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 06:48: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监测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387-01
引言
我国的环境监测起步相对比较晚,但如今也已初成规模,无论是环境监测能力、监测管理或是物质基础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就技术方面而言,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首先,环境监测技术已发展有生物监测、物理监测、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等多种监测技术的监测体系。其次,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除了加大对监测仪器的生产的投资规模外,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技术与水平也日益提高,如油份测定仪、电磁波监测仪器等。而目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仪器主要有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污染源和环境水质监测仪器与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等。
一、关于环境治理要求
1.1 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
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才能使环境质量得以真实的反映,也才能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首先,制定合理的监测因子,依据不同污染物产生的有害物质浓度,选取出现频度高、危害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对象,力求以特征性指标取代综合性指标,使监测结果更科学、更真实;其次,强化连续、自动的监测形式,以准确、及时地对各种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和动态状况加以掌握;再次,重视毒理、生物学监测,使用毒理生物学来监测污染物对于人体的危害性及环境的污染,从而使有毒有害物质毒性能够客观的反映;最后,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评价,当获得了大量的可信环境监测数据之后,依据监测数据背景进行相关性研究,做出有预见性、综合性的分析评价,并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1.2 明确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标准化
要想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规范化中的支柱作用,首先应充分的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化学污染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辐射等物理因素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的监测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来实现,从而为环保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对现代环境监测、环境治理、采样制样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取其精华,对于存在缺陷的地方,积极进行改进。国家投入相应资金,完善环境监测与治理设备,缩小同发达国家间在环境监测、治理领域的差距,引用发达国家相应标准,作为标准的技术参照。
1.3 加强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首先,明确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重点,快速确定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及具体处理措施。待处理结束之后,查明原因,总结相应事故处置经验并分类建档,构建环境事故应急体系并经常开展应急演练。其次,采用多种预警和应急手段,使用应急检测车等仪器,采用标准的采样与分析方法,配备经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从而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环境事故处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预见性。
二、对环境监测与技术发展的分析
2.1 创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此体系应包括环境监测学基础理论体系环境监测技术路线体系、技术规范体系、分析方法体系、质量评价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六个体系。环境监测学理论体系,界定概念和框架,揭示科学内涵和基础,指明研究对象和内容,阐明研究手段和方法等。环境监测技术路线体系,确定我国应急监测、近岸海域、地下水、电磁辐射、振动、光污染、热污染监测技术路线。
2.2 组建完善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
完善的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应包括环境各要素的监测业务网络(主要应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噪声、污染源、生态、固体废物、土壤、生物等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管理网络(应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网络)、监测信息网络(应包括数据报告、信息传输和在线监控网络系统)。
2.3 加强对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有机污染的来源、负荷、危害及影响情况不清,技术不配套,人员水平差、缺乏经验。我国即将颁布重点控制有害化学品79种类,累积100多种化合物,急需建立监测方法,开展污染调查与研究。
2.4 加强对突发污染事故预警监测系统的研究
环境监测担负着核污染、化学污染反恐和环境应急监测的职责。针对突发污染事故,如何事前预防、事中快速响应、事后风险评价监测,总体缺乏技术支持系统。
2.5 加强对室内污染物现场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室内污染监测面广量大,但监测方法大多不适合现场快速动态测定,且分析成本高,这是面临的新领域。加强11类空气和水质便携式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制,野外简易快速分析法以及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的研究。重点研制开发28类在线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线连续监测系统,研制浮标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机动车排气激光光谱连续自动分析系统和其他特征污染物在线连续自动分析系统。
2.6 加强重点区域环境污染现状的监测调查研究
开展全国重点污染源排污现状监测调查研究,确定占全国排污总量65%以上的重点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现状,筛选我国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录。开展环保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环境长期环境监测调查、环境安全性评价和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2.7 加强对生态监测的研究
我国生态监测刚起步,无实质性突破,没有一套成熟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遥感遥测系统、图像解析系统、评价技术指标等亦不成熟。我国十五、十一五要发射灾害与环境监测小型卫星星座系统,急需作好技术准备。
2.8 加强环境标准国际化的研究
当前,我国环境标准国际化面临困境,既不能有效采用国际标准,也不能有效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一般只停留在对国际标准征求意见上,缺乏将我国国家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投入,难以建立有利于我国的技术壁垒。
总结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环境决策的技术依据,其主要工作是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原因,说清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形成应急响应技术支撑,为我国环境履约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控对策。环境监测是通过调查环境污染的状况,采样进行测试与分析,并据此做出综合评估。环境监测是对环境的质量进行综合检测、评价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环境执法与制定相关决策的重要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燃.崔再斌.中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农业经济与科技,2012.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发展 问题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D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336-01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推行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工业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些工业企业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废物等被大量的排入空气、河流、土壤中,严重污染了城市的自然环境,也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困难。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整体环境水平迅速下降,由于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也逐年攀升,所以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作为能够给城市提供准确环境信息的环境检测和治理技术,也逐渐成为了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下文中笔者将主要就这方面谈谈如何加强和提高预防和治理污染的技术,从 现阶段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环境监测与质量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对策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浅析。
