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管理创新

学校管理创新

时间:2022-02-25 07:20: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管理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管理创新

第1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创新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innovation discussed that――tries to discuss the teacher in charge works innovation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Guo Kaifu

【Abstract】Under innovation education teacher in charge work, not only one day and one night matter, is relentless, strengthens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unceasingly, can make the innovation progress, can teacher in charge’s innovation job management.

【Key words】School administration; Innovation

有人说:当教师难,当班主任更难。的确,这话倒也不假,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的教育群体,也是教育性的生活群体。宏观社会影响,通过班级能传导给班级群众和一般科任教不同,班主任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组织、教育、管理班级是班主任的职责,是班主任教育劳动的主要内容,是班主任生命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当全面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人物,班主任应依靠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自己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班主任缘于自己职责,缘于他在班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成为构建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模式的重要依据。

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主要教师。学生的学习、学体、道德等方面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全面关心学生,重视学生自我教育力的培养,为他们终身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有赖于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精神关怀者,在学校中班主任理应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老师,应当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他人。学生个人发展的每个阶段或某一个时期都可能有当时的重要他人。

然而,前些年时,我校少许班主任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自觉或不自觉地阻碍着学生的发展。譬如:以“差”奖“优”。有的班主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规定每次测验、考试成绩在班级前多少名的都有奖。什么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单元考试等,考试多,奖也就多,那么,这么多的“奖”,钱从何来呢?有的班主任在无其他财源的情况下,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奖”于“差生”,授“奖”于“优生”。如有一位班主任规定,每次单元考试成绩在20名之后的,每人罚五角,落后生总是有的,因而“奖金”也就有了。要么动辄便“罚”。诸如:罚抄书、罚站等等不一而足,还美其名曰,这是以“毒”攻“毒”,以“恶”制“恶”。或者消极情绪的迁移,有的班主任常常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高兴时学生可以“享福”,不高兴时,学生则要遭殃。他们每每有不顺心之事时,不是整天板着脸,就是训斥、讥讽、甚至体罚学生,这样一来。使学生时常有一种恐惧与紧张感,师生之间便形成了一道鸿沟。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加强班主任创新教育下的创新管理,加大教育创新的管理力度,组织班主任认真学习主,使他们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要求他们努力做到:

确立两种意识是加强创新管理的前提。

(1)位置意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把自己看成是管理者,还应该把自己看成是被管理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素质的提高,善于听取学习、群众的呼声。

(2)参与意识。在确立位置的基础上,班主任还应确立参与意识,即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班级的多项活动,与学生亲密无间,和学生打成一片。

树立三个观念是加强创新管理的基础。

(1)教育观念。班主任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树立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激发学生进取欲望,不能以罚代教。不能讥讽挖苦学生。更不能用各种形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发展观念。班主任应站在时代高度及时向学生传递多种先进信息,使学生的一言一、一举一动都充满时代气息,都能体现跨世纪的风貌。

(3)持久观念。班主任必须树立持久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成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来抓。首先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为创新意识的萌发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指导他们搞好家庭教育。

第2篇

【关键词】教育学校管理教师教研

创新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这是学校管理者必然要实践并思考的重大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应转变观念,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增强课程意识,由课程管理走向课程开发,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积极开发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兴趣的校本课程,以满足本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教育本质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改革以往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制度,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一项社会活动,成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事业。

以人为本,它要求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智力和潜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发展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动手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已去安排,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塑造出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习与做人并举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以人为本,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师观。一要尊重、信任教师。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更是管理的主体,要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信任、生活上体贴、情感上沟通、人格上尊重。二要激励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爱心对待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三要发展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发展,更不可能有学校的发展。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提升专业素养创造条件,让教师充分感受到自身专业发展的价值,体验作为教师的幸福感。

二、遵循规律,强化学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1.制度管理。规章既具有强制性,又具有自律性,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制度第一、校长第二”,学校领导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同时,规章的严肃性要和灵活性相结合,实行人性化管理。

2.民主管理。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不能单纯靠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只能解决必须干的问题,难以解决是否愿意干、主动干的问题。实行民主管理,可使领导和教职工处于平等地位,变上下沟通为平行沟通,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增进了解,使人际关系融洽,更能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召开教职工座谈会、开展谈心活动,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设性的议案。所以,校长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分工是基础,合作是关键,责权利相结合,这样校长才能由一把抓变为分头抓,才能微观放活,宏观调控,运筹帷幄,驾驭全局,才能成为领导集体的启动者,合力的创造者,故障的排除者,团结的维护者。

3.过程管理。管理是动态的过程,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者、被管理者、环境三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学校,可确定不同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管理机制,但是重视过程管理是贯穿学校管理的灵魂所在。各项工作,不仅要有安排、部署,更要有督导、检查、评估、总结。学校领导亲自督查落实情况,督促教师完成阶段性目标,并认真进行评比,将评比结果作为评定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并与教师的福利、奖金、职评、聘任、评先挂钩。

三、教研兴校,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为了培养业务精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要走教研之路。教研水平是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是实施骨干教师带动战略。我校中青年教师多,学校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函授、进修等,学校舍得投入,因为参与就是最大成功、培训就是最大福利、提高就是最大报酬。大力支持省市级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训,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名,州级骨干教师4名,全国优秀班主任1名,他们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要求他们每年培养一名青年教师,制定出一二三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是指导备课、示范做课、听课点评,帮助青年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差距不足。目前又有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群体的第二方阵。

二是支持并帮助教师参加省、州、县、校等各级各类优质课、电教课竞赛活动,观摩、研讨、教改活动,参加“下乡支教”活动。组织教师利用多媒体观看名家示范课并及时举办互动反思教学论坛。组织教师走出去聆听专家报告。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只有呕心沥血,才能桃李芬芳,只有和风细雨,才会春色满园,只有学无止境,才可学高为师。

三是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国家和地方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从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和办学特色出发,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为目的,由校内外力量广泛参与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

第3篇

一、普通高中学校管理的现状

反思现行的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体系和制度,对照新课程改革理念,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管理充满惰性。许多学校的管理模式还被禁锢在旧的传统意识之中,习惯以传统的管理方式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或分配的任务去完成。学校管理由于缺乏相应的灵活反应机制,而表现得无能与低效,与现今的时代步伐极不合拍,不具备迎接新世纪教育挑战的能力,成为管理改革创新的巨大阻力。

