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毕设开题报告

毕设开题报告

时间:2022-05-07 18:30: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毕设开题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毕设开题报告

第1篇

一、基本情况

(一)启动阶段

20××年10月25日,教务处制发了《关于20××年毕业教学实践工作安排的通知》,标志着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正式启动。要求各专业本学期内完成选题和开题工作,规定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不少于9周。同时,文件对毕业实践环节从前期准备、过程管理到成绩评定都提出了要求。

20××年11月22日前,各二级学院将20××届各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工作安排交至教务处备查。

实践教学科对2017年7月编印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手册》重新进行了修订,并发到每位指导教师手中。

上述文件的制发,进一步明确了毕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规范了管理环节,保证了工作质量,为毕设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题、开题阶段

各学院成立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对选题、拟题和审题、开题、论文写作指导等工作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选题、开题环节12个专业都能按照规范要求严格审查,并做到一人一题,来自社会生产一线的应用性选题比例较往年明显增加。每个学生都下达了任务书,完成了开题报告,国际学院、人文学院还组织了开题答辩。

(三)前期指导检查阶段

寒假期间,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任务书要求,收集毕业论文(设计)所需的相关资料,构思整体框架,开始毕业论文(设计)的初稿撰写工作。指导教师按照学校的要求,采取当面指导、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定期和学生联系,指导论文写作。

(四)中期指导检查和整改阶段

20××年3月21日,教务处下发《关于开展20××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期检查的通知》,并于3月24日至3月30日组织开展了中期检查。

本次检查的重点是工作进度、论文质量和教师指导情况。同时,也是对学生前期调研、论文(设计)完成过程、进度、工作态度的综合评价。检查分二级学院自查和学校专家组抽查两个阶段。自查阶段,各分院从20××届本科毕设是否做到一人一题,指导教师的资格和指导学生人数是否达到学校要求,工作进度和质量是否实现任务书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指导教师要为每为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论文完成质量评价打分,学院对整体工作进行总结。抽查阶段,学校组成文科和工科两个专家检查组,10为专家采取查阅资料、与学生座谈、听取汇报和质询等形式,对分院的毕设工作给予综合评价。

从检查结果看,20××届12个本科专业均能按照学校的整体安排,严格有序地开展工作。据统计,全校20××届本科毕业生共1328人,1266人按时完成初稿,延迟完成62人。总体优良率为79、5%。中期检查通过1178人,占学生总数的89%。87、9%的学生态度认真或较认真。

7个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比例均大于50%的合格标准,文科、经管类专业中工业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达标,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和英语专业整改后能基本达到要求。

专家组从指导工作、学生状况、教学管理、资料留存等4个一级指标及9个二级指标,对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给出了量化的总体评价。同时,针对性的指出了各专业的成绩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五月下旬,校评建办联合教务处、教学督导团及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开展了全校教学资料“四查”,其中本届毕业论文(设计)为重点检查内容。学校教学副院长还组织召开会议,把检查出的问题当面向二级学院反馈,并要求限期整改。

(五)论文答辩阶段

20××年4月30日,教务处下发《关于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的通知》,本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于本学期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进行。

各院成立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答辩工作小组,负责评阅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审定学生答辩资格,统一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审核答辩成绩等项工作。

5月19—25日,各学院集中组织学生论文答辩。教务处对各个专业的答辩开展情况逐一进行了检查,并就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意见和整改建议。

(六)论文抽检

为端正学风、规范学术行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原创性,学校对本届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位学生在签订任务书时都同时签署了独立完成论文(设计)的诚信声明。成稿前,教务处要求学生统一利用维普通达系统对自己的论文(设计)进行复写率检测,并根据比对结果进行整改,规定学生最终提交的论文(设计)复写率不得高于30%,优秀论文不得高于20%。

(七)评优选优阶段

5月8日,教务处制发了《西安思源学院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优秀论文(设计)和指导教师评选工作的组织管理、评选奖励办法以及理工类和文史经管类优秀论文(设计)的评选标准。

