动作的感知和控制。激发学生改变机械地使用舞蹈动作知识,并把一些出乎意料的可能性动作和组合列入课堂教学和文艺节目编排中,从而实现学与教的转化。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课程 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儿童的文艺才能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大高校和高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而开设的教育专业,这些未来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多方面才艺,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模仿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
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广泛关注,但是部分学校进行的提高舞蹈教学水平的教学改革方向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为提高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模仿艺术类舞蹈专业的教学情况开展本专业教学,但结果是既不能达到艺术类舞蹈专业水平,又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去甚远。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改革应从自身专业特点出发,将舞蹈技能培训与学前教育技能相结合,进行符合专业要求的教学改革。
(二)课程更新速度跟不上幼儿教育变化速度
随着教育意识的广泛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优化,对舞蹈类型的选择变化快,对舞蹈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内容的变化跟不上幼儿教育行业的发展变化速度,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难以胜任现代化的幼儿教育工作。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不合理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程安排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课程安排情况决定了学生能否接受到系统完整的舞蹈技能培训以及幼儿教育方法。课程安排由校方负责,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课程安排情况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针对幼儿舞蹈的教学课程相对较少,学生缺乏对幼儿舞蹈技能的掌握,不符合学前专业特点,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二)教学方法落后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方法普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实质性的创新,不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舞蹈创造能力。当下幼儿教育发展迅速,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自编舞蹈能力,对幼儿舞蹈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根据具体的风格要求进行舞蹈创作。但是学前教育专业落后的舞蹈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对学生的培养与未来的岗位要求不符。
(三)教学模式单一
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课程之一,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单调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舞蹈课程本身属于艺术类范畴,兴趣对艺术类专业学习有关键影响。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不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舞蹈教学注定会事倍功半,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建议
(一)开展符合专业特色的舞蹈课程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要从专业特色出发,结合当下学前教育行业的具体情况和其舞蹈教学要求,对本专业舞蹈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使培养方向符合学生未来的岗位要求。了解幼儿教育的舞蹈课堂形式和当下流行的幼儿舞蹈种类,根据岗位需求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舞蹈技能的培训要结合幼儿教育技巧,使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舞蹈技能同时擅于开展幼儿舞蹈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舞蹈基础训练课程中,帮助学生解放僵硬的肢体,开发自身的柔软度,注重对舞蹈表现力和控制力的训练。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加入幼儿舞蹈成分,使学生善于挖掘童趣,为以后的幼儿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二)丰富课堂形式,加强创新培养
改变传统舞蹈课堂教学单一的形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舞蹈创作能力。可以开展小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注意将舞蹈基础好的学生和舞蹈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发挥舞蹈基础好的学生的榜样作用,带领其它学生进行舞蹈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舞蹈学习信心,发现舞蹈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蹈创作和舞蹈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合作,丰富课堂形式。
(三)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注重应用和实践,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从实际应用中提高舞蹈技能,为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积累经验。比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幼儿艺术培训基地参观,或者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加强学生对行业现状的了解,通过观摩和活动体验开拓视野,丰富经验,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提前准备。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舞蹈演出活动,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舞台经验,敢于表现自我,提高自信心。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不同于艺术类专业的舞蹈课程,要注意与自身专业特点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的同时具备学前教育能力,在教学内容中多加入一些幼儿舞蹈的元素,使学生擅于挖掘童真童趣,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洪玲.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师专业化发展[D].苏州大学,2007.
[2]刘天娥.高校本科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周向东,聂翔.浅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与创新[J].神州,2012,(18).