1 现阶段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监测结果难以对环境质量做出全面的反映
要想对环境污染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处理措施,首先要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环境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都要靠环境监测技术来实现,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来看,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环境状况反馈的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于待测对象的污染指标的监测不够准确。同时,由于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受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监测过程中的我频次较低,所以无法得到较为详实的待测区的具体环境情况,更加无法监测出企业的排污状况。两外,我国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的重点主要侧重于各种单项污染指标的检测,对于全方位的环境状况描述还有待提高。
1.2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手段落后
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技术水平来说,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我国对于不同的污染物的检测要通过不同的采样分析才能完成,而且整个环境监测和治理活动缺乏系统性和制度性,一些器具和检测系统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因而也就无法同国际上的一些先进国家相提并论,无论是检测结果还是检测过程都相对落后。
1.3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缺乏应急措施
所谓应急措施,就是指在环境监测和治理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对于突发污染状况的处理措施。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来看,在这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制度上都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形的应急预案。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在采样分析的过程中,无法对现场动态做出及时的准确的反应,给突发污染的治理带来了不便。同时,由于我国地理位置跨度较大,自然环境多变,应急措施的不完善也会给环境监测的采样工作增加难度。
2 环境监测与质量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对策
上文中笔者对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目前该技术存在的不足,下文中笔者将在此基础上谈谈如何加强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实现环境监测好治理的更好更快发展,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
所谓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就是要在环境状况监测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计划,采用科学的手段,以使得所测结果更加的趋近于待测区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依据。首先,要认真分析待测区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确定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选择该区内的出现频度高、危害大的污染进行重点监测,以准确描述待测区的污染特点;其次,要制定一个周期性、综合性强监测模式,以便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能全面掌握测区的受污染状况,对污染动态进行掌握有利于制定更加符合待测区的实际情况的治理方案;再次,从人体危害的角度,对污染物质和污染源进行分析,正确描述该污染对于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对有毒物质进行重点监测和治理;最后,对所得的各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据监测数据背景进行相关性研究,做出有预见性、综合性的分析评价,并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比如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中,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要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训,决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现实情况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要知道实现真正的统筹规划,有效控制新污染源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加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当前,尤其要注意强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供水与需水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平。为了防治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引起的地面沉降,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采补平衡分析,提出回灌规划,充分利用洪水及间隙期多余的水量,采取各种补给入渗技术回灌地下水,争取地下水早日恢复平衡,抑制地面沉降的发展。流域水环境监测网是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尖兵与耳目,应该优先建设,先行发展。对跨界河流与重大污染事故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水环境信息。应加强省际边界水体的监测,积极开展跨省的污染联防。
2.2 明确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标准化
要想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规范化中的支柱作用,首先应充分的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化学污染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辐射等物理因素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的监测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来实现,从而为环保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对现代环境监测、环境治理、采样制样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取其精华,对于存在缺陷的地方,积极进行改进。国家投入相应资金,完善环境监测与治理设备,缩小同发达国家间在环境监测、治理领域的差距,引用发达国家相应标准,作为标准的技术参照。
2.3 加强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首先,明确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重点,快速确定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及具体处理措施。待处理结束之后,查明原因,总结相应事故处置经验并分类建档,构建环境事故应急体系并经常开展应急演练。其次,采用多种预警和应急手段,使用应急检测车等仪器,采用标准的采样与分析方法,配备经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从而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环境事故处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预见性。最后,加强对自动化、便携式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指导行动,才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然出路。
3 总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环境污染的愈演愈烈,使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但是基于其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要实施积极的应对措施,使其环境保护的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最终实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监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3-0033-01
1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