二是形式主义泛滥。不少学校刻意在规章制度上大做文章,把规章制度细则化、标准化,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把规章制度的本质扭曲。领导变成教师和学生的监工,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管理变成了搞活动、应付检查,教师和学生成了严管的对象,从而使教学本性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学无定向。在这种情况下,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只能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

三是盛行分数管理。众所周知,分数是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工具和手段。可是,在不少学校管理中,分数被绝对化了,分数成为控制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学校管理和评价盛行分数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严重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结果见分不见人,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了事业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程的实施谈何保证?教学改革只能被异化为追求高分的“遮羞布”。

四是学校管理缺乏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可一些学校管理最缺乏的就是思想。学校成了权力至上和崇尚权威的温床。领导是权威,专家是权威,教参、教科书是权威。权威的崇尚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创性和创造性,排斥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斥退了教师的个性。这也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学校的权力只能服务于学校培养人、造就人、成全人的使命”相背离。试想,一个没有教育思想,崇尚权力、权威的校园里,怎么可能有真正教育改革呢?

二、实施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面对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束手无策、任由发展,而应该以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来谋求改革和发展。课程改革呼唤学校管理的全面创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校管理创新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务、服从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管理要完成这一伟大使命,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这需要我们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和意识:

1.提升学校的管理思想。创新首先就是要有新思想、新观念,就是要与旧的或现有的不同、有点标新立异,应具有现代性、人本性、校本性。这种管理思想从何而来呢?可以理论学习、内化与借鉴;可以总结、提炼成功管理经验,上升为富有特色的管理思想;也可以集思广益、走群众路线,形成学校管理思想,乃至学校办学理念。

2.谋求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管理者应站在时代变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确定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学校发展的目标。目前,高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家庭对优质教育的巨大需求。那么,学校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呢?学校如何提供优质教育呢?从现实的角度看,优质教育是一种稀缺资源,国内外都存在“择校”的现象,在寻求优质教育上,家长往往会表现出不理智,甚至有点疯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在积极寻找办法和措施予以解决。因此,我们要分析当前的教育形势、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和生源的变化,来确立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在管理思想上要谋求学校的长远发展,而不是只把眼睛盯在当前的升学率和上线率上。

3.要克服学校管理中的思维定势。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前者说的是一种思维定势,后者要求我们跳出“圈子”来看学校管理改革,努力克服学校管理中思维定势。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跳出圈子,静心反思,认真总结,在“疑无路处”,找到“柳暗花明”,努力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提高管理水平。

4.要树立“六种意识”。一是服务意识。管理就是服务,就是为教师、学生的发展提供教育服务。二是品牌意识。校长和教师要切实保证学生这一“产品”质量,不断增强学校的品牌效应。三是市场意识。校长和教师眼中要有市场,这包括生源市场、师源市场和其他教育资源市场。四是竞争意识。学校要确立一流目标,参与教育市场竞争。五是规则意识。要遵循各个层次学校约定的竞争规则,认真履行承诺,不能采用非正常手段参与竞争。六是危机意识。要考虑到可能遇到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生存问题,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三、普通高中管理创新的内容及策略

首先是管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其实就是要实现“管”和“理”本来面目的回归。“管”重在控制,旨在约束行为,形成规范,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手段;“理”重在协调,旨在理顺关系,形成合力,是管理的灵魂。强“管”不可缺,柔“理”价更高。“管”“理”并举、刚柔兼济要求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统揽而不包揽、果断而不武断、参与而不干预,既全面负责,又授权、分工,做到层层负责,使各层次、各职能部门,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保持相对独立,各尽其责,各显其能。要大胆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获酬,优质优酬,多劳多得,打破平均分配,吃大锅饭现象,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建立起合理的评价和考核制度,以合理的激励保证管理不断创新。

其次是管理过程创新。新课程最终的实施者是教师,学校发展的动力也是教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和协调,本质就是发现优势、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过程创新必须坚持“三先”原则: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作为管理者,首先必须调查、了解、研究每一个教师,知其需、明其欲。并在了解个体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第二要充分相信每一位教师。要相信他们的进取之心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望。校长要以多种方式激励教师,且要做到“颂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另外,管理者要积极创造一种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始终营造一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也要使每一位职工清醒地认识到,事业是共同的事业,学校发展关乎群体的利益和前途。

最后是方法创新。新课程、新形势期待管理方法的创新。管理方式应从一元到多元,从直接到间接,从控制到服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管理重心应由关心客观的事到关心主观的人,由关心卷面分数到关注人的发展,由关注教学结果到关注教学方式;校长在工作方式上要努力实现学者、研究者、实践者的角色转变,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学者型校长的新形象;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坚定不移地抓课堂教学、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做与时俱进的研究者;更要抓校本教研、师资培训,参与课程开发,做真抓实干的实践者,努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第4篇

管理需要创新,这是逐渐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理念,同时也是现代学校所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校要发展,就需要管理创新一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地、更好地、更有效地求得发展!

1 什么是学校管理创新

要了解其确切的含义,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管理创新。关于管理创新,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对此做了专门的论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就是要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组合”,例如,引进新产品、应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新原料、构建新组织。而企业家的职能就是进行这种新组合。而这种新组合就是创新,这种新组合的活动就是实现创新。

学校管理创新,是创造性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一所学校能否进行管理创新,将足以表明这所学校是否富有朝气、充满自信、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生命力主要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而后者又取决于现代学校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认知能力。

社会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将无法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只是一味地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将无法应对新的挑战,也无法取得管理的突出绩效,到最后则可能会为内部要素所冲击或被社会无情地淘汰。

因此,学校必须改变学校管理中诸多因循守旧的现象,必须尽早终结学校管理中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一贯制”的做法。否则,我们的学校就会缺少发展的动力,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发展的可能,我们的民族也就丧失了振兴的希望。

