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新教师工作

小学新教师工作

时间:2023-01-16 02:4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新教师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新教师工作

第1篇

一、思想方面:本人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有无私奉献精神。工作中,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时时以一个老教师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一切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各项工作。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并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准确把握难重点,还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为了每一节课的效率高,经常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时常和同年组教师研究教学环节,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要想提高优秀率,课堂40分钟是关键,既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注意到优等生得到满足,还不能忽略了中等生,这样在一节课上就要分配好,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3、课后辅导是取得好成绩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当然只靠老师还是不够,一定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实行以优带差的帮助方法,多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辅导,主要就是检查“学困生”的作业,辅导“学困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作业布置方面,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仔细的批改,对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不好的学生进行教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加强培养了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更好地培养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小学新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从XX年7月来到xxx小学任教以来,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一年,在这一年中我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在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了教师的艰辛和快乐,对于教育的认知更加深刻,愿意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付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一个学年的工作已近结束,我受益良多,学校其他老师对我这个新丁的帮助也让我得到更大的成长。现在我谈谈这一年的得失,以便取长补短,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

(1)注重师德修养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廉洁从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尽心尽力教书育人。平时认真深入进行政治学习,做好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养。本学年按教委要求认真学习了《致加西亚的信》和《做卓越的教师》两本教育书籍,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认识到忠诚、责任、爱心、勤奋、实干等品质对做好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学习师德先进事迹,如:学习张丽莉老师和东石镇莲山小学教师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的高尚师德,关爱每一位学生,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中注意渗透德育目标。在工作中服从安排,认真负责,人际关系融洽。

(2)工作得失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所教的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问题发现,假设提出,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能力,数据收集分析,知识拓展延伸和应用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本学年我组织了多种多样的科学学习活动,如科学实验活动,科学小制作,科学手抄报,学习互助小组等等,让学生乐于学,敢于想,勇于做,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工作中还是暴露出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掌控能力还有待加强,对部分教学重难点的诠释还不够老练,教学语言的简洁度有待提高。

(3)认真钻研教学

这一学年我被安排担任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科学科教学工作,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按时保质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力求准确把握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相应知识掌握程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根据本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和创新意识。认真设计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教学经验,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还总结撰写教育教学随笔及《培养学生科学技能与方法的探究》和《从疑出发探究新知——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的教学论文。上课时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发挥自己作为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性作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建立互助学习小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竞争和互助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另外我致力于培优转后,让不同的学生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新教师,我一直在边教边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向优秀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争取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4)坚持业务学习

第2篇

从师范学院毕业,到如今踏上了我梦寐以求的舞台——三尺讲台,已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中,我学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技能,体会到了什么是“辛勤的园丁”,也收获到了作为教师的快乐和成功。

在这一年中,我担任了一年级的语数包班班主任,工作量应该是比较饱满的,每一节课,我都备好课走入教师,从不上无教案的课,备课中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由于两个班的性质不一样,也就决定了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一样。课堂中多次采用谈话式促进师生间的沟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及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在备课时参考一些课外资料,增加一些题型,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平时,我还鼓励学生多提问,平时抓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现在,提问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在这学期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学生都取得了好成绩!

在有经验的师傅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针对我们班的班级管理。如:

(1)多民主少强制。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违反常规管理规定的处理,往往轻则批评重则处分的话就容易使学生站到教师的对立面,增加教育阻力。

(2)多鼓励少批评。激励和批评都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批评很容易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而鼓励能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

(3)多引导少说教。我们要让学生懂得自己的行为和他本人的关系,班主任不但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并具体知道学生怎么样去做。当然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悟,去思考。

(4)多用情少用气。当学生有了过错,作为班主任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冷静,不能对他们横加训斥,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去了解他们的内心,可以采用多谈心,多观察,以情感人的方法。

虽然这一年中工作蛮辛苦的,但是从中我也尝到了快乐和幸福。记得有一位哲人:“从事一项工作比如喜欢这项工作,喜欢这项工作不如享受这项工作。”我常常告诉自己,只有有用的人才会忙,只有“忙”才会让我有成就感,应该忙的开心。看着学生一天天的进步成长,就像园丁看着花朵含苞待放,我会获得一种满足感,这种幸福感能转化为巨大的工作动力,促使我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未来两年中,我要让自己的四肢五体更勤奋,我会让我的头脑高速运转——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反思。我会在对事业的追求中,留一份执着,在对心境的追求中,留一份宁静,完善自己,善待自己,欣赏自己,在普通的事业中成就自己的完美!

第3篇

摘要:了解新入职教师需求与问题,并进行有效地入职培训和指导,是帮助新入职教师胜任岗位工作、顺利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保证和基础。本文以我县2011年新入职教师培训实施情况为例,对建构合理的新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新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入职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它不仅决定着新教师能否顺利开展工作,还会在教学有效性、工作满意度及职业持久性等方面对教师产生长久的影响。因此,了解新入职教师需求与问题,并进行有效地入职培训和指导,是帮助新入职教师胜任岗位工作、顺利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保证和基础。新教师由于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对其培训的质量更是不容忽视。而合适的教学模式是新教师入职培训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以我县2011年新入职教师培训实施情况为例,对建构合理的新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充分认识到新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新教师入职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为了使新教师克服教学生时疏忽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提供指导、教育的帮助,一般是与新教师前几年的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针对新教师知识结构有待补充、教学和课堂管理手段技能欠缺等问题,需要教师培训机构和学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和引导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职业发展观,掌握有效地教学技能和基本方法,适应中小学教学工作。在新入职教师培训内容的设置上,我们根据新教师发展需求,安排设计了相关专题学习和教学实践学习,通过集中培训、学科教学实践和校本培训加以实施,提升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

二、多种培训方式结合,有针对性的按需施教

1、入职集中培训和分学科教学

集中培训作为新入职教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帮助新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师德素养;掌握教学基本功和班主任工作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职业发展观为主要目的。由县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组织设计和实施。内容涵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班主任工作方法与艺术”等专题的培训课程,涉及师德、教育法规、教学基本功、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班主任工作等多项内容。

通过培训,不仅使新教师加深了对本县基础教育情况的了解,而且通过各教育教学专题的探讨,教研员分科教学及课例示范,帮助新教师拓宽了专业知识和素养,实现了提升新教师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目的。

2、学科研修跟踪培训

学科研修跟踪培训以帮助新教师解决具体教学问题、指导教学活动开展为主要目的。在实施中由教师进修学校的中学、小学教研员具体负责,主要内容包括:

(1)、在集中培训过程中,各学科教研员讲解示范的基础上,对新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并在下乡教研中对新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每学科教研员听、评、导每们新教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3节。帮助新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科教学特点,提高专业认识,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

(2)、新教师开放课堂,接受县研修员和本校教师的随时听课指导。通过听课——评课——追踪等环节,帮助新教师从本校学科、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活动组织、学生积极性调动等方面,提高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在培训期满一年时由新教师确定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完成“出师课”一节。学科教研员会同校级指导教师联合听课,给出具体考核意见。

通过学科教研员的引导,激发了新教师的个人成长愿望,使新教师在把握教材、把握学生、把握教学过程的教学基本功上有所领悟和提升,逐渐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素养。

三、客观全面培训考核保证新教师可持续发展

客观全面的考核,能够有效衡量新教师学习水平和成绩,促进新教师提高学习积极性。考核内容应包括新教师参训表现、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在2011年新入职教师培训实施过程中,我们对不同培训部门设定了不同的考核要求和考核标准。县级集中培训由继续教育管理部门依据新教师参加培训的表现,如行为规范、思想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确定培训成绩;学科研修跟踪培训由各学科教研员根据新教师在研修活动、学科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及“出师课”考核结果给出评定意见;学校方面,则要根据新教师参加学校岗位指导培训及从事本学科年级教学工作的业务能力及教学效果,确定新教师的成绩。只有集中培训、学科跟踪指导、校本培训三方面成绩确认合格后,新教师才能顺利通过新入职教师培训。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新教师;培训需求与方式;调查与思考

一、问卷调查情况与数据分析

近几年来,厦门市湖里区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区委区政府采取新建、扩建校舍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就学问题,致使办学规模扩大,师资需求量加大。2012年至2014年,我区补充的小学新教师达292人,仅2014年就有104人。因此,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就成为了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2015年1月7日至9日,我们以“培训需求、培训评价与期望”三个问题为版块设计问卷,利用网络平台,发放96份问卷,同时以小学片区为单位,分别召开了五场的片区座谈会,广泛开展“基于需求,行动而发”的新教师培训问卷调查活动。随后,综合各项数据分析与意见,进行相应的归整与梳理,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改进、完善新教师培训工作。问卷数据分析如下:

1.职业的认同:职业的认同是新教师自觉、自醒成长的元动力,也是教师成长能得以持久的恒动力。新教师培训中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培训方式的设计,都需得关注他们内心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与归属,须得了解他们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内心感受。调查数据显示,入职半年来,自身的收入、业务水平、培训成长分别位居他们最满意的前三位。可见,新教师对自身业务的提高、培训是有期待的,在收入不低于同龄人的情况下,拥有培训的机会,拥有一技之长是这批年轻人对教师职业认同与归属的重要原因。

2.对培训学习的认识:刚走出象牙塔的新教师们对岗前培训以及后续的一系列培训究竟持何态度?我们设置了如下四题“对于学习,您的态度如何?您常有想要培训的想法吗?您认为培训与工作的关联程度如何?培训授课后您进行过如下哪些活动?”调查中,83位新教师认为需要经常学习,常有想要培训想法的新教师有54人,认为培训对工作很有帮助的21人,认为有帮助的56人;培训后会自觉撰写后记、体会、自我评价的约占31.25%。