相比于监测环境生态恶化与破坏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依旧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我国目前在监测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生态环境的发展过程为依据,监测的内容不是很多,检测的范围也不是很大,随着新兴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态监测的范围将不断扩大,由微观检测向着宏观监测转变。其中3S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其在技术方面充分展现了快速、宏观和准确的优势,利用这一技术能够遥感监测和调查生态环境系统,得出更为准确的监测数据,在此基础上立足于环境领域做出环境监测的完整评估方案;GIS技术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报、预测对各种生态环境系统所造成的威胁,进而能够保障环境恶化的问题得到有效的防止和解决。GIS技术系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以及统一的技术路线、准确的规划要求和完整的指标体系,在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过程中,属于方向性的技术。这一技术通过预测产量、预报灾害、保持水土和调查资源等工作途径,不断对于监测环境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全面为监测生态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2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应用的意义
环境一旦出现问题将不可避免地破坏环境生态系统,也会伤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可以说,人类经济社会要实现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切实保护环境生态为前提。首先环境保护要以环境监测为基础,生态环境监测主要是指通过现代技术综合性地监测环境中所含有的污染因子,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研究污染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环境的质量及其发展的未来走势,从而更加有效地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并充分利用环境为生产生活服务。除此之外,越来越宽的环境监测范围和越来越丰富的环境监测手段,也促进了环境监测能够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提供科学和系统的方案。
3在环境生态领域相关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以来,不断加快的环境破坏速度,要求不断提高相关的监测环境生态的技术水平,持续扩大监测范围。应该说,监测生态环境的相关技术既非常系统又十分复杂,同时外界因素也会常常干扰监测的过程,监测结果也会受到监测范围内多种因素的影响。环境监测的传统手段是利用仪器设备手工操作来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人工计算分析监测所得到的数据,并得出最后的结果。但是目前在融入现代化技术以后,将极大地提升监测环境的技术发展水平。在环境生态领域相关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GPS技术的应用
GPS技术是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的新型技术,它随时可以进行定位和导航,具有很高的监测精度,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分析得出空间的数据坐标,并能够完成图形和图像数据库的构建,用图形和图像在在数据库中反映出观测传感器的平台与位置。在环境生态领域,与PS技术有所不同,GPS技术能够动态和实时地监测被监测物体,并准确地监测出被监测物体所处的环境和所呈现的状态。例如:采用GPS技术能够实时地监控城市中汽车的保有量,并利用所得的数据信息来进一步判断该城市所有汽车排放尾气的总量。GPS技术如果运用合理,不但能够实时地监测生态环境,而且还能够在分析监测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判定,最终使环境生态得到有效保护。
3.2GIS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系统实现了计算机化,在当前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属于最大规模的系统,主要包括存储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输入和结果输出。该技术应用在拥有数据库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辅助决策与空间分析两个功能,能够在宏观方面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动态监测、空间分析等的决策管理。GIS技术根据所处的监测环境所拥有的地理信息,可以准确分析该区域在地理方面具有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规划与管理该区域的地理资源和生态发展,预测、预警该区域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同时,该技术可以更为真实、准确地监测环境生态。
3.3RS技术的应用
应用RS技术是以卫星作为核心内容的,通过卫星来准确监测既定范围之内的电磁波信息,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最后再进行总结与反馈。变化的电磁波能够反映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RS还能够通过高空扫描对监测范围内的物体进行拍摄,具有迅速准确采集信息的优点,特别是对于遥感物体这一优势更为明显。如果要监测一定范围内的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气温闭环情况、生长的植物情况以及森林的覆盖率,就能够发挥RS遥感技术的优势。其中,利用卫星拍摄来监测一定范围内所覆盖的森林面积,就可以准确判断是否森林的面积在缩小、是否已经被破坏,以及确定在预防和处理时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依照所监测森林上方的空气温度,来判断这一区域范围内的森林是否有自然灾害发生,以及自然灾害属于何种类型,并根据突况提出最佳的处置方案,确定最有效的补救措施,尽最大努力保证生态环境不被进一步破坏。
4结语
关键词:生物监测技术;环境监测;优点;应用;发展趋势
前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工业的发展及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使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环境问题也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的保护成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的课题。针对于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可以采用先进的监测手段来对其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全面反映,从而根据环境污染程度进行分析,以便于采取切实可行的治污措施。
1 生物监测的原理分析
在生物监测技术中,主要依托于生物学理论和生态系统理念,由于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而且生物与环境之间发生了密切的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在环境受到污染时,则会迅速地进入到生物体内,发生蓄积和迁移等现象,严重影响生物在生物系统中的生长、发育、分布、生理和生化等指标。生物监测技术就是利用生物对污染反应来量化和分体环境的污染程度,从而实现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监测。
2 生物监测所具有的优点
2.1 连续性、持久性强
在对环境监测过程中,传统监测手段多为定期采样,并通过对所采样品进行分析来量化环境污染的程度,但这种定期采样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即时性和片段性特点。而利用生物监测手段来对环境进行监测时,能够时刻监测环境中的细节,而且对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信息进行随时采集,能够全方位反映自然环境中发生的污染。生物监测不仅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而且持续性非常明显。
2.2 破坏性弱
利用生物监测技术来对环境进行监测过程中,其数据多来自于植物枝叶、树皮、动物的排泄物及毛发等,不会对生态环境系统中的生物个体带来破坏。可以说利用生物监测环境其信息来源、使用对象及最终目的都是生物本身。
2.3 反应灵敏
利用传统的理化监测手段无法科学的发现和甄别长期污染物,但利用生物监测来寻找污染物则更具便捷性。而且通过分析生物富集和生物积累等效应,有利于更好的提高生物的灵敏性,对寻找污染物的速度和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3 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3.1 生物监测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
在生态系统中,由于植物根系固定,同时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二者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这也使植物受到污染物的污染程度较大,特别是来自于大气的污染,更会对植物带来较大的影响。将生物监测技术在大气监测中进行灵活应用,能够更准确的实现对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并对大气环境污染程度进行确定。当前生物监测技术通常用于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和大气中氟化物的含量,主要是针对不同植物的特性来对大气中有害物质进行监测,从而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
3.2 生物监测在土壤监测中的应用
一旦土壤出现污染,则会对微生物、地下水及地表植物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利用生物监测技术对土壤监测过程中,所采用的生物监测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植物监测。对于污染区域内的植物进行观察,针对被污染植物的习性和发育情况的变化、叶片表面情况、光合作用及新陈代谢等进行观察,从而来确保土壤污染的程度。
(2)动物监测。在对土壤采用生物监测技术进行监测过程中,由于蚯蚓长期的生活在土壤中,因此对于选取区域内的监测对象可以选择土壤中生存的蚯蚓。土壤作为蚯蚓的生存环境,一旦土壤中各元素发生变化,蚯蚓能够立刻察觉到,特别是对于土壤中的一些异常物质及有害元素,蚯蚓更具敏感性。另外,蚯蚓体内镉的含量与土壤中的镉的含量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也使土壤监测中蚯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微生物监测。这种监测手段指的是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进而推断出土壤中污染程度的强弱。土壤污染物中,人的排泄物和污水是最主要的两类,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结构与数量的变化进行分离统计,能够对土壤污染程度有直观和全面的认识。
3.3 生物监测在水体监测中的应用