[关键词]学期教育;舞蹈基训;思考
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基础训练是舞蹈教学的关键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综合业务能力为突破口,形成教师在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方面的不断提升;要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归宿,牢固树立促进学前儿童舞蹈教学的最新理念。在掌握好基本知识的同时,形成音乐、舞蹈等教学内容的整体创新。
一、舞蹈基训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陶冶精神情操
通过有效的学前舞蹈专业教育,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正确而有效的舞蹈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得他们的情操得到培养,有利于进行后续的学习。考虑到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生本性,一般难以进行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所以,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小学生的特点。对于舞蹈基训过程来说,则更为主要则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学习,思维的运动则是通过肢体运动所来体现,通过相关的舞蹈基训活动,能够保证学生具有较为活跃的思维,学习效果得到提升,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说,能有效保证学生的知识吸收量以及肢体表现力大大提升,能够具有参与课堂学习的动力,另外,还能有效提升对于舞蹈的领悟力和感知程度。将律动教学在小学英语教育中进行有效的推广,能够从小学生的基本特点入手,有效处理在教学过程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二)提升学生整体舞蹈素质
在学前专业化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在舞蹈基训过程中的综合性特点,并且为了能够保证得到全面性的学习,就必须强调有效的基础训练活动。通过舞蹈专业的基础学习,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舞蹈技能、实现素质能力的整体提升。可以针对当前舞蹈能力方面的教学,通过克服身体相应的自然状态,获取正确的直立感。通过对学生各个肌肉、关节以及柔软度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可以形成学生更好的舞姿,并实现对多舞种的综合训练,一般情况下,可以将一些精心设计过的简单动作加入相应的在灵活性、控制力以及弹跳性的训练过程中,这样能够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拓展学生的舞蹈视野
通过有效的舞蹈教学活动,能够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音乐和艺术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对于音乐节奏与舞蹈形式进行有效把握,为了能达到上述效果,教师应该起到充分的引导作用,保证引导方式的多样化,能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表达出不同的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同时,还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自我弹唱、网络欣赏等,通过全面的、丰富的、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在音乐知识以及演唱放卖弄的需要,能够有效把上述内容融入到舞蹈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训练以及自我创作的好习惯,同时,也能有效迎合时展的需要,符合学生的时代心理发展特点,更好地使得不同音乐的艺术价值得到体现,学生能够获得更为全面的进步。
二、舞蹈基训的相关内容与训练功能
(一)舞蹈基训的相关内容
在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舞蹈基训是对幼儿基本舞蹈能力的综合性培养方式。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舞蹈基本功训练,让学生形成较强的舞蹈表现能力与动态感,为提升舞蹈艺术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在学前专业教学中,要注重舞蹈基础训练,为内容的创新运用奠定基础;在专业化课程设置中,突出对幼儿在舞蹈意识、知识技巧、创造性舞蹈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中,侧重学生在文学意识、心理学、舞蹈学、历史学、音乐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多元化素质能力,形成创造性的基训模式,这样,才能全面实现学前专业教学中舞蹈教学功能的整体性。
(二)舞蹈基训的训练功能
舞蹈作为一门关于人体动作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突出教学中对舞蹈理念、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就是通过在人体动作的表现过程中,通过表演者在审美价值方面的动作、构图、姿态、语言、神态等方面的艺术形式,并通过舞蹈的方式将内心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形成内心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舞蹈者的柔韧度、灵活度、协调性与优美感方面的体态动作与语言表达模式。在现在的学前专业教学中,一般都没有经历过专业化的系统艺术教育实践,在舞蹈表现方面也没有一定的基础,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度相对较差,同时,在职业学校舞蹈专业课程的开设中,也没有更好的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新。在学前舞蹈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涉及到相关的舞蹈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中国民族舞、中国古典舞神身韵、幼儿舞蹈教学和舞蹈基训等几个方面,其中,在舞蹈基训方面,就是要突出各种舞蹈技能的培训,在学生具有相对强的舞蹈表现力的基础上,形成舞蹈意识、舞蹈动作等方面的基础,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舞蹈学习、个性化舞蹈表现提供良好的平台,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舞蹈基础训练,形成内容广泛、训练内容丰富的训练体系,强调学生在舞蹈力度、柔软度、直立感、动作控制力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内容,突出学生在形体、素质以及技巧等方面的功能性训练。
三、构建符合专业需求与专业性质的基训教学方式
(一)树立幼儿教学实用性理念