通过以上四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新教师对入职后的学习培训是怀揣一定的期望与愿景的,“经常想要培训学习”与“有时想要培训学习”基本平分秋色;对“培训与工作的关联程度”的调查数据显示他们之间分化较大。同时,这些新教师又不失有需要时再学习的“及时主义”与“拿来主义”,培训授课后的自我完善、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比较不够,更多的是依靠外力的推动、行政式的检查,以教学后记、体会的形式来进行后续的学习与提升,深入阅读、思考、实践、研究的极少。

3.培训的课程设置:在问卷调查中,有73人认为培训内容应用程度应加强,有36人认为影响培训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培训内容和教材。可见,培训课程的设置是培训取得应有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座谈会中,我们也发现这些新教师在入职的第一年中最迫切、最急需的培训课程与我们的经验是有出入的。究竟哪方面的课程最能解其燃眉之急?调查数据显示:新教师认为在“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方面目前较欠缺的方面依次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设计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案、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最急需的培训内容是“教材的解读、处理、课堂教学的实施、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些方面。

纵观平时的调研,这些新教师在历经省考、教学能力面试等招考环节中虽然也极尽全力熟悉教材,但更多的是一种应试,是纸上谈兵,回到真正的课堂,他们往往生搬硬套,目中无“生”,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学生习得过程的指导与学习效果的落实等等皆与模拟的片断教学大相径庭,这种落差往往造成他们入职后的巨大落差。因此,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班级管理工作成了他们课堂教学工作的的巨大障碍,令他们焦头烂额,身心疲惫。以下的这组数据更是得以验证:75人认为在本学期的培训中需要增加班主任工作策略与方法的培训;65人认为需要增加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培训课程。座谈会上更是绝大多数新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教材解读类的内容版块提出强烈的培训意愿。

4.培训的授课形式:影响培训效果因素众多,但众多因素中,培训的授课形式同样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重中之重。调查中,36人认为影响培训效果最大的是形式, 占调查总人数的37.5%;他们最喜欢的培训方式依次为教学观摩、实践指导、案例分析、名师引领、研讨交流;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依次为集中研讨培训、有指导性的自学。正如调查所得,新教师这一群体,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喜欢时尚新潮,喜欢新鲜事物,表现欲强,由此他们期待培训内容能贴近他们所需,期待培训形式能灵活、多样、能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与实践指导、案例分析、观摩研讨、同行交流、名师引领有机融合,而不仅仅是“你来讲我来听”。

二、反思与建议

回顾近几年的市、区新教师培训,所依循的多是市、区、校的培训惯例与实施路径:市、区两级在岗前培训多设置师德、法律法规、班主任、专业成长这几个版块的培训内容,大家似乎已将这样的安排视为常规,视为惯例,少有思考。然而,通过这次的问卷以及座谈会,我们不得不反思:在新教师对实际的教育教学认知还停留在概念层面时,这些培训究竟能对他们起到多少作用?若希望上述版块的培训内容能对新教师成长起到实质的促进作用,我们又该做如何调整,才能让培训落地,效益增值,让新教师的成长看得见呢?

1.顶层科学设计,区校合力夯实培训。区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各区新教师培训实施的主体,一方面须通过对群体动态及需求的调研,对区级培训方案进行科学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须对培训内容进行层级分解,将几个版块的培训内容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实施层面予以一定的细化指导,从而明确区、校各自的培训职责与培训内容,将区级层面的通识培训与校本培训有机融合,力求区级引领,校本落实巩固,区、校联动,点面结合,层层推进,形成合力,助推新教师成长。

2.立足群体需求,丰富创新培训形式。①实践课程激活培训:增加新教师培训中的实践课程势在必行,各种教学技能类的培训,必须改变“你讲我听”的旧窠,寻找好的培训师,妥善合理安排各项后勤工作,将实践演练融入培训,让人人写起来、画起来、说起来、评起来,让他们在培训中学、培训中做、培训中感悟、培训中提高技能,体验成长。

②网络微课助推培训:新教师成长中面临种种困惑,且困惑常源于极小、极琐碎的问题,尤其是班级管理工作。如在日常的调研、跟踪中,我们发现新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面临许多具体的小问题。为此,我们将此类小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列出了十个班级管理小问题:“如何指导学生早读、午休;如何在QQ上回答家长刁钻的问题;如何培养小干部;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做好值日生工作”等,而后利用本区优秀教师资源,让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将他们有效的做法制作成五分钟微课,供新教师在群上学习。这样的网络微课培训,既源于他们的问题需求,又免去了他们的路途奔波,很好地实现了微课培训的“短、平、快”之效。

③多元带教创新培训: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师带徒模式的局限性突显,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对这一传统模式进行革新。问卷调查中,96人中得到区级指导教师指导次数超过5次的有48人,2至3次的有29人,1次的有19人。这组数足见之间的差异分布不均,也足以反映光靠传统的“一带一”师带徒模式是很难适应大批量新教师成长的需求。我们可借鉴认知教练模式,开辟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如设置区级学科带教工作室、学校带教工作室、片区同伴学习联盟等多重学习体系,形成“模仿―反思探究―发展提升”循环递进的学习链,盘活片区资源,建立新教师学习共同体,引导新教师在模仿中学,在课堂中实践,在同伴互助中探讨,在自我的反思、觉醒中提升,从而有效提高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认知技能。

3.汲取成功经验,拓宽培训视野。借鉴教育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适当的本土培植,既解决我区新教师培训的局限性,又有助于拓宽培训视野,提升我区的教师培训工作品质与内涵。

在培训制度规范化方面――上海市从2012年起推行的《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意见(试行)》,对见习期内的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的规范化、浸润式培训。期间编制由“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四个模块构成的《上海市中小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包》,具体内容包括备课、上课、设计作业、编制考试、评价学生、教研活动、学生访谈、家访等十八个要点,每个要点都有具体的目标要求、培训方法、完成过程和结果记录。上海见习新教师规范化培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机制,对帮助新教师强化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尽快胜任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培训形式方面――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引进企业培训元素,借助变化的组织方式、时间安排和活动设计,从2008年开始,已经实行了6年的新教师岗前5天封闭体验式培训课程体系,开创了一种独特、新颖、让年轻教师特别喜欢而且能受到“刺激”的培训模式,目前其影响力已经辐射到广东、浙江、湖北、内蒙古、江苏等10多个省区。龙岗区教师培训学校校长刘静波说:“贯穿在龙岗新教师培训中的理念是活生生的,其定位是激发激情,树立理想,融入团队,学会规划,挑战潜能,转换角色,掌握常规,学会管理,勇于担当,懂得感恩,收获快乐,找到朋友――看上去很原则,但直指新教师的需求。”这样的培训不仅仅给学员以知识和技能,更给他们以快乐和感动;这样的培训使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实在的效果,从而让传统的新教师培训变了模样。综上所举,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培训形式,都有不少可借鉴的做法,需要的是我们能取长补短,兼容并蓄,学以致用。

一个地区的教育程度最终落在课堂上,落在教师的专业水平上。新教师是我区教师队伍的塔基,创新机制,夯实塔基,促进新教师岗位成长,使之成为优质资源为我所用,进而实现我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5篇

使新教师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通过培训。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常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使他尽快成长为教学能力出众的合格教师。为此,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新教师培训意见精神以及本镇实际制订本学年新教师培训计划。

二、预期目标

熟悉工作岗位,1让新教师在短时间内熟悉学校。进一步巩固新教师的专业思想,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能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

理解学科的业务知识和内容体系,2初步掌握学科的教学常规和技能。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逐步走向规范化。

并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3对课改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有较深刻的认识。增强驾驭教材、驾驭学生及驾驭课堂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及学科质量。

三、培训时间

年月—年月

四、培训形式与要求

分散培训由各村小校长直接负责。由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两部分组成。集中培训由镇中心小学统一组织。

五、重点培训工作

以促发展。师德修养是教师立身立教之本。因此,1从抓学习入手。要先从学习入手,集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自身找差距,教育、教学中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从而达到自修、自思、自我提高的目的。

以促提高。对新教师实行考核制,2从抓考核入手。采取学期考核与学年考核相结合,学生考核、同行考核与领导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作为新教师提拔、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提高课改意识。深入开展新教师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活动,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让新教师听课后,能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促其发展。

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采取理论讲座、自修自练、集中学习、外出培训等方式,4培养与提升新教师课改、科研意识。不断丰富新教师课改、科研理论水平,并根据自身经验及所教学科特点,工作中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更好地成长。

六、总体措施

1成立新教师培训领导班子

第6篇

英国政府早在1972 年《教育: 一个扩展的框架》白皮书中指出:“即使是受过最严格的职前训练,但世上仍没有一种重要的职业能期望新的就业者马上能作出充分的贡献……每一位教师在其任职初期,需要且应该匀出部分时间参加系统的熟悉专业、有指导的教学体验和进修的方案。”1983年教育和科学部在提交议会的《教学质量》报告中, 再次提出了有关新教师工作入门计划的观点。1998年,为了在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英国教师培训署(Teacher Training Agency,简称TTA)推出新教师“入职档案”制度。从1999 年开始,英国正式提出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 使新教师向职业教师的过渡很好地衔接。现今的英国教师入职培训制度的显著特点表现为“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加强了师资培训机构同学校的伙伴关系,更加强调了学校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见习时间

1999年5月7日以后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且首次参加工作的新教师都必须完成3个学期(相当于1学年)的入职培训,才能在培训结束后继续在公立或私立中小学任教。在3个学期的培训过程中允许间断, 但必须在参加培训后的5年内完成。