2 学校管理创新意义

学校管理创新它是学校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希望所在,是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源泉。对中国来说,学校的管理创新,可谓“任重而道远”。大刀阔斧进行课程改革的哈佛大学著名校长,他重新组织了哈佛大学的管理机构,把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引进到哈佛大学的各个研究生院和各个系科。在他20年的任期内,将这所美国第一学府富有传统、举世闻名的课程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新旧世界交替之际,伴随着各行各业蓬蓬勃勃的改革创新大业。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方兴未艾,而同志所说的“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更是将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热潮推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而教育创新能否办好,首先取决于学校的创新管理。学校的创新管理,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同志曾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而民族创新素质的提高、人才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

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

3 学校管理创新的措施

学校的管理刨新是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而学校管理创新的观念、制度和措施也将随着发展而不断充实,进一步推动深化创新管理。创新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准确定位

学校要研究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要通过调查研究在细分教育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办学定位,创造性地采取一些产业性办学操作以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不同受教育者的教育。

3.2 提高素质

学校管理创新是高水平的管理实践,需要学校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除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能力、较好的作风外,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管理思想。

3.3 跳出“圈子”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校管理者必须跳出“圈子”来进行学校管理改革,努力克服学校管理中习惯性思维定势。

3.4 人本管理

我们知道,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学校教育管理者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学校管理的常规性,必将使学校教育失去生机和活力,使学校的育人成果大打折扣。因此,学校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3.5 学术管理

调查表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事务型校长和“约定俗成,平稳常规”的经验型校长,占大中小学校长群体中的大多数。我们应在现代学校,中完全摒弃“事务型”和“经验型”校长,而大力推崇“学术型”校长,推行学术型管理。因为学术型管理所倚重的校长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力量,恰是开展学校创新管理所追求的。

3.6 组织学习

学校领导者管理创新的意图目标、策划设计,无疑是十分关键的,但是,只有把这些转化为全体成员的共识,才能使创新活动具有坚实的基础。

3.7 科学实验

实践证明,开展学校管理创新的科学实验,是提升创新活动品质,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创新化的必由之路。

3.8 开发资源

学校管理创新是一个开放的教育管理模式,它是学校通过对可利用的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充分开掘和合理应用,以求得管理最优化的过程。学校对隐性资源的管理,就是要充分地挖掘校外实体的资源,并加以整合,使之更好地为创新管理服务。

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改 学校管理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38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school management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ffect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school management, such as lack of school management thought innovation, school chapter of creative school management constraints and other issu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has certain complex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school management, we need to stand on a higher point of view, change idea, be brave in to carry ou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management.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chool management; innovation strategy

0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中也更为突出教师、学生的个体发展,以促进人的能力培养和健康发展为根本,学校管理的创新也要围绕新课改背景下“以人文本”理念的发扬,通过思想创新、实践创新、民主化、开放化等策略,实现学校管理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学校在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中能够稳定提升,不断进步。

1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 学校管理的思想创新问题

新课改下,要求学校管理要“以人文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当前的学校管理中,思想创新的不足仍然是影响学校管理水平的最大因素。例如,在学校管理中,一些管理者仍然崇尚“分数为本”的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就容易忽略人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在新课改背景下其对学校的管理仍然保守、死板。又如,一些管理者崇尚“无为”的管理之道,认为学校管理就应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在管理上较为松懈,抱着谁也“不得罪”的心态,致使学校管理综合水平下滑,学校管理效果较差。再如,一些管理者保持“以权为本”的思想,认为学校管理就是“听话”、“照做”,不能够深入一线体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管理中只管听“领导”的,领导怎么说,管理就怎样进行,丝毫不能发挥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发展中的纽带作用,不能很好的协调学校的管理活动和教学活动。

1.2 教学管理制度问题

新课改下对教学及教学管理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更符合当今教育事业对健康发展和稳定进步的要求,但教学制度发展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下学校管理的创新。第一,重分数轻管理的教学思想还在延续,例如在教师考核中,成绩依然是决定教师奖惩的关键因素,对成绩评价的形式仍然以“平均分”、“及格率”为主,这就缺少对教师群体的关注和对教师劳动过程的重视,在这种管理机制下教师的教学也会缺少创新,其依然会将“分数”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以生为本”的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发扬。第二,校章的形式主义问题,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学校经营的重要财富,是学校运营中实践和理论结合得出的宝贵的管理经验。但是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于崇尚“校章”就会使学校管理陷入“形式主义”管理框架之中,管理理论、经验难以指导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且会使学校管理陷入机械化管理的死局。第三,教学管理制度缺少民主气氛,在新课改下学校的管理突出人的地位和发展,处处以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为根本。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学生都是管理的主体,民主气氛的缺失就会造成管理的“权利为本”主义、“见风使舵”思想。例如,教师评价制度中,多以“成绩”说话,领导评价为主,而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校领导、学校管理、其他教师、学生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在评价中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还会打击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新课改下学校管理水平的发展。

1.3 学校的封闭管理模式与制度创新

在新环境下,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各行业的管理、经营都趋于开放化,学校是一个“特殊的企业”,他生产的产品是“人才”,而不是“学生”,因此,学校的管理也要趋向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而不是局限于考试、成绩、升学等传统的教学重心之中。当前在新课改下,对学校的开放性管理并没有过多的要求,这里提到的“封闭管理模式”也是相对的,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参与者仍然以领导、学校管理班子和教师为主,缺少学生参与、社会参与、社会监督。例如,学校建设规划中,不能广泛的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以至于问题发生后处理难度大,还影响学校的稳定发展。以操场建设为例,学校决定建就建,很多学生、教师都不知情,施工开始了还在猜想:学校这是要干什么?建操场吗?正是这种管理上的相对“封闭性”,致使学校管理、发展过程中各种风险增加,学校管理的综合水平难提高、难持续稳定发展,难以让师生及家长满意。

2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创新的策略

2.1 学校管理思想上的创新策略

学校管理的本质是对参与学校发展的所有关系人的管理,在兼顾学校发展的同时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思想的创新就是从管理的根源着手优化管理的条件、环境等,使新课改的思路、理念得以很好的发扬。一方面,认清当前学校管理的思想路线,对陈旧的、不利于师生发展的思想、理念积极改进、优化,以一种服务的、民主的精神对待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引导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例如,深入课堂参与教学实践、多与师生交流谈心、积极与家长沟通实现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等,这些思想认识都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和进步。另一方面,要多学、多听、多思、多做,作为学校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才能进步,在思想上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进而影响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多听是指以一个“实验者”、“服务者”的姿态对待工作,亲临教学实践,多听取学生、教师意见,实事求是的解决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教学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多思,一方面要对新课改的内容、思想、目标等进行深入的思考,结合本校教学实践灵活把握新课改方向,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对学校管理的实践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更新理念、完善学校管理理论,使学校管理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状态,使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的管理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多做就是要能够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参与学校活动的质量。