在学前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专业化的舞蹈训练是相对枯燥的,尤其是针对幼儿教育讲台的舞蹈专业学生,要立足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形成全方位的综合控制。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也就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应该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因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幼儿园教师也应该具备更多的要求,这就需要学前教学专业学生应该时刻注重有效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另外,为了能够保证提升专业能力和素质,就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课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进行具体的舞蹈教学环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则应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舞蹈能力,不断激发自身的潜力,努力成为具有一定舞蹈技术水平的学生。另外,在具体的训练环节中,应该保证有效贯彻幼儿教学实用性的观点,不能为了提高舞蹈能力,而放弃了学前教育的本旨。所以,应该把贴合幼儿园的训练教材应用在基训教学环节中。比如,对于具体的基训教学环节,应该保证进行一定时间的儿童舞蹈基本功训练内容,这样能够有目的地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基本功的练习内容,并对于儿童基本功训练的方法和特点进行讲解,重点区分其和成人基本功的练习内容。这样能够保证学生会“跳”,还会进行“教”。
(二)将身韵教学融入基训教学
在进行舞蹈的基训过程中,应该有效保证进行多功能的训练方式,重点落实好学生在素质、形体以及技巧方面的学习,如果仅在单纯的基训模式中,就会对学生的个性化训练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当前一些学生舞蹈基础相对薄弱,身体协调性不强,因此,学生在综合舞蹈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僵化、缺少美感等相关问题。如果通过身韵教学的方式,就能从深层次方面挖掘出学生肢体语言的表达,尤其是增强学生在舞蹈韵律以及美感等方面的综合培训,突出学生基训过程中的连续、变化以及组合等综合表现内容,因此,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基本训练中渗透古典身韵的教学,形成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舞蹈专业技能,更好的发挥学生舞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合作精神在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应该有效地把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进行融入,并在此过程中,突出有效的学生主体作用,有效结合舞蹈音乐的教学实践以及理论教学,能够有效保证音乐教学的联动性,能够学生通过音乐、舞蹈技能的掌握而进行有效的交流活动。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应该对于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充分考虑到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对于学生学习优点进行吸纳,包括具体的不同的音乐主题,不同的舞蹈动作等方面,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积极参与,保证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隐约意识。比如,这里通过《茉莉花》的教学为例,能够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部分学生进行民族舞蹈的表演,部分学生进行唱歌表演,这样就可以形成有效的合作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对指导教师的素质要求
不仅培养具有一定舞蹈特长的幼儿园教师,而是拥有一定弹、唱和跳的技能,能够全面实施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因此,指导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其基训的理念和态度非常关键。
(一)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舞蹈综合素质
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对于专业理论课程较为重视,而忽视舞蹈素养的培养,不能进行有效的舞蹈专业技能的排练和学习。如果想要解决上述问题,则应该有效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使命感,并且,要求具有一定舞蹈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教师进行有效指导,保证通过良好的舞蹈素质的示范工作,学生能够通过有效的艺术熏陶而快乐健康成长,并能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一个动力所在;二是,对于舞蹈素养理解过于简单,进认为是操作技能方面的练习。由于学生的背景各异,他们并不是音乐背景的学生,这就对于音乐专业训练、实践活动的认识程度不同,这样就具备发展单一的舞蹈技能。所以,应该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得舞蹈中所蕴含的美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有效保证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独特价值能够让学生深刻领域,充分了解到舞蹈素质和音乐之间的关系,使得舞蹈素质发展中存在的单一性倾向得到改变,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发展单一的情况。
(二)教师需具有一定的耐心及责任心
对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尽管具有一定的特长和优势,但是,其大多在中学阶段并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化的训练,没有对于其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并没有具备高超的舞蹈和音乐的技能。在此基础上,就应该要求教师进行一定的责任心、耐心的指导和训练,并且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对学生的学习困难与进步要多关注,并进行适时的分析与指导,把良好而又严谨的教学训练提供给学生,确保教学乃至训练活动顺利开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培训目标。
五、结语
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训的过程中,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尤其是注重基训教学中基本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形成对多舞种的综合性教学,从而从多角度构建学前专业教学的综合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学生综合舞蹈能力的提高,为以后舞蹈专业化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来雅莉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教育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戴涵宇.论儿童舞蹈教学法对高师生的重要性[J].华章,2014(5).
[2]董江河.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事业发展需求探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3]周向东,聂翔.浅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与创新[J].神州,2012(18).
[4]赵洁.在创作中认识舞蹈语言的“陌生化”[J].艺海,2012(4).