(1)微型生物群落监测。微型生物群落是水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并且对水体的情况有着非常敏感的反应。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多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块进行微型生物的群落监测,这种方法在对水体污染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具有更加准确、经济和快捷的优点。
(2)指示生物。指示生物的选取需要考虑生活习性是否规范、活动地点是否固定、生物周期是否虺さ任侍猓如果这些要求均能满足,这类生物即可作为良好的指示生物,并对水体的污染情况做出全面反映。常见的指示生物有鱼类、底栖类、贝类等等。
4 生物监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生物监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监测方法和手段,依据生物过程及对生物理化功能的分析和阐述来完成监测任务,其以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作为生物监测技术的重要核心所在,将其在当前环境监测中进行有效应用,充分的发挥出生物技术的重要优势,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到现代化科技的重要性。但在当前生物监测过程中,现代技术的水平还无法完全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在生物监测技术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关注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提高生物监测技术的水平。
其一,在生物监测技术应用过程中,未来要重视指示生物的选择,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加大对指示生物的研究和分析,确保所选择的指示生物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能够更全面、更充分地将环境污染情况反映出来,进一步提高生物监测结果的精确性。
其二,在生物监测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以生命科学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未来要加大对生物科学的研究力度,以此来进一步对生物的相关生理特征进行了解,从而为选择指示生物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为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三,通常情况下所选择指示生物容易受到土壤、水资源、季节特征和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监测过程中要提高其对比性,规范监测方式和手段,提高其标准化程度,更好的发挥出生物监测技术的优势。
5 结束语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生物监测技术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由于生物监测技术具有传统监测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也使其在环境监测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在提升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川.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4):59.
1 大气自动监测系统采样点的分布
随污染地区的面积,污染源的种类及规模、地形地势及气象条件的不同,大气污染的状况也不同。监测点的选定,同监测仪器的选择和污染物分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选择不当,会使所得数据价值不大,并会对以后多年的工作都有影响。
大气自动监测系统采样点的分布,除布点的一般原则(如避免局部污染、高大建筑物的影响等)之外,还可在污染源较分散的情况下,采用方格式坐标平均布点和功能区布点,上述这些布点方法从污染的扩散变化规律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方法,比较全面科学的方法,应该进行风洞模拟试验。大气扩散风洞模拟试验可模拟春、夏、秋、冬自然气候,包括气温气压、风向、风速、湿度、地形地貌、建筑物、高山、大海、湖泊等,然后将污染源设置在实际地点,调节污染源排放浓度,进行排放,同时进行全面的测试,计算确定污染物最大落地地点,进行监测点的设置。也可以根据大气稳定度、地面风速、常年风向频率、太阳辐射强度、污染源高度等因子,代入大气扩散规律方程进行计算,依据计算结果进行布点。
2 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样品采集
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空气采样必须经过颗粒物过滤和发生干扰物质的分离,否则,就会损坏自动测试仪器和影响测试精度。
空气在太阳光照时下,空气中的某些污染物质在不停地发生光化学反应,当空气被抽入光线较暗的采样管道中,有些光化学反应停止,而且向可逆方向进行。因为大气自动监测要求所得数据为实时数据,这样就要求空气样品在管道中和仪器中停留时间必须很短,所以采样系统要满足实时要求,测试方法原理必须是瞬时完成,否则就会影响测试准确度。空气在测试仪器内停留时间应小于几秒钟,甚至更小。假定一台仪器进行正常蒸试需要120mL/min空气,进口管的内径为6mm ,停留时间为ls ,采样管道不得超过7cm ,如果进口管内径为3mm,采样管道可延长到28cm。另外,抽气泵的功率要比计算要大些,以免增长停留时间。如果进口管内径为3cm ,主泵流量应为15L /s ,停留时间最大为0.2s,再接每一仪器的分管到主采样管上,虽然增加了停留时间,也不过是几秒钟。
3 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所需要的测试仪器
自动监测无人操作,空气采样,分析测试组装在一起,数据通过电话线,或者电传和无线通讯送到监测中心主计算机。
由于这些仪器用于大气自动监测,所以它和实验室仪器有所区别,实验室仪器的采样和分析均为手动,自动监测仪器采用的分析技术比实验室仪器在响应速度、选择性和灵敏度几个方面要更有特点,另外,因为自动监测仪器工作周期长,不需维护能连续工作几个月,需要很好的稳定性,而且不用化学试剂。
( l )测试响应速度
在实验室分析时间不很重要,采样时间和分析时间也可不一致,然而,自动监测仪器的分析响应时间一定要求瞬时完成,因为污染物浓度变化速度相当迅速,响应时间只要几秒钟。一种污染物浓度迅速降低,而另一种污染物浓度增加,决定于风向的相关性,自动监测仪器要跟上这种变化速度,如果响应时间较慢就会把有些特殊的数据丢失了,或者就不是实时数据。
( 2 )自动监测仪器的准确度
在实验室样品可分成几份,根据分析程序,经多点标准比较分析。在自动监测系统,特殊的重复测定是不可能的,因为空气中污染物在连续变化,数据的统计处理基于成功的测量。
( 3 )选择性和灵敏度
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一般很低,只有几个到几十个ppb 。自动监测仪器设计要求既要消除干扰、又要准确灵敏。因为仪器的体积越小越能满足实时要求,但因进样仍小,所以方法灵敏度必须很高。
4 自动监测仪器的校正
自动监测仪器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的频率决定于仪器本身的稳定程度。校正信号也被送到中心主计算机存贮起来,可作为测量信号的内标信号。
自动监测仪器的校正是通过动态校正仪进行校正,所有自动监测仪器接到校正仪的电磁阀出口端,校正仪的进口电磁阀上接标准气体和零空气,标准气体和零空气通过质量流量计,调整质量流量计上电压就可控制通过流量计气体的量,配制系列标准气体,供校正仪器使用。另外有些气体(比如SO2、NO)也可用渗透管作为标气源。渗透管是一种很短的聚四氟乙烯管,里面装有某种液态气体,管口用一种特殊的钢片或聚四氟乙烯帽封住,将这种渗透管装在一个恒温罩里,管内的气体受温度的影响,从封口钢片或聚四氟乙烯帽的位置往外渗透,让零空气以恒定流量通过恒温罩,这种气体在恒定的温度条件下以恒定的渗透速度扩散出来,作为这种气体的校正气体。所有气路与校正仪接好之后,子站微计算机与校正仪电路联接,子站微计算机控制校正仪进行定时校正、检查零点、线性关系,使自动监测仪器经常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获得可靠准确的监测数据。
5 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数传通讯
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数传通讯是进行数据传输,所以采几时分制(TDM) ,一般情况下用半双工通讯。
数据通信系统由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两大部份组成,其基本结构是终端设备,数据传输线路(无线、有线均可),通信控制设备和计算机数据处理设备,即数据通信系统的四大要素。
数据传输中数字用二进制码,与时分制 (TDM)相结合有其很大特点,因为数字通信依靠脉冲串的模式完成信息的传输和交换,脉冲串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而且都限制在一定幅度的离散值以内,任一个取样脉冲按照信息幅度进行相应的量化,均以八个比特形成编码。另外脉冲的有、无或正、负代表“ l ”,和“0”两个数码,严格按照二进制的机理进行编码,因此,凡在传输中发生的衰耗、叠加的杂波和出现的畸变等,只要再生器能进行简单的门限判决,确定输入脉冲是, “1”或“ 0 ’’,即能再生新的标准的脉冲流排除传输中的衰耗和杂波。因此,数字通信的传输质量儿乎与距离无关。数字通信技术是把模拟化了的连续信号,经过抽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交换成为脉冲形式的数字信号,把这种数字信号经调制解调器,将二进制数字调制于载波,通过把信号传输到环境监测中心,同样地,经过传输地载波信号也不能直接被接收设备接收,而要把载波信号解调成数字信号,再交给数据处理部份进行处理。
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一定要可靠合乎数传通讯误码率叹求,模/数转换精度一般是比较精确的,转换误差小于万分之一。另外,数据的实时性,大容量存贮,就要求主计算机有较强的中断处理功能,多道并行处理功能,动态存贮分配功能,分时处理以及存贮保证功能和高速运算功能,并配有磁带,软、硬磁盘等,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应采用双机系统。
6大气自动监测数据处理和管理
大气自动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必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有效的数据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特定的采样次数和数据格式,数据的准确度和它们代表的意义, 测量浓度的观察和数据的实时显示,也要有实时统计和对数据进行评价分析,数据的统计计算、校正和研究。
中心主计算机要进行各自动监测子站传送来的测量数据的接收、处理和存贮,做出空气污染监测的分析报告和有害物质的浓度显示,对整个监测网进行功能控制,超过规定极限时自动报警,自动报告通讯线路的工作情况,向所属各自动监测子站的计算机发出指令,进行子站数据检索、校准仪器和判断监测仪器故障等。其控制系统备有时间程序,数据传递程序、存贮程序、拉制系统监测程序以及解析和显示程序、数据格式、绘图程序等。
系统采用通讯手段和计算机管理将所监测的实时数据及时报告生产调度和管理部门,使之了解厂区大气污染状况,以便采取措施控制污染。同时计算机还储存着污染信息,污染标准值,上级部门下达的重要环保治理、管理指令信息,各厂简单的生产状况以及能源消耗和污染状况,进行信息交换。