经二级学院评选,有88篇论文(设计)被推荐参评校级优秀。这些论文经教务处审核,并组织专家进行二次评审,最终20××届12个本科专业共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76篇,推选出优秀论文指导教师40名。经校专家组评审后,将正式颁发文件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资料归档阶段

目前,20××年毕设工作已基本顺利完成,为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各项留存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5月24日,教务处下发了《关于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归档工作的通知》,并提供专门的档案袋,要求学生论文(设计)资料统一按照10项内容和顺序归档保存。要求二级学院按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2个教学环节收集整理归档资料。

二、毕设工作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

1、学生知识面窄,专业基础理论欠扎实,缺乏的论文写作的专门训练,造成论文完全是策划或材料堆积,缺少实证研究;

2、由于学校对本届学生论文的格式提出了统一严格要求,并反复强调检查,使论文格式规范化程度整体上大为改观。但少数学生仍存在格式不规范,摘要写作质量不高等问题;

3、学生论文研究课题的独创性不够,有的设计性课题过于简单,只覆盖1—2门课程的内容,学生在毕设中得不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不能起到检验学业水平的作用。学生尤其是文史类学生论文在实习、实验、实训和社会调查中完成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4、近一半的由于提前找到了工作,有的已正式上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质保量完成毕设工作。极个别学生对毕设工作采取消极的态度,土木工程、建筑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各有一名学生因为没有及时提交论文(设计),成绩不及格。

(二)教师层面

1、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指导毕设的经验,个别教师不能胜任指导过程所有知识内容的要求,需要别的老师协助完成。

2、外聘教师大多年事已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讨论,指导学生完成毕设;部分专业几次更换指导教师,由于每个教师的指导思路和方法不尽相同,造成学生长时间适应不了,因而影响了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三)二级学院层面

1、机电学院在毕设写作阶段对学生监督检查不严,严重影响了答辩进度。

2、交通运输专业提供给学生的选题中,分析类课题占50%多,设计类课题不到50%。学生论文内容叙述性文字多,专业知识含量和综合技能的展示不足。

3、检查发现,个别学院过程资料不完整,或表格填写信息不统一,准确性不高。

(四)学校层面

1、大四学生没有固定的自习教室,到图书馆作毕业论文(设计)时间有限,建议学校能给提供专门作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室、场所。

2、电信、机电、能源等学院都有部分学生结合毕业论文(设计),制做出实物成果,但学生和二级学院都缺少购买零部件的经费,建议学校能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第2篇

关键词: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

中图分类号: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3-0026-02

毕业设计(论文)(下文简称“毕设”)是普通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普通高校本科生在校期间最后的、最重要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训练科研技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1-2],目前高校中本科毕设质量并不令人满意,学生各项能力仍然缺乏有效的锻炼与提高。如何有效提高本科毕设的质量,是高校专业教师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课题[3]。本文根据机械类本科毕设的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近几年实际工作的体会,对本科毕设环节中的问题、原因及改善措施等进行探讨。

一、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现状及问题

机械类本科毕设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参与,并由学校各管理部门通过督导组等多种形式进行监管的,三方共同参与,并受到学生个人的知识基础、选题的难易程度、指导教师能力、高校管理部门、校外实习单位等众多因素影响的一项教学实践活动。它是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基本理论的一个系统梳理,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理论课高度衔接、融合、综合应用的训练,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毕设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的个人综合能力,同时也反映出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然而,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传统指导方法逐渐难以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导致毕设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4-5]。

首先,就参加毕设的学生而言,由于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使得学生对于较深层次的专业技术问题难以产生好奇,毕设动力不足。在毕设过程中学生普遍面临就业、考研和出国等压力。此外,也存在学生学科知识积累不够扎实、数理科学素养有所欠缺、基本科研技能明显不足、独立创新精神未予锻炼等情况。