关键词:幼儿舞蹈创编;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106-01
幼儿舞蹈创编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且是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通过编排幼儿舞蹈可以培养幼儿教师和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他们的创造力得以开发和培养。
一、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体现幼儿童趣的舞蹈题材
幼儿在3―6岁在这个阶段的好动性强、思维方式简单、性格情绪落差大、身体机能不协调控制、稳定性差、缺乏方位方向概念。因而幼儿舞蹈的创编在构思和方法上都要与成人舞蹈有着很大的区别。要想创编出具有幼儿特征的舞蹈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方面,动作要适合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正处于生理发育时期骨骼较软、胶质较多、容易变形。肌肉纤维细、弹力小、收缩力差、易疲劳。活泼好动喜欢手舞足蹈,动作短促节奏快。所以创编的舞蹈动作幅度、运动量都不宜过大。另一方面,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好奇、好动、易幻想、内心感情容易外露、注意力不集中,都是幼儿心理特征。因此在创编过程中可采取具有童话、科学幻想和游戏特点的形式,使舞蹈充满趣味性和幻想性以此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二、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和能够理解的舞蹈题材
幼儿舞蹈创编出来是给幼儿表演的,因此要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情中取材,了解幼儿表达喜、怒、哀、乐的动作特点,可以使创编出来的舞蹈更加形象,被幼儿所熟悉和理解。一是语言要简单、形象、生动。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在教授他们时语言要简单、形象、生动、活泼使他们容易理解并能准确掌握动作要领。要选择比较简单动作,运用适当的夸张舞蹈用词,激起幼儿模仿的兴趣。二是动作要短促且不断反复。由于幼儿头大四肢短等身体特征的影响幼儿的动作比较短促且节奏很快。因此在舞蹈创编时舞蹈动作的难度、弧度都不宜过大。同时,由于幼儿记忆横向性和空间性有限,所以在创编上要注意简洁,避免明显的差异和对立,以规整和简洁为宜。不同的舞蹈动作数量不宜过多,以主要的几个动作为主,可以加上左右方向、队形、位置的变化,动作应不断的重复,可以强化动作的肌肉记忆和心理暗示。在对重点要素进行不断练习时,适当地进行变化,以减小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感,使幼儿既能在重复练习中“熟能生巧”又能避免产生乏味的情绪。三是歌、舞、话要有机结合。因为幼儿的生活经历少,思维比较简单,所以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游戏中常常自言自语,用语言来补充和指导自己的行动用语言来推动自己的思维。幼儿舞蹈亦是如此,通过一边唱歌、一边说话思维与肢体语言互相补充、互相依存。幼儿对生活的感受虽不能及时、准确表达出来,但是可以借助动作与话语相结合的形式。
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幼儿在创编舞蹈中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舞蹈创作被拒之于幼儿园舞蹈学门之外,普遍存在着教师单向灌输、幼儿被动模仿的弊端,忽视了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要想让幼儿参与到舞蹈创编中来,变被动为主动,不仅要转变教育观念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创编舞蹈的能力。一是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动物的动作,观察的重点放在动物形态、动态、神态上。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感知、体验生活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平的优秀作品尽量贴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引起幼儿的情绪反映使其产生向往美、表现美的情感体验。二是创设创编舞蹈的环境提供创编舞蹈的机会。可以在活动室内布置有关的墙饰,并设置音乐角,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投摆放各种打击乐器、道具等。三是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在引导幼儿创作时,老师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不同的内容,尤其在培养幼儿即兴舞创编能力上,要特别注意由易到难。在幼儿创编作品中存在着一些动作节奏与音乐配合不当、音乐形象不准、动作运用不适宜等问题时,每次只针对幼儿创编的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剖析,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既不挫伤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又能使幼儿有所收获。四是尊重幼儿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的心理很脆弱老师一定要注意珍惜幼儿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像尊重专利技术一样重视幼儿的首创。在每次创编活动总结时对幼儿的首创动作加以肯定、表扬。这样不但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乐于创新、敢于创新,而且还能提高其他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创作出与众不同动作的欲望。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与输出方向是与幼儿教育相关的行业,根据幼儿成长的特点,此阶段接受教育主要是以参与性为主,其中舞蹈教学是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要方式。因此,学前教育此专业需要学生掌握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舞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引入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合作学习;思考分析
当前的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已经被此专业纳入教学体系中,通过舞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综合素质以及人格魅力。舞蹈教学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具有提升幼儿身体素质、协调能力、舞蹈技能以及舞蹈素质等多方面的使命,因此,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这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舞蹈培训。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对学前教育这一专业中所设计舞蹈教学出现一些问题,这对学生美育培养带来影响,这需要积极地改善这一现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达到提升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能力的目的,进而实现舞蹈教学技能以及水平的最大化。此外通过合作学习还可以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带来积极作用。
一、分析当前舞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前教育学生将来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因此,在舞蹈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把幼儿舞蹈与专业舞蹈划分合理的学习比例。但是当前对舞蹈教学所设计的课程不合理,有的学校重视幼儿舞蹈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对专业舞蹈的指导,还有的学校则重点培育学生专业舞蹈知识与能力[1],对幼儿舞蹈学习时间较少,这二者的不协调性都对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这一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二)舞蹈教学存在单一性问题
通过实践调查发现,目前许多学校对学前教育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是:教师在舞蹈教学中采用十分单一的方式。例如有的教师基本采用示范和学生模仿以及不断练习的方式,从而导致了舞蹈教学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由于教师在舞蹈中所采用的单一性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最终使得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热情也呈现出下降的情况,这不仅严重地抑制学生的舞蹈技能提升,而且也对学生舞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三)舞蹈教学的评价体系不科学