中心主汁弃机除了上述功能,还有最大污染水平,平均污染频率分布,并指明与哪些因素有关,供管理与研究单位做出长期环境治理规划,最终反馈控制污染。
大气自动监测系统软件,简称环境数据管理系统,主要由 COBOL 等语言编制而成。该系统软件进行通讯、建立数据库、文件编辑、控制查询、校正、整理报表、分析频率分布、绘图、警报和数据存贮等。
7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数据精度讨论
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系统,系统中环节多,所以每个环节的精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所取得的数据对环保工作有指导作用。
所谓系统精度就是整个系统中的误差问题,误差当中最大的误差是监测采样点的分布问题和子站的数量问题,即代表性的问题。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如果大气稳定度在不稳定状态,数据置信度在 90%以上,采样精密度在10%以内,采样间隔时间为10min , 子站个数在一定区域内至少要8个,其分布频率标准偏差为0.18 。
如果进行大气扩散规律研究,除了平面分布采样点,还应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化学成份和气象参数的测定,掌握大气运动状况以及各种化学污染物质本身的性质和受大气运动所产生的扩散运动状态,进一步建立污染物扩散运动的数学模式,比较全面和正确的描述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变化规律。
其次就是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因为某些化学污染物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如果采样和分析过程时间太长,大气中化学污染物在监测过程中发生变化,所得到的数据就没有真正的代表性。比如,二氧化氮(NO 2)在太阳光作用下和大气中氧(O2)发生下列反应:
当大气样品进入采样管道和分析仪器内,由于太阳光强度降低,一氧化氮(NO) 和臭氧(O3)重新结合生成二氧化氮 ( NO2) ,使一氧化氮浓度变低,其降低的程度为: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其降低程度与样品进入采样管道和仪器中的停留时间有直接关系。所以要得到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实时监侧数据必须减小空气在采样管道和仪器中的停留时间,即仪器的死体积要小,采样泵功率要大,那么就要求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灵敏度很高,而且方法原理必须瞬时完成。一般空气样品进入采样管道和仪器的停留时间小于10s ,才能满足系统的精度要求。分析方法精度与实验仪器相同。
还有模数转换精度,即连续的模拟量转换成相应的数字量,这个误差小于万分之一。
通讯误码率,在一定的区域内,固定传输频率、发射功率、适当的天线高度,排除各种电磁干扰,其准确度很高,误差很小。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发展态势
1 环境监测的相关概念综述
1.1 环境监测概念
环境监测是指采用现代化科学的分析方式,来对环境的质量变化进行研究,并描述环境的状态和对后续的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以保证人类正常生存与发展的体系。环境监测的主要环节有:现场调查___监测计划设计___优化布点___样品采集___运送保存___分析测试___数据处理___综合评价等。
1.2 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环境受污染物影响的现状,结合过去质量的情况,掌握其变化规律,从而对后续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预测;(2)收集一个阶段的环境监测资料和环境背景数据,制定相关的环境标准、环境监控和目标管理制度;(3)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4)通过环境的实时监测,发展和改革相应的监测理论和环境监测技术。
1.3 环境监测的对象
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有:大气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环境、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以及热污染等。
2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分析
2.1 多种技术手段监测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单一手段进行一对一的目标监测,发展到现在多种监测技术同时使用,对多个目标实现了实时监测。目前我国较常用的监测技术有:(1)3S技术,它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高效的融合在一起,并且通过强大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及运用功能实现对环境的监测,目前多用于水资源管理中。(2)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该技术能将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监测人员直接访问数据中心或者向基站发出命令。(3)动态膜压法监测技术,可实现对污染水体及其它未知天然水系微表层进行研究。
2.2 全自动监测技术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已经实现了全天候的自动监测。相对于过去的断续性监测来讲,其弊端是在遇到极端天气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实时监控,造成了监测时段出现不连续。而自动监测技术则是利用网络技术和自动监控技术的发展,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监测时间得以连续。
2.3 环境监测领域狭窄
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体制中较为薄弱的一面表现在环境监测的领域不广泛,监测项目局限于表面化,没有深入等问题,不能全面的配合我国经济建设中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常规环境监测项目主要有地表水监测、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和噪音监测三个内容。对于放射性、热污染、生态监测及土壤监测等还停留在初步调查阶段。而且在常规的监测项目中,相关的监测指标也很少,如空气质量监测只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等内容;地表水监测系统中只有“三氧”、“三氮”、“五毒”等指标。这些缺陷导致目前的环境监测体系无法深刻以及真实的反映我国整体的环境质量状况。
2.4 环境监测队伍薄弱
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部门人员数量上的限制,导致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存在困难,尤其是一些领导家属非正常渠道的入职及升迁现象,扰乱了正常的人员管理秩序,也影响了其它人工作的积极性。而且环境监测队伍不能很好的利用市场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影响了人才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中的二级站、三级站多数已经人满为患,队伍内部人员的稳定性虽然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但也较大程度限制了人员的更新和优秀人才的进入,从而影响了整体监测队伍的综合素质。
3 环境监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3.1 进一步改善监测技术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一些先进的监测技术已经被其它国家投入使用。例如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以及超声波提取技术、气体采样吸附技术、微波技术、衍生技术等等。另外,在监测设备上,国际上如GC检测器等精密仪器也相继被采用。这些先进技术和设备都是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今后发展的方向,它不光能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更有利于实现我国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构建全面的环境监测体系
我国环境监测部门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在提高常规项目监测质量的同时,积极开拓更为广阔的监测领域。加快生态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辐射监测、土壤监测等项目的建设,并且开展对有机物的监测以及社区、居民住宅、企业环境的质量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安全预警和监测评估体系。同时,应该配备先进的有机污染物监测设备,加强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如对各种有毒物质、农产品基地的调查和监测,实现对土壤污染的实地监测与评估,形成环境辐射连续监测体系,以满足我国对辐射环境的管理以及辐射事故的应急监测需求。
3.3 加快现场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对于一些污染物事故现场和污染物排放源的监测时,往往亟需的不是污染物的浓度问题,而是对于污染物的定性分析,即“是什么类型的污染物”。因此,在未来的监测技术发展中,连续自动化和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监测分析仪器也将趋于小型化和复合化,以保证能进行现场快速定性分析。
3.4 加强环境标准国际化研究
国际标准化应当是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以及监测质量努力的重要方向。只有达到国际化标准,我国环境监测才能真正实现与世界接轨,与先进国家的环境监测技术、经验实现同步交流和发展。当前我国既不能采用国际化标准,也不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只能停留在对国际标准征求意见上。
4 结语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是实现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基础条件,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我们要重视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建立高效率、高素质的环保工作团队,以国际化标准来严格规范自己,才能切实的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媛,陈宪伟.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能源环境,2009(07).