其次,就指导教师而言,一方面,由于教师队伍的逐渐年轻化、高校待遇相对较低、教师职能向科研及社会服务倾斜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使得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难以集中精力指导毕设;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毕设指导经验方面得到系统培训的机会很少,大多是边做边总结,这也导致部分毕设质量相对降低。

此外,就学校而言,由于连续扩招导致学校的师资、硬件等方面资源相对紧张。社会发展导致人才培养目标逐渐转变,而学校现阶段教改步伐仍不能完全跟上社会需求的快速转变,这也在毕设环节得到体现。另外,毕设的相关管理制度与方法一定程度上沿用过去的经验和做法,难以考虑每届学生的具体情况,难以在毕设的各个环节对进度情况进行严格监管和考核。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以上三个方面都是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很难将某个具体的影响因素简单归结于某一方面的作用。比如,在毕设过程中学生就业、考研和出国这一影响因素中,尽管学生起到了主导作用,但学校通过各部门相互协调,能够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同样可以在其中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二、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影响毕设质量的因素众多,它们大都主要对参与毕设的某一方面产生作用,然而这一作用的大小也受到另外两方面的影响。下面依次从这三方面的角度来探讨各种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其中的深层次原因。

(一)学生方面

学生是毕设的主体,对毕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作用于学生进而影响到、甚至决定着毕设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一部分因素难以通过努力得到明显改善,比如:就业压力,用人单位的特殊要求等。但另一部分则完全能够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在毕设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甚至显著的改善,比如,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对课题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合理选题等。可以看到这些影响因素几乎都是通过影响学生投入毕设的精力、态度等,进而对毕设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学生对毕设的重视程度、精力投入程度以及个人综合素质将对毕设质量起到主导性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决定毕业质量的个人综合素质不仅包括毕设开始前的个人综合素质,也包括毕设过程中逐渐得到增强的个人综合素质。而这部分增强的个人综合素质正是毕设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它通过毕设锻炼获得,因而也将受到学生对毕设的重视程度、精力投入程度这二者的重要影响。所以,这二者对于提高毕设质量非常关键。

(二)教师方面

毕设指导教师在拟定、申报课题,指导、审核学生工作等多个环节,通过各种方式对毕设产生重要的辅助作用。目前,高校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科研和产业开发等社会服务工作,指导毕设的精力投入不足。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如高校待遇相对较差、毕设激励机制不明确等,也有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在选题、指导、评审等环节不能切实负责。此外,有些教师或者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社会实践体验,或者缺少指导经验。可见,教师方面可以明显改善的影响因素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方面,即相关经验与能力的缺乏;一是主观方面,即责任心不强,精力投入不够。

(三)管理方面

在整个毕设过程中,各相关部门通过多个环节,运用多种手段对毕设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毕设按时依次进行,保质保量完成,因而对毕设质量起到重要的监管职能。然而,学校很难对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具体毕设课题都拟定较为细致的审核、验收标准,实施细则不完善,难以对学生毕设提出较为具体、全面的质量要求和合理的成绩评定办法。一些学校甚至对指导教师并没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从而缺乏对毕设全过程的有效监控,使得毕设成绩评判过于宽松,答辩流于形式。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毕设质量有所下降。所以,管理方面的各种影响因素一方面是源于审核标准、实施细则、评分办法等制度规范的全面性具体性及可行性适用性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源于这些制度规范的执行强度不够。

三、改善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策略

基于上一节的原因分析看出,学生的个人重视程度及精力投入程度对毕设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而教师的相关经验与能力、责任心及精力投入程度,以及管理部门对于相关制度、标准的不断规范与完善、严格执行,这两个方面不仅直接作用于毕设过程,而且通过影响学生的重视程度与精力投入,进而间接地作用于毕设过程。所以一些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不妨针对以上这几点来开展。