2.见习内容

对见习教师的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对见习教师进行监督和支持。新教师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因此中小学校长必须挑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新教师的指导教师, 对其进行日常监督和辅导。其内容包括:指导教师要根据每个新教师的入职档案中的评价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应其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指导新教师熟悉学校环境、管理体系、教材体系,为新教师讲授示范课、参与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新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等一系列为促进新教师成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对见习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估。对新教师进行评估是入职培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间一共进行3次。第一次在第一学期期末进行,主要评价新教师是否达到教师资格证书授予的标准。第二次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 主要是关于新教师完成入职培训标准的进展情况。第三次评估在第三学期期末进行,主要讨论新教师是否达到所有入职培训标准的要求。对新教师的评估是根据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定的标准进行的,在入职培训标准中具体规定了新教师在计划、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要达到的标准,在监督、评估、记录和汇报等方面达到的标准及其他专业性要求,涉及的领域和内容十分广泛。在每次评估后,校长、指导教师和新教师都要填好评价表,以反映新教师是否取得进步和完成入职培训计划。在培训结束时,校长根据每学期评估结果对新教师的教学作出终结性评价,并向地方教育当局递交一份关于新教师是否达到入职培训标准的推荐书,地方教育当局据此决定新教师是否完成入职培训。

3.相关主体的责任

在见习过程中, 地方教育当局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中小学入职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二是给学校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当新教师在完成入职培训计划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地方教育当局就要依据其职责给新教师和学校提供支持; 如果中小学校长在入职培训过程中感到学校不能保证培训质量时, 由地方教育当局针对学校情况提出建议和支持, 以帮助中小学继续开展入职培训,并保证培训的质量。中小学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起着重要作用, 具体包括: 向新教师讲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中小学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为新教师提供诸如集体教学、专题讨论、小组教学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新教师在中小学期间的培训计划进行评估, 及时向他们反馈有关信息;确保每个新教师都能获得由学校提供的辅助、监督和评估。一般性质的培训机构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承担的职责有:确保受训者的录取要求;确保培训者通过对培训内容、结构和实施方案的学习可以达到教师资格的认证标准。

二、德国见习教师制度

1947年7月盟国管制委员会了题为《德国教育民主化的基本方针》第54号指令,提出“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应当在大学或具有大学一级的教育学院培养,师范生的知识结构要更加综合和广博,教师不仅要成为学者,而且要具备教育技能”。19世纪60年代末,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100多所师大有70多所并入了综合大学,教师资格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教师见习制度也做了较大的调整,但其一贯重视学术的思想并未改变。现今的德国教师见习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见习时间

德国传统的教师教育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学4年学习阶段,4年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第一次国家考试合格的师范生,作为见习教师接受第二阶段的教育,在中小学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各州规定不甚一致,一般是在一年半或者两年之后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两次考试合格之后成为国家教师,任教初期每周上12节课,最后阶段要与正式教师一样,每周上27节课。

2.见习内容

由于长期受到重视学术思想的影响,德国目前的教师培训制度中仍然遗留着重视理论学习的传统。在教师见习这段时间中,他们的培训分为两个部分:

(1)通过组织见习教师集体培训的方式培训其教学实践理论和学科教学法。开设班级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普通研习班,其作用在于促进见习教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讲授教学原则、教育心理学、学校法和理论等内容;第二类是专门性质的学科研习班,其作用在于就特定的学科课程和方法进行教育,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见习教师具有从事某一学科教学的能力。这种学习通常以总结教学和教学见习为主要内容。

(2)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包括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听课观察、指导教师指导下的教学行为和独立教学阶段。各个州在教学实践的时间安排上并不一致。一般而言,见习教师每天是半天在研习班学习,半天在见习学校进行教学实践。见习教师属于见习公务员。在见习期间,按州文教部的规定除了要上一定数量的示范课外,见习教师像普通教师一样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学习与教师职业有关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与教育特别是教师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教学技能,如教学规划、组织教学、组织考试、与学生家长进行协调的能力等。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在见习教学期间,德国仍然注重让学生的实践有专门的理论支撑,体现出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

3.相关主体责任

第7篇

一学校的加与减

1学校为新教师增加培训机会

教师作为一名专业人员,就必须具备专业工作的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等。招聘的新教师基本是大学师范院校毕业,虽然学生在学校里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材教法等专业知识,但是对中学和小学的教学活动是不熟悉的,他们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学校领导按照新教师的实际情况安排,在招聘的新教师上岗前按照他们分配后从事科目的不同分别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分别掌握中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相应学科教材教法知识,使其具有较高的专业业务素质能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学校能够为新教师多安排培训机会是对新教师的最大鼓励。新毕业的年轻教师心怀对工作的热情,对教师工作的憧憬,来到学校,投入到繁忙的教学生活中。这个时候,学校领导对他工作的鼓励以及支持,将是他能够继续认真工作的不竭动力。对于新教师而言,一些珍贵的培训机会将是对他的最大鼓励。虽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都能满足教师的需求,但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教师而言,精神激励是更高的需要层次[2]。在这样双重作用的影响下,培训机会对新教师而言,是十分珍贵并且作用巨大的。

2学校主动为新教师减压

新教师满怀信心和教学梦想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除了激动之外,他还会感到无限重的压力。面对讲台下的眼睛,面对家长热盼的目光,面对学校领导的殷殷希望,面对社会上对教师承担重大责任的监督,相信任何一位新教师都会莫名地恐慌的。身在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位上,无形的压力会让人喘不过气,更不要说是毫无实践经验又对自己要求很高的新教师了。

经过调查数据显示,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在课堂管理、学生情况、人际关系、社会期望、自我期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压力[3]。而这个时候学校领导应该为新教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学校要增加对新教师的支持与帮助,多数新教师在寻求减轻压力时,往往会倾向于寻求他人的支持。学校可为新教师提供更多的帮助及对他们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及后顾之忧。并且学校应为新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合作的、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主动关心新教师的生活,帮助新教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研究表明,学校积极、宽松、和谐、合作的环境,对缓解新教师的工作压力很重要。

二同事的加与减

1同事与新教师增加学习交流

根据上文提到的数据,新教师入职后面临的最大压力莫过于在教学方面的手足无措了,而要改善这样的情况,除了要新教师自己的积极努力外,作为与新教师共处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中的同事,一些老教师则需要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去积极帮助新教师解决在教学方面的问题,共同建成学习共同体,在学校内部创造共同学习进步的良好工作氛围。

Altriter等人早在1993年对80位参加职业培训课程的教师的调查中发现,“缺乏同事间的协作是影响教师培养专业能力的主要因素。教师工作的孤立性很难使他们常常与同事进行专业的对话、交流,很难形成专业共同体以反思工作中的误区,并会因此产生不安全感、焦虑感[4]。Blackman在1989年就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是同事间不断经过意见交换,感受分享,观念刺激,沟通讨论来完成的[5]。在教师工作中,教师对自身实践的“省觉”与“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最强烈的动机作用,而其中熟悉该教师的同事的建议是一个主要的反思信息来源。另外,教育实践的情景性赋予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教育实践的价值多元性与理论复杂性要求教师与其他教师或专家展开教育问题的多元的综合的探究[6]。

2同事与新教师减少利益冲突

教育是效果的群体性、工作过程的协作性都非常强的特殊工作,需要一种和谐、团结、协作的同事关系,才能达到提高自己和共同提高的目的。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或刚从其他学校调人新学校的教师,往往因为个人性格、气质、修养的差异,很难做到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建立起良好的同事关系,因而不利于能力发挥,不利于生活愉快[7]。

人际关系的压力和晋升的压力是新教师经常面对的社会化问题。新教师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由于所处环境的差异及工作经验的缺乏,与老教师相比,在工作中难以得心应手,不免出现种种问题。作为比新教师入行早的老教师不要因为新教师的观念与自己不同,不要因为新教师的学历高,不要因为新教师的硬件硬而在工作中与新教师发生冲突。将心比心,每一位老教师都是从新教师渐渐成长成为老教师的,另外教师之间的和谐相处对于工作以及生活都是十分重要的。相信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和谐的工作氛围对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也是很重要的。

三新教师的自我加与减

1新教师加强自我学习

作为新入职的教师,首要的就是通过学习与锻炼弥补自己实践方面缺乏经验的不足。教学中,对自己所教的专业学科缺乏应有的教育教学技能,使教学难以顺利开展。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差异较大的状况,造成教学方法难以适宜。因此新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能上应多请教老教师,这些都是要靠新教师的自我主动实现的。

在课余时间,新教师要积极充实自己,做到自我提升。新时期向每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新教师已经学有所成,掌握了较为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的知识,但学海是无涯的,教海也是无涯的,只有不断学习、好读书,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勤奋读书,掌握最新知识,不断充实自我,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长此以往,持之以恒,就会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扎实而广博的业务知识,信念就会更坚定,头脑就会更清醒,目光就会更远大,思路就会更开阔,从而能够“厚积而薄发”,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富有成效地工作,在较高视点上审视教材、吃透教材,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改革对教师自我学习要求的范围更广些,除了上面提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求新教师能够在信念上、教育研究方法上面有所突破和建树。而新教师的入职阶段处于“生存关注”阶段。这一阶段教师有着强烈的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他们特别关注专业发展结构中的最低要求――专业活动的“生存技能”。[8]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如果能在关注教学技能方面的同时,再进行教师研究、课程改革观念的更新的话,专业素养形成的过程将会更完善。

2新教师要减少自己的角色冲突

新入职的教师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在他还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角色认同的时候步入为人师表的岗位上,必然会有一定的角色冲突。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而刚毕业的新教师一时还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或者自身还没有意识到学生身份与教师身份的不同。初任教师从学生的角色转化为教师的角色,对教师角色的认识还是从书本中,或者是传统的世俗观念中来理解,没有真正从实践中来感受,因而角色定位不是很准确,更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对角色的俯瞰,很大程度上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即所谓教书育人。如果教师在工作中仅仅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那充其量只不过是个教书匠,是个说教者。实际上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传统角色的定位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教师的角色是多面的,可以是学生的朋友,可以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但是无论教师角色怎么变,教师的本质角色是不会变的,就是教师要为学生负责,为学生指引方向。那么如何尽快从学生身份转换到教师身份就是新教师应该尽快完成的了,而且这一角色的转换他人的作用甚微,需要新教师自我进行角色调整。

在思想上要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的大学生,首先应该从思想上将自己的学生角色转变到教师的角色上来。在实际教学中要处于主动地位,能驾驭全局。当一个班级的教育教学任务交给自己的时候,从思想上做足够的准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样快速地适应新的形势,也就能完成各项任务。

在心理上为自身角色重新定位。既然走上教师岗位了,就要面对现实,从心理上暗示自己,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已经有了知识上的准备,能够顺利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教学实践的锻炼,有了教学方法上的准备,能够胜任教师工作,并且坚信,只要不断努力,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规范日常行为,做到为人师表。

身为人师、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都是人们对教师的要求和期盼。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日常的活动中应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要做楷模,课内课外要成典范,特别在学生面前要注意形象,让他们从心理上尽快认同自己、接纳自己。

参 考 文 献

[1][8]王守恒,姚运标.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3,181.