1.1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水平不断的提高,相关的环境部门在环境监测方面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对于空气质量、土壤环境、水体环境、放射物、固体废弃物等环境的监测工作中便充分地应用了计算机技术,这样一来就使得复杂的监测工作变得简单起来;不仅如此,我国已经建成了较为完整的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因此可以方便的解决复杂而又艰巨的监测任务。
1.2使用技术越来越先进
我国的相关部门已经将网络技术、管理软件以及地理资讯等技术综合的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当中,这些先进的技术使得监测工作能够有效、精准的进行;不仅如此,相关的环境部门还利用了精确定位以及影像资料等遥感技术,保证了检测部门能够获得准确的图像资料和数据信息,全球范围内的定位系统则能够为检测部门提供最新的海洋和陆地环境的相关信息,减轻了工作人员工作时的负担。
2计算机技术的具体作用
监测部门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对相关的环境数据进行第一阶段的监测,然后对具体的环境进行模拟与分析,并将相关的环境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将这些整理好了的信息提供给主要的监测工作人员,让管理人员对有毒、有害的物质怎样进行处理作出恰当的决策,并且对相关的技术风险、环境影响因素以及替代方案的选择作出正确的规划和决策,使其能够最充分的保护相关部门的利益。
3如何提高环境监测部门工作的质量
提高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质量,不仅能够为相关环境的保护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提高对环境进行评价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够加强对于污染物的监察与控制,能够保证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还能够推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提高我国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质量,不仅要充分的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检测部门的日常工作当中,同时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3.1提高监测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
在进行实际的监测工作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影响工作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只有正确的操作才能够保证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也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的可靠性。我国的相关监测部门要加大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培训,要将工作人员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使他们能够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对新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就能够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并且还能够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3.2增加监测部门对于监测工作的资金使用
相关的环境监测部门要想进一步的将监测的范围扩大,并且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的话,就需要进一步的加大自身的资金投入,在第一时间内将所使用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相应的更新,学习国外先进的对于环境监测所使用的方法,以此来将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不断的提高,促进其更好地为环境监测的工作进行服务。
3.3加强监测部门对于工作的管理
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强对于相关工作的管理,要将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等价挂钩,同时还要能够执行相对应的奖赏和惩罚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责任心;并且还要将管理工作进行改善,从根本上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使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结语
[关键字]环境监测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211-1
0前言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境监测体制体系已初具规模,也有了初步的技术方法和骨架,这种变化是值得肯定的。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如今的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监测领域、监测形式日益多样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完备现有的分析方法以及体制制度,特别是有机污染、生物监测等,逐步系统化,结构化,显得尤为的重要和迫切。与此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环境监测的标准,逐步系统化,形成更加完善的体系。
1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1.1参数缺口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各行各业的污染物排放的标准相比以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使用现有的分析检测的技术手段已经渐渐不能应对日趋发展的对环境监测提出的要求,而且现如今的一些分析监测手段陈旧,就比如四川省仁寿县的环境监测甚至部分还沿用了上世纪80、90年代的标准,显然不能满足现如今这样的环境监测所提出的要求的。
原有的一些标准,监测的参数不全、检出限不合标准等情况较为多见,这使得有些被迫要进行新项目、新方法的研发。同时,很多的监测仍以主要的常规监测因子作为主要监测对象,而很少涉及一些特征的监测因子。时代在飞速发展,一些新兴行业雨后春笋般而来,对于这些新兴的的行业采用常规的因子进行监测和评定是不能够很好的反映其污染排放的具体情况的。对于这些新兴的行业,虽然制定和编制了特别的行业污染排放标准,但现行标准不够完善存在诸多漏洞。
现有的国家制定的监测标准涵盖面较窄也不能具有很好的时效性等,也没能很好的对环境污染的部分参数进行监测。好比,在实验室进行监测所得结果与实际在市场上进行监测的产品的结果还是存在差别的,者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及时的更正和完善才能达到要求。而这其中,微量的有机等污染物的监测一直是环境监测的盲点区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影响很巨大,一直是重点监测内容。现如今国内对于微量有机污染物等的监测经验不足,也不具备完整和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以及相关技术,这使得最终所得监测参数报告存在很多的漏洞。
1.2方法缺陷
现如今,国内的环境监测以及污水、废气排放等标准和分析技术方法脱节严重,也没有形成有很好的分析体制方法,也没有一个最低要求标准,使得最终的环境监测方法措施的施行存在很大的瓶颈。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则具有完善的环境监测分析的体制制度,以及系统化的监测体系。就好比遥感检测技术的使用,遥感监测技术的使用可以解决在环境监测过程出现的各项瓶颈,具备大范围、连续性、实时性、灵敏性等优势,而这些技术的应用对于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都很高,相比较而言,目前国内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1.3监管不力
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必须严格的遵守相关的规定条例,严格监管,最终对所监测的环境进行真实的反映和评价分析,提供可靠的事实数据依据。环境监测部门本是公益性质的存在,可由于当地政府的不重视,投入运营资金较少,以至于这些服务性质的监测站难以维持,从而掺入了一些利益的性质,使得最终的监测数据和评价报表不精准也不足为奇。现如今,国内的环境监测的管理体制制度还不完善,也没有很好的现实可行的的标准约束,使得环境监测管理等工作的开展裹足不前。
2环境监测技术改善的解决对策
2.1强化各机构的交流
环境监测的仪器的充分利用和投入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大型的监测仪器设备所需购置的成本高,可其具有的分析、处理等能力更加专业、可靠,对于检测得到的数据的精准性也具备很好的权威。当然,大型的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日常维护也较小仪器更要求监测技术人员的技术过硬,而一些监测站、研究机构虽拥有大型的监测仪器却少有使用,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强化各机构的交流,充分合作,合理的进行仪器的使用、共享所带来的效应明显,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仪器设备,而且可以充分的节约人力、财力的投入。
2.2强化人才的培养
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环境监测水平的因素。环境变化相比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且变化迅速,监测难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需要环境工作者具备更好更过硬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注重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改革现有的体制制度,竞聘上岗,强化竞争意识,并有目的性的组织培训,讲述新技术、新方法,充分确保相关的环境监测团队的技术能力、职业素养的水平。
2.3全面完善监测报告
每一份的监测结果都需要最终监测报告得以反映出来,建立相关的数据报表,以备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的调用、参考。而现如今的各种监测报告所得数据繁杂,缺乏统计、归类、分析,且形式单一守旧。全面完善监测报告是很有必要的,在原有的监测报告基础上,加入统计、归类、分析、评价等环节,会使得所得的监测报告更具有时效性。对于污染程度、原因进行分析整合,动态的进行说明,使得环境管理机构能够及时把握污染的程度,做好预测和处理应对。总之,应该全面的反映监测中所得到的结果,尽可能使监测报告具有更好地可行性、可靠性和时效性。
3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参数缺口、方法缺陷、监管不力,分析了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总结与归纳。现如今,国民对于环境的保护维护的观念逐步强化了,这对环境监测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环境监测工作更应该遵守规则,确保环境监测的公益性,发挥应有的环境监督保护的职责,为人类的发展、生存环境负责,提升监测水平,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实时性、权威性。着手改进现有的环境监测部门的软件、硬件设备,提供切实可靠地依据和保障,积极发挥作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应有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分析;网络体系;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325-02
一、环境监测的相关概念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环境监测是以环境分析为基础,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和描述环境状态与演化、科学预报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来说,环境监测技术主要表现在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上,以获取监测数据,最后综合于统一的监测系统。其监测对象分为空气、土壤、固废等,对其监测数据予以统计处理、综合分析。同时尽可能灵敏并及时搜集环境质量变化的信息和对人体健康有无异常影响的信息,在分析、评价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尽早地采取具体有效的行动,以保护人类正常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体系。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环境监测的过程如图1所示。
(一)环境监测发展现状
在当今这个环境保护逐渐提上日程的时期,环境保护正在朝着定量化的管理方向发展,对环境监测技术的依赖日益增强。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环境的监测。具体来说,第一由于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和严重,对环境监测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第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得到迅速发展。所以,在进行保护环境的措施中,一定要保证收集足够的环境数据信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发挥保护环境的最大效果。
(二)环境监测的目的
只有建立可靠的监测系统才能增加监测数据的科学性,才能保证监测部门的正常工作,监测对象的信息是通过监测系统的数据表现出来的。为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污染物及其浓度(强度)作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追踪,掌握污染物的来源、扩散、迁移、反应、转化,了解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污染作出预测、预报和预防;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掌握其变化规律;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订和修订各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与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三)环境监测对象
环境监测按监测介质对象划分,可分为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噪声振动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热污染控制监测等。下面对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监测等作简要的介绍。