2.2 校章校规的创新策略

校章是学校建设、发展中宝贵的经验积累,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课改下依然要重视校章校规的应用,同时也应该重视校章校规的创新和完善。第一,打破教学管理中“成绩”的指导地位,以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为主要目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老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奖惩评价中,要以教师的发展为管理目标,淡化成绩对教师评价的影响,通过科学的成绩统计、分析方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劳动付出得以体现,以此激励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勤于创新,也使学校管理具有新的精神风貌,积极的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实践。第二,避免对校章校规的机械化应用,要结合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校章校规,以此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但绝不是让管理者不分黑白的“盲从”领导,也不是让其以校章为借口打击教学的新思想、新主张,应在学校管理理论的支持下积极实践,结合教学管理的实际体验完善校章校规,给教师提供一个更优良的教学环境,使其敢想、敢言、敢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多思、多想、多做,以此体现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三,发扬学校管理创新中的民主思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活动中来,增强学校管理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参与度,以确保学校管理方向的准确性,学校管理效果的优良。例如,教师评价过程中打破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引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力量参与到教师评价当中,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师评价系统模式,使“以成绩为主”的学校管理模式彻底得到改善,使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更为科学、合理,也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使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获得更多的受益,促进其持续、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也体现了学校管理过程中能够广泛的听取意见、科学的应用校章校规,这就是学校管理的一种进步和创新。

2.3 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对解决学校管理相对封闭的问题有积极作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搭建学校管理交流的社会平台,使校园管理与校外监督结合起来这是学校管理的重大进步和创新。例如,应用QQ群、微信群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积极的归纳、总结学生家长对学校一些管理举措的看法和意见,也使其将自身对学校的一些建议合理、充分的表达出来,构建家长与学校的共同管理模式,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例如,在微信群众,有家长反映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存在重大过失,纵容学生干部殴打、辱骂学生。立马就有家长提出反驳,说发生矛盾的两个学生是同桌,且都不是班干部,在讨论、交流中学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逐渐的明朗化,也是家长对学校的误会解决在萌芽阶段,很好的促进了学校的管理。又如,学校操场改建问题,很多家长在群中给出了诚恳的建议,拓展了学校管理者处理问题的思路,也使学校的管理更加民主化,提高了学校管理的综合水平。

4 结语

总之,学校管理要创新就必须打破“校内管理”的守旧思想,提高学习管理中师生参与、社会参与的程度,才能取得学校管理的突破性发展。同时,要重视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管理理论,再以理论为指导促进学校管理的实践,降低学校管理的创新风险,给学校老师、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梁安作.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18-18.

[2] 刘海生.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工作[J].陕西教育:教育,2015,0(3):72.

[3] 范冬妮[1].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规范化管理之我见[J].科学与财富,2015,0(3):135-135.

[4] 张熙[1].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管理[J].中小学校长,2011,(1):34-36.

[5] 李长江[1,2],于维洋[1],张英锋[2].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的高效管理研究[J].教学研究,2010,(6):68-71.

第6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13-01

当今时代是社会变革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是市场经济全球化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学校发展面临着开放教育市场的挑战,办学主体更加多样化,教育体制结构异质化。这一方面为我国学校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迫使我们学校教育要重新审视自己生存、发展的策略和走向。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培养高水平人才,必须创新学校管理。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学校管理的好坏,影响着一个学生的发展,也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我们常听人说,某某学校校风不好,所以孩子划片本来应该在某某学校里学习、生活,可是家长还是要拖关系,走后门,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他们认为理想的,口碑比较好的学校里去。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要想让学校管理在新时代下适应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就要坚持,"校有校规"的管理原则,建立法制化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校。首先,在学校的管理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的一些方针,严遵《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小学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等一些对学校规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让学生管理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为发展助力。其次,为了一个良好的学理管理制度,和谐的管理环境,我就根据本校的特色和文化建立适合本校管理工作的一些规章制度,并让这些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发挥它应有的监督作用,让学校的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创新观念支配着创新的行动,没有突破的观念也就没有突破的做法,也就不可能创造出新的成果。

2.关注细节,精细化管理

为了让学校的管理落到实处,达到真正的有效管理。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把国家的一些学校管理政策传达下去还不行,还要让这些规章、政策发挥它在管理中起到有章可循、检查督导的作用。所以,在学校管理方面我们一定要做到责任到人,分层管理,把每一项工作,都层层包管下去,落到实处,起到作用。首先,精细化的学校管理要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细化到学校各组织、各部门,健立健全管理网络,责任到人。其次,精细化管理校园,要不分大小事务,当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来管。有一位校长说过:"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而是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可见,无论对学校管理的大小事务,认认真真,长期坚持,都能使学校的管理,切切实实为学生服务,让社会、家长放心、安心。

3.以人为本,人文化管理

学校的严格管理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固然是好事,但是为了教师、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能愉快学习,教师愉快地工作,学校的管理要刚柔结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要概让管理不失效,还要让教师、学生能自由发挥,张扬个性。首先,学校管理要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工作的需要,精神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职工能轻松愉快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学校的管理要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在班子内发扬民主作风,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之外,还要在工作中,信任、尊重教职工,创造条件,并实行科学民主的管理,强化教职工的参与意识,让在校的教职工觉得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从而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当然为了学校管理,学校领导还要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体贴教师,提倡奉献精神,并要对那些思想要求进步、品行端正、工作热情高的教师加强培养,吸收到党内来。最后,为了让学校管理工作和谐有序的进行,学生也是一个主要的一份子,毕竟这一切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都是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在工作中,时时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热爱同学,并让他们保护校园里的公共设施,不去恶意破坏。这样,学校在满足了教师自尊心、荣誉感的同时,也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并要让教师、学生觉得在这样一个大集体里工作、学习、生活是多么愉快事。