[2]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5.

[3]宋宙红,王琳.当前新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师,2008(1).

[4][5]贺菲.构建协作式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1).

第8篇

一、背景意义

2012年宁波市教育局把教师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第一战略资源,重点推出了覆盖青年教师的“曙光工程”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骨干队伍的“卓越工程”。其中,“曙光工程”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实施,以校为主开展,全面覆盖全大市3万余青年教师,具体包括岗位成长计划、师资交流计划、学历提升计划、职业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促进计划,以及中职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实践计划。这一工程旨在帮助每一位青年教师在成长道路上打好基础、起好步,找准目标,快速提升。

宁波市教育局“曙光工程”的推出,为教师培训机构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宁海县教育局在执行《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曙光工程”和“卓越工程”的若干意见》精神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逐渐构建出了一条凸显“曙光工程”特色的新教师培养体系。

二、三大实践

(一)实施“雏鹰工程”,提高新教师“专业适应力”

为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顺利通过一年试用期的考核,宁海县教育局每年都对通过公开招考被录取的新聘任教师实施为期一年的“雏鹰工程”入职培训,以提高新教师“专业适应力”,缩短新教师的角色转换期。“雏鹰工程”采用“集中培训―岗位实践―考核评定”的培训模式。

1.以集中培训为基础,注重教师素养的养成

在集中培训阶段,为了让新聘任的教师具备基本的教师素养,我们进行了多项内容的培训。(1)师德教育。做法有三:一是举行新教师宣誓仪式,让他们以庄严的誓词来坚定做好一名教师的决心;二是让教龄为3~4年的教师现身说法;三是延请权威的获得“省优秀班主任”称号的教师来作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的经验。(2)如何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新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后,马上就会面对学生。因此,非常有必要让新教师知道学生是各种各样的,学生的情况是复杂的。我们选择了娄亚文主编的《爱满天下――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创新与实践》一书作为培训教材。(3)课堂一般流程。我们选择了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通用篇)作为基准流程。同时,我们还聘请了不同学科的名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段的新教师进行分班辅导,使他们了解各自学科教学的一般流程,能够心底踏实地走向讲台。这一系列的集中专题培训,使新教师获得了基本的教师素养,为他们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实在的帮助。

2.以岗位实践为重点,突出教学常规的提升

在新教师进入工作后的一学年里,我们要求新教师在岗位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常规,使自己成为一名初步合格、符合教育教学一般规范的教师。在备课、教案撰写、上课、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考试、实验、教学质量分析、教研活动等教学常规方面,我们规定了新教师必须达到的一般要求。例如在备课上,新教师要做到“五备”: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与教材的内在联系,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具体意见,提出落实“双基”“双力”的具体办法;备学生――考虑学生知识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预测并掌握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内容时易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备教法――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备德育――教学过程力争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注意素质能力培养,渗透道德教育;备作业――围绕授课内容精选练习题,教材上的练习题教师自己要先做一遍。对于其他的教学常规,同样要做到明确、精要。在一个学年的岗位实践时间里,我们还借助基地学校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使新教师基本掌握教学常规,快速地走上轨道。

3.以考核评定为手段,促成教师角色的认同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以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包括学员听课评课制度、阶段性考核和结业考核制度、组班教师和讲课教师工作情况调查问卷制度,以及新教师、指导教师帮带职责等有关规章制度。二是做好评价与考核。内容包括听课20节,上汇报课4节和完成“7个1”作业(即教学设计1份,教学案例分析1份,学生作业分析1份,试卷设计1份,读书笔记1份,爱心体验日记1份和培训总结1份)。组班教师要经常下乡调研,做到“3个1”:听好1堂学员汇报课;会同新教师的指导教师评好1堂汇报课;开好1个由基层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参加的座谈会。培训结束时,先由学员、指导教师、基层学校领导对新教师进行多元评价,再由师训处对学员的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产生考核等级。最后,由县教育局审核验收。“雏鹰工程”的实施有力提高了新教师的专业适应力,同时也为新教师下一阶段的专业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启动“123”工程,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胜任力”

“雏鹰工程”实施之后,我们对新聘任教师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尽管大部分新教师能适应自己的教学岗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新教师的专业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加快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从2008年暑期开始,宁海县教育局启动了“新教师素质过关‘123’工程”,以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胜任力”,对象为见习期满后3年教龄以内的中小幼在职专任教师。

第9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者; 新教师的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13-02

1 概念的界定

新教师的全面成长,是指他们在学校组织环境中,不断地与来自该环境的各种要求发生互动,从行为态度到专业表现上逐步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进而最终将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体素养的过程。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教师的成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新教师职业成熟化的过程;二是新教师的心理成长,即新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着重就新教师成长的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2关注新教师的必要性

根据美国学者布朗于1975年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理论,他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求生阶段,调整阶段和成熟阶段。新教师就是指参加工作1至2年的教师,此时他们处于求生阶段。求生阶段是后面几个阶段的基础,教师能否顺利地度过该阶段对其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处于求生阶段的教师最关心的是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精熟程度,授课能力以及班级管理能力。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新教师最初教学的几年里,经常遇到的困难或问题依次是(1)教材不熟,重点难点把握不准;(2)教法不灵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教学管理能力差,难以维持课堂纪律;(4)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5)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6)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以解答;(7)不能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8)教学材料匮乏;(9)难以处理与同事的关系;(10)教学设施简陋;(11)教学语言不流利,有时出现口误;(12)板书不规范等。对于新教师来说,教的活动包含一些具体的材料或信息,他们要对教材内容,学科知识进行了解,熟悉和内化,把不乏高深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变成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东西也并非易事。由于他们缺乏对课堂情势的认知能力,缺乏敏锐的洞察,判断,对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也缺乏应有的预见,因而他们无法恰当地使用语言或非语言行为吸引,调控学生的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持久地维持课堂教学秩序,机智巧妙地化解课堂冲突,反而在处理问题行为时可能激化矛盾,长时间中断教学,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新教师在传统,保守的教学观念支配下主张控制,崇尚严格管理,让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接受,这更有可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过度紧张,焦虑和压抑,引起抵触情绪,产生冲突对立,使师生之间的交流难以进行。此时此刻,更应引起学校管理者的关注了。

3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影响新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在从教的第一年,新老师如果能获得及时的援助,他的社会化发展便顺利;如未能给予充分的引导,他的社会化进程就会受阻,不少人在一年后便弃教了,在这个过程中,校长被视为引导新教师入职发展和专业成长的关键人物,其作用超过带教老师。

校长是新教师直面的学校人际环境的代表,也是左右其社会化方向的引领者。这是因为校长是学校的主聘方,他所提出的一系列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浓缩了社会的期望并将之具体化,时时制约着新教师的行为表现,推动他们一步步融入学校的人际环境,与学校的教师标准相吻合。

4学校管理者与新教师成长的关系

校长是学校管理者的集中代表,以下就从校长与新教师成长的关系来理解:

4.1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学校管理者的基本职责: 从干群关系来看学校管理者的职责,师资建设是校长的硬性职责。对于一所学校特别是一所已成规模的学校来说,教师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教师的补充是师资建设的两项日常工作。高水平的学校需要高水平的教学,而高水平的教学要有高水平的师资,校长若不能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工作实绩是很有限的,两所学校在办学水平上的差距可以说主要是由师资水平的差距决定的,而师资水平如何又主要是校长的职责。因此,校长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新教师作为新的师资补充力量,关注其专业的发展更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4.2 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是校长新时代赋予的新要求: 一直以来,教师的心理成长是被人相对忽视的问题。在传统观念上,将教师看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中的精英阶层,是知识与道德的拥有者,一旦拥有教师的头衔,似乎就马上变成“完人”或“圣人”,无欲无求,无私奉献,无需进行自身心理素质的完善,无需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使得对教师自身的人文关怀成为我们今天教师教育的一个盲区。

实际上,教师既是“经师”更是“人师”,教师以自己的全部心理品质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心灵,相对于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而言,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样有着重要的教育影响力。当前教师是一个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如果教师的工作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其相应的后果,将使教师的工作热情耗尽、厌倦、易怒、疏远学生、缺乏成就感、失去对自己和班级的控制能力,不仅直接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将降低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同时还会导致教师群体士气低落、人员流失。为此,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观念与日俱新的学校领域,校长更应树立理念,关注新教师的心理成长,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5学校管理者对新教师的有效管理策略

5.1转变观念,审视学校继续发展之关键因素——教师: 当今时代,在新理念“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之下,注重和强调“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客户满意”已经不再是理念或口号,它应该运用于实际,它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准则,成为衡量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校的“客户”就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很难想象一个不能让客户满意的学校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途,但是学校发展的瓶颈却是教师,有了教师的满意才可能有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如果一味追求学生和家长的满意,无异于缘木求鱼,又何来创新可言。作为学校的校长,我们只有首先把教师当作学校的内部顾客,服务好他们,提高他们的满意度,激发他们的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并用这种激情和智慧来共同塑造我们共同的教育理想,才能最终达到实现学生及家长,学校外部顾客满意的目的。