首先,要严格过程管理,分阶段开展审核监督,进而实现目标管理。及早落实毕设选题工作,严格把关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作好毕业设计中期检查,重视答辩工作和材料归档等。尽管毕设教学环节是一种松散式的教学活动,但通过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同时对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干部等提出具体的责任要求,做到齐抓共管,将能够促使学生增强重视程度、增加精力投入,也有利于教师树立责任意识、增加精力投入,并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

1.在选题环节,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师生互动,通过团队合作及校企联合等多种方式开展毕设,确保课题既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针对课题开展主动调研,增强对课题的了解。2.在设计与指导环节,提供较为充足的软硬件条件,尽可能的进行集中毕设集中管理。这样不仅便于管理,也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毕设中来,同时也方便师生交流。3.在答辩和成绩评定环节,应严格把好答辩关,执行指导教师回避制度、匿名评审制度等,如有条件不妨开展多次答辩。严格实施评分办法,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对于不合格的毕设绝不放任姑息,对于优秀毕设成果积极推荐学习,并给予表彰。对各阶段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并给出相关处理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开展毕设成果的比较、学习,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其次,针对各专业拟定较为全面细致的、切实可行的审核标准、实施细则、评分办法等制度规范,以便于有效实施过程监管,尽可能剔除主观因素,实现规范管理。

再次,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和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强教师的毕设指导经验与能力,向师生推荐优秀毕设开展学习探讨,积极交流,带动校园良好学风。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团队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不断改善软硬件条件,并实施团队指导与监督,迅速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

此外,可以采取讲座、优秀毕设报告的学习与宣讲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口头与书面的表达、沟通、交流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帮助教师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到毕设中来。

影响毕设质量的主客观因素众多。本文针对机械类本科毕设环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参与毕设的三方分别探讨了一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这些因素的深层次原因,由此提出相关改革思路和方法,并进一步指出了改善措施。如何切实提高毕设质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需要各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并依赖于各相关教学环节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志贤.工科院校毕业设计现状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2).

[2]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3]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22).

第3篇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graduation design flow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i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network system platform based on the working flow. The system is integrated with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making the i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computerized, automatic, and standard. It can help finish graduation design i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covering administrator management, thesis establishment by teachers, thesis examination by experts, thesis selection and proposal by students, intermediate stage, defense, and also graduation thesis evaluation as well as excellent thesis recommendation, so as to effectively conduct process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management and guarantee the efficiency and standardization of graduation design.

关键词: 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网络平台;教学管理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graduation design (thesis);work flow;network platform;teach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205-02

0引言

大学扩招已经多年,它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加强国民基本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大学扩招对教学质量影响这一话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对部分大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教学管理人员认为扩招后的教学质量有所下滑的比例达到54.5%,在调查改进措施时,31.2%的教师认为应该加强毕业设计管理。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

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过程管理

教学实践发现,毕业设计制度与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但最为突出的是在“过程管理”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从立题、审题、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后期检查、论文评阅以及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缺乏明确的标准与考核指标,造成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漫不经心,教师指导流于形式。各高校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对现有毕业设计指导与管理从制度化管理、过程化管理,现代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也提出了毕业设计过程中环节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等建设性意见和方法。我们课题组也从过程导向性学习的课程与学业论文指导同步教学模式出发,开展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成果。但多数的研究还停留在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等管理上,整个过程以人工为主,效率不高,容易出错;透明性、可监督性,可评估性也难以保障。因此,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综合指导与管理系统将有效地对毕业设计诸环节实施过程监控、指导和管理,从而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2构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与管理平台的思路和方法

2.1 系统构建的基本思路针对缺乏过程管理的问题,我们提出从规范管理入手,把过程管理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保证。我们在“强化管理、规范组织、精心指导、全面监控、科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下,完善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构建的指导与管理系统将各项与毕业设计相关的制度规范有机地融入其中,这些规范和制度将成为系统运行中的重要限制条件,每个参与毕业设计活动的人员将严格按照规范完成毕业设计每个环节的工作,从而提高了毕业设计工作的规范性,降低了人为和随意性。当然系统也具备授权的人工干预功能,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毕业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将产生各种类型的文档或文件,系统将辅助相关人员完成文档信息的填写,提高文档撰写的效率,同时保证文档的格式规范。还提供相关文件的上传功能,最终各种电子文件(如:论文、报告、图表、程序等)将被归档,这些文档和文件将成为学校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材料之一,形成特色论文数据库的资料来源,成为今后教师和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重要参考。