4.优化学校管理环境

现代学校管理环境创新,简言之就是优化管理育人环境,指的是通过学校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学校教育人、培养人、改造人的方向发展。学校管理创新是一种目标指向明确,但随机性较大,具有一定风险性的活动,其活动的进行,必须有相关政策的支持条件。这种政策的支持,包括管理创新中的人事分配政策、经费政策、奖励政策、评价政策等。学校管理创新要想有效进行,必须有上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条件,否则,管理创新就难以启动,即便启动也难以保证进行到底。日本管理学家在《丰田生产方法》一书中说:"要用创造的皮鞭去抽打容易僵化的头脑。"如果管理者在客观情况已经变化的情况下,还仍然固守旧的观念,无疑是反创新之路而行之,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中国先进企业经验》一书对创造者的特点归纳了七条,其中第一条就是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有强烈的探究精神,乐于迎接新的挑战,还有一条是有独立的个性和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具备上述两条,就能够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这样的管理者决不模仿他人,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决不沿着他人的脚步行进,而是开拓前进的先锋,更不会是双脚健全而不会走路的保守派。

总之,管理是一门技术,尤其是管理学校,要想把学校的简单管理变成科学管理,把学校管理的规律性在作中体现出来,形成程序、方法和原则,需要我们每一位学校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研究,琢磨,并要逐渐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使管理科学化,有效化。作为学校的一名管理者,我们要严格尊守《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小学管理规范、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当然,我们还要更新观念,以人为本,注意细节,遵循管理规律、遵照规程章制,科学管理学校,一定能打造出一个文明、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实现学校管理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王.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

第7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管理体制;决策

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快速步伐,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这种日益激烈的长期存在的竞争决定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需从小抓起,小学教育是建起一座坚固的育人参天大楼的基础,抓好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是一名校长的基本职责。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羊,理应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和智慧,在合作共营的理念下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潮流,使得小学学校管理与社会进步的步伐并驾齐驱。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进学校管理模式以及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小学学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许多弊端:责任制的确定不明显,以至于责权不分的现象泛滥,不利于统一管理;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开设“一言堂”,唯亲是任,捕捉不到民主的影子;学校的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不高,导致出现贪污或挪用现象,严重影响教育的真正意义的展现;校长与学生的沟通过少,不利于校长在学生中良好形象的树立??诸如此类的一连串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提高管理水平、注重教育质量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方面,关于这方面,本人在担任校长的过程中总结了一点心得和经验,在本文中将逐一与大家分享。

一、有效管理的基础:决策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指出:“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管理水平。作为校长,要充分考虑到决策的重要性,以良好的决策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在本人平时一些决策的经验中,总结出了关于作出好的决策的几个方面。①决策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和客观地分析问题,区分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并选择不同解决办法,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②决策须有可行性,任何决策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要将眼前所能达到的效果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考虑,使得决策所能达到的最终目的便是推动管理体制的改善和学校的发展。③与决策的制定是否有效的是时机,决策会受到时间和环境等影响,有些是基于刻不容缓的威胁和稍纵即逝的机遇,要求作出快速的决策;有些是关于教学计划或者管理方式改进等方面,则需要长期试验和实践才能决定的,总之,因时而定,因地制宜。

二、有效管理的活力:激励

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暑天寒”,这句简单的俗语从侧面反映出了激励所带来的促人进步的催化剂作用。当前科学发展观下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就是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为了使得管理模式顺应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要充分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得学校得到整体发展。在确定激励措施、完善奖惩制度的同时,要注重细节方面的鼓励。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角色。作为校长,要尽量给教师提供适宜的福利工资待遇与各种奖励措施,同时,不可忽视精神激励,学会增强老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我校出台了很多对老师的福利措施之外,还进行了更多关于促进学生进步的激励模式的探索。在一些基本的取得优异成绩和进步奖学金等方面的鼓励之外,我们更加强调的是“精神”二字。小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情都懵懂的年 龄,心灵很脆弱,偶尔的一句关怀与表扬比物质上的奖励来的更加及时,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开例会的时候,经常就这一方面和教师进行探讨,引导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做到真正激励学生主动去学习。激励是一种力量,也是管理体制中一种无形的进步杠杆,如何保持杠杆的平衡,需要我们认真的根据学校情况去探索。

三、有效管理的桥梁:和谐

学校是教育的大集体,学校教育也牵涉千家万户和社会各个方面。冰心老人曾说过:“美的真谛应该在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和谐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如果在学校管理中能充分运用和谐的力量,那么我们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是校长应着力培育好外部环境,要和当地政府及各级部门、爱心人士搞好关系,取得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其次是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学校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头绪纷繁,单凭校长个人的力量当然不可能完成各项工作,只有在各年级老师的配合下,工作的开展才能顺利。在平时的工作中,应以平和的心态以及友善的微笑去安排工作和商讨事宜,尽量营造出一种群策群力的融洽和谐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群体力量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推动学校管理工作顺利发展。

四、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

在常规的教育中,除了诸如注重文明礼仪、认真学习、保护学校环境等基本规范外,还应特别注重在师生关系方面的培养。在一些引导和规范后,学生见到老师都会礼貌问好,而教师也不仅仅只是点头,而是当学生问好的时候,给予关切的问候和亲切的回应,让学生觉得自己同样被老师尊重和注重。在这样一种和谐的关系中,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推动学校的日程顺利进行,使得学校的各项安排和活动都有序地迈步前进。

五、有效管理的灵魂:创新

第8篇

关键词:中学教育;校长;引领作用

在中学教育中,学校管理主张以创新为基本出发点,并且坚持校长的引领作用。面对现阶段的初中教学现状,发现在各个教学阶段还是存在着多种问题,某些教师的职业素养未达到标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教学体系并不完善,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面临着挑战,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这样的形势之下,校长应该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在学校中的引领作用,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确保为新时代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坚持科学办学思想,引领学校管理创新