5.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策略: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中小学师资队伍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土壤,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而校本进修基于学校的具体情境,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直接相关,它凸现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主体地位,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导取向和自然选择。如何有效实施新教师的校本进修,值得学校管理者的高度关注。

5.2.1实施“青蓝工程”。为了使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可以实施青蓝结队工程,新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关系,采取传经带徒的形式,让优秀教师传艺育人,让新教师在面对面的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学教艺、学作风、学人品、学会发展,成为学校新的教育教学骨干。在青蓝工程的实施中,学校要制定相关的规章,条例及考核评价方案,注重实际效果。

5.2.2建立校本进修机制:

1)科学设定新教师专业成长方案。新教师专业成长方案主要包括目标和行动计划,专业成长目标对参与培训的人员和学校来说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感,明确了新教师达到校本进修的标准,而且还是评定新教师进步的依据,使新教师和指导教师认识到计划的哪些部分有助于新教师专业成长,哪些部分需要加以改进。具体包括:依据个人任教简历表及早地设定目标;每半学期要对目标加以考虑评定,以促进目标的达成;每半学期要对目标加以考察评定,以促进目标的达成;权衡新教师的实力和其发展领域的关系;重视新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使新教师对自己和所教的学生仍保持很高的期望;了解新教师工作负担的程度,认识专业成长目标与学生日常学习要求的关系;灵活应付培训中新教师的需求的快速变化和发展进度的起伏波动。在设定好目标好之后,就应考虑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确保目标的达成。制定行动计划系统的方法如下:确定帮助新教师目标发步骤;确保支持计划易于新教师在中小学操作;对进展的监督和考察要易于目标的实现;在培训中当新教师的基本需求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发生变化,新机会出现或者未预料的事件出现需要解决时,就要对目标进行定期的修订和更新。

2)强调多种组织模式结合。新教师的校本进修,应注意各种组织模式的有机结合。第一是以理论学习为主的模式。以理论学习为主的校本进修是指新教师们形成如何学理论为目标,在联系实际的理论学习中,逐步形成以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基本的实践分析策略;第二是以研究交流为主的模式。在以理论学习为主的校本进修开展了一个阶段之后,理论学习应该成为教师的自然能力,这样重视和促进研究就成为校本进修的重点。通过抓教师的研究交流,促进研究的务实性与质量的提高,反过来推动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这种模式实际上将教育科研活动和校内教师业务学习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鼓励更多的教师努力研究,成为一个能向同行成果,介绍经验的专家。

3)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模式。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一种策略性的知识,可以通过案例的分析逐渐积累而形成。在培训中可选择教师身边发生的更为朴素的实际故事来进行分析,从引述别人的故事进行讨论,再到自己的实践中去捕捉故事,进而形成分析与研究具体教育事件和活动的能力。

4)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新教师校本进修中的作用。教研组是教师行为的近身环境,是教师经常性活动的专业生活小区,教师在这里交往、备课、批改作业、讨论问题、交流思想。教研组里体现着教师们直接的人际关系,也是教师专业活动中微观心理环境,它往往决定教师工作的情绪和心境,教研组的集体修养水平,构成了教研组的关系状况与心理气氛。教师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不仅受集体的制约,而且也反作用于这个集体。新教师的专业评价始于教研组的同事,青蓝工程源于教研组的同事,教研组的支持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来说,是日常的身边的重要支持。因此,学校管理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督导教研组的“传、帮、带”的作用,这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另外一种主要方式,对他们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

5.3关注新教师心理需要组织管理策略: 成功的校长应当关注新教师的心理感受,能够创造出使教师乐于教学的环境。因此,具体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5.3.1改变工作环境: 物质环境或教学任务的改变,能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心和自我认知。改变教学环境。对大多数人来说,逐步变化的环境能降低疲倦,并能刺激人们产生新面貌,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新老师来说,新环境中的不同景色,新的同事以及物品的全新摆放都能刺激他们热情的细胞,感觉到一种有秩序和有控制力的氛围。而同事之间在团队教学中,培养的“合作分享”精神,更让他们产生融入其中的想望,并愉快的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为新教师建立支持性网络工程。诚如前面谈到的,新教师还处于求生阶段,经常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容易失去信心,此时他们需要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向能理解他们的人进行倾诉,与同事进行讨论,从支持性的网络体系中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对新老师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5.3.2提供直接的行政帮助: 对新教师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及时予以心理上的帮助,也是促进教师心理成长的有效方法,如新教师与学生或家长的问题,可以通过学习处理学生纪律问题的有效策略,学习如何处理与家长的关系等,减少由此带来的心理困惑。

5.3.3给予新教师更多的鼓励: 新教师由于刚他如工作岗位,有时并不真切了解自己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艰苦的一天结束时,常常得不到任何专业方面的评估,仅有的支持或许来自自我的评估,或许来自于有时学生上课的认真态度,回答问题时的一点感受,以及家长并不经常的表扬。尽管某些老师在评估时可以与同事进行合作,但在许多学校中,当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判时,仅有的可靠参照就只是学校管理者——校长的指示。因此,校长有必要帮助并鼓励新教师。

1)赞扬。赞扬是促进教师工作,提高其满意水平的有效策略。赞扬会使新教师的士气更高,对学生的态度更好,使教学实践有所改善,得到赞扬的教师甘愿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还应多鼓励新教师对新事物进行尝试。如果教师在尝试时失败了,校长应立刻做出回应给以教师帮助,如给予更多的关注,使用激励的语气,许诺再尝试一次等。

2)关心每一名新教师。 借助于身体语言,非正式会谈,精神支持,建设性的批评以及授助,校长可充分表现他们对教师的关心。如果校长经常微笑,表现自己的热情,限制对教师教学的干扰,对每位教师表示欢迎,他就能为教师提供帮助,使教师有受欢迎和受重视的感觉。

3)认可新教师的工作。新教师们都想得到上级对自己的工作的认可。想让管理者注意到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注意到他们正干得很出色。如果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未被承认,教师心理容易产生压力。

4)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新教师认为学校的政策和规定能令行禁止,每个人都应遵守规定,不管他的地位如何。当新教师们感觉校长有所偏袒,尤其是偏袒那些父母有影响或与校长关系亲近的人时,教师对校长公正性的信任 就会减少。分配工作任务时也能体现校长是否公正,校长必须明确了解每个教师的工作量极其对工作时的应对能力,在分配额外的工作时必须考虑三个因素:

沟通。教师们都想知道学校中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他们想有全身心投入的机会。可设立校内公告板,上边写着学校里每位员工的贡献,每天对其内容予以更新。合理安排时间,提议程有序进行的职工大会,可以为教师们提供讨论重要事务的机会;

给予新教师一定自治的权利。好的校长能分享教师的远见卓识,在决定主要目标和规定大的行动路线时,在提供所需资源之后,允许新教师划出各自达到成功的路线,发现教师的才能后能够让教师发挥才干,最终使学校和新教师本人皆受益,那就需要做到激发新教师的热情,决定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为大家分配各自的任务,然后放手让每个人去做,随后列好时间表以评估任务的进展情况,使新教师休整所用的方法,并提供新教师所需要的支持。当教师被视为有知识的专业人员时,当他们的付出被人看重时,当新教师被允许就如何完成工作进行判断时,就会更满意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给予新教师支持。校长的支持,能减少教师的角色不明确和角色冲突,支持性的校长,对教师的工作感兴趣,主动为他们提供支持并善于接受新教师的意见,让新老师在决策中发挥影响,特别是当新教师与家长或同事出现相处问题时,他们希望得到校长的支持。如果新教师明确知晓自己能从校长那里得到可依赖的稳定支持就会对校长产生信任感。

5.4提高管理能力

1)要果断。果断的领导才能使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运行。他们知道何时该停止讨论,作出决定,他们也明白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校长单独作出决定。果断的校长所作的决定,常以教师、学生的需求为基础,拥有坚定的力量面对争论时以决定加以解决。果断的领导者明白学校应该是组织良好的政策、程序、规定使得相应的组织正常运转。

2)了解自己。校长的受教育程度、经验、个性特征和个人生活,都会对他的领导风格和管理行为产生影响,而校长的管理风格和行为又会影响教师的士气及满意度。缺少教学经验,低的受教育程度都会减少教师对校长的信赖。在自己的生活中喜欢长时间工作,而在家庭,娱乐和放松方面不舍得浪费时间的校长,也回依照工作第一的原则对待其他教师,因此无法使教师过张弛有度的生活。

总之,新教师的成长、成熟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就需要学校管理者不断的探索影响其成长的各个因素,准确把握,以形成一套相适应的育人机制而努力,从而让新教师这支生力军,真正担负起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发展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刘晓明 王丽荣.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2]郑友训.校本进修: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促进方式[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6

[3]徐小松 郭萦.内外结合:促进新教师专业化[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4.1

[4]赵昌木.教师成长: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形成与发展[J].教育研究,2004.5

[5]祝 郁.让每个教师满意[J].全球教育展望,2005.1

第10篇

关键词:新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

新教师对新环境有一种新鲜感、对新的挑战有一种兴奋感,但他们对教育的责任并不明确,对新课改的要求知之甚少。如何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直是教师教育实践中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状况和专业化发展水平,将最终决定新课程教育目标的落实效果。因此,如何整体把握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内容,积极探讨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必将会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总体提高,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工作要点。

一、影响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初任教职的新教师踌躇满志的走向工作岗位,必然面对“新环境”、“新同伴”、“新角色”,去承接社会赋予的“新期望”。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新事物的诞生、成长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如此,他们有最初的职业适应期,往往面临现实的冲击,诸如:社会适应能力差、教学经验少、教育能力薄弱等问题。