2.2 研究方法一是针对校内各系部和部分省内高职高专院校毕业设计现状调研;二是进行系统的构建思路及模块设计方案论证;三是逐步完成 “用户管理”、“选题管理”、“开题管理”、“中期管理”、“答辩管理”五个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四是完成全部系统调试,在校内试运行,逐步完善和应用推广。

2.3 研究特色和创新特色一是体现在毕业设计工作过程指导和管理研究与自动化和规范化研究相结合,突破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所有毕业设计的参与者通过系统平成各项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的相关工作,指导和管理者可以通过系统清晰的看到毕业设计工作进展并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二是体现在资源的集成与应用上:该系统集成多个电子资源网络化数据库,并通过《信息检索技术》《电子资源检索与应用》等课程或讲座普及应用知识。引入《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学术论文写作格式与规范》,整肃学风,提高论文写作知识和能力。调用《金创教务综合管理系统》完成网上填报时的信息比对和最终成绩登录工作等。开展研究前,我们利用《科技创新辅助决策系统》进行查新,并在万方、知网等国内上网期刊库中检索,尚未发现类似的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指导与管理系统。

2.4 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如何将制度和规范、指导和管理工作流程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规范化);二是针对不同专业毕业设计的具体情况,设计和构建的系统如何能够柔性适应不同的需求;三是把相关资源更好地整合到本系统平台中,为学生毕业设计选题、论文撰写和教师指导提供技术和资源上的支撑。

3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与管理平台的技术路线和模块功能

3.1 系统构建的技术路线在现状调研和方案论证的基础上,充分融合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网络化、自动化、规范化结合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流程中,使每个毕业设计环节在系统中完成,有效地进行过程控制和监督管理,保障毕业设计工作的高效和规范的实施。在完善后的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基础上,开发毕业设计工作流系统,使整个毕业设计环节通过工作流系统来辅助自动完成。

利用Java Web 2.0程序设计构建五大模块系统平台,该系统将基于网络平台而具有不限时空、资源整合便利和充分的优势;考虑不同专业等针对性需求而具有人工干预功能的柔性系统。实现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的全程监控、流程规范、使用便捷的目的。

3.2 五大模块功能毕业设计(论文、报告)指导和管理系统包括了用户管理、选题管理、开题管理、中期管理、答辩管理等五大模块,可通过系统信息流图来直观描述,如图1所示。

五大模块具体实现的功能如下:①用户管理模块可以完成个人信息网上填报,并与现有教务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如果通过了审查,则管理员进行相应的权限分配,这样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完成不同的操作。②选题管理模块提供了教师通过系统提交自己预定的题目,另外还提供了学生自选题目的提交。对于提交的题目需要提交专家审题,考察是否适合做毕业设计题目,如果符合选题要求则被存储在选题库中,学生进行选题时可以查看试题库中的题目并进行选题,选定题目后最终生成《毕业设计或实践任务书》。③开题管理模块可以提供对题目信息相关的数据库的接口地址,保障学生充分论证毕业设计选题后,通过填写信息,自动生成开题报告,保证开题报告的规范性。教师对提交后的开题报告进行审查,给出相应的反馈意见,最终生成毕业设计(论文、报告)大纲。④中期管理模块可以将由毕业设计成果生成的论文(报告),发往相关部门进行学术不端审查,通过审查后,再进入论文(报告)格式规范、结构和内容等审查,最终将审查结果反馈给学生,并进行修改,修改后并通过审查最终形成论文(报告)二稿、三稿及定稿,最后录入毕设指导教师的意见,生成《毕业设计或实践指导教师评审意见表》和评审成绩。⑤答辩管理模块中,论文指导教师对论文进行评审给出评审意见和成绩,生成《毕业论文或实践报告评审表》;通过答辩资格审查的学生进行答辩后,结合答辩评委给出的答辩评审意见和答辩成绩自动生成《毕业设计或实践答辩委员会评审记录表》。系部主管领导根据毕业设计或实践成绩、论文或实践报告成绩和答辩成绩,网上填报系部意见,然后系统根据预设的三部分成绩比例,自动生成《学生毕业设计和实践综合成绩评定表》和综合成绩。最后,全部毕业设计资料归档。属于规定范围的优秀论文自动储存在优秀论文库中。优秀论文库中的论文将为今后的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提供参考。