这主要是受到传统舞蹈教学的理念束缚,教师对学生舞蹈评价时,单纯注重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对学生实际掌握舞蹈技能的考察,例如学生能否根据音乐即兴编舞、创造舞蹈动作等[2]。因此,在传统舞蹈评价中,学生的舞蹈技能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这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在这一评价模式下,学生为了能够顺利地通过考试,还会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办法,进而没有很好地实现舞蹈教学目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舞蹈教学提升效果,就需要积极地建立一套良好的评价机制。
二、合作学习运用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任务,组织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最鲜明特点是整个教学中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而教师把舞蹈教学任务明确提出之后,让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通过积极地配合的方式有效地学习舞蹈。此外教师还需要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指导与检查,一方面能够较好地克服学生在合作学习出现随意性的问题[3],而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舞蹈的效率。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地发挥了每位成员在舞蹈学习方面的特点,同时也能够在学生中进行互帮互助,最终促进学生整体提升舞蹈技能。
(二)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提升资源共享性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成员所掌握舞蹈的情况进行观察,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例如让小组在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时,教师和学生观察这一小组的情况,并对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此时教师可以先让其他组的学生对舞蹈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然后教师做集中分析,从而帮助每个小组成员提升他们的舞蹈技能,同时在学生纠正问题中,也是学生能够充分地学习舞蹈知识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地应对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所出现的枯燥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组间开展竞赛教学,一方面是丰富舞蹈教学活动,通过比赛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舞蹈学习中,另一方面也能够较好地融入娱乐性以及趣味性的舞蹈教学活动。在合作学习方式中,组内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实现优势互补的目标,同时也可以向其他组的学生学习,实现舞蹈学习资源的共享性,进而可以帮助学生在合作中更加的热爱舞蹈,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积极组织阶段评价,有效地纠正舞蹈错误
合作学习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舞蹈能力的评价,此时教师可以根据舞蹈教学的任务而安排一周进行一次评价,这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在较短时间中学习舞蹈方面所出现的问题,防止一些舞蹈动作缺陷在长期学习中而没有得到纠正进而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此外,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阶段性舞蹈学习效果,在评价方面还可以适当地增加小组评价、组内成员的互评等模式[4],一方面是能够促进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合作中也能够在这一评价模式中进行自我纠正,保证学生在舞蹈动作学习、练习到掌握都保证正确性。
结束语
总之,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舞蹈学习,更好地促进了此专业的学生提升自身能力,使得此专业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可以广泛地推广合作学习的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需要教师能够坚持循序渐进以及层层渗透的原则,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热情,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带来积极帮助,在日后开展学前教育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李易 单位:邵阳师范
参考文献:
[1]王孟凤.不同气质类型幼儿对学习相同拉丁舞动作效果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7):142-143.
[2]周梅.浅论奥尔夫音乐在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30(7):62-63.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整合研究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人们思想智慧的结晶,其不仅可以将形体美充分的诠释出来,而且人们还经常将它作为一种肢体语言进行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情感表达渠道和形式。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幼儿肢体的协调性,塑造幼儿的独特气质,同时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舞蹈意识,有利于推动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当前学前舞蹈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舞蹈教学经常会受到艺术专业舞蹈教学内容的影响,过于注重舞蹈技能的锻炼,使得学前舞蹈老师的培养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一、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基本特征
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他们的年龄都相对较小,对一些新事物的认识能力、接受能力、语言水平等都极为有限,在了解幼儿特点的基础上,怎样才能将舞蹈内容更好、更有效地传授给幼儿,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且将其作为培养学前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目标之一。学前教师应该充当幼儿学习的领导者,注重舞蹈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幼儿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学前幼儿的年龄基本上都集中在4—6岁左右,这一时期正是他们身体机能、大脑组织结构等不断发育的重要阶段,通过学习舞蹈不仅可以不断拓展幼儿自身的认知范围、模仿能力和观察力,而且语言水平、事物认知能力、自觉性和稳定性等能力也会逐渐提升。此外,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幼儿的求知欲和自我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在身体发展方面会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并且日渐发展成熟。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内容的问题
1、舞蹈难度大,无法适应学前教育实际