影响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发展的“意向性”因素,另一类为发展的“素质性”因素。前一类因素是导致了新教师“想不想”实现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后一类因素则是新教师“能不能”实现专业发展的前提。“意向性”因素包括新教师个人对发展的需要、愿望,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兴趣,对专业发展的理想和信念等等,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特点。而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素质性”因素则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和对经验的反思能力等等,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性、实践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持续不断的连续过程,存在内在与外在两种连续状态。内在的连续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通过自我素质内化的过程,追求形成专业自我。外在的连续是指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依靠外界环境的支持,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机构和接受新教师任职的学校肩负着促进新教师发展的主要责任。可以说,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自身的完善和外界的推动中循序渐进的促成的。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向性”因素和“素质性”因素是新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和制定新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的方向标。

二、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是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设计课程、规划教学活动,以及选择教材时,应有充分的自主性,教师本人必须把外在的影响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也就是强调“我想”、“我要”。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教师不断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逐渐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要通过各种相关的制度激发教师的自我控制、自我引导和自我成长。

针对现实中新教师专业成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诸如:新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如何与同事、学生和睦相处?如何成为领导肯定、学生喜欢的好教师?”等,“意向性”因素指向新教师的角色适应问题,体现了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

首先,新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上岗态势。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新教师,不要有过高的期待值和大材小用的思想,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期望值,理智的给自己一个客观评价,这样就不会一上岗就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心理障碍,才能知道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正视自己的相对弱势,以增强自己的上岗自信心,为促进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个体心理素质基础。

其次,新教师必须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即从“我为人徒”向“我为人师”转变,树立师表意识。一方面,要求新教师学会由“知识人”转变为“创意人”,即从“别人教我”向“我教别人”转变,树立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新教师都是刚从高等学校毕业的学业有成者,要实现学业有成向事业有成跨越,就要尽早进行人生规划和设计,学会在事业中拾级而上、在工作中进行有序竞争和合作,学会和同事、学生一起共同进步,学会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各种理论假设与错误,通过教学相长、教研相长,尽快使自己由一名教学新手,逐渐成长为一名教学熟手、教学能手,从“学业有成”向“事业有成”转变,树立成材意识,为促进专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新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是传授学科知识的源泉。新教师应该结合课程改革中新的课程理论,如课程种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或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和课程层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健全、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地拓展知识视野,要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电视媒体、集中进修和培训、参加研讨会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力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能达到专与博、广与深的有机结合,具有较强的知识后发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有,新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提高专业能力。作为一名新教师,虽然学过系统的学科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最薄弱的方面就是学科教学能力,即专业能力。

因此,新教师在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中常常表现为“学了但是不会”、“会说但不会做”,“能力”缺乏。专业能力是教师教书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针对课堂教学,主要指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学科教学能力,由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教育活动实施能力、教育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和教育评价能力四种能力组成,这是教师展开、实施教学基本环节,如备课(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教学反馈的基本技能。新教师应该针对新课改“过程和方法”的课堂教学理念,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将新课改中涉及的新教法,如体验式教学、探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实践、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引入课堂教学中,在教育实践中逐渐积累、丰富自己的专业能力,逐步完善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对学校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的反思

初任教职的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学校一直积极探索如何有效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策略,帮助新教师理解新课程,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尽快走进新课程,促进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使新课程的实验与推广工作继续扎实有效地向纵深发展。学校把有效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师资培训计划和常规管理,建立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和评价系统,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学校在积极建立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系时,应正视现实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促进形成、完善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素质性”因素,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性、实践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首先,学校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时,切忌负担过重、拔苗助长。新教师虽然有工作热情,可塑性大,但切不可不管他们工作能力如何,角色转变是否适应,一上岗就一古脑儿将教学任务和专业培训压到他们的头上,这样会使他们负担过重,吃苦受累又得不到成效,问题、缺点淤积,工作上的失误越来越多,会打击新教师的工作热情,阻碍新教师的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波浪前进、逐渐进步、不断完善的过程。这种专业化发展的渐进性和阶段性特点要求学校应该结合学校教育发展的目标,对处于教职初期的新教师树立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发展标杆,从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效果、教研能力等方面对他们的专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确立他们专业化发展的分阶段、分层次的动态标准,并确定“最近发展区”,提出不同层次的专业发展目标,进行业务考核和综合评定。因此,教委、教研室、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并不是单方面的任务下放,而是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解决新教师的实际问题为目标,诸如:如何解决新教师对任教的教材并不熟悉,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往往不到位等实践教学问题?什么是正确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什么是以学定教?如何做到以学定教?这些问题才是新教师培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这些有针对性地专业培训、阶段性整体指导等措施,才能有效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新教师更快适应工作,渐见专长,逐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和能手。

其次,学校应更新带教的方式和理念。学校是新教师从职初教师到成熟教师乃至专家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摇篮,校长是新教师培训、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带教教师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任导师。传统的校内带教方式过度强调老教师的教学权威,淡化新教师的能力和个性,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新、老教师的专业拓展,也会使学校的发展停滞徘徊。师德共育,人格共建,业务相长才是带教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和内容。

带教是教学相长的过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新教师相对老教师而言,难免存在缺乏教学经验,不熟悉教学方法,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强等弱点。但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新教师可能是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富有者,而老教师则可能是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匮乏者。所以新、老年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首先要通过直接自我评价和间接自我评价,对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准、专业特长等进行全面评判,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相对优、弱势,拓展各自的工作潜能和发展空间,新教师也能最大限度的缩短自己的岗位适应期。可以说,带教教师在带教双赢中成长。带教双赢——培养新生力量,形成有效的新老阶梯,这是学校平衡发展的链接式远景规划之一,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保证。带教双赢——形成新老两支教师队伍的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以至带动全校教师的奋进,是学校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带教双赢——使新教师缩短了磨合期,促进了成长,早日担起学校各项工作重任,为学校的品位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新鲜的、活跃的、有力的力量。因此,学校必须正视带教工作中存在的诸如:带教教师敬业的差异,新教师学习态度的差异等问题,要分层教育、引导,要继续思考选择带教教师方式及带教的组织形式,切实实现双赢。

总之,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积极把握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努力寻求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接合点,大胆探索、认真实践,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走向自主的轨道,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从而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完成新课程改革的时代任务。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 - 查看字典详细内容

1. 名词

1. 考虑

2. 计算

3. 度

4. 和蔼

参考文献

[1]林健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研究与实践.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1):23-25

[2]黄侨名.教师培训有效性的探索.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2):19-21

[3]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方法与途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7:134-156

第11篇

一、背景意义

2012年宁波市教育局把教师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第一战略资源,重点推出了覆盖青年教师的“曙光工程”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骨干队伍的“卓越工程”。其中,“曙光工程”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实施,以校为主开展,全面覆盖全大市3万余青年教师,具体包括岗位成长计划、师资交流计划、学历提升计划、职业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促进计划,以及中职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实践计划。这一工程旨在帮助每一位青年教师在成长道路上打好基础、起好步,找准目标,快速提升。

宁波市教育局“曙光工程”的推出,为教师培训机构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宁海县教育局在执行《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曙光工程”和“卓越工程”的若干意见》精神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逐渐构建出了一条凸显“曙光工程”特色的新教师培养体系。

二、三大实践

(一)实施“雏鹰工程”,提高新教师“专业适应力”

为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顺利通过一年试用期的考核,宁海县教育局每年都对通过公开招考被录取的新聘任教师实施为期一年的“雏鹰工程”入职培训,以提高新教师“专业适应力”,缩短新教师的角色转换期。“雏鹰工程”采用“集中培训—岗位实践—考核评定”的培训模式。

1.以集中培训为基础,注重教师素养的养成

在集中培训阶段,为了让新聘任的教师具备基本的教师素养,我们进行了多项内容的培训。(1)师德教育。做法有三:一是举行新教师宣誓仪式,让他们以庄严的誓词来坚定做好一名教师的决心;二是让教龄为3~4年的教师现身说法;三是延请权威的获得“省优秀班主任”称号的教师来作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的经验。(2)如何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新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后,马上就会面对学生。因此,非常有必要让新教师知道学生是各种各样的,学生的情况是复杂的。我们选择了娄亚文主编的《爱满天下——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创新与实践》一书作为培训教材。(3)课堂一般流程。我们选择了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通用篇)作为基准流程。同时,我们还聘请了不同学科的名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段的新教师进行分班辅导,使他们了解各自学科教学的一般流程,能够心底踏实地走向讲台。这一系列的集中专题培训,使新教师获得了基本的教师素养,为他们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实在的帮助。

2.以岗位实践为重点,突出教学常规的提升

在新教师进入工作后的一学年里,我们要求新教师在岗位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常规,使自己成为一名初步合格、符合教育教学一般规范的教师。在备课、教案撰写、上课、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考试、实验、教学质量分析、教研活动等教学常规方面,我们规定了新教师必须达到的一般要求。例如在备课上,新教师要做到“五备”: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与教材的内在联系,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具体意见,提出落实“双基”“双力”的具体办法;备学生——考虑学生知识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预测并掌握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内容时易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备教法——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备德育——教学过程力争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注意素质能力培养,渗透道德教育;备作业——围绕授课内容精选练习题,教材上的练习题教师自己要先做一遍。对于其他的教学常规,同样要做到明确、精要。在一个学年的岗位实践时间里,我们还借助基地学校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使新教师基本掌握教学常规,快速地走上轨道。

3.以考核评定为手段,促成教师角色的认同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以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包括学员听课评课制度、阶段性考核和结业考核制度、组班教师和讲课教师工作情况调查问卷制度,以及新教师、指导教师帮带职责等有关规章制度。二是做好评价与考核。内容包括听课20节,上汇报课4节和完成“7个1”作业(即教学设计1份,教学案例分析1份,学生作业分析1份,试卷设计1份,读书笔记1份,爱心体验日记1份和培训总结1份)。组班教师要经常下乡调研,做到“3个1”:听好1堂学员汇报课;会同新教师的指导教师评好1堂汇报课;开好1个由基层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参加的座谈会。培训结束时,先由学员、指导教师、基层学校领导对新教师进行多元评价,再由师训处对学员的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产生考核等级。最后,由县教育局审核验收。“雏鹰工程”的实施有力提高了新教师的专业适应力,同时也为新教师下一阶段的专业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启动“123”工程,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胜任力”