学校管理制度应该根据时代的变迁和发展需要进行适当的变革,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就是改革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寻找新模式及新方法来引导着学校向着更远的方向发展。在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校长应该充分结合学校的情况,在明确具体特点的情况下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战略。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盲目地与其他学校进行攀比,从而偏离了学校的正常发展之路。学校的成立与发展离不开积极的借鉴和创新,最关键的一点是寻找本学校发展的实际。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校长应该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同时为实现“效率化”目标而努力。学校的管理需要从传统到现代有一个质的飞跃,要求校长具备足够的勇气和执着,梳理清楚学校的日常事务,从而能够有条不紊地突破难点问题。目前,学校管理体制与社会转型阶段使得很多具体事项难以落实到实处,因此,作为一校之长,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就盲目跟风,甚至说是退缩,这样难以让学校处于稳定状态的发展,所以,要求校长应该学会审时度势,并且充分运用众多的客观因素,积极应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引领着学校不断发展。

(一)启动现代化管理工程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让学生的发展可以和学校的制度有效连接,从而促使学校教育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为了促使每一位学生取得进步,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让校园内的全体员工都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一视同仁,无论是面对学习基础好还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都应该努力帮助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使他们可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内调试的自我教育,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率,重视学生评价及教师评价的主要数据,积极地推行学生成长档案袋和教师成长档案袋管理。经过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双向激励,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推动优质教学成果的诞生。

(二)办学思想的内化

近些年,国家通常都是采用了比较科学的办学思想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帮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使他们逐渐在接受这种模式的过程中,努力完善自身的不足,并且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素质。通过教师和学生自我言行的管理,将学校的管理理念贯彻至日常的活动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的关怀。

二、学科内部管理体制的科学化

现阶段,国家教育的发展开始重视科层制管理,使得学校教育模式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备的机构体系,从而实现了每一位成员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进行负责,同时也能对上级决定和行为进行负责。在中学管理中,这种科层制能够实现明确的分工,从而可以根据这种职能分工确定好管理职位,并且详细地规定好各种职责与义务范围。这种模式的运行过程,会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以控制,从而实现组织内部的各项业务融入至规章制度中,实现每一位成员的自我价值。学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的场所,通过这种科学化的体制,能够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使学校内部的所有人员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具体职务中,同时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校长是学校发展的支撑,面对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使得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

三、教学管理创新推动新课程的改进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新课题,综合近年来众多中学的发展情况分析,许多校长在管理方面缺乏创新意识,从而未能摆脱传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以至于手捧着新课本,但是仍然以老调子前进,始终没有真正地对新课改抱有实践态度。还有一些校长只是推进了新课程,但是具体的观念和实施途径未能落实到实处,这就严重违背了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校长对于学校具有引领作用,所以应该掌握最基本的新课程实质,及时转变思想观念,通过新型的管理模式来实施新课程,从而倡导新观念和新方法,使学校的全体员工可以扎实地推进新课程改革。通过新型理念的深入发展,让学校的全体员工和师生更好地记住并应于具体的实践中,通过生本理念的思想传播,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现出来,同时也凸显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由此呈现出现代化教学管理的价值。

四、结语

第9篇

【论文摘 要】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职业学校的管理理念与机制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结合当前职业学校管理创新和经营发展的新理念,就如何经营职业学校进行了阐释,并对职业学校的经营者素质提出了要求。

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最大目标是实现择业自由和全面发展,使人们更好地赢得尊严。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如何使人们有业、乐业、赢得尊严,是新时期赋予职业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而光荣的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职业学校管理者就必须研究职业教育的“教育性”与“市场性”这两大根本特性,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学校管理的创新,实现从单纯的行政管理向经营学校的转变,获得最大的办学效益。

一、 职业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

管理创新是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对一个民族而言,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对一所学校来说,它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原动力。职业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管理创新,使学校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职业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强化服务意识,对“学生终身职业生涯发展”负责

学校的产品是教育服务,职业教育本身具有教育和经济的双重属性。职业教育是教育问题,推动职业教育是经济问题。职业教育应该呼吁经济界“参与”而不仅仅是支持,同时应坚持“市场导向”和“客户导向”的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在经济体系中的服务价值。

(二) 强化质量意识,为政府、企业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产品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生命,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最终取决于职业教育自身的社会作用,发展职业教育环境条件的改善最终也依赖于职业教育自身的社会作用,而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教育教学质量。

(三) 强化市场意识,精心打造学校品牌

职业学校的发展应依托市场,教育教学改革应瞄准市场,学校管理应适应市场,校长和教师的眼中应有市场,包括社会需求的人才市场、生源市场、师源市场和有关的教育资源市场,主动参与教育市场竞争,广泛地开辟和占领市场。

二、 经营的内涵与特点

“经营”,就是筹划并管理,即为一定目的而设法使机构或组织运转。经营,对于经济界和企业人士来说,往往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经营学校则应根据职业学校的社会功能和贴近市场与企业的特点,从经营的经济性、文化性、市场性、风险性上去认识和理解。

第一,经营的经济性。经营,从经济的角度去思考,就是根据职业教育的资源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对职业教育长期的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和部署,制定职业教育的远景目标和方针等,解决其发展方向和战略。

第二,经营的文化性。经营,从文化的思考去理解,就是要苦心筹划,精雕细琢,追求精益求精,要分析和提炼出自身的品牌和质量特点,去确定自己的办学理念,从而去追逐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追随度和忠诚度。

第三,经营的市场性。经营,从管理学的角度去认识,“经营”大于“管理”,经营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主要涉及市场、顾客、行业、环境、投资的问题,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盈亏的问题。

第四,经营的风险性。经营,就是要有风险意识,时刻准备根据市场和环境的变化而创新和改革。职业学校具有面向市场和企业的特点,只有树立起风险意识,才能从容面对风险,并把风险降到最低。

三、 职业学校的经营

职业教育经营是一种充分考虑与经济产业结构接轨,考虑其对人力资源新趋势、新要求的经营,主要通过市场开发、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资金开发等使用资源的方式,使职业教育与教育消费者的需求相结合,并经由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技术产品等的传播,创造出新价值。

(一) 外部环境的经营

职业教育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与经济运行、社会就业互动最直接,因此,职业教育的经营者就需要密切关注各级政府宏观政策变化、捕捉职业岗位能力发展动向、就业市场供求状况等;保持与其他部门的密切联系,不断获得学校发展所需要的政策信息;协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高一级同类教育实施者的联系,了解本教育类型将要承接的学生(学员)及毕业生的升学等去向学校。以便更有针对性地确立经营战略,使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更适合社会需求,实现顺畅的“出口”,带动顺畅的“进口”。