4结语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具创造性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全局出发,全面考虑,需要管理干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效果最优,使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Z].2004-4-8.

[2]理查兹.Java消息服务(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张峰,李慧丽.Java Web 2.0架构开发与项目实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徐行.学术不端行为及其实时在线检测系统的应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7(5):68-72.

第4篇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实物化

一、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多数高校都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而在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仅靠课内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把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知识+能力+综合素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为广大高校所认可,其中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的最主要手段。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尝试,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研究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特点,决定了毕业设计是培养仪器仪表行业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保证措施,搞好学生的毕业设计,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毕业设计改革的具体举措

1.确保毕业设计的时间

有些学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在这期间还穿插毕业实习,使得毕业设计的时间只有十二三周左右。毕业设计期间还要为就业分散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真正用于做设计的时间少之又少,致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走过场,同学们只是通过查一些资料,写毕业设计论文而已,起不到毕业设计该起的作用。更有甚者,一些学校不去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而是直接将毕业设计作为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有人在宣称要取消毕业设计或将毕业设计时间缩得更短。这是一种十分错误和不负责任的想法。有益的做法是延长毕业设计时间。有的学校已经将毕业设计改为一年,第七、八两个学期全部用来做毕业设计;有的学校则是在第七学期进行选题和前期准备,第七学期的课程安排较少,用大量的时间来准备毕业设计,完成前期的方案论证、软硬件设计所用工具的学习等,第八学期直接进入作品设计制作。这两种方案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加强毕设过程管理

学风建设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保障,而规范的过程管理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制定科学严谨的“毕业设计管理规范”,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认定、学生资格认定、选题的确定、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毕业答辨等一系列过程均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选题工作采用三级管理,由教研室主任和指导教师共同协商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进行自主选题,导师和学生互选后经系主任审核,学院审批并并统一组织相关人员对选题进行论证。在毕设过程中,通过统一中期检查督促毕业工作进度,通过论文和论文审核与答辨,保证论文质量。

3.提高考核标准,推行“毕业设计实物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属于仪器仪表类,大多数毕业设计的选题围绕着测量与控制仪器,其内容涉及到光、机、电、计算机等各个方面,但一般不提倡做大型的设备,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将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分解,做其中的关键部分,总之选题要求其不但符合专业知识要求,更重要的是现实可行。在进行毕业设计质量考核时,将成绩分成三部分,平时成绩、论文质量、答辨过程,其中答辨过程不仅只是介绍方案、回答问题,最重要的是进行样机展示,现场进行实物测试。毕业设计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方法思路和能力,因此“毕业设计实物化”不怕学生抄袭,在制作样机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系列的硬件、软件上的问题,即使参考各类书籍、网络资料,只要能够将实物制作出来,调试成功,就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和那些只注重论文内容,空谈创新,不进行实际验证的华丽文章相比,从培养学生的角度讲,效果要好得多。

4.加强毕业设计交流,做好总结与传承

由于每个毕业设计题目都只是专业培养的一个缩影,只有加强同学交流,才能培养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除了导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分散指导外,全体专业教师对所有本科生进行集中指导,加强参加毕业设计的同学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既对其它同学的课题有一个相对了解,同时又可以将其它同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引入自己的课题之中。吸引低年级的同学参参与到高年级同学的毕业设计之中,一方面让其了解毕业设计工作的流程,一方面培养其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兴趣和方法,并通过优秀毕业设计的评选和经验交流,进行总结和传承,为下一届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通过毕业设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特别是“毕业设计实物化”的推行,不仅催生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作品,形成了一形列的教学改革成果,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业能力,提高了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隋修武,李大鹏,张宏杰,李雅峰.基于“课程群建设”及“浸润式实践”的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140-141.