“雏鹰工程”实施之后,我们对新聘任教师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尽管大部分新教师能适应自己的教学岗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新教师的专业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加快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从2008年暑期开始,宁海县教育局启动了“新教师素质过关‘123’工程”,以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胜任力”,对象为见习期满后3年教龄以内的中小幼在职专任教师。

1.以特色课程为载体,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在“123”工程 的培训中,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宁海县教育局在了解教师情况和需求的基础上,特别设计了以“新教师素质过关培训”为主题、以提高新教师“一画二字三能力(一画即教学简笔画;二字即钢笔字和粉笔字;三能力即课堂教学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偶发事件应对能力)”为目的的培训课程。然后,由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教师编写了新教师培养专用教材《走向明天》,内容包括“一字二画三能力”三大部分。在编写教材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与之相应的专题讲座,并选定了具有专业特长、富有教学经验的授课教师。然后,每位授课教师都分别作了五大板块内容的专题试讲和演练。专题讲座与教材《走向明天》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它以拓展知识、提高技能、促进提升为目的,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做到既针对新教师的困惑,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

2.以校本研修为依托,凸显技能训练的实践性

除了一系列的专题性培训外,校本培训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校本培训的重点培训内容为“三能力”。 能力一——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教材每节内容中都设计了“活动与实践”,至少选择2次活动,让新教师从活动交流中体验和感悟。能力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请学校领导或导师向新教师介绍“如何处理教师工作中碰到的人际关系问题”;组织一次“教师人际关系面面观”的讨论活动,重点让新教师把平常碰到的与同事、学生、家长以及领导、社区之间比较难处理的关系摆出来,再共同商讨处理的办法。能力三——偶发事件应对能力:在新教师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学校组织辅导,重点学习“校园偶发事件处理的应对方法”中的教学类部分,安排2次活动;搜集本人遇到的或本校发生的偶发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校园偶发事件处理典型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校本培训学校在校本研修计划的制定、导师的确定、摸底测试、培训过程的记录、过程的考核、培训的总结等方面都要建立专项档案。

3.以自修自练为手段,培养教师成长的自觉性

自修自练是由新教师本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练习计划,明确努力方向,练习计划由学校负责审核、检查与考核。新教师自修自练内容为“一画二字”,时间在7~8月。一画——教学简笔画:导师指导、督促新教师自主开展教学简笔画的练习,在一学年时间内每人至少完成80张(大小为8开,下同),其中物品类15张、植物类15张、风景类10张、动物类17张、人物类18张、学科课堂教学类5张;每人上2节运用教学简笔画的公开课,并组织讨论评课。二字——钢笔字和粉笔字:在导师的辅导、督促下,每人完成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单字、字词、篇段等练习一学年内不少于120张(小学、幼儿园教师以正楷为主);粉笔字除每天上课认真书写外,每周在办公室展示不少于2小黑板(每板20字左右)。

在完成以上系列培训的基础上,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及时组织书面能力测试,对合格等级以上者发给培训合格证书及相应学分,对考核不过关的教师则转入下一期重修。同时,举行综合素质竞赛,对竞赛优胜者予以表彰奖励。“123”工程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新教师的专业胜任力,而如何促使新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成长,则成为我们下一步思考的课题。

(三)实施“苗子”工程,提高新教师的“专业成熟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和宁海县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与规划,2011年9月,宁海县教育局在总结“123”工程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三年一轮回的新教师培养“苗子”工程,对象为“123”工程后教龄在5年内的中小幼专任教师。

1.明确定位,提高培训项目的吸引力

“苗子”工程的培养目标是旨在经过三年培训,使学员的基本素质、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使参训教师快速成长为县市级学科骨干或名教师的后备力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员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此,我们把“苗子”工程定位为新教师培养中的高端项目,对“苗子工程”学员的选拔制定了严格的条件和程序。参加“苗子工程”的培训对象必须是已参加过“123”工程培训并已取得结业证书且年龄未满28周岁的优秀年轻教师。选拔的方式:由教师个人、学校根据条件自荐或推荐,经过书面测试和导师面试,然后依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目前,符合条件的第一批“苗子”学员共有80人,涉及中小幼学校8个学科。

2.创新模式,形成培训资源的合作力

在培训中,我们采用了“导师+基地”的模式。每门学科由一位特级教师或名优教师作为首席导师,再挑选市、县名师、骨干教师3~5名,建立一个捆绑式的导师团,并把首席导师所在学校定为理论研修和实践培训的主要基地。在这个过程中,首席导师和师训机构教师不但负责对学员的理论引导,更负责落实学员的教学实践活动,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促进培训实效。为确保培训取得成功,培训工程建立了由县教育局领导、县师资培训中心(教师进修学校)主管,首席导师分班组织实施和学员所在学校有力配合的培训管理机制。教育局明确规定导师在培训期间不得外出,要全力以赴地投身到“苗子工程”的培训中去,并规定了培训结束后的考核方法与奖励办法。

3.强化过程,激发学员参训的驱动力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理论引领—观摩学习—实践反思—教学展示”的培训流程。每次培训,学员都先听导师的示范课或讲座,了解各种课型的教学步骤,接着观看教学录像剖析教学案例,然后选择适当的内容分组上诊断课。在自行实践时,导师要求学员按学习小组集体备课,独立制作课件,抓阄上课。课后进行诊断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继续上提高课。最后集体讨论,分析小结。在培训的过程中,考核也贯穿其中。学员完成全部培训内容和规定学时的学习后,才有资格参加考核。考核采用县、校两级联合的方式进行,按照考核办法,每位学员必须完成发展规划、课堂 展示、教学设计、教研论文、读书报告以及岗位实践考评等8项规定的学习任务。成绩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给予相应学时的学分。

三、成效分析

宁海县培养新教师的三大举措具有递进性、阶梯性的特点,也遵循了新教师成长的规律,在实施过程中创新机制,成效斐然,凸显了“曙光工程”的实施质量。

(一)确保了中小幼新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

新教师不仅顺利融入了新的教育环境,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而且在师德观念上对本职工作形成了新的价值取向。特别是通过首席导师制培养出来的中小幼优秀“苗子”教师,他们已经在校本研修和区域研训共同体的平台上起到了示范和辐射的作用,正在成为各自学科的一颗颗新星。

(二)构建了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第12篇

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目标、内容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只有深入钻研新课标,才能明确教学目标,恰如其分地掌握知识深度,同时要吃透课标对知识的限定范围,以便胸有成竹地把握好知识的广度。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新教师培训工作总结,请笑纳!

新教师培训工作总结1我参加了新教师的培训。通过将近一年时间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各前辈的经验之谈也为我将来的工作初步地指明了方向,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对我日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在培训期间,让我深深地知道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种年龄阶段,教师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教育责任感,关爱学生和工作效率上。教育事业关系着下一代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建设的明天,是中国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留意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改正不良的习惯都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如果缺乏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又如何将工作热情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呢?更别谈兢兢业业地为学生服务了。

光有责任感还是不够的,教师不应只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帮手,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所以关心、爱护学生是一个好教师最起码的道德,是强烈责任感的体现和升华。关爱学生首先应当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偏见、片面的态度对待他们。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以外,还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向着积极、乐观、上进的方向发展。除了关心他们在校的行为,还应了解他们课堂以外的生活,以便及时、适当、全面地帮助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还记得那位为我们进行班主任工作讲座的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她的讲述中,让我感受到班主任是班级的领航人,是学生的好帮手。不仅要有责任感,更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心。好的班主任懂得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善于从一个班级中发现和栽培适合协助管理班级的班干部。又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善于以角色转换的方式考虑问题,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教育他们。班主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不是他们的独载者,因此在指导他们学习和进步的同时,也要讲究一个民主性原则。在评价班内学生时,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而不能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优秀生与后进生。这对于新教师而言非常重要,因为要做好一名教师,首先要学会用公正、客观的态度评价自己的学生,不该把喜欢好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情绪带到工作中。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比任课老师更要多奉献自己的关爱,要全面地关心班中每个学生的各方面发展。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日后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碰到意外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有通过反复地研究和领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新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

在教育工作上

初为人师,经受了锻炼,颇有深感,现就班集管理工作谈一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常规纪律,即要求每个成员都应遵守的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条文等。它是一件事情想取得成功的保证。对人的教育来说更是如此。一个人初入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为专心学习打好基础,作好准备。学校通常在开学初期都要用大量时间狠抓学生常规,可见,只有有了规矩,才有了方圆,才可言其他,诸如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等;才能够保证孩子们会有所进步。抓好常规训练是实施班级管理的首要前提。

初出茅庐的我,不知道规矩的重要性。在担任科任教师期间,我对他们要求并不严格,认为独立更加重要,几个月下来,孩子在能力、成绩等方面可能发展较好,很活跃,但不可避免地在学习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方面等不尽人意,逐渐有抄袭作业,缺交作业等现象出现,这时我没有采取严厉的措施制止,而是向他们说道理,但效果不佳,后来,我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通过自己分析、总结,我意识到自己这种想法的错误和不切实际,尽管大胆,但会使孩子们自由散漫而导致无心学习。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地意识到规矩对于一个班的重要性,只要学生犯了错,就必须指出,并根据规矩实施一定的惩罚,这样能让学生懂得该如何去做,让他知道做了错事时有怎样的后果。

在教学上

一、写反思日记

要加快新教师的成长步伐,就必须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理论反思自己的实践,在反思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将永远不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只能做一个“教书匠”,而不可能成为教育专家。

二、观摩分析

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随后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换。个人的知识毕竟有限,只有不断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提高。