在学前教育中,由于幼儿受到身体发展和年龄的限制,使得他们对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为有限,需要针对他们的发展特点合理的设置舞蹈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就是舞蹈内容要尽可能的科学、简单以及实用,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幼儿发展需求。但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所设置的舞蹈课程内容基本上都过于专业化,而且教学目标越来越朝着专业舞蹈艺术院校的方向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舞蹈内容并没有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不仅过于注重舞蹈技巧的训练,而且舞蹈动作的内容也极难,无法有效适应学前幼儿的身体发展机制,严重超出了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范围,使得舞蹈内容在学前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实用性较差。这种脱离幼儿发展实际的舞蹈内容教学,无法适应学前教育的实际,从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2、舞蹈内容的技能性较强,缺乏一定的人文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内容的课程结构安排普遍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形式上是很多老师都容易犯的错误,通常都比较关注舞蹈的表现形式,强调舞蹈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没有将人文精神充分有效的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去。一般来说,舞蹈精神和表现形式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如果将它们分开进行舞蹈教学,那么幼儿学习会严重缺乏全面性。舞蹈学科本身具有着较强的人文性,如果只是掌握了舞蹈技能而缺乏人文性,那么老师在学前教学中就无法培养幼儿的思想品格和文化涵养。
3、各舞蹈内容之间相互独立,融合的紧密性不强
舞蹈作为表现形式,可以让幼儿向他人充分的展现自我、反映自我等,可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未来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的重要场所,其在学生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舞蹈教学质量对未来学生开展学前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学前教育专业在编排舞蹈内容时,普遍缺乏着科学性和有效性,每一章节的舞蹈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其他艺术之间的渗透性和融合性不是很紧密,这极为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整合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内容的有效策略
1、整合的基本思路
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舞蹈课程通常包括基础的舞蹈理论、基本训练、幼儿舞蹈、舞蹈作品鉴赏以及民间民族舞蹈等多种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教学中,要想将这些舞蹈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不仅要按照舞蹈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和内容的系统性,坚持科学性、实用性以及教育性等基本原则,同时还要根据专业教学实际情况、专业课程内容、专业学生经验等,对现存的舞蹈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删减以及补充。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舞蹈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并选择相应的舞蹈技能和知识作为每一模块的主线和切入点,与其他板块内容进行有机融合,逐渐构建一个综合性的舞蹈教学集合体。此外,这四个模块之间不仅保持一种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关系,同时还要纵横贯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系统性。
2、充分凸显出舞蹈教学的价值
(1)儿童性。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会从事幼儿教师的职业,所以对学生进行儿童舞蹈技能、理论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舞蹈教学内容的整合过程中,儿童性是其中需要重点强化和突出的要素,通过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提升幼儿舞蹈所占的比例,不仅要将儿童舞蹈单设成一个模块,同时还要在各个模块中融入儿童舞蹈中的基本元素,将儿童性充分的渗透到舞蹈教学中去。例如,舞蹈技能模块,老师可以将古典舞蹈和芭蕾舞作为训练的基本主线,并且渗入幼儿形体知识内容,方便学生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生理特点,掌握训练幼儿形体的内容和基本方法;民族舞蹈模块,在进行民族舞蹈教学中融入一些民间的幼儿舞蹈内容,方便学生在自娱性和趣味性的舞蹈训练中感受民间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强学生对幼儿舞蹈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儿童舞蹈模块,这一模块将儿童舞蹈的教学、表演以及编创等集为一体,凸显出学前舞蹈教学的特色;舞蹈鉴赏模块,其主要就是引导学生鉴赏儿童舞蹈作品,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儿童舞蹈的基本特点。(2)人文性。当前,人们对“人文”的理解已经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文化现象,同时从教材内容和教材属性方面来看,舞蹈也被人们看作是人文的一种形式,具有较强的人文特性。舞蹈内容不仅与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同时还涉及了审美情趣内容,学前舞蹈课程所蕴含的人文性正是文化发展大背景下的有效补充。例如,云南白族中的仗鼓舞,它作为民族舞蹈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具有良好的人文性和独特性,其在舞蹈内容上,不仅将舞蹈渊源、道具、光效以及音乐等有机结合到一起,同时还将社会生活现象和思想内涵等通过舞蹈充分的展现出来。(3)师范性。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师人才的重要场所,舞蹈教育是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熟练掌握学前舞蹈方面的教学知识和能力。在传统形式的教学中,往往都比较注重学生对舞蹈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舞蹈的创作。而在舞蹈教学中主要有教与学等内容,其中“教”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巧和能力,学生在掌握基础舞蹈技巧的同时,还要对舞蹈教育思想和动作内容进行创新,不断提升自身幼儿教育水平。此外,在专业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学会儿童舞蹈的编排,由浅入深的设计出符合幼儿身体发展特点和年龄阶段舞蹈动作,并且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选择舞蹈音乐,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舞蹈,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塑造幼儿的体型。(4)综合性。在体现舞蹈内容综合性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能将这种综合性看作是多种艺术的简单拼凑,而是要在儿童舞蹈模块教学中更多地融入戏剧表演内容。因为我国艺术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它包含着朗诵、表演、唱歌、美工、编导以及器乐等多种视听艺术,通过戏剧表演的融入可以方便幼儿进行综合性的实践和学习。而儿童戏剧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游戏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专业学生应该注重这种尝试,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舞蹈的编创、歌曲演唱、朗诵以及编导、录像、上传等,逐渐构成一种新的艺术美,增强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综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编创能力。
四、结论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场所,其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教学能力,而且对未来幼儿学习和成长发展也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舞蹈教学中,应该在充分了解幼儿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原有舞蹈内容进行完善和整合,增强舞蹈内容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突出舞蹈教学的儿童性、综合性、人文性以及师范性,提升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感和教学能力,为学前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幼师,通过舞蹈教学塑造幼儿的形体,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侯颖.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24-125.