(二) 发展战略的经营

职业教育应围绕经济产业发展前景为教育制定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同时努力形成合力,以推动目标的实现。经营者应充分重视职业院校品牌建设和质量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获得家长的认可,赢得社会的赞誉,赢得更广泛的生源市场。 "

(三) 办学定位的经营

确定办学定位是职业教育经营者首要关注的问题,总体上说,办学定位包括为谁办学、办什么样的学校等方面的内容。办学定位包含生源市场定位和学校特色定位两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经营者必须进行市场调研,要了解本区域的产业及人才需求情况,然后合理规划中高职院校比例、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师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这样才能形成学校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持续发展、各类人才供求合理的发展态势。

(四) “生产关系”经营

教育是一种服务,学校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政府、行业企业、学生家长是职业教育的消费者,供需双方构成了教育市场。教育质量的好坏应由投资者(政府、学生家长、企业行业)来判断。职业教育应能顺畅有效地与“消费者”沟通合作。沟通合作,本质上是一种质量保证力量。以英国的职业教育为例,它有一个强有力的质量保障体系,除了学校和培训机构的自评以外,国家就业与培训委员会每四年对各学校或机构进行评估,质量好的可以五年、六年评一次;而质量差的就要每年一次,评价者给被评者一个级别定性,并且凭此决定给予学校多少经费;企业业主也参与到对学校评价中来,他们通过将自己的职员安排到哪个学校或者机构去接受培训,来左右学校的生存状况;学生入学以后,在一定时间通过国家统一的网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等进行评价,完全不受学校影响。因此,学校很重视就业与培训委员会、业主和学生的评价,以此作为改善自身管理与经营质量的动力。

(五) 投入与产出经营

职业教育的经营者应该懂得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追求教育资源投入的最大利益。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来说,为了给师生技能实践提供足够场所和工位,必须不断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而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紧缺专业和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四、 职业学校经营者的素质要求

现代职业学校的校长应当成为经营者,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能够生存多久,首先决定于学校的校长能否胜任一个“经营者“的责任。

学校经营,就是经营自己的品牌、质量、教育理念。必须实现自己的学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追随度和忠诚度,具有良好的质量信誉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的目标追求。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经营者,应具备以下各方面的素质:

一是敢挑战现状。对于学校经营者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不行”,而是“还没有到时候”,这种等待和观望,是阻挡变革的最简易的借口和最安全的办法。要变革,就要敢打破现状,不给现状以苟延残喘的机会。

二是创建文化。对于学校经营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勾画未来,根据自己相信的事去确立目标,并运用特色校园文化和坚定的理念去努力实现它。

三是应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学校经营者应对自己面对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并用好奇心去激发探索的欲望。从现实来看,较早的变革几乎没有失败的,而太晚的变革则很少有成功的。早改只会付出较小的代价,而晚改则会受到巨大创伤,变革时间等得越长经营者的努力就会越贬值。

第10篇

创新中的高中内涵发展,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别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

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放在标志性成果上,或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或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秉承“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原则,将学校中的管理、教学、德育、教师素质提高、学生成长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

精细管理是提升办学质量的保证,实施精细管理就是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做到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学校加强过程考核,抓实教学督查监控,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使监控贴身到位;细化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要求,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的二次备课。严格执行审核制度,相关职能部门严把导纲、作业及周练月考命题的审查关和质量关;调整命题策略,研究命题方案,科学系统地安排训练与考试,在试卷的质量、考试的组织及考后的分析反馈方面下工夫,做文章。

二、有别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

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软实力,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规模与质量达到有机的统一。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和风景线,学校要科学定位质量目标:一是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快新高考、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进程;二是优化教学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品质,以目标激励人、引领人、发展人,构建全面科学的目标体系;三是全体动员,整体推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有别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

学校的特色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同时它也为学校内涵的发展增添了亮丽的风景,是学校内涵的真正灵魂。学校的高楼大厦和管理的规范化并不能充分体现学校存在的价值,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文明传承的历史展现出的特色化,才真正体现出学校存在的全部意义,也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历程。这好比一个健康的人,仅仅有健壮的体魄、合理的习惯还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理想信念,这样才真正代表着这个人的生命和价值,才能说这个人有“内涵”。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树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

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特色,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首先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全体师生共同提炼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人本化、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并发展成师生共同的愿景。积极倡导学校的特色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并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四、有别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工作; 管理;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行业和部门发展的源泉。高校档案管理将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针对所出现的新的档案管理难题,需要的就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1 高校档案含义

2008年9月1日,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布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指出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学校档案是广大教职工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材料。档案不仅记载着学校的办学历史,而且记载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德、能、勤、绩。这对于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办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校档案还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全面反映了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活动,是评价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窗口”,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管理、教科研工作和教育督导评估必不可少的资料。因此,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常常可以从档案中反映出来。鉴于此,高校的档案管理在系统化、规范化的基础上,还要从如次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

2 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思路

档案管理思路创新具体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是具体档案技术创新构想,大到全球图书档案管理查询系统发展战略,小到某个具体部门的档案管理思路方法。

要想有创新行为,是管理工作上新的台阶。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思路决定出路,档案工作创新的前提是管理思路的创新。管理创新的过程将始终贯穿着观念创新的思想,观念创新就是使管理创新得以成功的保证。管理创新必须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特别是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把知识和创机关报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全社会用户和学校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对档案馆管理水平的评价不能单纯地看场所、设备和馆藏,而应主要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观念创新并不等到同管理思路创新,因为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观念创新是静态的,而思路创新是动态;观念创新是笼统的,而思路创新是具体的,观念创新只停留在意识上,而思路创新要把思路落实在行为上。很显然,管理思路就是要把某种思路落实到具体的管理行为上。