1.大气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是监测和检测大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含量,目前已认识的大气污染物有100多种,这些污染物以分子和粒子两种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分子状污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总氧化剂,卤化氢以及碳氢化合物染物 粒子状的监测项目主要有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等。粒子状污染 物的监测项目有然降尘量及尘粒的化学组成等。大气污染的浓度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监测大气污染的同时还需测定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2.水质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的监测对象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地下水)、各种各样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主要监测项目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水质污染的综合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另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镍和有机农药、苯并芘等。除上述监测项目外,还应测定水体的流速和流量。
二、环境监测网络
环境监测工作是综合性科学技术工作与执法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体。环境监测网络既具有收集、传输质量信息的功能,又具有组织管理功能。目前,国内外关于监测网络的建立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要素型,即按不同环境要素来建立监测网络,如美国国家环保局的监测网络即为此种类型。美国国家环保局设有三个国家级监测实验室(大气监测研究中心,水质监测研究中心,噪声、放射性、固体废弃物及新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负责全国各环境要素的监测技术、数据收集处理工作;二是管理型,即按行政管理体系建立网络,我国环境保护系统的监测网络即为此种类型。监测站按行政层次设立,测点由地方环保部门控制。我国的环境监测网络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要素型”监测网络和“管理型”监测网络,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
三、我国环境监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过程当中起着良好技术保障作用。然而综合观察我国目前环境问题的现状以及环境保护具体工作情况上来看,我国应当继续以保护国家环境的目标与计划作为指导,按照环境保护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全面的提高监测技术从而为环境的保护工作有效地提供技术保障。其中还需进一步发展环境监队伍的综合素质。吸纳、培养顶尖的专业化技术型人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是环境监测发展的首要任务。
1. 随着当今工业的开发与发展,大批化学物品等有机污染物已经逐渐成为了目前环境污染中的主要的污染源,为此,有关应当有针对性的建立起一个有效地监测方案,然后开展研究整治工作。还需要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分析,应当强化对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据相关调查表明,监测技术应向着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首先,应当大力地发展多项监测技术,从而适应不同污染程度的监测需求。然后,由于生态监测属于新兴的监测技术,因此需要对其加强研究,从而实现突破性的进展。与此同时,还应当充分的借鉴世界上先进的专业技术经验,从而提高我国的相关技术水平。最后,争取充分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与成果,为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做出贡献。
2.应当注重相关环境监测仪器的研制与创新设计工作,并且保证设计仪器的实用性。因为水类污染以及空气类污染问题的逐步恶化以及难以控制的特性,为此必须强化对自动化的便携式监测仪器等的开发或研制,有利于加强对水、空气污染现象的自动检测与连续分析。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一些重点污染地区或者是突发污染事故的监测研究。一方面,不仅要做好在突发污染事故之前的预防工作,还要在事故过程当中的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监测工作,以及事故后的评价与恢复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求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强化检测与调查工作,并相应地作出防治措施。
3.环境监测管理应当朝着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进行发展。这是因为实验室管理系统对环境监测而言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的准确性以及自动化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掌握以及完善在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
国家和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履行统一、高效的环境监测行政监督和质量管理职能,国家和区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技术中心加强质量控制技术支持、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各级、各类环境监测机构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全过程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程序,从而构建起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克服我国现有质量管理的不足,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和可靠,适应科学化、信息化、定量化、法制化的环境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赵燃,崔再斌.中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06:20-21.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发展前景;环境问题;对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持续增长,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国际地位的提升。但我国发展初期主要发展钢铁制造业、石油矿产业、重工机械生产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大,虽然经济得到了发展,但环境已不容乐观。为了不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企业在生产中就必须按照国家排放最低标准严格控制污染量,从源头上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针对环境的治理问题已经是环境保护部门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是环保工作得以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文结合一些我国现应用较广泛的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技术进行探讨。
1现今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1环境监测结果偏离实际范围
环境监测结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为人为因素。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环境监测的频率下降,致使综合环境监测结果时偏离实际范围。在环境治理方面,企业地环境监测结果受到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影响较多,污染水平有时超标但监测结果并无具体体现,导致环境治理不及时,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地区想要实际提高环境监测力度,就要提高监测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这样才能促进环境的保护工作有效进行[1]。
1.2现有环境监测及治理技术落后
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相较于其他国家技术有一定的差距,在我国的不同地区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水平也参差不齐。随着我国各种生产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新型污染如也有一定的增加,我国不少地区的环境监测技术还较为老旧,对新污染物的监测手段不够,造成环境污染得不到控制或控制治理效果不好。在环境治理方面,由于老旧的环境治理技术制约治理能力,不仅治理效率低于新型治理技术,还对于新型污染物不能识别,使得环境迟迟得不到较好的治理效果。
1.3缺少应急治理技术和治理方案
环境治理是一项耗时较长、经济投入较多的项目,但环境的污染时间不定,较小的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超标的时间较长,检测起来不方便也很难确定污染源的具体信息;相对而言较大的污染源则可能在较短时间内造成环境污染超标,引起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在环境治理上较为困难,短期内的环境条件较差,会造成一定的环境失衡问题。在水资源的污染中,BOD、COD的超标造成的水体有机物污染严重需要及时进行水资源的处理,减少水中BOD、COD的含量,将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我国的水资源治理上紧急治理方案较少,一些应急治理技术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发生水资源污染时应急治理效果达不到需求。
2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技术发展建议
我国的国土面积大、地形地势多变,所需要发展和完善的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技术在每个地区都有一定的差异,但从总体上看还需要不断的加强。我国的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技术想要得到较为长远的发展,需要对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技术本身出发,找到技术本身需要改进的部分,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环境治理方案,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下面根据我国的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技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2.1提高环境监测频率,提升环境治理技术
上文中提到我国的环境监测在实际情况中频率较低,想要对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就需要加强环境监测的力度,增加其频率。我国不同地区的环境监测频率可以有一定的划分,在重工业生产区、源头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地区的环境监测频率需要增加,环境条件较好、发展条件较平缓的乡镇农村地区保持环境监测原有频率。在环境检测技术的发展上,应该把眼光放到国际市场中,了解国际上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对适合我国国情的检测技术适当引进,跟进时代脚步,避免老旧技术带来的检测结果不准确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是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加强环境监测力度不仅能实时掌握当地流域的水环境污染程度及时进行治理,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督和警示的作用,使得排放污染源的企业和工厂不敢违法超排,减少厂内治理。水环境的污染监测还可以与当地的水质处理系统联合,进行综合监测与治理工作[2]。环境治理技术的提升是其得到发展的必经之路。环境治理技术的提升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比对过去治理经验和吸取治理中的教训,完善治理方案。环境检测技术也是如此,不断地进行技术水平的提升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2.2增加环境治理方案,做好应急治理工作
环境应急治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环境治理技术想要得到较好的发展,需要做好环境治理问题,特别是应急治理工作。环境应急治理工作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环境监测工作,二是人员配置。在环境监测上应该采用监测结果快、监测水平高的监测技术,确保环境应急治理工作的快速进行。在人员配置上,应选用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检验员进行取样检验工作。环境治理工作上,应该根据监测结果快速选择适合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快环境治理的进程。环境应急处理应该限制定几个预方案,在检测结果出现后进行方案选择和完善工作,这样才能更快的完成环境治理工作。
2.3创新环境监测技术,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想要得到较为长远的发展,还需要把眼光放到科技研发与创新实践上,只有创新技术、提高水平,才能有效的促进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从而普及工作效率高、适应范围广、经济成本少的环境监测及治理技术,强化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减少生产制造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3]。创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应该从学校做起,可倡导和鼓励我国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此类技术的研究,给予更多的技术研究经济支持及技术支持,培养出来更多有能力、有技术的科学工作者和工程师,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3结束语
环境治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环境保护部门和人民群众一起努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行。环境检测技术和环境治理技术想要得到发展,还需要深入了解治理环境中的污染源,研究其污染过程,才能研发出更实用的新兴技术扩大市场需求,得到较为广泛的发展和应用[4]。
参考文献
[1]高会敏.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展望[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7):193.