[2]侯颖.探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7:98-99.
[3]喻力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2008,09:71-73.
[4]杨艳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02:58-61.
[5]陈雯.单一走向复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刍议[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06:66-69.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情况下,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需要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充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内容配置不合理
针对舞蹈教学的内容而言,一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缺乏系统化的配置,不注重多样化舞蹈教学方式的运用,教学内容极为枯燥无聊,整体教学效果不佳。同时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甚至过于陈旧,单一化、机械化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会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一般情况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身体素质、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培养,具体而言,很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中,学生对民族舞的学习课程安排较多,主要是因为这类舞蹈教学对学生的理论要求不高,相对容易掌握,不过这也难免造成了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单一。所以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课程内容的设定不合理问题,应该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幼儿舞蹈教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情况,并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专业舞蹈与幼儿舞蹈内容的比重,才能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2.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教学方法较缺乏灵活性
在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传授式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教学模式,这种“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师首先对舞蹈动作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再进行模仿训练,这一教学模式只重视对舞蹈动作的教学,却缺乏对学生的因材施教,直接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同时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方式过于老化,教学方法和形式处于老套呆板的现状,而教师往往只是采用简单的模仿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对学生的舞台实践和基层排练等机会提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调动积极性,所以要结合具体问题来不断创新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方法。
3.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评价体系有等完善
在当前高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具体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舞蹈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的影响,教师在对高职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舞蹈学习成效和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时,过于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考试成绩的考查,尤其重视对学生舞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却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经验的考查,比如对学生的舞蹈操作、舞蹈编排和舞蹈创新能力等内容的考查缺乏相关评价标准,所以这种不科学的舞蹈教学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对学生的教学评价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舞蹈实践技能,进而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为了确保高职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有序开展,需要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评价体系。
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存在差异性
高职院校所招生的学生大多舞蹈素质相对较低,并且有许多学生来自农村,他们中的一些学生也会在毕业后回到农村,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没有进行过舞蹈专业训练,這些学生之前对于舞蹈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基本为零,甚至基本上没有舞蹈知识基础,同时由于学生的年龄偏大,大部分学生的年龄大约是十九至二十岁,他们的骨骼发育基本趋于成熟,他们的身体柔韧性和肌肉能力等身体素质都没有得到专业训练,导致其舞蹈素质相对较差,另外,高职教育专业在录取学生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舞蹈专业素质的测试,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可能受过一定程度的舞蹈知识训练,但是后期的锻炼不到位,也会对他们的专业技能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一些学生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其学习自制力差相对较差,所以针对高职教育专业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需要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才能提高舞蹈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二、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创新措施
1.加强舞蹈教学内容设计
针对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具体现状,结合这一课程没有配备统一的教材,所以要切实加强专业舞蹈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不断优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内容,结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的认识,合理进行课程学时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编排,结合高职学校现状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对舞蹈教学的重视,不断细化舞蹈教学内容设计,根据课程进度合理设定教学内容,比如可以按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内容,合理划分课程为热身运动、舞蹈理论教学、舞蹈时间教学、自习教学等,并充分保障学生的课程时间安排,适当安排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和实习以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合理安排这一课程的教学时间,对于这一课程的课时安排,可以按照幼儿园的教学课时时间来进行安排,这样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合理掌握幼儿园的教学时间,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实现与以后工作的对接。高职院校应适当增加课程的学时,结合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合理编排,不断创新舞蹈教学内容,并依据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按照提高学生兴趣的原则,合理选择难度适中的舞蹈教学内容,并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来设置和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能力与舞蹈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理解幼儿教师的职能。另外,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还要科学合理设置舞蹈实践体验课,实现舞蹈实践课与舞蹈排练课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推动学生掌握更多的幼儿舞蹈知识与技能。
2.完善舞蹈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的高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一些具体的评价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舞蹈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舞蹈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因此,基于当前高职学前教育评价体系的问题,完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体系显得极为迫切。不断完善高职学前教育评价模式,需要加强专业舞蹈教学和教学组织过程的契合,合理实现教学分层和评价分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切实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综合考虑学校、组织、和学生多方面的内容,需要综合各方的评价因素才能更好地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在舞蹈教学课程设置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科学合理地创新舞蹈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舞蹈课程体系,才能有利于推动舞蹈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和自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和正面的评价,才能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理论水平,包括对学生舞蹈理论、舞蹈欣赏能力等内容的评价,才能形成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模式。另外,還要合理创新舞蹈教学的评价内容,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专业舞蹈知识的考察和评价,另一方面要采取即兴表演、舞蹈编排等方式来合理考察高职学生的舞蹈鉴赏、编排与创新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舞蹈素养和理论知识水平。