新教师都缺乏教学经验,而教学经验又是搞好教学所必需的。因此,尽可能多向别人学习,吸取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之短。在我校通过师徒结对子的形式,让新教师多听一些富有教学经验和讲课艺术性强的老师的课,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处理教材的艺术和心得体会学到手,融会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三、刻苦钻研

搞好教学工作,教师需有扎实基本功。俗话说得好:打铁先得自身硬。对新教师来说,刻苦钻研,炼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是根本。

1、深钻课程标准及教材

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目标、内容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只有深入钻研新课标,才能明确教学目标,恰如其分地掌握知识深度,同时要吃透课标对知识的限定范围,以便胸有成竹地把握好知识的广度。

2、悉心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首要环节。备课在备教材的同时,关键是备教法。只有在教法上狠下功夫,教学才能成效显著。现代教学的标志是:教学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由书本转向经验,由课堂转向活动。教师教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活动。在教学目标确定方面,要充分体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要求。要充分发挥新教师计算机知识丰富的自身优势,大胆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备课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研究,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往往不同,只有有的放矢,才能收到实效。

新教师培训工作总结2教师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做一名老师不难,但是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人民教师却是十分不易。作为一名刚踏入社会的新教师,我们面临着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的转变。如何完成这种角色转换,成长为一名合格、优秀的老师?我们是迷茫的。就在我们彷徨迷茫之时,新教师岗前培训活动如一场及时雨,翩然而至,为我们迷茫的心照亮了前进的方向。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新教师培训已经接近尾声,回想这一个学期来,每次参与新教师培训总能有所收获。作为一名才走上讲台的新老师,这些领导和前辈们的经验以及研究成果无疑是我要用今后的教学去实践和体会的,我想这将会是我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下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记得培训的第一节课上陈局长提出的九个字——“我是谁,做什么,怎么做”,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在培训期间,让我深深地知道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种年龄阶段,教师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教育责任感,关爱学生和工作效率上。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管理班级的能力

当然对新教师来说,刻苦钻研,炼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是根本。在教学方面,我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每上一节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新教师都缺乏教学经验,而教学经验又是搞好教学所必需的。因此,尽可能多向别人学习,吸取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之短。在我校通过师徒结对子的形式,让新教师多听一些富有教学经验和讲课艺术性强的老师的课,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处理教材的艺术和心得体会学到手,融会到自己的教学中去。经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和学习,结合自己半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些优秀教师给我提供的教学经验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在班级管理方面,张老师就“班主任”这个话题给我们上了令我们受益非浅的一节课,让我一下子增加了对这个“芝麻官”的喜爱。张老师认为,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一语道出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如何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对班级乃至学校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树立班主任的权威,光靠挥舞的教鞭、严肃的面孔是远远不行的。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渊博的知识、超众的能力、高尚的人格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的使人尊敬的威望,它才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当这种权威一旦建立起来,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作为一名班主任,特别是小学班主任,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真诚的爱心。立足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一切“鸡毛蒜皮”的小事,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这才是名符其实的班主任。

三、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反思,寻求进步

培训中,多个老师都提到:教师不仅要成为研究者,学习者,还要成为一名反思者。反思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管理。这半年来,我坚持写好教学日志,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理论反思自己的实践,在反思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将永远不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只能做一个“教书匠”,而不可能成为教育专家。对我们新教师来说,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新教师培训就快要结束了,但对于我来说,我的教师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我会用我的心去教育我的学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以后的路,使自己尽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新教师培训工作总结3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通过一年来的学习,我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新课标解读,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我通过校本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人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多一点赏识与鼓励。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发言声音响亮!”“真自信!”“真大方!”“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也要多一点诙谐与幽默,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使学生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中健康成长,我们还要“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

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我们要不断学习,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之中,寻求创新,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新教师培训工作总结4为期一学期的新教师培训,则使我一下子有了信心。他给了我一种方向,给我引了一条路,渐渐使我拨开了眼前的一层一层的迷雾,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获得了更专业的业务知识,使我从思想上,业务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作为一位刚上岗的新教师,我认真对待每一次培训,从授课的老师那里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实实在在地内化为自身的教学思想,规范着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培训,我慢慢的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并逐步适应了教师这一角色。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培训后的几点收获。

第一,要有爱心,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课堂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更要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给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孩子的未来。对于孩子的培养,首先要有爱心,有了爱心,才会对学生产生耐心,耐心的去了解他们并鼓励他们。教师做的工作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生做人的道理。特别关爱后进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欣赏学生,就是要欣赏学生的进步,欣赏学生的创造性,欣赏学生的个性差异,欣赏学生的意见和见解。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选择,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宽容他们的缺点;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无限发展的潜力;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易于培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还会激发学生热情,并提高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

第二,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善于在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几点:

反思自己成功的做法。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有益的启示等等。教师以自己的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并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育环节。

反思失败、失误之处。任何人的教学总会有不足之处,教师应该把课堂中出现的不足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分析、思考。反思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直接反映教学。教师要详细记录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状况,包括所授知识的接受程度,重难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等。

第三,做好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关爱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学困生,这是班级管理的重要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班级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搞好班级的卫生、纪律工作。班主任的教育就是细节教育,细节无小事,处处皆习惯。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学生感受和得到教育的过程。

与此同时,还应注意与学生家长的及时沟通,使家长能比较深入地了解学校、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促进家长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听取家长对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学校与家庭合力,挖掘学生的优点,并加以引导;发现学生的缺点,要及时教育。

第四,提升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学校科研。素质教育呼吁科研型的教师队伍。老师应该树立积极的科学教育观,不断提高自身科研素养。作为新教师,我们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理论水平低,对自己的工作不善于总结归纳,现在,通过对教育研究的理解,基本上能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握了教改方向,坚定了探索新路子的信心,并增加了教育科研的意识,认识到不能只做教书匠,而要做新时期的教育家。

在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新教师应多听多观摩富有教学经验和讲课艺术性强的老师的课,随后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换意见,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处理教材的艺术和心得体会学到手,融会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个人的知识毕竟有限,只有不断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提高。新教师都缺乏教学经验,而教学经验又是搞好教学所必需的。因此,尽可能多向别人学习,吸取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之短。

第五,要有创新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时代呼唤教育创新,呼唤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正是反映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也要用创新理念武装自己。

为期一年的培训,就我自身而言,让我树立了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想。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合格地人民教师,道路曲折而又漫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我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我未来的路还很长,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的责任还很重大。通过培训,让我发现了我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去发现,且及时弥补。“始生之物,其形必丑”。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我愿成为教育这片神圣土地上的一块小小的铺路石。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我真正的教师历程才刚刚启程,学无止境,我会在探索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身素养,争取实现人生价值!

总之,经过这一学期的新教师培训,我深深领悟到,没有教师的成长,永远也没有孩子的成长。身为一名人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势在必行。“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的脚步永远都不会停留,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我们这一神圣的职业!

新教师培训工作总结5今年,县研训中心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组织开展了以“创建有效课堂,打造新型教师”为主题、以网络资源为载体、以教师网络自学和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的教师全员培训活动。按照具体的时间安排,我们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全员培训工作。总结这次培训工作,我们觉得成功的经验是:

一、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前提

教育局和教研培训中心领导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5月24日,在全县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教育局张琼局长就教师专业成长作了详细要求,要求各中小学校和教研组长要认真学习五教办发15号即《201x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组织落实。8月,在秋季开学工作会议上,研训中心向士清主任在发言中,又一次针对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做具体要求,要求各中小学校长务必抓好今年的全员培训工作。同时向主任要求研训中心培训工作人员提前作好中期督查和考核的具体时间安排,在9月10日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将具体安排下发到各学校,让各学校校长做到心中有数。分管教学的吴锡斌副局长也多次在各教育会议上强调此项培训工作。各位领导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并成了我们工作的强大动力。这是做好这次培训工作的前提和首要条件。

二、培训目标定位准确,内容贴近需求是做好培训工作的保证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们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使教师们困惑、焦虑,他们迫切希望获取他人的帮助,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培训工作人员反复讨论,结合宜昌市开展的“创建高效课堂”的活动,我们将目标定位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确定以“创建有效课堂,打造新型教师”为主题的培训内容。收集整理了有效课堂理论、有效课堂策略、有效课堂优秀案例、有效课堂先进模式、有效课堂的评价、专业教师成长方法六个专题的学习资料。六个专题被参训教师称赞为既有理论支撑,又有案例推介,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材料,真正为教师们进行有效教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受到了许多教师的肯定,有位老师在体会文章中写到:这次的学习内容,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了一盏灯,让人真正了解到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的确受益匪浅。培训内容的务实,让参训教师满意是做好这次培训工作的保证。

三、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做好培训工作的根本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参训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培训工作成功的根本。从培训工作情况看,老师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参加研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三坪小学数学教研组在研讨中,围绕“怎么读懂学生、需要怎样的体验、存在怎样的差异、遭遇怎样的困难、萌生怎样的错误、蕴藏怎样的智慧”六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畅所欲言,共谋解决办法。在这次培训中学到的有效课堂理论和方法,重要的是触动了不少老师的思想,洗涤了心灵,更新了观念,这才是最主要的。我们相信,这次培训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有效上将有大大的提升。

四、狠抓落实、提高执行力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关键

为了很好地保证培训效果。各中小学校校长在本学期开学工作安排中将本次培训纳入了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了培训具体要求,要求大家不言落后,认真按上级要求完成培训任务。如付家堰中学将具体培训时间安排表下发给每位老师,要求老师帖在学习笔记的首页,做到学习培训老师个个心中有数。前坪小学由于只有一台电脑能上网,为了每位老师能学习,校长专门安排给每位老师打印一份学习资料,让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湾潭中心校校长要求给老师下发统一格式的文稿纸,统一手写,不准打印,同时要求各教研组对组内教师的笔记进行检查,确定A、B、C不同等次。9月下旬,五峰镇中心学校领导专门到三坪小学、镇中心小学、水尽司小学、谢家坪小学检查培训的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