[2]张景成.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6(05):120-123.
[3]罗剑锋.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J].环境与发展,2014,26(03):183-184.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关于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好不好就业的问题是很多考生所感兴趣的。下面是由本站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怎么样 好就业吗”。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课程
1.核心课程
水体监测、大气监测、生物监测、土壤及固体废物监测、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环保设备调试与维护、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水、气、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常规、典型指标项目的监测技术,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等实训。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水、气、土壤、固废等环境介质的监测和环境污染治理、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基本知识,具备各环境介质的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监测报告撰写、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物理污染治理设计及维护能力,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主要面向环境监测站、第三方检测机构、排污企业的环保部门、生产企业的分析检测部门、环境咨询服务企业、各企业的环境管理部门、国家各级环保单位,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以及物理污染控制技术岗位群,从事样品采集、前处理、分析检测、数据处理和审核,以及环保设施运营设计、室内污染物检测与治理、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大气脱硫除尘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监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进行及时发现和治理,改善环境的整体面貌,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是工业化非常发达的当今社会亟需关注的问题。保护环境首先就要从了解环境的状况开始,环境监测是人们了解周围环境的重要的工具,环境监测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环境监测是对环境保护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环境污染的晴雨表,及时发现环境污染的因素和程度,能够对我们环境中有害的化学毒物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出来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系列措施来阻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提高人类生存的环境的质量,实现人类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1 环境监测技术
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其中,测试技术作为最基础的一种环境监测技术,其主要任务是测试与鉴定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组成,以此为依据研究一定空间下的环境在一定时期内的质量现状。下面将主要分析环境检测的过程与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1 环境检测过程
一般情况下,环境监测的过程是针对检测对象,按照相关具体规定进行实地调研,然后指定符合地区特点的检测方案。具体过程:优化布点-采集样品-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提出方案-专家评审-上报材料等。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范与准则实施相关工作,如环境质量保证体系。
1.2 环境检测方法
综合来看,分析环境样品的污染物组成成分与构成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化学分析法,二是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法中常用的方法有重量法和容量分析法,如用重量法进行残渣、降尘、油类、硫酸盐等的测定,而容量分析法则广泛引用于水中酸度、碱度、溶解氧、硫化物、化学需氧量的测定。仪器分析法是近些来兴起的测量方法,主要用于对环境物质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如果对一定区域内环境污染物进行测量,通常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技术。
2 环境检测质量控制分析
环境监测工作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条件。为了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要求环境监测部门给出的报告或者数据应当十分精确,由此可见,环境检测工作质量的好坏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工作人员为了保证环境监测的数据与结果公正、准确、科学,且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而实施的一系列安全保证措施,其最终目的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从当前实践情况来看,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措施包括:环境监测具体工作实施前,工作人员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监测方案,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比较合理的安排和部署;为了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工作人员要根据这一区域环境的具体情况、以往工作经验确定环境监测指标,以此为标准分析与评价监测过程中所得数据和结果;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确保各项环境检测工作在一种科学化、合理化的规范下运行,使其更加行之有效的运行;等等。
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3.1 监测质量控制中的问题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中,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极其重要。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的严谨性,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实验室章程实施相关工作。另外,实验室人员应当不断创新试验方法,提高实验水平,使环境检测数据和结果的精确性与可靠性得到进一步保证。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将实验室工作的过程看成是数据与结果的一个验证过程,工作过程中没有以负责的态度认真考虑数据和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如果一直抱着这样的工作态度工作,必然影响到环境检测工作的质量。正是在这种工作思想影响下,使得环境检测的实验操作过于简单、单一,甚至导致一些实验评估工作变得可有可无,严重破坏了环境检测的行业规矩。
3.2 保证环境监测控制工作质量的相关建议
要想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应用技术,提高实验水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环境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确保环境检测数据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做到这一点,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下环境检测保证措施。
第一,完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管理制度。一项工作活动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支持,为此,环境检测部门应在此要求下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管理制度,为工作人员开展各项工作提供行动准则,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协调性、统一性,切实发挥个性创新精神与团队集体作用,全力开展环境检测质量保证工作,为得到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在约束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的同时,使得工作人员在一个比较规范的工作流程下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如实验室验证工作,有效避免了实验室工作流于形式、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等问题。
第二,定期培训,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素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工作人员高超技能水平为前提条件。在这一要求下,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环境监测知识与操作技能,有针对不同的环境理性选择不同监测方法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监测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为此,环境监测部门应定期对环境监测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不断增加环境监测人员的环境监测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另外,还应在环境工作人员竞聘上下工夫。环境监测部门在选用工作人员时应尽量选择环境监测知识广泛、操作技能水平高超、责任性强的人,提高竞聘门槛,避免宁滥勿缺的情况存在。
第三,建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信息交流平台。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任何一种行业、一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为了做好环境监测保证工作,环境检测部门应建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信息交流平台,将环境监测的相关数据、结果、报告等公布于众,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数据、结果、报告的相关检验工作,保证人们群众的参与权,并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4 结束语
环境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的生存和发展,对环境进行检测分析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步,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环境监测分析技术飞速发展,在环境污染危害到人们的切身利益的时候,人们对于环境监测的需求越来越高,相关的环境监测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环境监测设备都得到了新的发展。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技术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环境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直接的危害的时候,人们对环境的重要性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对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法和设备的投入也在逐渐加大。只有对我们所处的环境了解得深入,我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才能更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自觉,才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永乐.浅析环境监测中的质量保证问题[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