[2]潘洪亮,周杰,曹小燕.国内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横向对比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5,(1).

[3]隋修武,桑宏强,李大鹏,张建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42-43.

第5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能力;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61-02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是让学生联系实际、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形式,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活动。现从以下方面谈谈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实验

实验通常是理论课程的补充,是一种常见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课堂的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实验课教师需要重新组合实验内容,编写相应的实验指导书,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开展各种专题实验。同时开放一些实验室在课余时间作为学生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有一名指导老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自己的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与公司共建实验室,由校方提供场地,公司提供设备,且均为当今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同时邀请公司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实训类课程,培养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学生可接触到最新的技术,跟踪技术发展的前沿,使学生增长行业见识与就业竞争能力,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

二、实习

实习是实践的一种,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习,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习前由领导带领所有专业老师积极联系实践基地,对所有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实习结束后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并盖有实习单位公章。为了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实成绩可以由实习记录(须实习单位盖章)、实习答辩和实习报告等方面来综合考核,从而使得学生在实习中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分别将前三个学年的实习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1.认识实习。认识实习不只是到实习单位参观,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使学生在实习中对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将这一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为后三年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增强对本专业知识应用的感性认识,了解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工程技术人员和高学历人员对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看法。同时,将“知识-能力-素质”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实习,通过专业实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学生通过专业实习中的思考、探讨以及校内外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够逐步获得实践工作的能力。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初步了解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对不能理解的问题做出归纳,带着问题进入新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为下一步专业课学习作铺垫。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内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社会实践工作,通过这一实习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同时可以检查学生的创造、思维、实践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基地或已有就业意向的单位实习,最好能参与一个项目的施工工程,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并总结个人在实习中协助工程了哪些创新工作,或有哪些新的见解;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习单位的问题,找出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重点了解实习单位的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积极联系校外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配合今后的工作要求选好毕业设计题目,为下一步的毕业设计和就业做铺垫。

三、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根据大纲进行构思、实验、分析计算,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指导用书,既有相关理论、设计方案,同时还要进行实验验证,整个过程充满了开发创新思维,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造能力有很大作用。课程设计与平时完成的习题作业有所不同,较后者有很大的难度。课程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综合运用课程的知识,没有固定答案。同时还要从实际出发,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资料查询、方案设计比较、试验、调式等,找出符合设计任务要求的方案。课程设计结束后,所有学生需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答辩。通过答辩,学生可以系统地分析自己所做的设计,保证了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

四、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毕业设计主要包括选题、开题、指导、毕设检查、论文答辩、论文提交等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工程设计、技术应用等有较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设计能力,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检验,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整个大学阶段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并取得成果的过程,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外请教师、业界资源,使外请教师负责起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让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的兼职指导教师,使毕业设计课题能够更加贴近业界需求,更加具有实用性。同时还可以采用实际科研项目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设计题目和科研方向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提前找到从事科学研究的感觉,培养他们的科研素质和能力。如国家广电总局项目,既是老师的科研项目,同时分解后又可以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学生参与这些课题的时候,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都能够积极去查阅国内外有关的资料,同时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去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开拓视野,了解了本方向的发展前沿,同时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要给学生提供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空间,而实践教学正好具备各方面的条件。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改革和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定位建立起探究式、综合设计型实践课程体系,采取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开放式教学手段,探索出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有机整合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实践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旭东.加强课程设计?摇强化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6):57-58.

[2]曾祥福.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1,(3):431-433.

相关文章