3.创新舞蹈教学方法
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各方面的措施来加强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方面要加强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动作技能训练,促进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要切实增加学生的自主创作空间,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队形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开展自我学习和反思的良好习惯。按照寓教于乐的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积极营造活泼愉悦的课堂气氛,促进学习内容的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学习动力和激起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合理运用情境法,通过给学生设定合理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在模拟情景中提高临场应变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现自己的舞姿和让学生欣赏舞蹈经典作品等,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有效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4.更新舞蹈教学理念
在高职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具体的舞蹈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对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缺乏必要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追求舞蹈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受这种陈旧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会难以理解舞蹈过程中的艺术美和情感,也导致学生不能理解艺术的魅力,难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改变这种不利现状,要加强对教学理念的变革,坚持以学生为主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充分领悟舞蹈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通过舞蹈艺术形式切实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一节课,个性化对待每一位学生。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示范、启发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舞蹈感觉和表现能力,也可以通过运用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音乐或游戏等形式来增加舞蹈训练过程中的趣味。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培养
通过舞蹈学习不但可以愉悦幼儿的身心,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舞蹈基础水平。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教育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及舞蹈创编能力不高。针对这种状况,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出时展需求的教育人才。
一、学前教育幼儿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只重视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虽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但是作为一个教育专业,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将来能够很好地就业于学前教育行业。因此,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着重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并让学生从实践中去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特征,创编出最适合学生的舞蹈教程,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缺乏艺术教学能力
大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的时候不会在乎学生的舞蹈基础,导致部分学生存在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现象。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舞蹈基础是最重要的元素。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必然在艺术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三)缺乏幼儿舞蹈创编能力
只有经过一定的基础形体训练和拥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才能够拥有较高的舞蹈创编能力。然而,有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从小没有受到过良好的艺术训练,因此普遍存在音乐、舞蹈素养水平不高的情况。[2]虽然通过四年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基础水平,但是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还是有点难度。(四)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在此影响下,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容易忽略自己的主体地位,进而影响到舞蹈学习的效果。
二、提高学前教育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方法
(一)明确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领悟到舞蹈教师的特征,促使学生强化自身的专业意识。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舞蹈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舞蹈知识,进而拥有分析与鉴赏舞蹈的能力。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提升后,在日后工作中能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重视对学生艺术教学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要面对的人群是幼儿,所以口语表达应准确、简单,以免学生因听不懂而产生误解,影响到学习的进程。与此同时,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应形象生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习兴趣。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还应和蔼,避免幼儿因为教师的激烈言辞而对舞蹈学习产生反感。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需通过不断实践,教师只有示范出优美的舞蹈动作,才能够在幼儿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三)重视对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根据幼儿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等特征创编舞蹈,不仅可以引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发挥舞蹈教学的积极作用。要想创编出优良的舞蹈,幼儿教师应阅读舞蹈方面的书籍,了解目前我国舞蹈教学趋势,了解不同时代不同舞蹈的特点,了解创编舞蹈的规律与技巧。通过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够为之后舞蹈教学中汇编舞蹈提供大量的素材。
(四)创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首先,通过教学评价机制,可以评价出教学课堂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通过教学评价机制,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能够有效完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因此,学校应对学生多方面发展进行评价。在传统评价基础之上,创立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审美能力评价、口语表达能力评价等评价方式。通过以上方式,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因此,高校应根据时展的需求,创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为幼儿舞蹈教学培养出优秀、全方位发展的教师。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缺乏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缺乏艺术教学能力;缺乏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为了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状况,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各大高校应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把教学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艺术教学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引领幼儿体会到舞蹈的魅力;重视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创编出幼儿乐意学习的舞蹈;高校应创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作者:王亚斐 单位:平顶山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