3 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3.1 管理内容的创新。 档案馆虽然收藏有学校文献资源,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献资源收藏齐全。人们至今仍然会感到馆藏资源的不足。单凭本馆馆藏难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必须调整,充实馆藏内容,提高馆藏质量。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采集用户的需要的档案资源,并对档案文献资源不断地进行优化、组织、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及时、准确、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3.2 管理方式的创新。 档案管理的好坏往往要通过对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根据时展的需要,对档案馆管理水平的评价不能单纯地看场所、设备和馆藏。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馆的管理工作重心要从对馆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要面向用户,走向用户,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有之所急,馆员与用户之间的配合关系将更加融洽与协调。 高校档案馆虽属机关部门,但大多属于非独立结构,一般情况下挂靠校办,或者是校办的一个科室,其职能主要是执行而非决策。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高校管理者逐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高校机构改革中,先后将档案管从校办或其他部门分离独立起来,升格为直属单位,变成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决策,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档案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确保档案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档案工作创新的硬件基础。尤其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现出科学性、方便性、实用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4 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要打破档案管理思路呆板和管理模式陈旧的格局,重要的是要有管理机制的创新。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工作以经验管理居多,工作人员的选配往往也是以具有档案工作经验为先决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容易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更谈不上去创新。必须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创新的根本问题。积极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使每个人都有危机感,从而激发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潜力,充分调动积极性,使档案工作呈现出充满竞争活力、开拓创新的新局面。要建立一些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如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将个人创新的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劳动报酬、晋职挂钩,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氛围和环境,促进档案工作的良性发展。还要加强馆员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以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防止其老化或停滞不前。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长;管理艺术

        有一个好的校长就有一所好的学校,校长在一个学校中作为领头人,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校长优秀的管理胜任能力,乃是他们取得优质经营绩效的根本。农村小学校长要紧紧把握住育人这个主旋律,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真正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一、农村小学校长进行学校管理创新原因

        管理创新,就是按照时展的要求,学校放弃旧的管理模式和与之相应的方式和方法,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和相应的方法,以实现学生学业进步的目标。农村小学校长是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创新的领导者、组织者、承担者,是创新的主体。农村小学校长进行农村学校管理创新原因有二:(1)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时效性,管理者所面临的是一个动态、多变的世界,今天成功的经验,明天不一定适用。管理活动的三要素:管理者、管理对象和客观环境,均在发展变化着;相关的条件、因素也在发展、变化着;因而管理者必须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去开展工作,管理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手段和方式等方面的创新。(2)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经常的面临着大量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也必须创造性地去对待和解决。

        二、农村小学校长具有的管理素养

        在一所具有较完备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学校实施品牌管理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是还需要校长能准确地为学校定位,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抱有坚定的信念,最终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如果定位欠准确,容易形成“表面功夫”,学校宣传搞得热闹,学校发展成效不大的局面。其中校长的管理素养是非常好重要的,对于农村小学校长而言,应具有以下素养:

        (一)校长要有新课程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校长一定要走在这场变革的前列,领导好新课程改革。农村小学校长首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确立新的教育目标,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中陈腐的东西,引领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用教学方式的改变带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新的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评价体系。

        (二)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加强教师教学创新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求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严格按照“师德八条”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二是必须加大教研教改的力度,以新课程培训、评优课、新教师过关课、展示课、示范课等形式开展听、评、改活动,转变教育观念,确实改变教学方法。三是必须熟练地掌握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备好课、上好课,优化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让农村孩子也能像城市孩子一样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达到40分钟最大限度的利用,效益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校长要以情感人

        校长以情感人,就要走出办公室,走进教师的工作中、生活中、情感中,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用对待学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诚心对待教师、管理教师,对教职员工不分高低贵贱,不分亲疏远近,不欺弱惧强,靠威信而不是权力来管理。校长要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水平,也要对教职员工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业务技能、生活习惯等方面了如指掌。能够经常深入到教职员工中去,善于与教职员工沟通思想,掌握教职员工思想动态,理解教职员工所急、所想、所愿。真心实意地为教职员工着想,把出发点放在对他们的关心体贴和照顾上,构建领导,朋友,荣辱与共的多层面关系,让学校成为“家”的延伸,心灵依托的港湾。

        当然,当好农村的一名小学校长还需要更多方面的要求和更高的能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调动更广泛的教职工积极性,才能得到各级领导对你工作的支持,才能使学校稳步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对学校的好评,才能逐渐缩小城乡学校的管理水平。因而,需要对农村小学校长管理艺术进行创新。

        三、农村小学校长管理艺术创新的对策

        (一)管理中要体现人文关怀

        校长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经常把教师看成是具有各种需要的人而不是工具。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作为校长,也要给教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不要管得太死,让教师能自由支配自己,根据自己的好恶有所选择地工作和学习。要设身处地地为教师着想,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承认每一个人的价值;要尊重教师的各种合理需求,注重感情交流和投资。

        (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决策需要承担风险?决策就是对决策者心理素质的全面考验。没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决策是不成熟的决策,没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决策者是不称职的决策者。那么,农村小学校长应该怎样提高决策的心理承受能力呢?一是要加强决策熏陶,多看一些成功决策者的人物传记,学习他人驾驭风险的经验;二是要加强心理考验,有意识培养吃苦精神;三是要胸怀开阔,少计较名利,树立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四是要未雨绸缪,超前做好决策的各项准备工作,使自己时刻处于决策的主动地位。

        (三)农村小学校长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

        跳出狭小的学校教育范围,摆脱就学校论学校,就教育论教育的思维模式。教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村小学校长必须清楚,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真正的质量是不仅要体现在对农村学生的现在负责,也应当体现在对农村学生的将来负责,也就是说,应当挖掘农村学生的潜能,为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创新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只要开发得当,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不同层次的创新型人才苗子。

        总之,实行民主管理,形成民主氛围,农村小学校长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民主氛围,尊重人、善待人,避免居高临下的说教,要主动听取意见,采纳群众建议。政治上信任同志,生活上关心同志;业务上帮助同志;工作上支持同志;为教师学生多办实事,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抓质量,促普及,以良好的教学质量求得群众的信任。学校有事与大家商量,集群众智慧于一体。校长要勇于顶大梁,挑重担、敢于负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事事处处做出表率。善于当好参谋,给村干部提出好的点子,想出好的办法,引出好路子,做出好榜样。 

参考文献:

[1] 孔炜,杨东主编.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化胜任特征研究[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